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特稿: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中非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特稿: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中非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新华社洛美8月29日电  特稿: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中非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新华社记者肖玖阳

汉朝张骞通西域,非洲香料异兽随着阵阵驼铃传入中华;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华瓷器与丝绸乘风破浪抵达非洲……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与非洲的交流互鉴。纵使远隔万水千山,有着深厚历史情谊的中国和非洲人民,在交流中加深了解,拉近着彼此心灵的距离。

传统友谊讲一个“亲”字

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想当年,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想当年,60多位中国员工为修建坦赞铁路长眠非洲大地……中非友谊,情真意切,源远流长。

今年,年近古稀的坦桑尼亚老人穆卡亚谷出了一趟远门。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寻找他的中国朋友、上世纪70年代坦赞铁路援建者老杨。时隔半个世纪,穆卡亚谷依然清楚地记得老杨如何教他学中文和打算盘,送他军用水壶,为他挂蚊帐,找中国医生给他看病……

当穆卡亚谷得知,老杨已经于2013年去世后,难过得掩面而泣。好在,这次中国之行让他见到了坦赞铁路的其他中国援建者,他们问候、拥抱、叙旧,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年岁月……

长久以来,中非人民讲一个“亲”字,双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就像温暖热烈的阳光;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帮助就像源源不绝的泉水。

多哥乒乓球国家队教练奥迪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接受过中国教练的培训,还在1971年去北京参加了乒乓球邀请赛。“那年我只有11岁,是所有参赛者中年纪最小的,但我却战胜了很多对手。”

那次北京之旅让奥迪勒爱上了中国。她说,中国人勤劳友善,虽然不富裕,但人们总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她。“我和同样来中国参赛的非洲朋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北京郊外的田野,金黄的麦田旁,行人们向我们微笑,那种温暖的善意让我一瞬间就爱上了中国。”

亲戚越走越亲。近年来,中非已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中非青年大联欢、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陆续成功举行……在双方的频繁互动中,中非友谊之花更加灿烂。

文化交流讲一个“近”字

文化交流,搭建起中非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让双方的心灵走得更亲更近。

2011年,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收获火爆收视率。很快,中国电视剧成为非洲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平凡的世界》《老米家的婚事》《青年医生》……非洲观众通过一部部优秀的中国电视剧,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成了肯尼亚单亲妈妈米尔德丽德的“精神支柱”。性格乐观、工作踏实的“杜拉拉”给了她立志成为一名职业女性的勇气。“看了‘杜拉拉’之后,我觉得女人永远不要小瞧自己。”米尔德丽德说。

非洲人民想更好地了解中国、研究中国。中国文化的魅力,正随着一声声“你好”和“谢谢”走入寻常百姓家,惊艳着非洲大地。

随着“万村通”数字卫星电视项目启动,25个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落将接入数字电视信号,为数以万计的非洲百姓打开更多感知中国、感知世界的窗口。

今年3月起,乌干达35名青年教师来到首都坎帕拉市郊的鲁扬子中学,参加“乌干达当地教师孵化项目”集训,这一项目主要目的是满足乌干达人越来越强烈的汉语学习需求,给乌干达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汉语教师队伍。

汉语教育在乌干达特别受欢迎。乌干达教育部主动提出在小学、中学、大学开设汉语课程,还提出让中方帮助其制定全国通用的汉语教学大纲,编写本土教材,并培训一百名汉语本土教师。

“乌干达当地教师孵化项目”完成后,受训教师将在100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这里的每一名本土教师都是在乌干达传播中文的‘星星之火’,是汉语教育在乌发展最坚固的基石。”乌干达国家课程开发中心主任格蕾丝·巴谷玛说。

为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中国在非洲41个国家设立54所孔子学院和27所孔子课堂,为非洲提供4.3万个来华培训名额,提供2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1300多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

中国经验启迪非洲人民

1964年,刚果(布)决定冲破重重阻挠与中国建交,现任刚果(布)总统萨苏当时以军官身份参加了首个访华代表团。

“我们当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历史选择。”萨苏认为,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同时也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在刚果(布)经济受国际油价低迷影响而陷入严重困境的背景下,中方参与规划建设的黑角经济特区正在建设中。刚果(布)有望通过特区建设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的重度依赖,实现经济转型。

加蓬民主党总书记本根扎说,加蓬民主党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治党理念,将从严治党置于全党大会议题的核心位置。他说,在最近一届民主党大会上,加蓬总统邦戈在开幕和闭幕发言中都强调了严肃党内纪律的重要性。

本根扎表示,中国共产党培养基层干部的学校令他印象深刻,他希望更多中国专家来到加蓬,分享中国共产党管理理念,同时加蓬民主党可以派出成员,前往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学校接受技术和政策培训。

“严肃党纪始终是加蓬民主党的重要价值观,我们强调重塑党纪,尤其是与贪污腐败等作斗争。这对于维护党的形象,对全社会作出表率,带领全国人民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根扎说。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本根扎希望把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作为论坛着重关注的议题。在他看来,对石油等原材料的依赖和加工制造业欠缺阻碍了非洲产业升级,而中国的工业发展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借鉴。

从经济特区到从严治党,再到产业升级,非洲国家希望从中国身上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启发,中国也乐于分享,并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非之间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如火如荼,正在成为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参与记者:刘莉莉、张改萍、王松宇)

新华社洛美8月29日电  特稿: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中非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新华社记者肖玖阳

汉朝张骞通西域,非洲香料异兽随着阵阵驼铃传入中华;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华瓷器与丝绸乘风破浪抵达非洲……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与非洲的交流互鉴。纵使远隔万水千山,有着深厚历史情谊的中国和非洲人民,在交流中加深了解,拉近着彼此心灵的距离。

传统友谊讲一个“亲”字

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想当年,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想当年,60多位中国员工为修建坦赞铁路长眠非洲大地……中非友谊,情真意切,源远流长。

今年,年近古稀的坦桑尼亚老人穆卡亚谷出了一趟远门。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寻找他的中国朋友、上世纪70年代坦赞铁路援建者老杨。时隔半个世纪,穆卡亚谷依然清楚地记得老杨如何教他学中文和打算盘,送他军用水壶,为他挂蚊帐,找中国医生给他看病……

当穆卡亚谷得知,老杨已经于2013年去世后,难过得掩面而泣。好在,这次中国之行让他见到了坦赞铁路的其他中国援建者,他们问候、拥抱、叙旧,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年岁月……

长久以来,中非人民讲一个“亲”字,双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就像温暖热烈的阳光;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帮助就像源源不绝的泉水。

多哥乒乓球国家队教练奥迪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接受过中国教练的培训,还在1971年去北京参加了乒乓球邀请赛。“那年我只有11岁,是所有参赛者中年纪最小的,但我却战胜了很多对手。”

那次北京之旅让奥迪勒爱上了中国。她说,中国人勤劳友善,虽然不富裕,但人们总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她。“我和同样来中国参赛的非洲朋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北京郊外的田野,金黄的麦田旁,行人们向我们微笑,那种温暖的善意让我一瞬间就爱上了中国。”

亲戚越走越亲。近年来,中非已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中非青年大联欢、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陆续成功举行……在双方的频繁互动中,中非友谊之花更加灿烂。

文化交流讲一个“近”字

文化交流,搭建起中非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让双方的心灵走得更亲更近。

2011年,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收获火爆收视率。很快,中国电视剧成为非洲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平凡的世界》《老米家的婚事》《青年医生》……非洲观众通过一部部优秀的中国电视剧,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成了肯尼亚单亲妈妈米尔德丽德的“精神支柱”。性格乐观、工作踏实的“杜拉拉”给了她立志成为一名职业女性的勇气。“看了‘杜拉拉’之后,我觉得女人永远不要小瞧自己。”米尔德丽德说。

非洲人民想更好地了解中国、研究中国。中国文化的魅力,正随着一声声“你好”和“谢谢”走入寻常百姓家,惊艳着非洲大地。

随着“万村通”数字卫星电视项目启动,25个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落将接入数字电视信号,为数以万计的非洲百姓打开更多感知中国、感知世界的窗口。

今年3月起,乌干达35名青年教师来到首都坎帕拉市郊的鲁扬子中学,参加“乌干达当地教师孵化项目”集训,这一项目主要目的是满足乌干达人越来越强烈的汉语学习需求,给乌干达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汉语教师队伍。

汉语教育在乌干达特别受欢迎。乌干达教育部主动提出在小学、中学、大学开设汉语课程,还提出让中方帮助其制定全国通用的汉语教学大纲,编写本土教材,并培训一百名汉语本土教师。

“乌干达当地教师孵化项目”完成后,受训教师将在100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这里的每一名本土教师都是在乌干达传播中文的‘星星之火’,是汉语教育在乌发展最坚固的基石。”乌干达国家课程开发中心主任格蕾丝·巴谷玛说。

为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中国在非洲41个国家设立54所孔子学院和27所孔子课堂,为非洲提供4.3万个来华培训名额,提供2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1300多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

中国经验启迪非洲人民

1964年,刚果(布)决定冲破重重阻挠与中国建交,现任刚果(布)总统萨苏当时以军官身份参加了首个访华代表团。

“我们当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历史选择。”萨苏认为,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同时也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在刚果(布)经济受国际油价低迷影响而陷入严重困境的背景下,中方参与规划建设的黑角经济特区正在建设中。刚果(布)有望通过特区建设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的重度依赖,实现经济转型。

加蓬民主党总书记本根扎说,加蓬民主党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治党理念,将从严治党置于全党大会议题的核心位置。他说,在最近一届民主党大会上,加蓬总统邦戈在开幕和闭幕发言中都强调了严肃党内纪律的重要性。

本根扎表示,中国共产党培养基层干部的学校令他印象深刻,他希望更多中国专家来到加蓬,分享中国共产党管理理念,同时加蓬民主党可以派出成员,前往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学校接受技术和政策培训。

“严肃党纪始终是加蓬民主党的重要价值观,我们强调重塑党纪,尤其是与贪污腐败等作斗争。这对于维护党的形象,对全社会作出表率,带领全国人民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根扎说。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本根扎希望把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作为论坛着重关注的议题。在他看来,对石油等原材料的依赖和加工制造业欠缺阻碍了非洲产业升级,而中国的工业发展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借鉴。

从经济特区到从严治党,再到产业升级,非洲国家希望从中国身上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启发,中国也乐于分享,并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非之间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如火如荼,正在成为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参与记者:刘莉莉、张改萍、王松宇)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8/29/content_5317437.htm
  更新: 2024-9-2 20: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