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神秘的“东方力量”再现巴黎奥运会!拔火罐、脐疗……又火了 |
关注 2024-08-03 15:22 广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挺中医的九叔 39健康网 正在火热进行的巴黎奥运会 又让神秘的“东方力量”火了一把 8月1日,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 不少网友发现 中国选手杨家玉贴着脐贴参赛 图源:新华社 7月份在奥运游泳馆内 中国游泳队运动员们训练时 背上的火罐印也有点“抢眼” 图源“四川观察” 其实,这不是中医疗法 第一次在世界走红 21年奥运会、16年奥运会、 18年亚运会、世界杯 都出现了拔罐者的身影 国外的00后们 甚至还发起了“学中医小组” 高价求购中医拔罐器及各类膏药 他们认为中医中药 就是神秘而强大的东方力量 那么,中医疗法到底有什么魔力 能让歪果仁如此上头? 今天叔就来给大家一一科普下 神秘东方力量之拔火罐 拔火罐的原理主要是 通过罐内排气形成负压 让罐子吸附于皮肤 产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 拔火罐是中医里 最常见的一种保健疗法 具有消肿止痛、行气活血、 祛风散寒等功效 常用于腰腿疼痛、闪挫扭伤等 局部关节痛症 另外,还可缓解感冒头痛、咳嗽 哮喘、消化不良等病症 而随着现代医学 对拔罐法机制的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多种疗法会结合拔罐使用 市面上也出现了多种罐具 大部分轻便易携,不需用明火 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神秘东方力量之脐疗 肚脐皮肤薄 露着肚子很容易受凉 引起脾胃不适、胃痉挛等症状 女性长期如此也更易受到痛经、 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的困扰 而在中医里 脐疗具有激发经络之气 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的作用 将对应药物放在肚脐上(神阙穴) 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 可达到防治疾病效果 除了拔罐和脐疗 中医还有一种神奇疗法 在外国也出圈已久 神秘东方力量之针灸 1、国外诊所数量 2、针灸师数量 以美国为例 针灸火,主要因为疗效棒 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两者组合运用可疏通经络 调节机体平衡 达到增强免疫力 治病防病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里 主要运用于疼痛、关节损伤、中风、 惊厥、高血压、小儿麻痹等疾病 1980年起,世界卫生组织 也几次公布了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 其中常见的包括 随着针灸疗法闻名于海外 越来越多关于针灸疗效的研究也纷纷发表 一项刊登在JAMA期刊的研究显示 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 针灸比常规治疗方法(手术、吃药)更有效 且对机体没啥副作用 因此,这高效价廉、无毒副作用的针灸 还被引入到美国军队中作为治疗手段 据报道,美国军人服役时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紧绷状态 不仅身体状态差,精神状态也不好 因伤痛或心理问题 他们退役后往往要服用很多药物 包括肌肉松弛剂、止痛剂 安眠药、抗焦虑药等 部分药物成分具有成瘾性 导致许多大兵退役后都成了“瘾君子” 而针灸的引入 就很好地解决了他们问题 不仅大大减少以往术中麻醉药、 术后吗啡镇痛药的用量,减少成瘾 对于肌肉酸痛、精神类问题也是效果拔群 因此,针灸在美国军人中大受欢迎 被称赞为“东方神针” 对此,2020年2月 美国防部卫生局还发布了 《军事医疗机构中使用针灸疗法的指南和规范大纲》 给军医们参考 而在2023年4月15日 美国空军第33战斗机联队的官方账号 还发布了一组基地人员接受中医治疗的照片 护理方式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 目的是帮助治疗军人的 即时疼痛症状和缓解日常压力 可见中医疗法在海外真的“火出圈” 中医疗法海外走红 但在国内却越来越不受待见 甚至出现了很多“中医黑”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无论是疫情防治 还是以上各国研究 都证明了中医疗法对某些疾病治疗 是稳定而有效果的 参考资料: [1]姜艳辉, 孙建安. 奥运“时尚”火罐红——从里约奥运冠军热衷于拔火罐说起[J]. 家庭中医药, 2016(9):8-10. [2] Andrew J , Vickers, Klaus, 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J]. JAMA, 2014. [3]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2, 55(4):24-25. [4] Dorsher P T .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J]. Jama, 2011, 15(2):55-63. [5]Paterson, C. Characteristic and incidental (placebo) effects in complex interventions such as acupuncture[J]. Bmj, 2005, 330(7501):1202-5. [6]Kaptchuk, Ted J . Acupuncture: Theory, Efficacy, and Practice[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2, 136(5):374-383.
|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959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