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界顶级较量已决出胜负。要论奥运赛场“最快”比赛项目,不是百米冲刺的“飞人”大战,而是疾速而上的速度攀岩。
尽管攀岩项目在三年前的东京就已加入奥运大家庭,但速度攀岩作为单独小项,是在本届奥运会才首次设立。位于巴黎郊区勒布尔歇市的运动攀岩馆,见证了奥运历史上首枚速度攀岩金牌的诞生。
来自波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米罗斯瓦夫,以6秒10的成绩在女子决赛中率先登顶,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同样闯入决赛的中国姑娘邓丽娟,以0.08之差屈居亚军,但6秒18的成绩不仅创造新的亚洲纪录,也为中国攀岩赢得了首枚奥运奖牌。
“很开心拿到这枚银牌,整个过程有遗憾也有收获。”平日性格内敛的邓丽娟,比赛中始终神情严肃,直到站上领奖台的一刻,才在教练的“提醒”下露出笑容。这枚意义非凡的银牌,她视为对过去的肯定和未来的动力,“这个成绩让我更加自信,更享受比赛的过程和现场氛围,也让我对未来更加期待,激励自己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努力爬好每一趟。”
不同于保留更多户外攀岩“野性”的全能项目(由难度攀岩和攀石两个分项组成),速度攀岩比赛在全球统一的标准岩壁上举行。15米高、5度倾斜角的人工岩壁,并列设置两条3米宽的赛道,选手们需要借助形状、分布完全一致的22个手点和11个脚点,以最快的速度攀至顶点。
正是这种标准化的竞速模式,让所有选手拥有统一的目标,在不懈的挑战中不断突破极限。就在本届奥运会第二个攀岩比赛日,18岁的美国选手沃森将由他自己保持的男子速度攀岩世界纪录提升至4秒75,而这已是这项纪录自2021年来第11次被刷新。
奥运会速度攀岩大战,资格赛采用成绩排名,晋级八强淘汰赛后便是连续三轮血脉偾张的两两对决。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被队里公认为“大赛型选手”的邓丽娟,在巴黎的彩色岩壁上留下不断超越自我的足迹。
四分之一决赛,她以0.006秒的微弱优势力压印尼名将德莎克晋级,6秒363的成绩将资格赛创造的个人最好成绩刷新。半决赛迎战同样来自印尼的拉吉娅,中国姑娘以6.38秒顺利闯关,成功锁定一枚奖牌。
争夺冠军的终极较量,邓丽娟挑战世界头号选手米罗斯瓦夫。在与劲敌的交锋中,中国姑娘再度迎来突破,6秒18的成绩不仅又一次刷新个人最佳,也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而波兰选手6秒10的夺冠成绩,已逼近她自己在资格赛中改写的6秒06的世界纪录。
“其实我训练成绩比较一般,但一到比赛场上,现场氛围就会让我更投入、更兴奋。”赛后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参赛体验,初登奥运舞台的邓丽娟还有几分羞涩。她坦言,在每一次向上攀爬的几秒钟时间里,自己“脑海中一片空白”。
在速度攀岩的赛场上,胜负都在电光火石之间,根本来不及有太多思考,更多时候都要依靠肌肉记忆。而这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源于最高效的路线选择和日复一日的训练累积。
“为了进一步提升速度,我们在今年改了一个动作,直到奥运会前夕的世界杯,她才对自己的新动作充满信心。”主管教练张宁透露,即便是比赛型选手,邓丽娟在四分之一决赛惊险胜出后,也一度紧张到身体颤抖,“我先给了她一个拥抱,帮助她调整情绪,然后总结前几场的成功经验,鼓励她坚定信念。到了决赛,那就是一个字——拼!”
拼下一枚宝贵的银牌,邓丽娟对自己的巴黎之行给出“满意”的评价。除了成绩,她同样享受自己在奥运舞台上的成长,“很感谢队伍能给我机会和帮助,让我更加放开去比赛。在这样的竞争中,大家都在进步,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最大的收获。”
这枚历史性的银牌,也为推动中国攀岩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攀岩队领队王云龙表示:“邓丽娟的决赛成绩已远超预期,我们非常满意。这枚银牌对于攀岩项目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报巴黎8月7日专电)
作者:谷苗
文:本报特派记者/谷苗 图:视觉中国 编辑:陈海翔 责任编辑:沈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