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念物理系,他每天早上5点跑去科学馆背书,自以为是全校读书最用功的学生。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助教华罗庚一跛一跛地从科学馆走出来。
钱伟长连忙打招呼:
“老师早,您也来背书啊?”
华罗庚微微点头:
“我已经背完了。”
钱伟长当时就震惊了!原来华罗庚3点钟就来了!
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却自学成才,成长为清华教授、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还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个数学伟人之一”。
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中国有句俗话:一勤天下无难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大师华罗庚的传奇人生——

01
华罗庚,1910年出生在江苏金坛,家里以开杂货铺为生。
因为家境贫寒,华罗庚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
“那正是我应当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
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数学,一边在杂货铺干活,一边顽强地自学。
由于对数学太过痴迷,华罗庚常常忘了招呼顾客。
父亲气得拿着烧火棍追着他打:
“你再这样,我就把你的数学书扔进火炉里烧掉!”

为了让华罗庚收心,父亲还给他成了家。
17岁那年,华罗庚娶了同乡的吴筱元。
吴筱元端庄贤惠,她和华罗庚虽然属于包办婚姻,但他们同甘共苦、互敬互爱,从少年夫妻走到了白头。
当华罗庚把能找到的书都看完了,就去找恩师王维克借。
王维克是金坛中学校长,他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数学才华的人:
“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超过其他的孩子,很有培养前途!”
王维克欣赏华罗庚自学的精神,想方设法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
在金坛中学当会计兼做数学教员。
这样,华罗庚不仅可以补贴家用,还可以继续研究喜欢的数学。

02
然而,安稳的生活没过多久,厄运就像个不速之客一样找上门了!
在华罗庚19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过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紧接着,华罗庚又染上极其可怕的伤寒病,卧病在床长达一年之久。
幸而有妻子吴筱元日夜守护,为了请医买药,她把陪嫁衣物、首饰都变卖了。
一年后,华罗庚终于病愈,但左腿关节变形,成了瘸子……
遭此打击,他一度非常绝望:
“这年头,身体好的人尚且不易谋生,以后我靠什么养活家人啊?”
吴筱元听到后,心疼地安慰道:
“以后家里有钱了,再想办法给你治。我给你找根手杖,往后你就拄着它走路。”
妻子的话,给华罗庚增添了生活的勇气。
往后余生,妻子成了他生活和精神上最可靠的“手杖”。
晚年,华罗庚提到妻子,总是动情地说:
“她是无名英雄,她的作用很大,我的整个工作是跟她分不开的。我俩结婚以后,同甘共苦地度过了许多年,没有她教养子女和担负起琐碎的家务劳动,我就不能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03
回到金坛中学后,华罗庚白天工作,晚上继续钻研数学。
“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正是靠着对数学的热爱、勤奋和执着,他从辍学之后,用五年的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930年,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这篇论文引起了中国数学界的注目,甚至惊动了熊庆来。
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创办了清华大学算学系。
当他看到这篇论文, 如获至宝, 四处打听:
“请帮我查一查,这位华罗庚先生是何方神圣,如果可能,我们应该请他到清华园来……”
一年后,在熊庆来的盛情邀约下,华罗庚拄着拐杖来到北平。
熊庆来 不在意华罗庚的初中学历,坚持让他担任算学系助理员,还让他空闲时去教室旁听。
就这样,华罗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算学系的全部课程。
与此同时,他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
不久, 华罗庚 在国外杂志上连续发表3篇用英文写的数学论文。
凭借这些论文, 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他 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坛,给大学生们讲微积分。

钱伟长
04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教学之余,华罗庚一有空就去钻进图书馆、科学馆。
这不,当年的物理系学生钱伟长,对华罗庚的勤奋记忆深刻。
晚年,他接受采访还念念不忘:
“我是很用功的,我每天早上五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去了,华罗庚已经背完了!所以我和华罗庚是很熟的……”
两人互相比拼、疯狂内卷,钱伟长成为物理系全班成绩最好的人,而华罗庚在国外的数学杂志上又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1936年,由清华大学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当时,他可以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不同的学科。
最终,他选择后者。
在剑桥进修的两年,华罗庚除了四处听课,就是泡图书馆。
两年后,他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撰写了18篇论文。
这些论文的水平,每一篇都足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但是,华罗庚不在乎学位,他在乎的是学问:
“有人去英国,先补习英文,再听一门课,写一篇论文,然后得一个学位。我听了七八门课,记了一大沓笔记,回国后又重新整理了一遍,仔细地加以消化了。”
1938年,28岁的华罗庚学成回国,被西南联合大学正式聘为教授。

05
抗日战争期间,物价飞涨,生活非常艰苦。
华罗庚的薪水根本养不活一家子人,一家人饥肠辘辘,嗷嗷待哺。
于是,他悄悄到职业学校去兼课,为的是多挣几个钱养活妻儿。
一次,附近的老乡送给吴筱元两个鸡蛋,吴筱元特地留了一个给丈夫。
华罗庚却把鸡蛋平均分成五份,自己吃掉一份,剩下的四份留给妻子与孩子。
就在这样苦难的日子里,华罗庚坚持不懈,竟然写出了20多篇数学论文。
1941年,华罗庚用英文写出《堆垒素数论》,这部著作至今仍被世界数学界视为数学经典。

1948 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希望他能建设一个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华罗庚把妻子和孩子带在身边,应邀前往。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归心似箭。
为了留下华罗庚,美国人开出种种优厚条件,伊利诺大学决定聘请华罗庚为院士。
然而,华罗庚不为所动,悄悄带着家人坐上了回国的邮轮。
途中,他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
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06
回国后,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为研究所网罗了苏步青、张宗燧等一批优秀数学人才。
并且,他培养了大批的数学新星,诸如王元、陈景润、陆启铿等人。
除了在国内奔忙,华罗庚还不断地出访外国,与同行和学者讨论交流。
无论去哪里,吴筱元用心经营的家,永远是华罗庚温馨的港湾。
在华罗庚外出时,夫妻俩书信来往不绝。
1974年11月1日,华罗庚给妻子写信说:
“今天12时多安抵洛阳,在车上发现包中有糖,还是一盒鹿茸糖。你的关心,感动了我。”
1977年3月12日,华罗庚托人给妻子带一床丝棉被絮、一包山萸肉:
“都是买来的。特别是山萸肉,对你的健康合适,可以泡水,常喝。”
这对夫妻的书信,流露出对彼此的浓浓爱意和真挚关怀。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的东京大学,做一场学术报告。
彼时,他因为患过两次心肌梗死,大部分时间是坐在轮椅上。
那天,华罗庚用英语滔滔不绝地讲了45分钟,还意犹未尽。
于是,他征求听众意见:
“演讲时间已过了,是否还可以延长几分钟?”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鼓舞下,他又讲了十几分钟,总共讲了65分钟。
未料,当华罗庚讲完最后一句,他突然心脏病发作,跌坐在椅子上!
当天,华罗庚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75岁……

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却靠着勤奋、努力、执著的精神,成长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有人说他是一位天才数学家,他否认说:
“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的痕迹的,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不要夸大天分,比天分重要得多的,是勤奋和积累,这是两把成功的钥匙。”
华罗庚不是天才,只是他用勤奋换来了天才的称号!
有句话说得好:
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那么我们有什么借口不去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