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大姐前往养老院探视,父亲被推至会客厅,低头不语,形如槁木。大姐见状,心急上前,坐于对面。父亲不经意抬头,长久压抑的情绪瞬间崩溃,像受尽委屈的孩子般哭泣起来。大姐心痛难当,再多的自责也无法抚平父亲心中的伤痕,这一幕令人揪心。

网络上,有人感叹:此生亏欠最多的是父母,恩情无以回报,只愿来生角色互换,得以补偿。又有人分享亲身经历,即使每隔几日便去养老院探望母亲,精心照料,仍感内疚。还有人坚决表示,无论何时,都不愿对父母照顾不周。

家庭与责任之间,选择总是两难:顾及小家或接父母同住,而这需伴侣的理解支持,否则家庭和谐难保。幼时,父母不离左右,而当他们老去,子女却可能因种种原因将他们送入养老院,少有探视,何其讽刺。这不仅是个案,而是社会普遍现象,不禁让人反思养育后代的初衷。 上海一对老夫妇,倾尽心力培养子女出国,晚年却孤寂无伴,子女未归,生活凄苦,现实残酷如此。 长时间未探望老人,相见或许只会增添双方痛苦,有人甚至认为,若不能妥善照顾,不如不相见,以免造成二次伤害。真挚的关怀应体现在行动上,不让父母在生命的尾声成为孤独的“孤儿”。老年生活的不易与辛酸,需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从我做起,给予老人应有的关爱与陪伴。 (责任编辑: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