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 正文阅读 |
[历史]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第14页] |
作者:salorking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追完了,非常谢谢楼主的分享,期待新内容 |
看了两次了 还不更新吗?好期待 |
看完了,过瘾 楼主很风趣啊。期待其他作品 |
写的真好.风趣通俗 |
楼主你是不是当年明月 |
楼主啥时候更新?我们裤子都脱了,你却不更了 |
顶!写得好,看完了,写作业去了????. |
这次更新多久,攒了一块看 前面的都快忘了 |
楼主总算更新了,撒花! |
|
|
楼主有才,为楼主盖楼! |
楼主更新了,我竟然不知道 |
大神,快更啊天天忙啥了 |
出场 西梁跟着陈朝跑了,杨坚脑袋上冒着绿光,下令大隋全国总动员,全面进入战备状态。 跟陈朝打,水战方面隋朝不占优势,为了稳操胜券,杨坚决定重新启用一个人,由他出任前线战备总指挥--信州总管。之所以说重新启用,是因为这个人一年前被杨坚罢了官,并且一撸到底,目前在家闲居(罢官原因后面再说)。重新启用他是因为这个人能力实在太出众,战场上的他战无不胜。评价他,已经不能用‘文武双全’,用‘文武奇才’也略显苍白,更为准确的评价是:大隋王朝能力最为全面的旷世奇才。 杨坚相信,这个被冷落了许久的战争天才会帮他打赢这场决定华夏命运的战争,会帮他打出个天下大一统! 最重要的往往在最后出场,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四大名将中的最后一位: 大隋第一名将---杨素。 其实把杨素摆在大隋第一名将的位子,是有争议的。因为杨素一生实在是毁誉参半。支持他的人会说,杨素一生波澜壮阔,才华横溢,‘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讨厌他的人会说,杨素为人狡诈贪财,残酷冷血,嫉贤妒能,混淆圣听,相当****。 总之,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 既然一两句说不清楚,咱们就从头开始说。 杨素,字处道,出身正宗的名门望族--弘农杨氏(杨坚当了皇帝,厚着脸皮往名门望族上靠,靠的就是这个弘农杨氏。)。出身名门,杨素的爸爸杨敷又是军分区司令,杨素一出生就赢在了人生起跑线上。官二代杨素同学打小豪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三好学生。咱们说的‘三好’指的是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杨素这个‘三好’,要厉害的多,杨素‘三好’说的是文好,武好,长得好。 先说‘文好’。 杨素是大隋朝一等一的大才子,文采出众、文笔极佳,诗写的大气磅礴,豪情万丈,后世对杨素的才气评价很高,说他‘诗格清远,转似出世高人’。 我找了一首杨素的代表作《出塞·其一》,列给大家欣赏。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再说“武好”。 在隋朝,战场上的杨素是神一般的存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各种兵法战阵,杨素了然于胸。不管是大规模兵团作战,还是小股奇兵突袭,无论是步兵、水军、骑兵,还是多兵种协同,杨素用的都是出神入化。 每次敌将遇见杨素都会非常头疼。 因为他们会的,杨素都会。 他们不会的,杨素也会...... 对于杨素来说,寻找对手的弱点击败对手,是远远不够的。杨素最擅长的是慕容复的绝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杨素最喜欢干的就是在敌人最强的部分击败对手,不仅要在战场上击败对手,还要在心理上彻底击溃对手,打到他们以后看见杨素的军旗掉头就跑。 这第三好是长得好。 杨素长得一表人才,大隋朝有名的帅哥。一把古代标准的漂亮大胡子,让史书都忍不住夸赞他一句“有英杰之表”。 可能女娲娘娘捏杨素这个泥人的时候,对这个作品比较满意,捏完之后又精雕细琢了。捏出来的杨素是个高富帅、打仗在行、文笔奇佳,身手也好,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脑袋聪明、勤奋好学,书法劲挺,草书、隶书能左右开弓,就连占卜星象,杨素也有研究。 这么说吧,青年时期的杨素几乎没有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太优秀了。 |
等着看下集 |
一句漂亮话 杨素仕途起点是给宇文护当秘书,因为才华横溢,杨素在宇文护那里很受重用。宇文护当权时期,杨素混的风生水起。 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大规模清算宇文护一党,杨素就在被清算之列,丢了官职。宇文邕‘恨屋及乌’,一直不待见杨素,甚至连了解杨素的兴趣都没有,直接让杨素一边待着凉快。照宇文邕当时的态度,杨素的仕途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杨素丢了官职,没了工资,生活上就得‘啃老’。让杨素稍感心安的是,他爹级别高,家底厚,比较耐啃。可老天爷就是爱开玩笑,就在这一年,杨素的爸爸杨敷死了,死在了周齐大战中。 爸爸死了,杨素悲伤之余,还得考虑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以后的生计。 按理说杨敷是北周烈士,靠着爵位和抚恤金,杨素一家的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可问题是杨敷这烈士指标迟迟批下不来,搞得杨素很着急。批不下来倒不是管理部门有人故意‘吃拿卡要’,也不是政敌故意针对杨家,实在是杨敷的死有点尴尬:杨敷是先被俘的,没死在战场上,死在了北齐。 死在了战场上,那叫为了国家壮烈牺牲,评个烈士妥妥的。可像杨敷这样被俘后,死在了敌国,不管什么原因,总让人觉得不太光彩。 于是,宇文邕就把杨敷的烈士指标给压了下来。 起初,杨素认为皇帝忙,日理万机,可能是把给老爹评烈士的事给忘了。杨素就上书提醒宇文邕。 可杨素的奏折交上去就如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 杨素想,是不是奏折太多了,皇上没看到,就又上书提醒周武帝宇文邕。 还是没动静。 杨素这才看出来:感情不是忘了,是不打算给啊!我爹是为国牺牲的,国家得负责任!你不给不行,这是我们应得的! 于是,杨素一天一封奏折,天天上书要他爹的烈士指标。 宇文邕继续不搭理他。 杨素见皇帝一直不搭理他,也拿出了二愣子的性子:是我的就是我的,不给就不行! 杨素不仅上书,还要去闹,借着参加一次大型活动,当众跟皇帝要。 天天上奏折要封赏,宇文邕本来就烦杨素,现在还不分场合地当面要,宇文邕生气了:要点脸成吗?你爹那点事光彩吗?你搞清楚,你爹先是被俘的,被俘的!我都不好意思说,你还没完了,来人,把杨素给我推出去砍了! 年轻人总是气盛,多有城府的人,年轻时都会有点二杆子。 皇帝要砍脑袋,被卫兵往外拖的时候,一般人的台词都是‘皇上饶命’,可年轻的杨素算是跟皇帝杠上了,不但不求饶,还大骂宇文邕是个昏君。宇文邕爱才,被杨素一骂,倒笑了:这小子胆子可以啊,死到临头还敢骂皇帝,这是宁死不屈啊,有点意思。 宇文邕挥挥手,让已经架起杨素的卫士下去。 最终,宇文邕不但没杀杨素,还给杨素安排了官职,也给杨敷追认了烈士,按级别给了封赏。 接触下来,宇文邕发现杨素真是个人才,文采不凡,起草诏书文词华丽、妙笔生花,宇文邕会心地笑了,嘉奖杨素说:“跟着我好好干,不愁荣华富贵。” 听到领导表扬,杨素回了一句极有水平的话:“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漂亮!这话说的太漂亮了,情商极高,无可挑剔,可以当做表忠心的范本来用。明朝张居正有句类似的话,说的也非常漂亮: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我个人觉得这两句话都能排进历史佳句top100排行榜,每次想起来,我都不由得感叹:当领导的,说话就是有水平。 只不过根据他俩的后半生来看,都只是会说漂亮话而已,事实上,俩人在生活上一个比一个‘土豪’。 |
催更啦! |
失败的婚姻 北方七大家族连皇帝都得让三分,更别提其他人了,所以从结婚那天起,郑氏就要求杨素: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得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了,你就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了,你就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 杨素的回答是:上一边去! 就这样,夫妻俩谁也不怕谁,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整天鸡飞狗跳的。杨素跟他老婆为什么吵,史书没写,但是根据杨素的生平分析,很可能是因为女人。杨素有别的女人,郑氏吃醋,又不满意家里的地位,要维护自己和娘家的颜面。 经历了无数次家庭战争后,杨素感觉心力憔悴:天妒英才,这个老婆就是老天爷派来折磨他的。每次组织部统计官员家庭状况时,调查表里有一栏‘婚姻状况’,别人填的都是‘已婚’,杨素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下“累”。 公元584年,杨素升任御使大夫,家里迎接他的不是彩带、鲜花和掌声,而是一哭、二闹和上吊,郑氏开始哭闹,紧接着又开始摔摔打打。杨素死死盯着郑氏,感觉心里的火苗蹭蹭往脑袋上蹿,内心的小宇宙开始爆发,怒不可遏地指着郑氏说:“我就是当了皇帝,也绝不让你当皇后!”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句气话,就像夫妻之间吵架,时常威胁说要离婚,说的信誓旦旦,可通常都是出了门,转一圈,买个菜就回来了,这种话都是吓唬人用的。 可郑氏不觉得这是气话,这就是杨素平常不敢说的心里话。 “哼,不让我好过,大家都别好过!” 吵红眼的郑氏二话不说,起身直接进了宫,找杨坚实名举报:杨素要造反,他说他想当皇帝! 官员被老婆实名举报,这种事搁在现在司空见惯,吃瓜群众一抹嘴的功夫就又蹦出一个。可在隋朝这绝对是稀罕事,别说见,听都没听说过。接到举报,杨坚连调查都没调查,直接让杨素卷铺盖走人了。要不是打算跟陈朝开战,杨素就彻底告别隋朝政坛了。 夫妻俩吵架拌嘴,竟然搞到这么严重,不禁让我产生了个疑问:杨素这个老婆是不是抢来的?要不然哪来这么大仇怨。 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说心里话,这个观点我一直不是很赞同,我觉得这话明显就是欺负人家和尚老实。就是撇开这个不说,也得分情况对待,像杨素两口子这样的,为了避免恶化成秦王杨俊那样的婚姻悲剧(这个后面再说)。 以我看,如果实在没感情了,还是离了吧。 |
顶 |
南北对峙 长江南岸。 陈朝江防部队最近得到不少情报:隋军新任前线总指挥叫杨素,据说很能打。杨素到前线的主要任务是督造战船,就连杨素跟他老婆关系不好,陈军也都摸的一清二楚。 可是有一件事挺怪,陈军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陈军江防部队巡逻队发现,最近从隋军大营经常顺江而下漂来一些木头。大家都是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些木头都是造船用的,可造船一般只往长江里扔边角料、废料,没人会像一样,整根整根的大木料都扔江里了,有的甚至比陈军造船用的木料都大,这让陈军百思不得其解:隋军到底在捣鼓些什么? 长江北岸。 隋军造船基地,昼夜灯火通明,所有工作紧张而有序进行着,所有人都一脸严肃。江面上没了往日的骚扰,安静的可怕,每一个渡口空气中都布满了杀气,压抑的气氛让人感觉大战一触即发。 镜头一转,此时的建康要欢乐的多。 陈朝皇宫里灯火辉煌,陈叔宝正和爱妃绕着柱子追逐嬉闹,旁边的大臣端着酒杯在傻笑,音乐,美酒,夜光杯,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582年陈叔陵那场宫廷闹剧,让陈叔宝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捂着脖子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此,陈朝正式交给了一个文艺青年。 陈叔宝打小在女人堆里长大,属于温室里培育出的花朵,性格偏弱,行事做派总有点娘娘腔的调调,一个大男人,最喜欢粉色,就喜欢些粉嫩粉嫩的东西,常常连做梦都是粉红色的。陈叔宝本来就喜好文艺,对政治没兴趣,脖子上的疤痕让他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整天搞权力斗争,喊打喊杀的,太粗俗野蛮,一点都不文雅,不仅有辱斯文,还影响写作创作灵感。所以,陈叔宝带伤登基后,不问政事,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后宫里,喝酒唱歌,吟诗作对。 陈叔宝在宫里组建御用艺术团,由陈叔宝出任团长,江总出任副团长。艺术团分两个队:创作队和合唱队。创作队以文人学士为主,负责写词谱曲;合唱队挑的都是声音好听的宫女,负责演唱。为了检验艺术团成果,也为丰富团员业余生活,每隔一段时间,陈叔宝就会让艺术团在宫里开个小型演唱会,喝酒、跳舞,大家一起开心开心。 酒宴、party、演唱会,陈叔宝在宫里的生活一直忙碌又充实,充分享受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一直到584年,陈叔宝听说隋朝连突厥都搞定了,有点好奇杨坚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居然把亚洲扛把子都打趴下了。陈叔宝让外交部把杨坚的画像画出来瞧瞧。等外交部把杨坚的画像送到陈叔宝眼前时,陈叔宝只看了一眼,就跟被人踩了尾巴一样,大喊:赶快拿走,我再也不想看见这个人! 史书上的文字描绘,加上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我们可以大概勾勒出杨坚的长相,长得确实不帅,但也不是满脸横肉、极度凶残的命案逃犯长相,陈叔宝这样的表现未免有点过于夸张了。 很多学者喜欢拿这事说明:杨坚统一天下是天命难违。我个人认为这又是史书的一个槽点:天命难违,我真没看出来,或许喜欢粉色的陈叔宝只是觉得杨坚长的有点恶心..... |
|
|
顶 |
顶楼主~ |
换太子 陈叔宝最近要忙的,确实是件大事:他要废掉现任太子--长子陈胤,改立皇四子陈深。 在古代,废长立幼是皇室大忌,动摇国本,没几个结果好的,那陈叔宝为什么非要改立太子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陈叔宝喜欢四子陈深,不喜欢长子陈胤; 二是陈叔宝喜欢陈深的妈,不喜欢陈胤的妈。 咱们先说第一个原因。 陈叔宝不喜欢太子陈胤,认为陈胤这孩子读书读迂了,整天没正经事,就爱跟些文人讲经论道,满嘴的之乎者也,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相反,陈深很像自己,会是个出类拔萃的好皇帝。 其实陈叔宝这属于往自己脸上贴金。按秉性来说,太子陈胤跟他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用鉴定都知道他们肯定是亲父子爷俩。反倒这个陈深,他最好做份亲子鉴定,看看跟隔壁老王有没有关系。 陈深是陈叔宝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优秀,小小年纪就一身英武之气,聪明好学,品行端庄,志存高远,怎么看都是个好皇帝的苗子。当然,怎么看都不像陈叔宝的儿子。对此,陈叔宝不以为然,他坚定地认为四子陈深最像他,太子陈胤这孩子不讨人喜欢。 单凭这些不足以换太子,毕竟陈胤是长子,又没犯过什么大错,皇位继承讲究长幼有序,得按规矩来,不能你喜欢谁就让谁当,更何况陈胤这接班人的位子是他爷爷陈顼活着时,就给定下的,不能说废就废。 让陈叔宝下决心改立太子,是第二个原因:他喜欢陈深的妈,不喜欢陈胤的妈。 这个陈胤有两个妈,一个亲妈,一个养母。陈胤的亲妈姓孔,在生陈胤的时候难产死了。沈皇后自己没孩子,觉得孩子没娘怪可怜的,就收养了陈胤,成了陈胤的养母。 在古代皇帝跟正牌皇后一般感情都不咋地,皇后是父母选的,妃子才是自己挑的。父母选的自己不一定喜欢,还是自己挑的更对胃口。整个后宫里,陈叔宝最不喜欢的就是陈胤的妈——皇后沈婺华。 这个沈皇后是陈叔宝爹妈给选的,沈皇后家跟陈叔宝家是亲戚,陈叔宝是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孙子,沈皇后是陈霸先的外孙女,他俩结婚属于亲上加亲。要说陈顼眼光真不错,替儿子挑的皇后没的说,这个沈皇后人长得漂亮,大方稳重,知书达理,文采也好,起初陈叔宝也挺满意的。刚结婚那会,夫妻俩的感情还可以。 后来,沈皇后的父亲去世,沈皇后要服丧守孝,就跟陈叔宝分开住了。都说距离产生美,可沈皇后跟陈叔宝距离有了,美却没了。沈皇后走了,陈叔宝一点没闲着,找了新欢,跟沈皇后的感情就一点一点淡了。沈皇后为人很孝顺,亲爸爸死了,心里很难受,整天茶饭不思,以泪洗面,瘦了不少,人也憔悴了许多。陈叔宝只喜欢漂亮的,看沈皇后骨瘦嶙峋的,变成了个黄脸婆,索性跟她常年分居。陈叔宝的生活一直多姿多彩,沈皇后一直清心寡欲,吃斋念佛,俩人完全没有交集,说是夫妻,也就剩个名分而已。 过了很久,经人提醒,陈叔宝才想起他还有个没离婚的媳妇,就去看看沈皇后。陈叔宝在沈皇后那里坐了一会儿,感觉俩人聊不到一块去,净说些没意思的,陈叔宝站起来说要走。 陈叔宝一年见不着一次,沈皇后早习惯了一个人生活,陈叔宝要走,她也没留。 陈叔宝是个文人,有着文人特有的矫情,认为就算普通人家,客人要走,一般也会挽留一下,让吃了饭再走或者再坐会,喝点茶之类的客套。他们夫妻俩一年没见了,陈叔宝都走到门口了,也没见着沈皇后有留他的意思。 此情此景,陈叔宝决定吟诗一首: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说完,陈叔宝大步流星地走了。 |
得宠的张贵妃 陈叔宝的‘留人处’是张贵妃的结绮阁。 张贵妃本名张丽华,这又是一个叫‘丽华’的。据我了解,历史上叫‘丽华’的,都不得了,不仅长的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是有为男青年的梦中情人,身份还都很尊贵,不是皇后就是贵妃。比如,东汉光武皇后叫阴丽华,杨坚的女儿、北周宣帝皇后叫杨丽华,还有这个陈朝皇贵妃、准皇后张丽华。我要认识个叫‘丽华’的,肯定得装模作样地晃晃脑袋,掐掐手指,给她算上一卦:‘你日后肯定贵不可言’。 如果她要谦虚:人家都是大户人家,出身好。我家境不好,哪有那福气? 那我就得给她讲讲张丽华的故事。阴丽华和杨丽华确实家境好,这个张丽华实实在在是个苦出身。 张丽华出身兵户家庭,她们家靠编草席勉强为生,家里穷的叮当响,敞开门小偷都不愿往里进。这样的出身,别说当贵妃,就是给贵妃当个下人,奴婢什么的,都得烧高香。张丽华运气还不错,十岁进了太子宫,给太子良娣龚氏当侍女。 虽然家境不好,张丽华长的确实不错,不敢说倾国倾城吧,至少也是国色天香,尤其一头乌溜溜的黑发相当优秀,两米多长,像一条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站在阳光下,轻轻摇摇头,闪闪发亮。 偶然的机会,太子陈叔宝碰见张丽华,一眼就看中了这个相貌出众的宫女,当即有点把持不住,就临幸了。深入了解之后,陈叔宝感觉这个市井出身的张丽华,比那些大家闺秀的妃嫔有趣多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鲍鱼、龙虾吃多了,给他挖点野菜炒一炒,他一定赞不绝口,说野菜才是真正的人间美味。 其实爱上一个人很简单,只是在某个瞬间,你给了他别人没给过的感觉。沈皇后那样的大家闺秀,陈叔宝见多了,张丽华这样无拘无束,有点放肆的性格让他彻底沦陷。 那一夜之后,陈叔宝感觉自己爱上了张丽华,无法自拔。陈叔宝受伤那段时间,皇后、嫔妃们谁都不许探视,就让张丽华一人伺候。 陈叔宝独宠张丽华,张丽华也很争气地替陈叔宝生下了两个儿子:皇四子陈深和皇八子陈庄,尤其皇四子陈深深得陈叔宝喜欢。生了个好儿子,张丽华立了大功,顺势晋升为贵妃。 张贵妃有两大特点:情商高,记性好。 情商高就是会看人脸色,很会来事儿,这样的人走到哪,大家都喜欢,在后宫深受大家的喜欢,威望比皇后还高,尤其一点让陈叔宝特别喜欢。:独得皇帝恩宠的张丽华会主动根据陈叔宝的‘性趣爱好’,替他发掘美女,让陈叔宝真正做到‘雨露均沾’。 根据史书记载,张丽华没上过学,记性却出奇的好,几乎是过目不忘。她陪陈叔宝批奏折,只要她看过的,都能记住,对朝廷里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凡是陈叔宝想不起来的,就直接问张丽华,简直就是个移动存储器,哪里不会直接语音搜索,方便快捷又高效。有了张丽华这个‘治国好帮手’,陈叔宝索性连办公室都不去了,整天呆在结绮阁。大臣有奏章,就让宦官们送过来,陈叔宝靠在床头,搂着张丽华,张丽华坐在他的腿上,俩人一起批奏折,工作、生活两不误。 后宫佳丽三千,在波诡云谲的皇宫里,宠爱和地位是成正比的,哪怕贵为皇后,一旦失宠,必然上演宫斗大戏。皇帝整天跟张贵妃腻在一起,对她言听计从,陈朝的大臣们都是老油条,争先恐后的巴结张贵妃,张丽华势力一天天的大起来。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势力大了,想法就会多,张丽华也想再进步进步。可想法是好的,操作难度很大。 张丽华已经是贵妃了,再进步就是当皇后了。问题是皇后的位子有人,坐的是沈婺华。人家沈皇后不仅出身好,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后,想废掉可没那么简单。其实就算没有沈皇后,张丽华进步空间也有限。她是市井出身,当个皇贵妃就已经是破天荒了,想再册立为皇后,难度空前。 生活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不可能的事,只要你够执着,就一定会有办法。张丽华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当然,也是最后的办法:母以子贵。 先让儿子当上太子,再操作当皇后的事,就好办多了。实在不行,太后的位子总是没跑的。于是,张丽华多年来积攒的好人缘开始发挥作用,宫里妃嫔、宫外朝臣四处给陈叔宝吹风。陈叔宝确实被吹晕,脑子一热,废了太子陈胤,改立张丽华的儿子、皇四子陈深为太子。 张丽华‘曲线当皇后’的计划第一步顺利完成。 再有一步,她就能实现人生逆袭,从一个满脸泥巴的穷苦小女孩一步步走上皇后的宝座,站在封建女性人生的最高峰了。 可惜,隋朝没给她机会。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