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 正文阅读 |
[历史]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第35页] |
作者:salorking |
首页 上一页[34] 本页[35] 下一页[36]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绝招 很快,机会就来了。 朝堂大会上,苏威主动发言:为巩固大隋社会繁荣稳定,政府要进一步强调‘以孝治天下’,大力推行《孝经》,教教百姓如何孝顺父母。 古人逻辑很有趣,忠臣孝子只有在家听爹妈的,叫干家务就干家务,出门才会听皇上的,让死就死。为了培养这样的优秀臣子,历朝历代对孝道都是不遗余力,大讲特讲。毫无疑问,苏威出了个治国的好点子,很对皇上的心思,大臣们也跟着频频点头,独独李德林一脸的不屑。 李德林是个大孝子,他妈去世的时候,他伤心的差点跟过去,十几岁就以孝名闻天下。李德林继承了他一贯的风格,一点情面不给留,当众骂苏威纯粹脱了裤子放屁:孝是天性,还用人教?教出来的,那叫装孙子! 眼瞅着又要被KO,在这个关键时刻,苏威使出了他的绝招。 苏威的绝招是:打不过就提他爸爸。 苏威盯着李德林,眼神里满是骄傲:我爸爸活着的时候经常教育我说,只要学透一部《孝经》就足以治天下,不用多学! 苏威的爸爸苏绰是北朝第一名臣,治国才干举世无双,《六条诏书》是传世经典,从西魏到北周,再从北周到隋朝,只要苏威一提他爸爸,别说大臣,连皇帝都要给面子,再厉害的刺头也能当即搞定,无往不利。 果然,听苏威搬了他爸爸,杨坚连连点头,李德林也没再说话。苏威心花怒放,跟他预想的一样,只要一提他爸爸,才高八斗的李德林也得闭嘴。跟李德林骂了这么多次,总算扬眉吐气一次,苏威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突然,有人高喊了一句:臣不赞同! 苏威都提他爸爸了,还有人敢反对? 有。 因为这个人是南方人,江陵沦陷后才到的北周,不认识苏绰..... |
兄弟继续。 |
么么哒 |
得一星期看一次了,攒攒再看,楼主加油,别累坏了 |
|
跟上了,从头再看一遍吧。。。 |
这是我我之前收藏的帖子,在哪个贴吧里能继续看到 |
|
斗嘴 苏威扭头看了看这个人,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说话的人叫何妥,官不大,只是个国学博士(相当于中央大学副校长)。何妥这个人总的来说就一个特点:辩才举世无双。 何妥是全国辩论大赛的冠军,那嘴皮子快的,开飞机都撵不上。一般的辩论赛都是你一句我一句,谁也说不过谁,有何妥参加的辩论赛就会完全不一样。何妥发问角度极其刁钻,经常一句话把人问的哑口无言,曾在‘礼仪之争’中击败过前北周最佳辩手辛彦之。 有人说,辛彦之不出名,何妥这个冠军含金量不高。 我必须澄清一下:恰恰相反,这个冠军绝对24K纯金的,因为辛彦之曾经在辩论赛上直接KO了蝉联数届大赛冠军的辩论大师沈重。 沈重这个人名头大的很,一生著作等身,南北朝文化界响当当的宗师级人物。沈重原本也是梁朝人,西梁投靠西魏谈条件时,宇文泰点名要沈重。北周时期,沈重曾受武帝宇文邕邀请,办过一场北周规模最大的学术演讲会,那是场面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臣、学生、和尚、道士去了两千多人,屋里坐不下,室内演讲不得不搬到了室外广场上。一场演讲持续了一天,沈重一个人讲,底下两千人一直点头称是。 有个事必要提一下。 这次听课的人群里有个年轻人,对大师沈重佩服的五体投地,听完课后主动拜沈重为师。这个年轻人学成后,用毕生所学帮了一个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遗憾的是走向了毁灭。这个年轻人叫张衡,他帮的人叫杨广。 辩论场上的何妥从不让人失望,一张嘴,苏威就出局了。 “苏大人官居宰相,知识渊博,学的肯定不止《孝经》这一本书。他爸爸苏绰要说过只读《孝经》这话,那苏大人就是不听父训,这叫不孝;要是苏绰没说过这话,那苏大人就是欺君,这叫不忠;孔子说过:‘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苏大人只读《孝经》就是公然冒犯圣人,这叫不敬!” 苏大人,您挑一个吧! 苏威直接被KO,当时的朝堂上,包括杨坚在内,满朝文武哄堂大笑。众人的笑声里,苏威面红耳赤,到处找地缝。后来大家再说什么,苏威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只感觉时间过得异常缓慢,脑瓜子一直嗡嗡的。下了班,苏威直接回了家,把自己反锁在书房,不许任何人打扰,晚饭都没吃。 苏威把自己关在书房,不是要反省,而是在琢磨反击。苏威是有仇必报的性格,堂堂一个宰相,遭遇这样的奇耻大辱,绝不善罢干休! 苏威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何妥是国子博士,属于文化圈的人,掀不起大浪,事情因李德林而起,擒贼先擒王,苏威决定先放过何妥,集中火力收拾李德林。 打定主意跟李德林开战,苏威把所有手下都发动起来,寻找一切可以攻击李德林的机会,祖宗八辈给我翻,哪怕李德林上厕所不洗手,也不能放过! 一场有你没我的政斗大戏正式上演。只是苏威做梦也想不到,那个他认为掀不起大浪故意放掉的何妥竟然会比李德林更难对付,差点要了他的命。 |
加油! |
反击 皇天不负有心人,苏威查到点事。 杨坚当大丞相时,李德林辅佐,屡出奇谋,杨坚打算赏给李德林一套别墅,以示嘉奖。文书都下了,可那阵子杨坚太忙了,三总管叛乱、五王鸿门宴、突厥和亲、陈朝开战等等乱七八糟的事太多,杨坚给忙忘了,把已经许给李德林的别墅赏给了别人。后来,经人提醒杨坚才又想起来这档子事,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就商量着让李德林再挑套更好的。李德林并没有埋怨,摆手说算了算了,杨坚坚持要给,推脱再三,李德林盛情难却收下了,不过他没另要别墅,而是按别墅价格折了80间店铺。 这就是隋朝建国前一件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可在苏威眼里这就是机会。 因为苏威查到这些店铺有问题。 原来,这80间店铺最早是北齐宰相高阿那肱的,店铺的地是抢北齐老百姓的,害的好几家人流离失所,高阿那肱抢了地,盖了店铺,然后往外租。占地没花钱,月月收租金,实在是一桩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可高阿那肱是宰相,这事没人敢管。后来高阿那肱跟着王谦叛乱被杀,这些店铺就让政府给没收了。辗转到了李德林手上,李德林也照样收租金。 高阿那肱抢地的事,李德林知道,不过他没当回事,他认为这都是老黄历了,而且高阿那肱怎么占的地跟他什么关系? 苏威说,有。 这80间店铺从一开始就是违法建筑,这叫贼赃,李德林明知道是贼赃还要,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本着‘有仇不等十年,有机会就报’的原则,苏威找到了当年的受害者,鼓励他们告御状。与此同时,苏威手下们一拥而上,纷纷上书弹劾李德林欺君瞒报,占国家便宜,嚷嚷着严惩李德林,以谢天下。 虽然是件小事,杨坚一听是有点生气:怪不得李德林当初死活不另要别墅,这是跟我藏着心眼呢! 杨坚把李德林叫来,劈头盖脸一顿痛骂。李德林想解释,杨坚根本不听,直接把店铺收了回去。 前景理论告诉我们:两件不好的事情分开说,带给人的不悦心情要比一起说大的多。其实苏威查到两件事,他决定一件一件告诉杨坚,让李德林尝尝惹他的滋味。 另一件事,也是一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当年李德林屡立奇功,杨坚一高兴,就打算追封李德林的父亲,按照生前官职给定个爵位,给李德林家人人脖子上都套个大饼,再不用为吃饭发愁。李德林说他爸爸生前是四品太尉府咨议参军,杨坚就按这个级别给了个爵位。 可苏威查到李德林的爸爸只是个九品校书郎,压根不是什么四品太尉府咨议参军。按说这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就是个人诚信问题,当往大了说可就是欺君,关键看怎么说。 这次,苏威亲自出马,实名举报李德林欺君骗赏。 杨坚知道苏威跟李德林有矛盾,嘴上也没说什么,但俩件事加起来,杨坚认定李德林人品有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李德林跟苏威打的再热闹,都是同事之间的矛盾,只要不惹老板,一般不会被炒鱿鱼。但你要连老板也敢惹,饭碗肯定不保。 |
唉,没有楼主这样的文采好惭愧:否则,用楼主的文采好好赞誉楼主一番才满足。 狂顶! |
已经收藏,等着楼主更新! |
唱反调 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了个折子,用了个时髦的新词汇---“十羊九牧”,形象地告诉杨坚,大隋地方官制度上就是个烂摊子。地方官人浮于事,一共十只羊,就有九个放羊的在眼巴巴地等着薅羊毛,多出来的不仅仅是太守、县令这些当官的,还有他们后面乌压压的一群人,秘书,差役,幕僚、司机等等,这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 杨坚大笔一挥改革地方官制,施行了四百年的州、郡、县三级地方制度变成了州、县两级,一下子裁掉了几万公务员,替国家省了钱,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可历史总是很有趣,这么好的一件事执行起来却出了问题。 郡太守没了,少了一级领导,县令很开心,手里的权力大了,好处多多。可权力义务不分家,权力大了,意味着活也多了。 比如,春天县令要到河边督建防汛工程,又得看看县城里新盖的大酒楼建筑质量合不合格,时不时还要迎接上级检查,这县衙里天天还有人要打官司,忙不过来。 忙不过来怎么办,先挑个轻重缓急吧。 防汛工程不能等,这关系着乌纱帽,一旦汛期发了水灾,上头怪罪下来,乌纱帽肯定不保,这个得干;县里新开的大酒店,是州刺史第十五房小妾的弟弟开的,虽然关系远了点,但毕竟顶头上司的小舅子,他着急开业,咱也不敢耽误,这个也不能等;过阵子大佬级人物虞庆则要来视察,保卫、接待工作千头万绪,明天还要去州里开会。县令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跟师爷说,让那些打官司的等等吧。 打官司的一听,不干了:都等了一年半了,还让我们等?不给解决,就上访! 于是乎,中央信访局天天忙的不行。 杨坚知道后很重视,专门召开了一次政/治/ju扩大会议,大家一起商议一下,看看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 人手少了,工作照干,还得高效,对此大家一筹莫展,都没有好办法。苏威倒想了个点子:在地方上,每五百家设乡正一人,管民生也管基层诉讼,相当于乡长兼基层法官,管理起来一定方便快捷。 杨坚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很有信心地点了点头。 不出意外,这又将是一项惠政,让老百姓不再跑断腿、磨破嘴,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百姓齐夸皇上心系百姓,跟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一样一样的,是古今少有的名君。杨坚听了心满意足,深感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嘴上照例要客气一下,心里要给自己重重记上一笔。 可恶的是,有人反对,这些全泡汤了。 |
能分那么多地吗? |
首页 上一页[34] 本页[35] 下一页[36]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