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王业不偏安,浅谈诸葛亮北伐 -> 正文阅读 |
[历史]王业不偏安,浅谈诸葛亮北伐[第2页] |
作者:西楚上将季布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正当诸葛亮率领蜀军在陇西各郡一路凯歌之际。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张郃率军五万前往抵抗诸葛亮,曹魏凉州刺史徐邈也遣参军与金城太守率军进攻南安郡。 根据三国演义改变电影《见龙卸甲》就是发生在一时刻,除了音乐以外一无是处的烂片。 |
箕谷之战 先说说第一次北伐的出兵顺序。 《三国志诸葛亮传》: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三国志赵云传》: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冲突了,是赵云先去的箕谷还是曹真先去的关右?史料真伪的辨别我倾向正史,但这两段都是出自正史三国志,所以就迷茫了。不过从常理来看赵云先去的可能性很大,曹魏怎么可能因为一个扬言就大举进军关右? 《三国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三国志.赵云传》: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诸葛亮的奏折上提到了一句“箕谷不戒之失”。曾几何时我一直认为赵云真的是因为没有戒备才被曹魏偷袭得手,但随着对三国志的深入理解突然发现赵云为何兵败箕谷三国志上写的清清楚楚,是因为兵弱敌强,根本没有什么不戒之失。开始我很迷茫,但随着我不断的探讨研究才发现,资治通鉴还有这么一段。《资治通鉴》: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 老三国演义似乎也不是穷的没道具了,有意思的是给吕布、赵云、曹操来了一套情侣装 |
还有一个冲突就是箕谷失利的兵力问题 《汉晋春秋》: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魏书》: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三国志.赵云传》: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说箕谷的部队数量比敌人多,这里的兵弱敌强说的是赵云战斗力弱但是作为疑兵手下的老弱病残加起来多余曹真开始的军队,但是后面曹睿亲自坐镇关中光是张郃带去陇西迎战诸葛亮的就有步骑兵5万人坐镇长安的曹睿会不给自己留一点人?曹真得到了援兵后,兵弱敌强就不仅仅是赵云战斗力弱,而是赵云兵力少又弱。 诸葛亮的自贬书明着自贬黑的却是赵云,一个“违命”一个“不戒”,诸葛亮这哪是揽责,分明是开脱么。 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
诸葛亮去吴国可能作为更大点 |
诸葛亮本来是想在刘备死后加入吴国、帮孙权打天下,但因为刘备死于吴国,梦想成空 |
楼主开始黑我葛贼啦 |
诸葛的军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不管是战术和战略都可以,但是其本身是政治经济管理者这里让其畏手畏脚,这是其败笔吧。 |
《先主传》里面描述刘备是“喜怒不形于色”,刘备有城府不是虚伪,能力可不差,大半生交战,管亥围北海解围北海,兴平元年和袁术互有胜败,建安元年吕布偷袭下邳,败于袁术、吕布,建安三年败于吕布、高顺、张辽,建安四年打败刘岱、王忠,建安五年败于曹操,被曹仁击退,打败蔡阳,,建安七年博望坡伏击于禁、夏侯惇,建安十三年联合周瑜夀赤壁打败曹操、取荆南四郡,指挥入川作战,打败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汉中之战攻张郃营寨不下,防守打赢曹操,夷陵败于陆逊,大多都是输给兵力和用兵优于自己的曹操和吕布,胜仗也打了不少,一个织席贩履的末代皇族,白手起家,前期身边没有军师谋士,决策全靠自己,能打下天下一席之地已经很厉害了,而且刘备知人善用,他看出马谡为人言过其实,他重用的黄权、刘巴、魏延后来都起到很大作用,魏延守汉中多年没出现问题,还打败过郭淮。 |
而诸葛亮北伐五次虽然损耗蜀国国力,只迁走西凉千余户人,但是对魏国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且诸葛亮善于治理,使得蜀国经济迅速恢复,蜀国货币是三国货币里面最稳定的,诸葛亮在奇谋上没太多表现,但改进弓弩,且善于治军、练兵、结营、布阵,我个人觉得诸葛亮擅长防守反击战,张郃和王双都是追击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坚守不出一是消耗蜀国国力,二是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忌惮,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视察他布的营寨,给了诸葛亮很高的评价,东晋和鉴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封武兴王,唐朝把诸葛亮列为武庙十哲。 |
楼主怎么看秃发树机能以一部落之力攻占凉州,迫近秦州、雍州 |
诸葛亮在曹丕朝开始北伐了没? |
|
如果曹真伐蜀没有遇到大雨退兵,诸葛亮打一个兴势那样的防守反击,不知道能不能趁机打开局面。 |
悠悠苍天 何薄于我 |
|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蜀汉有出路吗?有机会偏安吗? |
又不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三国好人也许就董卓和一堆被暴发户杀了的士家 |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 1 诸葛亮是主力部队出战祁山,与左将军张郃对战,败于街亭。 2 赵云、邓芝是疑兵,与大将军曹真对战,败于箕谷。 《张郃传》 “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当虓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 《曹真传》“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汉晋春秋后出师表》前文“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 《赵云传》“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可知军力对比,诸葛亮多少人?曹真多少人?那张郃多少人?赵云多少人? 《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一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按汉晋春秋的说法,亮在祁山、箕谷的兵力都多于魏。 蜀汉号称“统领步骑二十万众”。曹魏是“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实际蜀国一共10-8万兵力,如果诸葛亮主力7-8万,那赵云组多一万,两边都多于魏,也就是说大将军曹真的部队前往眉县防御赵云的大军不满1万,当然长安一带不可能就不到一万人防守,左将军张郃的人数比较确定是五万人。 |
都说马谡是违法了诸葛军令而被杀,那么诸葛亮的军令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喜欢欢拿三国演义当证据都说马谡是违法了诸葛军令而被杀,按照三国演义的里说,诸葛是要马谡在平原扎营,可是马谡却违反军令上山扎营,结果被司马懿击败。 当时击败马谡没有司马懿,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只记载了马谡违背亮节度和不下据城,至于诸葛亮怎么安排的并不晓得。再说,诸葛亮北伐不过几个月又是东西分头进军赵云自己恐怕都不知道曹睿亲自从洛阳带大军来救援了导致箕谷战败,诸葛亮从哪来的小道消息知道曹魏援军这么快就到了,这里这个猜测马谡可能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那样是去阻击魏军的,只是纯粹的扩大战果,继续向东占地盘去了,正好在陇山口撞上了曹魏的援军。又或者是防范于未然,提前占领天险阻挡曹魏援军反扑。 |
手机找的那个人的传记太麻烦,直接上《资治通鉴》了反正也是照抄三国志 初,越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遣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村夫这里基本也是做给益州派系看看,老子犯了错都要受惩罚,也为日后废李严提供了理由。街亭之战失败,令到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日后蜀汉数次北伐亦未能获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响,而且本次蜀军大败,伤亡人数没有记载。 但是,可以从马谡带去的部队看,三国演义说马谡大约带了2万多人,正史的话应该也差不多,然后中途给高翔分了一部分去了列柳城,自己又作死和王平分住山上山下,大约马谡在山上的部队在8000-1万,张颌大破马谡王平收拢的残兵又不多,等于一战让最多十万军队的蜀汉一把损失了一成兵力,对面还是安然无恙,这波团战巨亏 本来自刘备征孙权失败,不久逝世后,蜀汉都没有什么侵扰魏蜀边界的行动,曹魏都没有作出什么准备,以为蜀汉已无力侵边;故此当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来时,令朝野震动,更加令三郡叛离。战后曹魏亦加强了对蜀汉的防卫,包括曹真那种草包都能预计诸葛亮会攻陈仓 这里算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里的人生巅峰了,以后遇到了诸葛亮就只能说“快撤快撤” |
|
没有成功可能 |
这里先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做点个人评价 我认为西出祁山是最下策。诸葛亮一心要保存实力,在他看来,陇右地区兵力很少,离洛阳、长安又远,回旋余地大,西出祁山平坦大路,既可稳得初战胜利以鼓舞士气,又可吸收剽悍善战的鲜卑、氐、羌兵马,还可避免过早与魏军主力决战,最大限度减少兵员损失。由于关中远较陇右重要,魏国必不能倾全力而来,一旦魏偏师来犯,则可相机逐一蚕食之,以求渐改兵力对比。另外在政治上也可以避免因失利而遗国内反对势力以攻讦的口实。然而诸葛亮只看到有利一面,未深究不利的一面。大军西出,后方的根据之地汉中兵力空虚,必然受到来自关中、西城、阴平三方面的严重威胁,一旦失守,不仅进退失据,军心瓦解,且使成都危在旦夕!何况实际情况,事与愿违。。。就像孟达预览不到司马懿一样,张颌就是风雷火电一样的杀到。根本不存在什么曹魏主力不能前往陇西迎战的情况,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三年后又一次愚蠢的选择这条路线,就算没有李严作为借口最后的失败一样是显而易见的。 228年(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九月,击败了蜀汉军队,收复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之后,魏帝曹睿志满意得,便答应了大司马、扬州牧曹休伐吴的提议,命骠骑大将军司马懿配合曹休的攻势,从荆州进取,并派在对蜀战争中建立殊勋的左将军张合“督关中诸军”去支援司马懿。结果出乎意料,轻敌冒进的曹休中了孙吴大都督陆逊的埋伏,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曹休也羞惭而死。 荆州方面的战争准备也不顺利,司马懿本来准备用水军顺沔水入长江进攻孙吴,这也是在江汉平原的大规模战事中通常采用的行军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后勤。但是水军的训练花了很长时间,到可以进军时,已经进入冬季水浅季节,大型的运输船只无法行驶,战事只得中止。 大概是战争期间边境封锁严密,蜀汉的情报系统并没有及时地得到魏吴战事的准确信息。直到十一月,蜀汉右将军诸葛亮才得到了“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汉晋春秋》)这一极为重要的消息。这时蜀汉军队经过数月的整训,已经从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中恢复过来,“戎士简练,民忘其败”(《汉晋春秋》)。诸葛亮决定乘着这个机会,再次发动北伐。 |
蜀汉参加第二次北伐时候全国总军队的数量比第一次北伐应该是减少了很多,第一是马谡在街亭战败让蜀汉损失了近万兵力,第二诸葛亮在和他哥写信吹**时候说前次北伐军队明明开始都多余贼,但是最后不能破敌却被反过来吊打,诸葛亮认识到了精兵作用开始裁撤老弱病残走精兵路线。将领则有镇北将军魏延、参军杨仪、讨寇将军王平、扬武将军邓芝等人,老将赵云在次年去世,这时大概已经难以从军了。 然后后出师表和三国演义则说赵云在一次北伐后已经去世了。 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於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於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 十一月,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讬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讬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於西,又务於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逼於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於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虽然裴松之和后来的司马光都采纳了这篇后出师表,但是语气和写法来看真的不像一个人。但是,写这个后出师表的人有句话我还是非常赞同的。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这是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一个格局王朝想和中原王朝拼消耗,除了被小冰河拖死的大明帝国,没有哪个割据一方的小国能灭中原王朝。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然后诸葛亮又强调了蜀汉目前的实力是几十年来笼络人才收集来的,不是四川这个鸟不拉屎的天府之国能培育出来的,现在不伐魏以后就更没机会了。 |
与第一次北伐攻略偏远的陇右不同,这次诸葛亮的目标直指关中,所以选择了最快捷的路线,出散关,取陈仓。之所以用这条路线,一是因为曹魏在陇右加强了防备。二是因为既然是乘虚而入,当然要越快越好了,最后就是和他哥诸葛瑾信里写的那样赶快吸引曹魏大军从荆州赶回来,不然孙大帝那边就不妙了。 当然按照郝昭传的记载诸葛亮不是单纯想吸引曹魏兵力,就是乘机捡漏拿下陈仓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用尽了各种攻城器械,丢人现眼。 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昭于楼上应之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靡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 这段是老三国演义少有的攻城片段,然后就是前面的孙策大战王司徒有过一次,最后就要等到宋慈版诸葛恪攻打新城了 这段印象最为深刻,疑似无当飞军的开挂小兵几次在爬梯子的时候旋转云梯躲过了擂石滚木的攻击,最后被人把梯子推倒了。。。 这里虽然我不相信,但是毕竟资治通鉴采纳了,所以就把资治通鉴版的这段发下吧,不然又有人说我双重标准了,因为你不是老说xx书记载的是孤证吗?当然后面司马大神俘斩万计的时候,我表示资治通鉴就不认这段 |
镇守雍、凉的是曹真那个草包,历史上也就平平无奇罢了,现在为了黑诸葛亮变成了精通军略,战争经验丰富。他可能早就料到蜀汉军队损失不重,必然再度进攻,而上一次在陇右吃了亏,这次有很大可能会效韩信之举,从武都出散关由故道而进。武都郡虽然在曹魏管辖之下,但地广人稀,驻防兵力一向很少,要阻击蜀汉大军,有两个地方,一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散关。 陈仓属于曹魏扶风郡,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缘,属于平原上的城市,远不及散关险要,但这里却是西北、西南通向关中的交通要冲。西可去天水郡,西北有大道直通安定郡,西南与武都郡相连,向东则是长安。如果非要给曹真设防陈仓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不光是为了对付蜀汉,而是为了整个雍、凉地区的安靖。只要控制住了陈仓,哪怕雍、凉被蜀汉军队或是其他什么势力(如西羌)占据,曹魏大军也可以从陈仓随心所欲地打击敌人而使敌人难于设防。而且渭水就从陈仓流过,物资补给也是非常方便的。 最后,我再简单说下出汉中的路一共他妈就能那么几条,曹真不选择已经成为教科书战例的“暗渡陈仓”才是真的蠢了。然后就是,守陈仓的郝昭也确实是一名猛将换成一般人,1000说不定还算工兵不全是士兵对诸葛亮至少一万人,早就吓跑了。他没有辜负曹真的希望。郝昭刚到陈仓上任没几个月,1万+n蜀汉军队就兵临城下,而他的部下不过一千多人。关中魏军主力尚在荆州未返,长安还有一点兵,但要防守那么大的城市已经吃力,恐怕他们最迫切的愿望不是来救陈仓,而是指望陈仓能够多拖延一下蜀汉大军的脚步。 诸葛亮对攻克陈仓是有信心的,因为双方在兵力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巨大了,不过抱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想法,他还是派了一个叫靳详的手下去劝降。靳详也是太原郡人,而且还和郝昭很熟,本来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喜事,可郝昭没给老乡丝毫面子,站在城楼上说:“你很熟悉魏国的法律(估计这靳详跟姜维一样,是曹魏降官),也很熟悉我的为人;我受了国家太多的恩惠,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你就不必再费口舌了。回去告诉诸葛亮,让他来攻城吧!” 诸葛亮是个很谨慎的人,他总是很小心地保全着部下这几万军队,这是夷陵惨败后蜀汉仅存的国防力量了,所以在攻城战中,他总是使用计谋和器械,而不肯不计伤亡地让士兵去与守军消耗。因此,蜀汉军队的损失主要是物资上的,在人员上的伤亡则没有太多。但是,我还是表示和楼上一样不信,井澜投石器这些玩意是能通过栈道或者是狭窄的下路运出汉中的? |
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昭于楼上应之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曹真遣将军费耀等救之。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将军王双追之,亮击斩双。诏赐郝昭爵关内侯。 从夏侯惇开始曹魏就想生擒诸葛村夫,然后就成了一辈子的flag 三国演义中为了诸葛亮遮羞,这一战费耀无辜中枪成了姜维反间计的牺牲品,王双从一个只有名字记载的瘪三成了后期单挑无敌的存在,实际就是个被射死的无名鼠辈。最后郝昭更是***。 第二次北伐是一场在表面上皆大欢喜的战役。曹魏方面,曹睿可以向他的臣民们宣传自己又赢得了一次胜利,以抵消曹休战败带来的消极情绪;曹真受到了增邑的奖赏,这是他料敌于先所应得的;张合虽然行程数千里,一仗没打,可好歹是没有功劳有苦劳,被晋升为征西车骑将军。蜀汉方面,诸葛亮虽然没有完成战略目标,但累死了郝昭(既然有人把诸葛亮之死归功于司马懿,那么郝昭之死归功于诸葛亮也是说得走的),杀死了王双,还是有所安慰的。 |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