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二战中的名将之史 -> 正文阅读 |
[历史]二战中的名将之史[第6页] |
作者:仙人君魔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戈林还申明1940年进攻荷兰时,德国空军轰炸鹿特丹一事纯属意外,而从占领地大量蒐罗艺术品,是为了“在战后或我认为某个适当的时候,创办一座美术馆,向德国人民展示这些艺术珍品。”在提到战争中必须遵守交战规定、德国是否与同盟国采取不同的行动时,戈林答道:“《日内瓦公约》与《海牙公约》早已被现代战争所彻底践踏,在这里我要引述我们最大、最强以及最重要的敌人——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话:‘在真正的死斗中,法律是不存在的’。”听到这里,劳伦斯爵士宣布休庭。之后,法庭向英国zgeng府发电查询,丘吉尔在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英国外交部回应,丘吉尔曾在1940年担任海军大臣时说过:“在死斗里,若侵略者将人道完全践踏,而抵抗方却要因为早已被破坏的条约而被束缚著,那正义将不复存在。”尽管戈林在引言上有部份错误,但其情绪甚为接近。 |
辩方质问至此结束,周末时要开始进行检方诘问程序,由戈林与检察官直接交锋。 其余被告的律师上前向戈林询问如何使自己的被告脱罪的问题,而戈林表示准备承担所有一切责任,由检方进行盘问。 |
1946年8月31日,审理结束后,被告可做出答辩。戈林提出了两个陈述,一个是关于屠杀,一个是关于他本人与战争、人种迫害、征服与榨取等的事情。 |
“戈林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罪魁祸首,对这场战争他一贯推波助澜,秉承希特勒的旨意行事,因此不存在减刑的可能。戈林既是德国的zheng治首脑,也是军事首脑。他是奴役劳工计划的负责人,也是纳粹德国制定针对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的迫害计划的元凶。上述罪行,他本人供认不讳,其证词也足以证实他的罪行……被告赫尔曼·戈林,国际军事法庭根据起诉书所确定的罪行,判处你绞刑。” |
1946年10月15日,纽伦堡的秋夜十分静谧,满天的繁星闪着清冷的光。街上早已戒严,整个城市阒无声息。纽伦堡监狱内外,灯火通明,戒备森严。监狱四周的各个主要路口都由重型坦克把守,高炮部队也奉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将于16日零点对戈林等纳粹战犯处以绞刑。 |
15日这一天,戈林异常安然,一副听天由命,心如死灰的样子,他似乎早已作好了赴刑的准备。晚7点,牧师格雷克来到戈林的监舍。当牧师问到戈林的心是否已经归顺了主,戈林答道,他虽然是一个基督徒,却不能接受基督教的教义。然后,他又对牧师说,“我的内心很平静,只想休息一下。” |
牧师走后,戈林平躺在床上,翻看着一本书。大约21点30分左右,狱医普夫卢克在值班军官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对戈林作例行的身体检查。普夫卢克临走时,同戈林握了握手,戈林向他道了一声晚安。狱医走后,戈林躺同床上,好像在平心静气地等待着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透过监舍门上的窥视孔,值班的看守本海姆每隔几分钟便察看一下戈林的动静,始终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样。 |
大约22点30分,戈林的监舍又换了一位看守——上士哈罗德·约翰逊,他是戈林死亡的目击者。约翰逊后来回忆道:“他一动不动地躺到10点40分。我在窥视窗里看到戈林双手交叉,举起胳膊,又把双手放到胸前,把头转向了墙。大约两三分钟之后,我听见一声窒息般的嘶鸣。我急忙一看,发现这声音是戈林发出的,便大声喊:快,戈林出事了!我看了一下手表,核对了时间,当时是10点44分。” |
狱医普夫卢克博士和监狱长安德鲁斯上校等有关人员闻讯赶来。普夫卢克博士抬起戈林的胳膊,摸了一下他的脉搏,接着,语调低沉地对安德鲁斯说:“他已经死了。”第二天,安德鲁斯代表狱方向记者发布消息:“战犯赫尔曼·戈林未受绞刑,昨夜22点45分,他在自己的监舍服用自己随身的氰化钾自杀身亡,终年53岁。不过在监狱里面戈林竟然能服毒自杀真让人感觉惊奇。 |
1967年,安德鲁斯把戈林的遗书公诸于世。戈林在这封于1946年10月11日写给监狱长安德鲁斯的信中,写道:“监狱长:自从入狱以来,我身上一直带着毒药胶囊。进蒙尔多夫时,我身上有3粒胶囊。我把第一粒放在衣服里,在接受检查时它很容易被发现;我把第二粒放在衣架下面,穿衣服时就重新收藏起来。在蒙尔多夫和这里的监禁室我藏得很巧妙,虽然经过彻底检查,但都没有被发现。在法庭审讯期间,我把它藏在高筒马靴里。第三粒胶囊埋在我的小圆盒的护肤霜中……” |
那些受命检查的人无可指责,因为几乎不存在发现这粒胶囊的可能。看到戈林的供认,起初人们以为悬案真的大白于天下了,可是,推敲一番之后,有人发现戈林说的不是真话,其中至少有两点值得怀疑。一是在检查制度极严的纽伦堡监狱里,特别是在时刻处于监视之下的死囚室里,根本不可能像戈林所说的那样长时间隐藏什么东西而不被搜出;二是即便戈林做到了,他也不会在临刑四五天前写下的信中,详细说明藏药的地点和方式。 |
即便知道了这些,在戈林自杀事件中,仍有许多疑点。戈林是如何躲过严密的监视,在适当的时机把藏在别处的毒药拿到手的,成了迷案的焦点。有人暗中帮助了戈林,这已确定无疑。问题是帮助戈林的人到底是谁?最值得怀疑的是一名叫维利斯的美国中尉军官。他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对在押的戈林表示过同情,并在职权范围内为戈林提供了一些方便,比如,他曾替戈林给埃米送过信。戈林入狱时的物品登记清单上记有一枝刻有戈林名字的钢笔和一块瑞士手表,但后来在埃米签收遗物的清单上,这两件东西却不见了。 |
1954年维利斯死后,他的遗孀承认,戈林把它们送给了维利斯,东西仍收藏在她的家里。种种迹象表明,戈林同维利斯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两人很可能作过一笔不为人知的交易。 就在最近,美国的一位研究者宣布,他通过大量的资料查明,帮助戈林拿到毒药的人确为维利斯。维利斯曾负责保管戈林存放在储藏室的物品,他同戈林达成默契,在监视戈林进储藏室取东西时,他故意把眼光转向别处,使戈林有机会把毒药拿到手。 |
戈林终于按照他自己选择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其罪恶的一生划上了一个黑色的句号。在他的身后留下了迷案,也留下了千古恶名。 |
有人说意大利没有名将,那我就更一个 |
格拉齐亚尼 |
1908年开始在殖民军中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年起,在驻利比亚的意大利军任职。1930年晋升为少将,1932年晋升为中将。1930~1934年,担任意大利驻利比亚殖民军队总司令,多次指挥殖民军讨伐利比亚阿拉伯民族的反抗。被称为“屠夫”。还吊死了利比亚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1935年,任意属索马里总督,晋升为上将。1935~1936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任南方集团军司令,率部从南部入侵埃塞俄比亚。在阿比西尼亚的作战中,他将麾下的军队中编成四支机动部队,分别交给了他的四位所信赖的指挥官,即马雷蒂集群,贝尔贡佐利集群,阿贡斯蒂尼集群和弗鲁斯基集群。前两者以装甲部队为主,另外两队以步兵为主,宛如日后德军中的装甲师与装甲掷弹师的关系。整个战役中,从索马里出发的格拉齐亚尼军是配角,其兵力远远不及由厄利特利亚出发的埃米利奥·德·波诺元帅军,然而他的高机动性部队始终不同于其他战线,而一直能占有主动与优势。而上述的贝尔贡佐利集群,其指挥官有"电胡须"的别名,在西班牙内战中也赫赫有名。1936年5月晋升为元帅,接替巴多格里奥元帅任埃塞俄比亚总督。1937年2月遇刺,12月奉命返回意大利。1938年任意属东非名誉总督。1939年9月,任意大利本土军司令。1939年10月,任意大利陆军参谋长。 |
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0年7月在传奇人物伊塔诺·巴尔博空军元帅可疑地死于己方的高射炮火之后,再任利比亚总督兼驻北非的意大利军总司令,指挥25万军队对英军的作战,攻击令下的时候,格拉齐亚尼便不止一次地直谏,他说其部队的尚未准备就绪,各种装备,补给都不足。刚愎自用的贝尼托·墨索里尼强令进攻。 |
1940年9月,格拉齐亚尼元帅率意第10集团军入侵埃及,并占领地中海沿岸西迪拜拉尼地区。意大利军队共20万人,编9个师,分别部署在5个筑垒营地。意指挥部麻痹大意,既不组织侦察,又不派出翼侧警戒。当时,英军驻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只有一支3万多人的军队和一个不完整的坦克师。面对兵力悬殊的情况,韦维尔突发奇想,打造了一支“橡皮部队”,实施疑兵之计。英第8集团军(原称“尼罗河”集团军)司令韦维尔将军决定实施一次有限目标的战役:把意大利军队从被占领的埃及领土驱逐出去。因此,最初仅动用驻埃及军队的四分之一(1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共约1.5万人。 |
橡皮坦克充足气体后可担任巡逻任务,放掉气体后装进板球袋里携带方便;“野炮”可以装进饼干盒内;两吨型橡皮载重卡车放掉气体后还没有弹药箱大。工程兵制造了坦克履带痕迹。一条假公路一直修到西迪·巴拉尼以南,因为格拉齐亚尼的军队就驻扎在那里。英军让阿拉伯人领着成群的骆驼在沙漠里行动。骆驼身后拖上耙形装置,走动便会掀起漫天灰尘,从空中观察就像移动中的庞大的坦克纵队。 |
意大利飞机在高空拍摄到的情景使格拉齐亚尼相信,在他的右翼有一支强大的英军坦克、大炮部队。同时,有情报说英军增援部队正在途中。格拉齐亚尼害怕侧翼受击和被坦克部队切断,就命令他的部队停止前进,沿着亚历山大公路掘壕防守。 |
韦维尔采用“橡皮部队”迷惑敌人的同时,极其秘密地调动部队于12月9日发起突然攻击;英装甲坦克第7师和随后跟进的印度步兵第4师,穿越意军营地之间未设防的30公里宽的间隙地,从后方向意军营地发起攻击。英军的进攻完全出乎意军所料;此时虽然意军处于优势,但因为先入为主,格拉齐亚尼坚持认为英军兵力强大(格拉齐亚尼据说有“恐英症”)。 |
因此,在英军的进攻面前意军全面退却,意军指挥部已无法指挥军队,致使韦维尔的军队前进了1000公里,一举突入利比亚。英军继续跟踪追击退却之敌,于1941年1月5日进占拜尔迪耶,1月22日进占图卜鲁格,2月6日进占班加西。但是,根据英国内阁的决议,战役于1941年2月10日中止,部队在阿盖拉设防固守。 |
1941年 3月,因马特鲁港失败被撤销全部军职,被召回意大利并解除指挥职务。[1] 1943~1945年,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意大利北部期间,格拉齐亚尼又被起用。1943年,在墨索里尼被德军救出后成立的所谓“萨洛共和国”中任国防部长,在此任期之内,他积极组织对游击队的清剿和对和平居民的镇压。同时,他还强力组织向德国大规模移民,为经济崩溃的德国输送了大批劳动力。1945年4月28日,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1948年和1950年两次接受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但同年 8月被特赦释放。获释后,积极参与新法西斯党活动,著有回忆录《我保卫了祖国》。1955年 1月11日,73岁的格拉齐亚尼在罗马死去。 |
巴尔博 |
二战名将中,我最钦佩的是 曼施坦因 ! |
生于意大利费拉拉,佛罗伦萨大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阿尔卑斯军团充任军官。他很早就信奉法西斯主义,曾领导黑衫党民兵向罗马进军(1922),成了墨索里尼领导下的四人核心(米切勃·比昂契;伊塔洛·巴尔博;埃米利奥·德彼诺将军;迪诺·格兰第)。由于墨索里尼的提拔,1929年-1933年任航空部长,虽然此前他对飞行一无所知。但他很快学会了飞行,并且着手重组意大利皇家空军。他努力发展军事和民用航空事业。把意大利空军打造成一只最精锐的部队。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飞行员,创造过飞行最快的世界纪录。 |
1930年,巴尔博曾带领一支由救世主-前进者号组成的高速海上飞行中队造访美洲,在世界面前显示了这个西方智商最高的国家的实力。他曾单枪匹马地从空中投下炸弹,炸死了数以千计的埃塞俄比亚人。1933年,他率领24架Savoia-Marchetti SM.55X水上飞机完成了从意大利到芝加哥的跨大西洋飞行。他到达后,芝加哥命名了一条巴尔博大街以致纪念,富兰克林·罗斯福请他共进午餐。 |
可能由于他声望很高,引起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疑忌。1933年11月他被升为空军元帅的同时被免去在空军的职务。他在免职时宣布,空军已经拥有各种类型的飞机3125架。但这当中包含他为表功而有意夸大数字的因素。墨索里尼致巴尔博的信说,从战争的角度来衡量,真正有用的飞机总共只有911 架。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法西斯统治时期、特别是1925—1935年间,意大利的航空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40年参战时,它已拥有轰炸机1132架(大约900 架具有作战能力,其中600 架现代化程度较高),歼击机和攻击机1100架(其中700 架具有作战能力,221 架是马奇公司和菲亚特公司最新生产的MacohG200 和FiatG500 )。另外还有数百架运输机和侦察机,在东非还有323 架老式飞机。 意大利空军的实力已赶上英、德,它的轰炸机和歼击机甚至还超过英,德。 |
1933年到1940年巴尔博出任利比亚总督,把利比亚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转变成意大利行省的典范。号称意大利的第四海岸。二战初期他号召意大利站到英国这边。1940年6月28日,他的座机在一次出巡归来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海军战舰上的高射炮击落,元帅当场丧生。在很多人眼里,巴尔博是“法西斯主义的远见卓识”和一个新意大利的化身。鲁道福·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