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艺术与历史-解析《走向共和》 -> 正文阅读 |
[历史]艺术与历史-解析《走向共和》[第12页] |
作者:temple11209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这日子不过了,李鸿章自首北洋水师军演作假的事, 不过醇王是1886年检阅的北洋水师,不是去年。 |
李鸿章表示就只有两枚炮弹,两艘船一人一枚。 不至于这么少,打仗时一共开了217炮呢。 虽说大多数是国产炮弹,但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拿国产的不当炮弹。 |
兔子急了还咬人,李鸿章急了也不能放过翁同龢。 自首完了,李鸿章举报翁同龢有意不给军费的事。 |
来啊,互相伤害啊。 |
翁同龢表示:炮弹这个锅我背了。 查查档案,1894年天津军械局共向北洋水师出库342枚开花弹,根据使用情况,北洋水师实际到账的却只有一半,约182枚,平均每舰分27枚。 结果差的那一半炮弹去哪了?吃空额了吧?第五集被杀的黄瑞兰站出来说两句? 黄瑞兰是死无对证了,那总有活人在吧,时任天津军械局总办的是张士衍,他有个身份是李鸿章的外甥;幕后还有一个老板是李经方,他是李鸿章的长子。 翁同龢再次表示:不是只有进口的才叫炮弹,国产炮弹这个锅我可不能背。 |
第十一集 第一幕 光绪想彻查炮弹问题的责任人,结果发现李鸿章是好人,翁同龢是老师惹不起,慈禧是亲爸爸惹不起。 光绪最终决定:以前的事就算了,从今天起,北洋水师的任何要求光绪都满足。 |
光绪表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啥买啥。 |
光绪表示:只要能打败日本,就算把皇帝的宝座卖了也在所不惜。 |
慈禧决定:从的万寿庆典中拨300万做军费。 评价: 第一、光绪说:“北洋水师的任何要求都满足。”希望当光绪把丁汝昌撤职时还记得这句话。 第二、电视剧中光绪说:“要啥买啥。”剧本中光绪说从希腊买两艘军舰,其实是打算从智利买白朗古?恩卡拉达号,最终没买成。 一般误认为吉野号是清廷订的,由于不交钱被日本买走了,这个梗的原型就是白朗古?恩卡拉达号。 第三、光绪说:“只要能打败日本,就算把皇帝的宝座卖了也在所不惜。”希望光绪签马关条约时还记得这句话。 总结:人们都说这剧洗白慈禧,其实光绪洗的更厉害。 主要是洗的润物细无声,大家都不在意。 |
光绪对李鸿章的策略提出质疑:一味相信洋人,究竟有几分把握? |
我们都知道:调停未果。 所以,替男主角背黑锅的人出现了:奕劻站了出来,表示他已经谈的差不多了,英俄同意调停。调停的事由总署负责,跟李鸿章无关。 剧本中一直都是李鸿章在忙调停的事,重点是英俄背信弃义。 电视剧中李鸿章不负责调停,重点是出了事找奕劻算账。 李鸿章不说是当年最出色的外交家吗?这时候你不出头谁出头啊? |
第二幕 张之洞也给慈禧送礼:找块石头,自己写100个“寿”字,再让人刻上去。 慈禧评价:好东西,张之洞懂事。 一块石头就过关了?如果你跟慈禧不熟可别用这招。 |
正牌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总算露了个名,还没机会露脸。 他的贡品是百鸟朝凤锦缎图。 |
慈禧再听一遍张之洞的折子。 张之洞主战,中心思想是:论持久战。 |
时为西安将军的荣禄献礼,一共四样东西。 慈禧打了个喷嚏,笑评:实诚。 |
慈禧普及下荣禄的背景知识。 荣禄可是去边关耗了16年了。 不知道慈禧刚打的喷嚏是因为被荣禄的贡品刺激了,还是因为荣禄想慈禧了。 虽然有传荣禄和慈禧绯闻的,不过荣禄与慈禧有姻亲关系,虽然只比慈禧小一岁,但比慈禧低一辈。 荣禄曾在辛酉政变时帮慈禧把肃顺等八大臣送上路,在1874年同治去世时“擅自动笔拟旨”把皇位传给光绪,保证了慈禧垂帘听政的地位。 回报就是,荣禄不仅掌管着京城的军队,还主管过最挣钱的两个部门:工部和内务府,一手抓着兵,一手抓着钱,权势滔天。后果就是得罪人太多,被人整了,去边关吃沙子。同时,荣禄对慈禧还有点意见。 不过十多年过去了,荣禄不记仇了,一门心思的想回京。据李莲英自述,还是他帮荣禄牵线搭桥的。 |
第三幕 俄国承诺调停,奕劻承诺事成后跟俄国谈东三省的事。 最终结果是俄国没有调停,事后李鸿章还上赶着跟俄国谈东三省的事。 既然都是这样,俄国为什么还要多这个事调停呢? |
俄国公使喀西尼负责任的表示:这事他管定了。 我可以负责任的表示:近代俄国是最危险的“朋友”。 |
第四幕 李鸿章喜滋滋的对盛宣怀表示:我的以夷制夷之道,庆王还悟出门道来。 李鸿章是彻底与调停撇清关系了。 |
李鸿章表示:以夷制夷之道,庆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导演提示:调停失败是因为奕劻悟性不够,而不是李鸿章没教好。 |
李鸿章表示,我的以夷制夷既受战国“合纵连横”学说之启发,又与当今西洋世界风行的“均势论”相糅合,不敢说是大手笔,至少是老夫的得意之作吧。 导演提示:奕劻你真笨,有这种宇宙真理存在,你是怎么调停失败的? |
一位自称“医学博士”的人求见。 李鸿章还以为是盛宣怀请来给自己看病的。 |
盛宣怀表示:没有啊。 那位自称“医学博士”的就是孙中山。 背景知识是:孙中山写了一份《上李鸿章书》,通过好友郑观应,郑观应再联系盛宣怀递给李鸿章看。 盛宣怀你装什么无辜啊?这人就是你引过来的。 |
李鸿章表示我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最近倍儿忙,让他走人。 这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背景知识是:当盛宣怀把这份治国良策《上李鸿章书》推荐给李鸿章时,李鸿章不屑的表示:“这样年轻的医生,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的笑话!” 很显然,孙中山认为,李鸿章应该听他这个刚毕业两年的医生的意见,但李鸿章没听。 要知道,当时孙中山以为能上书总署就不错了,临时搭上了李鸿章这条线,李鸿章即是香港西医书院赞助人,又是孙中山同乡好友郑藻如、郑观应的上司,这份惊喜你可懂?这份上书由郑观应润色并牵线,这份艰辛你可懂?同时还登报打过广告,这份期待你可懂?所以孙中山对这份《上李鸿章书》是报了极大的希望的。 不过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所以从此之后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 |
英国公使欧格讷要求扩展其在长江一带的利益,奕劻同意,英国也承诺调停。 就在刹那间,突然吃了饭。孙中山与李鸿章谈话,首先吹嘘一下李鸿章前半生的功绩,再抛出一句压轴的话:“这只是半个中堂而已,还有半个中堂,取酣然而睡,至今未醒。” 首先,在历史上这一段谈话并不存在,并且在剧本上都不存在,是导演现加的。 为什么要安排这次会面呢?李鸿章想翻案,他得往孙中山身上靠;孙中山想在这部剧里混得开,他就不能跟男一号对着干。 所以无敌的主角光环安排了这次会面。 |
看来不仅是聊天这么简单,还吃了顿饭。 李鸿章给这顿饭定下基调:你说我听,但我不表态。 |
给李鸿章的友情提示:吃饭也不能乱说话。 |
又长又臭。 |
孙中山图穷匕见,此行就是来劝你革命的。 |
李鸿章做出了他的第一反应。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