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历史 -> 华夏战史 -> 正文阅读

[历史]华夏战史[第4页]

作者:慕云V嬴无忌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想转载兄台的《咏草》入住俺的笑骂贴,同时会标注是你的作品,可否愿意支持一下?
 
图文并茂,过几天做高铁出行可以把剩下的看完。
 

 
华夏战史No.13:周昭王南征
西周时期,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政治、经济、战争等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需求,长江南边被楚蛮控制的铜绿山(今湖北省大冶市)就蕴藏丰富的铜铁矿床,封在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的随(今湖北随州市随县)、唐(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息(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申(今河南省南阳市东北)、应[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滍(zhì)阳镇]、郧(今湖北省安陆市)等“汉阳诸姬”虽然垂涎三尺,但却只能望江兴叹,因为他们的任务是监控荆楚和淮夷,遏制其北进中原的势头,以拱卫周疆。

 
生活在汉水以西的楚族无疑是“汉阳诸姬”需要防范的重点对象。楚族的第一任首领鬻(yù)熊虽然臣事周文王姬昌,但周武王姬发举兵灭商时,楚族却没有率部追随。周朝建立之后,武王有南图之意,楚族第二任首领熊丽赶紧率领族人迁移至睢山(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西北)与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之间躲避。周公姬旦东征,心系南方,作《汉广》以寄楚族第三任首领熊狂,通过政治联姻笼络住楚族。周成王姬诵亲政后,感念鬻熊辅佐文王之功,封楚族第四任首领熊绎(yì)为子爵,赐土地五十里,始建楚国政权,定都丹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楚国在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之下,疆域不断扩展,国力持续增强,虽然首任楚子熊绎曾跋山涉水至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与齐国国君丁公、卫国国君康伯、晋国国君侯燮(xiè)、鲁国国君伯禽一起辅佐周康王,但周王室与“汉阳诸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姬钊崩逝,嫡长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为了从楚蛮手中夺取铜矿的主产地铜绿山,周昭王决定南征。

周昭王十六年,大臣南宫统率王师和北方诸侯军跟从昭王南征。联军从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出发,先锋官“中”带领先头部队为联军开路,并在邓国(今河南省邓州市)和随国为昭王准备行宫。联军进入南阳盆地后,沿随枣走廊前进,一路上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的支持,军队人马更加壮大,很快深入江汉腹地。到达长江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江南楚蛮虽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治体,面对昭王联军的迅猛攻势,只得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之中。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如愿以偿地攻占了铜绿山。在留下少量王师镇守之后,昭王率领大获财宝的联军渡江北上,在唐国论功行赏,大会诸侯,第二任楚子熊艾与南蛮二十六国首领闻讯,纷纷前往朝拜,昭王大喜,特命铸器铭功。
 
十七年九月,昭王班师回周。楚蛮探知周军主力已经撤走,于是又出兵夺回了铜绿山。

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卫戍镐京的西六师再次南征楚蛮。周军经邓、唐、随、郧等地趾高气扬地直扑江汉地区,再度重创楚蛮。然而,回师汉水的时候,乌云密布,一场地震突然爆发,争相抢渡的周军将士惊慌失措,混乱之中死伤难以计数,连昭王也无计幸免,亲卫辛馀靡从汉水中只寻回了他的尸体。
 
昭王执政期间,自恃强大,不再坚持周文王“耀德不观兵”的策略,而试图以武力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在第二次兴兵对楚蛮进行掠夺时,遭受到了建国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挫败,消耗掉了成康之际所积累的强大国力,此战,无疑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外,昭王南征,客观上为楚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楚国北进中原的通道被“汉阳诸姬”封死,迫不得已转而向南拓展领土,江汉地区的楚蛮被昭王削弱之后,南扩再无强大阻力,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楚国将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的广阔疆土纳入版图,进入鼎盛时期。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周昭王南征的对象,究竟是楚蛮,还是楚国?
二、“汉阳诸姬”的部署,究竟是为控制南方铜路,还是为了遏制江汉地区荆楚部族北进的势头?
三、楚子熊绎与齐君丁公、卫君康伯、晋君侯燮、鲁君伯禽一起辅佐周康王,齐、晋、鲁、卫四国都得到周康王赐予的宝器,独楚国没有,究竟是熊绎的功劳不够,还是宗法血缘的原因?
 
楼主就是百家号的布艺煮酒吧。
 
夏王朝


一、王畿和都邑
  伊洛之间是夏王朝的王畿所在地,这里地势优越,南有外方山、伏牛山等拱绕,北有邙山、黄河作为屏障,西接秦岭和关中平原,东可达豫东大平原,可谓山河控戴、八分辐辏,形势甲于天下,且居于天下之中,故有中原或中国之称。伊洛地区有许多山间小盆地和谷地,如伊洛盆地、汝颍谷地、溱洧谷地等,并有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中。古人把伊、洛水看成是夏王朝的生命之源,故有“伊、洛竭而夏亡。”的说法(《国语·周语上》)。
  禹都阳城是比较流行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禹受禅于尧舜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即夏王朝最初的中心应在晋南一带。至太康时因太康耽于游猎,于伊洛之间不还,有穷氏的后羿乃乘虚而入,拒太康于黄河之南,于是太康转居斟鄩。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死,其子相继位。后羿接着又占斟鄩,相乃迁居于帝丘,后来又躲避到斟灌。
  帝相都帝丘,地望在今河南濮阳。
  帝杼先居原,后自原迁到老丘。原的地望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原村,老丘地望在今开封市东南之陈留镇东北四十五里。
  胤甲(廑)迁西河。西河地望有两说。一说在今山西夏县,即安邑故地。一说在今河南安阳东南。
  到了夏王朝末期,夏桀又把都城迁回了斟鄩(《汲冢古文》: “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鄩的地望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考古发掘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夏都斟鄩。
  二、夏的同姓邦盟(姒姓)和异姓邦盟:
  有扈氏:姒姓,夏禹之后。地望在今陕西西安西南的户县。
  有男氏:姒姓,地望在今河南南阳和湖北江陵(古南郡)之间。
  斟鄩氏:禹之后,以国为姓。原在河南巩县西南,后举族东迁到今山东潍坊一带。
  斟灌氏:也称斟戈氏,先在今河南清丰、范县和山东莘县之间,后迁到今山东寿光市,其东北四十里有斟灌古城。
  彤城氏:姒姓,地望在今陕西华县北。
  褒氏:姒姓,地望在今陕西汉中北的褒城镇。
  冥氏:姒姓,也称鄍。地望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
  费氏:姒姓,地望在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镇东南约20里,即春秋时滑国故址。
  杞氏:姒姓,原居河南杞县一带,大约在商末时举族迁往东方的牟娄之地(今山东诸城一带)。周初武王大分封,从东土寻得夏禹之后东楼公,复封于杞(今河南杞县),以奉夏祀。西周末至春秋初,杞国又迁往山东,之后又多次迁徙,《左传·隐公四年》载:“莒人伐杞,取牟娄。” 《左传·僖公十四年》载:“杞迁缘陵。”缘陵又称营陵,地望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最终长期居于新泰,战国初(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亡于楚。
  缯氏:也称鄫氏,姒姓,夏王少康之少子曲烈封国,始封于今河南方城县(其国都据考在县城南八里桥畔一带),后经多次迁徙,最终位于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缯的后裔一直作为诸侯延续到商周两代,直到春秋鲁襄公六年(前567年)灭于莒。昭公四年(前538年)其地入于鲁,后又属齐。注意此缯国不同于后世周王朝时的另一个姬姓曾侯之国,后者的地望在豫南和鄂北之间,即湖北枣阳、随县、京山到河南西南的新野一带(这些地方出土了大量周时期的曾国青铜器),据考证这个曾国就是有名的随国。
  有莘氏:姒姓,因立国于辛地也称辛氏。其地望据《春秋與图》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另说在今河南陕县。
  有缗氏:夏的同盟国,与夏有联姻关系。夏王相的妻子也即少康的母亲后缗就来自有缗氏。其地望在今山东济宁市西南的金乡县。
  有仍氏:夏后相的妻子后缗的娘家即为有仍氏。地望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有虞氏:地望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三里。
  有鬲氏:偃姓,皋陶之后,地望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
  有穷氏:为东夷的一支,最早兴起于少昊之墟(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迁到了山东德州附 原鬲县故城),其首领羿在禹时受封于鉏(今河南滑县东)。太康之时,夏王朝衰落,于是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将族居地从鉏迁到了穷石(即穷谷,在洛阳南),并一度取代了夏政权。据《路史·后记》及《通鉴外记》载,后羿统治夏的时间为八年,之后为其相寒浞所杀。寒浞立三十二年,为少康诛杀。也有说从太康失國到少康复国,前后经历的时间长达近百年。
  寒氏:地望在今山东潍坊附近,那里至今仍有寒亭区。
  薛:任姓,夏车正奚仲之后,地望在今山东滕州市南薛城境内。
  费:嬴姓之费,地望在今山东鱼台东南。
  黄:嬴姓,在今河南潢川西。
  江: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
  廉:嬴姓,在晋南。
  谭:嬴姓,在今山东章丘。
  六:偃姓,皋陶氏之后封地,在今安徽六安。
  英:偃姓,皋陶氏之后封地,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
  唐:尧之子丹朱封地,在今山西翼城。
  虞:舜之子商钧封地,在今河南虞城西北。
  葛:嬴姓,地望在今河南商丘宁陵北。
  韦:又称豕韦,彭姓。地望在今河南滑县,县东南五十里有韦乡。
  顾:昆吾分支,己姓。其地望据《读史方與纪要》:“顾即《诗.商颂》‘韦顾既伐’之顾国,在今河南范县旧治东南五十里,齐地。”
  昆吾:己姓,祝融之后,善于制陶,早期地望在今河南濮阳东25里,夏朝后期迁徙到今许昌市一带。(《国语.郑语》曰:“昆吾为夏伯矣”。韦昭注:“昆吾,祝融之孙,陆终第一子,名樊,为己姓。封于昆吾。昆吾,卫是也。其后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这里的卫指春秋时卫地,即今河南濮阳。旧许指春秋时许国原封地,即今河南许昌。)
  吕:姜姓,地望在南阳宛县西(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申:姜姓,地望在南阳宛县。
  观:帝舜有虞氏之后,姚姓,地望在今河南濮阳清丰县境南。
  有施氏:黄帝后裔,喜姓。
  九夷:东方的九个夷人部族的统称,分别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汉书. 东夷传序》)
  三、地名:
  羽山: 尧殛鯀的地点,在今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处。
  阳城:今河南登封嵩山附近,据称为禹继天子位后的建都位置。
  阳翟: 在今河南禹州市。
  西河: 在今河南滑县和浚县一带。一说在今晋南运城盆地一带。
  甘:在今陕西户县附近。
  斟鄩: 旧说在今河南巩县西南。原为夏后氏同姓斟鄩氏的封地,斟鄩氏东迁后成为夏王朝的都邑。经学者们考证,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夏都之一斟鄩。
  原:在今河南济源县城西北的原村。
  老邱:在今河南开封境内。
  夏台:又名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市。
  鉏:在今河南滑县东。
  穷石:在河南洛阳南。一说在今河南孟县。
  过:山东东莱掖县北有过乡,在今山东莱州市境内。
  戈:戈在宋郑之间,今豫东境内。据《左传·哀公十二年》记载:“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喦、戈、锡。”
  纶: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南三十里。
  鲁:在今河南鲁山县,夏桀南逃途经之地。这里也是西周时周公的初封之地,鲁国再封曲阜之后,这里成为鲁国祭祀周公的祭田,因为位于许国境内,又称许田。
  三朡:在今山东定陶。有人认为三朡的朡亦作鬷,是鬷夷人所居之地,建立的国家是飂国,也称廖国或蓼国,地望在今河南南阳的唐河县湖阳镇(见清人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
  历山:亦称厉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厉山镇。
  鸣条:在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在今山西夏县西。
  南巢:在今安徽巢湖东北。一说此南巢为晋南中条山(孙淼著《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年)。
  四、夏桀失败后的南逃路线:
  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鸣条在今山西夏县(夏都安邑所在地)之西,桀在鸣条一役中失败后,从太行山东南渡过黄河,再向东逃到位于今山东定陶的三朡,最后再向南逃到南巢。
  有学者认为①,上述这个传统的逃亡路线从涉河之后所经过的地方,都已是商人控制之地,桀失败后过黄河向东方逃跑进入商人控制区域,是不符合情理的。此外,桀的都城在斟鄩,即伊洛之间,桀战败后也不应向北渡过黄河逃跑,而应该向南逃亡,进入颍川、南阳的“夏人之居”②,去依靠夏的同盟国,所以桀的逃亡路线应该是从伊洛盆地向南经今河南鲁山到达南阳盆地,投奔有夏的诸侯如昆吾、鄫、蓼等国。汤趁胜追击,在蓼国与桀的残部再次爆发三朡之战,击败夏桀,“俘厥宝玉”③。夏桀再经随枣走廊逃至厉山,汤再“败桀于厉山”④,走投无路的夏桀最后逃到南巢,最终死在那里。
  ——————————————————
  ① 见《远古中华》302-307页,杨升南、朱玲玲著,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② 《史记·货殖列传》:“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又《汉书.地理志》也有相同记载:“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尚忠,其敝鄙朴。”
  ③ 《尚书·汤誓》:“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④ 《淮南子》: “汤败桀于历山,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
 
华夏战史No.14:周穆王西征
犬戎是古戎族的一支,商周时期游牧于泾渭流域,商高宗武丁征服西北各部族之后,犬戎成了商朝的属国,经常协助商军攻打叛乱的方国,犬侯便曾受命参与多子族对周国的攻掠。周文王姬昌时期,为了解除东进灭商的后顾之忧,率领周军进攻犬戎,终于取得胜利,命其荒服于周。

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之后,为了确保渭河平原这一心脏地带的安全,不仅在进入平原谷地的交通要道上建立了多个重要的封国,而且在渭水和泾水的上游一带建立了许多聚居地和军事据点,对北方戎族采取防守之势。
 
周昭王姬瑕南征,虽然师覆身丧,但“成康盛世”攒下的资本依然雄厚,周穆王姬满执政期间,不仅继续保持着向外扩展的态势,并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犬戎。

公元前964年(穆王十二年)春,穆王打算以犬戎没有进贡为由,对其发动进攻。
 
大臣祭公谋父表示反对,并作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我们不应当讨伐犬戎。历代先王只是向四方显示美德,而不炫耀武力。国家平时要蓄积兵力,等到关键的时刻才使用,这样,一旦行动就有威势;动不动陈兵列阵向诸侯炫耀的话,就容易流于儿戏,不能使敌人畏惧。所以,周公的颂诗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只求至善的美德,遍及中国,用王道来确保天下。”先王们对待百姓,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使他们性情敦厚;尽力增加他们的财富,使他们丰衣足食;指明利害的方向,用礼乐熏陶他们,使他们尽心求利而避害,感怀恩德而惧怕威势。所以,先王们能够世代保有国家,并日益壮大。

我们的祖先,从后稷开始世代担任农官,忠诚地侍奉他们的君王。直到夏朝衰败,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我们的先祖不窋才失去了官职,隐藏到了戎狄中间。但是他不敢懈怠祖业,时常称道祖先的功德,弘扬祖先的事业,研习祖先的法则。他以身作则,早晚恭谨勤奋,用厚道诚挚的态度保持这一切,用忠心信义的态度奉行这一切,因此,一代代下来都能成就美德,无愧于先祖前辈。到了武王时期,更加发扬前代的光辉美德,再加上仁慈和善,敬事神灵,保护民众,天下莫不欢欣喜悦。商王帝辛,对人民犯下滔天大罪,人民实在无法忍受,故而欣然拥戴武王,在商都郊外的牧野征讨他。这并不是武王崇尚武力,而是深切地体恤民众的痛苦,不得已用武力为民众除害啊!
 
先王历来的制度:“国都近郊的,叫做甸服;甸服外面的,叫做侯服;侯服外面的,叫做宾服;宾服以外蛮、夷居住的地区,叫做要服;要服以外戎、狄居住的地区,叫做荒服。甸服地方的诸侯,要供应天子每日的祭礼;侯服地方的诸侯,要供应每月的祀礼;宾服地方的诸侯,要供应每季的献享;要服地方的诸侯,每年要纳贡;荒服地方的诸侯,则要朝觐(jìn)天子。”祭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觐天子一生一次,这是先王们的规定。

如果甸服有不逐日进贡的,天子就修正思想;侯服有不按月进贡的,天子就修正号令;宾服有不按季进贡的,天子就修明礼仪;要服有不按年进贡的,天子就修明尊卑名分;荒服有不朝觐的,天子就修明德行。如果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仍然有诸侯不守规矩的,天子就要明正法典。于是,惩治不逐日进贡的,攻伐不按月进贡的,征讨不按季进贡的,责备不进岁贡的,晓谕不来朝觐的。这样,也就有惩治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武备,有谴责的诏命,有晓喻的文告。谴责的诏命、晓喻的文告发布了,要服、荒服的诸侯如果仍然不纳贡、不朝觐,那么,天子就要在德行上增强修养,先不要急着让百姓到远方去受苦。
 
天子按规矩行事,近处的诸侯无不听命,远方的诸侯无不归顺。犬戎自从臣服以来,至其首领大毕、伯士去世,一直都能谨守他们荒服朝觐天子的职责,现在君上您却说:“我一定要以不来朝拜的罪名征讨犬戎。”如此炫耀武力,这难道不是背弃先王的遗训,而破坏先王的制度吗?况且,我听说犬戎树立敦厚的风尚,遵循先人的善德,始终如一地固守,我估计他们应该有抵御我们的力量。

穆王不听劝谏,命祭公谋父率部跟随自己西征,周军进攻到了阳纡(可能在今内蒙古阴山一带),但战果不大,将捕获到的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了。
 
第二年,穆王重整人马,再次征讨犬戎。周军获胜,俘虏了犬戎五个部族首领,并把部分戎人迁移到了太原(今甘肃省平凉市、镇原县一带) 。

穆王战胜犬戎之后,由造父驾着马车,继续巡视西土,抵达昆仑之丘,在瑶池会见当地部落联盟的首领西王母。穆王流连忘返,直到徐偃王联合九夷造反的消息传来,才立即乘坐造父所驾的八骏之舆,昼夜兼程,赶回宗周,兴师东征,大破徐夷。
从古至今,军事家们用兵作战无不强调师出有名,穆王劳师远征,虽然增进了与西域的交流,并留下了一些美丽的传说,但却导致边远的戎、狄方国不再朝觐,致使周王朝威信扫地,而更为严重的是,西征进一步消耗掉了成康盛世所积累下来的财富,使周王朝的势力接着昭王的步调,进一步地衰落下去。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周穆王第一次西征“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这里提到的狼和鹿,究竟是实指,还是代指以狼和鹿为名号的戎族?
二、周穆王西游究竟是远至新疆,还是漫游到了更远的西亚?
三、昆仑西王母究竟是神话人物,还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是当时有的物种吧,也有可能是白狼图腾的部落
 
理性看待,西域已经是极限了
 
西王母估计是由某部落女性首领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商王朝


说明:图中的地名依据,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以及近世以来商代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图中的湖沼名称来自于商代以后的古文献,但这并不代表商代就没有湖沼。事实上,通过考古研究证实,这些湖沼不仅在商代就已存在,而且数量也比后世更多,面积也更大。
  一、成汤灭夏的路线:
  由东向西,首先灭亡葛国,接着依次消灭韦、顾、昆吾诸国,然后直取夏都斟鄩。夏桀率军迎战,在鸣条之野的一场大战中全军覆没。夏桀奔南巢,最后死在那里,夏灭亡。《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二、商的都邑迁徙:
  据张衡《西京赋》称:“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也就是说商朝从先祖契到汤期间迁徙了八次,王朝建立后从汤到盘庚期间迁徙了五次。
  1.前八次的迁徙为:一,契自亳迁蕃。二,昭明迁砥石。三,昭明迁商。四,相土迁商邱。五,相土迁泰山下,又复归商邱。六,商侯迁殷。七,殷侯迁商邱。八,汤始居亳。此为先商时期,为商部落的迁徙。前八的地望颇多争议,这里只说一下后五次的迁徙地。
  汤始居亳,在今山东曹县。灭夏后为了便于对夏人的统治,将都城由位于山东曹县的亳迁到了位于伊洛盆地的夏朝的政治中心,即今偃师县城西尸乡沟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偃师商城”,紧临夏都斟鄩。这个新都仍称为亳,因为新都在原都亳邑之西,后人将其称为“西亳”。
  2.后五次的迁徙为:一,仲丁迁于嚣。二,河亶甲居相。三,祖乙都邢。四,南庚都奄。五,盘庚迁殷。后五的地望也存在一些争议,普遍认同的说法如下:
  仲丁一迁于嚣(隞),在今河南郑州(郑州商城遗址)。
  河亶甲二迁于相,在今河南内黄县。
  祖乙三迁于邢,在今河北邢台。或说迁于庇,在今山东郓城。
  南庚四迁于奄,在今山东曲阜。
  盘庚五迁于殷,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小屯村之殷墟。
  盘庚迁殷后,直到纣王灭亡,前后二百七十三年,商王朝再也没有迁都。
  三、商代属国和部族:
  密:也称密须,姞姓,在今甘肃灵台附近。
  阮:小国,位于甘肃泾川县。
  共:同上。
  豐:即丰,有两个。一为上博简《容成氏》中的九邦之一,李零考释在今陕西沣河西;一为周公所伐东夷豐伯,在东方。
  镐:在今陕西沣河东。
  崇:在今陕西西安老牛坡一带。
  犬: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北。
  戈:即戈方,原居豫西,后迁至今陕西泾阳高家堡一带。
  仓: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一百四十里。
  毕: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卢:在今陕西安康与湖北竹山之间。
  丙:在今山西灵石一带。
  先:在今山西浮山县桥北地区。
  长:在今山西长子县。
  箕:在今山西榆社县南箕城镇。
  唐:在今山西翼城西。另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还有一个唐国(北唐)。
  黄:有两个,均为嬴姓。一为商代黄国,为台骀之后,地望在今山西绛县西三十里的横水镇一带,后灭于晋。一为周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西十二里,前648灭于楚。
  耆:也称黎,在今山西黎城东北。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
  沚:在今山西中南部汾水流域一带。
  郍: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可:在今河南修武附近。
  邘:也称于,在河南沁阳北。商王武丁之子封地,周初为周所灭。这里紧临太行八陉的第二陉——太行陉,是控制中原进入晋南的要冲之地。
  徙:在今河南温县。原为商的一个强敌,被征服后其地被封给商王之子,称为“子徙”。
  鹿:在今河南嵩县东北。
  息:在今河南信阳罗山以南的蟒张村一带。
  (己下面一个其):在今北京、河北东北到辽宁西部一带。
  (两个目下面一个攴):在今河北定州北庄子一带。
  守:在今河北藁城地区。
  宋:在今河北赵县东北。
  (弓+石下面再加一个邑):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薄姑:在今山东薄兴东南。
  醜:在今山东青州苏埠屯一带。
  逢:在今山东潍坊临朐县。
  纪:在今山东寿光。
  侁:在今山东曹县莘塚集。
  告:也写成郜,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
  举:在今山东长清兴复河一带。一说在今湖北汉水以东的举水流域。
  薛:在今山东滕州前掌大一带。
  兒:在今山东滕州。
  归:在今湖北秭归。
  (上述的豐,镐,郍,石,于(邘),鹿,耆,崇,密须这九个部族,在上博简《容成氏》中又称为九邦。)
  四、方国:
  土方:在商的北方。大致在今山西北部一带。
  (上工下口)方:在今山西西北至陕西北部、内蒙的河套一带。
  鬼方:王国维说在今甘肃东部、陕西西部和北部以及东部的韩城地区。一说在今山西西南部和中条山南北两侧,即鬼方实为隗姓方国。一说在今陕西洛水(北洛水)流域,即《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所称的西落鬼戎。一说在今陕北从榆林、延安一直到晋北的石楼、保德一带。一说在今山西中部到陕西一带。这说明鬼方居所不定、时常迁徙,在多地均有分布。有学者从卜辞上分析,商代的鬼方或许与文献、西周金文中的鬼方不是一回事,而有可能是《史记.殷本纪》中的九侯(也作鬼侯),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商王武丁时期位于陕西清涧一带,帝辛时期则迁到了今河北磁县一带,与商为邻(见《商代地理与方国》295-296页,孙亚冰、林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犬方:一说在今陕西咸阳西南,即后来周懿王所都之地(《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世本》:“懿王居犬丘”。又《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槐里县,周名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高祖三年更名槐里也。”)。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北,即春秋时卫地犬丘。一说在今临汾南,即《左传.僖公十六年》中提到的“昆都”,即犬夷(昆夷)所居地。犬族最初来自东方,即九夷中的畎夷,故地与鲁相近,后来有一部分西迁,又称为“犬戎”。卜辞中提到的犬族位于商的西方,所以可以认为商时期的犬族在陕西咸阳和山西临汾之南都有分布,有说其族居地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北一带。
  辔方:在殷都以西。
  絴方:在殷都以西,一说在今山西北部繁峙县一带。
  召方:在今山西中北部,与辔方临近。
  龙方:在殷都西北。
  周方:在今陕西周原一带。
  湔方:在今山西平陆。
  戈方:见前商属国中的戈。
  亚方:在今河南济源附近,离向地不远。
  基方:在今山西蒲县东北。
  龙方:在今山西、陕西北部。
  羌方:卜辞记载的羌人活动范围很大,分布在今陕西东部、山西南部与河南西部的广阔地区。
  马方:在今山西石楼县一带,距离商的属国沚不远。
  猶方:在商的西境,大致在山西境内。
  亘方:在今山西、陕西交界一带。
  燕京戎:在今山西宁武县的管涔山。
  井方:在今山西河津县一带。
  林方:在淮南一带,为淮夷之邦。
  人方:在今皖北、鲁南一带。在商王多次征伐下,其势力向东退却,晚商时期的位置更为偏东。
  危方:与攸相近,在今安徽北部的宿县、蒙城之间。
  祭方:与商的属国雀临近,在今山西西南。
  虎方:在汉水以北,今湖北安陆、京山以南一带。
  (口字中间加两竖)方:在今湖北随州枣阳地区。
  巴方:早期在今湖北汉水流域的竹山到江汉平原一带。
  髳方:在汉水流域的荆山一带。
  五、地名:
  奠:在今陕西华县西北。
  庞:在今陕西韩城一带。
  蓐:在晋南临汾盆地。武丁时期抗击西部强敌(上工下口)方时的一个缓冲地。
  郇: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位于运城盆地西端(《大清一统志》载郇位于临晋县东北十五里处)。是商王朝沿黄河北上征伐基方的一个重要据点。
  亘:在晋南垣曲一带。
  辔:在晋南垣曲与阳城之间的交通要道上。
  絴:在晋中南古沁水流域。
  鹿:在今山西长子县西。
  羑里:商纣王设立的监狱,在今河南安阳市南的汤阴县。
  甫:在今山西石楼县南,即春秋时的晋国“蒲”地。一说在晋南运城盆地的永济一带。一说在豫中古湖泊圃田泽附近。
  缶:在山西中部的临汾盆地。另有一个缶在今山东定陶一带,为帝辛征人方所经地。
  示:在今山西祁县东南约3公里,即春秋时晋国祁地。
  昜:在今山西太谷县东阳邑镇,即战国时魏国的阳邑。
  焛:在今山西离石县西,其地在战国时为赵邑“蔺”。
  冥:在今山西平陆东北二十里。
  (女自):在今河南郾城县东20公里,即古召陵城附近。
  郫:在今河南济源县西一百里,即春秋时的晋邑“郫邵”。
  向:在今河南济源县南。
  盂:有两个,一个在今河南沁阳北,也即邘国所在地,为控制中原进入晋南的要冲之地,也是商王的田猎区。另一个在今河南濮阳东。
  单:简作“干”, 在今河南濮阳东北,即春秋时卫国的“干”地。
  高:在今河南禹县西南。
  雇:在今河南原阳西北。
  鸿:在今河南商丘东,虞城县西北。
  攸:在今河南永城南部,安徽宿州西北。
  及:在今河南永城附近。
  元:在今河南永城附近。
  宁:在今黄河北岸修武以东之获嘉县。
  目:在黄河北岸鄈城、修武、沁阳之间。
  (癶下面加个天,右边一个殳):在今河南修武西北。
  斐:在今河南沁阳西北。
  (索刂):在今河南荥阳。一说在今山东兖州。
  襄:在今河南范县濮城镇东,即春秋时卫地襄牛(又名襄丘)。
  懋田:在今河南商丘与永城之间。
  (氵麦):在今河南商丘与永城之间。
  嵒:《左传.哀公十二年》载:“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喦、戈、锡。”其地在今河南陈留镇、杞县、通许县之间的三角地带,东南距商丘不远。
  泰卷陶:在今山东定陶,汤灭夏后回归途经之地。
  (止下面加个隹) :在今山东邹县和泗水县之间,即春秋时期的鲁邑趡。
  (聿下面加个乂):在今山东曲阜。
  膏鱼:在今山东郓城西。
  夢: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画:在今山东淄博东北。
  望:在今安徽蒙城西南。
  六、湖沼:
  大陆泽:又名巨鹿泽、广阿泽,跨今河北隆尧、巨鹿、任县、平乡四县,水面辽阔。另外在河南修武、获嘉之间还有一个面积较小的同名的大陆泽。
  鸡泽:在今河北永年东。
  泜泽:在今河北宁晋东南。
  大野泽:又名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菏泽:在今山东定陶东。
  雷夏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
  孟诸泽:又名孟渚泽、望诸泽、明都泽、盟诸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圃田泽:春秋时又名原圃,战国时又名囿中,在今郑州、中牟之间。
  荥泽:在今河南荥阳。
  修泽:在今河南原阳西。
  逢泽: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牧泽:在今河南开封市北。
  萑苻泽:在今河南中牟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南。
  洧渊:在今河南新郑西。
  棘泽:在今河南新郑。
  浊泽:在今河南长葛西南。
  狼渊:在今河南许昌西。
  杨陓泽:又名阳纡泽、杨纡泽、阳盱泽、阳华泽、旸陓泽,在今陕西省。
  焦護: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弦蒲泽:又名疆蒲泽,在今陕西陇县西。
  昭余祁:又名大昭、昭余,在今山西祁县西南,介休市东北。
  王泽:在今山西新绛县。
  董泽:在今山西闻喜县。
  少泽:在今山西浍水注入汾水处。
  震泽:又名具区,即今太湖。
 
七、商的王畿边界与外服(疆域)范围:

说明:此图中的商王畿边界和外服范围,系根据《商代地理与方国》(孙亚冰、林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一书的研究结果进行绘制的。
  1. 商王直接统辖的区域称为王畿,也即内服,它是以王都为中心的连成一片的较为稳固的地域。在王畿内既有商王属地,也有商王朝的附属国族,商王以百官臣卿作为主要的统治手段,行政上体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商王对王畿的控制是以面的形式存在的。
  商王朝晚期王畿的边界大致如下:
  东界在濮阳地区:濮阳——原阳(长垣?)——商丘是商王畿的东部外沿。
  东南界在商丘——杞县——禹县一线:商丘是控制殷南地区的军事重镇,进入这一线往东的潍西地区和往南的江淮地区就是商人与夷人杂居地带。
  西南界在修武至沁阳一线。
  因为商王朝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威胁远比东方和西北方要小,所以北界的情况比较模糊,目前大致可确定北界在安阳以北的邢台一带。

 2.外服是王畿之外的区域,在外服内,既有商王朝的军事据点,也有王朝的附属国族(即后世的诸侯),还有其他的敌对国族和方国。商王对外服的控制不是连成一片,而是以块的形式存在的。在商王朝强盛时,敌对的国族或邦方有可能向商臣服,使商王朝控制的这些块连成一片,扩大外服乃至王畿的范围;在商王朝衰弱时,这些块也可能缩小为一个个的点甚至完全丧失,使外服的区域缩小,进而影响王畿的范围。
  内服(王畿)和外服一起属于商王朝的政治疆域。
  ①早商时期:
  一期,以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为核心的伊洛--郑州一线,晚段可到晋南地区,与夏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重合;
  二期,北到冀南的磁县,南到湖北黄陂盘龙城,东到豫东的鹿邑栾台等地;
  三期,向西进到陕西耀县、铜川一线,东部发展到整个豫东地区,甚至泰沂山脉以北的济南大辛庄都是商族的势力范围,东南达到巢湖以东的大城墩一带,南部逐渐形成以湖北黄陂盘龙城为中心的庞大遗址群,北部商文化重返太行山东部,大体覆盖了下七垣遗址漳河型的主要分布区,甚至远至太行山以北的壶流河流域。

 ②中商时期:商文化一度向东扩展到泰沂山脉一线,西抵关中岐山、扶风,北到长城,南逾长江。

③晚商时期:在西、南两面大为收缩,今湖北、陕西、山西、江苏境内的许多原早商和中商文化分布区,至晚商时期已不复为商文化势力范围,而为性质不同的其他文化所取代,仅在山东境内保持微弱的进取势头,发展到淄河和瀰河附近。
  注意:商文化的影响范围不等于商人势力的实际控制范围,晚商时期商人势力范围的总体上表现为点、块、面的结合。
 
华夏战史No.15:犬戎杀幽王之战
母系社会进化到父系社会后,家族权力财产只在男性之间传承,夏、商、周莫不如此,但是又有区别,商朝前期是兄终弟及制,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做家主,商高宗武丁之后才确立了父死子继制,但结果还是骨肉相残伴随始终。周王朝吸取教训,比父死子继更进一步,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朝宗法制度允许一夫一妻多妾,妻者齐也,是夫家唯一的亲家,要靠三媒六证,明媒正娶,堂堂正正地从大门迎进来。一家之中,只有妻子才可以与丈夫平起平坐,妻子生下的儿子依次按伯、仲、叔、季来排行,其中身为“伯”的老大就是嫡长子,而其余兄弟统称为次子。嫡长子不论贤愚与否,继承权都是他的。

小妾们的来源就比较广泛了,赠予、购买、俘获、妻子之媵(yìng婢女)不一而足。她们地位较低,丈夫与妻子吃饭时,要在一边侍候,就连陪寝也要排在妻子的后面,并且次数要远少于妻子。小妾们生下的儿子叫庶子,庶子和次子统称为余子,都没有继承权。
嫡长子继承制,是有周一朝乃至后世所谓的封建社会一以贯之的宗法制度核心,是周王朝巩固统治的基石。
 
最先公然破坏封建宗法制的是中兴之主周宣王姬静。公元前817年春,鲁国国君鲁武公姬敖带长子姬括、少子姬戏,朝觐宣王。宣王喜爱公子戏,想要立他为鲁国太子,大夫仲山甫劝阻说,废长立幼,不合祖制。宣王不听,执意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同年夏,鲁武公回国后去世,公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
公元前807年,公子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鲁懿公姬戏,伯御被立为鲁君,是为鲁废公。
公元前797年,宣王讨伐鲁国,杀死鲁废公伯御,立公子姬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经过此次事件之后,周天子的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在周王朝威望日渐消减的同时,曾被周穆王姬满击败的犬戎却逐渐兴旺起来,并不断入侵,一度闯进焦获(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一带)、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西北)等地掳掠,并攻占了犬丘(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严重威胁到了周王室的安全。周宣王五年,命尹吉甫反击,将其击退;六年,又命秦仲进攻,但战败被杀;七年,宣王再命秦仲长子秦庄公嬴其率军七千进攻,虽然收复了失地,但连年征战,导致周王朝元气大伤。
 
公元前783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湦(shēng)继位,是为周幽王。幽王上台,立申伯姜诚的孙女为王后,申后所生之子姬宜臼(jiù)为王太子。
申伯是周宣王的舅舅,为了遏制南方楚国势力的崛起,除了西申(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采邑之外,宣王又赐予舅舅申伯车马及玉圭,建立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西周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发生特大地震,山崩地裂,三川(泾、渭、洛水)枯竭,出现严重饥馑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但幽王却重用奸佞乖巧的宠臣虢石父,任由其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了百姓的怨愤,导致了诸侯的不满。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bāo)国,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褒城镇)兵败,献出美女褒姒(sì)乞降。褒姒的美貌令幽王一见倾心,从此幽王不理国事,终日沉湎于温柔乡中。待褒姒生下儿子伯服之后,幽王对她更是宠爱得无以复加。公元前774年,幽王继父亲宣王之后再次破坏祖制,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王太子。
 
宜臼被废,惧怕罹祸,逃奔到西申,寻求外祖父申侯的庇护。
公元前773年,申国跟缯国(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交口镇)和犬戎(已进入到泾水和洛水之间)等势力在西申结为同盟,支持宜臼做王太子。
申、缯等国的僭越行为激怒的幽王,为了替新王太子伯服扫清继位道路上的障碍,周幽王准备讨伐西申。

申侯探知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镐京。宗周贵族和王室六军,均无斗志,一触即溃。周幽王只得带着褒姒和太子伯服仓皇逃向骊山,被犬戎追上后,杀死于戏地(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戏水附近),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姜兴等拥立原王太子宜臼在西申即位,是为周平王。
镐京被犬戎攻占的消息传开后,郑武公姬掘突、秦襄公嬴开、卫武公姬和与晋文侯姬仇等纷纷率军来援。但犬戎志在劫掠,当秦晋郑卫等援军来攻时,只稍事战斗,即满载所抢财物退回了太原(今甘肃省平凉市、镇原县一带)。

镐京收复后,周平王返京继位,可都城已被劫掠一空,宫室城垣亦被破坏,加之距犬戎过近,时有被攻击的风险。于是,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和晋文侯派兵护送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为东周。从此周王室衰微,已无力控制诸侯,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西周灭亡,究竟是申国、缯国、犬戎三方联军攻入镐京,还是只有犬戎攻入了镐京?
二、烽火戏诸侯,究竟是讹传,还是史实?
三、不防微杜渐,故积重难返,周昭王对鲁国政变,听之任之,而周宣王却废长立幼,干涉鲁政,两代周王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那么,礼崩乐坏的罪魁祸首,究竟是周幽王,还是周昭王和周宣王?
 
东亚历史看三个分界线,秦统一制度,2多民族溶合,3大清统一东亚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 最新文章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如何评价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0:14:55  更:2021-07-08 10:18:0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