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唐朝那些事儿》历史小说 烂柯人·著(修改版) -> 正文阅读 |
[历史]《唐朝那些事儿》历史小说 烂柯人·著(修改版)[第11页] |
作者:转世轮回123456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 这一幕对于李密的士兵来说是有点懵的,他们在睡梦中迷迷糊糊的就听到敌军打过来了, . . 他们反应也不慢,迅速摆好阵,但王世充的骑兵反应更快,片刻之间他们就被王世充的骑兵分割成十几块,首尾不能相顾。 . . 说实话,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在哪儿,平时也没机会近处观察主帅到底长的怎么样,只是远远的看见过几次, . . 似乎是一个黑黑瘦瘦的人,此时回过头来看高处被捆着的人,也是一个黑黑瘦瘦的人,越看越像自己的主帅,都站在那儿不动了。 . . 王世充当然没打算凭借一个“假李密”就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只要能起到扰乱军心的作用,就足够了,从这一点来看,王世充成功了。 . . 但这只是他的第二步,接下来,就是第三步,该昨晚布置的奇兵登场表演了。 . . 这时,李密的后方突然冒起了熊熊大火,正是王世充昨晚布置的两百名“火兵”, . . 他们趁李密在前方与王世充作战时,一把火点燃李密后方储存的粮草,辎重,甚至连一座完整的营帐都没有给李密留下,全都烧了。 . . 前方的士兵本来还在犹豫高处被绑的那个人是不是真的李密,这下没有丝毫怀疑了, . . 管他是不是真的李密,后方的粮草辎重都被烧了,下顿饭在哪吃还是个问题呢,纷纷向山下逃去。 . . 这还算是非常讲义气的,不讲义气的就直接当场投降王世充了,这些不讲义气的人自然指的是新投降的骁果卫了。 . . 可怜李密在招降他们之后给他们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想把他们打造成新的嫡系, . . 他们倒是好,李密不许出战的时候叫嚷着要出战的是他们,现在战场上失利了打不过敌人了立马投降的也是他们。 . . 这些行为充分证明了一句话:乱世之中,老婆不好找,老板还不好找吗?其实他们投降王世充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 . 骁果卫的几位将领陈智略、张童仁等在江都的时候跟王世充是同僚,战场上投降曾经的自己人,在他们看来也不是已经一件特别屈辱的事情。 . . 看见大势已去,李密也无可奈何,收拢了愿意继续跟着他的残部一万余人向西逃去,这并非李密的本意,其实他是想向南撤退的,因为南边是偃师城。 . . 前面说过,偃师城对于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才会出了一个不是昏招的昏招,撤掉单雄信的前锋营, . . 让他协助郑颋守城,从而导致王世充没有任何阻碍的奇袭了李密驻扎在北邙山上的大营。 . . 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原因让李密不得不放弃了向南撤退的计划,因为王世充的部队就是打南边过来的,他再向南撤退,不是找死吗? |
带着大橘(^???^)暖楼主 |
顶,坚持住 |
43偃师城 王世充既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又非料事如神的刘伯温,为了这次北邙山大战他已经耗尽了心力,自然就没有什么奇思妙计去处处设伏阻击李密了。 . . 自从一次奇袭打败李密之后,他开始转变作战策略,变的稳扎稳打起来, . . 至于西逃的李密,他也懂得穷寇勿追的道理,而且,他也希望李密向西逃去,因为在那边,有他安插在李密身边的一个钉子。 . . 既然选择稳扎稳打,那么偃师城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王世充接下来的目标。 . . 我们曾在之前有意无意的提到过李密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条是,他始终没有将这些用粮食收拢起来的流民转化为强有力的战斗力。 . . 李密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将仅仅一万人的打造成了一个多达三十万的洛口政权, . . 看起来辉煌无比,但就像一个虚幻的泡沫一样,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吸收养分不断变大,一旦拿到了太阳底下被太阳一晒,就“嘭”的一声破碎了。 . . 他也一直没有解决自己的政权合法性问题,他的三十万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被人们称为强盗匪徒, . . 好不容易和元文都达成协议可以入主长安了,却被突然蹦出来的王世充再次宣布为非法组织,手下将领和士兵没有奋斗的方向。 . . 更重要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他的三十万人大多数是粮食是吸引来的,士兵们只是来找口吃的, . . 对他的政权并没有多大的归属感,所以在他打胜仗的时候,身边呼啦啦的来了一堆人,一旦他战争失利,这些人又呼啦啦的跑了,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 所以在李密北邙山失败后,他走到哪儿,哪儿就背叛他投降王世充,毕竟只是为了一口吃的,至于为了你李密把这条命也搭进去吗? . . 之所以要说以上这么多是因为,王世充在偃师城根本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这座城池, . . 李密那个撤销单雄信前锋营的昏招昏的第二点在于,单雄信在偃师城根本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就投降了王世充。 . . 镇守偃师城的长官是李密的秘书长郑颋,“颋”是个生僻字,发音跟“挺”类似,他也倒是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挺住了,坚持防守偃师城, . . 但是他的部下挺不住啊,半夜的时候翻出城墙投降了王世充,并且给王世充送了一份小礼包:帮王世充打开了偃师城的城门。 . . 为什么说是小礼包呢? . . 因为王世充进了偃师城后发现,老天给自己送了个惊天大礼包,他不由地庆幸当初没有继续追击李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 是什么样的大礼包能让王世充高兴成这样呢? . . 这个大礼包又可分为三份。第一份礼包是他的亲人,当初王世充受命北上剿灭洛口的李密时,把家人留在了江都。 . . 后来宇文化及政变后,知道想要北上必须经过王世充的防区,就贴心的把王世充的哥哥王世伟和儿子王玄应,王玄恕也带上了, . . 到时候如果王世充好说话,他就做一件好事,当然,如果王世充不识相的话,他也不介意做一件“好事”。 |
. . 可惜天不遂人愿,宇文化及还没看见王世充就被李密打了个半残,不仅粮食没抢到,而且自己部队也损失了大半。 . . 饿疯了的宇文化及没办法,疯狂的搜索周边的县城村落,最终逼反了留守滑台的王轨, . . 王轨不得已投降了李密,而王世充的亲人也在其中,这自然被李密照单全收,准备找个合适的时机给王世充一个“惊喜”。 . . 王世充确实惊喜了,只不过不是以李密想要的方式。 . . 第二份大礼包是一个人,准确的来说,是一位名人,这个人仅凭一篇文章就名留青史, . . 这篇文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檄文之一《为李密檄洛州文》,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祖君彦。 . . 说起举世闻名的才子,人们心中总会呈现出一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形象,但事实正相反, . . 祖君彦的前半生是在一片忧郁和苦闷中度过的,这一切的根源,应该归罪于他的父亲祖珽。 . . 祖珽是北齐的的大臣,此人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全能型人才,不仅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 . 还精通音律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此外,他还精通阴阳八卦,天象预测,尤其擅长医药之术。 . . 可以说,德才兼备是我们对于人才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才的一种期望和最高要求,但这四个字后面还有四个字:以德为先。 . . 既然强调以德为先,就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好多有才能的人在道德品质上并不令人如意,甚至,非常恶劣。 . . 很不幸,我们的祖珽同志属于后者,是一个在道德品质上极为恶劣之人。 . . 他的人品十分卑劣,干一些贪wu 受hui、结党营私、卖官鬻爵、陷害忠良的事就跟平时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 . 干了这么多有损天良的事,按理来说他们家的钱应该不少了,但他却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就是当梁上君子,特别喜欢到别人家去偷东西。 . . 同朝有一位大将名叫斛律光,此人在与北周的作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他非常看不起祖珽的为人,但也知道祖珽权势熏天,不敢当面顶撞他,于是就在私下骂祖珽是小人。 . . 祖珽很快便得知了斛律光骂他的话,就在心里记恨起他来,不光心里记恨,他还有实际行动,终于在几个月后设计弄死了斛律光。 . . 对于这种自毁长城的蠢事,北齐的老对手北周皇帝得知这件事情后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 . 而没有了斛律光这位名将守护北齐震慑北周,北周用了区区几年时间就蚕食了北周的领土。 . . 时间到了隋文帝时期,祖君彦结识了一位好朋友薛道衡,薛道衡说要保举他当官,当guan治guo平天下一直以来是读书人的梦想, . . 祖君彦兴奋的答应了,这个薛道衡是隋朝著名诗人,一直跟随在隋文帝身边,有了这层关系,祖君彦认为这个官当定了。 . . 等到祖君彦兴冲冲地跟着薛道衡见到隋文帝后,隋文帝一盆冷水破了下来,你就是那个害死北齐名将斛律光的凶手的儿子吗?你这种人我一辈子都不会用你的。 . . 隋文帝是当时雄才大略般的人物,对斛律光这样的当世名将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 . 就讨厌起祖珽这个害死斛律光的凶手来,至于讨厌他的儿子祖君彦,只是顺便的事。 . . 祖君彦落寞的走出皇宫,父亲做的恶终于报应到了儿子这一辈,只是他有什么过错呢?凭什么要承担父亲犯下的罪恶? . . 终其隋文帝在位时间,祖君彦没有得到任何重用。 |
暖暖更贴心 |
来自加班夜猫子的围观 |
44莫名的心绪 . . 隋文帝驾崩后,杨广上位,他也是一个雄才大略,才华横溢的人。 . . 祖君彦觉得来了希望,跑去宫城求取官职,但走到半路时,他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梦想,因为京城方面传来消息,他的好朋友薛道衡被杀了。 . . 薛道衡是为什么被杀呢? . . 前面说到,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既然是著名的诗人,肯定得有流传于世的代表作。 . . 薛道衡的代表作就是《昔昔盐》,其中有两句诗“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极为经典,当时的人们争相传诵两句诗。 . . 杨广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自然也能看出这首诗的好来,时不时的在口中念叨,抄写在纸上把玩。 . . 突然有一天,看着手中薛道衡的两句诗,杨广叹了一口气,他自负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为什么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呢? . . 一股莫名的心绪袭上心头,杨广清楚,那是嫉妒,这种情绪缠绕上他便再也无法摆脱,扰的杨广心绪不宁。 . . 最终,杨广心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权力,杀掉他,我做不出这样的诗,别人也休想做到。 . . 薛道衡临死之前,杨广专门跑去看望了他,并且“很关切”的问道,还能做出“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吗? . . 有了这个教训,祖君彦想要在杨广这里出头是不可能了,只是回家之后更加颓废,他自负有经天维地之才,却没有得以施展才能的平台, . .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心中的困惑不减反增,终于,他等到了机会,听说李密在洛口建立了瓦岗政权,或许,那里有能让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 . . 李密对于这位才名冠绝天下的大才子非常客气,立即委以记室之职,这个官虽然职位不高,但却非常重要,而且还能正好发挥祖君彦的才能, . . 后来瓦岗军的文书、檄文、作战计划等,都由祖君彦亲自起草,而做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接触到瓦岗军核心机密,由此可见李密对他的信任。 . . 祖君彦坎坷半生,因为父亲的事情受尽了白眼,尝遍了人间冷暖,终于在李密这儿迎来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 . 这时候的祖君彦文思才涌,经常替李密写书信,起草文书, . . 大业十三年,祖君彦迎来了他的人生巅峰,也就是那个著名的讨隋檄文《为李密檄洛州文》的发表。 . . 他化文字为力量,这些年经历的种种不幸,种种苦难,种种委屈,都随着这篇檄文被一起发泄了出来。 |
祖君彦在文章中时而引经据典,《易》《禹贡》等书中的经典语句信手拈来,时而旁征博引,上至三皇五帝,中至秦汉,下至隋末,名人轶事不胜枚举。 . . 以一种恢弘磅礴的气势,酣畅淋漓地控诉了杨广的滔天罪行。 . . 命运似乎跟杨广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自负除了是一位政治家外,还是一位颇有天分的诗人, . . 他曾做过一些诗,如“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等,其中许多颇有一些刚健的佳句,多数诗作也都很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 . . 但很可惜,如果说他是天才的话,仅仅是一个普通天才而已,要论文学上的造诣,祖君彦跟他相比就是顶尖天才。 . . 杨广曾经因为薛道衡的一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暗自神伤了好久, . . 斩杀薛道衡之后,他或许也曾经失落过,后悔过,以前他以为只要杀掉文学造诣就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就是那个站在顶峰的人。 . . 后来他发现他错了,就算没有了薛道衡,他也写不出那样的诗,而自己却摧杀了一位天才,或许,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那样的诗了吧。 . . 也许命运之神在冥冥之中听到了他的呼唤,派人去给他送了一篇文章,这便是祖君彦的 . . 《为李密檄洛州文》,里面有一句同样经典且不下于薛道衡的那句诗的一句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 这是一句任何人看了都要拍掌跳起来叫好的一句话,杨广也不例外,但杨广看到这句话之后沉默了, . . 并不是因为他嫉妒写出这句话的人,自从上次杀了薛道衡之后,他清醒的认识到了一点, . . 有些天赋,确实是与生俱来的,自己没有,怎么抢也得不到,所以他学会了心平气和的欣赏别人的长处。 . . 但他还是沉默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 一个人得残暴到什么程度,把终南山的所有竹子都砍了做成竹简,也书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刷不掉他的罪孽。 . . 但这个人说的正是他杨广啊,《为李密檄洛州文》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甚至是每一个字都说的是他啊,自己真的残暴到这种地步了吗?杨广再次沉默了。 . . 祖君彦的这篇《为李密檄洛州文》如果放在今天,抛开政治因素或者意识形态不谈的话,绝对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 .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篇文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荣幸,而不是反过来。 . . 其他的不说,做一道简单的比较大小题,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岁月中, . . 这样优秀的文章才出现了三篇,而诺贝尔文学奖一年就要评选一次,你就知道这篇文章有多珍贵了。 . . 这篇文章在当时有多轰动呢,可以说,在当时的文学圈要多轰动有多轰动。你一定注意到了,我刚才说的,只是文学圈。 . . 其实我很想说,祖君彦的这一篇檄文一经出世就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 热烈鼓舞了农民起义军反抗隋王朝残暴统治的斗志,强烈的打击了隋王朝军队的嚣张气焰,有力的团结了社会各阶层的反隋力量,动摇了隋王朝的统治。 . . 很可惜,没有,这些都没有,通通没有。 . . 说到底,这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就算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 . 一篇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不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反响,何况是教育和文化都普遍落后的一千年前呢? . . 那时候的识字率普遍很低,就算勉强能识几个字的,也欣赏不来这么优秀的文章,体会不到妙处。 . . 要说是鼓舞了士兵的斗志,瓦解了隋军的抵抗,那自然是骗人的鬼话,连我也不相信的。 . . 这篇文章甚至都没有改变李密必将败亡的败亡的结局,对天下大势没有丝毫影响, . . 那我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而又长篇累牍地讲这么多关于祖君彦和他文章的故事呢? |
|
45第三份礼物 . . 五千五百年前,世界的东方,某个角落,在这里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一千二百年后,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 . 五千年多前,在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围绕着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批逐水草而居的人类,不久之后,他们创造出了印章文字。 . . 六千年前,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中下游地区,也出现了一批逐水草而居的黑色皮肤的人类,后来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 . . 五千年前,在东亚的中原地区,出现了原始的聚落组织,经过多次演化之后成了国家,他们也创造了一种形似方块的表意文字,后世称他们所创造文明为华夏文明。 . . 这就是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故事,不过,“四大”对,“古国”也对,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反而表述不准确了, . . 因为最后一个也就是华夏文明在千年的风雨中虽然经历了各种内忧和外患,但一直绵延至今,他就是中国。 . . 其他的三个文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中断了。 . .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延续至今,其他三个却中断了传承呢?因为在我国有千千万万个像祖君彦一样的人。 . .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读到孔老夫子等人的文章,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苏轼、柳永等人词,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等人的曲。 . . 这里面有着共同的东西,忠诚,气节,礼仪,宽恕,潇洒,飘逸,崇高,忧患,浑厚,空灵,豪迈,婉约,刚劲,儒雅,清丽,旷达。 . . 鲁迅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这样一个词:中华民族的脊梁。 . . 以上我讲的那些东西,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们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支柱。 . . 我们曾经辉煌过,没落过,受人欺辱过,甚至是被别人打趴下过,但为什么我们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中浴火重生,变得更加强大? . : 是因为有那些东西,只要脊梁还在,不管遇到怎样危险的境地,我们都能挺起腰杆再次站起来。 . . 祖君彦的文章能帮李密打败王世充吗? . . 不能,甚至连一个兵都吸引不来,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农民可能都读不懂他的文章。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 . 李密打败王世充,亦或是王世充打败李密,一千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功业可曾留下半点? . . 当年攻的城,掠的地,在今天看来确确实实是粪土一堆。 . . 但祖君彦的文章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仍为人口口相传。 . . 今天,我们说一个人的罪恶的时候会说,罄竹难书。 |
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祖君彦的那句话简单的翻译一下就可以直接批评罪大恶极的人: . . 你犯的罪如果要刻出来的话,就算把终南山所有的竹子全部刻完都数不清,决开东海的水都洗刷不掉你的罪恶。 . . 千千万万的祖君彦和他们的文章告诉了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不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 . 虽然有时候这样的文章产生的作用小的可怜,甚至有时候还不如一碗米饭来的实在,最起码米饭能填饱肚子。 . . 但它却是一种比米饭更重要的食粮,精神食粮,一份两份食粮填不了肚子, . . 也充实不了灵魂,而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份这样的食粮,才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面孔,它是中华民族久经沧桑而不衰的宝贵财富。 . . 王世充是怎样对待祖君彦这样的人呢?很明显,不太友好,因为在祖君彦的文章里,他是助纣为虐的存在。 . . 祖君彦被捕后,王世充专门跑去看他,一见面就厉声喝道,你为李密那个贼子辱骂国家,骂的很爽吗? . . 祖君彦听了哈哈大笑,随即脸色沉了下来,可惜我的力量不够,不然就亲手杀了你。 . . 王世充也沉下脸来,你不害怕我杀了你吗?祖君彦一怔,又笑了起来。 . . 如果要给自己的一生打个分数的话,祖君彦可能会给自己打九十分。 . . 他出身高贵,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却因为父亲的原因在前半生受尽了白眼,尝遍了人间冷暖, . . 追随李密后,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算此时去死,有什么害怕的呢? . . 而你王世充,在我面前不过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一般的人物,你以为我会向你乞讨饶命吗?要杀,要剐,随你便。 . . 公元六一八年,祖君彦卒。 . . 此时的李密正在赶往洛口仓的路上,刚刚经过的一个地方让他想起了一些往事,这个地方叫做黑石,是他第一次跟王世充交手的地方。 . . 那个时候李密虽然首战失利, 但他及时抓住王世充的破绽进行反攻,打的王世充落荒而逃。 .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落荒而逃的人成了李密了。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偃师城失守了。 . . 按照李密原先的设想,郑颋如果能坚守偃师城为他争取几天时间回到洛口仓的话,他就能够重整旗鼓,反杀回去。 . . 但现在连这个愿望也落空了,因为王世充得到了李密送给他的第三份礼物,虽然这份礼物并不是李密真心想送给王世充的。 . . 远在偃师城的王世充拆开了李密不得不留给他的第三份礼物:邴元真的妻子儿女和郑虔象的老母亲。 . . 这两个人如何重要,以致于他们的亲人单独成为一份礼物呢? . . 因为李密要去的地方是洛口仓,而洛口仓的守城主将是邴元真和郑虔象。 |
暖贴,楼楼加油 |
46斥候 邴元真其实早有反叛之心,李密也知道这一点,但一直无法抓到证据,如果贸然杀掉他的话,必将引起瓦岗军的内乱。 . . 邴元真有如此大的作用吗?或许没有,但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邴元真是翟让的人。 . . 李密已经杀了翟让,不管何种理由,他已经被背上了弑杀旧主的名声,特别令人尴尬的是:翟让不仅对李密有恩,而且还是主动退位的。 . . 本来已经政治影响不好了,如果这时再对翟让的旧部出手,那可真就是狼子野心,说什么都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 . 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倒也是最好的结局了,但偏偏出了意外,一个叫宇文温的人劝李密杀掉邴元真。 . . 原因也很简单,当初清除翟让的时候,邴元真和徐世绩差点死掉,此为杀身之祸,再加上他是翟让的旧部,将来必反。 . . 李密摇了摇头,但不说话,他有不能杀邴元真的理由,但是这话上不得台面,只能在心里想想,万万不可说出来。 . . 宇文温见李密不说话,以为李密有所动摇,再加上了一层砝码,说道,他这个人贪财。 . . 李密笑了,贪财确实是个毛病,但乱世之中运用人才当不拘一格,只要对我有大用,贪财就让他贪吧。 . . 宇文温不紧不慢,说出了一个足以让李密杀掉邴元真的理由:他今天能贪你的财,明天就能贪别人的财,你就不害怕他将来有一天把你卖掉吗? . . 听到这儿,李密惊出了一身冷汗,宇文温提出的任何一个理由都构不成他杀邴元真的理由,但若是两条加起来便足够了,谁能保证自己一直处在顺势呢? . . 一旦自己将来失了势,后方又有这个不稳定分子,谁又保证他不会给自己致命一击呢? . . 但李密还是犹豫了,如果要杀邴元真的话,单雄信和徐世绩两个人作为翟让旧派,也不得不杀,如果一起杀掉的话,他就一下子损失了三员大将,还不包括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后果。 . . 所以,邴元真不能杀,但李密还是将宇文温的话记在了心里,对邴元真有了防范。 . . 将宇文温的话记在心里的可不止李密一人,还有邴元真本人,没错,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 . 邴元真也知道了这件事,他暗地里一方面利用职务之便在瓦岗军中捞好处,另一方面又与王世充接好了头,给自己准备后路。 . . 前面就是巩县了,只要渡过洛水,急行军半个时辰就能到达洛口仓,到时候,李密以此为依托,就能拖住王世充,减缓他的追击。 . . 一旦做到以上这一点,他就能够得到徐世绩的支援,徐世绩镇守的黎阳仓还有二十万兵马,这也是他能够继续和王世充抗衡的本钱。 . . 李密却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因为以上的假想都基于一个前提——他们能够安全地进入洛口仓。 . . 只有控制了洛口仓,他才能实施以后的一系列计划,但自从王世充控制了偃师城之后,他就丧失了这一优势。 . . 就算李密对邴元真抱有极大的信心,邴元真也有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反叛李密的理由,因为邴元真的老母亲在王世充手里。 . . 虽说自古忠孝两难全,但一个人无论是选择忠还是选择孝外人是不好多说什么的, . . 是忠于李密还是孝顺老母亲,邴元真在这道选择题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答案。 |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