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历史 -> 1980年代,中国缺的不是一台光刻机,而是整个半导体工业! -> 正文阅读 |
[历史]1980年代,中国缺的不是一台光刻机,而是整个半导体工业![第6页] |
作者:天龙外传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2004年4月,中国化学学会年会在长沙召开。科技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程津培在开幕式上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到了一个叫做“R&G/GDP”的指标,也就是科技开发的投入占GDP的百分比,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数据: 国家 年份 R&G/GDP(%) 中国 1950-1979 1.28(平均)2.32(最高年份) 1980—1993 0.64 1994-2003 缓慢的恢复性增长,各年数据略。直到2003年才缓慢恢复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 欧美经济黄金时期各国最高年份的R&G/GDP在1.5至2.6之间。除了这一比例最高的芬兰以外:芬兰2000年前后3.1(主要靠诺基亚手机带动) 《科技日报》 |
一.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我们知道,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但至今尚未成熟,本文不涉及。)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中国科学家研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1956-1958,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50台左右[文献2]。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文献2]。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文献3])。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
这一时期的1973年1月,四机部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即7301会议),总结了60年代我国在计算机研制中的经验和教训,决定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提出联合研制小、中、大三个系列计算机的任务,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文献4]。从此,中国计算机工业开始有了政策性指导,重点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机型的兼容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发展微机[文献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1964-1972,标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与伊利诺斯大学联合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1970-1977,标志:航天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的77型机)。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文献6]。另外,参照美国Intel 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文献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12年缩小到10年,再缩小到6年。到毛泽东离开我们之后不久,中国的计算机水平仅比美国落后5年。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计算机奔跑的时代! |
一. 决策上昏招叠出,中国的计算机业进入严冬 1979这一年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为我国的大量技术引进提供了机遇。在大量进口汽车、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同时,各科研、制造单位和大专院校大量引进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从1984年到“七五”末期,先后共引进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由于当时“巴统”的禁运政策,引进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已淘汰的[文献12]。 |
虽然引进技术会受制于人,容易造成“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被动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过去的方针,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仍然是有希望的,同时这也会对中国的计算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日本、韩国就是成功的例子。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计算机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研究,转变为单纯的引进,放弃了在通用电路方面的追赶[文献12]。这种对改革开放的片面理解,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
虽然引进技术会受制于人,容易造成“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被动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过去的方针,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仍然是有希望的,同时这也会对中国的计算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日本、韩国就是成功的例子。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计算机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研究,转变为单纯的引进,放弃了在通用电路方面的追赶[文献12]。这种对改革开放的片面理解,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
首先,我国自废武功,停止了半导体研发计划,天真地幻想依靠市场能自动生成和换取技术。[文献13] 第二,一味地强调技术引进,促使集成电路企业急功近利,很少有明确的消化吸收方案,最后都亏本了,引进的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绝大多数没有发挥作用。[文献12] 第三,对洋技术、洋理论的无限美化,使国内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国产技术被贬为垃圾,科研单位和企业生存面临困境。在生存压力和崇洋媚外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原有的计算机和微电子科研队伍流失严重,很多科技人员流到国外。[文献9] 在这个阶段,虽然我国也仿制或研制出了几种机型,如1984年的2780机,1985年的银河超级小型机,1986年的HN-2730超级小型机,1987年的太极2220[文献5],但由于缺乏微电子工业的支持,加上国家战略决策的失误,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略有拉大。例如,2780机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VAX-II/780 32位小型机落后6年,太极2220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MicroVAX也落后6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完全依靠进口,我国这个时候单凭自己的技术已经很难生产出一台计算机了。 |
进入上世纪70时年代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等部门纷纷增加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这个时候,如果我国对科学技术有起码的重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能保持毛泽东时代后期那个据说是“不重视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时期的2.3%的水平,中国的微电子业和计算机业的情况也会好很多。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到了80年代中期,全社会对研发经费投入的R&G/GDP值不到0.7%。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了的困境,使企业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骤然降到0.6%以下[文献16]。 由于研发经费缩水,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自主研制的计算机项目,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研发一起,都以“没钱”为由停掉了。这些科研队伍解散后,除了出国的以外,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回高校教书,更有甚者竟然被调去看机房。 这一时期,我国的半导体领域从争相引进、无所建树到人财两空,以致到后来谁都说“半导体不是好玩的”,“几十亿扔进去听不到响”,“上头一听半导体就头大”[文献12]。由于失去了基础,我国此时的计算机工业,只能靠0520等旧机型、千元的中华学习机、长城286等组装PC机维持。 |
由于研发经费缩水,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自主研制的计算机项目,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研发一起,都以“没钱”为由停掉了。这些科研队伍解散后,除了出国的以外,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回高校教书,更有甚者竟然被调去看机房。 这一时期,我国的半导体领域从争相引进、无所建树到人财两空,以致到后来谁都说“半导体不是好玩的”,“几十亿扔进去听不到响”,“上头一听半导体就头大”[文献12]。由于失去了基础,我国此时的计算机工业,只能靠0520等旧机型、千元的中华学习机、长城286等组装PC机维持。 |
一. 一错再错,中国的计算机业被彻底剿灭 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受国际封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文献18]。 1989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结束,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除了要付出高额的采购费用外,还要把服务器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中,由洋人监控,以防止用于其他目的。中国因技不如人而饱受屈辱的情形可想而知。痛定思痛,国人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激情终于被唤醒。 |
1990年,中国大幅降低了关税、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了国内微机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长城、浪潮、联想等国内公司溃不成军;1991年由英特尔和AMD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中国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一家家整机厂商前赴后继般悲壮地倒在了血雨腥风之中。长城、浪潮和联想也都元气大伤;1992年,国家实施控购,进一步使中国PC整机制造业进入发展的低潮[文献19]。此后,国内的计算机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微机组装。相比之下,同样是面对外国计算机企业的竞争,由于日本非常注意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规定进入日本市场的微机必须支持日语环境,从而使美国微机难以进入日本市场。 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80年代中后期陆续亏损后,90年代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三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据专家估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是10年[文献20]。 其实我们还可以假设一下,即使没有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失误,即使我国的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能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到90年代中后期,这些工业也会被龙永图这类败家子们卖掉,成为他们与国际接轨的政绩。这样看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提前死亡,死得干净,没有落得个“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好事。 |
此时的国际CPU市场,除了美国、日本一些高端机型的专用CPU,以及苹果公司的PC专用CPU以外,主要被美国的Intel和AMD两家公司垄断,两家的市场份额约占98%。第三家是我国台湾的威盛公司,但它是1999年连续收购了美国两家制造CPU的小公司之后,才进军处理器市场的,因此尽管威盛公司也打着“中国芯”的牌子,但严格地说仍属于美国芯。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 |
[文献1] 许良英等,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版,1999第二版。 [文献2] 周蕾,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文献3] 孙凝晖,计算所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2004年第2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文献4] 李国杰,从103机到曙光机——中国高性能通用计算机研制历程回顾。见李国杰院士主页:http://www.ict.ac.cn/liguojiewenxuan/ [文献5]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文献6] 黎言,前进中的骊山微电子公司,p.VIII-56,中国经济年鉴,1984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4。 [文献7]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反思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 [文献8] 上海科学技术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文献9] 邹世昌。摘自李尚志等,两院院士展望新世纪,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文献10] 李少白,科学技术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 [文献11] 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办公室,中国电子器件工业,p.IV-79,中国经济年鉴,1983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杂志社,1983。 [文献12] 高粱,挺起中国的脊梁。 [文献13] 钟庆,中国彩电业的危机、机遇和出路。 [文献14] 丁诗武,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p.VI-87,中国经济年鉴,1987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 [文献15]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在中国化学学会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记录,2004,长沙。见笔者的《科技部副部长公布的数据,证明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注:文章张贴外互联网上,并不像有些转载所说的来自《中国科技报》) [文献16] 梁战平,《各国科技要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文献17] 世界经合组织(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4。 [文献18] 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文献19] 肖平,二十年回顾:中国计算机产业写就宏图大业,《国际电子商情》网站。 [文献20] 胡启衡,两岸三地信息产业发展研讨会纪要(半导体篇),产业论坛,1998年第16期。转引自[文献12]。 [文献21] 郑千里,龙芯2号的响亮命名—“毛泽东110”——青年科学家胡伟武说研制中国芯要有井冈山精神,科技日报,2003年12月26日。转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3/12/26/0345.htm [文献22] 中国科技部,图强·改革·创新——共和国科技事业50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一群小屁孩在那里叫嚣当年为什么不继续勒裤带而已,我们80年代过来的人,不想再回到那个时代了,感谢邓公带领人民走向富裕,饭吃饱了物质条件丰富了国门打开了眼界也宽广了。最鄙视那些自己大学都考不上,却要说别人这个没研究下去那个没搞出来,你自己怎么不努力学习搞起来? |
那你继续买吧,那天一卡脖子,剩下全部因为缺少零件而瘫痪不能用。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 最新文章 |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
如何评价这个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