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历史 -> 居然有人以为胡亥除了杀光兄弟姐妹就啥都没干了? -> 正文阅读

[历史]居然有人以为胡亥除了杀光兄弟姐妹就啥都没干了?[第2页]

作者:水木丿灬光年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十万大军,哪来的十万大军!!!
 
一个显而易见的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互证的事实是,断代为秦始皇三十年,也就是秦统一之后4年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清晰地写明,秦始皇统一后4年间所施行的货币制度是“行布”与“行钱”并用,而“黄金”则极少见于律文,自然不存在“行金”之说。
图片
存世半两钱比较
而《史记·平准书》中对于统一货币的记载是: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也就是说,两个制度记录完全是抵触的。
再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兼并天下后,“定帝号、除谥法、改正朔、数以六为法、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一系列“统一”相关的政令,在睡虎地秦墓竹简和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中都有表现,偏偏就是没有“统一货币为‘秦半两’”。
而众所周知,秦传二世,“及至秦”既可以是“始皇帝”的手笔,也可以是“二世皇帝”的手尾,并不能因为其名声不好,就归善于其父,事实上,在《史记·六国年表》里已经清晰地写明了胡亥登基后:
复行钱。
 
这么做反倒省去了“帝室”铸造的成本,而秦帝国在灭亡六国的过程中劫掠所得的“钱币”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朝的财政资源,何乐而不为?
所以,真正的“统一货币”为“秦半两”的恰恰应该是秦二世皇帝,时间点,就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他刚刚即位之后,而他新定的“秦半两”,应该与前代不同,有明确的重量、大小的规范。
这一事实,有两个旁证,参见《楚汉春秋》记载:
项梁阴养生士九十人,参木者,所与计谋者也。木佯疾,于室中铸大钱,以具甲兵。
有“大钱”则必有“小钱”,但无论“大钱”还是“小钱”,都不见于记载,只有《史记·萧相国世家》的“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条下有注释:
《集解》:李奇曰:“或三百,或五百也。”
《索隐》:奉音扶用反。谓资俸之。如字读,谓奉送之也。钱三百,谓他人三百,何独五百也。刘氏云:“时有重者一当百,故有送钱三者。”
这里的几位注家都认为“三”、“五”是“三百”、“五百”,更说当时有“当百钱”,只不过这个“当百钱”不见于记载,也没见过实物,更重要的是,不符合逻辑。
 
上文提及,秦的粮食官价为1石30钱,则300钱就是10石米,500钱16.66石米,刘邦为亭校长,百二十石吏,年俸全额是120石,也就是10位同僚就送了他1年的工资,而秦迁陵县满编吏为103人,哪怕是“诸官啬夫”和“令史”加上“校长”这些重要的“吏”,就有42位,要给刘邦4年多的工资,沛县远比迁陵县人口多、面积大,属吏当然还要多,有没有可能“随份子”给这么多呢?
而“三、五”就是字面意思,42位吏员共126钱,加上萧何5钱,就是131钱,相当于官价米4.36石,并不算少了。
既然“大钱”不面值的“大”,那就是形制的“大”了,这恰恰是有记载的,见颜师古注《汉书·高后纪》“行八铢钱”条:
应劭曰:“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即八铢也。汉以其太重,更铸荚钱,今民间名榆荚钱是也。民患其太轻,至此复行八铢钱。”
这里其实已经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了,“八铢半两”就是秦朝通行的“秦钱”,刘邦因为它“太重”,所以改铸小的“荚钱”,施行了10几年后,又因为太轻而恢复,也就是“复行”。
所以,项梁门客盗铸的“大钱”就是秦二世皇帝“复行钱”确认的“八铢半两”,因为其比之前流行的“秦半两”和六国“杂钱”要“大”,要“重”,所以才称之为“大钱”。
综上所述,秦朝在统一之后,实际上形成了以“故徼”(旧边塞)为界线两个“货币区”,西方的“內史及十二郡”以“秦半两”和“行布”为流通货币,而以“黄金”为财富收储工具和记账指标,而东方的“新地”则以“六国旧币”和“行布”为流通货币,以“黄金”为财富收储工具及记账指标,也就是说,“上、中、下”三层,“上、中”一致,下层则不同。
这种不同,直至秦始皇三十七年,秦二世“复行钱”为止,废除“行布”、“六国旧币”,保留“黄金”与“行钱”,“黄金”是否为流通货币,存疑。
 
然而,秦帝国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将这个“兑现”限制在“本县”或其他法律允许的地区,比如睡虎地秦墓中“黑夫”和“惊”兄弟离乡参加“屯军”,就曾要家人带钱币去异地要求“归还债务”。
在秦始皇统一之后,秦帝国“允许人口流动”的目标最集中的地区是哪里?
毫无疑问,是关中,是咸阳。
秦始皇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又在关中大兴土木,将六国美女宫室都搬进了关中,相关的工程徭使人数近百万,约略估计有200万脱产人口进入了关中,从而人为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
这种普遍性,可见《史记》:
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萧相国世家》)
秦朝的徭役制度,“徭使”者仍要自备衣粮,而“吏徭”者也不过就是供应食宿,也就说,秦朝政府基本不会承担这数量巨大的“外来人口”的成本,将之转嫁给了百姓“自备”,而来自于“天下诸县”的“秦钱”,自然也随之涌入了关中。
也就是说,随时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拿着“一般债务凭证”在关中等着“偿债”,等着以“货币”换取生存所需的物资。
当然,这些物资来自于市场,而非直接出自于政府,但是,物价的上涨是避免不了的,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而秦国官府的官价,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司空律》:
(繫)城旦舂,公食當責者,石卅錢。
在之前的文章中早就粗略计算过,关中新进入的“脱产人口”至少有200万人,而关中大索20天之后,米价就达到了1石1600钱,相当于律定“官价”30钱的53.33倍,这既是物流断绝导致物资输入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太多货币流入狭小“货币区”的后遗症。
 
要知道,睡虎地秦墓竹简墓主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秦有“雠律”的制度,所以,其所藏的律文不可能不更新,而秦始皇遇盗,是在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后的某一天,也就是说,时间差只有1-2年之间,“市场价”对“官定价”的冲击已经是毁灭性的了。
再进一步讲,这两个价格表现出的“债务转移”,肯定损害了秦民的利益,相当于自己的“债权”贬值了50倍,关中的物资售出者平民看似赚了,在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上,仍会赔掉,因为生活成本也上升了。
唯独,拥有整个帝国最大物资蓄积和生产集团的“秦皇帝”,可以用尽量少的物资完成债权“偿付”,或者说“赖账”,还能够以“官定价”来支付成本,里外里都是“赚了”。
只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秦皇帝”的“公司”拥有足够的物资来承接这持续10余年的“人口定向流动”所导致的“转移支付”或称“债务转移”,要么就终止这巨大的“人口定向流动”。
这个事实因果,史书已经给出了答案,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元年)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
作为纯消费城市,咸阳周边的人口虽然经秦始皇的迁民“丽邑”、“云阳”的分流,积压的“屯戍”、“徭役”人群仍然数以百万计,秦二世上台后,不但继续维持70多万人规模的阿房宫大役,还有修治“驰道、直道”的大役,另有需要关中供应转运的10万上郡“屯兵”,又在咸阳增设5万人的“材士屯卫”。
这里面既有“吃公家饭”的刑徒、宫人、百官和屯兵,也有“吃自己”的徭徒,前者消耗物资,后者购买物资,“货币压力”转化成为“物资需求”,“当食者多,度不足”,逼迫秦二世只能选择用行政命令“下调郡县转输”粮食和饲料,并将转运成本转嫁给地方,即“令自赍粮食”,以至于“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之前解释过,这应该是“后果”,就是捞不着吃,而不是“禁止吃”。
 
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翻译过来就是,陈胜反叛之后,并不没有出现信息“壅塞”的现象,东方来的使者已经告知秦二世实情,但是秦二世大怒,将使者下狱吏定罪,之后的使者来到咸阳,面对秦二世的询问,对答就改成了,这是一群小规模盗贼,郡守、郡尉刚刚都逮捕完了,没啥可担心的,秦二世龙颜大悦。
 
直白地说,秦二世不爱听,不相信,另有旁证,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原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
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
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
 
叔孙通是纵跨秦汉两代的人物,也曾回答过秦二世上述的问题,注意看他的理由,后半段与上文中“使者”的说法一样,就是郡守、郡尉“逐捕”,而前半段理由则可以如下总结:
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统一和平。
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輳。——法治公平。
安敢有反者——不敢。
秦二世在得了这个说法之后,还要再问一遍“博士诸生”,凡是说“反”的,都治罪,理由是“非所宜言”,而说“盗”的,全撤职撵走,唯有叔孙通说的最好,“鼠窃狗盗”,不足挂齿,让地方官抓起来就完事儿了。
总结下来就是,秦二世不想把“关东盗”当回事,根本“不想”。
他“不想”的根源就是一种典型的“力量幻觉”,也就是基于大权在握的一种“幻觉逻辑”:
(1)天下已经统一为“一家”,六国王室尽灭,战争没有理由,为谁呢?
(2)城墙坏灭、兵器收缴,秦王室不想再兴兵戈,谁又有条件反叛?
(3)君王是“圣贤”再生,法令严明且已全面推行,“好规矩”反什么呢?
(4)只要大臣、官吏、百姓,人人像辐条对准车轴一样看齐,谁敢反?
其实就是四个好字:
好国家、好政策、好皇上、好臣民。
“四好”具备,逻辑清晰,确实没有道理“反”啊,所以,凡是说有人造反的,那只能是居心叵测、非所宜言。秦二世脑中的世界就应该围着自己转,他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不想”,“事实”就不应该存在。
 
周文军退却后)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贵于有天下也。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
翻译过来就是,秦二世在知道天下乱起之后,仍在责问李斯,说,“贤人”拥有天下,那是让天下的所有都来为自己所用,让自己舒坦,这也是拥有天下真正尊贵的地方。况且,“贤人”天然就有安定天下统治万民的本事,这是一种必然、宿命,而今连自己都不能舒适,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
注意这里的逻辑,在秦二世的眼里,他是“圣贤”,天下万物应该是围着他转,为他服务,让他舒坦的,所以,“好国家”、“好政策”都是他爸爸留下来了,他自己又是“好皇上”,那只能是“臣民”不够好了。
所以,当“意外”来临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事实错了”,而不是“自己错了”,他为了让自己“正确”,宁可解决掉“指出问题的人”。
比如来报告的使者,比如说真话的“博士诸生”,哪怕“博士”的本职就是“备顾问”,他也要治他们个“非所宜言”,也就是这话不该你说。
 
其实也难怪秦二世不信,因为他继位以来,所有的施政,几乎都是沿着秦始皇的步伐亦步亦趋,甚至还占了一个“孝道”的美德,他这样“贤明”的君主,怎么会有百姓用脚投票呢?
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
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
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
秦二世的施政,几乎言必称先帝,试试效法秦始皇,巡游、刻石、作阿房宫,全都是为了“以章(先帝)得意”,他的逻辑也很简单,他爸爸“这么玩”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肯定是正确之举,那么,他继续“这么玩”哪怕不能“更伟大”,总不会是错的吧?
 
更重要的是,他的逻辑里,不能示弱,如上面引用的:
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
所以,秦二世元年春,发生了一件大事:
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遂至辽东而还。
秦二世刚刚登基,就东行郡县,北至碣石,南至会稽,又到辽东,随路刻石,等于在秦始皇的刻石旁边,都加上了自己的印记,直到秦二世元年四月,才返回咸阳。
我们知道,秦始皇、秦二世的刻石都是“记功”、“颂德”的文字,又巡行大好河山,肯定是一肚子的踌躇满志,在途中,已经开始了一套“新政”,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这个“行诛”,实际上是秦二世在巡行途中,只以使者诛杀大臣和诸公子,甚至祸及近侍、郎宦者,结果就是:
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而这也正是秦二世和赵高的目的,因为之前两人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
(秦二世问)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
 
待清理完成先帝的“旧臣”不服者之后,在对剩下的亲贵施以私恩,卑贱者提拔为贵人,贫穷者提拔为富人,距离远者拉近,则“上下同心”且国家安定了。
说得直白点,就是秦二世对于只有“好国家、好政策、好皇帝”的“三好”不满足了,要批量制造“自己的好臣民”,这个“自己的”要画重点。塑造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把“旧人”以各种理由“砍”下去,把“新人”提上来,具体操作者就是郎中令赵高,李斯口中的“贱人”。
 
见《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於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假如子楚的儿子不是嬴政而是胡亥,秦国不可能统一六国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 最新文章
大号挫宋,指的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康熙撤藩是战略失误
现在有哪些城市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正在看这书,开始怀疑nc怎么撑到1945
东北的生存条件在古代还不如草原吗?
曾经的美国海军居然还不如北洋海军……
秦始皇不死,难道真的不?
如何评价莫言被大量网友评为“罕见”?
我发出来算侵权吗
如何评价这个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1-27 07:02:31  更:2021-11-27 07:28:3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