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中国历史 -> 刚把太平天国灭了,曾国藩为何就急不可耐的上奏朝廷解散湘军 -> 正文阅读 |
[中国历史]刚把太平天国灭了,曾国藩为何就急不可耐的上奏朝廷解散湘军[第1页] |
作者:遥夜泛清瑟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1864年7月13日,时值盛夏,太平天国天京城外一片纷乱。中午时分,湘军轰破城墙,以曾国藩兄弟曾国荃为首的湘军队伍蜂拥而入,持续十三年的大战终于告一段落。曾国藩统帅的湘军自然是大清决胜的重要力量。 |
上图_ 举着旗帜列队的湘军士兵 甘肃 通过查阅各种文字资料,我们能发现,曾国藩对解散湘军这件事真是一天都不想等,甚至比打太平天国都着急。曾国藩为什么要解散湘军?第一出发点自然是明哲保身,当时湘军基本上就是曾国藩的私人武装,论战斗力,那得说是湘军第一,太平军第二,绿营八旗第三。这么大的军队只听曾国藩一人号令,大清当然不允许。 自北宋以来,历代都以“兵无常将,将无常兵”为治军之要,为的就是防止武将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妨碍中央集权。大清在面对席卷南北的太平天国大军时,出于无奈同意了团练登场,但始终无法对团练放心。 |
上图_ 战斗中的太平军 早在攻破天京的十年前,也就是咸丰四年(1854年),眼看着湘军势如破竹,恢复武汉。如果再加把火,封曾国藩做个封疆大吏,让曾国藩在调军筹饷上更自由,没准几个月就能扑灭太平天国这场大火。但是立刻就有人和咸丰皇帝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撅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也。”曾国藩筹建湘军之初是丁忧在家的侍郎,跟平头百姓没啥区别,现在他一呼百应,拉起的大军比太平军都厉害,皇帝您不怕他日后调转枪头改朝换代么? 听完这话的咸丰帝脊梁骨直冒冷汗,曾国藩当湖北巡抚的任命书也被扔进垃圾筐。直到四年之后,正规军的江南大营被攻破,火烧到清廷眉毛,曾国藩这才能署理两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后,战事随之转向。 上图_ 咸丰皇帝,1860年10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 曾国藩一手掐着湘军的同时,一手还抓着辖内财政。同治元年时,曾国藩派人往广东搜集厘金,时任两广总督的劳崇光处处掣肘。没有钱湘军自然打不了胜仗,为了剿灭太平军,清廷不惜迁就曾国藩,撤换劳崇光。既有兵权,又有财权,还掌握着湘军及辖内的人事大权,曾国藩可说是江南的土皇帝。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般武夫坐在曾国藩的位置早就飘飘然,灭掉太平军后掉头北上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谋朝篡位,也会和清初三藩一样脱离中央,拥兵自重。但儒生出身的曾国藩读书明史,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政治道理。对于历代武将的下场也是心知肚明。他懂得该在何时收手,明白如何保全得来不易的身份地位和荣华富贵。 |
上图_ 清军八旗兵 但除了清廷这个外部原因之外,湘军内部的危机也是曾国藩解散十二万大军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湘军的内部问题和绿营、八旗一脉相承,绿营和八旗之所以打不过太平军,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承平日久,军队内部腐化,所以不会打仗了。自从康熙中期,清朝就开始稳定发展,直到咸丰年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和平洗礼,绿营和八旗部队中冗兵冗员现象严重,军纪涣散、军政腐败,大问题层出不穷,小问题数不胜数。对付小规模的匪徒叛乱尚可,遇到太平军这样的劲敌只能望风披靡。 二是由于没有对等的作战目标,出于稳定考虑,清廷有意削弱军队战斗力。在每个王朝实现大一统后,都会通过通过频繁的人事调动,默许军中腐败等方式,在维持军队整体不倒的情况下削弱战斗力,防止军队坐大,反攻中央集权。 突然之间太平军铺天盖地袭来,想要迅速的重振八旗雄风难上加难。曾国藩组建湘军伊始就以正规军两大弊病为靶点,湘军战斗力想不高都难。 上图_ 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图 正规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将兵不相识,临阵不用命”。曾国藩以地方团练为蓝本,抓住“将领”这个关键点,以将领为基本细胞组建军队。湘军中所有士兵都由将领亲自招募,湘军将士也只对招募自己的将领效忠。 为了实现将领权威最大化,加强部队凝聚力,湘军还有一条规矩,叫做“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哪怕是在最不正规的正规军里,将领和营伍的关系也是互相独立的,部队长官轮换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是湘军不一样,士兵只对自己的长官效忠,长官调到哪,自己的队伍就带到哪。长官战死或是建制更改,队伍就地解散。 部队解散后,士兵想走就走,不想走的就原地待命,有将领要,就转入新队伍,没将领要还得回家。同时湘军还会主动解散那些沾染官场歪风邪气的军队,期望通过“恢复出厂设置”这种方法扫除弊病。随时面临失业风险的湘军将士就和现在的临时工类似,干活的是他,背锅的也是他。不拼命打仗,门都没有。 |
上图_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同治六年,霆字营将领鲍超负病归乡,曾国藩本意是用业已离开霆字营很久的老将娄云庆替任。但是娄云庆离开霆字营实在太久,关系网都散了,霆字营上下就公然向曾国藩表示不接受娄云庆,还一致推举曾国藩不认可的宋国永。公然抵抗上级部门的人事任命,原因还说不出道不明,这在哪个部队都意味着哗变。但湘军不一样,曾国藩的办法不是杀一儆百,也不是讲理说服,他下令就地解散霆字营,所有将士原地待命,等着娄云庆重新招募兵勇建军。这就是湘军的人事逻辑。 后来曾国藩总结这件事说:“勇营之制,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义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虽然军饷是曾国藩弄来的,将领也是曾国藩挑的,但是底层兵勇只认拉自己入伙的带头大哥。隔层指挥,曾国藩都不好使。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显而易见,如果当时娄云庆顶着压力统领霆字营,日后霆字营的战斗力也成问题。将在营在,将亡营散。如果将领势力膨胀,也会逐步脱离湘军母体,发展成独立势力。李鸿章作为湘军将领,正是趁着保卫上海的机会拉出了自己的部队。湘军这种有机分裂既是曾国藩有意而为,也是顺应了湘军独特的建军逻辑。 湘军以将领为基本细胞,从下到上分层效忠,以此为形态构成有机整体。这种独特的建军方式决定湘军只能是一个松散的军事集团,而不是紧密的集团军。湘军能凝聚在一起,靠的不是严密的人事部署和整齐划一的军政命令,而是相同的文化背景、一致的军事信仰和相似的军事制度。打个比方,湘军就像周王朝时期的封建制,天子开国,诸侯立家,奔着统一目标,的同时又保持适当独立性。而绿营和八旗虽然充满种种问题,战斗力异常低,但从组织制度这方面看,远远高过湘军。 上图_ 晚清湘军 |
当初曾国藩也没什么造反的本钱,提议他造反的弟弟本来就是一根筋的货 当初曾国藩去打南京的时候,先是清廷已经派去了嫡系部队防着曾国藩叛乱 其次即便曾国藩造反像李鸿章那些人也不一定帮他 更何况当初东南周边省份的封疆大吏,说白跟着曾国藩一起搭伙组团向清廷讨油水这事没问题,真跟着造反没几个 所以曾国藩自己干脆忠臣当到底也没什么不妥 |
??? |
你好,用人民币砸人也犯法的 |
湘军月饷4两,要靠多省协饷才能不致闹饷,太平天国没了,协饷也没了,不裁撤就必须造反。 |
自古以来兵权在外而功高震主的人没几个有好下场,曾国藩这种善于谋身的人当然不会等皇帝动手。 |
曾无法彻底的管理手下, 造反就是死路一条,提前军阀割据。 好笑的是现在一群人还在学习曾国藩 |
曾老奴才一个 |
。 |
我就是曾国藩那个县的,据说他弟弟和手下将领们都摆了酒做好了龙袍请他过来赴宴了,他没来,不解散就要被逼黄袍加身了。 |
造反九死一生,朝廷树大根深,心向朝廷的人多着呢 |
对于本民族来说,就是汉奸,前期立牌坊,后期就不好转了,占不了大义名分。 |
这让我又想到了袁世凯,如果那时的曾国藩换作是袁世凯,恐怕满清那时就灭亡了。 |
不解散他人就没了 |
因为,满清主子从来不信任下面的奴才 |
悍将大帅如云的太平天国活生生把自己作死了 |
奴性深化,不然的话,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对于异族的统治,而且要崩了的情况下获得兵权,都会反!!300年的奴化不是那么容易解的,如果孙文没有从小留学,而是本土成长也不会发出革命 |
野猪皮的??奴才,直接造反结束??皮时代说不定还能让新中国早点到来 |
圣贤书读多了,那时候如能逼迫老太婆君主立宪也许还有得救 |
曾国藩应该可以屯田割据一方吧 但是需要获得外国列强的支持 |
明着申请裁撤。暗地里他弟弟把钱财藏好。上报军队数量少于实际数量。 |
不得不这样啊,刺马案水深 |
没有太平军可以吃的亡命徒集团最后还不是就吃自己了 |
自古以来兵权在外而功高震主的人没几个有好下场,曾国藩这种善于谋身的人当然不会等皇帝动手。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历史 最新文章 |
他说的是真的吗 |
明朝酷刑多残暴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被捕后被凌 |
汉朝时期,整个南方丘陵一带均是“三不管” |
“四度赤水”真的是毛..用兵如神吗? |
明朝到底有多强大? |
这个数据可信吗 |
什么是九军、六军和三军,关羽水淹七军到底 |
秦灭六国以后与秦始皇去世时的疆域对照图。 |
朝鲜半岛曾经近在咫尺,却为何没有被收入囊 |
昆阳大战,刘秀的2万军队为何能打败王莽的4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