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中国历史 -> 刘备伐吴真的是为关羽报仇?(转) -> 正文阅读

[中国历史]刘备伐吴真的是为关羽报仇?(转)[第1页]

作者:今宵酒醒無梦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不识字
三国故事里,刘备败的真可惜。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随着“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三国志·先主传》),历经一年之久的夷陵之战落下了帷幕,刘备败了。

遭闻败绩,远在成都的丞相诸葛亮痛心地叹道: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毫无疑问,诸葛亮的叹息,仿佛从一开始就在否定刘备的伐吴之战。
而早在出兵之前,镇东将军赵云也曾言:“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宾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劝阻其伐吴。
那麼,刘备为何会不顾反对执意兴兵东征?
 
荆州人的主张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蜀汉众臣对东征的态度。
关于反对的声音,除了以上诸葛亮的“事后诸葛亮”和赵云的大篇幅讲道理,有记载的还有益州学士秦宓曾阻以“天时不当”,此外便是《三国志·法正传》里的一句总括:
“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
刘备的反应则是“一不从”——都不听。
既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又完全忽视其他人,原来你刘玄德当了皇帝就膨胀,搞一言堂啊!
很多史学家都是这样想的,但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一封来自江东诸葛瑾的书信就能说明问题。
话说吴、蜀交兵前,孙权曾遣诸葛瑾向刘备求和。于是诸葛瑾写了一封信给刘备,主要内容自然是一些希望两国和平的套话,但其中有一句很值得注意: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
如果您能收回怒气,听从我的建议,就马上决断东征之事,而不要再和您的大臣们商议了。
这话有点儿奇怪。
 
按照《法正传》里的内容,蜀汉众臣几乎都在反对东征,而诸葛瑾有着相同的目的,他难道不应该劝刘备多听谏言吗,又怎麼会反倒希望刘备一个人专断此事呢?
伴随这个疑问,我们再回过头来探寻先前《法正传》里的那句“群臣多谏”,却发现翻遍史书,除了以上三人外,所谓的“群臣”根本再无一人可查。

“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三国志·步鸷传》)
因此,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出于稳定军心的需要,素以仁义著称的刘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荆州人士的群情激愤于不顾的——这正是刘备执意东征的先决。
 
诸葛亮的想法
刘备是哀兵中的一员,但他更是一国之君。因此,刘备不能只考虑荆州人士的复仇需要便决断东征,他还得兼顾各方面的想法。
比如诸葛亮的想法。

在很多人眼中,这对曾经心无间隙的模范君臣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在这一次终于出现了分歧。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不妨再回头来看看诸葛亮事后的那句叹息: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说要是法正还在就好了,他肯定能阻止刘备东征。然而,请注意时间细节,法正是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的: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而关羽的败亡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也即法正经历了整个荆州事变的发生。作为刘备信任的谋主,很难想象法正不会就此事和刘备有过必要的商讨。在局势大变的情况下,未来与东吴是战是和,法正必然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按照诸葛亮所言,法正一定能阻止刘备东征,那为什麼刘备最后还是去了呢?
说明法正在很大程度上也支持东征。
 
因此,诸葛亮的那句事后叹息,重点其实并非在于前面的“制主东行”,而是后半句“必不倾危”——他反对的不是东征,他反对的是东征的惨败。而在东征惨败的事实已然发生的情况下,他自然会有一种或侥幸或悔恨的复杂心理:
要是法正还在就好了,他肯定可以让主公别去;就算去了,肯定也不会败得这麼惨。

这无非是一种平常人赌博输光了家当后发出要是没上赌桌就好了的感慨,何至于被人反复提及当作诸葛亮反对东征的证据呢?
况且,先不论现下的情形如何,当年诸葛亮在草庐中为刘备献上的千古隆中对,其中最基本的规划便是“跨有荆益”,而今荆州已失,东征之举何尝不是一种补救,诸葛亮为何要反对这个决策呢?
此为明理。
 
孙吴的野心
只是,安抚荆州人士的需要和诸葛亮个人的不反对并不意味着东征的必行性。一个国家的决策从不独是个人意愿,关键在于正治形势的需要。
刘备东征的正治形势需要正是破除孙吴图蜀的的野心。
在很多人看来,刘备东征是一种主动性的攻击,而孙吴一方则是被动防守。不过,换个角度讲,刚刚取得荆州大胜的孙权就没想过主动入侵虚弱的蜀汉吗?
答案在《三国志·周泰传》: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
原来是曹操感慨得陇望蜀,如今却是孙权得荆望蜀了;又或者说,得荆望蜀本就是孙吴的国策。
想当年周瑜还在时,他就有过和刘备共取蜀地的想法。后来鲁肃继为大都督,也是力图贯彻其早就规划好的“榻上对”,只不过动作轻而缓,属于鸽派作风。而等到吕蒙掌军后,鹰派再次抬头,吴军屡次三番与关羽产生摩擦,最后以白衣渡江的方式袭取了荆州,那下一步不是图蜀还要做什麼呢?

 
因此,当蜀汉内部还在考虑是否该出兵东征的时候,隔壁曹魏的顶级军师刘晔早就扮演了预言家的身份:
“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三国志·刘晔传》)
蜀汉的出兵与其说是战略反击,倒不如说是以攻代守。在孙吴取得荆州后咄咄逼人的图蜀攻势下,刘备一方只能通过高调东征的方式进行表态:蜀汉虽失荆州,却还有一战之力,而绝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
这也恰好说明了后来刘备经过夷陵大败退守白帝城,孙权的反应却是:
“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三国志·先主传》)
打赢了反倒害怕了、要求和,为什麼?
因为刘备东征表现出的不惜火拼的气势、尽管失败仍以“天子守国门”的姿态,让孙权彻底断了图蜀的念头。
 
事实上,在北方强魏的虎视眈眈下,蜀、吴两国想要长久保持三分鼎立,便只有联盟这一条出路,否则,鹬蚌相争的后果必然是渔翁得利。
同样的,后来邓芝入吴对孙权说的一段话也是这个意思:
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三国志·邓张宗杨传》)
蜀、吴,唇齿之寒也。
经过夷陵之战,失去鲁肃的孙权终于还是记起了这个道理。

 
必胜的把握
当然,刘备发动东征绝不仅仅是被动地以攻代守,在此基础上,他还有主动的战略目标——夺回荆州。并且,如果不以上帝视角预料到陆逊的横空出世,他对这个目标有着必胜的把握。
第一,兵力优势。
蜀汉的兵力:
“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三国志·文帝纪》)
这里的“支党”指的是刘备的前部军队,有4万人,再加上刘备亲自统领的主力和黄权在北部防范曹魏的军队,总兵力可达8万。“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傅子》)而且,用诸葛亮的话来说,这些军队都是纠合四方之精锐,战斗力颇强。
东吴的兵力:
“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硃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陆逊能统领的军队大概是5万。
所以,刘备正面兵力既多于陆逊,掌军的经验和威信又远胜于陆逊(吴军中很多老将如韩当、周泰等一开始并不听服陆逊号令),只要不犯低级失误,开局的优势非常大——蜀军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就是明证。
 
第二,曹魏的“合作”。
除了在军事实力上的占优,更重要的是,刘备还有来自长江北面的“帮手”——曹魏。
尽管曹丕斩了刘备派来吊唁曹操的信使,断绝了蜀、魏直接合作的可能性:
“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魏书》)
尽管曹丕答应了孙权的请降,没有第一时间向孙吴发兵:
“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三国志·吴主传》)
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刘备之所以发动东征,就是因为他很清楚,在外随着蜀吴战局的扩大,在内有刘晔(主张出兵联蜀灭吴)等谋士的劝谏,曹丕看穿孙权假降并决定发兵只是时间问题。
到那时,按照刘晔的设想,“蜀攻其外,魏攻其内”,为维持三国鼎立之势,孙吴最好的做法无疑是向蜀汉割地求和,这也就意味着刘备东征将大获全胜。
除此之外,即使曹丕还未发兵,曹魏给孙吴的震慑力也拖累了孙权的大部分兵力(孙吴全国总兵力有15万左右,而陆逊到手的仅有1/3)
总之,蜀、吴两方相峙,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刘备一方。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谁也没想到陆逊这个天才般的一把火。

 
关羽的影响
理清了国家层面上的利害关系,最后再来谈谈争论最大的个人因素——关羽的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在东征这种关乎一国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面前,刘备如果还来考虑和关羽的个人情感,也未免太狭隘了。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有些先入为主。
事实上,记录在《三国志》中,刘备这次声势如此浩大的东征,摆出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关羽复仇。
不是为荆州之失,不是为孙权背盟,就是为关羽报仇。
“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三国志·法正传》)
“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三国志·先主传》)
而《三国志·诸葛瑾传》中诸葛瑾劝阻刘备东征的第一理由也是: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汉献帝)?”
 
当然,出兵总得有个理由,于是很多人又说这不过是刘备打出的正治口号,用以掩盖其真实意图而已。
这种说法也有道理,但还是先入为主了。
据《三国志·刘晔传》载,其实早在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帝曹丕刚一登基,对于蜀、吴荆州事变,他就迫不及待地做起了吃瓜群众:“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
是的,曹丕直接问的是刘备会不会为关羽报仇而伐吴,而不是问会不会为荆州之失而伐吴。
试想,如果说为关羽复仇只是刘备东征一个假惺惺的口号,那麼作为死对头的曹魏君臣为何没有不留情面地扯下这块遮羞布,反而很认真地把这个当作国事来讨论?
由此可见,刘、关之情,天下共知。

 
因此,当曹魏君臣几乎都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认为刘备考虑到蜀汉虚弱不敢出兵的时候,还是那位顶级预言家刘晔给出了正确答案: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为了这“终始之分”,刘备东征势在必行。
还记得《三国演义》里写的那句桃园结义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麼?世人皆以为此乃罗贯中凭空虚构之语,却不知其早有来源: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国志·关羽传》)
其后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亡,刘备东征。
(来自 历史研习社)
 
有意思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中国历史 最新文章
他说的是真的吗
明朝酷刑多残暴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被捕后被凌
汉朝时期,整个南方丘陵一带均是“三不管”
“四度赤水”真的是毛..用兵如神吗?
明朝到底有多强大?
这个数据可信吗
什么是九军、六军和三军,关羽水淹七军到底
秦灭六国以后与秦始皇去世时的疆域对照图。
朝鲜半岛曾经近在咫尺,却为何没有被收入囊
昆阳大战,刘秀的2万军队为何能打败王莽的4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28 14:07:11  更:2021-08-28 14:11:43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