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中国历史 -> 浅谈苏联与国民党的关系 -> 正文阅读 |
[中国历史]浅谈苏联与国民党的关系[第4页] |
作者:上网就拍脑残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惊梦(三) 现在很多人的标准说辞,红军在陕北困难重重,国军一到西北必定犁庭扫穴云云。 其实看一看当时的形势,两广事变后,新桂系算是彻底扯破了与草字头的脸皮,西南贵州刚被草字头吃下去需要消化,单这两处就要占去大量军队驻守,更别说四川和云南两处草字头念兹在兹的地盘,要是没有足够多的人镇守很难保持威慑力。 如此一来,草字头能抽调多少人对付红军呢?三十万,这是他自己规划的数字,外加一百架飞机以及毒气。当时红军有多少呢?加上西路军,一共八万。 三十万对八万,看起来还是有点占便宜,不过这三十万人中,东北军和西北军占去了多少呢?单是西北的东北军,就有二十万,而东北军的斗志如何恐怕不必多谈。 也就是说,一旦陕北打响,东北军西北军出工不出力的话,除去牵制马家军的西路军,红军完全可以五万人应付草字头的十余万嫡系部队。参考后来彭总在西北战场用三万人牵制胡宗南四十万人的例子,恐怕这回草字头的赢面并不大。 换句话说,即便草字头真能赢了这一仗,也不代表红军就消灭了,红军可以用游击战继续保存力量等待重起的时机。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成新四军尚有一万人。而南方的形式比起陕北要险恶的多。 从这些层面考虑,这一仗草字头并没有速战速胜的把握,他这回大举出兵,其实只是单纯的豪赌一番。 |
惊梦(七) 由于西安事变带有少帅强烈的个人色彩,可以说除了杨虎城以外,中国的任何一派势力都感到极为意外,完全不知道少帅这回到底是要闹哪样。 少帅冷静下来后,才发现自己确实闹过头了,于学忠的话端的是逆耳忠言,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张少帅这件事虽说鲁莽,但也不是没有大义名分,之前几个月,桂系就以抗日为名义,出兵讨蒋,可见草字头的政策确实有些拉仇恨。现在少帅还是有破局的希望,那就是苏联对其明白表示支持,几十万西北联军有苏联的支持,保证让亲日派一个也不敢动弹,到时草字头也只有接受自己的兵谏了。 然而,斯达舒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完全出乎少帅的意料。 |
惊梦(八) 这里再简单总结一下西安事变的大致经过。 第一,即便没有西安事变,草字头也不大可能迅速解决红军,原因请见78楼,如果拖到77事变仍不能解决国内问题,中国届时就将损失所有的准备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只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就不应该怀疑少帅希望联合抗日的动机。 第二,少帅发动这次事变带有浓厚的冲动色彩,全然未考虑事后的对策,造成了很大的被动。弄就连本来同情他的阎老西、小诸葛等人都不得不选择撇清关系。从某种意义来说,少帅这种莽撞性格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三,苏联的立场偏向草字头,完全是基于现实厉害,此时对苏联来说,草字头虽然可恶,但总比日本人要好得多。苏联的态度也赢得了草字头的信任,为抗战初期双方的第二个蜜月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对日本人来说,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坏的不能再坏的结果,以前小日本能屡次打败大中华,就是建立在“大中华”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基础之上的,日本可以以全国之力来对付中国一军一省。但西安事变使中国的力量得以整合,从而彻底粉碎了日本各个击破的可能性。当时报道西安事变的松本重治充满感慨地回忆道:“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事件的7个月期间,现在回想起来是决定日本命运的时刻。” 这从侧面证明了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 总而言之,西安事变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政治走向的一次质变。 |
草字头是校长? |
苏联对蒋援助这么多我实在想不通无缘无故的蒋就翻了脸, 真是一头雾水。而日本把小张爹都炸死了,结果小张在事发后不依靠苏联,反而事事针对苏联。这不是脑袋缺弦吗? 我们的教课书上说老张和日本乃是因为铁路的事情翻脸的,而看了此文章,才了解原来关于铁路的矛盾是和苏联更说不明白啊。老张的靠山是日本,老张必然是亲日的,而苏联同时也垂涎东北这块地方,日本人炸死老张的后果,只能是逼小张换后台,亲近苏联,(但小张选择了老蒋,我也想不通如果本文说的是真的,老蒋耍了他那么多次。他还归顺了老蒋,脑袋坏了、。)但是日本硬就是把老张炸死了,,,,,,,历史真是无数个白痴创造的啊。。 |
没有了? |
御寇(二) 尽管此时日本根本没有消化掉东北,但昭和军阀这群喂不饱的饿狼已经把整个中国作为了猎取的对象。眼看中国的社会矛盾逐渐指向日本,他们决定在中国做好准备之前再赌一把。历史上,日本军阀就是这样频繁赌国运的。 随着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苏联应该采取何种方案援助中国的问题已经变得极为迫切,如果行动不果断的话,缺乏先进武器的中国军队可能迅速被击垮, 斯达舒的脑子迅速做出了决断:第一,中国肯定是要援助的,这个没疑问;第二,到底给多少援助,要取决于中国的具体表现,以免出现草字头打着打着反而和日本人站到一起调转枪口对付苏联的尴尬事。 草字头在事变后的第二天,就再次催促外交人员对苏交涉,争取苏联加入战局,至少也要要到军火。 苏联的反应是,同意提供军火,但再次重申不愿签订互助条约,以免被牵扯进战争。万般无奈的草字头只好同意苏联的条件,与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虽然没有达到草字头的预想,但毕竟使中苏在反对日本这一方面结成了准同盟,也为苏联援华奠定了基石,算得上是个较好的结果。 草字头在签了条约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苏联的军援多久才能来? |
御寇(三) 在《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的表现还是挺够意思的,中断了对日本的贸易关系,禁止日本从苏联进口战略物资。苏联的媒体也开始抨击日本。 更有甚者,苏联远东部队的首长布柳赫尔元帅(加伦)也发表声明,苏联在相当时刻“非挺身而出公然援助中国不可”。 但对草字头而言,这些精神上的支持诚然可贵,但中国更需要的还是物质上的武器,北伐战争如果没有苏联的军火,吴佩孚早就南下广东了。 为此,草字头派出自己的心腹杨杰将军赴苏联“考察”。 苏联对草字头的要求表示接受,并表示愿意将苏联的现役装备提供给中国: “敝国既非贩卖军火国家,亦无后备军火可随时出售,故贵国所提若干兵器式样中,若为敝国所未备者,当以他种兵器代替之。此外,敝国无后备军火之可售,而贵国现复需要孔急,故拟由敝国军队现行装备之兵器中抽出若干,转行让与贵国” 在此之前,两国还讨论了军援的具体内容。 在这个时候,中国最缺乏空军装备,因此将空军装备列入优先考虑的对象。 杨杰等人当时是提出了这样的构想,原来的200架飞机太少,中国至少需要350架飞机,即“即重轰炸机100架、轻轰炸机100架、驱逐机150架”而且还需要苏联教官帮助训练。 此外,还要购买坦克82辆,编成一个营,还要购买机械化牵引的重炮138门。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需要的军援,正是此时急需的技术性武器 |
御寇(五) 在苏联的支援下,草字头终于获得了来自强邻的一批武器,苏联的军援价格极为优惠,使负责交涉的孙科感到很是满意。这种情况下,草字头坚持抗战的信心有所加强。但其把苏联拉下水的初衷依然不改。 当时直接负责对苏交涉的杨杰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草字头的幻想,杨将军深谙为官之道,尽管资深外交官都不认为苏联会参战,但他仍迎合草字头的胃口,暗示苏联有参战的可能。 但杨杰毕竟不能做斯达舒的主,商讨来商讨去,苏方的态度是中国若到了最后关头,苏联将不会坐视,言下之意现在还得中国自己多担待。 在几番磋商后,苏方亮明了参战的底盘:一是日本主动对苏宣战,二是美英法主动对日宣战,实际上这两项条件一直到大战结束都未能满足。到了苏德战争爆发,草字头才最后死了让苏联加入的心,当然此乃后话。 虽说苏联并没有着正式对日直接宣战,但仍有一批苏联军人来到中国,用他们的技艺帮助中国抗击了外来的敌寇,这些人,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员 |
怎么还有? 记得你不是更新完了吗? |
为什么这么一篇情节漏洞百出的小说被加了精还至了顶? |
二十、碧血(一) 最近有部电视连续剧,叫《血战长空》,反映的是中国空军抗战时的故事。而在抗战初期,空军也被认为是表现最好的军种之一。其实,中国空军的抗战与苏联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在军坛上,贬低二战苏联空军的言论比比皆是,我也不护短,当初苏联空军的表现确实只能算差强人意。但在三十年代,苏联的空军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苏联空军的I-16战斗机(也译作伊-16)一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飞机,是苏联的骄傲。只是后来苏联发展空军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差,将大量资源投入重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才使得战斗机的发展严重滞后,被其他国家赶超。 在1937年,苏联的飞机不但不落后,而且还是本国列装的正式装备,苏联将自己的现役装备送给中国,其诚意不可谓不明显。 除了I-15和I-16以外,苏联还向中国出售了SB-2(斯勃—2)型轰炸机,以及TB-3(特勃-3)型重型轰炸机。(译音根据俄语而不是英语),极大地充实了中国空军在抗战时的力量。 |
|
|
碧血(二) 当然,除了飞机以外,苏联的飞行员也是很给力的。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对航空事业这个新兴产业极为重视,在群众中大力推广,因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航空人才,其中不乏获得“苏联英雄”这一殊荣。 1936年,苏联时期传奇试飞驾驶员瓦列里·契卡洛夫与其他2名飞行员完成了从莫斯科到远东的不着陆飞行。这件事俄罗斯人民至今仍引以为豪。 当时中国空军在列强当中,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准,要想与日本人抗衡,除了在物这个方面多下功夫以外,还必须注意人的因素。 公允来说,草字头对空军这个新型兵种的认识还是比较充分的,1937年8月,在与苏联大使的谈话中,他提出了让苏联飞行员以志愿身份加入中国军队。 斯达舒经过认真考虑,认为此举有益无害,于是果断拍板,选举一批优秀飞行员来华助战。 这些援华飞行员,很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苏联援华轰炸机轰炸集群指挥员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历史 最新文章 |
他说的是真的吗 |
明朝酷刑多残暴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被捕后被凌 |
汉朝时期,整个南方丘陵一带均是“三不管” |
“四度赤水”真的是毛..用兵如神吗? |
明朝到底有多强大? |
这个数据可信吗 |
什么是九军、六军和三军,关羽水淹七军到底 |
秦灭六国以后与秦始皇去世时的疆域对照图。 |
朝鲜半岛曾经近在咫尺,却为何没有被收入囊 |
昆阳大战,刘秀的2万军队为何能打败王莽的4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