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中国历史 -> 许多人迄今都在抱怨甲午后来为何不坚持与小日打下去? -> 正文阅读 |
[中国历史]许多人迄今都在抱怨甲午后来为何不坚持与小日打下去?[第1页] |
作者:陆筱滢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恕我直言,今天多数人依然在严重高估和歪想当时晚清朝廷向心力与公信力。 |
我来科学和翔实解答这个在今天仍被广泛误解的问题。 |
《马关条约》条件异常苛刻,光绪帝却同意签约,主因是考虑自身利益与能力。 1895年3月中旬,随着清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清政府(请注意是光绪帝决定的,并不是慈禧太后)只能派遣唯一能被日方接受的的李鸿章前往日本乞和。李鸿章虽然事先知道日本势必狮子大开口勒索中国一番,不过在拿到日本的和约底稿时还是被里面苛刻条件吓了一跳。 在将底稿发回国内时,李鸿章认为日本条件过于苛刻,致电国内认为“两国惟有苦战到底”。而光绪帝召见重臣商议,大家也是认为条件太苛,争论不休,不少地方督抚也上书主张撤使再战。不过光绪帝最后还是拍板决定签约。 光绪帝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从军事、经济、外交窘境综合考虑,此时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
从军事角度来说,清军各方面均已经一败涂地,无力持续再战。 甲午战争前,鉴于原有的八旗、绿营已经腐化不堪,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通过购买、自造西式武器,引进西式操典编练部队。这些练军加上地方上的勇营,成为清政府当时最主要倚靠武装力量。 这些练军和勇营大约共近35万人,单纯从数量上来说已经不少了。不过因为分散在各地驻防,加上缺乏铁路,调动困难,因此实际在战争期间内清政府实际能动用的部队不过17万左右,和日军差不多。 但是清军从本质上来说仅仅是装备了西式武器的旧式军队,其指挥体系、组织、后勤等各方面都没有任何进步,和已经完全西化的日军相比差距甚远。 |
从经济角度来说,清政府也难以继续维持战争。 一些人把清政府在签署《马关条约》以后支付了2.3亿(2亿马关赔额+3000万赎辽费)两赔款当作清政府财政宽裕的证据,这是不对的。 在晚清时期,由于外敌入侵和内乱不止,清政府的财政收支一直非常紧张,不过是勉强保持收支平衡,并没有什么结余。 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因为户部无银可拨,清政府只能通过征调各地库银、官员士绅报效、加收盐茶厘税、息借商款等方式筹措了3244万两白银,充作军费。因为军费开支浩大,筹集的军费不够使用,后来清政府又不得不陆续向汇丰银行借款2865万两。到战争结束时,清政府筹集的军费仅剩余1654万两。此后支付赔款,也是通过向国外举债才能支付。 |
相反,日本政府则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了22523万日元的军费,军费总开支是20047.6万日元,结余2475.4万日元。按照白银和日元比价1:1.4计算,大约折合1768万两白银。单纯从结余数来对比,双方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日本军费开支是截止到1896年3月为止。这笔开支实际上包括了甲午战争、侵略台湾、战后士兵复原、安置等所有开支。 另一方面,随着前线战事不断失败,大量武器被日军缴获。对于清政府来说此时如果要继续抵抗,势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重新购买武器。而日本在战争中掠夺了价值8982.2万日元的武器、粮食等各类物资和折合3000万日元的现金。 因此实质上到签订《马关条约》时,日本结余的军费开支远远超过了清政府,接下去的开支也会更少。 对清政府来说,要继续打下去只有借外债此一条路。但是此时清政府在战场上一再失败,想借款也没这么容易。各国势必会趁机提出各种苛刻条件,甚至可能附加政治条件。 因此对于清政府来说,继续打下去从经济供给上来说也非常困难。 |
从外交角度来说,清政府当时也无法获得欧美列强给力支持。 甲午战争时期,在远东影响力最大的是英国。李鸿章一度也有意让英国参与调停,然而英国却态度冷淡,对李鸿章采取了敷衍搪塞的态度,明显偏向日本。 英国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此前英俄两国在中亚、远东的矛盾日益激化时,英国原本有意和清结盟。但是清政府始终对于西方国家抱有提防与戒心,对于英国的暗示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日本却主动向英国靠拢,以争取英国的支持。 因此在甲午战争前夕,英国国内已经决定支持日本,以利用其在远东牵制俄国,偏向日本也就不奇怪了。 而俄国虽然在《马关条约》之后纠集了德国和法国迫使日本放弃割让辽东半岛的计划,貌似支持中国。但是在甲午战争期间,俄国一样采取了敷衍态度,不愿意出面调停。俄国的打算也很现实,他们有意在远东夺取一个不冻港,并试图在东北修建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支线。但是清政府显然不可能同意这两个要求,因此通过日本削弱中国成了必然的选择。只是日本胃口太大,影响了俄国的预定侵略步伐。所以才会有之后的三国干涉还辽。在战争期间,俄国也是指望不上。 其他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在中国的利益有限,无意过多予卷入中日之间的战争,采取了中立态度,显然也不可能帮助清政府。 因此在外交上,清政府此时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
对于光绪和慈禧来说,真正威胁最大的并非日本自身,而是内部处置危机四伏。 虽然清政府此时面临的困难很大,不过要坚持打下去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如果光绪和慈禧下定决心放弃北京迁都内陆,放权给地方督抚组织民间部队持续抵抗下去。 而日本毕竟体量上只是一个小国,一旦陷入长期战争,国力势必难以支撑,还是存有理论翻盘可能性。 然而对于光绪和慈禧来说,国家的利益终究是无法和王朝的至高利益相比。当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国库没钱了,清政府不得不让地方督抚单独自筹军饷自己组建练勇和太平军作战。结果造成战后督抚权力猛增,中央朝廷从此陷入难以控制的局面。 在作为朝廷直属武力的淮军、直隶练军、东北练军在战争中都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假如为了抵抗日军再次全面放权给督抚,那么清政府对地方督抚的控制能力势必进一步下降,这对于清政府而言,内部威胁和隐患可远大于日本。 因此光绪和慈禧虽然经常因为权力分配问题闹起矛盾,但在局面已经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对日妥协上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不愿意再冒险打下去。况且即使打也希望非常渺茫。 |
清朝当时窘势导致根本无法坚持打下去三大原因: 1、兵源枯竭、缺乏号召。 2、财政不撑、难以维系。 3、权力配置脚重头轻,中央势单力薄。 |
好贴!值得加精! |
光绪帝因为维新派的领头烘托作用,在今天呈现的多是正面形象。 但甲午战前最佳立场并非一味地主战,而是李鸿章与孙毓文第一时间就想到并提出的避战+舍小取大原则。他们很清楚对异常野心勃勃且全方位崛起的日本贸然开战只会最终凶多吉少。 假如当时慈禧太后依然是在前台决策时局(1889年光绪帝完全亲政),她将会选择放弃朝鲜宗主权以换取牟并退出双方热火冲突,与日本达成相互让步条件。就与此前中法战争结果如出一辙。但至少可以保住番薯岛和两亿赔额。 |
过去研究都给搞谬了?? 甲午战争历史上从头到尾都是光绪帝独立指挥和领导的。包括最后的议和、批准、盖章。慈禧太后除了给出一定经验与训示以外,并未介入具体行动与朝政。 |
陆军惨败之后就没得打了 前期的海战其实是有机会的 起码不至于被包在港口围杀 |
当时大清官场已经荒唐透顶,文官科举派对北洋舰队失败比日本还高兴,南方官员还向日本交涉索取北洋被俘舰艇中的南方援助舰艇,理由是日本与北方舰队战争与他们没关系。。。。 |
如果你把满清当作自己人,就肯定不理解、为什么满清匆匆签和约!但如果你把满清作为外来侵略者统战汉族地区,这样理解又不一样了!日本和满清开战是打着驱除靼奴的口号的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国历史 最新文章 |
他说的是真的吗 |
明朝酷刑多残暴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被捕后被凌 |
汉朝时期,整个南方丘陵一带均是“三不管” |
“四度赤水”真的是毛..用兵如神吗? |
明朝到底有多强大? |
这个数据可信吗 |
什么是九军、六军和三军,关羽水淹七军到底 |
秦灭六国以后与秦始皇去世时的疆域对照图。 |
朝鲜半岛曾经近在咫尺,却为何没有被收入囊 |
昆阳大战,刘秀的2万军队为何能打败王莽的4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