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世界历史 -> 德意志帝国简史。 -> 正文阅读 |
[世界历史]德意志帝国简史。[第2页] |
作者:revolt1911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德二粉有木有。 历时四天,比较仓促,如有错误疏漏,请指出。 目录 第一章 神罗的衰落和灭亡 第一节 神罗的衰落 第二节 神罗的灭亡 第二章 普鲁士的故事 第一节 普鲁士的简要历史: 第二节 普鲁士王国崛起 第三节 瓜分波兰: 第四节 法国大**与反法同盟 第五节 维也纳会议 第三章 第二帝国成立 第一节 统一前的形式和条件 第二节 三次王朝战争 第三节 威廉一世加冕 第四章 帝国的毁灭——一战 |
第二章 普鲁士的故事 第一节 普鲁士的简要历史: 普鲁士的土著是普鲁士人,属立陶宛人的一支。12世纪末,波兰和立陶宛争夺对普鲁士的控制权,波兰失败,便向条顿求援,打了半个多世纪,被条顿骑士团占领,占领后大量移民,使普鲁士德意志化。之后,条顿和波兰立陶宛进行争夺,1410年在坦能堡会战中条顿惨败,纳入波兰的势力范围。1466年,双方签订托伦和约,条顿只占领少部分普鲁士,并臣服于波兰。 条顿骑士团末代首领阿尔布雷希特于1525年将骑士团国家改为普鲁士公国,自立为公爵。 阿尔布雷希特死后,公国由一个属于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阿希姆继承,普鲁士进入霍亨索伦家族。 在后来的波瑞战争中,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获得了对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专制政权。 机会来了,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腓特烈威廉的儿子腓特烈三世(这个三世是选帝侯兼公爵)雪中送炭,救了陷于困境之中的利奥波特一世,作为回报,利奥波特一世授予腓特烈国王的称号,史称腓特烈一世(这个一世是国王)。从此,普鲁士公国升级为王国。 |
第二节 普鲁士王国崛起 一、腓特烈威廉一世: 腓特烈一世死后,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继承王位,他继承了祖父的军事传统,登基后,实施极端的军国主义政策,将普鲁士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勤俭节约,穷兵黩武。把钱都用在军事上,还增加赋税,扩军,开疆拓土。将普鲁士建设成了欧洲第三大军事强国,军队数量排第四。 腓特烈威廉一世执政之处就站在俄罗斯一方,参加了北方战争。 二、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威廉一世死后,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继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军事天才——腓特烈大帝。 他博学多才,可以和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媲美。 当然,腓特烈二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战功,统治期间,军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经常以少胜多,创造了好几个堪称经典的战例。由于在七年战争中独挑群雄,战功赫赫,后人尊称他腓特烈大帝。 1740年,查理六世暴毙,奥地利陷入王室继承危机,腓特烈二世以超人般的勇敢精神,向哈布斯堡王室发起挑战,出兵西里西亚。最后,普奥双方签订德累斯顿和约,奥地利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 在欧洲多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下,终于爆发了七年战争,战争双方是英普同盟vs法俄奥联盟,而普鲁士担任陆上作战的主力,独立对法俄奥三强。 战争由腓特烈二世率先挑起,1756年,腓特烈二世攻入萨克森,七年战争全面爆发。 七年战争中有场战役不得不提,那就是连一代战神拿破仑都赞不绝口的洛伊滕战役,仅此一战,腓特烈二世就足以跻身于世界伟大军事统帅之列。腓特烈大帝面对三倍于己的奥军,以死伤6000人的代价,歼敌3万。解除了奥地利的威胁,使战局发生转折。 打仗是个高成本的买卖,随着战争的进行,普鲁士军队兵源枯竭、国库空虚,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变化,不再支持普鲁士。腓特烈面临的堪称灭顶之灾。腓特烈随身携带毒药,准备在末日到来的时候自尽。 然而,历史就是充满戏剧性,现实也不完全那么残酷,普俄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来了,滑稽可笑的小丑——彼得三世上场了。 彼得三世,彼得大帝的外孙,有德意志血统。更对腓特烈大帝推崇备至,登基后,赶忙和普鲁士改善关系,化敌为友,归还俄军所占的一切领土,还将军队交给腓特烈指挥。腓特烈好运当头,绝处逢生,后世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腓特烈二世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勇气,独立对抗俄奥法三强,经过七年战争的洗礼,使普鲁士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光辉的背后,是50万人员的死亡,国内一片废墟。 面对战后的惨象,腓特烈着手进行农业生产建设,兴修水利,实行开明专制主义,又推行重商主义。还进行经济改革、司法改革。 经过以上建设,腓特烈将普鲁士从强国变成了大国。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奥地利达成协议,瓜分了波兰(这是第一次,1772年)。 |
转折来了,俄罗斯第二次帮了普鲁士。短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夭折后,长胜将军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最后兵败莫斯科。亚历山大一世决定趁胜追击,组织了第六次反法同盟,莱比锡大决战,拿破仑彻底失败。反法同盟在输了5次后,终于得了一次胜利,而且是决定性胜利。 1814年1月,联军占领法国。3月31日,亚历山大一世进军法国,在巴黎举行阅兵,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有幸伴随左右,重要的是,夺回了被拿破仑抢走的胜利女神。 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联军扶植路易十四的弟弟登上王位,即路易十八,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不甘失败,冒险渡海,杀回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欧洲各国闻听,大事不妙,立即组织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二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在此渡过了余生。 第五节 维也纳会议 1814年,各国举行了维也纳会议,会上为了重组神罗,组成了德意志邦联,普鲁士夺回了拿破仑战争中失去的领土,重新回到了欧洲列强的行列。 |
第三章 第二帝国成立 第一节 统一前的形式和条件 不说了,都是空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居之。 |
第二节 三次王朝战争 一、普丹战争——小试牛刀 小国丹麦企图将石荷两地纳入本国版图,俾斯麦借机向丹麦宣战。 战前,俾斯麦用荷尔斯泰因最为诱饵,引诱奥地利,普奥联合攻打丹麦,还为以后的普奥战争埋下伏笔,为驱逐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创造条件。 结果,两强很轻松的打败了丹麦。 二、普奥战争——初露锋芒 对奥地利开展的风险性较大,因为奥地利实力较强;还指不定其他欧洲列强会来适时干涉一下,那就前功尽弃,搞不好还会普奥两败俱伤,别人坐收渔人之利。 所以,高瞻远瞩老谋深算的俾斯麦做了很充足的准备。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上来就付之于武力的是纯sb。 俾斯麦的外交手腕: 1、对于英国,比较好办,因为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说到英国的这个政策,是英国一直贯彻的对外政策,是探讨欧洲近代国家关系的一条线,放在别处也适用),他早就看不惯欧陆中央一个法国独霸天下,早就希望有一个国家能出来和他抗衡。作为回报,俾斯麦与英国建立关税同盟,降低关税。 2、俄罗斯,对普鲁士的态度很友好,因为1863年波兰问题的时候,普鲁士站在俄罗斯一边,俄罗斯至今还感激不尽;同时国内兵源枯竭、政局动荡;还有一个原因是: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攻击过俄罗斯,俄罗斯绝不会站在奥地利一边。这样,俄罗斯至少会在普奥中保持中立。 |
3、对于法国,也是最难摆平的邻居,也是将来必定会兵戎相见的大敌。俾斯麦先用比利时卢森堡作为使法**持中立的条件。他甚至拿破仑三世会在关键时候干他一票,所以俾斯麦只能先稳住拿破仑三世,普鲁士必须跑在法国前面,速战速决。 4、意大利,俾斯麦用帮助夺回威尼斯为由,拉拢意大利,帮助意大利统一。双方签订秘密的攻守同盟,共同对付奥地利,让奥地利两线作战。 这样,奥地利就被彻底孤立了。 萨多瓦战役,普鲁士去的决定性胜利,锁定了胜局。就在这时,国内一片呼声,要求趁胜追击,进军维也纳。奥地利无力再战,向拿破仑三世求援,要求调停。 而在这时,出人意料的是:一直主战的俾斯麦,这时却要求停止军事行动,并以自杀相威胁,要求普王停止进军,接受调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 1、欲速则不达。上面说了,法国早就想适时干涉,坐收渔人之利,他不会眼巴巴看着普鲁士一方做大。老谋深算的俾斯麦,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拿破仑三世的套的,必须在恰当的时候结束战争。情愿把普鲁士的实力限定在北德联邦。 2、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统一战争,不是生死之战。如果继续进军维也纳,会让奥地利处于死亡境地,奥地利势必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结果会两败俱伤。 3、普奥同为德意志兄弟,赶尽杀绝会让普鲁士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弄不好会引来其他国家联合干预,功亏一篑。适可而止,奥地利还是感恩,当后来普法冲突时,奥地利至少会保持中立。 就这样,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合约,俾斯麦宽大为怀,除了石荷、威尼斯,不割奥地利一地,奥地利只需赔300万英镑的军费即可。普鲁士驱逐奥地利成功。 1867年4月,北德联邦成立,普鲁士处于领导地位。 普奥战争后,法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普法矛盾愈演愈烈,普法剑拔弩张,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即将展开。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是什么?东风是一个开战借口。 普法战争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不能轻易开打,必须让法国先动手,为什么?很多同学不理解,我就先说一说: 1、不是我普鲁士想打,是法国欺负到头上了,我被迫反击。 2、对于外敌入侵,能激起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爱国之心,同仇敌忾。 3、法国打到德国境内,普鲁士能天时地利人和全占,瓮中捉鳖。 但是,怎么让法国先开战呢? 机会终于来了,1868年,西班牙**爆发,伊莎贝拉二世出逃,王位空缺。西班牙王室想邀请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继承王位,普鲁士批准了请求。拿破仑三世不愿意了,如果利奥波德继位的话,我法国将受到霍亨索伦家族的夹击。 本来法国就对普鲁士怀恨在心,消息传到法国,国内一片沸腾。法国强硬的提出,如果让利奥波德继位,法国将不惜与普鲁士一战。 就在这时,在埃姆斯度假的普王威廉一世退却了,面对法国大使贝内德蒂的声明,威廉一世全都答应了,并听从法使的声明,向拿破仑三世发一封不同意利奥波特继位的电报。 眼看战争没戏了,俾斯麦灵机一动,将电**了篡改,意思没变,但是态度很强硬很傲慢,消息传到法国,举国又沸腾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埃姆斯急电”事件。 拿三感到奇耻大辱,时值法国国庆日,拿三坐不住了,全国要求开战。 法国于1870年7月19日对普宣战,普鲁士早已做足战争准备,就等法国军队进来。战争爆发后,毛奇不负众望,一路凯歌,法军连战连败,色当一战,法军惨败,拿三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
第三节 威廉一世加冕 9月4日,法国发生**,推翻了第二d国,成立第三gongheguo。 普军长驱直入,变自卫为qinlue。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称德皇威廉一世,德意志d国成立了。 然后双方签名了《法兰克福和约》,德国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报了《提尔西特和约》的仇。 |
第四章 帝国的毁灭——一战 德意志帝国立国后,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便拉拢奥匈和意大利,于1882年签名盟约,史称同盟国。 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 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在位100天后也去世了,同年,威廉二世继位,这是德意志帝国的末代皇帝。1890年把俾斯麦辞了。 威廉二世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他的目光盯住了全世界,第一个目标是非洲,于是同英国产生了矛盾;在中东近东,与法俄产生了矛盾;在远东占领了山东,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 英法俄三国也将德国视为扩张的头号障碍,于是,英俄、英法分别于1904、1907年签订条约,史称协约国。 两大军事同盟形成后,战争不可避免的,萨拉热窝事件之后,一战爆发。德国惨败,威廉二世外逃。 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
附: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世系简表 腓特烈一世 1701年-1713年 腓特烈威廉一世 1713年-1740年 腓特烈二世 1740年-1786年 腓特烈威廉二世 1786年-1797年(大帝的侄子) 腓特烈威廉三世 1797年-1840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 1840年-1861年 威廉一世 1861年-1888年 腓特烈三世 1888年 威廉二世 1888年-1918年 参考书目: 《帝国兴衰丛书:德意志帝国》 《帝国兴衰丛书:俄罗斯帝国》 《德国史纲》 《国际关系史》 |
@科隆群岛 申请加精 |
整理得不错,小孩最近还好吗?上幼儿园没? |
太好了! |
老大您太棒了!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历史 最新文章 |
二战十大名将 |
对比史上主要强国综合国力 |
太平天国若成功中国命运不堪设想,看朱九妹 |
中国历史“圣经”——《资治通鉴》柏杨白话 |
大家说如果那年819紧急状态委员会对叶利钦果 |
二战时各国的实力排名 |
高梁河车神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遭人唾弃? |
历史上各时段的亚洲十大强国排名 |
【转载】《天下无谍》——黄河故人(基本全 |
世界古代史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