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春秋战国之五子论兵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之五子论兵[第1页] |
作者:赵北燕南莫离剑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尉缭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 《孙子兵法》: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战国策》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钩缳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缳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
以上三则摘抄是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相关军事论述与名将论兵对话,第一则《尉缭子》中提到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孙武与春战之交的吴起这三位。 先说第一位——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齐桓公之成功并不能说明他用兵天下无敌,齐国本来就是西周分封以来的老牌大强国,至周室东迁春秋伊始,更有着“东迁强国齐郑最”之称。齐桓公依仗齐国本有的雄厚国力,又经管鲍等等一众贤臣辅佐,使国力进一步增强,相对于中原纷纷城国小诸侯,已经等同是庞然大物。齐桓公之霸一来齐国实力的表现,二来是抓住了“尊王攘夷”的先机,首获周王室“得专征伐”的敕封,故而一呼百应,列国遵从齐桓公争霸天下。 然而《尉缭子》中所述齐桓公提兵十万而天下莫当也只能局限于当时的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并且他也多是纠集列国诸侯合纵战。假使齐桓公以一己之力单挑同一级别的晋楚二国,恐怕也未必得胜。转换环境言之,齐桓公脱离春秋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处于战国末期的话,失去了“尊王攘夷”的合纵机遇,莫说吞灭秦国,他能否再提兵十万以战国末期的田齐战胜秦始皇?恐怕做梦都难。 |
再谈第二位——孙武,相传《孙子兵法》是由孙武结合前人军事名家的军事理论与实战经验与自己的军事理念进而加工编著而成的一部兵家圣典。虽然这部著作是最具著名的兵学典籍,但是其中兵法理论也并非尽数实用与任何历史环境之下。后世为将者起与士伍之间的白起廉颇等等,未必有机会研习,然而也能成为名震诸侯的名将。而后世因熟读其兵法的赵括却因为痴于兵法而不知变通,导致败军辱将成为纸上谈兵的一代笑柄。 况且孙武所参与过的最著名的战事是吴国伐楚之战,经过几番交战,最终成功攻破楚国都城。然而此时的楚国国政混乱不堪,贤臣名将或被诛杀或已出亡敌国。在此战之中,既有孙武的兵略也有原楚人伍子胥的将才,更有强吴与楚国诸多敌国的合纵,楚国的软肋可谓是暴露无遗,败之必然。此战之胜,既有伍子胥与孙武的军事才干,也有相当的历史环境下的机遇,然而在楚国整合其余力量外加秦国出兵介入之后,纵使有伍子胥与孙武这二位军事能人,在绝对实力面前,吴国也只能匆匆败退。 试问此种环境下,孙武再提兵三万还能否胜之?在《孙子兵法》中关于孙武的军事思想,并非表明自己提兵三万而天下莫当,其军事精髓也是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强大己方阵营,达到以强制弱的效果。孙武也明白,以弱胜强可遇而不可求,敌强则避其锋芒,势均则分而制之,敌弱则奋而击之。没有历史机遇,换伍子胥孙武也未必能克廉颇的长平,无绝对有利的客观条件加成,欲孙武三万兵而胜敌数十万之师,那也只能是水中捞月,无米之炊,根本无从谈起。 在终了之时,吴国也在伍子胥与孙武的眼皮子底下,被苟延残喘的三千越甲所吞灭。虽然吴国的覆灭并非伍子胥孙武的锅,但是《尉缭子》若言孙武提兵三万而天下莫当,那么敢问将号称三千越甲吞强吴的范蠡文种置于何处?庙堂之败,不管你是兵圣兵仙军神战神,任凭你名号再高,哪怕天王老子来了也是浮云。 |
再谈第三位——吴起,一代军事名家,也有与之相关的军事著作,但经考证并非吴起所著,乃后世编纂而附和其名。吴起年轻时既学儒术又学兵法,思路清奇,战术迅猛,又效仿魏国变法结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将变法大计带入楚国,辗转出仕鲁魏楚三国,展现了其传奇而精彩的人生巅峰。 在春秋战国交替之际,霸国俱衰,内耗严重,特别是 晋齐二国。鲁较弱小于齐,吴起娶齐女而未必不想仕齐,但是吴起明白齐国正处于大变革的弱乱环境下,乱邦不居,此时的齐国难以给吴起提供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故而仕鲁。在当时的环境下,齐国对外战事很明显力不从心,齐之攻鲁,将士未必用心,兵卒未必用命,吴起将兵反击而致胜也并非意外。只是鲁国尚文而轻武,将才难出,得一吴起,亦不珍惜。 随着晋国解体,三分而韩赵魏,此时魏国魏文侯经文纬武,人才毕至,于是首开战国变法之局,因而使魏国最强大于战国初期。魏文侯以魏国武卒之强悍,团结三晋之实力,可谓是东征西讨,召令天下。吴起于是看到了希望,转投魏文侯麾下。在魏文侯麾下,吴起成为西河守,防御秦国。吴起在河西击退秦军,攻下五座城池,巩固了河西地区的战略防御。然而为变法前的秦国可以说是老弱不堪,历来就不是晋国的对手,面对晋国,秦国只能偏安西隅,基本无望进取中原。就是面对晋国三分后的魏国,此时秦国也只能自叹不如。 至于阴晋之战,史书并未记载秦国出兵数量,而在《吴子兵法》中却夸张到吴起五万魏武卒击溃五十万秦军。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如乐毅的济西之战、白起的长平之战那都是红遍战国史的,反而吴起的阴晋之战仅仅被是被史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仿佛并未在战国史上激起多大涟漪。这一战吴起以少胜多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如此夸张的境地。在这场不关乎国运的局部战中,秦国绝不可能自绝后路式的征发如此空前庞大的阵容,并且以此时老弱不堪的秦国国力与动员能力也是根本就无法达到这个境界的。假如当时秦国真的是倾国全民皆兵争河西,那么一战而溃对秦国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了,魏国顺势吞并关中也是轻而易举,绝非夺下五城而草草了事。 至于北并陈蔡是否吴起的战果已不重要,毕竟楚国已经欲擒故纵攻灭小国陈蔡好几次了,就像探囊取物一样轻松,玩游戏过家家那般愉快。再说北却三晋,面对同等体量的而貌合神离各有主意的三晋,齐国有西摧三晋之战,秦国也有东出三晋之举,楚国北却三晋也不是多难得事,这有天然的优势。再有就是吴起与中山之间的战事,曾有吴起为攻中山而负伤的士卒吸脓,而曾伤及魏赵燕三国素有战国小强之誉的中山前后覆灭于乐羊与赵武灵王,隐约可见吴起中山之战似乎未果。因而若吴起提兵七万身处战国中后期,恐怕也不足挥霍。吴起入楚军政一把抓,确实是提振恢复了楚国的强大实力,并将魏国变法的精髓结合自己的看法与理论,进行变法强化楚国内政,但是最终因为没能彻底解决楚王室贵族民奴之间的矛盾而君死法灭导致变法失败,吴起也因之身死。关于吴起变法也不多说了,这里只讲军事。 |
齐桓公、孙武、吴起等三人之所以强,其一是个人能力确实高超,但亦有很大因素在于他们赶在了历史环境变革的节点上,并且抓稳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和舞台。然而失去了客观因素的影响,此三人均遭受天意无情而惨淡地作弄,齐桓公被饿死,孙武、吴起被杀。 强如此三人,在同等的客观因素下面对同等级别诸如白起、李牧等后世战术谋略造诣较高的名将,也未必有足够的把握取胜。先为己之不可胜,再为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而可胜在于对手是否给你破绽与机会。正如后一段文献中赵奢田单论兵中所谈的那样,不同时局,不同环境,无法做出正确的军事对比,客观因素对于战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味地盲目对比势必会做出错误的决断。 |
文不符题。 邹建良,你所谓五子论兵究竟是哪五子?尉缭、孙武、田单、赵奢,还有你邹建良? |
邹建良,你是被百度盯上了,整天造谣诬赖终难脱度娘法网,你还想诬赖推诿给别人?别不要脸了 |
@不战屈人99 不战,纯手工原创,申个精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数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