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正再读春秋之四:晋霸文公的稳定强劲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正再读春秋之四:晋霸文公的稳定强劲[第1页] |
作者:杨正再东周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正再读春秋》前面章节的内容见:https://tieba.baidu.com/p/5840503463?pid=121459828325&cid=0&red_tag=2163050538 谢谢!因为帖子下沉打捞不起的问题,只好就给每个篇章重开一个帖子!(两边都有进) |
第四篇(届)晋霸文公:稳定强劲 这是春秋期间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具故事性的20年。为了理清楚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是非,情仇纠缠,春秋故事爱好者思量再三,决定先请晋文公在晋国召开第四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考虑同一时期,秦国的表现也十分出彩,贡献巨大。经大会商议并请示周襄王,决定同时套开第五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地点在秦国,会议议题和具体事宜将另行报道。 本届大会是团结、胜利的大会。大会顺利产生了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众望所归地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晋建官制,礼遇春秋”。大会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晋国文公父子的主要工作情况和春秋诸国的未来展望。 晋国在大会上组织相关人员回顾了文公重耳在立国之前的困难历程和顽强意志。因为晋献公晚年犯下个人错误,致使晋国进入十几年的混乱政局,迫使公子重耳周游诸侯,受尽流离失所之苦。但我们英明的秘书长扛得住打击、忍得住欺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在19年的颠沛流离中,接触了社会现实情况,体会了民众生活疾苦,了解了诸侯实际困难,掌握了春秋建设规律。所以在天命所归的昭然下,重耳主政晋国后能及时拨乱反正,迅速稳定晋国局势,并在周襄王的指导下,带领中原各诸侯国与南方楚国进行面对面的军事对话,提升了中原诸侯的士气,扩大了中原礼仪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尊王攘夷”的秩序(制度)。 大会高度肯定了晋文公在晋国创立的“六卿制度”,认为该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此后形成官僚体系的首次探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财富。 大会充分赞誉了晋襄公有能力、有毅力、有魄力,全面继承了晋文公的伯侯基业,继续领导晋国巩固内政制度,带领大家维护诸侯秩序,为后世的诸侯国家建设提供一套优良的样本模式。 大会再次讨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形象和地位,认为楚国虽然在城濮之战、泜水之战中受到晋国联盟的压制,但实力并未损失。希望楚国能吸取教训,扩大与中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应思量复仇,相杀相报。希望继位的楚穆王能克制情绪,以和为主,以谈为主,止戈克武,与中原各国和平相处,携手共建美好春秋明天。 大会认为秦穆公同志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晋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穆公本人有强烈的承办愿望,鉴于此,大会在周襄王和晋襄公的提议下,决定在本届会议结束后立即移师秦国继续召开第五届秩序委员会代表大会。 最后,大会在宏伟盛大的周礼乐声中闭幕。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637年-公元前621年 主盟国:晋国 常任国:秦国、楚国、齐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滑国、曹国、翟国、 名誉主席:周襄王 秘书长:晋文公、晋襄公 理事:晋惠公、晋怀公、秦穆公、楚成王、楚穆王、郑文公、郑穆公、齐孝公、齐昭公、宋襄公、宋成公、鲁僖公、鲁文公、卫文公、卫成公、卫废公、陈共公、曹共公、许僖公(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晋】唐叔虞、姬燮、晋穆侯、姬仇、成师、师服、潘父、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晋献公、士蒍、富子、赵夙、姬(毕)高、荀息、舟之侨、骊姬、申生、杜原款、齐姜、郭偃、史苏、奚齐、卓子、梁五、东关五、优施、狐突、勃鞮、贾华、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念诊)、魏犨(念抽)、介子推、丕郑父、栾枝、里克、屠岸夷、骓遄、梁繇靡、郤芮、吕饴甥、共华、祁瞒、祁举、庆郑、韩简、虢射、郤步扬、郤乞、姬圉、蛾晰、勃鞮、头须、壶叔、颠颉、先蔑、狼瞫、先且居;【秦】公子絷、冷至、公孙枝、丕豹、百里奚、繇余、胥臣、杞子、逢孙、杨孙、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褒蛮子;【楚】成得臣、斗子文、蔿吕臣、蔿贾、宛春、斗勃、成大心、潘崇;【宋】门尹般、华秀老;【曹】僖负羁;【周】富辰、颓叔、桃子、后叔隗、王子带、小东、简师父;【鲁国】臧孙辰、展喜、展获(禽);【齐】高虎、崔夭;【卫】宁俞、公子歂、孙炎、叔武、元咺、元角、司马瞒、鍼庄子、士荣、周歂、冶廑;【郑】叔詹、佚之狐、烛之武、弦高。 主要工作要点: 桐叶封弟、晋承唐号、殇叔乱晋,文侯强晋、成师曲沃、晋出二支、曲沃代冀、士蒍灭公、献公扩张、虢国历史、假途灭虢、回途灭虞、献公制军、美人骊姬、献公立骊、污蔑世子、后园戏蝶、胙肉鸩毒、逼子自尽、重耳出奔、追杀重耳、重耳居翟、奚齐继位、里克力克、克弑奚齐、卓子继位、骊姬反击、屠岸弃暗、晋邀重耳、秦择夷吾、惠公画饼、诛杀里克、屠岸卧底、共华追义、惠公赖账、泛舟之役、善小不为、晋激秦怒、韩原大战、惠公被俘、晋赔秦和、诛杀庆郑、厚葬申生、重耳光环、追杀重耳、勃鞮临失、重耳再奔、卫国拒收、农夫戏土、子推割股、入住齐国、齐桓好客、桑林密谋、劫君回国、晋惠去世、怀公抢位、曹公戏弄、宋襄无力、郑国不理、楚成设宴、重耳对答、重耳入秦、再婚怀赢、狐突正义、秦护重耳、郤吕投明、重耳入晋、刺杀怀公、郤吕反叛、勃鞮投明、文公奔秦、秦三护晋、文公继位、大器晚成、壶叔念旧、黄河盟誓、赏罚分明、头须效应、政局稳定、子推论赏、寒食清明、设置三军、晋国六卿、滑国摆郑、周翟制郑、襄公混翟、太叔通槐、太叔作乱、翟国攻周、周襄逃郑、秦晋争周、晋文救周、讨要隧葬、周赏四邑、文公信原、齐鲁相争、齐兵压鲁、展喜说齐、鲁国展禽、坐怀不乱、三进三出、开门收学、鲁邀楚兵、楚下齐城、子玉相楚、楚围宋城、晋攻曹卫、郤縠释旗、晋下卫城、先轸挂帅、曹共设套、曹挂晋尸、晋挖曹墓、晋灭曹国、晋将纵火、罪杀颠颉、魏犨留命、楚国分兵、成王欲和、子玉倾攻、先轸谋略、牵涉齐秦、诱激子玉、曹卫叛楚、城濮之战、实力优劣、退避三舍、先轸谋略、虚虚实实、楚王斩败、子玉自尽、晋文斩罪、践土会盟、周授晋伯、叔武代卫、成公回卫、歂犬乱卫、温地议卫、成公囚周、姬瑕继位、晋文梦鬼、曹共复国、宁俞演戏、鲁僖求情、成公复国、郑投楚诚、晋秦围郑、之武哭秦、秦郑和谈、叔詹言晋、晋郑和谈、文公离世、文学功绩、襄公继位、秦国图霸、秦兵袭郑、弦高犒秦、秦袭滑城、殽山伏击、晋释三将、先轸怒火、戎狄之战、先轸追义、战神先轸、许蔡诚楚、阳处出兵、对峙汦水、晋骗楚退、阳处喊胜、斗勃冤死、商臣弑父、穆王继位、晋襄征卫、秦国复仇、狼瞫神攻、秦师再败、秦师再出、晋国避战、秦师祭拜、襄公治霸、赵盾主帅、襄公去世。 |
石沉大海 |
奇怪?内容呢?又被删啦?在手机上看的见!为什么在电脑上有看不见? |
第四篇(届)晋霸文公:稳定强劲 这是春秋期间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具故事性的20年。为了理清楚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是非,情仇纠缠,春秋故事爱好者思量再三,决定先请晋文公在晋国召开第四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考虑同一时期,秦国的表现也十分出彩,贡献巨大。经大会商议并请示周襄王,决定同时套开第五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地点在秦国,会议议题和具体事宜将另行报道。 本届大会是团结、胜利的大会。大会顺利产生了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众望所归地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晋建官制,礼遇春秋”。大会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晋国文公父子的主要工作情况和春秋诸国的未来展望。 晋国在大会上组织相关人员回顾了文公重耳在立国之前的困难历程和顽强意志。因为晋献公晚年犯下个人错误,致使晋国进入十几年的混乱政局,迫使公子重耳周游诸侯,受尽流离失所之苦。但我们英明的秘书长扛得住打击、忍得住欺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在19年的颠沛流离中,接触了社会现实情况,体会了民众生活疾苦,了解了诸侯实际困难,掌握了春秋建设规律。所以在天命所归的昭然下,重耳主政晋国后能及时拨乱反正,迅速稳定晋国局势,并在周襄王的指导下,带领中原各诸侯国与南方楚国进行面对面的军事对话,提升了中原诸侯的士气,扩大了中原礼仪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尊王攘夷”的秩序(制度)。 大会高度肯定了晋文公在晋国创立的“六卿制度”,认为该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此后形成官僚体系的首次探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财富。 大会充分赞誉了晋襄公有能力、有毅力、有魄力,全面继承了晋文公的伯侯基业,继续领导晋国巩固内政制度,带领大家维护诸侯秩序,为后世的诸侯国家建设提供一套优良的样本模式。 大会再次讨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形象和地位,认为楚国虽然在城濮之战、泜水之战中受到晋国联盟的压制,但实力并未损失。希望楚国能吸取教训,扩大与中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应思量复仇,相杀相报。希望继位的楚穆王能克制情绪,以和为主,以谈为主,止戈克武,与中原各国和平相处,携手共建美好春秋明天。 大会认为秦穆公同志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晋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穆公本人有强烈的承办愿望,鉴于此,大会在周襄王和晋襄公的提议下,决定在本届会议结束后立即移师秦国继续召开第五届秩序委员会代表大会。 最后,大会在宏伟盛大的周礼乐声中闭幕。 |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637年-公元前621年 主盟国:晋国 常任国:秦国、楚国、齐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滑国、曹国、翟国、 名誉主席:周襄王 秘书长:晋文公、晋襄公 理事:晋惠公、晋怀公、秦穆公、楚成王、楚穆王、郑文公、郑穆公、齐孝公、齐昭公、宋襄公、宋成公、鲁僖公、鲁文公、卫文公、卫成公、卫废公、陈共公、曹共公、许僖公(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晋】唐叔虞、姬燮、晋穆侯、姬仇、成师、师服、潘父、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晋献公、士蒍、富子、赵夙、姬(毕)高、荀息、舟之侨、骊姬、申生、杜原款、齐姜、郭偃、史苏、奚齐、卓子、梁五、东关五、优施、狐突、勃鞮、贾华、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念诊)、魏犨(念抽)、介子推、丕郑父、栾枝、里克、屠岸夷、骓遄、梁繇靡、郤芮、吕饴甥、共华、祁瞒、祁举、庆郑、韩简、虢射、郤步扬、郤乞、姬圉、蛾晰、勃鞮、头须、壶叔、颠颉、先蔑、狼瞫、先且居;【秦】公子絷、冷至、公孙枝、丕豹、百里奚、繇余、胥臣、杞子、逢孙、杨孙、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褒蛮子;【楚】成得臣、斗子文、蔿吕臣、蔿贾、宛春、斗勃、成大心、潘崇;【宋】门尹般、华秀老;【曹】僖负羁;【周】富辰、颓叔、桃子、后叔隗、王子带、小东、简师父;【鲁国】臧孙辰、展喜、展获(禽);【齐】高虎、崔夭;【卫】宁俞、公子歂、孙炎、叔武、元咺、元角、司马瞒、鍼庄子、士荣、周歂、冶廑;【郑】叔詹、佚之狐、烛之武、弦高。 主要工作要点: 桐叶封弟、晋承唐号、殇叔乱晋,文侯强晋、成师曲沃、晋出二支、曲沃代冀、士蒍灭公、献公扩张、虢国历史、假途灭虢、回途灭虞、献公制军、美人骊姬、献公立骊、污蔑世子、后园戏蝶、胙肉鸩毒、逼子自尽、重耳出奔、追杀重耳、重耳居翟、奚齐继位、里克力克、克弑奚齐、卓子继位、骊姬反击、屠岸弃暗、晋邀重耳、秦择夷吾、惠公画饼、诛杀里克、屠岸卧底、共华追义、惠公赖账、泛舟之役、善小不为、晋激秦怒、韩原大战、惠公被俘、晋赔秦和、诛杀庆郑、厚葬申生、重耳光环、追杀重耳、勃鞮临失、重耳再奔、卫国拒收、农夫戏土、子推割股、入住齐国、齐桓好客、桑林密谋、劫君回国、晋惠去世、怀公抢位、曹公戏弄、宋襄无力、郑国不理、楚成设宴、重耳对答、重耳入秦、再婚怀赢、狐突正义、秦护重耳、郤吕投明、重耳入晋、刺杀怀公、郤吕反叛、勃鞮投明、文公奔秦、秦三护晋、文公继位、大器晚成、壶叔念旧、黄河盟誓、赏罚分明、头须效应、政局稳定、子推论赏、寒食清明、设置三军、晋国六卿、滑国摆郑、周翟制郑、襄公混翟、太叔通槐、太叔作乱、翟国攻周、周襄逃郑、秦晋争周、晋文救周、讨要隧葬、周赏四邑、文公信原、齐鲁相争、齐兵压鲁、展喜说齐、鲁国展禽、坐怀不乱、三进三出、开门收学、鲁邀楚兵、楚下齐城、子玉相楚、楚围宋城、晋攻曹卫、郤縠释旗、晋下卫城、先轸挂帅、曹共设套、曹挂晋尸、晋挖曹墓、晋灭曹国、晋将纵火、罪杀颠颉、魏犨留命、楚国分兵、成王欲和、子玉倾攻、先轸谋略、牵涉齐秦、诱激子玉、曹卫叛楚、城濮之战、实力优劣、退避三舍、先轸谋略、虚虚实实、楚王斩败、子玉自尽、晋文斩罪、践土会盟、周授晋伯、叔武代卫、成公回卫、歂犬乱卫、温地议卫、成公囚周、姬瑕继位、晋文梦鬼、曹共复国、宁俞演戏、鲁僖求情、成公复国、郑投楚诚、晋秦围郑、之武哭秦、秦郑和谈、叔詹言晋、晋郑和谈、文公离世、文学功绩、襄公继位、秦国图霸、秦兵袭郑、弦高犒秦、秦袭滑城、殽山伏击、晋释三将、先轸怒火、戎狄之战、先轸追义、战神先轸、许蔡诚楚、阳处出兵、对峙汦水、晋骗楚退、阳处喊胜、斗勃冤死、商臣弑父、穆王继位、晋襄征卫、秦国复仇、狼瞫神攻、秦师再败、秦师再出、晋国避战、秦师祭拜、襄公治霸、赵盾主帅、襄公去世。 |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637年-公元前621年 主盟国:晋国 常任国:秦国、楚国、齐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滑国、曹国、翟国、 名誉主席:周襄王 秘书长:晋文公、晋襄公 理事:晋惠公、晋怀公、秦穆公、楚成王、楚穆王、郑文公、郑穆公、齐孝公、齐昭公、宋襄公、宋成公、鲁僖公、鲁文公、卫文公、卫成公、卫废公、陈共公、曹共公、许僖公(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晋】唐叔虞、姬燮、晋穆侯、姬仇、成师、师服、潘父、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晋献公、士蒍、富子、赵夙、姬(毕)高、荀息、舟之侨、骊姬、申生、杜原款、齐姜、郭偃、史苏、奚齐、卓子、梁五、东关五、优施、狐突、勃鞮、贾华、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念诊)、魏犨(念抽)、介子推、丕郑父、栾枝、里克、屠岸夷、骓遄、梁繇靡、郤芮、吕饴甥、共华、祁瞒、祁举、庆郑、韩简、虢射、郤步扬、郤乞、姬圉、蛾晰、勃鞮、头须、壶叔、颠颉、先蔑、狼瞫、先且居;【秦】公子絷、冷至、公孙枝、丕豹、百里奚、繇余、胥臣、杞子、逢孙、杨孙、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褒蛮子;【楚】成得臣、斗子文、蔿吕臣、蔿贾、宛春、斗勃、成大心、潘崇;【宋】门尹般、华秀老;【曹】僖负羁;【周】富辰、颓叔、桃子、后叔隗、王子带、小东、简师父;【鲁国】臧孙辰、展喜、展获(禽);【齐】高虎、崔夭;【卫】宁俞、公子歂、孙炎、叔武、元咺、元角、司马瞒、鍼庄子、士荣、周歂、冶廑;【郑】叔詹、佚之狐、烛之武、弦高。 |
主要工作要点: 桐叶封弟、晋承唐号、殇叔乱晋,文侯强晋、成师曲沃、晋出二支、曲沃代冀、士蒍灭公、献公扩张、虢国历史、假途灭虢、回途灭虞、献公制军、美人骊姬、献公立骊、污蔑世子、后园戏蝶、胙肉鸩毒、逼子自尽、重耳出奔、追杀重耳、重耳居翟、奚齐继位、里克力克、克弑奚齐、卓子继位、骊姬反击、屠岸弃暗、晋邀重耳、秦择夷吾、惠公画饼、诛杀里克、屠岸卧底、共华追义、惠公赖账、泛舟之役、善小不为、晋激秦怒、韩原大战、惠公被俘、晋赔秦和、诛杀庆郑、厚葬申生、重耳光环、追杀重耳、勃鞮临失、重耳再奔、卫国拒收、农夫戏土、子推割股、入住齐国、齐桓好客、桑林密谋、劫君回国、晋惠去世、怀公抢位、曹公戏弄、宋襄无力、郑国不理、楚成设宴、重耳对答、重耳入秦、再婚怀赢、狐突正义、秦护重耳、郤吕投明、重耳入晋、刺杀怀公、郤吕反叛、勃鞮投明、文公奔秦、秦三护晋、文公继位、大器晚成、壶叔念旧、黄河盟誓、赏罚分明、头须效应、政局稳定、子推论赏、寒食清明、设置三军、晋国六卿、滑国摆郑、周翟制郑、襄公混翟、太叔通槐、太叔作乱、翟国攻周、周襄逃郑、秦晋争周、晋文救周、讨要隧葬、周赏四邑、文公信原、齐鲁相争、齐兵压鲁、展喜说齐、鲁国展禽、坐怀不乱、三进三出、开门收学、鲁邀楚兵、楚下齐城、子玉相楚、楚围宋城、晋攻曹卫、郤縠释旗、晋下卫城、先轸挂帅、曹共设套、曹挂晋尸、晋挖曹墓、晋灭曹国、晋将纵火、罪杀颠颉、魏犨留命、楚国分兵、成王欲和、子玉倾攻、先轸谋略、牵涉齐秦、诱激子玉、曹卫叛楚、城濮之战、实力优劣、退避三舍、先轸谋略、虚虚实实、楚王斩败、子玉自尽、晋文斩罪、践土会盟、周授晋伯、叔武代卫、成公回卫、歂犬乱卫、温地议卫、成公囚周、姬瑕继位、晋文梦鬼、曹共复国、宁俞演戏、鲁僖求情、成公复国、郑投楚诚、晋秦围郑、之武哭秦、秦郑和谈、叔詹言晋、晋郑和谈、文公离世、文学功绩、襄公继位、秦国图霸、秦兵袭郑、弦高犒秦、秦袭滑城、殽山伏击、晋释三将、先轸怒火、戎狄之战、先轸追义、战神先轸、许蔡诚楚、阳处出兵、对峙汦水、晋骗楚退、阳处喊胜、斗勃冤死、商臣弑父、穆王继位、晋襄征卫、秦国复仇、狼瞫神攻、秦师再败、秦师再出、晋国避战、秦师祭拜、襄公治霸、赵盾主帅、襄公去世。 |
文侯强晋 姬燮父更名之后,晋国国君们生生死死,中间隔着6个没有什么故事记载,我们拉个快进条到了第九代王侯,晋穆侯,名叫费王(这个名字几乎是富贵的反义词)。猜测他应该叫费,王是尊称。 晋穆侯很有作为,或者至少是很想有作为,因为他常常出去打仗。而且,搞不清楚为什么,好像是参照“结绳记事”的方法,费王喜欢用儿子的名字来给纪念战争。比如,有一年,他打败了,心里充满仇恨,就给自己的新生儿子取名为仇。又一年他打赢了,意气风发,就给自己另一个的新生儿子取名为成师。 当然,这是随意性很强的行为,应该是打仗回来听说哪个老婆又生了,那就顺着战争中还未平息的心情延续下去,取个名字。而不是说我发现哪个老婆怀孕了,就出去打一战,打个名字回来。打仗是打仗,又不是算卦。但名字取了之后,却会产生类似算卦的问题。 一个很会看门道的大夫叫师服(是不是师父啊?师傅!),他认为,晋国这样给子嗣取名很危险。因为,仇这个字,给人比较压抑,属于逼仄的小词,而成师是大格局大气魄的大词。这样,哥哥是小词,弟弟是大词,与礼不和,容易滋生动乱。 晋穆侯:多事,我还叫费王呢! 确实,真正多事是从你费王开始。浪费国王,我们家有的是国王。 凡是常年打仗,就容易导致兵权政权外挂。费王这么喜欢干仗,国家的军政大权就渐渐落到了他弟弟手里。在晋穆侯去世的时候,弟弟就发动了政变,自己登上了君王,后世称其为晋殇叔。原本的世子姬仇,就变成了侄儿记仇。 晋殇叔:大家静一静,你们听说过兄终弟及吗? 仇:我不听我不听! 仇这回真是带着仇逃跑了! 过4年之后,姬仇率领其追随者成功袭杀殇叔,夺回君王之位,是为晋文侯。殇叔也因这次被杀而谥号为殇。这次内战在当时似乎对晋国没有造成太大的震动,但它却为晋国后来长达67年的内战埋下了炸弹。 晋文侯:我一直都听说子承父业! 晋殇叔:是吗?我等着!我可以在墓地里等着! 晋文侯是晋国历史上很有分量的一位诸侯,前面已经介绍过,他协助周平王东迁,杀了周幽王的余党虢石父拥立的周携王(周幽王另一个儿子姬余臣),让天下重新一统为周平王。所以周平王很感激他,晋国也由侯爵升级为公爵。 名字叫仇,但是谥号是文。你们就可以知道我的一生有多努力吗! 但是,事业上颇有建树的文侯也和他的父亲犯了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太信任自己的弟弟。很有可能在夺回君位等一系列战役中,他的弟弟成师立下很大功劳,并且逐渐掌握了晋国的大权。 历史似乎正在被复制。 晋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姬伯继位为晋昭侯。晋昭侯应该是迫以无奈,或者是受到奸臣的蛊惑,居然分封自己的叔叔成师到曲沃。曲沃城比当时晋国都城翼城还大,明显违背了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晋国大夫师服(没错,就是那个预言过仇和成师隐患的大师,他还活着!)劝谏晋昭侯说,建立国家(的模式)应该让君王的力量、地盘大于臣下,这样才能巩固地位和统治的基础,本末倒置是不稳定的隐患,曲沃日后必为祸害。 历史记载,晋昭侯不听! 怎么可能不听!晋昭侯是**吗?很明显是无奈之举,你不封试试,我成师留在翼城你就有好果子吃? 7年后,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这一个事实再次说明成师叔叔早就掌控了全局。只是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胜利者都会所失败者昏聩无能。后来曲沃叔叔家的子孙成功逆袭成为晋国的主人,成就了晋国的丰功伟绩。那时候的人们总是希望找一些典故来证明,我们的成功是天意,我的逆袭是天意,你们就顺从了吧,不要再捣乱了!所以才会出现了师父、师父、师服这个老不死的大师提前预言一下,再一下,铺垫说这是祖宗晋穆侯领会上天的旨意才作出的安排。 因此,晋昭侯似乎只能不听!因为是上天安排的这段感情! 晋昭侯:我不听,所以做了7年侯,如果我听了,估计就只有1年。 但是,历史一直告诉我们,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很轻易地杀死他不喜欢的人,却很难让自己成为别人喜欢的人。 |
三十一、晋献公的功绩 献公的危机 此前,曲沃武公(晋武公)在某次战役中活捉了戎狄首领诡诸,为了纪念也为了炫耀,就模仿他的先祖晋穆侯给文侯取名仇一样,给自己的儿子名取为诡诸,这就是后来的晋献公。 银角:我喊一声诡诸,你敢应吗? 紫金红葫芦:我要吸哪个啊? 吸什么都没用了,一生致力于入主翼城的曲沃武公,苦心孤诣,努力奋斗,在理想实现之际,年纪也上去了,精力也下来了,所以只做了2年的翼城主人就去世了。留给他儿子姬诡诸的是一个表面风光但又危机四伏的晋国。 此时的晋国刚刚得到了周王朝的认证,正式成为了公。曲沃姬称拼了一辈子,也就最后两年才叫公,你姬诡诸一上台就是公,这是风光的一面。 因为常年打战意味是常年都有人立功,所以在曲沃代翼成功的那一刻,来自曲沃的功臣就有一大把。其中功劳最大的当然是武公自己,别人也不敢在你武公面前摆谱摆武功。但现在你死了,你儿子继位了!那就,呵呵!有功高盖主的嫌疑。这是危机的一面。 晋献公做公子的时候应该也立过不少功劳,但是这些功劳的面额不大,肯定压不住那些老功臣。功臣们就喜欢摆功吆赏,一言不和就说当年我跟先帝什么什么的。你还不好反驳,你反驳就是反对先帝。 可以想象,诡诸很郁闷。 这也是后世历朝历代开国(或者二代)君王共同面临的问题。 汉朝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等都一样,如何对待良弓神犬? 既然问题一样,那智慧一样的人想到的处理办法也应该一样,那就是杀。 只不过,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还处在原始状态,这个“杀”的方式也比较野蛮。主持杀人活动的帝王们花心思的重点不是考虑找诸如“谋反”之类比较好听的理由,而是如何找个好机会,一次全杀了。 有这种好事的好机会不好找,更不好等。那就造吧。 一个叫做士蒍(念维)的大夫想晋国之所想,急献公之所急,不但三天两头跑晋献公那边劝说要消除(杀了)这些不稳定因素,还具体策划了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达到这个目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居然自己去践行这个计划???——做间谍。 而且是不用说“对不起,我是卧底”的那种间谍。 士蒍的谋略 士蒍想要消除的隐患是威胁晋献公政权的群体。 这些成天吆三喝四,动辄就摆功劳、摆资格的群体主要来自公族。 【公族】诸侯王的儿子会很多,除了其中一个嫡子称世子,将来继承王位,其他儿子都叫公子,这些公子们有的有封地,有的没有,但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一般会留在朝堂上做官,负责一摊事务,一起组成了政坛上一股重要的力量,称为公族。有的诸侯国还规定了某些特殊岗位必须由公族担任,也突出了公族的地位。【51】 这是诸侯国普遍的现象。在当时晋国的这些公族里面,有个比较挑头的功臣叫富子(也可能是最富有的那一家)。士蒍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和他交上了朋友,成功地当上了卧底。 士蒍告诉富子,晋献公早就想提拔重用你了,但是你老是和那些公族混在一起,晋献公怕分不平,所以没有动,你最好是远离他们。富子听到这个交了长达半年的“猪朋狗友”这样推心置腹的交心,就真得远离那些人,然后就真得提拔了。 富子很高兴,但是其他公族们很不爽,羡慕嫉妒恨。 士蒍又趁热打铁教唆富子与其他公族在封地边界上闹矛盾纠纷。公族们火了,联合起来说是要杀死这个叛徒富子。士蒍就去告诉富子,并劝他快跑,这样两边就完全对立了。 信息很重要! 士蒍:是信息屏蔽很重要! 这叫挑拨离间,瓦解对手。公族们散了,没有主心骨。 不久,士蒍又对公族们说你们不是很讨厌那个叫游的大夫吗?他不就是在我们攻打翼城的时候里应外合立了一点功劳吗,先公居然给他分了那么多好地。现在他居功自傲又常常顶撞主公,所以主公密令你们到他的封地聚城去,去杀游吧。至于他的东西谁拿到就算谁的,能拿多少算多少。 有这好事?这不是合法哄抢吗?美好的不劳而获的愿景瞬间占领了公族们的大脑。 看来聚城真是个好地方,公族们就一窝蜂全跑过去了!比减价大促销还好的事,慢了可能就什么都捞不到。 这些好了!躲在背后的献公秘密派兵来个一锅端,全杀了! 如同对待蟑螂那样,你一只一只抓,不知会抓到什么时候。就想着如果能找个瓶子,把全家的蟑螂都集中到一起装进瓶子里,然后拿杀虫剂对准瓶嘴一顿喷!那种屠杀的快感!复仇的快感! 聚城,是个好名字,应该是后世取的吧,根据此次事件总结的结论——聚起来,杀。游,也是个好名字,你们杀没杀游不知道,那你们一定是来参加聚城一日游的。 为了这一游,导游士蒍等了很久,幕后老板晋献公也等了很久! 为此,士蒍是做了卧底,做了个拖,一个警察降低身份混进古惑仔黑社会去群挑拨离间,坑蒙拐骗。 士蒍:那段日子很辛苦,很累,心里很矛盾啊! 晋献公:知道!理解!提拔你! 于是,士蒍成为晋国的司空,位列六卿! 这是不是士蒍得诡计?因为此次著名的屠杀公族事件之后,晋国朝堂上出现了许多非公族的卿士,再过几代人的发展,晋国变成了君弱臣强,最后就演变成三家分晋。于是,有人就追本溯源怪罪到献公的这次屠杀。 这本追的,真忒远了!夸父追日都没这么能跑。 其实,权力角逐之下,难于确定就一定是谁得利了!诸侯开地建国后,国家的事务总要有人做。去做事自然就会有权力,就会有功劳,就会有封赏,就会有人得势。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逻辑规律。不管是公族还是士大夫,不管是外戚还是宦官,这个国家的政权总要有人把持运行。所以,你不能埋怨是谁种下了什么因果,主要还是要靠君王本人的政治制衡能力。如果君王本人能力够强,他自己就会驾驭得住局面,毕竟主动权在你手里,如果君王自己年纪小,或者一直长在宫中,知识面窄,或者本身就**,那政权不旁落才怪。 至少,这次屠杀为晋国消除了当前的危机,真正解除了晋献公的内忧,晋国才有机会迎来百年的平稳发展和强盛。当然,最大的赢家也包括士蒍本人。这个家伙强大的繁殖能力又遇到了如此温润的平台,从此开创出一个大家族。他的子子孙孙,不断立功封地,开创了随氏之祖、范氏之祖、彘氏之祖。还有一支去了秦国,变成刘氏之祖,据说几代后不断没落,有个子孙落魄到出来做官只做亭长,他的名字叫刘邦。 |
晋献公专注扩张 经过了士蒍的无间道,消除了公族的政治势力(阻力),腾出手来的诡诸,可以放心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开始对外扩张,疯狂的扩张。曲沃人几十年来不断打仗的血脉还持续紧张着,武力还要炫耀,惯性很大,根本停不下来。 周边的国家,逐步被鲸吞蚕食。简直是晋国的饕餮盛宴啊! 此时的中华大地上,几乎同一时期,在东边,出现了春秋首霸齐桓公开启的霸主秩序。如前面所描述,但是为什么在齐国的各种会盟中,几乎没有晋国的影子? 一是因为晋国比较远。从地理位置上看,早期的春秋诸侯比较多,晋国与齐国中间还隔着好几个国家,与齐国紧邻的几个主要国家是鲁国、宋国、郑国、卫国等。而且,齐国所举的旗帜是尊王攘夷,所以他制定的主要政策都是针对楚国,靠近南边的那些小国,如蔡国,陈国,徐国等因为占了楚国的光,比晋国还有更多的戏份。二是因为晋国没空。齐桓公上位了十年,晋国才到了晋献公时代,这之前,晋国都忙着60多年的内乱,曲沃人和翼城人在龙争虎斗中,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外面的事情;三因为齐国的需要。齐国似乎也知道可以不用去理晋国。既然晋国没空,那就不会来参与竞争,就不影响自己称霸,所以齐国乐观其变。邻居家打老婆打孩子,你看看就可以,不要掺和太深,否则容易出现新的话题。 齐国:不要动我的一亩三分地。 但齐国,包括齐桓公和管仲在内,可能都没有想到一统的晋国会这么快就来了,而且这么快就消除了内部隐患。没想到普天之下的雄主除了我齐桓公,还会有你晋献公。老天爷不吝啬,一下子给了中华大地赠送了一群这么**的君主。 好大的一出戏。此时的主战场,注意力都在齐国。 晋献公,嗅觉敏锐,很好地利用了此时正在默契忽略自己的国际环境,开始了扩张强大,闷声发大财。 史书说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似乎是吞并了17个诸侯国,并且让38个诸侯国变成自己的附属国。什么概念?春秋初期,大概也就190多个诸侯,再加上一些没有登记造册的少数民族部落,算两百多个吧,也就是说约四分之一的国家都被晋国打了。可以推论,晋国的国土在晋献公手里基本就定了型。在春秋的地图上,正是齐桓公和晋献公的双双发力,才生生把齐国和晋国变成了紧邻的邻国。 晋献公是上天献给晋国最好的礼物。 但是,春秋时期的许多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尤其是早期记载的历史故事都集中在齐国鲁国这边。所以,关于那些被灭的国家就没留下什么记载,完全就是一群跑龙套的“伊天仇”,死后连个墓志铭都没有。当然,其中也有几个顽强地留下了名字。 他们的故事也就接踵而来。 对晋国来说,吃掉这些小国家只能算是餐前包,或者是上菜前老板赠送的四碟小菜。 【骊戎】是古戎人的一支。但是很奇怪,人家也是姬姓。他们似乎也有王族的血统,估计是长久在边境溜达,就和外族了通婚,而且是通了几回,再加上路途遥远,不方便经常参与中原聚会,就渐渐被边缘化了。所以虽然同姓,但是这个国家的名字一点不像诸侯。骊戎的出名不只是作为被晋献公灭掉的第一个有记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骊戎为了避免灭亡,向晋献公献出了两个美女公主。他们将骊姬少姬姐妹送给献公求和。“和”没求成,骊戎最终还是被灭了,但是晋国的政治风云却被求出了不少,所以,骊姬能被称为春秋“四大妖姬”之一。按照记载,她就是晋国标准的祸水,为了长保自己的地位,在晋国兴风作浪,设计杀了太子申生,让自己的儿子上位。并进一步才有了重耳夷吾两兄弟的故事,才有了重耳继位的可能。【52】 重耳:这种事,就算我有感谢你,我也不会说不出来。 【耿国】完全就是一个地名标识。因为在商朝的时候就有耿国了,嬴姓,后来被周灭了。但是没多久,这块地又封给周王朝的族人,就变成了姬姓耿国。这些信息是他被晋国灭掉前的唯一记载,此后,他留给我国的财富就是耿姓了。 因为在消灭耿国的过程中,晋臣赵夙表现英勇,是最大的功臣,所以,晋献公就直把耿地赏封给他。之后,赵夙的弟弟赵衰(也有说是孙子)跟随重耳漂泊并回晋立国后,变成了晋国的大功臣,进入晋国卿士的行列,赵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与魏、韩一起三家分晋。 那么按照习惯,赵夙为什么没有变成耿夙呢?很简单,赵夙原来是姓赢,最初的封在赵地,已经把赵做为氏了。入主耿地都,其他的子女会有分支,可能会改为耿氏,但是主力这一支,尤其是赵衰这一脉一点都不衰,所以才使得赵氏继续代表赵夙下去。【53】 【霍国】也是姬姓的诸侯国。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分封自己的八弟姬处于霍。但是这个霍叔处似乎不是个安分的叔叔。有迹象表明,他或明或暗地参与了周朝初期著名的“三监之乱”,所以之后就被削掉了爵位,变成了平民(也有说降一级)。但是霍国却并没有被收回,而是由霍叔处的儿子继承下去。 周成王:爹是爹,儿是儿,我分得清清楚楚。你们以后也要学会分清。只要能效忠朝廷,你迟早会得到肯定。 之后,霍国安静地渡过了西周。到了春秋时期,霍国传到了姬求手里。姬求或许认为周成王当年“爹是爹,儿是儿”的处置方式还是不够彻底,爹应该是爹得更独立一点,那样就不应该把霍国的爵位给降了一等,由霍侯变成霍伯。所以姬求决定亲自为周成王纠正这个错误,自己对外宣称是霍公了。这叫僭越。 但是此时的周王朝已经是“怒有余而力不足”,并没有采取明显的反制动作来证明自己的不满。反而是邻居晋国对此很不满,你们这样乱给自己标榜爵位,乱印名片,自己都能提拔自己,满大街都是经理,那我这个晋公还有什么意思?这叫贬值。 为了制止继续贬值,晋国决定和霍国讲讲做国的道理。但是用力过猛,把道理讲得太透,直接把人家给讲没了,灭了。这叫理由。 老实说,晋献公早就看上这个块地,就差理由。好啊,终于,等到你自己违章搭盖,我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来拆除,强拆。这叫不作死就不会这么早死。 当然,实力不行,早晚也会死。 但是,此次晋国的灭霍运动似乎没有像以往那么顺利。问题不在军事上,而是心里上。因为次年晋国居然大旱,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灭了霍国,得罪了霍山神,所以山神不爽了,就降灾给晋国。这种事情,晋献公是不可能相信,一个敢于灭国的人没有理由会因为这种事而动摇。但是大家信,所以他必须也信,否则自己就要与大家对立,这种毫无意义的对立和去年霍求想要自封为霍公一样,都属于没事找抽。所以,晋献公将计就计下令去找流浪在齐国的霍家人回来,不过不能给他们复国,可以回来做官,专职供奉霍山神。 霍人感谢这个霍山神。他想为霍国出头为什么不去直接找晋献公算账,完全可以搞他个肚子疼、感冒做噩梦什么?没有!他选择去捣腾晋国的大旱,这样晋国全国上下很快就都知道了霍山神。正是霍山神刷出这次漂亮的存在感,中华大地上才得以多了一个霍姓。 霍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家拳的套路招式灵活。【54】 【魏国】也是早期周成王封的诸侯,但是缺乏记载。当他来到我们视野时,也正是他灭亡的故事。我们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但是我们知道你是怎么没的。 晋国灭了你啊! 灭你的人是晋国一个很有名的大夫,叫毕万。毕万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毕氏。 周老爷子真能生啊!都十五了! 所以人家原来的名字应该是姬高,只是封在毕,就变成了毕公,名高。但是毕公高的子孙不是很高,他在西周末年居然被西戎给灭了。于是,他的子孙就逃到了晋国,做了一介平民,终于到了毕万这一代,参与了晋国的内政之争,并下了重注曲沃,赌赢了,受到了晋献公的待见,才重新被启用。晋献公派他去打魏国,老毕很牛,灭了魏国。献公很高兴,就把魏国赏赐给毕姥爷,作为封地。【55】 阔气!老板这样发奖金,谁都会拼命。 得到魏国的毕万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魏万。有个叫偃的史官就给魏万免费算了一卦,说是大吉。“万”是盈足之数,“魏”同“巍”,有高大雄伟之意,得此封赏,符合天意。天子拥有兆民,诸侯管辖万民。所以毕万福大命大,将来子孙必定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果不其然,魏万的孙子魏犨(念抽)智商不高,但眼光高,“快、准、狠”再次压注压赌重耳,而让魏氏再次数倍获利,赢得了重臣的封爵。魏家终于登上晋国士族的舞台,为此后三分晋国奠定了基础。 毕:是我的,我一定要拿回来。就算改名换姓也要去拿! |
虢国是一道硬菜 虢国有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之分,光听名字就感觉他们应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国家,只是这些故事我们已经听不到了。 大体的脉络是这样的。周武王取得天下后,就把两个叔叔都封到了虢这个地方,也可能是某个部落,然后为了区别,哥哥就叫虢仲,封的地方叫东虢,弟弟就叫虢叔,封的地叫西虢。 “虢”这个字,有老虎,有生态链,如果是地名的话,说明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山林。如果作为一个部落的名字,能把老虎给捋一捋,说明是一群十分彪悍的土著。 所以,不管什么说虢地的居民至少都是好猎手,打战对他们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正是如此,周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屏障,用来对付戎狄。而虢虢们也不负所望,很好地“以攻代守”常年压制着戎狄。只是“花无百日红”+“常在河边走哪里有不湿脚”,到了西周后期,东虢落败了,被戎狄打了几个败仗,实力更是大大受损。而且,更为要命的是,其君王又在关键的时候站错队伍,居然没有支持周平王,而是支持周携王,所以给了郑桓公以口实。垂涎这片土地已久的郑国人就借机把东虢灭了。 西虢在西边也一样,持续打打杀杀,不过他的强悍不是被戎狄消耗掉,而是毁于内耗。也许是兄弟之间因为什么事情闹了不愉快,所以就开始分家过。一个往南边,就成了南虢,另一个往北边就成了北虢,第三个说你们走了,我就不走了,留下来。留下来这个实力比较弱,只好委屈一点,被叫做小虢。没多久,小虢就被秦国灭了。 那边,被郑国灭掉的东虢还有一部分人(遗民)也跑到了北虢,找亲戚去。于是,有些人就说北虢其实是东虢演变出来。但无论是北虢还是南虢,其实两者之间也就隔一条黄河,因为黄河很宽,不好随便走来走去,才会被作为两个国家。 晋献公时期,距离郑桓公灭掉东虢已经过去了近100年。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晋献公也对自己周边的这只肥牛也很感兴趣。原因有三个:一是肥牛虽然也是牛,但是肥的体型更好吃,“肥”在哪里?人家地皮好,人家的居民还很彪悍,好用;二是自己祖宗从曲沃恒叔开始,尤其是自己的爷爷和爸爸,几次都在接近成功逆袭翼城之时,这个虢国就跟在周恒王后面,对我们背后一刀,导致次次功败垂成。这是仇,得报;三是前一段时间,晋献公与士蒍洗诸公族的时候,还有部分漏网之鱼跑到了虢国躲起来,而虢国不知道哪根筋条不舒服,还以为此时的晋国还是原来的曲沃,所以居然要为这些逃难的公子哥们出头,主动去打晋国。 晋献公:出头好,我正想要砍你头呢。 虢国:你丫才是乌龟王八。 结果,虢国失败回去了。但是晋国想要去攻打他又不好打,因为中间隔着一个国家,叫虞国。 晋国:原来这叫鞭长莫及。 关键是这个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还很不一般,他们似乎不约而同地看透了晋国的心思。所以,只要是晋国出兵打虞国,虢国就出兵救,晋国出兵打虢国,虞国就去救。 虞国、虢国:做兄弟,有今生也没来世。 这让晋国很郁闷,明明是一只肥牛,但看得见吃不着!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此时的晋国人才挤挤,有能打战的武将,还有能出谋划策的文臣,比如士蒍,还比如荀息。 假途灭虢 晋国大夫荀息对晋献公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晋献公说,他们不是一直都在发朋友圈,对外秀关系,秀恩爱吗?哪里那么容易拆解? 荀息说,我听说这个虢公名丑,但是好美色,最近一直在虢国搞选美,要不咱们就送点美女过去,穿着漂亮的衣服,能歌善舞,陪他一起醉生梦死。还有,他比较好兵骄狠,我们在上一些谦卑的语言(文书),歌颂他得丰功伟绩,然后请他庇佑我们晋国,这样他就不会骚扰我们晋国,说不定反而会帮我们抵抗犬戎。 晋献公很奇怪,他会打犬戎? 荀息说,我们要先贿赂犬戎,让犬戎先去进攻虢国,这样可以给虢丑造成一举两得的错觉。既是帮助了晋国打犬戎,露两手给晋人看看,其实也是他自己要抵御犬戎入侵,教训犬戎。 晋献公觉得有道理,照办。 果然,在美女面前,虢丑迅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支点,并与第一贤臣大夫舟之侨闹翻了。[url]http://爱情[/url]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舟之侨看穿了晋国的阴谋,但是面对晋国的美女和虢国的美好生活,他在虢丑面前无力回天。 生活最大的讽刺莫过于:你知道某个悲剧肯定会发生,但是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发生。 现在我们周边的虢丑也多了去,你有一个怀揣发财梦(还是爆发的那种)的兄弟被传销忽悠地跟打了鸡血似的,百无禁忌,谁也说不动他。此时,你的苦口婆心之后,发现自己的劝说其实不是说给他听,而是说给自己听,给以后的自己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我尽力了,“那一年我曾经劝过他了”。但就是这样的劝说也一样充满风险,因为你对“打鸡血”一无所知。当你的愿景遇到这位鸡血朋友的时候,“劝说”还可能换来一个反目成仇的结果。 在人间,悲剧和喜剧总是一样多。你看不看得都透丝毫不影响两者之间的平衡。 一个父亲告诉女儿,不要跟那个男人走,因为那个男人十有八九是个骗子。但是游荡在爱河中的江湖儿女们,他们的道理与感情一样丰富,你对他有多少爱,有多少信任,你就有多少理由去找他。可悲剧如果真得来了,又总是父亲去收拾女儿破败的人生,杀人比不过诛心,父爱的心。 有时候,宁愿自己不要那么聪明 舟之侨:如我不能改变,为何要让我看透? 不过不要伤心,就算只统计政治圈的领域,你舟之侨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我们中华这片文人治世的大地上,这样的故事多了去。谁都不寂寞! 在与虢丑因为政治观点闹开后,舟之侨被贬去下阳城守城。不过,老舟的人生也并没有因此而悲催,他痛定思痛,摆脱了身份束缚,开启“良禽择木而栖”的思想视野。按照自己的判断,开始在下阳找下家,最好的下家当然是晋国,所以在晋军攻打下阳的时候,舟之侨就交出了一份宝贵的投名状。他主动打开了城门! 舟之侨:晋哥哥,你好!我不想和那个****逼了! 这是舟之侨的故事,在虢国的故事。当然他的故事也没完,跳槽去晋国还有戏份。也还没开始,现在虢国还要先继续虢丑的故事。 没多久,荀息挑拨离间的效果出来了,虢国真得与犬戎打起来,而且越打越大,不断升级。 晋献公说,现在我们可以去打虢国了吧!? 荀息说,不急,还要先搞定虞国。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今天取虢国,明天去虞国。 买一赠一? 荀息说,虞公不那么喜欢美女,但是很喜欢财宝,如果我们送他足够的财宝,与他建交和好,然后借条道路去虢国,只说我们去虢国是要把一些矛盾纠纷的事情讲清楚。他一定会同意。 讲什么事情? 我们先让边境的士兵和他们闹点误会,起点冲突还不难?人为制造一场矛盾纠纷。因为此时虢国的主力还在另一边与犬戎斗狠呢,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掌控冲突的范围和程度。 那就赶紧去办吧!这样的“今天”快些来到吧! 荀息又说,虞公这个人虽然贪,但是一般的宝物他还看不上,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饿贪,而是颇有品味的雅贪。所以要向你借“垂棘之璧,屈产之乘”(就是一块顶级的玉和一匹顶级的马)。 但这两件都是我至宝啊!能不能换点别的? 荀息说,我当然知道这些都是你的挚爱,不过虢国灭了,虞国灭了,这一套“****”能去哪里?还不是要回到你的盒子里,你的马厩里,所以只是借。 好!深度诱惑。 见到“马玉”的虞公果然态度大变。心情和脸色由“你个小人,你想做什么我还不知道?你不要小看我们!”立即切换到“你们对我这么好,肯定有什么事求我?有什么需要我帮忙请尽管说。” 于是,虞国不但借道给晋国,还主动表示要为新哥们两肋插刀,去插老兄弟两刀。 同样,你虢国有舟之侨,我虞国也有宫之奇,还有百里奚。 虞国大夫宫之奇说,“君王你听说过“唇亡齿寒”吗,晋国是狼子野心,吞噬同姓,又不止一国,唯独不敢在虞、虢身上动刀子,是因为我们两国有唇齿相助。如果今日虢国灭亡,我看明日祸就要降临到我们虞国了。 虞公说,你这是哪里话?以前晋国当我们是敌人,所以我们才要联合起来对抗他,现在人家当我们是朋友,还这么有诚意,我们就没有必要对抗他了!而且,用一个弱小的虢国换一个更加强大的晋国做朋友,你说那个更值得? 没毛病!虞公的因果关系似乎更加顺溜。 但问题的重点是晋国的心,现在谁也看不见的心。你如何确定晋国就一定会成为你的新朋友?就因为是马玉,不是****? 大夫百里奚:以后不要唱“[url]http://爱情[/url]骗子我问你”。 谋略真得可以极大地改变战场格局。原本要打来打去打到半死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结果的晋虢虞之战,在经过荀息的几轮调度下,现在的晋国就像偷到了考卷,查到了答案,并且监考老师也换自己人了。 晋国任命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车四百乘在虞国的带路下,来到了虢国。荀息三言两语就做通了虢国下阳守将舟之侨的思想工作,当然,前面说过,舟之侨的思想早就在下阳等你做工作了。然后晋国的兵甲加上虞国的友军,再加上舟之桥的新军,很快就来到虢丑面前。此时的虢丑军队已经与犬戎对抗许久,疲惫不堪。 里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虢国。 虢丑跑路了。虢公他不是人,虢国破产了,他就深夜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他欠我们虢国人一个交代。 交代什么?我自己都没有明白是什么回事好不好?我要回去捋一捋,为什么这些人会突然在一起了?里克、荀息、舟之侨、虞公,谁帮你们凑的局? 到底是谁把鬼子引进来? 攻下虢国的里克也不追赶虢公,而是将虢国的宝库打开,把里面的好东西拿出来,全部送给虞公。虞公很高兴,嘿咻嘿咻地卖力运回虞国。 虞公:这个新朋友果然够意思! 里克:正缺个快递的! |
回途灭虞 在灭虢回来的途中,晋兵再次路过虞国。里克说我身体不舒服,不能赶路了,要休息几天。虞公说,我有药,你好好休息。(对待朋友要真诚,尤其是你的朋友都那么真诚在先了) 再过几天,晋献公说要来虞国看望生病的里克。 里克是我的好心腹,我很想他。 虞公也很兴奋,我早就听说过这个新朋友的威名,如雷贯耳,现在终于与机会可以面谈了!我一定要好好招待,闻名不如见面。 于是,双方在箕山一边打猎一边聊天,谈谈江湖,说说道义。就在这个和睦的气氛之下,虞公突然听说自己的城里失火了。 丢人啊!在晋国大哥面前居然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这个新朋友会不会看低我们呢? 百里奚说,这么可能无故失火,肯定有事,我们还是回城吧。 在回城的路上,虞国才发现好多难民跑出城来。原来,城池已经被晋兵乘虚拿下了。城上的晋兵说,上回多谢你借路给我们,这次要不也借国给我们吧! 晕,有这么臭不要脸的?老婆能借吗?哪有借国的?哪有这样做兄弟的人? 虞公十分气愤,我正准备待你如初恋,原来你一直当我是大保健。 我要化悲痛为力量,愤怒也一起化进去。攻城! 但是大家说别攻了,晋侯已经带兵把我们包围了!谁攻谁还不知道呢? 虞公: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人? 晋献公:马还给我! 虞公:我对你们不好吗? 晋献公:玉还给我! 此时的虞公已经丧失了话语权。舟之侨劝他说还是投降了,你和虢丑的弱点被人家捏得死死的,还有什么好说。 蛇的七寸,牛的鼻子! 对了,虞公旁边那个百里奚,你也一起去我们晋国吧! 不过百里奚的故事还没开始,他是秦国的菜,只好等在秦国出场的时候,你再一起去跳跳唱唱吧。 这样,晋国就吞并了两个重要的领国,不但面积变大,人口变多,更重要是消除了隐患。 晋国:建交很重要,打不赢可以谈吗,谈不拢可以骗! 荀息:了解对手最重要。 虢公:我色令智昏。虞公:我利令智昏 舟之侨:你两有智? 春秋时期,国家政治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国家之间的外交实际上就是君王个人的外交,这样才有了虞国、虢国的任性。个人的喜好严重影响了大国的利益和策略。 不过,今天我们再来看,反而可以从春秋的国家关系看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两小无猜的友情基础,某个新朋友突然给你来个无事献殷勤,让你收到对方突然的热情。此时,最好要估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如果没有感情基础来维持利益的关系,就很需要双方具备相对等的能力水平。 伍佰唱,“突然的自我”,那是不是要掂量“非奸即盗”?如果自己屁都不是,那就不要指望天上掉下的贵人?老天没有那么闲,林妹妹不会掉,贵人也不会掉。 【朋友】之间是平等的,所以产生(维持)这种关系也要讲究对等,实力的对等。但细化的内容包括很多种,比如说财富对等、地位对等、才华对等、经历对等、观念对等、品德对等,面源(缘)对等或许还有其他的内容。这些因素中,因人而异,权重不一,你们对等的项目越多,你们的关系就越铁。所以某个人最近突然对你很好,你自己先自我感觉一下,你对他感觉如何?再理智分析一下,你们有什么对等的内容?如果仅仅只是希望对等,那还是要留一点心吧。千万不要把对方只是为了体现他个人素质而对你的友好态度,理解成自己也属于对方这种“贵族光环”成长的朋友圈。 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会有所不同,因为国家的寿命一般来说比个人长,体量也比个人大,所以关系会变得简单些。(快刀斩乱麻),到国家机制完善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就更简单了,那就是利益。各种博弈之下的利益。【56】 虞国你凭什么做晋国的朋友,钱没他多,兵没他强,你们的道德,观念什么呢?小时候也没有在一起玩过啊?所以人家主动和做朋友的唯一理由就是虢国。如果虢国没了,等于女人的美貌没了,你虞国还拿什么吸引晋国这个老男人。 你自己是几斤几两一定要摸清楚,你是一个几万元的小散户,就不要指望那些从微信陌生人中跳出的庄家会带你一起飞了!所以还是远离那些什么内幕消,让自己消停一点更好。 人与人确实是平等,但那是政治权利的平等,不是你社会待遇的平等。 股市还有一个补缺口的说法。 如果有一个各方面实力都比你强的人,和你做朋友,这是确定的前提。然后,会因为朋友之间的平等,所以就等于他提升了你的实力地位。那新地位与你真正实力的差距可能就要预支你其他的东西来弥补。所谓“知遇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搞不好就拿命出来报了。 你一个小科员和那些大佬们是玩不到一块!别人看你这人不是人,而是一张纸,名片!他们带你一起高消费,一起飞之后,你拿什么还?你还不起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只有用一生相还了! 还是安静地找自己的小伙伴,一样的水平,一样的层次,吃吃大排档,玩玩八十分,才是正道。 理想可以有,但不要老拿出来显摆。还是悄悄地奋斗比较好。 |
滋齿 |
晋献公的实力 许多时候,我习惯把历史看做是一场又一场打打杀杀。因为我和我的周边伙伴们接触最多的历史也就是这些故事,能在老百姓中传颂的故事。 但历史事件被传说成故事后,就会有很大的片面性。早期历史(史官)记载诸侯之间的战争,其输赢就先存在于记载中那些关键环节。因为谁听了哪句话,因为谁没听哪句话,因为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就出来了战争胜负的结果。我们被故事传送(颂)者带进了这种简单(虚拟)的因果关系。好像战争就这么简单,谁把握了历史记载中的某些个关键点,谁就赢得胜利。 其实不然!战争中双方的真正实力才是胜负的本质原因。至少大多数的战争是这样的因果。战场上的某些计谋只是基于战争实力上的一种意外收获或者是意外失败。那些实力强劲的国家就算被历史记载成打败,也不过是场面上没有预想得那么美,然后就被有立场的问题的书生们大书特书,什么大败而归。因为谋士多数由书生出来,所以爱屋及乌,文人就喜欢突出体现谋士的重要性。比如中国队打美国队(男篮),如果输个10分以内就会很高兴,历史按照结果记载,记者就把中美篮球实力描述成差不多,其实人家根本就是一直掌握着场面,让大学生上去,练练手,收放我自如。 同样,现在晋国的强劲已经是周边这些国家所不能望及。历史没有重点说晋献公在国内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兵强马壮,这才是与战争结局的真正因果关系。为什么推论说是兵强马壮呢?因为许多诸侯只有一个军,而晋国现在设置了两军,说明晋国在兵力、供给、人才等方面的膨胀(发展)已经隐瞒不住了。能量要井喷出来了,就不得不冲破了周的规矩。 这一点让周天子很不满意。所以,晋国又要协调与周的关系。用什么协调?很简单,钱!周王朝现在就像个暮年美女,原来年轻的时候,美貌可以压一切,一俊遮百丑,现在年老色衰,除了会打扮会化妆外,什么都不擅长。所以,周王朝不擅长农业,不生产,不会商业,如清末的八旗子弟,国力越来越衰弱。于是,想要保持自己的美丽,吸引别人注意,就只有依靠打扮,装高贵,要烧钱。 晋献公说可以给你钱。 所以,晋献公设置两军虽然僭越,但是看在钱的面上,周王也就原谅了,默许了。 或许是晋献公看到了齐桓公的做法,感觉不错,就学了! 这也是一种“尊王”。礼可以,钱也可以,领导满意就可以。 多于他人一倍的军队建制,说明晋国的军事实力、治理能力、外交智慧等各方面已经跑到了其他诸侯国的前头。所以,前面的骊戎、耿、霍、魏等国其实不见得就比虢国和虞国差多少,但是没有留下什么故事就直接灭亡了,容易让人家误会成是一群很弱的诸侯。虢国也算是运气好,正好遇到了晋国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所以才有这么多故事,这么多周折。可以预测,就算没什么马啊玉啊,这两个诸侯早晚也要灭在晋献公的手里。 因为在晋献公的眼里,这两个国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原来的计划也就是想叫太子申生去把他们灭了。 也就是谈笑间一个很轻松的指令。 其实,在实力强劲的晋国面前,复杂的不是指令的本身,而是指令背后的故事。 晋献公那时候轻松地让申生去打虢国虞国,看不起虢虞是一方面,还有一个真实的目是针对太子。而荀息突然出来出谋划策,又是马,又是玉,其中有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一方面,也有关于太子这个铭感词语的态度。只是,此时的荀息并没有一定要站在太子这一边。他作为一个臣子,出于忠心要保护国家未来的继承人。 哪里想,继承人比虢虞的变数要大得多。 因为骊姬浮出水面后,晋献公就不再那么爱自己的太子申生了。这样,国家的政治戏又要转到宫廷戏了。 |
|
骊姬是毒酒 面对失败的不如意的结局,算命的郭偃只能感叹一声。作为晋国历史上与士蒍齐名的牛人,他以为用鬼神可以糊弄过去,没想到晋献公现在反而把鬼神糊弄了。他可能明白了,鬼神可能也会畏惧权势,也只是政权下的一种治理工具而已。对了,谁是郭偃? 郭偃是虢序的后代,也是他们虢东虢西的某一支吧,估计是在某次被吞并后,成了晋国的大夫。晋献公十分信任他,因为他治国本领十分**。可能是当时宣传跟不上,或者是文件资料失传消失了,让这个在经济、社会、国家治理层面上可以与管仲齐名的晋国一号辅臣少了很多精彩的戏份。 戏份都让打战给抢注了。 他主导晋国的社会改革,被后世称为“郭偃之法”,强调由经济领域的人才开始实施改革动作,进而逐步扩展到用人制度上面。虽然此法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的用人政策——“贵族之间亲亲”,不过更加注重了平民贵族之间无差异的“尚贤”原则。“郭偃之法”还大胆采用“君食贡”的国家财政概念,要求国君从此之后不再保留任何土地,而是通过从土地拥有者身上收取税赋来解决财政来源。这些思想与东边的管仲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不但促进晋国社会快速蓬勃发展,更为将来三晋法家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 郭偃:低调!低调!低调!我只是历史上一个算命的老先生。 恩,扫地僧也是这么说的。 另一个史苏(史书)才是真正的算卦之人,从名字上看,人家就是祖传算卦。没错,他是周王朝史官(史佚)的后代,所以家里的历史故事书估计到处都是。对于晋献公这样强行立骊姬为夫人的事情,他就从历史故事中找到了对应,比如“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女妹喜归之,桀宠妹喜,遂以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女妲己归之,纣宠妲己,遂以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女褒姒归之,幽王宠褒姒,西周遂亡。今晋伐骊戎而获其女,又加宠焉,不亡得乎?”。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去打一个国家,赢了,然后带回了一个女子,宠爱,立夫人,然后国家就乱了!但晋献公依旧不听,他是他,我是我。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史苏:但历史真得是一样一样的。 晋献公:你死一边去。 果然,你问苍天绕过谁?历史漏过谁?没有多久,夫人骊姬一样开始了她的第二步计划,要让自己的利益最久化,就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但太子的位置只有一个,所以现在的太子申生就必须出事,而且,那些年长的公子们最好顺便也一起完蛋,就像当年献公杀曲沃公子们一样,一锅炖。这一步有点复杂,比起第一步只靠睡觉吹枕头风来,这一次需要跟多的人里应外合来配合。 “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好汉应该也包括女汉子。 这三个帮是:大夫梁五、东关五,朝野人称“二五”(没有百)。还有一个是优施。优是艺人的意思,听名字就知道优施是一个演艺圈的头牌之类。但人家不光会艺术,还会谋略,艺术耽误不了他的智慧和缺德。优施发挥了他伶俐多智,能言快语的优势,很快就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获得了随意出入后宫的证件。常常来往,就常常和骊姬遇见。优施又拿出自己的美貌,唱几句“少年可好”“长发及腰”“相见恨晚”什么的,可能就那啥了,互相少年了,狼狈了呗。 优施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智商不低。现在关系又这么硬,自然要尽心尽力。于是,骊姬二步走的谋略也是从他这边开始。 |
优施建议:先要把太子申生和极具竞争力的公子夷吾、重耳调离京城。在信息不通畅的时代,远离政治中心简直就是掐住了发展的咽喉。但这种事情一定要借外官的口说出,不能由骊姬自己直接提出来,因为你是利益的直接相关人,太敏感,容易受到献公的猜忌。 虽然,此时的晋献公很可能已经老糊涂了,但是人家身边还有不少智囊会看出门道,难保献公不会跟着进了门道。所以,还是外官来说,按他们的工作职责,顺理成章,比较保险。 这个外官就是大夫梁五、东关五。他们原本也是晋献公的宠臣。当时的晋国,“郭偃之法”释放了晋国的人才储备,朝堂上人才济济,不要说受到献公的宠爱,就算是能站得住脚,应该也要有俩下子,而且他们后面能出那些害人主意,也反过来证明这一点。 但是,由于奚齐没有成功进为晋侯,他们的政治意图未能实现,又因为有迫害申生及众公子的前科,所以关于他们的人生就不会再记载什么好事了。“二五”就变成了纯纯的坏蛋,连“百”都没有就可以直接坏下去。 果然,在“二五”的建议下,太子申生去了曲沃。理由是太子作为国家的未来,二号人物,而曲沃是新晋的发源地,二号国都,这样对应起来,太子去曲沃比较配。他的老师杜原款作为搭档也一起去。 去基层体察民情,挂职锻炼。回来就能更好地做一个君侯。 杜原款:确定能回来? 另外,献公还买一送一,派赵夙为太子去修建曲沃城。赵夙很认真,应该也很懂建筑,把曲沃城修得比过去更牢固,墙更加高,地更加广,大家称他做新城。 公子重耳、夷吾也一样要挂职锻炼,能确定回来的话,也可以做个好辅臣。建议派去边疆要地蒲城、屈城,去抵御戎狄。献公说,那里很贫瘠啊!“二五”说,就是因为贫瘠才要去建设,重耳和夷吾的能力都很强,追随的人也会比较多。他们去了,这两个城就会繁荣起来,这样我们晋国不但边境更加稳定,还能获得两个城池。 还有这好事?好不好事不知道,但理由很好。“二五”的口才很好,优施的谋略很好。 另外,献公继续买一送一,派士蔿去修蒲城、屈城。士蔿会不会懂建筑先不说,首先态度就很消极,草率地修修补补就准备回去交差了。人家提醒他这样修很不牢固啊!士蔿笑说,用不了几年,这里可能就是晋国的仇敌,修那么牢固做什么? 赵夙:看把你能的!我是讲究职业道德,知道吗? 不管牢固不牢固,城修好了。人呢?来了你要住多久啊?想住多久,还是能住多久?那就是三个公子(世子)的问题了。 |
太子是个猛人 太子申生本身就是一个猛人。晋献公对外战争需要大量军队,就私自设立了两军,自己带一军,让申生带一军。申生作为将领十分称职,率领大夫赵夙、毕万攻灭了狄、霍、魏三国。 牛,但辉煌属于过去,问题属于现在。 到曲沃后,骊姬为了陷害他,就怂恿献公命令他只带着曲沃部队去攻打赤狄的皋落氏。如果败了,就算不被打死,也可以消消太子这些年建功立业带来的威望。许多大臣都看到了其中的危机,“有输无赢,非死即伤”,都替太子着急。里克劝献公不要这样,动不动把太子放在危险的位置;狐突劝太子赶紧跑路了算,不要去打什么皋落。 但是出乎大家预料,申生不但打了,还打赢了。 申生:没办法!打仗这种事,天生的! 骊姬猜想这个皋落氏可能不够猛,就继续怂恿献公让申生去报仇虢国。但是,献公这次犹豫了,因为虢国与虞国的关系使得报仇不只是打仗那么简单,还有外交的内容,所以就问了大夫荀息。大概是要征求一下,太子的那些兵够不够之类? 这一问,就促成就了前面讲的假道灭虢。 申生:没我什么事了! 经过几次试探后,骊姬发现用武力根本解决不了申生这个问题,因为太子自己就很会武力。 骊姬问优施,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很合情很合理地搞死申生? 优施说,申生这个人慈仁而精洁,仁慈就比较忌讳得罪别人,不会用诡异之道去对待别人,如果遇到什么比较棘手的事情,就容易想到还是委屈自己得了。精结就会爱惜自己的名誉,怀抱完美主义的思想,如果发现自己的名声受到玷污就难于忍耐,吞咽不下去,肯定会表现释放出来。 骊姬说,说重点。 优施说,献公现在虽然远离了申生,但是对于申生的为人还是比较清楚,你要说申生造反他肯定不会信。所以你可以试试吹枕头风,要用为世子说好话的方式中道出世子对献公的潜在威胁。 骊姬说,说具体。 很具体了。难道要我优施自己去睡? 于是,半夜三更,骊姬就起来哭。 献公问你为什么哭。骊姬说,我说了你肯定也不信,我还不如不说,哭一会就好,你不用管了。 钓鱼嘛!勾起你聊天的欲望。你不要管就是快点管的意思。 按照人性的惯例,献公的好奇心哪里经得住这样挑逗?一定要问。 骊姬说,听说太子申生在曲沃广施恩惠收民心,他这个人外仁内忍,常常抱怨说主公你太过宠幸我,说我早晚会乱了晋国。所以我越想越伤心,要不主公你现在就杀了我,堵住他的借口,免得反给他一个乱了晋国的机会。 献公说,我儿子对百姓仁慈,难道会对自己的父亲残忍? 骊姬说,我听说匹夫的仁慈仁爱是仁于自己的亲人,但是君王的仁慈是仁于社稷。如果申生只考虑国家的利益,就会来谋杀我们的“[url]http://爱情[/url]”,哪里还会有父子的亲情? 献公说,他比较爱惜自己的名誉,就不怕人家说他? 骊姬说,我听说原来幽王不杀太子宜臼,只是赶他去申国,后来申公起兵杀了幽王,太子宜臼成了周平王。现在谁会说宜臼的坏话?反而都是在说是幽王的错。 |
这是激将法。大概是文人们认为很有效的倒地碰瓷,反面激将法。 历史有时候要靠猜测才会更有味道。献公果然被激,所谓的爱情居然让他学会了抢答。 晋献公说,我以武功和威力著称于诸侯,如果失去了国家,就不叫武,连自己的儿子都压不住,就不叫威。没有武和威,谁都可以反制我,我就生不如死了。你也不要继续听说了,我自有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起了杀心。 骊姬:我可什么都没说。 优施:你只要说杀自己就好了,矫情就好了。 |
陷害太子 骊姬终于成功启动了第二步阴谋,找到突破口了。既然献公的意愿也想到了杀,同意杀,接下来就是帮他找个理由。 如果你确定了需要这样的结果,那“有没有理由”就很重要,但是“什么理由”就不重要了。 不是因为申生哪里做的不对而被杀!而是因为你要杀申生,所以申生就很容易哪儿做不对,或者到处都不对。 因果关系是根据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的逻辑判断,但最根本还是看你的需要,心里的潜在暗示。 做了这么多的铺垫后,骊姬的理由就很好找。 说来就来,骊姬把世子申生从曲沃召回绛都,说是要消除世子对自己的误会。但是是什么误会呢?消除了没有?都没有结果,结果只有骊姬向献公汇报了一个惊天逆案。案情是世子在和自己见面宴会上调戏自己。 献公很不满意这样理由,从来没有听说我儿子还有好色这一特点啊!说我调戏你,调戏别人还有可能。 骊姬说,他说他爷爷去世的时候,留下了齐姜给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献公你),现在他父亲也应该留下我来给他。 咋的?这种事也有遗传的? 献公说,这也太扯了吧,他母亲的事是我的羞羞之事,可不也正是他生母的羞羞之事? 哪有自取其辱? 骊姬说她可以提供证据! 什么证据?案情回放?不,是再造案情。 骊姬叫献公第二天躲都楼台上,要现场证明给他看,什么叫调戏。 她预先把头发涂上蜜,然后叫申生一起去花园散步。 本来说好的是为了聊聊天,消除所谓的误会。现在这误会却越来越多了,是旧的妲己式误会(政治),还是新的调戏式误会(感情)就说不清楚了。不过骊姬说昨天刚刚吃饭的时候被申生调戏了,今天又能主动约会申生,也实在不容易,毫不怯场。 就是观众容易搞混了,你俩到底是谁在调戏谁?到底谁是西门大官人?骊姬你这不是主动勾引吗? 但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唯一的观众,或者说是重点的观众就是晋献公,他没有这么想就可以了。 舍不得老婆套不住色狼啊!父亲为了证明儿子是色狼,拿出自己小老婆来测试,也是蛮拼的。 正常情况下,骊姬作为母亲走在前面,申生作为儿子走在后面。带路的骊姬就故意走到花花草草的地方。没多久,她头发的蜜香味就招来蜂蝶。骊姬转身对申生说,儿子啊,你上来帮忙驱打一下。没有心机的申生深信全世界都是好人,蜜蜂咬人肯定会肿,就上去挥舞起来。但这个时候,暗中观察的献公认为他看见了调戏。 献公很吃惊,**,后妈也是妈啊!你学我什么不好?学这个。 没想到我儿子现在变成这样,调戏人居然随时随地,而且完全在别人的预料之中。曲沃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只是我们现在很难相信这种故事的合理性,因为在献公可见的视野范围里,连续画面明显有前因后果、人物表情等都不可能被随意断章取义,但是故事就是这样。故事说,此时的献公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于是,偷窥的晋献公就变成了生气的晋献公。 因为他,老了,色令智昏。 效果不错,不要停。骊姬认为再发一次力,可以再补一刀。 |
骊姬又趁献公去打猎期间,托人告诉申生说,你老爸梦见你老妈,(亲生的那个不是我),你老妈说在那边吃不饱,你赶紧去扫墓祭拜。孝子申生赶紧就去祭拜了。按照当时的传统,祭拜用的胙肉(腊肉)要分给最亲的人吃。所以,申生就派人送了一块给老爸献公。骊姬代收了肉,再给肉注入鸩毒。6天后,献公打靶归来,准备吃这块曲沃快递送来的肉的时候,骊姬突然说要测试一下肉。(你以前吃饭前也经常测试肉吗?)这“突然”像是知道结果的“突然”。果然,测试的结果是狗吃狗死,小太监吃小太监死,骊姬马上给出一个预备好的奥斯卡级别的吃惊表情,“天哪,申生这么能这样,你狠我,我死就可以了,你这么能害你的爹爹?” 靠!这种舞台剧的剧情人物,刻画的这么死板,情节又脱节,角色之间毫无交集,各具独立,太假了,谁信啊?前次说太子调戏你,今天说太子恨你?这太子的喜好转变是不是转得太快了? 但献公信!此时的献公,骊姬随便给点阳光,他就灿烂给你看。 可怜那个小太监,他真的是为了骊姬的舞台艺术而献身。 两次了,又是调戏我老婆又想杀我。晋献公完全可以非常生气了,他说要把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公布天下,然后杀了这个儿子。 第二天,献公宣布开会。但是狐突没有去,因为他最近都请假;里克没有去,他说自己脚受伤了;丕郑父没有去,他说自己有其他事情出差了!其他人来是来了,但是听到了献公说要问罪申生的时候,都不敢也不好说什么! 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都在说,呵呵! 如果你只是一个家,那你杀自己的儿子,顶多也只是给别人一个惊吃,多一道唏嘘。如果你是一个国,你现在要杀的这个儿子是世子,那别人就不能光吃惊,还会因此而感到恐惧。因为这将变成一起政治事件,可能会给政局、朝局、国家带来不稳定。所以朝中谋国的大臣们就想有所行动。这股突破对君王忠心的力量来自对社稷的忠心。 老臣狐突就是这么认为。狐突的名字不是很有霸气,现在谐音糊涂还带着土气。不过人家本来是姓姬,也是唐叔虞的后代,只是岁月变迁沦落为狄族的一支。狐突此人,极为聪慧,对许多事情都有先见之明,他很早就看好曲沃能够战胜翼城,于是出仕曲沃武公,并顺利成为了晋武公的重臣。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并生了后来的晋文公重耳。换句话说,老爷子现在是晋献公的岳父。 按照周礼秩序,如果世子申生死了,那他的外孙也会有机会争夺世子之位。那现在迷途中的献公要杀申生对狐突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有着先见之明的老狐突不这么认为,因为要杀申生的背后主谋不是自己,而是骊姬。换句话说,这个局的下棋人不是自己,骊姬才是掌控局面的人。如果申生没有死,那么骊姬的注意力就会保持在申生身上,自己的外孙重耳就能相对安全。如果申生死了,那么作为名声在外的公子重耳就会成为骊姬下一步的主要目标。而此时的骊姬因为握着献公的枕头,所以对于这些公子的生死,有着手到擒来的便捷。自己现在在子嗣问题上根本不是她的对手。所以,申生不能死。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狐突是个周礼的践行者。因为晋国此次风波后,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是重耳,同时重耳又满足了知识分子史学家的价值要求,所以重耳身边的人自然都是好人,都要美化。何况为了重耳,狐突不但让两个儿子去跟随流亡,还因此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所以狐突必须是好人,公忠体国的好人,那他出于忠心也要保护申生。 人好,品格好,能力高的狐突动作迅速,他第一时间通知申生,但并没有指点他如何应对这次危机。“你老爸要杀你”这个课题相当有难度,是晋国时事的难点也是重点,现在已经是考点了。 申生的老师杜原款说,这个“狗死太监死”的案例明显示是冤枉人的屎盆。你也别申生了,先申冤吧。 申生说,我去申冤又有什么好申?如果申不了,那不是罪加一等?如果申成功了,就要处罚骊姬,但我老爹没有骊姬就睡不着,吃不香,他活不了啊! 杜老师说,那我们就跑吧! 申生说,我背着杀父的罪名跑出去,人家看我就象鸱鸮(念吃消,意思是会吃别人家小鸟的坏鸟)一样。我出逃就等于彰显了我君王的罪名。儿子去宣传自己父亲的罪名不也会让诸侯耻笑吗? 杜师傅没辙了,心想你道理真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等死? 谁知道,申生说,我不等死,我自己死。于是,上吊自杀。 谁能想到,过程这么复杂,结局居然这么简单。我们拼命地学习了十几年,又是上课又是作业,又是考试又是补习,最后也只换来了大学一句话,“恭喜你,你被我校录取了”。 难道这还不是我们想要的? 其实也正是过程这么复杂,才能换来结局这么简单。要知道,骊姬他们为了这个简单的结局能顺利出现也是费尽了心机。这也是一种厚积薄发。有时候,“天道酬勤”这词对坏人也很适用。 老天:人品是归“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一章,这次我就负责“付出总有回报”。 去抓捕申生的军队就只好把杜原款带回去复命。骊姬以老师教导学生无方为由,劝诫献公杀了他! 杜原款:靠!都自杀了还无方?那要怎么样才叫有方? 申生死得这么干净利索,让骊姬的心情很愉悦,轻易就实现了人生一个小目标。 但是她的同伙“二五”告诉他,申生的威胁只是身份的威胁,重耳和夷吾才是实力的威胁。 “二五”是对的,狐突也不糊涂,高手都算的准,预料得也准。没了申生,危险就来到了重耳身上,而且还很快。 |
祸及重耳兄弟 优施就和骊姬商量,要把申生的谋杀案延伸一下,引火烧到重耳和夷武身上。既然说申生要杀自己父亲这事都可以成立,说明“荒唐”二字也可以成立,那就让“荒唐”走得更远一点吧。 有时候人做坏事,一旦第一次成功后,胆子就会变大,所以很少有犯罪分子会自我罢手,因为满目侥幸让他根本停不下来。出租车最贵的是起步价,现在已经起步了,那就多走一段吧!既然剑已经出鞘,那就继续砍吧! 从申生事件上看,献公已经完全属于老年痴呆,色令智昏到了二级残疾,所以这一次,骊姬连故事都懒得编。只是按照大家熟悉的套路继续打出感情牌。同样的场景、台词、剧情再表演一遍。也是半夜三更起来哭,然后直接和献公说,重耳夷吾是申生的同谋,听说他们现在在练兵,早晚要过来杀我,你要帮我查清楚一下啊! 献公想你老喜欢“听说”就算了,这回这个“听说”居然还是一种猜测性质的听说,太糊弄人吧?换句话,连听谁说都没有哪个谁。 谁知道,事情就是这么巧,这边重耳夷吾正好准备去绛都汇报戍边工作,路上听说“要谋杀老爸”的哥哥申生已经自杀了,吓得赶紧跑回去,这无疑是应和了骊姬的听说和献公的猜忌。 当然,这也可能是假情报,毕竟此时的骊姬没有什么不能做。 于是,献公下令勃鞮(念堤)去蒲城抓重耳,派贾华去屈城抓夷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狐突十分吃惊,对方是丧心病狂吗?出手如此迅速,这么快就把“鬼话”烧到了外孙身上。狐突赶紧叫两个儿子狐毛、狐偃去蒲城帮助重耳逃跑。这次,他终于说出了最后的理由:申生死了,按照顺序是重耳继承君王,你们兄弟快去辅佐他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也不能得意,因为岸上一堆渔翁呢。 重耳不像申生,他的思想没有困惑,没有负担,常常自由奔放,就没有那么多父父子子的约束理由。见到了两位舅舅不是商量这么办,而是直接研究往哪里逃。但是这个逃跑的旅途攻略还研究出来,勃鞮就到了蒲城。 这是一个十分紧张的场面,请自行脑补画面以及背景音乐。 勃鞮是个超级敬业的小太监,接到命令后迅速赶到蒲城并追着重耳到后花园,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和重耳的拉扯只是拉到人家衣服并砍断了一节。 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勃鞮是个深得政治智慧的大艺术家? 大家先记住这个人,他除了名字不好念外,后面还有重要戏份,做事的方式也不好理解。 重耳一顿瞎跑,就到翟(念敌)国去了!翟国国君十分欢迎!没几天,一批追随重耳的大臣也赶来了!其中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念诊)、魏犨(念抽),被司马迁称作“五贤士”。 还有一个艺术成分极高的介子推,他割股奉君,把大腿肉割了煮汤给重耳喝(后面会再说到)。寒食节也是因他而设立。 这个赵衰(赵夙的孙子)一点都不衰,他的后代和魏犨(魏万的孙子)的后代成长为三分晋国的赵国和魏国。 这样看来,“二五”说的没错,重耳这么得臣心,对君王的威胁丝毫不比申生差。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另一边,夷吾在谋臣吕省、郤芮(念戏瑞)的帮助也下开始守城了!献公派来的贾华是个明白人,他慢吞吞地来到屈城,出工不出力,还使眼色、递消息给夷吾,说你赶紧跑吧!夷吾果然跑了,然后他又假装去追,自然追得满头大汗也没追着。 夷吾跑去梁国。跑吧,都跑吧! 奔跑吧,兄弟!人家父子之间的误会,帝王家的恩怨,我一个打工的群演怎么可以介入过深。这一点贾华和勃鞮应该有一样的认识,但是在表演功力上,勃鞮略胜一筹。他不像贾华把底直接说出来,而是希望用行动让重耳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所以演得很走心。 但是献公很生气,不管你们的动机何在,如此打折地执行我的命令,就是对我权威的最大蔑视。所以“去也匆匆,回也匆匆”的贾华马上面临被问罪。 此时丕郑父提醒献公说,先前你让夷武和重耳去守边疆的时候,不是买一送一给他们重新修筑了城池,所以他们现在有兵又有坚固的城池,不好攻打也是情有可原啊。 献公觉得有道理,就转问勃鞮,那你不是已经追到了吗?怎么只是砍了一段衣服。 勃鞮不解释,只表态,说,我现在带兵去翟国,把他捉回来。 于是,勃鞮继续开始他的表演,带着兵在翟国门口对视对峙了两个月。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你怕了吧?我盯死你。 丕郑父又劝献公说,你和重耳是父子,父子不可能绝情到底。现在两位公子都出奔了,他们的逆行也已经公布于世了,但我们的士兵还在翟国那边打仗,翟国人本身也是很凶猛,我们没有多少打胜的把握,如果再这样对峙下去,只会空耗我们的军队,还让人耻笑。 献公觉得丕郑父说的有一定道理。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我把部队放在翟国门口,等于是在诸侯国面前晒朋友圈提醒我的家丑,那不止是外扬,还是外宣呢。献公就命令勃鞮撤回,别看了。你花两个月都没把重耳看出什么毛病来,却让诸侯们看出我有病。 政治圈有他规矩,很多事情只能做,不能明说,双方心理有数就可以。献公知道大臣们喜欢重耳,所以撤回勃鞮就是意味着不杀重耳了,免了重耳的罪,满足了大家的心理要求。那对应的你们也要满足一下我的要求。我的要求可能比较无理,但是操作很简单,那就是立了骊姬的儿子奚齐为世子。这样算是双方对等的条件,你们希望我不要杀重耳和夷武。好的,我借坡下驴同意你们,那你们也要同意我立奚齐为世子。 这也是交易。生意上的交易要大声宣传,还要签合同,政治上搞的交易要无声默行,大家拼的是内心的实力比对。 |
奚齐继位 奚齐当上了世子,此时的骊姬完全实现了她的理想,这似乎也是献公晚年的理想。这一年是献公在位的第26年,史上记载,献公也就在位26年。很明显,他要嗝屁了! 幸运的骊姬赶上了帝国最后一波最大的人事调整。但聪慧的骊姬也预感到自己和奚齐的威信不足,所以她不得不第三次启动半夜起来哭的办法。 半夜鸡不叫,人倒是经常叫。 骊姬说,我和奚齐都是得到了你献公的恩宠才有今天,(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实力)而且因为奚齐立为世子违背了许多大臣的意愿(拉了仇恨),如你百年之后,万一哪天他们不服,要联合在外的公子们起来攻打我们,我们还能依靠谁?(你要负责到底) 言下之意,你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一个依靠,然后再死! 献公说,我安排好了啊!是荀息,我已经任命他为奚齐的师父,太傅。 荀息名黯,字息,本氏原氏,应该叫原黯。在曲沃晋武公灭翼后,出任武公的大夫。后晋武公灭荀国后,以荀国旧地赏赐原黯为邑,原黯从此以荀为姓,史称荀息。此人足智多谋,前面提到假道灭虢的好戏是他一手策划的项目,也是他人生的最大亮点。 所以,晋献公将奚齐托付给荀息,没有看错人。 但是此后朝局的演变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毕竟一个把智力混到二级残疾的人还能出一个如此合理的决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没多久,一代枭雄晋献公诡诸便去世了。 连续多日涨停的晋国开始进入了盘整期。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的功业和他的糟粕一样突出。认识骊姬之前,他走了一条纯粹的政治路线,将曲沃的血性撒到了周边的国家,毫无节制地扩张了晋国。原本还会被周王朝,虢国这样国家欺负的晋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厉害的国家,为此后晋文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认识骊姬之后,他的生命开始走进了感情路线,你浓我浓的柔情使得曲沃人的血性渐渐演化成比虎还毒的狠心。不是他的智商没了,只是他的心变了,他犯了一个许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我们普通人犯了,可能也就扯淡你个人的一生,但是献公是晋国一代枭雄,他要扯淡的是晋国的国势和春秋的格局。 幸运的是晋献公前半生积攒的能量足够他后半生荒唐的消费。地主家的家底厚,禁得起折腾。折腾导致晋国内乱,使得正在强劲崛起的晋国刹车了,减速了,给了其他诸侯国喘气的空间和崛起的机会,最终让几个牛人(国)的实力相当,谁也不好吃掉谁,逐步形成了春秋混战的格局,也才有了后世那么多精彩的春秋故事。 如果没有这一遭,按照晋国君臣的牛逼指数,春秋就要提前进入战国,而且那样的战国就没有什么七雄,可能就只有四雄,或者三国演义。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虽然我们念的历史其实也是一种如果,但他现在变成了大家都认定的事,那就成了事实。其他的如果就变成了历史的佐料,协助历史丰来富文学,吸引文学来精彩历史 |
第三十三、晋惠公继位 权威跳空 晋献公雄才大略、继往开来、励精图治,把晋国搞成了诸侯国的领头羊。从个人理想的角度来说,开疆辟土,建功立业的功勋几乎让他获得了周王朝的“本届最佳诸侯”之称(如果有评的话),这是事业理想的实现。但在位置传承上,废世子,杀世子,逐公子等等,为了奚齐继位可谓煞费苦心,这是[url]http://爱情[/url]理想的努力。至于能不能实现,估计他自己也没有信心。 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毕竟,位置可以完全传递,但威信不能完全传递。权力只是威信的一个来源。 【发展与稳定】作为一个诸侯王,如果你只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那你的国家就算没什么明显的发展,至少也会很稳定。因为此时国家的体系中,权力就是威望(信),君王有最高的权力就带来最高的威望。君王想做什么事,就算有人反对,但因为反对的力量低微,缺乏高威信的人做领头,所以对君王也构不成威胁。如果君王说要立什么人为世子,估计十拿九稳,你的国事更像家事。按照数字换算来举例,此时国王的威力指数是35,其他人最高也不过是5。差距太大,构不成威胁。 如果你开始经营发展自己的国家,不断对内改革,打击旧实力,建立新制度,对外不断战争,吞并小国。那么持续的国事就会有人持续的建功立业。此时,你的威望值可能达到75,但也有功臣的威望值达到了60。差距在缩小,仍旧威胁不了你的地位,但你的子孙呢?你子孙继承你的国王权力威信值可能还是35+而已啊! 这就是功高盖主,所以许多朝代的高祖晚年都要杀功臣【57】 这也是此时晋国所面临的问题。 晋献公在内治外攻之中建立了极高的个人威望,同时,他的手下们也出现了许多功臣。比如自己的儿子申生,威望值就可能到达60。所以,献公自己有足够的威信来更换太子,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奚齐和骊姬的威力威望值加起来也没多少,除了制度给他们外,再没有额外的补充,根本抵不过那些大臣,更不要说去比较太子申生了。那申生可以死,公子们可以死,但大臣们却不能一个个都杀死啊! 简单说,奚齐和骊姬压不住晋献公留下的朝局。 这也是献公自己造成,是他让自己的手下由羊变成狼,狼变成虎,现在自己这个牢门要拆了,新的牢门还不够高,虎和狼就关不住了。 晋献公启用自己最后一次威望,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利用自己的威望牵制了当时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荀息。荀息也确实在老晋公面前(受到威力的压制,产生忠心的传递)表态将无条件支持奚齐。 在献公眼里,荀息是当时最重要的朝臣,最大的老虎。没错,但问题是此时的老虎不止一只。献公是个好猎人,也想着好计谋,他想牵制住一只最大的老虎,然后再有这只大老虎去牵制别的老虎。 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老虎们之间的差距没有王与臣之间的差距那么大。荀息只是大只一点,镇不住别的老虎。 不管献公能不能看到这一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尽力了。 我也不能一个个托孤下去啊! 这一点,里克比他有更深的体会。 |
里克的野性 里克就是另一个大老虎,是晋国公认的猛人。但要比心智智谋,他也就是上等但不是顶级水平,比不过会“假道灭虢”的荀息。所以他一直都比较尊敬荀息。 因为,人家的特长不是文科,而是理工科。里克,理科没毛病。 他的得分点在军事。 里克姓赢,是晋献公时代的第一猛将,他参加了诸如西伐骊戎、北征皋落狄、灭霍、灭魏、灭耿、灭虞、灭虢等所有重大战役。他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荣光)与献公的文韬武略有很大关系,是献公的信任和使用成就了他,所以他的内心十分威服晋献公。同时,当时的世子申生也多半参与了这些仗,算起来,里克一定也很敬服当时的储君兼战友,申生。 事实上,里克对申生的支持确实是毫不掩饰。 当年,晋献公准备派申生去曲沃的时候,作为勾股之臣的里克直接向献公提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世子(太子)应该是负责祭祀宗庙、社稷和照顾国君早晚起居饮食的人,因此称为“冢子”(现在叫犬子)。如果国君因事外出,太子就应该守护国都,如果又有合适的大臣留守,那就应该随从国君出征。随父出征叫“抚军”,留守国都叫“监国”,这些都是培养和对待世子的优良传统。至于率军作战、出谋决策、发号军令等都是国君与正卿去策划的事,不该由太子来担当。太子擅自发号施令,就是不孝(你老爸还没死呢,政令就不能二出),所以国君的嫡子(太子)只能坐朝,不可以单独外出征战。君侯还是不要派太子出征为好,更不要去曲沃独立为政。 里克这话说的比读书人还好听,文科也不错啊!表面上道理一套一套,实际上是担心申生离开了政治中心。 但晋献公没有理会他的意思,你的意思可以有,我的意思也可以有,如果我按照你的意思意思了,那我的意思就没意思了。既然你说的是对待太子的事,我就顺着你的意思说,关于你对太子的理论我都赞同,不过我有这么多儿子,我还没说一定要申生做太子啊! 里克讨了没趣,他知道此时的献公是在做奚齐的文章。 一颗不服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这不是一颗一般的种子。因为常年征仗,里克已在军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所以一旦发芽就可能是炸弹。军队里重要的关键岗位几乎都是他的手下。书上记载“七舆大夫,半出其门”。“七舆”开始是指七个重要的兵车将领,后来就是军队的一种官职名称。 所以,晋国此时的朝局危机四伏。 献公无意埋下的地雷,无奈埋下的危机。他想消除,他认为荀息可以镇得住,扫得了雷,顶的住危机。为此,献公还给荀息打了补丁,上了外挂,任命他为相国。 荀息也表示自己一定要试试,试到底,不成功就成仁。 里克:你真的要试试吗? |
里克杀奚齐 献公去世后,荀息以相国(首辅)身份,立奚齐为君。 大夫丕郑父也是一个有政治理想、有抱负的高级领导,可以代表一股政治力量,一种政治声音。他与里克两人一起找到荀息说,奚齐是奴隶生的儿子(骊姬是骊戎献给晋国的贡品),没有威信。现在三位公子的支持者还在朝廷各处,如果他们不服,就可能与外逃的公子们里应外合,然后再借助秦国的帮助回来争位,到时候晋国就麻烦了。不如立长公子重耳为君吧! 荀息说,我不!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我答应先君,立了奚齐,现在奚齐就是我的君王! 里克说,如果有人不服起来造反呢? 荀息说,我会尽力辅佐奚齐,如果我力不从心,我就拼死! 里克:那就懒得和你说了! 荀息:你不说我就不知道你想干什么? 荀息了解里克,也知道里克兵权在握,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心中关于如何制约里克的算盘应该早是盘算起来了,等到忙过了献公的丧事再慢慢说。 但是里克可没说要和你一起等什么丧事期。一个月后,里克安排了两个刺客假装成侍卫,混进了献公丧事现场,杀了奚齐,顺便也杀了正在一旁发呆的优施,再好的演员没有剧本也不行。 在一个驰骋沙场的老将军(里克)面前,这两个对手还不够他打个喷嚏!优施这种演艺圈的大腕,唱歌卖萌还可以,要来真的那哪行?所以智慧和眼力根本没能反应过来,瞬间就去追随晋献公了。 荀息大哭,蓝瘦,香菇,要去拼死了!准备撞柱子。刚刚信誓旦旦的理想还没有消失,这会儿誓言就变成了死言。 还是骊姬理智,她立即收拾起丧子之痛,急忙拉住荀息。告诉他,不要急啊!奚齐死了,还有卓子(骊姬妹妹的儿子)。 如果真有这样镇定的话,那骊姬应是天生的政治家。可惜历史事实证明她不是,因为一个政治家除了要坚持理想,心里镇定,沉着冷静,心狠手辣外,更重要是政治嗅觉,觉悟能力。 很明显,骊姬没有这样的政治智慧,否则就不该产生对晋国局势如此不明白的判断,想仅凭着晋献公一张牌就要拿下晋国一副牌。 许多时候,我们以卵击石的勇气都是来自贪欲和无知。 于是,骊姬妹妹生的儿子卓子上台,9岁。 |
里克的心思 里克可以杀王,但自己不能称王。这是规矩,一个很好规矩!正是这个周礼下的潜规矩保障了春秋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最终走向大一统的中华。 那就找人吧!按照社会上的流行舆论,大家都想到了重耳,至少按照长幼顺序,也应该是重耳。 此时的晋国已经没有了主持工作的荀息,所以能杀掉两个君王的里克就主持了立君的工作。里克的工作也很细致,他联名丕郑父、共华、贾华、骓遄等30多人写了联名请求信,请重耳回家为君! 注意,这里面没有狐突。实际上,里克是找过狐突,想请他出来主持公道,但是狐突推辞了,很谦虚地说你里克做主我听就可以了。里克就信了,估计也是权力作怪,不希望德高望重的狐突真得出来抢了自己好不容易搭的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里克的政治手腕还有短板。里克就不再继续强求狐突了,真得自己做主了。 狐突是老狐狸,他看清楚了晋国局势里安静祥和背后隐藏的乱象。里克虽然要迎接重耳,但他自己是权臣,手握重兵,如果重耳回来后,不能恩将仇报吧,那以后谁管得住里克?狐突可能希望再借其他人的手杀死里克,这样既能除掉权臣,也能保全重耳的贤明。 狐突对里克谦让一番,其实也是试探。里克真得就顺杆爬,自己宣布主持工作了。这再次说明“里克眼里有我,但心里没有我”,他的政变不是为了重耳,而是为了自己。 里克身上有一个很贴实的标签,即,前太子拥护者,兵权拥有者,这些特征在新君面前都是不安全的属性。这是一种威胁的博弈:如果我(里克)今天在“有力”的位置上没有发力,今后就可能失去发力的机会。所以他发力了,赌了一把,“我拿青春赌明天”。 所以,重耳只是他的次要目的,没了奚齐卓子,也没了申生,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重耳,而且重耳回来,他还要加一个拥立之功。 ***,老狐狸狐突不糊涂。 狐突名都没有签。30多人都没有他的名字,重耳很快就发现了这个信号。外公还在犹豫,晋国还有变数。 这是你懂的信号,当然不能说,否则重耳的名声就不是贤了,否则狐突在京城就很尴尬了。狐偃这个老师可不是白教的。 所以重耳拒绝了,他说,我得罪了父亲跑出来,现在父亲死了我也不能回去哭,哪里还敢趁乱回去争国? 既然重耳不来,按照排队顺序只好去请夷吾了!里克开始也是不大情愿,认为夷吾这个人比较贪忍。贪,就容易见利忘义,不讲信用,忍,就容易不认亲情,缺乏感恩的心。 但是大夫梁繇(念姚)靡说夷吾比重耳不如,总比其他公子强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矮个头里拔个高个! 于是,屠岸夷和梁繇靡来到了梁国,找到了夷吾。 |
诛杀里克 丕父郑想到了秦国,就主动请命出使去秦国回复谢绝交城的事。这是个高风险的公差,夷吾正愁没有人去。 好,那就你了! 丕父郑在政治斗争中似乎更加聪明一些,但他忘记了,把比自己不聪明的盟友里克单独留在晋国才是一件真正危险的事。 郤芮对夷吾说,听说里克杀因为没有得到田地一直有怨言,早晚会造反。而且,他开始是要迎立重耳回国,立你不是他本意,现在心中不服了,万一哪天和重耳里应外合起事,麻烦就大了,不如现在就把他杀了,绝了后患! 夷吾说,人家迎立我,我杀他,影响不好吧! 郤芮说,要理由还怕没有?就说他杀了两个诸侯王,一个大夫(荀息),这个够大逆不道了吧!他迎立你,是私人恩情,比起那些公罪,君王你怎么可以因私枉公呢? 夷吾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一种从未有过的舒心。干一件这么不要脸的事,居然还能找到这么堂皇的理由! 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郤芮的知识改变了里克的命运。 里克说,***的,没有我杀他们,哪有你有权力杀我,居然跟我玩绕口令? 郤芮说,少扯淡,你当我也***啊!我为什么要杀你,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大家都是明白人! 在权谋高自己一等,脸皮比自己厚一寸的人面前,里克根本找不到造反的机会,场景根本就不是以前那样。在夷吾和郤芮面前,奚齐和卓子那两张考卷简直就是两套送分题。 里克没办法,只好自杀! 可惜了里克,一代战将,历史欠你一个记载,文学欠你一个评价。因为在春秋时期,历史记载主要是遵循“五霸”的路线,重点也是突出礼仪框架下的“尊王攘夷”,所以对于战争的记载都比较简单,这使得里克的特长与光辉被埋没,今天人们已经很难知道里克在灭那些国家中充当了多牛的角色?只是两个字,灭魏,灭X,想象都没有附着的空间。里克的吃亏在走错考场,明明自己擅长武术,可是现在的评委老师只听得懂歌曲。 里克死了,以一种毫无戏剧期待却又英勇十足的方式离开了晋国复杂的政治舞台。要知道,里克当时是联合了30多名士大夫去邀请重耳,现在里克以一个让众人口不服心不服的理由被自杀了,其他人的心里不是不爽,就是恐惧,经常口出怨言和牢骚就在所难免了。 夷武想一并杀了! 郤芮说等一等!让子弹飞会儿,那个丕父郑出差秦国还没有回来! |
很简单,你混到丕郑父身边去,做卧底,如果能探清楚他们的阴谋,并取得证据,那你不但不会死,还会提拔封赏。 屠岸夷听说里面有自己的好朋友骓遄,有点小犹豫。 郤芮提醒他还记得东关五吗?成大事不拒小节啊! 屠岸夷立即豁然开朗,严重同意这么有道理,又这么有诱惑的建议。东关五是老板,骓遄是朋友,都可以大义灭亲。 里克和丕父郑在郤芮面前,感觉就像“二五”在里克面前,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较量,处处都是漏洞。 一物降一物啊!院队打班级队跟玩似得,等院队打校队的时候,一样跟被玩似得。 郤芮:过奖了。 重耳:前面的快点! 面对木马屠岸夷,丕父郑明显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直接信任放过,很快就被渗透了,毕竟人家刚刚还是自己和里克最忠实的战友,投名状的血迹都还没有干。自家兄弟不信你还是信谁?而且,屠岸夷还交出了杀手锏,他咬破手指对天发誓说如果不是诚心迎立重耳的话就断子绝孙之类的话。这种话要搁在现在,估计屁都不是,但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尤其是在信乎忠义的人面前,那是压底线的坦诚。 获得信任后,屠岸夷主动要求去翟国对接重耳。那拿什么对接?手书! 好了,这就是关键的证据。 这里我不得不再次为丕父郑的奇怪智商感到着急?先前里克领了三十多个大臣签名邀请重耳回来主持没有国君的晋国,被重耳拒绝了!现在你领了十个人(含屠岸夷)邀请重耳回来不是主持,而是抢夺晋惠公(夷吾)的君王之位,重耳会答应? 这不是一个奇怪的自我感觉良好的理想寄托吗? 但是,身在险境的丕郑父找到了破罐子破摔的勇气,决定试一试! 这下好了,屠岸夷手持那份有十个签名的请愿书,如获至宝,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份请愿书里面包含的黄金多到你一个屋放不下。前提是持书的人要足够缺德。 屠岸夷:你们说什么?我听不见。 毫无道德压力的屠岸夷并没有去翟国找什么重耳,重眼的,而是来到了郤芮家里,投出了人生第二份名状,事业奋进的阶梯。 做这事,对屠岸夷来说就是投保。 兴高采烈的吕省、郤芮马上上报晋惠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第二天在朝廷上上班的时候,对照名单逐个点名,新鲜的请愿书,墨迹还没有干,晋惠公做事真不墨迹。丕郑父等8个懵逼的造反派就这样束手就擒,直接咔嚓了! 其中,一个叫贾华的大夫临刑前还大声提起了当年晋献公派他去追杀夷吾的时候,是他故意放走夷吾的。这份恩,这份情。 君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贾华吗? 晋惠公一听这事,突然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中。这时候,很善于找理由的郤芮再次发挥了他的才智特长,他说,贾华这个人做献公臣子的时候违背献公的命令,现在做惠公的臣子又想着造惠公的反,你是典型的反复小人。 晋惠公:这样啊!我是不是再要来一次豁然开朗? 还有一个叫共华的大夫,今天请假没有去朝廷上班,本来有机会逃走。但是人家说,我叫他们不要谋反他们偏要,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我自己逃走算什么?我不能影响我们贵族的气节。而且,丕父郑本来是不想回晋国,是因为我的劝说才回来,现在回来居然是受死,那我的心该何安? 然后就跑到朝堂上,大呼我来受死了! 夷吾,也就是晋惠公,一看这是意外收获啊!非常佩服共华的勇气和为人,然后一边佩服,一边宣布和贾华一起杀了吧! 杀完该杀的所有人,夷吾转身对屠岸夷说,你有功,我养你! 于是,屠岸夷由门客直接升中大夫,并且拿到了本来许诺给丕郑父的七十万田中的三十万。 我就值这个价,也正是这个价才是能拿到这屁货(九条命)。 只是,在经过两次标准的卖友求荣后,不知道此后的屠岸夷会形成怎样的人生观?我们就不知道了,让《走进科学》去探究吧!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屠岸夷脚下的骨头分量尤其重。 丕郑父的儿子丕豹,听到噩耗后,迅速逃到秦国。 先前,丕郑父本来是可以不回晋国,但是担心自己儿子丕豹的安危,所以回来了。现在居然真得变成了一命换一命。 丕豹跑到秦国后,立即受到了秦穆公的重要,毕竟这种身背血海深仇的弃暗投明,比什么投名状都管用,都真实。况且,秦穆公也不是一般人,他一样会看人,会用人。只是在惠公身上,看走眼了,用错人了!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数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