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春秋战国 -> 正再读春秋之四:晋霸文公的稳定强劲 -> 正文阅读 |
[春秋战国]正再读春秋之四:晋霸文公的稳定强劲[第2页] |
作者:杨正再东周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韩原大战 听说老秦人愤怒了,要打过来了! 但晋国很镇定,晋惠公说,打就打!我晋国国大兵多! 果然,他动员了比秦国多几倍的兵力到前线去!没办法,富二代玩起票来就是这样轻描淡写,一出手就是支票,没有零钱。 这是一场很有想象空间的战事。历史只是记载战争、矛盾、解决矛盾,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有远远比书中记载多得多的事情要做。比如说动员令?如果事实真如文人描述的那样,晋国该如何动员大家去打去年刚刚给我们米粟,今年我们又赖账不还的秦国呢?至少要告诉士兵们我们为什么要去打? 一两个人的脸皮可以很厚到无耻! 但一个国家那么多的子民的脸皮不可能都那么厚。 唯一的办法就是欺骗,但到底怎么骗只有鬼知道了!或许我们才是被这些历史记载所欺骗的人。 两军在韩原这个地方会战,称为龙门山大战。战争的场面很乱,他们是这样打的---咚咚锵咚咚锵!(战争的详细,高低起伏还是留给秦穆公做主角的时候再说) 结果,晋国输了!为什么?士气! 上帝对秦国说,你有理,你怕啥? 晋国输得很彻底,屠岸夷力尽被俘后被杀。晋惠公也被俘虏了!其他战将虢射、韩简、梁繇靡、家仆徒、郤步扬、郭偃、郤乞等虽然没有被俘,但是因为晋惠公被抓,他们也只好以败将的身份尾随跟在后面。game over! 这就奇怪了,如果晋惠公真得那么垃圾的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忠心之士? 实际上,晋惠公被俘既有战争之败,也有不少他自己做作的成分。开始出征的时候,因为庆郑提反对意见(不要去打),居然就要杀庆郑祭旗,(要是祭了也好)但是被虢射以出师不吉利为理由劝解了。后来出战坚持要用郑国产的马,外地马,马夫不熟悉,但是惠公喜欢它,平时的宠物,马中的帅马,还有名字:小驷,一匹顶四匹吧。但这个“顶”,估计也就是颜值顶一顶吧。 在古人的战车战法中,车上是三个人,除了中间晋惠公自己外,还有两边两个人。在要确定谁做右边的时候,高级占卜师郭偃算出来,要庆郑最好(命理特别合)。但是晋惠公不肯,自己叫了其他人甲。左边的驾车马夫是郤芮的侄儿子郤步扬。 晋惠公:你占什么卜,你最没来上班吗?没有听说他是差点被我杀掉的人! 战争刚刚打响,帅马小驷因为从来没有见过战争世面,被咚咚锵的气场吓得半死,就到处乱串,结果就把车带入泥潭中起不来。惠公正在焦急的时候,看见了庆郑,就大喊庆郑过来帮忙。但是庆郑使坏了,说,你继续稳稳坐好你的“驷马难追”,我去找虢射、韩简他们来帮忙。然后就心安理得地继续路过。 但救兵根本来不及,反而乱了另一边的战事。庆郑去叫正在围攻秦穆公的韩简等人,韩简一听自己的晋惠公被困了,就赶紧丢了秦穆公,跑来救晋惠公。结果是晋惠公没有救到,秦穆公也没有打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到。 因为庆郑走后没多久,秦兵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游到晋惠公这边来。失去保护的晋惠公,想跑也跑不动,生生矗立在泥潭中就变成了秦军的一个战利品。 晋惠公:我就这样来到秦国的! 秦穆公哈哈大笑,我要拿你象猪牛一样杀了祭天,给你极致的人品画上一个完满的人生句号! 但是大臣和公子们的意见是反对,你杀了夷吾后,谁当晋侯?到时候我们不是增添一个仇恨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还给我们5个城市,然后放他回去! 秦穆公一想也对,我是文化人,有素质。我知书达理是为了像以前那样能心平气和地和你签订合同,我文治武功是为了像现在这样能让你心平气和地遵守合同! 另一方面,穆姬也十分向着娘家人,认为如果晋君被俘被杀了就等于是自己没了晋国娘家,所以就以死相挟要求穆公放了晋惠公。 这个穆姬是历史有名的贤后,烈女,但是他的故事也仅仅只有救弟弟,救这个弟弟(夷吾),救那个弟弟(重耳)。其他没了! 可秦穆公很爱这个老婆,所以老婆的意见也很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在晋国守家的郤芮和吕饴甥也开始了外交挽救。 所以,许多时候,事情的结果是多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你从一个角度看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秦国大臣可以出去吹牛说是自己的劝解才使得晋惠公活命回国;姐姐认为正是自己的要死要活才让弟弟有活没死;家臣们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外交智慧才使得国君只在秦国走了两个月亲戚,百日游,然后安全回国。 实际是秦穆公不想杀他,这才是内因。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是决定事物以何种形式走向他该走的方向。 秦穆公:非要逼我出手! 现在秦穆公出完手了,他可以来定游戏规则:你晋国先移交五个城池,然后我放你回家过年,然后你再把你儿子姬圉(念鱼,意思是被围困)派到秦国来做人质! 身在秦国大牢的晋惠公赶紧表态说,姐夫你英明!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照办! 说起姬圉这为世子,简直也是个“炒蛋”的人生。他老爸晋惠公夷吾逃难在梁国的时候,娶了梁国公主,生下一男一女。某个算命的说,生儿子就要去做人质,生女儿就要去做小妾! 我就想知道这个算命先生还活着吗? 骗谁呢?这也叫历史? 这么扯淡的故事我也是醉了,但是没有办法,人家就是这样记载。所以才取了个“圉”的名字。 事实是这个姬圉还真得做了人质!这样,唯一的解释就是:历史是成功者写的!他们是倒推着写吧? 晋惠公能四肢健全回到晋国,连他自己都想不到!所以说,许多时候好人短命,坏人长寿也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充满小人智慧的晋惠公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烧香拜佛,也不是痛定思痛、改过自新,而是杀庆郑。 |
庆郑的忠奸 听到晋惠公结束秦国的高价百日游,马上要回晋国了,大夫蛾晰就劝庆郑赶紧跑。龙门山大战时,你自己没有救君王,还叫韩简去救,结果两边都耽误了,君王被秦国俘虏,韩简也没抓住秦王。现在君王活着回来,你还会有命吗?赶紧跑吧! 庆郑说,按军法,兵败当死,我贻误战机使得君王受辱,这是多大的罪啊。如果君王不能回来,我准备带着家人攻打秦国至死,现在君王回来,我又怎能让他失去执行刑罚的机会?我留下来,让君王来杀我,满足他泄放愤怒。同时,也让那些大臣知道,犯罪了就不能也不该逃去。 这话听着很慷慨大义,其实有扯淡的嫌疑。你带家人去打秦国?就像一只蚊子去咬炮弹,你当是演戏,演小品啊,什么“用小拳拳捶打你胸口”?就算你真要出来作秀,秦国会愿意陪你?秦国才不会吃饱撑着,他只会把你当做恶意上访直接驱赶了。所以,庆郑敢留下来应该是一种心理逆反,因为前面晋惠公不听自己的忠言,最后失败了,现在他就是要留下来,看笑话,也“说”笑话,只要自己存在着就等于他被鄙视着,就等于在不断提醒世人。我庆郑是对的,你惠公是错的。这是羞辱超越生死的心里。 另外,还有一种侥幸的心里,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才华和足够的理由(自己是对的)能说服(欺压)住惠公。自以为是,我智商碾压你,我道义碾压你。 他好像很自信。所以,就跟没事一样,就陪着太子圉,和狐突、郤芮、蛾晰、司马说、寺人勃鞮等人去城外迎接惠公。惠公远远望见庆郑,就大喊,庆郑你还敢来见我? 庆郑回答说,开始你如果听我报答秦国的恩惠,人家就不会出兵来晋;再者你要是听我与秦兵和谈,就不用打仗;还有,如果你听我不用小驷,就不会败。我是一直忠于君王,为什么不敢来迎接? 惠公说,那今天你还有什么话说?(要杀你了) 庆郑说,我知道自己有三个罪过,一是我有忠言却不能让君王采纳;二是占卜我为车右,但我却不能让君王用我;三是去叫人来救君王,却没有救到君王,反而被秦擒。有这三条罪过,我愿意接受刑罚。 这是什么罪?这是一个书生的巧言令色,谜面上是说自己罪过,迷底里那一条不是再次数落你君王的不是吗? 就想是律师们的伎俩,明明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却说要以制造假药来顶罪。 当然,晋惠公也不傻,他听出了其中书生的酸臭味道,但是遗憾自己不能对答出来,因为人家说都是事实啊!难道就这样便宜庆郑?不,晋惠公转身要求梁繇(念谣)靡来数落他的罪。 晋惠公:我读书少,他在骗我。 梁繇靡:光看名字就知道我常常读书了。 确实,梁繇靡这名字不好念,而且考试的时候,等你把名字写完,估计同学已经做到第五题了! 梁繇靡说,庆郑你说的那些都不是死罪,避重就轻了。你的死罪有三:君王被困在泥潭中,向你呼救,你不救就走了,这死罪;我们几乎要抓到秦王了,你却跑来叫我们去救君王,贻误战机,这也是死罪;这战打完了,我伤的伤,死的死,被俘的被俘,就你毫发无损的回来了,你不力战,这还是死罪。 这也是理,还是死理!又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梁繇靡的知识改变了庆郑命运。 庆郑估计被轰懵了,想不到傻傻的晋惠公会承认自己傻,就直接去搬救兵梁繇靡。这一来,就变成读书人之间的事了。剧情自然就紧张了,文人相轻吗! 梁繇靡确实是猴子搬来的救兵。 庆郑说,敢呆着这里等死的人,会是战场上怕死的人? 呵呵,或许你以为凭着自己的口才就不会死。假装等死。 大意了吧,这个什么梁繇靡一直没有什么名气,今天居然能在“理由界”爆出了一个冷门。 蛾晰说,庆郑宁愿死都不逃避刑罚,这是勇敢的表现,留他一命可以用来报韩原之战的仇。 梁繇靡说,用一个罪人来替晋国报仇,这是笑我们晋国没有人了吗? 又有人替庆郑求情说,庆郑也有三个忠心的理由,君王可以用刑罚来杀他,也可以赦免不杀他,那就体现了你的仁义! 梁繇靡说,国家能不能强大,就看你执法严格不严格,如果今天就这样赦免了庆郑,那以后打仗还这么号令将士? 庆郑:梁繇靡***,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梁繇靡:立功心切! 这下没有人再替庆郑说话。因为大家知道了,晋惠公真想杀他。 梁繇靡:还有谁?有一个算一个!我今天就来表现口才了。 嗯,今天这张嘴开光了! 于是,晋惠公就叫司马(负责刑罚)过来,既然道理说清楚了那就快点行刑吧。 |
开始跑路 12年前是跑过一次,但跑路的经验现在用不上。因为上次的目标是翟国,比较近,这次的目的地是齐国,比较远。而且这次是一群人,口粮都更加紧张。 本来会做一定的准备,但因为勃鞮突然赶来,重耳困包的辎重也没来得及带,而且那个负责收拾金银财宝叫头须的小侍,看到重耳跑了,自己也就跑了。不同的是他和重耳跑的是不同的方向,而且他是带着足够财宝跑。 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 唱出来就是,“翟国最大的小侍头须跑了,带着重耳他们几年来的血汗钱跑了。重耳们办法,只好拉着这部牛车出来到处讨吃讨喝了。” 去齐国,要路过卫国!如果是正常外交,卫国也算是兄弟单位(都是姬姓),谁没个落难时候啊?但是卫文公可不这么认为,他说,“我当卫侯(侯爵,但习惯都称公)和他晋国没有半点关系,两国虽然同姓,但平时也不来往。况且,这种流亡的公子又不是诸侯王,不重要,接待他们跟一个旅行团似得,就相当于浪费钱。” 嗯,一个勤俭持家的好诸侯!就是眼神不好,看人不准! 重耳一行满怀信心呆在城外等待,心想往上数几代。大家都是实在亲戚啊,这名片一递进行,还不得客气死!结果却发现卫国人原来一点都不好客,还有点鄙视穷亲戚的感觉。 看来又要忍饥挨饿了! 作为武将,魏犨(念抽)提议通过打家劫舍改善伙食。 重耳说,不,我是贵族,文明人! 那文明人怎么办?一般会先表明身份,说一些比较好听的话,然后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搭救一下,杀只老母鸡炖汤什么的。毕竟傻瓜小姐救落魄公子的故事还是很深入人心! 但在本质上,还是叫乞讨! 队伍经过五鹿(地名)的时候,重耳看见一个农夫,就叫狐偃去求食物。(场面有点像:“悟空,前方有户人家,你去化点斋饭来”)这个农夫可能心情不好,不但不给,还奚落说,你们几个堂堂男子汉,有手有脚不干活,还想出来乞讨?我就一个农夫,只有吃饱了才能干活,哪有什么余粮? 狐偃估计面子上挂不住,便不依不饶说,要不你送个碗吧? (注:碗和拐杖是乞丐的标配,这些人终于发现设备的重要性) 农夫不耐烦了,就拿一土块,说这就是碗了! 魏犨很生气,我忍你很久了!抢过土块,直接摔了!重耳也很生气,拿起皮鞭准备甩过去,不要以为我很贤我就不打人? 但是,狐偃急忙制止。猛虎不压地头蛇,少惹是生非了,一不小心把事情闹大了,还会暴露目标。就说,得到饭容易,得到土难,土是国的根本,这是上天在借农夫之手,准备授国给你啊!大吉大利的事,你赶紧接受吧! 这就是书生的厉害,什么问题都能圆回去。说你好,什么来都有一套理论,说你不好,一样能说死你。出去讨饭能讨到土确实很难!不过你说讨饭容易,那你也没有讨到饭啊! 实际上,他们的早餐就真只能吃土了!(现在网上习惯说月底没有钱只能吃土,这事找到出处了!) 重耳确实贤,马上就反应过来!脸上表情也来了个紧急切换,竟十分有礼貌地拜了拜农夫,很尊重地接过那拨土来! 现在轮到农夫蒙圈了,靠!神经病啊?我今天是不是遇到什么邪教组织了? 确实有点邪,因为介子推要上场了! 一行人没吃早餐走了十里路,肚子实在饿,就找野菜吃。但是野菜汤难喝,重耳喝不下。可没一会儿,介子推端来一碗汤给重耳,味道很好。重耳说你介子推厉害啊,哪里还能搞到肉?介子推拉起裤脚说,是我大腿肉! 我靠,这什么画面?我吓得都不敢理解了!这是介子推推出的血腥版成语,“股肱之臣”吗? 多年后,他们可能在某个场合吹牛! 魏犨说,我吃过野牛! 狐偃说,我吃过狐狸! 赵衰说,我吃过老虎! 重耳呵呵,我十分想念介子推! |
遇见齐桓公 就这样磕磕碰碰,有一顿没一顿。一路上幸亏没有妖魔鬼怪,否则肯定比唐僧师徒四人去印度还坎坷。好在终于到了齐国! 齐国的天是蓝蓝的天,齐国的国民我好喜欢。作为霸主的齐桓公果然好贤礼士,虽然已经六七十岁了,但仍旧十分好客,竟亲自出城迎接,这才叫慧眼识英雄。 一个是齐霸齐桓公,一个是晋霸晋文公,他们各自的故事都那么丰满,但是直接面对的时候,两个人的交流却很意外。华山论剑这种高级论坛居然只是谈菜市场的大蒜问题。当然,有些高规格的大会,休会期间也开展打牌,看电影,聊天等活动。 通过艺术升华起来的普通人,就变成了大家共同认定的不普通人。在过去这是政治,现在主要体现在娱乐圈市场,都是人造的偶像。这也是社会的需要,如果大家都一样,发现没有谁比谁强,那就没有崇拜信仰了。 但两个大咖的神交,硬是没有记载什么有价值的对话。没什么双方就春秋局势交换了看法,就齐国未来与晋国未来进行了合作意向的谈判。没有!很安静,很随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两个人的地位不对等。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扯那么远,齐桓公也不想和他说这些还不实际的话。政治的对话,双方手中要有一样的牌,屁股要有一样的座位才能谈,如同做生意的只和做生意的聊生意。干什么都有圈子,而且圈子都有一定的门槛。法律可以规定人人平等,但是“社会里传统的阶层,文化里富瘠的阶层,行业里高低的阶层”让我们根本回避不了。我没有欺负你,但是我不理你,我不和你说,其实这也是一种蔑视。(冷暴力) 好在小白和重耳的年纪差不多!此刻,重耳53岁,小白也60多。两人可以坐在摇椅上,一起变慢慢老,所以他们聊的话题依然很带劲。 齐霸很霸气地问重耳,你老婆呢?重耳说没带,留在翟国家里!齐桓公又霸气地说,我自己一个人晚上根本睡不着。 最后竟霸气地在家族中挑了个好看的女子(齐姜)给重耳! 重耳大呼过瘾:实在太霸气了,实在太好客了。 既然这么好客,那我多住几天? 没事,你爱住多久就住多久,不要急! 好,我住了啊!注意,我们住了! 重耳一行又在齐国前后住了七年。 我们文明人就喜欢和有素质的人多交往! 也真是佩服重耳的贤。这期间,人家好客的小白(齐桓公)第二年就已经死了!几个王子之间打来打去,乱成一团。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贤公子没心没肺地住下去!他已经找到了钉子户的感觉。 但是,赵衰他们很不爽!他多次提醒公子,我们是干什么来了? 但59岁的重耳现在不一样了。他认为,晋国有我没我都照样转,但是齐国齐姜这个小家,我是顶梁柱。人的一生身体健康最重要,健康没了,钱有什么用?国家又有什么用? 听着耳熟吧!没错,就是现在职场里流行的观念:单位有你没你一样转,你走了,你的职位马上就会有人替,但是在家里你是唯一,你没了,家就没了。(算起来,说这鸡汤话的心灵,你们已经不是原创了, 2700多年前的重耳就深有体会。) 这让赵衰他们直骂娘:重耳你丫最近都在看什么书? 赵衰说,我们走吧! 重耳说,不走,没人追,你跑什么跑? 实际上,赵衰他们探听到,晋惠公可能快嗝屁了!所以晋国那边的时机又一次成熟了,谁知道这边重耳却熟过头了! 那怎么办? 武将魏犨说,绑也要把他绑走! 文明人做事怎么能这么粗鲁?不好意思,这回真是这么粗鲁,形势都这样了,只能先不文明了。他们的计划就是把重耳绑走,当然要先骗他去打猎,出了城再绑!做事也要注意影响吗! 可是,他们躲在桑树林里商量计划的时候被齐姜的丫鬟们听见了!就是这么巧,你装窃听器还不一定能听到。丫鬟们以为获悉了重大消息,你们这是拆我们家啊,回去告诉主人肯定立大功。谁知道告诉给齐姜后,齐姜竟然把她们全杀了!不是她,是她们,有十个吧! 太狠了!这个女人! 但历史并没有谴责她,因为她担心她们泄露秘密,因为她还主动与赵衰她们沟通一起来实施绑架计划。所以动机很大局,没问题。 那一夜,她劝说重耳,说“纵欲怀安,非大丈夫的事”。但重耳说,我现在不做大丈夫,就想做好丈夫。 没办法,既然道理劝不成,就只能走感情路线了。齐姜又说重耳哥哥你走说明你爱国,你不走说明你爱我。一顿甜言蜜语后,年过半百的重耳也招架不住,没几下就被灌醉了。然后按照与赵衰他们合谋的约定,把醉如死猪的重耳运出城外! 齐姜:晋国,我只能帮你到这儿! 很好,已经非常好了!除了晋惠公父子等少数几人外,全晋国人民都会说你好! 历史会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女人,这不,重耳还没成功,后面的女人已经排队了! 醒来的重耳气球了!要杀狐偃,杀赵衰,有你们这样做事?这是破坏人家家庭,你们造吗? 不过,经过大家的轮番劝说,内心贤惠的重耳终于消气了!而且那股天生的政治雄心再度被激活!同意一起回晋国,继续为理想而奋斗。前面一不小把初心给忘记了,现进你们提醒,就不再忘记了。 重耳:晋国,你给我等着! 晋国:好,全晋国人民都在等你,秦国也陪等! 重耳:这样啊!要不,你们再等等,我先去宋国! |
三十七、重耳得国 最后一公里 经过一番周折,重耳用半推半就的方式离开了本想安度晚年的齐国,这一年他59岁。人生能这么拼也没几个了,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都到了退休的界线,原有那些斗志气势早被岁月和“领导”消磨殆尽。带着看破红尘、看透人生、看清自己的心态,跟世界说,我已经平和的放下、适应、接受。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重耳有天生的勇毅和坚韧,越挫越勇,他的血气在离开齐国的暖被窝后又一次沸腾了。他及时地接受了赵衰他们木已成舟的劝说,很快又重新进入了流亡公子的角色。回国的道路终于在脚下开始丈量了。 晋惠公已经去世了,按照合约,世子公子圉此时应该还在秦国做人质。实际呢?他在惠公卧病的时候就偷偷从秦国跑回晋国,不辞而真别,抛家未弃子。秦穆公十分生气,不辞而别是不尊重他,藐视他,抛家就更严重了,因为这个家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至于未弃子只是因为还没有儿子。 秦穆公:我都这样对你,你居然还这么对我? 但公子圉没空和你这样那样,他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晋惠公的最后一口气,得到了最重要的遗言——交代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遗愿,杀掉重耳。公子圉牢记了,他知道,老爸的遗愿和自己继位君王的利益是一致,重耳不死,自己的位置就不安稳。 但继位的公子圉无论在能力、地位、影响力都远比不过自己的父亲,他又因为私自逃回晋国而得罪了秦国。在这样的形势下,晋国的舆论又一次让重耳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叔叔打侄儿的故事将再次在晋国上演。就像当年曲沃人打翼城一样。这次是重耳和公子圉。 但是对重耳来说,在成功来临之前,在黎明来临之前,还有一些最黑暗的、最后的考验在等着他。 那就是穷游。也是我们重耳熟悉过的套路。 穷游不是去拍照,去陶冶情操,而是要去寻找强力的支持者。宋国、楚国、秦国都可以是。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要去这些国家之前,必须先经过许多其他国家。如同翻牌一样,幸运的话,第一张牌就是,比如宋国;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要到第三张才是,那是秦国。 事实就是秦国,要的就是秦国。成功没有捷径可走,这也使得重耳关于苦尽甘来的故事更加曲折,更加丰满。 那就先从宋国开始吧,怎么事情都要试一试,不试你怎么知道自己(宋国)不行? 路过曹国去宋国 重耳一行要去宋国,打开“地图”一看,先要路过曹国。曹共公和卫文公在公款接待上有相同的认识,开始也不想接待,说国家小,浪费钱。但是听到大夫僖负羁(念西负机,不要顺口念成呼吸机)说重耳双瞳、骈胁,是天生富贵像的时候。突然对“骈胁”很感兴趣,就同意接待。 而且,他的兴趣根本不满足于僖负羁关于骈胁的解释,抱着科学求真的态度,他决定去实地看看。这个“实地看看”就是在重耳洗澡的时候,带着几个同样热爱科学的小太监一起冲进去。 但是这种隐藏在肌肤之下的人体构造,光是看哪里能看清楚?所以,我猜测他们可能是动手了,摸一下最清楚吧?既然他们能有勇气冲进去,就不会缺乏这种求真的精神。面对一个流浪的老公子,如同国家层面的孤寡老人,曹公的心肺(没心没肺)是不会有任何忌惮。但是这个大不敬的动作对于重耳来说,就是一次侮辱,所以就算真有,也不记载了。此处略去多少字。 如果真这样?想象一群死变态摸这个59岁的老大爷!这个场面辣眼睛。 身困曹国的重耳有一种虎落平原的感觉,敢怒不敢言。没办法,忍一忍吧。狐偃一行都很生气:一国之君,居然搞出这种荒唐的事情,真是哭笑不得。 恭喜你,曹共公,你摸到了骈胁的肌体,应该也摸到了死亡之门的钥匙。后来重耳回国继承晋公,直接就把曹共公抓了。不过,这家伙命大,没有被杀,因为重耳要收买人心。当然,大夫僖负羁在其中也起了不少作用。 僖负羁的老婆看人很准。她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到什么,还是自己会算命,居然只见过重耳一面就判断重耳以后不但会得国,还会称霸,到时候就会报复曹国。建议老公应该提前结交,把工作做在前。所以重耳在曹国期间,僖负羁自费做了不少接待工作。 僖负羁:听老婆的话,果然没错! 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行来到了宋国。作为春秋五霸里最水货的一个,宋襄公刚刚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打了败仗。屁股受伤了,没有办法起床亲自接待,但是交代公孙固一定要按照国君的礼仪来对待重耳。重耳很感激,但是也很无奈。因为双方商议重耳如何回晋复国的时候,公孙固实话实说,现在宋国刚打败仗,你们在这里休息安顿、避避风雨可以,如有什么大志,诸如夺国复仇之类的大事,那我们宋国现在自己都屁股疼,真得帮不了! 这话很客观。确实,宋国的实力本来就一般,那么多年,常常连郑国都打不过,现在又新败给楚国,哪里还有底气去掺和晋国? 而且没多久,宋襄公自己就死了! |
路过郑国去楚国 想想真可怕,重耳去齐国做客克死了霸主齐桓公,去宋国做客克死了霸主宋襄公。这是上天在安排接力棒传递吗?哈哈,扯淡的!其实主要原因是年龄差异。 重耳:这个锅我不背。 既然宋国没戏了,大家就准备去楚国。当时好像形成了一个规律,要去一个大国前,总是要经过一个小国,然后小国又特别不靠谱! 这次是郑国! 其实春秋时期诸侯国一堆堆!路上肯定经过许多国家,只是那些国家没有什么戏,所以历史就没有记载。也可能是晋文公后面要打这些小国,故意把这些理由拿出来,放大说! 郑国的郑文公说重耳是背叛父亲的不孝子,不想接待。上卿叔詹说,重耳不但自己是个牛人,而且身后还有一堆牛人跟随,是个团队,我们还是以礼相待吧! 郑文公说,牛个屁,我没空! 叔詹说,要不就杀了他,免得后患! 郑文公说,杀个毛,我没空! 然后吩咐守城的门卫不要开门,不理他们! 郑文公的内心意思是:重耳,走你! 走就走,重耳一行就来到了楚国。 当时,楚国的楚成王也是个大牛人,一点都不输给他的孙子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一来可能是自己杀哥哥自立,二是在城濮之战输给晋国(后面会说到),三是他自己从来不标榜自己是霸王,不喜欢玩那一套。所以,春秋霸主也没有算他! 也好,这样“专克霸主”的重耳也克不到,克不死他。 楚成王一样惺惺相惜,把重耳当做国君来对待。三天两头请吃请喝,并一起打猎,这种待遇让重耳感觉十分受用,也十分不好意! 有一天,楚王问重耳,(我这样热情对你)你回国后要什么报答我? 这是一个陷阱式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楚王也只是请他吃吃喝喝,并没有为重耳在政治上做什么,双方还属于酒肉朋友。但你重耳又是客人,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答不好这样的问题,别说贤名受损失,还有可能卷铺盖走人。 因为有夷吾的前科做案例,所以不能许诺城池之类的国器,太铭感还可能被扣上败家子的帽子。 对重耳来说,这是一场很重要的面试。因为你面对的楚国,是一个有实力左右春秋局势的国家,人家帮你不一定成功,但是毁你却绰绰有余,非常像某些单位的领副手导。楚国自己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才济济,还有那么多附属国,如果重耳今天表现不好,答得不够合理,那么关于落魄重耳的负面消息,贬义传说就会很快铺开。在你还没有回到晋国前,你的坏名声会按照“坏事传千里”的宣传八卦法则先到绛城,然后被心怀鬼胎的人加以利用,直接影响你是否回得去晋国,回到晋国支持的力度会减低多少的问题。不过,对于一个59岁的老同志来说,他18年的流浪阅历真不是白写。 重耳很自如的回答:钱和女人你很多了,如果我重耳能回国一定好好工作,让晋国和楚国成好朋友。实在不得已,我们两家哪天要打仗,那我会让晋国的部队退避三舍作为对楚国的敬意。 很明显,圆滑的重耳是个善于面试的人! 但大家好好的吃喝玩乐,为什么要说打仗?楚国大将成得臣就不明白其中道理,认为重耳这样太不礼貌,我们天天请你吃饭,你连吉利话都不说。成得臣建议杀了重耳。 其实,关于对战争的理解,估计只有重耳和楚王两大高手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都已经是大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晋国是姬姓,周武王姬发的儿子,王族!楚国是芈姓,是周王为了稳定南方而在“苗族”里面封的诸侯王,因为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落,所以爵位很低,子爵!公侯伯子男,倒数第二。 后来,楚国不断壮大,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很难得到中原诸侯国的认可,每次去参加中原的盛会都有一种爆发户参加经济论坛的感觉。同时,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他们与周王朝的交流也不多,也没有机会通过挽救王朝(打北方的戎狄)危难获得立功受封,所以爵位就一直没有调整上去。这让楚国很不爽,因为那些郑、曹、卫之流小国的爵位都很高。就好比去周王朝开会,有人有钱有地盘的楚国居然要排在那些小屁孩后面。所以,楚国到了第六代君主熊渠后,楚人不想再被称什么楚子,这简直是侮辱的字眼。熊渠决定完全抛弃伦理的排序,直接宣告楚国是王,不过他自己不称王,而是把儿子封王,一步到位不说,还带点藐视与侮辱的元素。只是他运气不好,周王朝那时也出现了一个爱打战,不要命的王,叫周厉王。熊渠听说周厉王常常没事找事,找理由打人,担心自己这个自封为王早晚会被尅,所以不久就自己又取消了称号。 这次算是一种试探,试水。到了17世熊通继位后,终于摸清了周王朝及中原诸侯的底细,再次宣告楚国称王,史称楚武王。 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文明礼仪框架下是十分严重的挑衅,叫僭越,属于大逆不道。但是,那个时候楚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很***,中原那些诸侯国搞骂战是骂得过楚国,说人家蛮夷,但打仗很难打得过楚国。于是,春秋就形成楚国政治与中原文化的相持阶段。 这个时候,齐、宋、晋等代表中原文化的诸侯想要称霸,主持公道,就绕不开关于楚国的问题。南方人犯了一个这么大的错误你不去处理,在中原主持处理其他的文化礼仪问题就没有权威,西瓜不捡,拿几颗芝麻搁在哪儿吆喝什么? 另一方面,春秋还是东周时代,社会的秩序主要靠礼仪维持(周礼很出名)。百家还没有起来,有一定规模的国家之间打仗更多是因为礼仪,不是因为利益,参与者多是贵族、国民,不是平民、奴隶!所以,战争常常有,但是规模不大,伤亡也不大,大家点到即止,就算攻破了城池也只是“帮”人家换个国王,讨个说法,很少毁灭别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楚成王既然认定重耳会得国,就必然知道(推测)重耳要称霸,也就是晋楚必然要打一战,打给大家看。所以两个人聊这个天的时候也很自然,心照不宣。 重耳的意思就是我们就把这个表演做足,不真打,让我回去和那些诸侯王有个交待。你楚王还是楚王,就像上次齐国管仲兴师动众来这边要茅草一样! 但我后来又看到一个关于厚黑的推论! 因为制度总有生命周期,分封制运行久了就可能出现周天子叫不动诸侯,诸侯叫不动大夫,大夫也怕家臣的现象。当时楚国就有这样的权臣,如成得臣(子玉)。在这个背景下,楚王就和重耳协商,下次打仗,我就派成得臣去,你帮我打,回来就算不死也要让他威信尽失。这样,我楚王才能安稳坐椅! 而历史上,子玉真的死于晋楚的城濮之战。 |
来到秦国 就在重耳和楚王在暗斗智慧的时候,我中华版图的另一边,秦穆公的胡子却歪了,是气歪的!因为作为人质的太子姬圉不辞而别,已偷偷跑回晋国了! 人质自己跑了? 按照常理,人质是个好东西。如果大家谈感情,那你回去要继承君王,我这边送你回去,你感激我,这是一个大人情,以后大家也好相处了,至少我会得到你的尊重。 如果大家谈利益,你要回去?可以,叫你的君臣拿点好处来,城池,财宝什么,相当于赎金了。 尤其是在春秋,大家还比较矜持,不是动不动就要杀人灭国,所以人质还不多,对待人质也比较客气,基本的待遇都有保证。到了战国就不一样,国家之间的利益勾连错综复杂,就像工业时代进入金融时代,抵押成风,所以人质就变得很普遍。人质能回去做君王的概率变得很小,很多抵押贷款最后都变成呆账烂账,只想尽快套现。就算是最著名的人质---秦始皇父亲,要不是遇到吕不韦的苦心经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能就是一个客死赵国的某国公子了。 所以,公子圉的逃走让秦国什么都没有得到,感情没有,利益没有,煮熟的鸭子飞了,留给秦国的只剩一点嘲讽。这让秦国相当恼火!这两父子咋就一个德行! 秦穆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去找重耳! 于是,秦国派公孙枝来楚国商量重耳回晋国的事。客居楚国的重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但还是假意对楚王说,我舍不得你,我不入秦国。 楚王哪里会不知道重耳的心思?不过你说得这么好听,我也很受用,就顺着人情说,你还是去秦国吧。理由很简单,秦国比楚国离晋国绛都更近。如果有什么事(机会),可以朝发夕至! 重耳不再推辞了,说好!谢谢! 很奇怪,12年前,秦国也来找重耳,重耳当时以父亲刚去世为由不愿意回去,其实内心是畏惧弟弟夷吾、还有权臣里克。但这次,晋国还有侄儿(现在是名正言顺地继承君王,史称晋怀公)、权臣郤芮。其实难度也不会小到哪里?而且,晋国被晋惠公和郤芮经营了12年,派系实力应该更加牢固。为什么就不再说什么理由了? 因为,你年纪很大了! 上次你的慎重其实也是一种失误,让你错过了一波行情。虚名(贤名)对政治家很重要,但是不能因此被自我困死在虚名中,那就不是政治家,是文学家了。好在老天眷顾,让你这个哥哥活得比弟弟还长。试想,如果重耳比夷吾早死,那七七八八的励志故事不就直接成了骨灰?而寿命是不可能被事先预测,所以晋国再出现机会时,对重耳来说,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老天不可能还那么有耐心。重耳集团其实也已经改变策略了,由等待机会变成了制造机会。从离开齐国开始,他一直在寻求宋、楚等强国为自己复国做盾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能有秦国自己找来,求之不得啊!还能客气什么?这种渴望甚至会让人忘记客气。 于是,重耳毫不客气地跟着公孙枝去了秦国。 这一次“迁徙”因为有了秦国和楚国的支持变成了一趟真正的旅游。往日“穷游”的不堪回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也预示着重耳的人生之路开始光明。翻过了几座山,走了几十里小路,终于到了大路官道上来了。 现在,重耳这只股票完成了前期的盘伏,只要有一点点利好消息,就会动不动涨停,拉你一批一字板。 秦穆公的心思 对晋国来说,秦国真是实在亲戚。秦穆公从晋国娶了一个老婆穆姬这个“扶弟魔”,为老丈人(晋献公)家真是操碎了心。从献公自己开始,然后是不靠谱的晋惠公,现在是惠公儿子晋怀公。 在不靠谱的道路上,这爷仨一代更比一代强。 为了止损,穆公终于想到了重耳,重新想到了重耳。原来那个“不希望有个强大的邻居”的理由还在,为什么现在自己又推翻了?其一,当初在夷吾和重耳二选一的时候,重耳装得太过,自己说不回去,如果秦国一定要选他,那秦国还倒欠你重耳一个人情(是你要我回去),而选夷吾,是夷吾欠秦国人情。其二,在与晋惠公交恶之后,秦国不希望晋怀公继续与秦国作对,但是公子圉自己私自逃回去,等于鄙视了秦国,如果这样秦国都能原谅还和他继续做朋友,那么以后谁还会尊敬秦国、畏惧秦国,所以秦国必须与晋怀公撕破脸。这样,要缓和与晋国的关系,只有换掉晋君,选择重耳。这样不但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还能起到惩罚背叛者公子圉的效果。其三,重耳流亡19年,名声远播,为人贤德,受到广泛认可,如果帮助他夺得晋国,顺应了流行的天命说,等于秦国也是按照天命做事,可以获得礼仪文化的认可。其四,重耳是聪明人,回国后会把晋国做大做强,但是不会随便违背自己的道德与秦国为敌,这样秦国东南边境就不会有战事,可以安心对付西边诸戎,扩大势力地盘。 所以,时局不一样,现在让重耳回国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作关系。大家一起发财。 为了巩固上述的理由,秦穆公又补了一刀。 那就是婚姻! 我娶你姐姐,你娶我女儿!这关系就是圆环套圆环,再打个结。牢固!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女儿可不是你姐姐生的,应该是穆公的其他老婆生的。所以,不必有太重的血缘顾忌。 既然秦穆公要让重耳娶老婆,那就结吧!按道理,重耳也不亏,反正结婚这事我熟得很,曲沃有,翟国有,齐国有,一路都有。但问题是这个准老婆怀赢既是秦国公主,同时也是他侄儿公子圉的原老婆。这不乱伦吗?怀赢,晋怀公的老婆,所以后世要说这个“怀”字,因为被公子圉抢先注册了。好在怀还只是怀在名字上,不是在肚子理。 但老重耳还是老不愿意。 秦穆公这样做其实里面也有大文章。在晋国等诸侯国中原文化的婚姻观里,这样的婚姻是有点乱,但是在秦国那边没什么羞羞!人家讲究“[url]http://爱情[/url]”第一!所以,秦穆公这也是在考核你,如果你愿意娶怀赢,说明你认同老秦人的文化习惯,接受我们,也算是一种尊敬与诚服!要知道,春秋的时候,文化礼仪是诸侯政治的大事。如果你不接受,说明你内心不认可我,让你做晋王不早晚也是树立敌人吗?赵衰知道穆公的心思,所以就劝重耳,不要顾忌是公子圉的老婆。公子圉的国家都要夺回来了,还差他一个老婆!要知道,秦穆公很爱这个女儿,我们要杀公子圉了,他当然也不想让女儿守寡。 还有,我听说怀赢长得很漂亮。 然后,其他人又帮重耳找了许多典故,结论是同姓结婚没有什么问题之类。总之,你重耳顾忌的观念,我都找到理由了!我们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要讲理由,根本停不下来啊! 解释好了就可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重耳真是喜出望外啊!因为结婚那天,他发现这个怀赢长得比齐姜还漂亮,并且还有四个美女陪嫁,一下子(give me five)。这都60岁的老头了,人家怀嬴应该死活不肯才对啊! 秦穆公也是个完全的政治货,喜欢捡现成的,为什么不考虑把女儿嫁给重耳的儿子呢? |
|
晋怀公的急躁 秦国这边搞出洞房花烛夜,晋国那边对应就来金榜题名时。公子圉跑回晋国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屁股还没坐热就立即发布一道及其彪悍的政令。对于做生意的来说,重要的是时间,所以他们要效率;对于搞政治的来说,重要的时机,所以他们要忍耐。很明显,公子圉搞混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好了,是政绩;没烧好,那就是火烧屁股,还是自己的屁股。 而且,说他屁股还没坐热也是真的,因为还没去太庙举行礼仪。 他牢记着父亲夷吾关于重耳的担心,太牢了,估计就把自己关进这个遗言,每天都睡不好。所以,他迫不及待下令,凡是有跟重耳跑路的家属,你们马上写信叫他们回来,不然我就杀了你们! 他说到做到,想要釜底抽薪,第一个就是狐突。 狐突不肯写,说我那两个儿子狐偃、狐毛跟重耳都出去19年了,人家是忠于自己的主子,没毛病!至于杀我吗!可以,等我换套衣服就去朝廷受死! 于是,狐突就死了! 狐突是谁?晋国德高望重的老臣啊!公子圉这一刀下去,基本也是把自己的后路砍掉了。大家心里都觉得他不配为君,太鲁莽了,太年轻了,连这样的老臣,你一言不合就杀人。这个你老爸都不敢杀的人,你一上台就咔嚓了,那我们这些人以后还有什么活路?你畏惧重耳没错,要除掉重耳没错,但是除掉的手段错了! 为了不使自己变成你以后的试错,大家的心里开始盼着让重耳回来纠错! 晋怀公的急功近利让朝野的舆论怀念重耳,他们开始切切私语,资本主义迟早要灭亡,社会主义终究会来! 这只是表层的理由,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权力斗争。晋惠公怀公在世,郤芮和吕饴甥等因为历史缘故,和惠公父子是铁板一块,使得他两权倾朝野,而且他们连秦国的合同都敢撕毁,说明心里根本不会有什么道德压力,做事就比较绝。所以,那些年,朝堂上除了固有贵族世袭外,其他招个公务员,临时工什么的人事动议,全是他们做主,全是他们的人。这样,其他的世家自然心里就不舒服。 没权的贵族等于没落的贵族! 所以,公子圉来了,晋怀公一个“反助攻”,他们的机会来了! 大家想要翻盘,就靠这个公子圉了。而且公子圉似乎也很配合,一上台不是想着巩固自己的位置,居然直接开始给自己挖坟墓。你杀了狐突等于给了这些失落的贵族一个聚会的理由,原来还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现在好了,这个事件就像尘埃一样让周边的水蒸气附着上来了!聚沙成塔。 水蒸气一多,凝聚成露珠,天就要下雨了,要淹死你这个圉(困在圈里的牲畜) 其实,公子圉要想杀死重耳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此时的重耳已经60多岁了,你才二十左右,年龄的优势明明摆在桌面上。所以你取得晋国君位后第一步应该去秦国赔罪谢个恩,第二步应该是笼络贵族,去狐突家喝喝茶什么。可惜那时候,年轻人的身边缺乏一个能让他听进谋略的谋士。 没办法,一切条件都在指向儒家的最高指示,天注定! |
重耳得国 公子圉的助攻很快就出效果了。 晋大夫栾枝知道重耳在秦国,就派自己的儿子栾盾找到了重耳。转告他,栾枝、韩简、郤溱(念真)、舟之侨等一班老臣已经做好内应,随时呼应秦兵来晋国。 这是一份很有份量的名单,他们组合叠加的政治能量比初登大位的晋怀公还高,政治的边界值也高(许多人愿意选择他们)。在怀公的急功近利下,小团伙的保密性远超越当年丕郑父的十人组。所以,当年丕郑父一搞阴谋就被郤芮他们发现,但现在栾枝能把小团伙运转到秦国,晋怀公还不知道。 这是重耳盼望的,也是秦穆公希望的。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还这么支持,那就不用躲躲藏藏了。穆公带上谋臣百里奚、繇余,大将公子絷、公孙枝,先锋丕豹等,率兵车四百乘,护送重耳回晋国,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回来复国,因为全国的舆论都在等重耳,好像晋国本来就属于重耳! 晋国: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秦兵本来强悍,现在出兵理由充分,所以摧枯拉巧地下了一城。晋怀公担心重耳早晚要回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还这么猛,只好临时应付似的,派心腹郤芮、吕饴甥出兵应战。 重耳:叔叔不发威,你当我是叔公啊? 真是服了这位年轻的诸侯,晋怀公对于战争(矛盾)的理解很简单很暴力,只想到自己要杀重耳,却没想到人家重耳会不会反扑?秦国会不会帮忙?他居然没有任何准备。 所以郤芮、吕饴甥临时抱佛脚地拉出队伍抵抗后,马上就发现了一个被舆论宣传出的大问题:士气低落,军心不稳。而且7年前龙门山大战,晋国被秦国打得一败涂地,现在全军上下更是畏秦如虎。郤吕老谋深算,很快就觉察到这一点。识时务者为俊杰,两人在无力回天的前提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秦穆公及时发觉到对方的变化。在聪明人眼里,战争从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当出现更好的时机(手段)可以到达目的的时候,他就不会继续考虑使用战争。 因为战争是流血,是牺牲,不只是银幕里的3D效果和银幕外的娱乐快感。 “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获”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同时也要具备实现这种观念的能力。 没有战争不行,只有战争更不行。最合理、最恰当的情况是利用战争来取得你想要获得进一步推进事态的条件。战争给你了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而谈判要实现战争所不能实现的成效。 先要有战,然后要能不战而曲人之兵,这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 秦穆公不愧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及时嗅到了战争已经压倒对手心里气势的味道后,及时派公孙枝去接触郤芮、吕饴甥。 果然,郤芮、吕饴甥只不过是担心自己的过去会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重耳怎么相处的问题。毕竟双方此前还在你死我活的对视,现在要握手言和,就算是戏精,心里也总是有个疙瘩。 穆公说,那就说开了!说破无毒! 重耳说,好的!我不但不会杀你们,还会善待您们,人谁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穆公说,你们歃个血吧!给你一百个放心! 于是,重耳派狐偃同公子絷一起去郇城,与郤吕相会并歃血,立誓共扶重耳为君。 等等,为什么没有重耳?废话,狐偃就代表重耳了,人家重耳是准君,你是臣,哪里有君臣歃盟的?而且,重耳也不想(能)冒险。谁知道郤吕会不会突然变卦,绑架人质?毕竟都是有前科的家伙。 重耳:我的贤名没有听说吗?守合同、讲信用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以前你们不理解,但是以后可以学着理解了! 郤芮、吕饴甥也只好立即理解,并在没有其他选择的“理解”后,立即临阵倒戈! 晋怀公还在晋国苦苦等待前方战报,叫寺人勃鞮去看看。勃鞮半路就回来了,看什么看,光听就可以了,战争结束了!双方握手言和,哦不,郤芮、吕饴甥弃暗投明了!哦不,这两个叛徒叛变了! 晋怀公吓了一跳,赶紧召开战时会议。但是会上一看,个个贵族大臣不是请假就是漫不经心,偶尔几个愿意说话的代表,比如韩简、栾枝、士会等老臣,居然只说风凉话。大概是,郤芮、吕饴甥都不行了,我们这些老骨头哪里有办法? 晋怀公明白,这是要我亲自来。 亲自来干嘛?亲自跑,去高梁国。 这是怀公唯一的办法。勃鞮跟着跑路,实践证明,勃鞮杀人不行,保护人也不行,因为没跑多远,怀公就被刺客杀了!因为晋文公可不会派勃鞮这样的人去,所以刺杀很成功! 可怜的公子圉,过了半年的王侯瘾。 |
|
三十八、晋文公治晋 有人是少年得志,有人是大器晚成。我们的晋文公是大器晚成2.0,超大器,超晚成。43岁(也有说41岁)才起步,外出流浪,19年后回到晋国。按照当时的人类寿命算起来,上天留给文公的时间不多了(比国足还少),中间还要扣除郤芮和吕饴甥造反造成的时间耽误。所以,上台并巩固君王位置的晋文公行使诸侯权力的速度就像是按了快进键,几乎是一件接着一件,而且都是大事件。没办法,“岁月不待人”,“寿命更不等人”啊,晋国朝堂上那些同样熬酿了十九年的智慧者(谋士)们也开启顶配的洞察力,从各类事情的蛛丝马迹中挑出最有肉的部分,三步并作两步,再一步一个脚印,只用了5年时间就让晋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事期含金量最高,24K的霸主。 题目是有点难,不过不好意思,他只是提前4年交卷了。后面呢?继续啊!做了霸主自然要去消费诸侯了! 老天:不算我制造的机会? 壶叔的破罐子 在秦穆公第一次护送重耳回晋国,要过黄河的时候,负责给重耳携带行李的壶叔按照十几流浪的经验,把那些破碗破草席,碎布碎干粮“坏笾残豆、敝席破帷”收拾得整整齐齐,甚至一些没有喝完的酒也当做珍宝一样,都搬到船上。重耳看到后感觉很好笑,说,我马上要回去做晋君,吃香喝辣,你还要这些破烂东西做什么?快扔了吧! 你这个傻傻的可爱的壶叔。 但是,在一旁的狐偃却很担忧,重耳老公子还没有得到富贵就开始嫌弃这些贫贱的东西。我们这些追随他一起吃苦的人不一样是糟糠之臣吗? 不行,要赶紧防范于未然。先矫情一下。 狐偃说,公子啊,过了黄河就是晋国,外面有秦国在护送,里面有晋臣在迎接,我跟过去也没什么用了,还是留在秦国吧! (那你留在秦国又有什么用?) 重耳吓了一跳:舅舅你怎么说这话? 想不到,舅舅这么情绪化?这么听着像我老婆的语气? 狐偃说,我觉得自己有罪。 重耳说,什么罪? 狐偃说,我有三罪,一是在五鹿的时候,让你受困(吃土);二是经过曹国、卫国的时候让你被羞辱(洗澡被偷窥);三是趁你喝醉挟带你出齐国,触怒了你! 重耳蒙圈了,这叫什么罪?这不是在邀功吗? 狐偃又说,现在马上就要入晋了,我追随你这么多年,担惊受怕,身心耗尽了,就像那些破碗、破衣服、破摆布一样上不了台面,你留我没有什么用,放我走也不会有损失,所以请你答应就让我留在这里吧! 哦!绕了半天,原来你是在这里等我啊! 秦国:我就是收破碗、破衣服、破摆布? 重耳听舅舅说的句句都含泪!马上明白了舅舅的意思,赶紧陪不是,“贫贱之交不可忘”,叫壶叔赶紧把那些这么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重新装好,并标注“轻拿轻放”。并且,为了让狐偃放心,重耳还对黄河的河神发誓说,如果我忘了舅舅的功劳,而不和舅舅同甘共苦的话,子孙都不会昌盛了。 一个资深老情圣对他的小女朋友也是这么说的,“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等套词大家都耳熟能详! 看不出来,我这舅舅还是个伤感的小王子啊! 只是,在一旁看戏的介子推笑了,心里嘲笑狐偃。介子推认为重耳能得到晋国那是天命,你狐偃居然还敢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是的,论矫情?呵呵,你等着,不要逼我出手。 |
赏罚分明 重耳确实没有食言。在平定了叛乱,消除隐患后,晋文公开始了按股份分红。主要分为原始股、新三板、上市股三个等次。“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三等之中,又各别其劳之轻重,而上下其赏。” 第一等从亡者,就是跟着重耳出去流浪19年,属于创业合作伙伴,以赵衰、狐偃为最,其他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按照排名顺序,功劳分量也递减。第二等送款者,就是暗地里向当时还在楚国、秦国的重耳送秋波示好的晋国大臣,属于风险投资资金,以栾枝、郤溱为最,其他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同样按照排名顺序递减。第三等迎降者,就是重耳渡过黄河,出国门迎接的晋国大臣,属于打到新股运气不错的散户,以郤步扬、韩简为最,其他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还是按照排名顺序递减。 奖励什么?主要是地!没地(封地)的就赐地,有地的就多加一点,或者帽子换大一点(提拔)。 重耳又念想起自己外公狐突,他为了自己(事业)而被晋怀公冤杀逼死。文公就在晋阳之外的马鞍山立了狐突庙,用死人效应带动活人,后人因此取名叫狐突山。 那这样封赏是不是有人不服?许多人只有猜测,有说这样排名是按照能力,有说是按照身高,有说是按照勤奋,有说是按照长相? 当然有人不服!明明是领导你自己说了算吗? 晋文公就发布诏令说,“如果有谁认为自己的功劳忘了(没有受到)表彰,请他自己来说明。” 小臣壶叔(就是那个收破烂,不忍心丢的小侍)就跑去说,我从蒲城开始就追随主公,到处流浪,脚皮都破了(足踵俱裂),你们住下来,我就负责伺候你们吃饭,要是出去,我就准备车马,为什么主公公布从亡的名单却没有我? 问的好! 我来给你解释,你听好,大家也一起听好! 文公说,教导我以仁义,让我感觉如肺腑开通,拨云见日,醐醍灌顶的人,此受上赏;辅助我以谋议,使我不会被诸侯看不起的人,此受次赏;能冒矢石,敢于冲锋,以身保卫我的人,复受次赏(三等)。总结就是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再者赏功。像你这样有奔走之劳,匹夫之力,还要排在后面。等到三赏之后,我会开始考虑你们的事” 这话是说给壶叔听的?更是说给其他人听,因为随行的人,拥护的人,对于君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秩序的规则要求总是必须排出一个“三六九等”出来,这是帝王(领导)最重要的事,也是最考验领导能力的事情。如何用人,文公要给出一个基本的规则,一个能说服大多数人的规则。 这个规则可行! 在春秋时期,德还是很受到推崇,尤其是在“霸王秩序”下,德是头号武器。有德的武力叫霸王,无德的武力叫恶霸。另外,对于自己那班曾经共患难的兄弟们,也要给出一个与国策(从德到霸)一致的判定标准才能使得国策朝政合二为一。实际上,魏犨、颠颉二人,自恃才勇,看见赵衰、狐偃都是文臣,只是凭借一张嘴能事,排名却在自己之上,心中不爽,常常发牢骚,有怨言。 文公看在他们的功劳上,也不计较了,这就是区别! 魏犨、颠颉:顺序没问题,但为什么说我们就没有德?没有才?我们不过只是勇得太突出而已,我数学学得好,不代表我语文就差啊! 文公:你提问就说明你们不够德。(怎么较真) 魏犨、颠颉:我们也是孝子啊! 文公:还说,果然没才!(看不出老大的意思) 其实这个规则本身肯定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你事后公布,而不是事先约定。如果你在开始流亡的时候,就宣布如果有一天我能得国,那么我将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奖励。这样才公平。 但这样公平是有了,事情却做不下去了。比如那个壶叔还会傻傻地去天天收拾行李吗?他肯定选择回家念书,或者学点武功,再不行就请人背一遍《周礼》再出发。那结果呢?一堆流浪的汉子全是有德的!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所以,公平这事,说说可以,不能较真。大自然的逻辑里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人类社会里如果只谈公平就容易进死角。 |
【公平】和“平等”这类词,理解比要求重要。其实这是一个政治的词语,不是管理的词。换句话说,他们是政治对手之间较量的武器,不是用来实践可行的准则。 许多人把公平理解成绝对的概念,如一碗水端平,但多劳多得可以吧?那我问你多得多少算公平?哪里有标准?科学家多劳,明星多劳,摆地摊的多劳,那么他们的报酬如何才公平?这是程度的问题。 还有时间的问题,比如今天给你100元给他200,你不高兴,但是昨天你拿了200,他才100你不说。所以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体现最终公平,这就是邓公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后富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问题是这个时间要多久的跨度?先富10年,20年,还是100年?这个哪里能计算得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心里耐力和期待不一样啊。 除了程度和时间,还有一个空间的问题,大工一天500,小工一天300,按个人你们不公平,可是按照组合呢?一个夫妻档组合成的打工,我所有都给800不就是公平吗? 所以,公平永远只是相对的概念。和当事人的心里期待,承受能力有关,只有把公平的手段和当事人的愿意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公知们习惯(喜欢)断章取义,单单讨论公平本身,却忘记了他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的词汇。【63】 重耳六十多岁,他才不傻。他知道公平可用但不可依靠,能利用但不能依靠。他需要列出一条适合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就可以,这个准则的重点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要对自己以后的治国有利,才是最重要的解释。 |
|
介子推确实有点失望,我这么一个大活人,回到晋国没有出现,没有去上班,你晋文公居然不知道?在分红的时候,榜单上居然没有偶的名字? 我的存在感有这么差吗?我的大腿肉呢? 你们的按股分红,难道就因为我割股就没股了? 然后,文公说有漏掉的自己出来说。靠!这不是埋汰人吗?你让我自己去说?把我和那个摆弄破碗的壶叔、携款潜逃的头须混成一谈?本来准备好了如何拒绝赏赐,现在变成还要先去提醒一下应该有我的赏赐?这对象介子推这样的人来说,比杀死还难受。 晋文公的这一次故意或者大意的过失,直接导致了介子推心中的积怨积气把极端的性格从一极端推向另一个更高的极端。 按照记载流传的故事是说,后来介子推的邻居看到晋文公居然没有赏赐他,就写了一封书信悬挂在朝廷大门,里面的诗句是用暗示的方法来明示。终于被晋文公发现了,唤醒了沉醉的文公。然后文公就开始去寻找介子推了! 这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既然介子推已经要归隐山林了,要淡泊名利了,为什么要把自己割股的事情告诉母亲,为什么要告诉给自己邻居,而这个邻居居然还文化水平不低,不是像壶叔、头须这样直接投诉晋文公,而是写了一书暗喻十足的文章去提醒晋文公。 所以严重怀疑是介子推自己变成邻居写的。 就像有一个朋友知道一个关于某某人的秘密,原来预料大家会过来打听,然后他可以耍耍关子卖弄一番。谁知道大家居然对此都不管不问,这下把自己给憋的!变成了不吐不快! 于是他说,怎么了大家,我这个秘密你们是不听了?是真不听了?其实啊!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吗!XX人他什么什么? 实际上,晋文公如果能忘记,说明介子推的才华,能力什么的硬件应该很一般。还有,一起去出去患难的大臣们居然也没有一个人帮忙提醒,说明他平时为人也不怎么样!没有什么朋友。 介子推失望之极,感觉此生不再有爱了!一种曲高和寡的自我感觉开始在内心中作祟,胡乱想象,极致描述。 所以,后来晋文公去找他,他就故意跑到棉山躲起来不见了。他狷介无比的性格再次膨胀了,无敌了! 耍小孩子脾气。刚刚我明明很喜欢那个玩具,你不给我买,现在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买了我也不要。(很简单,我现在再要,玩具有了,但是面子没了!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思想认识)如果回晋国分股分红的时候,你请我去,我拒绝一下,然后你再请我一下,这样我就可以很有面子地去,但是你居然忘记我,等到我提醒了你才来。好像是我主动说,听说你今晚请客,你居然不请我?然后你才说请,那我再去赴宴,能有面子吗? 所以,文公说,“子推何恨寡人之深耶?” 介之推这种极端性格估计也不受大家欢迎,所以文公要求大家去山上找他的时候,这伙人就不尽力,没几下就收工说找不到。于是有人就提议说,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 既然你喜欢**,我就把你逼出来。 魏犨甚至准备在介之推逃出来后羞辱一番,看看你这无聊的矫情害得大家都不能按时下班回家。 万万没想到,介之推坚毅的个性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力,他居然抱着自己的母亲烧死在一颗柳树上。宁死不从。 宁死不屈可以理解,可以提倡。但因为这事宁死不从就把“死”看得太贬值了吧! 听说介子推已经烧死,被自己烧死,晋文公懊恼不已。这个“自己”既包括晋文公,也包括介子推。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能轴到这种程度。文公自责不已,为了挽回民心和心情,就要求从第二年开始这个月大家不要烧火了,一起牢记自己的过失和悔过,正好当时是清明,也就是后来说的寒食节。只是一个月时间太长了,普通老百姓没有介子推那么有毅力,所以渐渐就减少到三天,一天。 棉山也因此改为介山,并且为介子推立祠。极致的介之推终于获得了最大的关注,只是这份代价太大了,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关键是自己死,还要带着母亲一起死。 母亲才是真正伟大的母亲。做儿子的介子推不能给母亲舒适的生活,而且是在原本有条件给的情况下,为了迎合自己的“固执”不给。反过来,做母亲的为了陪儿子实现心中接近洁癖的理想,不但同意一起奔波,还陪同被烧死。 文公完成这些“补救措施”后,那株烧枯的柳树长出了新芽。 看来,老柳树终于满意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烧山这种事不是很好控制,如果派兵找都找不到的范围,那烧要烧多久啊?你说烧就烧,你说停就停?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塑造历史人物本来就是几个人物,几件巧合的事跨越时空凑在一起。这样故事才更加精彩,人物才更加丰满。 只要大家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不是花时间去研究他割股这么割,如何归隐山林,如何烧死不出等等,而是要看到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精神。介之推能看中重耳,并跟随十九年,是其忠心和智慧的体现,回家后能放弃高官名禄,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理想而奋斗牺牲的典范。 内心的义胜于一切的时代,所铸造出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灭的脊髓。正是从春秋开始,祖先们培养维护这条脊髓,让他默默地壮大,也正是一批又一批的介子推们用自己“愚蠢”的牺牲换取了对人情道义的诠释,让后来的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成为我们华人共同的符号和记忆。 我们能享受到这个成果,是一次又一次蝴蝶效应的结果。我们品尝水果的芬香甜美就不该去取笑树皮的粗糙。 |
文公制三军 推好了介之推,文公关于赏赐的工作也就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就是开始要内政建设的正事了。 一般来说,一统的和平时期,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是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而战乱时期,尤其是像春秋战国几乎年年有仗打的时期,军事建设才是大事。所以史料对于那段时间的记载和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军事项目。重耳回晋国继位晋文公时年纪很大了。此时的晋国属于“老年政治”,做事自然成熟稳重,再加上身边一堆的良臣智士,使得晋国在政治经济等内政上很快就稳定(发展)了。按照一个明君的基本评语,晋文公也一样,比如“减税免劳役,修路修水利,废弃无用禁令”等措施。 这些措施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属于重点的大事,可以大书特书,但是在当时,随便给你几句话也就打发了!所以一个人的命运中,天分是一方面,生对年代有合适的机遇更是一方面。你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经济学家,如果出生在春秋,只不过和壶叔一个级别的人,如果是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会让你红得发紫,红得发烫。 当时红得发紫的是军事。 所以,晋文公的重头戏也是军制改革。当时周礼有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估算一个军也就一万多人,三四百辆战车。这只是一个政策的框架,周王朝可以有六军的名额,但是他的实力根本架不起六军,就算把这些将军配齐了,估计军队数量也会打折建设。没办法,国力无法供给这么多人。而晋国恰恰相反,此时的晋国完全有能力建设三军(原来是两军)。 三军的配置为中上下,其中中军主帅郤縠,副帅郤溱,祁瞒掌大将旗鼓;上军主帅狐毛,副帅狐偃;下军栾枝,副帅先轸。为什么只有中军有大旗手,因为中军是主将,如果君王要亲征自然也在中军,所以,祁瞒相当于军委办公室主任。 在确定中军元帅的时候,赵衰推荐郤縠的理由是这个人到了五十多岁还天天看书,而且看的书都是讲礼仪道德的内容,所以让郤縠主中军就等于确定了一个军队的德(最基础的部分)。 |
|
翟国的糊涂介入 翟国的国君根本就没有什么主见,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消息闭塞,也很少派人外出去打听信息。所以关于自己女儿的事情基本就听奔命而来的太叔和颓叔、桃子他们三人的一面之词。 正好这三人有口才没道德,所以就炮制出一个新的故事。 新故事是这样说,颓叔、桃子来翟国求叔隗其实是为太叔来求婚,只是娶回到周王朝后,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叔隗被周襄王这个老色鬼看上了,于是横刀夺爱就变成周襄王的老婆。这次只是因为太叔去太后那边问安的时候遇到叔隗,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坏人告状诬陷,结果是太叔被赶了出来,叔隗也被打入冷宫。 总之,周襄王是坏人,我们是好人。 只有共产党员开展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他人从来说的故事就不会说自己是坏人。 难道,古时候去聘婚的时候都不写新郎是谁吗?这么刺激,这么随意?买新娘就像买菜吗?所谓多说了几句话,到底什么话?你们三人分开说一遍? 但翟国没有研究这么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义愤填膺,然后决定拍派大将赤丁带着五千兵马同颓叔、桃子,举着太叔的大旗伐周。 典型的有脑袋,没脑子!人类在你们这里白进化了! 翟国能帮你周王打败郑国,自然回国头来打你周朝也绰绰有余,不再话下。这一点,周襄王门清,自己有多大能耐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一开始就派大夫谭伯去翟军中,去把太叔作乱的事情讲清楚,希望通过讲道理来把这事处理掉,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谭伯不但没有让赤丁看清事实真相,反而被杀了!既然翟王没脑子,我们也就不敢指望赤丁有脑子。 谭伯想来干什么,王子带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当然要预防了。预防吗,也可能是防卫过当吧,就把谭伯给防死了。 这几年,周王朝的使者可真是一个高危行业。 使者就是代表国家,代表王。 周襄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知道吗? 赤丁:我没读书,我不知道。 这个不读书没文化的家伙居然杀了我的谭伯。周襄王大怒,于是做出了一个更错误的决定:跟你死磕。就派出卿士原伯贯为大将,毛卫为副将,率车三百乘,出城御敌。 确实死磕!一磕就死! 没几个回合,原伯贯、毛卫就被俘获了。打仗这事真不是开会,开会是谁官大谁就坐前排,打战是谁胳膊粗谁坐前排。所以管你什么卿士不卿士,拳脚从来不长眼啊。 周王朝兵败被围,周襄公无奈只能听从富辰的建议,不要和这些野蛮人一般见识,出去避一避。 去哪里?比较近的有陈、卫、郑。 陈国、卫国比较弱小,能不能保住自己都不好说。所以富辰建议去郑国。 周襄避难郑国 周襄王一听郑国,相当吃惊,不是吧?刚刚我们还请翟国去打郑国,现在去找他不是去找死吗? |
齐国打鲁国 齐国自从小白上台在中华大地上风光了一回后,就没再继续抢过头条,最近表现得还有点没落。因为继承人问题造成了动乱,大伤元气,还好在宋襄公的帮助下,世子昭得以继位齐孝公,最终稳定了局势。本来,齐孝公还很感激他,因为人家帮了你还不要感谢费。哪里想老宋他不要钱,要人,原来是看中了霸主的位置。 齐孝公:这是非卖品啊! 宋襄公:我没有说买啊!你来参加就可以,我凭实力。 楚成王:来,泓水之战! 齐孝公:想不到我的恩人居然是这样的人。看来,中原还是要由我齐国来主霸。 眼见宋国霸业未遂就嗝屁了,齐孝公就召集大臣们开会,我父亲在位之时,几乎年年征战,现在我在位朝堂,却像蜗牛躲在壳中,几乎不问外面事,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想当年,公子无亏(叔叔)造乱,鲁国居然还要去帮他,而且听说最近他又北与燕国结好,南与楚国交谊,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打我齐国,那该怎么办?要不趁着他们今年闹饥荒,我们来个先发制人,你们看如何? 上卿高虎说,鲁国现在在朋友圈很活跃,我们去打他未必会成功。 齐孝公说,你这样说,我倒很想试试,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朋友?于是,齐国发兵鲁国。 鲁僖公听说齐国打入鲁国的北方城池,心里很是惊慌,就听从了大夫臧孙辰的建议,决定用外交的方式来应对。 鲁国有展喜 大夫臧孙辰说有个叫展获(字子禽)的士师(负责刑狱文书的小官,比大夫小),很有口才,适合出使去齐国交涉这事。 展获说我有病,我去不了。 臧孙辰又推荐展获的弟弟展喜。展喜的官职更小,小到连名片都印不出来。但这是个机会。 展喜说,我去。 他先去找哥哥,求教如何与齐孝公周旋?哥哥就教了他。 然后,他去齐国,见到了齐孝公,送了一大堆礼物,说我们鲁君听说你亲自(玉趾)来我们这个小地方(敝邑),就让我带上一点土特产(礼物)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晕,人家来抢劫,他还主动要求带路?这败家的节奏一般人真赶不上。他哥哥是不是教他开门见山先来一顿马屁? 齐孝公很受用,说,寡人亲征,你们怕吗? 展喜说,小人害不害怕我不知道?但是君子一点都害怕。 这一听就是故弄玄虚的话,这种话就怕对方不问,或者不配合着继续问。好在齐孝公问了! 齐孝公问,为什么?你们鲁国现在文没有施伯,武没有曹刿,又遭了灾,凭什么不害怕? 展喜说,哪里要什么文啊武啊的,我们拼得是先王王命和祖宗的遗训。当年周先王封你家太公在齐,封我先君伯禽在鲁,并让周公与太公割牲为盟,发誓“世世子孙,共辅王室,无相害”。这句话就记载保存在国府里。所以,齐桓公九合诸侯,要先与鲁庄公结盟,这也是奉王命。现在你嗣位九年了,我们君臣都翘首期盼,你什么时候重修桓公伯(霸)业,带着诸侯们和睦相处,共同致富奔小康。我们都认为君王你不会抛弃王命,也不会违了太公的誓言,更不会堕了桓公的事业,而把好人当做仇人对待,这就是我们小地方的君子们之所以不会畏惧的原因。 齐孝公大出意外。这就是他和大政治家的差距,自己的思路和话题就这样,这么容易被带走了,转移了,跑偏了。既然意志不坚定,自然脑子就不清楚,于是,齐孝公就这样“孝”着自己的太公和小白老爸,瞬间被洗脑,立即宣布说要和鲁国继续友好,马上退兵。 春秋乱序到这个地步,居然还有人能搬出周先王当年近乎“普发式”的要求来说情。周王为王,分封诸侯当然叫你们不要光顾自己搞大,而是认真要辅佐周王室。难道有哪个傻瓜领导会说你们回去封地后,然后有空就互相撕咬?这种与君共勉的话,如同见面说你好,发电子邮件,尾巴加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样。客不客套?客套的程度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周先王说的这些话现在还有效,大家还当回事的话哪里有春秋这个阶段?一个死掉那么多年的周王的话还有用的话,那现在就还是周王朝的秩序,那哪里会你们家齐恒公什么伯业秩序?还说期待你重新举起你老爸的大旗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太经不起推敲了! 关键是展喜很当回事地说了,齐孝公还真当回事地听了,说明齐国本质上也不是真想打鲁国。为什么?一是齐国也畏惧其他的国家从中渔利,二是反过来证明了此时的齐国做事没有什么整体规划,想一出是一出,快乐就好。 也是,齐孝公本来也是说,试试而已。 只是,鲁国不配合你,并向你丢出了一个展喜。 好在,展喜很配合,一来就向你丢出了一顶顶高帽。 也好,齐国本来就是军心不齐,现在可以借坡下驴,至少达到了鲁国臣服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那个展禽是谁?为什么点播一下弟弟展喜就可以够齐国鲁国喝一壶? |
鲁国的展禽(柳下惠) 展禽,或者也有叫展获,不管哪个,名气都是小了一点。不过说到柳下惠大家就熟悉多了! 原来是他啊! 柳下惠,展禽出生在鲁国的柳下邑,后来封地也在柳下,死后的谥号为惠。所以活着的时候,叫展禽,死后叫柳下惠。 展禽只是叫了100年,而柳下惠叫了几千年,所以柳下惠的知名度自然就更高了。 你没有看错,100是真的100。历史传说他至少活100岁。 关于柳下惠,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他的坐怀不乱。说是柳下惠原宿于郭门,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下着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柳下惠担心她冻死,就叫她坐在自己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但并没发生任何非礼行为。看来展禽同志他真是人,真不是**,有展无禽。 只是,你俩这样固定姿势一个晚上,也不聊点天什么的? 这个故事要搁在今天,那女子可能会自问:我是不是长得很丑? 而且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故事的情节明显就是扯淡。 这个雨夜就他们两个人,这事如何被传出来?有人安装针孔了? 如果是妇女出来说我昨晚在展禽家就抱一抱,其他都没怎么怎么啦。那不是没事找事吗?此地无银三百两。你是想对别人说自己没有魅力,还是自信到一点都不担心被邻居们嚼舌头怀疑? 如果是柳下惠本人出来说就更扯淡了,这个故事本来是要说他品德好。可是一个品德好的人这么会到处去宣传自己品德好的故事案例?沽名钓誉?搞政治的想表达自己能力强,可以像刘备那样到处“自陈功绩”,人家会说不错,你能力强。但道德就不行了,道德首先是谦卑。为了表扬才做好事,那好事还是好事,但人就不是好人了。而且,展禽就算要说自己品德好也没有必要用一个风险这么大的案例?人们会问,你担心她被冻死,把衣服给她就可以,为什么要抱着他?你家里就一件衣服?你就不怕自己被冻死? 咋的?抱团取暖啊?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另一个故事版本。某年夏天,展获外出访友,途中遇到大雨。展获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衣女子正在里面拧衣(估计也是淋湿进来躲雨)。展获急忙退出,立于古槐树之下,任暴雨浇注,也不进去。等雨停后,展获到了朋友家,朋友问他身上为什么这么湿?展获说,下大雨啊!朋友问,为什么不去避雨呢?展获说,刚想进去,发现有个女的正在拧湿衣服,我进去不方便,只好在槐树下躲一躲。于是,朋友就可以感叹说,你展获宁可坐在槐树下淋雨,也不愿意进庙里躲雨,乱了男女之礼。 这样的故事才比较好传说。而且有朋友做第三方传送,宣传就能更好铺开。 只是多少年后,关于柳下惠的“坐槐不乱”就变成了“坐怀不乱”,这里面可能是后来文字记载演变的误会,也可能是“坐怀不乱”更具画面感和讨论的梗点,容易在广大市井之间形成广阔的人文市场。 其实,除了这个出名的坐怀不乱,还有不出名的为官之“三进三出”,不过这事不能等于邓公的三起三落,职务完全不一样。邓公的动机是韬略,至于展公,搞不清楚了,忽略了吧。 展获28岁出任士师一职,29岁被辞退;34岁又出任士师,36岁又被辞退;40岁再出任士师,41岁再被辞退。其实,在他49岁时还去做过士师,只不过这次不到一个月,好像真被忽略不算了。 展获:司法牢狱这地方,我是真熟悉啊! 第一次:听说有个叫展获来做士师? 对,不过,刚刚被辞退了! 第二次:展获来做士师?有空我要请教他! 你有空了?那去他家请教吧! 第三次:看来展获还是最适合做士师! 看来展获还是不适合做士师! 第四次:我刚刚好像看到展获又来了? 是的,他来办理辞职手续! 这样来来去去好几回,当时的公务员招录到底是严肃,还是不是严肃?很有可能是展获的业务水平确实很高,但是不会做官,常常不会领会领导意图,不会灵活掌握政策,也或者是被什么**所害,总之不是很适应官场。所以有人劝说他,既然鲁国这边环境不合你,你为什么不去别的国试试? 展获回答了迄今还能体现道德价值的话:“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如果我坚持原则做人,去哪里一样会被辞退,如果我可以昧着良心服侍顺从别人,又何必离开我的祖国呢?(到处官场都一样) 这才是展获的人生亮点所在。是对德的认识和对待德的态度,不是那什么妇女没穿上衣,下雨天啊,破庙什么的情节。 此后的展获似乎已经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官场,也就放弃了官僚梦想。于是他做了一件开天地的事:收学生,教书育人。 是的,比万世之师孔子早了近100年开始做教师,为普通百姓做教师。他的行为给后来同为鲁国人的孔丘以极大的启发。孔子同样也是做官不顺,不过他的官比较大一点;同样也是转行去教书,不过他的教育体系更完善(有教材),学生***。所以,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也尊称他为“和圣”。 但许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儒家想要传颂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但是流传到现在居然被道德的“绯闻”故事情节占了上风。 当人们问展获,你老是被辞职,也不忧愁?(你是不是没心没肺没脸皮?) 展获说,“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春天来,草木茂盛,秋天来了就变得枯萎,这是四季的正常现象,不是什么悲欢。同样,人生有荣辱,也是正常的形象,我又有什么好忧喜呢? 总是有人荣,有人辱,这回这个“辱”辱在一个叫展获的人,而我也正好叫展获。 佛:恭喜你,你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束缚。 体现本我和超我的视觉是展获对人生的思考,对身外的态度。可能也正是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炼境界让他能活到100岁。 其实不顺的人生和顺利的人生一样,各有各的收获。人出生后就是好奇,为什么会好奇,就是说明你要来体验人生。只是我们人性的欲望让好奇心日趋单一,如果你参透了欲望,就可以回归到好奇的原本。你就会看到,快乐的人生是人生,悲伤的人生也是人生。悲伤且一直抱怨的人生也是人生,快乐去取笑别人的人生也是人生。这大概就是佛教哲学说的苍生。如果能用心境看到这一真实层面的人那就算已经走向佛性了。 也只有鲁国这样诸侯,讲究礼仪,生活节奏慢,让士人有大量的思考时间;国力弱常被欺负,爵位高心里傲等复杂人文环境下才可能培养出这样“复杂”的人。 这种“复杂”如果离开了文化,来到政治圈,那就变成了矛盾。 |
四十一、 晋国出兵 先轸主战 先轸是晋国文公、襄公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外交人才,他关于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具有开天地的意义。 他首先看到了此次宋国求救对晋国图霸的意义。 先轸说,楚国是晋国争伯争霸的主要对手。先前楚国对我们晋国有恩(重耳流浪后期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热情接待,而留下的感情债),我们不能先发制人,恩将仇报。现在是宋国来向我们求救,我出手就把忘恩负义的争霸变成了救死扶伤的修善。这是老天给我们晋国一个出兵的最好理由。 这是先轸的卓越远见,武官的身份还能有文臣的谋略(其实文武是后来的分功,那时候的六卿基本都是能文能武。)。春秋的基调还是以礼仪为基础,所以想要称霸的诸侯必须拿出一定的道德诚意(故事),作为自己每个举动的背景墙,才能获得诸侯国的舆论支持,才能真正建立起大哥的权威。楚国有武力有实力,但是一直难于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因为他每次出来展示的能力、武力多是主动欺负人的行为,那就是硬生生、赤裸裸的耀武扬威,而不是充满“优秀学生干部”光环的解困济贫。诸侯们顶多也就怕你,而不是敬你。 晋国当然不能走楚国这样的路子,我们是有文化素质的中原礼仪之邦。如果重耳回国成晋公后就立即翻脸与楚国刀兵争霸,那就算强悍的晋兵能打败楚国,对普通诸侯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一时之快后,终究也只是狼窝虎穴的区别,换汤不换药。而且因为你地处中原,大家对你的期望值更高,所以可能招致更深的畏惧及仇恨。 正好,现在是你楚国自己跳出来了! 晋国:恰当的时间遇见恰当的人。我健身训练房刚刚出来就遇见了找抽的人。 那么楚国为什么要自己跳出来?除了有上述事实表现出来的时间先后关系外,分析来也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一是此时的楚成王已经做了39年的王,本来可以与齐桓公争一争霸,谁知道中原人的套路深,被小白利用做了一回配角。后来在宋襄公的乌托邦称霸中转身一个回马枪,抢到一回彩,与其说是争到霸,倒不如说是戏弄了宋国。所以,楚成王要想真正找到霸主的感觉,就要再拼一次,因为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二是三年两头出去“打打战,热热身”本就是楚国的优良传统,而且这次居然有鲁国主动来协助起头,机会似乎比往常更好。三是楚国内心里没有把晋国当回事,他们判断重耳刚刚立国,应该有不少事情去忙吧,不会来掺和这边的浑水。 但是没想到,晋文公掺和了,插了一腿。 文公问大家要如何插,才比较好? 宋国:你当插花呢?能不能快点?我这边在滴血啊! 狐偃建议采用隔靴搔痒的办法达到隔山打牛的目的。曹国最近常和楚国秀恩爱,亲密无间,卫国刚刚与楚国新婚,结成亲家。而这两国又正好都与文公有仇(还是流浪途中的梗)。所以,我们兴师去伐曹、卫,楚国一定会移兵来救,那齐和宋自然就解围了。 那去打曹、卫会不会显得我重耳不厚道?当然不会,他俩对我们不敬本来就该打。卫国当年不接待,还取笑我们,导致重耳一行流浪五鹿差点吃土,曹国是勉强接待了,但是居然偷看人家洗澡。你们说该不该打? 现在你们两家又主动去拜蛮夷楚国为大哥,丢了广大中原诸侯的脸,更该打。总之,全身上下到处都有找抽的理由。 |
|
攻打卫国 先打卫国。为什么?因为比较近。 晋文公任命中军大帅郤縠负责指挥攻打卫国、曹国的战役。郤縠和先轸商议,要打出“报仇”攻打曹国的旗号,然后跟卫国说借路经过。卫国有读书看报,一听知道假途灭虢的故事,而且卫国和曹国最近同拜楚国大哥,关系很好,所以肯定会拒绝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扬言说只好去绕道,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接就打卫国。卫国打下来了,再去打曹国。那时我们士气高涨,道路也打通了,加上曹共公(重耳洗澡时冲进偷看人家肋骨的人,没有一点政治严肃的诸侯)一贯荒唐,失民心,那就很容易打下曹国。 计划堪称完美,而且一切安排妥当,只是大军临行的时候,一阵风吹来,旗帜折断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断旗杆这事一般不属于质检部门的责任,而是民宗的业务范围。尤其是打战的时候,会极大影响士气,多半是凶兆。小伙伴们惊呆了! 郤縠说,旗帜是帅的标识,今天旗帜折了,看来是我的大限快到了,但是这次我们出征却必定胜利。 为什么?因为我们晋国打卫国曹国是以一敌二,现在旗杆也是一变二,所以这是老天暗示我们肯定顺利。 掰!真能掰! 这是真正的统帅,大心脏,临危不乱,并能随机应变,而且敢于担当。面对不利的局面,我拿自己的生命来解释,难道会有假? 果然,卫成公为了表达对楚大哥的衷心,不顾大夫元咺(念宣)的劝阻,很爽快地拒绝了晋国借路的请求。小样,不要以为我没念过书,你们晋国的黑历史我会不知道? 但这次晋国又不按套路出牌,晋文公你不学你老爸假途(虞)灭虢,而是创新的灭虞灭虢,直接攻打卫国。猛人先轸带着先锋队直接就把卫国的五鹿(也就是介子推割股的地方)拿下了。 先轸:套路?你说的是小套路吧,你们小国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来总结经验,我们大国玩的是大套路,五年,乃至十年一个节点,一种轮回,才有规律。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是这样,你端出青菜,他说你太抠门了,你端出一道荤菜,他说血脂高,素菜健康,对这种人怎么办?打一顿有好了。俗称屁股痒了,欠揍。揍一顿就好了。卫成公现在就感觉好了。卫国人想不到晋国如此神速,屁股挨了一脚后,马上就派宁速之子宁俞,前来谢罪请成。 文公说迟了,现在来赔礼道歉,看不出你的诚意。 那是肯定的,你现在怎么表现晋文公也看不到诚意,因为他不看了,因为人家吃定你了。卫国现在全国上下都处在恐慌中,时不时就有谣言说晋兵打进来了,而且是夹着仇恨来报仇。这样的压迫感让卫成公的神经也扛不住了。 宁俞就顺水推舟,建议成公出去避一避。主要目标走了,多少能起到一点调虎离山的作用,晋兵就不会死攻卫国,至少可以保全卫国的祖宗社稷。也好,卫成公就让弟弟叔武暂时摄政卫国,另一面派人去向楚国求救。这一伟大的决策后来又生出许多事情来。后面再说。 回来继续说晋国的主帅郤縠。老爷子果然料事如神,尤其是通过旗杆折断的事故推论自己即将死去的预示。卫国虽然攻打下来,郤縠却来个出师未捷身先死。文公很着急,去看他,希望不要中道奔殂。 奔是一定要奔了,但好在又有一个临终遗言出妙计的场面。 郤縠告诉文公,我们讨伐曹卫,最终的目的是楚。对付楚国这个庞然大物必先联合齐、秦。秦远齐近,要趁着齐国刚刚和楚交恶,赶紧派人去找齐国联络,如果齐候愿意来,再去对接秦,这是遏制楚国的最好策略。 当然是好策略,所谓战争的最高谋略不只是在战场上打埋伏、拼厮杀,更重要是把战争之外又影响战局的事情提前做足,等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就是成事半功倍的过场,双手轻轻一推,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目的。 团结大多数人,孤立敌人、打击敌人。 听说郤縠死了,卫国人很高兴。你们连主帅都死了,应该也坚持不了多久,赶紧回去吧。但是,卫国人高兴错了,其次他们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因为,牛人先轸临危受命,递补上主帅。 新主帅先轸是一个改变春秋战争模式的军事家。恭喜你们,卫国曹国将成为第一批新军事理论的实践基地。 世间本无路,人走多了就有,卫国本无路,打疼了就有。先轸很快就踩过卫国的路,围了曹国。 |
攻打曹国 面对晋兵的包围,曹共公当机立断,马上废了僖负羁。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不是,因为他听说,重耳在曹国的时候僖负羁和他的关系不错!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要消除隐患。 然后,按照大夫于朗的计划,来个假投降。骗晋文公进城,再把城们一关,我们瓮中抓鳖,抓晋文公。 理想很美好,计划很完整,实施也有条不紊。 但是,他的对手是先轸,所以事实很残酷。 先轸说曹国一战未打,力量未受到任何损失,就直接投降很不符合那个做事习惯不靠谱的曹共公该有的跋扈性格。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安排一个假的晋文公去。 一边是假投降,一边是假文公,假受降。这就有意思了!春秋也要开始打假喽! 寺人勃鞮自告奋勇说,为了使假晋候看起来很真,驾车的司机就不能再假了,就我去吧。 这样看,寺人勃鞮其实是一个好干部,一个忠于君王的好官吏。他是忠于晋国、忠于春秋的礼仪。管他谁是君王,谁是君王我忠于谁。商人认钱不认人,政客认位不认人。 于是,假晋公和真寺人勃鞮按照曹共公的计划安排,进入了曹都,然后就变成了曹共公的鳖,都憋死了。 真晋文公大怒。玩我啊!好险啊!既然是你们让我险些死,那你们就不要活了!免得我再涉险。 感觉被骗的曹共公干脆也撕破脸,马上表现出他该有的性格。骗子都被人骗,受不了了,改抢劫,改耍无赖吧。于是,曹共公接受于朗的建议,把上回骗进城杀死的晋国士兵的尸体挂在城上。 对死者如此不敬,只有他曹公做得出来。晋兵却蒙圈了,那是自己的同胞,有些还是认识的乡亲,你攻城的时候敢把箭射上去吗?万一射到了尸体呢? 晋兵被对方突如其来的不要脸搞得很不适应。如果因为冲突侮辱了尸体,以后的鬼神到底会埋怨曹国还是埋怨我们? 晋国的军心开始动摇了,士兵们窃窃私语。晋候很担忧,问先轸有没有什么办法对付?最好快点下了这曹国。 Cao,太让**心了! 先轸说,曹国既然敢这么绝,我们也可以。我们就派人去挖曹国人安葬在城外的坟墓。扒你们家祖坟。 你做死人的文章?我也会。而且你是初中版,我是高中版。这些墓地里个个都是你们祖宗。 晋国这个动作太狠了,直接把“蒙圈”踢给了曹国。曹国说,别闹了,我投降,这次是真的!可以对天发誓。 先轸说,你个老骗子不要发誓了,你先把我们士兵的尸体收殓好,用棺材装好运出城外。 曹公说,好,不过先轸你要先退四里。(以保障我们押送棺材快递员的生命安全) 先轸说,我卖四送一,退五里。 曹兵看晋国大营果然退出了曹城,就把棺木运了出去。谁知道,刚刚出来一半,城门还没关,就被狐毛、狐偃、栾枝、胥臣四路伏兵攻打进城。曹公还在城上观看,来不及撤退,被魏犫一箭射下。颠颉遇见于朗,直接杀了。 曹国:你说话不算数。 先轸:我没说不攻打啊!你们也没说不准埋伏啊。 文公说,曹国就只有一贤臣(僖负羁),你都不能用,成天和这些宵小之人混在一起,把国家政治当做小儿嬉戏,哪有不亡国的道理? 文公命令先把曹共公关起来。其他人都不许骚扰,尤其是无辜的曹国人民。 至于僖负羁,按理说好人好报,苦尽甘来什么的故事框架现在可以套上了。毕竟现在是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的老朋友兼大救星来了。但剧情却不是这样的,因为魏犫、颠佶出来抢戏了。也不知道魏犫脑子为什么突然就抽风了。他俩人一起喝酒,聊天,说到今天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射倒了曹共公),但是晋公一句话也没表扬,反而一个劲地提到了僖负羁。 我是后妈生的?充话费送的? 如果这样的僖负羁到了晋国做官,那我们不是很吃亏?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这样他就去不了晋国。 为了把谋杀设计的隐蔽一点,他们决定放火。这已经是两个武将所能想到最高、最具智慧的计策了。 我放火就不能算我杀的,就不知道是我杀的,这个观念和想法就如同躲在大衣柜、床底,别人就找不到你一个道理。 至于说威胁你们的地位?这担心真是多余,你们在晋国算几把手?人间先轸不担心,狐毛、狐偃、栾枝、胥臣不担心,你们俩倒操起心来?也许有什么私人恩怨没说吧! 这下好了,僖负羁真得被烧死了,不过脑子抽风的魏犫因为煽风点火心切。居然从屋顶上摔下来了,重伤! 那也不用查了,就是你们放的火。晋文公大怒,你们是我猪一样的下属吗?我明明要来收民心,你们居然来拆台,没办法了,现在只能用你们来收民心了。 |
军法颠颉 故意纵火,财产损失先不算,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已经十分恶劣了。魏犫、颠佶自个儿虽然差点就玩火自焚,但违背军法,一样按律要斩。赵衰赶紧劝说,他们二人有十九年从亡奔走的辛苦,而且刚刚又立有大功,可以绕他们一命吧。 文公说,我要取信于民,必须令行禁止。为臣的不遵令,就不是臣,为君的不能对臣行令,就不是君。不君不臣,如何立国?你们大多都立了功劳,如果谁都可以占着功勋犯令擅行,那我以后还能不能施发号令? 赵衰说,你说得有理,不过魏犨勇力无比,是个难得的人才,杀了很可惜,而且犯罪也要分首犯从犯,我看借颠颉一人(头)就可以警戒众人,没必要都杀了吧! 颠颉:赵衰你妹! 那么问题来了,颠颉这样死到底算不算是赵衰杀的?当然不是,赵衰是想救他们但救不了(两个),只能退而求其次救一个人而已。换句话说,颠颉你本来就是死罪,不可以恨赵衰;魏犨本来是死罪,现在变活罪,应该感谢赵衰。 但是我们社会今天的逻辑好像不是这样。发现两个人落水,你只能救一个人,在你去救其中一个人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挣扎老踢你,缠住你,被你挣脱出去后最终淹死,他的家属却可能跳出来告你。而这个社会的律师,他们没什么接不接案件的考虑,只有想着如何为自己的雇主取得最大的利益“收人钱财,替人找更多的钱财”,当然可能还有分成呢。他们就开始找理由,找法官,律师说你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事实是坏的,他的死和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法官说,死者为大,你多少给一点。你说,***的,你们大爷的。 道德就这样被戏弄。然后轮到记者出来。对记者来说,什么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热点啊!话题劲爆就好,于是又一进步把缺德宣传出去了! 春秋:我们是落后的社会,我们只讲道德。 文公说,听说魏犨受重伤,不能起了,没必要因为惋惜这个早晚要死的人,而不执行我的法律。 魏犨:重耳你妹! 赵衰说,我请求以君命去看望他,如果确实是早晚必死的样子,就按主公的意思办,如果尚可驱驰打战,还是希望能留下此员虎将,以备后用。 魏犨听说赵衰要看自己,这回脑子不抽风了,还十分机灵。就问带几个人来?是不是来问罪抓自己?家人说不是,就是一个老朋友来看望你。魏犨立即明白,他这不是来看我好,而是来看我死啊!所以,就坚持要起床。大家都劝他伤未愈合,不要这么乱动。 魏犨心里清楚,今天不乱动,以后就没的动了。想等我伤好再动?可能命先没了。 赵衰见到魏犨,简单几句客套后,魏犨就表示自知有死罪,如果能得到晋公的赦免,一定会用余生报君王的恩情。然后就连续做了几个蛙跳、俯卧撑之类的类似秀肌肉的动作。 这到底是什么画面? 难道有人见到客人,一言不合就开始表演自己身体还健康?赵衰会疑问,为什么我都没让他跳他自己就跳了?如果我此行的目的被泄露了,等于考卷泄题,那他到底是不是真得还健朗? 当然健朗了。不管是我赵衰叫他跳,还是他自己觉悟到要跳,总之由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得跳了。至少不是躺在床上等死。 那就不用死了,免职! 至于颠颉,文公问他为什么要烧僖负羁?颠颉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就呈了嘴快活,说介子推割股都被你烧死了,我准备让僖负羁也学介子推。 文公大怒,介子推是自己不愿意,怎么推扯到我头上?颠颉违法军规,杀。 这两员大将追随文公十九年,一朝违法犯错,杀得杀,贬的贬。那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有好果子吃?自此,三军肃然。 效果良好。但是细思极恐。 所谓的什么军规法度,在封建统治者手中只是随意拿捏的权柄,只要能达到目的,让自己的权力利益最大化,怎么好就怎么解释。所以像魏犫这样的人,你犯不犯罪不重要,你有没有用才重要。重耳作为帝王确实合格,在他的眼里只有晋国,这是我们普通人根本跨越不了的坎。坎里包含他们之间几十年的人情感情,这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最依赖的精神世界,但到了这些政治狂人的手里,就只能是以一种不存在的方式存在。他认为有,那才有。 |
诱激子玉 子玉听从了楚王的命令,留在了宋国。但同时,子玉也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加强了对宋国的进攻。最后一公里的诱惑,金矿就在前面,不要给我看漫画了。和什么谈?见鬼去吧。 这似乎预示了子玉的悲剧。就像现在面试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学子一样:如果领导和我的观点一样,我一定听领导,如果领导的观点和我不一样,那我要进一步研究一下,是不是我错了?如果我错了,我就改正,按照领导的要求办,如果我是对的,我就坚持自己得做法。 贼有素质的样子,贼西方式民主的回答。 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去研究领导的对错本身就是错的。能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的人根本就是不会认错的人。领导在你们眼里就是个屁。 子玉:我可什么都没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楚国啊! 呵呵,只有楚王做的一切才有资格说是为了楚国,你做的一切只能是为了楚王。 看到子玉,我们甚至开始想念勃鞮对国家和国君的理解了。 成得臣这一变本加厉的进攻,宋国懵了?晋国明明是说要来救我们,明明是你楚国都撤了一半兵。子玉,你怎么回事?我们怎么仇怎么怨?至于吗? 没办法了,宋国也只剩下一招,求救,继续向晋国求救。但这一招也不能一味只是简单重复,老是说就变成了唠叨。所以宋国要创新,这次的创新是加大剂量的求救,——备上厚礼。很厚,列成单子,派了大夫门尹般、华秀老一起去。 好礼物,好名字! 礼物我笑纳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一般? 文公问先轸,现在宋国的形势这么危急,如果我们不去救,以后宋国肯定不会跟我们了,如果去救,又必须和楚国碰面对战。如果要与楚国决战,就必须取得齐国、秦国的支持联合,不曾料到现在楚国又和齐国好上了,怎么办? 好多如果啊!这就是卓越决策者面临的决策环境。所以,优秀的领导人都是事先多考虑,时候少忧虑。 先轸说,宋国这次带来这么厚的礼物,如果我们因为人家送礼才去救,说出来也不好听,不如让他们把这些礼物分别送给齐国和秦国,请秦国和齐国帮忙去找楚国讲和。这样,楚国拒绝了秦、齐,自然就结下了埋怨。 文公问,那万一楚国答应了,做了三方的顺水人情,那我们不是什么都没捞着? 先轸说,现在卫国、曹国的土地都在我们这里,我们割出两个城市送给宋国,既可以表达我的诚意让宋国欢喜,又能激怒楚国。这样的楚国怎么可能会同意让宋国讲和呢? 文公大赞,先轸果然是谋士,谋事高人一等,你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我喜欢。 大国交量,见招拆招,双管齐下,方显高手本事。 齐昭公收了礼物,说,刚刚楚国还还了谷城给我们,楚王是个明事理、讲道理的人。就派崔夭跟着华秀老一起去宋国找子玉协调,大概意思是希望子玉能卖自己个面子,让齐国做个和事佬中间人。同样,秦国也派公子絷跟门尹般去。 楚王都愿意退兵了,成得臣怎么可能不卖面子给我们。 |
得臣确实愿意卖面子。齐国、秦国都来向自己求情,对于楚国来说,很有面子了,霸威不就是这样进一步巩固吗?那成得臣不就是成得逞了。本来双方三家(没有宋国在场)都说的好好,都快签约了。突然卫国、曹国的守将使臣来说宋国取走了他们的土地。 原来,门尹般、华秀老俩人从秦齐出来后,因为不便直接接触楚兵,就顺路改道随晋兵去接管曹卫土地了。 成得臣大怒。宋国,有这么做国嘛?自己被打得屁**流,伤痕累累,居然还能没心没肺地去接别人的土地,还是我老弟曹国、卫国的土地?一定是你屁滚得不够,尿流得不够。 还什么撤兵?不同意,坚绝不同意。不谈了,没得谈了! 崔夭、公子絷本来就是来卖面子,现在面子卖不出去,就等于丢面了,没面子,还要带着气,带着羞回家。正好,晋国在等你们呢。晋国赶紧请崔夭、公子絷去大营,好吃好喝,还说好听的话,那边丢掉的面子终于在这边全捡回来了。 刚刚楚国那边冷冷的冰雨还在脸上胡乱地拍,现在转身又穿上晋国给的刘德华同款的军大衣。这一冷一暖直叫人感动! 晋国要的就是这么强烈的对比效果,形成落差的“心电感应”。崔夭、公子絷当即表示愿意配合晋国出兵去攻打楚国。 但得臣也绝非浪得虚名。大将宛春立即看穿了里面的门道,晋国的阴谋。晋国是在断楚国的后路,要把我们逼上绝路。 宛春说,晋国逐卫君执曹伯还是为了做宋国的文章。我们现在就去找晋国说和,说只要他复了曹、卫,我们就解了宋国。 这不是事情最初的样子吗? 看起来是,但实际不是,原来是晋国主动,如果宋国解围,那功劳在晋国。现在经过几番交手后,由楚国提出,如果双方促成和谈,那卫、曹感激我们,如果不同意,那理曲在晋国,宋国就会埋怨晋国,曹国和卫国也记恨晋国。 对楚国有利无害。 所以,狐偃很生气,你用一个未亡的宋换我两个已亡的曹卫。你们楚人就这样做生意吗? 看来狐偃最近读太多春秋礼仪了,思想变纯洁了,还真以为楚令尹是来求和的。 先轸就没这样的思想包袱,他一下子就看穿了他们一石三鸟的伎俩。“不听,则弃三国,怨在晋矣;听之,则复三国,德又在楚矣”。最好就将计就计,化被动为主动,我们告诉卫国、曹国只要你和楚国绝交,晋国就允许你复国,然后再把使者宛春关起来,子玉必定怒不可遏,移兵来战,那宋国的包围也就解。 你提你的条件,我替我的条件。这都是大国交往的智慧,大国之间的外交最忌讳就是按照别人的节奏跳舞。此前,我们在台海问题上就一直坚持一个底线,说只要你敢独立我就打,结果人家就一直兴风作浪,我们反而自缚手脚。现在我们就制定了自己的《反分裂法》,制定自己的计划,管你台独这么跳,我就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你们要按照我们的步伐来。 这是智慧的碰撞,当然,另一方面扣宛春是道德,缺德的碰撞。难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在当时还没有规定?全靠各国凭良心,自己把握着做事吧。 晋国没良心了,但文公还是有良心。他还是很顾忌自己得过楚国的恩惠,现在要拘留人家使者,说不过去吧!好在栾枝帮他解释过去:楚国侵害中原小国,是中原的耻,如果你要称伯,那就是你的耻辱,你个人那点恩惠和国家文化的耻辱比起来算什么? 栾枝说的真好!国家政治和个人情感本不相同。恩,只要你能扯,什么蛋都是好的! 成得臣听说宛春被拘,果然咆哮大骂:重耳,你是跑不伤、饿不死的老贼!当初在我楚国,就是我刀砧上一块肉,今天才回晋国为君,就翻脸不认人,如此欺负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为什么要扣我家宛留春。你这样做,我只会亲自去找你讲理了! 何为亲自,何为讲理? 带兵去,叫亲自。打起来,叫讲理。 晋国的阴谋终于在得臣的身上得逞了。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战争,只看到战场,习惯把轰轰烈烈的场面都留给英雄。其实各种较量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谁前面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做得如愿,其后的战场对决就有更大的胜算。 |
四十二、 城濮之战 这本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战争,是晋公处心积虑,锲而不舍,才生生造出来的冲突。晋国是没有机会制造机会,晋文公他利用小材料撰写大文章。千百年后,人们只把战争当做故事来看,但是在战争发生的当时,战争就意味着伤亡,多少壮年人死在战场上,多少人从此缺胳膊少腿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累赘”。 我们要对战争心存畏惧(敬畏),不能因为我们能赢就无所谓,就随意战争。一将功成万骨枯,你这次能赢,不代表你下次也能赢,你自己能赢不代表你的下一代人也能赢。匈奴在持续赢(压制)汉朝的时候,估计大多数人死也想不到,有一天匈奴会被汉朝灭了。 但敬畏不是恐惧。战争是国家矛盾、各种矛盾无法调解的终极爆发,最后手段。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人性(国性)还进行着各种交织欲望的时候,许多战争确实是不可避免。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达到不用解释,达到无需解释纷争的目的。即,打到你明白为止。 畏惧(敬畏)和不畏惧一样都是一个民族自信的表现。今天我们的这种自信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们一代代不断试错 ,用生命的牺牲才能换来今天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和拿捏。 说不好听一点,现在你们这些人纠缠的战争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的祖先玩过的。淡定一点,我们只是在做避免战争的努力,一切尽可能的努力。不是逃避,不是回避。 要相信我们中央政府有避免战争的能力,因为我们已经具备战争的能力了。 战争的前戏 经过双方相互之间的运筹帷幄,几个回合的纵横捭阖,你来我往后,双方的形势越来越明朗。晋国君臣上下一心、以逸待劳;楚国君臣上下打和不一,用疲惫的围宋之师移步而来。 完全可以避免的战争,完全不对等的战争力量。 先看看双方的参数对比。 一看首领: 晋国:一把手晋文公; 楚国:约等于二把手令尹成得臣。 二看将领: 晋国:先轸、赵衰等晋国所有的牛逼人; 楚国:成得臣(兼)、宛春(被晋国拘留)、斗越椒等楚国二、三线明星级代表。 三看盟友: 晋国:秦国、齐国。这两个实力怎么样,就不解释了。 楚国:陈国、蔡国、郑、许,这四个实力怎么样也不解释,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都在打酱油。还有楚国下属单位,申、息,这个也不解释,因为根本不算独立法人。 四看兵力: 晋国:本国上中下三军,精兵五万,还有秦国穆公次子小子憗(念硬)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的秦军;齐国上卿国懿仲之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为副将的齐军。 楚国:楚王出征围宋国,以宋国的实力,楚国不可能派出很多。晋国出征的时候是把楚国作为对手,所以才派出5万精兵。按照对手实力看,宋国配不上5万,只能是3万的价,你还不要嫌低,这里面还包含了楚王亲自出征给的附加值。但是,后面楚王自己分兵去救卫国曹国,那么他能分多少?至少一半吧,还要考虑王的因素,所以留给成得臣的兵说破天了也就一万多一点。这点兵,成得臣自己也看不下去,所以在决定跟晋国干一架的时候,他还派人专门回国请兵,但是楚王不给。后来只有自己的儿子成大心组织了自己家族约600人加入进来。其他的如陈、蔡、郑、许等部队,属于重在出工,人数多少不好说,士气多少说不好。 简单说,晋国的兵力是楚国的三倍左右。 五看气势: 晋国:不解释。 我们等的就是今天,辛辛苦苦这么久,摩拳擦掌,挖了一个这么大的坑,为的就是今天。 楚国:解释不了。 楚成王一直都不想打这一战,但是一来成得臣有迫切要求,二是考虑到楚国自己的国家形象,不能太畏缩,三是听到成得臣回来请援兵说的那些事,感觉晋国是死活要与我们一战,有一种不陪也得陪的感觉。但这些还不一定是楚成王考虑的全部问题。 楚王都说不想打了,得臣居然还一直在备战,说明成得臣不是很听话啊。今天自己活着,还能压一压,如果自己去世了,那自己的儿子呢?所以,楚王似乎想过除掉这个不听话的大臣,至少也要灭灭他的威风,削弱他在楚国的影响力。 所以,楚王对战争的态度很暧昧。打输了楚国损失,但楚王会得利。但是如果输得很惨,那楚国损失太大了,楚王的失就比得还大。 楚王想从中找到一条最佳的中间线。作为楚王,他完全有权力态度坚决地取消这场战争,但好战的楚国人以后只会说楚王胆小怕事,那样得臣的威望上升,自己的威望反而下降。如果自己拒绝但是不坚决拒绝,成得臣的暴脾气肯定会死活请战,到时候自己只是半推半就的样子,最大责任就是你成得臣了。既然我想认定这是一场输的战争,当然就不能送更多的士兵去死,再说,送多了万一赢了,我这个王都当不下去了。 一样当心兵力不够的成得臣派斗越椒回去见楚王,请求添兵。楚王大怒,他撇开晋国如何气人的挑衅,撇开打这个战是否需要添兵的问题,直接奔向自己希望的问题。说我一直说不要与晋国战,子玉现在要强行出师,能保必胜吗?(这是语言圈套) 楚王有信心,到了现在这个被动的局面上,成得臣没有退路,肯定要承诺说必胜。如果他不承诺,那他就不用打了,回楚国后,他自己的面子就挂不住了。人们会说你成得臣是个虎头蛇尾的假把士,只会骗人,只会吹牛。 楚王准备把这个局做牢,做死。 斗越椒说,得臣有言在前,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要的就是这句话。但是添兵的事呢?不说了! 斗越椒:明明是回来求添兵的事,这么变成了回来做承诺的事? 楚国的精兵都在东广,楚王就派了西广的兵,而且不过千人。要数量没数量,要质量,所以,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才会去招募了自己家族的子弟大约600去前线。只好上阵父子兵。 这年头,只能自费打仗! 此刻的成得臣已经乱了,把战争当做武力而非智力;进而把自己的武力看做就是军队武力;还把自己的脾气当做是自己的武力。 结局就像考卷的答案,还没公开,但是已经注定。 |
退避三舍 这战怎么打?按说各种战争因素差距这么大,你直接过去把对手摁在地上踩死就可以了。但是人家晋国不是这么想。 他们需要的战争,不是战,而是争。所以战争之外的文章要做足。比如喝茶,我朋友说他喜欢喝茶,正好我也喜欢。我已经把茶的种植技术、生产加工工艺研究得透透了。但他基本不研究这个,而是重点说茶叶如何泡,什么地方产的茶更贵?原来他是要去泡妞。所以他对泡茶的地点,在哪里泡,谁泡很讲究。 同样,晋国对这场战争的战场也很在意。晋国是要通过这次战争达到称霸的目的。所以除了要把战赢下来,表现自己实力外,还需要另外一项很重要的品德表现,叫做信用。虽然在前面糊弄成得臣的时候,早就把信用当做屁放了几回,但只要这一次做好了,前面的屁就可以随这一阵风后就不会有什么味道。 狐偃说,当年主公在楚君面前,曾许过 “他日晋楚如果治兵中原,晋国请避君三舍”的承诺。今天就是机会,我请求就像上回不失信于原城人那样,避楚三舍。 大家有点疑虑,重耳是君,得臣是臣,哪里有君避臣的道理? 狐偃说,我们避的不是君臣,而是信用。 大家又问,我们退来,他不是逼过来了? 狐偃说,他们逼过来,那就以臣逼君,不是我们要战,而是他楚国要战,那理曲就在他们那边了。 群众:刚刚不是说,不说君臣吗? 大家又问,那我们退了,楚兵也退了咋把? 这是真问题。万一他也退了,那不是玩完了?鱼钩鱼竿都买了,也请假到河边,蚯蚓也穿了,鱼也游过来了,谁知道一不小心接了电话,说得太大声,鱼吓跑了。 狐偃说,如果他也退了,自然也就不会去围宋了,那就等于是我们成功地用道德感化了楚国。 事实上,狐偃、先轸都完全有信心,这只鱼跑不掉了。 先轸认为,退避三舍后,那块地更好打仗。 看到晋国在撤兵,楚将斗勃觉得晋侯以君避臣,对我们也算有荣名了。不如借这个坡就下驴吧,回楚国虽无功,也不会有罪。 但成得臣不肯,我前面已请添兵将,还领了必胜的军令状,现在战斗没战就回去,我还有什么脸面? 这下好了,晋国安心了。鱼还在,不但没有跑,还在追着鱼钩来。先轸这种老狐狸早就把成得臣的性格捏得死死的。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春秋战国 最新文章 |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排行榜 |
不懂就问,为啥伍子胥攻破楚都的时候不拥立 |
听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体质相当不错能与猛 |
历史地图: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局 |
对于西周初年周天子与郑国国君关系的疑惑 |
朋友写的一本好书《不为彼岸 只为海》 |
战国时期名将实力排名 |
问,春秋时期,楚国属于华夏体系么 |
大漠中的行者——寻访先秦遗迹 |
刘邦的天下真的是韩信打的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