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国 -> 丁原生平研究(二) -> 正文阅读 |
[三国]丁原生平研究(二)[第1页] |
作者:天桥028280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平六年夏四月,汉灵帝去世。《三国志·吕布传》载,灵帝崩后,丁原“将兵诣洛阳,拜执金吾”。《后汉书·吕布传》也如此记载。丁原到洛阳即任职执金吾,应无疑问。但《后汉书·窦何列传》又载,丁原在汉灵帝去世后曾任职“武猛都尉”,东晋袁宏所著《后汉纪》则载,何进、张让等人死后,少帝还宫,“武猛都尉丁原将河内救何氏,拜执金吾”。 孰是孰非,令人颇费脑筋。经过一番思考后,楼某个人认为,应以《三国志》记载为是。理由如下: 第一,灵帝一朝任职执金吾者有两人,皆是外戚:一是灵帝生母董太后之兄董宠,一是灵帝宋皇后之父宋酆。两人任职时间都在汉灵帝刚即位的建宁年间,显然是为了稳定朝局。这样的情况,在外戚常年专政的东汉也是罕见的。同是外戚的何进对此不能不了解。所以,灵帝去世后少帝初即位时,何进任命与自己关系密切,且经历颇为丰富的丁原出任执金吾,实在情理之中。 第二,《后汉书·窦何列传》载,灵帝崩后,少帝未即位前,宦官蹇硕欲诛何进而立皇子协。则丁原“将河内救何氏”应发生在此时,而不是发生在何进去世前后。如此,丁原到洛阳后,仍有拜执金吾的可能。 第三,成书于西晋的《三国志》中,涉及丁原的部分没有任何与“武猛都尉”有关的记载。当时三分归一不久,且汉末诸人的近支后代多在世,所以其可信度应高于东晋时期成书的《后汉纪》和南朝宋时期成书的《后汉书》。另外,《后汉纪》在提到“武猛都尉丁原”时,也提到“并州刺史董卓”,但在后面写少帝还宫时,又称董卓的官职为“并州牧”。两相对照,个人认为,《后汉纪》的作者有可能因某种目的故意贬低了董卓当时的官职。其对丁原官职的记载应与董卓相似。 至于所谓的“武猛都尉”,个人以为应是取丁原曾任职的骑都尉之“都尉”,与丁原下属张杨曾任职的“武猛从事”之“武猛”,两者结合而来。实际上应该不存在该官职,至少丁原生前不应出任此职。 |
中平六年时已年近6旬的丁原,在短时间内先后任职禁军高级武官骑都尉、执金吾。这或暗示其早年有在禁军中任职的经历。其官秩升迁也可能在禁军中完成。 对照前文所述丁原履历,其可能进入禁军的时间应在汉桓帝延熹中后期。丁原进入禁军的机缘,可能是车骑将军冯绲、中郎将度尚举荐,也可能是延熹七年汉桓帝南巡时亲自提拔。 因丁原曾任职骑都尉,本人又“善骑射”,所以丁原有任职羽林骑(包括羽林左骑、羽林右骑)的可能,也可能由此升任羽林左监、羽林右监。 又因为丁原与何进关系密切,何进曾任职虎贲中郎将,所以丁原也可能曾做过虎贲中郎将的下属。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后汉书·百官二》载,虎贲中郎将下属有“左右仆射”各一人,主虎贲郎习射,秩比六百石。《英雄记》称丁原“有武勇,善骑射”,所以丁原任职虎贲左右仆射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丁原也可能做过执金吾、卫尉,以及屯骑校尉等五校尉的下属。因丁原曾任执金吾,所以其早年曾是执金吾下属的可能性很大。 丁原在禁军中任职的具体时间和经历,史无明载。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后汉书》皆载董卓在汉桓帝末年“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则丁、董两人最早相识或在此时。 |
补充1楼观点: 中平六年丁原任执金吾时57岁,其年龄和履历与章帝朝的名将,曾任执金吾的耿秉(终年50岁)略有相似。据《后汉书·耿弇列传》,耿秉祖父耿况,耿况曾孙女是安帝生父清河孝王王妃(非安帝生母)。则耿氏亦是东汉外戚。另外,东汉一朝耿氏在北边多有名将。如此,则耿秉的经历当为外戚何进、武官丁原所共知,其或是丁原任职执金吾的参考人物。 |
下面依据个人对丁原所任“执金吾”一职的了解,谈些个人观点: 东汉朝任职执金吾者,多为外戚出身,如光武帝阴皇后之兄阴识、顺帝梁皇后父梁商、兄梁冀等。因丁原与何进皆出身寒微,西汉末年哀帝生母又是丁氏,少帝即位年龄14——17岁与哀帝即位年龄18岁相近。所以个人推测,丁氏之女应是何进、何太后兄妹,甚至汉灵帝生前为少帝指定的皇后人选。如上述推测成立,那么丁原作为未来的外戚,到洛阳后任职执金吾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少帝即位年龄接近西汉武帝(16岁),武帝首任皇后陈氏出身高帝功臣家族,与多年任职武官的丁原略有相似,也可作为上述推测的旁证。 再者,与阴识、窦宪、邓骘、梁冀等出自世家的外戚相比,何进无论是出身还是才干都有不足。如以丁原这般的资深武官为少帝朝外戚,无疑会给何进及何太后提供强大的支持,对稳定黄巾起义以来的动荡时局也会大有帮助。 |
由丁原“外戚备员”的身份,再来研究丁原的家世。 丁原既是“外戚备员”,则应与西汉哀帝之母丁姬同族。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哀帝之母为丁姬,“家在山阳瑕丘”,高祖父是西汉易学祖师“丁将军”,即《汉书·儒林传》所载学者丁宽。《汉书·儒林传》载,丁宽是梁国人,与丁姬“家在山阳瑕丘”不同。因山阳郡在景帝时由梁国分出,故丁宽籍贯梁国与丁姬“家在山阳瑕丘”并不矛盾。 哀帝生父是汉元帝之子定陶恭王刘康,曾被封为山阳王。 有意思的是,记载丁原事迹的《英雄记》,其作者王粲,是山阳郡高平县人;王粲生活在刘表治下的荆州,刘表也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早年师从王粲祖父王畅;丁原在汉桓帝年间可能的举主度尚,则是山阳郡湖陆县人。与丁原相关的山阳籍人物如此之多,这应该不是巧合。 《后汉书·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载有学者丁恭,是山阳郡东缗县人。《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载,丁綝、丁鸿父子均是颍川郡定陵县人。灵帝末年的光禄勋丁宫,则是沛国人。 由上述丁姓人的籍贯可知,两汉时期丁氏多居住于淮河以北,特别是山阳郡附近。因之,丁原的祖籍也应在这一带。 丁原的先人因何事,在何时搬迁到幽州,史无明载。 |
虽然为官多年,又有外戚何进支持,但丁原拜执金吾后的表现,并不光彩。 首先是火烧孟津,其恶劣影响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何进遇害,袁绍等人率军冲入皇宫与宦官恶战的当晚,不见丁原和其他执金吾下属官兵的踪迹。据《后汉书·百官志》,东汉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即负责皇宫外围警戒。那么,袁绍等人是如何通过丁原这一关的,颇值得玩味。最重要的是,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被宦官挟持出宫到两人还宫,始终不见执金吾救驾,这更令人不解。 这几件不光彩的事,或许也是日后董卓得以成功唆使吕布杀掉丁原的诱因。 |
下面研究的问题是丁原之死。 通常将丁原之死归咎于董卓、吕布。因《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吕布也因此被世人认为是反复无常、见利忘义之徒。 但仔细想来,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首先,董卓欲夺丁原兵权的说法,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因为丁原的官职是执金吾,所辖兵马据《后汉书·百官四》,仅有“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而据《三国志》《后汉书》,董卓入京时所带兵马有三千人,人数是丁原所辖兵马的四倍,似无“并其兵众”的必要。即令《后汉书·公孙瓒传》引《续汉书》所载,丁原为乱于河内时所辖兵马“数千”之量级为真,但这些兵马身份不明,更不知其与丁原的具体隶属关系,董卓收编他们是否有意义尚未可知。 其次,董卓入京时的官职是并州牧,与丁原所任执金吾一职,可以说毫无交集。虽然《三国志》《后汉书》都记载,董卓并未遵诏,将前将军兵权交予皇甫嵩,但这样一来,董卓领兵便属违诏,其合法性自然也大大降低。即便如史实般杀丁原而并其兵,又怎能应对后续的乱局? 第三,即令董卓“欲并丁原兵众”的想法是真,手段也足够,那也只需要收编丁原属下兵马即可,又为什么非要杀死丁原不可?更何况丁原此时已年近6旬,杀之既无益也不义。《三国志·吕布传》将“欲杀原”写在“并其兵众”之前,这似乎在告诉读者,相比丁原所领兵马,董卓更在乎丁原是死是活。这一现象,与其用夺兵权来解释,倒不如用丁、董两人的不和来解释,因为后者无疑更符合人之常情。 |
有道理 |
楼某个人以为,董卓欲杀丁原的原因有二: 第一,如前所述,丁原在执金吾任上的作为并不光彩,且在皇宫发生恶性政变时严重失职,朝中诸人或早已准备将其抛出作为替罪羊。董卓欲杀丁原,固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更可能是在替朝中诸人做事,甚至执行命令。 第二,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董卓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欲废少帝而立董太后所养之陈留王。此举如何评价暂且不论,从日后废立得以成功来看,董卓与董太后同族一事应属实。前文中楼某曾提出,丁原是何氏甚至灵帝生前为少帝安排的外戚人选。何氏既败,准外戚丁原自然将成为少帝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董卓欲废少帝,自然要先罢免甚至杀掉丁原。 |
具体到丁原之死本身,应该也不是广为流传的,吕布半夜行刺的情景。《三国志·吕布传》写董卓使吕布杀丁原时,称董卓“诱(吕)布令杀(丁)原”,但在写王允等人与吕布密谋诛董卓时,却没有提到“令”字。“令”字是否暗示董卓使吕布杀丁原是以某种军令的形式,暂不可考。 丁原的具体死因,应该也不是被吕布一人以突然行刺的方式杀死。更可能的情况,一是如董卓般先听闻某种形式的“诏命”,而后被吕布及其属下一拥而上所杀。二是如吕布般,先被执行某种能保全尸的死刑,而后枭首。也就是说,“布斩原首”的举动,也可能是吕布在丁原被执行全尸死刑后将其枭首。 如楼某推测为真,则丁原死后,属下不为其复仇的举动便可理解——丁原之死实际上是因其失职甚至犯罪(当然有替罪羊的可能),而遵照某种命令将其处以死刑,如为其复仇将站在舆论的对立面。 |
补充1楼: 《后汉书·公孙瓒传》引西晋司马彪著《续汉书》记载,称“何进诈令武猛都尉丁原放兵数千人,为贼于河内……”,即丁原曾任职“武猛都尉”。《三国志·陶谦传》引《吴书》记载,称陶谦在中平年间曾任职“扬武都尉”,但《后汉书·陶谦传》却无相关记载。 “武猛都尉”“扬武都尉”或类似汉末三国时期的其他杂号武官。但汉末三国时期所置杂号武官多是校尉、将 军、中郎将,极少有杂号都尉。又《三国志》《后汉书》皆载丁原任职“骑都尉”,据目前史料,尚不能断定“武猛”是否为“骑都尉”之名号,故丁原任职“武猛都尉”一事,值得商榷。 又据《后汉书·袁安传》,袁绍父袁逢卒于执金吾任上。考虑到袁绍与丁原的关系,以及《续汉书》《后汉纪》《后汉书》作者的时代,家庭背景,这里称丁原为“武猛都尉”,不知是否是站在袁氏立场上说话。 |
五、丁原身后 史书未记载丁原死后,其家人是否也受株连。乐观者,丁原家人或收到丁氏大族和曹嵩家族的庇护,从而免于灾祸。另外,丁原本出自寒家,则人丁未必兴旺,或也可使其免于族诛。悲观者,一则家人因丁原之死而遇祸,二则家人远在故乡幽州,此地祸乱不断,纵然朝不保夕也难走脱。 丁原既死,董卓秉政,少帝废为弘农王。初平元年,关东兵起,弘农王死。其时王妃已是唐姬,则昔日灵帝与何氏为少帝所指丁氏之婚,显然早已随人而去。 初平三年王允诛董卓。王允来自太郡晋阳,晋阳是并州刺史治所,则王氏或有为丁原平反之念。但恐尚未付诸行动,人已殁于李傕、郭汜。 王允死,吕布出走关中,先投袁绍,又攻兖州,又投刘备。袁氏是丁原故主,刘备与丁原都来自幽州,兖州又是丁原可能的祖籍,看来吕布对故主也颇为怀念。 官渡之战后,曹操北讨乌桓又南征荆州。作为丁氏夫婿,丁原历职南北的经历显然会为曹操所关注。建安二十年,皇后曹氏立。丁原留下的外戚重任,被曹操接过。 曹魏代汉,明帝景初二年,太尉河内司马懿北伐辽东公孙渊。汉末丁原任职骑都尉屯河内,司马氏当在此时与丁原有交往,其在北边的经历自然也为司马懿所参考。 丁原僻居北州,外人自然不会为之出头。但故乡之人,对同乡总会有声援。辽西公孙瓒表奏袁绍之罪,涿郡刘备在白门楼对曹操那般言语,虽各有目的,却都让丁原在史书中有了一笔。 吕布身亡,刘备入许,旋即因董承而出走。此后刘备北上南下,东奔西走,直到终老。这不免让人想起丁原当年“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的情景。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刘备出许后在荆州居住多年,与刘表、王粲也有交集,则其对同乡丁原必然比一般人更为关注。《英雄记》中能有记载丁原事迹的只言片语,背后或有刘备的努力。 右北平程普、辽西韩当南下江东孙吴。程普初为吏,韩当便弓马,两人的早年与《英雄记》中的丁原早年颇为相似。孙吴名将丁奉,历职三代四朝。足以告慰丁原亡灵。 |
全文终。 |
执金吾,换成现在应该是京城军区司令员 |
简单,当时朝廷要拜董卓前将军并州牧,那丁原这个刺史就做不了,董卓拖拖拉拉到了河东,何进要引外兵入京,丁原以武猛都尉将兵到河内,后来屯孟津,烧了一下,朝廷升他做执金吾,何进死了。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国 最新文章 |
荆州交易的实质 |
我一直很好奇,说糜芳背叛 |
关羽在荆州八年干了什么 |
这张图可能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荆州情势 |
关于关羽北伐,为什么总有人想不通? |
话说合肥之战张辽高光时刻,为啥封赏不是第 |
其实曹髦造反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
为何三国前期的人才凋零后,大部分的后代都 |
马岱北伐之谜 |
曹魏为什么不主攻蜀汉?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