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三国 -> 致敬为平定天下还百姓以安居乐业而奋斗终生的理想主义者 -> 正文阅读 |
[三国]致敬为平定天下还百姓以安居乐业而奋斗终生的理想主义者[第1页] |
作者:左都御史G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人都有理想。有的人理想是荡平天下,还百姓以安居乐业;而有的人理想是维持一姓之天下,为此不惜割据一方,将百万人推向战争的泥潭。 可笑的是,一些身处21世纪的现代人居然还满脑子封建忠君思想,以是否忠于汉室来评判古人,以“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小善来吹嘘古人,却对终结乱世、安定国家的大善视而不见。 |
初平元年,诸侯举兵讨董,兵强马壮却不图进取,各自心怀鬼胎、相互倾轧,甚至谋另立新帝。只有奋武将军名号的曹操却心向朝廷,率所部力战徐荣,还差点命丧汴水。按曹操之后在《述志令》所言,此时手下仅数千人而已,自己还是世人口中的“赘阉遗丑”,却比那些世受皇恩、拥兵数万的一方诸侯更加拥戴汉室。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汉家天下已延续4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坐稳了大一统江山的首个朝代,刘邦接过嬴政的接力棒,巩固了中央集权帝制,为此后2000年的历史缔造了模板。汉家天下已延续了400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汉室已经无力应对普天之下的各种矛盾,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只等待着新的家天下取而代之。所谓“人心思汉”,不过是政治口号而已。连汉朝宗室都打着割据一方的算盘,又怎能期望大小诸侯会真心为汉室打算呢?在那个人人各有小心思的时代,曹操算是一个异类。至少一开始是如此。 |
辗转攻伐,曹操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此时曹操应当也看清,兴义兵、定天下,重振大汉朝廷,已经是过于缥缈的幻想了。征西将军当不成了,乱世枭雄却还当得。至于能当到哪一步,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毕竟此时的曹操虽然雄图远略,力量却比较弱小,又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便会遭遇灭顶之灾。 很快曹操便遭遇第一次大危机。曹操与张邈自小相好,董卓之乱同举义兵,后又不顾袁绍压力不肯杀掉张邈,甚至征讨陶谦时还将家小托付于他,可谓难得的人生知己了。而就是这样的发小知交,却在曹操再次征讨陶谦时举兵反叛,使得曹操境况大为窘迫,甚至动了投靠袁绍的念头。我一心一意对你好,你却背后捅我刀子,让人怎能不对世道人生产生怀疑?像这样的背叛,曹操其后还会遭遇数次。 冀图在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业,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坎坎坷坷在所难免,唯有百折不挠才能成事。曹操虽薄有家底,但并非一方诸侯,在张邈背叛、与吕布数战不利之时,也几乎被逼到了绝境。此时应该如何?是独自勉力支撑,成霸王之业,还是东奔西走仰人鼻息,又不甘人下为韩、彭之事?曹操选择了前者,这既是对能力的自信,更是起码的自尊。大丈夫终不为反复无常之事! |
从拒绝袁绍连和那一刻起,曹操应该就确立了自己的志向,那便是独自荡平天下,建不朽之功。汉室气数已尽,百姓生灵涂炭,非超世之人不能平定乱世。“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只要乱世持续,百姓便不得安宁;只要天下太平,又何愁盛世不再?秦末刘项争霸,双方何曾将老百姓当人看,然而后来世人只会歌颂铁血强汉,又怎会记得汉朝开国时的屠城与血腥?非常之世,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行非常手段。既然做不了治世能臣,便做乱世奸雄好了,即使“挟天子以令诸侯”,背上千秋骂名也在所不惜,毕竟,“黜陟幽明,黎庶繁息”“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才是最终的理想。 |
作为一名军事统帅,最需要的是冷静理性,尽力避免感情用事。“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曹操作为第一位系统注解《孙子》之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曹操同时也是开一代之风的大诗人,建安风骨的引领者,诗人的气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的悲凉,这些情感气质,与临阵指挥的将帅品质是背道而驰的。于是,曹操在战场上也是昏招迭出。先是强纳张济之妻引起张绣不满,导致长子曹昂、猛将典韦殒命;后又被胜利冲昏头脑,逼得孙刘结成联盟,从而大败于赤壁,自此有生之年无缘一统。反观其他诗名不彰的优秀统帅,则少有如曹操这般顺风浪翻船的骚操作。 |
曹操自然也明白自己的缺点,因此多数情况下从谏如流,并大力延揽人才为己所用,历史上有名的建安文人集团便是这样形成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若是世间人才都能为我所用,何愁天下不定?特别是到了后期,曹操越来越感到时日无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不惜三下求贤令,甚至说出了“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这样在当时看来十分不符合纲常的话。 然而人才易得,知己难求。即使自己能做到推心置腹,又怎知道别人的想法?刘备来投,程昱看出刘备不肯为人下,劝曹操杀掉,曹操却看中刘备的才干不肯杀,引为同自己一般的英雄,最后还能放心地派其领兵攻打袁术;关羽来降,曹操礼之甚厚,即使知道无久留之意也并不阻拦,其投奔刘备时还嘱托手下不要追击。而后来这两人,都成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一个在赤壁毁掉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一个水淹七军逼得曹操想要迁都。哈哈哈,世人皆道我曹阿瞒奸诈多疑,又怎知被亲信之人数次背叛的感受? |
官渡大胜,曹操意气风发,以为削平乱世指日可待;赤壁大败,曹操也一度消沉,乱世何日才能结束?细细算来,汴水遇徐荣、濮阳遇吕布、宛城遇张绣、赤壁遇孙刘,起兵十余载,曹操大败数次,中间小败不可胜数,也有如张邈背叛时意图投奔袁绍、官渡对峙时意图引军还许的绝境之时,但每一次曹操都挺了过来,先败后胜,由弱而强,战胜了一个个对手,最终问鼎中原。支撑着曹操的,便是早日结束乱世、还天下以太平的信念。就算早年间是真正的大汉忠臣,如今也已骑虎难下,难道归还兵权就此授首吗?天下姓刘的坐得,难道姓曹的就坐不得?只要能恢复民生,天下姓什么重要吗?但曹操终究有所顾忌,还是把立皇帝宗庙的担子交给了曹丕。 |
征讨汉中,是曹操人生的最后一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征伐半生,总要有个交代。但降了张鲁,望着蜀道又犹豫了。还是交给后人吧。后来刘备夺了汉中,也属意料之外。当初确实没有看走眼,但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和当初一同煮酒的英雄再次交手。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这是曹操的遗言,一个为平定天下奋斗终生的人,临死时依然惦记着“天下尚未安定”。是啊,有什么比天下安定更重要的呢?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群雄争霸,那是天下纷乱之时不得已而为之,一旦天下初定,再谋割据之势便是纯粹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了。即使再高尚的口号,也掩饰不了背后的小团体利益。 |
曹操是复杂的。他既是匡扶乱世的英雄,又是篡权夺位的奸雄;既是心系平民的圣人,又是残忍嗜杀的屠夫;既是指挥若定的统帅,又是浪漫遐思的诗人;既求才若渴,又下手狠辣,既执法严厉,又通脱佻达。曹操在后世,完全被脸谱化为一个白脸奸臣,从宋朝就承受世人的唾骂。然而世人又何曾记得,曹操是一个真正百折不挠的理想主义者? |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
百度说我有违规信息 |
看到这种话题我就想提出疑问。假设一个皇帝秋毫无犯,每次打仗都不屠城劫掠,一场场硬仗打完,天下3000万人口剩1500万。另一位皇帝心狠手辣,打仗屠城之类的不道德手段随便用,有些敌人因为害怕他屠杀就投降了,天下3000万人统一时还剩2000万,那么谁才是应该推崇的皇帝呢? |
顶 |
好文,收藏了 |
楼主的说法我感觉用在秦始皇身上更合适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三国 最新文章 |
荆州交易的实质 |
我一直很好奇,说糜芳背叛 |
关羽在荆州八年干了什么 |
这张图可能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荆州情势 |
关于关羽北伐,为什么总有人想不通? |
话说合肥之战张辽高光时刻,为啥封赏不是第 |
其实曹髦造反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
为何三国前期的人才凋零后,大部分的后代都 |
马岱北伐之谜 |
曹魏为什么不主攻蜀汉?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