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唐朝 -> 大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封死吐蕃称霸之路 -> 正文阅读 |
[唐朝]大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封死吐蕃称霸之路[第1页] |
作者:留远古62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大唐最激烈、最残酷、也是最持久的战争,不在北方草原,也不在东北高句丽,更不在万里西域,而是大唐与高原霸主吐蕃的较量。 |
大唐这个中央帝国遭遇了秦汉以来的新问题,即高原问题。 秦朝的主要问题,是中原的内部整合,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帝国。 大汉之前半,及西汉主要问题,是草原的竞争博弈,就是如何打败匈奴这个草原霸主。 大汉之后半,及东汉主要问题,是胡汉融合的矛盾,就是中原文明如何吸纳草原文明。 前两个问题成功解决了。但第三个问题,中央帝国始终解决不了。所以,中原与草原之间,只能在历史长河中相互竞争、相互融合;中原与草原的矛盾,贯穿于整部中华历史。 南北分治的过程中,胡汉矛盾的问题被北周及隋朝初步解决,于是中原重归一统。隋朝以后,天下再次遭遇分裂。但是,大唐用了十年时间重新统一天下。原因就是胡汉融合的趋势性问题已经解决,余下就是简单粗暴的战争手段。 但是,隋唐之际真得很复杂。因为一连串的问题集中爆发,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百年分裂问题、草原和中原的竞争博弈问题、东北和西南的边缘崛起问题,以及再次经略西域的问题。然而,这些还都是老问题,前代的秦汉帝国都以面对过这些问题,而且也提供了可效仿的解决方案。吐蕃则是一个新问题,大唐遭遇了高原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历史没有提供解决方案,大唐也没有创造解决方案。所以,大唐与吐蕃之间只能用刀剑说话。而这一番说话,一直说了两百多年。自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到大唐灭亡,即公元907年,大唐与吐蕃之间一直是刀枪见血、白骨森森。即便吐蕃帝国灭亡,大唐仍旧在这个问题上焦头烂额。 青藏高原物质贫乏,支撑不起一个庞大帝国。所以,吐蕃要生存,就必然向周边富庶地区吸血殖民。于是,吐蕃帝国以安多藏区为重心跳板,攻略大唐的青海道。青海道,比邻安多藏区,向北可通西域、向东可就河西。所以,吐蕃率先在青海道挑起战事,唐太宗只能以出嫁于松赞干布来换取和平。 |
终唐一朝能和大唐比划两百年的也就吐蕃了,不过吐蕃还是先倒下。 |
唐蕃真可谓是同归于尽,唐朝变成了藩镇割据,吐蕃也变成一堆赞普后代的小割据政权,有点像成吉思汗后代的一堆汗国 |
公元699年,吐蕃爆发内乱,宰相伦钦陵被杀,其宗族部曲投降唐朝。于是,武则天再次启用娄师德负责招降吐蕃降众。之后,大唐将战线推进至河湟地区,与吐蕃展开激烈较量。 吐蕃帝国一手插向安西四镇、一手插向河湟谷地。在唐玄宗时期,吐蕃帝国又把手插向大唐腹地,争夺河西和陇右地区。 公元714年,吐蕃十万大军进攻甘肃临洮等地,唐玄宗组织反击,收复九曲之地,并建立陇右节度大使,以巩固对吐蕃的防线。 公元726年,吐蕃突袭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并生擒瓜州刺史田献元;公元727年,吐蕃进攻安西,并联络东突厥以合攻大唐。唐河西节度使王君?在设伏途中遭遇回纥骑兵,兵败身死。 连续两年时间,吐蕃帝国长途奔袭,来回扫荡于河西腹地,威震大唐。为挽回河西颓势,唐朝任命张守珪为瓜州刺史经略河西。张守珪到瓜州办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被吐蕃毁坏的瓜州城。但是,修城工作刚开始,吐蕃大军便兵临瓜州城下。张守珪并没有重蹈前任瓜州刺史被俘的覆辙,而是在城头摆设酒宴,与士兵一同饮酒作乐。吐蕃军队认为唐军有备,于是立即撤退。“外强中干”的瓜州唐军,例行公事地掩杀追击,共同演好了这场空城计。之后,张守珪以瓜州为基础,收复百姓、振兴经济,将大唐的势力定死在河西。同时,唐朝将瓜州刺史升格为瓜州都督府。 |
唐太宗是在唐军打败了吐蕃,吐蕃认怂、送厚礼、称臣于唐朝的情况下,才和亲吐蕃,类似蒙古和亲吐蕃、高丽;根本不是和亲换和平,而是唐朝用武力实现和平,吐蕃认怂、送厚礼、称臣于唐朝的情况下,唐朝和亲吐蕃。 |
|
唐朝和亲吐蕃,是在唐朝打赢了、而且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吐蕃,类似蒙古和亲吐蕃,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嫁公主到比自己弱的一方。 而且是靠实力实现和平之后才和亲。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之前,吐蕃松赞干布没认怂,没有承认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所以唐朝李世民不允许和亲吐蕃。后来,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韩威只是率领极少量人去侦察被吐蕃击败,这失败远小于之后的唐军牛进达的胜利。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击败了吐蕃军,而且打的松赞干布不敢与唐朝交战),唐朝还没答应和亲时,唐军已经击败了吐蕃军,已经打的松赞干布不敢与唐朝交战,吐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朝还没答应和亲时,唐军已经打的吐蕃松赞干布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 吐蕃松赞干布承认了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然后,唐朝李世民才同意和亲吐蕃,把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占据西域(安西北庭)。唐朝占据优势,然后和亲吐蕃。唐朝和亲吐蕃,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类似蒙古和亲吐蕃。 唐军击败吐蕃军,在唐太宗没有答应和亲时,吐蕃松赞干布就已经兵败,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并且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 70多年后的金城公主和亲,也是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是吐蕃赞普(君主)的正妻,是吐蕃王后。 《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在《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在吐蕃原始史料《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里,自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后,只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一起生活的记载,没有松赞干布与其他女人一起生活的记载。 史料《资治通鉴》的记载,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为金城公主筑城。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建立宫室。 松赞干布作为吐蕃的君主,非常恭敬的向唐朝下属的一个大臣行子婿之礼,松赞干布“执子婿之礼甚恭”,也证明了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另外,还有其他证据证明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 新唐书记载吐蕃松赞干布上书的内容证明了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松赞干布说唐朝“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松赞干布自称“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在奉表里说唐朝“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松赞干布自称“奴”,也证明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而且,松赞干布奉表,这“表”也是臣属对君主用的,也证明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原始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 曾有泥婆罗(尼泊尔)国王。但,汉、藏、泥婆罗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兴起,编的一些吐蕃书里才出现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谬剧情),之后有些书抄这事。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只是被后世宗教密教人为篡改、捧高了。 关于部分吐蕃资料的某些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王统记》等书里的某些章节) 里有贬低文成公主、为难文成公主的内容,藏学家任乃强等指出,系后世汉人轻视蕃人导致蕃人通过编造那些内容以泄愤。 《旧唐书》记载: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太宗伐辽东还,遣禄东赞来贺。奉表曰:“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于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 《新唐书》记载: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帝伐辽还,使禄东赞上书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其高七尺,中实酒三斛。 |
唐朝和亲吐蕃,是在唐朝打赢了、而且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吐蕃,类似蒙古和亲吐蕃,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嫁公主到比自己弱的一方。 而且是靠实力实现和平之后才和亲。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之前,吐蕃松赞干布没认怂,没有承认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所以唐朝李卝世卝民不允许和亲吐蕃。后来,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韩威只是率领极少量人去侦察被吐蕃击败,这失败远小于之后的唐军牛进达的胜利。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击败了吐蕃军,而且打的松赞干布不敢与唐朝交战),唐朝还没答应和亲时,唐军已经击败了吐蕃军,已经打的松赞干布不敢与唐朝交战,吐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朝还没答应和亲时,唐军已经打的吐蕃松赞干布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 吐蕃松赞干布承认了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然后,唐朝李卝世卝民才同意和亲吐蕃,把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朝长期控卝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占据西域(安西北庭)。唐朝占据优势,然后和亲吐蕃。唐朝和亲吐蕃,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类似蒙古和亲吐蕃。 唐军击败吐蕃军,在唐太宗没有答应和亲时,吐蕃松赞干布就已经兵败,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并且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 70多年后的金城公主和亲,也是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卝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是吐蕃赞普(君主)的正妻,是吐蕃王卝后。 《吐蕃历卝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吐蕃历卝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在《吐蕃历卝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卝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在吐蕃原始史料《吐蕃历卝史文书》的记载里,自从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后,只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一起生活的记载,没有松赞干布与其他女人一起生活的记载。 史料《资治通鉴》的记载,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为金城公主筑城。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建立宫室。 松赞干布作为吐蕃的君主,非常恭敬的向唐朝下属的一个大臣行子婿之礼,松赞干布“执子婿之礼甚恭”,也证明了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另外,还有其他证据证明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 新唐书卝记载吐蕃松赞干布上卝书的内容证明了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松赞干布说唐朝“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松赞干布自称“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旧唐书卝记载,松赞干布在奉表里说唐朝“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松赞干布自称“奴”,也证明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而且,松赞干布奉表,这“表”也是臣属对君主用的,也证明吐蕃松赞干布称臣于唐朝。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吐蕃历卝史文书》、《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原始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卝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卝藏的观世音)、西卝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 曾有泥婆罗(尼泊尔)国王。但,汉、藏、泥婆罗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兴起,编的一些吐蕃书里才出现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谬剧情),之后有些书抄这事。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西卝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只是被后世宗卝教密教人为篡改、捧高了。 关于部分吐蕃资料的某些章节(例如《柱间史》、《西卝藏王统记》等书里的某些章节) 里有贬低文成公主、为难文成公主的内容,藏学家任乃强等指出,系后世汉卝人轻视蕃人导致蕃人通卝过编造那些内容以泄愤。 《旧唐书》记载: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卝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卝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太宗伐辽东还,遣禄东赞来贺。奉表曰:“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于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 《新唐书》记载: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卝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卝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帝伐辽还,使禄东赞上卝书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其高七尺,中实酒三斛。 古代史料证据证明文成公主和亲是在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并且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而且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的所有女人里地位最高的,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的正妻。 没有证据证明当时唐朝无力抵卝抗吐蕃,没有证据证明唐朝是被卝迫和亲。 而古代吐蕃史料都不敢提松州之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而且,古代汉卝人史料、吐蕃原始史料(《吐蕃历卝史文书》、吐蕃碑文)这双方史料的记载都证明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崇高,远高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 |
唐朝和亲吐蕃,是在唐朝打赢了、而且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吐蕃,类似蒙古和亲吐蕃,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嫁公主到比自己弱的一方。 而且是靠实力实现和平之后才和亲。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之前,吐蕃松赞干布没认怂,没有承认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所以唐朝李世民不允许和亲吐蕃。后来,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韩威只是率领极少量人去侦察被吐蕃击败,这失败远小于之后的唐军牛进达的胜利。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击败了吐蕃军,而且打的松赞干布不敢与唐朝交战),唐朝还没答应和亲时,唐军已经击败了吐蕃军,已经打的松赞干布不敢与唐朝交战,吐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朝还没答应和亲时,唐军已经打的吐蕃松赞干布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 吐蕃松赞干布承认了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然后,唐朝李世民才同意和亲吐蕃,把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占据西域(安西北庭)。唐朝占据优势,然后和亲吐蕃。唐朝和亲吐蕃,是唐朝处于优势时和亲,类似蒙古和亲吐蕃。 唐军击败吐蕃军,在唐太宗没有答应和亲时,吐蕃松赞干布就已经兵败,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并且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 70多年后的金城公主和亲,也是唐朝占据优势时和亲。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
关于唐太宗与松赞干布时期唐与吐蕃唯一的交战——松州之战 唐军导致吐蕃军的损失: 先简单介绍一下松州,松州属唐朝剑南道,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朝将松州设为下都督府,主要负责管理党项及其他诸羌的羁縻州。根据严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图考》的考证,松州是唐朝剑南道通向吐谷浑的交通要道,松州州城西北三百里有甘松岭,唐代在此曾设置通轨军镇守,通轨军以西就是党项,党项西北通向吐谷浑。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七月乙亥,吐蕃在打败党项之后,开始入寇松州。(《资治通鉴》) 当时唐朝方面担任松州都督的人叫韩威,韩威带领少量军队去侦察,被击败。这次接触战,唐军虽然受挫,但是损失很小。原因有二:首先,松州唐军很少,《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记载唐玄宗时期“松州,管兵二千八百人”,在唐玄宗之前,武则天时期唐朝已经与吐蕃开始激烈交战,唐玄宗时期也在与吐蕃激烈交战,必然增加了松州唐军的数量,而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之前唐朝与吐蕃没有激烈交战,松州唐军很少,所以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的松州唐军数量必然远多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松州唐军数量,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时期松州唐军数量只有两千八百人,那么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松州唐军远少于两千八百人,可能只有一千人,或数百人;第二,韩威出阵的目的是观察一下吐蕃军,带出的只是松州唐军里极少的一部分。综合以上两点判断,此战唐军损失极小。 随后,唐太宗对吐蕃重兵出击,“(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一说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资治通鉴》)。 参战的四位唐将,侯君集和执失思力在此不再介绍,两人在新唐书中都有传,都是能征善战之将;牛进达在两唐书中没有传,但是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他的记载很多,此人后来参加过对高昌和高句丽的征讨,也是一员虎将;至于刘兰,两唐书在侯君集等人的传的后面附有他的传,他参加过对突厥作战,也非等闲之辈。 牛进达作为唐军的先锋,率军首先与吐蕃军交战,“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资治通鉴》)。 首先我们具体到这次交战斩首千余级是什么概念。古代战争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举个例子,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800,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 然后注意,此战双方没有发生“吐蕃20万大军投入只损失1000多人的事情”。实际情况是,5万唐朝大军的主力侯君集部还没有出手,仅仅是先锋牛进达部晚上夜袭吐蕃大营。 军队损失数量是指伤亡总数。这次是唐军先锋夜袭吐蕃大营,必然是轻兵来去,更加不可能会打扫战场,也就是顺手割了脑袋带走。 所以这种情况下,吐蕃军损失人数与唐军斩首数的比例,远高于平壤之战日军损失数与明军斩首数的比例,远高于“1万/800”。 这种情况下还能带回1000多吐蕃军首级,告诉我此时吐蕃军总伤亡是多少。 然后注意,此时唐军主力还没有投入战斗,而仅仅是唐朝先锋一次夜袭,就能打出这样的战绩。确实令吐蕃松赞干布大惧。然后吐蕃就怂了、退兵了。 唐与吐蕃第一次战争——松州之战,千百年来一直是盖棺定论的唐朝胜利吐蕃认怂的会战。 |
罗兹墨菲《亚洲史》、T·N·杜派《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记载的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朝与吐蕃的交战,是唐军的辉煌的胜利,打败了吐蕃军(藏军),并且使吐蕃成为唐朝的藩属。 ,,,,,,,,,,,,,,,,,,, 接下来的证据说明吐蕃松赞干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 先看吐谷浑, 从吐谷浑政权的存续方面看,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谷浑,以吐谷浑内附故也。”《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年表》也记载道,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开始,吐蕃大论禄东赞连续多年驻在对吐谷浑的前线,并曾与唐军苏定方部交战。双方史料互相印证,说明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政权一直存在,而且是一个亲唐政权。 从吐谷浑领土方面看,《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吐蕃军与唐军交战的地点在乌海。乌海在青海西南,距青海很远,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所部在青海一带击败吐谷浑之后,狂追了2000多里才到达乌海;而柏海又在乌海西南,已达吐谷浑边界,侯君集到达柏海后,就率军撤回了。松州之战前,吐谷浑已被吐蕃打到青海了,但此后却出现了柏海迎亲、乌海交战,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谷浑的大部分领土得以恢复。 从吐谷浑实力方面看,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既而与吐蕃相攻,上书相曲直,并来请师,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从“相攻”和“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然后“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可以看出当时的吐谷浑并不是特别的弱,所以高宗并未明显的支持吐谷浑。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作为一个亲唐政权仍然存在,而且领土较为完整,实力并不很弱。既然吐蕃松赞干布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就已经打败吐谷浑,把吐谷浑打到青海湖了,为什么在二十年后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就是,松州之战后,吐蕃从吐谷浑撤军,吐谷浑重新归附唐朝。 再看党项,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二年,置(松州)都督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远、奉、严、诺、蛾、彭、轨、盖、直、肆、位、玉、璋、佑、台、桥、序二十五羁縻等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忽叛,屡有废置。”上述羁縻州,多是在党项及其他诸羌的居住地设立的。 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在介绍诸党项羁縻州时,记载道,“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党项羁縻州)初隶松州都督府,肃宗时懿、盖、嵯、诺、嶂、佑、台、桥、浮、宝、玉、位、儒、归、恤及西戎、西沧、乐容、归德等州皆内徙,余皆没于吐蕃”。 综合新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诸党项羁縻州的大规模废弃有两次,一次是在高宗时期,一次是在安史之乱及其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太宗贞观时期曾大规模废弃党项羁縻州。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蕃已从党项撤军,诸党项羁縻州重新被唐朝控制。 最后看白兰羌等, 《唐会要》卷九十八记载,“显庆中,白兰为吐蕃所并,收其兵以为军锋。” 《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五《外臣部·交侵》记载,“(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二月,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兵一十二万击白兰氏,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馀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 《旧唐书 西戎传》记载:“白狗、舂桑、白兰等诸羌,自龙朔已后,并为吐蕃所破而臣属焉。” 《新唐书 西域传》记载,“白兰羌……武德六年,使者入朝。明年,以其地为维、恭二州……龙朔后,白兰、舂桑及白狗羌为吐蕃所臣,籍其兵为前驱。” 结合史书来看,白兰羌等被吐蕃吞并的时间不早于唐高宗显庆年间。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蕃退出白兰羌等。 综合以上证据,可以看出,吐蕃松赞干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
唐与吐蕃的主要事件及主要交战(时间顺序版):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攻打芳州的是吐谷浑,不是吐蕃;而且同一年唐朝卢士良、柴绍击败了吐谷浑。再后来,唐朝李靖、侯君集彻底打垮了吐谷浑汗国,吐谷浑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634年,松赞干布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遣行人冯德遐入蕃。松赞干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 638年(贞观十二年)秋,唐与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击败了吐蕃军,打的松赞干布大惧、不敢与唐朝交战,吐蕃松赞干布率部退出其击败的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吐蕃松赞干布遣使谢罪。 (松州之战前,吐蕃松赞干布没有承认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所以唐朝没有同意和亲。松州之战最后,唐朝还没有同意和亲时,吐蕃已经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朝还没有同意和亲时,吐蕃松赞干布已经认怂、谢罪、送厚礼、称臣于唐朝,表现的很恭敬,承认了唐朝的宗主地位与权威,然后,唐朝才同意和亲。) 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妻之。(而《旧唐书》本纪第三记载:(贞观十四年)吐蕃遣使献黄金器千斤以求婚。应该是指松赞干布送来的礼物里的一部分——“珍玩数百”中的一些黄金器,这些黄金器的黄金重量达到千斤。) ⑥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吐蕃历史文书》里称她为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吐蕃历史文书》:“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这两项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圌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说句本文以外的话,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圌后。”) (……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圌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氈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使禄东赞上圌书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其高七尺,中实酒三斛。二圌十圌二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西域,为中天竺所钞,弄赞发精兵从玄策讨破之,来献俘。 高宗即位,擢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弄赞以书诒长孙无忌曰 :“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 。”并献金琲十五种以荐昭陵。) 另外,吐蕃松赞干布还称臣于唐朝唐太宗。吐蕃松赞干布上表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西域逐步被唐朝控制。唐朝处于优势。唐朝使节王玄策曾借吐蕃兵、尼泊尔兵在天竺(印度)作战。 (王玄策在天竺的作战,其实是打败中天竺,并不是打败整个天竺。在王玄策之前,天竺已经是分裂内讧衰弱状态。贞观年间王玄策去天竺并不是为了联络天竺对付吐蕃。王玄策出使天竺时,吐蕃松赞干布已经表现的很恭敬,而且唐朝控制着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压制着吐蕃。任何人都看不出有联络天竺对付吐蕃的必要。 何况,天竺与吐蕃隔着喜马拉雅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即使统一的天竺也无法牵制吐蕃。而且当时天竺处于分裂内讧衰弱状态,天竺根本无力牵制吐蕃。 天竺各国送了大量财物给王玄策使团,准备进贡于唐朝。阿罗那顺取得中天竺权力,派兵攻打王玄策使团,劫掠了天竺各国给王玄策使团的财物。然后王玄策到吐蕃征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这些军队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击败他们,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旧唐书》卷三 本纪第三:“(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吐蕃兵跟着王玄策打进中天竺,然后吐蕃很快就返回了,吐蕃没有控制恒河平原。 王玄策在天竺的征战,其实是维护了唐朝的权威。) 吐蕃赞普还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唐朝册封吐蕃赞普为西海郡王、驸马都尉。 |
《tibеt Past and Present》记载,650年唐军攻占拉圌萨。因为《tibеt Past and Present》中错误过多,所以不采信此记载。 藏文资料《西圌藏王统记》《西圌藏王臣记》等书记载唐军两次攻入吐蕃逻些(拉萨),在松赞干布孙芒松芒赞时,“唐廷已知化身大王升遐,乃发兵入藏,直抵神变大寺(大昭寺)……此后又盛传唐军入藏,急将觉阿释迦像迎至神变寺(大昭寺),藏于南镜门内,以泥封门,别绘一文殊像以掩之……唐军果至,纵火烧“红山宫”(后世重建为布达拉宫)……”。但因为这些书里错误过多、奇幻荒谬成分过多、并且此“唐军攻入吐蕃逻些(拉萨)”的记载与汉人史料记载不符,所以不采信此记载。 |
唐高宗前半段用兵于朝鲜半岛、中亚,唐军攻灭了西突厥国、百济国、高句丽国等,唐高宗忽视了对吐蕃的压制。吐蕃趁机在唐高宗前期吞并整合了青海吐谷浑、白兰羌,实力上升。吐蕃已经完成了对青海吐谷浑、白兰羌的整合之后,唐高宗后半段唐高宗才开始派兵打吐蕃。唐高宗后半段时期、以及武则天时期,唐军3次进攻并且攻入青藏高原之后失败(这3次分别是大非川之战、青海湖之战(即承风岭之战)、素罗汗山之战都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注意,素罗汗山之战也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其他段落有史料详细考证证据。) 但是,吐蕃争夺西域失败,吐蕃3次短暂进入安西,每次都很快被逐出,吐蕃这3次占安西的时间加起来才约10年。每次唐朝都很快重占安西。而且安西以外的西域其他部分没被吐蕃占据,而仍然被唐朝占据。 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 663年,吐蕃吞并青海吐谷浑地盘与部众,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带领数千帐吐谷浑百姓逃至唐朝的凉州。 670年,吐蕃攻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 (此后20多年双方对西域安西四镇的争夺:670年,吐蕃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龟兹等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领龟兹、硫勒等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⑧9年,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再次占据安西四镇。) 670年,唐朝以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总共率军5万讨圌伐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薛仁贵令郭待封率2万人于大非岭守辎重。薛仁贵帅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郭待封不执行薛仁贵的计策,领辎重踵进,被吐蕃二十余万军队打败,悉弃辎重。薛仁贵部返回大非川,吐蕃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进攻,唐兵大败。薛仁贵与论钦陵约和而还。 (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数量,资治通鉴670年没记载,《册府元龟卷一一九》《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记载唐军5万,另有记载说唐军10余万,既然记载有矛盾,那么需要分析哪个记载可信。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率轻锐出击,率领的是战兵,将辎重兵与剩余的战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余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余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
唐高宗前半段用兵于朝卝鲜半岛、中亚,唐军攻灭了西突厥国、百济国、高句丽国等,唐高宗忽视了对吐蕃的压卝制。吐蕃趁机在唐高宗前期吞并整合了青海吐谷浑、白兰羌,实力上升。吐蕃已经完成了对青海吐谷浑、白兰羌的整合之后,唐高宗后半段唐高宗才开始派兵打吐蕃。唐高宗后半段时期、以及武则天时期,唐军3次进攻并且攻入青藏高原之后失败(这3次分别是大非川之战、青海湖之战(即承风岭之战)、素罗汗山之战都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注意,素罗汗山之战也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其他段落有史料详细考证证据。) 但是,吐蕃争夺西域失败,吐蕃3次短暂进入安西,每次都很快被逐出,吐蕃这3次占安西的时间加起来才约10年。每次唐朝都很快重占安西。而且安西以外的西域其他部分没被吐蕃占据,而仍然被唐朝占据。 唐朝长期控卝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 663年,吐蕃吞并青海吐谷浑地盘与部众,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带领数千帐吐谷浑百卝姓逃至唐朝的凉州。 670年,吐蕃攻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 (此后20多年双方对西域安西四镇的争夺:670年,吐蕃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龟兹等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领龟兹、硫勒等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⑧9年,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再次占据安西四镇。) 670年,唐朝以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总共率军5万讨圌伐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薛仁贵令郭待封率2万卝人于大非岭守辎重。薛仁贵帅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郭待封不执行薛仁贵的计策,领辎重踵进,被吐蕃二十余万军卝队打败,悉弃辎重。薛仁贵部返回大非川,吐蕃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进攻,唐兵大败。薛仁贵与论钦陵约和而还。 (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数量,资治通鉴670年没记载,《册府元龟卷一一九》《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记载唐军5万,另有记载说唐军10余万,既然记载有矛盾,那么需要分析哪个记载可信。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率轻锐出击,率领的是战兵,将辎重兵与剩余的战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卝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卝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余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余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
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5年,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被唐朝拒绝。 678年,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然后发生青海湖之战(既青海承风岭之战),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前锋战败,李敬玄不敢前进。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圌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退兵,李敬玄得以率军返回鄯州。此战,唐军损失的是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前锋,损失了约数千人,而李敬玄率领的18万大军返回了,没有覆没。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687年-6⑧9年,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后,一度“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削减了安西的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 6⑧9年,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 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镇。 694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 696年,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此战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故地,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唐军战败。 |
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5年,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被唐朝拒绝。 678年,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然后发生青海湖之战(既青海承风岭之战),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前锋战败,李敬玄不敢前进。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圌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退兵,李敬玄得以率军返回鄯州。此战,唐军损失的是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前锋,损失了约数千卝人,而李敬玄率领的18万大军返回了,没有覆没。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687年-6⑧9年,武则天在平定徐卝敬卝业之乱后,一度“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削减了安西的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 6⑧9年,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 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镇。 694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 696年,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此战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故地,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唐军战败。 |
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5年,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被唐朝拒绝。 678年,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然后发生青海湖之战(既青海承风岭之战),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前锋战败,李敬玄不敢前进。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圌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退兵,李敬玄得以率军返回鄯州。此战,唐军损失的是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前锋,损失了约数千卝人,而李敬玄率领的18万大军返回了,没有覆没。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687年-6⑧9年,武则天在平定徐卝敬卝业之乱后,一度“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削减了安西的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 6⑧9年,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 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镇。 694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 696年,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此战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故地,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唐军战败。 |
|
之后,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安西,被唐朝拒绝。 最后,论钦陵说自己只是保住了吐蕃不被唐朝攻灭。《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记载 论钦陵说“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十姓五咄陆近安西,于吐蕃远,俟斤距我裁一碛,骑士腾突,不易旬至,是以为忧也……” 699年,吐蕃赞普欲除去专圌权的论钦陵论赞婆兄弟,集中兵力杀死论钦陵亲党二千余人,论钦陵自杀。赞婆帅所部千人投降唐朝,唐朝以赞婆为特进、归德王。钦陵子弓仁,以所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拜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 |
【 论钦陵时期,唐将李瑾行曾经吓退论钦陵,并且在青海击破数万吐蕃军;黑齿常之在边境时,曾令吐蕃深畏之。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李)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 《资治通鉴》:“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薛仁贵在唐朝远算不上一流将领,更远不是战神。论军事水平,薛仁贵在唐朝将领里连前十都排不进。唐朝的李靖、李勣、苏定方、王晙、张孝嵩张思礼、李祎、萧嵩、王忠嗣、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高骈、张仲武都比薛仁贵强。 王孝杰、娄师德本来算不上名将,军事水平在唐朝将领里只能算四流,但是因为之前的唐朝顶级将领李靖、李勣、苏定方等人早已去世,而剩下的优秀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等人被武则天解除兵权、害死,才轮到王孝杰、娄师德这种四流水平的将领。 (大非川之战唐军数量为5万人。 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数量,资治通鉴670年没记载,其他史料有的记载为5万、有的记载为10余万,《册府元龟 卷一一九》《旧唐书 本纪第五》《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记载五万,既然记载有矛盾,那就需要分析哪个记载可信,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率轻锐出击,率领的是战兵,将辎重兵与剩余的战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素罗汉山之战也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故地。 关于素罗汗山的位置,据《旧唐书》志20记载,“洮州下,隋临洮郡,武德二年,置洮州”,另据《旧唐书》列传43娄师德传记载,“:证圣元年(亦即天册万岁元年,是年九月改元),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新唐书》列传33娄师德传也记载,“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从中只能看出吐蕃入寇洮州后,王孝杰与娄师德率军征讨,与吐蕃战于素罗汗山,并不能明确说明素罗汗山在洮州境内,因为唐军完全有可能反击追出洮州。 另据《读史方舆纪要》卷60记载,“素罗汗山在州(洮州)西。《唐书》:武后万岁登封初,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战于此,败绩。”素罗汗山在洮州以西。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记载,“唐之统军元帅,王(孝)杰尚书越境,率旅前来,时青海道将军噶尔钦陵赞婆与之对垒迎逆之”,后面又一次提到“唐之元帅王杰尚书越境前来”。如果素罗汗山在洮州境内,那分明是吐蕃越境,何来唐军越境之说? 因此,素罗汗山不在洮州境内,而在青海吐谷浑故地,唐军击退吐蕃对洮州的入寇后,越境反击攻入吐谷浑故地,并在素罗汗山与吐蕃主力展开会战。 此外,据《新唐书》志30记载,“自振武经尉迟川、苦拔海、王孝杰米栅九十里至莫离驿”,振武军在石堡城,王孝杰米栅在石堡城以西,当在吐谷浑境内。王孝杰米栅,顾名思义,即为王孝杰安排修筑的储存军粮的地方。王孝杰在吐谷浑地区与吐蕃军队的交战有两次,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的青海之役和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至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的素罗汗山之役。青海之役时,王孝杰作为前军出战,前军负责修筑军粮屯所不太可能;另外,王孝杰当时只是副总管,其上有总管刘审礼,以副总管命名米栅,也有问题。而素罗汗山之役时,王孝杰作为大总管,修筑米栅并以其命名,更合理。这也为素罗汗山在吐谷浑故地提供了佐证。) (有古代吐蕃史料说素罗汉山之战吐蕃号称杀了10万人,但是,在对唐代时期的事物记载方面,古代吐蕃史料的偏向、吹吐蕃、贬低别人太严重,远比汉人古代史料严重的多。汉人古代史料至少记载了唐、吐蕃、突厥、回鹘等各方很多胜败;而古代吐蕃史料几乎只记载吐蕃胜利,几乎不记载吐蕃的失败、几乎不记载其他势力的胜利。所以古代吐蕃史料这说的号称杀了10万人并不可信,更不能用来说唐军的人数。) 大非川之战,唐军5万,发生在大非川与乌海(是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加之唐军内讧郭待封破坏了薛仁贵的作战部署,导致唐军战败; 青海湖之战,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加之唐军领兵主帅是“非将帅才”、没有将帅之才的李敬玄,导致唐军战败。但是,青海湖之战,唐军损失的是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先锋,损失了数千人,而李敬玄与18万唐军在黑齿常之的掩护下返回了。 寅识迦河之战,这次不是在高原,但是领兵的却是 “无将领之才”、没有将帅之才的韦待价,结果粮运不继、士卒冻馁,撤退。 素罗汉山之战,也都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加之领兵的是王孝杰娄世德这两个四流将领,结果唐军战败。 素罗汉山之战、寅识迦河之战,缺乏可靠史料证明唐军的参战数量。 可见,唐军被论钦陵击败的这几次,是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唐军内讧、唐朝内讧导致派出的是比较差的将领 等多个因素导致的唐军战败。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的3次失败、以及论钦陵自己承认自己的胜利只是保住吐蕃不被吞并(“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也说明了吐蕃论钦陵对唐军并没有优势。而是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唐军内讧、唐朝内讧导致论钦陵没有遇到唐朝的一流将领……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论钦陵才取得那些胜利。 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失败了,吐蕃3次进入安西,都很快被逐出,唐朝每次都很快恢复了对安西的控制。 (670年,吐蕃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龟兹等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领龟兹、硫勒等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再次占据安西四镇。) 关于裴行俭说的“未可图也”,注意,当时唐高宗是想通过一两次大战彻底打垮吐蕃,裴行俭在回答唐高宗时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所以,裴行俭说的“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的意思是指当时不能通过一两次大战彻底打垮吐蕃。并不是不敢与吐蕃打,实际,当时唐朝李谨行还吓退过吐蕃论钦陵,唐朝黑齿常之击败了吐蕃军,打的吐蕃深畏之。实际当时唐朝仍然占据优势(只是优势不像唐太宗、唐玄宗时那么大),在经过了吐蕃论钦陵与唐(周)朝的所有交战之后,论钦陵最后还说自己的胜利只是保住吐蕃不被唐朝攻灭。再之后就是唐玄宗时期唐军不断的大胜吐蕃。 在论钦陵时期,唐将李瑾行曾经吓退论钦陵,并且在青海击破数万吐蕃军;黑齿常之在边境时,曾令吐蕃深畏之。王孝杰娄师德这在唐朝只是四流的将领则击败过吐蕃论赞婆。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李)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 《资治通鉴》:“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失败了。吐蕃3次进入安西,都很快被逐出,唐朝每次都很快恢复了对安西的控制,吐蕃论钦陵对此却没有办法。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安西,被唐朝拒绝,论钦陵也无可奈何。 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 (其实正是唐朝当时的优秀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被武则天打压、害死,以及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内讧,才让论钦陵能取得那些胜利。) 对唐朝,吐蕃论钦陵到最后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论钦陵没有被吐蕃内讧逼迫自杀的时候,论钦陵已经对唐朝无可奈何了。即使论钦陵多活几十年,也无法取得更大成绩。 最后,论钦陵说自己只是保住了吐蕃不被唐朝攻灭。《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记载吐蕃论钦陵说:“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十姓五咄陆近安西,于吐蕃远,俟斤距我裁一碛,骑士腾突,不易旬至,是以为忧也……” 】 |
【 论钦陵时期,唐将李瑾行曾经吓退论钦陵,并且在青海击破数万吐蕃军;黑齿常之在边境时,曾令吐蕃深畏之。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卝人入寇湟中,(李)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 《资治通鉴》:“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薛仁贵在唐朝远算不上一流将领,更远不是战神。论军事水平,薛仁贵在唐朝将领里连前十都排不进。唐朝的李靖、李勣、苏定方、王晙、张孝嵩张思礼、李祎、萧嵩、王忠嗣、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高骈、张仲武都比薛仁贵强。 王孝杰、娄师德本来算不上名将,军事水平在唐朝将领里只能算四流,但是因为之前的唐朝顶级将领李靖、李勣、苏定方等人早已去世,而剩下的优秀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等人被武则天解除兵权、害死,才轮到王孝杰、娄师德这种四流水平的将领。 (大非川之战唐军数量为5万卝人。 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数量,资治通鉴670年没记载,其他史料有的记载为5万、有的记载为10余万,《册府元龟 卷一一九》《旧唐书 本纪第五》《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记载五万,既然记载有矛盾,那就需要分析哪个记载可信,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率轻锐出击,率领的是战兵,将辎重兵与剩余的战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卝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卝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素罗汉山之战也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故地。 关于素罗汗山的位置,据《旧唐书》志20记载,“洮州下,隋临洮郡,武德二年,置洮州”,另据《旧唐书》列传43娄师德传记载,“:证圣元年(亦即天册万卝岁元年,是年九月改元),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新唐书》列传33娄师德传也记载,“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从中只能看出吐蕃入寇洮州后,王孝杰与娄师德率军征讨,与吐蕃战于素罗汗山,并不能明确说明素罗汗山在洮州境内,因为唐军完全有可能反击追出洮州。 另据《读史方舆纪要》卷60记载,“素罗汗山在州(洮州)西。《唐书》:武后万卝岁登封初,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战于此,败绩。”素罗汗山在洮州以西。 据《敦煌本吐蕃历卝史文书》赞普传记记载,“唐之统军元卝帅,王(孝)杰尚书越境,率旅前来,时青海道将军噶尔钦陵赞婆与之对垒迎逆之”,后面又一次提到“唐之元卝帅王卝杰尚书越境前来”。如果素罗汗山在洮州境内,那分明是吐蕃越境,何来唐军越境之说? 因此,素罗汗山不在洮州境内,而在青海吐谷浑故地,唐军击退吐蕃对洮州的入寇后,越境反击攻入吐谷浑故地,并在素罗汗山与吐蕃主力展开卝会战。 此外,据《新唐书》志30记载,“自振武经尉迟川、苦拔海、王孝杰米栅九十里至莫离驿”,振武卝军在石堡城,王孝杰米栅在石堡城以西,当在吐谷浑境内。王孝杰米栅,顾名思义,即为王孝杰安排修筑的储存军粮的地方。王孝杰在吐谷浑地区与吐蕃军卝队的交战有两次,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的青海之役和天册万卝岁元年(公元695年)至万卝岁通卝天元年(公元696年)的素罗汗山之役。青海之役时,王孝杰作为前军出战,前军负责修筑军粮屯所不太可能;另外,王孝杰当时只是副总管,其上有总管刘审礼,以副总管命名米栅,也有问题。而素罗汗山之役时,王孝杰作为大总管,修筑米栅并以其命名,更合理。这也为素罗汗山在吐谷浑故地提卝供了佐证。) (有古代吐蕃史料说素罗汉山之战吐蕃号称杀了10万卝人,但是,在对唐代时期的事物记载方面,古代吐蕃史料的偏向、吹吐蕃、贬低别人太严重,远比汉卝人古代史料严重的多。汉卝人古代史料至少记载了唐、吐蕃、突厥、回鹘等各方很多胜败;而古代吐蕃史料几乎只记载吐蕃胜利,几乎不记载吐蕃的失败、几乎不记载其他势力的胜利。所以古代吐蕃史料这说的号称杀了10万卝人并不可信,更不能用来说唐军的人数。) 大非川之战,唐军5万,发生在大非川与乌海(是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加之唐军内讧郭待封破卝坏了薛仁贵的作战部署,导致唐军战败; 青海湖之战,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加之唐军领兵主帅是“非将帅才”、没有将帅之才的李敬玄,导致唐军战败。但是,青海湖之战,唐军损失的是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先锋,损失了数千卝人,而李敬玄与18万唐军在黑齿常之的掩护下返回了。 寅识迦河之战,这次不是在高原,但是领兵的却是 “无将领之才”、没有将帅之才的韦待价,结果粮运不继、士卒冻馁,撤退。 素罗汉山之战,也都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加之领兵的是王孝杰娄世德这两个四流将领,结果唐军战败。 素罗汉山之战、寅识迦河之战,缺乏可靠史料证明唐军的参战数量。 |
可见,唐军被论钦陵击败的这几次,是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唐军内讧、唐朝内讧导致派出的是比较差的将领 等多个因素导致的唐军战败。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的3次失败、以及论钦陵自己承认自己的胜利只是保住吐蕃不被吞并(“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也说明了吐蕃论钦陵对唐军并没有优势。而是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唐军内讧、唐朝内讧导致论钦陵没有遇到唐朝的一流将领……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论钦陵才取得那些胜利。 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失败了,吐蕃3次进入安西,都很快被逐出,唐朝每次都很快恢复了对安西的控卝制。 (670年,吐蕃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龟兹等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领龟兹、硫勒等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再次占据安西四镇。) 关于裴行俭说的“未可图也”,注意,当时唐高宗是想通卝过一两次大战彻底打垮吐蕃,裴行俭在回答唐高宗时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所以,裴行俭说的“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的意思是指当时不能通卝过一两次大战彻底打垮吐蕃。并不是不敢与吐蕃打,实际,当时唐朝李谨行还吓退过吐蕃论钦陵,唐朝黑齿常之击败了吐蕃军,打的吐蕃深畏之。实际当时唐朝仍然占据优势(只是优势不像唐太宗、唐玄宗时那么大),在经过了吐蕃论钦陵与唐(周)朝的所有交战之后,论钦陵最后还说自己的胜利只是保住吐蕃不被唐朝攻灭。再之后就是唐玄宗时期唐军不断的大胜吐蕃。 在论钦陵时期,唐将李瑾行曾经吓退论钦陵,并且在青海击破数万吐蕃军;黑齿常之在边境时,曾令吐蕃深畏之。王孝杰娄师德这在唐朝只是四流的将领则击败过吐蕃论赞婆。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卝人入寇湟中,(李)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 《资治通鉴》:“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失败了。吐蕃3次进入安西,都很快被逐出,唐朝每次都很快恢复了对安西的控卝制,吐蕃论钦陵对此却没有办法。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安西,被唐朝拒绝,论钦陵也无可奈何。 唐朝长期控卝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 (其实正是唐朝当时的优秀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被武则天打卝压、害死,以及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内讧,才让论钦陵能取得那些胜利。) 对唐朝,吐蕃论钦陵到最后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论钦陵没有被吐蕃内讧逼卝迫自卝杀的时候,论钦陵已经对唐朝无可奈何了。即使论钦陵多活几十年,也无法取得更大成绩。 最后,论钦陵说自己只是保住了吐蕃不被唐朝攻灭。《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记载吐蕃论钦陵说:“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十姓五咄陆近安西,于吐蕃远,俟斤距我裁一碛,骑士腾突,不易旬至,是以为忧也……” 】 |
可见,唐军被论钦陵击败的这几次,是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唐军内讧、唐朝内讧导致派出的是比较差的将领 等多个因素导致的唐军战败。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的3次失败、以及论钦陵自己承认自己的胜利只是保住吐蕃不被吞并(“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也说明了吐蕃论钦陵对唐军并没有优势。而是高原反应削弱唐军、唐军内讧、唐朝内讧导致论钦陵没有遇到唐朝的一流将领……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论钦陵才取得那些胜利。 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失败了,吐蕃3次进入安西,都很快被逐出,唐朝每次都很快恢复了对安西的控卝制。 (670年,吐蕃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龟兹等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领龟兹、硫勒等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再次占据安西四镇。) 关于裴行俭说的“未可图也”,注意,当时唐高宗是想通卝过一两次大战彻底打垮吐蕃,裴行俭在回答唐高宗时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所以,裴行俭说的“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的意思是指当时不能通卝过一两次大战彻底打垮吐蕃。并不是不敢与吐蕃打,实际,当时唐朝李谨行还吓退过吐蕃论钦陵,唐朝黑齿常之击败了吐蕃军,打的吐蕃深畏之。实际当时唐朝仍然占据优势(只是优势不像唐太宗、唐玄宗时那么大),在经过了吐蕃论钦陵与唐(周)朝的所有交战之后,论钦陵最后还说自己的胜利只是保住吐蕃不被唐朝攻灭。再之后就是唐玄宗时期唐军不断的大胜吐蕃。 在论钦陵时期,唐将李瑾行曾经吓退论钦陵,并且在青海击破数万吐蕃军;黑齿常之在边境时,曾令吐蕃深畏之。王孝杰娄师德这在唐朝只是四流的将领则击败过吐蕃论赞婆。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卝人入寇湟中,(李)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 《资治通鉴》:“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吐蕃论钦陵在争夺安西方面失败了。吐蕃3次进入安西,都很快被逐出,唐朝每次都很快恢复了对安西的控卝制,吐蕃论钦陵对此却没有办法。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安西,被唐朝拒绝,论钦陵也无可奈何。 唐朝长期控卝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 (其实正是唐朝当时的优秀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被武则天打卝压、害死,以及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内讧,才让论钦陵能取得那些胜利。) 对唐朝,吐蕃论钦陵到最后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论钦陵没有被吐蕃内讧逼卝迫自卝杀的时候,论钦陵已经对唐朝无可奈何了。即使论钦陵多活几十年,也无法取得更大成绩。 最后,论钦陵说自己只是保住了吐蕃不被唐朝攻灭。《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记载吐蕃论钦陵说:“且四夷唐皆臣并之,虽海外地际,靡不磨灭,吐蕃适独在者,徒以兄弟小心,得相保耳。十姓五咄陆近安西,于吐蕃远,俟斤距我裁一碛,骑士腾突,不易旬至,是以为忧也……” 】 |
700年,吐蕃将莽布支寇凉州,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与战于洪源谷,六战皆捷,斩首二千五百级,获二副将。(杀敌数通常远多于斩首数,例如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800,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 702年,己卯,吐蕃遣其臣论弥萨来求和。 戊申,吐蕃赞普将万余人寇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之四战,皆破之,斩首千余级。 703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 707年,以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710年,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筑城以居之。《吐蕃历史文书》中尊称其为赞蒙金城公主:“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吐蕃通过贿赂唐朝鄯州都督杨矩,取得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但是717年唐朝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之地,九曲之地成为战场,吐蕃与唐朝都没能控制九曲之地,直到后来唐朝哥舒翰大胜吐蕃军,并且使唐朝重新控制九曲之地。)。 714年,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 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 715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 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圌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吐蕃再次请和。 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 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722圌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当时是唐朝属国。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军,斩获数万吐蕃军。 |
727年,唐军破吐蕃军于青海之西,俘获人员辎重牛羊而还。同年,吐蕃军劫掠瓜州。 728年,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乙巳,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今青海省龙羊峡),擒获甚众。辛卯,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时吐蕃复入寇,萧嵩遣宾客将强弩四千击之。战自辰至暮,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斩副将一,上级五千首)。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729年,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信安王李祎率唐军攻占石堡城,分兵据守要害,令敌不得前进。自是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玄宗闻之大悦,更名石堡城曰“振武圌军”。 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赞普上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
736年-737年,在吐蕃西北,此时小勃律没有唐军,吐蕃击破小勃律;然后在吐蕃东北,崔希逸派唐军进攻吐蕃,唐军大破吐蕃于青海之上,俘获甚众,吐蕃将领乞力徐脱身走。自是吐蕃复绝朝贡。 738年,杜希望率众攻占吐蕃新城,以其城为威卝武圌军,发兵一千以镇之。杜希望又从鄯州发兵夺吐蕃河桥,于河左筑盐泉城。吐蕃发兵三万反攻。左威卫郎将王忠嗣率所部攻击敌军,所向辟易,敌军遂乱。杜希望纵兵乘之,吐蕃军大败。 740年,吐蕃赞普把自己的姐姐吐蕃公主赤玛禄和亲小勃律。 741年,吐蕃攻陷石堡城。 742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击破吐蕃大岭军,又破青海道莽布支营三万馀众。河西节度使王倕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卝子琅支都。 743年,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击吐蕃,行千馀里,攻破洪济城。 746年,王忠嗣率军与吐蕃多次战于青海、积石,皆获大胜。又伐吐蕃内部的吐谷浑于墨离,平其国,虏其全部而归。 |
747年,苦拔海之战,哥舒翰率军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747年,高仙芝率唐军远征小勃律,大破据险而守的吐蕃军,攻占小勃律,俘获小勃律王及其妻子吐蕃公主而还。唐朝派一部分唐军驻扎在小勃律。 (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 的记载,高仙芝此次征小勃律,消灭了约十万吐蕃军。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 天宝七载,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专征勃律,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于时吐蕃聚十万众于娑勒城,据山因水,堑断崖谷,编木为城。仙芝夜引军渡信图河,奄至城下。仙芝谓嗣业与田珍曰:"不午时须破此贼。"嗣业引步军持长刀上,山头抛櫑蔽空而下,嗣业独引一旗于绝险处先登,诸将因之齐上。贼不虞汉军暴至,遂大溃,填溪谷,投水溺死,仅十八鎀九。遂长驱至勃律城擒勃律王、吐蕃公主,斩藤桥,以兵三千卝人戍。……十载,又从平石国,及破九国胡并背叛突骑施,以跳荡加特进,兼本官。 《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三: 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虏不虞军至,因大溃,投崖谷死者十八。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从平石国及突骑施,以跳荡先锋加特进。 ) 748年,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攻破之;又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四》《新唐书列传第六十》有记载。此外,《册府元龟卷三百九十八》记载:“哥舒翰……筑神威城於青海上,旋为吐蕃所破。又筑城於青海中龙驹岛上……名为应龙城。吐蕃自此遁逃,不复近青海……) 749年,哥舒翰攻占石堡城。该地成了新的唐军驻地。 749年至750年,高仙芝率军击破萨毗、朅师、突骑施等。 天宝十载春正月,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朅师王等。 753年,哥舒翰击吐蕃,攻拔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置洮阳郡、浇河郡、神策军、宛秀军等。 封常清率军大破归附于吐蕃的大勃律,受降而还。 在河陇战场,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推进到青海湖以西,并且打的吐蕃不敢靠近青海湖。在西线战场对吐蕃的作战,唐军也是捷报频传,占据小勃律、大勃律。唐军从东到西北压卝制吐蕃,唐朝占据明显优势。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 最新文章 |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
安禄山和杨玉环 |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