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唐朝 -> 略论武德元年(618)李唐与薛秦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上) -> 正文阅读

[唐朝]略论武德元年(618)李唐与薛秦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上)[第1页]

作者:wuanguo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薛举死后不久,唐朝再次派出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八月)已丑(十七日),以秦王世民为元帅,击薛仁果”(《资治通鉴》),李唐对薛秦的复仇之战随即上演,下面具体分析。
 
一、唐军阵容
综合查找两唐书、《册府元龟》和《全唐文》等史料,我将此次出战的唐军主要将领名单简单整理一下,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一)元帅府高级官员
明确记载为此次战役唐军元帅府高级官员的,主要有以下几位:
1、屈突通,本次行军长史,时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旧唐书》列传9: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举)
2、窦诞,本次行军司马,时任殿中监。(《旧唐书》列传11:转殿中监,封安丰郡公,……从太宗征薛举,为元帅府司马)
 
(二)一般中高级官员
1、梁实,本次行军总管之一。(《资治通鉴》:命行军总管梁实营于浅水原以诱之)
2、庞玉,时任右武候大将军。(《资治通鉴》:使右武候大将军庞玉陈于浅水原)
3、柴绍,时任左翊卫大将军。(《旧唐书》列传8: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
4、李叔良,时任刑部侍郎,封长平王。(《旧唐书》列传10:武德元年,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师镇泾州,以御薛举)
5、李孝常,时任左卫大将军。(《册府元龟》卷384:拜为左卫大将军,从平薛仁杲,力战有功)
6、窦璡,时任民部尚书。(《旧唐书》列传11:历礼部、民部二尚书。从太宗平薛仁杲)
7、窦轨,时任秦州总管。(《资治通鉴》:秦州总管窦轨击薛仁果)
8、窦抗,时任左武候大将军。(《旧唐书》列传11:转左武候大将军,领左右千牛备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勋居第一)
9、樊兴,时任右监门将军。(《旧唐书》列传7:兴从平京城,累除右监门将军。又从太宗破薛举,平王世充、窦建德)
 
(三)地方将领
1、刘感,时任骠骑将军,镇守泾州。(《旧唐书》列传137:武德初,以骠骑将军镇泾州。薛仁杲率众围之)
2、常达,时任陇州刺史。(《旧唐书》列传137:武德初,拜陇州刺史。时薛举屡攻之)
以上只是我查阅两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和全唐文的初步结果,由于查阅不深,难免会有遗漏,此外,大量墓志尚不及一一查明,因此,这个名单只是一个初步的名单,仅供参考。
 
二、双方兵力
(一)薛秦
对于薛秦此次投入的兵力,史书是有明确记载的:
《旧唐书》太宗本纪: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
《册府元龟》卷19:会举死,其子仁杲嗣立,并羌胡之众尚十馀万,兵锋甚锐,数求战。
《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豳州宜禄县:会举死,其子仁杲统其众,并羌胡十余万,数来挑战。
据此看,当时薛秦投入的兵力,当在10多万人,这与我根据薛秦控制人口推算的其极限动员兵力基本一致,也与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十二月扶风之战时薛秦的“劲兵十馀万”的记载相合,详见扶风之战篇,因此,我认为该数字基本可信。
(二)李唐
对于李唐本次投入的兵力,我目前尚未查到史书的直接记载,但是,查到一条旁证,那就是刘感被俘后对泾州守军的喊话,史书记载不尽相同:
《旧唐书》列传137刘感传:及至城下,(刘感)大呼曰:“逆贼饥饿,亡在朝夕!秦王率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各宜自勉,以全忠节!”(《册府元龟》卷138、425略同,《新唐书》列传116刘感传基本意思相同)
《册府元龟》卷373:及至城下,(刘感)大呼曰:“逆贼大饥,亡在朝夕。秦王率军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各宜自勉,以全忠节。”
可见,有2种说法,一是“数十万众”,一是“十万众”,何者准确,我们已无法知晓,但是,这只是一条旁证,刘感在喊话时,出于鼓舞泾州守军士气的考虑,完全可能夸大唐军的兵力,因此,只能作为参考。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上面列举的唐军高级将领的人数来做个推测,当然也是大概的推测,在“一般中高级官员”中,樊兴以上9人,我认为,官位较高,如果不在元帅府任职,则完全可以达到行军总管的级别。再考虑到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时唐军出动的是八总管兵,我据此推测,此次战役,唐军出动的兵力可能与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时相差不多,以每位总管1-2万兵力估算,唐军投入的兵力大概也是10多万人,与薛秦基本相当。
 
三、交战过程
(一)两军相持
据《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罗睺将兵拒之”,可见,唐军与薛秦军仍然是在高墌城对峙,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时,高墌城在唐军手中,而这次,则是在薛秦手中。
此处要辨析一个问题,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双方对峙地点是在折墌城,而非高墌城,“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相持于折墌城”。查《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关陇诸郡图,可知《旧唐书》记载不确,折墌城位于高墌城、浅水原的西北方向,如果两军在折墌城对峙,则高墌城和浅水原早已甩在唐军身后,何来九月刘感在高墌城中伏?十一月两军也就不可能在浅水原再次决战。因此,唐军与薛秦的对峙地点应是高墌城。
当时,薛秦是主动来挑战的,“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旧唐书》太宗本纪),“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新唐书》太宗本纪),“罗睺数挑战”(《资治通鉴》)。
面对薛秦的挑战,李世民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太宗按甲以挫之”(《旧唐书》太宗本纪),“太宗按军不动”(《新唐书》太宗本纪),“世民坚壁不出”(《资治通鉴》)。
对于这一策略,某些人(曹某、李某之流)是很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李世民胆小如鼠,畏缩不前,简直就是束手无策。那么这一策略到底如何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李世民采取这一策略的原因,史书是有记载的,据《册府元龟》卷125记载:
诸将咸称战,帝曰:“我士卒新经挫衄,锐气犹少,贼以胜自骄,必轻进好斗,我且坚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之计也。”因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
《资治通鉴》、两唐书薛举传记载略同。
在这里,李世民是清楚的分析了敌我双方特点的,唐军经过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后,损失惨重,而且斗志不高,而薛秦大胜之后,正是信心满满、轻进好斗的时候,这时候唐军去和薛秦打野战,胜算有多大?一旦战败,后果有多严重?这难道开得起玩笑的?因此,当时来讲,恰当的策略就应该是,主力先坚守不出,消耗薛秦,等到把薛秦的斗志消磨的差不多的时候,唐军再突然发力出击。
 
从当时的整体形势来看,李世民的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坚守不出,对于唐军来说,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效果:
1、薛秦军队开始缺粮
我在扶风之战篇中已分析过,薛秦当时控制的人口充其量只有50多万人,按正常情况,只能动员5-6万军队,但薛秦实际动员了10多万人,这种极限动员,短时间尚可支撑,时间一长,必然会出现大问题,问题之一就是粮食无法供应,劳动力都被拉去打仗了,谁来提供粮食呢?据《资治通鉴》记载,“相持六十余日,仁果粮尽”,粮食都供应不上了,还指望薛秦军队的士气高到哪里去呢?此外,由于缺粮,薛秦方面必然希望能速战速决,这样,当唐军后来出战的时候,薛秦军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急躁冒进的现象,暴漏了己方破绽,正好为唐军所乘。
 
(二)泾州破围战
先引用《资治通鉴》记载如下:
(九月)甲寅(十二日),秦州总管窦轨击薛仁果,不利;骠骑将军刘感镇泾州,仁果围之。城中粮尽,感杀所乘马以分将士,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数矣,会长平王叔良将士至泾州,仁果乃扬言食尽,引兵南去;乙卯(十三日),又遣高墌人伪以城降。叔良遣感帅众赴之,己未(十七日),至城下,扣城中人曰:“贼已去,可逾城入。”感命烧其门,城上下水灌之。感知其诈,遣步兵先还,自帅精兵为殿。俄而城上举三烽,仁果兵自南原大下,战于百里细川,唐军大败,感为仁果所擒。仁果复围泾州,令感语城中云:“援军已败,不如早降。”感许之,至城下,大呼曰:“逆贼饥馁,亡在朝夕,秦王帅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优,勉之!”仁果怒,执感,于城旁埋之至膝,驰骑射之;至死,声色逾厉。叔良婴城固守,仅能自全。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
 
1、李叔良解围
早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薛举就入侵泾州,但攻泾州州城不克,当时还曾让被俘的刘世让向泾州守军喊话劝降,至九月,泾州孤城在骠骑将军刘感带领下已坚守了3个月了,守军处境很困难,“城中粮尽,感杀所乘马以分将士,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数矣”,可见,城中粮草断绝,且多次险被攻破。
泾州孤城的这一惨状,现在成了某些人攻击李世民的借口,他们认为,泾州危在旦夕,但李世民手握重兵,却不发兵救援,非常恶劣。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按《资治通鉴》记载,九月甲寅(十二日),“秦州总管窦轨击薛仁果,不利”,如果我们孤立的看这条记载,很可能看不明白,李世民已下令“坚壁不出”,窦轨为何要主动出击呢?而且,以一总管的兵力进攻薛秦,这不是找死吗?
实际上,如果我们联系下文记载的“会长平王叔良将士至泾州”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长平王李叔良所部救援泾州,这是否与李世民有关呢?有人认为不是,理由是李世民下令“敢言战者斩”,因此不可能派李叔良去救援泾州,还有人认为,李叔良本来就在泾州镇守,他才是泾州主将,刘感只是他的部下。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从“李叔良原本是否在泾州”这个问题切入。
认为李叔良本来就在泾州镇守的,依据是两唐书宗室传。
《旧唐书》列传10:武德元年,(李叔良)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师镇泾州,以御薛举。举乃阳言食尽,引兵南去,遣高墌人伪以降。
《新唐书》列传3:长平肃王叔良,武德初,例王,镇泾州,捍薛仁杲。仁杲内史令翟长孙以众降。於是大饥,米斗千钱,叔良不恤士,损粮以渔利,下皆怨。仁杲知之,阳言食尽,去,遣高墌人诡降。
但是,宗室传的记载比较简略,李叔良是原本就在泾州,还是作为援军赶到后才镇守泾州,宗室传语焉不详。
 
结合其他史料来看,我认为,李叔良原本不在泾州,是作为援军后去的,理由如下:
第一,据《册府元龟》卷138记载,“城垂陷者数矣,长平王叔良援兵至,仁杲解围而去”,两唐书忠义传及资治通鉴记载略同,均明确将李叔良定位为“援兵”。
第二,《新唐书》列传3宗室传提到,“仁杲内史令翟长孙以众降”,根据我上面分析薛秦分裂的史料可知,翟长孙是向李世民的唐军主力投降的,而且,从逻辑上讲,翟长孙也不可能向泾州孤城投降,当时泾州险被攻破,自身难保,翟长孙怎么可能向泾州守军投降?就算翟长孙敢降,泾州守军敢接纳吗?因此,翟长孙只可能是向李世民的唐军主力投降。而《新唐书》列传3宗室传明确提到,翟长孙投降后,跟随李叔良作战,后来在刘感败没后,还在守卫泾州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感为贼执。叔良惧,悉出金劳军,委事於长孙,乃克安”。可见,翟长孙投降李世民时,李叔良就在李世民那里,是李世民麾下诸将之一,李叔良是后来带着翟长孙率军增援泾州的。这也同时说明,李叔良不可能是未经李世民批准的单独行动,否则,他怎么可能把翟长孙带上呢?翟长孙又怎么会听李叔良的呢?
第三,《新唐书》列传3宗室传提到李叔良的一条劣迹,“於是大饥,米斗千钱,叔良不恤士,损粮以渔利,下皆怨”。请注意,如果李叔良本来就镇守在泾州,那么,泾州“垂陷者数矣”,如此危急之时,李叔良怎么敢“损粮以渔利”,如果城破了,李叔良人都不一定保得住,还要钱做什么。李叔良渔利的行为,只可能在他作为援军的时候才可能发生,当时,泾州的粮食已经吃完了,而李叔良的援军则应该带着一批粮食,而且当时李叔良援军赶到后,泾州局势已经相对缓和了,不久薛仁杲的军队就自行撤走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叔良才可能搞一些用粮食渔利的行为。
因此,李叔良原本在李世民身边,后来作为援军增援泾州,是可以确定的。李叔良的增援,不是他个人单独行动,而是李世民统一部署的,而且李世民还将刚投降过来的翟长孙调归李叔良,这也是可以确定的。
 
李叔良救援泾州的时间,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城垂陷者数矣,会长平王叔良将士至泾州,仁果乃扬言食尽,引兵南去;乙卯(十三日),又遣高墌人伪以城降。”可见,李叔良救援泾州,当在九月乙卯(十三日)前不久。
在搞清楚李叔良救援泾州的问题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窦轨九月甲寅(十二日)的这次出击,应该会有不同的理解。李叔良原本在李世民麾下,李世民的唐军主力在高墌城一带与薛秦主力对峙,在此情况下,如果李叔良去增援泾州,势必要通过或接近薛秦防区,试想,薛秦怎么可能让李叔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顺利通过呢?我据此推测,窦轨九月甲寅(十二日)的这次出击,很可能是李世民救援泾州的整体计划中的一部分,窦轨是作为佯动部队出现的,他通过主动出击,吸引和牵制薛秦主力,为李叔良通过薛秦防区增援泾州创造机会并争取时间。窦轨虽然失利,但李叔良得以成功救援泾州。
这里多说一点,根据《通鉴考异》引用《高祖实录》的记载,就在九月乙卯(十三日),即薛仁杲派高墌人诈降的那一天,“乙卯,宇文欣攻高墌城,下之”,这里的宇文欣,可能是宇文歆之误。按当时唐军是不可能攻克高墌城的,要是真能攻下来,也就不会出现高墌伪降、刘感中伏了。《资治通鉴》对此不予采信,其治史态度非常严谨。但是,我认为,宇文欣攻高墌,似乎也未必完全不可能,这可能也是当时李世民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宇文欣与窦轨一样,都是佯动,宇文欣可能一度攻入高墌城,但是无法守住,在薛秦军主力赶来之前,宇文欣又撤走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聊备一说。
 
2、刘感兵败百里细川
李叔良增援泾州以后,局势变得对薛秦很不利,李世民唐军主力在前,李叔良泾州部队在后,薛仁杲夹在中间,腹背受敌。薛仁杲试图扭转不利局面,但是,李叔良属于唐军行军总管级别的将领,又加上翟长孙所部,其兵力达到1-2万人应该不成问题,薛仁杲此前强攻泾州都没有攻下,现在强攻得手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因此,薛仁杲用了诈降计,“(九月)乙卯(十三日),又遣高墌人伪以城降”。对于高墌人的伪降,如果细究起来,是有不合理之处的。按当时高墌正处于唐军与薛秦双方主力对峙的第一线,而李叔良远在泾州,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泾州东距豳州180里,而浅水原所在的宜禄县在豳州西部,东距豳州州治81里,据此推算,泾州至浅水原约100里,而根据严耕望先生考证,高墌城距离浅水原只有5里,据此,从泾州州治至高墌城,大约100多里。如果高墌人真要投降,应该就近向李世民的唐军主力投降才是,何必舍近求远,舍强求弱,去找远在100多里外泾州的李叔良呢?
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当时战场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们很难苛求古人事事都能做出精准判断。何况,我们也不能排除李叔良有立功、乃至抢功的心理。
总之,李叔良没有识破这个诈降计,他信以为真,派出刘感率军到高墌城接应,“叔良遣感帅众赴之”。
 
“百里细川”在哪里呢?查《读史方舆纪要》卷58灵台县记载:
细川水(在县东北。源出麟游废普润县之细川谷,东北流,入县境,又东北合于三交川。北魏永安三年,高平贼万俟丑奴屯安定,闻魏军未进,乃散众耕于细川。唐初,泾州镇将刘感自高墌引还泾州。薛仁果自南原驰下,与感战于百里细川,感为所擒。百里、细川地盖相近。胡氏曰:灵台百里镇,即古细川地)。
据此看,百里细川大致在泾州东南部的鹑觚县(后改灵台县)的东北部,查唐关内道地图,浅水原所在的宜禄县恰在鹑觚县东北,则百里细川当距离浅水原(及高墌城)不远。
据此看,刘感没走多远,就在百里细川被薛仁杲追上,唐军大败,刘感被俘。
刘感虽然被俘,但是,泾州州城仍在李叔良手中,而且,由于刘感处理得当,相当一部分唐军撤回了泾州,因此,薛仁杲再次包围泾州,但没有强攻,而是让刘感劝降,刘感不从,被薛仁杲残忍的杀害,“仁果复围泾州,令感语城中云:“援军已败,不如早降。”感许之,至城下,大呼曰:“逆贼饥馁,亡在朝夕,秦王帅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优,勉之!”仁果怒,执感,于城旁埋之至膝,驰骑射之;至死,声色逾厉”。(《资治通鉴》)
刘感很惨烈的死了,李叔良死守泾州,“叔良婴城固守,仅能自全”。为了守住泾州,李叔良采取了2项措施,其一,“出金以赐士卒”(《旧唐书》列传10),用于鼓舞军队士气,据此看,李叔良在此前用粮食渔利得来的钱,也没能自己享用,还是还给了士卒;其二,“委事於(翟)长孙”(《新唐书》列传3),由翟长孙负责守城庶务。由此,泾州州城得以保全。
以上是泾州破围战的全过程,泾州破围战,是在李世民统一部署下的一次局部交战,唐军有得有失,整体上看,不占优势。
 
(三)陇州攻防战
除了泾州之战外,李唐与薛秦还在陇州进行了争夺。
查唐关内道地图可知,陇州位于泾州西南,当时,李唐与薛秦的主力均在泾州东南部、高墌城一带,延伸至泾州州城,这是双方的主要交战地带,至于陇州,是个次要方向,双方在此均无主力,但也有局部交战。
据《资治通鉴》记载,“薛仁果屡攻常达,不能克”,常达时任陇州刺史,由于当时双方主力都不在陇州,因此,薛仁杲只是用一些偏师进攻常达,但均未攻克。
九月上中旬,唐军开始尝试解泾州之围,泾州战事紧张,薛仁杲应该是放松了对陇州方向的关注,因此,九月下旬,常达进行了一次主动出击,并取得了战果。据《资治通鉴》记载:
(九月)庚申(十八日),陇州刺史陕人常达击薛仁果于宜禄川,斩首千余级。
宜禄川在什么地方呢?胡三省认为:
宜禄川,在豳、泾二州间,贞观二年,析豳之新平及泾之保定、灵台,置宜禄县。
据此看,胡三省认为,宜禄川,应该是在后来设立的宜禄县,亦即浅水原、高墌城这一带。照此看,常达应该是作为李世民的直接下属就近参战的。
我不认同这一说法,据后文,薛仁杲用计袭破常达所据之城,如果常达在李世民麾下作战,则其应是李世民的唐军主力的一部分,而当时唐军在高墌城一带,并未占据什么城池。
我在《元和郡县图志》中找到了宜禄川的另一条线索,在泾州良原县:
汭水,一名宜禄川,西自陇州华亭县流入。
我认为,这应该就是九月庚申(十八日)宜禄川之战的地点。泾州良原县位于泾州西南、泾州与陇州交界处,与常达陇州刺史的身份相合。
 
先引用相关史料:
《旧唐书》太宗本纪:九月,薛举死,其子仁杲嗣立。(此处记载薛举死于九月,而非八月辛巳(初九日))
《新唐书》太宗本纪:八月,太宗疾间,复屯于高墌城,相持六十馀日。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按此处记载,薛举是在太宗八月己丑(十七日)再次出兵、双方相持于高墌后才死的)
《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豳州:太宗亲征,相守六十余日,会举死,其子仁杲统其众。(册府元龟卷19略同,说的都是薛举是在太宗再次出兵、双方相持期间死的)
《旧唐书》列传137常达传:牵达以见于举。达词色抗厉,不为之屈。举指其妻谓达曰:“识皇后否?”达曰:“正是瘿老妪,何足可识!”竟释之。(《新唐书》列传116略同,此处薛举不但在九月二十三日常达被俘后现身,还与常达有了对话)
《旧唐书》列传10李叔良传:师镇泾州,以御薛举。举乃阳言食尽,引兵南去,遣高墌人伪以降。(此处李叔良九月增援泾州,时薛举仍在)
此外,我上文列举的跟随李世民再次出兵的唐军高级将领,有的写的是从征薛举,有的则是从征薛仁杲。
 
总之,在经过九月间的两次搏杀后,李唐与薛秦再次暂时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直到十一月,双方迎来了最后的决战。对此,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
(未完待续)
 
唐军参战将领补充:
庞某:
据《唐文拾遗》卷13虞世南“左武候将军庞某碑序”:
薛举负阻秦川,凶徒甚盛,仁果嗣虐,同恶实繁。爰降神武,龚行天罚。公频率精骑,亟引军锋,入地道之九重,超石城之百刃,逾艰履险,奇绩居多。
多说一句,此人也是李世民的心腹:蒙授上柱国,封真定县开国侯。五年,以久劳戎阵,奇功克举,优秩仍加,用彰勤□,蒙授秦王府左三翊卫府右车骑将军。七年,授秦王左一副护军。其年,又补左内马军副总管。
后来在武德九年光荣的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六月,以业预艰难,效彰忠款,蒙授左卫副率。其年七月,诏授右骁卫将军。其年九月,改封安化郡开国公。
 
思迷达!
 
全唐文补遗第七辑,P327
大周故忠武将军守左千牛卫将军检校太子右卫率上柱国安化县开国男庞府君(同本)墓志铭
公讳同本,字昌基,其先南安郡人也。因官北迁,今为鼎州泾阳县人焉。……父卿恽,唐左武侯大将军、上柱国、濮国公。
@江霏雨
籍贯确实不太一样。不过庞卿恽的“濮国公”倒是能和两唐书对上。
 
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点,出土的《庞廓碑》记载,庞廓是庞玉之子,其曾祖曾被封为“南安烈公”,据此推测,庞玉、庞廓这一支当出自南安郡。而上面引用的庞卿恽、庞同本父子这一支,“其先南安郡人也”。据此看,庞玉和庞卿恽的关系可能比较近吧。
 
张士贵
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
皇家发迹参墟,肇基霸业,讴歌允集,征怨在期,将指黄图,行临降水。公乃遣使输款,高祖深相嘉叹,拜右光禄大夫,锡赍优洽;并降玺书,裨定河南之境。公英谋雅算,喻伏波之转规;决胜推锋,体常山之结阵。肃清崤渑,系赖攸归。因统所部,镇于陕服,受相府司马刘文静节度。每陈东略之计,益见嗟赏。遂进下同轨,以置函州。
义宁二年,隐太子之东讨也,以公材光晋用,誉重汉飞,战有必胜之资,威有惮邻之锐,授第一军总管,先锋徇地。灵昆平乐,开月垒而投(缺)(缺)路秋方,耀星旗而举扇。王充选其毅卒,折衄于前;李密简其劲骑,逋亡于后。军容之盛,咸所宗挹。频赍金帛,不可胜言。寻被召入京奉见,思贷绸缪,而备申诚款,载隆赏册,乃拜通州刺史。鸣谦自牧,坐树辞功。福润伫才,班条授职。薛举狼据北地,太宗亲总元戎,公先登之勋,有超恒准,赐奴婢八十口、绢彩千余段、金一百卅挺。方欲克定三川,敕还陕郛转漕。
又一个参战将领。
 
周护
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上柱国嘉川公周君碑文并序
俄而,圣历龙兴,神兵电发,有次河曲,将定关中。公赴八百之期,膺三杰之运,杖策而谒天子,借箸以算诸候。一见 龙颜,即同鱼水。蒙授正议大夫、行军总管。即从戎麾,先开右地,亲当矢石,首定京都。牧野既清,隆周之命斯集;咸阳先据,大汉之业斯成。上宣天地之功、下预山河之誓,方之自昔,莫之与京,转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光启代藩,肇开莫府,文武寮属,妙选贤能,擢公为左统军。于时薛举久跨汧陇,屡窥畿甸,兵逾齐万,气盛隗嚣。再从元戎,频破凶丑,加授柱国。
 
高手在民间
 
好贴,慢慢看!
 
顶精品帖
 
不错拜读了
 
顶精品帖,另期待武吧早日回归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朝 最新文章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安禄山和杨玉环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2:09:08  更:2021-07-08 12:15:1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