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唐朝 -> (唐代)农民的家庭支出情况 -> 正文阅读

[唐朝](唐代)农民的家庭支出情况[第1页]

作者:自带便当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均田制下农民的家庭规模
家庭既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同时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家庭中的成员不一定都是生产者,但肯定都是消费者。因此,研究均田制下农民的家庭支出情况首先要对农民的家庭规模有所了解。
自春秋战国后,关于农民家庭人口的规模就有“五口”和“八口”之辩。孟子是主张“八口之家”的,他认为:“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八口之家虽然常见史籍,但是大都是作为一种理想的、或者是升平盛世时期的状态,如孟子的八口之家的成员中有“匹夫”、“匹妇”,即一夫一妻,“老者”等,这是一种理想的祖父母、父母、孩子三代人同居的直系家庭。直到两千年后的清代,人们仍然以八口之家作为盛世的标榜。如雍正《四川统志》称:“蜀中元年既复,民数日增,人浮八口之家,邑登万户之众。盈宁富庶,虽历代全盛之时未能比隆于今日也。”因此,对农民八口之家的设想大都是盛世状态的理想模式,而作为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户均量,记载大都是五口之家。和孟子同时代的李悝认为农民的生活状态是: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什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於甚贵者也。
 
同书记载西汉政治家晁错的言论也是“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云云,由此可见,汉代的平均家庭规模是以五口为主。南北朝时期,北魏恭帝监国时曾有占田之令,其中对人力和牛力的换工亦明确规定“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因此,家庭人口的多少,其决定因素是家庭经济产出能维持多少人的生活。贝克尔认为,一个有效率的家庭,就是家庭有明确的分工,从而使家庭产出最大化,而不至于出现成员的偷懒、欺骗、盗窃及其他错误的行为,这些“错误的行为”也是道格拉斯所说的“搭便车”现象。搭便车现象会降低家庭生产的效率,最后会导致家庭走向贫穷或者解体,所以家庭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和家庭经济能力及生产效益是相联系的。
唐代初期,由于战争的损耗,农户家庭人口相对较少,随着均田制的实施和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民经济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家庭规模扩大。贞观年间和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前期两个有代表性的时期,可以作为考察的对象。根据梁方仲先生的统计,贞观十三年(639年),平均户口数为4.31口,天宝元年(742年)为5.75口,两个时期进行平均的话,是户均5.03口;冻国栋也有统计,贞观十三年的户均口数是4.06口,天宝元年的口数是5.74口,2那么平均是4.9口。总之,这两份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唐代前期的家庭人口规模和传统的五口之家的规模是相吻合的。为了计算方便,本文就将唐代前期的户均人口数以五口之家为计量单位。
怎样计算农民的家庭支出呢?根据李悝的计算方法,首先是计算“十一之税”,也就是农户应向国家交纳的赋税量,其次是衣食、家庭交往等日常消费情况,还有“社闾、尝新、春秋之柯”等社会活动支出:对于家庭发展支出,如求学费用、买田置地等也要有大致的估计。
 
农户除了要交纳租庸调之外,还要缴纳户税和地税。
在唐前期,丁税是国家征收的正赋,地税在名义上是作为义仓税而征收的。太宗时期,户部尚书韩仲良奏请:“王公已下垦田,亩纳二升。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以备凶年。”‘地税是何时固定成为正税的?《唐律疏议》卷十五《厩车律》‘应输课税’条日:“应输课税,谓租、调、地税之类,地税的地位和租调并列,可见其在高宗初年,就已经通过法律确定下来了。地税是计亩征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9年)规定:“凡王公以下,每年户别据已受田及借荒等,具所种苗顷亩,造青苗簿。诸州以七月已前申尚书省,至征收时,亩别纳粟二升,以为义仓。”也就是说,农户是按照家庭实有田亩数交纳地税的。
户税,顾名思义是计户出税,它征收的是钱币。《通典》卷六《食货六》有唐代户税征收的较早记载,武周长安元年(701年)十月诏:“天下诸州王公己下,宜准往例税户。”往例,是指什么时候,史无明文。但是至少说明在武周之前就有了户税的征收,户税在唐代前期的税收体系中记载较少,说明与租庸调及户税相比较,还处于较为轻微的地位。中唐杜佑在计算国家收入的时候,曾对户税有过估算。《通典》载:
按天宝中天下计帐,户约有八百九十余万,其税钱约得二百余万贯。大约高等少,下等多,今一例以下等计之。其八等户所税四百五十二,九等则二百二十二。今通以二百五十为率。
从杜佑的记载可以看出,九等户占有绝大多数,应该是农民的主体。今统以杜佑所计的平均值为计算户税的标准,即每户农民出户税钱250文。
以上所分析的是农民在正常年景下所负担的国家赋税情况。对于各种加征,如田租的附加税、租脚、摊征、杂徭等,都是临时性的应急财政措施,本文将在有关农民负担的章节中进行讨论。综上分析,可以列表计算出唐代均田制下农户的赋税总量:
粗 庸 调 户税 地税
数量 2石粟 6丈绢 4丈绢 250文 0.8石桑
共计 粟2.8石,绢2.5匹,钱250文。
 
三、日常生活支出
农民的日常支出主要有衣食消费、农具更新以及日常经济交往、村社义务等。农民的衣食消费是家庭消费的常数,也是支出中重要的部分。如何考察农民日常的衣食消费呢?韩国磐先生、宁可先生、张国刚先生等都对唐代农民的日常消费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唐代农民家庭经济做了有益的探索。在考察农民的日常衣食数量上,大都以《唐六典·刑部尚书》“都官郎中条”下对官户、官奴婢每年应给衣粮作为考察农民衣食的参照物:
四岁以上为小,十一以上为中,二十以上为丁。春衣每岁一给,冬衣二岁一给,其粮则季一给。丁奴:春头巾一,布衫裤各一件,皮靴一量,并毡。官婢:春给裙衫各一,绢禅一,鞋二量。冬给襦复裤各一,牛皮靴一量,并毡。十岁以下男:春给布衫一,鞋一量。女:给布衫一,布裙一,鞋一量。冬男女各给布襦一,鞋棘一量。官户长上者准此。其粮:丁口目给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六合。
农民五口之家一般的人口构成是:丁口二人,中口一人,小口二人。根据上述的标准,丁口日给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六合,每日全家口粮为6.7升,合年口粮为24石4斗5升。据《唐六典·尚书户部》“仓部郎中员外郎条”记:“凡在京诸司官人及诸色人应给仓食者,皆给贮米”,可知官奴婢所给口粮为米。宁可先生认为,如果以米计算的话,则全家每年口粮折合粟40.75石,折粟3300.75斤,平均每人每月口粮为粟55斤。
这些记载虽然是衡量唐代日常消费中不可多得的材料,但是也应注意官奴婢和农民消费的差别。官奴婢虽然社会地位比农民低,但由于是官府供给,因此实际生活水平恐怕要比农民还要好些。而且官奴婢还有法定的假日,“凡元、冬、寒食、丧、婚、乳免成与其假焉,”还有医疗保障,“有疾,太常给其医药。”从消费上看,官奴婢是统一管理的,在衣食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其它替代物。因此,如果将农民和官奴婢的消费结构相等同进行计量,就忽视了农民日常消费的实际。
 
农民是靠土地生活的,粮食、蔬菜、山果等都可作为日常食物的来源,农村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农民衣食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映了农民食物结构的地域性;而“春食花,夏食茎,秋食果,冬食实”,“夏来箍米(一种多年水生高秆的禾革类植物)饭,秋至菊花酒”这些记载都反映了农民食物结构的多样性。
唐代食物结构中,粟和米是主要的粮食,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是蔬菜、橡实、山药都是农民日常食物的补充。传统中所谓的“糠菜半年粮”,就是农民传统饮食结构的写照,“糠菜”是一个泛称,指农村中能果脯和填饱肚子的东西。春天的菠菜、夏天的瓜果、秋天的萝卜和白菜都经常成为饭桌上的主食。
均田制下要求最少植桑五十株,榆、枣各十株,因为桑树不仅可以用来养蚕,而且“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五十株以上的桑椹当其量也不少。至于以枣作为食物的记载就更多了,“村人不爱花,多种粟与枣”,同卷《闲坐》诗中写道:“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可以看出枣成为农家重要的生计所依。因此,农家食物结构是多样的,由此也形成了一定的饮食方式。
《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山东人》栽有“山东人来京,主人每为煮菜,皆不为美。常忆榆叶,自煮之”,说明榆叶常作为山东人的食料。
而自居易的“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中,荠菜成为家庭餐桌的主食;
山药也是农家所喜爱的,“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对于橡实,唐人记载也较多,但是大都是家庭经济非常紧张的时候才食用,如“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是指个别农民交纳完赋税后,家中没有粮食吃了,只好以橡实为餐,当然还有更为严重的: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嚗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从“用作三冬粮”、“橡实诳饥肠”等诗句中可以看出农妇之所以以橡实为主食,主要原因是由于“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考察了唐代日常农民的食物结构,可知农民日常的食物结构并非是单一的粮食作为食物,而是各种蔬菜、水果、采摘物的混合,即所谓的“糠菜半年粮”方式。农民种菜的规模有多大呢?宇文融括户时给予逃户“每户给五亩充宅,并为造一两口室宇。开巷陌,立闻伍,种桑枣,筑园蔬,使缓急相助,亲邻不失。丁别量给五十亩以上为私田,任其自营种。”这样逃户“必不流散”,而且能“水旱无忧矣”。古人云,“十亩田一亩园”,说的是一亩园的产出对于农户来讲,可以抵上十亩田的产出。宇文融给予农户五亩园宅地、五十亩耕地,应是唐代农民较为普遍的经营方式,五亩园宅中当能耕种三亩作为菜园,这三亩菜园的产值如果按照“十亩田一亩园”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收益是不小的。因此,将唐代农民的食物结构四分之一定为是蔬菜、山果、桑枣等,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如果将官奴婢日常消费的四分之一用蔬菜、瓜果、桑枣来代替的话,其纯粹消费粮食的部分就是;40.75石X(1-1/4)=30.56石,这30.56石粟就是农民家庭一年的消费量(当然,我们这是以农民一天三餐为计算单位的,而敦煌地区饮食资料中农民一日二餐的情况较为普遍)。此外,农民还要留出第二年的种子,种粟“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那么,平均每亩用种子4升,农民36亩耕地,要留出第二年的种子1.44石。
农民家庭的布帛消费。根据《唐六典·刑部尚书》“都官郎中条”下对官户、官奴婢的标准,春衣每年一给,冬衣两岁一套,春衣一套需布多少呢?唐布“皆宽一尺八寸,长四丈为疋,布五丈为端”,唐尺比今尺略短,据杨际平先生研究,唐尺应在29.5cm左右。唐人的衣服多为长袍大袖,成人的衣服在180cm×100cm左右,共两件;小孩子的当在100cmX60cm左右,共3件,共需布帛一丈五尺:冬衣需布是单衣的2倍,共3丈,两年1套,每年需一丈五。此外,还有头巾、鞋子等,这些大都是农民在农闲时手工制作,还有冬农中的丝绵,综合起来算,姑且还需要一丈布。这样。农户一年的布帛消费就是四丈,也就是一匹绢帛(为了计算方便,不再将绢帛折换成麻布)。
 
住房、耕牛、生产生活用具等,这些虽不是经常支出的项目,但都是基本的必须品。房子是农民家庭主要的资产,因此盖房是农民家庭最为重要的支出项目;购买耕牛是仅次于盖房费用的支出项目。唐代规定农民的“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虽然有此规定,但是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建造如此多的房屋,一般居民都是两间正屋,一间厨房,一间偏房,就是住房的全部。需要花费多少钱昵?《张来儿舍地基帐》提供了一些价格标准(斯2092):
1壁三张来儿舍地一口,东西并基一丈六尺八寸,南北并北头基七尺八寸.
2 计重张地一百三十一尺四分,着物二十六石二斗四合.
张来儿的房舍估计是较为简陋的,只是一间房,价格是“二十六石二斗四合”,其面积和其前面的《马法律堂舍房基帐》以及其后《房舍地基账》中所计房宅的面积相差很大,只是它们的三分之一。而宋欺忠的房屋面积还算正常,在《宋欺忠卖宅舍契》中房屋的价格:
1参年丙展岁十一月十八日,兵马使
2无屋舍,遂买兵马使宋欺忠上件准尺
3数舍居住.断作舍价物计斛斗六十八硕四斗,内粟麦各半.
因此,唐代农民的住房,价格当在70石粮食左右,为了便于计算,此处粮食以70石粟计。房屋一般使用期为二十年左右,那么平均每年的支出当是3.5石粟。耕牛的价格,唐代资料中记述较多,敦煌、吐鲁番地区的记载更为翔实。大谷文书3451号记吐鲁番地区“次犍牛壹头,上值钱参千二百文”,敦煌地区记载黑柠牛“准作汉斗麦一十二硕、粟二硕”,5如果将粟、麦折合成钱币的话,敦煌地区的牛价和吐鲁番地区相差不大,今以牛一头3200文为计。牛一般是能耕种十年,即十年更新一次,每年的费用为320文。
关于日常用品如酒、盐、醋及其日常工具如碗、锄、镰刀、斧子等的家庭开支,在分析家庭副业收入的时候,由于没有计算家庭副业收入如养殖、编制等及其外出佣工等,估计满足这些日常开支应该是可能的。当然也有个别家庭由于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家庭经济相对艰难些,如戴叔伦笔下的女耕田者,是由于其长兄没有成婚就从军去了,家里只剩下母女三人,“无人无牛不及犁”,只好“截绢买刀都市中”,“持刀斫地翻作泥”,由此可知,家中买刀的费用是用卖绢的钱换来的。因此,对于家庭收入的多样性本文就不再讨论和计算,只能是记其粗略地大概。
 
完~
 
好帖子申精吧,不过我好奇,东部也以粟为主粮而不是麦子吗,粟耐旱,但产量不是古今都比小麦高,华北平原应该是麦吧,这点我不清楚
 
请用白话文简短梳理一下数据。
 
不错 历史不但要研究帝王将相,更需要关注寻常百姓家。
 
好帖子,找了很多这种类型的帖子,可惜都不是研究平民百姓家的,总是看到有研究平民百姓家的了
 
楼主是动漫迷+唐朝粉丝 握爪
关注寻常百姓家好帖子
 
此外,农民还要向家族、村社交纳钱粮,作为份子钱。农民是“至诚立社,有条有格。夫邑仪者,父母生其身,朋友长其值。危则相扶,难则相久(救)。”(斯6537号)7可见,这是一种民间社会保障组织,即农民家庭在遇到生老病死等情况的时候,村社或家族的成员共同给予帮助,因此是一种义务。那么,农民家庭一年需要交纳多少钱物呢?敦煌资料中有很多社邑文书,其中《唐大中九年(855年)九月二十九日社长王武等再立条件懑》(伯3544号)载:
(前略)
4 敦煌一群(郡),礼仪之乡,一为 圣主皇帝,二为建
5 窟之固,三为先亡父母追凶就吉,共结量缘,
6 硪为危睑.
7 一 社内每年三斋二社.每斋,人各助麦一
8斗;每社各麦一斟,粟一斗.其社官录(事)
9 行下文贴,其物违时,罚酒一角.其斋,正
10 月、五月,九月:其社,二月、八月.其斋社违
11 月,罚麦一硕,决杖卅;行香不到,罚麦
(后略)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唐朝 最新文章
唐朝羁縻包括吐蕃的理由是什么?
有喜欢和亲回纥的太和公主的吗?
李显为什么派金城公主去和亲?
安禄山和杨玉环
大家觉得,李显真的很昏庸吗?
民间为何要贬低武则天创造出薛仁贵之孙《薛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渭水之盟是荣是耻?
关于唐朝吧讨论基础的建议
为毛正史对李治评价很普通呢?就连剑桥隋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8 12:09:08  更:2021-07-08 12:18:3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