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二年,大宋开始施行王安石变法中重要的变法--青苗法,青苗法的意思是改变旧有常平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大宋的常平和广惠仓“常平、义仓,汉、隋利民之良法,常平以平谷价,义仓以备凶灾。”“增价以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也就是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政府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仓都充满了粮食,也避免了谷贱伤农,年景不好的时候就将储备的粮食降价出售给百姓。 广惠仓“嘉祐二年,诏天下置广惠仓。初,天下没入户绝田,官自鬻之。枢密使韩琦请留勿鬻,募人耕,收其租别为仓贮之,以给州县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宋仁宗时期特别设立的惠民粮仓,是将每年征收上来的部分税米囤藏在仓库里,以用于平时扶助老幼病残者。 认识了常平广惠二仓我们接下来看看王安石变法时二仓在当时究竟储备了多少钱粮? “熙宁二年,制置三司条例司言:「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略计贯石可及千五百万以上,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今欲以见在斛斗,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可通融转运司苗税及钱斛就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随税输纳斛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又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俭物贵然后出粜,所及者不过城市游手之人。今通一路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是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之意也。欲量诸路钱谷多寡,分遣官提举,每州选通判幕职官一员,典干转移出纳,仍先自河北、京东、淮南三路施行,俟有绪推之诸路。其广惠仓除量留给老疾贫穷人外,余并用常平仓转移法。」诏可。”《宋史食货志》 我们看到,实施青苗法时大宋常平广惠二仓储备的钱粮是“一千五百万贯石”以上,加上本人另外一篇相关文章中提到的均输法和市易法所投入的钱,大宋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到五年这三年时间里为了变法总共投入了近三千多万贯石的钱粮,所以“因为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大宋不得不变法”又从何说起?如果这都叫国库空虚,那这种常年是负收入,收税收到后年的乐色又叫什么呢?“天下两税、榷酒茶盐钱,岁入九百二十二万缗,岁之常费率少三百余万,有司远取后年乃济。”?《新唐书食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