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朝 -> 袁崇焕究竟对明朝做了些什么,被杀冤不冤? -> 正文阅读 |
[明朝]袁崇焕究竟对明朝做了些什么,被杀冤不冤?[第2页] |
作者:心远有涯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袁崇焕是那个五年平辽吹得过火了(那个是属于军令状性质的),上任后才发现根本不可能做到于是只能找借口。当然他有很多毛病,但是卖国的话,我觉得可能有些过了。他或许没能力收复东北故土,但是如果崇祯能够善用他,守住辽东防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继续) 据清修《明史·袁崇焕传》中说:“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1622)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袁崇焕作为兵部的官员,不向上级请示,独自一人骑着高头大马进入沦陷区,首先就是违纪行为,有投敌嫌疑。况且,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石匮书后集》张岱),广东人体貌特征明显,口音与北人不同,在关外行走多日,不被后金奸细盯上才不正常。据王在晋在天启二年二月记载:“袁崇焕在部,忽连日不见,未知何往。归而问之,曰‘往山海也。’渠自谓‘我一人便可当关,只要兵马钱粮耳’。人皆信之,遂以为监军。其去不奉旨,不辞朝,卤莽如此,可用当关否?(《三朝辽事实录》卷七)”由于当时是党同伐异的东林党执政,只有立场没有是非,袁崇焕是东林党骨干侯恂举荐的,所以没人进行审查,王在晋的质疑最后竟然不了了之了。 那么,清修《明史》中所夸赞的袁崇焕“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是怎么回事呢?据夏允彝在《幸存录》中记载:袁崇焕“为闽中县令,分校闱中,日呼一老兵习辽事者,与之谈兵,绝不阅卷。或问之,则曰:‘士子宜中者,自有命在,随意抽取可也’。斯岂执事必敬者乎?”在当时,后金经常把一些被策反的明军降卒放回去执行间谍任务。袁崇焕在与这个老兵深聊之后,竟然兴奋得连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阅卷公事也干不下去了,以胡乱抽取考卷敷衍了事,引起了同僚们的不满和责问,这种失态行为十分反常。 袁崇焕在私自出关期间,有没有被后金策反或者进行串通的可能性呢?从他后来的行为表现来看,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嫌疑。 |
(继续) 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使、龙虎将军、右都督努尔哈赤早年曾在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任职,通晓汉语。根据朝鲜史臣申忠一的笔记记载:努尔哈赤的军师,也是皇太极的老师,是个饱读诗书的汉人龚正陆,又名龚正六,江浙一带人。努尔哈赤起兵叛明以后,他们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作为军事教科书,利用奸细里应外合,攻城掠地,屡屡得手。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重镇,都是或利用奸细混进城内,或策反明军将领,里应外合拿下的。嘉靖年间成书,万历年间风行的《杨家将演义》(又名《北宋志传》明·熊大木著)这部著名的军事题材小说他们不可能不进行阅读和借鉴,只是怕引起世人反感,不宜公开而已。 |
(继续) 笔者从书中摘录几段如下—— 1、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诏班师 王枢密进用反间 ……且说王(钦)枢密单骑出黄河(按:与单骑出关何其相似),不日已到太原府,镇守官薛文遇出郭迎接。王钦进府中相见毕,文遇问曰:“枢密临此有何公干?”王钦答以往大辽取纳降文书之事,大守可遣备船只。文遇曰:“此易事耳。”遂调拨红船送过黄河北岸。王钦径望幽州去了。 |
(继续) 2、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节铜台交兵 ……却说六使(按:即杨六郎,可换成毛文龙阅读)被斩消息传入三关寨,岳胜、孟良等闻知,号啕而哭,声振原野。孟良曰:“既本官不幸,我众人难以再守,不如散去,各安生理。”岳胜曰:“汝言正合我意。刘超、张盖,于山下创立本官庙字,傍塑十八员指挥使,递年祭把。”分遣已定,将寨中所积,人各均分,拆毁三关寨。是日,众人四散而去。陈林、柴敢率所部,依前往胜山寨居住。岳胜邀孟良等,反上太行山,称草头天子,部将仍封为丞相等职,打官劫舍。不在话下。是时焦赞在邓州,听知六使遭戮,亦越狱逃走。 话分两头。却说王钦见六使已死,不胜之喜。自思曰:“朝廷无了此人,我志得遂矣。”乃修下密书一封,遣心腹人漏夜送往北番,来见萧后。萧后拆书视之,其书曰: “臣自辞陛下赴南朝,又是数年。每怀报答君后之恩,无由得遂。今臣颇知南朝强弱,所可虑者,惟杨六使而已,今臣略施小计,枭其首级以献,臣目所睹。可乘南朝无备,整点六师,大兴征伐,边防必望风瓦解。若待京城震骇,臣内中自生支节,复有书来奏知。望陛下与二三文武商议,勿失此机会焉。” 萧后得书大悦,因以示文武。萧天佐奏曰:“王钦来书,道得详细,乞陛下早定代宋之计,以图中原也。”后然其奏。 |
(继续) 3、第四十三回 平大辽南将班师 颁官诰大封功臣 ……正值真宗设朝,文武皆集。近臣奏知:“已捉得王钦回朝。”帝令军校拿进殿前,面斥之曰:“逆贼屡在朕前献谗,寡人优容过多。今若放汝走往他国,又将生患矣。”王钦低头无语,只乞早就刑戮(按:二人最后的下场和表现也完全相同)。帝曰:“怕汝奸贼不死耶?”因问八王:“当何以处之?”八王曰:“陛下可设大宴,会集外国使臣,皆得预席。将此贼碎剐凌迟,以助筵前一观,庶使后人知惧。”帝允奏,遂下命,着司官排列筵宴齐备,征召外国诸臣,两边依次坐饮。行刑军校将王钦绑缚于桩上,慢慢割下其肉。席中观者,无不凛然。后人有诗断曰: 作恶年深祸亦深,试看今日戮王钦; 苍天报应无私眼,不便登行竞被擒。 王钦受苦难禁,不消数十刀,气已绝矣。帝令抛其尸骸于野,以彰奸臣。因谓八王曰:“王钦往者所言,本有欺罔之意,而朕不觉何也?”八王曰:“大诈似忠,以致陛下不觉。今日王钦受刑,朝野皆为之欢庆矣。”帝然之。 |
(继续) 袁崇焕的人生轨迹与《杨家将演义》书中王钦的故事脚色十分相似,那么,他和王钦会否属于同一类人物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袁崇焕在出任辽东巡抚和蓟辽督师以后都做了什么吧。 |
(继续) 三、款和后金,敌视友军,恶化明朝东北部边疆的局势 天启六年三月初三日,明熹宗批准了辽东经略高第的退休请求,命用驿站车马护送他荣归故里。袁崇焕还没来得及高兴,第二天,明熹宗就宣布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派遣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为首的六名大太监作为监军,在山海关等处镇守进行监督,五天以后才任命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兼辽东巡抚。 |
是啊五年平辽,有点吹,,他给崇祯干了一年多就被凌迟了,百姓食其肉,,何其悲哀 |
明末,边军,军阀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楼主有时间骂袁崇焕,不如说说大清皇商,传奇晋商 |
(继续) 明熹宗的这个决定等于是刚刚撤走了一个软柿子“婆婆”,却又派来了一大群最难缠的“婆婆”。飞扬跋扈惯了的袁崇焕上疏激烈反对说:“内臣出镇事,其略曰‘兵阴谋而诡道也’,从来无数人谈兵之理,臣故疏裁总兵心苦矣!战守之总兵且恐其多,况内臣而六员乎?又所辖之随行军法不得问者不知几许乎?昨部臣崔呈秀疏荐厂臣魏忠贤约束内官,不干与部事。部事且不令干与,况呼吸存亡之兵事乎?若成命难更,则如前岁之解运军器,或去或来,令在事之臣妆点不及,功则赏之,罪则罚之,此为大圣人之作用矣!”明熹宗则是不软不硬地予以拒绝:“内臣出镇清查万不得已,内刘应坤等三人前解军器,秋毫不扰,朕因择而用之。且有厂臣魏忠贤赤心为国,守法奉公,相戒内官,平日不干与部事,岂有封疆大事敕书戒谕甚严而反为掣肘者?诸臣自当安心殚力,务图万全,切勿以多牵多制为虑。” |
(继续) 袁崇焕在上任后不久,就开始主动为后金的安危分忧了。五月初七日,他忘乎所以且迫不及待地上疏,请求明熹宗命令东江镇限期西移:“毛文龙宜日近辽,不宜日近(朝)鲜。但移文内驻,不若留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陆可扬鞭四卫。朝廷折片纸呼之,跂可得也。师克在和,闻不如见,欲文龙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与文龙从长商确,择便移居,宁近毋远,宁速毋迟。皇上第限以日期,不必坐以地方。候驻劄定,收聚完,臣且立会哨法,俾舟师往来,以熟海道。” |
(继续) 明熹宗在看完袁崇焕的奏疏之后,觉非小事,便发下兵部令议。豊城候李承祚率先站出来强烈反对,于五月十二日上疏说:“近阅邸报,见有毛帅移镇之议。但铁山一移驻,则朝鲜孤弱,为奴所逼,势必兼并,奴愈无顾忌矣!况铁山民兵共集七八十万,安居既久,一旦议移,恐奸民召乱,祸生不测,安可不长虑也?既谓在铁徒费粮饷,则移之盖旅亦岂能空腹战乎?是则在控驭有法,不在多一番移镇,反多一番摇动也。惟祈皇上敕命一风力重臣往助文龙,监其军饷,督其进兵,报仇复地,相机而行可耳。”明熹宗阅后,也将其奏疏下发兵部看议。 |
(继续) 五月十八日,与袁崇焕的私交甚好的蓟辽总督阎鸣泰上疏支持移镇,他换了一个角度,企图以防止走私硝黄、铁器等违禁物来打动明熹宗:“臣接邸报,见豊城候李承祚一疏,谓毛文龙不当移镇。然此非勋臣意也,近有一种走利如鹜之徒,视朝鲜为奇货,借文龙为赤帜,乘波涛为捷径,而征贵征贱,虚往虚来。恐文龙一移,则垄断俱绝。故为文龙游说而实以营其自便之私。勋臣热心,听其娓娓,遂不胜私忧,过计落其术中而不知耳。噫!臣因是而重有感焉。自我朝立国至今,师旅之兴,何时蔑有?然未有用兵之久,靡饷之多而成功之。难如东事者,病根在事有两样人,而人有两样心。有一样欲杀奴之人,即有一样不欲杀奴之人。欲杀奴者,惟恐其不灭以为国害,不欲杀奴者,惟恐其不生以为己利。自江东路开,真假莫辨。奴酋枪炮之利与我共之,而硝黄之需产自何处?奸细泛海而输与奴为市,夫谁知之?又谁禁之者?今一旦欲更,所以称不便者,犹呶呶未已。此成败安危一大窾系,臣愿皇上毅然英断,无为若辈所惑,此昔人所以成破蔡之功而针今日之膏肓者也。” |
(继续) 谁知青年睿智的明熹宗依然不为之所动,他将移镇的事搁置起来,只是传旨说:“毛帅驻劄地方还从长酌议具覆。火器系中国长技,近来海禁既弛,奸人假东镇为名,夹带硝黄、铁器违禁等物私卖外夷,希图重利,无从讥察,甚非法纪,以后著查,照旧制严加申饬。” |
(继续) 明熹宗在仔细阅读了毛文龙的奏疏之后,庆幸自己没有偏听偏信,急于限期移镇,便传旨赞许毛文龙说:“(奏)疏说地势、人心极明,不必移驻。”(以上史料整理自《明熹宗实录》) |
说五年复辽吹牛的都不懂军事。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说这话的是一位战略大师。 袁的五年复辽战略和实际战斗中的谨慎都非常正确。 |
(继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月十八日,袁崇焕又以满桂、赵率教二位总兵不和为由排挤勇将满桂,上疏请求把他调离前线。明熹宗不便干预过多,便暂准满桂回府候推别用。 |
(继续) 蓟辽督师王之臣认为现在辽东缺乏良将,满桂乃有用之才,不宜置之无用之地。六月初七日,王之臣上疏说:“辽左见在大将止满桂、赵率教二人。而满镇与抚臣同心僇力,共保宁城,春间抚臣对臣亟称之。为日几何,不知何故,遂有廉、蔺之隙?顷臣巡阅东行途间,接抚臣手书,有参满桂意,臣趋骖至宁远劝止,而疏已发,抚臣因言驰使追之。适接报,乃知前疏已上,今又见报,满桂已奉旨回府矣!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用之才,不宜置之无用之地。辽左方苦乏将,而又去此一将,师中全忌不和,而又自失其和,臣在同舟,不觉拊膺扼腕。若抚臣有不足满桂之心,当与臣早一商之,或将两将互相更调,或以满桂用之山海听臣调遣,似亦无不可者。乃去之惟恐不远,似稍欠宽和。今当辽事起手之初,选将练兵必须尽捐形迹,同心同力,从实地上尽力做去。所谓开诚布公,集思广益,正今日对证之药也。” |
(继续) 王之臣的奏疏正中明熹宗下怀,他马上传旨称许说:“辽左从来坏土都因不和,朕深切痛恨!今督师、巡抚同任封疆,功罪一体,果能捐去形迹,和衷集(济?)事,宽慰朕心,便是忠诚体国之臣。灭贼复辽,端不外此。卿身膺督师,手握赐剑,将吏进退,战守机宜,自当指授一切。公事须商议妥当,使号令归一,将士知所适从,该奏的照例会奏。满桂廉勇著闻,朕所素鉴,因抚、镇参商,同城未便,暂准回府。既称将才难得,山海需人,应何委任?著兵部酌议来说。” |
(继续) 得知满桂即将复出,袁崇焕十分不满,便以辞职相要挟,六月十七日上疏说:“臣任事四年,每见前者偾事,在情面低回,线索牵缠。臣以微贱,蒙皇上特达之知,付托之重,恨不一刻将此乱丝败絮者改而头绪分明,经纬安贴。无奈镇臣满桂不喻臣意,而通镇之人无所适从,惶惶者两月,臣始择其可言者告之皇上。蒙皇上过听臣言,令镇臣以功名终,镇臣安而此地亦安。今督臣王之臣忽有疏留满桂,而责备臣者颇严。诸所陈奏,何尝不揭揭相闻,惟满桂一事,臣实未及共商。盖临敌而易一大将,傥迟疑观望,计多不可测者,而又恭绎皇上之敕臣者曰‘事关军务,无避专决’。昨明旨更为分别关内、关外,照应声援。臣感激知遇,不觉过于自信,遂谓此关外军务也,故断而行之,以待皇上之裁择。今接督师揭臣罪,臣孤迂耿僻,原不合于边臣旧格,又病弱多病,伏乞允臣养病终制。但如此光景,则经、抚并设,究竟不便,臣去之后,此缺可悬不补,以专任一督师,封疆大幸,此十年来痼疾,臣忍不一言?” |
军事上八十分,政治上五十分, |
(继续) 明熹宗览奏以后,传旨不允袁崇焕称病辞职,要求督、抚同心,一起商议妥善满桂的委任后回奏:“奴信尚缓,正宜督、抚同心,及时修补,以策万全。满桂已有旨,著议妥合疏奏闻。倚任方殷,何得引疾求去!” |
(继续) 鉴于王之臣、袁崇焕二人仍然互不相让,耽误国事,明熹宗大发雷霆,于天启六年闰六月初五日颁发上谕,切责二人——圣谕:“自辽东有事以来,皆因文武不和,致误封疆。朕念挞伐未张,惩前毖后,倚赖督、抚二臣,何殊长城锁钥?在督臣威望久闻于专阃,当思视国若身家;在抚臣壮猷初试于婴城,岂忍以贼遗君父?庶几黾勉同心,共奏安攘,乃迩日议论又见龃龉。事体当照会者,即商量何嫌于自下,乃至漠不相闻?人地当斟酌者,即更移何损于参商?犹然偏执己见,心各有主,喙乃争鸣,非乘机以卸担,即借势而要挟。夫封疆共任,则利相关正,不得分为此事彼事;若意见互乖,则责任均失,又不得分为谁是谁非。自今以往,亟宜鉴不和之覆辙,破彼此之藩篱,降志相从,和衷共济。算欲著著皆实,无徒侈纸上之甲兵;心欲刻刻皆虚,不得生胸中之矛盾。渐底成迹,懋建殊劳,朕日望之。傥执拗自矜,刚愎误事,国宪具存,朕言不再,钦哉!故谕。” |
(继续) 二十二日,明熹宗收到了督师王之臣的奏疏,他表示不再干预中前所以东的军务了,但不能做光杆司令,请求皇上批准把三部兵马调进关内,否则连守关都很困难,更别提支援宁远了:“仰遵明旨,以慰圣怀。臣与抚臣为国同讎之心不可分,而宁远有宁远之事,关门有关门之事,抚臣兢兢以掣肘为虑,则不可不分。故自中前所以东,当听抚臣为政,一切料理布置,便宜行事。中前所前关三十里,臣当相地设伏以固关门。各有信地,则各有责成。然宁远为关门之前锋,关门乃宁远之后劲,虽云两人之事,其实一人之事也。随势布兵,因地设险,兵马粮料则务求有余,奇正分合则务求当机,此臣两人所当分任,即所谓共任之者也。其中事有相干,则平心商确而议论不至相左;事无相干,则独力拮据而呼应未尝不通。一如抚臣原议,关外兵马仍听抚臣部署。而三部兵马仍调进关,则守山海应宁远无不可者,不然炊穷于无米,守关且难,能为宁远效一臂乎?即臣两人同心,无能为矣!” |
原来看了楼主的帖子,才知道宁远宁锦都没功劳,是败仗。恰恰崇祯启用了在老家的袁大人,打得楼主的脸皮乒乓响。大错特错啊,应该启用毛嘟嘟才对嘛!这货二年复辽!召唤黑龙!铁山五战五捷,胜利转进朝鲜海岛! |
一个没威望战功的人,敢单骑平宁远兵变?宁远将士见到袁大人那叫做一个服!满桂虽然勇武,但是有勇无谋。就得文官指挥才行,当不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
(继续) 王之臣的这个建议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是为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满桂把标下的嫡系部队带进关门,当皇太极兵围锦州,袁崇焕故技重演的时候,毅然主动出兵为锦州解围。明熹宗在览奏之后,爽快地予以批准:“览奏。知卿及抚臣并力同心,共修防御,深慰朕怀!其三部兵马应调关内者,听商确便宜行。” |
(继续) 二十四日,明熹宗又收到了袁崇焕的奏疏,他表示要恪遵画地之明旨,入关负荆请罪,与督师共议秋防大计:“臣跪读圣谕再三,不觉感而继之以泣也!臣与督臣持论或左,原心则一。臣敢不恪遵画地之明旨,勉竭同心之善图?忆五音之和也,以辨五味之调也,在均,强欲合而愈分,必分之,乃所以成其合。臣分辖关外,受督师裁成,当入关议秋防大计,负荆以订盟,式相好而无相尤,敢留不结之局,以贻皇上东顾之忧哉?”明熹宗看了奏疏以后,满意地回复说:“览奏。知二臣以分成合,关内、关外如臂指相使。深慰朕怀!” |
(继续) 二十六日早朝,明熹宗在皇极门举行御门听政。文武群臣听说督、抚二人言归于好,纷纷加以称颂。刑科给事中黄承昊奏道:“督、抚意见将相左,圣明严谕而切责之。兹阅二臣之疏,一则付关外于抚臣而毫无掣肘,一则任关内于肩上而毫无推诿,一则愿有急相应援而不敢坐视,一则愿请荆以引罪而祈订新盟。臣为之举手加额,神圣度越光武,而二臣亦无愧贾、寇矣!夫其意气不相下也,则严旨切责之,及其听命恐后,也即宜温纶重褒之。”明熹宗说道:“督、抚二臣回奏和衷,已奉温旨,待其行,其渐有次第,奖励未晚。” 兵部尚书王永光奏道:“皇上轸念前屯要地,责臣部慎选将官。夫前屯固督臣前疏所画以与抚臣者也。查宁远之功左辅为首,合无即移左辅于前屯,而前在前屯之杨应乾,或即改之中前,为督师先锋。中前为前屯之后,关门之前,督、抚信地于此分矣,似不可无重将也。”明熹宗表示,还是让督、抚二人自己商议为好:“中前为督、抚分辖信地之处,合用将官仍著二臣确议会奏,乃见同心之雅,秋防届期宜作速遵行。”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朝 最新文章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
这个人真有意思 |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