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武将自秦始皇开始,凡是功高震主的武将,必须贪赃枉法、荒淫无道、妻妾成群、滥杀无辜,否则必被奸臣馋毁、皇帝猜忌而死;功高震主的文官,就必须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清心寡欲、爱民如子,否则必被依法论处、国法株连而死。这是为什么呢? 武将是以“军功”升迁,所以武将无论是在国内、国外的威望都很高,在古代,游牧民族最敬佩的英雄就是能在战场上打败他们的武将,有时候,国外的君臣只知有他国的武将、不知他国的皇帝是谁,国内的老百姓也只知道保护他们打走外国敌军的是武将、而不是皇帝,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武将去世后会被百姓建祠祭拜,这是皇帝最忌惮的,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认为没有污点的武将,完全是自私自利、自命清高的表现,于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就逼迫这些功高震主的武将必须贪赃枉法、荒淫无道、妻妾成群、滥杀无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翦”屡次向秦始皇索要钱财、美女、粮田才保住王氏家族所有人的性命,后来历朝历代的将领,不是以妻妾成群自保,或是以荒淫无道自保,或是以贪赃枉法自保、又或是以滥杀无辜自保。但有些以妻妾成群自保的武将,比如“檀道济”就是因子嗣众多而遭难,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皆是能征善战的勇将,最后檀道济就是因为他的十一个儿子皆是勇将,再加上檀道济又功高震主,从而导致檀道济被宋文帝猜忌所杀。至于以荒淫无道、贪赃枉法、滥杀无辜自保的,最后若是被皇帝猜忌,皇帝就会以荒淫之罪、贪污之罪、滥杀之罪为借口将这些功高震主的武将一一翦除,这就是皇帝逼迫这些武将必须有污点、污名的原因。 文官是以治理地方、维护皇帝颜面而升迁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文官是治理天下而不是保护天下人,在老百姓心中治理天下的皇帝,文官是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如果文官治理的地方能让皇帝受到百姓的拥戴,皇帝就觉得这个文官是有功绩,如文官贪赃枉法、滥杀无辜、霸占民女、强抢民宅,那天下人都会“咒骂”皇帝是昏君、注定不得好死,也就是说,文官有功绩,百姓就会赞扬这个皇帝是一个选贤任能的好皇帝,文官伤害百姓,百姓就会咒骂皇帝而不会去怪罪文官,所以在古代,许多民众申冤无门都会去找皇帝本人申诉,皇帝知道了就会立即处决这个贪赃枉法、滥杀无辜、霸占民女、强抢民宅的文官,这就是为什么说“文官”代表着历朝历代皇帝的颜面。 比如,“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这些后来功高震主的文官,一辈子都不能有污点、污名,所以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在成为执政大臣之后就立马变成了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清心寡欲、爱民如子的好官,但是一旦被皇帝察觉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在担任执政大臣的期间贪赃枉法,那么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就会被皇帝猜忌,这就是为什么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最后都落得一个悲惨结局的原因,因为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在任期间都毁坏了皇帝在臣民之中的颜面、尊严、威望。 同时,武将要是贪赃枉法、荒淫无道、妻妾成群、滥杀无辜,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文官要是贪赃枉法、滥杀无辜、霸占民女、强抢民宅,被咒骂的就是皇帝,文官本人也会被百姓告状到皇帝面前。这种怪现象,在宋朝时期到清朝时期,都是最鲜明的,所以宋朝时期、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自命清流”的文官,屡次打压这些“功高震主”的武将。 武将中如同“岳飞、狄青”这样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清心寡欲、爱民如子的武将,就会被奸臣馋毁、皇帝猜忌而死;如同“狄仁杰、包拯”这样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清心寡欲、爱民如子的文官,就会被皇帝信任,即使奸臣馋毁他们,皇帝也会将馋毁他们的人压制住 这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对待武将和文官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时期、明朝时期的卖忠取直、自命清流的文官,成为祸国乱政的元凶的关键因素,因为宋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皇帝已经分不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这就是朱元璋发明“廷杖”以此警告“言官”的一次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