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朝 -> 由丁卯之役看——毛文龙和袁崇焕 -> 正文阅读 |
[明朝]由丁卯之役看——毛文龙和袁崇焕[第1页] |
作者:幻族随意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说到辽东战局,就不能不提这其中本来有的一个死循环:毛文龙的东将军、蒙古、辽西的关宁军三方合围,后金对其中一方动手,都会有被另两方偷袭老巢的危险,一天不在一个方向取得决定性胜利,一天无法打破包围圈,但要想在一个方向取得决定性胜利,首先需要打破腹背受敌的窘境,这已经是个悖论了,雄才大略如努尔哈赤、皇太极也不能从内部破开这个怪圈。 这时候,后金人民的大救星袁崇焕粉墨登场了。 努尔哈赤死后,身处铁三角包围圈,雄才大略的皇太极自然不能忍受这种朝不保夕的窘境,他一直积极地在谋求打破这个死循环。 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决心腹之患。朝鲜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 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想“东边损失西边补”,在朝鲜捞一票,甚至打算在朝鲜称王,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将朝鲜推向明朝方面。阿敏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 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 于是他不计前嫌,下诏抗金援朝。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战役后期,随着天气转暖,骑兵为主的后金军十分被动,甚至有可能被困死于鸭绿江以南,阿敏却一再拒绝撤军,果不其然,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 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 随后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终于令后金军在瓶山决战中蒙受重大损失。 据温体仁《明朝熹宗实录》记载 “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六千余级。 登莱巡抚李嵩评价说: “奴以十万之众蹂躏东江,毛文龙乃能于狂烽正炽之际,奋敌忾迅扫之威……毛帅之功于是乎不可及矣! ” 李嵩的继任者孙国祯(收复澎湖列岛的民族英雄)也认为: “臣看得毛帅孤悬绝岛,远泊水乡,溟雾胡风,侵肌扑面,寒烟冷月,泣昼怜宵。(天启)七年正月以来,五战而五胜,谛观宣州、车辇、义州西门、龙山诸役,皆令人舌咋心惊,色飞神动。然义州西门之捷,独雄而奇,盖其俘获者皆名酋,今之系纽而献者,此也。宣州诸路之捷,又险而奇,盖毛帅亲中二矢,不为少动。自(天启)五、六年以来,大小几近百战,积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抢获器械、马匹累百,近日续报者不与焉。” 但战术上的胜利终究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劣势,毛文龙虽取得的局部胜利终究不能阻止后金劫掠朝鲜。随着战事的推延,后金主力攻陷平壤,挺进到黄州,逼近汉城,朝鲜在苦战数月后支撑不了而求和并达成“兄弟之盟”驱逐毛文龙。毛文龙失去了在朝鲜的屯田和军械物资供应,招收辽民也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和阿敏几番大战以后主力也有所消耗,前方损失不大,大后方几乎全部丢失了,缺乏粮草、军械、马匹等物资。 虽然“丁卯之役”使得皇太极用军事手段解决东江镇明军的战略失败了,但是同时也重创东江镇,同时也让毛文龙的东江军与牛录比自己还多的两个旗:阿敏的镶蓝旗、阿济格的镶白旗两败俱伤,彻底解除了此二人对其汗位的威胁。 毛文龙在后金之后对辽西的攻势中彻底失去像当初宁远之战从容威胁后金的能力,在宁锦大劫时只能舍命牵制,然而效果不佳。 并且成功的使朝鲜屈服,成功逼迫朝鲜不再支持明朝驻扎在其境内的东江镇,毛文龙因此被迫退守朝鲜海外的皮岛,皇太极在朝鲜实现了战略意图,回师之后大约只休整了二十天左右,便调集大军对袁崇焕正在修筑的宁锦防线发动了进攻。可以说,无论后金“丁卯之役”在军事上成功与否,对皇太极个人来讲,都是利大于弊的。 那么在此时,辽西的袁崇焕和"关宁铁骑"在干什么? 据清朝编写的《明史》记载,袁崇焕趁着毛文龙倒霉,自己跑去修城不说,还派了人议和想让后金别来打他: 七年正月,再遣使答之,遂大兴兵渡鸭绿江南讨。朝议以崇焕、之臣不相能,召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属崇焕,与镇守中官应坤、用并便宜从事。崇焕锐意恢复,乃乘大军之出,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再使使持书议和。会朝鲜及毛文龙同告急,朝命崇焕发兵援。崇焕以水师援文龙,又遣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九将将精卒九千先后逼三岔河,为牵制之势,而朝鲜已为大清所服,诸将乃还。 通篇我只看到八个字:春秋笔法,避重就轻! 我们要注意到,“朝命崇焕发兵援。崇焕以水师援文龙”这俩句春秋笔法,省略了中间无数精彩的故事。 一开始袁崇焕力主议和缓敌修城,说着说着竟然自己都信了,后金倾巢出动东击朝鲜,袁崇焕说:拿我手书给奴酋,自然可解朝鲜之围 “遣方金纳(人名)贻书于奴酋,令其急撒犯鲜之兵。” 结果皇太极理都不理他。铁山之败后,毛文龙向朝廷求救,请辽西的关宁军出兵辽中平原,围魏救赵,为东江镇赢得喘息时间,然而袁崇焕又不答应,他上疏说道: “毛帅每冬冰交。则避之海岛,天下所知也。铁山所留者,老弱及丽人耳!” 总之,袁崇焕认为:朝鲜战局一点儿也不危机,毛文龙还有很大余力,所以根本不出兵。 随后袁崇焕又上疏道:其实后金要进犯朝鲜他早就知道了: “随奉明旨云云,该臣看得夷兵东犯朝鲜,臣久已知之。……” 他随之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四年平辽计划:趁后金精锐东进,赶时间抢筑锦州、松山、杏山、大凌河、小凌河一带的城堡,将明军的防线由宁远再推进200里,在奏章中写到: 而锦义、而广宁、而辽沈,步步打实做去,何忧夷哉?” 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前屯城包而未完者完之。宁远被雨覆圮者补而永固之,中后、中右复屹若金汤、险设而事备。以六万守四城,奴即百万,何敢飞越?从此且耕、且筑、且前。夷来,我坐而胜;夷不来,彼坐而困。前后四年,便可制胜。 朝廷申斥了袁崇焕的不作为,要求他立刻出兵辽中: “且令以关宁之师直捣虏穴,遵命而行!” 袁崇焕第三次抗旨不尊,他说他突然风闻后金军其实足有二十万(这是辽东巡抚袁崇焕闹过最大的笑话,至于蓟辽督师袁崇焕,那是一身的笑话),根本没有全力攻朝,剩下的人都以逸待劳等着我们钻他套子呢。他既然识破了后金的奸计,手下却只有七万关宁军,是万万不能打,最多派点人去试试看能不能占点便宜。 “言顷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纵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以赵率教选精骑直逼三岔岸边,如有可图,不妨渡河一试;如无隙,可抵我兵但阵于河西。彼或逸而不以全力东向,惟此庶几耳。 在朝廷三令五申之下,拖延甚久的袁崇焕终于肯派出小股部队试探攻击前进,三月,先派水军五百支援东江, 辽东巡抚袁崇焕仰遵明旨飞报军情疏曰:臣已发水营都司徐永曾先出,张斌良继之,汪翥劲后,各舟二十只,兵士合五百人。 再派了赵率教带领9000人“捣巢” “关外三军营及前锋三营,抚镇标下四营,每营选精兵九百”,合兵九千,“进逼三岔河,为捣巢之举。” 三岔河,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地名。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上图? 可见这“三岔河”有多么接近宁远,等于是派兵在家门口溜达了一圈。 先就不说袁崇焕所谓的“十万居守”有多扯,救战事正急,他派九千人除了靡费粮饷外能起什么作用,这九千兵马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到三岔河,便一直停滞在那里,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据说在修浮桥,反正从此西线无战事,直至四月十八战事结束,朝鲜战败妥协,这九千人就又回去了…… 王在晋曾愤怒地上疏谴责袁崇焕道: “辽抚援鲜,布置极其可观,乃官兵望河而止,此真为纸上之兵也!辽兵果可用耶?” 在东江军遭遇朝鲜背叛,后金十万大军压境,毛文龙腹背受敌之际,统兵七万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却只派出区区九千,到了三岔河又停滞不前,消极避战之意非常明显。不思驰援友军,就派了不到一万人“为牵制之势”,趁着后金大军尽出之际,去“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再使使持书议和”? 当真是辽西每一座堡垒下,都有一批英勇牺牲的东江镇军民的冤魂在咆哮。 也不说纵观中国古代战争史这类大而空的话了,只要是正常人,谁不知道三十六计啊?围魏救赵从公元前传唱到明朝,都几千年了,连朝廷都命令袁崇焕出兵捣巢了,在这等一举荡平东虏的战略机遇到来之际,袁居然跑去修城了?而且担心后金骚扰还遣使议和以拖延!说好听点,他的战略思维已经保守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难听点,他就是在抛弃东江镇,出卖毛文龙! 强盗拿刀子砍你右手,左手不去救右手也就算了,从裤兜里掏钱让强盗暂时别砍左手让你把手套带好算什么事? 毛文龙不是被朝鲜从背后捅了一刀,而是被朝鲜关宁捅了合计两刀! 袁崇焕后来解释道:我抛弃朝鲜和毛文龙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关外四城看着大,实际上不过方圆四十里而已,现在几十万人人吃马嚼的,必须要屯田啊,不然上哪里吃饭去?趁着敌人攻击江东,我用议和骗骗他们千万别来攻打我(还在意淫居守的十万后金军),等他们发现了我早就筑好了,战争又远离山海关四百里了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四月,崇焕上言:“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所得食?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筑必不可已。业移商民,广开屯种。倘城不完而敌至,势必撤还,是弃垂成功也。故乘敌有事江东,姑以和之说缓之。敌知,则三城已完,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金汤益固矣。” 然而王之臣对袁崇焕这种屯田策略予以了毫不留情的揭穿: “自关至建州二千里,至三岔河几六百里,屯田之法诚为要着。然必须我有不可犯之形,寇有不可侵之势,乃得从事。今关内无可屯田,关外修筑守御共举,可放兵归农否。且连年亦何尝不屯田乎,右屯之贮反以饵寇,即充国在今日不知目前能行否也。” 面对全方位无死角地质疑,这个机敏的政客立即做出了最佳回应,不是认错,而是狐假虎威: 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后来为袁崇焕喊冤,其中以金庸为最: “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附和,立刻就会罢官”—《袁崇焕评传》 首先我们要明白,天下请立生祠者无数,魏忠贤也不是全部都批准的。为魏忠贤请立生祠,是投靠阉党的投名状;能被批准建祠,却是魏忠贤接纳其为阉党核心的风向标。袁崇焕立生祠在魏忠贤所有的40座生祠中可是被批准地较早的。请立生祠的人是随波逐流的还是交投名状的,魏忠贤会不知道? 至于不从就被罢官,那就更扯了,终天启一朝,平辽总兵官毛文龙从未请立生祠,这还是个武将,也没见被魏忠贤罢官。 其次,请立生祠若是不得已而为之,那应该只有这一个孤立的事件而已,但袁崇焕早在立生祠之前就已经同阉党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比如在天启六年辽东巡抚袁崇焕就上疏称: “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边事,誓图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觧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
通侯之世赏宜也!” 天启六年十一月的时候,袁崇焕再次上奏疏吹捧自己的平辽方略,并在奏章中对魏忠贤大拍马屁: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天启对袁崇焕忍无可忍,连用六个排比句对他愚蠢的筑堡屯田推进战略质问道: “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最后再看他请立生祠的历史背景。“丁卯之役”后袁崇焕的不作为与胆怯被抨击的体无完肤,再加上他与王在晋、王之臣等一批被排挤的主战派官员们不和,这些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机会,乐得拿丁卯之役说事嘲讽袁崇焕。正常人可能会憋着一口气做出一个大大的成绩,反过来再打脸回去,但袁崇焕不愧是个袁崇焕,立即采取了最迅捷有效的方式:彻底倒向阉党,交上投名状,虽然彻底投靠只是时间问题,但他选择的这个时机却也不能不说是恰到好处,一封立生祠的奏疏,让他成为引领阉党立生祠潮流的急先锋,一下借到了魏忠贤之势和阉党的东风,攻击袁崇焕就是攻击阉党,立时彻底压下所有抨击之声。 只不过饮鸩不能止渴,只是把毁灭的日子暂且押后。 天启七年五月,金汤益固也言犹在耳,皇太极写信嘲讽袁崇焕道: 尔一面遣使议和,一面急修城垣。前宁远城冻,掘之未堕,自以为得计,遂诈称议和,乘机筑城耳。不愿太平,而愿兵戈,乃不易也。纵能加固数城,而其所有城池及田禾,能尽坚固乎?……自古以来,皆因尔辈文臣,如秀在闺,徒好狂言,招致损兵折将而虐害国民,以毁帝业……(满文老档天聪元年4月) 天启七年六月,后金大军退回辽东,辽西走廊上除了锦州堡、大福堡和宁远堡三城外,大明历时十八个月、耗尽白银数百万两修筑的二十几座城池、堡垒、驿站、军屯尽数为后金军所摧毁,包括但不限于松山、塔山、团山、大定,广宁中左所、右屯卫,以及金汤益固也的大凌河。这期间明朝向关外这些堡垒运送的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的粮食、火药、大炮、弓矢、盔甲、刀盾,也全部白白送给了后金军。除此以外,由于辽东都司府无视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一次又一次的警告与王之臣的反对,在这十八个月中迁入辽西走廊军屯了大批商民、军户,其皆损失惨重,后金不禁获得了巨额的物资,更掳掠到了不计其数的奴隶、牲畜。史称: “宁锦大捷”! |
摘自知乎——Morphling |
袁崇焕攀附阉党 这是千岁大人被黑得很惨的一次阉党当道的时候辽事可没有这么危急 |
知乎,一群装比范 |
已阅 |
1袁崇焕是忠臣,但也是庸臣。身为武官,做的都是文臣能干的出的事,为了议和杀大将毛文龙,为了议和在后金饥荒时资助粮草。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结果是损兵折将,没有可能实现。这样一来,为了议和,只能杀了毛文龙。为了保命,只能杀了毛文龙。毛文龙一死,辽东群龙无首,只能保持现状留住袁崇焕,深得文臣的明哲保身之道!后来主动去北京送死,也是为了全忠臣之名。 2。毛文龙是能臣,但也是军阀。因为对抗后金战功卓著多次向朝廷索要粮饷,俨然割据一方。然而,作战能力非凡,是后金最痛恨的人。身为军阀,只要能跟后金抗衡,绝对不会投降的,所以当时根本没有反心。否则,也不会没有防备被袁崇焕矫诏所杀。也许,毛文龙在以后会造反,但至少当时不可能,袁崇焕杀之,确实亲者痛仇者快。 3看看清史,都是褒扬袁崇焕,贬低毛文龙。反过来看,就能理解历史的真相!袁崇焕有德无才,毛文龙有才无德,如果团结一心,倒是能保大明江山稳固。可惜袁崇焕心胸狭小,没有远见,间接葬送了明朝。 |
野战不能胜利,修再坚固的城池也没用,为了修这些城池,浪费了海量的银两,还要分兵去驻守,建奴真的来了又起不到作用。 |
亡明始于袁贼,毛公文龙左都督平辽总兵官若在且容金贼窃我山河,杀我百姓,割我领土,汉家千年财富尽予外人,毁文,裂土,每每思起无不痛心疾首。思宗将其凌迟,民分其肉,亦不解恨也。 |
满洲第一巴图鲁 袁崇焕 |
没那么复杂,简单地说不就相当于严嵩杀沈炼杨继盛么。 |
后金三万偏师,就把毛文龙的二十万大军加上朝鲜主力军打的屁**流,还有什么说的呀?这种没用的垃圾救回来有必要吗? |
楼主是否觉得,救他们,是浪费粮食呢 |
孙承宗塔防策,最符合当时大萌朝的官僚集团利益了-------既可以大规模漂没。 且不用练兵野战(这样官僚要披甲上阵,要死人的,漂没的银子不是没命花么? 萨尔浒可是死了一大票人, 官僚人没了,贪污的钱还在啊。好可惜!) 所以熊廷弼、王在晋的策略是没人支持的。 为何袁崇焕,孙承宗师徒二人这么受大萌官僚欢迎----有利可图啊! 孙承宗10几封辞职信可是言真意切啊!呵呵 最好笑的是一群袁粉煞X,还天天鼓吹 能搞定野猪皮。 连塔防鼻祖 孙承宗都吓得卵缩 ,天天乞骸骨 搞得天启烦不胜烦。 这些袁粉居然还比 当事人 更加 明白其中的道道。 呵呵! |
这里很多人都被 袁粉的------------明军不敢和野猪皮野战, 给弄昏脑子了。 不是明军士兵不敢和野猪皮野战 而是大萌朝腐败到顶的 官僚 不敢和野猪皮野战 野猪皮就 没翻墙的本事,如何攻城? 一个个都学袁崇焕龟缩在城内, 野猪皮抢劫得心满意足, 不就退兵了么? 觉华岛,右屯喂饱野猪皮没有? 萨尔浒 出去找野猪皮 野战, 可是要死人,战败要掉脑袋的。 杨镐 死得其所啊。 只要守住了塔防,那就是大捷! 既可以不死, 又能保住 贪腐的财产, **!双赢!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朝 最新文章 |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方言,广丰话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的能力之我见 |
崇祯3700万内帑,舍不得花,是怎么回事?所 |
这个人真有意思 |
小伙鞭炮炸ATM想进劳教所过年 不知劳教已废 |
语文问题:明史这张献忠图六万万是六亿还是 |
金庸《天龙八部》慕容氏复650多年燕国是不是 |
话说如果把明朝放在19世纪,按照常理会如何 |
大一统王朝开国君主能力排行: |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儿子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