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清朝 -> 冷兵器研究所:燧发枪的东亚传奇之旅 -> 正文阅读 |
[清朝]冷兵器研究所:燧发枪的东亚传奇之旅[第3页] |
作者:明朝城管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主编原廓、作者吴畋 |
编者按:当沙皇俄国的哥萨克侵入到黑龙江流域,满清王朝与其爆发一系列冲突与战斗时,清廷曾调拨朝鲜火绳枪手参战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朝鲜火枪手的相关战斗记载以往却鲜为人知。而且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一系列的冲突与战斗种,燧发枪第一次大规模的传播到了东亚。本文就来说下有关于朝鲜火枪手和燧发枪的故事。 |
罗刹鬼的火器 1658年8月24日,顺治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出征黑龙江的清军统帅、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松花江畔的船厂(即今吉林省吉林市)置酒高会,庆贺一个半月前的黑龙江大捷,席间,此役出力颇多的朝鲜火枪兵指挥官申浏乘机提到清军此战缴获了“不下三四百柄”形制“殊异”的敌军枪支,请求他从中赠与几柄“贼炮”,权衡两天后,沙尔虎达最终仅仅派人送去一支。申浏则给后世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贼炮与我国炮制不同,不用火绳,内边插火铁,外边放下铁插,火石放下,则石铁相薄而出火,系是殊异,故曾恳于将胡(沙尔虎达)有此送赠。” |
熟悉近代早期火器历史的读者显然能够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一把燧发枪,考虑到朝鲜人早在仁祖九年(公元1631年)就从传教士渠道见识过燧发枪——“西炮者,不用火绳,以石击之,而火自发”,又很可能在孝宗七年(公元1656年)仿制过荷兰漂流船上的燧发枪——“先是,蛮人之漂到也,得其鸟铳,其制甚巧,命训局仿而造之”,申浏也断然不至于认错。 不过,鉴于燧发枪要到17世纪末才在英格兰、荷兰等先进国家的小规模军队中推广,直至18世纪初才成为法兰西、俄罗斯等欧陆大国的制式兵器,远东的哥萨克有条件一次性动用诸多燧发枪,以至于朝鲜仆从军都企图从战利品里分润几把吗? |
答案是肯定的。17世纪中叶的远东俄军文献在记载单兵轻兵器时常用一个名叫“пищаль”的词汇,起初词义与“管子”、“笛子”相关,后来在14世纪末成为对管状火器的通称,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汉语中的“铳”。到了17世纪中叶,该词仍然广泛用于称呼包括火门枪(比如乌扎拉村战斗中缴获的清军三眼铳、四眼铳)、火绳枪、燧发枪乃至城防枪(затинная пищаль,类似于中国的抬枪)在内的各式轻型火器,词义大体相当于“枪”。 |
我国历史著作在翻译此词时往往根据《大俄汉词典》中的释义“旧时的火绳枪,旧时的炮”径直翻作“火绳枪”,实则不然。仅以雅克萨围城战期间的战报为例,俄方记载里就有多处与燧石发火相关的“枪(пищаль)”,如涅尔琴斯克(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曾在报告中表示:“卑职应安齐福尔卡等所请,命其带去莫斯科拔来……枪(пищалей)10支、枪用燧石300块、长柄斧43把”。“卑职复派阿尔巴津哥萨克……增运去皇库物资:城防枪1支、配有枪托、(铸弹)模具和通条的手持枪100支(100 пищалей ручных с ложами и с фурмами и с трещетми)、长柄斧50把、红绸镶边的亚麻布军旗1面,军鼓1面、枪用燧石850块”。 |
此外,乌拉尔地区的“欧亚锁钥”韦尔霍图里耶税卡曾在1685-1686年先后捕获三名偷渡的哥萨克,查获三人携带的枪用燧石总计1200块,当时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对燧石的需求量和燧发枪的保有量由此可见一斑。 圣彼得堡炮兵与工程兵博物馆馆藏17世纪燧发枪 |
之所以燧发枪会在远东提前成为常用兵器,其原因还要追溯到当地特殊的经济形态,哥萨克远道而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取毛皮,因此,便于狩猎的燧发枪乃至线膛枪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此外,哥萨克在西伯利亚参与战斗的主要场合并非列出堂堂之阵交战,而是突袭、劫掠等小规模冲突。因此,俄国正规军当时普遍使用的重型火绳枪“雀鹰”(мушкет)并不适合远东战况,不仅火绳容易熄灭,而且沉重的支架也不利于狩猎和野外小规模冲突。 |
于是,当斯捷潘诺夫率领数百名哥萨克在1653年闯入黑龙江和松花江中下游肆意掠夺毛皮贡赋时,这些“狞猛残刻恶鬼罗刹”便将大批燧发枪带到了东北的黑土地上。 |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曾对李氏朝鲜军队有过如下评价:“朝鲜之兵,虽无马上之能,然不违法度。长于步战鸟枪,以之攻取城池,大为有用”。正如朝鲜人在《建州闻见录》中所述:“鸟铳极是远技,而藏(装填)放甚迟,若非凭城据险,则难以措手。平原易地,决非与铁骑角胜之器……上年我军专恃炮手,当其冲突,未及再藏,而贼骑已入阵中矣”。尽管朝鲜军队在野战中屡屡惨败,但依托工事作战仍然能够有所作为。 |
事实上,皇太极治下的朝鲜“炮手”(火枪兵)的确在松锦等交战中作为仆从军表现可观,按照朝鲜文人的说法,甚至一度闹出过朝鲜人首级价格高达正牌八旗两倍的状况(李《燕途纪行》:“明师论功,虏头半百金,丽头倍之”)。由于清军入关后东北边防空虚,到了1654年沙尔虎达首度率军出征松花江地区时,清廷除了出动300名正牌清军,就近调动300名虎尔哈部(朝鲜史料称之为“曰哈”、“曰可”)士兵外,还特地征发了100名朝鲜“炮手”。热 |
热衷“北伐”的朝鲜孝宗李淏一方面积极按照宗主国要求出兵,派遣咸镜道兵马虞候边岌率领100名火绳枪手和大约50名辅助人员出征,一方面却也暗怀鬼胎,存有借此观察态势,进而觊觎土地之心(宋时烈《醒对说话》:“虏不事武备,辽沈千里,了无操弓骑马者,似当如入无人之境矣……且使予入彼中,熟知彼中形势及山川道里,且使予久处彼中,无有畏慑之心,予之愚意自谓天意于予”)。 |
1654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二,俄历6月6日),顺松花江而下的清军终于突然遭遇了相向而行的哥萨克船队,后者兵力不足400人,当时正在溯河而上“筹措粮食”并征收毛皮。 哥萨克强迫西伯利亚人缴纳毛皮贡赋 |
按照边岌的描述,哥萨克共有大小战船39艘,他们的战船“不用铁钉,但以木索缠缚”,其中“大舡十三只,可载三百石,小舡二十六只,似倭舡矣”,清军虽然战船数量颇多,计有20艘“可容七十人者”的大船和140艘“仅容四五人者”的小船,但这些战船乃是用楮树皮制成的“者皮舡”(在明清时期的东北地区,楮树皮广泛用于制造服装、鞋帽、器皿乃至船舰),自然无法与哥萨克的木战船正面对抗。 |
斯捷潘诺夫最终不得不承认:“在此次战斗中,许多军役人员负了伤;我们无法与这些博格达人继续作战”,也认可清军“打起仗来阵法娴熟,井然有序”。边岌则提到影响此战胜败的船只因素,他认为哥萨克战船“体大而无橹,故不能进斗”,逆流而上时多少得吃亏,同时也意识到哥萨克手中的燧发枪等火器颇为犀利,所谓“贼舡男女,不满四百,所持惟火器耳”。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清朝 最新文章 |
给老照片上个色,让人我物更生动,让场景更 |
假如乾隆皇帝重视火器发展 |
欣赏b站清小将言论 |
清朝驭民政策:33两白银 |
我们现在的领土和满清什么关系? |
1861-1863的照片是因为照相技术 |
历史吧0001号候选人,投他 |
夏完淳与郑成功的奋斗:父子同仇与父子异道 |
慈禧——中国最早玩cosplay的人 |
连环画|苏武牧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