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清朝 -> 还原那场敲响大明丧钟的松锦大战 -> 正文阅读 |
[清朝]还原那场敲响大明丧钟的松锦大战[第1页] |
作者:斗篷客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文:李元骏(读史专栏作者) |
提到明清之间的战争,大家往往会想到萨尔浒之战。的确,萨尔浒之战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奠定大清霸业基础。但在萨尔浒之战之后,另一场松锦之战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直接敲响了大明的丧钟。 乾隆皇帝曾经在《萨尔浒山之战书事》中对这两场大战定位:“一战(指萨尔浒之战)而王基开,一战(指松锦之战)而帝业定。” 从乾隆皇帝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如果说萨尔浒之战代表了清(后金)的崛起,那么松锦之战,则是宣告了明的落幕。 |
一、背景 既然松锦之战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讲松锦之战前,有必要梳理一下明末的局势。先从清(后金)开始吧。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定国号“大金”。由于历史上已有完颜阿骨打所建立的金国,所以努尔哈赤所建政权一般被称为“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彻底与明决裂。 |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通过收买、间谍加军事打击的手段,接连攻克抚顺、清河及大量明朝堡垒。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重创明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霸业基础。之后的努尔哈赤在对明朝的作战中连战连捷,占据了辽东的大片土地。 但在1626年一月的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强大后金军被明军击败,后金的进攻势头受到遏制。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 |
|
明朝方面鉴于后金军队战斗力很强,野战难以取胜,转而采取依托城池、堡垒、关隘建立防线的方式抵御后金。在孙承宗、袁崇焕、赵率教、何可纲、祖大寿等一批明朝文官武将的努力下,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涵盖大量城池堡垒的关宁锦防线逐渐形成,成为了明朝在辽东的有力屏障。 |
皇太极继位后,于1627年正月派阿敏等人率大军进攻明朝的藩属国朝鲜。朝鲜弱小,虽进行了一些抵抗,但还是在强大后金军的猛攻之下一败涂地,不仅大片国土沦陷,更是被后金军掠走大量人口与物资。战败的朝鲜被迫与后金会盟定约,主要内容有:后金与朝鲜约为“兄弟之国”;朝鲜向后金纳贡;朝鲜在边境开放口岸与后金进行贸易。 攻打朝鲜之后,皇太极又将矛头对准了明朝,亲自率军攻明,宁锦之战随之爆发。面对后金军的猛攻,明军依托关宁锦防线顽强抵抗,在局部地区甚至展开反攻,最终让皇太极落败撤军。 |
明朝取得了宁锦之战的胜利,史称“宁锦大捷”。 宁锦之战后,皇太极鉴于明朝的关宁锦防线稳固难以攻破,于是转而向其他方向寻找突破口。皇太极利用当时漠南蒙古各部互相征伐的情况,以战争、联姻、册封等方式不断向漠南蒙古扩张势力,让部落首领们逐渐臣服于后金麾下。 |
1634年,最后一任蒙古大汗林丹汗在青海打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去世。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向后金投降,漠南蒙古帝国宣告终结。 1636年五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漠南蒙古十六部首领至沈阳表示臣服,标志着漠南蒙古彻底归顺于清。 也就是在1636年的十二月,皇太极因为朝鲜屡屡对后金的各项要求阳奉阴违,加之朝鲜使臣拒绝在自己的称帝大典上行叩拜之礼,决定再次出兵教训朝鲜。朝鲜的表现与上一次类似,虽然进行了一些抵抗,但还是迅速战败。 |
1637年正月三十日,朝鲜国王李倧正式投降。之后,清与朝鲜再次会盟定约,大致内容如下: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朝鲜派世子到清为人质;朝鲜必须定期足额向清纳贡;明清若爆发战争,朝鲜必须协助清方作战。 皇太极第二次出兵朝鲜,彻底解决了“朝鲜问题”,让明朝失去了一个重要藩属国。当然,朝鲜由于国小兵弱,对清(后金)的牵制作用本就十分有限。但漠南蒙古落入清(后金)之手,则导致明朝的战略环境急剧恶化。 |
萨尔浒兵败后,明朝通过提供金银物资的方式,扶持林丹汗与努尔哈赤对抗,即“以北虏制东夷”。漠南蒙古各部先后归顺清(后金),不仅让明朝的计划落空,更让明朝的北部疆域门户洞开。皇太极可以率军绕过辽东坚固的关宁锦防线,通过漠南蒙古的领地进攻明朝。 事实证明,明朝的各长城隘口远不像关宁锦防线那样固落金汤。从1629年皇太极第一次率军从喜峰口入塞,到1642年皇太极派阿巴泰最后一次率军从界岭口入塞。短短十余年间,清(后金)军先后五次攻入长城以南,兵锋波及河北、山西、山东的大片地区。 |
明末的各长城隘口 |
清朝定鼎天下之后,编写史书的史官们对皇太极极尽吹捧之能事。因此在清朝史书上,皇太极被描绘成一个励精图治、一心灭明的君主。 其实,励精图治不假,但一心灭明,则有后世史官粉饰烘托的成分。 1635年,在皇太极手下效力的范文程、宁完我等一批汉人官员,上疏主张尽快灭明。对此皇太极回复说:“朕反复思维,将来我国既定之后,大兵一举,彼明主若弃燕京而走,其追之乎?抑不追而竟攻京城,或攻之不克,即围而守之乎?彼明主若欲请和,其许之乎?抑拒之乎?若我不许,而彼逼迫求和,更当何以处之?倘蒙天佑,克取燕京,其民人应作何安辑?我国贝勒等皆以贪得为心,应作何禁止?此朕之时为厪念者也。”(《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二) |
由此可见,皇太极并无坚定的灭明之心,他与父亲努尔哈赤一样,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另一件事上,那就是抢掠。其实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清出兵攻明的主要目的是求财。 明朝时期的辽东,是比较贫穷的地区。而居住在辽东苦寒之地上的女真各部,由于生产力落后,生活更为艰难。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战乱不断,更进一步导致了辽东物资短缺。因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土地并无多少兴趣,不少地区他们占领之后又轻易放弃。 之所以屡屡兴兵,就是为了掠夺财富,抢粮、抢钱、抢男丁、抢女人。 |
当时清(后金)的每一次军事行动,几乎都伴随着大规模的烧杀劫掠。由于努尔哈赤的活动局促于辽东,影响相对较小。而皇太极时期,清军先后五次入塞大掠中原,给广大汉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对于抢掠,皇太极本人也丝毫不避讳。《天聪实录稿》记载,皇太极曾在给朝鲜国王的信中明确说道:“满蒙固以抢掠为生,贵国固以自守为素。” |
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皇太极一生都非常热衷于与明朝议和,不仅多次通过边境地区的明朝官员向明廷传达和谈的愿望,还请朝鲜方面做过中间人。 皇太极作为在军事上强势的一方,却屡屡向弱者求和,让后世不少人都感到困惑。其实只要联系求财这一目的,皇太极的求和之心就不难理解。因为带着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出去抢掠,虽然威风八面,但毕竟是高风险的行动,每次都会有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关宁锦防线形成之后,辽东不好抢了,每次抢劫都得长途跋涉,实在是十分辛苦。 |
所以最好是能让对方乖乖送钱,自己躺着数钱。而要让明朝送钱,自然要与明朝议和了。 对于皇太极来说,无论是战是和,都是求财的手段。 在皇太极在位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他向明朝提出的议和条件随着局势的变化有所不同,但大致如下:每岁贵国馈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连山适中之地,两国于此互市。(《东华录》) |
应该说,这样的条件不算太苛刻。而且皇太极还一再表示,关于明朝馈赠的金银数额以及边境领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除此之外,只要明朝愿意议和,自己可以接受明朝的册封印信,做明朝名义上的藩属,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然而清渴望议和的热脸,却贴上了明不愿意议和的冷屁股。 对此,也有必要说说当时明朝的情况。 |
1627年八月,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由于没有子嗣,其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定年号为“崇祯”。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明朝的形势,从表面上看还是不错的。对内,崇祯在继位不久后就铲除了权倾天下的大太监魏忠贤,并大力打击魏忠贤的党羽,让政局焕然一新(至少崇祯是这样认为的);对外,在天启年间取得了宁锦大捷,进一步加固了关宁锦防线,有效遏制住了后金的进攻势头。 |
唯一不和谐的音符是,陕西传来了民变的奏报。不过西北地区在明代一直比较贫穷,自明中期以来,屡有民变或是兵变的事发生。所以崇祯和大臣们对此并没有重视,他们的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另一个地方——辽东。 当时年轻的崇祯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疏忽,会断送掉大明江山。 继位之初的崇祯血气方刚,一心想要收复辽东,而之前的宁锦大捷更是给了他巨大鼓舞。此时的崇祯,自然对皇太极抛来的议和橄榄枝不屑一顾了。 |
见崇祯不够意思,皇太极于是采取军事行动,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1629年皇太极率军从喜峰口入塞之战。后金军从喜峰口破关而入后,一路烧杀劫掠,连克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遵化、玉田等地,兵临北京城下后,又与袁崇焕率领的明朝关宁军在北京城下展开激战。 由于皇太极并无意攻下北京,所以在遭遇顽强抵抗后就率军撤走,只留下少量兵马由阿敏统领,留守关内的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不久后,明朝组织军力将四城收复。 |
虽然北京未沦陷,但此战依然让明朝损失惨重,总兵赵率教、满桂先后战死,总兵黑云龙、麻登云被俘,被后金军掠走的人口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由于1629年是中国农历己巳年,所以此次清军入塞又被称为“己巳之变”。战后,蓟辽督师袁崇焕也因此战获罪被处死。 |
之后,类似的悲剧一再上演。1634年,皇太极率军从大同、宣化一带破关而入,在山西与河北一带大肆劫掠。1636年,皇太极派阿济格率军从独石口破关而入,在北京周边地区大肆劫掠。 虽然这两次军事行动,清军都是在烧杀劫掠之后即撤走,但也都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阿济格指挥的第三次入塞,光是掠走的人畜就达十七万之多。 |
而此时,陕西的民变也早已不局促于一隅,发展成了数十万人,波及数省的祸乱。明军在内外两线作战中疲于奔命,明朝国势已经危如累卵。 连番惨败催人醒,到了1638年四月,在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攘外须先安内”的建议下。崇祯终于决定答应皇太极的议和请求,与清方谈判,以求先与清达成妥协以减轻压力,集中力量镇压农民起义军,待农民起义军被剿灭后,再谈收复辽东。 |
执行议和任务的官员,是明朝辽东巡抚方一藻和监视太监高起潜,他们在崇祯皇帝和杨嗣昌的授意下,派遣周元忠赴沈阳,试探清方的态度。此时皇太极正率军与蒙古喀尔喀部作战,闻报后十分重视,不仅命沈阳方面款待明朝使者,还命官员修书一封让周元忠带回,以示和谈的诚意。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时,坏事出现了。 |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大潮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 之后的明朝历代君臣,均以两宋的灭亡为教训,以与“胡虏”议和妥协为耻。在当时明朝内部的很多官员看来,与清议和的行为就是卖国,更是奇耻大辱。因此明清之间的此次议和,是秘密进行的。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议和之事还是很快传了出来。一时间,朝野哗然,言官们纷纷上疏弹劾杨嗣昌,并向崇祯力谏不得与清议和。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本就心怀犹豫的崇祯立即打了退堂鼓。此次明清议和就此夭折。 |
原本做着“数钱梦”的皇太极见明朝方面迟迟没有回应,失望之余更是憋了一肚子火。既然明朝不肯给钱,那我就派兵来抢。 为了报复明廷的忽悠,皇太极于同年八月派多尔衮和岳托率军兵分两路,分别从墙子岭和青山关破关而入。两路清军入关后,很快在通州会师。接着,清军开始在河北、山东一带大肆劫掠,尤其是攻占济南之后屠城,杀害明朝军民达十三万之多。 最终,清军将河北、山东的大片地区洗劫一空之后撤离。此战,明朝损失极其惨重,共被清军掠走黄金四千两,白银九十七万两,人畜四十六万,总督吴阿衡、卢象升相继壮烈牺牲。 |
此次入塞作战让清获利颇丰,皇太极暂时停止了对明朝的攻掠。但明清双方的领导者都很清楚,战争远没有结束,新的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
二、大炮 与绕道蒙古攻入关内斩获颇丰相比,清在辽东的战果一度要小得多。1631年七月,在明朝督师孙承宗的主持下,总兵祖大寿率明军一万多人外加一批民夫赴大凌河修复城池,以便于日后对后金作战。 |
皇太极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很快亲率大军杀到大凌河城下。祖大寿关闭城门死守数月,明廷也先后组织四波援军支援大凌河,但均被皇太极率军击败。到了同年十月,粮尽援绝的祖大寿被迫向清军投降,大凌河之战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 不过,祖大寿并非真心投降,他欺骗皇太极说愿意为后金谋取锦州,获得皇太极同意。祖大寿被皇太极放回锦州后,并未履行与皇太极里应外合取锦州的密约。 皇太极被涮了一把,也无可奈何,选择将大凌河城拆毁后班师。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清朝 最新文章 |
给老照片上个色,让人我物更生动,让场景更 |
假如乾隆皇帝重视火器发展 |
欣赏b站清小将言论 |
清朝驭民政策:33两白银 |
我们现在的领土和满清什么关系? |
1861-1863的照片是因为照相技术 |
历史吧0001号候选人,投他 |
夏完淳与郑成功的奋斗:父子同仇与父子异道 |
慈禧——中国最早玩cosplay的人 |
连环画|苏武牧羊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