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论意识 -> 正文阅读 |
[哲学]论意识[第1页] |
作者:侯工22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论意识 意识是狭义物质的对立面。 意识分为狭义意识和广义意识。 狭义意识是指动物大脑的精神活动。 广义意识是指物质合乎自然法则的运动。 一向来,人们以为意识是神秘的,变幻莫测的,不可知的,很容易被导入玄学。 其实,只要你知道,不仅人类有意识,所有物质都有意识,你就不会认为意识是神秘的了。 人类具有意识自不必说,因为这是常识。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鼠。将一只老鼠放入迷宫中,它通过研究和探索,能够从迷宫中走出来。说明老鼠不但有意识,还具备一定的智慧,这是因为老鼠有大脑。 在观察蚂蚁的时候,我们发现,当一只蚂蚁扛不起一个重物的时候,它会招来许多蚂蚁来帮忙,大家一起将重物抬走。说明蚂蚁不仅有个体意识,还有群体意识,这也是智慧,因为蚂蚁有简单而高效的大脑。 可见,越高级的智慧需要越复杂的大脑。 就连没有大脑的单细胞的变形虫,为了活命,也会避开酸(碱)性水,逃往中性水的地方,说明变形虫也具有意识,也说明普通意识不需要大脑,但需要有DNA,即有生命力的蛋白质。 植物没有大脑,有没有意识? 请观察一下含羞草,只要你咳嗽一声,含羞草就会将枝叶收缩起来,避免受到伤害,说明它具有意识。 一棵自然生长的乔木,它的树叶数目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不会太多,太多了树枝和树干承受不起,也不会太少,太少不能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说明它是具有意识的。 可见,植物具有DNA,所以也有一定的智慧。 最近科学研究发现了植物的“神经细胞”, 植物能记住光中所含的信息,并对之作出反应。 非生物的物质有意识吗?请看那哗啦啦的流水,它们会冲破一切阻碍,向大海流去,说明流水有意识;再看那空气,它们懂得形成风,到世界各地游荡,说明空气有意识。 那矗立的石头有意识吗?表面上静止的石头,它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一刻不停地运动着,这样才能保持它的存在。如果它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不动了,这块石头就会湮灭,它的生命也就不能维持了。 可见,石头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一刻不停地运动,是为了维持它本身生命的存在,说明石头是有意识的,而且也是有生命的。 地球能够一秒不差精确地算出自(公)转一周的时间。 有人以为有闰秒,说明地球计算不准,其实,他不知道闰秒的来由。 为什么会有闰秒呢? 这不是如百度所说的,是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期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原来,地球在远离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会变慢,因此要闰秒,即要加多1秒(将时钟向后拨1秒)。这正好说明地球计算时间的精确。它在告诉人类,它正在远离太阳。 一个物体能够存在,必须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精神就是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又依赖于意识,这才是世界存在的根源。 因为物质要依赖意识才能运动,没有意识,物质是不会运动的。 物质不会运动,就因为跟不上趟而湮灭,即不能存在。 物质在运动中又会促进新的意识,新的意识又会促进新的运动……两者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且又具相对独立性,这就是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它只是一个自然法则。 恒星的星体是物质,它的光芒是精神。它的光芒是它内部的物质微粒运动的表现,我们通过它的光芒才能感知恒星星体的存在。 是不是因为我们感知它,它才能存在呢?不是的,它的存在不是依赖我们的感知,而是依赖它的运动。 运动就是精神。也就是说,恒星的存在,是依赖它的精神的;当然,反过来说,恒星的精神也是依赖于它的星体物质的。 当光线离开恒星星体以后,就不受其控制了,因为光线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了。也就是说,光线相对于星体来说是独立的。 但是,光线不可能绝对地独立,因为光线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对于光线来说,也是一体两面的:介质是它的物质面,波动是它的精神面。 声波、水波、机械波等,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普通物质之所以有意识,是因为它具有能量,而能量,是属于精神范畴的。 可见,事物的一体两面是普遍存在的。换言之,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意识也是普遍存在的。 ——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也就没有物质。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片面的,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和说明世界。 综上所述,意识与物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由普通物质的意识,上升为普通生物的意识,再由普通生物的意识,升华为人类的智慧,智慧是最高层次的意识。 |
|
欢迎继续讨论 |
1.论存在 侯工 存在是宇宙一切的实在和虚在,包括宇宙物质实体的实在和宇宙运动意识的虚在。实在是指具有实体的存在,实体的存在称为物质,如石头、河水、空气、鲜花、星球、最小粒子等;虚在是指没有实体但可感觉的存在,没有实体的存在称为灵性,如运动、规律、能量、波动、时间、大脑意识等。 物质包括有形体的物体和最小粒子。灵性是万物特性,是没有形体也没有质量的,但可以使物质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并且赋予物质质量,如宇宙结构能、各种力、人的观念和意识等。 例如,一朵鲜花,在阳光下开放,我们看到了它的形状和颜色,闻到它的香味,觉得它是存在。盲人闻到花香,还不敢确定它的存在,必须同时摸到它的花瓣,通过花儿的质感,才敢确认它的存在。 然而,盲人所触摸到的鲜花,仍然是物质的灵性,并不是实质。触摸感受到物质的软硬质地、形状、温度等质感,与鲜花的颜色、气味、形态一样,都是物体的灵性,而鲜花的实质是植物细胞。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有且只有唯一的感知与交流的工具——灵性。任何人,包括人类的辅助设备——仪器与工具,都无法感知物质的实质。只有对物质灵性的感觉来推断物质的概况,并且以此认识物质世界。例如,我们通过测量比重、硬度、熔点、导电性等灵性来鉴定和认识不同的金属,但对它们内部物质基本粒子却知之甚少,基本靠蒙,什么夸克啦、电子云啦、上帝粒子啦……基本上是瞎扯。 灵性是物质外的存在,物质是灵性外的存在。灵性与物质同生同灭,是世界的一体两面。且随时不断运动与变化。灵性并非如道家说的先天地而生,不是黑格尔的先验存在,也不是唯物论者所说的由物质所派生。灵性的变化就是物质的变化,反之亦然。 这也证明鬼神和心灵感应的唯心论是虚幻的,同时证明,将物质与精神割裂开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无稽之谈。 这里,鲜花的本体,是它的物质存在,鲜花的外形、颜色、香气、质感等,是它的精神存在。人们是通过感知鲜花的精神来推断它物质的存在的。这样,就有产生误判的可能。 比如,人们可能将伪造的假花当作鲜花。 人类通过验证,可以区分真假,因此,人类大脑有去伪存真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高级意识,称为智慧。然而,鲜花的存在,是与人类的判断无关的;人类的判断,仅仅与人类的认知水平有关。当人类的认知水平低下时,往往作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将幻觉当现实——例如将子虚乌有的量子纠缠当作重大科研项目。 如果这朵鲜花寂寞地在野外开放,没有任何人看到它,那么它还存在吗? 有人说:不存在。 他们的理由是:存在是人的感觉,感觉到了,是存在,感觉不到,是不存在——这种学派是唯心主义,其宗旨是意识(灵性)决定物质。 最具代表性的是17世纪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言下之意是说,没有被感知,就是不存在。 有人根据贝克莱的“名言”,断定在人类的感知出现以前,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个论断成立,那么人类是如何出现的?人类的感知又是如何出现的? 这种说法,单方面强调人的感知,将人的感知作为事物存在的前提,显然是片面的。因为事物的存在,不是依赖人的感知。事物是依赖其自身的灵性而存在的。 花儿的存在,是依赖其自身运动(开放)存在的,没有它的开放,就没有它的外形、颜色和香味,也就没有它的存在,人类也就无法感觉到它。而花儿的开放是它本身的灵性与环境灵性结合联动使然,与人类的感知无关。 我们闻到花的芳香,含有芳香物质的分子。芳香物质分子确实是物质本体存在,但是芳香的感觉是意识存在,它是大脑的一种特定的活动。 虽然说,鲜花开放,会释放芳香,人类可以通过闻到鲜花芳香,推断鲜花的存在,但是即使闻不到花香,鲜花盛开时,会招来蜜蜂或蝴蝶,人类看到蜜蜂或蝴蝶飞过,也可以推断鲜花的存在。 人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不可能否定其存在。人类通过月球正面的存在,就可以推断其背面的存在。人类甚至只看到地上的月光,就可以推断天上月球背面的存在——这叫做逻辑推理。 盲人看不到障碍物,导盲犬可以看得到,盲人通过导盲犬推断障碍物的存在。 电子很小,人类看不到它,由于它有电磁性,人们通过电磁场可以发现它从而推断它存在。 中微子是电子碎片,没有电磁性,电磁场对它不起作用,然而,由于它有质量,人们可以用粒子探测器发现它的存在。 最小粒子既没有电磁性,又没有质量,电磁场和粒子探测器都不能捕获它,又如何确定它的存在呢? 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可以确认它的存在,正如我们看到河流,就可以推断大海的存在一样。 每时每刻物质都在衰变而放出射线粒子,但是太空中射线粒子的深度并没有增大,说明射线粒子不断分解成为最小粒子,从而维持平衡。所以说,存在不是人的感觉,感觉到了,可能是存在的;感觉不到的,也可能是存在的。 有时,人们感觉到的东西,仅仅是物质本体的精神,而物质本体已经不存在了。 例如,人们观测到超新星爆炸,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那个恒星已经不存在了,这说明了,物质的存在,并不是完全依靠人类的感知的,因为人类的感知也会有假象的。 人们通过光速和距离来判断那个爆炸的恒星是否存在。 人们感觉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例如某天体超出宇宙半径的距离,以光速还没有传递到我们的眼睛,我们无法感觉到它们,但是它是存在的。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一向来被奉为对存在与思维认识论的圭臬。一般人对此话的理解是:因为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至于其他事物是否存在,是不确定的。 有人据此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物质是不可确定的:物质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要由人的意识来确认。好比薛定谔的猫,是生是死是不确定的,只有打开盒子的时候,人们才能确定它存在的状态,并且,猫的生死,是由人打开盒子决定的——这是薛定谔讽刺量子力学的概率说。 由于人们脱离了薛定谔的原意,以薛定谔的猫来强调人的感知决定物质的存在,因此幻想出量子纠缠,又由量子纠缠的超距反应,推断出量子纠缠的超光速存在,这些都是伪科学,这些其实是人体特异功能、心灵感应等伪科学在量子力学里的变种。 量子纠缠将两个远距离的粒子说成相当于有心灵感应的一对“男女”,“男”的在广州打飞机,女的在纽约就会立刻有高潮,即使将“女”的移民到100亿光年远的星球,其效果也是一样一样滴。你会相信吗? 其实,薛定谔的猫是故弄玄虚。如果将盒子做成透明的,要判断猫的生死,还需要等到打开盒子的时候吗? 可见,人的意识是不可能决定物质的存在的,再说,光速就是时间的度量,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不可能离开时间,也就是不能超光速,那么,量子纠缠就是皇帝的新衣了。 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笛卡尔这句话,它的真实意思是:“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由于我思想的存在,所以我无法否认自己本身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 ——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既是思维者的“我”,又是广延的肉体的“我”,所以,承认思想的存在而否认自己本体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根据这个思路,如果张三说:“我思,故我在。”那么,张三是存在的,李四这样说,李四是存在的,推而广之,蜜蜂这样说,蜜蜂是存在的,鲜花这样说,鲜花是存在的,宇宙万物这样说,宇宙万物是存在的。 蜜蜂和鲜花会说话吗? 灵性与物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由普通物质的灵性,上升为普通生物的灵性,再由普通生物的灵性,升华为人类的智慧,智慧是最高层次的灵性。蜜蜂和鲜花是有灵性的,它们有它们的语言。推而广之,万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如电子的语言是它的电性和磁性,而电性和磁性又产生波动性,又如光的语言是波动性和不连续性,但没有粒子性,人们将它的不连续性误解为粒子性。 人的灵性(意识)不是没有根源的,而是从普通物质的灵性进化而来的,就如人的大脑是从普通物质进化来的一样,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生命的神秘,也不会感到意识的神秘了。 笛卡尔的这句名言,正好解释了存在的奥秘。 还有一个学派是唯物主义,其宗旨是物质决定意识(灵性)。他们不懂得,物质本身不会运动,是灵性的能量使物质运动的。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综上所述,宇宙就是存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灵性的存在。物质和灵性是宇宙的一体两面,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 |
我怎么来的?怎么意识到我? 我的概念如何解释? 自己——这个概念又当何讲? 意识和物体一体两面?那么石头有意识么? 我思故我在, 可能翻译的问题,我思 思考他者现象 自我是意识不到的,,反思才能出现 我的概念,那么就需要继续——我为什么能思考 并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并能思考到 我在思考——思考的我, 我在思考—发现—思考的我,前后二者有什么区别? 等等 |
意识,是哲学的主要课题。 物质,是科学的课题。 |
无法反驳 |
如果有一个理性的知识,是不是自我意识就会没有那么强。 |
单纯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固定反应,比如含羞草闭合,那叫简单反射 不叫意识 |
你写的,那辛苦了 复制的,+3 |
2. 论灵性 侯工 灵性是物质外的存在,和物质共同构成宇宙的两面,是宇宙本原之一。 灵性分为狭义灵性和广义灵性。 狭义灵性是指动物大脑的精神活动,称为灵魂。 广义灵性是指物质外的所有存在,包括能量、力、运动、运动规律、时间、空间、波动、意识、灵魂等等,可以说万物有灵。 一向来,人们以为灵性是神秘的,变幻莫测的,不可知的,很容易被导入玄学。 其实,只要你知道,不仅人类有灵性,所有物质都有灵性,你就不会认为灵性是神秘的了。 人类具有灵性自不必说,因为这是常识。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鼠。将一只老鼠放入迷宫中,它通过研究和探索,能够从迷宫中走出来。说明老鼠有灵性,还具备一定的智慧,这是因为老鼠有大脑。 在观察蚂蚁的时候,我们发现,当一只蚂蚁扛不起一个重物的时候,它会招来许多蚂蚁来帮忙,大家一起将重物抬走。说明蚂蚁不仅有灵性,还有群体意识,这也是智慧,因为蚂蚁有简单而高效的大脑。 人类的灵性,可以创造机械代替体力劳动,还可以创造电脑代替脑力劳动,可见,越高级的智慧需要越复杂的大脑。 然而,就连没有大脑的单细胞的变形虫,为了活命,也会避开酸(碱)性水,逃往中性水的地方,说明变形虫也具有灵性,也说明普通灵性不需要大脑,但需要有DNA,即有生命力的蛋白质。 细菌懂得寄生在动物的肠道里,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这是它们有灵性的表现。 再看那新冠病毒,它比细菌还低级,连细胞也没有,它靠依附于其他动物的细胞而繁殖,但是它懂得不断变异,来逃避动物体内的抗体和疫苗的抵抗,使其能够生生不息。你能说它们没有灵性吗? 植物没有大脑,有没有灵性? 请观察一下含羞草,只要你咳嗽一声,含羞草就会将枝叶收缩起来,避免受到伤害,说明它具有灵性。 一棵自然生长的乔木,它的树叶数目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不会太多,太多了树枝和树干承受不起,也不会太少,太少不能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说明它是具有灵性的。最近科学研究发现了植物的“神经细胞”, 植物能记住光中所含的信息,并对之作出反应,顺着有光的方向生长。 可见,植物具有DNA,因而不仅有灵性。还有一定的智慧。 非生物的物质有灵性吗?请看那哗啦啦的流水,它们会冲破一切阻碍,向大海奔流而去,说明流水有灵性;再看那空气,它们懂得形成风,到世界各地游荡,说明空气有灵性。 那傲然矗立的石头有灵性吗?表面上“静止”的石头,它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一刻不停地运动着,这样才能保持它的存在。如果它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不动了,这块石头就会湮灭,它的生命也就不能维持了。 可见,石头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一刻不停地运动,是为了维持它本身生命的存在,说明石头是有灵性的,而且也是有生命的——运动就是生命。 地球能够一秒不差精确地算出自(公)转一周的时间。 有人以为公转有闰秒,说明地球计算不准,其实,他不知道闰秒的来由。 为什么会有闰秒呢? 这不是如百度所说的,是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其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其实,是因为地球在远离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会变慢,因此要闰秒,即一定时间(3年)就要加多1秒(将时钟向后拨1秒)。这正好说明地球计算时间的精确。它在告诉人类,它正在远离太阳——这就说明地球有灵性。 一个物体能够存在,必须具有物质和灵性两个方面。灵性就是意识。灵性依赖于物质,物质又依赖于灵性,这才是世界存在的根源。 因为物质要依赖灵性才能运动,没有灵性,物质是不会运动的,这灵性就是能量。 物质不会运动,就会因为跟不上趟而湮灭,即不能存在。 物质在运动中又会促进新的灵性,新的灵性又会促进新的运动……两者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且又具相对独立性,这就是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它只是一个自然法则。 恒星的星体是物质,它的光芒是灵性。它的光芒是它内部的物质微粒运动的表现,我们通过它的光芒才能感知恒星星体的存在。 是不是因为我们感知它,它才能存在呢?不是的,它的存在不是依赖我们的感知,而是依赖它的运动。 运动就是灵性。也就是说,恒星的存在,是依赖它的灵性的;当然,反过来说,恒星的灵性也是依赖于它的星体物质的。 当灵性光线离开恒星星体以后,就不受其控制了,因为光线具有相对独立的灵性了。也就是说,光线相对于星体来说是独立的。 但是,光线不可能绝对地独立,因为光线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对于光线来说,也是一体两面的:介质是它的物质面,波动是它的灵性面。 声波、水波、机械波等,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普通物质之所以有灵性,是因为它具有能量,而能量,是属于灵性范畴的。 可见,事物的一体两面是普遍存在的。换言之,物质是普遍存在的,灵性也是普遍存在的。 ——没有物质,就没有灵性;没有灵性,也就没有物质。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片面的,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和说明世界。 综上所述,灵性与物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由普通物质的灵性,上升为普通生物的灵性,再由普通生物的灵性,升华为人类的智慧,人类智慧是最高层次的灵性。 |
我可能是个假人,不能理解 |
3. 论物质 侯工 我在1.1《论灵性》里说:“灵性是物质外的存在,和物质共同构成宇宙的两面,是宇宙本原之一。” 那么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灵性外的存在,和灵性共同构成宇宙的两面,是宇宙本原之二。 宇宙就是灵性和物质的存在。 物质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有质量的物体,例如石头、空气、星球、原子、电子等,另一种形态是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 最小粒子充满整个宇宙球面,在有限的时空范畴内形成太空环境。 宇宙运动实质上是两种物质形态互相转换的周期变化——会运动的最小粒子在宇宙诞生的瞬间转变成为不会运动的物体。这物体在宇宙结构能的作用下获得质量和能量,然后在宇宙球面的挟持下沿着径向以光速有序地运动。随着球面扩大,物体不断分解成为最小粒子以补充球面产生的空隙。当球面膨胀到极限,所有物体都分解成为最小粒子,然后球面以光速沿着径向进行反向的收缩运动。 每个最小粒子大小一样,性质相同,速度都等于光速,唯有方位不同。在极限球面上,刚好铺满一层最小粒子,所以每个最小粒子在球面上都有自己的一个位置。因此,每个最小粒子的方位是不同的。任何两个最小粒子之间的径向都有一个夹角。也就是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最小粒子。 为什么若干个最小粒子组合成物体后就不会运动了呢?这好比是跑道上的运动员互相撞在一起了,就都跑不动了。这个过程是这样的:5个最小粒子抱成一团构成电子,于是电子就失去运动能力。这时,宇宙球面就伸出援手,给电子施加无形的牵引力。这样使电子产生自旋运动,并且随着球面同步前进。这个过程,说明宇宙球面是有灵性的,这种灵性的根源在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 由于宇宙球面具有灵性,所以能够赋予万物灵性。虽然万物千变万化,但始终服从球面的指挥,各行其道,有条不紊地运行。 最小粒子没有质量,为什么构成物体后就有质量了呢?还是用前面的例子说吧:所有运动员都撞伤了,要用汽车将他们运走。汽车必须用力才能将他们运走。这时,这些运动员就体现出质量来了。同理,最小粒子相当于运动员,构成物体后,相当于受伤的运动员,因为失去运动能力需要外力作用才能运动,这个过程就产生了质量。这个外力就是宇宙结构力。所以,质量是由宇宙结构力牵引物体运动产生的。 物体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本来最小粒子是有能量的,它的能量来自其自身球面与其半径的不确定关系。其实,最小粒子是最小的球面结构。它不是实心的。如果是实心的,就没有能量,也就不能运动了。由于最小粒子具有能量,所以能够以光速运动。但是,当最小粒子构成物体后,其能量就完全消失了,都到宇宙球面上去了,然后再通过球面牵引,重新获得能量。这能量表现为动能E: E=(1/2)mv^2 由于物体本速等于光速,所以: E=(1/2)mc^2 这就是质能方程,完全可以代替原来的E=mc^2,因为E=mc^2的推导过程引用了洛仑兹变换,是错误的。质能方程不是说质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是表示物体完全分解成为最小粒子时释放的能量。其实,质量和能量之间是不可以互相转化的。物体分解后,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最小粒子。最小粒子在宇宙诞生的瞬间,又转化成为物体,这样形成无限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意识的对立面是物质。意识与物质是对立的但不统一,如光离开光源后就独立了。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意识的体现。 意识是物质运动状态的反映。 物质有两种(哲学中物质只有一种,它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抽象的总和。意识也是存在,哲学将意识也划入物质了,造成了概念混乱。): 一种是没有质量的物元,即最小粒子,它是宇宙球面的主体。宇宙球面由一层极薄的最小粒子构成。太空是宇宙球面的累积。最小粒子的速度就是本速,因为不需要力的拖动,所以没有惯性,也就没有质量。当我们经过最小粒子时,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用仪器也不能测量到它的存在。但是当超新星爆炸对宇宙球面产生巨大冲击时,人类可以通过仪器接收到短暂的冲击波,这是宇宙球面的机械波动,其实质是膨胀力的波动。被人们误以为是引力波。 另一种是有质量的物元团,称为物体。物体因物元抱团而失速,必须由球面牵引才能运动。由于物体需要力的拖动,所以有惯性,也就具有质量。 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包含的最小粒子的数量。包含的最小粒子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大。 质子的质量=1.6726231 * 10^(-27 )(kg) 1kg物质有1/1.6726231 * 10^(-27 )=5.9787* 10^26个质子 一个质子含有1837个电子,其中1个电子是反转的,带1个正电荷,所以质子可以捕捉1个带1个负电荷的电子。1个电子有5个最小粒子,构成1个6面体。 所以1kg物质含有1837*5*5.9787* 10^26=5.4914* 10^30个最小粒子,为了统一起见,可以此作为宇宙质量的标准。 在地球,由于球面牵引力F=mg(m表示质量,g表示地球重力加速度),所以1kg物质受宇宙球面的牵引力等于1X9.8=9.8牛顿,这就是1kg物质的惯性力,地球重力加速度g就是宇宙球面克服地球上物质惰性施加的加速度,也可以看成是物质失速的补偿,其来源是球面牵引力F。 地球质量M地=5.965×10^2?kg 那么宇宙球面对地球的牵引力F地=M地g=9.8*5.965×10^2?kg =5.8457×10^25牛顿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 万有引力公式F=GMm/r^2,G是万有引力常量,m是物体质量,M在这里是天体质量,r是物体与天体球心的距离。根据公式,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在月球,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那么宇宙球面对月球上1kg物质的牵引力是地球的1/6。同样1kg的物质,在月球上只要地球上的1/6,说明月球速度比地球快,所需要的速度补偿只有地球的1/6。 有人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c,就以为质量就是能量,或者能量就是质量,两者可以互相转化,这是错误的。其实,首先,E=mcc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动能公式E=mvv/2. 而物质的本速v=c 所以质能方程应该是E=mcc/2 上式并不是说,质量转化成能量后物质就消失了,而是说,有质量的物质释放能量后相应释放出有能量没有质量的物质——最小粒子。可见,质量不守恒,但能量守恒,物质守恒。例如,太阳在释放能量的同时,释放出各种射线粒子,这些射线粒子又分解成为最小粒子。太阳的质量减小了,但是相应的最小粒子增加了,两者的粒子数是相等的。 从定义来说,能量是物体运动能力的度量,属于物质的意识范畴,而质量是物体包含最小粒子的数量,属于物质的实体范畴,范畴不同,是不可能互相转换的。质能方程E=mcc/2只是表示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而已。 |
4. 什么是宇宙 侯工 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地球,所以宇宙的概念几乎都是来自地球思维:“宇”代表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即所有的空间,空间是无限的,无边无际;“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时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上面宇宙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好象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其实,这个定义并没有反映宇宙的实际,因而给人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因为时间和空间是宇宙运动的标志,属于灵性范畴,不足以用来定义宇宙。定义宇宙还要考虑运动的主体——物质。而且,空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时间有起点,也有终点。 那么,什么是宇宙? 宇宙是物质和灵性的存在,是这两种存在通过运动实现的周期变化。 物质是宇宙的本体,它本身不会运动,必须在宇宙结构能作用下才能运动。物质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不能存在。 宇宙结构能赋予物质生命,并且引导物质按照一定规律运动,所以是宇宙的灵性。 我们将有质量的物质称为物体,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称为物元。 大家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假如你能抽身于宇宙之外,你看到的宇宙只是一个像肥皂泡一样的泡泡,这个泡泡在径向以光速作匀速膨胀运动,膨胀到极限时又以光速往回收缩,进入“怀孕期”,最后转变成一个“胚胎”。然后这个“胚胎”诞生成“婴儿”,又变成泡泡,又慢慢地匀速膨胀。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你会看到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宇宙从“怀孕”期开始到“寿命”结束,为一个周期。那么,宇宙从“怀孕”期开始是时间的起点,宇宙寿命结束是时间的终点,空间也随着时间的周期变化而变化。 我们将这个泡泡称为宇宙球面。 简单地说: 宇宙是物质两种状态——物体与物元,在宇宙灵性(结构能)的作用下,以球面形式沿着径向互相转换的恒速循环运动的一个过程。 宇宙起主要作用的是宇宙结构能通过球面对物体的径向牵引力。在宏观上,一方面,牵引力作用在物体上,形成重力;另一方面,这个牵引力使宇宙球面膨胀,于是在球面上形成膨胀力,它的反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在微观上,一方面牵引力使电子产生自旋运动,因而产生电磁力,电磁力是宇宙球面对电子牵引力的反作用力,另一方面,牵引力在原子内形成弱力和强力两个分力。 宏观上,膨胀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对正反作用力。万有引力使物体互相靠拢,膨胀力使物体互相远离。膨胀力是正作用力,所以宇宙总是在膨胀,表现为宇宙球面的加速膨胀,以及球面上两点之间的匀速远离。 微观上,弱力和强力是一对分力。由于受膨胀力影响,弱力是主力,所以物体总是在分解,表现为阿尔法、贝塔、伽马衰变。 在宏观上,以前有一种说法:宇宙初始是一片一片的宇宙尘埃,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这些宇宙尘埃慢慢地聚合在一起,然后一小片尘埃形成行星,很多行星再聚合,形成恒星,剩下少量行星围绕恒星旋转,恒星聚集就形成星系。 其实刚好相反,宇宙是由聚集到分散的。 真实情况是:宇宙由一团最小粒子形成的胚胎,“足月”后诞生为“婴儿”,由“婴儿”分裂出星系,星系分裂出恒星,恒星分裂出行星,行星分裂出卫星。恒星最终会爆炸而彻底分解,其周围的行星也随之彻底分解。当所有物体分解成为最小粒子时,宇宙寿命结束,然后进入“怀孕”期——最小粒子沿着宇宙径向以光速进行收缩运动。 超新星爆炸就证明物质不是聚集而是分裂的。宇宙尘埃就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 在核反应中,裂变反应比聚变反应容易,说明弱力起主要作用,强力起次要作用。 有人说石头风化是因为热胀冷缩。其实,石头风化是因为石头含有容易分解的物质。石头风化是物体分解过程。 黄金也会风化吗?当然也会风化,只是非常缓慢而已,因为任何物体都有贝塔衰变,只是衰变速度不同而已。 我们不能离开宇宙球面,只可以在球面内活动。球面在一霎时间内一行一停,在停止的时候,宇宙球面是二维的,就像一张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空间产生了三维感,所以时间是第三维度,空间的深度、高度就是这样形成的。 人类是通过不同球面的对比才有立体感的,所以人类要有两只耳朵和一双眼睛。不同的耳朵和眼睛产生时间差和距离差,也就是不同的球面差,于是形成立体感。不信你遮住一只眼睛、掩住一边耳朵试试。 当你出差回到家里,好像回到原来的空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你已经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空间了。空间的空气已经不是原来的空气了。房子也比以前旧了。你也不是原来的你了。你比原来的你老了。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也不能两次住进同一间房子。 我们常说时空,是指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虽然时间表述为宇宙球面的径向运动的标志,空间表述为宇宙球面的范围。但是,没有球面的径向运动,即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球面空间存在,而没有球面空间,当然也不会产生径向运动,也就没有时间。因此,每一霎时空面都是不同的。 时间是光速的体现。任何运动离不开时间,即任何物体的本速都与光速同步,所以万物能够同时存在,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光的原因。 |
5. 宇宙的前身 侯工 追根溯源,宇宙的前身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将一块混凝土打碎,变成一堆沙砾,说明混凝土是由沙砾构成的。 再将沙砾磨碎,变成粉末。粉末还可以再分。 如果你的眼力够好,你可以看到粉末里有一个个原子。你再仔细观察,原子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外围有若干电子在沿着轨道旋转。你会看到时不时有电子飞离原子。有的电子分裂成中微子。中微子很快分解成一些粒子。这些粒子不会再分解了,成为最小粒子。 原来,宇宙是由最小粒子构成的,所以最小粒子称为物元,即物体的本原。 从宇宙本原是一个个独立的最小粒子推想,宇宙前身是一盆“散沙”。这盆”散沙“就是弥散状的最小粒子。 由于最小粒子会运动,推想出它具有能量,从而推想出它是空心的球面结构。因为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使球面具有能量。如果是实心的,说明里面还有颗粒类的东西,还可以被继续分解,而空心的里面没有东西了,再分解就不成形状了。 由于这堆最小粒子性质相同,因而凝聚在一起慢慢结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称为宇宙“胚胎”。 根据球体公式: V=(4/3)лr^3 其中л是超越数,是二维圆周与一维直径之比,没有确定的值,是不确定因子,所以“胚胎”中心有一个小于最小粒子的间隙。当最后一个最小粒子钻进这个间隙时,就撑破了“胚胎”,于是第一个宇宙就诞生了。 老子在《道德经·25章》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宇宙的母亲。 宇宙的母亲即宇宙前身,按照中国传统说法,称为无极。无极处于一种虚无缥缈,没有阴阳,只有一些离散状态的物元的混沌状态。 无极经过了N年,不断地旋转循环,最后将这些离散的物元聚拢在一起形成太极,所谓太极就是宇宙的胚胎。易经系辞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阴、阳。阴阳变易称为道,就是宇宙有规律的运动。可见阴阳就是宇宙的灵性,也就是宇宙结构能和宇宙牵引力。能是阴,阳是力。宇宙结构能是宇宙的原动力。 第一个宇宙到现在经过了多少年?这是无法考证,正如宇宙前身有多少年一样,也是无法考证的,这些可以做为人类思考的空间。 |
6. 宇宙的诞生 侯工 现代神话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起源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其实,宇宙运动永远是匀速的,不存在势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大爆炸。大爆炸是剧烈分解反应,是非匀速运动,这种超巨大的爆发力是无源之水,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宇宙的匀速运动是控制剧烈分解反应的。如果不控制,太阳会在瞬间爆炸完毕的——真正的太阳爆炸是进入晚年了。 现代科学家(神学家)认为在最原始状态下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重力作用都是统一的。在大爆炸的一瞬间开始,重力场、电磁场相继独立出来,此后才由原物质形成质子和中子,随着宇宙物质的进一步演变生成现有的原子核和原子。这些都是现代神学家的意淫产物,其实宇宙诞生前是没有质量的,更没有什么原始状态下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重力作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重力作用都有一个相同的根源——宇宙结构能。 现代神学家大爆炸说还不如我国古人的盘古开天地说。大爆炸总得有火药吧?总得有人点火吧?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上章《宇宙的前身》已经说明宇宙“胚胎”的来由。宇宙诞生前是一团有能量而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宇宙前身是一团弥散状的最小粒子,它们是天然存在的。经过长时间的运动、排列组合,最后形成一个“胚胎”,然后诞生出第一个宇宙“婴儿”。经过很多代传到现在。 现在的宇宙是来自上一代宇宙的结束。物体的完全分解就是宇宙寿命的终结,然后宇宙进入新一代宇宙的“怀孕”期。怀孕期是1117.9亿年,与宇宙寿命1117.9亿年相等。 宇宙从“怀孕”期开始到“寿命”结束,为一个周期。前一个宇宙就像现在的宇宙一样,物质不断分解,分解……经过1117.9亿年,所有物质分解完毕,然后往回收缩,再经1117.9亿年就成为一团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即形成宇宙的“胚胎”。 因为л的存在,胚胎中心最后一个空隙小于一个最小粒子,所以胚胎被最后一粒最小粒子撑破了,由收缩转为膨胀,于是新的宇宙诞生了。 宇宙诞生时,最小粒子撞到一起了,结果互相抱成一团,你拉着我的手,我扯住他的脚,导致谁也跑不动了,也就是说,它们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了,全部跑到宇宙球面上去了,本身没有能量了,于是不能运动了——这种丧失运动能力现象称为惰性,惰性就是惯性。 有了惯性然后被结构力挟持着运动,于是有了质量,同时有了能量,于是最小粒子形成了有质量有能量的物质——是宇宙球面赋予物质能量和质量。 为什么宇宙球面具有能量?这是由球面和半径的结构产生的,称为结构能。由于球面与半径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这种不确定关系是产生结构能的根源。 宇宙球面的拖拉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地球的加速度是g=9.8米/秒^2 根据公式 F=mg 地球质量m=5.965×102?kg 宇宙球面对地球的拉力=mg=5.965×102?X9.8=58.457×102?(牛顿)——注意,这不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来的那种,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而地球重力是宇宙球面对地球上物体牵引力的反作用力。 从一开始宇宙球面就以光速沿着径向膨胀,此时宇宙球面非常小,容纳的最小粒子也非常少,其它的最小粒子只得组成物质,成为一个大仓库,将这些最小粒子储存起来,然后根据需要随时分解出最小粒子,以作为球面膨胀的补充。 在形成物质的过程中,最容易形成的是电子,它由5个最小粒子组成,三个组成品字形,然后上下各一个,这样。就相当于一条轴穿过上下两个的中心。电子一边绕轴旋转,一边左右摇摆着旋转,这种方式叫半奇数旋转,即旋转两周才完成一个周期。电子这种旋转方式的粒子也称为费米子。 电子配成电子对,电子对耦合成质子,质子或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捕获了电子就成为原子。然后由原子构成分子,这样就形成了大千世界。 宇宙球面的形成是宇宙诞生的标志。这个球面就是统一场,是一切力的来源。球面结构力拉着万物沿着径向运动,于是在球面产生了膨胀力;膨胀力的反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球面结构力拉着电子运动,电子就以特殊的半奇数旋转,于是产生电场和磁场,由此产生了电磁力,可见,电磁力是球面牵引力的反作用力;同时,球面结构力控制物质分解,于是产生了物质分解的弱力。弱力的反作用力就是让质子抱团的强力。强力是核能的来源。 力是一种波,一种脉冲波,称为力波,是由宇宙球面结构能施加于球面,使球面一行一停产生的,然后通过最小粒子这种介质传播开去。 你看那满天星斗在有序运行,都是拜托宇宙球面的灵性和神力。任何天体本身是不会运动的。没有宇宙结构能,物质是不能存在的。结构能就是宇宙的灵性。 宇宙球面代表宇宙的大脑,体现了宇宙的意志和精神,宇宙的命运——生老病死,全由她一手安排。如果说有上帝,宇宙球面就是上帝。 现在宇宙的年龄是138.2亿年,已经进入青年期。人类能有一亿年也就不错了,不作不死,人类是自己作死的。为了自我毁灭而屯积了大量的核武器——要作死,上帝也无能为力。 |
你先搞清楚意识的定义吧,非生物有意识? |
欢迎讨论这个话题 |
7. 宇宙的结构 侯工 研究宇宙,如果不知道宇宙的结构,犹如瞎子摸象,各说各感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古往今来,有谁懂得宇宙结构? 有说宇宙是平面的,有说宇宙是多元的,有说宇宙是无限的,有说宇宙是大爆炸的,有说宇宙是由弦构成的…… 在不懂宇宙结构的状态下,什么古典力学,什么相对论,什么量子力学,不都在那里做着瞎子摸象的勾当吗? 有人摸到了运动,却不知道运动的根源;有人摸到了引力,却不知道引力来自哪里;有人摸到了光,却以为光是粒子,有人摸到了光速不变,却不知光速为什么不变;有人摸到了时空,却不知道时空本质是什么;有人摸到了质量,却不知质量是如何产生的;有人摸到了能量,却不知道能量来自哪里;有人摸到了强力弱力电磁力,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统一的…… 他们几乎摸遍整个“大象”,却仍然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最后只能乞求万能的上帝,并且将宇宙所有奥秘全部归因于上帝的设计。 笔者经多年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的结构。我对他们说,宇宙的结构如何如何,谁知他们像是夏虫听说雪花会飞舞——不可思议!因此他们赐给我“民科”的荣誉称呼。 他们高呼:“你没有实验证明!”原来他们不懂理论物理,老师只教过他们普通物理。他们不知道,理论物理的实验是思想实验,是在普通物理基础上,以事实和定理定律为依据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比如,我们无法用实验证明宇宙有前身“无极”存在,同样不能通过实验证明人类有前身“猿”存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实验,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逻辑推理,证明“猿”的存在,说明人类不可能突然出现,一定有前身。同理,宇宙也不可能突然出现,也一定有前身(5.宇宙的前身)。宇宙前身已经是问题的终极,至于宇宙前身的前身,由于沙锅已经打破,无解了。 ——阁下,您大可以进行反驳,但不可以乱喷。 扯远了,言归正传。 究竟宇宙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诗,正好用来说明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人们要识庐山真面目,就要离开庐山,站在庐山外面看它,这样反而看得更清楚。 然而,我们不能离开宇宙,那就只能做思想实验: “我”在宇宙外静静地观察了(1118+1118+138)亿年,从上一个宇宙诞生开始,最初发现一个大火球,原来这是刚从“胚胎”诞生的宇宙“婴儿”。由于大火球高温高压,因而发生聚合反应。宇宙所有元素都是在那时生成的。 大火球在沿着径向以光速膨胀。随着不断膨胀,火球被撕裂成7.8619*10^11个“铁饼”(星系),漂浮在宇宙球面上。 “铁饼”(星系)在旋转,然后被撕裂。每个“铁饼”大概被撕裂成2000亿颗恒星。这些“铁饼”就形成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 每个恒星又被撕裂成像太阳系一样有行星围绕的恒星系。 有的行星被撕裂出卫星来。 以上在撕裂的时候,各天体处于炽热的气体或液体状态,所以大多形成球形。 继续我的思想实验—— 从大火球诞生起,经过1118亿年(经计算),宇宙膨胀到极限,全部物质都被分解成为最小粒子。最后的一个球面是个“歪”的球面(不是正球形),由于没有最小粒子来补充,只好缩短半径来修复球面。由于半径缩短,就会向内挤出最小粒子,于是球面又出现空隙,然后再缩短半径,再向内挤出最小粒子……这时宇宙球面是以光速沿着径向收缩的——与现在宇宙膨胀相反。 又经过1118亿年,宇宙又回到“胚胎”状态,于是进入新一轮的循环。宇宙一个周期是2236亿年。 新一轮循环到现在经过了138亿年,即是宇宙的年龄,而宇宙半径刚好是138亿光年。 45亿年前,在银河系接近边缘的地方形成了太阳,不久从太阳分裂出地球等行星,于是形成太阳系。现在发现,只有地球有生物,其它星球有没有生物,还是未知数。 小结一下: 1 宇宙结构是一个膨胀的球面,现在宇宙的半径是138亿光年,还在继续膨胀。 所有天体是由一个大火球撕裂形成的,而不是某些人说的,是由宇宙尘埃依靠万有引力凝聚而成的。 宇宙所有天体都在互相远离,怎么可能凝聚? 2 经典力学说,凡力都有反作用力。那么,万有引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重力是万有引力吗?有人想过吗?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只是在那里拼命地“摸象”。 其实,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宇宙结构力。这个力来自宇宙结构能,结构能来自宇宙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当半径确定了,球面不能确定——球面不可能有确定的单位面积;当球面确定了,半径又不能确定——半径不可能有确定的单位长度。由此宇宙产生运动。 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缘于二维的圆周与一维的直径的比值л。由于两者维度不同,所以比值不确定。球面与半径的关系含有л,所以不确定。 由上可见,能量不是来自物质,相反,物质的能量来自无质量的宇宙结构。例如太阳的能量来自宇宙球面的牵引,所以太阳能够维持几十亿年发光发热,其它恒星也是如此。结构力使宇宙球面膨胀,因而形成膨胀力。万有引力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 由于物质本身没有能量,所以不能运动,只能靠结构力牵引着才能运动。如果地球会运动,一天就不是24小时,太阳也会从西边升上来。 3 对宇宙的微观结构,经典的宏观结构原理基本适用,只是根据条件变化而作相应的改变。 宇宙结构的最小单元是最小粒子,它有能量而没有质量,速度恒等于光速。宇宙极限球面时刚好铺满一层最小粒子。 电子是物体最小的完整结构单元,直接由结构力操纵运动,从而形成电和磁,所以电磁力是结构力的反作用力。 电磁力使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电子受电磁力作用(接收了其它电子发出的电磁波)又会离开原子核。 我们知道宏观万有引力公式是: F=G(m1m2/R^2) 式中R表示两个物体的距离。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粒子靠得很近,R趋于0,所以不能运用万有引力公式。这时,两个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就变成结构牵引力的两个分力——弱力和强力。强力负责收拢粒子,保护原子核,弱力负责分开粒子,使原子核分裂。 4 光(电磁波)是由物体运动产生的,所以光的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本速,即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本速不变,所以光速不变,这也是由宇宙结构决定的。 5 宇宙的循环是由“怀孕”{收缩}期开始——“胚胎”——“婴儿”——膨胀——“寿命”终结,如此周而复始,这是宇宙的运动结构的循环模式——只有循环的运动,才是可持续的运动。 6 由于宇宙的特殊结构,决定宇宙是唯一的。如果有两个以上宇宙,那么其它宇宙的速度与我们宇宙相同吗?如果相同,实际上是同一个宇宙,如果不同,两个宇宙不可能共存——本速不同的物体不能共存。 7 当我们了解宇宙结构后,其它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
9. 为什么宇宙是个球面 侯工 笔者在7.《宇宙的结构》里说:“宇宙的结构是一个膨胀的球面。”为什么宇宙是个球面? 关于宇宙的形状,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大盒子,天空作为盖子,地球作为底部。尼罗河位于地球的中心。 ——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黄河和长江。 古代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被一圈恒星围绕着。 ——因为他们以为太阳和月亮一样大,而且都比地球小多了,那些恒星就更小了。 看来古人有点离谱,然而现代人比古人更离谱。古人住的井还有个井口,现代人住的井,上面还加了一个井盖。 现在虽然科学进步了,但是对宇宙形状的认识却更加不靠谱了,简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怪到你想不出来。 爱因斯坦认为,宇宙空间在引力作用下会产生弯曲,每个天体周围都凹下去了。 ——就像农民种树时在地上挖了很多坑。宇宙的形状远看就是一张麻子脸,虽然不是很美观,但是颇具沧桑感。但是,宇宙是美的,不可能长个麻子脸,所以宇宙是个完美的球面脸。 斯蒂芬·霍金认为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几何图形,更接近超现实主义艺术,就像荷兰艺术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创造的那样奇形怪状,犹如阿茂整饼,没那样就整那样。 ——据说霍金的想法基于弦理论,那真是玄之又玄,也只有霍金的大脑才会有这么多奇葩的想法。估计霍金将自己的形象投射到宇宙上去了,宇宙就变得奇形怪状了。 现代大多科学家相信宇宙是平坦的,他们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有关数据说明宇宙可能是平坦的。 ——平面上的点前进方向都垂直于平面。如果宇宙是平坦的,历史就会像千层糕一样只有简单的重复,什么都像是克隆的,孙子像父亲,父亲像祖父,而且千人一面,张三李四一个样,甚至所有树叶长一个样子,所有花儿同一样子同一种颜色。 由于他们承认我们这个宇宙是一个平面,于是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就提出了平行宇宙。所谓平行宇宙,是指有一个平行作用力的宇宙,与我们这个宇宙是对立面,就像两块平行的“木板”。他们那个宇宙的力是平行的,是产生纯基本粒子的宇宙,而我们这个宇宙是万有引力的,是产生纯星球的宇宙。 他们进一步打大脑洞,想象在两个平行宇宙的两边,还有很多个互相平行的宇宙。这样就形成多元宇宙,也就是有很多块平行的“木板”。 在这些互相平行的宇宙中,也有和我们的宇宙相类似的宇宙,那里很有可能存在着和人类居住的地球相同的、甚至具有和我们相同历史的行星。由于宇宙太多了,当然也可能存在着跟我们宇宙完全不相同的未知相互作用力的宇宙。在这些不同相互作用力的宇宙里,事物的发展会有不同的结果,可能那里会有怪物,也有可能住着神仙。 ——奇葩啊!听起来就像科幻,你能想到的,他们肯定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他们也能想得到,想象力比整饼的阿茂还丰富N倍。 还有一种学派认为,宇宙只是人类视觉和触觉的产物,更根本的是一个思维世界,或者是信息流,它不是一个物质世界,它只依赖于人类意志的客观存在。 ——按照他们的说法,没有人类前是没有宇宙的,那么人类从哪里来的?他们会说,只有上帝制造出人类以后,宇宙才能够出现。——也是醉了! 其实,物理是相通的。很多事情,只要想明白其中道理,就可以触类旁通。很多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却对它熟视无睹。例如,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就是宇宙的动因。人们宁愿相信上帝,也不会相信这个,因为这个太浅了。人们宁愿往深处想。好比高考时,有道题是求负1与正1的差,很多人就搞错了,正所谓浅水浸死人。 其实,每人都有祖先。假设你的一个远古祖先,他繁衍的后裔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万个,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请你将这一千万个人当成一千万个点,然后与祖先画出一千万条连线。由于一千万个后裔是同时存在的,你会发现每条连线的长度都是相同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球面。 同理,宇宙也是由一个胚胎分裂形成今天这样的大千世界。假设将亿万星球当成亿万个点,然后与宇宙原点画出亿万条连线。由于亿万个星球是同时存在的,你会发现每条连线的长度都是相同的。——这样,宇宙万物就构成了一个球面。 科学已经证明宇宙在膨胀,宇宙只有是球面,才能够做到同步膨胀,就象吹气球一样;如果是平面,膨胀时就会凹凸不平,平面也就不存在了。 球面上每个质点都具有自己的方位,没有两个质点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千人一面,而且可以欣赏到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鲜花,世界就不会那么单调了。 在上章《宇宙数学模型》里,给出宇宙形状的概念——宇宙是按照球面公式运动的。虽然宇宙球面不是标准的球形(如果是标准的球形就不会做膨胀运动了)但径向误差也只有一个最小粒子的直径那么一点点。即使误差这么小,却成为宇宙运动的根源:当宇宙球面要达到标准球面时,半径就要伸长,这样导致球面膨胀而产生间隙。最小粒子填补间隙时,由于间隙不是最小粒子的整数倍。因而又扩大了球面,使球面变歪,于是又要通过伸长半径来修复球面……如此反反复复,就使球面不断膨胀,这就是宇宙运动的根源。 |
为什么我是以我的视角看世界的?而不是以别人的视角看世界的? |
8. 宇宙数学模型 侯工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因为有很多实验是不能实行的,比如最小粒子的性质,又比如观察视域以外的天体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只有理论物理,通过论证或思想实验来解决。 人类可以通过离开地球的卫星来观察地球,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但是人类无法离开宇宙来观察宇宙,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宇宙。 我们观察自然界,月球是球状的,太阳是球状的,吹出来的肥皂泡是球形的,空气中的雨滴也是球形的,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自然界有一条最省材料又能平稳运动的原理,球形是最省材料而且转动最平稳的。按照这个原理推论,宇宙也应该是个球形的。 那么,宇宙究竟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实心的,天体就像池塘里的鱼儿一样到处乱窜地无序运行,那么互相碰撞就是经常发生的了。所以宇宙是空心形的,而且必须受球面牵引才能运动,这样就保证有序运行了,否则,物体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或者干脆就不动了。 宇宙球面是宇宙的主脑,是一切精神意识的来源,指挥着宇宙千军万马步调一致地运行。 这样,宇宙的数学模型就比较简单了: 设宇宙球面积为S,宇宙半径为r,则有: S=4лr^2 (1) 由于r=ct(c为光速,t为时间) 则有:S=4лcct^2 (2) (2)表示球面的瞬时面积。 两边对t求导,得: S’=8лtc^2 (3) (3) 表示球面瞬时膨胀速度,也就是瞬时膨胀增幅。 瞬时膨胀增幅/瞬时面积称为膨胀率: 8лc^2t/4лc^2t^2=2/t (4) 当t到达极限时,膨胀率为0。 当膨胀率为0的时候,所有物体分解完毕,t就是宇宙的寿命。 (3)两边对t求导,得: S”=8лc^2 (4) (4)表示球面积瞬时膨胀的加速度。这里是指面积,然而,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膨胀是匀速的,没有加速度。例如月球离开地球的速度是95px/年。 地球离开太阳的速度是多少? 计算;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44*10^5km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496*10^8km 那么地球离开太阳的速度是38*1.496/3.844=14.79m/年,这样,大概3年就要增加1秒,称为闰秒。大概1亿年后,地球公转一周就要两年时间。闰秒,就是宇宙以球面膨胀方式运动的证据。 有了数学模型,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宇宙了。 |
10. 什么是宇宙结构能 侯工 什么是能?能是产生力的机制。 什么是力?力是传递能所发生的作用。 什么是宇宙结构能? 由宇宙结构产生的能,称为宇宙结构能,简称结构能。 在普通物理学里,有势能、动能、化学能、光能,电能,热能,机械能,原子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在化学还有化学能,如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和燃烧)产生的能,但从来没有说过什么结构能。然而,结构能是前面所有能的根源。 结构能是笔者破天荒第一提出来的,希望不要吓坏宝宝,如有感到不适者,请远离为宜,免喷。 在普通物理学中,人们常常谈论前面所列的各种能,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些能的来源。即使不知道,提出怀疑也是可以的啊!然而,就是没有人怀疑,是没有胆量,还是没有意识? 我看是因为爱护大脑,不想伤害脑细胞。 笔者不信这个邪,就敢于怀疑,并且提出挑战,不服者可以驳斥。 笔者认为,万物皆有根源,任何事物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水有源,树有根,有果必有因。所以自然界中所有能,一定有个总根源。 那么,什么是所有能的总根源呢? 要摸到总根源,必须有全局观念,不能像瞎子摸象那样,只看到局部。 现在的学科越分越细,摸象也不是摸象腿了,而是摸象腿上的一根毛,甚至只研究毛上的一组基因。如果科学按照这样模式发展下去,离大象的形状和结构将会越来越远,也就是越来越瞎。 在宇宙学上也是这样,人们不去研究宇宙的整体,却花费巨大精力、物力和财力去研究什么子虚乌有的量子纠缠、相对时空、引力坍塌、黑洞、虫洞、时间隧道、超高维空间……甚至要建什么超强对撞机,发射卫星寻找暗物质,建立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确实是钱多任性。 本来,根据现有的科学成果,只要联合起来思考,就可以知道宇宙的结构和形状。 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人索尔·佩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莱恩·施密特,他们通过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膨胀过程中。 他们发现,越远的天体红移就越严重,于是得出加速膨胀的结论,这是不对的。其实,他们不知道宇宙是个膨胀的球面。随着球面的膨胀,球面上两点之间就会互相匀速地远离,远离的速度与两点间的圆心角成正比,根据圆周公式: L=2лr (1) 上式L是圆周长,r是半径。 因为r=ct (2) 上式c是光速,t是时间, 所以L=2лct (3) 两边对t求导,得: L’=2лc (4) (4)就是两点间互相远离的速度。2л是一个圆的弧度。半圆的弧度是л,所以处于半圆两个端点互相远离的最大“速度”=лc。小于半圆的两点与其圆心角成正比。所以他们观测到越远的天体互相远离的“速度”越大。1弧度处的天体远离的“速度”等于c,大于1弧度的“速度”就大于c,但不可以说其运动速度超光速,因为这是由半径延伸形成的“速度”,圆心角并没有增大,角动量为0,也就是说在球面上没有相对运动,所以不能说速度超光速。 如果宇宙是平面的,是不可能膨胀的,因为平面膨胀就会起包,平面就不存在了。宇宙也不是实心的,因为实心的在膨胀时内部就会产生空心,实心就不存在。只要想到吹气球时的情景,就会联想到宇宙的膨胀也应该是球面形式的。只有球面才能均匀地膨胀。你不要被银河系的巨大尺度迷惑了,对宇宙来说,银河系只是一粒尘埃而已。 笔者在上章《为什么宇宙是个球面》里已经论证过宇宙是个球面,关键问题是:宇宙球面为什么具有结构能? 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宇宙万物为什么能够做到有序运行?如果万物是自主运动的,(1)速度有快有慢,步调不一致,就不可能做到有序运行,(2)方向不同,各有各的方向,就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那么天体就会互相碰撞,(3)电子不会按半奇数规律自旋,电和磁也就不存在,(4)速度不统一,那么光速不存在,(5)没有同步运动,万物不能同时共存,物与光也不能共存,也就看不到光…… 总之,如果万物是自主运动的,宇宙不可能存在,所以,万物是不可能自主运动的。 那么,万物是怎么运动的? ——万物只能被牵引着运动,就像湿底牵引花尾渡一样。 是什么牵引万物运动? ——宇宙球面牵引万物运动,能够做到步调一致,有序运行。 宇宙球面牵引力来自什么?来自宇宙结构能。 宇宙结构能来自什么? ——来自宇宙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不确定产生不稳定,不稳定产生运动。宇宙球面运动,就携带万物同步运动。 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来自哪里? ——来自二维封闭曲线圆周与一维直径的比值л,л是不确定的。 再问下去,沙锅已经打破了,到此为止。 |
11. 宇宙的膨胀运动 侯工 说说题外话,有人认为,我说的是狭隘宇宙,它是平行宇宙中的一个,而广义宇宙是由无数个宇宙的总和,广义宇宙才是无限的! 其实,宇宙是唯一的。根据同速共存原理,其它宇宙如果与本宇宙同速,就是本宇宙,如果不同速,就不能共存,所以不可能有平行宇宙,也不可能有无数个宇宙。 在这里我要说一声:爱粉们,对不起了,爱翁的东西确实有问题。 爱翁一边说光速不变,一边又在洛变中用其它速度来和光速进行运算和推导,也是醉了。 关键是爱翁不懂宇宙如何运动,所以他说空间会随速度增大而缩小——尺缩效应。其实,空间就是宇宙球面,她只会不断膨胀,而不会缩小。 为什么运动可以持续?因为任何运动都是循环运动。例如:水-水蒸汽-雨水的循环运动。如果水只有蒸发而没有变成雨水落回大地,那么海洋就会干涸,水的运动也就停止了。同理,宇宙只会膨胀,也会到达极限的,到达极限其运动也就停止了。所以,宇宙膨胀到了极限,就进入收缩(“怀孕”)期。 宇宙时间有起点。宇宙时间起点就是宇宙诞生那一霎间,宇宙时间终点是球面膨胀到极限那一霎。当然,空间也有起点,宇宙空间起点就是宇宙诞生那一个球面,宇宙空间终点就是宇宙膨胀极限那一个球面。这里说的是我们所处的宇宙膨胀期,是宇宙周期的一半,另一半是宇宙收缩期。 为什么宇宙会膨胀? 原来,球面积S=4лr^2,л是一个无理数,所以球面与半径之间是不确定关系,这种不确定性使球面和半径都产生运动。 为什么我们宇宙球面不是收缩运动呢?原因是宇宙诞生时球面包着一团物质,只能向外膨胀。这团物质要不断地分解,分解成为最小粒子补充到膨胀的球面里去。球面不断膨胀,产生了间隙。因为间隙速度为0。使球面停止,这样迫使最小粒子不断补充到间隙里去。补充过程又使球面变形,迫使半径不断伸长以修复球面,所以球面不可能收缩。 当球面膨胀到极限后,情况刚好相反,球面没有最小粒子补充,迫使球面不断缩短半径来修复球面,导致球面不断收缩。 当球面在径向向外移动一个最小粒子时,因为膨胀时产生间隙导致光波不能传播,所以移动时一片黑暗。同时,球面因增幅而产生了间隙,而球面是不允许间隙存在的,原因是间隙与球面不同速,不同速就不能共存,于是球面就要停顿下来补充间隙,补充完间隙光线又可以传播了。这样一动一停一暗一明,就像放电影一样,使我们能够看清大自然的景色。如果不是这样,球面持续膨胀,我们看到的是灰朦朦的一片。同时,一动一停就形成了力的脉冲波,称为力波。力波与光波一样,通过介质最小粒子传递,传递速度等于光速。力波作用在每个物体的周围,挟持着物体与球面同步运动。 万有引力将物体吸引在一起不是收缩吗?其实,万有引力是膨胀力的反作用力,它只在一定范围内吸引物体,超出作用范围,就吸引不住物体了。当你拉伸一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就会产生收缩力。橡皮筋虽然有收缩力,但是只要你继续用力,橡皮筋还是会拉长的,所以在膨胀力作用下,各个天体在互相远离。 太阳虽然能够吸引住地球等行星,但是不能吸引住射线粒子,因为射线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摆脱了太阳的引力。而射线粒子由球面控制随时补充球面膨胀。这就说明,恒星因分解变成最小粒子而逐渐减少质量,宇宙球面于是不断膨胀。行星虽然受到太阳引力束缚,但是在膨胀力作用下还是按照一定速度远离太阳,例如地球每年离开太阳14.8米。 在宇宙膨胀过程中,只是天体之间的距离变大,还是天体的体积也在变大?或者是所有的物质,包括分子原子的体积都在变大? ——都在变大。 都在变大?尺子的体积也在变大,同步变大,怎么理解用它测量的空间或者天体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尺子是以光速为标准的,光速是不变的,所以能够测量出来。 |
12. 宇宙动因 侯工 宇宙的动因是什么?一直以来人们苦苦追寻,都没有找到答案,最后归结于上帝,以免于尴尬。 其实,宇宙球面膨胀的原因是因为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л是不确定性因子。 设想宇宙初始时是一个最小的球面,要在这个最小的球面上排满最小粒子。根据球面公式: S=4лr^2 设最小粒子直径为1,由于上式含有л,所以S不是整数,其小数部分就形成间隙。间隙是没有任何东西的绝对空间,是静止的,速度为0,致使宇宙球面停顿,因此球面必须补充间隙,使宇宙能够继续运动,于是一个最小粒子就会钻进那个间隙。由于最小粒子稍大于间隙,因此扩大了球面,于是形成最初的球面膨胀。 第一次膨胀导致球面变形。球面变形就不是球面了,因而打破了宇宙平衡,导致宇宙不可能存在的严重后果,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通过伸长半径来矫正它。矫正后又产生新的间隙,最小粒子又会钻进去,于是产生第二轮膨胀,形成再下一轮的补充、膨胀…… 宇宙球面与半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能称为结构能,因为宇宙球面与半径属于宇宙结构。 由上可知,宇宙球面结构能来自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由于宇宙球面是整个宇宙的发动机,所以这个结构能足以牵引整个宇宙的物体沿着径向运动。 根据以上分析,л是球面膨胀的始因,缘于л是二维的封闭曲线圆周与一维直径的比值。其实质是圆周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这就是宇宙的动因。 别小看这个л,如果没有л,球面与半径是确定的,宇宙也就没有膨胀了,一切都停止了,世界就完了。所以我们要感谢л。 可见л是自然存在,只是人们发现了它而已。它表示一种规律,一种关系,而不是一般的数。一般的数是人为的,用来表示量的大小,如1个苹果,2个苹果……但是不存在л个苹果。 为了将л与其它数区别,我们称л为超越数,意思是说,л不是一般代数式中的解,它表示运动的特征、关系或规律之类——它就是宇宙的动因。 |
为了将л与其它数区别,我们称л为超越数,意思是说,л不是一般代数式中的解,它表示运动的特征、关系或规律之类。可以说,л就是宇宙的动因。 |
13. 什么是最小粒子 侯工 什么是最小粒子? 庄子在《天下篇》里说: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木棍,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这样“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永远取不完,也就是说,物体是无限可分的,不存在最小粒子。 实际上,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 为什么说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呢? 因为: 1.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宇宙物质总量是个恒量,因此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有限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总数上有最大值,二是在个体大小上有最小值。最小值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粒子。 2.太空就是无数宇宙球面通过时间的叠加。它实际上就是在霎时由一层最小粒子构成的球面。如果最小粒子可以再分割,球面就会发生畸变,半径变得长短不一,“同时”被破坏,附着在球面上的天体就不能同时存在了,宇宙也就不复存在。 3. 目前科学已经证明宇宙在膨胀中。在所有数学模型中,只有球面才是均匀膨胀的。所有物体能够“同时”存在,这个“同时”表示时间的长度相等。由于任何物体的运动都离不开时间,即任何物体运动都是与时间同步的,物体从时间0点起到现在的时间就是宇宙在径向走过的路程——即宇宙的半径,可见,物体“同时”意味着其半径相等,也就意味着宇宙万物在同一个球面上,这就说明宇宙是以 S=4πr^2 的方式膨胀的。在上式中,S表示球面积,r表示宇宙半径。当宇宙膨胀到极限时,所有物体都已经分解成最小粒子,此时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割了,宇宙球面刚好铺满一层最小粒子。如果能够再分割,最小粒子就会因解构增大面积被挤出球面而离开宇宙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就打破了球面的均衡,整个宇宙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就违反了物质不灭定律。 分析到此,可以给最小粒子下个定义:最小粒子是物质中不可再分割的微粒。 最小粒子的速度在宇宙球面上就是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在物体内是各种相对速度的总和,其量值等于光速。 由于光的传播离不开时间,而时间又与宇宙球面同步,所以光与宇宙球面同速,即光速等于宇宙本速。 在径向(纵向),由于球面与光同速,所以测不出宇宙本速——径向速度。然而,由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那么,在球面方向(横向),光的速度与球面径向速度相同,所以只要测出球面方向的光速,就等于测出宇宙的径向速度,也就是测出了最小粒子的速度。 最小粒子的大小是个恒值。根据结构力学最稳定原理,电子是由5个最小粒子构成的。为了深入了解最小粒子,必须从解剖电子入手: 所谓经典电子半径,也被称为洛伦兹半径或汤姆森散射长度,是基于一个经典的(即非量子)模型的电子。根据现代研究,电子是一个点电荷的微粒子,没有原子那样的外围空间,经典的电子半径计算式及结果: 电子经典半径符号为re, re=e^2/(4πε0mec^2)=2.8*10^-15m 其中e表示电子的电荷(能)量,me表示它的质量,c是光速,ε0是自由空间(纯能量子空间)即太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在厘米·克·秒制中,公式表示为: re=e^2/(mec^2)=2.8*10^-325px e=4.80×10^-10esu, me=9.11×10^-28g, c=3.00×10^250px/s esu为静电单位,me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 上面两个公式是等值的,为统一起见,取re=2.8*10^-15m。 那么电子体积=4/3лr^3 =1.3333*3.1416(2.8X10^-15)^3 =91.953X10^-45立方米 1个电子有5个最小粒子。由于球体之间有空隙,而且最小粒子在电子内有活动空间,不是紧密地填满,所以要乘以系数0.6 最小粒子体积=0.6*0.2*91.953X10^-45 =11.034X10^-45立方米 设最小粒子半径为R,则有 11.034X10^-45=(4/3)лR^3 R=[3*11.034X10^-45/(3.1416)4]^1/3 =[2.6342X10^-45]^1/3 =1.3812X10^-15m 质子体积=(1837/0.6)*电子体积 =(1837/0.6)*91.953X10^-45 =281.529*10^-42立方米 质子半径=[281.529*10^-42*3/(4л)]^(1/3) =67.2099*10^-42^(1/3) =4.0657*10^-14m 最小粒子是没有质量的,只能计算当量质量,即与其相当物质的质量。 根据电子半径=2.8X10^-15m,计算结果, 最小粒子的半径是1.3812X10^-15m。 最小粒子的最大截面积=3.1416*[1.3812X10^-15]^2 =5.9933*10^(-30)m^2 质子的质量m=1.6726*10^(-27)kg。 一个质子含有1837个电子,则有: 电子质量=1.6726*10^(-27)/1837=9.105*10^(-31)kg 一个电子含有5个最小粒子,则有: 最小粒子的当量质量=9.105*10^(-31)/5=1.821*10^(-31)kg 因为E=mcc/2 所以最小粒子的当量能量=1.821*10^(-31)*(3*10^8)^2 =1.6389*10^(-14)j 宇宙最大质量=3.1762*10^53kg, 宇宙最小粒子总数=3.1762*10^53/1.821*10^(-31)=1.7442*10^84个 宇宙球面没有质量,但是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为结构能。同理,最小粒子没有质量但有能量,最小粒子的能量属于结构能,所以最小粒子的能量等于它的当量能量。 1900年,普朗克在对热辐射的研究中第一个窥见了量子。这一年的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了他的伟大发现——能量量子化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发射体和吸收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能量元的整数倍,这一最小能量元被称为“能量子”。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微观自然过程的非连续本性,或量子本性。由于能量与物质具有E=mc^2/2的关系,由能量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从而证明了物质含有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但是,能量子不等于最小粒子的能量。因为每一份能量子E=hν,ν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实际上是电子振动时产生的波动传递,与声波的原理是一样的。声波没有物质粒子流动,光波也没有物质粒子的流动。所谓的光的粒子说纯粹是忽悠。 h为一常量,叫为普朗克常数。h=6.62607015×10^-34J·s。一份能量子的物理意义是:1个电子以1Hz频率振动在1霎时间内释放的能量。1霎是光速穿过最小粒子直径的时间的2倍,等于2.0411X10^(-23)秒,那么一份能量子=6.62607015×10^-34J,也就是电磁波的最小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因为光是电磁波,所以也叫光量子,但不是1个“光子”的能量——光子根本不存在。 由上面计算结果,最小粒子的能量=1.6389*10^(-14)j, 与一份能量子的能量6.62607015×10^-34J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而是相差10^20倍。所以一份能量子的能量是1个电子以1Hz频率振动在1霎时间内释放的能量,这就是普朗克在实验中测量到的最小能量单位。 物质必须至少有两种形态才可以进行循环运动,如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而最小粒子是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否则物质不能运动。 |
更正 13. 什么是最小粒子 侯工 什么是最小粒子? 庄子在《天下篇》里说: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木棍,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这样“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永远取不完,也就是说,物体是无限可分的,不存在最小粒子。后来“令秀”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就源于此。 庄子的观点代表了古人的看法。古人因受历史条件限制,有这种看法情有可原,但是身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院士的何X庥也作如是观,那就不知今夕是何年了。何X庥说:“我们支持‘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律,即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堂堂一个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院士,却将有争议的且不同领域的理论滥套到物理学的头上,以科学屈从于意淫的理论,匍匐于“令秀”脚下,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先验论。 为什么说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呢? 因为: 1.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宇宙物质总量是个恒量,因此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有限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总数上有最大值,二是在个体大小上有最小值。最小值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粒子。 2.太空就是无数宇宙球面通过时间的叠加。它实际上就是在霎时由一层最小粒子构成的球面。如果最小粒子可以再分割,球面就会发生畸变,半径变得长短不一,“同时”被破坏,附着在球面上的天体就不能同时存在了,宇宙也就不复存在。 3. 目前科学已经证明宇宙在膨胀中。在所有数学模型中,只有球面才是均匀膨胀的。所有物体能够“同时”存在,这个“同时”表示时间的长度相等。由于任何物体的运动都离不开时间,即任何物体运动都是与时间同步的,物体从时间0点起到现在的时间就是宇宙在径向走过的路程——即宇宙的半径,可见,物体“同时”意味着其半径相等,也就意味着宇宙万物在同一个球面上,这就说明宇宙是以 S=4πr^2 的方式膨胀的。在上式中,S表示球面积,r表示宇宙半径。当宇宙膨胀到极限时,所有物体都已经分解成最小粒子,此时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割了,宇宙球面刚好铺满一层最小粒子。如果能够再分割,最小粒子就会因解构增大面积被挤出球面而离开宇宙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就打破了球面的均衡,整个宇宙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就违反了物质不灭定律。 分析到此,可以给最小粒子下个定义:最小粒子是物质中不可再分割的微粒。 最小粒子的速度在宇宙球面上就是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在物体内是各种相对速度的总和,其量值等于光速。 由于光的传播离不开时间,而时间又与宇宙球面同步,所以光与宇宙球面同速,即光速等于宇宙本速。 在径向(纵向),由于球面与光同速,所以测不出宇宙本速——径向速度。然而,由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那么,在球面方向(横向),光的速度与球面径向速度相同,所以只要测出球面方向的光速,就等于测出宇宙的径向速度,也就是测出了最小粒子的速度。 最小粒子的大小是个恒值。根据结构力学最稳定原理,电子是由5个最小粒子构成的。为了深入了解最小粒子,必须从解剖电子入手: 所谓经典电子半径,也被称为洛伦兹半径或汤姆森散射长度,是基于一个经典的(即非量子)模型的电子。根据现代研究,电子是一个点电荷的微粒子,没有原子那样的外围空间,经典的电子半径计算式及结果: 电子经典半径符号为re, re=e^2/(4πε0mec^2)=2.8*10^-15m 其中e表示电子的电荷(能)量,me表示它的质量,c是光速,ε0是自由空间(纯能量子空间)即太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在厘米·克·秒制中,公式表示为: re=e^2/(mec^2)=2.8*10^-325px e=4.80×10^-10esu, me=9.11×10^-28g, c=3.00×10^250px/s esu为静电单位,me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 上面两个公式是等值的,为统一起见,取re=2.8*10^-15m。 那么电子体积=4/3лr^3 =1.3333*3.1416(2.8X10^-15)^3 =91.953X10^-45立方米 1个电子有5个最小粒子。由于球体之间有空隙,而且最小粒子在电子内有活动空间,不是紧密地填满,所以要乘以系数0.6 最小粒子体积=0.6*0.2*91.953X10^-45 =11.034X10^-45立方米 设最小粒子半径为R,则有 11.034X10^-45=(4/3)лR^3 R=[3*11.034X10^-45/(3.1416)4]^(1/3) =[2.6342X10^-45]^(1/3) =1.3812X10^-15m 质子体积=(1837/0.6)*电子体积 =(1837/0.6)*91.953X10^-45 =281.529*10^-42立方米 质子半径=[281.529*10^-42*3/(4л)]^(1/3) =67.2099*10^-42^(1/3) =4.0657*10^-14m 根据电子半径=2.8X10^-15m,计算结果, 最小粒子的半径是1.3812X10^-15m。 最小粒子的最大截面积=3.1416*[1.3812X10^-15]^2 =5.9933*10^(-30)m^2 最小粒子是没有质量的,只能计算当量质量,即与其相当物质的质量。 质子的质量m=1.6726*10^(-27)kg。 一个质子含有1837个电子,则有: 电子质量=1.6726*10^(-27)/1837=9.105*10^(-31)kg 一个电子含有5个最小粒子,则有: 最小粒子的当量质量=9.105*10^(-31)/5=1.821*10^(-31)kg 因为E=mcc/2 所以最小粒子的当量能量=1.821/2*10^(-31)*(3*10^8)^2 =8.1945*10^(-15)j 宇宙最大质量=3.1762*10^53kg, 宇宙最小粒子总数=3.1762*10^53/1.821*10^(-31)=1.7442*10^84个 宇宙球面没有质量,但是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为结构能。同理,最小粒子没有质量但有能量,最小粒子的能量属于结构能,所以最小粒子的能量等于它的当量能量。 1900年,普朗克在对热辐射的研究中第一个窥见了量子。这一年的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了他的伟大发现——能量量子化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发射体和吸收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能量元的整数倍,这一最小能量元被称为“能量子”。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微观自然过程的非连续本性,或量子本性。由于能量与物质具有E=mc^2/2的关系,由能量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从而证明了物质含有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但是,能量子不等于最小粒子的能量。因为每一份能量子E=hν,ν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实际上是电子振动时产生的波动传递,与声波的原理是一样的。声波没有物质粒子流动,光波也没有物质粒子的流动。所谓的光的粒子说纯粹是忽悠。 h为一常量,叫为普朗克常数。h=6.62607015×10^-34J·s。一份能量子的物理意义是:1个电子以1Hz频率振动在1霎时间内释放的能量。1霎是光速穿过最小粒子直径的时间的2倍,等于2.0411X10^(-23)秒,那么一份能量子=6.62607015×10^-34J,也就是电磁波的最小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因为光是电磁波,所以也叫光量子,但不是1个“光子”的能量——光子根本不存在。 由上面计算结果,最小粒子的能量=8.1945*10^(-15)j, 与一份能量子的能量6.62607015×10^-34J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而是相差10^19倍。所以一份能量子的能量是1个电子以1Hz频率振动在1霎时间内释放的能量,这就是普朗克在实验中测量到的最小能量单位。 物质必须至少有两种形态才可以进行循环运动,如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而最小粒子是物质的另一种形态,否则物质不能运动。 |
14. 证明结构能(力) 侯工 宇宙结构能(力)的提出,对科学界的震撼是颠覆性的——尸位素餐的官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他们的水军在吃柠檬。 从来没有人敢说太阳本身没有能量,也没有人敢说银河系本身不会运动,只有侯工敢说,整个宇宙的所有物体本身是没有能量,而且不会运动!这是多么疯狂! 民科!可恶的民科!滚! ——声嘶力竭,不啻于中世纪的教庭听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其冲击力几乎要摧毁【上帝】! ——谁敢反【上帝】?他有几条命?布鲁诺不是被烧死了吗? 但是,请水军们冷静一下,想一想,如果太阳本身有能量,就会运动,那么它要跑向何方?银河系有2000亿颗恒星,它们又要跑向何方? 你可能会说,它们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那么,银河系会跑到哪里去?宇宙有几千亿星系,它们又会跑到哪里去?如果每个天体都有能量且会运动,为什么几十亿年来它们不会碰撞?你看马路上的汽车,明明画好车道的,为什么还会撞车?——因为每个司机都有自主开车的能力。如果所有汽车都由一个电脑统一指挥,就不会有撞车出现了。 宇宙比人类高明,它早就设计好了,宇宙由没有质量的结构能(力)来统一带动物体运动,这样才能做到有序运行。 上面用反证法证明了宇宙结构能(力)的存在,如果要做实验,你可以设想1亿条小船在海上,各自航行,那么很容易发生撞船事件,但是假设这1亿小船由一艘大船牵引着前进,就不会有撞船事件发生了。 证毕。 综上所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都证明了宇宙结构力的存在。 |
加为思维激发精品贴了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