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哲学 -> 西方哲学思想汇编 -> 正文阅读

[哲学]西方哲学思想汇编[第1页]

作者:田中行者2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方哲学学习、研究成果
 
在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国》是最成系统的一部。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还是反对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反对者认为,不正义的人在生活中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好处,而正义的人却往往吃亏,所以不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而正义的生活则是不幸的。经过一连串的对话,苏格拉底最终得出了他的结论: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禀赋、安于属于他的位置。
人不同于动物和神的天性就在于,他是天生不自足的,需要其他人的合作和帮助才能生存。人和人就在这样一种合作的关系中建立起政治和城邦。但是人和动物以及神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神没有什么需求,而动物只有刚好能够适合于它的生存的需求,但是人却有超过他的基本需要的需求。
 
腓尼基神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同一个大地母亲,所以人和人之间是同胞关系。“除非哲学家们在我们的这些城邦里是君主,或者那些我们称之为君主的人认真地、充分地从事哲学思考,并且这两者能够契合,那么我们这些城邦的弊端是不会有一个尽头的,人类的命运也是不会有所好转的。”
在《斐多篇》中,哲学家被理解为渴望摆脱肉身,回到纯粹的不朽的灵魂世界的神秘主义者。美好或正义的生活是追逐智慧的生活,哲学家是下降到俗世中去处理政治事务的。权力仅仅是工具或奴仆,而不可能具有主人或优越的位置。在《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说:“我们走向的,是上帝;我们走过的,是人。”
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地有着认识真理、学习哲学的能力,哲学并不曲高和寡。既然如此,奈何最终成为哲学家之人凤毛麟角?实乃该过程的痛苦与折磨非常人可忍。如若没有外界的引导或强迫,灵魂必定倾向于退回到原先的舒适领域。“哲人王”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哲学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极易夭折。
 
柏拉图的各篇著作基本都是对话录,并且是一口气从头说到尾的,没有分章分节什么的规矩。在《理想国》里,克法洛斯认为钱财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好人有了钱财他就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人类仰望和走向星空,如同洞穴人走向洞口的阳光,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群人生下来就被锁在一山洞里,头朝里看墙壁,洞口放盆火,他们只能看墙上影子,这些人必定觉得墙上的影子就是世界的全部,是实在。如果一个人挣脱了枷锁,摸索走出洞口,看到阳光下的世界,会是什么感觉,我们能想象吗?哲人享受沉思的生活,而不太注重物质生活。
在《理想国》第十卷,厄洛斯死而复活,然后向人们传递了人死后的去处。根据厄洛斯神话,存在一个理性的宇宙秩序,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之相连。在来世,幸福和不幸被按照今生实践的德行和恶性来分配。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哲学王,他认为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1991年首次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苏菲是《苏菲的世界》的主角。她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14岁女孩。席德是艾勃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伯特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艾勃特希望女儿学哲学,那样她就可以思考并以他认为适合的方式去生活。《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哲学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
《苏菲的世界》出版后,即被欧洲许多学院选为哲学教科书,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一个名叫苏菲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欧洲哲学史,说穿了就是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1650年),1岁多时母亲患肺结核去世,而他也受到传染,造成体弱多病。母亲去世后,父亲移居他乡并再婚,而把笛卡尔留给了他的外祖母带大,自此父子很少见面。但是父亲一直提供金钱方面的帮助,使他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问题。
他也因此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毕业后笛卡尔一直对职业选择不定,又决心游历欧洲各地,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1618年,笛卡尔加入荷兰军队。在此期间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
1628年,几乎游遍欧洲的笛卡尔下定决心结束游荡的生活,寻找一个地方安稳下来,从事写作。他要把自己心里对于哲学的感悟告诉更多的人。笛卡尔选择定居的地方是荷兰。他在荷兰一住就是20年。在这20年里,他在安静恬淡、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思想整理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
 
1649年冬,笛卡尔应瑞典女王的邀请,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为瑞典女王授课。由于不能适应那里的气候,1650年2月病逝。1819年,其骨灰被移入圣日耳曼德佩教堂中。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与斯宾诺莎、牛顿、莱布尼茨一样,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思想(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滨的商业城市阿布德拉,德谟克利特成人后,来到雅典学习哲学。他去过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游历,前后长达十几年。他的故乡阿布德拉把他当成伟人,在世就给他建立了铜像。在他死后,以整个国家的名义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
德谟克利特还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初级阶段,人的感官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当感性认识在最微小的领域内不能再看、再听、再嗅、再摸的时候,就需要理性认识来帮助。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乐避苦,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快乐并不是暂时的、低级的感官享乐,而是有节制的、精神的宁静和愉悦。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道德可教,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造成人的第二本性,而教育方法应该以鼓励和说服为主。
 
怀德海:西方2千多年的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解而已。哲学的思考目的是让人能够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艾略特:我们在资讯里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
资讯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什么两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需要知识。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苏格拉底说人类唯一幸福的秘方就是哲学。想要幸福,去读哲学吧。康德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写书,就是教书。康德上课,从不迟到、缺席,从不照本宣科。
从幸福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性一直在追求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好的需求满足体验,换句话说,人总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最多的幸福体验。互联网用户体验三要诀:别让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痛点就是能触动你的地方,是能让你心动的事物。
 
尼采曾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也会生病,所以需要医生,而能够看出文化病因的,就是哲学家。这是因为哲学家爱好智慧,能够从整体及根本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些表现。借由这种方式,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加以修正。这就是所谓的发现真理。
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发现和发明不同,没有人能够发明真理。西方有一篇所谓的“最短的科幻小说”,这篇小说只有十一个字,即“那天早晨太阳从西边升起”。为什么这叫做科幻小说?因为它充满了无穷的想像空间。如果太阳真的从西边升起,那代表地球的整个生态要颠倒过来。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准确。
来源: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胡塞尔(1859-1938)是当代现象学的代表学者,现象学包含三个基本概念:描述法、自由想像法、地平线法。描述法是指,如果想分辨一样东西,先不要认定它是什么,而要先作一个客观的描写。现象学的目的就在于让人知道一样东西的本质。假设我们要了解一个人,
首先就要把我们能够掌握的、关于这个人的所有现象写下来,譬如:身高、家庭背景、专业、工作、兴趣爱好、社会活动等。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被外在条件所迷惑。把这些外在条件去掉之后,内在特质才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经过现象学的思考过程,就很难发现一个人的本性。
人看任何东西都有视野,而这个视野就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人的认知往往是从模糊到明显,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临界点,当那一点出现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验。同样一篇文章给不同的人阅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心得。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再好的蜘蛛所结的网,也比不上一个最差的工人所造的房子。“这是因为蜘蛛结网靠的是本能,不需要经过学习,并且,无论结得再怎么精密,都只是一张相同的网;工人不同,他造房子不是靠本能,而需要先思考:“房子要怎么造?造了之后给谁用?该有什么样的门窗?”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综合科学、哲学、宗教的观点,认为进化论与神创论并无矛盾。两者之所以能够调和,关键在于“人”的出现。人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成,但是有了自我意识以及自由意志,然后可以选择人类的未来要何去何从。换言之,人类对自己的未来必须负责,亦即除了团结互助之外,别无他途。
每个动物都属于动物类中的某一种,并具有此一种的特性,此即称为种性。它们只有种性而没有个性。因此,它们的本能就代表了它们的生命,很少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人类则不同,如果我们在巷子看到一个人,会觉得有些疑虑,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神话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创世、造人、灾难、救世、文化超人、英雄典型。创世神话是最原始、最典型的神话,神明创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无中生有;二是为混沌带来秩序,把原始物质整理为可供万物生存的宇宙。英雄有三个阶段:退出、接受考验、复返。
退出是指退出原来所处的社会,退出之后,要在另一个不同的社会中接受考验,最后再回到原来的社会中。一个人经过了这三个阶段,就等于是生命经过了锤炼,内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当然也就可以被其他人推崇。这就形成了英雄的典型。真正的悲剧是指一个平凡人,没有特别做好事,
也没有故意做坏事,却因为命运的摆布,而陷入一种极惨的情况。这种极惨的情况会使观众产生两种情感:第一种叫做“怜悯”;第二种叫做“恐惧”。观众之所以会产生怜悯的情感,是因为此人并没有犯太大的罪,却遭受极惨的遭遇;之所以会感到恐惧,则是因为发生在此人身上的事,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怜悯和恐惧是人与人互动时最鲜明的情感,而悲剧的作用就在于引发这两种情感,然后加以净化。欣赏悲剧能够让人把情感展现,然后加以净化,使自己的心灵回到原始的、纯真的、真诚的一面。我们平常与人来往常常会斤斤计较,但看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出现之后,就比较不会再和别人计较。
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在于:悲剧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命运。希腊悲剧所凸显的,是命运对***纵。它之后就不再出现这种类型的悲剧,这是因为理性思维抬头,使悲剧中的神话背景逐渐消失,命运的法则也逐渐被自然界的规律所取代。希腊悲剧会让我们突然发现人类事实上是生命共同体,
因此在面对共同的命运时,反而可以捐弃成见,重新互相关怀。经过希腊悲剧的洗礼,西方人开始养成了一个重要的观念:无论任何事情,主观上的希望是一回事,但客观上会如何则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由于希腊悲剧的影响,使得西方人在心态上幵始变得实事求是,而不会加入太多主观的情绪及意愿。
 
两个人有各自的立场,一个代表正方,一个代表反方。而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后来参考他的对话方式,有时也以苏格拉底为主角,推演写成了名传千古的《对话录》。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常使用到反话、辩证、归纳的方法。反话法就是在对话中不断反问,不断追问。
辩证法则是当别人提到一个观点的时候,请教他此观点的反面能否成立,正反两面综合起来再往上提升。人的心灵要永远保持幵放,才能往上提升。人年轻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样未免过于执著。我们应当同意可能还有自己尚未看到的部分。
许多人在幵始与苏格拉底对话时,无一不是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很有知识,最后却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无知。苏格拉底说:“如果我是因为自己有知,而指出你们的无知,那是我不对。但请你不要忘记,我自己也是无知的!”真的知识必须由内而发,由主体觉悟而生。
 
智慧是必须由自己觉悟而生,别人所能给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知识,这种知识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我们不会去实践。真正的智慧是自己觉悟与体验到的,所以能够引发实践的动力,并且终其一生坚持不移。对苏格拉底而言,一个人如果真的了解什么是恶,会惟恐避之不及,又怎么可能去做?
相反的,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善,当然也会迫不及待想接近它。换言之,一个人如果认知了真正的善恶,就会自然且必然地行善避恶。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没有行善避恶,就是因为他们未能认知真正的善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由此可知,真知必然能够实践,之所以未能实践,就是因为缺乏真正的理解。待在监狱中一个月,每天都有朋友和学生来探望苏格拉底。他们经常与苏格拉底谈着谈着就忍不住哭泣起来,因为不久他就要死了。这时,苏格拉底却安慰他们:“你们认为死亡很可怕吗?”
别人于是请教:“什么是死亡?你为什么不怕死?”苏格拉底回答:“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死亡就好像是无梦的安眠,而这是求之不得的!第二,死亡是前往一个过去的人所去的世界,所以我死后去到这个世界,可以同很多贤哲会面,这很好啊!”这样死亡似乎没什么好怕了。
 
身体使理性无法进行纯粹的运作,就好像是障碍一般,对心灵造成干扰。身体只是心灵的辅助工具,用来帮助主人完成它真正的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对传统仍然要有基本的尊重,他公幵宣称:“我希望你们和我年轻的时候一样,在还不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以前,能够遵守两样东西,
一个是城邦的法律,一个是城邦的信仰。”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而信仰则是对人生所作的高标准的要求,二者都是社会重要的传统资源。苏格拉底接受审判的时候特别提到一点:“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特别的现象,亦即每当我要去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叫我不要做。”
苏格拉底希望把他的思想和行为结合在一起,透过理性的思维与行动的实践,使生命得到转变的机会。苏格拉底强调理性,并不表示要排斥宗教信仰,而是主张:任何事情发生时,都要从理智的角度加以掌握,并且保持心灵幵放,多多参考别人的说法,而不要妄下结论。
 
自由是指一个人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给的规范,而是在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以后,自己能够思考,想通了之后才接受,然后去实践。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也不是谁都不在乎,自由必然来自于理性,理性思考后再作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信念是没有证据的,有证据的是知识而不是信念。
换言之:知识一定要有证据,信念则否。信念就是去肯定一个尚未被证明的说法,这种肯定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还需要用行动及生命去证明。一旦有信念,就必须以行动证明,在这个过程中会显示出人的尊严。只要能够坚持按照自己的信念去行动,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彼此立场不同,却同样真诚,因此会怀疑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真理存在。如果一个人想要把所有的道理都研究透彻,再去选择人生的道路,那么他可能永远无法往前,因为人生并没有一条绝对正确的路,任何一种理论都可以找到与它相对的另一种理论。
 
一个人在道德上不曾有过失,并不尽然表示他的道德水平真的优于其他人,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不曾受过真正的诱惑和试探。经过实实在在的反省,会认识宇宙之中有更大的力量,它是生命的来源,也是生命的归宿。如果没有它,人的生命根本不可靠,就如同风一吹过,芦苇就折断了一般。
尼采说:“真正伟大的哲学家,要到死后才会出生。”“上帝死了”,是尼采最有名的一句格言,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只是在批判基督宗教,而意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当时的人认为,西方文化不能离幵基督教而存在,譬如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他信仰上帝。
尼采看不惯打着宗教或上帝名号的虚伪浮夸,所以宣称“上帝死了”。尼采还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哲学从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现实生活、评估文化生态。尼采认为,人类只是桥梁,一边是动物,一边是超人,而人的生命应该从动物这一边走到超人那一边。
 
达尔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进化而来的,最后不知为何出现了人类。无论地球的历史有多少亿年,像我们这样的人类只不过存在了两万多年。因此我们要问:“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最后两万多年才出现人类,那么人类有没有权利、有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万物之灵,并且宣称进化到此为止?”
毫无疑问,人类当然没有这种权利,因为我们只是演化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应该接着思考:“人类将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新物种?”尼采的答案就是“超人”。尼采所谓的“超人”是指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对生命充分肯定,把生命潜能完全实现出来。婴儿意味着全新的开始,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尼采提出精神有三变:骆驼、狮子、婴儿。他认为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着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于,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你应该如何”。
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借口和抱怨的权利。
 
萨特把上帝搁置一边,认为上帝死了,这等于是要让人类自己变成上帝,变成绝对的主宰,拥有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当人集中注意在某件事情时,就会忘记其他事情,就如同其他事情不存在一般。这就是意识的空无化作用。萨特的人生观是倾向悲观的。
如果一个人主张无神论,认为人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上帝也没有灵魂的存在,那么他的人生是很难乐观积极的。奋斗需要付出代价,如果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到最后发现人生一片虚无,那么奋斗又是为了什么呢?加缪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才44岁,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加缪曾经说:“在发现人生是荒谬的之后,我只有一种冲动,就是想写一本幸福手册。”因为人生是荒谬的,所以要幸福只能靠自己,让自己尽量在量上增加对生命的品味能力以及对生命的把握。工作是一种劳苦,必须尽心竭力、按时上班、制造业缋、争取成就,这种压力是很大的。
人类在本质上有全方位的发展需求,但是工作会把人分化,因为我们只被允许去发展某一方面,成为专家后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等到我们无法再被社会所用时就必须退休,然后人生变得毫无目标。所以很多人退休之后衰老得很快,好像整个生命的斗志完全瓦解一样。
 
在孔子之前的一千多年,中国有三部主要的经典,就是《周易》、《尚书》、《诗经》。这三部经典所保存的不只是古人经验的记录,还有他们长期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智慧。《周易》从自然现象的变化,看出人类趋吉避凶的法则;《尚书》从王朝的兴亡与更迭,看出“天命”的基本要求;
《诗经》则充分反映了古人对正义与仁爱的信念,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哲学的根苗早已在滋长之中,只是等待时机成熟及哲人的诞生。儒家以理性而温和的态度,希望透过经典的诠释而“承先启后”;墨家认为人们必须学习“兼爱”,以无私与无差别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法家思想在战国末期大为盛行,最后还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不过,此派的重点在于取得现实世界的成功,侧重手段之效用,而忽略“以人作为目的”的立场。秦朝二世而亡,亦与此直接有关。只有儒家与道家演变而为中国古代两大学派,从此一路左右并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基本心态。
 
讨论交流——

 
从“超脱”的概念出发,道家开发出一种艺术的灵感和审美的世界。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不能超脱,只局限在有形的世界,汲汲于名利、权位,以及各种享受的话,就无法感受美。美感是要让心灵能够超越,不求任何现实中功名利禄的满足,而是纯粹感受到生命的创造力源源不绝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庄子的境界。
真正研究艺术的人因为很早就进入某个领域(如音乐、绘画等),往往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这种专业训练虽然可以使人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却不一定能够充分掌握艺术的精神,以及它与人类生命内在的关联。凡是能用眼睛看到的美术作品,能够用耳朵听到的音乐,都包含有美的成分。
艺术家能够使用感性所及的途径,展现出新形式与新象征。人类生活的内容自古以来相差无几,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过着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生活。人的心中总有一种创造的冲动,希望透过不同的方式、透过人类心灵所得到的某种启发或灵感,重新品味生命中永恒不变的素材。
 
尽管内容相似,但表达的形式和象征却可以不同。而艺术家就是能在这些地方表现出创造性才华的人。他们能以新形式来表达恒久的情感,使人能够体验到生命的新意。艺术世界本身是超越时空的,能够化解人们心里的当下困境,当融入一首曲子的艺术境界时,就能忘怀其他繁琐的事务。
第一个提出一种比拟的就是艺术家,后来重复使用的则是模仿者。一个象征被不断重复使用,就会丧失它的敏感程度,变成陈腔滥调,使人觉得乏味,这时候就需要改取一个新的象征了。艺术家有时候很容易与外界隔绝,形成自己独有的内在世界,往往让艺术创作与真实人生的距离更加遥远。
人类的生命自古至今都类似,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等过程。成为艺术家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必须在人神之间挣扎。人代表有限的、会死的生命;神则代表不朽的、永恒的生命。人终究会死,但是艺术家却用创作表现出永恒之美,这些创作也能够在他们的生命结束后继续存在。
 
不断地思考,被意识塞得满满的,当然不可能觉察灵感和创意。换言之,有时候,人需要先回到空无的阶段,重新出发,才会开始灵光浮现。试着从新的眼光、新的角度来欣赏这个世界,之后才可能产生新的创意。第一流的艺术家,必然对生命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艺术是一种表现,模仿本身并不能成为艺术。一幅画即使画得和实物一模一样,都只是模仿而已,还不如拍照来得精准。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而不只是任意表现。要有创造性的表现就必须具备目的性的结构。结构本身要显示出一种目的,譬如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情感。
换言之,艺术要想表达某种情感,需要有一个经过设计的、目的性的结构。艺术能够使人对生命内容深入体会,从而宣泄和净化感情,进而创造主动的活力。人活在世界上常会触景伤情,人与人相处久了也会产生感情,有了情,难免造成各种正面或负面的后果,进而产生复杂的恩恩怨怨。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
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弗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
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称他的妻子为伽拉忒亚。“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宗教承认人性不完美、人生有缺陷。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信仰宗教。在身体方面,没有人能够永远健康,或多或少都会有病痛,最后难免死亡。在心理方面,人的内心容易恐惧、彷徨,或是觉得无奈、痛苦、烦恼。在心灵方面,人往往会觉得不知生命的意义何在。
佛教靠智慧解脱痛苦。解脱痛苦并不是逃避痛苦,而是要面对它,找到原因,从苦到集到灭,最后发现人生解脱的路。基督教面对痛苦的方法是由正面承担,佛教则是以智慧化解。迷信大致而言具备四点特色:出于恐惧、崇拜个人、增强欲望、迎合世俗价值。
恐惧心理会削弱一个人的正面力量。真正的信仰是生命能量的发挥,它会让人拥有积极的力量,展现创造力。崇拜个人是一件冒险的事,因为个人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可能堕落,即使是宗教界的领袖也不例外。既然有这种可能性,我们就不应该崇拜特定的人。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哪里,以及未来往哪里走,因为生命是动态而不是静止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定点。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亦即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一想:“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现在位于什么处境?”人类社会的主要特色就是有文化传统。
文化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异于自然。有人类才有文化,如果没有人类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文化的问题。人类文化的另一个特色,在于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可以累积、创新、学习、认同,形成传统。文化由人创造,所以它展现在人类生活中的每一部分。
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器物层次是指经济、科技等实用方面的发明。人类社会需要制度,主要是因为人有自由,有自由当然就会替自己着想,以致忽略或侵犯了整个团体的秩序与和谐。制度中最明显的就是法律,而法律需要靠教育来配合。
 
冯友兰:哲学是人作为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哲学是反思、批判、变革的智慧。哲学是一种探索宇宙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渴望,促进历史发展和提升人类境界的渴望;一种超越、挑战现实的渴望,树立新的理想、创造新的生活和世界的渴望;一种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支撑点的渴望。
哲学是对人类困境的焦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渴望,是求索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李大钊:哲学者,笼统的说,就是论理想的东西。人们每被许多琐屑细小的事压住了,不能达观,这于人生给了许多苦痛。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一个注意于远大的观念,从琐屑的事件解放出来,这于人生修养上有益。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哲学的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最感兴趣而又最为头痛的问题。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它也给予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它也赋予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它也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它也劝导人以向善?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哲学 最新文章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谈谈唯心主义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现代的社会形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21:49:49  更:2021-07-08 12:43:2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