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哲学 -> 《叔本华的人间哲学——作为欲望的悲观论》 -> 正文阅读 |
[哲学]《叔本华的人间哲学——作为欲望的悲观论》[第1页] |
作者:柳艺诚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亚瑟·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他的哲学探讨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问题,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事物是意志的现象或表象,意志与表象的关系是建立在人怀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就是意志的表现,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总是追求这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就是痛苦。 |
这就是叔本华的人间哲学,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提出的“意志”、“本能”、“直觉”、“痛苦”、“死亡”有广泛的价值,叔本华的哲学实际上开创了现代哲学“学以成人”的最本质的理论。 |
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主体是认识一切而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的,是世界的支柱,我们每个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主体。而客体则是我们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比如我们的身体。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叔本华说:“一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志。” 人类的思维至多只能表现出世界的外部现象,表现为一个接一个的事物,而不可能在本质上说明这些事物。在世界上,只有人与众不同,因为人具有意志,意志是人的本性,是万物的基础,它单一、玄奥、超越时空,无原因、无目的,不可改变。更为浅显地说,意志便是人对于事物具有情感之后,在情感的驱动下作出的行为选择。正是这种无原因、无目的使得意志的自由尤为可贵。当意志屈从于某种表象世界的因素而无以伸张之时,便是人性的沦失。 |
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现象也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是所有生物中需求最多的。叔本华把意志在追求目的时受到阻碍称为痛苦;把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称为幸福。所以说,痛苦是经常的,幸福却只是暂时的。因为,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如此说来,痛苦成了人生的本质。此外,如果人的愿望就算得到一时的满足,可是,可怕的空虚和无聊便会迅速袭来。 |
叔本华“固执己见”提出,物自体可以通过人类“亲知的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 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
在详细论证叔本华的人间哲学之前,我普及一些“常识”吧! 要理解什么是意志,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对于人的看法起源于人的欲望的主观能动性,这里存在两个区分: 一、“基本欲望”(本能); 二、“认识欲望”(心智)。 |
所谓“基本欲望”,也可以说人性的本能,它是说我们对某件事物有“先天的职权认知”。 当我们形成一种“先验认知”后,它的对象就是我具有一定的(感知)欲望时,这种欲望就是“认识欲望”。 形成“认识欲望”的能力是人类的经验特征,正是这种特征把人与其他的“存在物”区分了开来。这就是说,人类的独特性就在于能够对欲望进行评价,把某些欲望视作可欲的而把其他的视作不可欲的。 |
人的关键特征在于人具有“心智”(认识欲望)或评价欲望的能力。“本能”是指那些“人与生物”(有机物)共同拥有的欲望,比如,人和动物一样饿了就想吃,渴了就想喝。人也常常会根据这些欲望来行事,比如饿了就去吃东西,但人与生物存在一个根本的区别:人可以对欲望作出评价。 |
人的“本能”揭示了人间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与不幸,对诸如人与人格、生命、地位、荣誉、财富以及审美、伦理、政治、智慧等一系列困扰人性的“在场性”(此在,或者人的行动作用性)问题。 首先,人是什么?从通常意义上来说,人是什么比他有什么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他的幸福。因为个性随时随地伴随着人并且影响他,因此,人格,也就是人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欲望”,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叔本华说:“一个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倒进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因此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视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我们的感受如何。” 而这些具有“自我评价”的意向性,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精神”,因为美好的品格自身便是一种幸福;愉快而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之所以如此,只因其个人的本性就是愉快而喜悦的。如果你常常笑,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常常哭,你就是不幸福的。当愉快的心情敲响你的心门时,你就该打开你的心门,让愉快与你同在,因为它的到来总是好的。能够促进心情愉快的是健康,而非财富。因此,我们应当尽力维护健康,因为惟有健康方能绽放出愉悦的花朵。没有适度的日常运动,便不可能永远健康,生命过程便是依赖体内各种器官的不停操作,操作的结果不仅影响到有关身体各部门也影响了全身。世上有利的事也就有其弊,有弊的事亦必有其利。郁悒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又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人类生而具有与困难搏斗的力量,一旦困难消失,搏斗也就终止,这些力量便无处使用,力量反而变成为生命的一种负担;这时,为了免受厌倦的痛苦,人还需发动自己的力量,同时运用自己的力量。 |
叔本华说:“尊严这个观念,只能在一种讽刺意义下,用在一种像人类这样具有罪恶意志,有限智力而体质柔弱的东西身上。倘使人的观念是一种罪行,人的诞生是一种惩罚,人的生命是一种苦役,人的死亡是一种必然的话,人有什么地方值得骄傲呢?!” 每个人对别人的基本倾向,在本能性情上被定为要么是妒忌,要么是同情,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人类的美德和恶德。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贪欲并不是一种恶德,只有它的对立面奢侈才是一种恶德。奢侈来源于当下瞬间的一种“本能欲望”的要求,建立在一种错觉上面,认为感官的享乐具有一种积极的或真实的价值。 事实上,每个人在“本能性情”上,也都有某种邪恶的一面。即使最高尚的性格,有时候,也会因其堕落、腐败的特性而使我们感到吃惊,好像它和人类是密切相关似的。 |
关注和学习。感谢分享并点赞??。 |
支持,置顶了。 |
太复杂了,看不懂,晕乎乎的 |
说到底是“类”的意志,个体没有独立出来。应该把叔本华淘汰掉,他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专制,自己却陷入生命意志的专制,“类”的整体专制。 |
叔本华 |
看似悲观,实则乐观,正如植根于痛苦心酸土壤中的菩提种子,烦恼即菩提。 |
现在开始,本贴的所有话语只涉及“人文”的哲学交流,其它乱七八糟的可以**。 |
在所有我们所做和所受的经历中,我们的自由意志总占据着一个经久不变的地位;其他的影响都依赖机遇,机遇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且常变动不已;只有个性在我们生命的任何时刻都不停的工作。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性格。”我们对完全来自外界的厄运还可以容忍,但由自己的个性导致的苦难却无法承受:只因运气可能改变,个性却难以改变。人自身的福分,如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的体魄,简单说,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所以我们应尽心尽力去促进和保持这类使人生幸福的特质、莫孜孜以求于外界的功名与利禄。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里的“意志”和“表象”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是作为人的绝对主体性所反映出来的。这是叔本华哲学的第一前提。他认为:“认识的一切物质——即全世界,仅是对主观而言的客观,是直观者的直观,换言之,仅是人所反映的现象而已”。人所反映出的现象的就是表象的世界,即是人认识的实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与认识世界及一切科学的生成世界,在这里,事物化成各种不同的形象而呈现,故亦称为现象。在包罗万象与变化多端的现象世界,只有作为主观的对象才能存在,如无主观,则无法独立,它是由主观构成的认识能力而产生的世界。所以,主观是世界唯一的支柱;客观则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受因果律的束缚;而个体因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把生命分为出现在不同时地的个别有机体,此谓之“个体化原理”。时间、空间和因果律,是主观的先天形式。 |
【@而今的风月:】 叔本华考取博士的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 一个人认识世界,是按照他认识能力的多寡而决定的。换句话说,认识能力也就是构成客观的表象界的根源,它可分为四大类:第一是“经验的直观”,这是经验世界的基础,为因果律或生成的根据;第二是“纯粹的直观”,这是直观的一般形式,为时间、空间或存在的根据;第三是“概念的思维”,它属于理性的抽象作用,用以判断事物的真伪,是认识的根据;第四是“自我意识”,这是从自我的本质——意志动机而产生的行为,故是行为的根据。这个目前我们还不能充分认识,因为缺乏现实基础的观点,但其可借鉴之处十分明显,因而仍显得超前。 |
意志的本质就是占有,故无所谓目的或目标。占有是由于要满足欲望所产生,但眼前的欲望获得满足之后,新的欲望又接踵而来,欲望无穷,满足却有限,人们就这样无休无止地奋斗挣扎下去。再者,一切快乐皆以愿望为先决条件,愿望如获得满足,快乐亦随之停止,所以“一般的所谓幸福,实际是消极性的东西,遗物者原无意赐予我们永恒的幸福”——一旦失去欲望的对象,无聊便立刻袭之而来,无聊与痛苦同样令人难以忍受。人生实际就像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的钟摆。如果把一切痛苦驱进地狱的话,留存在天国的,大概就只有倦怠和无聊。存在的万物,其本质即是:不断地努力和永恒的痛苦。所谓的宁静与平和,仅是一瞬间的幻影,那是意志的喘息机会。 |
在人间 歌唱:王建房 歌词:龙章建 也许争不过天与地 也许低下头会哭泣 也许六月雪要飞进心里 会有柏林墙出不去 一生与苦难做邻居 伟大时光已夺走你什么 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 我不哭我已经没有尊严能放弃 当某天那些梦啊 溺死在人海里别难过让他去 这首歌就当是葬礼 挂在脸孔上是面具 流言比刀箭还锋利 金钱的脚下又太多奴隶 人心有多深不见底 灵魂在逃亡无处去 现实像车轮我是只蚂蚁 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 我不哭我已经没有尊严能放弃 当某天那些梦啊 溺死在人海里别难过让他去 这首歌就当是葬礼 也许争不过天与地 也许低下头会哭泣 也许六月雪要飞进心里 会有柏林墙出不去 一生与苦难做邻居 伟大时光已夺走你什么 谁能证明你在人间来过 |
痛苦与厌倦是人类幸福的两大劲敌。甚至可以说,即使我们有幸远离了痛苦,但也离厌倦更近了;若远离了厌倦,痛苦又靠近了我们,人生多少有些游移于这两者之间。贫穷和困乏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所以,当下层阶级无休止地与困乏也就是痛苦挣扎时,上流社会却和“厌倦”打持久战。在内在或主观的状态中,对立的起因,是由于人的受容性与心灵能力成正比,而个人对痛苦的受容性,又与厌倦的受容性成反比。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这就好比兴奋过后的喘息,人们需要寻找某些事物,来填补空下来的心灵。由于内在的空洞,人们寻求社交、娱乐和各类享受,因此就产生奢侈浪费与灾祸。人避免灾祸的最好方法,莫如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人的心灵财富愈多,厌倦所占的地位就愈小。那永不竭尽的思考活动在错综复杂的自我和包罗万象的自然里,寻找新的材料,从事新的组合,我们如此不断鼓舞心灵,除了休闲时刻以外,就再不会让厌倦趁虚而入。 |
人的“基本欲望”(本能气质)决定他受苦的种类,客观环境也受主观倾向的影响,人所采用的手段总是对付他所易受的苦难,因此客观事件有些对他有特殊意义,有些就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这是由“本能气质”来决定的。聪明的人首要努力争取的无过于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由,求得安静和闲暇,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胞相处了极短的时间后,就会退隐;若他有极高的智慧,他更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求之于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愈少。所以,人——智慧越高,越不合群。 |
然而,那些经常受苦的人,有朝一日一旦脱离了困乏的痛苦,便立即不顾一切地求得娱乐消遣和社交,惟恐独守孤寂,与任何人都一拍即合。何以如此,只因孤独时,人须委身于自己,他内在财富的多寡便一览无遗;愚笨的人,在此虽衣着华丽,也会为了他有卑下的性格呻吟,他永远也无法摆脱这种包袱,然而,资质聪慧,才华横溢之士则会以其富有生气的思想摆脱单调乏味的处境,即使身在荒野,亦不会感到寂寞。色勒卡宣称,愚蠢是生命的包袱,这话实是至理名言。 |
叔本华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上与佛教很相似 |
叔本华在他的作品《人生的智慧》里提到:“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我认为他所说的痛苦和无聊,即是人一旦有了某个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意志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之中。欲望被满足的那个一刹那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有设想出来,那么就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之中,而第二个欲望产生了,又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理性又忙于为实现第二个欲望而筹划。 但是和人讨论的时候,有人不太赞同,因为有些欲望既不会感到痛苦也不会觉得无聊,例如道家修行的人追求“道”,佛家修行所修行的“佛”,既不让人痛苦,也不使人无聊。 |
面对痛苦与乏味的人生,叔本华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认为要把自己的意志高高地挂起来,不让它接触任何东西,在内心中对一切事物保持最大的冷漠,不再有任何愿望。叔本华克治生理欲望的办法是把它。实际上这点上与佛家倡导的四大皆空,追求六根清净不让它在受五欲的过多影响的观点极其相似。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哲学 最新文章 |
在无限的时间尺度下一切事件都是必然发生的 |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可为什么命苦的总是 |
谈谈唯心主义 |
浅谈男女性思维差异 |
唯物主义很肤浅很错误很弱智 |
不要用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 |
哲学思想只适合有道德的人 |
无神论的欠缺九 有时候无法判断的问题 |
越来越觉得,在中国,人少,畜生多 |
现代的社会形态,,,,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数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