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心理学 -> 我习惯了在关系中扮演受害者-受害者心态解析 -> 正文阅读 |
[心理学]我习惯了在关系中扮演受害者-受害者心态解析 |
作者:马辛的方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生活中不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遭遇伤痛或损失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段自怜时期: “我付出了这么多,她为什么不领情?” “为什么我遇到的人一个比一个渣?” “我每天加班到深夜,老板却好像从来都不在意。” 这一时期往往是短暂的,我们能够尽快地整理好心情,有误会的消除误会,有问题的解决问题,再不济也能把受害情绪一股脑抛至身后,重新回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与人际交往状态。 但对一部分人来说,受害者心态却占据着他们整个看待生活的视角,且旷日持久。 |
Rahav Gabay 和她的同事于2020年发布在《个体与个性差异》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人际受害倾向(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的概念,定义为“一种持续的自我是受害者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多种关系中被普遍化。因此,受害成为个人身份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整合,她们发现,人际受害倾向主要体现出四大特征: 认同需求(need for acknowledgment) 渴望自己的痛苦被看见与被承认,需要施害者为其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并表达负罪感,以及获得他人的同情和支持。 道德精英主义(moral elitism) 认为自己在道德上是纯洁的、完美无瑕的,并通过指责他人不道德、不公平或自私来控制他人。 缺乏同理心(lack of sympathy) 过于关注自身的受害者身份,以至于漠视他人的痛苦和折磨,甚至觉得自己有权利做出攻击性和自私的行为。 反刍(rumination) 经常反思与谈论过去的受害经历,而不是可能的解决方案。 高人际受害倾向者往往会承认或认为自己是他人消极行为的受害者,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了不幸与不公,哪怕很多时候,这些消极行为都只是他们的臆想。 |
尽管把自己放置到受害者的位置上,意味着经历一连串包括孤独、委屈、恐惧、无助在内的负面体验,但仍有许多人执着于这一身份,不愿从现状中抽身。 当有人试图伸出援手时,他们还会搬出借口推脱,或试图证明对方是错的;甚至可能为了稳固受害者身份,将好心者的行为扭曲成另一种加害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们重复特定的行为模式时,他们肯定会从中获得某种回报。 对扮演受害者的人来说,让他们坚持将自己困在病态的行为模式中的,是痛苦带来的次要收益(secondarygain)。 次要收益指的是由身体或心理症状带来的外部和附加的好处,比如残疾能让一个人逃避兵役,腹痛则能让你免除一项家务劳动。通过上述人际受害者倾向的四个特征,能看出扮演受害者带来的部分好处: 1 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通过责备他人带来解脱感 3 有权利抱怨 4 得到他人的同情与关注 5 他人不太可能会批评你或让你不安 6 他人可能会满足你的要求 就像电视剧中那个“受害”的主角,总是被极力渲染得纯良无辜、惹人心疼。他有充足的理由和资本去酗酒、自暴自弃,还可以向他人随意发泄并得到谅解。而事实上这哪是什么深陷痛苦不可自拔,分明是在享受“受害者”的身份! 次要收益的机制,让人们承受痛苦,却坚持痛苦。人们不仅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还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重要事实,即: 坚持受害者身份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大于次要收益。 |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Albert Ellis 提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引起我们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是我们对某件事的认知评价,而非事件本身。 比如朋友没有回复消息,一些人会认为是朋友有事在忙,并从容等待。 而具备受害者心态的人,却可能因此陷入消极情绪中,认为自己被故意冷落,或不受重视,并可能赌气地忽视朋友之后回复的消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差别呢? Gabay 的研究发现,人际受害倾向会让人们产生三种主要的认知偏见:解释偏见、归因偏见和记忆偏见。 上述事例就是解释偏见的体现。在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境下,人际受害倾向较高的人,对遭受伤害的预期也较高。 归因偏见则指出,当他们受到伤害时,倾向于认为他人是故意的。他们会更强烈地体会到被伤害的感觉,这种感觉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记忆偏见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回忆起负面情绪,而忽视了被帮助、被关怀的经历。 这三种偏见都会让高人际受害倾向者不愿意原谅他人,且更有可能心怀怨恨,寻求报复。 在其中一项实验里,参与者和计算机共同参与一种分钱的游戏。参与者被引导相信对手也是人类,而当钱被分得很不均匀时,他们有机会通过减少对手的钱而不增加自己的钱来进行报复。 实验结果最终显示,人际受害倾向较高的人,哪怕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通过此举来获利,但仍会选择更多地减少对手的钱。且参与者的负面情绪越强烈,他们越有可能进行报复性行为。 报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就是认为自己是受迫害的一方,且自己有权为了惩罚他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通过报复行为,受害者摇身变成了施害者。 我经常在新闻中看到表白暴力的事件,诸如男子因表白被拒,将暗恋女孩非法拘禁17个小时,又或者对被表白者拳打脚踢以泄愤等。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男生当众表白被拒,直接将花砸向女方。 除开事件中的性别因素,可以猜测,上面这些表白的人可能具有较高的人际受害倾向。 他们被偏见影响,无法客观地看待感情中的双向选择,将对方任何形式的拒绝都视作对自己的施害,比如害自己自尊心受损,害自己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等,进而涌现出报复的心理。 不仅无法妥善处理好亲密关系,他们还可能扭曲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尺度,生活充满内忧外患。 但除了感到愤怒与委屈,他们往往无能为力。 |
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永久受害的心态呢? 一些研究归因于人们的童年经历。 如果童年时期只有当自己生病或虚弱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照顾,那么人们很可能习得性地养成扮演受害者来谋求关爱的行为方式。 持续的创伤经历也可能让人们具有高人际受害倾向,但两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研究人员指出,受害者心态可以在没有经历过严重创伤的情况下发展,但经历过严重的创伤或受害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会养成受害者心态。 Gabay 的研究还发现,高人际受害倾向者更多表现出焦虑的依恋人格。他们依赖于他人的认可和持续的肯定,但又害怕被拒绝,从而陷入矛盾的境地,被更多的消极情绪所裹挟。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对高人际受害倾向者来说,比起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担负起责任来,维持现状或许是一个更轻松、更安心的选择。为此他们不惜揽来一堆借口,向他人也向自己证明着受害者的身份,自己没办法也没有能力做出改变。 他们不是因为备受伤害才成为受害者,而是因为想成为受害者,才夸大并臆想出十面埋伏。 但是,这样自损八百的生活方式,无法让人们离幸福更进一步,只会步步陷入自我毁灭的旋涡。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都有从当下做出改变的能力。 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认知偏见,鼓起勇气走出那层自己作的茧,才会机会发现: 生活,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坏。 ————本文来自知乎 冥想星球专栏 |
欢迎对号入座。 |
我也一直因为这个导致学业事业家庭出现问题,以前的我封闭自己内心,在人群中不能很好融入,怕事,在意别人的评价,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技能,导致现在对问题处理的能力很有限,缺少价值观(很多东西都不了解,不能很好建立交往关系),如今不想工作逃避,考了个研究生,情况更加严重,有时候很难判断别人的用意(应该是缺乏人际交往),对别人过于热情或者冷漠,到最后关系只是认识 |
最近学习到**这个外交技能,我甚至不会**。。反应慢应该是眼界问题,我现在不知道怎么扩充自己的格局,对别人交往我很在乎相处的方式,以前一直会展现出好人姿态,现在发现别人对于一开始热情的人,最后不一定能长久交往,核心还是能力,所以很糟心,我试过多读书,多学习,常常因为孤独和压力不能坚持,我知道这种状态不利于社交,但是不社交又会闷出病来 |
楼主私聊我,给你分析分析 |
你说的很对,但是我连这都做不到,别人很喜欢否定我,就是因为我没啥东西可以和别人聊的,其实我感觉是生活经验,后来别人都熟了,就我还游离在圈子之外,那种感觉很难受,我一度认为是不是自己智商太低,很多时候别人说的东西并没有多高大上,但是有些人很自信,甚至自负他们都能融入其中,哎,如今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人已经夭折了,我23了,还和初中生一样敏感。谢谢你长篇回复我,快要工作了,指不定哪天承受不住就生而为人了....我没活明白 |
对,我说的见多识广这个词还不如你说的生活经验来得恰当,感觉你好像就是缺了点生活经验,不够生活化,还有点书呆子气。 最生活化的地方就是那些菜市场、小茶馆、小饭馆这些场所。这些地方三教九流出没其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底层人物的俗气、精明、狡猾和奸诈,但是也充满街头智慧。在这里你从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没什么用武之地,这些地方几乎完全凭本能和直觉行事,心中暗自盘算需要很快的速度,三言两语你就得权衡利弊,很有意思很锻炼人,反应慢了一定会吃亏,呵呵。你多去逛这些市场每天买菜回家,时间长了你就会有变化。 |
楼楼好专业啊 |
麻烦给个全书好吗 |
怎么在外网看啊哥 |
什么时候分析下ptsd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心理学 最新文章 |
我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
心理测试 |
我好像有点奇怪的问题 |
有人听我倾诉吗 |
心理学是迷信吗? |
无能的自己 |
吐槽生活滴内心小段子、幸福的店不幸福的店 |
大家有什么心理上的烦恼,都可以在此贴与我 |
求助!做高铁买的站票,有时候有空位宁愿站 |
我在高一下学期遇到了一个很敏感的同桌,他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