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中华城市 -> 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在四川开建 -> 正文阅读 |
[中华城市]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在四川开建[第3页] |
作者:wzk8188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四川签约产业项目22个 平均投资规模超50亿元 |
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 聚焦三大方向,布局八个中心 |
四川省信捷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内顶尖科研团队以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复杂微器件高精度柔性装配检测一体化机器人系统”项目为契机,研发出适合复杂微器件的“微器件装配检测一体化机器人”。该产品精度高,兼容性强,还可实现多器件并行协调装配,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关键核心技术可用于复杂微器件的精密装配、功能测试、特征检测等,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复杂微器件的科研生产,可被广泛应用于武器制导、可控核聚变、通信器件、微型光电镜头、微型连接器等多个领域。该产品已应用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集团、四川华丰等企业,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还将继续在民用高科技和国家重大需求中发挥更广阔的作用。 |
德阳市与重庆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德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四川拟组建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 |
成都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启动申报 21个重点产业链将评选300名领军人才 |
《投资四川机遇清单》来了 合作项目2062个、总投资3.7万亿元 |
上半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790.3亿元 |
四川再添一国家级科创基地 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 ●是青藏高原地区科学观测、研究、示范、服务为一体的重要科研平台 ●服务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近日揭牌,四川再添一重要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所在区域为青藏高原东缘,该区域属于亚寒带亚湿润气候区,是国内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为国家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该区域海拔3485米,年均温度为1.4摄氏度,年降水量为749毫米,以高山泥炭土、亚高山及高寒草甸土为主。 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和局地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在气候变化和超载放牧、挖沟排水等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草地退化与土地沙化已成为该区域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沙化造成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场规模锐减、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突出生态安全问题,制约川西北民族地区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在此建立“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发展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成为建设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基础。2020年,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2021年,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获批建设。 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青藏高原地区科学观测、研究、示范、服务为一体的重要科研平台,服务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融合草学、生态学、畜牧学、生物学等学科,形成以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和草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三大核心研究领域;形成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放牧干扰响应研究、高原植物特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牦牛藏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10个研究方向。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依托12个国家生态站进行碳汇立体监测科教基础设施建设。这12个站中有8个森林站、4个湿地站,其中湿地站中有3个是滨海湿地站,只有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高寒内陆湿地站。若尔盖科学观测研究站碳汇立体监测建成后,不仅能为红原县、阿坝州、四川省以及全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实测数据和科技支撑,也为国际碳卫星提供地面验证和理论依据。 |
成都今日将正式接过2025世界运动会会旗 |
培养飞机维修能工巧匠 3个人才基地落户成都 |
全球首个 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 全球出货量破100GW 每年可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87亿度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线 昨晚,通威集团发布消息显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全球光伏行业中,首家完成100GW电池出货体量的电池制造商。 100GW电池意味着什么?每年可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87亿度,可满足8215.1万户城乡家庭1年用电需求,意味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8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16万吨,节约标准煤约5548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75.56万公顷。 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作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出货商,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已送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资料显示,通威于2013年正式进入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环节,投产首年即实现盈利。2017年,通威太阳能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正式步入工业4.0时代,树立行业智能制造新标杆。2021年,通威与中国电信、华为强强联合,融合创新,在成都金堂建设全球光伏行业首个5G应用基地,致力打造5G+先进制造业典范。 从多晶到单晶再到N型电池,通威太阳能不断深耕电池的核心技术优化改进,加速电池片大尺寸转型,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N型技术布局,大力投入TOPCon和HJT等新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提升电池量产转换效率,保障良率、CTM值等质量指标行业领先。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电池及其封装组件,顺利通过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认证,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截至目前,通威太阳能已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近500项。 通威表示,作为行业领先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企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将以全球出货量突破100GW为新起点,汇智聚力探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致力于以“稳定性”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零污染的清洁能源,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通威集团供图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所有内容为成都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蜀ICP备 1401681 |
1-5月,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签约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671.87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8个。供销两端数据显示,在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正跑出“加速度”。 |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技术人才实训基地落户成都双流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7月15日,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技术人才实训基地授牌仪式暨《共建国产商用飞机维修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依托中国商飞大飞机示范产业园,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国产商用飞机维修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高校联盟航空英才实训基地等3个人才培训基地同步落地,助力双流探索建设为国家级航空人才培训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产商用飞机的快速发展,对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攀升。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组织专业教研团队研发“定制化ARJ21导入课程”,形成一套培训体系,力争在3—5年建成国家级航空人才培训基地。 当天,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等学院的负责人也来到现场,他们将与政府和企业一起,组建“高校联盟航空英才实训基地”,为更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
钒电池站上风口 四川准备好了吗 钒电池电堆。 7月8日,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六路附近,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一桶桶装在塑料桶里的墨绿色液体很惹眼。 “这是刚刚生产出来的钒电解液。”公司副总经理张忠裕告诉记者。钒电解液,是钒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川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向钒电池产业进军,自主设计建设了2000立方米年生产能力的钒电解液中试生产线。 不仅仅是川威。“在四川,攀钢、德胜、伟力得能源等企业纷纷进军钒电池产业链。”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高级顾问张邦绪介绍说。 作为新能源储能“新贵”,钒电池产业引来产业界和资本界追捧,已成为储能产业风口。面对钒电池这一储能新赛道,面对钒电池产业应用场景搭建发出的信号,四川准备好了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海 信号1 全球最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 即将投用 今年初,储能产业的一件大事让人们记忆犹新:2月,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进入单体调试阶段,将在8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其中一期项目建设规模为100MW/ 400MWh(注:即功率/容量,按100MW功率放电4小时,总体能储40万度电)。 在张邦绪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行业信号,表明钒电池的风口效应已经凸显。 “实际上,在2021年,我国储能市场就已出现爆发迹象,从去年开始,钒电池厂家收到的意向订单明显增多。”张邦绪介绍,目前,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和北京普能、大连融科、武汉南瑞、华润、上海电气等都在积极布局钒电池生产。 钒电池产业,为什么一下子成为风口? 一方面,来自政策利好。“大规模储能技术,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严川伟表示,在风光水电等新能源建设的过程中,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装置将大有可为。 “风光水电等新能源,迫切需要解决与之配套的储能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张邦绪透露,2021年至今,已有浙江、辽宁等22个省(区、市)陆续出台46项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其中,一些地方对储能配置比例提出明确要求,最高达到25%;有的则明确了储能时长,最长要求4小时以上。 另外一方面,是钒电池技术的日趋成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就开始有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成果落地。”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时还存在电解液浓度低、电堆泄漏、能量转化效率不高等一系列技术原因,没能大规模发展起来,“目前来讲,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已经趋于成熟。” 第三点,是与锂电池的比较优势。在大规模、长时长储能的主要成熟技术中,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需要7—8年;钒电池建设周期短,为6—12个月。同时,与钒电池相比,锂电池并不适合大型长时长储能产业,而这正是钒电池独特的优点。 “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为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无机盐水溶液,常温常压运行,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钒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1万—2万次,日历寿命可达20年。”张忠裕说,钒电池的优势在于4—10小时中长时储能区间,其电网调峰作用明显占优,可以作为“城市大型充电宝”。 严川伟将全钒液流电池称作为“靠谱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安全可靠、技术特性适合、经济性好是大规模储能的基本要求,“而这些要素,钒电池都满足。” 信号2 多个川企在钒电池生产技术上的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钒电池这一储能“新赛道”上,四川的机遇在哪? 四川资源优势明显。四川钒产量占全国70%,占全世界40%左右,攀西地区是全球最大产钒基地,全国六大产钒企业有4家在四川——攀钢、川威、德胜、达钢。 一直以来,被称作“钢铁维生素”的钒,大量用在钢合金的生产上。“实际上,钒的真正天赋在储能上,其安全性、稳定性非常明显。”张邦绪表示,钒电池产业的发展,也同时为四川钒资源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毕竟,从长期来看,钒在钢合金中的用量是递减的。” 同时,在钒电池生产技术上的探索,四川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钒电池,主要由电解液与电堆构成。”严川伟表示,四川的川威集团、攀钢集团、伟力得能源等在钒电解液生产以及电堆的系统集成方面已走在行业前列。 川威集团总工程师谢建国说,该公司已率先在全国开发出钒电解液短流程生产技术,省略掉提纯钒的过程。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钒电解液的品质。 位于乐山市的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发,现已发展为行业领先企业。“我们解决了钒电池传统工艺导致的电堆漏液问题这一行业痛点,大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度,大幅降低储能电站后期设备维护成本。”该公司副董事长陈继军介绍。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中华城市 最新文章 |
中国第三城之争:武汉、成都惊艳对比! |
成都22个区县和重庆九区哪个大一目了然? |
成都与苏州的差距越来越大了,未来五年苏州 |
湖北为什么被认为是北方、 |
今天看到沈阳吧友说天津经济烂,我只想说一 |
西安2022年,Gdp稳进十大 |
从成都双流机场下来后,惊呆了,这完全跟宣 |
天津这种没有短板 科教文卫都处在国家前5水 |
这就是成都人嘴里比重庆凉快的样子 |
盘点中国各个城市地铁Logo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