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星娱乐 -> 美国女孩|扒姐|芳仪|林嘉欣 -> 林嘉欣的这个角色,足以封神 -> 正文阅读 |
[明星娱乐]林嘉欣的这个角色,足以封神 |
美国女孩|扒姐|芳仪|林嘉欣 |
有一位女演员,扒姐许久未见了。 林嘉欣。 作为上世纪从台湾地区到香港地区发展的女星,她专注于电影表演,几乎拿遍了金马、金像的表演类奖项。 因为长相甜美、演技细腻,被称作最后一个献给香港影坛的珍贵礼物。 |
|
虽然身为影后,但她并不多产。 细数她的代表作,无论是文艺题材的《百日告别》《男人四十》,还是惊悚类型的《怪物》《异度空间》。 这些电影既记录了她不断进步的演技,也见证了华语影坛波云诡谲的环境变化。 扒姐今天要说的这部,是她最新的电影作品。 在去年的金马奖上与《瀑布》厮杀,最后斩获五项大奖的—— 《美国女孩》。 |
|
林嘉欣这次演了一个身患乳腺癌的母亲。 剧情从她带着两个女儿,从美国回中国台湾治病开始说起。 片名“美国女孩”,指的就是片中两个有中国血脉、但在美国长大的女儿。 影片主要矛盾,也跟这四个字紧密相关。 |
|
具体来说,大女儿芳仪8岁跟母亲去美国,已经习惯并适应了美式思维。 所以,对于回国定居,她十分抗拒。 她反感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回来上学要剪头发、穿统一的校服。 |
|
再比如,因为教学差异,她在美国学习不错,回来却跟不上进度,考试不及格。 |
|
剪头发和考低分,对她来说是自由和自信的双重打击。 而且因为成绩问题,她先后经历了老师体罚和同学疏远。 甚至开家长会的时候,同学的妈妈还要主动告诫芳仪母亲,学习不好就离其他孩子远一点。 这样的事情多了,芳仪对国内的生活,就更加反感。 所以,她只要一逮住机会,就去问母亲:“你的病如果好了的话,我们会回美国吗?” |
|
剧情进展到这里,片名“美国女孩”的含义,开始清晰起来。 芳仪身上的文化冲突,是一种身份认同障碍。 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人? 出门上学时,有人羡慕她在海外生活过,叫她美国人。 放学回家后,母亲又要求她必须说国语,叫她中国人。 她一边享受海外经历带来的优越感,另一边又不得不屈服于回国带来的厌烦心理。 更令她感到不适的是,随着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逐渐增多,她的“美国女孩”身份逐渐演变为嘲讽。 “讲英文了不起哦?” “你不是美国人吗?干嘛还补英文?” “你啥时候回美国,你不回去了吗?” 这些讽刺逐层累计,导致芳仪的反叛心理飙至沸点。 |
|
她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质问母亲,怎么就不能回美国治病? 但她们在美国的生活,真那么好吗? 妹妹的一番话,透露了隐情。 原来,她们在美国通常都是攒够优惠券才去购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并不像外人眼中那般光彩。 |
|
但以芳仪的年龄和心智,还想不到那么多。 她迫切的想要离开,更像是本能躲避的借口。 她害怕陌生环境的差异和排挤,仿佛只要赶紧走人,所有事情都会明朗起来。 但母亲很清楚,短时间内,她是回不去了。 身体疾病、经济状况、就业环境、夫妻情感,像一条锁链牢牢拴住了母女的命运。 芳仪的身份认同,只是影片主题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跟母亲相关。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她也曾是个“美国女孩”。 在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都有美国梦,踌躇满志的想要开拓国际视野,芳仪母亲也是如此。 |
|
可是去美国生活真的完美吗? 或者说,美国梦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不见得。 芳仪母亲带着孩子去了美国,并没有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 一颗肿瘤就把她们移民5年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原点。 |
|
影片借母亲这个角色,讲了一个中年人梦想受挫的状态。 毫无疑问,芳仪母亲是个要强的人。 多年前,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独自带着孩子闯美国。 但现在,美国梦破碎加上乳腺癌手术让她失去部分女性特征,她从内到外都布满了伤痕。 当年踌躇满志的女性,如今变成了脆弱挫败的母亲。 |
|
中年失败的残酷在于,往后或许只能走下坡路了。 比如,就业环境艰巨,家中经济堪忧,夫妻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如胶似漆。 这些问题,就像一把刀,不断戳进母亲心中。 她开始变得紧张、易激,动不动就说“我死后怎么怎么样”。 对此,老公觉得她太悲观,女儿又埋怨她只想着自己。可谁又能真正体会母亲的心酸与悲痛? |
|
当梦想受挫的母亲,碰到叛逆不听话的女儿,一场家庭矛盾即将爆发。 芳仪知道亲生病,但无法想象和体会癌症的痛苦与绝望。 于是,她对母亲“把死挂在嘴边”的做法,感到厌烦和矫情。 在考试失利、同学远离等各种负面情绪爆发后,她把矛盾源头转向了母亲。 她觉得,就是因为母亲要回国,自己的生活才开始变得不幸。 面对女儿的自私指责,母亲也发了一顿脾气,二人互相埋怨,家庭气温降到冰点。 |
|
剧情进展到这里,影片仿佛驶入了吵吵闹闹的俗套家庭片模式。 神奇的是,导演运用了很巧妙的解题思路,来破解了这个家庭局面。 她加了一段超现实色彩的戏。 具体来说,跟母亲吵架后,芳仪独自乘车来到了马场。 她喜欢骑马,享受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驰骋感。 在马场里,她看到了一匹心仪的白色骏马。 芳仪想带马出走,但对方却纹丝不动。 她站在原地愣住了。 思索片刻,又独自离开马场,回到了家中。 |
|
这场戏,想表达什么呢? 她强迫白马出走,就像妈妈强迫她适应回国一样。 母女都把各自的诉求,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强迫彼此接受。 当芳仪几次拖拽白马,对方都纹丝不动的时候。 她第一次明白,母亲在面对自己无理取闹时,内心是多么的无奈。 |
|
影片最后,导演再次设计了一个细节,让家庭关系更加摇摇欲坠。 故事的时间背景,设定在2003年,非典开始肆虐。 芳仪的妹妹因为发烧,被带去医院隔离。 母亲无助的回到家中,想到叛逆的大女儿,想到自己不再完整的身体,想到不再亲密的夫妻关系,开始崩溃哭泣。 这幕刚好被芳仪看见。 那刻,她终于明白,这个家到底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
|
幸好,妹妹最后只是普通感冒。 这个原本一地鸡毛的家,顺便变得安静下来。 原本暴躁的芳仪,现在像乖巧猫咪似的,躺在母亲腿上掏耳朵。 她用最温柔的语气,对母亲说:“你不要死好不好?” 母亲听完,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回应:“妈妈很爱你,很爱很爱”。 这一刻,母女关系得到了升华,贡献了全片最温情的镜头。 影片最后,妹妹从医院回来,一家四口过上了彼此和解的家庭生活。 |
|
这部电影取材自导演真实经历。 扒姐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很强的代入感。 无论是吃饭、吵架、还是出走的戏,都拍得十分细腻,情绪铺垫也很讲究。 不过,最打动扒姐的,不是这些细节。 而是,它传递出来的理念,我们总是抱怨失去,却习惯忽略已经拥有的东西。 人生本就是起起伏伏,变化无常,谁都会有方向盘滑手的时候,但这并不代表失败。 虽然母亲美国梦破碎,但她也尝过触及理想的甜。 即使女儿无法回美国,但她也因此找到了身份认同。 整部影片,就在这种冲突和悲意的夹击下,逐渐走向温情。最后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温暖了每个角色的心。 在现在的环境下,还能看到这样的简单、纯粹的华语电影,真好。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