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星娱乐 -> 安仔|寻人记|tvb|豆瓣 -> 内娱的考古风刮到了香港,TVB炸出一部豆瓣9.8 -> 正文阅读 |
[明星娱乐]内娱的考古风刮到了香港,TVB炸出一部豆瓣9.8 |
安仔|寻人记|tvb|豆瓣 |
最近,内娱掀起了一阵考古热。 甜心教主炸裂回归,周董演唱会线上重映。 还有27日晚直播的「音乐教父」罗大佑、「冷门歌手」孙燕姿……一瞬间带大家重返童年。 内娱的尽头是考古,诚不欺我。 但究其本质,无非是资本抓住了当下人们对于内娱的失望,将怀旧复兴重新推上舆论营销。 其实,港圈也存在考古。 TVB的剧综,同样是很多人的情怀所在。 前些天,胡杏儿的一首《岁月如歌》,就让不少网友梦回《冲上云霄》。 「当世事再没完美,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
|
|
|
而今天的TVB,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但并没有选择躺平。 去年,它就曾炸出一档神综。 开分9.7,收官稳定在9.3。 还多次上了热搜,引发无数网友热议。 最近,第二季回归,刚播两集,豆瓣评分直接窜上了9.8! |
|
鱼叔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寻人记II》 |
|
这是一档「寻人」的真人秀节目。 正如第一季的旁白所说: 「有人说人生就是营营役役,但有人觉得人生应该是寻寻觅觅。」 |
|
寻的,不是当下的热门。 而是考古,——寻找八、九十年代的新闻主角。 跨越三十多年,看看他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第一季中,最令人动容的,是「校草」一期。 去年还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无数网友的共鸣。 曾经的校草韦约瑟,如今是风度翩翩的大叔。 他本不愿再接受采访。 但心中的执念,让他重新回到镜头下。 |
|
当年,和自己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两个挚友。 如今,二人皆已过世。 再度立于受访的维多利亚港口,睹物思人,唏嘘不已。 |
|
|
|
36年过去,相较当年的青涩,韦约瑟脸上多了岁月历练的老成。 会考失利后,他拍过旅游广告片,也做过空中服务员。 经历了人生浮沉,目睹了好友离世。 对于人生无常,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无论何时都要珍惜当下,一如他当年会考失利后的豁达。 |
|
一份1985年的会考试卷,成为勾连回忆的线索。 看着有如天书的数学卷子,韦约翰也不禁笑了起来。 人还是当年的人,只是时过境迁。 |
|
跨越时空,寻到的,不仅是人。 每位主人公都经历了,香港三十多年来的变迁。 通过他们的回忆,我们也寻到了香港发展的蛛丝马迹。 比如「大家姐」一期,就展现了两代人截然不同的儿童监护观念。 大家姐小时候父母忙碌,需要长姐为母。 她挑起大梁,照顾弟弟妹妹的各项事宜。 |
|
有一幕,让鱼叔印象深刻。 她拉着儿子一同翻看当年的录像带。 大家姐突然发现,原来那时的自己还没有灶台高。 「我需要站在板凳上才能做饭」 |
|
而如今,育儿成了香港多数家庭的头等大事。 大家姐自己也成为了全职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 三十多年过去,大家姐仍然在照顾孩子。 好似什么都没变,但心境已然不同。 |
|
《寻人记》的热播在香港掀起了寻人热潮。 这个想找小学同学,那个想找旧闻主角。 节目组也是压力不小。 寻人未必如愿。 很多要寻找的旧人已经离世,空留遗憾。 |
|
因此,到了第二季,解说词也做了俏皮的改动。 「人生就是寻寻觅觅,也有人觉得寻寻觅觅很费力气」 「往往找不到,偶尔找到宝」 第一个主角,就是寻到的活宝。 安仔,资深被访者。 早在1982年,他已经在新闻栏目火了一把。 有人说他白痴,有人说他太过精明。 他则说自己面懵心精。 |
|
由于他经常打电话向政府投诉,很多官员听到他的名字就头痛。 街坊四邻对他也是又爱又恨。 尤其是附近菜场的商贩。 做安仔的生意,假若你胆敢缺斤少两,就死惨了。 连环电话打给市监局,轻则罚款,重则倒闭关门。 |
|
有人觉得安仔怪。 他任何时候都穿西装打领带,甚至在家里做饭时也一样。 他自称「特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
有人骂他傻。 因为他总是会买很多东西,是天生购物狂。 买面粉做小笼包,一买就是一整袋,50磅(约45斤); 肥皂也是一次买十几块; 冲水喝的橙子粉,至少12罐…… 他说,这么买量足、价格划算,在有钱时就要想到没钱时的困难。 「当于有时思无时」 |
|
当年斤斤计较的安仔现在生活如何呢? 节目组做好了大海捞针的准备。 以前都是寻遍千山万水才有线索。 但这次,安仔居然主动找上门来。 他似乎有什么诉求? |
|
三十年未见,安仔苍老了许多。 头发已经快掉光,脸上也布满皱纹。 |
|
但不变的,是精致体面的打扮。 新衬衫、皮鞋、袜子、领带,甚至连吊牌都没拆。 |
|
还有购物狂的本性。 如今安仔租住在兄长名下的村屋。 面积比旧屋大一倍,收藏空间也更多。 里面摆满了他钟爱的双层巴士模型。 |
|
还涉足电子产品。 光是收音机就囤了足足60部。 |
|
家里还有10个冰箱,通通要上锁防贼。 因为冰箱已经变成了藏宝箱。 里面塞满了元贝、鲍鱼、鱼翅等高档海货。 |
|
安仔囤货不仅是贪便宜、包配送,更多是因为兴趣。 就像有的人喜欢买公仔、集邮票。 不过,安仔没有工作,囤货过日子的钱全靠政府补贴。 此外,他还有意外保险补偿。 光是去年,他就因为跌伤获赔四次。 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是真摔,从没有诈骗。 「我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
|
安仔说自己有原则。 第一,不犯法。 第二,不影响他人。 |
|
但这个容易受伤、有原则的男人,同时还有着一样「大杀器」—— 投诉。 安仔的记事簿上写满了政府高官的电话。 一遇到不满的事,直接致电投诉。 就连历任香港特首,都听到过他的名字。 无论是违规停车还是乱丢垃圾,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事事关心,样样投诉」 |
|
安仔有一样得意之作。 他曾把烧肉店投诉到关门。 原因是对方卖给他的肉分量不足。 |
|
不夸张地说,三十年前,安仔就是商贩们的鬼见愁。 然而,如今再跟着他来到市场,情况却截然不同。 安仔居然人见人爱。 杂货摊奶奶热心地送给他小菜。 肉铺老板每次都会多给他一份。 |
|
当年很少有人理解安仔的行为。 不光商家不满,其他邻居也嫌他斤斤计较。 但,这种观念现在逐渐发生了转变。 2009年,香港海关开始对市场进行监管,关停了大批缺斤少两的商贩。 他们这才意识到,一直以来,安仔不过是在合法范围内谋求应得的利益。 而且,当他们需要帮忙时,安仔总能伸出援手。 比如,遇到棘手卫生问题时,致信议员往往石沉大海,有关部门无人过问。 但安仔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搬来视察的高官,很快解决问题。 |
|
商贩们对安仔态度的转变,见证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 也折射出香港市井文化的变迁。 |
|
《寻人记》的立意可以用六个字概括: 大时代,小人物。 但,它从不过多评价时代的好与坏。 小人物的喜与悲,又何尝不值得书写呢? 说到底,《寻人记》寻找的,是人情味。 |
|
在安仔这一集中,节目组从一开始就铺下了一个问题: 安仔为何主动联系,他有什么诉求? 其实,跟随镜头仔细打量安仔的住房,就可以窥探一二。 虽然他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有着诸多生活妙招,但实际上照顾自己很吃力。 由于大量囤货,他的屋里杂乱不堪,很难收拾。 |
|
自从母亲过世,他便独自生活。 平日里没有朋友,家里能坐的只有一把椅子。 |
|
安仔曾有一位好友,教会的梁牧师。 他是唯一懂安仔的人。 早年在访谈节目中,他便谈过自己眼中的安仔。 安仔小时候因为发烧影响到脑部。 梁牧师认为,安仔的怪异源自从小的身体缺陷、生长环境。 屡屡遭受歧视,让他形成很强的自卑感,对人不信任。 |
|
可惜,梁牧师早年移民澳洲,失去联络近三十年。 在节目组的努力联络下,终于替安仔找到了这位梁牧师。 两人在网上再续前缘,安仔笑得很开心。 |
|
在每次寻人前,《寻人记》的节目组都会做足功课。 他们会找出每一期的旧新闻,整理大量的资料,做背景调研。 所以,在见面之前,他们就已经洞悉了安仔的个性、背景。 但《寻人记》并没有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 而是采用内焦点叙事的模式,把叙述权交给安仔。 我们也得以看到更多的真情流露。 |
|
从十几岁起,安仔就开始治疗精神疾病,可惜收效甚微。 医生看他那么精明,以为是存心捣乱,不让他看病。 于是,节目组帮他找到一名精神科医师,上门诊断。 |
|
回忆起当年的不堪,安仔的眼里少见地泛起泪花。 同学的排挤、老师的误解、街坊的歧视,都压得他喘不过气。 |
|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小事化大,往往源于别人歧视他,不回应他的诉求。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与自闭症患者相似的症状。 |
|
如今,安仔已经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但,未必绝望。 和多数自闭症患者一样,身边人的帮助也很重要。 就算你没有打算成为他的知心朋友,起码也可以放下有色眼镜。 多一份包容,少一些谩骂。 |
|
过去几十年来,安仔将自己藏在怪异、张狂的外壳下。 其实,他本质上就像自己所说的,是一个容易受伤的人。 人生寻寻觅觅,无非为了寻求认同,寻一个倾诉对象。 就像陈奕迅在《浮夸》里唱的: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
|
近几年来,内娱综艺的内卷程度严重到令人发指。 在这样的时节,遇上《寻人记》是一种幸运。 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撕逼。 平和温存的镜头,说尽了香港三十年沧桑变化中的人间百味。 其实又何止香港? 在心浮气躁的世代,多一些停留与回首,往往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不久前,谭Sir与气球哥时隔十年再度相逢。 |
|
这场「世纪会面」,惹得无数网友感动泪目。 视频播放量突破600万。 |
|
还有2018年的纪录片《梦与路》。 镜头对准了一众逐渐被遗忘的过气网红。 庞麦郎、杀马特、范雨素……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镇青年的梦想。 但,媒体对流量的贪婪,是他们与明星梦之间难以逾越的天堑。 他们已然失去了流量的光环,成为媒体的弃子。 |
|
反观今天的内娱考古,从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情怀的煽动与营销。 榨取热点人物的流量,或许能让节目窜上热搜头条。 但,引发的深入思考才弥足珍贵。 这样的考古,才是一种对于当下最好的反馈。 它并非为流量而考,而是为时代而考。 |
|
全文完。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数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