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明星娱乐 -> 北京人艺|话剧|导演|大讼师|茶馆|蓝天野 -> 深度关注丨蓝天野:艺术家永远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 正文阅读 |
[明星娱乐]深度关注丨蓝天野:艺术家永远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
北京人艺|话剧|导演|大讼师|茶馆|蓝天野 |
|
6月8日,“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艺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逝世。这是2021年6月16日,蓝天野在接受采访。新华社发(缑宇 摄) 6月8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岁。 话剧舞台上,他是《茶馆》中的秦仲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电视荧屏上,他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舞台之下,他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导演,也是初心不改的共产党员。他将自己奉献给了人民艺术事业,也见证了中国话剧事业的壮大与腾飞。我们从他的足迹当中,读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热爱与担当。 “组织上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许多人不知道,蓝天野的原名叫王润森;之所以成为“蓝天野”,与他曾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的过往密切相关。 1927年5月,蓝天野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之后随家人迁居到了北平。在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中,他写道,三姐石梅从解放区文工团晋察冀挺进剧社归来后,家里便成为地下党的联络点,“几位交通(员)到这儿来联系,在解放区和北平敌占区之间往来,专门传送情报,办各种事……” 在三姐的耳濡目染下,蓝天野投身革命工作。“我最早做的是帮助石梅搞宣传工作。”据回忆,他负责收听解放区的电台播音,将内容记录下来刻蜡版进行油印。他还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在沦陷区与解放区之间传递文件和物资。 1945年9月23日,18岁的蓝天野正式入党。由于身处敌占区,他的入党没有仪式和宣誓,但他清楚记得这个日子,“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抗战胜利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在戏剧战线的工作,蓝天野按照党的工作安排,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人生:“组织上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连蓝天野这个名字也是听党话改的。1948年秋天,从北平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组织上临时要求改名字,“没时间想,我随口说出了‘蓝天野’三个字。”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人艺正式成立,25岁的蓝天野成为人艺建院后的第一批主要演员。时任秘书长赵起扬提出,“要把人艺办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话剧院。” 为了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蓝天野坚持扎根群众、深入生活,虚心向人民学习,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 建院后,蓝天野曾到北京琉璃河水泥厂体验生活。当烧制水泥的转炉出现故障时,他与工人师傅一起身穿石棉服,裹着湿透的棉被,冒着极高的温度进入炉内,用钢钎击打水泥“结圈”。剧院演出不忙时,他主动申请到房山区岗上大队,干农活、喂牲口、给桃树剪枝,与村民们相处半年多。 在《茶馆》这部现实主义话剧中,蓝天野饰演秦仲义。为了这一角色,蓝天野走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茶馆,深入观察茶馆里的“老北京”、说书人、店伙计的一举一动。他在报纸、杂志、书籍上搜集了一千多张有借鉴意义的人物形象,还自己设计了化妆和造型。在他的诠释下,“秦二爷”这一角色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曾有一位观众的评价让蓝天野印象深刻,他说:“看了你们的戏,我才知道革命为什么发生。”蓝天野说,这比夸他们演得好更高兴。观众看了戏能有所思考,这让他感觉到,演员这个职业是有意义的。 “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人艺决定重排经典剧目《家》,84岁高龄的蓝天野重返话剧舞台。 “这么多年没登台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当时心里的确有些忐忑,但我是老党员,只要组织需要,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为此,蓝天野不仅加入了《家》剧组,还主动挑战更有难度的角色,抛掉演了一辈子的正面人物,饰演伪善的冯乐山。 此后,蓝天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方舞台:85岁,参演北京人艺原创剧目《甲子园》;90岁,执导北京人艺原创剧目《大讼师》;93岁,连续登台11场参演话剧《家》;94岁,再次担任历史大戏《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导演…… 剧作家郭启宏是《大讼师》的编剧。他告诉记者,演戏和导戏是蓝天野一辈子的追求,对待这份事业,他认真、执着。 “老带新”是人艺的传统。“80后”导演韩清与蓝天野联合导演《大讼师》,“其实我给天野老师当助手就可以了,他说不,一定要联合导演。天野老师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韩清说,蓝天野90岁和91岁生日,都是在排练场度过的。 “表演和导演工作很费体力脑力,蓝老师拍戏、排戏一定会到现场,乐在其中。大多数时候,他精神头十足;偶尔身体不适,也会和演员们再改时间排练。”郭启宏说,这样的耄耋老人活跃在舞台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作为一位老党员,蓝天野把对艺术事业的热爱融入戏里戏外。蓝天野曾回忆,自己的舞台演出习惯数十年来如一日。只要有演出,他一般下午四点多就到后台,基本是来得最早;演出结束后,慢慢卸妆,离开时基本也没什么人了。2012年出演原创话剧《甲子园》时,85岁的蓝天野要挑战大量台词。在演出的每一场、在每段重点戏前,他都反复翻看剧本,不仅啃下了台词这个“硬骨头”,还丰富充实了人物的动作表演。 “这是我的本分,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蓝天野说。 “《家》里的长辈走了”,家国情怀、戏德人格传承不息 “天野老师走了,《家》里的长辈都走了。”李六乙是《家》的导演,因《家》与蓝天野相识相知。得知蓝天野离世,他在社交平台写道:“您和朱旭老师带着一帮后生完成了四世同堂,共述家国情怀。点点滴滴,细致入微,躬身谦逊,实践了戏德人格。” 蓝天野始终心系表演艺术的传承、青年演员的培养,坚持为青年演员讲授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年轻人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艺德和品性,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传递到后辈党员身上。 在人艺青年演员周佳钰的印象里,每年春节之际,蓝天野都会为人艺演员们送挂历,挂历页上有他曾出演过的角色照片。 “我一直将挂历挂在家中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每每看到,都能感觉到蓝老师认真奉献的精神。他精湛的演技和眼神激励着我,也让我时常思考自己的不足。我发自内心感激蓝老师为我们作出的奉献。”周佳钰告诉记者。 “天野老师常常是我们工作到多晚他工作到多晚,每天的生活不是在看戏就是在排戏。看到他,我就觉得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什么理由懈怠?你这么喜欢,为什么不好好去干?”韩清说。 去年1月,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蓝天野寄语青年演员:“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家国情怀。他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通过《吴王金戈越王剑》《大讼师》等作品,引导观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斯人已逝,光热犹存。“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艺术家的风骨和一个革命者的胸怀。”北京人艺原院长张和平曾这样评价蓝天野。“一辈子都听党的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蓝天野用一生践行的承诺。(本报记者 柴雅欣 李云舒)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