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第1页]

作者:夜郎游侠2018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海经?海内经》载:“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暤爰過,黃帝所為。”
    《山海经?海内南经》:“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建木”是个什么东东?
    一种树木还是一个地名?
    好像是,也好像不是。或许是某地与某树有关的某种特殊“构造”,否则凭什么说:“大暤爰過,黃帝所為”?!
    《吕氏春秋?有始》:“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山海经》郭璞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唐.卢照邻《病梨树赋》:“建木耸灵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侧。”
    吕不韦、郭璞尽管地理认知有误,但还算务实的学问家;淮南王、卢照邻则落入俗套,淌漾在浪漫神话仙境里,无以自拔。
    《山海经》是一部严肃的上古大百科全书,那种指认“建木为人皇登天之梯”的神话,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
    “建木”到底是个什么,容我们暂且放下,先来看看文明是什么,

    一、文明的界定

    西方史学家,公推“城郭、文字、青铜、神庙”,作为区隔人类社会,文明与野蛮的四项标准。
    有问题吗?
    有,而且问题很大!
    这四项标准的提出,源于早期西方学者狭隘的视角和贫乏的考古信息。当源起于BC3000多年前的两河、尼罗河古迹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世人被其高大的城郭、恢宏的神庙、精美的壁画、耀眼的青铜器和天书般的象形文字着实震撼到了,惊叹之余,再环顾一下四周,匆忙就给“文明”作下了定义。
    岂知,后来发掘的淮河、黄河、长江流域的众多古迹,比如贾湖、高庙、陶寺、姜寨、石卯、三星堆等等,其年代更早,玉器、陶器更精美,除文字符号外,更展示了完善的农耕畜牧文明,甚至已经创造了天文历法。
    我们知道,农耕、畜牧以及相应的天文历法,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这些壮举,解决了人类自诞生以来,数十万年饱受的食物短缺之苦;增进了人类子嗣的繁衍能力;也有了充足的精力,从事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建设。城郭、青铜与之相比,不在一个水平。用多么高尚、美好的辞藻形容它们,都不为过。
    如果严格遵从西方史学家关于文明的界定,早期出现的玉器、陶器、农耕、畜牧与天文历法,尤其后四类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元素,只能归于野蛮人的文化元素。这种悖论,即不科学,也不严谨,明显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
    文明,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升华,更多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只是精神的产物。因此,醒悟后的国内学者提出如下共识:“国家政府(帝王)、文书记录(图文徽章)、礼仪规范(礼制玉器)、历法或法规。这或许是更好地适应世界各地的文明形成标准。”
    认真研究过古身毒河哈拉帕遗存就会明白,该文明直至毁灭,仍然没有严重的阶级分化。他们只有聚落,没有城郭;只有民宅,没有宫殿;只有分工,没有奴役。国家政治上,施行广泛的民主集中制,唯才是举;社会治理上,实行个人道德教化,宗教自律。尽管他们有青铜、文字,但没有城郭,按西方严格的文明定义,哈拉帕进不了文明圈子。
    再比如,1.5万年前,燧人氏根据“四时八气”与季风的相关性,创立了“八卦风历”;1.4万年前,弇兹氏根据“众星拱极、天道左旋”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的关联,创立了“斗极天象历”;1.2万年前,羲和氏根据日影长短两极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关联,创立了“十日历”(阳历);8千年前,常羲氏根据朔望月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关联,创立了“十二月历”(阴历)。
    再比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7千年前)、湖南澧县梦溪乡八十垲遗址(8千年前)、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1.5万年前)发现的水稻栽培证据。
    再比如,1.5万年前,燧人氏根据“四时八气”与季风的相关性,创立了“八卦风历”;1.4万年前,弇兹氏根据“众星拱极、天道左旋”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的关联,创立了“斗极天象历”;1.2万年前,羲和氏根据日影长短两极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关联,创立了“十日历”(阳历);8千年前,常羲氏根据朔望月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关联,创立了“十二月历”(阴历)。
    再比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7千年前)、湖南澧县梦溪乡八十垲遗址(8千年前)、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1.5万年前)发现的水稻栽培证据。
    人类社会由原始采摘、狩猎的自然模式,进入更高级的农耕、游牧的智慧生产模式,由此促进了人口迅猛增长、推动了社会前行的速度。谁说这是野蛮?
    在圣经出现的时代,世界上许多部族还在兄妹不分、长幼乱伦的时候,华夏先民早在1.5万年前,就开始以图腾区分族群,实行族外婚姻制度。谁说“图腾先祖崇拜”的宗教信仰不是文明?
    农耕、游牧背后隐含的复杂天文历法等支撑体系,谁又敢说这只是文化而不是文明?
    我们是时候打破西方史学界关于文明界定的藩篱了。他们界定的文明,只是阶级文明。一个“城郭”的必要条件,就将原始公社文明全盘否定了。
    实际上,文明只有阶段性,而不是只有阶级性。
    我们应该重新界定有关文明的定义,不能只将农耕、游牧、天文、原始宗教、原始民主集中制,简单地看作文化元素,应将这种改变人类生存模式、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纳入人类文明史的范畴。
    什么叫文明?自人类诞生以来,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某一族群或民族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集成,就叫文明。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新界定文明,应该是这样的:
    (1)、原始公社制文明。年代BC1.2万年左右,以农耕、畜牧、陶器、祭祀和完整的天文历法为标志。代表,长江文明;
    (2)、奴隶制文明。年代BC3000年左右,以城郭、文字、青铜、神庙为标志,代表,两河、尼罗河与身毒河等大河文明;
    (3)、封建制文明。年代BC1000年左右,以井田制为标志,代表,黄河文明;
    (4)、资本制文明。年代AD1800年左右,以蒸汽机为标志,代表,海洋文明;
    (5)、公社制文明。年代AD ? 年左右,以智能机器人为标志,代表,太空文明;
    二、人类文明探源

    人类自然演化,由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到现代人类,历经200多万年。真正开始具备创造文明潜质的是早期智人。
    智人,就是有智慧的古人,人有了智慧,方能动手加工工具,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而之前的古猿,其行为特征与模式,比如直立行走、自然工具的使用,只是出于本能。
    人类智慧的产生,不是按部就班的所谓“进化”,更不是凭空的,而是一系列机缘巧合的结果。有关人类智慧产生的机理与时代,《震惊!滇黔高原,竟然发展古人类遗存上百处!》(1998,国际观察)一文中,有详尽介绍,此不赘述。
    智人(学名:Homo sapiens),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是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形态特征比直立人更为进步。早期智人过去曾叫古人,生活在距今25万-4万年间,主要特征是脑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发达,前额较倾斜,枕部突出,鼻部宽扁,颌部前突。一般认为是由直立人进化来的,但有争议,这一派认为直立人被后来崛起的智人灭绝或在此之前就灭绝了;晚期智人是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大约从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出现。两者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前部牙齿和面部减小,眉嵴减弱,颅骨增大,到现代人则更加明显。晚期智人臂不过膝,体毛退化,有社会属性,有情感及幻想、有语言和创造能力。
    这样看来,开始具备创造文明的潜质,是一回事;真正能够创造文明,又是另一回事。说得明确点就是:智慧是文明创造的必要条件,幻想是文明创造的充分条件。智慧与幻想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绚烂的人类文明。因此,初始文明创造的重任,是由晚期智人承担的。
    1、农耕文明起源
    人类进入晚期智人阶段,随着人工取火的发明,肉质熟食及相应高蛋白的大量摄入、进一步增强了人类的整体智力;绳索、网罟、弓箭、投枪、陷阱、飞石索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自然采摘、狩猎、渔猎的效率。人类从此改变了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自然生产有了结余,动物圈养、果实贮存便得以实现,动植物驯化开始萌发,畜牧、种植渐趋完善。
    @九门提督2020 2020-09-19 12:44:08
    楼主你好,请教一个问题: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山海经》,作为上古百科,由于叙事年代过于久远,后人对当时的史实、语境、文化不甚了了,已经很难完美诠释这部伟大的著作。
    因此,一百个“专家”,定有两百个解读。很不幸,鄙人也算这百人之一。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可以通过早期历史知识、史前考古资料、史前文化遗存以及上古气候变迁等等,给出尽可能贴近《山海经》叙事内涵的解读。
    《山海经》涉及上古族群、方国、宗教、经济、政治、文化、物产、地理、地貌、社会性态和生产方式,内容庞杂,但只要抓住几样基本的东西,领会其所述内容,还是大致可行的。
    ①、上古,为实行族外婚制,避免近亲繁殖以提高人口素质,各聚落都树立自己的宗教图腾与族徽,分封部族也会打出相应的族标。在《山海经》的叙事语境中,图腾、族徽以“其”字表示;族标以“有”字表示。
    在漫漫迁徙路途中,部族间相遇,只要观察对方的图腾、族徽以及族标,就可对不同族群间,婚配的可能性做出合理判断,以及在同一利益(地盘、采摘、狩猎、渔猎)面前,做出合作、回避还是争夺的取舍。
    上古,华夏文明圈所有方国、族群、聚落,无不施行图腾、族徽和族标徽铭志。所以,《山海经》的论述中,只要涉及神、人、方国、族群的所有“怪物”,均是该方国与族群的图腾、族徽或者族标。
    上古世界两大图腾:以遂人、弇兹氏为代表的西戎“蛇”图腾,以帝俊、少昊氏为代表的东夷“鸟”图腾。其它族徽、族标均为上述两大图腾的衍生、别系、苗裔。中国唐代以上的所有历史、史前史,基本都是围绕持“蛇”、“鸟”两大图腾的族群展开。这包括同样执华夏文明的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
    ②、上古文字还未出现,凡涉及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激烈族群争斗,均用“叙事图语”(绘画)的形式来阐述这一伟大历程。
    ③、《山海经》涉及的所有大(tài)、帝、后、伯、叔等,均为族群或族群联盟首领尊号,往往传承几代、几十代。对于帝俊、炎帝、共工(公)、黄帝能活几百岁,后稷、后羿和风伯能活几千岁,我们不用惊叹。
    ④、何谓“海内”、“海外”、“大荒”?
    若以丰京、镐京为中心,周朝以后,古代关于地域范围的定义是这样的,
    按《尚书?禹贡》所载:禹夏的势力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则海内界限,东以海岸为界,西以见沙漠为界。
    四海:基于地缘政治意义的划分,“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八荒:八,指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荒,指荒远之地。
    如此划分,单说地缘政治意义的“西海”就有可能指现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七戎之地。若按汉代刘向《说苑?辨物》的说法:“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再考虑《山海经》海内、海外、大荒的编册规律,则《山海经?大荒西经》所涉的“西海”,即已向西,抵达比“海外”还远的大荒地域。因此,地理意义的西海,为现今的地中海。
    从某种意义上讲,《山海经》是以长江上游和古身毒河上游为中心的、关于欧亚大陆的方国地理大百科全书。
    好啦,小可不揣冒昧,现在斗胆来回答“提督”大人的问题。不满意,您可劲吐槽。
    提问的内容,来自《山海经?大荒西经》。讲述了一个地处西部大荒的方国,在颛顼时代末期,所呈现的地缘政治变迁。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有鱼:族标,部族以鱼为旌旗杆头标识。有鱼氏。应为善于鱼猎的部族。
    ?:甲骨文通“有”,[you]音,族标。象形为杆立于地(聚落广场),旌旗高高中挂。旌旗杆头标识,为熊,则为“有熊氏”;为虞虎,则为“有虞氏”;为弓箭,则为“有穷氏”;为扈,则为“有扈氏”……
    后世,表述族标“?”,演化为归属的“之”,族标、族属之意则被鸟爪“又”与鸟爪抓肉的“有”取代。
    偏枯:头部作90°偏转的鲶鱼干。见下图《鲧氏族徽(古埃及纳尔麦调色版)》。

    
    鲧氏族徽(古埃及纳尔麦调色版)

    因为有持同样族标的,故也指特定邦国名,即中[車扁]国,首领为鲧。见《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流沙之東,有國曰中[車扁],顓頊之子。”
    鲧的含义是什么?《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拾遗录》:“夏鯀治水無功,沉於羽淵,化為玄魚。……後世聖人以魚為神化之物,以玄字合於魚為鮌字”。因此,鲧又作鮌。《说文?鱼部》:“鲧,鱼也”。《鱼部?玉篇》:“鲧,大鱼也”。
    鱼妇:鱼凫。妇通凫,古西羌部族名,后在古蜀地立国。
    复苏:此处意指崛起。
    风道:风范道德。《南齐书?高帝纪下》:“风道沾被,升平可期。”《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丞相风道弘旷,独秀生民。”
    蛇:燧人、弇兹氏图腾。
    蛇乃化为鱼:表示部族强烈对撞、融汇,主导权蛇、鱼易位。
    【图译】:有打“偏枯鱼”标识旌旗的族群(有鱼氏),国号为“鱼妇”。在颛顼世系衰亡后,有鱼氏便迅速崛起。这股强权势力由北而来,所到之处,犹如漫天泉涌,旧有次序迅速瓦解,蛇图腾族群势力被“有鱼氏”取代,新生的王权就是“鱼妇”。正所谓颛顼亡,“鱼妇”兴。
    【图解】: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涉及范围,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年代约在BC5000-3000年,持续时间2千年左右。
    鹳鱼石斧图彩陶瓮,新石器时代器物,距今约6000年,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汝州市阎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伊川仰韶文化)

    这是一幅上古联盟酋长瓮棺上的彩绘,年代划为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文字初创前,典型的族群争斗叙事图语。图中,石斧象征强权,鹳象征东夷鸟图腾族群(如少昊氏)、鱼象征西戎鱼图腾族群(如鲧氏)。

    
    鹳鱼石斧陶缸彩绘展开图(伊川仰韶文化)

    彩绘寓意十分明确,鹳喙叼鱼,鸟图腾部族(有鹳氏)征服了鱼图腾部族(有鱼氏),建立起了新的崇鸟王权。
    彩绘揭示了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以鸟为图腾的、持庙底沟泉护类型子文化部落,同以鱼为图腾的、持半坡类型子文化部落之间的生死决斗,最终以有鹳氏大败有鱼氏告终。
    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代表了仰韶文化的主要发展阶段,在这些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较多的描绘着鱼纹或人面鱼纹,而且还衬托有很多的网纹。表明,活跃在这些区域的上古族群,以鱼为图腾。下述鲵鱼纹彩陶瓶、人面鱼纹彩陶盘和鱼纹彩陶缸,是仰韶文化,持半坡、姜寨类型子文化的代表。

    鱼图腾部族,在半坡、姜寨生活了数千年,创造了恢宏的彩陶文化,在东夷鸟图腾部族的挤压下,鱼图腾部族携礼器、尖底瓶文化等远走他乡,至BC3000年前后,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逐渐式微。鱼图腾部族,一部经黄河上游,退至古蜀地;主体则通过古北丝绸之路,进入南亚,分支则散布在中亚、西亚及东欧平原的特里波耶等地,并在这些地区继续光大尖底瓶和彩陶文化。
    这其中,持“大鲵”图腾的轩辕氏,抵达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身毒河中下游流域的旁遮普大平原,建立方国。
    《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中亚与南亚

    轩辕国,就是华夏先祖之一,黄帝的母国。这里的轩辕,与“车”没什么关联,只是后世儒家对正统帝王氏族的尊称。实际上,轩辕就是玁狁、猃狁,又称犬戎、匈奴、?狁、荤允、荤粥、獯鬻、熏鬻、薰育、严允、鲜虞等等,不一而足。将黄帝氏族称为轩辕,自然比其他称呼来得更高大尚,其实就那么码事,一句话:“西戎”。
    与轩辕一同抵达喜马拉雅山南麓、身毒河中下游流域、旁遮普大平原建立方国的,还有龙鱼部族。
    《山海经?海外西经》:“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一曰鰕。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而持“鱼”图腾的鲧氏或者说夏后氏,则落脚阿富汗高原的赫尔曼德河畔,并建立了渔妇国。
    鲧氏在颛顼死后,逐渐崛起(“顓頊死即復蘇”)。推测BC2500年左右,返回蜀地,并与原有蛇图腾族群发生强烈对撞、融汇,主导权蛇、鱼易位,以鱼为族徽的古蜀国----鱼凫国就此诞生(“蛇乃化為魚”)。
    自此,以马坝河、都江堰为发端,以鲧(鳖灵)为首、禹为后的夏氏家族,在巴蜀“九州”大地成就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伟业。“鱼凫”王国,一度成为华夏文明圈的祭祀中心,即三星堆文明的前身。

    
    鱼纹彩陶缸(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鲧氏族徽(古埃及纳尔麦调色版)

    与鲧氏家族一同在阿富汗高原赫尔曼德河畔建立方国的,还有互人国。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关互人之国的图腾,郭璞注解为:“人面鱼身”。
    一部分鱼图腾部族,越过甘青高原,南下进入蜀地西南隅。
    《山海经?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其:图腾、族徽。

    
    人面鱼纹彩陶盘(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东亚3

    说到鱼图腾,古蜀三星堆文明是绕不开的话题。
    三星堆遗址,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这包括东夷文化、西戎文化以及地域、政治上的西方文化。三星堆最早的主人为燧人氏(伏羲氏),以蛇图腾为代表;颛顼东亚争霸,“蛇乃化为鱼”后,主人换作颛顼的后人,鯀;持蛇图腾的燧人氏(伏羲氏)不敌,与东夷西退的少昊氏鸟图腾族群一道,被颛顼撵过葱岭,退至西亚、南亚,并建立新的文明……
    前3千年左右,蛇、鸟图腾开创两河、尼罗河文明,鱼图腾的轩辕氏建立身毒河文明。
    前2千年左右,世界大旱,黄种先民内部矛盾加剧。禹篡位,蛇图腾的夏后启,于赫尔曼德河、身毒河中下游流域建立夏朝;乌拉尔山南麓的古高加索蛮族兴起。世界大乱。
    前1750年,伊朗高原的鸟图腾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古高加索蛮族先后灭掉两河、尼罗河文明,进入伊朗高原,直逼身毒河。
    为避风头,商朝族人携鸟图腾礼器沿恒河南迁,经缅甸,返回东亚,并顺古南丝绸之路进入成都平原,立都三星堆。古高加索蛮族则步步紧逼,商人北亡。自成汤灭夏立商,经17世、20王传至盘庚,无奈最终于前1600年,迁都于殷(安阳),是为殷商。
    这就有了三星堆的“青铜斗玑”(青铜太阳轮)、“金乌扶桑”(十乌青铜神树)、大玉璋、玉琮等东夷鸟图腾文化元素以及金权杖、高鼻深目(纵目)的金铜面具和青铜大立人等西方文化元素。
    三星堆虽没留下文字,但大量的文物是会说话的:
    (1)、“青铜斗玑”、“金乌扶桑”、大玉璋、玉琮等,均为尊贵的礼器,外加巨量祭祀象牙,表明三星堆曾作为东夷鸟图腾族群的祭祀中心。这就意味着三星堆是当时的崇鸟正统所在地,推测商人曾以此为都城。
    (2)、古高加索蛮族称王(青铜大立人),土著只得臣服(被枷裸身塑像);蛮族兵锋所至,鱼图腾(鯀遗族)、鸟图腾(少昊遗族、商人)当然被箭所穿。见金杖图语。

    
    三星堆金杖图语

    三星堆的异族统治者,后来曾出兵牧野,参与周人推翻殷商的盛举,有幸最终被崛起后的秦人推翻,否则,巴蜀乃至整个西南,都将落入“种姓制度”的泥淖而难以自拔。
    三星堆的异族政权被秦人推翻后,其遗族散布在滇黔川桂西南四地,至今仍能在凉山、哀牢山、毕节(尧时古鼻国)范围内,依据外貌(体质人类学),寻觅到他们的踪迹!不过,现在应尊称其为中华大家庭的“少数民族”。
    2018年,广西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娅怀洞遗址,发现世界最早的人类野生稻资源利用的证据。这是继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7千年前)、湖南澧县梦溪乡八十垲遗址(8千年前)、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1.5万年前)发现水稻栽培证据后,又一震撼性考古发掘。
    大量的考古证据显示,栽培稻的驯化和稻作农业的起源,起始于距今1万年前后,这应该是人类对野生稻资源长期利用的结果。此次,在娅怀洞遗址发现了距今1.6万年前的稻属植物植硅体,为研究古代人类利用野生稻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探索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比较世界各地的所有农作物,稻作文化起源最早,也最成功。因此,涉及野生禾本科谷物驯化、栽培流程与经验的稻作文化,便成了世间所有农作物诞生的范本和样板。上古人类大量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如黍、稷、麦、菽、玉米等,无不是在稻作文化的直接诱导下,派生出来的新型农作品种。之所以给出上述结论,是笔者坚信,农作文化在上古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项目,野生谷物的驯化、栽培涉及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经验传承,不可能在相距遥远的而又封闭的两地,各自独立创造出来。农作文化,无法相互影响,只有异地迁移。
    传统认知上,稻作肇于长江以南(1.6万年前);麦作,源于西亚(9000年前,两河流域);玉米则起于中南美(8700年前,Balsas流域);黍、稷、菽始于黄河上游(7000年前)。这些著名农作起源地,貌似隔山跨海、相距万里,实则都出自同一族群和别系之手,均拜上古1.5万年前和8千年前,东亚黄种人的两次世界性大迁徙所赐。
    华夏先民的大迁徙历程,见后叙。
    2、天文历法起源
    上古时期,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上游,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涉及野生植物首创选育的农耕实践属于高科技,但若没有准确的天文授时,延误节气播种,前后相差15天,农作物将减产20-30%。而历法编制,除需观测日月升降,还要用系内、系外恒星修正历法偏差。因此,华夏先民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同期,从事天文、历法活动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人类需要历法,这是社会发展所决定的。
    大致3万年前,古人发现候鸟南北迁徙与冬去春来,有对应关系。于是沃姆冰期,在滇黔高原苦苦猫冬的古人,便根据候鸟的迁徙动态,制定季节性狩猎的规划(节令)。这就是“物候历”。也是东夷鸟图腾的由来。
    大约1.5万年前,由于农耕的需要,必须适时掌握季节变换。由此,华夏先民们发现了季风现象。一年四季,有八面来风。“四时八气”,便产生了基于气象原理的“八卦”学说。一年四季八风,共计360天,每风45天。这就是“伏羲八卦历”。
    大约1.4万年前,绳索、编织的发明者弇兹氏“观天”(夨[cè]),发现北极星和斗极旋转现象,确立了“众星拱极、天道左旋”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并根据北斗绕极星旋转,斗柄指向与四季的关联性,确定一年四季八指,共计360天,每指45天。
    这就是“太极斗历”。
    大约1.2万年前,羲和氏发现“极昼极夜”现象,也就是现代天文学的“夏至、东至”太阳、地球运行规律,制定了“十日历法”(阳历)。一年四季“十日”,共计365天,每“日”36天,余5天祭祀。
    “伏羲八卦历”、 “太极斗历”沿用了两三千年,每年5天的误差(天漏)最终被羲和氏补齐,于是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美丽神话。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这就是“帝俊十日历”。
    大约9千年前,颛顼登上正统,命常羲氏(羲和氏)制定新的历法。常羲氏根据朔望月周期,制定“十二月历”(阴历)。一年四季“十二月”,共计365天,每“月”30天,余5天祭祀。
    《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女叵】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噓,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这就是“颛顼十二月历”。
    华夏先民,由狩猎、畜牧,再到农耕,游牧,对历法有迫切需求。因此,由物候历、伏羲八卦历、太极斗历、帝俊十日历,一直到颛顼十二月历,前后花了二万一千年时间,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历法体系。
    如果说《山海经?大荒南经》证明了1.2千年前的“帝俊十日历”、《山海经?大荒西经》证明了9千年前的“颛顼十二月历”,我们有证据来证明1.5万年前的“伏羲八卦历”、1.4万年前的“太极斗历”吗?
    答案是肯定的。……
    1)、“建木”是个什么东东?
    《吕氏春秋?有始》:“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山海经》郭璞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唐 卢照邻《病梨树赋》:“建木耸灵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侧。”
    以上均为《山海经》成书后,两、三千年后的论述,这些先哲们对“建木”的认知并不全面。
    建木,首先是木。
    但由于其构型特殊,又不同于一般的木。因而又被用作某种“构造”的材料。
    这种“构造”太过著名,因而矗立过它的地方又被以“建木”命名。
    因此,《山海经》的建木,本身具有木、构造、地域三种含义。依语境不同,分别呈现相关意涵。
    先说建木是一种什么木。
    建木就是西南地区,至今仍多有生长的棕树,文人典籍则称之为棕榈,与东南亚分布的圆叶蒲葵外形十分类似。
    棕树:(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棕榈目,山棕科,棕榈属,棕榈种。常绿乔木,高3-15米。茎圆柱形,直立,不分枝,有环纹节,节上残存有不易脱落的叶鞘,即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包裹,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叶丛生于茎顶,向外开展,扇形或圆扇形,直径50-70厘米,掌状深裂,裂片条形多数,坚硬,顶端2浅裂,不下垂,有多数纤细的纵脉纹,叶柄坚硬,叶柄长75-80厘米或甚至更长,基部有叶鞘,裂成纤维状的包毛;肉穗花序排列成腋生圆锥花序,花小,淡黄色,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或同株,佛焰苞多枚,革质,有锈色茸毛,花萼与花冠均3裂;核果卵形或近肾形,蓝黑色,种子1粒,灰蓝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海拔上限为2千米左右,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温湿地区均有生长。
    我们可以将棕树与《山海经?海内经》和《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关建木的描述做一番对照,见下图。
    在《山海经》描述建木的全部特征中,除“其状如牛”条相关性较为牵强、果实花朵颜色条互调外,其余特征条目均可在棕树身上一一对应。
    
    棕树与《山海经》建木特征对照图
    ①、“青葉紫莖”
    棕树叶为青绿色,棕树干为紫灰色。
    
    棕树-1
    ②、“玄華黃實”?
    玄華,解为黑色的花。
    黃實,解为黄色的果实。
    《山海经?海内经》的编撰者,好像把花、果的颜色弄颠倒了。
    棕树花序
    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雄花序长约40厘米,具有2-3个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长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无梗,每2-3朵密集着生于小穗轴上,也有单生的;黄绿色,卵球形,钝三棱;花萼3片,卵状急尖,几分离,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花瓣阔卵形,雄蕊6枚,花药卵状箭头形;雌花序长80-90厘米,花序梗长约40厘米,其上有数个佛焰苞包着,具4-5个圆锥状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长约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绿色,通常2-3朵聚生;花无梗,球形,着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阔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状近圆形,长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银色毛。

    
    棕树花序-1

    
    棕树花序-2
    棕树果实
    浆果,果实卵形或近肾形,有脐,宽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时由黄色变为蓝黑色,有白粉,柱头残留在侧面附近。种子胚乳均匀,角质,胚侧生。

    
    棕树果实
    ③“百仞無枝”
    百仞,解为高大,虚词。
    高高的树干上没有枝杈。
    棕树树干
    棕树高3-15米,茎圆柱形,直立,不分枝,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
    
    棕树-2
    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摺叠扇。
    ——《书剑恩仇录》
    
    棕树-3
    ④、“(上)有九欘”
    欘,解为斧、锄、镰等自然弯曲的手柄。
    棕树叶柄基部
    纹节上残存有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
    
    棕树叶柄基部
    ⑤、“下有九枸”
    枸,解为盘错的树根;也释为茎干弯曲的叶环痕。很难想象树木会没有根系,所以“枸”解释为后者,应是恰当的。
    棕树树根
    
    棕树根部
    棕树叶环痕
    纹节上残存的叶鞘,即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脱落后,可暴露出环纹节(叶环痕)。
    
    棕树干叶环痕
    ⑥、“其實如麻,其實如欒”
    麻,解为细碎、浓密的斑点。
    欒,圆而黑的栾树果实。
    棕树果实特征
    棕树结果的时候,分布在叶鞘间,排列紧凑,密密麻麻。
    
    棕树果实
    ⑦、“其葉如芒,其葉如羅”
    芒,解为尖利的锐刺。
    羅,解为竹篾编制的罗筛。
    棕树叶片特征
    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宽约2.5-4厘米,长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叶柄长75-80厘米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
    
    棕树叶片
    ⑧、“其狀如牛”?
    也许夜晚此树的剪影似牛形?
    棕树外形特征
    叶丛生于茎顶,向外开展,扇形或圆扇形,直径50-70厘米。
    
    棕树-6
    ⑨、“引之有皮,若纓、黃蛇。”
    引,解为用手撕。
    皮,解为叶鞘,俗称棕皮,呈综丝经纬编织状,可抽取综丝。棕片纤维拉力强,柔韧,耐磨、耐湿、耐腐。
    纓,缨穗,解为流苏、丝带。
    黃蛇,解为眼镜王蛇。此处指蛇皮网状纹理。
    棕树叶鞘特征
    圆柱形树干,被不易脱落的叶鞘,即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蛇皮网状纤维包裹,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易自行脱落。
    
    棕树叶鞘-1
    
    棕树叶鞘-2
    
    棕树叶鞘(棕皮)-3
    
    棕树叶鞘(棕皮)-4
    经纬编制状态的棕皮,采用铁爪抓挠,可扯离出综丝。
    注意,综丝来头很大,可引出又一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暂且按下。
    
    棕树叶鞘(棕丝)-5
    ⑩、“其木若蓲”
    蓲,解为木质纤维粗大、疏松的芦苇。
    棕树树干质地
    树干外壳坚硬、耐腐;内部木质纤维粗大、疏松,似芦苇,易腐。
    
    棕树-5
    “建木”,自从“大暤爰過”,棕树便与华夏族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借棕树抒发情感;采花苞解馋开胃;摘棕叶、棕籽治疗疾病;取综丝搓制绳索,编织网罟、地毯;用棕片制作草鞋、扫帚、锅盖、蓑衣、床垫。棕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视乎都浸润到华夏族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华夏棕榈情
    棕树,“孤高出群,中立不倚,外无附枝,苦身克己,用不失职”,大有华夏族人崇尚的君子之风。
    清代文人李渔在其所著的《闲情偶寄》中就特别指出:“树直上而无枝者,棕榈是也。予不奇其无枝,奇其无枝而能有叶。植于众芳之中,而下不侵其地,上不蔽其天者,此木是也。较之芭蕉,大有克己妨人之别。”
    棕榈铁骨琼枝,似乎也包含着沉重的记忆和历史的沧桑,经过风浪的侵袭与岁月的磨砺,依然向天空毫不畏缩的伸展着自己的臂膀,这就是棕榈的魅力所在。正如唐.徐仲雅诗言:
    《咏棕树》
    叶似新蒲绿,身如乱锦缠。
    任君千度剥,意气自冲天。
    棕花盛开,异香扑鼻,满眼金黄,春意盎然,观者莫不心旷神怡。
    《题僧房》
    唐.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禅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宋人对棕树的迷恋,丝毫也不遑多让。
    《咏宋中道宅棕榈》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
    拥蘀交紫髯,岁剥岂非仁。
    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
    完之固不长,只与荠本均。
    幸当敕园吏,披割见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亲。
    这首诗,为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在诗坛上虽享有盛誉,但在仕途上却并不得志。于是作者假借棕树,托物言志,抒发苦闷情感。
    明人的棕树情结,更是深意满满。
    《村居》
    草径茆扉带软沙,隔林鸡犬几人家。
    青山尽日垂帘坐,落尽棕榈一树花。
    这是诗人王恭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宁静祥和,朴实悠远是棕榈花特有的闲适和淡雅。
    美味棕苞
    每年初春,便是棕树的花期,在棕树叶子之间,会看到几只乳黄色的棕苞。随着棕树的生长,棕苞就会慢慢饱满起来,然后会像玉米棒子似的,长出一颗颗密密麻麻的棕籽,十分令人爱怜。
    花苞外面,裹着类似竹笋的笋壳,因此,也有称之为棕笋。剥开棕笋壳,里面有层层叠叠的小花蕾,看起来如同鱼子,因而又被形象地称作棕鱼、木鱼。
    
    棕树佛焰苞(棕苞、棕鱼)

    北宋诗人唐庚对获取棕苞的生活场景,有极为生动的抒情描写:
    《棕花》
    斫破夜叉头,取出仙人掌。
    鲛人满腹珠,鮰鱼新出网。
    北宋诗人唐庚对获取棕苞的生活场景,有极为生动的抒情描写:
    《棕花》
    斫破夜叉头,取出仙人掌。
    鲛人满腹珠,鮰鱼新出网。
    这种奶黄色的棕苞,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作为食材,其历史非常悠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曰:“三月于木端茎中出数黄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曰棕笋。……棕鱼,皆言有毒不可食,而广、蜀人蜜煮醋浸以寄远,乃制去其毒尔。”
    
    采摘后的棕树佛焰苞(棕苞、棕鱼)
    
    去壳后的棕树佛焰苞(棕苞、棕鱼)
    这道奇特美食如何烹饪呢?
    先将长出不久的嫩棕苞摘下,剥去包壳,棕苞切成博片,清水中漂洗,开水焯过,最后再放入清水中浸泡两日,去除苦味,届时便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添加辅材,烹饪了。
    蜀人吃法:腊肉拣肥者切丁,煎豆腐切碎,腊肉丁下锅爆出油,再倒入棕苞片、碎煎豆腐同炒,最后加水煮成羹汤。棕花入口微苦,细嚼回甜,羹汤极鲜美。
    
    棕苞里脊
    
    棕苞腊肉
    棕苞味道如何鲜美,且听大文豪苏东坡怎样作诗渲染:
    《棕笋》
    【诗序】:棕笋,状如鱼,剖之得鱼子,味如苦笋而加甘芳。蜀人以馔佛,僧甚贵之,而南方不知也。笋生肤毳中,盖花之方孕者。正二月间,可剥取,过此,苦涩不可食矣。取之无害于木,而宜于饮食,法当蒸熟,所施略与笋同,蜜煮酢浸,可致千里外。今以饷殊长老。
    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夜叉剖瘿欲分甘,箨龙藏头敢言美。
    愿随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
    问君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ty_我就在你前面:2020-09-23 23:18:00 评论
    评论 夜郎游侠2018 :还真的给扒皮了,除了一些零碎的文物。尼罗河三角洲形成也就几百年前,没有底蕴能发展起来所谓的古文明。
    ------------
    由于非洲中部的造山运动,尼罗河被认为是与埃塞俄比亚高地同时形成的,年代大致在3000万年前。
    河有入海口,必有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共计2.4万平方公里,你说她形成于几百年前,尼罗河那两千多万年都干什么去了?看来你被人忽悠得不轻!
    给你看看古埃及的首都一览
    1.阿拜多斯(Abidous):这是俄塞里斯的圣城,在希拉康坡里斯的国王那尔迈统一埃及后,虽然兴建了孟菲斯城,但并没有作为首都,行政中心在提斯州的阿拜多斯;
    
    阿拜多斯神庙

    2.孟菲斯:普塔神的圣城,从第一王朝的第二王开始,孟菲斯兴建了王宫,而成为了晚后时期的首都,第一王朝到第八王朝都以此为首都,图坦卡蒙在复兴旧文化后,很可能将首都迁往了孟菲斯(也有说是底比斯的),而赫列姆赫布王则是无可置疑的将首都迁往了孟菲斯,19王朝也定都与此,25王朝虽然中心在那帕塔,但仍然将孟菲斯作为统治埃及的首都;
    
    吉萨金字塔

    3.赫拉克里奥坡里斯:这是赫里舍夫神的圣城,第9王朝和第10王朝建都于此;
    4.底比斯:最初是孟图神的圣城,第11王朝在此发家,以此为首都,第12王朝的晚期也在此定都,随之第13王朝首都也是在此,喜克索斯入侵后,这里成为了埃及人反抗的桥头堡,17王朝和18王朝都将此定都,20王朝的早期和中期也将此定都,但晚期因为阿蒙势力的强大而被迫离开底比斯;
    
    卢克索孟图神庙

    5.伊提托威:第12王朝的首王阿蒙尼姆赫特在自己的墓地附近建立了这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尼姆赫特*伊提托威”,作为首都;
    6.克索伊斯:第二中间时期,第14王朝率先脱离,并将克索伊斯作为首都,这个王朝臣服于喜克索斯人;
    7.阿瓦瑞斯:喜克索斯人进入埃及后以此作为首都来统治埃及,此地被称为罪恶之城,崇奉亚洲神祗以及塞特,是第15,16王朝的首都;
    
    阿蒙神庙

    8.埃赫太吞:埃赫那吞在此地兴建了新都,为的是摆脱阿蒙祭司的影响,他死后此成被荒废,今天叫做阿玛尔纳;
    9.比拉美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在三角洲阿瓦瑞斯附近自己的官邸兴建了城市,这座城市随之成为了拉美西斯的实际首都,该城市在亚述入侵时成为了埃及反抗最强烈的城市;
    10.塔尼斯:北方重城,是古埃及时代东三角洲最重要的城市,第21王朝的兴建者斯门德斯将它作为首都;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帝王谷)

    11.布巴斯提斯:猫女神巴斯特的圣城,22王朝将它作为首都;
    12.舍易斯:位于西三角洲,是西三角洲最重要的城市,在后埃及时代,城市中充满了利比亚贵族的后裔,24王朝的著名国王泰夫那克特就以此为中心准备统一埃及,但失败了被25王朝所覆灭,亚述入侵后,舍易斯总督率先起兵复国,普撒美提克打败了亚述收复了埃及,将舍易斯作为首都.之后,28王朝消灭波斯势力后也将它作为首都,是著名的“复兴之城”;
    13.莱特翁坡里斯:23王朝将此作为首都;
    14.门德斯:第29王朝的首都;
    15.塞边尼图斯:埃及最后一个本土王朝,埃及第30王朝的首都。
    
    卡尔纳克神庙

    什么意思?根据首都的地理位置,古埃及的文明中心,只有王朝末期,才进入西三角洲(舍易斯),其余,从未置于尼罗河三角洲内。有没有三角洲,都无碍古埃及文明的恢宏,何况三角洲本身就已经存在了数千万年。
    另外,我们再看看尼罗河对社会文明的承载力如何?古埃及文明到底有否底蕴?
    由于尼罗河中下游,南北纵贯整个埃及,并在开罗北侧形成多个汉口,最后注入地中海。所以,埃及成了接受尼罗河沿途馈赠最多的国家。或者确切地说,是那些最早发现和利用尼罗河水周期性泛滥的先民,在长期地农耕实践中,造就了埃及这个国家。
    
    尼罗河两岸的绿洲

    尼罗河谷与尼罗河三角洲地带,集中了中下游流域几乎全部可耕作土地,按2001年资料,总面积达850万费丹(1费丹合6.3市亩),共计5355万亩或357万公顷,约占现埃及国土面积的3.57%。
    《周礼?大司徒》:
    “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尼罗河两岸的肥沃土地,若折成周亩(184平方米/周亩),一户至少4口人计,按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的生产力水平,当时至少可供养如下户数与人口:
    供养户数=3570000万平方米/184平方米/周亩*1户/100周亩=194万户
    供养人数=194万户*4人/户=776万人
    以供养194万户或776万人口为据,继续再往前推2千年左右,至生产能力尚不发达的炎黄前时期,读者可自行客观、酌情地测算尼罗河中下游流域的人口承载能力。
    即便排除尼罗河三角洲的因素,其河谷地带仍有,
    耕地面积:1170000万平方米;
    供养户数:64万户;
    供养人数:256万人。
    
    尼罗河两岸小麦收割

    再说,世界上所有江河入海口,都有开阔的三角洲。在数百年前,尼罗河为什么就会没有三角洲?
    尼罗河流域,位于地中海南岸。其河谷与三角洲地带,占尽“土、肥、水、光、热”各种农业开发的基本要素。是否具有承载高度文明的底蕴,让中国古代先哲来回答吧。
    万历三十年(1602年),《坤舆万国全图》对这个当时还被称做“巴尔加”的国度注解到:“天下惟此江至大以七口入海其國盡年無雲雨故國人精于天文其江每年次泛涱地甚肥澤如糞其田故國人種之五毂以一收百國稱富繞”
    
    尼罗河两岸的绿洲

    目前尼罗河,仍然养育着流域两岸生生不息的尼罗特人、贝扎人、加拉人和索马里人,仅埃及人口总数,就达9625万以上。
    经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推断:尼罗河中下游流域在7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在欧亚非大陆的范围以内,的确是个适宜农耕的首选地区之一。
    
    尼罗河两岸的灌渠
    
    尼罗河两岸的庄稼
    
    尼罗河两岸的庄稼
    
    尼罗河两岸的庄稼
    而南宋诗人李彭,也在《戏答棕笋》诗中,将棕笋大赞一番:
    剩夸棕笋馋生津,章就旁搜不厌频。
    锦绷娇儿直欲避,紫驼危峰何足陈。
    李彭直言棕笋味道鲜美,竹笋(锦绷娇儿)、紫驼峰难以媲及。直到元代,棕笋仍然是当时招待客人的一道佳肴。诗人洪希文在山农家作客食棕笋后,即兴为主人作诗两首以谢。诗题《食棕笋主人请赋》,其一有“且赏珍奇类鱼子,莫将同异别龙孙”之语,坦言对棕笋馔肴的喜爱。
    诗人陆游也算是位美食家,他曾长期在蜀地为官,对川菜也是兴味盎然。每遇佳肴,定会吟诗赞美。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
    唐安薏米白如玉,汉嘉栮脯美胜肉。
    大巢初生蚕正浴,小巢渐老麦米熟。
    龙鹤作羹香出釜,木鱼瀹葅子盈腹。
    未论索饼与饡饭,掫爱红糟并缹粥。
    东来坐阅七寒暑,未尝举箸忘吾蜀。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这是怎样的超级吃货,一首诗里竟念叨出如此众多的四川美食?“木鱼瀹葅子盈腹”,看来,陆游对棕笋这道美味也是情有独钟滴。
    药用价值
    棕树叶
    本品为棕树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和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棕树籽
    【功能】:收敛止血、降压、解毒。
    【主治】:用于鼻衄、吐血、尿血、便血、高血压、腹泻、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等。
    生活用途
    棕树叶
    棕树的叶子可以编制蜻蜓、蚂蚱、蝈蝈等各种工艺品,是古时“垂髫[tiao]、总角”们的最爱;还可以用来制作夏天纳凉的大蒲扇。
    
    棕叶
    棕叶编织,是民间流传的一项古老手工制作工艺。匠人通过灵巧的双手和富有创意的构思,用棕叶编织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活灵活现,令人爱不释手。
    棕编流行于长江流域的汉中、四川、贵州、湖南和浙江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

    棕编玩具是以新鲜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工艺品。其魅力,不仅在于原材料本身,还在于粽叶天然色泽及质感的巧妙地利用。
    棕编以打扣为主,综合运用草编、竹编中的一些编织技巧。
    棕榈树的树叶,破成细丝、窄条,通过穿插、折拉、编扣、打结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凭着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编织出鸟、虫、虾、青蛙、老鼠、凤凰、恐龙、蝴蝶、蝗虫、螳螂等各种昆虫、飞禽和走兽,寓意清新、形态奇异、美观逼真、栩栩如生;其眼睛多用黄豆,以膏药粘连。文化气息很浓。
    按有文字记载,起始应早于三国时代。古代的民间艺术,多作为谋生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是一种艺术品。从中可折射出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在现代生活中,棕编仍然魅力无穷。有着1700多年以上历史的“棕编工艺”被我国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一绝”,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25:5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