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深度解读《西游记》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深度解读《西游记》

作者:多拉2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游记》是我国公认四大名著之一,在古代小说之中是无可置疑的属于巅峰之作。
    但是在这些名著之中《西游记》的地位并不算太高。
    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于《西游记》的评价:“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也说到:“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这两位民国大师给《西游记》定了一个调:“实出于游戏”、“玩世不恭之意寓”。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很多人对于西游记的解读大多数仍然是出于游戏。
    事实上《西游记》可说是古今第一的奇书,的寓意之深刻是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的。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西游记道底想要表达些什么,以及书写了这部奇书的天才作者究竟是何人。













    (喜欢阴谋论和洪荒文的可以绕路了哈)
    在四大名著之中只有《红楼梦》是原创故事,其余的三部小说均是改编之作。
    《三国演义》改编自《三国志》;
    《水浒传》改编自《大宋宣和遗事》;
    百回本《西游记》源自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评话》、《西游记杂剧》等故事。
    《西游记》毫无疑问是改编最大的。西行取经的第一主角由唐僧改成了其大弟子孙悟空。(原因后面会讲到)并且在五圣踏上取经路之前,天才的作者构筑了一个恢宏的“西游宇宙”。
    作者开篇即讲述了这个宇宙的时间:“盖文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会该一万八千岁。…………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还有这个宇宙的空间:“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瞻部洲、曰北俱芦洲。”
    在四大部洲外有东西南北四海由四海龙王所辖。此外下有地府,十殿阎罗以地藏王菩萨为尊。上有天庭,玉皇大帝统御三界,五方五老坐镇一方。
    在这三界之中还没有什么“阶级固化”。凡人修行得道后也能升级位列仙班;神仙犯错后也会被贬下凡甚至直接去地府重新投胎来过。
    但是,这里要说但是了,作者笔下这个无比恢宏的西游宇宙却又是一个无比黑暗的世界。
    吃人
    如果说鲁迅先生是在满篇“仁义道德”的字缝中看到了“吃人”两个字,那么《西游记》就把吃人这件事赤裸裸的写满了全篇。
    妖怪吃人,如寅将军、特处士;人吃人,如比丘国王(未遂);下凡的神仙也吃人,如奎木狼。
    西行路上,从一开始猪八戒沙僧如同强盗打劫般捉个行人便肥腻腻的吃他家娘,到灵感大王理直气壮的向陈家装村民要童男童女祭赛,再到金翅大鹏雕堂而皇之的把狮驼国一国的男女老少吃了个干净。十万八千里,多灾多难的看似是唐僧师徒,实则是性命贱如草芥的百姓。
    在西游的世界里:佛门贪财害命,从觊觎袈裟的观音禅院到索要人事的大雷音寺;道派祸国乱政,从谋害国王的乌鸡国国师到残害幼童的比丘国国丈;地府徇私枉法,崔判官收到魏征的一纸书信就私改生死簿;天庭涂炭生灵,凤仙郡三年无雨三停饿死两停人。
    如果说作者如此讥佛讽道怼天骂地写了几十万字却豪无寓意仅仅只是开个玩笑,那么这个玩笑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那么作者想借《西游记》的故事说些什么?
    只能是现实,正是黑暗而残酷的现实才让作者在满腔的绝望和激愤下写出来这样一个故事。
    《西游记》到底影射了什么样的现实,我们后文继续说。










    在了解西游真相之前,先聊一部电影,周星驰主演的《武状元苏乞儿》。
    在最后和大反派的决战之中,苏乞儿用秘籍之中学会的降龙十七掌打不动大反派,在最后关头风吹动秘籍书页让苏乞儿领悟到把十七掌融合成一掌就是第十八掌“亢龙有悔”,最终用亢龙有悔把大反派打到灰飞烟灭。
    西游记的真相和降龙十八掌的秘籍十分相似。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路上一个个降妖除魔的故事看似很松散,(除了极个别的,比如红孩儿的故事和后面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稍有关联。)每一难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即便少几个故事,或者把一些故事前后顺序颠倒也无伤大雅。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这看似很松散的故事中有着一条明确的主线。把这条主线上的一个个故事融合在一起就是作者打出的那招“亢龙有悔”、《西游记》真正的答案。
    作者为了强调这条主线,还特意在小说中设计了一个道具,一个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无比重要却经常被读者忽视的物品。
    通关文牒
    我们来看看通关文牒有多重要。唐僧在西行前从太宗皇帝手中领到通关文牒,西天路上逢国盖印用花押,到了大雷音寺在大雄宝殿拜完如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通关文牒奉上让如来验视,取到真经回到大唐后再把通关文牒向唐太宗缴纳。
    这个经常被读者疏忽的“通关文牒”不仅仅对于唐僧师徒西行取经非常重要,也是解开西游之谜一把最关键的钥匙。毫不客气的说,只有读懂了这个“通关文牒”,才能真正的明白作者写了这本鸿篇巨著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通关文牒完整的内容出现在原著第一百回:径归东土,五圣成真。
    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计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到:“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凉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我们通过通关文牒对照前面西行诸国,会发现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西行诸国中只有起点大唐和终点天竺是真实存在的国家,其余诸国皆是虚构。
    是作者不知道当年玄奘取经真正经过何地吗?明显不是,两界山西面的鞑靼、收猪八戒的乌斯藏、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国家,尤其是在第六十二回提到了高昌国,贞观三年玄奘途经此国时受过高昌国王鞠文泰极重的礼遇。
    可这些真实国家在《西游记》之中都被一笔带过,而那些西行路上的故事都是发生虚构的国家,这些虚构之国到底有什么含义?
    第二个问题,通关文牒上的国印不对,多了一个印少里一个印。
    多的是狮驼国印。青狮、白象、金翅大鹏雕把狮驼国一国人吃了个干净。狮驼城更是满城的狼虫虎豹,一个活人都没有。根本无人去盖的那颗国印为什么在通关文牒上无中生有?
    少的是天竺国印,在原著第九十四回 。
    “…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见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
    天竺国王明明已经用了印、押了花字,可这颗印却最终为何在通关文牒上莫名的消失?
    而在诸国印之后出现的风仙郡、玉华州、金平府这三颗印却盖的有些莫名其妙。州府之印需要盖吗?为何只有这三个州府?
    第三个问题,清朝的学者纪晓岚也曾提出过。
    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何也?——《阅微草堂笔记》
    虽然纪晓岚这话是用来驳斥西游记为丘处机所著的言论,但是他也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
    如果说虚构的诸国用明朝官制还可以理解,那么大唐也用明朝的官制就有点说不通了,能写西游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大唐该有什么官职,为何却用了明朝的官制?

    我们前面讲过,西游记暗喻的是现实,是真实的大明。
    而这几个问题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答案。
    西游途中在通关文牒上盖上的那一颗颗国印,其实就是大明的国印;就是大明王朝的过去、现在和作者眼中的未来。
    接下来我们就逐个了解一下通关文牒上一颗颗的大印。
    大唐国印
    通关文牒上的第一个国印是大唐国印。第十二回:次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第二十九回中有唐太宗书写的通关文牒详细内容:南瞻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尚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第一百回,唐太宗亲自验牒,虽未写大唐国印,但是太宗看到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可见最终版通关文牒上的第一颗国印就是大唐国印。

    而这颗大唐李世民的国印所指的便是大明的永乐之印。

    李世民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是个真真正正的皇二代。曾在大唐建国时立下赫赫战功,可功劳虽大却终究是投胎晚了几年。在长幼有序的制度下,李世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哥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自己受封秦王。但李世民不甘心一辈子就做个王爷,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杀死了长兄太子李建成,逆天改命最终成为了大唐皇帝。
    和李世民一样,大明王朝的朱棣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皇二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
    至少在洪武二十五年以前,朱棣还是乖乖的做他的燕王,没有也不敢有什么坏心思。因为在他和皇位直间有一座很难以翻越大山,那就是其大哥,洪武元年就被封为皇太子的朱标。
    但在洪武二十五年这座山垮了,太子朱标去世。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在其他儿子中选择接班人,而是把朱标之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在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不断用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的故事教导下开始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之由发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在苦战四年后,兵临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坐上皇帝宝座,改元永乐,成为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在西游记中,李世民魂游地府时被李建成李元吉揪打,被枉死城中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索命。崔判官告诉李世民这些是三十六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些枉死的冤业。朱棣有何尝不是如此,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铁铉、练子宁……这些建文帝旧臣一个个被凌迟弃市抄家灭族,如果真有地府,这些冤魂也应该在枉死城中排队等着朱棣吧。
    同样这二位虽然皇位来路不正、手下冤魂累累。但这二位却都是治世之君。李世民灭突厥、高昌、龟兹,重创高句丽,缔造了贞观之治,而朱棣也征漠北下西洋开创了永乐盛世。
    宝象国印
    宝象国所指的是大明朝的仁、宣之印。
    朱棣在驾崩后朱高炽即位,在位仅十个月便驾崩,庙号仁宗。随后宣宗朱瞻基登基。
    仁宣两朝以宽仁、息兵、养民的治国之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既没有洪武年屠戮功臣的恐怖也没有永乐年清算建文罪臣的血腥。终明一朝最让士大夫称赞的就是这个时期,史称“仁宣之治”。宝象国实为宝相之国。
    在宝象国前唐僧遇到了黄袍怪并被活捉,后被黄袍怪之妻宝象国公主百花羞所救。
    这个黄袍怪掳走一百花羞公主为妻的故事源自于《西游记杂剧》。杂剧中通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的原型)抢了金鼎国公主为妻。但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不近女色的人设(原因后面会讲到),夺人妻女的这个帽子便被扣在了黄袍怪头上。说实话如此扣帽子只是为了遮掩一下奎木狼的真身。
    黄袍怪奎木狼何许人也?“黄袍加身”的典故自然不用细说,整个大明朝能身着黄袍并且是“木”字辈的自洪武开国到崇祯上吊也不过只有四人而已。(朱元璋子孙皆是以五行相生命名,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黄袍怪奎木狼把大唐圣僧变成虎妖这事,所指的正是穿上黄袍的朱棣把“建文忠臣”变为“靖难罪人”。
    最终猪八戒请回了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的孙悟空,猴子一口水喷在“虎妖”头上,老虎又变回了圣僧。同样在仁宣两朝“靖难遗孤”被陆续赦免,永乐朝十恶不赦的罪人也得以洗清冤屈。

    乌鸡国印
    就是大明的正统、景泰之印。
    在乌鸡国唐僧师徒簇拥着泡在井中数年的前国王,趁上朝之机当着满朝文武众目睽睽之下把一个一模一样的现国王赶下台,轻而易举的就换了天。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神话般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真实的大明王朝,史称“夺门之变”。
    曾经“情若兄弟”的乌鸡国王和青狮怪,便是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亲兄弟。
    正统十四年,瓦剌以克扣赏赐为由出兵进攻大明。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之下,带着以三大营为主的二十万精锐和满朝重臣御驾亲征。结果是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活捉。

    皇帝朱祁镇被敌军俘虏,为避免朝局动荡,大臣王直、于谦等大臣奏明皇太后,立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监国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尊身在瓦剌当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随后瓦剌军挟朱祁镇进攻北京。危机时刻明军在兵部尚书于谦的组织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大明王朝,没让“土木之变”恶化成“靖康之耻”。

    失去皇位的朱祁镇对兵败的瓦剌也失去了价值,在土木之变一年后获释回到了大明。

    尝到当皇帝甜头的朱祁钰是不会让出宝座的。回京后的朱祁镇被囚禁于南宫七年,境遇和被泡在御花园井中的乌鸡国王一般无二。而那个把乌鸡国王推入井中,自己变化成乌鸡国王一个模样坐在金銮殿上的青狮精,就是朱祁镇的亲兄弟景泰帝朱祁钰。

    景泰八年,趁朱祁钰病重之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砸开南宫的大门,如同悟空八戒把乌鸡国王从御花园井中救出来一样救出了朱祁镇。早朝之时在一众人簇拥之下进入了大殿,在徐有贞“太上皇复位了”的高呼声中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夺门之所以轻易的成功,很大原因是朱祁钰没儿子,如果他驾崩皇位依然还是会回到朱祁镇一脉。当年朱祁钰在危急时被拥立,条件之一就是要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但在景泰三年朱见深太子之位被废,朱祁钰立了自己当郕王时生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朱见济扛不住太子命第二年便病死,之后无论朱祁钰无论怎么努力在也没能生出个接班人。
    作者借文殊菩萨之口肯定了青狮子(朱祁钰)把国家治理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这个青狮子之所以是个被骟了的货,也是调侃了一下朱祁钰在位八年也没能生出一个儿子。
    车迟国印
    车迟国便是朱祁镇“夺门”之后改元天顺的天顺之印。
    天顺一朝的国运在作者看来犹如城门外众多和尚拼命也扯不动的车子。
    车迟国王极其宠信的虎、鹿、羊三位国师,毫无疑问就是复辟后朱祁镇的“夺门功臣”石亨、徐有贞、曹吉祥。

    虎力大仙早年学的是“五雷法”道门最正宗的法术,求雨时发文书烧符檄能惊动玉帝降旨下雨,可惜后来这只猛虎走了旁门难归仙道,最终成了个妖怪。这妖怪说的正是石亨,早年间在北京保卫战中石亨堪称虎将,立保德胜门重创瓦剌立下赫赫战功并因此封侯,本可名留青史。但最终策划“夺门”、陷害于谦,落的个遗臭万年。

    在车迟国,孙悟空上了杀场,不是因为犯了什么罪,而是因为和昏君奸臣的一场赌斗。经历过大风大浪也不曾伤了一根豪毛的金刚之躯在“开刀”声中被一刀砍下了脑袋,并且被土地扯住再没能被唤回去。沙僧说猴子会七十二变就有七十二个头,可是孙大圣的这一颗头颅这一条命却实实在在的陨落在了车迟国。

    而在现实中的天顺朝,那个大明真正的圣贤,也因为昏君奸臣而输了脑袋。这个人就是曾在大明最为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被后世称之为“救时宰相”的于谦。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名将俱陨、三大营全军覆没,瓦剌军挟英宗朱祁镇兵锋直指北京。大明朝野震惊,留守在京城的众大臣纷纷建议朝廷南迁避祸。此时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先是联合王直等大臣揍请孙太后立朱祁钰为帝稳住朝局;后又调集兵马、列师二十二万于北京九门城下,并亲赴战场督战。“北京保卫战”重挫了瓦剌军,也拯救了大明。
    立有奇功的于谦自然成了景泰一朝的重臣。直到景泰八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辟,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这三人的蛊惑下,以“意欲”谋逆之罪将于谦处斩,史称“二字狱”。

    大圣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就有七十二颗脑袋,掉了一颗还能再长出一颗;可大贤于大人脑袋却只有一颗,砍掉了世上便再无于谦。
    于谦身死,大明车迟。
    西凉女国印

    说到女儿国,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们都会对女儿国王和御弟哥哥这一段无果的因缘唏嘘不已。当唐僧施礼告别拨马西行之际,大概很多人会想到仓央嘉措那首著名的诗句:“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但是,小说之中的女儿国绝不是什么桃红柳绿燕语莺声的温柔乡,而是个地地道道杀人分尸的修罗场。我们来看原著:

    婆婆到:“我这一家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哪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一句话,在这里,要么与其苟且,要么去死。

    西凉女国印指的就是大明的成化之印

    女儿国一国无阳。“无阳”的可不仅仅是女人,还有太监。
    而成化一朝最能让后人记住的,恰恰就是一个谁都惹不起的女人和一个什么都敢干的太监。
    那个谁都惹不起女人就是比成化帝大十七岁还能独占恩宠的万贵妃。
    正统十四年,十九岁的宫女万贞儿开始侍奉两岁的太子朱见深,景泰三年朱见深太子位被废并被驱逐出宫,万贞儿始终伴其左右,在朝不保夕的五年里成为朱见深最大的依靠。朱祁镇夺门复辟后朱见深复立为太子,天顺八年十八岁的朱见深登基,欲立万贞儿为后,太后不允遂立为妃,三年后产皇子封贵妃。
    成化帝独宠万贞儿使得吴皇后不满,便找借口打了万贞儿一顿板子,结果是皇帝大怒皇后被废。
    皇帝对万贵妃的专宠也引来了朝臣的攀附,手段五花八门,攀亲戚的、炼丹的、献春药的,而这些庸碌之辈也均得到了重用,成化朝的内阁也被戏称为“泥塑三阁老、纸糊六尚书”满朝文武没有一丝“阳气”。
    成化二年,万妃生皇长子荣升贵妃,一年后皇子夭折,此后再没生育。无子的万贵妃因不想让别的嫔妃母凭子贵夺其恩宠,便强迫怀孕的嫔妃堕胎。女儿国南街的那个“落胎泉”影射的便是此事。
    那个什么都敢干的太监就是西厂提督汪直。
    汪直因服侍万贵妃而得势,成化十三皇帝成立西厂,人数钦定为东厂的两倍,命汪直为西厂提督。汪直上任后大兴冤狱,世人对其评价四个字“纵肆贪暴”。
    想到前些年一部电影中霸气的台词对西厂的行径总结的十分到位:“东厂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厂来破,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
    西游作者眼中的成化一朝,“阴人”后宫乱政、“无阳”太监弄权,如同女儿国一样,要么与之苟且,要么就是死路一条。


    祭赛国印
    祭赛国印就是大明的弘治之印

    大明在朱见深死后终于等来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皇帝朱祐樘。在经历英宗、代宗、宪宗两代三朝的混乱后,弘治帝朱祐樘虚心纳谏勤于政事,很努力的收拾老祖宗留给他的烂摊子。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王朝似乎又恢复了永宣之治时的“金光”。“天府神京,四夷朝贡”的祭赛国指的就是大明的“弘治中兴”。

    虽然朱祐樘虽然不近女色勤于政事,但性格过于仁慈宽厚,丝毫没有老祖宗朱元璋、朱棣的那种雷霆手段。前朝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弟弟万喜、以及诸多法王、国师、真人、国子,这些祸国殃民之辈也都保住了脑袋,被罢官归乡或驱逐流放。

    大概是当年太祖爷朱元璋对官员的冷血铁腕实在令人记忆深刻,所以大明的士大夫对于这位虚心纳谏且心慈手软从不轻易开刀的皇帝也是极尽的赞美褒扬。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在西游作者眼中,大明的“弘治中兴”就像祭赛国的“四夷朝贡”一样,一个靠的是“贤主”宽仁,一个靠的是“佛宝”的金光。

    故事中“佛宝”被“万圣龙王”一家所窃,影射的正是朱佑橖这个“国宝”险些被“万氏贵妃”所毁。

    朱佑橖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因叛乱纪氏被俘入宫中成为宫女,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留宿,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一宫女为纪氏堕胎。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于冷宫中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后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所哺养。直到其六岁时宪宗才得知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相认后同年封其为太子,但随后纪氏去世,死因不明。万贵妃始终视朱佑橖为眼中钉,在其日以继夜的挑拨下,宪宗朱见深在成化二十一年时准备废掉太子。巧的是随即泰山地震,钦天监推算出应在东宫,因此做罢。
    成化二十三年宪宗驾崩,朱佑橖登基。弘治皇帝的宽仁,如同祭赛国佛宝的金光一样照耀了大明王朝十八年。只可惜朱佑橖没能生出一个像他一样的儿子。“金乃流动之物,光乃闪烁之气。”金光散尽后大明的江山也即将变色。

    朱紫国印
    朱紫国印就是大明的正德之印
    说到正德皇帝朱厚照,在民间的知名度还是相当的高。
    但是这个知名度和一个皇帝的“文治武功”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一个被改编成各种戏曲、电影的爱情故事《游龙戏凤》。
    《游龙戏凤》讲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微服出巡至梅龙镇,结识了酒楼老板李龙之妹李凤姐并最终与其喜结良缘的故事。
    可在这个中国版灰姑娘的浪漫故事背后却有着一言难尽的荒唐。为什么这么讲,稍后便知。

    言归正传我们来讲西游。在朱紫国,孙悟空师兄弟用大黄、巴豆、马尿和锅底灰制成的“乌金丹”治好了朱紫国王的“双鸟失群”之症。随后得知朱紫国王是由于三年前金圣宫娘娘光天化日之下被妖怪抢走,从而惊恐忧思成疾。

    在朱紫国王的恳求下,孙悟空动身前去麒麟山准备降伏妖怪“赛太岁”救回金圣宫。恰巧途中遇到前来下战书的小妖“有来有去”,打探一番后,猴子一棍子打死了这个小妖。

    原著:“……因扯着脚要往涧下捽时,只听当的一声腰间露出一个镶金的牙牌。牌上有字,写到:心腹小校一名,有来有去。五短身材,扢挞脸,无须。长川悬挂,无牌即假。”

    小妖怪“有来有去”的确是无足轻重,可在他身上掉落的“牙牌”却非寻常之物。

    牙牌,顾名思义是由象牙所制作的腰牌,用于证明佩戴者的身份。区别于其他材质的腰牌,牙牌绝非平常人所能佩戴。自北宋年间始,牙牌就成为官员进宫上朝时的通行证。

    北宋文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早朝感事》:“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

    到了明朝,“凡文武朝参官,锦衣卫当驾官,亦领牙牌,以防奸伪。洪武十一年始也。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职于上。不佩则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明史?志 卷四十四》。明中后期为了防止遗失私借,还会在牙牌上刻写持有人的相貌。

    西游故事中一个出入麒麟山的小妖怪佩戴着现实中出入皇宫才能佩戴的牙牌,那么麒麟山獬豸洞之主影射何人不言自明。光天化日夺人妻女的赛太岁金毛犼指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可以说是大明王朝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没有之一。早期宠信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 ,后期重用佞臣钱宁、江彬。搞的朝局昏暗民不聊生。正德二年朱厚照建“豹房”,养乐工美女供其整日淫乐。数年之后“豹房”也无法满足其私欲便借各种理由出京巡游。

    正德十二年,至宣府,“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正德十三年,出游大同,“凡车驾所至,近侍先掠良家女以充幸御,至数十车”;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朱厚照御驾南征,他派遣太监吴经先到扬州布置迎驾事宜,吴经打着他的名义到处搜掠当地的美女,甚至连平民寡妇亦不放过,弄得“民间汹汹,有女家,掠寡男配偶,一夕殆尽”。剩下还落单的女孩家庭“乘夜夺门出逃匿,门者不能止”。

    前面讲过《游龙戏凤》,故事中李凤姐的原型名叫刘良女,《明实录》中记载刘良女是太原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没错,明朝版的“灰姑娘”原本是别人的老婆,朱厚照游大同时见其美貌理直气壮的将人带走,如同赛太岁金毛犼带走金圣宫一样,理由就是你“貌美姿娇”。

    因金圣宫有仙衣在身,金毛犼不敢碰便找宫女顶缸,三年间弄杀了八个宫女,无可争议的成为西天路上最好色的妖怪。除了好色,金毛犼还因为一件事,成为了读者眼中最蠢的妖怪。

    话说孙悟空用假铃铛换了金毛犼的真宝贝,再无顾忌便打上了门,口称是“朱紫国拜请来的外公”。金毛犼不懂便问金圣宫:“这来者称为外公,我想这《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娘娘到:“止《千字文》上有句外受傅训,想必就是此矣。”妖王喜道“定是,定是。”随后便点兵开门,厉声高叫道:“那个是朱紫国来的外公?”
    想必看到这里大家都会为金毛犼的智商着急,牙牙学语
    的幼童都知道外公是何人你个观音坐骑居然不知道?

    前面讲过金毛犼所指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金毛犼不识外公还真不是什么玩笑。作者借此影射了一件弘治正德年间的奇案,史称“郑旺妖言案”。

    郑旺是个武成中卫的一名军余,他的女儿郑金莲十二岁被卖,几经易手,机缘巧合下进了皇宫,成了一名宫女。
    弘治四年皇子朱厚照出生,流言四起,传朱厚照并非张皇后所生,其生母为宫女郑氏。郑旺得知后便怀疑那是自己的女儿郑金莲。几经辗转后郑旺和乾清宫的内使刘山接上头,经过刘山传话确认了传闻中的郑女就是自己的女儿郑金莲。此后郑旺便以皇亲之名大肆收受财物,数年后被锦衣卫所捕获。
    弘治十七年,孝宗朱佑橖亲审此案,内使太监刘山被判凌迟、郑旺判斩但未执行、郑金莲入浣衣局。
    弘治十八年,孝宗驾崩,朱厚照登基大赦天下。郑旺出狱,死罪得活的郑旺更加坚信自己是新皇帝的外公,于正德二年冲撞宫门,要求朱厚照与郑金莲相认。但朱厚照没打算认这门亲戚,郑旺再次被捕以妖言罪处死。
    对于这件关系到朱厚照身世的奇案,正史的态度是郑旺冒认皇亲死有余辜。一些野史却认为另有内情。
    即便今日我们看此案也有诸多疑点:为何第一次审案从犯刘山凌迟,主犯郑旺最终活命。为何张皇后朱厚照母子敢情极为淡漠,朱厚照正德二年移居豹房后便极少回宫。
    显然西游记作者对这件奇案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正因为金毛犼从来不识“外公”为何物,所以朱厚照斩杀郑旺才毫不留情。

    狮驼国印
    十万八千里的西天路上,要说什么地方最血腥恐怖,八百里狮驼岭要是牌第二,那就没什么地能排第一了。

    孙悟空打探狮驼洞看到的是“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躧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

    狮驼岭西四百里的狮驼国一国人都被妖怪吃光,满城的狼虫虎豹更是让见多识广的齐天大圣“吓的一跌,挣挫不起。”

    为什么狮驼国一国人都被妖怪吃光?其实答案就在“狮驼国”这个国名上。

    “狮驼国”的名称来源于“狮驼岭”,而“狮驼岭”来源于“尸陀林”。

    “尸陀林”亦作“ 尸陁林 ”,梵语的译音。即弃尸之处、僧人墓地、天葬场。
    《要行舍身经》中载,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中。
    苏轼在《赠章默》诗中写道:“弃身尸陀林,乌鸢任狼藉”。盘旋在尸陀林上空的乌鸢(秃鹫等食腐猛禽)在西游中便成为了如来头顶的护法“金翅大鹏雕”。

    可以说作者用“狮驼国”命名这个国家时,就没打算让这个国家有一个活人。

    问题来了,狮驼国没有一个活人,金翅大鹏雕也是一心一意的要把唐僧留着自己的肚子里,丝毫没考虑放其西行,更不可能给他的通关文牒上盖国印。原著中更是没书写在狮驼国如何的盖印,那么最终通关文牒上的那颗狮驼国印是哪来的?

    前面我们讲过,通关文牒上的国印其实就是大明的国印。每颗国印都对应着大明的一朝天子。大唐=永乐;宝象国=洪熙(在位仅十个月)、宣德;乌鸡国=正统、景泰(被废);车迟国=天顺;西梁女国=成化;祭赛国=弘治;朱紫国=正德。

    而这颗从未盖上却无中生有狮驼国国印,所指的正是大明朝那个无中生有的天子,内阁首辅杨廷和。
    杨廷和可以说是个天才,成化七年十二岁乡试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弘治年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入阁,正德七年出任首辅。
    正德十五年九月,皇帝朱厚照南巡回京途中游玩落水,获救后身体每况日下,(用现代医学解释大概率是吸入性肺炎)正德十六年一月南郊祭祀时吐血,三月驾崩。爱玩的朱厚照三十一岁就把自己玩死了,可这位荒淫好色的皇帝除了那一百二十七个义子,却没有一个亲儿子继承大统。而且朱厚照还是独子,没有亲兄弟来重演当年土木堡后的皇权危机。
    最终首辅杨廷和搬出《皇明祖训》以“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张氏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回京继位。
    要知道明朝最快的速度也就是马腿的速度,遗诏从北京到湖北,朱厚熜接旨再由湖北至北京,整整用了三十七天。

    在朱厚照驾崩到朱厚熜登基这段时间,首辅杨廷和总揽朝政。虽然他从来没做上过那个宝座,也没一个人对他喊过万岁,但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事实上杨廷和在这三十七天里就是大明王朝的最高掌权者,一个无中生有的“帝王”。

    在这三十七天之中杨廷和极力的用手中的权力来革除朱厚照遗留的弊政。但在西游作者眼里杨廷和却和妖魔无异,纵有千般好也抵不过他的一条罪,因为正是他把昏君嘉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金翅大鹏雕,一个站在佛祖头顶的妖怪;首辅杨廷和,一个拍板谁来做皇帝的大臣。




    比丘国印
    比丘国印就是大明的嘉靖之印,嘉靖朝也是西游作者生活的年代。
    十四岁的朱厚熜被首辅杨廷和以“兄终弟及”推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杨廷和是个良臣不假,但要说他在选皇帝时没私心肯定睁眼说瞎话。朱厚熜并非武宗朱厚照唯一的堂弟,但他能继承大统,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年幼,二是无爹。毕竟一个涉世不深而且背后无所依靠的皇帝最符合权臣的利益,能成为周公霍光一样的人大概是每个大臣的终极梦想吧。
    但杨廷和实在是小看了朱厚熜。这位新皇帝一登基就坚持“继统不继嗣”,最终在嘉靖三年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帝,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改称“圣母章圣皇太后”,并且把所有反对自己的大臣赶出了朝堂,有拥立之功的杨廷和也没例外,被迫致仕归乡。
    聪明绝顶的朱厚熜搞定了群臣做稳皇位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做在这个宝座上的人都不怎么长寿。除了太祖朱元璋71岁、成祖朱棣65岁算是比较长寿,其余的仁宗朱高炽48岁;宣宗朱瞻基38岁;英宗朱祁镇38岁;代宗朱祁钰30岁;宪宗朱见深41岁;孝宗朱佑橖36岁;武宗朱厚照31岁 ,这些列祖列宗都是壮年之际便龙驭归天。
    尝到了做皇帝甜头的朱厚熜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变成太庙中的一个牌位,于是开始了他皇帝生涯中除了驾驭群臣外第二重要的一件事,修道炼丹!

    在比丘国,我们看到比丘国王为了修道求长生是不择手段,在国丈道人白鹿精的怂恿下,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做药引,求“千年不老之功”。这个比丘国的昏君指的就是同样不择手段修道求长生的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帝极其宠信道人,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龚可佩、蓝道行、胡大顺、蓝田玉、顾可学、盛端明、王金等道人方士皆受宠幸。甚至把陶仲文封为“恭诚伯”年奉两千石,加少师,兼少傅、少保,史评“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之世,惟仲文而已”。

    在陶仲文等道人方士的蛊惑下,嘉靖帝的修道也是不择手段,大肆迫害宫女,用其经血练丹,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露水。
    真实的情况可能比史书上的更为不堪。在嘉靖二十一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企图勒死嘉靖帝。只因匆忙间打了死结,嘉靖帝才逃过一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宫女行刺案,因嘉靖二十一年为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
    弑君多大的罪这些宫女不可能不知道,能逼迫到这些柔弱的小姑娘动手杀皇帝,嘉靖帝残暴可想而知。

    此外嘉靖帝朱厚熜对百官的升迁也往往取决于是否虔心奉道。宫中每有斋醮,便命大臣起草祭祀文章。这些文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谓之“青词”。而严嵩、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等佞臣均以“青词”邀宠, 官拜大学士,世称“青词宰相”。
    以严嵩为代表的这些官员治国无能祸国有方却深得嘉靖恩宠。而那些忠心直谏的大臣却遭残酷迫害,太仆卿杨最直言求仙之荒谬被杖毙殿前;兵部员外郎杨继盛,锦衣卫经历沈炼也都因弹劾奸臣严嵩而身首异处。
    这些直臣正如比丘国大殿上的变成假唐僧孙悟空一样,任你剖心相待,可在昏君眼里你那颗心不过是个求长生的药引子。
    最终寿星老出现收了白鹿精,比丘国王跪拜寿星求得了三个枣,“国王吞之,渐觉身轻病退。后得长生者,皆源于此。”
    这个惦记着吃人心肝的比丘国王居然最后得了个长生,属实让人感叹老天无眼。但事实如此,昏君朱厚熜最终活了60岁,仅次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排名第三,的确算是得了个长生。

    灭法国印
    灭法国就是作者眼中未来的大明王朝。
    表面上看“灭法国”讲的是一个国王杀和尚灭佛法的故事。
    可实际上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灭发国”的故事。灭法国无道的昏君、三宫皇后、六院的嫔妃、宫娥彩女、大小太监,还有那五府六部和衙门大小官员,一个个的都被剃了发。
    剃发这事在现代根本不算事,除了正月理发舅舅会不太高兴。但是在清朝以前,除了出家去当和尚,平常人就没剃发这一说。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剃发的意义到底有多严重,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曹操马踏麦田“割发代首”的故事。
    没错,西游作者亲身经历了南倭北虏、家家皆净的嘉靖王朝,在激愤和绝望之余对大明的未来做了一个“割发代首”的预言:大明皇族和满朝的文武都会被剃了发。
    ……咔嚓!!!
    (态度为何如此偏激,后文聊作者时会讲)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最早的世德堂版《西游记》刊印成书,七十二年后清兵入关 (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改元顺治。并于次年顺治二年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剃发令”。
    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选择之下,江阴、嘉定的百姓揭竿而起。最终被清军所镇压并制造了“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的屠城惨剧。
    我们从这件事侧面也了解了头发对大明的百姓有多重要,头可杀、发不可剃。同时也佩服自带仙气的西游作者,直接预言了大清的国策。
    “灭法国”反国来读就是“国法灭”。清学者总结道:“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天竺国印

    在原著九十四回,明明盖上了天竺国的国印:
    “……遂教沙僧取出关文递上。国王见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

    但为何这颗原本应该存在的国印最终却在通关文牒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难理解,之前宫中皇族满朝文武都已经被咔嚓了。国法灭,国祚已终。
    亡国了,哪里还有什么国印。

    《西游记》表面上讲了一个五圣西天取经的故事,实际上讲的却是大明王朝“上西天”的故事。
    我们知道了大明的历史,也就懂得了西天路上国名的意义,(有些国名并非作者原创,如车迟国、女儿国、灭法国,但这些国名借由作者笔下的故事便有了特殊的意义)这里做个总结:
    大唐:堪比贞观之治的永乐盛世。
    宝象国:仁宣之治宝相之国。
    乌鸡国: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乌眼鸡一样互残(乌眼鸡这句俗语源于《西游记》同时代的《金瓶梅词话》)
    车迟国:正统帝斩圣贤国运车迟。
    西梁女国:成化朝后宫乱政,太监横行,一国无阳。
    祭赛国:老天受了祭赛,天降明君弘治。(祭赛:祭祀,酬谢神明)
    朱紫国:正德荒淫无耻、身世不正,朱家江山变色。
    狮驼国:死人国,无中生有。
    比丘国:嘉靖出家人般修道炼丹。(比丘:受足戒的出家和尚)
    灭法国:灭发国,割发代首,国法灭。
    天竺国:上了“西天”,消失无国。
    曾经强盛无比如同大唐贞观之治的大明王朝经历衰败最终即将亡国 ,为何会如此?
    作者总结了三个原因,同时也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对这个已有亡国之兆的大明做了最后的一丝劝告。这便是通关文牒上国印之后的那三颗大印。

    凤仙郡印
    凤仙郡求雨,要向善。
    凤仙郡郡侯推倒供桌而惹恼玉帝降祸凤仙郡三年无雨,以至“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四大天师告诉孙悟空“作善可解”。

    凤仙郡惹祸的郡侯复姓“上官”。悟空不解,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欧阳上官。”要知道《百家姓》可是幼儿的启蒙书,但凡识字的都会背,悟空怎会不知。在这里“上官”真正的意思是“上”和“官”。(“上”是对皇帝的专有称呼,如“上谕”)

    “作善可解”作者借四大天师的这句话劝告的可不止是凤仙郡郡候和一郡百姓,真正要劝告的是大明的“上”和“官”。

    玉华州印
    玉华州拜师,要求贤。

    玉华王命三个王子拜悟空八戒沙僧这三个行脚僧为师,可谓求贤若渴。
    为何要拜外来的和尚?因为自己身边的贤良之师(狮)都已被屠戮个干净了。

    西游记中最令人感到惋惜的便是玉华州北豹头山上那群狮子精。这群狮子精在九灵元圣的教导下非但不吃人,吃禽畜居然也要花钱去买,而且还公平买卖。

    可这些良善之狮最终的结果是因为“偷钯子”被千刀万剐分而食之(总会想到几十年后袁督师的结局)。对比于乌鸡国窃国的狮子;伙同白象金翅大鹏吃了狮驼国一国之人的狮子,作者生动的告诉我们什么叫“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金平府印
    金平府屠犀,要杀贪。

    避寒、避暑、避尘三个犀牛怪就在如来的眼皮底下假佛之名贪污酥合香油,当事情败露,犀牛怪被四木星君围剿,井木犴二话不说啃了避寒儿,猪八戒心照不宣的一时起性,砍了避暑避尘。
    讽刺的是,砍了犀牛怪收获了远比酥合香油更珍贵的六只犀角。一众人坐地分赃,一只角留在金平府安抚百姓,一只角被除贪功臣孙悟空私留,四只角最终落入了玉帝的口袋。谁才是最贪的那个,一目了然。


    向善!求贤!杀贪!这正是作者要奉(凤仙郡)劝大明王朝的金(金平府)玉(玉华州)良言。


    读懂了通关文牒我们也就明白西游记到底要表达些什么,作者著《西游记》绝非“实出于游戏”,更非“玩世不恭之意寓”。作者通过这部小说不仅影射了大明历朝历代的暗黑历史,因何由盛而衰,也在悲愤和绝望之下对帝国做了一个“剃头”的预言。

    同样是“满纸荒唐言”,如果说《红楼梦》作者见的是“家亡血史”流的是“一把辛酸泪”;那么《西游记》作者见的是亡国之史,流的怕是血泪吧!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会对现实如此悲愤绝望?当然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可能很多人会回答:小学生都知道的答案,《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嘛。

    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百回版《西游记》是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出版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从万历年间开始,数版小说《西游记》全都没注明作者,只署有“华阳洞天主人校注”,还有陈元之为做的序。

    直到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引领者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提到,《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中记载了淮安府贡生吴承恩写过一本《西游记》。随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用并肯定了胡适的这种说法。经过这二位大师拍板,吴承恩著西游记的说法沿用至今。

    但是到了现代“吴承恩著西游记”一说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首先《淮安府志》中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并没有说明其体裁、内容、章回。而明清时代的官修地方志的惯例是不收录章回小说,在各级官修地方志都恪守着这个规定,不可能独《淮安府志》例外。同样明末著名藏书家黄虞稷在其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中也收录了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但是对其归类是“與地类”。二者互相印证说明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应该并非小说,极有可能是一本重名的真正的“游记”。
    会有重名的西游记吗?要知道在明清很多人都认为《西游记》是丘处机所作,就是因为丘处机弟子李志常
    的确也写过一本“西游记”,记录了丘处机受成吉思汗所邀从山东至西域的一路见闻,即《长春真人西游记》。
    甚至在近代,如果不是神话小说西游记名气太大为了有所区别,埃德加斯诺的那本红色名著《西行漫记》称之为“西游记”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西游记》小说中的内容并不支持“吴著”说。在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受箓承恩在玉京。”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 甚至第二十九回回目是“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如果吴承恩是作者,绝不可能如此随便的把自己的名字嵌合在书中。
    最后,我们通过“通关文牒 ”知道了《西游记》是通过神话小说的方式大骂特骂大明王朝 ,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反书”,作者隐藏自己姓名也正因如此。否则万一被人看出端倪,就算像猴子一样有七十二个脑袋都不够砍,怎么可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身,还堂而皇之的录入府志。

    除了“吴著”说,近些年还有一个很热门的说法,《西游记》的作者是明嘉靖隆庆年间著名的“状元首辅、青词宰相”李春芳。

    证据主要是《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李著”说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六、七三句,暗含“春芳老人留迹”之意。
    说实话就用这样一首诗来证明李春芳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确实像开玩笑一样,李春芳不可能会是《西游记》的作者,因为他根本没动机、也没胆量去写这样一部痛骂大明王朝的“反书”。
    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修撰,因善写青词而得皇帝朱厚熜赏识一路高升。嘉靖四十四年入阁,隆庆二年升至内阁首辅。与严嵩、严讷、郭朴、袁炜等同称为“青词宰相”。
    李春芳在严嵩权势熏天时能升官,严嵩倒台徐阶大权独揽时还能升官,嘉靖当皇帝时能升官,嘉靖死了隆庆登基了他依然能升官。
    官虽然越做越大,但是在“南倭北虏,家家皆净”的嘉靖年间没看到他有何做为,在“隆庆新政”时他依然没什么做为。为官二十余载豪无做为,但是却能落个“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的好名声。用现在的话毫不客气的说,李春芳就是个高智商高情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李春芳于隆庆五年致仕归乡,此时父母仍然在世,可以说此人一生荣华富贵堪称圆满。谁都可以骂大明、骂嘉靖,但李春芳没资格骂。做为嘉靖王朝的既得利益者,他李春芳没任何动机、没任何理由去写一部影射大明“上西天”的小说。同理,如果他真有写西游的胆量,身居高位时就该像徐阶、高拱、张居正一样去革除时弊重整河山,而不是灰溜溜辞职回家写小说骂街。
    (李春芳虽不是西游记作者,但是和西游记有着撇不清的关系,后文会讲)
    出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人认为《西游记》内容前后矛盾,漏洞颇多,非一人所作,乃数人合著。
    合著反书?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没必要在多言。

    《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答案就在原著之中。
    天才的作者虽没有在这部奇书上著上自己的姓名,但是却在《西游记》中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他的出身、婚姻,事业、良师益友、恩人仇敌,都在这部巨著中以某种方式呈现。
    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揭开《西游记》最终的谜底,了解这位大明朝真正的天才。
    在揭开谜底之前,我们有必要通过原著简单的分析一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来这样一部巨著。同时也再了解一下为什么吴承恩、李春芳并非作者的原因。
    (一)
    作者为江淮人士,但一生走南闯北。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而最有地域特色的就是饮食和方言。
    关于饮食,几年前一个杭州小学生指出西游记中的一个漏洞,从大唐到天竺,一路上各国光禄寺大排宴宴都是江淮美食。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就是江淮人士,作者眼中的真正的盛宴也只有家乡的美食。

    在西游记中各地方言甚多,但其中占比最多的便是江淮地区的方言。有语言学专家统计过,西游记中的江淮方言有三百多处,数目太多不一一列举。

    但除了江淮方言,西游记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北方的方言。如刺闹(挠)、务(捂)脚、蹿道、邓沙馅、扁食等等。熟练的使用这些方言足可证明作者曾在北方生活过。

    原著第四十八回 唐僧师徒过冰封的通天河时,八戒用稻草包裹马蹄防滑,还要唐僧横担着锡杖、师兄弟三人横担着兵器走以防止掉进冰窟窿爬不上来。同理,没在北方生活过是不可能有这些冰天雪地中的生活经验。
    (李春芳籍贯扬州,长期北京做官;吴承恩籍贯淮安,没证据证明曾在北方生活过)
    (二)
    作者一生坎坷,擅长改编民间故事讽刺现实。
    我们前文讲过西游记是一部隐喻现实之作,那么作者一出手就能写出几十万字的巨著吗?不大可能,西游记真正的作者一定也著有其他由民间故事改编的讽刺现实之作。
    (吴承恩、李春芳均无此作)
    (三)
    精于炼丹之术,但不信道教。

    西游记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贯穿了金公木母姹女婴儿之类的炼丹之说。以至于在明清数百年的时间中西游记曾被误认为是长春真人丘处机所作,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西游作者的炼丹之术相当的专业,甚至媲美职业道士的水平。

    可作者虽精通炼丹,却在书中大骂道士。乌鸡国窃国的假国王是道士,车迟国斗法三大仙是道士,比丘国怂恿国王取小儿心肝做药引的是道士,黄花观没事炼毒药的多目怪还是道士。由此可见西游作者虽精通炼丹之术却绝非道门中人。
    (李春芳虽擅写青词,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修道炼丹;吴承恩也没有修道炼丹的证据)
    (四)
    参禅却不信佛教。
    真实世界的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大唐的佛经是657部,但在《西游记》小说中唐僧师徒从大雷音寺取到的真经是35部,共5048卷。
    对此鲁迅先生评价到“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到五行生克之长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鲁迅用取经的部数来判断作者没学过佛的确有失偏颇,作者真的没学过佛吗?不但学过,精通,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可以从唐僧与木仙庵树精的论道中看到作者佛学的修为。

    “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至德妙道,渺漠希夷,六根六识,遂可扫除。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发挥象罔,踏碎涅槃。必须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全保护。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同样,作者虽参禅却不信佛教,在小说中对佛门更是极尽讽刺之词。如来口中不贪不杀的西牛贺洲;贪财的观音禅院;索要人事的大雷音寺;吃光一国人的娘舅金翅大鹏雕。
    (没任何证据证明吴承恩、李春芳曾经学佛)
    (五)
    熟知医理药理
    原著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 , 君王筵上论妖邪。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诊脉治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深知医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传说中的“悬丝诊脉”:“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侯、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
    悟空给朱紫国王治病,用大黄、巴豆、锅脐灰、马尿搓了三个大丸子,看似好笑,可中间却借沙僧八戒之口详细讲述大黄、巴豆的药理。
    行者道:“你将大黄取一两来,碾为细末。”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莫管我。”
    行者道:“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吴承恩、李春芳均未有懂医药的证据)

    (六)
    通军务

    在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孙悟空探狮驼岭时对于狮驼岭的描述证明作者是个熟知军务之人。
    狮驼岭拥有四万八千小妖,为了表明狮驼岭群妖不同于普通的“山贼草寇”,作者是按着大明正规军的规章制度来讲述狮驼岭的“家法”。我们可以通过狮驼岭巡山的小妖来了解明朝正规军的巡营制度。
    狮驼岭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
    巡山小妖小钻风的行头:“掮着一杆“令”字旗,腰间悬着铃子,手里敲着梆子”。
    巡山小妖的班次:“我们这巡山的,一班四十名,十班共四百名,大王怕我们乱了班次,不好点卯,一家于我们一个牌儿为号。”
    巡山腰牌:“……贴身带着个金漆牌儿,穿条绒线绳儿,扯于行者看看。行者见那牌背是个“威震诸魔”的金牌,正面有三个真字,是小钻风。”
    (李春芳长期做京官,不太可能知道基层军务;吴承恩无从军经历)
    (七)
    西游记作者和唐鹤征熟识,并且在万历二十年(世德堂刻版西游记)时仍然在世。
    唐鹤征是谁?唐鹤征即是“唐光禄”。“光禄”为官名,指光禄寺卿或光禄寺少卿。唐鹤征于万历十七年任职光禄寺少卿。并且嘉靖至万历年间姓唐的任职“光禄”只此一位。
    可以说没有唐鹤征,我们是看不到西游记的。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千万言有佘,面充叙于余。”—《西游记序》?陈元之
    那么为什么要说西游记作者和唐鹤征熟识?
    原因就在于《西游记》并非“玩笑之作”。作者呕心沥血十余载但没像《红楼梦》作者一样“泪尽而亡”,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对小说进行打磨修改,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精心的隐藏在光怪陆离的故事中,同时也在看似漏洞之处留下了解开谜题的线索。
    作者在《西游记》完稿后会怎样,束之高阁或卖与陌生人吗?没人会这么做,一定是在有生之年倾其所能让《西游记》刻印成书。(要知道万历年间的出版环境还是很宽松的,就是《金瓶梅》这种离经叛道之作也能够出版。)但出版的前提是你要有钱,可作者没钱,最终无望之下也只得托付于自己熟识信赖之人,而这个人,就是唐鹤征。
    把一本“反书”托付于熟人刻印出版,是不是有点坑人?当然不会,因为作者非常自信没人能在半部《西游记》中读出其真意。在现存四种世德堂版本中,有三种在页面上留下了三家书坊的名字:“金陵世德堂”、“金陵荣寿堂”、“书林熊云滨重锲”,这是世德堂本经过改版的重要证据,表明在万历二十年世德堂并没有刻完全本,而是多年后由荣寿堂补版才最终行世。所以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到“是书明季(明末)始大行,里巷细人乐道之,而前此亦未之有闻。”


    如果说《西游记》是一个隐喻了现实的谜题,那么这个谜题的终极谜底就是:谁出了这个题,谁是那个有才华、有动机、有胆量、写出来这部旷世奇书的人。

    现在我们来揭晓答案,《西游记》真正的作者:

    徐渭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等。明代中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在大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有才华的文人雅士不计其数。但要说最有才的,后世公认的只有三人:解缙;杨慎;徐渭,这三人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大才子徐渭的一生悲催而传奇。

    出生于官宦之家,但生母身份低微,是继室的婢女。父亲在其出生百日去世,生母在其十岁时被卖出家门。

    自幼才华出众,可在二十岁中秀才后连续八次参加乡试不能中举。

    虽然只是一介秀才,却深受高官器重。受直浙总督胡宗宪相邀成为总督府幕僚,在其谋划下胡宗宪诱汪直、擒徐海,干掉了东南两大倭寇集团的头目。

    痛恨奸臣严嵩误国,事实上却又成为“严党”。严嵩倒台,胡宗宪自尽后精神出了问题自杀九次未遂,且自杀手段极俱创意,斧劈面门、丁(钉)剚其耳、椎击肾囊(睾丸)碎之。

    生性高傲,可两次倒插门当赘婿。第三次婚姻终于不再当上门女婿娶了个漂亮媳妇,但这个媳妇却被其亲手所杀,也因此坐了七年大牢。

    身在牢中,开始潜心研究书画,并自成一派成为一代宗师。(《西游记》也是在牢中开始构思写作,详情后叙)
    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戏剧、诗文上都极具建树,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对于这些成就我们不再多言,只讲和徐渭《西游记》有关的内容。
    首先来了解一下徐渭是否符合前文中所说西游作者的条件:
    (一)
    徐渭通晓南北方言。
    徐渭于正德十六年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土生土长的江淮人士。二十一岁入赘潘家后随任典史的岳父潘克敬游宦阳江(今属广东)来往浙粤两地;任胡宗宪幕僚时不仅在东南沿海抵御倭寇还曾深入湘鄂助其剿匪;万历五年受好友吴兑相邀北上宣化府任文书;后又远赴辽东与名将李如松结为忘年之交。
    徐渭一生可谓走南闯北,“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徐文长传》
    徐渭对所到之处的风俗、方言均有研究,自称为“南腔北调人”。《西游记》中遍及南北各地的方言均得益于此。

    (二)
    徐渭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时也关心时政。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后,徐渭义愤填膺,挥笔创作《今日歌》《二马诗》等,痛斥权臣严嵩误国。后又将三国时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改编成杂剧《狂鼓吏》借古讽今。
    可以说徐渭无论在改编民间故事、还是骂人、还是改编民间故事用来骂人上都是有前科的,这些宝贵经验也为改编西游故事痛骂大明做好了铺垫。
    (三)
    徐渭深通丹道之术。
    徐渭因杀妻入狱七年,在狱中注释了丹道之学的经典《周易参同契》并宣称悟道。
    “缘其分注此书,终于隆庆三年十月廿二,始于此月之初九,而悟则悟于此年之正六月二十”——《答人问参同》?徐渭
    徐渭炼丹到了什么境界呢?据说可以行辟谷之术。徐渭好友张元汴之子张汝霖在《刻徐文长佚书序》中说到:

    “其注《参同契》,逗露意指,而终不谈,若此中有深入焉。不然,祖锥耳,宁不死,而十年绝粒(辟谷),且伟硕如常哉?”
    而《西游记》中的丹道之说正是以《周易参同契》为本。
    原著第九十九回有诗道:“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国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四)
    徐渭习佛参禅。
    徐渭曾在高僧玉芝禅师的指导下学习佛经,《访玉芝师夜宿新庵同萧女臣》等一些诗词纪录了当时的场景。

    在诸多佛经中徐渭最为推崇的是《楞严经》,在其诗文中多次出现他读《楞严经》的记述,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说道:“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

    徐渭通过《楞严经》来领悟佛学宗旨,自述:“以某所观,释氏之道如《首楞严》所云,‘大约谓色身之外皆己,色身之内皆物,亦无己与物,亦无无己与物。’”——《逃禅集序》

    此外徐渭还著有《首楞严经解》数篇,陶望龄在《徐文长传》中评价“皆有新意。

    徐渭对于《楞严经》的推崇也体现在了《西游记》中,在《西游记》全书中如来一共两次开口讲经。

    一次在第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打到西天,如来正在讲经:“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但是这段经看似佛经却不是佛经,而是道经《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而另一次是在第八回,灵山开“盂兰盆会”。“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
    可以说《楞严经》是整部《西游记》中如来亲口讲的唯一一部佛法。

    (五)
    那么徐渭懂不懂医药呢。
    不仅懂,还懂的非常自信,徐渭对于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自为墓志铭》中道:
    “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黄帝素问》诸编倘假以岁月,更用绎 ,当尽斥诸注者缪戾,摽其旨以示后人。而于《素问》一书,尤自信而深奇。”
    徐渭也著有一些医学文章,中华书局出版《徐渭集?出版说明》提到:“佚草中的灯谜、医学等三卷残缺过甚,且研究价值不大,今以删去。”

    (六)
    对于军务,徐渭更是非常熟悉。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进犯浙闽沿海,平时好阅兵法的徐渭,先后参加了柯亭、皋埠、龛山等地的战役。“尝身匿兵中,环周贼垒,度地形为方略,设以身处其地,而默默其经营,笔之于书者亦且数篇”——《拟上督抚书》
    嘉靖三十六年受胡宗宪相邀成为其幕僚,徐渭“知兵,好奇计”,为胡宗宪谋划,助其诱汪直擒徐海。


    (七)
    在陈元之的《西游记?序》中提到“唐光禄”购得的书稿。而对于作者,这几十万字的心血之作于情于理也不可能轻易卖给一个陌生人。
    那么徐渭是否和“唐光禄”唐鹤征熟识?
    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比如书信诗词等证明徐渭熟识唐鹤征。但徐渭和另一个姓唐的关系可非常的不一般,这个人就是唐顺之。
    嘉靖三十年,唐顺之经过会稽,王畿、季本曾尽地主之谊,当时徐渭也在场,写下了《壬子武进唐先生过会稽,论文舟中,复偕诸公送到柯亭而别,赋此》诗,记录了这次聚会。也自此开始了与唐顺之亦师亦友的密切交流。
    在徐渭晚年所著《畸谱》中“师类”和“纪知”均有唐顺之,同时也记载了唐顺之对于徐渭的欣赏:“唐先生顺之之称不容口,无问时古,无不啧啧,甚至有不可举以自鸣者。”
    而这位被徐渭视为恩师和知己的唐顺之先生,正是唐鹤征的父亲。
    那么凭借以上几点是否能就能证明《西游记》为徐渭所著呢?
    当然不能。
    因为这些内容只是说明作者写出《西游记》所具有必备条件,并不能确切的证明谁是作者。
    接下来,我们解读原著,从中找出徐渭著《西游记》的证据,为文长先生正名。

    在前文中解读了“通关文牒”上的诸国就是影射了大明“上西天”的历程,主线“通关文牒”内容一共写了33回,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而剩下的内容有一部分依然影射“大明往事”,还有一部分则内容讲述了作者徐渭的真实人生。我们常说,要读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读懂作者。《西游记》更是如此,只有了解了作者徐渭人生,才能解开一些原著中的不解之谜。

    先从取经前的故事讲起。唐僧师徒命中注定要一起踏上这取经之路,但在西行之前“五圣”却各有各的故事。看似五人,实则一人,徐渭把自己真实的生命历程写在了在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和小白龙取经前的故事之中。

    孙悟空

    在百回本《西游记》之前的各种版本的西游故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等,那个曾经真正走到天竺的唐玄奘才是当仁不让主角。但在徐渭笔下,西天取经主角由师父唐僧变成成了徒弟孙悟空,甚至西游记前七回只讲了孙悟空一个人的故事。孙悟空的身世之中有很多谜团,下面一一做出解答。

    1.孙悟空的个性

    毫无疑问,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主角的形象最为丰满 最令人印象深刻。孙悟空机智幽默、嫉恶如仇的性格正是源自于徐渭自己,至今徐文长智斗土豪恶霸的各种传说仍然广泛的流传于民间,这里不在详谈。
    孙悟空爱交朋友
    猴子在花果山当美猴王时“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光交贤友”,与牛魔王、蛟魔王等结为兄弟号“七大圣”,徐渭同样如此,青年时期与好友沈炼、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钱楩、柳文、诸大绶、吕光升结文社,号“越中十子”,一样的“日逐讲文弄武、走斝传觴。”
    中年后徐渭八试不中,虽曾幕僚总督府有东南第一师爷的名声,可依然穷秀才一个。但徐渭其好友却不乏帝国的重臣:礼部侍郎诸大绶,右佥都御史吴兑,翰林侍读张元汴,辽东明将李如松等,正如齐天大圣虽有官无禄却仍与那天庭的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以兄弟相待相称。

    孙悟空无视礼法

    封建社会讲的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可孙悟空无视礼法目无尊卑,对于三界之主高高在上的大天尊玉帝,猴子从不参拜,张口唱个大诺、闭口道句老官,毫无敬畏之心。
    徐渭何尝不是如此,《徐文长传》中记载:“是时公(胡宗宪)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对权倾东南的胡宗宪且如此,对其他官员也可想而知。
    孙悟空无性
    在百回本之前的《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是有老婆的,抢了金鼎国公主为妻。但在小说中孙悟空是无爱无欲,在四圣试禅心时曾说到:“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
    在请观音降红孩儿时,观音怕猴子见龙女美貌被骗,悟空道:“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
    不用纠结孙悟空是从小便不干还是入沙门后不干那事的。孙悟空由杂剧中抢人为妻被改编为无爱无欲,原因就是徐渭本人在写西游记时就是无欲之人。徐渭在发疯九次自尽时“椎其肾囊(睾丸),碎之”,已经把自己废了,自然无欲。
    2.孙悟空的师承

    西天取经队伍中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出不详,唐僧虽说是如来二弟子却没有如来的半分本事,只有孙悟空有详细的师承。

    孙悟空拜入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门下,这位祖师三教九流无一不精。“术字门: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流字门: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休粮守谷,清净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动字门: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
    可菩提祖师是佛是道何门何派,作者没说,至今也争论不休。其实祖师的洞府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是个字谜,谜底是“心”。菩提祖师的学派非佛非道,而是心学。

    小说中孙悟空的这位授业恩师所指的正是徐渭的恩师,心学宗师王明阳的嫡传弟子--季本。

    徐渭一生有十五位老师,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季本。徐渭在其很多的文章中对恩师季本都有着极高的评价。关于于季本的学问在《奉赠师季先生序》中道:
    “先生则取六经,独以其心之所得,以一路竟往其奥,而悉摧破之。又上自隆古,下迨今日,帝王、圣贤、诸儒,理气、经术、德政,工夫实践,以至异端,佛老百家、技术之流,莫不穷极邪正,辨其指归,言数十万。”
    名师出高徒,正是在季本的教导下,徐渭也终领“心”之所奥,儒、道、释、医、兵无不精通。除了学问 “心学”也似乎重塑了徐渭的性格,在“本体自然”的思想下,徐渭性格“豪荡不羁”,“信心而行,恣意谭谑,了无忌惮”。—《徐文长传》袁宏道。

    孙悟空拜菩提祖师门下,不仅学会了通天之能,同时由一个“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的美猴王,变成了个性狂傲无视满天神佛的齐天大圣。

    3.为什么孙悟空阳寿三百四十二岁

    孙悟空为求长生拜在菩提祖师门下,可菩提祖师教了猴子长生之术吗?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
    孙悟空得到祖师真传后回到花果山没多久就被鬼使套上绳勾到了幽冥界。虽然猴子坚定的认为自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可生死簿上白纸黑字却写的明明白白。
    “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最终孙悟空凭借着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那学到的一身本领强销死籍打出了地府。可以说没有菩提祖师的真传,猴生基本就定格在342岁了。
    为什么是342岁?因为“342岁”也正是作者徐渭“悟道”重获新生之年。可人能活342岁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在孙悟空离开菩提祖师回到花果山后,水脏洞的混世魔王解开了这个秘密:“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

    没错,这里的342岁并不是342年,而是342个月。342\12=28年6个月,不满三旬。

    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七岁的徐渭拜入季本门下,“廿七八岁,始事季先生,稍觉有进。前此过空二十年,悔无及矣。”“二十八岁,自潘迁寓一枝堂,师季长沙公(讳本)。”--《畸谱》
    此前徐渭长兄去世、徐家家产被恶霸所占,结发妻子病故,三次乡试败北,业未立家已破,绝望之下“已成废人”。在季本教导下徐渭感觉自己白活二十多年,走出人生低谷,尤如地府还阳般得以重生。

    “渭始以旷荡失学,已成废人,夫子幸哀而收教之,徒以志气弱卑,数年以来,仅辨菽麦,自分如此,岂敢以测夫子之深微。——《奉师季先生书》

    小说中342岁的孙悟空凭借菩提祖师所授之学打出了地府终成齐天大圣;现实中活了342个月28岁半的徐渭也领悟心学之奥,重获新生,开始了“有明一人”的传奇。

    4.水帘洞的原主人是谁
    说到孙悟空的老家 ,应该所以人都会抢答:“花果山水帘洞”,但是在元代的《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的老家是住在“花果山紫云洞”。小说中不仅“紫云洞”变成了“水帘洞”而且这个洞府在孙悟空之前明显还住过他人。我们看《西游记》第一回对于水帘洞的描述:

    “生活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水帘洞原主为何人?孙悟空不知道,因为他从未见过。
    但是我们可以从石碣上的那句“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看出此人身份极高。要知道另一处的福地洞天便是
    号称“地仙之祖”镇元子的“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其实这个水帘洞并非作者杜撰,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现实之中,就在江苏的四明山;水帘洞中也确确实实的住过一位徐渭未曾谋面却极为敬仰的圣贤,这个人就是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
    正德元年,王阳明触怒宦官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途中跳水躲过刘瑾的暗杀,后暗中探望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父亲王华,曾住在水帘洞避祸。
    徐渭游览过水帘洞,并赋诗一首:
    《水帘洞?阳明先生赴谪时所投寓所也》
    石室阴阴洞壑虚,高崖夹路转萦纡。
    紫芝何处怀仙术,白日真宜著道书。
    数尺寒潭孤镜晓,半天花雨一帘疏。
    投荒犹自闻先哲,避迹来从此地居。
    做为心学弟子的徐渭对王阳明极其敬仰。在《送王新建赴召序》中说:“我阳明先生之以圣学倡东南也,周公、孔子之道也。”
    徐渭把王阳明的“心学”称之为“圣学”,并且把王阳明和孔子、周公相提并论,也足可见徐渭心中王阳明地位之高。甚至比肩小说中“地仙之祖”(地仙之祖所指何人,后文讲)。
    5.生死簿上的一千三百五十号
    前解释了孙悟空三百四十二岁强销死籍打出地府。说到死籍,就不得不说那个生死簿上的“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
    不仅在西游世界,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神话都有着生死轮回、前世今生的设定。而孙悟空这个“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所指的正是隐藏在作者心中的那个魂,甚至徐渭认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前世。
    这个人便是东汉末年击鼓骂曹的祢衡。
    对于徐渭来说,自己就像祢衡转世的今生。徐渭曾在诗中自比祢衡:“我则祢衡,赋罢陨泣”—《十白赋?鹦鹉》
    在他人眼中徐渭也颇似祢衡:“文长怀祢正平之奇(祢衡字正平),负孔北海之高,人尽知之。”—《刻徐文长佚书序》张汝霖

    徐渭还把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改编成杂剧《狂鼓吏》,剧中祢衡死后在阴间痛斥曹操害生灵杀公卿,以鼓皮、鼓槌喻曹操躯壳、肋骨,击鼓如击曹。
    如果说《狂鼓吏》是在骂奸臣,《西游记》则更进一步,骂的是大明的历朝昏君,痛骂这大明王朝最终会“上西天”,如同“灭法国”一样昏君奸臣统统被“剃了头”。(西游记刻版仅52年后,清朝颁布剃发令)
    在改编西游记痛骂大明王朝时,徐渭认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千三百五十年前的祢衡在此刻灵魂附体。

    祢衡祢正平,生于东汉灵帝刘宏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徐渭生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祢衡比徐渭大一千三百四十八岁。(明朝没公元记年,只能用一个一个年号算,两年的误差已属不易)

    6.五行山下的五百年
    前面“魂字 一千三百五十号”出现两年的误差可以理解,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个误差就有点大了。
    孙悟空介绍自己时从来都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可在两界山时镇山太保刘伯钦说到:“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这一只神猴。”
    孙悟空被困五行山是有明确时间的,王莽篡汉是在公元8年;而唐僧取经是贞观十三年出发,公元639年。孙悟空在山下应该是被压了六百三十多年。这误差有点说不过去了,作者不识数?的确有点,但孙悟空被困于王莽篡汉这年却有深意。
    为什么说作者有点不识数?这个不识数并非在《西游记》中。徐渭曾因杀妻入狱,被关了长达七年。徐渭晚年所作《畸谱》中道:
    “四十六岁,易复,杀张下狱,隆庆元年丁卯。”
    徐渭生于正德十六年,四十六岁杀张下狱时应该嘉靖四十五年才对。自己的岁数都搞错,说不识数不算冤。
    (但凭这大明三才子的智商会犯这种错?说实话我不信。个人极度怀疑《畸谱》就是在对《西游记》做某种注释,以后还会继续用到《畸谱》解析)
    既然徐渭自己认为杀妻入狱是在隆庆元年丁卯,我们就将错就错,按照老先生的思路分析。
    徐渭杀妻后被关入大牢,但当年是关在老家绍兴府狱中。在绍兴狱中徐渭应该是吃不到什么苦头,毕竟当过总督府师爷且好友甚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命案地方只是初审,最终审判权在北京。
    “(永乐)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录。”—《明史?刑法志二》
    于是第二年秋,徐渭被压赴北京打入刑部大牢。天子脚下,没人敢明目张胆的照应,徐渭被上了“两木一金”(木枷、脚镣),饥寒之下,苦不堪言。
    “屋腐隙西椽,密雪夜如织。朝窥床簟头,白糁高一尺。侧身不敢摇,寒笼戢僵翼。伴侣同苦辛,何从乞浆食。”—《雪?二》
    而这一年是隆庆元年丁卯的第二年,戊辰年。
    王莽篡汉之年,汉成帝刘骜绥和十六年,正是戊辰年。
    关于孙悟空,最后聊一聊他身上的两个宝贝。
    第一个就是让猴子爱到时刻不能离身的如意金箍棒。
    可以说猴子正是靠着这根铁棒闯地府闹天宫十万八千里路降妖除怪。小说中对于这宝贝的来历有着详细的交代,这根打遍三界的如意金箍棒却并非兵器,而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深浅的一个定子,孙悟空东海龙宫寻兵器之时得到此物。
    问题来了,为什么对这件神兵有如此奇怪的设定?为何不是降魔不是镇山而是定海?为什么不定南、西、北海偏偏定的是东海?
    因为猴子手中的这个小可似绣花针大可顶天立地的铁棒正是作者手里的武器。文人的武器就是掌中之笔,笔如人所意,小可做锦绣文章,大可以安邦定国。而徐渭在嘉靖三十六年被直浙总督胡宗宪聘为幕僚,代写《进白鹿表》力保胡宗宪,以分化诱降之计剿灭汪直、徐海两大倭寇集团,可以说徐渭手中之笔如在东海镇底的金箍棒一般,有着平定东海之功。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此外,只有孙悟空打架时如意金箍棒才会被变成一根碗口粗细丈二长短的铁棍;而平时会被变小,如一根绣花针相似,塞在耳朵里面藏下。可耳朵里面常年的塞着如同绣花针一般的东西,舒服吗?对于平常人当然是不舒服,但是对于一个有耳疾的人则另当别论。
    徐渭在四十五岁时发疯用钉子插入耳中试图自尽。“走拔壁柱钉可三寸许,贯左耳窍中,颠于地,撞钉没耳窍,而不知痛,逾数旬,疮血迸射,日数合,无三日不至者,越再月以斗计,人作虮虱形,气断不属,遍国中医不效。有人言华氏工者,客游多传海上方,试令治之,幸而愈。”—《海上生华氏序》
    在外科手段比较落后的明代,徐渭的耳伤能够治愈实属侥幸。但我们知道重创愈合或手术后的疤痕在阴雨天大都会有瘙痒的感觉,更何况徐渭的伤疤在比较敏感的耳中。大胆而又合乎情理的猜测一下,长住江南的徐渭耳朵中也时常的插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如意棒”,用于止痒。(“如意”这玩意儿做为实用工具就是个抓痒的痒痒挠。“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孙悟空身上的另一件宝贝便是几乎能让他做噩梦的“紧箍咒”。
    在元代《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就已经戴上了紧箍咒,但这时的紧箍咒是一个“铁戒箍”。铁戒箍应该是“行者”的一个标配,比如《水浒传》中行者武松头上也有这个东西。孙悟空又称孙行者自然也跑不了被戴箍的命,不仅被戴上紧箍咒,而且还是观音菩萨亲赐,猴子明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只能乖乖的服从。
    “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与你个铁戒箍、皂直?、戒刀,铁戒箍戒你凡性,皂直?遮你兽身,戒刀豁你之恩爱,好生跟师父去便唤做孙行者”—《西游记杂剧》
    但在小说中是观音菩萨把紧箍咒藏在一顶嵌金花帽中赐与唐僧,唐僧哄骗悟空:“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猴子戴上帽子发现一根金线般的紧紧勒在脑袋上,唐僧一念咒便头痛欲裂,明白上当后恼怒不已,此后师徒多次翻脸也皆因紧箍咒。

    在现实中徐渭脑袋上也有一个紧箍咒,那便是“礼法”。而念咒让他头痛欲裂的那个人,也恰恰是把他从“五行山”救出来重获自由的恩人—张元汴。
    张元汴,徐渭的同乡好友,在隆庆五年高中状元后大力营救杀妻入狱的徐渭,使得案件在隆庆六年得以重审,并在万历元年借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之机使徐渭获释出狱。
    万历八年,徐渭受张元汴之邀至北京在其门下任文书。张元忭是一个正统的礼法之士,为人严肃端谨,规矩森严,对徐渭自然也是引礼法束其言行。但对狂放不羁的徐渭来说,礼法无疑就是个令他头痛欲裂的“紧箍咒”,最终无法忍受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回了老家。

    “然性纵诞,而所与处者颇引礼法,久之,心不乐,时大言曰:‘吾杀人当死,颈一茹刃耳,今乃碎磔吾肉。’遂病发,弃归。”
    小说中孙悟空戴着紧箍咒保唐僧走到了西天,可现实中无法忍受礼法约束的徐渭再没回到张元汴府上。万历十六年,张元汴去世,徐渭一身白衣而至,扶棺恸哭,后不告姓名而去。
    唐僧
    说到唐僧取经之前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西游记》中一段很特别的章节,那就是在第八至第九章中间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憎复仇报本。

    这一章为何被称“附录”,因为包括在世德堂版及以后诸多明朝出版的《西游记》中并没有这一章的内容。“陈光蕊赴任奉难,江流僧复仇报本。”首次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汪象旭笺评的《镌像古本西游证道书》中的第九章。而后人对于这一章的来源分歧很大,有人认为该章出自原稿也有人认为该章为汪象旭所写,所以今版《西游记》中多把这一章摘出来列为“附录”,或干脆删除。

    要知道“附录”的内容到底何人所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江流儿”故事最早的出处。

    关于唐僧“江流儿”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元末杨景贤所作的《西游记杂剧》。杂剧故事中唐僧父亲为陈光蕊,母亲是唐朝大将殷开山之女,夫妻在赴洪州上任途中陈光蕊被水贼刘洪所害,陈光蕊妻殷氏有孕在身,后生一子,恐被刘洪所害抛流江中,后“江流儿”被金山寺和尚所救,十八年后寻亲报仇。
    我们看到小说西游记附录中的主要内容几乎是照抄了杂剧,但却有一处细节和杂剧截然不同,那就是“江流儿”的出生日期。
    杂剧中江流儿的生日是在贞观三年:……内有金钗二股,血书一封,上写道:"殷氏血书。此子之父,乃海州弘农人也,姓陈名萼,字光蕊。官拜洪州知府。携家之任,买舟得江上刘洪者,将夫推堕水中,冒名作洪州知府。有夫遗腹之子,就任所生。得满月,贼人逼迫,投之于江。金钗二股,血书一封。仁者怜而救之。此子贞观三年十月十五日子时建生。别无名字,唤作江流。”——《西游记杂剧》

    而小说中陈光蕊中状元、完婚、生子均是在贞观十三年。附录:“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光蕊便吩咐家僮收拾行李,即拜辞母亲,趱程前进。到了长安,正值大开选场,光蕊就进场。考毕中选,及廷试三策,唐王御笔亲赐状元”

    同时贞观十三年也是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太宗魂游地府的时间。第九回:“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基十三年,岁在已巳。”

    而唐僧做“水陆大会”以及随后踏上西天之路还是在贞观十三年。第十二回:“贞观十三年,岁次已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生化寺开演诸品妙经。”

    显而易见,这个时间出现了问题。第一:唐僧不可能出生于贞观十三年然后又在贞观十三去取经;第二:唐僧出发去天竺的时间根本不是在贞观十三年,而是贞观三年,并且无论是贞观十三年还是贞观三年均不是己巳年。

    作者的疏忽?或是信笔由缰的胡说?

    我们在前文的解读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西游记中摆出来的一些浅显的错误和漏洞其实就是一个个的谜题,而答案就是作者隐藏起来的真相。

    现实历史中玄奘法师西行始于贞观三年,而你如果认为小说中唐僧在贞观十三年出发是在胡说八道时,那就中了作者的瞒天过海之计。“贞观十三年”无疑是假,就是一个幌子,要掩盖的是后面那个真实的“岁在己巳”。

    “己巳年”对于大明朝;对于作者徐渭;对于《西游记》这部书都有这不一样的意义,下面一一解说。

    1:“己巳”对于大明
    我们在前文解读“通关文牒”时讲到西行诸国的国印就是大明历朝的国印。大明从如同大唐贞观年的永乐盛世一直到灭法国“剃头”,唐僧取经的西天之路也是大明朝“上西天”的历程。而大明朝这条由盛而衰的“西天”之路在徐渭看来便是始于“己巳年”。
    大明正统十四年,岁在己巳。
    在这一年,瓦剌军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犯境。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最终兵败土木堡。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五十余重臣曝尸荒野,皇帝被俘,朝野震动。后虽在于谦的领导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没重蹈大宋靖康之耻的覆辙,但是大明的国势却在“土木堡之变”后急转直下,永乐仁宣时期的盛世一去不返,到了作者徐渭生活的嘉靖年已经由当年的哪个不服打哪个的大明,变成了哪个不服哪个打的大明。
    在嘉靖年间,莫说开疆拓土,就是上疏收复故土都会掉脑袋。陕西总督曾铣两次上疏收复河套,结果以“轻起边衅”为由革职后被冤杀。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军攻至北京城下,守将因怕在皇帝鼻子下面打败仗竟然不发一兵不放一箭,任其绕着北京城转着圈的肆意劫掠,史称“庚戌之变”。嘉靖君臣昏庸无能至此,也难怪徐渭认为大明在未来会像灭法国一样君臣皆被“剃头”。

    万历四年,徐渭北游上谷,作《上谷歌》九首,其四道:
    遥忆前朝己巳年,六龙此去未南旋。
    黑云敢作军中孽,莫怪区区一也先。


    2:“己巳年”对于作者
    历史上玄奘西行始于贞观三年,既然作者重点要说的是己巳年,那么为何不直接写成“贞观三年岁在己巳”呢?因为那样写相当不打自招,皇帝年号“三年”又恰逢“己巳”这种事极为罕见,而大明朝却偏偏遇到一个,大明隆庆三年,岁在己巳。

    六十年一个甲子,隆庆三年也是作者亲历的一个己巳年。江流儿为何出生在己巳年的秘密也在于此。

    附录中我们看到江流儿出生在己巳年,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金蝉子”重生于己巳年。在《西游记杂剧》中
    唐僧的身份是如来弟子“毗庐伽尊者”转世,纯粹是为了取经而投胎转世可没犯什么错;而在小说中唐僧的身份变成了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被贬下界。

    第十二回开场诗: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

    很明显这里“金蝉脱壳”不是兵法中留个假象真身开遛的意思,金蝉脱壳在这意为羽化重生。

    隆庆三年己巳年,徐渭因杀妻案已经在大牢中度过了三年的时间。人在牢里但是没闲着,在这年徐渭注释完成了《周易参同契》,并且宣称悟道。“缘其分注此书,终于隆庆三年十月廿二,始于此月之初九,而悟则悟于此年之正六月二十”——《答人问参同》

    《周易参同契》为道教炼丹之术理论经典,被誉为“丹经之祖 ”、“ 万古丹经王 ”。参悟此书对于徐渭来说犹如金蝉一般,长年蛰伏地下、一朝脱壳而出。

    此外唐僧“金蝉子”的名号也和徐渭的令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遥相呼应,这便是徐渭杂剧集《四声猿》中的“玉禅师”。
    徐渭不仅在诗、文、书、画上成就非凡,而且还是一位戏剧大师,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杂剧集《四声猿》,《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评价道:“《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

    《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独立的戏。“玉禅师”便出自《玉禅师翠乡一梦》。讲的是临安府尹柳宣教因玉通和尚不赴庭参,挟嫌报复,派妓女红莲引诱玉通破了色戒。玉通羞愤而死,转世为柳宣教之女柳翠,沦落为妓。后得其师兄月明和尚引度,重归佛道。
    徐渭笔下的两个和尚,同样都犯了错(西游记杂剧中唐僧可没犯什么轻慢佛法的错)、同样的投胎转世、同样的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这两个和尚,一个名为“金蝉(禅)子”;一个唤作“玉禅师”。

    那么附录中内容确为徐渭所写,为何又在世德堂等版本中删除呢?
    因为唐僧的出身暗指的正是徐渭的出身。唐僧父亲陈光蕊在其出生前遇害,父子不曾相见;出生后被抛江母子分别十八年。再看徐渭:父亲徐鏓在其出生后百日而亡,父子倒是见到面了,可和没见也没多大区别;生母是嫡母的奴婢在徐渭十岁时被卖出家门,至徐渭二十九岁时被接回家奉养,母子分别十九年。同样的父子无缘、同样的母子分别。
    如果说唐僧的身世在《西游记杂剧》中已然成型不足为证,那么我们在看一个细节:杂剧中唐僧被抛江时母亲只留了份血书;而在小说附录中不仅留了血书,唐僧母亲还咬下了唐僧的小脚趾。生离死别之际直接下嘴咬人的事并不多见,但这一幕却在徐渭身上真实的发生过。徐渭十四岁时,嫡母苗宜人去世,死之前就在徐渭手臂上咬了一口以作诀别。“死之夕,亦啮渭臂以诀。”—《嫡母苗宜人墓志铭》

    徐渭在最初的书稿中是书写了唐僧的身世暗指自己的出身,但在最终定稿时删除了这部分内容。因为避讳,天地不仁可骂,皇帝昏庸可骂,但父母有生养之恩,即便小说不做改动照抄杂剧也有影射自己父母之嫌,干脆删除。
    而汪象旭应该是看到了最初的书稿,视为“古本”,对于唐僧的身世,不解作者其意,所以在其《镌像古本西游证道书》中补录了这部分内容。
    3:己巳年对于《西游记》
    “岁在己巳”其实还告诉我们了一个秘密,那就是《西游记》这部小说始笔于隆庆三年己巳年。
    为什么是隆庆三年?
    在前文中关于“通关文牒”的解读中说道通关文牒上的国印就是大明历朝的国印。………比丘国印所影射的就是嘉靖朝;灭法国说的就是嘉靖之后隆庆朝,灭法国君臣皆被“剃头”,意为隆庆一朝的君臣至此都被“咔嚓”了;而大明隆庆之后的万历在作者眼中就是那个消失的天竺国印,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不存在,因为作者开笔写西游的时候是在万历年之前。

    而小说中极为专业的练丹之说又证明西游记写于徐渭注释《周易参同契》之后,隆庆三年或隆庆三年以后。

    唐僧西行出发在己巳年的另一个含义便是《西游记》始笔于隆庆三年己巳年。自嘉靖四十五年至隆庆三年,徐渭已经从大牢里蹲了三年多了,从一个少年成名的才子到风光一时的总督幕僚再到如今身在大牢生死未卜的囚犯。理解了徐渭心中对于现实的不平与绝望,也就明白他为何借“通关文牒”上的国印来诅咒大明王朝终将“国法灭”、国印消。

    徐渭在狱中向好友诸大绶写信到:“奉启柱国礼部明公门下(诸大绶隆庆四年至六年任礼部右侍郎)………盖明公之拔不肖,如圣众取经于西极,历百艰而务了一心……”《书启》
    在与好友的信中可以随笔引用西游典故,做为戏剧大师的徐渭对于包括《西游记杂剧》在内的西游取经故事十分的熟悉并不意外。徐渭喜欢民间故事并且善于改编这些故事影射现实,但其《四声猿》《歌代啸》都是作于入狱以前,自46岁入狱后至73岁去世的二十余年时间便在无此类作品。
    蹲了七年大牢洗心革面了吗?肯定是不会。喜欢“民间文学”的徐渭并没闲着,始作于隆庆三年的《西游记》一写便是十四年。在第一百回中作者几乎原封不动的引用了唐太宗所作的《圣教序》,但是把玄奘取经的时间由十七年改为十四年,这可不仅是为了凑5048天的数,这也正是作者写作《西游记》的时间。

    自隆庆三年始至万历十一年,即便徐渭这等天才完成这部巨著也耗费了十四年的光阴。《西游记》基本写完了,但是如何刻印成书流传于世又成了一个难题。

    卖给书商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即能让著作成书传世,又能给自己带来一笔收入。但是《西游记》数十万字刻印工程庞大,但故事又过于离奇,书商并不看好,书稿卖不出去。
    徐渭晚年作画《墨葡萄图》,上面题诗云: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书商不买,要刻印成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出钱印,但徐渭“尤不善治生”手无余财。拿不出钱来印书,十四年的心血也终究只是一本本白纸。
    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历经十四年到达灵山,拿不出“人事”,结果只取到卷卷白纸的“无字之经”,这段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徐渭当时穷困潦倒的窘境。

    我们今天能看到《西游记》要感谢一个人,唐鹤征。

    在陈元之《西游记序》中道:“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

    嘉靖至万历年间,姓唐的任职光禄寺卿或光禄寺少卿的只有唐鹤征一人,唐鹤征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至十月任光禄寺少卿。(二月,升尚宝寺少卿唐鹤征为光禄寺少卿。—《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月,升光禄寺少卿鹤征为太常寺少卿。—《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一十六)

    虽然陈元之《西游记序》后题“时壬辰夏端四日也”(壬辰年为万历二十年)。但“唐光禄”任职于万历十七年,用前任官职称呼现任官员时至今日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陈元之当然不会犯这种错。所以应该是作《西游记序》于万历十七年,是在万历二十年刻印成书改为“壬辰”。同时也证明唐鹤征最迟在万历十七年就拿到了西游记书稿。

    万历十七年,六十九岁的徐渭因醉酒跌倒至肩骨脱臼卧床不起,收到了李如松寄来的一斤长白人参。在这次答谢的回信中徐渭却有了一个不情之请:

    …更有一言,不识进退。仆有胡说六、七百页,今拟刻其半,得参十五斤可矣。待尽之人,妄希一二语传后,此故人千百之惠也。以公不弃鬼物,故聊及之,不敢必也。——《复李令公书》
    狂傲一生的徐渭为了留言后世,气短如此令人唏嘘。
    李如松收到信后,十五斤人参由徐枳带回山阴。

    这六七百页欲刻其半的胡说,普遍认为是《徐文长集》和《阙编》,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西游记》呢?毕竟世德堂版《西游记》也是刻了一半。其实是与不是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次受伤,徐渭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尽一切努力甚至以一种近乎乞讨的方式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刊印成书流传后世。也就是在这一年,唐鹤征拿到了西游记书稿。
    三年后,万历二十年(1592年)《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刻印成书。
    同样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徐渭想到四十年前初次相遇的恩师唐顺之,老泪纵横。(徐渭与唐顺之初次相遇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年),作《壬子武进唐先生过会稽,论文舟中复偕诸公送至柯亭而别,赋此》)做诗《卌年》道:
    卌年前有一相知,去矣思量哭不回。
    哭既不回知久绝,请将一物付秦灰。
    注:吾欲尽焚旧草,故作此诗,一友止之,遂止,相知者是姓唐人。
    徐渭为什么要尽焚旧草,因为此时一生的心血之作都已刻印成书;为什么会哭思唐顺之,因为止其焚稿的相知姓唐者,正是荆川先生唐顺之之子唐鹤征。

    万历二十年,唐鹤征成全了徐渭把《西游记》成书的心愿。二人再次相见,徐渭见小唐思老唐百感交集,想念的仅仅是去世多年的唐顺之先生吗,恐怕不止。年少时一同豪情万丈指点江山的沈炼、萧女臣;迷茫时解疑释惑倾囊相授的季本、王畿;科场失意时待如上宾共谋东南的胡宗宪;身陷囹圄时倾尽全力百计脱之的张天复、张元汴。
    知己之人都已故去,穷困潦倒的徐渭也自知时日无多,尽焚书稿也算是做个了断,既然自己的灵魂可以随文字流传千古,这残躯对这世间也就再无牵挂。
    次年,万历二十一年,徐渭去世,年七十三。
    西游记中极少提到具体的干支纪年,除了“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以外,还有两处,但这两处比较奇特,并非是取经路上经历过的时间,而是两位大仙的生日。

    第一处在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时,黎山老母变化成的妇人对唐僧道:

    “我是丁亥年三月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

    可是传说中黎山老母的真正生日是在六月十五,丁亥年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认为黎山老母是为了骗唐僧师徒试禅心而编的瞎话。那么第二处第六十六回:孙悟空斗不过黄眉怪去武当山请荡魔祖师时,作者以旁白的方式讲了真武大帝的生日:

    “上帝祖师乃净乐国王与善胜皇后梦吞日光,觉而有孕,怀胎一十四个月,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初一日午时降诞于王宫。”

    但真武大帝的生日也并非三月初一而是三月初三日,甲辰之岁同样也是子虚乌有。

    能写出西游记的人会不知道这两位神仙的生日吗?当然不会。在这里作者又重复了“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的把戏,两位大仙出生月日为假,但假中藏真,出生月日为假,但月日前面的那两个干支年却是真的。

    我们把这二位大仙看似无从谈起的诞辰之年按出场先后放在一起,“丁亥、甲辰”,就会发现这正是作者徐渭的生辰八字中的后四字。

    “渭生观桥大乘庵东,时正德十六年,年为辛巳;二月,月为辛卯;四日,日为丁亥;时为甲辰。”—《畸谱》

    此外,在元代《西游记杂剧》中唐僧取的是“大藏金经五千四十八卷”,但在《西游记》小说中,唐僧西行取经取的则是“大乘佛经三藏”。西天的“大藏金经”为什么被改成了“大乘佛经”?《畸谱》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徐渭的老家便是:大乘(庵)在西家在东。

    ***徐渭生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今年正是文长先生诞辰五百周年,致敬这位不世出的天才的同时,也希望早日为老先生正名。

    猪八戒
    猪八戒在经队伍中有一点特殊,因为他是五圣之中唯一一个有婚史的,不仅有婚史而且是两次,不仅结了两次婚,而且两次婚姻皆是“倒插门”。

    第一次倒插门在福陵山云栈洞,被卵二姐招为家长。后来卵二姐死了,这段婚姻以丧偶结束。

    第二次八戒被高老庄的高太公招为养老女婿,老猪活没少干“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可没几年高太公就嫌弃老猪吃得多长的丑,先后请了三四个法师降妖,一心要除了根。最终等到了唐僧西行途经高老庄,八戒出家受戒踏上取经之路,夫妻离异。

    说到倒插门还有一种称呼,那就是“赘婿”。
    为何会如此称呼?其一:“谓之赘婿者,言其不当出在妻家,犹人之身体有疣赘,非应所有之也。”说白了赘婿就是妻家的赘疣,闲杂人员。
    其二:“赘,质也,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也”,赘婿相当于卖身于妻家,其性质接近于同样是自卖其身并被视为贱民的奴婢。
    无论哪种解释,在封建王朝的宗法社会中倒插门女婿的社会地位都是很底下的。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为猪八戒叫屈,怎么着也是天蓬元帅下凡,想要讨个媳妇完全可以像奎木狼金毛犼那样直接去抢,何必低三下四倒插门受老丈人的窝囊气。
    不过话说回来,在元代的《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还真就是直接抢的媳妇,一阵妖风把名唤裴海棠的姑娘摄入了洞府之中。那么为什么《西游记》小说中猪八戒会去入赘?因为作者徐渭就是个倒插门的女婿,徐渭一生有三次婚姻,其中前两次如同八戒一样都是入赘,结局也是一样,第一次丧偶,第二次离异。

    徐渭百日丧父,十岁生母被卖,十四岁嫡母去世后随长兄徐淮生活。双亲去世家道衰落,徐渭也无钱娶妻。但少年英才的徐渭被当地富户潘克敬看中,不在乎他拿不出聘礼,于是徐渭在二十一岁时入赘于潘家。

    徐渭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庭,夫妻恩爱。可这段姻缘只维持了五年。潘氏体弱,在生长子徐枚后生病去世,年仅十九岁。

    徐渭原配名潘似,字介君,但这个名字是徐渭在妻子去世后为其所取。徐渭在《亡妻潘氏墓志铭》道:“君姓潘氏,生无名字,死而渭追有之,以其介似渭也,名似,字介君。”

    潘氏去世次年,徐渭妻兄北上,他写了一首送别诗:

    去年八月吾入科,二妹开帷送五哥。
    今日五哥复北上,房空镜暗馀轻罗。
    ——《送内兄潘五北上》

    在表达了对妻子哀悼的同时我们也得知了潘氏生前的称呼:“二妹”。

    在不同的古本《西游记》中,因为印刷问题,猪八戒原配是“卵二姐”还是“卯二姐”没有定论,“卵”或“卯”为何意也许不是重点,重点是“二姐”,因为徐渭原配的名字唤做“二妹”。

    徐渭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其三十九岁时入赘于杭州王家,因王氏“劣甚”, 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就以离异告终。这几个月发生过什么后人不得而知,但时隔多年徐渭七十余岁时回想起这次入赘仍然“至今恨不已”。

    这两次倒插门当赘婿应该让徐渭没少受白眼。所以老先生在西游记中也是一再的为入赘的上门女婿正名,包括两次入赘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入赘摩云洞的牛魔王、还有入赘碧波潭的九头虫。我们看到这些倒插门的女婿没有一个窝囊废,皆有通天之能。
    沙和尚

    沙悟净被贬流沙河之前是天庭的卷帘大将。估计很多人都会被这个威武霸气的头衔唬住。在现实中大明的确有“卷帘大将”这么一个职位,只不过和统帅三军的“大将”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大明会典》记载:凡大朝贺,御殿。掌领侍卫官、俱凤翅盔、锁子甲、悬金牌、佩绣春刀,一员侍殿内东,一员侍殿内西。勋卫分立于其下、少后。锦衣卫正直指挥一员、悬金牌、侍于殿内帘右。千户六员、具朝服、侍于殿门外右檐下。卷帘百户二员、候驾至、卷帘毕、出、同千户侍立。
    “卷帘大将”其实就是卷帘百户,明朝百户官居正六品。

    那么这个“卷帘大将”地位如何?沙悟净曾自称“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可试想一下一个官居六品的卷帘百户大喊:“承天门里我为尊,奉天殿前吾称上。”会怎样?应该至少会挨两个耳光,一个来自锦衣卫指挥使,一个来自提督东厂的公公。而且这话万一让姓朱的听到搞不好还会掉脑袋,要知道“尊”、“上”这两个字可不是谁都能用的。


    沙和尚吹牛吗?还真不是。因为这个“卷帘大将”卷的可不是宫里的帘,“帘”也可称之为“幕”,沙僧“撩幕”的职业生涯所指的正是徐渭在直浙总督府做“幕僚”的辉煌岁月。

    徐渭自幼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可才学远近闻名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嘉靖十九年,二十岁考中了秀才。可直到四十一岁时,经历了八次乡试始终也未能中举。

    屡试不中的徐渭开设私塾“一枝堂”教幼童读书为生。同时开始追随季本、王畿等人,研 守仁的学说。

    嘉靖三十七年,经多次相邀,徐渭踏入直浙总督府,成为总督胡宗宪的幕僚。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徐文长传》
    虽然为你打工,但我不是你的下属是贵宾,我想来就来想走便走。与胡宗宪这种特殊的关系用徐渭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便是“听调不听宣”,并且写在了《西游记》中,熟读西游的想必都知道出处。

    就在同年,胡宗宪后台严党赵文华死。严嵩又指望不上,眼见得东南的抗倭大业即将毁于一旦。恰逢舟山两次捕获白鹿,徐渭为胡宗宪代撰《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并献于朝中,大受嘉靖帝的赏识。

    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内臣录为一册。——《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胡宗宪也因“献祥瑞”获得了嘉靖帝的信任与支持,抗倭大业得以继续。

    徐渭的才华可不仅是写献祥瑞的马屁文章。在总督府和胡宗宪商定抗倭大计时,徐渭的不凡军事才华也得到充分的施展。在其分化诱敌的计策下,两大倭寇集团首领王直被擒,徐海被杀。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胡宗宪日益倚重徐渭,对其狂傲之举也是极尽纵容。

    胡宗宪督七省军务赏罚严明,相貌不怒自威,下属官员将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据说俞大猷这样的猛将见到胡宗宪会浑身发抖。但徐渭在总督府却是想来就来想走便走,葛衣乌巾,长揖就座,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身份低微的撩幕之人敢自称“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因为这就是徐渭在总督府真实的待遇。


    嘉靖四十一年,首辅严嵩被罢官。胡宗宪受牵连下狱。嘉靖念其抗倭有功,命其归乡闲住。嘉靖四十四年,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被抄家,抄家时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应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胡宗宪因自拟假诏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自尽后徐渭精神也出现了问题,自杀九次未死。卷帘大将沙和尚被贬后曾吃了九个取经人,九颗骷髅浮在水面被其视为异物穿在一起闲时摩玩。其实取经人是徐渭,沙和尚也是徐渭。那九个骷髅头也正是作者本人九次摸到鬼门关的头颅,在摸着这颗脑袋时徐渭会想些什么呢?
    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
    岂伊眇德躯,而为神所笃?
    —《敢九诗》

    小白龙
    白龙马讲的还是徐渭。
    在《西游记杂剧》中白龙马为南海沙劫驼老龙第三子,因为行雨差迟,法当斩。没错,和泾河龙王犯的是一样的错。
    但是在小说中,小白龙成了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徐渭之父徐鏓正是属的这个“金”,徐鏓生有三子,长子徐淮、次子徐潞、而“三太子”就是徐渭。

    小说之中小白龙并非行雨差迟之过,而是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犯下死罪。小白龙纵火烧的是什么明珠,为何此罪堪比忤逆,这件事我们要从徐渭自杀讲起。

    徐渭有着不止一次的自杀经历,用大钉子插耳朵,用斧子劈脑袋,甚至锤碎了自己的睾丸(应该不是,后叙)。为什么会自杀?因为精神出了问题,疯了。为什么会疯?据说是吓疯了。
    在陶望龄的《徐文长传》中道:“及宗宪被逮,渭虑祸及,遂发狂,引巨锥剚耳,刺深数寸,流血及殆。”

    陶望龄的这种说法似乎很可信。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胡宗宪被归为“严党“问罪,做为胡宗宪首席幕僚的的徐渭怕祸及自己,忧虑之下发疯自尽。更何况徐渭还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自为墓志铭》,其中:“乃渭自死,孰与人死之。”似乎也有虑祸的嫌疑。

    但是有个人却不认同徐渭因“虑祸”自杀,这个人便是张汝霖。张汝霖祖父张天复、父亲张元汴都是徐渭的至交,徐渭杀妻入狱,正是在张元汴百般解救之下才得以活着走出大牢,张汝霖也是自幼便与徐渭相识。那么在张汝霖眼中徐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其《刻徐文长佚书序》中写道:“文长怀祢正平之奇,负孔北海之高,人尽知之;而其侠烈如豫让,慷慨如渐离,人知之不尽也。”
    文中祢正平即是击鼓骂曹的祢衡,孔北海即是四岁让梨的孔融,这些人尽知之的我们略过,开个小差简单聊一下慷慨的高渐离和侠烈的豫让。

    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人,善击筑(乐器),荆轲的好友,荆轲刺秦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刺秦失败荆轲身死。秦灭六国后,始皇帝闻高渐离击筑之大名,请他来王宫击筑。做为防范,事先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始皇帝听曲入神时向其猛砸,不中而被杀。

    豫让:春秋战国年间著名的刺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个典故即出自此人。
    春秋末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智伯瑶被杀,头骨被赵襄子做成酒具。智伯瑶家臣豫让誓为主公报仇行刺赵襄子,借整修厕所之机伪装成受刑之人潜入赵襄子宫中,结果被活捉,赵襄子认为豫让为义士放走了他。后豫让为了再次行刺时不被认出,漆身毁容、吞炭变声,就连其妻子都无法辨认。后暗伏于桥下,赵襄子路过时马受了惊,认为有刺客在此,豫让再次被捉。赵襄子问:“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后恳求赵襄子脱下衣服,拔剑斩其衣,示为故主报仇,随后自尽。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这个以国士待徐渭的人正是胡宗宪。徐渭入幕总督府后胡宗宪不但以宾礼相待,而且在生活上也极尽关照。胡宗宪重修镇海楼,徐渭题《镇海楼记》获赏银二百二十两,自己又添了一半买了一所十亩地的大宅子,取名“酬字堂”。此外胡宗宪还为徐渭聘娶了年轻漂亮的张氏,聘礼都是胡总督出的,徐渭只需坐享其成。也正因如此,徐渭晚年作《畸谱》“纪恩”中除了嫡母苗宜人、张天复张元汴父子,还有一位就是胡宗宪。
    侠烈如豫让慷慨如渐离的徐渭因故主遭难怕祸及自身而被活活吓疯了?有着祖孙三代交情深知徐渭为人的张汝霖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刻徐文长佚书序》中道:“而人徒云虑祸故狂,知之政未尽也。”但张汝霖也无法解释徐渭发狂自杀的行为,于是给出了一个“少保以缇骑收,文长恐连,遂佯狂,寻乃即真。”的结论。

    张汝霖集祖孙三代人的了解认为徐渭不会虑祸致狂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但说徐渭装疯避祸,装着装着就真疯了的结论却很牵强。
    徐渭因何发疯,无论哪种说法都和胡宗宪有关,我们下面来梳理一下胡宗宪倒台的时间线,从而找出徐渭自杀的真相。
    嘉靖四十一年
    五月:内阁首辅严嵩遭御史邹应龙弹劾,被勒令致仕回乡,其子严世蕃充军。徐阶升首辅,开始着手清算“严党”。

    十一月:在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欺横贪淫十大罪上疏弹劾胡宗宪。胡宗宪被锦衣卫逮捕入京。

    十二月:嘉靖念其抗倭的功劳网开一面,降旨道:“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王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

    嘉靖四十二年冬:徐渭应礼部尚书李春芳所邀,进京任其幕僚。
    嘉靖四十三年春:徐渭离开李府,后被李春芳所恐吓,最终求好友诸大绶了结此事。

    嘉靖四十四年

    三月二十四:严世蕃、罗龙文被押赴京师问斩。

    五月:徐渭发病陷入焦虑之中。“仲夏天气热,戎装远行游,访我未及门,遇子桥头东。时我病始作,狂走无时休。……从此一为别,归来岁将周,死者长已矣,生如为君留”—《喜马君世培至》
    可以看到此时徐渭开始发病有自杀的念头,《自为墓志铭》也应在此时所作。
    五月底:徐渭自杀。“予有激于时事,病瘈甚,若有鬼神凭之者,走拔壁柱钉可三寸许,贯左耳窍中,颠于地,撞钉没耳窍,而不知痛,逾数旬,疮血迸射,日数合,无三日不至者,越再月以斗计,人作虮虱形,气断不属。”—《海上生华氏序》

    “昨一病几死,病中复多异境,不食者五旬,而不饥不渴,有值三伏酷炎中也。”—《于季子微》

    “自前月二十七日以至今(徐渭自杀应该是在五月二十七),四旬中间,症候不可言说,绝不饮食者十九日,顷方粥食,强起移步,扶杖可至中堂,欲过门而门限也。”—《于萧先生》

    十月:御史汪汝正在查抄罗龙文家产时,发现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以贿求严世蕃做内援的信件,内有自拟圣旨一道。胡宗宪再次被捕入京。
    狱中,胡宗宪写《辩诬疏》进行辩解。可是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于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
    通过这条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到:徐阶清算严党,胡宗宪第一次被捕徐渭没事;离开李府被李春芳恐吓依然没事;但严世蕃罗龙文被抄家问斩后,徐渭开始焦虑并有自杀的倾向,依张汝霖所言非虑祸怕死所致,那只有一种可能,徐渭已经预知了胡宗宪最终的结局。而在数月后胡宗宪也果真死于一道自拟的假诏。
    徐渭曾在《十白赋》中直言:“公(胡宗宪)死于华亭氏(徐阶)”。所以也有一种传言,那道假诏是徐阶指使汪汝正所作,栽赃胡宗宪。但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一:官场老狐狸徐阶不会用怎么笨的办法。看看他搞死严世蕃的罪名:通倭、在有王者气的地方盖房子。这两个罪名极难证伪,你不可能找到倭寇去证明自己没串通,也无法证明自己盖房子的地没王者之气。而拟假诏栽赃则不然,可以说人证物证俱在,万一栽赃不成就要自食恶果。事实也是这样,胡宗宪被捕后辩解自己因献祥瑞遭言官所嫉,弹劾他的御史汪汝正也随后被下了狱。如果不是胡宗宪自尽,汪汝正不死也会脱层皮。

    第二:朝堂之上都是人中龙凤,耍阴谋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隆庆三年高拱复出入阁兼管吏部,开始对已经退休了徐阶进行全面清算,查抄了徐阶老家的二十四万亩田产,徐阶把贪污的罪责推给其子,致两个儿子被发配充军。
    “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明史?二百十三》
    如果徐阶指使汪汝正造假诏栽赃,不遗余力整治徐阶的高拱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凡能捕到一丝风捉到一点影,也会借此把徐阶搞到万劫不复。

    一切证据都指明,致胡宗宪死地的那道假诏的确出自总督府。而做为胡总督首席幕僚的徐渭于此难逃干系。徐渭做胡宗宪幕僚后,总督府重要文书包括写给皇帝的上表,大都由徐渭代笔。而这道假诏十有八九也是出自徐渭之手。

    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罗龙文被砍头抄家的消息传到徐渭的耳中,他便看事先到胡宗宪的结局 ,但是却无力回天。

    一个侠烈如豫让之人绝不会怕受牵连而发疯,但是那个待他又国士之恩的人是因他枉死于狱中又会如何?

    南倭北虏家家皆净嘉靖朝,坐镇东南抵御倭寇的胡宗宪毫无疑问就是大殿上的那颗明珠,然而也正是他徐渭亲手焚毁了这颗明珠。
    理解了此时徐渭的心情,也就明白曾经撩幕的沙悟净被贬后每七日要被飞剑穿胸胁百余下,要承受万箭穿心之苦;也就明白小白龙身为龙王之子却抱着当牛做马的赎罪之心驮着唐三藏一步步走上西天。


    五圣的身世告一段落,但还是要继续说说徐渭自杀的事。
    徐渭有过不止一次的自杀经历,据说是九次,徐渭《感九诗》中道:“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但也有一种说法,“九死辄九生”指的是一次自杀病重九次濒死。

    徐渭除了“钉剚其耳”,据说还有一次更极端的自残,那就是锤碎了自己的睾丸。陶望龄《徐文长传》中道:“又以椎击肾囊(睾丸)碎之,不死。”此外张汝霖、袁宏道对此事也均有记载。
    不同于纪录钉剚其耳的详细,徐渭在自己的诗文中对碎其肾囊这事只字未提,估计是太伤男人的自尊。但是在《西游记》中徐渭却道出了一个不一样真相:肾囊的确是碎了,但不是自己锤的,而是一次意外的事故。

    在《西游记》第九十六回、九十七回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无聊的故事。对比于西天路上其他的劫难,唐僧师徒的铜台府之难似乎过于平淡无趣,这里没有神通广大的妖怪,也没有法力无边的宝贝,甚至从头至尾都没见猴子把金箍棒取出来亮个相。不客气的说谁要是花钱单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估计会赔到姥姥家去。为什么作者在全书即将完结时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下面来揭开谜底。
    唐僧师徒到了铜台府地灵县,受到了发愿斋僧万人的寇洪的款待。
    铜台府:实为“铜台赋”,即《铜雀台赋》,作者曹植曹子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铜台府意为“才高八斗”。
    地灵县:人杰地灵,隐去的那两个字是“人杰”。
    寇洪两个儿子:寇栋、寇梁,放在一起便是“栋梁之才”。
    那么这个才高八斗、栋梁之才的人杰是哪位?
    寇洪,也正是作者本人徐渭。
    寇洪的名字为水字辈,其父寇铭为金字辈,两个儿子寇梁、寇栋是木字辈,老婆为张旺之女张氏;而徐渭父亲徐鏓也是金字辈,同样的有两个儿子徐枚、徐枳以木辈取名,最后一任媳妇也是姓张。
    可徐渭这位才高八斗栋梁之才的人杰为何偏偏在书中姓了“寇”?
    万历四年,徐渭受同乡好友时任宣府巡抚吴兑的邀请,北上任其文书。后因健康原因于次年春离开宣府,途经北京养病后返回绍兴老家。此次北行,徐渭收到了好友们很多的馈赠收获颇丰。
    在归途中与徐渭同行的长子徐枚见财起意,打劫了途中的旅客。儿子做贼,同行的老子顺便着也就成了“寇”。可徐枚这小贼抢到的财物还没抓热乎,就遇到了大贼,我们现已无从知晓到底是旅客反杀还是遇到了黑吃黑。徐渭晚年在《畸谱》中用八个字讲述了此次经历“枚劫客囊,至召外寇。”
    众所周知的是徐渭如同铜台府寇洪一样,财物被强盗洗劫一空;徐渭也借寇洪的遭遇讲了一件人所不知的事,那就是挨了“撩阴一脚”。
    西游故事中铜台府地灵县的寇洪被强盗撩阴一脚踢死,后由孙悟空到地府求情还魂复生;现实中才高八斗的人杰徐渭被这一脚踢到肾囊俱碎,没大圣相救只是靠着顽强的身体素质才侥幸不死。
    徐渭对于这种有失男人尊严的事情在没做过解释,徐枚对这种坑爹的事自然更不会讲。但这种事故是瞒不住人的,男人失去睾丸功能后会出现胡须脱落的现象。考虑到徐渭有过疯狂自杀的前科,所以此次事故最终被旁观者定性为自己“椎击肾囊,碎之。”




    说到《西游记》,有必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嘉靖隆庆年间著名的“状元首辅,青词宰相”李春芳。
    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修撰。因善写青词而得嘉靖帝青睐,历官翰林学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嘉靖四十二年三月升礼部尚书,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入阁兼任武英殿大学士,隆庆二年七月接替徐阶升任内阁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后不为阁臣高拱、张居正等所容,故而屡疏请辞,于隆庆五年致仕归乡。
    近些年有一种说法,《西游记》校注者“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甚至认为李春芳即是《西游记》作者。其主要证据是第九十五回中的一首诗: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主张“李著”者认为诗中第四、六、七句之中有“春芳留迹”之意。
    如果只用这种证据来证明《西游记》为李春芳所著实在太过于牵强。翻开其履历我们会看到李春芳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严嵩权势熏天时能升官,严嵩倒台徐阶大权独揽时依然能升官,嘉靖做皇帝时靠着写青词升官,隆庆登基后以恭谨平恕之姿还能升官。李春芳不仅智商高而且情伤也极高,非常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写《西游记》这种影射朝廷辱骂大明的反书,借他个胆子也绝不会做。


    那么李春芳会不会是校注《西游记》的那个“华阳洞天主人”呢?,也绝无可能。徐渭绝不会把自己之作交由李春芳校注。因为二人虽然相识,却有着一段极不愉快的经历。

    嘉靖四十二年,胡宗宪罢官归乡,徐渭失业。这年冬天徐渭受到了时任礼部尚书李春芳的邀请赴北京为其做幕僚,但在次年二月徐渭便辞职走人。徐渭这种炒老板的行为令李春芳大为恼火。同年秋徐渭收到了李春芳严厉的恐吓,威胁徐渭重回其门下并要求归还聘银六十两。但六十两银子徐渭早就花光,在好友处凑够银子归还时却受到了更严厉的恐吓。为了结此事甚至错过当年的乡试。
    徐渭在《畸谱》中记述了这段经历:
    “四十三岁。移居酬字堂。冬,赴李氏招入京。”

    “四十四岁。仲春,辞李氏归。秋,李声怖我复入。尽归其聘,不内以苦之。盖聘之银为两,满六十,出李之门人杭查氏。予始闻,持以内查,查不内,故持以此归李,李复不内,故曰苦之。是岁甲子,当科,而以是故夺。后竟废考,上文曰长别者是也。”

    李春芳既没写过西游记,也从未校注过此书,那么是不是和西游记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当然不是,李春芳和西游记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同寻常。因为徐、李之间的这段过结,事后被徐渭改编记录在了《西游记》中。在第六十五、六十六回“小雷音寺之难”中,非常详细的讲述了二人之间的恩怨。


    没错,唐僧不顾阻拦执意拜入的那所“禅光瑞霭又有些凶气”的的小雷音寺,正是礼部尚书府;小雷音寺的黄眉老怪正是李春芳。
    我们来看黄眉怪的自我介绍:
    “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

    这个“修行得了正果”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读书中了功名,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状元及第,得了读书人最大的正果。

    “天赐的宝阁珍楼”所指的是皇帝所赐殿阁大学士的头衔,李春芳嘉靖四十四年荣封武英殿大学士,入阁理事。(徐渭和李春芳之间的恩怨发生在嘉靖四十二、四十三年,此时李春芳尚未入阁,但是前文讲过西游记是作者于隆庆三年始笔,所以故事中会出现这座宝阁珍楼。)

    而黄眉手中武器为“短软狼牙棒”。说到狼牙棒大家都应该知道是什么样子,水浒传中霹雳火秦明用的就是这种武器,这玩意抡起来势大力沉简单粗暴,可以说砸到就死蹭着就伤,可这狼牙棒要是又短又软怎样当武器杀敌的确很难想象。
    其实这“短软狼牙棒”是个隐喻,指的正是李春芳手中的那支毛笔。文人杀人不用刀,毛笔虽然又短又软,可要是用来要人命,威力绝不次于狼牙棒。

    黄眉老怪拦路不是为吃唐僧肉,他的目的是取而代之,自己去西天取经果正中华。同样李春芳招徐渭的目的也是要取而代之,让徐渭代写青词成就自己的荣华。

    徐渭虽然能把马屁文写到极致,但当年写这《进白鹿表》些玩意是为了保住胡宗宪保住东南的抗倭大业。如今东南倭患稍有平息,胡总督便被卸磨杀驴差点丢了命。徐渭此时没准已经开始构思西游骂老朱家的列祖列宗了。可李春芳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还要让徐渭继续写马屁文章吹捧嘉靖皇帝。我呸!告辞。

    徐渭这种不尊重领导的行为李春芳可不会惯着。一年六十两,领了工资不干活就开溜,想的美。拿了我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徐渭像孙猴子一样终究还是没能跑得了。

    “只听得半空中叮当一声,撇下一副金铙,把行者连头带足,合在金铙之中。”

    在西行路上能收了孙悟空的法宝可不止这一个,还有紫金红葫芦、幌金绳、阴阳二气瓶,可面对这些法宝,猴子都能凭借自己的本事脱困。唯独这个金铙,猴子无论是用金箍棒一顿乱打还是使用变化之术,用尽了神通也不能动其分毫。

    最后还是二十八宿下凡,亢金龙用角钻进金铙之中,猴子才得以逃脱。脱困后猴子只用了一棍子便把曾经坚不可摧的金铙“打做个千百块散碎之金。”

    这副困住孙悟空金铙其实上就是那困住徐渭的六十两聘银。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六十两。没钱,这六十两银子就是困住你的金铙,就算有齐天大圣的能耐也不好使。

    二十八宿下凡相助,牛金牛、鬼金羊、张月鹿头上都有角,为什么偏偏是亢金龙救了孙悟空?

    亢金龙--亢:非常、极致;金:金钱。

    徐渭在一位非常有钱的友人相助下脱了此困。

    有了钱解了困,那六十两银子和被打破的金铙一样,不过就是一包碎金。

    徐渭酬到了钱退还聘银,李春芳拒收。宁可退还工资都不给你干活 ,这是打工人对老板最大的蔑视。你徐渭不过就是一穷秀才居然敢对帝国重臣如此无礼,伤了自尊的李春芳给了徐渭最严厉的威胁与警告。

    徐渭此时也明白自己摊上用钱也解决不了的大事了,怎么办,只能像孙悟空一样去求人搬救兵。

    孙悟空首先去了武当山求见了荡魔天尊真武大帝。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奇怪的设定,那就是这位荡魔天尊就是一“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的闲人,而“威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已经是想当年的事了。

    荡魔天尊所指何人?在天尊与悟空的对话中已经道明。只不过徐渭玩了一个指南道北的小把戏,只要把荡魔天尊话中的“北”改成“南”,真面目自然明了。

    祖师道:“我当年威震北方(南方),统摄真武(封疆)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皇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领五雷神将、巨虬狮子、猛兽毒龙,收降东北方(东南方)黑气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日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罢官归乡,静享田园),一向海岳平宁乾坤清泰。……”
    现实中这位曾经威震一方有着荡魔之功却最终回乡闲住的人想必大家都能猜到是谁了,正是徐渭的老上司胡宗宪。
    “威震北方(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指的是胡宗宪抗倭。
    嘉靖年间大明的外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俺答汗部,一个来自南方沿海的倭寇,二者并称为“南倭北虏”。
    嘉靖三十四年,胡宗宪开始巡抚浙江,随后逐步升迁,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掌数省军权抗击倭寇。用“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历经数年,扫平倭患。

    “后披发跣足……收降东北方(东南方)黑气妖氛。”说的是剿除福建江西一带的流寇,嘉靖四十一年徐渭曾被胡宗宪召至军前入武夷山剿匪。

    坐镇一方、涤荡倭寇,“荡魔天尊”这个称号胡宗宪当之无愧。但是这些荣耀都是想当年的事了,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胡宗宪被弹劾贪横欺淫十大罪,被锦衣卫缉拿入京,嘉靖帝念抗倭之功释其回籍闲住。

    徐渭受李春芳所欺的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正在“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就是一个在老家享清福的闲人。

    徐渭摊上了大事第一时间求到的是视为恩人的老上司,
    可胡宗宪虽曾为高官但一直外放,和京官李春芳的确没什么交情。更何况此时已经罢官为民,曾经的部下如戚继光等虽未受牵连,但人轻言微在李春芳面前根本说不上话,搞不好还会被“严党”这个口袋收了。
    ——武当山搬救兵失败。

    猴子武当求救失败后来到了盱眙山求见了国师王菩萨。

    国师王菩萨是谁?诸大绶,徐渭二十岁便相识同乡的好友,同为“越中十子”之一,嘉靖三十五年状元及第,嘉靖四十二年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不久任经筵讲官,为裕王讲经并深得信赖。首辅徐阶曾赞道:“诸太史乃真讲官”。
    裕王朱载坖就是以后的隆庆皇帝。给皇帝上课讲经,“国师王菩萨”这个称号对诸大绶来说也算是实至名归。
    但诸大绶并没直接去找李春芳为徐渭求情,理由很简单,一:李春芳是可皇帝的红人,不一定赏脸给面子;二:徐渭身份特殊,胡宗宪的幕僚,给他讲情搞不好也会被装进“严党”这个口袋。诸大绶状元的智商肯定是不会干这么冒失的事。
    ——盱眙山搬救兵失败。

    但诸大绶没去找李春芳就是不救徐渭了吗?当然不会,他自己没出面,但找了一个人,一个让李春芳不敢不赏脸又绝对不会被装进“严党”口袋的人。

    我们看到就在悟空怅望悲啼之际,东来佛祖弥勒现身。

    东来佛祖(东宫而来),弥勒佛,三世佛之中的未来佛(太子,未来的皇帝)。诸大绶未直接出面给徐渭求情,但他把这件事求到了听他讲课讲经的那个人,裕王朱载坖。

    行者见了,连忙下拜到:“东来佛祖,哪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

    要知道,猴子见了三界之主玉帝不过是唱个大喏,遇到开天辟地的老君也不过道声老官。可遇见弥勒为什么如此的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因为最终救了徐渭的正是这位“东来佛祖弥勒”。徐渭借孙悟空之口对这个救他一难的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裕王朱载垕出面保下了徐渭,如同弥勒佛在孙悟空掌中写下了的那个“禁”。李春芳也信守承诺,就算是日后升至首辅,徐渭身在死牢。终其一生也没再找过徐渭的麻烦。

    黄眉怪现了真身,是弥勒座下黄眉童子。这位未来佛朱载坖日后登基做了五年五个月的皇帝,而李春芳在隆庆二年七月升首辅至隆庆五年五月致仕,是隆庆一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首辅。弥勒的童子的确非李春芳莫属。

    最后,我们从孙悟空见弥勒佛的话中有理由相信,朱载坖甚至极有可能是亲自面见了徐渭。徐渭也趁机在朱载坖面前打了李春芳的“小报告”。(钻机黄眉肚子里的孙悟空就是曾经在礼部尚书府工作过数月的徐渭。)不过徐渭自己也清楚,他获得的这些小秘密只够在朱载垕面前恶心李春芳一下,无伤大雅。所以我没看到黄眉虽肚腹绞痛,可还未伤心。“人未伤心不得死,花残叶落是根枯。”
    嘉靖四十三年,徐渭终于摆脱了李春芳的恐吓,但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厄运才刚刚开始。
    四十四年,徐渭精神崩溃,用“丁剚其耳”的方式自尽,休养数月方得痊愈。又在次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五年杀了继妻张氏。
    曾经名动一时的东南第一师爷亲手杀了自己的老婆。古人的八卦丝毫不逊今人,在万历末年冯梦龙就把徐渭杀妻的事添油加醋的写进了自己的小说《情史类略》中。

    原文不长,我们先看一下:

    山阴徐渭,字文长,高才不售。胡少保宗宪总督浙西,
    聘为记室,宠异特甚。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 只,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 门。
    渭为人猜而妒。妻死后再娶,辄以嫌弃。续又娶小妇,有殊色。一日,渭方自外 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可二十余,拥其妇于膝,相抱而坐。渭 怒,往取刀杖,趋至欲击之,已不见矣。问妇,妇不知也。后旬日,复自外归,见前少 年僧与妇并枕昼卧于床。渭不胜愤怒,声如吼虎,便取灯檠刺之,中妇顶门而死,遂坐 法系狱。后有援者获免。
    一日闲居,忽悟僧报。伤其妇死非罪,赋《述梦诗》二章云:“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雌,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晚烟,门外鸟啼泪如雨。 ”“ 跣而濯,宛如昨,罗鞋四钩闲不着。棠梨花下踏 黄泥,行踪不到栖鸳阁。 ” 自是绝不复娶。

    冯梦龙小说中徐渭杀妻是因为当年诬陷和尚遭的报应,这种说法显然不足为信。但文有一点应该不假,那就是“娶小妇,有殊色。”徐渭在受聘于胡宗宪之前穷困潦倒,人虽穷但在讨老婆这事上却眼光不低。在《谢督府胡公启》中说道自己“失欢帷幕动逾十年”是因为“过持己见”。而胡总督为拉拢人心亲自下聘礼给徐渭挑的媳妇年轻漂亮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那么徐渭自己对于杀妻的原因是怎样解释的呢?
    徐渭入狱后和其友人的书信中却用“河间妇”和“贾宅窃香”的典故暗示了张氏不贞。
    “抑不知河间奇节,卒成掩鼻之羞,贾宅严重,乃有窃香之狡。“——《上郁心斋》
    但晚年徐渭对于杀妻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精神疾病,《畸谱》中说道:“易(癔)复,杀张入狱”。毕竟我发了疯自己都杀,杀了别人似乎也合乎逻辑。

    徐渭因何杀妻?是张氏却有出轨之行,还是徐渭精神失常捕风捉影,亦或是还有他因?我们看看在《西游记》中有着怎样的答案。
    西游中有个梗,妖怪和妖精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是长的漂亮的叫妖精,丑的叫妖怪。
    西行十万八千里,一路上的女妖个个貌美如花(除了压龙洞的老狐狸精以外)。而这些女妖精拦路,要做的事也和男妖怪有所不同,她们惦记的不是吃唐僧肉而是要和唐僧成亲,得到这位十世不曾泄身的元阳就能成就太乙金身长生不老。
    在这些女妖精之中有一个极为特别,特别在这是唯一一个和唐僧有着前世姻缘的妖精,要知道即便是和唐御弟门当户对的女儿国王可都没这待遇,这就是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
    徐渭用了四回的故事讲述了这一难,也把自己杀妻的真正原因隐藏在了故事之中。和唐僧有着夙世前缘的的老鼠精正是徐渭的第三位妻子张氏。

    在孙悟空二探无底洞时这金鼻白毛老鼠精抱住唐僧道:
    “长老啊!我只道:夙世前缘系赤绳,鱼水相和两意浓。不料鸳鸯今拆散,何其鸾凤又西东!蓝桥水涨难成事,佛庙烟沉嘉会空。着意一场今又别,何年与你再相逢!”
    月老系红绳为何意自不用解释,老鼠精和唐僧仅仅只有夙世前缘吗?不止有缘,而且有情。

    在黑松林老鼠精初遇唐僧时说到:“我家住在贫婆国,离此二百余里。”
    这个“贫婆国”实为“频婆果”。“频婆”一词为梵语音译,意为相思。“佛书所谓频婆,华言相思也”,所以频婆果又被称为相思果。
    徐渭写有《频婆诗》一首,应该是在初娶张氏时所作:
    石蜜偷将结,他鸡伏不成。
    千林黄鹄卵,一市楚江萍。
    旨夺秋厨腊,鲜专夏碗冰。
    上元灯火节,一颗百钱青。
    诗中引“鸡栖凤巢”,意为只有张氏才配的上自己的“凤巢”(大别墅酬字堂)。

    男女有情有缘的结果是什么呢?
    书中猴子在镇海寺与老鼠精初次打斗时讲了这妖精的来历:“金作鼻,雪铺毛。地道为门屋,安身处处牢。养成三百年前气,曾向灵山走几遭。一饱香花和蜡烛,如来吩咐下天曹。托塔天王恩爱女,哪吒太子认同胞。”

    悟空跑到云楼宫和李靖打官司时哪吒也对托塔天王说道:“父王忘了。那女儿原是个妖精。三百年前成怪,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这只老鼠精怕是饿疯了吧,什么香花蜡烛都啃。可是我们了解了前面说的情、缘,就会明白这个“香花、宝烛”根本就不是两样东西,(香)花、(宝)烛,真正的意思是“花烛”,没错,就是“洞房花烛夜”的那个花烛。古人夜晚照明用蜡烛,但是花烛这东西几乎只在一种场合下使用,那就是婚礼,所以花烛也成为结婚的代名词。

    有缘有情有婚姻(至少徐渭对年轻貌美的张氏曾经很动情)。这姻缘看似美满,可最终徐渭却杀了张氏,这又是为何?我们先看看唐僧在镇海禅林寺的故事。
    在讲正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口钟。原著第八十回中唐僧师徒救下了变化成弱女子的老鼠精来到了镇海禅林寺:
    ……三藏硬着胆,走进二层门,见那钟鼓楼俱倒了,止有一口铜钟,札在地下。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原来是日久年深,上边被雨淋白,下边是土气上的铜青。三藏用手摸着钟,高叫道:“钟啊!你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
    作者是凭空臆想出这么一口铜钟,然后借三藏之口发了一番感慨吗?当然不是。徐渭是真的见过,这口钟就在与小说中镇海寺同名的镇海楼。
    嘉靖三十五年九月,杭州镇海楼毁于火灾,后在总督胡宗宪的主持下重建,于嘉靖四十年竣工。徐渭代作《镇海楼记》,文中到:“……巨钟一,鼓大小九,时序榜各有差,贮其中,悉如成化时制。”
    由此可见小说中镇海寺这口铜钟的原型,正是原镇海楼废墟上那口制于成化年间的巨钟。
    言归正传,在镇海寺中唐僧病了一场,这也是全书中唐僧唯一一次生病。吃过人参果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唐僧居然病了,而且的十分严重,重到什么程度呢?已经准备写遗嘱给李世民让其另选他人取经了。
    ……长老滴泪道:“我写着:臣僧稽首三顿首,万岁山呼拜圣君;文武两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闻:当年奉旨离东土,指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难,何期半路有灾迍。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启奏当今别遣人。”
    同样在现实中徐渭也生了一场重到留有遗嘱的大病,当然病因可不是什么前世脚下躧了一粒米,而是把一枚大钉子插进了耳朵,“逾数旬,疮血迸射,日数合,无三日不至者,越再月以斗计,人作虮虱形,气断不属。遍国中医无效。”

    该着徐渭命不该绝,幸得华氏的海上方圣母散,“血立止,三十服而起”。这才有了唐僧喝了凉水病愈的那句“渴时一滴如甘露,药到真方病即除。”
    而徐渭病时留的那个遗嘱便是著名的《自为墓志铭》。

    那么唐僧在病重期间老鼠精在做什么呢,三日间色诱杀了六个和尚。猴子为捉妖,变化成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和尚被妖精看中,女子道:“相不着!相不着!我不是公婆赶逐,不因搲熟偷生。奈我前生命薄,投配男子年轻(年老)。不会洞房花烛,避夫逃走之情。趁如今星光月皎,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和你到后园中交欢配鸾俦去也。”(投配男子年轻应该去找个年纪大的,为何看中十二三岁小和尚?找小的真实原因应该是嫌弃年老的)
    老鼠精淫行也坐实了她的那两个称号。
    半截观音:西游世界中的观音菩萨是个十分漂亮的女性(第三十五回中猴子得知金角银角是观音向老君借来做难时曾暗骂菩萨该他一世无夫)。唐僧在黑松林初遇老鼠精时,这妖精变化成美女上半截被葛藤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半截观音的意思就是上半截观音般美丽,下半截污秽不堪。
    地涌夫人:在元代西游故事《销释真空宝卷》中有“地勇夫人”一难,应该是老鼠精故事最初的原型,详细内容以无从考证。在《西游记》中“地勇夫人”改为“地涌夫人”,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有不同。地勇的意思比较直接,老鼠地里打洞地下勇猛;而“地涌”这两个字貌似只能组成一个词“地涌金莲”(一种佛教名花),隐去的“金莲”有何暗喻,读过《水浒传》的想必都知道,不再多言。(明嘉靖年间《水浒传》已然广泛流传于民间)

    故事中老鼠精在唐僧病重期间去找和尚偷情,讲的正是现实中徐渭“丁剚其耳”病重期间发生的事。在一个侧面也证实了徐渭在与好友郁言书信中提到的“河间妇”与“贾宅窃香”之词。
    那么徐渭对于此事是否因“猜而妒”而捕风捉影呢?亦或是因精神疾病而无中生有?毕竟徐渭在病重期间曾出现过严重的幻视幻听,在与友人书信《与季子微》中曾自述“昨一病几死,病中复多异境。”(徐渭书写这部长篇神话小说的灵感极有可能源自这段如梦如幻的“异境”经历)
    我们接着往下看,金鼻白毛老鼠精的故事共四回,前两回的故事发生在黑松林和镇海寺主人公为唐僧,后两回则讲了悟空四探无底洞,主人公换成了孙悟空。
    在孙悟空第三次探无底洞时发现了老鼠精供奉的“尊父李天王之位”和“尊兄哪吒三太子之位”的牌位,于是拿着牌位写了诉状上天找玉帝告李靖的御状。
    在云楼宫,这位曾经的降魔大元帅托塔天王李靖看到诉状勃然大怒,称自己只有三子一女,除了金吒木吒哪吒外还有一个女儿年方七岁,名贞英,人事尚未省得如何会做妖怪。随后便以诬告之罪把猴子给绑了。

    后经哪吒提醒李靖方想起有金鼻白毛老鼠精这个干女儿,可猴子因不满自己被绑,在云楼宫打滚撒赖非要和李靖到玉帝那打官司。次时太白金星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辨,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
    太白金星这番话可不是瞎说的,现实中“老鼠精”当真的生了个“小和尚”。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五徐渭被胡宗宪召至军前南下福建剿匪,一去数月。“十二月廿二日伏奉使命,即于廿五日动身”--《奉答少保公五》
    次年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四徐渭次子徐枳出生。“四十二岁,随幕至崇安,再入武夷,至衢,入烂柯山。冬,枳生,为壬戌十一月四日酉。”--《畸谱》


    小说中把猴子绑在云楼宫的伏魔大元帅李靖三子一女;现实中用军令“绑”了徐渭到福建的“剿匪大元帅”胡宗宪也恰恰也三子一女。(胡宗宪三子二女,但次女为嘉靖四十一年罢官后娶妻所生)
    徐渭继妻张氏是胡宗宪为其所聘,至于年轻的张氏是否拜了胡总督这个义父并没有文字证据,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问题来了,从徐渭离家到徐枳出生是304天,可人的正常妊娠期是280天。都说徐渭“猜而妒”,可这种事情放到谁的身上也难免心安。
    徐渭怀疑过吗?当然,但古代科技不发达,有着钩弋夫人怀汉昭帝刘弗陵14个月的先例,张氏怀徐枳11个月似乎也能搪塞过去。

    可随后几今年间徐渭在多次发现张氏不轨的迹象后最终证实了徐枳的身世问题,犹如一脚“陷空”跌入“无底之洞“(万历年间出狱后把这孩子的原名由徐杜改为徐枳。枳:苦果也)暴怒之下在嘉靖四十五年用锸击杀了张氏。
    我们看孙悟空四探无底洞的结果:
    一探,猴子想变化钻进妖精腹中未成,变成一只饿老鹰搅了妖精的好事。
    二探,钻进妖精腹中,强迫她放弃唐僧。
    三探,发现牌位上天求助,被太白金星提醒在不回去妖精会生小和尚。
    俗话说事不过三,孙悟空最终四探无底洞,让李天王带妖精上了西天。(嘉靖四十五年徐渭杀妻时胡宗宪也已自尽升天)
    说到徐渭似乎总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胡宗宪,前文中也不止一次的说到他,这一段还要继续聊聊这位胡总督。

    嘉靖十七年胡宗宪中进士入仕。历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宣大巡按御史、湖广巡按御史、浙江巡按御史等职。嘉靖三十四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次年升直浙总督,后又因功晋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少保,总督直、浙、福建、江西。
    虽然在官称上总督四省,但直浙总督这个职位设立时便兼管着山东的军务,在嘉靖四十一年时胡宗宪入两广平张琏匪患,事实上又调动着广东广西的兵马。所以胡宗宪在权力巅峰时期节制着山东、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七省军务。一人督七省,胡宗宪把疆臣做到这个份上,这在大明朝历史上不仅空而且前绝后再无第二人。
    那么嘉靖帝为什么会给胡宗宪如此大的权力?答案很简单,因为抗倭。
    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自元朝时期便存在,但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没成什么气候。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为防倭患,制定了“片板不得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严厉海禁政策。嘉靖年间国力衰微“家家皆净”,海上的走私商人勾结日本的下等武士及两国无生计的流民组建起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为汪直海盗集团和徐海海盗集团。
    海盗能有多强大?《筹海图编》说汪直“遂起邪谋,招聚亡命,勾引倭奴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造巨舰,联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驰马”。
    《明史.日本列传》记载:“嘉靖三十二年六月,汪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面对强敌,胡总督召徐渭、茅坤、沈明臣、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以“诱敌分化,剿抚并举”为总战略,在数年时间最终擒汪直斩徐海基本上扫平倭患。如果不是巡按御史王本固执意杀了汪直导至其余部生变,东南倭患极有可能在嘉靖三十六年就能够平定。
    毫无疑问在抗倭这件事上制定战略调兵遣将的胡总督堪称抗倭之帅第一功臣。但是后人在谈到明朝抗倭时胡总督的知名度远不如其参将戚继光。究其原因主要是胡宗宪身上有两大污点:一是投靠了大奸臣严嵩;二是聚敛巨额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
    在这里要为胡宗宪简单的辩解一下:
    为何投靠严嵩,因为严嵩是内阁首辅,嘉靖皇帝最为信任的大臣。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要是严阁老从中作梗,一个外臣别说建功立业,搞不好就是丢官罢职掉脑袋。三边总制曾铣、上任直浙总督张经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关于敛财,这也和剿倭的战略有直接的关系,都说“分化诱敌”,这些海盗常年打家劫舍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你不拿出真金白银就凭一张嘴你能分化谁你能诱降谁?此外对上打点朝中重臣需要钱,对下笼络将士招聘幕僚还是需要钱,这些银子朝廷可不给报销只能自己想办法。试想一下如果把吃顿肉都能成新闻的大清官海瑞放到这个位置,带着数省将士吃青菜豆腐抗倭,再没个内阁大佬关照,这仗到李自成进京那天能不能赢都很难说。


    对于胡宗宪的是非功过至少有个人理解了他。戚继光,这位文武双全的抗倭名将亲眼见证了胡总督是如何翻车的,但依然走了老上司同样的路。敛财、投靠首辅张居正,当然其下场也和老上司差不太多,张首辅倒台后被罢官归乡郁郁而终。

    而徐渭就是胡总督花重金聘请而来,其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便是在总督府做幕僚这几年。常年郁郁不得志的徐大才子终于有平台一展才华,《明史》记载:“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又在胡宗宪被弹劾之际代写《进白鹿表》讨得嘉靖皇帝欢心转危为安。
    胡总督对他这个穷秀才也是极尽关照,没上下级关系以宾礼平等相待、不用朝九晚五想来就来想走便走、一有机会就发奖金资助其购买大别墅,甚至为徐渭保媒娶媳妇彩礼都替他出。
    要知道徐渭出生百日丧父,两个哥哥也没把这个后妈婢女所生的弟弟当回事,以至于没聘礼娶媳妇只能去当倒插门女婿。面对胡总督的如此厚待,孤苦无依半辈子的徐渭怕是头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父兄之情。在徐渭《畸谱.纪恩》中仅记四人:扶养自己十四年的嫡母苗宜人;救自己出死牢有再造之恩的张天复、张元汴父子;还一个便是这辈子最赏识他的胡宗宪。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胡宗宪被弹劾,嘉靖念抗倭之功释其回老家绩溪闲住。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严世蕃、罗龙文被弹劾有“不臣之志”,抄家查到胡宗宪与严世蕃私通信件内附自拟假诏。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胡宗宪下狱,书万言《辩诬疏》无果,于十一月三日自尽。

    说的是《西游记》,为什么要码这么多字讲胡宗宪?因为在第五十回出现了一具没交代任何来历的尸骨,如果不了解作者的这段经历,恐怕很难知道八戒为何会对其落泪哀叹,很难知道这位无名的“大将军元帅体”到底所指何人。

    “那呆子把钉钯撒在腰里,整一整青锦直裰,斯斯文文,走入门里,只见是三间大厅,帘栊高控,静悄悄全无人迹,也无桌椅家火。转过屏门,往里又走,乃是一座穿堂,堂后有一座大楼,楼上窗格半开,隐隐见一顶黄绫帐幔。呆子道:“想是有人怕冷,还睡哩。”他也不分内外,拽步走上楼来,用手掀开看时,把呆子唬了一个躘踵。原来那帐里象牙床上,白媸媸的一堆骸骨,骷髅有巴斗大,腿挺骨有四五尺长。呆子定了性,止不住腮边泪落,对骷髅点头叹云:“你不知是那代那朝元帅体,何邦何国大将军。当时豪杰争强胜,今日凄凉露骨筋。不见妻儿来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谩观这等真堪叹,可惜兴王霸业人。”
    想必大家已经都猜到了答案,小说中徐渭借八戒之口哭叹的这位元帅正是胡宗宪。

    胡宗宪因自拟假诏案被缉捕入京最终不甘受辱自尽而亡。正因胡总督是以带罪之身客死京城,所以虽为“大将军、元帅体”,终是“不见妻儿来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

    八戒哭叹完这位无名元帅的尸骨,随手便取走了桌上的三件纳锦背心。元帅所指的是胡宗宪,那么穿上了这件元帅的背心的意义也正是表明哭叹的作者正是“胡党”中人。
    问题来了,天下人都知道徐渭是胡宗宪的首席秘书,甚至一致的认为徐渭发疯自杀是因为“虑祸及”、“恐连”是怕受胡宗宪一案连累。可事实上徐渭除了失业回家,并没有受到此案的太多牵连。
    锦衣卫缇骑收了胡宗宪却无视徐渭,疏忽?要知道顺藤摸瓜可是锦衣卫的看家本事,洪武朝胡蓝案、空印案什么的一摸就是上万颗人头,永乐朝能摸出来方孝孺十族的脑袋。就算到了嘉靖年间业务能力有所生疏,但面对涉及前首辅和前总督的大案,还不至于看不到徐渭这个重要的“从犯”或是“证人”。
    徐渭因何漏网,我们来看《西游记》五十至五十二回:金【山兜】山青牛怪之难。
    “师徒四众,冒雪冲寒,战澌澌,行过那巅峰峻岭,远望见山凹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唐僧马上欣然道:“徒弟啊,这一日又饥又寒,幸得那山凹里有楼台房舍,断乎是庄户人家,庵观寺院,且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行者闻言,急睁睛看,只见那壁厢凶云隐隐,恶气纷纷,回首对唐僧道:“师父,那厢不是好处。………”
    随后悟空前去别处化斋,走前即取金箍棒,幌了一幌,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
    书读到这里时可能所有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孙悟空地上画的那个圈圈真如铜墙铁壁真的安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知道唐僧师徒眼前的那所楼台房舍是为何处。刚刚说过楼台中的无名元帅尸骨暗指胡宗宪,那么这所楼台豪无疑问便是这位元帅的大本营,直浙总督府。
    我们再说悟空画的这个圈,这个圈圈真正的作用是困住唐僧师徒三个,不让他们走进那所楼台。画地为牢真的能关住一个人吗?能。但是能关住的绝不是人腿,而是人心。
    圈看似画在地上,其实是在心中,这个圈可以称之为“良知”。胡宗宪靠着大奸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平步青云,踩着被赵文华冤杀的前任总督张经的尸体爬上高位 ,地道的严党 。徐渭是否去总督府,关键看能不能迈出良知这个圈。
    至于稳坐在看似什么都挡不住的那个圈里是不是安全,徐渭在《自为墓志铭》中给了答案:“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

    但是,徐渭和唐僧一样,最终还是迈出了这个圈走向楼台。原因很简单,为了吃饭。悟空千里之外化斋,远饭解不了唐僧的近饿;同样徐渭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穷困潦倒不说揭不开锅也差不多,更何况眼前楼台所在之处是金【山兜】山,兜钱之处。在生计和金银面前良知也并非那么难以跨越,徐渭没做掩饰,入总督府做幕僚就是因为自己利令智昏,所以我们看到第五十回的回目题为“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更是在此回结尾处诗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徐渭无比感恩胡宗宪,却又极度后悔入总督府,矛盾吗?下篇详谈)


    胡宗宪虽身为“严党”纵有千般的不是,但对他徐渭可以说是恩重如山,所以才有了八戒的那番落泪哀叹。元帅成了一具尸骨,穿上元帅的纳锦背心自然也要付出代价,“八戒沙僧两个齐脱了上盖直裰,将背心套上。才紧带子,不知怎么立站不稳,扑的一跌。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捆了。”


    唐僧被困悟空相救,终是敌不过独角兕手中的金刚琢,这玩意不同于紫金红葫芦,不收人只套你的兵器法宝身外之物。不难理解,胡总督得势时被待如上宾的徐渭自然风光无限,生活水平社会地位怕是一般般的官员都比不了;而胡总督倒台成为罪人后,失业徐渭不仅失去丰厚的生活来源,曾经的名誉、地位这些身外之物如同遇到金刚琢一般被套了个精光。


    孙悟空无计可施只得求人,在哪吒、火德真君、水伯这些救兵相继打酱油失败后最终求到了如来之处。如来命十八罗汉取金丹砂救场,在青牛怪收了金丹砂后降龙、伏虎罗汉告知了妖怪的来历,猴子跑去兜率宫,最终太上老君出面“笑把青牛牵转”。


    曾经有人解读说如来这十八颗金丹砂是贿赂老君的十八座金山,用来买通西天之路。
    贿赂的确不假,但贿赂的不是老君而是青牛。十八座金山更是无从谈起,金丹砂的确是份贿赂的礼物,一份薄礼没那么贵重,目的就是让青牛怪陷住“拔不出腿”而已。

    青牛怪所指何人?就是把楼阁中元帅变为尸骨的那个,现实中弹劾胡宗宪至其自尽而亡的人,巡按御史汪汝正。而“青牛怪”汪汝正的后台大佬“太上老君”正是接替了严嵩的新任内阁首辅徐阶。

    徐渭很清楚真正搞死胡宗宪的是谁,在《十白赋》中直言,“公死于华亭氏”(徐阶老家松江府华亭县)。按道理讲徐阶出于党争搞死了徐渭的大恩人胡宗宪,徐渭应该对徐阶“仇深似海”才是,可现实令人大跌眼镜,渭、阶二人有私交,而且关系似乎还不错。万历五年,徐渭由北方归越,途中特意跑到华亭拜访了退休多年的徐阶,恰逢当朝首辅张居正父亲去世,徐渭还欣然为徐阶代笔写了篇悼词《贺张相公启》。

    徐渭、徐阶二人为何会相识,这就要说到大明历史上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萧鸣凤。
    徐渭在《畸谱》纪师、纪知中都题有萧鸣凤先生,萧鸣凤不仅是徐渭的良师、知己,还是徐渭的表姐夫。“先生配,余姑氏女也,于先生为姐氏夫”—《萧氏家集序》
    之所以称之为奇人是因为萧先生擅长一种很神奇的技能“善星术”,(如同传说中的高人一样:“老夫夜观天象将如何如何”)并凭借这技能成就了嘉靖朝的两位首辅。
    《明史·列传第八十四》记载:张璁,举于乡,七试不第,将谒选,御史萧鸣凤善星术,语之曰:“从此三载成进士,又三载当骤贵。”璁乃归。正德十六年登第,年四十七矣。
    张璁信了萧鸣凤,后凭借“大礼仪”坐上首辅之位。


    萧鸣凤成就的第二个首辅就是徐阶。萧鸣凤任南畿学政时期选徐阶为县学第一。
    “公(徐阶)年二十,而督学萧君鸣凤负人伦鉴试,公第一,食于庠。”《徐公行状》—王世贞


    徐渭的姐夫是萧鸣凤,徐阶是萧鸣凤的门生。


    那么悟空到灵山求到的“如来”所指何人也就有了答案。

    徐渭之所以在胡宗宪一案中未受牵连,绝不是与此案无关更不是办案官员疏忽,而是由于萧鸣凤出面。
    萧先是贿赂站在前台御史汪汝正,一份薄礼足矣,必须要给他个面子不能硬压,不然弹劾胡宗宪的奏章中提及了徐渭他的结果就会和罗龙文一样。然后求到此案幕后主使徐阶,徐阶倒胡是为党争,徐渭虽在案中可秀才低微的身份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无足轻重,最终徐阶念恩师之情放过了徐渭。

    徐渭也领了这个救命之情,所以虽然“公死于华亭氏”可还是在万历五年登门拜访了徐阶。(大闹天宫端了花果山猴子窝的那个仇家,猴子日后相见还得称兄道弟,也源于此)



    正题前聊一下几年前有一部很火的电影《让子弹飞》,其中有一个情节很令人印象深刻。小六子吃饭被人胡万设计陷害,诬称其吃了两晚粉却只付一碗的粉钱,在胡万的逼迫和围观众人的起哄下,六子为自证清白剖腹验粉而惨死。

    血腥吧,残忍吧,电影是虚构的,可剖腹验食这事却有着真实的历史典故。而干出这种事的人就是我们一直在聊的大才子徐渭,当然不要误会,徐渭可不是自己剖腹,他是剖了别人的腹。

    这件事被沈德符纪录在了《万历野获编?补遗三》之中,题名《军令》:

    “胡襄愍(宗宪)提兵在吾郡,时有健儿买酤肆醇酒肉鲊饮啖,而不酬其值,且痛殴之,酤者不能平,诉之行台。胡立命缚卒至,卒力辨云无之。胡不能决。时徐文长在坐,谓当剖腹以验之。胡笑以为然,谓酤者曰:“腹中有鲊则已,不然汝当抵偿。“酤者听命,立剖之,则鲊尚在,遂释酤者,而倍偿之,军中股栗,不复敢肆。徐以书生而有胆决乃尔。”

    我们可以看到徐渭虽是个白面书生,但面对不平之事时可绝不是个心慈手软之辈,真实的徐大才子脾气火爆嫉恶如仇而且下手相当的狠辣。
    同样在其笔下的孙悟空也完美的继承了这种性格。西行路上唐僧不止一次遇到拦路打劫的强盗,面对这些毛贼草寇猴子从不客气,没有说教没有怜悯、抡棍子打死了事绝不给其后悔的机会。
    在第五十六回的故事中,杨老汉一家对唐僧师徒有赐斋借宿之恩,可猴子面对杨老汉的强盗儿子却没有半分的情面,不仅要了他的命甚至还把脑袋砍下来扔到唐僧面前斗气,当然唐僧也没惯着猴子一顿紧箍咒把猴子赶出了取经队伍,由此引发了西天路上最离奇的一难:

    真假美猴王

    说六耳猕猴是西游记中最神秘的妖怪应该所有人都不会有异议。这家伙来历不明,不仅本事和悟空不相上下而且相貌也是一模一样,从南海到天庭再到地府、灵山,除了谛听和如来三界之内似乎无人能辨其真假。

    因为神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六耳猕猴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
    其中最邪门的当属六耳猕猴这个假悟空伙同如来借机打死了真悟空替其成了佛。

    还有一种解释令多数人比较认可,六耳猕猴乃孙悟空恶念所化。原著中如来说的明白:“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第五十八回的回目也为“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也在隐喻“二心一体”。

    那么徐渭到底想通过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表达什么?“二心”、“六耳”又为何意?

    其实正确答案的确就是“二心一体”,只不过二心的并不是什么猴子而是作者自己,“二心竞斗”曾经是徐渭自己真实的一段人生经历。

    何为“二心”?是善恶之念吗?

    六耳猕猴这个“二心”的确是恶念,但并非是我们理解中杀人放火的那个恶。六耳既没有吃人,也没惦记唐僧肉。六耳猕猴开始是要趁悟空被赶走的机会加入取经队伍,唐僧不允后抢走包袱自己要去西天取经。
    什么是二心?五十八回作者有明确的答案,俩猴子打向灵山时有诗为证: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的“二心”其实就是一颗贪求功名利禄之心,也正如六耳猕猴也要去取经,但目的却和唐僧不一样,不是弘扬佛法不是普渡众生更不是为了保那李世民的江山永固,六耳拜佛取经就是为自己的名利,“教那南瞻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我们再看如来是如何介绍六耳猕猴的:“善聆音,能查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关于“知前后”,很多人都会理解为能知过去未来,可我们也看到六耳猕猴并没这本事,不然不会跑去灵山送死。
    其实这个“知前后”的真正意思是“知进退”。
    善聆音(善于探听朝廷内外的各种消息),能察理(熟悉大明官场的明规则潜规则),知前后(知进退),万物皆明。
    看到没,六耳猕猴的这些本事其实正是“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的必备技能。

    那么何为“六耳”?
    悟空在求菩提祖师传道时曾说道:“此见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后世“法不传六耳”的说法也极可能源自西游。
    既然菩提传法时没有“六耳”,那么这个“六耳”就是未得其道者,什么道?“心学”之道。
    前文讲到过徐渭师从季本,季本是心学宗师王明阳的嫡传弟子。“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字谜也在强调悟空学到的是“心学”。
    而心学的核心便是“致良知”。王明阳晚年与其子家信《寄正宪男手墨二卷》中说道:“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何为良知?老先生有个最简单的解释:“知善知恶是良知”。
    仅仅有良知就可以了吗?当然不行,还要把良知付诸于行动,这便是心学中著名的“知行合一”。
    徐渭做为季本的弟子,心学传人,有没有良知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
    那么徐渭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呢?
    至少在总督府做幕僚时没有。
    前文中说到徐渭虽对胡宗宪感恩戴德,但是却极度后悔入幕总督府,原因很简单,胡总督是“严党”。

    徐渭内心是极度痛恶首辅严嵩的。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部率军攻至北京城下,首辅严嵩因惧怕兵败受责,授意兵部尚书丁汝夔据守不战,不发一兵不放一矢,任由敌军在京城外劫掠八日后满载而去。因嘉靖二十九年为庚戌年,此事也被称为“庚戌之变”。
    徐渭闻后义愤填膺,怒作《二马行》,诗中“将军见虏饱掠归,据鞍作势呼贼走。士卒久已知此意,打马追奔仅得彀。…”生动的描述了明军官兵畏敌如虎的丑态。
    如果说严嵩主导的“庚戌之变”可称之为国仇,那么沈炼之死就是私恨。
    沈炼,徐渭的挚友也是其族姐夫,同为“越中十子”之一。
    《明史》记载“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这两句话感觉是不是有点眼熟?如果把“炼”换成了“渭”是不是也严丝合缝。

    性格脾气近似的二人自然更为投缘,沈炼对徐渭的才华极为欣赏,赞其:“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此人。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

    “庚戌之变”后沈炼深感严嵩擅权误国,以纳贿、滥权、嫉贤等十项罪名上《十罪疏》弹劾首辅严嵩,称其“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结果惹的嘉靖帝大怒,被打了数十棍贬保安州为民。
    沈炼远离了朝堂,可严嵩并没因此而放过他。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沈炼被诬以谋反之罪斩于宣府,其次子、三子被杖毙,仅长子沈襄侥幸获救。

    对于好友几乎被灭门的惨剧徐渭悲愤异常。书《会祭沈锦衣文》,把沈炼的死因归于“权奸肆逆”;在《哀四子诗?沈参军》中道:“伏阙两上书,裸裳三弄鼓。”借“击鼓骂曹”的典故痛斥奸相严嵩;此后更是以此创作杂剧《狂鼓吏》借古人之口剥皮拆骨的大骂特骂这位当朝首辅。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难料。痛恨严嵩的徐渭却迎来了胡宗宪的邀请,在数赴数辞之后在嘉靖三十七年正月正式入幕总督府,间接的也变成了“严党”。

    既然成了严党,就免不了和这位首辅打交道。

    嘉靖三十八年严嵩八十岁生日时,徐渭书《代贺严公生日启》,其中写道:“知我比于生我,益征古语之非虚;感恩图以报恩,其奈昊天之罔极。”
    次年严嵩八十一岁生日,徐渭又作《代贺严阁老生日启》称颂严嵩:“施泽久而国脉延,积德深而天心悦。三朝耆旧,一代伟人。屹矣山凝,癯然鹤立。”

    在《又启三首》道:“且凡人有疾痛痒痾,必求免于天地父母,然天地能覆载之,而不能起于颠挤,父母欲保全之,而未必如斯委曲。伏惟兼德,无可并名,名且不能,报何为计。”
    恶心不?权奸肆逆转眼就成了一代伟人,地位甚至高于天地父母,很难想象如此谄媚之词和痛骂严嵩的《狂鼓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为何徐渭的行为在入幕总督府后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原因其实很简单,生了“二心”,一颗追名逐利没有良知的
    二心。
    不难理解,徐渭入总督府时已经三十八岁了,眼见得身边的亲朋好友有中举人的有中进士的,两年前好友诸大绶甚至殿试第一状元及第,入了翰林院;而自己在二十岁中秀才后连续六次乡试没能中举,只得开学堂教幼儿识字维生。“人且争笑之”,狂傲的徐渭用这五个字道尽了自己的悲凉与无奈。
    “贫贱不能移”这话说起来容易,可富贵找上了门真能不为之所动的确少见。面对胡总督的多次诚意相邀,被命运吊打了半辈子的徐渭最终没能坚守住初心成了“严党”一员,并迅速凭借自己的才华赢得了胡宗宪的倚重。

    徐渭的生活理所当然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娶娇妻置豪宅,社会地位也是今非昔比,人争笑之也变成人争荣之。谁都知道徐师爷背后是杀伐决断的胡总督、而胡总督背后是权倾天下的严首辅。

    在外人眼中徐渭混的风生水起,但其实徐渭内心却是非常纠结的,可以说入幕总督府这几年都是在“二心竞斗”之中度过的:一颗心是为名、为利、为了报答胡宗宪的知遇之恩;而另一颗心却是良知、是自己无法直面的知己沈炼还有恩师季本。

    被冤杀的沈炼已经讲过,我们再聊一下徐渭的恩师季本。
    徐渭入总督府后凭借两道《进白鹿表》使东南战事不利的胡宗宪重获嘉靖帝的信任并且还升了官,一时名动天下。这事自然也传到了季本的耳朵里,季本对于徐渭入幕总督府站队严党是极为不满的,以《易经》中“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为题致信告诫徐渭。徐渭则以“自然”为题作《读龙惕书》回致了恩师。
    季本在到徐渭回信后如何的回应,之后这对师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史料中并没有找到记载(徐渭应该是没好意思直写)。但是徐渭把答案隐藏在了《西游记》之中。

    在原著第二回中,悟空在灵台方寸山得了道,在众师兄前卖弄手段变化为一颗松树,结果引来了菩提祖师的大怒,道:“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功夫,可好在人前卖弄?………”最终祖师让猴子哪里来回哪里去,而且说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猴子是不是很冤?就因变了一颗松树,就被以卖弄之由逐出了师门,而且还被断言会定生不良。
    其实一点都不冤,因为“松”即是“嵩”。
    悟空变化为“松”卖弄本领所指的正是徐渭化身成为(严)“嵩”一党卖弄文采。成为祸国殃民的严党,说他日后会“定生不良”也不算过分。
    季本曾亲随王阳明是其嫡传弟子,半辈子都在弘扬心学之道,张口“心即理”、闭口“致良知”。可自己的得意门生一转身就投靠了人人切齿的严党,并且丝毫不肯低调各种卖弄,把《进白鹿表》这种马屁文章写的天下皆知。对于这样啪啪打脸的学生当老师的又能如之奈何,恐怕也只能像菩提祖师一样说一句:“我不罪你,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徐渭在总督府深得倚重名利双收,但却愧对师友良心倍受煎熬,“一体二心”的矛盾与分裂最终也落下了一个病根,这个病根最终也导致了几年后那次惨痛的自残。

    小说中故事结尾,六耳猕猴最终被悟空打死,我们也从如来口中得知悟空为“灵明石猴”。
    “灵”者“心”也,灵明即是清明之心。
    “二心竞斗”的结果是清明之心最终战胜了那颗贪求功名之心。但这个代价对于徐渭来说也是极为惨痛的。因为“六耳”所指的不仅是那颗功名之心,还是徐渭脑袋上实实在在的一只耳朵。
    嘉靖四十四年,徐渭自残,用大铁钉子插进左耳再去撞地,险些丢了命。
    世人皆以徐渭惧祸而狂,我们前面讲过并非如此,新首辅徐阶看在萧鸣凤的面子并没有为难徐渭,更何况徐渭自残是在五月,而胡宗宪是十月份被锦衣卫逮捕的。

    徐渭真正发疯是因为他代笔的那封自拟假诏在罗龙文家里被抄了出来。他非常明白这对胡宗宪意味着什么,自责和懊悔才是压垮徐渭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徐渭精神崩溃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耳朵下手呢?

    其实徐渭的精神疾病并非是一朝一夕之患,在总督府时因内心长期“二心竞斗”就已然有了病根。
    “四十一岁。取张。应辛酉科复北,自此祟渐赫赫。”—《畸谱》
    “祟”:鬼祟,鬼神带了的灾祸
    其实早在嘉靖四十年时徐渭就已经出现了“见鬼”的症状,再结合嘉靖四十四年病情加重“丁剚其耳”的举动,我们可以对徐渭的病情有个明确诊断:
    幻听!
    听到了什么?看看如来是怎样介绍六耳猕猴的:“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之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

    幻听到的是千里之外的人言,以徐渭长期懊悔自责的心境想必听到的也不会是什么好话。

    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和罗龙文被抄家问斩后,徐渭也提前看到了曾经权倾东南的胡总督的结局。最终在极度自责和严重幻听的困扰下拔下了那颗钉子,绝了那个能聆千里之外人言的六耳,也绝了那颗追求功名利禄的二心。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2-11-05 01:14:2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