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解码》之十三(转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解码》之十三(转载)[第1页]

作者:鲜虞郭峰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生箴言:欲海无岸 奉献有乐
    四说大禹治水
    从《尚书?禹貢》和《史记?夏本纪》所记载的“尧崩,帝舜问四岳曰???”均可看出大禹治水是在尧帝死后不久、舜帝刚完成其“合国改革”打造出“和合万国”的“唐虞中央帝国—即初始的中国”之初,而非舜死后其“让避舜子商均”到河南创立“有夏王国”之后。再加上“十三年”的工程期限,是绝不可能治理完“九州”水利的。就连禹貢和夏本纪也说其时中国的甸服半径尚未超出500里,甚至500里还是说的直径。可知大禹的重点治水工程也是绝不会超出500里甸服圈儿的。尽管其时尚处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大禹也不可能把舜帝泡在水里先去顾别人。明确了这点就会让人明白:除了其首先治理的核心重点工程—冀州水患以外,其余都不过是对大禹的神化、溢美之辞,最起码也是其创建有夏王国以后的事了。
    关于“冀州”的范围。《尔雅?释地》说:“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于是冀州就囊括了山东、河南一部及河北、山西全部。可尔雅九州与禹貢九州又不大一致,对此《汉书?地理志》解释为“周既克殷,鉴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青雍,分冀州之地为幽并”。可这仍然与《尚书?尧典》说的舜“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难于吻合。便又有了《晋书?地理志》的“虞舜登庸,厥功弥劭。表提类而分区宇,判河山而考疆域。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也。”还进一步诠释为“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以西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周人因焉。”不管设立并州的是舜帝还是成周,起码尚书和史记成书时并州早已是客观存在的。司马迁是不可能把卫以西的河南、山西、陕西全当成冀州地盘儿的。而其《夏本纪》只不过是对《禹貢》的传抄和对《山海经》写作技法的传承。
    再看大禹在冀州的治水工程:一是“壶口”。史痴在自己的《三说》一文中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既載壶口”应是指的“截住了虖池之口”。近看《晋书?地理志》的常山郡条目下还注有:“汉置。统县八、户二万四千。(辖)真定、石邑、井陉、上曲阳(恒山在县西北,北坡有飞狐口)、蒲吾、南行唐、灵寿、九门侯相”。大家都知道在古文献中一些同音字、形似字都是可以拿来通假的。一个地名经数千年的口传笔抄,难免出现不同写法。比如史记的《秦本纪》说“齐侯伯于鄄”;而《齐太公世家》却说的是“会诸侯于甄,齐始霸焉”。显然《史记》上的“鄄、甄”二字都是指的当时的齐国西都—今天的无极甄村。还有《赵世家》记载的-305年赵攻中山“取丹丘、华阳、鴟之塞”的“鴟之塞”本指“氐水之塞”。“氐”字以“氐宿”指天根星而知其概念就是“根本”之意。加水旁后的“汦”字有了“帝、之、吃”三个发音。伏羲台后边的“氐水”在《墨子》中被记做“后之邸”;当今的此地人又把“鴟之塞”沿做了“赤支村”。难道独独这“壶口、狐口、虖口”之间就毫无关联吗?汉代设置的常山郡连新乐都未统辖进去,能囊括今曲阳吗?而把元氏排除在外又何以称之“常山郡”呢?显然《晋书》中的“上曲阳”并非指的今曲阳而是指的今元氏。虽然二者均在山曲之阳,可曲阳是在氐水沙河的“南曲”之阳而元氏却在槐水沙河的“北曲”之阳,故称后者做“上曲阳”较前者更实至名归。其“上”字绝不是白加的可有可无赘词,而是为有别于“曲阳”才名元氏做“上曲阳”、晋州做“下曲阳”的。三个曲阳的中心恰是今正定县曲阳桥村,这些关联地名都不是毫无来由的。元氏西北恒山—常山—封龙山北坡的“飞狐口”恰是今“龙凤湖”的湖口。还有今天的口头、燕川、黄壁庄等水库泄洪口都是当初的“壶口”备份。诚然,这些“壶口们”远不及当今的黄河壶口瀑布驰名。可往往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里并不驰名的小壶口才是大禹当初所堵截的“壶口”。尤其是口头下泄的皇水—皋水—颍水—泒水—今郜河当初是直冲唐虞帝都的。大禹弃此不顾,偏要去堵截“明知不可为、且又根本无须为”的黄河壶口不成了傻蛋一个吗?
    二是“治梁及岐”。尽管山东有着驰名中外的“水泊梁山”、山西有着宏大亘古的“晋望梁山”,可一些今古学阀仍将大禹的“治梁及岐”解读在陕西的麟游—岐山一带。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难消;再加上陕西的岐山太驰名了--我国延续历史最长的周王朝就是由其先民“止于歧下”才发祥的;这里又打造了我国最耀眼的汉唐文明,等等。才使得人们形成了顽冥不化的迷思。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浅显的“小转弯儿”,竞令世人如此难以转圜。原来这里的“梁、岐”本就非指山名、地名,而是指的物名。“梁”字在《辞海》中被注释做“水中土堰”。依据为《诗?邶风?谷风》中的“勿逝我梁”;“岐”字被注为“同‘歧’。《释名?释道》:‘二达曰歧旁。物两为歧,在边曰旁。’”。只要拐过了这个小弯儿就很容易弄明白:大禹所筑的拦水堰双向延伸,往北逼得泒水注进了伏羲台后面的氐水;南逼得泄入了虖池。这也正好是《墨子》描述的“北防原泒,注后之邸、虖池之窦”。
    三是“大原”。尽管古时大、太不分,可大禹所修的“大原”绝非是指的今“太原”,因太原在秦灭六国之前是名其“晋阳”的。诗曰:“薄伐猃狁,至于大原”;《谷梁传》载:“(鲁昭公)元年六月,晋荀吴率师败狄于大原。(传曰)中国曰大原,狄曰大卤”;《公羊传》亦说“昭公元年晋荀吴率师败狄于大原。此大卤也。曷为谓之大原?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讨伐鲜虞国的“薄人”是指始建于新乐东部的“薄姑国”—亦称黑姑、土姑、土方国。当时他们的“出舆嘭嘭,城彼朔方”是难于逾越娘子关、十八盘达到太原的。鲁昭公元年是-541年,自-662年晋献公派赵夙灭掉霍、魏、耿三国“封赵于耿”后,时称“晋阳”的太原一直是赵氏家族的地盘。尽管-597年的“下宫之难”赵氏曾被屠族,可-582年“赵氏孤儿”—赵武认祖归宗时已全部继承了赵氏的爵位和地盘,这就是《赵世家》记载的“复与赵武田邑如故”。且-546年晋平公还让赵武做了晋国正卿,其权势虽未及“专晋权”的乃祖赵盾,可日后的“三家分晋”却正是赵武奠基的。而-541年也正是赵氏的另一厉害角色—赵武的孙子赵鞅赵简子初露峥嵘之时,少年才俊的赵鞅虽尚未步入政坛却经常带领家丁到灵寿、平山一带兴围打猎,并借读于该域的“东郭千年藏书府”。还曾因反感其过于“仁慈”的老师而编造《东郭先生和狼》进行嘲讽。已复苏三代的赵氏岂能让狄人犯其晋阳呢?以“灭肥、灭鼓、伐鲜虞”而活动于晋州、藁城、正定一带的荀吴又咋到太原去打败狄人呢?那么大禹治水的“大原”—即薄姑攻伐鲜虞的“大原”—也就是荀吴败狄的“大卤”究竟何在呢?由谷梁和公羊对《春秋》的解读,特别是《公羊传》说的“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可知所谓“原”即是相对于低洼平地的“高台平地”。既然山西的汾河、滹沱河岸边台地可以名之“太原、原平”,河北平山的滹沱河岸边台地就不能名之做“原”吗?并且对应于其近边儿鹿泉的“抱犊寨”,分别名之“大原、小原”更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仅能抱着牛犊上去的抱犊山,顶平600亩,恰是“小原”的不二之貌,且又与平山相隔不足40里,近邻相对正是“大原、小原”的原始出处。
    四是有关“岳阳”。今人意识中的岳阳都是指的山西南部,包括《辞海》也将其注释为“太岳(霍)山以南”。可这十分显然的一是与舜“分卫以西为并州”相悖;二是忽略了“太岳”之名启用于何时。查遍《史记》,都是把霍山记做“霍太山”的。表明史记成书之前霍山尚无“太岳”之名,足见司马迁说的“岳阳”并非是指山西南部。唐虞时代的“四岳”本非地名,而是指的高辛喾帝的四个丈人—即娵訾氏、陈锋氏、有邰氏和有戎氏四大家族首领;秦始皇到处封山刻石,亦无一次与“岳”字相关;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才出现了“五岳”之说—见《孝武本纪》的“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从《孝武本纪》有关-105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的记载可知所谓“五岳”,就是汉武帝始封的。只不过其初封的“南岳”是区隔皖南、北的天柱山,“北岳”是太行横出的封龙山。由此司马迁说的“既修大原,至于岳阳”只能解读为:治理好平山后,才来到封龙山南麓的元氏一带。这与其后文的“至于衡漳、常卫即从”是紧密呼应的。所以认定大禹治理的“覃怀”在河南武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其实大禹首治石家庄地域,不仅《墨子?兼爱》中篇描述的十分清楚,在汉代、唐代、宋代一直到前清都是毫无争议的社会共识。汉景帝为了纪念尧舜禹和后稷在此创立“中国”之功,特意于-148年封七王之乱中死节的赵内史王悍的儿子王康做“新市侯”、赐名“王弃”;又于-145年封自己的儿子做“常山王”赐名“刘舜”;汉孔安国还著《尚书传》说“龙门西河在冀西”;东汉郑玄亦批注“卫(沩)水在灵寿,大陆泽在钜鹿”;唐孔颖达进一步诠释为“在冀州西界,故谓之西河”;到宋代,不仅出生在“成德军”中的范仲淹寄书朋友炫耀自己“生于唐虞故里”,时人还为纪念大禹治水的“覃怀致功”而在真定城内建造了豪华园林“覃园”。只是这个覃园被忽必烈建元大都时“拆迁”了;清初巡阅三关守备的兵部大员傅振商还曾在新乐驿馆(今承安铺)题写了“观风频访陶唐迹,不日羲台非旧年”的壁间诗,并被过往的吏宦、骚客步韵达30余首。足见当时社会公认尧舜禹主要业绩是在此域的。只不过受时政左右,历史历来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半点不由己。从秦始皇的祖上就忌讳别人视自家是西夷虎狼之族,总想着把尧舜禹的活动中心往关西拉扯,给自己脸上贴贴金;汉武帝又为了巩固和扩大“大一统”的汉族统治而昌行“今文经学”,着重发挥经文大意而摈弃细节真实,为日后的地名概念留下了模糊空间。不少文献就是在那种舆论导向下的再加工。到了清代中叶,随着国外资本主义的侵入,一些要求变法的学者重拾今文经学传承使得“常州学派”—即公羊学派大盛,后来成为康有为“托古改制”和“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可也恰恰是此种学术观点视追求细节真实的“古文经学”为“清谈”误国,如同“泼脏水连婴儿一同倒掉”一样把孔安国批得一钱不值。也是一群持此观点者假两广总督毕源之名把西河“搬”去了“山西、陕西之界”—把大禹演绎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仙。再加上“五四运动”彻底荡涤了一切旧传承,才使得今人以讹传讹、争鸣不再。实际上这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正本清源、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先从神坛上请下来,还原其实实在在的民族先驱者、实践探索者、社会开拓者的真实形象,让一个仅供人们顶礼膜拜的虚幻图腾重拾其督责后人的标杆职能、时时鞭策着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无 题
    新乐蕴藏渊泱泱,企冀贤哲卓昭彰。
    古为今用促发展,愿君争校秦始皇。


    从《诗经?青蝇》的作者
    看戎狄人对中华文化的建树
    一直以来,人们都顽固地把戎狄蛮夷当做对立于中华民族的边外异类、入寇之族而予以贬斥。其实这不过是仅仅站在周
    学术版意欲加精的帖子被煮酒审核毙掉了。真是搞不懂的《天涯规则》!
    为什么人们宁信神话不信史实?
    没有两相对应的“小原、大原”,难道“太原”是横空出世的?
    大禹治水的“岳阳”和舜帝做小买卖的“常阳”均指今封龙山南的“元氏一带”。称晋南为“岳阳”是无谱可靠的!
    视“梁、岐”单单做山,是片面的僵化思维!
    相信大禹堵截黄河壶口的人是比相信“蛇吞象”还智障的残粉!
    神化先祖与虚无先祖都是不科学的!
    究竟幽州、并州是谁设立的?
    @鲜虞郭峰 2019-10-14 11:25:16
    相信大禹堵截黄河壶口的人是比相信“蛇吞象”还智障的残粉!
    -----------------------------
    大禹堵截黄河,用脚后跟想想也是明知不可为、且又无需为之事!
    @鲜虞郭峰 2019-10-11 19:37:39
    大禹治水的“岳阳”和舜帝做小买卖的“常阳”均指今封龙山南的“元氏一带”。称晋南为“岳阳”是无谱可靠的!
    -----------------------------
    《史记*孝武本纪》载:常山王有罪,迁。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表明当时刘彻所封的“北岳恒山”即常山、横山、封龙山。那么,司马迁笔下的“岳阳”不正是今元氏一带吗?硬要把“岳阳”解读到运城地区不是睁眼瞎话吗?
    史记《赵世家》说(就在秦将蒙骜战死在平山三汲的-240年):“傅抵将,据平邑;庆舍将东阳河外师,守河梁”。显然,这是当时盘踞在正定北部安丰村的赵悼襄王,害怕连续攻克龙(今行唐龙州镇)、孤(今新乐车固)、庆都(今新乐曲都),“还兵攻汲”的蒙骜大军一鼓作气拿下安丰,才不得不派出傅抵防御今石家庄机场一带,派庆舍死守今京广铁路、107国道上的磁河大桥。这里的“河梁”能解读成“黄河、梁山”吗?咋大禹治水的“治梁及岐”就非得解读做“梁山、岐山”呢?
    大禹治水遍九州说明显是在神化历史、制造迷信,与虚无历史同功。
    @鲜虞郭峰 2019-11-20 09:01:39
    大禹治水遍九州说明显是在神化历史、制造迷信,与虚无历史同功。
    -----------------------------
    复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从破除迷信开始。
    先把史实误导成无法存在的神话,进而否定这段历史。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套路”吗?
    给大禹披上一件“皇帝的新衣”目的何在?
    迄今把大禹治水解读在陕西、河南者有一个自圆其说的完整证据链吗?
    《苏秦列传》说:“禹无百人之聚”。一个不足百人的河工队伍十三年治理完九州水患?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鲜虞郭峰 2019-11-25 10:43:51
    给大禹披上一件“皇帝的新衣”目的何在?
    -----------------------------
    难道就为了给顾继刚们把他考证成一条“虫子”做铺垫吗?
    @鲜虞郭峰 2019-11-02 18:06:48
    史记《赵世家》说(就在秦将蒙骜战死在平山三汲的-240年):“傅抵将,据平邑;庆舍将东阳河外师,守河梁”。显然,这是当时盘踞在正定北部安丰村的赵悼襄王,害怕连续攻克龙(今行唐龙州镇)、孤(今新乐车固)、庆都(今新乐曲都),“还兵攻汲”的蒙骜大军一鼓作气拿下安丰,才不得不派出傅抵防御今石家庄机场一带,派庆舍死守今京广铁路、107国道上的磁河大桥。这里的“河梁”能解读成“黄河、梁山”吗?咋大禹治水的“......
    -----------------------------
    都是“盲目崇大”惹得祸!
    @鲜虞郭峰 2019-12-21 09:19:29
    《苏秦列传》说:“禹无百人之聚”。一个不足百人的河工队伍十三年治理完九州水患?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竟还有人迷信痴人梦语不是更可悲吗?
    ?
    荀吴败狄的“大原--大卤”究竟在冀西还是在晋中?
    没有“小原”,“大原”何来?
    @鲜虞郭峰 2020-09-23 21:48:56
    没有“小原”,“大原”何来?
    -----------------------------
    平山的“大卤”与新乐的“捉鹿”和辛集的“束鹿”有无关联?
    究竟是谁把河南武陟划入冀州的?
    任何脱离生产力条件制约的假说都是在虚无历史。
    《孟子》“九河”与《墨子》“九浍”在《尔雅》中是有明确释读的。以大禹一个百人治河队伍十三年治理九州水患不是痴人说梦吗?
    @鲜虞郭峰 2020-11-20 11:07:27
    究竟是谁把河南武陟划入冀州的?
    -----------------------------
    有人说“冀州的主体在山西“。依据是《尔雅》的”两河之间曰冀州“。其实这是对《尔雅》的误读。山东黄河与陕西黄河明明是一条黄河,咋能视之作”两河“呢?显然《尔雅》的“两河”是指的“九河”和“西河”。因《尔雅》是《汉书*艺文志》上的东西。而《汉书*地理志》明确说:“(周克殷后)分冀州之地为幽并”。班固不会既卖矛又卖盾吧?
    @鲜虞郭峰 2020-11-20 11:07:27
    究竟是谁把河南武陟划入冀州的?
    -----------------------------
    @鲜虞郭峰 2021-06-03 21:54:31
    有人说“冀州的主体在山西“。依据是《尔雅》的”两河之间曰冀州“。其实这是对《尔雅》的误读。山东黄河与陕西黄河明明是一条黄河,咋能视之作”两河“呢?显然《尔雅》的“两河”是指的“九河”和“西河”。因《尔雅》是《汉书*艺文志》上的东西。而《汉书*地理志》明确说:“(周克殷后)分冀州之地为幽并”。班固不会既卖矛又卖盾吧?
    -----------------------------
    《墨子》说“(大禹)东防漏之陆。欐为九浍,以健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孟子》说“禹修九河,中国可得而食也”。那些视冀州为山西者和那些在运城发掘高辛帝都者不是孙子坟前拜爷爷吗?
    再回龙姐“尧舜禹晋南说”:禹在晋南有其可能。但要说尧舜也在晋南,菏泽人服气吗?台湾的历史大伽许倬云老先生也不会认同吧?
    @鲜虞郭峰 2019-12-21 09:19:29
    《苏秦列传》说:“禹无百人之聚”。一个不足百人的河工队伍十三年治理完九州水患?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
    @鲜虞郭峰 2020-02-25 21:34:59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竟还有人迷信痴人梦语不是更可悲吗?
    -----------------------------
    @haoyulong 2021-06-24 18:25:50
    就您懂科技?“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这些都是辩士巧舌如簧说服诸侯的话,言少的意思。说的是尧舜禹最初力量都不大,最后能够成为天下共主。意思说,力量小并不是主要的,只要走对了治理天下的大道,也可以王天下。百人只聚岂能是治水只有100人?
    -----------------------------
    秦始皇在“刻石”时曾讲过“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不知龙姐以为“五帝之国”能有多大?
    @haoyulong 2021-06-29 16:10:28
    改正,不是繁峙,是陶峙遗址。
    -----------------------------
    “帅西水浒”不是“文明西播”记录吗?“东伐四国”不是“野蛮东侵”吗?《诗经》《史记》都是“当代历史虚无主义者”新编的?单凭一个“仰韶遗址”能支撑起“文明西来说”吗?伏羲炎黄“来自渭汾伊洛”出自何典?何据?鲜虞是“西部戎狄分支说”又有何凭证?中央政策倾斜支持西部开发,我们不遗余力。不仅同为我骨肉同胞,还因其保护、养育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但学术研究绝不可倒孙为祖、指鹿为马。因神化先祖与虚无历史异曲同工。龙姐说哩?
    @haoyulong 2021-06-29 16:10:28
    改正,不是繁峙,是陶峙遗址。
    -----------------------------
    @鲜虞郭峰 2021-07-05 18:38:18
    “帅西水浒”不是“文明西播”记录吗?“东伐四国”不是“野蛮东侵”吗?《诗经》《史记》都是“当代历史虚无主义者”新编的?单凭一个“仰韶遗址”能支撑起“文明西来说”吗?伏羲炎黄“来自渭汾伊洛”出自何典?何据?鲜虞是“西部戎狄分支说”又有何凭证?中央政策倾斜支持西部开发,我们不遗余力。不仅同为我骨肉同胞,还因其保护、养育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但学术研究绝不可倒孙为祖、指鹿为马。因神化先祖与虚无历史异......
    -----------------------------
    @haoyulong 2021-07-05 23:20:45
    你说的对,然而遗憾的是你指鹿为马。帅西水浒只是沿着渭河的一个很小的支流从豳迁到岐下,直线距离从东向西不过20公里,仍然在关中,周人经过若干年的奔戎狄之间回到了祖居之地,总体上来讲是从西向东发展,这难道能支持你的文明西来东去吗?你连起码的地理方位都搞不清楚,也不承认经典记载和现代考古,那你所依据的只有你的胡诌了。周人的总体东进中原,当然是文明的进步。周人不管是文化和制度都超过商代,天下恐怕只有"......
    -----------------------------
    不知龙姐前天晒肚皮了,在我的意识里郝家人可都是腹藏经纶的。只不知龙姐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尧舜中心晋南说”来自何典?刘安说过还是顾颉刚说过?
    @haoyulong 2021-06-29 16:10:28
    改正,不是繁峙,是陶峙遗址。
    -----------------------------
    @鲜虞郭峰 2021-07-05 18:38:18
    “帅西水浒”不是“文明西播”记录吗?“东伐四国”不是“野蛮东侵”吗?《诗经》《史记》都是“当代历史虚无主义者”新编的?单凭一个“仰韶遗址”能支撑起“文明西来说”吗?伏羲炎黄“来自渭汾伊洛”出自何典?何据?鲜虞是“西部戎狄分支说”又有何凭证?中央政策倾斜支持西部开发,我们不遗余力。不仅同为我骨肉同胞,还因其保护、养育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但学术研究绝不可倒孙为祖、指鹿为马。因神化先祖与虚无历史异......
    -----------------------------
    @haoyulong 2021-07-05 23:20:45
    你说的对,然而遗憾的是你指鹿为马。帅西水浒只是沿着渭河的一个很小的支流从豳迁到岐下,直线距离从东向西不过20公里,仍然在关中,周人经过若干年的奔戎狄之间回到了祖居之地,总体上来讲是从西向东发展,这难道能支持你的文明西来东去吗?你连起码的地理方位都搞不清楚,也不承认经典记载和现代考古,那你所依据的只有你的胡诌了。周人的总体东进中原,当然是文明的进步。周人不管是文化和制度都超过商代,天下恐怕只有"......
    -----------------------------
    《周本纪》和《匈奴列传》明确记载着亶父西拓是因其受到了夏后淳维带领的“熏育戎狄人”围攻。那么熏育人何以攻邠?仅仅逃离40里避的开吗?
    @haoyulong 2021-06-29 16:10:28
    改正,不是繁峙,是陶峙遗址。
    -----------------------------
    @鲜虞郭峰 2021-07-05 18:38:18
    “帅西水浒”不是“文明西播”记录吗?“东伐四国”不是“野蛮东侵”吗?《诗经》《史记》都是“当代历史虚无主义者”新编的?单凭一个“仰韶遗址”能支撑起“文明西来说”吗?伏羲炎黄“来自渭汾伊洛”出自何典?何据?鲜虞是“西部戎狄分支说”又有何凭证?中央政策倾斜支持西部开发,我们不遗余力。不仅同为我骨肉同胞,还因其保护、养育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但学术研究绝不可倒孙为祖、指鹿为马。因神化先祖与虚无历史异......
    -----------------------------
    @haoyulong 2021-07-05 23:20:45
    你说的对,然而遗憾的是你指鹿为马。帅西水浒只是沿着渭河的一个很小的支流从豳迁到岐下,直线距离从东向西不过20公里,仍然在关中,周人经过若干年的奔戎狄之间回到了祖居之地,总体上来讲是从西向东发展,这难道能支持你的文明西来东去吗?你连起码的地理方位都搞不清楚,也不承认经典记载和现代考古,那你所依据的只有你的胡诌了。周人的总体东进中原,当然是文明的进步。周人不管是文化和制度都超过商代,天下恐怕只有"......
    -----------------------------
    @鲜虞郭峰 2021-07-26 09:52:45
    《周本纪》和《匈奴列传》明确记载着亶父西拓是因其受到了夏后淳维带领的“熏育戎狄人”围攻。那么熏育人何以攻邠?仅仅逃离40里避的开吗?
    -----------------------------
    @haoyulong 2021-07-26 13:25:58
    没有亶父西拓之说,《匈奴列传》、《周本纪》均未如此说。古公亶父南下梁山受到戎人围攻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要去更加富庶的地方进行发展,是为了给予商王一个合理的理由而已。周在庆阳到豳经历四代人,这期间基本上是按照戎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发展的,周在豳经营九代,生产方式是半戎人半中原的方式,到了岐下,则完全贬戎人之俗。在周原周人发展迅速,军事力量根本不是戎人能够比的,周人不仅解决了自己北边的戎人......
    -----------------------------
    的确,自始迁祖亶父西拓以降,“邠后国人”在周原、陇东一带传承了600多年。可若否定其前的十二代人400多年(内含八代300年的“有豳国”)传承在冀西,可就有违史实了。《周本纪》载:“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在陇东的高岗上能看到“商邑”吗?您说哩?
    @鲜虞郭峰 2019-12-21 09:19:29
    《苏秦列传》说:“禹无百人之聚”。一个不足百人的河工队伍十三年治理完九州水患?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
    @鲜虞郭峰 2020-02-25 21:34:59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竟还有人迷信痴人梦语不是更可悲吗?
    -----------------------------
    @haoyulong 2021-06-24 18:25:50
    就您懂科技?“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这些都是辩士巧舌如簧说服诸侯的话,言少的意思。说的是尧舜禹最初力量都不大,最后能够成为天下共主。意思说,力量小并不是主要的,只要走对了治理天下的大道,也可以王天下。百人只聚岂能是治水只有100人?
    -----------------------------
    虽纵横家靠的是“忽悠术”,可苏秦此说却是实锤。尧帝时“并无分职”是《五帝本纪》中载明的;舜在未被尧录用前,以其打工仔、乞丐地位何来土地?“禹无百人之聚”虽然可能说的只是其“撂挑子跑路”时的追随者,但其当司空时的河工队伍规模也大不到那里去。这是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组织动员能力所决定的!
    @haoyulong 2021-06-24 17:31:47
    普及一下古文意思“治梁及岐”的意思是“治理了从梁山流出的水及其支脉的水”。这里的“岐山”是梁山的“支脉”的意思,并非雍州的岐山。所谓梁山,其实是条山系,中间被黄河切断,西边的还称为“梁山”,东边的称为“吕梁山”,“吕”是地名,晋西北一带。姜姓部族曾经生活在这一带,所以“姜尚”又叫“吕尚”。
    -----------------------------
    关于“华夏之源”,有个“豫陕之辩”。郝兄还想挑起一个姜子牙的“鲁晋之辩”吗?我支持!
    @haoyulong 2021-06-24 17:31:47
    普及一下古文意思“治梁及岐”的意思是“治理了从梁山流出的水及其支脉的水”。这里的“岐山”是梁山的“支脉”的意思,并非雍州的岐山。所谓梁山,其实是条山系,中间被黄河切断,西边的还称为“梁山”,东边的称为“吕梁山”,“吕”是地名,晋西北一带。姜姓部族曾经生活在这一带,所以“姜尚”又叫“吕尚”。
    -----------------------------
    @鲜虞郭峰 2021-09-12 09:40:25
    关于“华夏之源”,有个“豫陕之辩”。郝兄还想挑起一个姜子牙的“鲁晋之辩”吗?我支持!
    -----------------------------
    @haoyulong 2021-09-13 00:40:28
    这需要辩吗?华夏之源也从来都没有豫陕之辩,只有当代资本导演下的地域之争。此前人们都是严肃的学术考证,并无省份之间的争执。就比如轩辕黄帝陵寝,自古国家级祭祀都在桥陵,近些年才有了河南的祭祀,不良学者和官员为了经济利益,在资本的操纵下,将历史上不同时期记载的片言只语甚至是野史传说拿来作为信史,混淆视听。有些人将三代以前波澜壮阔的遍布东方大陆的文明创造和文明整合史以微缩景观式的造假方法,欺骗对历......
    -----------------------------
    的确有“豫陕之辩”,并可溯及西汉--司马迁的《孝武本纪》说黄帝陵是“群臣葬其衣冠迩来”;而与其同时期的刘安的《览冥训》却说“黄帝都新郑”。您真的相信黄帝立国于张家口、建都于新郑、死葬于桥山吗?被《吕覧》称之“远道不至、重任不移”的黄帝时代,那样的乾坤大挪移目的性何在?
    @鲜虞郭峰 2019-12-21 09:19:29
    《苏秦列传》说:“禹无百人之聚”。一个不足百人的河工队伍十三年治理完九州水患?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
    @鲜虞郭峰 2020-02-25 21:34:59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竟还有人迷信痴人梦语不是更可悲吗?
    -----------------------------
    @haoyulong 2021-06-24 18:25:50
    就您懂科技?“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这些都是辩士巧舌如簧说服诸侯的话,言少的意思。说的是尧舜禹最初力量都不大,最后能够成为天下共主。意思说,力量小并不是主要的,只要走对了治理天下的大道,也可以王天下。百人只聚岂能是治水只有100人?
    -----------------------------
    @鲜虞郭峰 2021-09-01 22:07:58
    虽纵横家靠的是“忽悠术”,可苏秦此说却是实锤。尧帝时“并无分职”是《五帝本纪》中载明的;舜在未被尧录用前,以其打工仔、乞丐地位何来土地?“禹无百人之聚”虽然可能说的只是其“撂挑子跑路”时的追随者,但其当司空时的河工队伍规模也大不到那里去。这是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组织动员能力所决定的!
    -----------------------------
    @haoyulong 2021-09-01 23:22:28
    你总是在创造经典,《五帝本纪》明载命羲、和氏掌管四时节令历法,命羲仲,住在郁夷(东夷一个部族)掌管春天节令的授时,命羲叔居南郊,掌管南方各方国,命和仲,居西方,掌管西方诸方国事务,病观测西方秋分时候星座位置,授时.......何以说尧帝时候并无分职?郭兄还需好好读读《史记》。舜帝在被尧帝征用前,其父瞽叟是没落的东夷天吴氏(即有虞氏)部族首领,尧帝时候,将此部族迁于今沁潞盆地,只是由于此人眼盲、乖戾......
    -----------------------------
    不知郝兄的“尧迁天吴氏部落首领瞽叟于沁潞盆地说”出自何典?
    《史记正义》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县,舜后所封。”究竟谁在倒孙为祖?
    十分感谢郝兄看得起咱的帖子!愿意共同探讨咱们的先祖文明。只是咱可别为了颠覆而颠覆。那样是对不起先贤的。舜帝重华经两次“合国改革”打造出“首代中国--即唐虞中央帝国”。这起码是孟子、吕不韦、司马迁的共视,并且得到了汉代朝廷的公认。不然汉景帝咋封其幼子常山王、赐名刘舜呢?总不会是为了鞭挞“伪君子”才如此这般吧?要把这些典籍记载统统推翻,单凭《山海经》和不清不楚的遗址出土牵强附会恐非一个严谨的历史学者所为吧?
    @鲜虞郭峰 2021-09-30 19:20:26
    《史记正义》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县,舜后所封。”究竟谁在倒孙为祖?
    -----------------------------
    @haoyulong 2021-11-01 10:26:42
    这句话,说的是定州唐县是尧帝后代的封地,宋州虞县,是舜帝后裔的封地。说的是西周初年封上古帝王后代所在,并非上古帝王都城所在。
    至于你经常说的尧帝之母陈锋氏,又名陈丰氏,陈在中国有三个地方,一为宝鸡陈仓,二为开封陈留,三为淮阳宛丘陈,这是他们部落从西向东迁徙的三个居住地。陈锋氏是炎帝后裔伯陵之后,又名逢公,最早的封地是“流黄酆氏之国”,又曰流黄辛氏之国。炎帝伯陵时代,定都宝鸡陈仓,因此伯陵......
    -----------------------------
    的确不能以今度古。只是远古的家更不好当。大禹的老爸鲧为什么治水失败?难道仅仅是技术问题吗?就没有体制原因?远古没有体制改革何以推动社会发展?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伤筋动骨。没有重华的首场改革失败,他何以下野?北人无择何以投水自杀?即便“禅让制”是后人的理想化编造,大禹的“政变夺权”也是有悖客观规律的。抢班儿何太急?不是“撂挑子跑路”何至“弃稷不务”令不窋(不隘)“自窜戎狄之间”?
    @鲜虞郭峰 2021-09-30 19:20:26
    《史记正义》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县,舜后所封。”究竟谁在倒孙为祖?
    -----------------------------
    @haoyulong 2021-11-01 10:26:42
    这句话,说的是定州唐县是尧帝后代的封地,宋州虞县,是舜帝后裔的封地。说的是西周初年封上古帝王后代所在,并非上古帝王都城所在。
    至于你经常说的尧帝之母陈锋氏,又名陈丰氏,陈在中国有三个地方,一为宝鸡陈仓,二为开封陈留,三为淮阳宛丘陈,这是他们部落从西向东迁徙的三个居住地。陈锋氏是炎帝后裔伯陵之后,又名逢公,最早的封地是“流黄酆氏之国”,又曰流黄辛氏之国。炎帝伯陵时代,定都宝鸡陈仓,因此伯陵......
    -----------------------------
    @鲜虞郭峰 2021-11-08 18:46:01
    的确不能以今度古。只是远古的家更不好当。大禹的老爸鲧为什么治水失败?难道仅仅是技术问题吗?就没有体制原因?远古没有体制改革何以推动社会发展?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伤筋动骨。没有重华的首场改革失败,他何以下野?北人无择何以投水自杀?即便“禅让制”是后人的理想化编造,大禹的“政变夺权”也是有悖客观规律的。抢班儿何太急?不是“撂挑子跑路”何至“弃稷不务”令不窋(不隘)“自窜戎狄之间”?
    -----------------------------
    @haoyulong 2021-11-08 21:25:22
    老兄好搞笑,问你舜帝什么样的改革实施需要囚禁尧帝?你答非所问。尧帝时候,先后有公共和鲧治水,因为没有成功,都被尧帝免职了,何况鲧治水只治了9年就被舜帝进谗言说治水不成功而免职。此后几十年无人治水,舜帝称帝后,秋后算账给鲧定的罪名只有一个,就是在治理南太行河段的时候“窃帝之息壤”,就是在上古某位帝王坟场附近取土,因此遭到了抓捕,可谓欲加之罪。此后为了镇压各部族反抗,十几年不曾治水,导致水患更加......
    -----------------------------
    再回郝兄:一、舜何以囚尧?从亚圣和史圣的“(舜)归之中国践天子位”的“归”字上可知重华打造首代中国的首场改革是失败的。何以失败?显然是其在总结鲧治水九年无功的历史教训时,清楚意识到根本原因并非是因为鲧盗用了“帝王坟土”而是当时一盘散沙的社会体制严重桎酷了与大自然抗争的能量。这才是其改革政治体制的初衷。要改革就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也必然会联合抵制。而尧帝自然就成了这批人“保护伞”。舜帝“软禁”其老岳父、以切断既得利益集团间的串通联络也在情理之中了;二、不窟生活在夏末?的确,清代嘉庆名医董增龄先生在依据早已散失不全的汉代卫昭注本整理的《国语正义》还真是把不窟放在了夏末。可河南人赖之打造“黄帝故里”的东晋名医皇普谧的“黄帝都新郑”之说您也信?
    @鲜虞郭峰 2021-09-30 19:20:26
    《史记正义》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县,舜后所封。”究竟谁在倒孙为祖?
    -----------------------------
    @haoyulong 2021-11-01 10:26:42
    这句话,说的是定州唐县是尧帝后代的封地,宋州虞县,是舜帝后裔的封地。说的是西周初年封上古帝王后代所在,并非上古帝王都城所在。
    至于你经常说的尧帝之母陈锋氏,又名陈丰氏,陈在中国有三个地方,一为宝鸡陈仓,二为开封陈留,三为淮阳宛丘陈,这是他们部落从西向东迁徙的三个居住地。陈锋氏是炎帝后裔伯陵之后,又名逢公,最早的封地是“流黄酆氏之国”,又曰流黄辛氏之国。炎帝伯陵时代,定都宝鸡陈仓,因此伯陵......
    -----------------------------
    @鲜虞郭峰 2021-11-08 18:46:01
    的确不能以今度古。只是远古的家更不好当。大禹的老爸鲧为什么治水失败?难道仅仅是技术问题吗?就没有体制原因?远古没有体制改革何以推动社会发展?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伤筋动骨。没有重华的首场改革失败,他何以下野?北人无择何以投水自杀?即便“禅让制”是后人的理想化编造,大禹的“政变夺权”也是有悖客观规律的。抢班儿何太急?不是“撂挑子跑路”何至“弃稷不务”令不窋(不隘)“自窜戎狄之间”?
    -----------------------------
    @haoyulong 2021-11-08 21:25:22
    老兄好搞笑,问你舜帝什么样的改革实施需要囚禁尧帝?你答非所问。尧帝时候,先后有公共和鲧治水,因为没有成功,都被尧帝免职了,何况鲧治水只治了9年就被舜帝进谗言说治水不成功而免职。此后几十年无人治水,舜帝称帝后,秋后算账给鲧定的罪名只有一个,就是在治理南太行河段的时候“窃帝之息壤”,就是在上古某位帝王坟场附近取土,因此遭到了抓捕,可谓欲加之罪。此后为了镇压各部族反抗,十几年不曾治水,导致水患更加......
    -----------------------------
    @鲜虞郭峰 2021-11-13 11:01:24
    再回郝兄:一、舜何以囚尧?从亚圣和史圣的“(舜)归之中国践天子位”的“归”字上可知重华打造首代中国的首场改革是失败的。何以失败?显然是其在总结鲧治水九年无功的历史教训时,清楚意识到根本原因并非是因为鲧盗用了“帝王坟土”而是当时一盘散沙的社会体制严重桎酷了与大自然抗争的能量。这才是其改革政治体制的初衷。要改革就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也必然会联合抵制。而尧帝自然就成了这批人“保护......
    -----------------------------
    @haoyulong 2021-11-14 12:37:02
    一个归字就能知道舜帝改革失败?有点太高明了。鲧治水九年就能知道失败,那么大禹治水十三年岂不更该说明体制问题?事实上,后来的大禹治水,是在共工和鲧治水成就的基础上,记载的共工氏治水,就开始清理龙门的积石,三门峡的砥柱,这显然是疏导之法,而大禹治水也是一边疏导一边加固堤防。可见原因并不是疏导与堵的方法之争,就是当代的治水工程也是堵疏结合的。鲧被抓捕之时,大禹才不到三岁,寄养在外婆家里,十多年后......
    -----------------------------
    再回郝兄:您的“部落联盟”也忒泛化了点儿吧?“至今中国也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文化中国”?“中华、华夏”均非民族称谓?那何为部落、何为民族、何为国家、何为联盟?概念混淆是理清观念之大忌。
    @haoyulong 2021-08-03 20:56:47
    
    这张图就是不窋奔戎狄之间,以及公刘迁豳西(长武)、庆节迁豳,古公亶父帅西水浒图。希望史痴好好了解地理位置和基本的历史事实。
    -----------------------------
    再回郝兄:不窋仅仅因“失官”而“远遁”,亶父面对夏后淳维的“民族报复”却仅仅逃离区区300里?有点儿逻辑不通吧?
    @鲜虞郭峰 2021-09-30 19:20:26
    《史记正义》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县,舜后所封。”究竟谁在倒孙为祖?
    -----------------------------
    @haoyulong 2021-11-01 10:26:42
    这句话,说的是定州唐县是尧帝后代的封地,宋州虞县,是舜帝后裔的封地。说的是西周初年封上古帝王后代所在,并非上古帝王都城所在。
    至于你经常说的尧帝之母陈锋氏,又名陈丰氏,陈在中国有三个地方,一为宝鸡陈仓,二为开封陈留,三为淮阳宛丘陈,这是他们部落从西向东迁徙的三个居住地。陈锋氏是炎帝后裔伯陵之后,又名逢公,最早的封地是“流黄酆氏之国”,又曰流黄辛氏之国。炎帝伯陵时代,定都宝鸡陈仓,因此伯陵......
    -----------------------------
    @鲜虞郭峰 2021-11-08 18:46:01
    的确不能以今度古。只是远古的家更不好当。大禹的老爸鲧为什么治水失败?难道仅仅是技术问题吗?就没有体制原因?远古没有体制改革何以推动社会发展?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伤筋动骨。没有重华的首场改革失败,他何以下野?北人无择何以投水自杀?即便“禅让制”是后人的理想化编造,大禹的“政变夺权”也是有悖客观规律的。抢班儿何太急?不是“撂挑子跑路”何至“弃稷不务”令不窋(不隘)“自窜戎狄之间”?
    -----------------------------
    @haoyulong 2021-11-08 21:25:22
    老兄好搞笑,问你舜帝什么样的改革实施需要囚禁尧帝?你答非所问。尧帝时候,先后有公共和鲧治水,因为没有成功,都被尧帝免职了,何况鲧治水只治了9年就被舜帝进谗言说治水不成功而免职。此后几十年无人治水,舜帝称帝后,秋后算账给鲧定的罪名只有一个,就是在治理南太行河段的时候“窃帝之息壤”,就是在上古某位帝王坟场附近取土,因此遭到了抓捕,可谓欲加之罪。此后为了镇压各部族反抗,十几年不曾治水,导致水患更加......
    -----------------------------
    究竟司马迁偷吃的先周世系是在夏代还是在商代?不错,这的确是个历来争论不休的命题。谯周按《国语》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当稷官,是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窋亲弃之子,至文王千余岁唯十四代,实以不合事情;《毛诗*疏》云:虞夏至殷共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年,才可充其数。命之长短古今一,而使十五代君在位八十许载,子必将老而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推实难据信也;《集解*韦昭》曰:夏太康失国,废稷之官,不复务农;《索隐*国语》基本观点与韦昭类似。而郝兄则认定不窋是夏桀、成汤时代人。郝兄超越东汉韦昭多找回了三百多年,但依然难以“充其数”。夏代传十四代、十七王加殷代三十一王,平均代差25年;而周文王至赧王也是三十一王相差25年。以此推算先周姬姓漏记了48-15=33位首领。33乘以25是825年,即便姬家在未夺得“中国代表权”的“辟民”时代换届年限长点儿,漏掉的也不止仅300年吧?所有唯有再加上历经了整个商季600余年的“西邠公季”“才可充其数”。您说哩?
    @鲜虞郭峰 2019-10-11 19:37:39
    大禹治水的“岳阳”和舜帝做小买卖的“常阳”均指今封龙山南的“元氏一带”。称晋南为“岳阳”是无谱可靠的!
    -----------------------------
    @haoyulong 2021-06-24 17:38:15
    岳阳,指的是“太岳山之阳”,太岳山是山西中部的一条山脉,在临汾盆地以东,太原盆地以南。你将岳阳说成常阳,依据何在?
    -----------------------------
    “号”山作“岳”是汉代之事。不信请您仔细查查《始皇本纪》,嬴政到处封山刻石有过“五岳”一说吗?“五岳”一词始见于《孝武本纪》。充分说明分封五岳是刘彻的杰作。与放勋半毛钱关系没有。尧舜时代的“四岳”是人不是山。《禹贡》和《夏本纪》中的“岳阳”均为汉代地名概念。我没留意班固《地理志》中有无关于“岳阳县”的设置,即便有也该是《尚书》和《太史公传》成书之后才新设的。汉代的“北岳恒山”始指今元氏封龙山,为讳文帝刘恒而更名“常山”,常山国、常山郡均在这里。三国曹魏把常山郡移至真定--“常山赵子龙”便出自这里。原来人们一直不敢再叫的“北岳恒山”,据《新乐旧志》载:唐贞观年间“忽有飞石堕于(新乐)县西,因建祠(于长寿村),望而祀之”初称“北岳府君”。开元中敕封“安天王”。元代又加封“安天大真元圣帝”。明洪武三年(1371年)复定名“北岳恒山之神”,并移祠曲阳西府城。清代改庙祀于浑源州。不知郝兄说的“尧祭天于霍太山”而名之“北岳”出自哪部文献?
    @鲜虞郭峰 2019-10-14 11:25:16
    相信大禹堵截黄河壶口的人是比相信“蛇吞象”还智障的残粉!
    -----------------------------
    @鲜虞郭峰 2019-10-20 09:23:17
    大禹堵截黄河,用脚后跟想想也是明知不可为、且又无需为之事!
    -----------------------------
    @haoyulong 2021-11-22 19:17:31
    何典记载大禹堵截黄河壶口?恰恰相反,记载的是疏浚壶口到龙门,典籍记载的龙门积石阻挡了河水正常流通,从共工氏、鲧、大禹均是疏浚而非堵截。大洪水来临之前,晋陕大峡谷两侧的山体崩塌,有大量的“积石”阻挡河水,导致大洪水到来的时候洪水水位上升,龙门山口两岸的黄土河岸被冲垮。当时尧都就在距离龙门不远的临汾盆地的汾河岸边,河水积石水位上涨,导致河水倒灌汾水。共工氏、鲧、禹先后率领治河大军发薪烧巨石,以......
    -----------------------------
    再回郝兄“中华、华夏”与“重华”无关说:我国有“秦汉、隋唐”传统说法久矣,可有谁见过“秦宋、唐明”之谓?合“华胥、夏朝”作“华夏”,符合我们的语言传统吗?
    @水边曲度 2021-12-22 16:47:24
    大禹治水,这是事实,关键是治了什么水?治到绍兴,那是不可想象的!
    或许可以从山海经来佐证!
    但山海经被称为小说。
    几千年来,山与水,相对于社会,是变化最小的!将山水搞清楚了,大禹治水就明白了!
    古籍比较厚道,山海经也是一个例子,虽然里面荒诞不经,但也照抄了。既然禹葬会稽,大禹就一定是死于kuài jī。最重要的是找到kuài jī!!!
    我相信kuài jī是ai ji
    古汉语很多没有声母的......
    -----------------------------
    大禹是否葬在了会稽,不得而知。只是《禹贡》《夏本纪》说的大禹治水活动基本都在其虞朝司空任上。至于他“撂挑子跑路”--甩散虞朝政治架构后继续“治水成瘾”,谁能告诉我何典有载?
    @haoyulong 2021-08-03 20:56:47
    
    这张图就是不窋奔戎狄之间,以及公刘迁豳西(长武)、庆节迁豳,古公亶父帅西水浒图。希望史痴好好了解地理位置和基本的历史事实。
    -----------------------------
    @鲜虞郭峰 2021-11-28 09:02:10
    再回郝兄:不窋仅仅因“失官”而“远遁”,亶父面对夏后淳维的“民族报复”却仅仅逃离区区300里?有点儿逻辑不通吧?
    -----------------------------
    再回郝兄:您的图与“不窋奔狄”有毛钱关系吗?不窋“失官”前在哪里当的官?当的是谁的官?只有陇西才能谓之“戎狄之间”吗?《庄子》说“公刘适邠,大王在岐”。而郝兄却来了个公刘在“豳西”庆节才搬到“豳”。为什么?不能只说其然而不溯其所以然吧?
    @haoyulong 2022-01-09 20:56:23
    不窋奔戎狄之前在夏为官后稷。然其封地在有邰,今之陕西眉县岐山扶风至武功西是也。舜帝四个大臣,禹、弃、契、皋陶(其子伯益),舜帝命契羁杀鲧于羽山,禹立,契远遁有昜南。禹死,禅位伯益而令启自取,启杀伯益而自立,是以夏时弃之后世代在夏为后稷,而皋陶、契之后在野。商时,不窋之后在庆阳、长武、豳,而伯益之后在商朝世代为官,周灭商,杀伯益之后蜚蠊、恶来,迁其族陇西,此为秦之先也。夏商周秦,舜帝四大臣各有......
    -----------------------------
    “墨台氏”是“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家姓氏。不信去问冀东网友“土民心实”兄便知。其实,包括河北东路的商代“薄姑(亦称土姑、黑姑)国”、冀东商末“孤竹(姑主)国”等皆为伙同舜帝重华打造“首代中国”、并被舜帝封做“首任礼部天官(秩宗)”的东岳有邰氏“伯夷”后裔。郝兄说不窋是夏桀的司稷。请问:舜帝时的“农业部长”是姬弃、“教育、商业部长(司徒)”是子契、“国土部长(司空)”是伯禹、“手工部长(共工)”是垂、“司法部长(士、大理)”是皋陶、“林牧渔矿业部长(朕虞)”是------。大禹的“撂挑子跑路政权”的各部部长都有谁?还不足说明夏朝是华朝文明的大倒退吗?
    @haoyulong 2022-01-09 20:56:23
    不窋奔戎狄之前在夏为官后稷。然其封地在有邰,今之陕西眉县岐山扶风至武功西是也。舜帝四个大臣,禹、弃、契、皋陶(其子伯益),舜帝命契羁杀鲧于羽山,禹立,契远遁有昜南。禹死,禅位伯益而令启自取,启杀伯益而自立,是以夏时弃之后世代在夏为后稷,而皋陶、契之后在野。商时,不窋之后在庆阳、长武、豳,而伯益之后在商朝世代为官,周灭商,杀伯益之后蜚蠊、恶来,迁其族陇西,此为秦之先也。夏商周秦,舜帝四大臣各有......
    -----------------------------
    舜帝仅有“四大臣”吗?《尚书》明载其“九主两辅十二牧”;《史记》说是“二十二人”。我算实为“二十三”人。大禹撂挑子跑路后跟去几人?弃子不隘、卨子昭明,作为舜子商均的“堂舅”连商均都不管,能追随大禹出走?大禹要能带走舜帝的大部人才还能四代而亡?除了皋陶、伯益,郝兄也再举不出大禹其他追随者了吧?郝兄说弃、窋间的十数代传人皆为夏代稷官,是为大禹的分裂、倒退、跑路团伙贴金了!大禹若真有舜帝的雄才大略、夏代若真有华代的完善政治体系,顾颉刚咋还把其考证成“一条虫”呢?还不充分说明自大禹跑路始,不仅“去稷不务”、还“毋文书,仅语言约束”--把虞朝的文明成果抛弃殆尽了吗?您说哩?
    @鲜虞郭峰 2019-10-14 11:25:16
    相信大禹堵截黄河壶口的人是比相信“蛇吞象”还智障的残粉!
    -----------------------------
    @鲜虞郭峰 2019-10-20 09:23:17
    大禹堵截黄河,用脚后跟想想也是明知不可为、且又无需为之事!
    -----------------------------
    @haoyulong 2021-11-22 19:17:31
    何典记载大禹堵截黄河壶口?恰恰相反,记载的是疏浚壶口到龙门,典籍记载的龙门积石阻挡了河水正常流通,从共工氏、鲧、大禹均是疏浚而非堵截。大洪水来临之前,晋陕大峡谷两侧的山体崩塌,有大量的“积石”阻挡河水,导致大洪水到来的时候洪水水位上升,龙门山口两岸的黄土河岸被冲垮。当时尧都就在距离龙门不远的临汾盆地的汾河岸边,河水积石水位上涨,导致河水倒灌汾水。共工氏、鲧、禹先后率领治河大军发薪烧巨石,以......
    -----------------------------
    @鲜虞郭峰 2021-12-11 10:55:07
    再回郝兄“中华、华夏”与“重华”无关说:我国有“秦汉、隋唐”传统说法久矣,可有谁见过“秦宋、唐明”之谓?合“华胥、夏朝”作“华夏”,符合我们的语言传统吗?
    -----------------------------
    @haoyulong 2021-12-12 12:39:48
    确与舜帝无关,若因为名字的谐音就想当然,重华读作Chonghua,是双眼皮的意思。舜帝是一个有部分欧罗巴人血统的东夷人。
    -----------------------------
    的确没有“先华文明”!因为在重华、无择、支农等经两度“合国改革”打造出“九主十二牧体制”的“中邦、中或”前,既无“中国”更无“文明”。单靠“华胥一梦”能梦来“文明”?
    @鲜虞郭峰 2019-10-14 11:25:16
    相信大禹堵截黄河壶口的人是比相信“蛇吞象”还智障的残粉!
    -----------------------------
    @鲜虞郭峰 2019-10-20 09:23:17
    大禹堵截黄河,用脚后跟想想也是明知不可为、且又无需为之事!
    -----------------------------
    “岩石烧热,泼水促崩”的开路方法恐非“广泛使用”。和“钻木取火”一样都是拿来“愚人”的。大禹再愚昧也不会“自提头发飞天”。愚化大禹者其实是在愚化自我。
    @鲜虞郭峰 2019-10-14 11:25:16
    相信大禹堵截黄河壶口的人是比相信“蛇吞象”还智障的残粉!
    -----------------------------
    @鲜虞郭峰 2019-10-20 09:23:17
    大禹堵截黄河,用脚后跟想想也是明知不可为、且又无需为之事!
    -----------------------------
    @鲜虞郭峰 2022-02-13 17:27:41
    “岩石烧热,泼水促崩”的开路方法恐非“广泛使用”。和“钻木取火”一样都是拿来“愚人”的。大禹再愚昧也不会“自提头发飞天”。愚化大禹者其实是在愚化自我。
    -----------------------------
    @haoyulong 2022-02-14 17:59:11
    大禹之后的后世子孙确有愚人以为祖先也跟他一样愚。竟不知古人如此智慧的开山凿石之法。也难怪,中国有很多人不善实务,空想怀疑,手无缚鸡之力,己不能以为所有人都不能,这也是明之后中国逐步进入衰落的原因之一。
    -----------------------------
    不姓郝兄高抬了!在下既无“信口开河”之能、亦无“瞎扯”本领。滹沱河、氐水虽然都是发源于山西五台山南面,可流经不一。一南流百多里才从娘子关入河北平山;一东流直接入河北阜平。而中间的“泒水(今郜河)”源头却与二者均无关联。泒水完全是由“天倾西北、地圻东南”的行唐箕山“大簸箕”内流而成。北、东面与氐水隔着簸箕背儿和簸箕北脊;西南面除了簸箕南脊还隔着灵寿、行唐和山西的房山、驼梁等大片山地。郜河在箕山中汇流数十里出“簸箕舌头”--口头后又称“颖水、洗耳溪”,过许由村、上方后再东南流十数里是龙州镇--今行唐县城。唐虞帝都--今新乐市马头铺镇和石家庄国际机场恰恰就在三十里外的这条“射延线”上。而大禹的“北防(堵截)”才迫使郜河在行唐城南“北折东流”过高里入新乐汇氐水为“盒水”的。当然也有部分水“南折”过正定泻入了“虖池”。如果没有人工干预,郜水弃射延线上的习村(《毂梁传》说“高平曰原,低平曰隰”)而北上高里是绝对非自然所能为的。那么这个“干预者”又是谁呢?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2-02-28 16:22:5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