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周易》之#西周王朝# 讲讲褒姒(胡子律爷)(转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周易》之#西周王朝# 讲讲褒姒(胡子律爷)(转载)

作者:笔记本02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转:@胡子律爷(《周易》)
    #西周史##西周王朝# 讲讲褒姒(一)

    褒姒既不是有褒氏,也不是姒姓。褒姒私名为乖,对,就是今天小乖宝贝的那个乖,己姓,番氏,生活在山西。她最终的结局,不是司马迁所说的被戎人掳走了,而是在公元前795年前后战死沙场,死后被西周官方太史定为烈士,官方按照最隆重的头南脚北的方式下葬,下葬时身穿有十二文章的官服。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属于褒姒的几件重要的青铜器。

    真实的褒姒,为什么与历史记载得截然相反?

    因为后来平王重构了西周末年的这段历史,并将褒姒及其子伯服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供后人去唾弃,一晃三千年。

    没人真正读懂了西周末年史,因为没人真正读懂了诗经中重要的诗篇,更没人真正读懂了《周易》文辞,所以也就,根本没有人懂得真正的褒姒。

    为了保护褒姒及其子嗣、族人,西周史官在正史中完全不去记载褒姒真实的身份信息,有关她的,都是传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童言廋语,就是《国语》中记载得太史伯阳父对于褒姒的记载,他说道:

    夏朝的时候,有两条龙被夏后氏封在木匣中,历经夏商周,后来在周厉王末年这只木匣被打开了,两条龙跑了出来,龙漦满地都是,钻到了宫女的肚子里,结果怀孕了,时间到了周宣王时期,有童谣说“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周宣王很生气,下令捉拿贩卖此二器者,恰巧踩到龙漦而怀孕的宫女此时生下了孩子,贩卖二器的老妇捡了宫女生下转眼又被抛弃的孩子,逃到了褒国,褒国褒姁有罪,将这个孩子献给了王,王将她作为而嬖女,这就是褒姒,褒姒后来为王生下了伯服。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看司马迁的史记就可以了。

    司马迁整个故事几乎原文照搬,但是将褒姒的身份定为周“幽王”的嬖妃,同时将褒姁有罪,直接改成褒姒有罪。

    其实,太史伯阳通篇根本就没提幽王二字。

    这个故事构成了褒姒身份最主要也几乎是唯一的身份来源,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可是编了不少也荤也素的衍生故事,比如明代冯梦龙、当代色情文学家XXX等……

    但孔颖达第一个发现了褒姒身份中的矛盾,他说:

    褒姒母亲(上文中的宫女)在厉王末年怀了褒姒,可是到了周宣王晚期才生下了他,到了周“幽王”时期褒姒的儿子伯服才长大成人,这么算来,褒姒母亲怀了她四十二年才生下褒姒!

    有人能在其母腹中怀胎四十二年才生吗?

    显然不可能!

    孔颖达想了很久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最后总结道:

    妖怪与人,果然不同啊!

    孔颖达认为问题解决了,万事大吉,后人越来越傻,从来也就没人质疑了,一晃,将近两千年又过去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王朝#(胡子律爷 6月7日 )

    读懂西周末年史的关键有二:一、是褒姒;二、就是晋献侯。这是打开西周末年史真相的两把极其重要的钥匙。

    晋献侯在史记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为什么他的车马坑竟然是西周车马坑中最大的,而且是真车、大车?学界从未给出过答案,但其实答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却始终熟视无睹。

    晋献侯是周厉王(也即晋厉侯)的庶长子,生母为己姓有稣氏,私名亦一个字——稣!晋献侯最初只是王朝大司寇(继嗣有稣氏世职),负责协助周厉王查办政变贵族,后才封晋侯,兼摄王朝大司土(从而史官赐命为籍,寓意官司籍田,晋国由此废司土一职)。

    在公元前802年(非公元前771年)的骊山之难中,晋献侯战死于镐京。竹书:有兔舞于镐京,舞無一字,兔,指的就是晋献侯。为什么兔指晋献侯?晋献侯墓出土世间唯有的三尊伏兔尊,别处有另一兔尊但为立兔尊。所以晋献侯在古籍中的代号为“伏兔”。

    晋献侯死后埋葬于晋侯墓地,其父周厉王为他随葬百车百马!皆为大车、真车!晋献侯是西周王朝的烈士!

    还记得前几天北白鹅墓地出土的匽姬吗?她的父亲是虢季,虢季就是史籍中的虢公翰(非虢石父、非虢文公、非虢硕父、非虢公段、非虢公鼓)!虢季墓旁的夫人墓出土有梁姬罐(由此引发西周到底是否同姓不婚的争论),梁姬罐的主人就是梁姬(梁姬罐非赙赗)。

    这个嫁给虢季虢公翰虢宣公子白的女子梁姬,就是晋献侯的胞姐。或者换句话说,虢季子白,是周厉王的女婿、晋献侯的姐夫。

    在平王重构的历史中,晋献侯被一口气后置了三代,从周厉王的庶长子,变成了晋厉侯的重孙。所以:

    你读懂晋侯稣钟里的铭文历日了吗?!

    图片全部来自@晋国博物馆
    先秦史官的史官笔法,在褒姒现象这里最为典型
    (作者:胡子律爷 2019-7 )
    先秦史官的史官笔法,在褒姒现象这里最为典型:其一,用太史伯的话语陈述褒姒生平即孕于厉王末年、生于宣王年间、十三岁受宠于幽王,这中间将近七十余年,史官提供野史传说的素材;其二,利用史书定义权,今本竹书纪年在宣王年间褒姒出生前后,载记“有马化为狐”,此处马为代码非真马,与历史编年建立联系;其三,利用早期汉字文字定义权,随后以“褒”代“孚(浮)”,古孚(浮)国从此写作古褒国,浮姒也从此被嘉奖赐衣、以“衣”包“浮”遂成“褒“字。褒姒现象是先秦史官特殊笔法的高度凝炼和完整体现。但为何赐衣浮姒、万世嘉奖?………

    因此,仅仅从文字、出土文物如清华简和汉中古褒国青铜器铭文进行对贞来看,褒姒是史官笔下的女性功臣!这彻底颠覆了后世对于褒姒的印象:褒姒好裂帛之声,又为博褒姒一笑,司马迁笔下的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既然浮姒(后改叫褒姒)是西周灭亡的元凶之一,那么,是谁给浮姒赐了衣?是先秦史官,还是司马迁?赐衣给浮姒,又到底在嘉奖她什么?是嘉奖她导致了西周灭亡吗?那么,又有谁如此阴险得嘉奖了这位导致西周灭亡的女性?……史官的情怀与力道,超出你我常人!

    有关褒姒,犹如荤素搭配,谁都讲一两个黄段子。但是其实,褒姒现象是非常复杂得,比男女淫邪要复杂太多太多。男男女女、妻妾成群,这对于古人不是难事,所以淫邪那点事,对于古人不足挂齿,也只有深受现代法律伦理禁锢的今人,才会觉得男女那点事可歌可泣、大书特书。对于先秦时期,惜字如金,或竹或木或铜或帛都甚为宝贵,要给后人写上男女淫邪?那是妄想。褒姒——是典型的史官笔法!

    西周:1、厉王原作“剌王”,意为威武貌,是美谥,后人擅改历史。2、史籍从来没有说过“共和”期间曾有过复兴,说的是“宣王中兴”。3、褒姒烽火戏诸侯,烽火于西周尚未出现,司马迁用了史官笔法,褒姒之褒为“赐衣包孚”,孚即古褒字。褒姒是史官笔下的“功臣”,至于是谁又为何赐衣与她,不得而知。

    ——————————————————————————————
    【读诗笔记】《正月》之(一)#国学新青年##诗经#
    (作者:胡子律爷 2019-7-10 )

    《正月》第八章“赫赫宗周,褒姒烕之。”译注说“幽王因宠信褒姒,荒于朝政,导致西周王朝的灭亡。”

    但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幽王”,所谓“幽王”只是一位杜撰的人物,历史为尊者讳耳。

    胡子律爷这么说恐怕难以理解。是的,过去二千多年腐儒将六经之首的《周易》熬成一大碗支离破碎、神魂颠倒、精神错乱的鸡汤,我们至今却还将其奉为圭臬,甚至今天清华大学庙堂里的学者都还认为“除了王注孔疏,其他都是臆说”。难以理解律爷说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西周末年的历史都写在《周易》文辞里。“幽王”并不存在,但褒姒却是一位真实的女性。《左传》史伯说龙漦生褒姒,点明的是她的族属;说其母怀胎五十年,点明的正是西周末年这段历史在平王东迁后已被人为重新编排。史伯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线索。司马迁也看明白了,但司马迁怕后人看不懂,在龙漦生褒姒、怀胎五十年之外,《史记》更演绎了“烽火戏诸侯”。烽火到汉代才有,司马迁用这一笔“穿越”,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线索。

    但我们这些笨蛋,哪里看得懂史伯和司马迁的良苦用心?我们这些笨蛋将这些“史官笔法”看做胡言乱语,将褒姒视为狐狸妖孽,更有淫邪者将其肆意创作成风月小说。笨蛋最后变成了坏蛋!

    回到《正月》这首诗……

    ————————————————————
    【读诗笔记】《正月》之(四)#国学新青年##诗经# 结尾与重点[并不简单]

    《正月》是宗周灭亡前王族中清醒人士对于时事形势的分析、判断、记载与感叹。

    《国语·郑语》载周太史史伯曰:“王欲杀大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鄶)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大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年)矣!”

    这就是《正月》这首诗创作之时西周王朝所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申是古国,豪门望族,定居农耕,实力强大,并不落后;申吕姜姓,鄶虽姓?,但亦姜姓支裔;且当时的?姓与周公在宗周的后裔、鲁国联姻,势力庞大。《国语》中“申、吕方强”之“方”,与“蔌蔌方有谷”之“方”,用法相同,李平心先生谓之“犹言番方”。

    褒姒所嫁的“幽王”,改革王位继承制,废太子宜臼而立与褒姒所生伯盘(服),后更自己提前退位,让位于伯盘(服)是为丰王,太子宜臼则逃往西申避难,西申与许鲁立宜臼为“天王”,揭开西周末年迷雾重重的“二王并立”时代。诗歌中“今兹之正,胡然厉矣”之“正”,与歌名“正月”之“正”用法相同,也即《雨无正》所用之“正”,但“正”同时也通“征伐”之“征”。在诗经时代,“正”就是不通虚头巴脑的“政治”之“政”,从来所释,不足为训。

    褒姒所嫁的“幽王”,少时多劫难,青年立为王,好意气行事,擅断孤行,先赐鲁国少子命,接着就立伯盘为王,再罔顾形势,不顾姜申国强,贸然出兵,终招来杀身之祸,宗周灭亡。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幽王”改了王位继承制度。“幽”在《谥法解》中是“动祭乱常”,但在西周金文中,都是指“死去的人”。

    褒姒这一位弱女子,能灭了西周?历史为尊者讳耳。
    #国学新青年##新说周易##褒姒#
    褒姒现象在西周末年历史中的重要性,远比“妖女祸国”、“西周灭亡的替罪羊”要复杂得多。
    孔颖达曾论述:褒姒之母孕其于厉王末年,然后在幽王时其刚13岁,中间隔了宣王四十余年,其母竟然怀孕四十余年才生下褒姒,难以理解。
    这也是后人荤素搭配、戏剧化描写褒姒的原因。实际上,褒姒现象是先秦史官最为典型的史官笔法,今人愚笨却谓之为荒诞不经,甚至自鸣得意嘲笑古人封建愚昧。

    褒姒在清华简中悉数写作浮(下有心部)姒,而在出土于今天汉中古褒国的青铜器中,褒写作孚(浮)。“褒”字是对于“孚”字的嘉奖赐衣——以“衣”包“孚”,且,专指赐衣给女性功臣者!这一点看不明白,就根本不会懂西周末年史。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二)
    胡子律爷 2019-07-16

    《十月之交》一口气记述了八位历史人物,他们是:
    1、皇父卿士,
    2、番维司徒。
    3、家伯维宰,
    4、仲允膳夫。
    5、棸子内史,
    6、蹶维趣马。
    7、楀维师氏,
    8、艳妻煽方处。

    最后的这位艳妻,受毛诗影响,后世、今天译注都一致认为指的就是褒姒,惟有王国维根据传世青铜器函皇父簋铭文,以及鲁《诗经》用字作“阎妻”,阎与函通,推论阎妻指的不是褒姒,而是妘姓函皇父之女!
    建国后历史学家李平心同意王国维意见,进一步纠正了妘姓其实也是大姜之后,姜妘同姓,指的就是西申之国。

    前面说过,《国语》、清华简和史记都记载了一场导致西周灭亡的战争,即宣王废大(太)子宜臼改立伯服,宜臼逃往西申,西申联合缯(鄶)与西戎伐周。这场战争的结局妇孺皆知:王师战败,宣王与伯服被杀于骊山脚下。

    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不是公元前771年的幽王末年,而是公元前802年的腊月!
    公元前802年的腊月,朔日干支为——辛卯!
    这个月,王师惨败!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一)#国学新青年##诗经#

    《十月之交》是研究西周历史、天文的重磅之作。诗歌开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梁虞邝、清阮元、马瑞辰推算认为发生在幽王六年。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天文史学家朱文鑫,同意古代学者意见。

    但有意思的是,张培瑜、关立言、刘次沅等现代科技学者,认为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干支辛卯的这次日食,西安并不位于日食带上,是看不到这次日食的。

    讼争虽然尚无定谳,但今天诗经译注,多采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日食说。

    朔,就是日月交。怎么交?附图一看便知。日食必在朔,若日食在其他日子那么历法就乱套了。西汉初年日食在晦(朔日之前),朝野震惊,流言遍地,但历法家知道这只是历法不够精准引起的自然现象而已,增加历法精度就可以了。每二十九天又499/940为一个朔望月,即朔策,所以理论上每二十九天多就有一次日食,但能不能看得到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朔策数据实际上是推算出来的。古人闭着眼睛就能脱口而出“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不必是一次镐京地区能实际观测到的日食现象!自古所释,教条死板。

    胡子律爷之前说过,褒姒是先秦史官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甄别线索:褒姒之母孕其于厉王末年,其母只怀胎了十个月而不是五十年,就生下了褒姒,褒姒十四岁嫁给了周王,那么,这个周王到底是谁,已不言而喻了。

    褒姒在公元前827(司马迁笔下的宣王元年)年前后,成为周洹宣王的元夫人。因此,《十月之交》写于公元前802年的腊月,而不是二十六年后的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

    二十六年间,在西周末年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早已阴阳两隔、死生契阔、物是人非了!
    ……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七)结尾
    胡子律爷 2019-07-23

    扶风!
    同样还是在扶风,1933年发现另外一批函皇父为琱妘所做铜器;1961年,发现窖藏有三件失盖琱我父簋,1984年,在20米外的另一处窖藏,发现了这三件琱我父簋盖。琱我父即琱生,周公后裔,琱妘的丈夫。
    同样还是在扶风,1890年在任家村东南发现120多件膳夫克伯义父铜器;1940年在任家村西南,发现有多达六十余件铜器的窖藏,器主为膳夫梁其、膳夫吉父。

    尹盛平认为梁其是鲁伯禽子梁其之后,琱宫太宰周(琱)生住在齐家村东南,其下属膳夫克、梁其住在任家村一带,而“司琱宫人”的即,住在强家村,均不出召陈宫殿遗址二三里。

    琱生系列器
    来自百度图片琱生系列器 来自百度图片

    梁其壶,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官微梁其壶,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官微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不管家伯、仲允(術)他们是谁,早已成为尘土齑粉,而他们的青铜器,虽被分置埋藏,却又几乎可以永恒,在三千年后向我们倾诉它们无声的故事。

    窖藏青铜器不是贵族逃难,叔向父禹器零落四方,这更不是全国物流,他们都在公元前802年的那场不同族群对权力的争夺战中,死于战败被杀以及随后的王师复仇行刑。

    西周末年,历史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太多太多!

    “中兴”的宣王四十六年间,实际上有五位周王死于非命,既血腥又混乱。平王东迁后合上了这段混乱血腥的历史,只留一位宣王的四十六年,希望能掩盖过去、忘记仇恨、加强融合。司马迁看懂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也同样理解了平王他们的良苦用心,但留一笔烽火戏诸侯,如同西周史伯留一个褒姒五十年始生这个童言叟语,都是富有情怀的史官留给后人的提示与线索,为后人看懂西周末年真实的历史,指点迷津。

    然而,时间老人的步伐沉重而缓慢,在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铁与血的反复锻造之后,中国才一步步实现今天宛如血盟的炎黄共祖、华夏一体。
    融合来之不易!若再回到过去,将仍是五百年的铁与血!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二)
    胡子律爷 6月11日

    周平王重构了西周末年史,同时忘恩负义,将他的救命恩人即褒姒以及她的儿子伯服,永远地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让后人去唾弃。

    为了记录真实的历史,太史伯阳为后人留下了一条重要的童言廋语,就是上面的龙漦生褒姒、怀胎四十二年始生!
    太史伯阳父以为后人能看懂他留下的这条重要的童言廋语,他以为后人早晚也就能读懂真正的西周末年史。
    太史伯阳太高看后人的智商了!他错了!

    在后来的三千年中,被儒教思想严密钳制的后人,越来越笨,越来越蠢,越来越傻,越来越自以为是,越来越不可理喻……所以在太史伯阳后的三千年时间里,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读懂了他留下的这条至关重要的童言廋语,有淫邪者竟然根据褒姒的故事编起了荤故事。
    《佛说法灭尽经》所言不虚啊,无有道德,淫泆浊乱……

    太史伯阳为后人留下的这条至关重要的童言廋语,想要告诉后人的是什么?
    ———没有人可以在其母腹中怀胎四十二年始生!
    所以,褒姒不是所谓的周“幽王”的老婆,她是周宣王的老婆!
    褒姒是周宣王的元妃!
    在真正的西周末年史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周“幽王”!!!

    越来越笨,越来越蠢,越来越傻,越来越自以为是,越来越不可理喻的后人,脑壳一定要先被震碎,才能开始真正的思考………
    当然,在过去的三千年时间里,后人的脑壳已经固化得坚如磐石,很难震碎,也就很难去独立思考,所以后世三千年来在对于西周末年史这一点上,皆是人云亦云、儒云亦云……都皆是——庸人!
    现当代那些贩卖王弼注孔颖达疏的幼齿版的人,比如北怀瑾、曾示弱等,他们连庸人都算不上,骗子而已!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三)
    胡子律爷 6月11日

    西周末年史被平王重构,而历史是由人和时间组成的,因此,重构历史就必然要重构历史中的那些人。重构不同于虚构,虚构是好莱坞笔法,不是史官笔法,不是春秋笔法。
    在被平王重构的西周末年史中,被重构最甚、最具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褒姒。
    读不懂褒姒这个童言廋语、史官笔法,想读懂西周末年史?门都没有!
    褒姒之母怀她于厉王末年,因此,十四岁的褒姒当时她所嫁的周王:
    ——只能是周宣王!

    在记载褒姒最早版本的《国语?郑语》“太史伯阳为郑桓公论兴衰”中,伯阳父根本就没提到“幽王”二字,他说的是——王。
    司马迁是太史伯阳身后几乎千年的史官,司马迁将褒姒身份定为周“幽王”之嬖妃。其实嬖字上辟下女,辟字在金文中为正、为后的意思,嬖妃之辞究其造字本义,仍然还是正妃、后妃的意思。

    但脑壳僵化的“官科”,对此,三千年来从来都是视而不见,人云亦云、儒云亦云…!

    司马迁其实也知道后人、“官科”会变得越来越傻越来越笨,所以:
    (1)他直接把太史伯阳的“褒姁有罪”给改成了“褒姒有罪”,生怕后人看不懂其实褒姁就是褒姒,在字源上来说,姁、姒一字。
    (2)司马迁在对褒姒的记载中,又额外添附了褒姒不好笑,烽火戏诸侯!

    其实司马迁的意思是说你看烽火是汉代才有的事儿,你们这些后人是不可能相信西周就用烽火传讯的,所以你们这些后人看到我写的明显错误的地方,一定会开动脑筋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会这么写的……

    但司马迁在这里犯了一个与太史伯阳一模一样的错误:
    后人越来越笨越来越傻,根本看不懂他们留下的史官笔法!
    后人的愚蠢,远远超出了太史伯阳和司马迁的预料!
    这些笨蛋根本就没看懂太史伯阳留下的童言廋语、史官笔法,也没看懂千年以后司马迁的史官笔法………
    这些笨蛋还忙着到处宣扬司马迁是个笨蛋哪,你看司马迁写的都错了………

    司马迁要是知道这些后世笨蛋竟然会这么笨,他就不要用史官笔法了,而是直接给这些笨蛋写出来就得了。
    司马迁错了!错得跟太史伯阳一样!
    他们俩都没想到:
    后世这些笨蛋,竟然能笨成这个样子!而且还反咬一口,说他们记载历史记错了,所以后世这些笨蛋还:哇哈哈……
    哎!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四)

    读不懂褒姒笔法,不知道真正的褒姒,你说你读懂了西周末年史?门都没有!
    褒姒笔法是史官为后世这些笨蛋留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线索,是以童言廋语的形式流传给后人这些笨蛋的最浅显的笔法,其他还有伏兔笔法、童牛笔法,但这些更复杂的史官笔法,后世这些笨蛋根本看不懂。

    这些笨蛋读不懂褒姒笔法,却说自己读懂西周末年史了?
    那这些笨蛋连庸人都算不上,因为他们只能是一群骗子!

    褒姒孕于其母腹中在周厉王末年,人都是怀胎十月而生,所以十四岁的褒姒当时所嫁的王,只能是周宣王!
    褒姒,是周宣王的元妃!
    褒姒出生于山西,褒姒之族也就是她的父母族,是当时山西最为古老的氏族——己姓氏族、其氏族!

    在公元前831年,年仅十四岁(周岁,非虚岁)的褒姒,嫁给了只有十七岁(周岁,非虚岁)的周宣王。这门亲事的决定者,正是周厉王。周厉王他之所以要定下这门亲事,是因为此时被流放到彘地的周厉王,正式打响了伟大的复国战争!
    周厉王打响了复国战争?对!是的!

    但愚蠢的后人此时还没有资格、也没那个能力,去听博主@胡子律爷 来讲这段波澜壮阔的周厉王复国战争!
    因为你根本听不懂!
    因为后世这些笨蛋把《周易》文辞(看清楚,是文辞,不涉数理)当作了一碗心灵鸡汤,又把诗经当做了“弃妇文学”!!!

    我们的愚蠢,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五)

    如果太史伯阳知道后世都认为《周易》是碗大鸡汤,估计当时他会杀了这些笨蛋们的祖先!

    如果司马迁知道后世这些笨蛋既没读懂伯阳父的龙漦生褒姒、怀胎四十二年始生,也没读懂自己额外添附的褒姒不好笑、烽火戏诸侯,司马迁也就不这么矫情了——在史官职操与情怀之间,还非得找一个结合点——他就直接写了!司马迁矫情了之后,还怕后世误以为自己也没读懂西周末年史,甚至还添附了自己的一笔史官笔法:“褒姒不好笑,烽火戏诸侯”!

    但是无论是太史伯阳还是司马迁他们根本就是———:
    枉费心机!
    后人这些笨蛋,根本啥也没读懂!

    褒姒是己姓番氏,私名为乖,今天,我们能见到很多关于她的青铜器,比如番生簋、番匊生壶、番生鼎,以及王作番妃鬲!

    番匊生壶铭文说道:
    隹廿又六年十月初吉己卯,番匊生铸媵壶,用媵厥元子孟妃乖,子子孙孙永宝用。

    郭沫若先生说:
    匊生即番生,也即诗歌《十月之交》“番为司徒”之番生……

    但浅人却说《十月之交》这首诗讲的是周幽王时期的事情,所以周厉王、周宣王时期的番生不可能是周幽王时期的番生,所以这个铜器不是周厉王、周宣王时期的,而是周幽王时期的。
    谁告诉你《十月之交》写的是周幽王?毛吗?毛根本没看懂几首诗歌。首先需要震碎的这些后人笨蛋、“官科”的脑壳就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周幽王!

    浅人没有资格评论郭老,郭老确是大师,郭老之后李学勤算半个,此后无人!!!
    郭老说的是对的,这个番生就是《十月之交》中“番为司徒”的番生!
    番匊生鼎、壶铭文一致,均为番匊生为他的女儿乖所作的媵器,其中番匊生作媵壶流落海外,现藏于美帝国主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而番匊生作媵鼎,则藏于北京师范大学。

    记住,读不懂褒姒,你根本不可能读懂西周末年史!
    乖……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六)
    胡子律爷 (《周易》)6月11日

    上面说道浅人根本没有资格评论郭老,郭老是大师,郭老之后除了李学勤能算半个,此后无人!!!
    但这么说也不对,至少夏含夷也能算半个。
    但可是夏含夷是个老外。

    回到上文的番生作媵壶、鼎。
    铭文中的历日是王二十六年,这是哪一年?
    是周厉王二十六年吗?周厉王二十六年,大约是公元前851年,离他奔彘还是很多年,这一年褒姒就出嫁了,算上“共和”十四年,再算上周宣王四十六年,到所谓的周“幽王”时,褒姒连同她的儿子伯服,即使不死也快老得差不多了。
    因此铭文历日不是按照史记所推的周厉王纪年。

    那么会是周宣王纪年吗?也不是,周宣王二十六年褒姒才嫁给周宣王(本帖论点)、周“幽王”(司马迁记载),时间都不能相符,对不上!
    那么这个番匊生作媵鼎、壶铭文中的历日“二十六年”,到底是哪个王的纪年?

    是周厉王奔彘后的纪年,也就是竹书纪年!
    有个当代人用三大本书售价200多块钱论今本竹书是伪书,可是这位禾口王先生的文章,一字不值引!
    司马迁说儒教“博而寡要”,就是这个意思:看上去旁征博引、学识渊博,其实根本不得要领。借用苏东坡的诗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说这位禾口王先生一字不值引,不过分。
    夏含夷说:
    今本竹书记载很多事情,以前在正史中看不到,但在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却能得到验证,所以今本竹书不是伪书,只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够而已!

    《周易》《乾》卦之龙,过去三千年来,我们自己的“官科”都认为是比喻“君子”,直到1905年一位法国水手、汉学家德莎素说:
    乾卦之龙,为东方苍龙星宿!
    在德莎素的四十年后,逃亡的闻一多说:
    我怀疑《周易》《乾卦》中的龙,都是东方苍龙星宿!

    再四十年后,夏含夷说:
    闻一多的这个说法,理由充分!
    第二年,中国科学院陈久金研究员说:
    夏含夷说得非常有道理……
    ………

    国人都认为《周易》文辞是君子修行、心灵鸡汤,但老外德莎素却论证出乾卦之龙,皆指龙星!
    可悲的国人,根本看不懂自己的经典,你把经典用来煲鸡汤、灌迷魂汤,可老外却在研究它背后的中国古代天文!

    《佛说法灭尽经》:
    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咨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末法时代,就是这么得颠倒、荒唐!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七)

    儒教没看懂诗经,所以他们说“诗无达诂”。
    意思是说诗经嘛,你顺便怎么解释都行,都对!
    这是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
    文字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历史证据,文字训诂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由文字组成的诗经诗歌,当然有其特定的含义,怎么会“诗无达诂”呢?!

    儒教也没看懂《周易》文辞,一会奉它是六经之首,一会又说它“为卜筮之书”,到了南宋朱熹,这孩子倒是实在,因为自己没看懂所以一气之下直接说“易本卜筮之书”,还说要不是孔子写了十本翼传,《周易》易经狗屁都不是。
    有这么本末倒置的混账逻辑吗?
    说经文狗屁都不是,反而为了解释经文所写的十本翼传才是经典?
    也只有傻子才信他们的异端邪说!

    回到褒姒。
    褒姒出嫁的时间,是公元前832年,这一年,是周厉王所使用的第二套纪年体系中的第二十六年,也即竹书周厉王二十六年。在这一年,年仅十四岁(周岁,非虚岁)的褒姒,成为了周宣王的元妃,此时,根据其他史书的记载,周宣王年仅十七岁。

    在这一年,为了嫁女,褒姒的父亲为这位私名为“乖”的女儿,制作了鼎、壶,铭文说道:
    在二十六年的十月初吉己卯这一天啊,我番匊生铸造了鼎、壶,用来作为我大女儿孟妀乖的媵器,我祝愿她的子孙、子子孙孙,都能得到我的祝福!

    妀姓之妀后世讹为妃子之妃(见王国维论述),其实,孟妀是说,褒姒她是我番生的大女儿,姓妀(即己)!
    吉日系统,当如冯时先生所论,不是朔望,而是自成一系!初吉己卯,其中的己,指的就是己姓!天干地支,同样是源自历史!
    这位己姓宗族长番匊生家的大女儿——乖,今天出嫁了,她嫁给了周宣王,但是此时的周宣王,他尚还不是人在镐京、高高在上的西周王朝之——王,而只是一位流落到山西、避难在山西的废王周厉王的庶系次子——洹。

    乖女褒姒,是嫁给爱情了吗?
    不,那个时候的王族婚姻,是政治的产物,乖女褒姒她没有选择。
    当然,这门亲事的决定者周厉王,他同样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但这位周厉王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他要复仇复国!
    NO NO NO ,关于周厉王的故事,世上的这些笨蛋尚还没有资格听@胡子律爷 来讲他的故事,因为这些笨蛋直到今天都还以为——
    《周易》文辞是碗鸡汤哪!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八)

    夏含夷研究了很长时间周厉王的纪年元年,如果有缘读到本贴,他会明白:

    周厉王实际使用过两套纪年,即奔彘前纪年、奔彘后纪年。

    奔彘前纪年即根据司马迁史记推算的以公元前877年为元年的纪年,奔彘之年为公元前841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同司马迁。其实根据膳夫山鼎铭文历日,这个奔彘前纪年元年应为公元前882年为元年。

    奔彘后纪年,则以公元前857年为元年,奔彘年为公元前846年,非前841年。

    宣王时期实际使用的纪年体系更复杂,不说了。

    所以属于褒姒的番匊生作媵鼎、壶铭文历日中的二十六年,是公元前832年。从这个时间向后推七年,即王卅又三年,便是晋侯稣钟的铭文历日。晋侯稣钟铭文历日,是个迄今为止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

    没有读懂《周易》文辞,千万不要说自己读懂了西周末年史,更不要去论述竹书的真伪、晋国的世系……写得再厚,那也是“博而寡要”!

    回到褒姒。

    褒姒之族为己姓,己姓昆吾、苏、顾、温、董,是祝融六族(八姓)之一,且位居榜首,昆吾为夏伯,夏代已是一方侯伯,所以褒姒之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己姓董父廖叔安好蓄龙,为豢龙氏,帝赐姓曰董,董姓自此从己姓分出。

    但己姓不只有上述这些分支,西周时期,山西境内还有己姓番氏,这个己姓番氏,便是褒姒的族源。

    回到太史伯阳的那段童言廋语,夏后氏有二龙……所以褒姒身上流淌的是龙的血脉,高贵而悠久。但为什么是“二龙”?

    在前几天讲述的关于秦庄公的故事中,我曾经说过:

    己姓族,与伯益后裔、以“其”为铭文族徽的“其”族,是两个长期通婚的古老氏族,甚至一度合为一族。

    所以伯阳口中的这两条龙,一条是己姓,一条是赢姓。

    褒姒身上流淌的,既有己姓祝融族的血液,也有伯益之“其”族的血液,而“其”族的祖先伯益,自尧时已为帝官,自禹、启之时,已封侯伯。所以“其”的历史,也同样是相当得悠久。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九)

    前几天有人沉渣泛起,拾人糟粕,说“抢婚”。
    像褒姒这样身后站着祝融、伯益两大古老族群的女子,你抢一个试试。连侵镐的犬戎都不是褒姒之族的对手,你若敢抢褒姒,不被灭族才怪呢。

    褒姒嫁给周宣王,一是明媒正娶现实需要,二是古代复杂的交换婚。
    周厉王的元妃也是己姓,因此,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也“嫁给”己姓的褒姒,是一种长期通婚习俗决定的,我们可以叫这种习俗为规定婚、交换婚。“抢婚”?整个西周没见过。

    赢偃一字。还记得北白鹅墓地出土的匽姬吗?她是虢季与梁姬的女儿,这个梁姬便是周厉王己姓元妃所生的女儿,若循其母系,梁姬为己姓,梁姬之女匽姬也为己姓。西周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再加上于母之故、于父之故的父系宗法、母系宗法,以及两边继嗣制、两可继嗣制,西周时期的宗法、继嗣制度,实际上呈现非常复杂的状态。所以,匽姬嫁给、“迎娶”召公家族中的伯宪分支的男子,也是规定婚、交换婚的一种表现形式。召氏族为赢匽姓,其姬姓为自行改姓或赐姓。匽姬嫁给召氏族的男子,同样不违反“同姓不婚”。

    所以,褒姒嫁给周宣王,不仅有现实的需要,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习俗。
    而这个现实需要,就是周厉王的复仇、复国行动,需要得到历史悠久而又强大的两个古老氏族的支持,这两个古族也就是伯阳父口中的夏后氏二龙:
    ——己姓族和“其”氏族!
    也就是最后秦庄公“将兵救周”给请来的救周之兵。
    也就是《周易》上经最后一卦中“突如,其来如……”里的“其”和“来”!
    王恩田论证:己姓国族人自称称名为斄,自称称国为己、纪。
    所以,知道为什么伯阳说龙“漦”生褒姒了吧?所以,知道晋釐侯为什么叫晋釐侯了吧?

    周文王被囚监狱,没有纸,长子被烹为羹,周文王却摇头晃脑得给你写了本君子修行、心灵鸡汤?荒唐!
    佛涅槃后,法尽灭时,令道薄淡,皆由斯辈。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

    正史记载褒国在陕西汉中勉县,褒国历经夏商周,前后时长一千多年之久,但勉县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汉代摇钱树,连个商周铜器的影子都没有。这不奇怪吗?
    但邻近的城固、洋县,却发现了大量的商周铜器,即“城洋青铜器之谜”。这不奇怪吗?

    迄今为止,学界没有给出“城洋青铜器之谜”的答案,因为后世的这些笨蛋,一直把《周易》文辞给煲成了鸡汤,甚至还在做类似“诗无达诂”的狡辩,虚无化了经典,一本又一本!指望这些笨蛋,国人永远读不懂自己的经典,最后都要仰仗德莎素、夏含夷这样的外国人,来完成这件事。这些笨蛋能做的就是——“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回到褒姒。
    祝融族是一个长期负责观象授时的古老氏族,其祖先重、黎、吴回,都曾负责观测火正、南正。火是心宿二的大火星,南正之南是曑宿的象形,所以祝融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有科技文明的古族。

    褒姒死后,埋葬她的人是以头南足北的逆向特殊葬式埋葬了她的。
    这种特殊的逆向葬式,还有一例非常有名的考古出土,那就是河南西水坡的蚌墓,距今6、7000年,墓中出土贝壳组成的四象图案。冯时先生论证认为墓主人是一位司天者。
    除了天官畴人,没人理解头南足北这种逆向墓的它的文化内涵!
    ——这是只有尊贵亡灵才能享有的有功葬式!

    褒姒,是西周官方承认的烈士!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赫赫宗周,褒姒烈之!
    烕、剌通假,剌即是烈。烕非滅,也非灭!
    指望末法时代那些淫泆之人去讲经,不管是易经(仅限文辞)还是诗经,国人哪本也读不懂!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一)

    佛涅槃后,法灭尽时,人们对狐狸精褒姒喜闻乐道,却觉得一个真实的褒姒是哗众取宠。末法时代,就是这么颠倒、荒唐!

    褒姒是西周王朝官方承认的烈士,战死沙场。
    她大概率死于伐太原之戎的战役中。太原之戎是一个以地名作戎号的敌方,但是这个太原之戎到底是谁,自古极少有人去仔细探究,有人认为他们是猃狁,如果是猃狁,史书直呼其号即可,为何还要唤作太原之戎?显然不是。但是太原附近确实是猃狁的老巢,太原之戎与猃狁必有瓜葛。

    不啰嗦。太原之戎是居住在太原附近的多个戎族的合称,有犬夷(犬戎),有允姓之戎,以及犬与允的合婚裔族即猃狁,此外还有妊、姞姓古氏族,这些都是黄帝后裔。
    此时戎仍为“盾戈”、兵战义,尚还没有西戎、北狄等边族义。当然,太原有平凉、五原与山西太原三说,这些先不必去管。
    褒姒为什么要去战太原之戎。
    因为这里面有杀死她的丈夫(周宣王、“幽王”)和儿子(伯服)的仇敌。
    这个仇敌是谁?

    先不说了,否则刚震碎脑壳的笨蛋又会以为律爷在这里哗众取宠、胡说八道。
    末法时代,没办法,饭都送到他嘴边了,他都懒得嚼。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二)

    褒姒率领的王师对太原之戎的战争,始于竹书宣王三十三年,四年后即宣王三十七年褒姒战死,再三年后即四十年,王师终于战胜了敌人。
    等等,刚碎脑壳的人会说,宣王死于其纪年的四十六年,褒姒怎么会在宣王三十三年为夫、为子报仇而去攻打太原之戎呢?

    宣王四十六年的纪年里,正或非正,前后一共有五代周王死于非命,这五代周王皆用“宣王”号,褒姒的丈夫只是其中的第二位!
    有人说你这简直就是法国????亨利一二三四五嘛,不可信不可信………
    所以短短一部《周易》上经二千多字,却要用80万字来解释啊,三言两语要是能说清楚,何苦费那么多笔墨!

    记住:骊山之难不是公元前771年,而是公元前802年!
    在这一年,褒姒的丈夫周宣王(即周“幽王”)和儿子伯服,就被杀死了!
    这一年,是竹书宣王三十年!

    宣王年间一共有四套纪年系统,两套为实际用过的,另两套只在史书中使用。其纪年体系,非常复杂。之所以出现两套实际使用的纪年系统,其根本原因,仍在褒姒。

    所以,读不懂褒姒,就读不懂西周末年史!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三)

    公元前846年,褒姒出生。
    公元前832年,十四岁的褒姒嫁给了周宣王。
    公元前802年,周宣王和伯服倶死。
    这一年,褒姒四十五岁左右。

    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对于那个时候的古代女子来说,已可称“老”,所以太史伯阳称她为褒姁,姁即是老妇的意思。当然,作为王妃,褒姒在周王面前,也自称“老妇”(西周亲属称谓)。褒姒在丈夫儿子同时死去之后,她在王师王臣面前,也仍以“老妇”自称,好像她的丈夫周王仍然还活着一样。
    所以,《周易》在《大過》卦记载道:
    老妇得其士夫!

    王国维说这里的“士”是未嫁之男子,爻辞是说一位老娘们找了位小鲜肉(因为同《大過》卦上文有爻辞“老夫得其女妻”)。
    荒唐!无聊!

    王国维算得上是位大师,也免不了在易辞这里翻跟头。其他那些庸人们,那些贩卖王注孔疏幼齿版的骗子们,更是笑话百出。

    在周宣王、伯服倶死之后,在王朝一并埋葬了周宣王、伯服及其夫人、晋献侯稣之后,在周厉王伐鲁杀伯御之后,竹书宣王三十三年,这一年,既老又柔弱的小女子褒姒,披上甲衣,拿起长戈,为夫而战,为子而战!
    这一年,是公元前799年,褒姒已近五十!
    当初褒姒或许不是嫁给了爱情,但她的死,确是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为了家族、为了王朝!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四)

    柔弱的小女子褒姒,出生于古老的祝融氏族与同样古老的伯益之后赢偃“其”族,十四岁便嫁给了被流放到这里的周厉王的儿子(此时尚未为王),在经历了七年波澜壮阔的复国战争之后,她的丈夫又转眼成了一代周王。

    命运虽然跌宕起伏,但对于小女子褒姒她本人来说,前后长达共九年的复国战争,似乎一直离她很远。
    在前后长达九年、其间实际浴血奋战了整整七年的复国战争中,褒姒之族即祝融己姓族、伯益赢偃姓族,几乎全族上阵,投入战斗,助力周厉王实现复国,更涌现出了虢公长父、虢公翰、南宫柳、函皇父、程伯休父、尹吉甫、秦仲、秦庄公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在这些人的背后,有一根若隐若现的血脉,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这个血脉,就是己与其,即褒姒之族。

    因此,是褒姒之族,成就了周厉王伟大的复国战争!
    直到此时,周宣王才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妻子——申侯之女,平王之母。
    但从此,褒姒却从周宣王元妃,转眼成了嬖妃。
    命运造化捉弄人!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五)

    再将时间轴定在公元前799年,竹书宣王三十三年。

    打仗是男人们的事,波澜壮阔的复国战争,跟柔弱的小女子褒姒没有直接关系。褒姒她生得高贵,长得安逸,战争原本离她很远很远……
    但是在公元前802年的那场劫难之后,她的丈夫、儿子同时倶死,被杀!

    最先复仇的,当然仍然是那位苍老的战神之马——周厉王。他横跨了整个中国,从关中直接杀入鲁国,活捉了伯御,将伯御押解回陕西,在夷王宫里,杀了伯御献给了祖宗!
    周厉王为什么要在埋葬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媳妇之后的第一时间,要去“伐鲁,杀伯御、命孝公称于夷宫”?因为不久前亲手杀了伯服的,正是这位同为姬姓的伯御!
    孝公称全程陪同观礼,随即他就被立为鲁国的新国君。

    杀了伯御之后,苍老的战神之马周厉王,离陕适蜀,归隐山林,人间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直到很多年后,三川竭,岐山崩……
    周厉王将那些恩怨,都留给了后人。
    直到此时,这位柔弱的小女子褒姒,才毅然披上甲衣,拿起长戈,为夫而战,为子而战!
    战争,就这样转眼来到了此时己届五十的老妇褒姒面前……

    怎么样,脑壳碎了又碎?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六)

    褒姒笔法,是宣王太史伯阳父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但也是最浅显的一个史官笔法,此外还有伏兔笔法、童牛笔法等一大堆史官笔法。
    但很遗憾的是,就是这个最浅显的褒姒笔法,过去三千年来无人能懂,更别说那些更为复杂的伏兔笔法、童牛笔法了!

    读不懂褒姒,就读不懂西周末年史。
    褒姒为夫而战、为子而战,但复仇的对象却根本不是平王母族西申,而是太原之戎,在这个成分复杂的太原之戎中,有导致她的丈夫、儿子倶死被杀的至仇,这个至仇,就是诗歌《十月之交》中“作都于向”的叛徒函皇父的儿子。
    叛徒函皇父的儿子是谁?暂时还不能说,怕碎脑壳的一时还接受不了。

    函皇父是导致周宣王和伯服倶死被杀的罪魁祸首,他当时的职位是卿士,位高权重。
    函皇父为什么背叛了王朝,背叛了宣王父子?在诗歌《十月之交》的鲁诗版本中,写得很清楚是——:
    阎妻煽方处!

    但这句重要的诗歌在其他版本中被讹为或被人有意改为“艳妻煽方处”,愚蠢的后人说这位“艳丽的妻子”就是指红颜祸水褒姒,愚蠢的后人将屎盆子再一次扣在了褒姒头上。
    直到几乎三千年后的1920年代,王国维据传世函皇父为琱妘制作的青铜器铭文,说道:
    阎、函一字耳,诗歌“阎妻”即指此琱妘也………

    附铭文:圅(函)皇父乍琱般(作周妘盘)盉(尊)器,鼎(簋)[一](具),自豕鼎降十又[一]、(簋)八、两(罍)、两(壶)。(周妘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七)

    王国维确实算得上是一代大师,是他最早从甲骨文中发现了殷商先公先王的世系,也是他最早论证出阎函一字,“阎妻”即函妻,指的是函皇父的老婆。
    诗歌《十月之交》中的“艳妻”不是“艳丽的妻子”,指的不是褒姒,而指是函皇父的妻子。
    我们看懂了几首诗经?

    先秦时期,士庶人的老婆才称“妻”,王的老婆称后称妃,诸侯的老婆称夫人,褒姒是正儿八经的周王老婆,即使是嬖妃她也只能称妃,她怎么可能在诗歌中被称为“妻”呢?愚蠢的后人在将“艳妻”这个屎盆子扣在褒姒头上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去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这是否符合西周时期的亲属称谓。在太史伯阳父眼里,说我们这些后人都是笨蛋一点都不为过。没羞没躁地胡扯(在很多人看来好像说的是帖主我自己哈[并不简单])。

    函皇父背叛王朝,全都赖他的这位妻子琱妘!
    函皇父在骊山之难中的倒戈,直接导致周宣王被杀、伯服被生擒。被生擒后的伯服,随后便被从鲁国千里迢迢赶来的伯御杀死了。

    伯御为什么要杀死伯服?这还得从宣王八年说起,那就是正史所谓的宣王干涉鲁国内政。宣王八年,鲁武公和大儿子括、小儿子戏,来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将小儿子戏立为嫡,鲁武公死后,戏嗣位称鲁懿公。当初被废的括的儿子,在宣王二十一年杀了鲁懿公自立为鲁国国君,这位杀了鲁懿公戏的人,就是伯御。所以伯御杀伯服,自有他的理由。
    ——为什么说是伯御杀了伯服?这个只能靠一点点的推导,没有任何一部书能直接告诉你这一点。推导的主要着眼点,就是在骊山之难后的第二年王师在第一时间伐鲁杀伯御。
    在这之后的公元前799年,褒姒披甲上阵,打的是函皇父的儿子。

    为什么不打函皇父却去打函皇父的儿子?父债为何子还?
    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此时函皇父跑到了向地躲了起来,这个向地离许原很近,那里都是由太姜的吕许之族,打不得;之二是一子换一子,杀了函皇父的儿子同样也是报仇;之三是函皇父的这个儿子也是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先斩羽翼,也是对的。

    褒姒的敌人,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
    所以这场仗很难打很难打!整整打了八年。
    难打到褒姒最后战死在了沙场。
    难打到在褒姒死后,又有人接着打了三年,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明知其难还要打,褒姒此时抱的就是一颗必死的心。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八)

    跑到向地的函皇父打不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老家伙控制了平王。可怜的平王成了这个老奸巨猾的函皇父手中的人质了,而且时间长达二十年。

    一场骊山之难下来,王朝有三个敌人:
    第一个就是姬姓的伯御鲁国,这个仇不用别人来报,仍然活着的周厉王亲自动手,在他埋葬了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媳妇之后,周厉王速战速决,伐鲁杀伯御,立孝公称。

    第二个是函皇父老婆琱妘的祖国郐国。“郐由叔妘”,是说郐国的灭亡都是因为这位郐国国君的次女。叔妘不是郐国国君的夫人,而是郐国国君的次女,这一点,后人三千年来也是弄错了。郐国是妘姓国,妘姓国的国君怎么可能娶了同姓的叔妘做老婆?!叔妘是谁?叔妘就是铜器铭文中的琱妘,也就是诗歌中的阎妻,也就是函皇父的老婆。

    第三个,就是函皇父的儿子。函皇父的儿子不叫函小父,他的姓、氏皆不从父!因此,在古籍资料中找到、明确函皇父的儿子是谁,极为困难,同样也需要很大的篇幅,但太史伯阳父把有关的线索分开放在了《诗经》、《周易》与太史谱碟中,揭开这个谜底,仍是有迹可寻的。

    因此,在骊山之难、伐鲁杀伯御、周厉王离陕适蜀之后,王师兵分两路,讨伐仇敌:郑桓公攻打郐国,褒姒攻打太原之戎。

    郐国好打。郑桓公克郐是写在清华简中的,克郐的不是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这个现在已是定论,却与之前见到的正史记载不符。
    在平王重构的历史中,郑桓公的生平也遭重构,因此,后人一直以为克郐的是郑武公。郑桓公是另一个或泣或歌的故事,以后再聊。

    函皇父的儿子难打!
    一子抵一子。褒姒选择攻打函皇父的儿子,选择去打一场最难打的仗。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十九)

    在西周末年历史中,有三个人的身份信息被史官刻意隐藏。

    第一个就是褒姒。本帖开篇就说了,褒姒不姓姒,她也不是有褒氏。褒国是史官在史书中为褒姒创设的一个虚拟之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褒姒一个人。
    按照正史记载褒国历经夏商周三代,你见过有“褒”字铭文的青铜器吗?你见过属于褒国的青铜器吗?没有一件。褒字早不过大篆,没有甲骨金文字。

    在清华简中褒姒写作孚姒。孚氏倒是有几件传世青铜器,在今天的中国台湾,但只是孤证,看不出此孚氏与褒姒的任何关联。
    正史先是将褒姒写作孚姒,接着又改写为褒姒。孚字与褒字是什么关系?重点来了,褒字是对孚字的———
    嘉奖赐衣,以衣包孚!

    是谁在史籍中给褒姒嘉奖赐衣了?当然是史官啦。
    史官为什么要对褒姒嘉奖赐衣?因为褒姒是当时的史官代表官方认定的正儿八经的烈士。
    史官对褒姒身份信息的隐藏分了两步,第一步是名其氏为孚,这个“孚”是西周宫殿建筑结构中一个组成部分,为示于外的外檐、外楣,是名之曰孚而非孚。第二步是再次赐衣包孚,最终形成了褒姒之褒。褒字直到今天仍然还是嘉奖义。

    史官为什么借用宫殿建筑结构来名褒姒?
    看不懂《周易》文辞,你根本不可能看懂西周末年史。

    在平王重构了历史之后,在忘恩负义的平王将褒姒连同伯服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供愚蠢的后人去唾弃的时候,史官不干了。
    史官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将褒姒真实身份信息给掩藏了起来———
    史官虚构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褒国,在这个褒国里,只有褒姒一个人!

    褒姒不好笑。
    平王的命都是褒姒之族给救的,面对忘恩负义的平王后来如此不公的对待,九泉之下的褒姒能笑得出来吗?!
    这一笔,是司马迁自己的史官笔法,这也证明了司马迁是看懂了真正的西周末年史的。
    #西周史##典籍里的中国#
    (作者:胡子律爷 )

    《周易》下经卦名诗歌,先把骨架搭起来:

    警恒遁藏
    晋明夷
    家人癸姜
    解损益

    夬姤卒升
    困井革鼎
    辰艮
    渐归妹

    丰旅算
    夺涣节
    中孚小过
    既济未济

    明白个七八分了……个别卦名还得继续想。 ?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二十)

    在西周末年的这段历史中,第一个身份信息被刻意隐藏起来的,就是被忘恩负义的平王钉上历史耻辱柱上的褒姒。

    第二、第三个身份信息被刻意隐藏起来的人,就是褒姒的死敌——函皇父之父子二人!
    为什么史官要刻意隐藏函皇父父子二人的身份信息?
    因为这父子二人都曾经是复国战争中的功臣,他们都为周厉王的复国战争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函皇父本人之所以能在叛变前即《十月之交》中任王朝公卿,那是从复国战争之初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早在描写复国战争的诗歌《常武》中,函皇父就已经是太师了。函皇父的儿子出生于厉王奔彘后,但在复国战争期间已经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伐过猃狁,并受到过周王的赏赐。

    所以,史官在面对函皇父父子二人时的心情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他们都是复国战争中的功臣,值得彪炳史册;而另一方面,函皇父却在西周末年背叛了王朝,挟持了平王,并造成周宣王和伯服倶死、被杀。
    这就是函皇父父子二人到底是谁,在古籍中极难加以确定的根本原因。

    史官在职操与情怀之间,必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结合点。
    怎么理解这句话?以司马迁为例,他需要遵循旧例去写红颜祸水的褒姒,但是他自己还要额外添附一笔“褒姒不好笑,烽火戏诸侯”。
    前者是职操,后者是情怀。

    这么说,你能理解当时的史官精神吗?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二十一)

    函皇父他的太师、卿士职位,是他拿命博出来的,是他一仗又一仗出生入死亲自给打出来了。所以史官对他是有感情的,是肯定的。
    至于他的儿子,更是在正史中留下了极大的历史美誉,史官同样也不忍心在正史中撕下函皇父儿子的画皮。

    但史官情怀注定了史官们一定会给后人留下看清他们父子二人真实面目的线索,这些线索,散落在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中,散落在童言廋语文字训诂之中……就看后人有没有这个智慧去读懂了。

    褒姒的敌人是非常强悍的,是从复国战争时起就已是将军的父子二人。
    而褒姒只是一介小女子而已,而且当战争来临的时候,这位小女子已经年届五十了!
    褒姒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开打这场极难的战役的。

    褒姒最初或许不是嫁给了爱情,但她最终确是献身给了家族的荣誉、王朝的荣誉!
    褒姒是西周末年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一个绚丽的悲剧。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一)#国学新青年##诗经#
    (胡子律爷 2019-7-15 )

    《十月之交》是研究西周历史、天文的重磅之作。诗歌开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梁虞邝、清阮元、马瑞辰推算认为发生在幽王六年。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天文史学家朱文鑫,同意古代学者意见。
    但有意思的是,张培瑜、关立言、刘次沅等现代科技学者,认为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干支辛卯的这次日食,西安并不位于日食带上,是看不到这次日食的。
    讼争虽然尚无定谳,但今天诗经译注,多采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日食说。

    朔,就是日月交。怎么交?附图一看便知。日食必在朔,若日食在其他日子那么历法就乱套了。西汉初年日食在晦(朔日之前),朝野震惊,流言遍地,但历法家知道这只是历法不够精准引起的自然现象而已,增加历法精度就可以了。每二十九天又499/940为一个朔望月,即朔策,所以理论上每二十九天多就有一次日食,但能不能看得到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朔策数据实际上是推算出来的。古人闭着眼睛就能脱口而出“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不必是一次镐京地区能实际观测到的日食现象!自古所释,教条死板。

    胡子律爷之前说过,褒姒是先秦史官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甄别线索:褒姒之母孕其于厉王末年,其母只怀胎了十个月而不是五十年,就生下了褒姒,褒姒十四岁嫁给了周王,那么,这个周王到底是谁,已不言而喻了。

    褒姒在公元前827(司马迁笔下的宣王元年)年前后,成为周洹宣王的元夫人。因此,《十月之交》写于公元前802年的腊月,而不是二十六年后的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
    二十六年间,在西周末年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早已阴阳两隔、死生契阔、物是人非了!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二)
    胡子律爷 2019-07-16

    《十月之交》一口气记述了八位历史人物,他们是:
    1、皇父卿士,
    2、番维司徒。
    3、家伯维宰,
    4、仲允膳夫。
    5、棸子内史,
    6、蹶维趣马。
    7、楀维师氏,
    8、艳妻煽方处。

    最后的这位艳妻,受毛诗影响,后世、今天译注都一致认为指的就是褒姒,惟有王国维根据传世青铜器函皇父簋铭文,以及鲁《诗经》用字作“阎妻”,阎与函通,推论阎妻指的不是褒姒,而是妘姓函皇父之女!
    建国后历史学家李平心同意王国维意见,进一步纠正了妘姓其实也是大姜之后,姜妘同姓,指的就是西申之国。

    前面说过,《国语》、清华简和史记都记载了一场导致西周灭亡的战争,即宣王废大(太)子宜臼改立伯服,宜臼逃往西申,西申联合缯(鄶)与西戎伐周。这场战争的结局妇孺皆知:王师战败,宣王与伯服被杀于骊山脚下。

    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不是公元前771年的幽王末年,而是公元前802年的腊月!
    公元前802年的腊月,朔日干支为——辛卯!
    这个月,王师惨败!
    百度:《小雅·十月之交》

    《小雅·十月之交》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周幽王时期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从天昏地暗和山川翻覆这可怕的灾异,说到朝廷的坏人专权和国家的岌岌可危,然后说到面对此等情况个人在去从上的选择,显示出诗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情怀,开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精神之先河。

    作品原文-
    小雅·十月之交1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2。日有食之,亦孔之丑3。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4。四国无政5,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6;此日而食,于何不臧7。
    烨烨震电8,不宁不令9。百川沸腾10,山冢崒崩1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矜之人,胡憯莫惩12?
    皇父卿士13,番维司徒14。家伯维宰15,仲允膳夫16。棸子内史17,蹶维趣马18。楀维师氏19,醘妻煽方处20。
    抑此皇父21,岂曰不时22?胡为我作23,不即我谋?彻我墙屋24,田卒污莱25。曰予不戕26,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27。择三有事28,亶侯多藏29。不慭遗一老30,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31。
    黾勉从事32,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33。下民之孽34,匪降自天。噂沓背憎35,职竞由人36。
    悠悠我里37,亦孔之痗38。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39,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三)
    胡子律爷 2019-07-17 ??

    先不去管西周末年复杂的姓氏、族群遥远而模糊的历史与变迁。
    在王国维离世后十三年,1940年陕西扶风的北乡任家一个徐姓农民麦收后碾麦子时,发现了一个大型青铜器窖藏,据说总数有一百余件,数百斤的大鼎有三四件,后政府回收仅九件,包括禹鼎、函皇父鼎二、函皇父盘、函皇父簋二、函交中簠、旅鼎、旅甗,其余下落不明。

    禹鼎作器者名禹,字向父,以叔为氏称叔向父。徐中舒考证认为叔向父禹是厉王时期的一位军人,其祖为井公,姬姓,叔向父禹归井武公领导,同时也是多友鼎作器者多友的上司,厉王伐鄂侯驭方时颇有战功,其铜器面世时间前后相差上千年,令人唏嘘。

    不仅如此,叔向父禹还出现在宋代青铜著录穆公鼎(成鼎)和传世铜器叔向父禹簋中。建国后,山西芮城出土有一件叔向父为备簋,陕西长安斗门出土的多友鼎铭文中也提到了叔向父。属于叔向父禹的铜器,出土地或陕或晋,零落四方,又何尝不同样令人唏嘘?

    琱妘所嫁的琱,是姬姓琱氏,即任琱宫太宰的周公后裔,在铜器中也称琱生。琱生器传世已有,但最集中的出土于2006年的陕西扶风五郡。函皇父嫁女媵器中的琱妘之琱,王国维认为是幽王,何幼琦反对。五郡琱生系列器出来后,有人认为琱与召是同族,尹盛平认为琱氏为周公之后,意见正确。召族的姬姓为早期改姓或赐姓,召公奭所封的北匽铜器全用日名,周与召从未真正同姓同族。

    传世函皇父器铭文

    《正月》:“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十月之交》中的“阎妻”是大姜之支妘姓函皇父二个女儿中的一个,她们一个嫁给了所谓的幽王,另一个则嫁给了周公后裔姬姓琱氏,即当时的琱宫太宰。

    禹鼎与函皇父所作嫁女琱妘的媵器们,同出一个窖藏,虽令人费解,但也多认为是战争俘获异姓、异族的铜器后、贵族逃难时仓皇掩埋的,此后平王东迁再无机会回来重启。

    但禹是姬姓井氏的小宗,其器出于周公后裔姬姓琱氏的窖藏中,这不奇怪吗?他们之间能有什么战争呢?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四)
    胡子律爷 2019-07-18

    郭沫若认为诗歌“楀维师氏”中的楀,就是上述铜器中的叔向父禹,但徐中舒反对,徐认为既然叔向父禹是厉王时人,而楀却是幽王六年的人物,二者至少相差了六十年,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楀在齐诗中做萭,在鲁诗中作踽,字虽不同,但母字(字根)全皆作禹。诗经异文才是藏了魔鬼的细节,《乾坤》也同样如此。

    以徐老为代表的、反对郭老意见的唯一理由,就是禹与楀二人生活的年代,时间至少相差了六十年。

    但是,既然褒姒可以在其母腹中怀胎五十年始生,相差了六十年的军人禹与楀,又为何不能是同一个人呢?!

    叔向父禹在厉王时期因伐鄂侯战有功,从一个中级军事将领逐步上升为高级将领即师氏,后来或接替了尹吉甫任太师。师氏的主要任务不是陪太子读书,那只是兼差而已,师氏的主要任务是周王近卫、王宫戒备,兼教太子御射。

    但是,宣王废太子宜臼而立伯盘,宜臼逃往西申避难;由于宣王此前赐鲁少子命,周鲁已离心,使得姬姓周公后裔的鲁国公然与周室对抗,与姜姓的许共同拥立身陷西申的宜臼为天王;最后,意气行事的宣王不顾《正月》作者的劝告,发动了那场直接导致西周灭亡的伐申之战,终于,在公元前802年腊月的那场战争中,王师惨败给了申戎联军,宣王与伯盘罹难骊山,师氏禹自己的铜器也零落四方,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它们是战败后的俘获铜器,被胜者分了宝物!

    西周末年七十六年的历史,在平王东迁后被人为重新编排过,历史上没有幽王,但褒姒却是一位真实的女性,这使得褒姒只能在其母腹中怀胎五十年始生,最后在六十年后,成了幽王妻。

    历史为尊者讳耳。

    楀就是叔向父禹,郭老的意见是正确的。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五)
    胡子律爷 2019-07-20

    皇父卿事是函皇父,以父该女,阎妻是函皇父之女即太子宜臼的生母申侯之女,楀维师氏是叔向父禹——先不管他们是不是穿越了,《十月之交》里一口气载述的这八位历史人物,已经明确了三位。

    卿事总揽百揆,位列第一,其后是司徒。司徒也司土,郭老认为器之较老者多名司土。司土职司三项王命:籍田、川林山泽与军事。因此司土是农业、军事与王室经济的总主管。

    周厉王因为没有处理好山林川泽事务,被盖棺定论其好女色近三千年,所以如此重要的职位,注定了番维司徒之番,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少数民族远房亲戚,其必是王室心腹、周王肱股。

    番维司徒之番,齐诗中写作皮,韩诗写作——繁。细节魔鬼藏在异文中!番、繁(緐)虽是族属,但诗经时代在地理上也指山西。周初大分封时,分唐叔虞以怀姓九族,其中就有繁氏。李平心论证《周易》晋之卦辞——晋康侯锡马番庶,昼日三捷,记载的就是唐叔虞平定唐乱,康叔即唐叔。屈原楚辞有繁鸟萃集,晋姜鼎有铭文印燮繁汤等等,用番、繁彼时借指晋人,不难理解。

    番(繁、晋)维司徒,司徒是晋人!

    晋靖侯之子晋釐侯,又名司徒,他会是诗歌中番维司徒的这位王朝司徒吗?还是仅仅只是位晋国司徒?都不是。晋国与王室的关系,在西周末年非常复杂,已超出读者想象与本诗范围,此篇小文不再赘述。

    番维司徒,这位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司徒是——晋献侯苏。在史记中,他是晋靖侯的孙辈、晋釐侯的子辈,但他其实是周厉王的庶长子、周宣王的同父异母之兄。

    晋献侯苏,卒前任王朝司土,官司籍田,最后战死在镐京任上,埋葬于山西北赵墓地M31号墓,同时,属于晋献侯的一号车马坑已经发掘全部出土,隆重而辉煌!后世史官赋晋献侯新名为——籍,谥号为献,以纪念他的居功至伟,晋国此后更永废司土一职,也示纪念。晋乃周室肱股,绝非戏言。

    番维司徒是晋献侯苏(籍),这是能明确的《十月之交》中八位历史人物的第四位。

    二十六年后的所谓幽王六年,周已无王,三年后晋献侯之孙晋文侯才立平王于少鄂,再三年乃东迁。
    二十六年后,《十月之交》中载述的这八位历史人物,除太史籀外,早已归向尘土矣!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六)
    胡子律爷 2019-07-22

    史籀在铜器铭文中写作史留。史留是宣王内史,整理十五篇大篆即籀[zhòu]文留给后世,因此也称史籀。在青铜器十九年(走马)鼎中,史籀负责传达王命。

    (十九年(走馬)鼎)

    棸子内史之棸,《说文》无此棸字,棸今音zōu。此字在齐诗中写作掫,掫音zōu、zhōu、chōu。既然好以音通字通训作一团,却缘何从来无人将此内史棸子,判明作史籀?

    宣王纪年浩浩荡荡四十六年,夏含夷曾指出:既然厉王在位已有铜器作证不少于三十七年,那么在大(太)子继嗣制下,厉王年寿高则后一位王必不年轻,厉宣相加八十余年,居然比实行少子继嗣制的康乾二世还长,实难理解。

    但国内学者对此倒不以为然。

    第一位看懂乾卦之龙的是老外德沙素,指出宣王纪年关键性疑点的这位夏含夷,也同样是一位老外。老外不受儒毒禁锢,更不迷信腐儒著说,反倒能真正看懂我们的历史与典籍。老外研究乾卦中的中国古代天文,我们自己却拿它来煲鸡汤!

    (1909年德沙素发表《中国古代天文史》 第一次将乾卦之龙正确释为东方苍龙星宿;
    1984年,夏含夷发表《乾卦六龙新解》 关注讨论了1930年代闻一多乾之龙为龙星)

    这是国人的悲哀,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今天如若继续贩卖腐儒遗毒,不远的明天,我们可能还会重复过去六百年日渐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宿命!
    以六百年前统领中国思想的朱理释易而观之,既虚伪又淫邪而且反科学,后来国人苟且在马刀下,在那时就几乎是已经注定了的!
    【读诗笔记】《十月之交》之(七)结尾
    胡子律爷 2019-07-23

    扶风!
    同样还是在扶风,1933年发现另外一批函皇父为琱妘所做铜器;1961年,发现窖藏有三件失盖琱我父簋,1984年,在20米外的另一处窖藏,发现了这三件琱我父簋盖。琱我父即琱生,周公后裔,琱妘的丈夫。

    同样还是在扶风,1890年在任家村东南发现120多件膳夫克伯义父铜器;1940年在任家村西南,发现有多达六十余件铜器的窖藏,器主为膳夫梁其、膳夫吉父。

    尹盛平认为梁其是鲁伯禽子梁其之后,琱宫太宰周(琱)生住在齐家村东南,其下属膳夫克、梁其住在任家村一带,而“司琱宫人”的即,住在强家村,均不出召陈宫殿遗址二三里。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不管家伯、仲允(術)他们是谁,早已成为尘土齑粉,而他们的青铜器,虽被分置埋藏,却又几乎可以永恒,在三千年后向我们倾诉它们无声的故事。

    窖藏青铜器不是贵族逃难,叔向父禹器零落四方,这更不是全国物流,他们都在公元前802年的那场不同族群对权力的争夺战中,死于战败被杀以及随后的王师复仇行刑。

    西周末年,历史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太多太多!
    “中兴”的宣王四十六年间,实际上有五位周王死于非命,既血腥又混乱。平王东迁后合上了这段混乱血腥的历史,只留一位宣王的四十六年,希望能掩盖过去、忘记仇恨、加强融合。
    司马迁看懂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也同样理解了平王他们的良苦用心,但留一笔烽火戏诸侯,如同西周史伯留一个褒姒五十年始生这个童言叟语,都是富有情怀的史官留给后人的提示与线索,为后人看懂西周末年真实的历史,指点迷津。

    然而,时间老人的步伐沉重而缓慢,在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铁与血的反复锻造之后,中国才一步步实现今天宛如血盟的炎黄共祖、华夏一体。
    融合来之不易!若再回到过去,将仍是五百年的铁与血!
    ——————————————————
    【读诗笔记】《正月》之(一)#国学新青年##诗经#
    (胡子律爷 2019-7-10)

    《正月》第八章“赫赫宗周,褒姒烕之。”译注说“幽王因宠信褒姒,荒于朝政,导致西周王朝的灭亡。”

    但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幽王”,所谓“幽王”只是一位杜撰的人物,历史为尊者讳耳。

    胡子律爷这么说恐怕难以理解。是的,过去二千多年腐儒将六经之首的《周易》熬成一大碗支离破碎、神魂颠倒、精神错乱的鸡汤,我们至今却还将其奉为圭臬,甚至今天清华大学庙堂里的学者都还认为“除了王注孔疏,其他都是臆说”。难以理解律爷说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西周末年的历史都写在《周易》文辞里。“幽王”并不存在,但褒姒却是一位真实的女性。《左传》史伯说龙漦生褒姒,点明的是她的族属;说其母怀胎五十年,点明的正是西周末年这段历史在平王东迁后已被人为重新编排。史伯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线索。司马迁也看明白了,但司马迁怕后人看不懂,在龙漦生褒姒、怀胎五十年之外,《史记》更演绎了“烽火戏诸侯”。烽火到汉代才有,司马迁用这一笔“穿越”,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线索。

    但我们这些笨蛋,哪里看得懂史伯和司马迁的良苦用心?我们这些笨蛋将这些“史官笔法”看做胡言乱语,将褒姒视为狐狸妖孽,更有淫邪者将其肆意创作成风月小说。笨蛋最后变成了坏蛋!

    回到《正月》这首诗……
    百度《小雅·正月》
    《小雅·正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位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周大夫创作的怨刺周幽王的诗歌。诗中表现了末世昏君、得志小人和广大人民三种人的心态,道出了乱世人民的不幸。
    全诗十三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五章每章六句,通篇以诗人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为主线,并不断地强化忧伤情绪,格调哀婉沉郁,情感跌宕起伏,结构首尾贯串,一气呵成。

    原文:小雅·正月1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2,亦孔之将3。念我独兮,忧心京京4。哀我小心,癙忧以痒5。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6?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7。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8,念我无禄9。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10?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11。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12,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13。召彼故老,讯之占梦14。具曰予圣15,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16。谓地盖厚,不敢不蹐17。维号斯言,有伦有脊18。哀今之人,胡为虺蜴19?
    瞻彼阪田20,有菀其特21。天之杌我22,如不我克。彼求我则23,如不我得。执我仇仇24,亦不我力25。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26,宁或烕之27?赫赫宗周28,褒姒烕之29!
    终其永怀30,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31。载输尔载32,将伯助予33!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34。屡顾尔仆35,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36。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37。忧心惨惨38,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39。念我独兮,忧心殷殷40。
    佌佌彼有屋41,蔌蔌方有谷42。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43。哿矣富人44,哀此惸独。
    ————————————
    【读诗笔记】《正月》之(二)#国学新青年##诗经#

    《正月》之“我”,不是今天的你我,“我”的这一话语权从西周早、中期的王室,到了厉王奔彘前后才下移到了大贵族,但还仍然没有一口气下沉到士阶级、庶人。这就决定了《正月》这首诗的作者,是仅次于王室的王之近亲,如《芮良夫毖》中的芮良夫。因此,诗中“将伯助予”之伯,或是别子另立大宗之伯,或是公侯伯子爵位之伯,而不是伯仲叔季排行之伯,更不是什么模糊笼统鬼扯淡的“贤人”。

    《正月》之“彼”,在诗中共有五处。全诗用“我”与“彼”对举,这里的“彼”是谁?诗中称周王为“尔”,周王自称是“予”,“彼”显然不是指周王。题解说诗歌最后两段指出贫富不均与上下阶层的对立。那么“彼”是指富人阶级吗?

    不是。在诗中,“彼”处阪田,单一个“阪”并无贫瘠意。若是贫瘠又何谈“富人”?“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这个彼与其邻,通过联姻建立有庞大的实力、势力集团。“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毛传》对这里的“佌佌”、“蔌蔌”注释是有问题的。“佌佌”与“屋”上下连文,“犹(参)差(参)差也,言其鳞(次栉)比之意”(《六书故》)。“蔌”在《韩奕》中毛传释其为菜肴,但到《正月》这里却又释其为“陋”,如此抵龌自古即有反对意见。“蔌蔌”与“谷(穀)”上下连文,在诗经时代指的就是菜肴。

    后世日渐腹黑,多曲意逶迤,攀附己意,褒己贬彼,但那已不是诗经原义。

    那么“彼”到底是谁……?
    【读诗笔记】《正月》之(三)#国学新青年##诗经#

    难道读懂《诗经》还得懂点历史?是的。
    “六经皆史”是明清学者非常正确的论断。

    先秦时代惜字如金。周文王被囚羑里、其长子被烹为羹、文王被逼食之,文王却在《周易》里大谈君子修行、心灵鸡汤?荒唐。今天还有一堆人贩卖糟粕,灌我们鸡汤,这些人都是骗子、坏蛋。今天能与《诗经》结缘的都是品格高雅的人士,了解一点历史,有助于读懂《诗经》。

    “彼”虽处阪田,但山上有田,“有菀其特”,禾苗还长得非常好;“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日子富庶,有酒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通过婚姻建立起来的联盟势力庞大;最后,“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读到这里,“佌佌”能训小、“蔌蔌”能训陋吗?不能。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是指这个“彼”,不是陶复陶穴得穴居,他们居然有像样的屋宇,他们的屋宇居然还鳞次栉比,他们的饭菜居然也是有榖物的。这个“彼”,很显然是定居农耕的。

    那么“彼”到底又是谁……?
    当然是太子宜臼即后来的平王母舅家——西申国了。
    胡子律爷 2019-7-11
    【读诗笔记】《正月》之(四)#国学新青年##诗经# 结尾与重点

    《正月》是宗周灭亡前王族中清醒人士对于时事形势的分析、判断、记载与感叹。

    《国语·郑语》载周太史史伯曰:“王欲杀大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鄶)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大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年)矣!”

    这就是《正月》这首诗创作之时西周王朝所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申是古国,豪门望族,定居农耕,实力强大,并不落后;申吕姜姓,鄶虽姓?,但亦姜姓支裔;且当时的?姓与周公在宗周的后裔鲁国联姻,势力庞大。《国语》中“申、吕方强”之“方”,与“蔌蔌方有谷”之“方”,用法相同,李平心先生谓之“犹言番方”。

    褒姒所嫁的“幽王”,改革王位继承制,废太子宜臼而立与褒姒所生伯盘(服),后更自己提前退位,让位于伯盘(服)是为丰王,太子宜臼则逃往西申避难。西申与许鲁立宜臼为“天王”,揭开西周末年迷雾重重的“二王并立”时代。
    诗歌中“今兹之正,胡然厉矣”之“正”,与歌名“正月”之“正”用法相同,也即《雨无正》所用之“正”,但“正”同时也通“征伐”之“征”。在诗经时代,“正”就是不通虚头巴脑的“政治”之“政”,从来所释,不足为训。

    褒姒所嫁的“幽王”,少时多劫难,青年立为王,好意气行事,擅断孤行,先赐鲁国少子命,接着就立伯盘为王,再罔顾形势,不顾姜申国强,贸然出兵,终招来杀身之祸,宗周灭亡。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幽王”改了王位继承制度。“幽”在《谥法解》中是“动祭乱常”,但在西周金文中,都是指“死去的人”。

    褒姒这一位弱女子,能灭了西周?历史为尊者讳耳。
    【读诗笔记】《正月》补#国学新青年##诗经#
    (胡子律爷 2019-7-12)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
    潜虽伏矣,亦孔之炤。
    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诗经》多用比兴手法,但也不可统统释之以各种简单的犹言与比喻。《正月》的作者虽用这段诗歌比喻自己,但同时也嵌入了作者自己身份信息。这有点像今天淘气的码农,在程序中嵌入自己的签名一样。

    其车既载,乃弃尔辅。
    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

    这段诗歌,述以“车”、“辅”、“辐”等车制部件,与《周易》上经“舆脱辐”、“舆脱輹”,可以实现严密的对贞。

    作者之所以用车制部件来抒情,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厉王私名“害夫”,今隶作胡,实为“吉夫”,其生母为姞姓女子,得其私名(吉夫),音与胡、辐同,史官名其为辐。厉王胡、辐之子辈、孙辈三代人中重要者,多同样以车制部件命名(孙辈平王宜臼除外),以示其血脉相连。

    “六经皆史”,明清学者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离真正看懂《诗经》还有些距离,离真正看懂《周易》文辞,那就更遥远了!为什么?国人受腐儒毒害又深又久,不去儒毒,是看不懂《诗经》(部分)与《周易》文辞(全部)的。
    #西周王朝##诗经#
    【读诗笔记】
    胡子律爷 2021.3月27日

    小雅伐木:伐木丁丁…这个丁丁怎么念?念dingding就错了吗?就一定要念zhengzheng?王力《诗经韵读》念tengteng。因此,古音由来变化大,王力先生自己也都不主张完全用古音来念。
    其实丁是源自殷商时期的日干丁族,包括滕、丁侯、献侯、天黾都是属于这个丁族的。西申伐周,这个西申也是丁族。
    我们读懂诗经了吗?未必,得窥其一二的是李平心先生,可惜早逝……
    #西周王朝##历史# (胡子律爷 4月3日 07:48 )
    晋国世系:晋侯燮父—武侯—成侯—厉侯—靖侯—釐侯—献侯—穆侯,司马迁记载的这个晋侯世系顺序是没错的,但他们之间不全是父死子继的关系。

    厉侯福(辐)最为长寿,一直活到“幽王”二年才去世,享年九十有余,诗经秦风《车邻》中的“逝者其耋”的耋字,就是史官专为这位老人新造的字,这首诗就是写这位晋侯的。

    厉侯庶长子为晋献侯。晋献侯不是厉侯曾孙。献侯墓出土及上博馆藏晋侯稣钟铭文历日王卅又三年,是厉王纪年,但不是按史记和断代工程计算的公元前435年,而是公元前825年。周厉王这一生至少实际使用过两套纪年,可以分为奔彘前纪年和奔彘后纪年,稣钟铭文历日为奔彘后纪年。周厉王也同样相当长寿,陟于“幽王”二年,享年九十有余。

    靖侯是厉侯的嫡次子,但非嫡长子,嫡长子早死,埋于M112太子墓中。靖侯立于公元前832年,退侯位于公元前825年,死于公元前802年。

    靖侯于公元前825年退晋侯位,另有重用,此时晋侯位留给了靖侯之子釐侯,釐侯成年后未及继嗣侯位,也另有重用,釐侯也死于公元前802年。釐侯另有重用的此时,公元前806年,晋献侯才正式封侯,但人一直在镐京,战死于公元前802年的镐京。

    王师伐戎,与晋何涉?
    这是古代先贤质疑晋穆侯之子仇与成师命名之事,但其实也同样适用上述这些每一位晋侯的命运。
    那么他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得死于公元前802年?
    因为西申伐周,发生在公元前802年,非公元前771年!
    为什么晋厉侯与周厉王都不约而同得死于“幽王”二年,且都享年九十有余?
    看懂最后这一点,也就离真正看懂西周末年史,不远了……
    #新说周易##国学新青年#
    (胡子律爷 2019-3-24 11:49 )

    《周易》中的婚礼——屯:6、《韩奕》 与《氓》

    《韩奕》
    ……
    韩侯取妻,
    汾王之甥,
    蹶父之子。
    韩侯迎止,
    于蹶之里。
    百两彭彭,
    八鸾锵锵,
    不显其光。

    释文:
    韩侯在此娶了妻,
    厉王甥女是新娘,
    卿士蹶父的女郎。
    韩侯亲自来迎娶,
    在那蹶父的城邑。
    百辆大车路上跑,
    八只鸾铃响锵锵,
    身份显赫真荣光

    《氓》 :
    ……
    尔卜尔筮,
    休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
    释文……
    你已求神又问卜,
    卦上没有不吉言。
    赶着你的马车来,
    快将我的嫁妆搬。
    ……

    《韩奕》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轻诸侯,朝觐周王以及迎娶汾王甥女的历史画面。而《氓》则以一个待嫁女子的视角,描写了平民阶级的生活,在诗中提到,迎娶之前要进行卜筮。

    译注仍然来自中华书局版本王秀梅老师的译注。

    想要看懂周易文辞,《竹书纪年》、《诗经》和《礼记》都是必不可少的严肃工具书。尤其是《竹书纪年》,在很多地方可以与《周易》实现对贞,这一点,胡子律爷在接下来讲解屯卦文辞的时候,马上就会说到。
    读李峰《西周的灭亡》6:142—145
    ——#国学新青年##新说周易#
    (胡子律爷 2019-1-19 11:20)

    李峰先生认为“厉王出奔与共伯和摄政的这场历史事件被马克思主义学者们视为一场平民的划时代胜利,或者是农奴反对贵族剥削阶级的革命。这种观点曲解了这场历史冲突中真正的政治动力…”“无论如何,作为天下万物的拥有者,周王囤积财富是天经地义的事”,“与其将公园前842年的反叛说成是被剥削阶级推翻贵族阶级的一次胜利,不如说贵族力量战胜王权,抑或是王权重建的一次失败…”
    胡子律爷认为:
    古本竹书纪年只说厉王“无道”,而今本写芮良夫谏百官于朝并意味深长得一口气减厉王纪年25年,并无指责,再观周易之觀,两言君子无咎,因此司马迁写厉王不实不公私心满满。李峰先生定义厉王事件为“反叛”甚确。
    如果从这个角度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者”则语境不误:反复强调国人的暴动,在周易中以“我生”来载述,“我”是话语权下移所至的贵族(非王室),而“生”则也是贵族的大小宗族长,与“被剥削阶级”或“农奴”,没有关系。
    读李峰《西周的灭亡》3:P32,
    王畿是由王师独立承担防御的吗?周礼是儒教经典吗?
    胡子律爷认为:朱凤瀚曾论述中后期驻防在朝歌的殷八师后来调往周原以西,“以御西土”,而此时王师周六师可能驻防在丰镐地区,所以渭河谷地并非由王师独守,这为厉王时期的#贵族暴动#埋下了重大隐患!
    ……诗书礼易乐,后来都成儒教经典,这个不足为信。
    周易是先秦史官的杰作,上经除乾坤作为书名外,起始于屯的文王而结束于“立王”的平王,跟几百年后的儒教一点关系没有。
    2019-1-18 10:15
    2019-1-6 22:13
    召非姬姓,为早期改姓或赐姓。厉王六年,召公虎的父母因私田被正法,点燃了二百年来的怨恨,二百年来所受的恩泽雨露终被搁在一边,召公虎主要发起或参与了贵族暴动,并在十四年后最终痛下杀手毒杀了周厉王。
    厉王死后六年,姬周家族复仇成功,大将召公虎被贬去给南申侯———盖房子去了!王畿区召人消失。
    胡子律爷 2018-12-18 22:38
    末代鄂侯在厉王时期突然叛周侵周,后被周厉王擒杀。仗打得很艰苦,殷八师、西六师连同井公亲兵都上了战场,才最终胜利。前方打仗流血,后方大家族们忙着毁林造田,开垦和交易不用纳税的私田,这就是周厉王“好专利”的来源。司马迁对周厉王载述不实,评价不公。
    胡子律爷 2018-12-18 21:42
    周易是多维立体的统一,其中的数理成果是人类上万年天文观测的智慧结晶(邓洪海),而其中的文辞,则全是西周秘史,与鸡汤并无关系。
    《井》卦所讲述的是在周厉王被陕西王畿地区的大家族们联手毒杀之后,作为姬周血亲井公氏族的结局,他可能是当时西六师的统帅。厉王是力图以改革救王朝的周王,非暴君。

    井---《象》曰: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井泥不食,下也。
    旧井无禽,时舍也。
    井谷射鲋,无与也。
    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井甃无咎,修井也。
    寒泉之食,中正也。
    元吉在上,大成也。

    2018-12-11 10:17
    如未记错,宗周钟为传世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将宗周钟定为厉王时期器(有人甚至认为是厉王王器)。
    辛怡华和刘宏岐先生在《周原——西周时期异姓贵族的聚居地》文中说:
    “厉王的器物零散地出现在周原,来历很值得怀疑。”
    为什么?《周易》写得很清楚,周厉王暴动后被毒杀而死。分其器乃当时传统。

    @宝鸡金石
    宗周钟 ——西周晚期(Ca.9th~8th centuries B.C.)。商代,钟形乐器大多数是口部朝上,钟体用长柄支起后再敲奏;西周开始,渐渐改为钟口朝下,钟柄加环悬挂而奏,成为惯见的“甬钟”形式。宗周钟便是甬钟的代表。宗周钟外形上最大的特征,是钟身两面共装饰36枚高突的长形乳丁纹,极尽华丽醒目。此钟音质浑厚宏亮,有宗庙庄严气概。
    宗周钟的铭文自钟身正中起读,接着左下角,再转至背面右下角,全篇约123字,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铭中因为有一个人名可与周厉王的名字“胡”音相通,故得定为周厉王之器;铭文大意为:厉王时有南方的濮国,大胆来犯周土,厉王便效法他的祖先文王、武王,努力巩固疆土,挥军攻敌,直追到濮国都城,濮君只好派使者来迎,表示臣服。同时,南方及东方的26个邦国代表,也随同朝见。厉王感激天帝及百神保佑,特作此“宗周宝钟”,并祈求先王们降赐子孙福寿,安保四方太平。
    2018-12-10 06:40
    多友鼎同样是一篇长篇铭文。多友的上司是禹,禹的上司是武公,武公的上司才是周厉王。一个中层将领的军功可以侧面反映周厉王本人对于王国的所做所为。
    此战役后不久便是大贵族暴动成功,改革失败,厉王奔晋,姬周失周原。

    【多友鼎】出土于陕西斗门镇下泉村的河道旁。

    #陕西古代文明# 【多友鼎】
    多友鼎1980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其造型简洁,全身光素无纹,仅在口沿下方装饰两道凸纹。这件看似不起眼的青铜鼎却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它的价值在于鼎内的铭文。多友鼎铭文有278字,记载了西周厉王时期的一次战争。
    大意是说,某年十月,猃狁侵犯京师,周王命武公抵御,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追击。多友在十几天内,一共打了四次胜仗,共杀敌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战绩报告给周王,周王赏赐给武公包括玉器、青铜等在内的若干财物,武公将部分赏赐赐予了多友。多友特意铸造了这件鼎,用来纪念这次胜利。
    猃狁是当时生活在西北地区的部族,军事实力强大。西周晚期,猃狁不断向东边的周人发动战争。关于猃狁的族属,王国维等学者认为他们是匈奴人的祖先。也有学者认为猃狁就是最终灭亡西周的犬戎的一支。
    多友鼎的铭文对研究西周军事及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西周【旟鼎】

    胡子律爷 2019-1-6 19:06
    那既然如此,司马迁说周厉王“好专利”就是污蔑和诽谤了,呵呵。窖藏青铜器的长篇铭文无外乎世系与田土,不是偶然。

    【旟鼎】
    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
    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口沿有方部上方饰有兽面纹,以雷纹为底纹。

    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将人民和疆土分封给各诸侯国,其臣属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鼎内壁的铭文是研究西周初期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同时铭文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断代标准器。
    胡子律爷 2018-12-18
    末代鄂侯在厉王时期突然叛周侵周,后被周厉王擒杀,仗打得很艰苦,殷八师、西六师连同井公亲兵都上了战场,才最终胜利。前方打仗流血,后方大家族们忙着毁林造田,开垦和交易不用纳税的私田,这就是周厉王“好专利”的来源。司马迁对周厉王载述不实,评价不公。

    @GiaVincent#每天一件青铜器#
    楚人开始在周王朝的边界附近兴起的时候那里的形式十分复杂.周王派来的姬姓曾国统领汉江流域,同样的姬姓封国还有唐,蔡,应,息等,连同与周王室联姻的姞姓噩国一起以蕃屏周.噩国后来与周王朝的恩怨也是颇为复杂.西周时期噩国的墓地已经在湖北安居州羊子山被发现.M4出土西周早期:噩侯卣. ????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二十三)

    褒姒战争的正义性?这是个好问题。

    史官对褒姒的同情出于三点,

    第一,褒姒之族是周厉王复国战争的成就者,没有褒姒之族,就没有周厉王的复国战争,而周厉王的复国战争,是为了夺回陕西政变贵族篡夺的王权,其正义性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褒姒为夫为子而战,人情当如此,不用多说。

    第三,褒姒之族也是平王的救命恩人,但平王却能狠心得将褒姒母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去让后人去唾弃,更不惜篡改历史,这招致史官对平王的极大反感和憎恶。

    所以,以三千年前的史官看来,褒姒战争的正义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她攻打的是杀死了周宣王和伯服的王朝叛变者(函皇父父子),这样的战争,其正义性会有什么疑义吗?

    那个时候没有外星人入侵,法西斯们的祖先也还在山上摘果子,蛮夷戎狄与华(猾)夏还是一家亲呢,宅兹“中国”还仍然叫宅兹中或(域),战争的正义性,不能用三千年后的标准去衡量。

    察化恶臧,史官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但记住,无论真实的褒姒与《周易》文辞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而言已经毫无意义,它考验的是我们这些后人的智商,与三观。

    所以秘史不是本帖的目的,甚至连还原真实的历史都不是,本帖的目的,是想用唯物史观,去看看易辞,到底写的是什么!
    #西周史##西周王朝# 褒姒(二十四)

    虽然史官没有为褒姒到底是如何战死的留下任何笔墨,但在诗经中,却留下了一首完整的诗歌,仔细描写了褒姒的葬礼。

    在诗经中,专门有一首诗歌描写了褒姒的葬礼,以及若干件她的身后事。根据这首诗歌,我们能够知道褒姒下葬时身穿的是有十二纹章的官服,葬式是具有非常古老文化内涵的特殊有功之法即头南足北;根据这首诗歌,我们还能知道几件褒姒死后的身后事,比如那个老奸巨猾的函皇父曾经自立为王、褒姒子孙的下落、赐姓姒姓的由来以及仇敌最终的下场等等。

    但是如同将《周易》文辞给熬成了一锅鸡汤一样,后人又将这首诗歌读成了弃妇文学、怨女文学!
    没办法,末法时代,世界就是这么颠倒荒唐………

    褒姒这个绚丽的悲剧,最终长眠于山西。

    在她死后,她的子孙曾短暂居住在胥水河畔,对,就是陕西汉中那个留下了大量青铜器的城固、洋县地区,此后再一分为二,一支继续南下入蜀,另一支返回晋国,但已成士庶人,即《左传》桓公二年中的栾宾。

    《左传》记载:“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杨伯峻就此推算,“靖侯乃桓叔之高祖”、“栾宾则为桓叔之叔祖父。”

    然而桓叔受封之是已五十八矣(司马迁),他的叔祖父即爷爷的兄弟高寿多少还能“傅之”?
    实际上,晋靖侯与晋献侯是兄弟行,因此栾宾与桓叔是同辈,不是桓叔的叔祖父。
    百度:“共和执政”与共伯和
    共伯和(生卒年不详),周厉王、周宣王之间(前841年至前827年)执政的一个诸侯。
    因不同历史文献有异说,他的具体身份和角色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争议。
    一说为共国(在今河南辉县)国君,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一说“共伯和”为卫武公的别称,已被证讹 [4] 。
    《竹书纪年》记载,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起国人暴动,厉王奔彘,共伯和受诸侯推举,“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归政于周宣王,自己“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史称这段时期为“共和”。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还有一种说法,仅见于《史记?周本纪》,称所谓共和指周定公、召穆公两卿行政。

    近代以来,结合《竹书纪年》和其他文献中的蛛丝马迹,
    “共和”是一个名号为“共伯和”的人
    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胡子律爷:【读诗经笔记】
    《出车》和《常武》中的南仲
    出车和常武这两首诗记载的都是宣王初年的事情,
    这两首诗歌中,都有一位叫作南仲的历史人物,这位南仲,在诗歌中地位非常高,
    他是当时的卿事(《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
    若上下文连读,他还可能是当时的太师(《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他到底是谁?

    《出车》列小雅而《常武》却列大雅,这个编排是有问题的。
    从诗歌的意境来说,《常武》比不上《出车》,
    ? 出车是规模宏大的复国战争的启动,
    ? 而常武说的是捉拿召公虎,这已是复国战争的收官之作了。
    召公虎不是“共和”的二相中的召穆公吗?王师怎么会捉拿他呢?
    为何诗名作常武二字,自古讼争无有定论,过去腐儒随文敷义,给解释得五花八门…胡说八道。
    常武之常,是典型的史官笔法,
    尚与常、裳,是西周末年历史迷局的几大锁眼之一,读懂这个笔法,
    再搞懂谁是南仲,又为何要捉拿召公虎,就离读懂西周末年历史不远了。
    摘:虢季墓
    虢的分支多,历史也极为复杂。周初有虢仲、虢叔两支,一在东虢(荥阳),一在西虢(宝鸡),到西周中期,分出虢季一支(一说分自虢叔,一说分自虢仲),虢季支至晚期,又再分出虢仲与虢季,前者即虢公长父,后者即图中虢季墓的墓主人。

    虢公长父这一支虢氏族,在复国战争期间,为姬周王室恢复王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谓之满门忠烈,名副其实:
    虢公长父率先带兵进入南虢(陕县东),扼住了关中与中原的咽喉(占据桃林塞,也就是后来的函谷关,横岭北),成功阻止陕西政变政权与洛阳政变政权合而为一,战略眼光非常了得;
    虢公长父的太子(虢姜氏子)很有可能死于复国战争;
    虢季也是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直接领导和指挥秦不其(后来的秦庄公)博伐猃狁。

    复国战争胜利后,虢仲虢公长父被正式分封于三门峡虢国,为畿外诸侯;虢季留任镐京,任畿内公卿,也为大宗。因此,此时对于虢氏族而言,伯仲叔季不是行辈字,而只用来分宗。

    虢季不是虢国国君,虢国君统归虢仲氏,虢公长父死后,国君由其己姓夫人所生的儿子虢硕父嗣任;虢季是畿内公卿,生而称公,为虢宣公;虢季死后,其子嗣任王公,称虢文公。

    但由于此后二王并立时代,虢文公完全站在了平王的对立面,因此,在平王重构后的历史中,这一支虢氏族被平王刻意诋毁,饱受历史骂名,他们在复国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被删除殆尽!

    虢季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召公家族的后人,称匽姬,去了山西。2020年山西北白鹅墓地发掘出土,其中最为重要的考古成果,就是这位虢季女儿的墓葬。
    召公虎(召穆公)的生平与出土资料
    召非姬姓,为早期改姓或赐姓。
    厉王六年,召公虎父母因私田被正法,点燃了二百年来的怨恨,
    二百年来所受的恩泽雨露终被搁在一边,
    ? 召公虎主要发起或参与了贵族暴动,
    并在十四年后最终痛下杀手
    毒杀了周厉王。
    厉王死后六年,姬周家族复仇成功,
    大将召公虎被贬去给南申侯———盖房子去了!
    王畿区召人消失。
    琱生系列器和召伯虎簋是揭开厉王事件以及西周末年混沌历史的起点、切入点,
    无论其铭文还是出土器物,国内学者都论证得相当充分。
    铭文和诗经显示,
    “宣王”五、六年间赐召穆公命,并将当时在战场一线带兵打仗的召穆公调往谢邑为新封的申侯修建城池——搞土木工程盖房子去了!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解读为是对这位老臣的嘉奖!
    看透了厉王事件的本质,却又重新回到贵族与王歌舞升平的老路上,这很可惜。
    其实,那段历史相当复杂,也很血腥,
    姬周家族是用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才重回王畿……
    周历王-晋历王
    另见:
    从《质疑与反抗是历史学家的使命》,看夏商周三代史(转载)_煮酒论史_论坛_天涯社区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2492-1.shtml
    【害夫簋——继续唠唠周厉王的那些事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害夫(读hú)簋是西周第十位天子周厉王的青铜器,内有铭文12行124字,是周厉王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词。大意为我昼夜尽心经营先王事业,以配皇天,我任用义士献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彝宝簋,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赐降多福、长寿和智慧。
    @於郁
    ◎西周虢季编钟,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1虢季墓。
    虢季编钟的钲部及左鼓部均铸有铭文,共计228个字。前四钟每钟各铸全铭,每篇51字,后四钟仅钲部铸有“虢季作宝”4个字。虢季编钟形体最大的前两件正面右鼓部没有铸造凤鸟纹,而另6件钟正面右鼓部铸有凤鸟纹,用以区分单音钟和双音钟。这套编钟是我国目前所见西周中晚期墓葬中唯一一套最完整的编钟,也是西周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真实写照。

    虢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东虢国。虢叔封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东),建立西虢国。虢季是虢国历史上著名的虢文公,是周宣王时期朝中的最高执行长官,是西周晚期一位名声显赫的诸侯王。

    《周易》回复@於郁
    虢公长父是复国战争中的第一功臣,没有他,就没有末年的西周王朝,但后来被不学无术的后人腐儒污名化。我们离读懂西周末年史,还差得很远很远……#西周王朝#//@於郁:请问是不是只有东虢虢仲和西虢虢叔才能称为虢国国君啊?对这部分史实确实不太了解,百度搜索的
    @胡子律爷
    #历史##西周史#
    整个西周时期,
    周公后裔杀了两位周王,
    召公后裔杀了一位。

    所谓三仁人,
    除了比干被商纣王剖心杀掉,
    其余两个全是叛徒。
    微子与周人战前盟于共头山下。
    后来左牵羊,右把茅![允悲]
    鸡子在周原甲骨卜辞中留下“来降”私通铁证。
    善良的张教授说“来降”是来举行降神仪式。
    好吧[允悲]

    年轻人永远不要相信孔老二[笑cry]
    至圣先师看人有问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7 21:48:31  更:2022-11-05 01:15:1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