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谈初到煮酒感受及泪痕春雨文章观感兼批驳其错误的历史观点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谈初到煮酒感受及泪痕春雨文章观感兼批驳其错误的历史观点[第1页]

作者:能胡就行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到煮酒感受
    本人抱学习之心新到煮酒,看了两篇文章,分别是逍遥羽士的“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和泪痕春雨的“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
    “制霸天山-百年孤独准噶尔”简单说就是一本清朝时期的新疆史,但受害于作者起的名字,被埋没了。多说一句,该文前期笔锋犀利、幽默,引人遐想,近期陷入瓶颈,感觉就在黎明之前,破茧之时,若得涅槃,煮酒之幸。
    选择看第二篇,主要是该文作者泪痕春雨在煮酒有多篇文章,而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张议潮起兵于大中二年,恰是晚唐宣宗时期,因此选择了这篇。吐糟一句,这个泪痕居然连张议潮的名字都写错了,可见于细节处并没有扎实求索,而是囫囵吞枣,人云亦云了。另外,我最初看这篇文章的名字时,很是意外了一下。因为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盛唐与中唐划分的标志性事件,为啥泪痕要如此写呢?后来看了一点这篇文章,知道了原因。原来这哥儿们自己不知道盛、中、晚唐怎么断,问了朋友,人家没搭理他,他就自以为是了。这倒是符合他表现出来的“我认为”和“莫须有”的泪痕式历史观。
    看到这篇文章居然入选“天涯社区2018年年度优秀原创作品”,不得不说,天涯没落了。一个疑问,煮酒的老虎都跑到哪里去了?
    论泪痕春雨文章观感
    刚开始读泪痕的“漫评晚唐历史”,马上能想到的词就是“吹鼓手“和“肉麻”,其楼中互相吹捧和吹捧的程度无不到了让人瞋目结舌的地步。
    随后细读不由让我想到了一段相声 “扒马褂”,一个错漏百出的主角,依托受制于他的狡辩者,屡次在诘难者的面前侥幸过关。
    后来渐觉不对,很多有水平的见解,其发言者以后却未在该文章中再次出现,直到本人也被拉黑,才知道为何泪痕的楼里,几页过后就大部分都是星宿派弟子了。
    泪痕脑残粉很好判断,凡出言就是“你没懂泪痕的意思“,然后巴拉巴拉一通泪痕的观点,再巴拉巴拉一通自己对泪痕观点的理解,必是被洗脑成功的泪痕脑残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可见历史之重要,而煮酒这么多大牛就任其臆测历史,毒害新人吗?
    兄弟我限于能力、精力不堪此任,仍愿意抛砖于前。望有大牛逐条批驳,已正史观,我等自顶贴于后,使其文与泪痕之文并列,以免新人再受此獠荼毒以成脑残。
    批驳其错误的历史观点
    第一节唐玄宗信任安禄山吗,“说到安史之乱,传统历史大约就是一个模子托出来的,总而言之,唐玄宗老年痴呆了,于是无条件的信任安禄山,给安禄山的权力越来越大,最后终于渔阳鼙鼓起来了。“
    最基本的百度知道都没设定的那么弱智,泪痕式,“我认为“你们都是弱智,都是这么想的,我是救世主,我来解救你们。
    百度知道的解答:随着751年鲜于仲通大败和高仙芝又败。以及752年杨国忠继任宰相,专决朝政,公卿以下,均受其颐指气使。安禄山刑赏己出,日益骄横,又看到天下武备松弛,遂萌生篡夺最高权位的谋反之心。
    第一节基本就是鸡零狗碎的自言自语,没个主题,最后收尾表达李隆基谁都不信。
    给泪痕穿心一箭:李隆基必然是信任安禄山的,信任他不会反叛!结果安禄山反叛了,李隆基看错了,不是老年痴呆了是什么?
    第二节高处不胜寒的皇帝,“所谓李渊是一个庸人,基本可以肯定就是李世民编造历史的结果。“
    涯友天边有彩云2018珠玉在前,我就黏贴复制了。“楼主,给你普及一个常识,新旧唐书是后世写的,通鉴是司马光写的,说李世民黑李渊,实在是信口开河吧?温大雅写了大唐起居注,把功劳都归到李渊头上,李世民非凡没记恨他,还支持他把书传了下来,这是黑李渊的态度?后世的人为了把李世民尊为神,强行黑李世民,这笔账就算到了老二头上?“
    先写到这,开饭了。
    继续开工了
    还是第二节,“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就决定让一个软弱、年幼的儿子当了太子”
    又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李世民的嫡长子是李承乾,嫡次子是李泰,嫡三子是李治。前两个都没了,当然是立第三个嫡子了。泪痕无论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都是要贯彻他那番歪理邪说的。
    多说一句,李世民如果说对李治有什么期许,那也是“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新唐书泪痕不可能不看,故意带偏新人,其心可诛。
    “长孙无忌想杀吴王李恪,一时找不到的借口”。
    只是长孙无忌想杀吗?贞观十七年十一月问长孙无忌吴王事,十二月对李恪说的什么?“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尼玛,谁家的皇储废立一触即溃,一个月就开始撂狠话了?李世民死时说的是什么?“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这个霍光是这么好重复的吗?泪痕的历史读到哪去了?就为了愚昧新人吗?
    “(长孙无忌)竟然很快就把李世民一个弟弟、一个儿子整死了;还把李世民两个儿女儿整死了。”“不久后,长孙无忌又把大唐最牛的一个皇族诸王清理出局了。这个皇族亲王叫李道宗。[”

    看到这段就想喷,你丫把一个房遗爱案要怎么拆?
    其实泪痕说的这些是一个事,历史上一般叫房遗爱案,花边叫大哥调戏弟妹一事。
    简单说就是房玄龄家的老二(房遗爱,魏王李泰的中坚)娶了李世民的闺女,这个小女太浪,就好秃驴和老道,绿色帽子往这个王八脑袋上一直扔。不过这个小女比较楞,看上的东西不撒手,鼓动家里的王八和他大哥打遗产,涉及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最后大哥急了,找了李世民,李世民理亏,收拾了小女。李治上位,小女哭诉被大哥调戏了,李治一递眼神,长孙无忌上手就开始整魏王党,当然了,长孙私货夹带的比较多,李道宗和执失思力(突厥人,类似薛万彻)应该都不是李治的意思。
    绿帽老二还是有自己的圈子和想法的,他其实肚子里有一个腹稿,交往军中大佬薛万彻(宣武门对打李世民活下来的,后为高宗驸马,极能打)时已透露“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薛不举报,列为同党。李元景也不是无辜,绿帽老二有个弟弟是李元景的姑爷,“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这话传的就比较露骨了。
    另一个死的公主嫁给了娘子军创始人的儿子,也是个老二,柴绍的儿子柴令武,“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爱谋议相结”,拿媳妇说事,最后一起跪。
    吴王李恪上文已说,他是必死的,这就是房遗爱案,最后“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
    这里有些味道的就是“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不过我们在史书中见过太多类似的表白了,李治这个还会有谁信呢。
    @ty_邢政 2019-09-14 23:33:51
    忍了好久,终于有人出来批泪痕春雨了,说实话他写那玩意儿只能给小学生读,啰里啰嗦,一句话翻来覆去说,为了凑字数吗?感谢楼主
    -----------------------------
    老兄客气,路见不平共铲之。

    泪痕春雨写东西,有涯友早说过“三纸无驴”,其实我觉得还是小有区别的。买驴的博士至少是因为卖弄学问才三纸写不到驴,这货却是因为啰嗦和絮叨,典型的表达能力差,知识不足,内容空洞。

    我观察了一下,煮酒出书的人比较多,这个泪痕春雨好像还没出,估计是出版社嫌他的东西太水,这个要是甩一甩,以漫评晚唐史为例,能剩下1/10,还是编辑给面子了。
    “长孙无忌这样清理皇族亲王,到底是想干什么?” 但是从两晋南北朝的惯例去看,一个外戚屠杀强势的皇族亲王,通常就是为篡位做准备的“

    这个脑洞之大,也是无语了。你丫见过屠杀外戚准备篡位的,被一纸诏书就给办了的吗?糊弄新人无所不用其极。
    长孙无忌的简历随便查查就能明晰,说白了就是代表关陇集团利益的代表,在收了李治的大礼之后,装傻充愣不上道,李治不得不撕破脸皮,亲自出马换掉了关陇集团的另一个利益代表王皇后。再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利用小武给许敬宗递眼神收拾了长孙无忌,当然之前已经把关陇集团的很多代表给办了。至于为啥,新人们不妨查一查李治啥时公开的他的病情。
    看到有星宿派弟子“胳膊拧不过大腿啊“来这个帖子里丢人现眼,结果被小编看到顺手给拍了,我想说两句:
    1.这样的苍蝇,拍了也就拍了,但是他的发言其实挺能代表星宿派的水平的,小编下次可以等我回复完再搞了他,先谢了。
    2.拉黑功能啊,我也想学慕容复啊。
    3.留着我举报丫的,封他两天啊。
    哈哈,星宿派的脑子里也不知道装的都是什么,这么扎实的论据证泪痕春雨胡说八道,你们不说藏起来,居然还来顶贴,而且还是用垃圾话来现眼顶贴。我只能说智商是个好东西,可惜星宿派的没有。
    “以前,人们普遍都认为李渊就是庸人一个。”

    这个货还真敢说,你要是说你自己这么认为的就说你自己,你代表不了人们。
    一个能够“雀屏中选”的神箭手,代表大隋对抗突厥镇守河东防线的大帅是庸人一个,你拿“人们”都当什么了?
    “幸好,泪痕春雨也学会了扯皮虎拉大旗,所以有人觉得上述观点不对,就请批《剑桥中国通史》的编委吧!因为该书的编委不但持这种论调,更煞有介事的说,这是现代史学界的普遍共识。”

    泪痕春雨定义的虎皮和大旗未免可笑了。剑桥中国史一度是我重新学习英语的动力,因为他未删节的中国近代史必然有很多让我拨开迷雾的地方。即使我如此看重剑桥中国史,也从来不认为他的隋唐史能够和国内的相提并论,泪痕春雨应该是没看过国内的中国史和隋唐史吧。“隋唐史第一卷中的很多章节就是霍华德·韦克斯勒的博士论文”,呵呵了。
    另外,泪痕春雨这么看重剑桥中国史,那么该书极其推崇唐高宗李治的说法,你丫怎么又只字不提了,断章取义,骗脑残粉,你丫不干传销都可惜了。
    “所以武则天是皇帝,但是她上位不正,于是造反就不是造反了,而是传说中的革命了。”

    难怪喜欢剑桥中国史,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更始也好,刘秀也罢,能说是造反吗?五王政变自然也能称为神龙革命了,和外国人说不明白,希望中国人不用再解释了。
    关于泪痕后面的表达,其实就是五王政变的延续。简单说就是“狐媚偏能惑主”的武则天晚年昏聩,宠二张疏朝政,且已立李显为太子,故五王做政治投机,李显、李旦、太平均参与,兵变了。这里要说李显真不是皇帝料,王同皎(他姑爷)来请他出山坐镇,丫不敢去也就罢了,居然说“诸公更为后图”,丫可能不知道推你为主,不从乱刀为泥的事。最后,丫是被他女婿生生给抱到马上的,画面也是喜感十足了,难怪后来帽子变绿了。当然,他上了马,大家就有了主心骨,一切顺利,进宫宰了二张,老武直接投降了。多说一句,其实有个哥儿们如果不哭,那就是六王政变了,结果武则天被拿下,这个哥儿们没憋住给哭了,带头大哥张柬之急眼了,虽然没想王允那么绝,也没再带这哥儿们玩。这个哥儿们就是一提到菊花就会说的姚黄魏紫里的那个姚,唐朝四相里的姚崇。
    早上有点时间,想看看第二节还有啥要纠偏的,结果找不到漫评晚唐史了,费劲,翻了老半天才在第四页找到。这个不科学啊,以星宿派的传统,不可能刚看了这么点就崩溃了啊。
    ‘至于他的儿子,就更牛了。因为他儿子就是后来迫使自己哥哥让出太子之位”

    “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让皇帝”李成器这么说是被迫的?李隆基以李成器为兄,上表固让,李旦不许,那时候兵权可不是在李隆基手里。当初联络军中诸将的是李隆基(代表李旦)和薛崇简(代表太平),李旦为啥没派李成器去?李旦不是李显。
    @校花爱上了我 2019-09-16 09:19:08
    泪痕有优点也有缺点,算是老朋友了。
    优点:跳出习惯之外看历史,颇有新意。
    缺点:也就是这一点闪光,写不出更好的东西了。其次言语啰嗦,唠叨来唠叨去还是这句话。
    -----------------------------
    泪痕春雨习惯于阴谋论,却假托唯物史观之名,关键是他还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他的论点,而且还经常拉黑与他意见不相同的人,在自己的帖子里充当星宿老仙,很是为人所不齿。
    第二节还需要说的是李隆基上位。
    看泪痕春雨的东西,他一直在潜移默化李隆基始终很强势,所以能杀姑、逼兄、迫父,实际上李隆基在唐隆之变后没得军权。李宪(掉个书袋,李成器后来避讳改的名)是真看明白了,当然他父亲懦弱的性格也遗传给他了,真心不敢参与到和太平的战斗中。
    唐隆之变后,军权(禁军)在谁手里?姚(元之)、宋(璟)先草制(获李旦同意后)曰:“诸王与驸马自今不得掌禁兵,现掌禁兵者一律改任他官。“此事后来因太平激烈反对而没有执行。
    李隆基先天之变中,第一件事就是诱杀左、右羽林大将军(禁卫军)常元楷、李慈。那么李隆基发动先天之变尽除太平一党时发动了多少兵呢?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和300骑马的家奴私兵(一说500)。
    李旦比李显强,但是也比较懦弱,总想在儿子、妹妹之间和稀泥,自己蹬腿后你俩再火并,眼不见心不烦。从他禅让皇位给李隆基,又掌握三品大员任命一事可以看出,他希望李隆基继承皇位,但是不希望他死之前李隆基动太平公主。
    所以从社会发展来看,武则天取这两个儿子代之,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绝对是个大好事。
    “问题是,这种自信是非常廉价的,因为他让我们指点江山时,那是一副指天划地无所不能的样子,但是面对现实呢?让我们面对几个称霸几条街、称霸几个村的大哥,真正有自信能让他们乖乖听自己话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

    真想当面问问泪痕,按照你丫的逻辑,你丫搞定了几个,在这指点江山?
    TG正在打伞,因为伞能指挥他们。
    其实这是一个眼界的问题,泪痕局限于自身,所以他没戏。
    但是历史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官吏是可以搞定他们的。而战争则是他们的舞台,部队就是他们的熔炉。地位是决定你能否操控他们的基础,而地位的获得又主要却决于你的门氏。当然,出类拔萃的人凭借当头的鸿运也是可以获得地位的。不能让他们听话并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自卑到不能去评论历史的,让自卑者自卑去吧。
    @清云自在 2019-09-17 21:36:49
    怎么收藏不了
    -----------------------------
    我这个属于找茬,与您能够有条理的叙事发帖相比不值一哂。
    “在看历史时,唯心史观一直大行其道,无非是因为唯心史观解释历史非常容易。”

    泪痕春雨居然坚决站在了无产阶级这一方,严厉打击唯心史观,我了个去,我真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理解什么是唯心史观?我又重看了一边他写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我咋就一点没看出来他哪点提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这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呢?
    我怎么看他都是在描述,人的思想动机和英雄人物的意志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明明是唯心史观的内容。
    我无意评判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错,只是觉得泪痕春雨应该先搞明白定义再出来“指点江山”,不要混淆概念。
    这一节最后再说说李治和武则天。泪痕春雨在第二节中始终暗示李治无能和懦弱,这个其实是不正确的。至少敢在当太子的时候偷老爸的小老婆,德虽然差了点,但怎么也不算胆小了。
    李治细说真是被老子和老婆掩盖了光芒,又被疾病给拖累了的倒霉蛋。其永徽之治就是贞观之治的延续,而且灭西突厥和高句丽都是在他主政期间,尤其是高句丽,李世民亲征都没搞定啊。
    李治下雨打猎时与谷那律的对答,“油衣若为得不漏”?,“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我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谷那律的意思,觉得这不就是找抽吗?后来看到高宗废畔猎才恍然,谷那律是说待在屋子里别打猎,高宗脑子好使,纳谏也不输他爹。
    其实李治最后将权力向武则天转移也是迫不得已。李治本身疾病缠身(据说是美尼尔综合征加黄斑变性眼病,书上说就是风疾,眼也瞎了),孩子又小,就像两汉一样,不得不倚重皇后和外戚来过渡皇权。因此,才会清除权臣,并安排武则天打理朝政。

    泪痕春雨的第二节其实就是想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谁要也不给。只不过夹带的私货又臭又多。
    该是第三节为什么让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实话说重复看泪痕春雨的东西绝对算得上酷刑,我已经理解了周星驰为什么想一棒子敲死唐僧了。自己挖的坑,坑自己啊,所以说成熟的人脑回路会稍长一些,不会制闲气。我只有鼓起勇气,接着去自虐了。
    “这四大军区相对偏远,而且兵力相比较少,为了分析问题简单,我们暂且绕过它们不说。”

    安西,兵两万;北庭,兵两万四;剑南,兵三万;岭南,兵一万五。为啥说这几家呢,因为除了剑南其他三处都回兵平叛了。剑南兵最多,离得也最近,为啥剑南不出兵平叛呢? 因为安史之乱前面有过三次对南诏的天宝战争,杨国忠主导的后两次全跪了。主帅分别是鲜于仲通和李宓,这两个败家玩意儿分别让南诏两次搞没了六万和七万兵。天宝十年,鲜于仲通把川兵精锐一次败光。天宝十三年李宓把杨国忠从两京、河南、河北等地征调的七万人马再次败光。转年安史之乱爆发,所以泪痕春雨是绝口不会提天宝战争的。
    多说一句,鲜于仲通烧过杨国忠的冷灶,所以手下逼返南诏王,自己败光了六万人,居然平调京兆尹。这个人事调动说明李隆基已经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了,泪痕居然还说李隆基晚年英明神武,呵呵了。
    “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让一个太监拿着一纸诏令,就可以让封常清、高仙芝乖乖受死,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封常清、高仙芝比安禄山忠心,而是因为封常清、高仙芝的权力受到太多的限制,否则,就算封常清、高仙芝愿意死,他们手下的小弟也不会答应。”

    泪痕春雨眼里没有忠奸善恶,只有利益。尼玛,你丫看过封常清的“谢死表闻”吗?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可惜了封常清的愚忠,坏在了阉竖边令诚的谗言,坏在了李隆基晚年的“英明“。多说一句,这个边令诚后来参与了献长安,最后让李亨给宰了。
    以封常清、高仙芝西域节度使的出身,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就死,早做预防,一道诏书能杀谁?杀高仙芝还是典型的偷袭,群龙无首,说啥也没用。多说一句,最后全军为高仙芝喊冤,就这样的士气,能打胜仗?潼关丢的不冤枉。
    “在这种背景下,某个军区的节度使想造反,肯定连自己军区内的参谋长、监军也无法摆平。“

    TG的政委可不是太监,而且政委的设立保证了党指挥枪和深入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泪痕春雨的观点有些狭隘了。
    “当然了,如果皇帝认为这样还不保险,还可以多设置几个军区啊。这种玩法,史书上早就有说教,多建诸侯少其力。”

    “众建诸侯少其力”出自贾谊的“治安策”,这个方案的目的时“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由此而来的就是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很明显,这个方案的目的就是让诸侯弱于中央,中央的强大程度决定了诸侯的强大程度。
    所以这个方案适用于拥有强大的中央政府的时代,而安史之乱后,政府偏弱,不能集权改革而继续沿用节度使制度,就造成了唐政府越来越弱,所以诸侯越建越多,越来越烂。
    所以历史不是泪痕式的自以为是或者幼稚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去学习。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藩镇割据困扰大唐帝国一百多年,大唐帝国最终也没有亡于藩镇割据,而是亡于底层叛乱。”

    这句话说的就太没有水平了,本来都不想拿出来驳斥,但是一想,我要是不说,星宿派的肯定是不会想的,所以就说一句。苹果有虫子,最后坏了是从外边烂。
    “问题是,唐玄宗绝对是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人,而且一生都在思考、处理类似的问题。他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所以这种低级错误的背后,一定有着我们忽略的利害关系。”

    李隆基学习历史的时候认为,齐桓公、秦始皇、汉武帝、梁武帝、唐太宗这些人前期创造丰功伟绩,后期又都进行玄之又玄的操作,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于是乎,前期年号开元,创造了大唐盛世,后期年号天宝,开始进行玄之又玄的操作。按照泪痕春雨的理论,这绝不是懒政昏聩,而是“一定有着我们忽略的利害关系”。
    “这就好像在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上,居高临下的分析历史,我们自然会觉得司马炎的脑袋肯定让驴踢了“

    我在上一段之所以没说晋武帝,就是想放在这一段说。一个上位时候能够焚裘示俭,后期却羊车望幸的老头,再看看他后面干的事,如果不是越活越自私,那就只能说是脑袋被驴踢了。
    分封制就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手段之一,但是为了一己之欲(一万小娘子要养啊),不惜裁撤郡兵(省钱养小妞),以至只有国兵护卫地方,八王之乱能持续七年的主因之一。
    李世民说晋武帝“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想想李世民立李治的过程,再看司马炎立司马衷,这也确实是司马炎和李世民最大的区别,所以唐朝近300年,而西晋只有50年。司马衷就是一个弱智,司马炎明明知道却仍立为太子,别说是因为司马炎惹不起贾允和杨骏,那绝对是扯淡。Y就是想明白了,自己舒服就完了,死了之后的事一律玩儿去。不知道这个是属于晚年昏聩呢,还是泪痕春雨的“一定有着我们忽略的利害关系“。
    多说一句,西晋时期的秦凉之变,死了数个封疆大吏,仅凉州刺史就战死了三个,是战死啊。最后是马隆,最早装甲运兵车的发明者,带着3500人出发,走了上千里,最后干了几万的秃发鲜卑。这哥儿们除了发明装甲车,还发明了一个战法,在路边堆磁石,用来干扰穿铁甲的鲜卑士卒,而自己人穿皮甲杀敌。这个我是真分辨不出是否可行了,还望有看到的明白人给解说两句。
    “尤其是当安禄山认杨贵妃当干妈后,使得唐玄宗重用安禄山,更有太子、亲王并重的格局意味了“

    这个“尤其”耐人寻味,是说认了干妈,所以是一家人了?还是肯这么认底服小,所以不可能造反了,无论哪种,都是李隆基岁数大了,要么是自己多情了,要么是让安胖子刷了。
    至于用安禄山来平衡太子,这就好像对着老婆喊,小三对我是真爱,绝不是为了我的钱。泪痕春雨未必能理解,如果她能理解,他的东西写的能上一个层次。
    “就这好像,武皇帝信任重用江后一伙。难道真是因为武皇帝不知道江后一伙是干什么的吗?”

    十年是最初设计吗?初心何在,被人利用收不了场了,这不是晚年昏聩是什么?随着年龄阅历自信的增长,自以为看穿了人心,实际上何尝不是被人看破了手段呢。
    纵观在位时间长,年寿高的几位皇帝,多是应了老而不死是为贼。
    “我初当教主,那可意气风发了,说甚么文成武德,中兴圣教,当真是不要脸的胡吹法螺。直到后来修习《葵花宝典》,才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谛。其后勤修内功,数年之后,终于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
    好一个这天人化生、万物滋长,嘿嘿。
    “这就好像,当皇帝让太子、亲王势力相当时,人们总会善意的提皇帝,因为这样折腾下去,轻则骨肉相残,重则就是家破人亡啊。”

    这里面提到了皇帝要做,有人提醒,这个有人应是指大臣。那么我要问的是,皇帝的中签率是多少?大臣的中签率是多少?能够提醒皇帝这种事的,要么是皇帝智囊团成员,要么是其授意的人,你觉得大部分的皇帝和大臣谁得到了更充分的竞争?皇帝和大臣谁更了解对方?皇帝那点狗屁心思还藏着掖着,大臣心里和明镜一样,能够忍不住出言提醒了,可想当时有几个选择,皇帝选了个最臭的。
    “曹氏江山很快让司马家族就和平演变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宇文家族的江山,被杨坚和平演变了。”

    禅让就说禅让,不会幽默就老老实实的写,丫挺的还想卖一个,结果我就让你现一个。
    要是说汉朝江山被曹氏和平演变,也就罢了,居然说曹氏江山被司马家族和平演变,我估计这货可能不知道高平陵之变和淮南三叛,嘿嘿,好一个和平演变,涨姿势了。
    杨坚这个就更加离谱了,三方之乱有木有,更何况杨坚把宇文皇族都快杀绝了,哪里来的和平?
    第三节泪痕春雨基本就是在反复絮叨,烦人的很。多次提到初中生如何如何,其实现在的初中生掌握的知识面和政治成熟度远非李隆基所能比,只是受限于社会常识和人生阅历,所以才会被泪痕春雨唾弃。但是知识面和政治成熟度是能否打开笼子的钥匙,而社会常识和人生阅历只能让人在老路上走的更远。因此,泪痕学历史,能做到的极限就是补锅,而初生牛犊学历史,带来的会是变革。
    第三节再说最后一点,“面对安禄山这种表态,唐玄宗感觉非常满意。于是,唐玄宗让他担负起巩卫皇权的神圣职责”

    分封制的利弊,经过那么多年的摸索总结,后代帝王基本都能大致掌握,仍能广为实行,一来在实施时基本加了有一些制约,二来本着肉烂烂锅里的原则,这个锅指的是姓李的,安禄山可没有被赐姓。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所以自私是天性。当能够按照公俗良序约束自己时,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当李隆基私欲战胜了道德,于是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在懒政纵欲的支配下,尽可能的减少控制的节点,以压榨管理时间来满足享乐。在已超过平均寿命,且有遗传(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均晚年昏聩)因素,这种得过且过的施政理念昭然若揭,从而被安禄山借以利用,
    和什么狗屁的平衡太子没有一毛钱关系。李隆基老年已经昏聩(可以诙谐的形容为老年痴呆)到无法施展其所从事的职业要求的必备技能——识人之能,再结合其杀封常清、高仙芝,逼哥舒翰出潼关,定性为老年痴呆式的操作真真是铁证如山。
    第四节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超级战犬,这个货能不能在一节里少犯点错,我这个坑挖的太深了。所以说话一定要简洁,至少这样犯错概率会小一点,也给挑错的人省点事。
    “在看晚唐历史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叛军通常总是出自关东几大军区;西北几大军区出现叛军的概率,那是非常小的。”

    同华两州算不算关西,代宗时周智光的同华路绝知道不?德宗时的泾原兵变把皇上都围了,丫不会不知道泾原在哪吧?河朔名将李怀光占着同、华、河中,发动的叛乱不能不算吧?关东有多少节度,关西又有多少,摘出半独立的,自己算算比例,看看叛军哪边多。
    “在安史之乱前,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就被唐玄宗猜忌而死了。因为有传言,皇甫惟明和太子关系比较不清不白。[注1]:”

    这个是典型的泪痕式历史观,或者说是选择性历史观,即先定调子我认为怎么样,然后断章取义的来论证自己认为的是正确的。
    泪痕春雨的注1是全唐书中的卷五十九宇文韦杨王,其选用的为“惟明故为忠王友,王时为皇太子矣。正月望夜,惟明与坚宴集,林甫奏坚外戚与边将私,且谋立太子。....。岁中,遣监察御史罗希奭就杀之,杀惟明于黔中....。”
    而在该卷同段落,泪痕引用部分之前几句是“坚妻,姜皎女,李林甫舅子也。初甚昵比,既见其宠,恶之。坚亦自以得天子意,锐于进,又与左相李适之善,故林甫授坚刑部尚书,夺诸使,以杨慎矜代之。坚失职,稍怨望。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数于帝前短林甫,称坚才,林甫知之。”
    由此可见,韦坚(李亨的大舅哥)和李林甫搞斗争,结果失败了,这是皇甫惟明回朝,结党韦坚搞李林甫,结果让李林甫给一锅端了。明显的唐朝式政争下黑手,泪痕春雨为了自己的目的断章取义,蒙骗新人。
    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也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差点死于非命,后来哥舒翰极力求情,才算躲过一劫,但是也被降职,然后郁郁而终了。也是因为有传言,王忠嗣与太子的关系不清不白。[注2]

    这个是泪痕春雨照方抓药,和上一个如出一辙。
    泪痕引用的是旧唐书·王忠嗣传,其选用的“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同样在该卷同段落,泪痕引用部分之前几句是““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
    说的很明白李林甫确实妒忌王忠嗣,但是李隆基对王忠嗣不支持自己也很不满。再看看下面这段,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李光弼“向者大夫以士卒为心,有拒董延光之色,虽曰受诏,实夺其谋。何者?大夫以数万众付之,而不悬重赏,则何以贾三军之勇乎?大夫财帛盈库,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其谗口乎!彼如不捷,归罪于大夫矣。”“忠嗣曰:‘李将军,忠嗣计已决矣。平生始望,岂及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归朝宿卫乎!其次,岂失一黔中上佐乎?此所甘心也。虽然,公实爱我。’光弼谢曰:‘向者恐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而出。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
    像这种四镇节度,无需提拥立太子一事,你是李隆基你能留着王忠嗣?
    “简单的看,长安失守,就是唐玄宗一再昏招百出的结果。而实际上,主要原因就是唐玄宗从骨子里,就对西部军区大佬毫无信任感所致。”

    对于这段,如果我不说一声“放屁”,我觉得我确实无法释怀了。
    按照泪痕春雨的理解,就是李隆基宁愿丢掉关中跑路,也要逼着“西部军区大佬”去死?越俎代庖,遥控指挥,常凯申可以说一向如此,但是李隆基可没有先例。明明就是安禄山一反,彻底变得不自信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老年痴呆”,所以想快速取胜,结果“老年痴呆”,昏招百出。
    @deathlight 2019-09-29 09:31:23
    楼主 挑了半天错 也没见楼主把观点说出来,不觉得楼主把泪痕的文章 读懂了。 因为史书是 由结果 而写 过程有时候 未免太主观,泪痕 是 想用 客观手法还原历史,有自己想法 必然 也有 主观, 但是 思路是对的。如果 什么都 写正确 那就是 神仙了。。。楼主 要批不妨把自己观点和 史书论(证)据拿出来批驳,不要一味喊口号。另外 史书 证据 未必是真,就算 一部史书 里面 内容相互矛盾的 有的是,特别是 五代,宋编写的 旧唐......
    -----------------------------
    泪痕春雨观点错了的,有史书论据的,我则用史书论据怼之,无史书论据的,我则以其人之道治其人身,你最好统一标准。
    关于我的观点,我说的很明白,只不过因为在批驳泪痕春雨的过程中穿插,所以显得不系统而已。
    泪痕春雨的观点有对有错,但是他的史观有问题,先定调子,然后对史书断章取义,用来证明他的观点,由于很多新人并不是很了解历史,看到泪痕春雨写出来,想想敢这么公然写出来,应该是对的,所以往往并不查证就信了,这个对于新人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关于其在漫评晚唐史中说的安禄山能够兼任三节度使的原因,就是为了哗众取宠,博眼球的手段,我的看法和观点在相关段落已经在论述,请自行查找,且随着后续对泪痕春雨的批驳,仍会不断呈现,敬请期待。
    至于史书有误,确实如此,但是也不能说史书存在错误,就天马行空的编造历史吧,个人的猜测就是猜测,还用一堆废话来证明自己的论调比史书正确。就算如此,自娱自乐,也是与我无关,但是在论坛发表了,我只写了几句,居然就被拉黑不让评论了,如此容不得不同意见,为了避免新人受害,不得不挺身而出了。
    “面对这种最基本的事实,如果有人真觉得皇权有什么神圣可言,那也未免真是把历史当童话故事看了。”

    废话的一屁,看帖子的能有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吗?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会产生皇权天授的概念。你在一群大学生面前说1+1=2很有成就感吗?
    “因为他们即使有机会用政变的方式,让唐玄宗提前退休,但是当安禄山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西进时,他们拿什么抵挡呢?“

    李亨是不是让唐玄宗提前退休了?他挡住安禄山了吗?净说些自相矛盾的东西。
    今天不错,直接搞完了第四节,丫的废话太多,所以第四节里没啥干货,所以驳斥起来省事,开搞第五节 造反到底有多难。
    还是再啰嗦两句吧。
    在第四节,泪痕春雨持续灌输一个概念,就是政权更替后新政权对前政权的皇族进行大屠杀,其实历史上并不都是这样的。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爱新觉罗了,其实还有很多。
    齐南康侯子恪及弟祁阳侯子范尝因事入见,上从容谓曰:“天下公器,非可力取,苟无期运,虽项籍之力终亦败亡。宋孝武性猜忌,兄弟粗有令名者皆鸩之,朝臣以疑似枉死者相继。然或疑而不能去,或不疑而卒为患,如卿祖以材略见疑,而无如之何,湘东以庸愚不疑,而子孙皆死其手。我于时已生,彼岂知我应有今日!固知有天命者非人所害。我初平建康,人皆劝我除去卿辈以壹物心,我于时依而行之,谁谓不可!正以江左以来,代谢之际,必相屠灭,感伤和气,所以国祚不长。又,齐、梁虽云革命,事异前世,我与卿兄弟虽复绝服,宗属未远,齐业之初亦共甘苦,情同一家,岂可遽如行路之人!卿兄弟果有天命,非我所杀;若无天命,何忽行此!适足示无度量耳。且建武涂炭卿门,我起义兵,非惟自雪门耻,亦为卿兄弟报仇。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拔乱反正,我岂得不释戈推奉邪!我自取天下于明帝家,非取之于卿家也。昔刘子舆自称成帝子,光武言:‘假使成帝更生,天下亦不复可得,况子舆乎!’曹志,魏武帝之孙,为晋忠臣。况卿今日犹是宗室,我方坦然相期,卿无复情自外之意!小待,自当知我寸心。”子恪兄弟凡十六人,皆仕梁,子恪、子范、子质、子显、子云、子晖并以才能知名,历官清显,各以寿终。
    其实萧衍如果不是活的那么久,导致后来老年痴呆(懒政昏聩),只看前半段真真是一代明君啊!
    “从理论上,安禄山就没有造反的实力,但是安禄山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皇权代表的是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几千万人口的集合“

    李隆基那么想是因为他活在距今1000多年以前,泪痕春雨那么想是因为…算了,我也嘴下留德了。
    要是算这个有用,北宋早灭了大辽了;
    要是算这个有用,元朝就该千秋万代;
    要是算这个有用,朱棣直接就跪了;
    要是算这个有用,汉人就不用留辫子了。
    多说一句,崇祯未调吴三桂,李隆基父子可是生生把西域、河西、陇右扔给了吐蕃。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一路高歌猛进,好像牛X到了天下。但是折腾来折腾去,也就控制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部分地区,记住,只是这些省的部分地区,就再也无力向前推进了。”

    看着剩下的地方熟不熟?如果跑去后来让吐蕃占了的陇右、河西和西域,剩下的地方叫南宋。想想女真和南宋,安禄山还不够牛逼吗?而且不是无力推进,是命中注定,这个时候安禄山瞎了,所以李唐迎来了喘息的机会。
    “郭子仪如果起兵造反,是不是会比安禄山打得更远呢?”

    郭子仪的根据地在哪?当流寇吗?曾国藩有税收之地,看看左宗棠和李鸿章,都不敢。因为这么白痴的问题,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去想。
    “这就好像,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成功了。所以在史书上也是一副英雄形象,如果当年被大明帝国剿灭了,他们写在史书上,估计不会比安禄山的形象强到哪里去。”

    成王败寇,如果靠解释成语出牛逼,你丫搞不过语文老师!
    “若干年后,李怀光在皇帝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把皇帝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一时真称得名动天下。”“问题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怀光有点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于是就开始背叛皇帝。”

    泪痕春雨这么说没水平。
    李怀光开始忠心耿耿,唐德宗从长安逃到奉天,让朱泚给围了,从魏县连滚带爬赶回救援,怕皇帝不知道,安排了个偏将张韶冒充叛军一起攻城,在城下反水,高呼“高呼我是朔方使者,朔方军到”攀绳而上,身中数箭,在城头取出藏于蜡丸内的李怀光奏章,奉天从而转危为安。
    李怀光在鲁店打败了朱泚,使其解奉天之围,撤回长安。此时李怀光与德宗近在咫尺,但是就因为回军路上说了德宗身边人的坏话,结果德宗不见,复命攻取长安。李怀光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打下长安之时,就是兔死狗烹之刻。 虽然如此,仍领军前往长安,但又不攻打,怀疑犹豫已无疑,再看看德宗干了什么。
    首先是私下里邀请吐蕃做援军,谁都知道朔方军除了对抗燕军就是打吐蕃,德宗请吐蕃还瞒着李怀光,最后还是吐蕃担心李怀光会袭击他们,兵在半路要李怀光签字画押不打他们,他们才来帮大唐。结果可想而知,李怀光肯定是不同意。
    第二是李怀光上奏说谁谁谁是大奸臣,谁谁谁应该杀,结果德宗就贬了卢杞、赵赞、白志贞,杀了宦官翟文秀,这TMD当李怀光是傻子吗?对自己人可能这样吗?这不就是摆明了先诛晁错再算账吗。
    第三就是明着逼李怀光反了,德宗赐给李怀光铁券。我勒个去,SB大概忘了,仆固怀恩和李怀光可都是出自朔方军,且都不是汉人,他能不记得当初“上因赐铁券,手诏以遣之”吗?他能不记得拿了铁券的仆固怀恩吗?这不就是逼他造反吗?
    再看看李怀光后来去的哪?河中啊!众所周知朔方军与河东军不和,可是因为李怀光是临时被逼反的,没有做提前的准备,所以没有军粮储备,不得不放弃回朔方,而是就食于河中。
    这能是“李怀光有点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于是就开始背叛皇帝”吗?泪痕春雨骗起新人来,嘿嘿…
    “关键是,仆固怀恩的女儿,是回纥可汗的大老婆。[注13]这种关系,让仆固怀恩在与皇帝分庭抗礼时,更多了一层国际关系。“

    看看旧唐书 卷七十一,泪痕春雨不会提到的仆固怀恩的上书,虽然长了点,但是字字血泪啊!

    广德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朔方节度副 大使、河北副元帅、上柱国、大宁郡王臣怀恩,刺肝沥血,谨顿首顿首上书宝应圣 文神武皇帝陛下:臣家本蕃夷,代居边塞,爰自祖父,早沐国恩。臣年未弱冠,即 蒙上皇驱策,出入死生,竭力疆场,叨承先帝报功,时年已授特进。洎乎禄山作乱, 大振王师,臣累任偏裨,决死靖难,上以安社稷,下以拯生灵,仗皇天之威神,灭 狂胡之丑类。无何,思明继逆,又据东周,宸极不安,海内腾沸。臣谬承大行皇帝 委任,授以兵权,誓雪国仇,以匡时难。阖门忠烈,咸愿杀身,野战攻城,皆先士 卒。兄弟死于阵敌,子侄没于军前,九族之亲,十不存一,纵有在者,疮痍遍身。 况陛下潜龙之时,亲统师旅,臣忝事麾下,陛下悉臣愚诚。大行皇帝未捐宫馆之时, 臣频立微效,累沾官赏,遂被辅国等谗害,几至破家,便夺兵权,逾年宿卫。臣虽 内省无疚,终惧谗佞倾危,以日继时,命悬秋叶,至将归骨泉壤,永谢明时。幸遇 陛下龙跃天衢,继缵鸿业,知臣负谤,察臣丹心,遂开独见之明,杜绝众多之口, 特拔臣于汧、陇,再任臣于朔方。诚谓游魂返骸,枯骨再肉,使臣得竭驽蹇之力, 效锥刀之功,上答陛下再造之恩,下展微臣犬马之志。

    去年秋末,回纥伏义而来,士庶不知,悉皆惊骇。陛下以臣与其姻娅,令至太 原祗迎,一切事宜,许臣逐便处置。遂与可汗计议,分道用兵,克复洛阳,平荡幽、 蓟,惟有神策兵马,顿军独住陈留。可汗时在洛阳,即被朝恩猜阻,要为流议,已 失蕃情。臣自平贼却回,天恩又令饯送,臣遂罄竭家产,为国周旋,发遣外蕃,贵 图上道。行至山北,被奉先、云京共生异见,妄作加诸,闭城不出祗迎,仍令潜行 窃盗。蕃夷怨怒,早欲相仇,臣遂弥缝,方得出界。及其祖饯事了,回至太原,臣 忝迹鼎司,又承重寄,奉先、云京曾无礼数,闭关不出相看。臣遂过汾州,休息士 马,凡经数日,不遣一介知闻。自以行事乘疏,恐臣先有论奏,遂乃构其谤黩,妄 起异端,扇动军城,以为设备。又臣从潞府过日,见抱玉只迎回纥,庶事用心,恳 称家资罄于公用,又与臣马兼银器四事,臣于回纥处得绢,便与抱玉二千匹以充答 赠。今被抱玉共相组织,将此往来之贶,便为结托之私,贵在厚诬,务相倾夺。陛 下不垂明察,采听流言,欲令忠直之臣,枉陷谗邪之党。臣实不欺天地,不负神明, 夙夜三思,臣罪有六:

    往年同罗背叛,河曲骚然,经略数军,兵围不解。臣不顾老母,走投灵州,先 帝嘉臣忠诚,遂遣征兵讨叛,使得河曲清泰,贼徒奔亡。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一也。 臣男玢尝被同罗虏将,盖亦制不由己,旋即弃逆归顺,却来投臣,臣斩之以令士众。 且臣不爱骨肉之重,而徇忠义之诚,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二也。臣有二女,俱聘远 蕃,为国和亲,合从讨难,致使贼徒殄灭。寰宇清平。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三也。 臣及男瑒,不顾危亡,身先行阵,父子效命,志宁邦家。是臣不忠于国,其罪四也。 陛下委臣副元帅之权,令臣指麾河北。其新附节度使,皆握强兵,臣之抚绥,悉安 反侧,州县既定,赋税以时。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五也。臣叶和回纥,戡定凶徒, 天下削平,蕃夷归国,使其永为邻好。义著急难,万姓安宁,干戈止息,二圣山陵 事毕,陛下忠孝两全。是臣不忠于国,其罪六也。臣既负六罪,诚合万诛,延颈辕 门,以待斧钅质。过此以往,更无他违。陛下若以此诛臣,何异伍子胥存吴,卒浮 尸于江上,大夫种霸越,终赐剑于稽山。唯当吞恨九泉,衔冤千古,复何诉哉!复 何诉哉!

    且葵藿尚解仰阳,犬马犹能恋主,臣忝恩至重,委任非轻,夙夜思奉天颜,岂 暂心离魏阙,诚恐以忠获罪,龟镜不遥。顷者来瑱受诛,朝廷不示其罪,天下忠义, 从此生疑。况来瑱功业素高,人多所忌,不审圣衷独断,复为奸臣弄权?臣欲入朝, 恐罹斯祸,诸道节度使皆惧,非臣独敢如此。近闻追诏数人,并皆不至,实畏中官 谗口,又惧陛下损伤,岂唯是臣不忠,只为回邪在侧。且臣前后所奏骆奉先词情, 非不摭实,陛下竟无处置,宠用弥深。皆由同类相从,致蒙蔽圣聪,人皆惧死,谁 复敢言!臣义切君臣,志忧社稷,若无极谏,有负圣朝,敢肆愚忠,以干鼎镬。况 今西有犬戎背乱,东有吴、越不庭,均、房群盗纵横,鄜、坊稽胡草扰。陛下不思 外御,而乃内忌忠良,何以混一车书,而使梯航纳赆?天下至大,岂可暂轻。

    伏承四方敷奏之人,引对之时,陛下皆云与骠骑商量,曾不委宰臣可否。或有 稽留数月,不放归还,远近之心,转加疑阻。且臣朔方将士,功效最高,为先帝中 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奖,却信嫉妒谤词,子仪先已被猜,臣今又 遭毁黩。弓藏鸟尽,兔死犬烹,臣昔谓非,今方知实。且臣息军汾上,关键大开, 收马放羊,曾无守备,分兵数郡,贵免般粮,劝课农桑,务安黎庶,有何状迹,而 涉异端。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陛下倘斥逐邪佞,亲附忠良,蠲削狐疑, 敷陈政化,使君臣无二,天下归心,则窥边之戎,不足为患,梗命之寇,将复何忧, 偃武修文,其则不远。陛下若不纳愚恳,且贵因循,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 忠言利行,良药愈病,伏惟陛下图之。

    臣今戎事已安,粮储且继,深愿一至阙下,披露心肝,再睹圣颜,万死无恨。 臣欲公然进发,虑恐将士留连。臣今便托巡晋、绛等州,于彼迁延且住,谨遣押衙 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张休臧先进书兼口奏事。伏惟陛下览臣此书,知臣诚恳, 特垂圣断,勿议近臣,待臣如初,浮谤不入,臣当死节王命,誓酬国恩。仍请遣一介专使至绛州问臣,臣即便与同行,冀获蹈舞轩陛。鄙臣愚虑,不顾死亡,轻触天 威,战汗无地。

    李豫结果就派宰相裴遵庆去了,但是辛云京、李抱玉、骆奉先、鱼朝恩四人无一受责。这个感觉就是派个人应付差事,可以说毫无诚意。然后看看仆固怀恩手下怎么说。“公以谗言交构,有功高不赏之惧, 嫌隙已成,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瑱、李光弼乎? 二臣功高不赏,瑱已及诛。”

    再看看颜真卿分析仆固怀恩和拒敌之策时说的话中的一句,对曰:"且明怀恩反者,独辛云京、李抱玉、骆奉先、鱼朝恩四人耳,自外朝臣,咸言其枉。“

    仆固怀恩反了,他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和辛云京拼命,没错,没打长安,而是和诬陷他的河东辛云京拼命,

    最后仆固怀恩死了,李豫说的什么“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所以仆固怀恩造反不是泪痕春雨说的什么“要和皇帝分庭抗礼”,而是被逼反了!

    仆固怀恩恶的后来是,李豫用颜真卿计策,郭子仪终归是老领导,于是汉将杀了仆固怀恩的儿子。这里多说一句仆固怀恩家的老太太,知道孙子死了,母曰:“我戒汝勿反,国家酬汝不浅,今众变,祸且及我,奈何?”怀恩再拜出,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杀此贼,取其心以谢军中。”怀恩走…诏辇其母归京师,厚恤之,以寿终。“

    “怀恩走,乃与部曲三百北度河,走灵武,稍稍引亡命,军复振。”我觉得这个时候仆固怀恩是真心造反了。“遂诱吐蕃十万入塞,子仪拒退之。”
    “永泰元年,帝集天下兵防秋。怀恩诱合诸蕃号二十万入寇…帝御六军屯苑中,下诏亲征。怀恩至鸣沙,病甚,还死灵武。”就像安禄山眼瞎了,史思明让儿子宰了,关键时刻仆固怀恩死了,否则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他也居功至伟。但是安史之乱平定后,他竟然想和皇帝分庭抗礼了,所以当皇帝想调动他工作时,他竟然指使小弟用各种方式挽留自己,于是从此就所以很快走上了不归路,最后被皇帝弄死了。这个将领的名字叫来瑱。[注15]如果时光可以重回,来瑱会选择乖乖接受皇帝的调动吗?“

    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那就是如果时光可以重回,来瑱绝不会接受皇帝的调动,因为他就是因为接受了工作调动,才被搞死的。看了来瑱的死因,估计新人们也会明白李光弼为什么就是不去长安了。

    来瑱在抵御安史之乱中战功赫赫,被燕军称为“来嚼铁“。后因襄阳叛乱,他被调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十州节度使、观察使和处置使。到任之后干的风风火火,于是他的邻居括荆南节度使吕諲、淮西节度使王仲昇,就开始羡慕妒忌恨,对肃总打来填的小报告。

    上元三年,李亨招来填时,他确实给部下递了眼神,所以他走到邓州时,肃宗收到他手下的留表就同意他留任了,后来作为惩戒,将十州缩减至六州。

    这之后,来填的两个邻居小报告打得更狠了,最狠的就是说来填是安禄山第二。来填可不是纯臣,这哥儿们是朝里有人的,他和李辅国有关系,于是吕諲和王仲昇的小动作他门清的很。后来王仲昇前出申州被围,来填坐视一个月才出兵,导致王仲昇城破被俘。

    来填做的这些事要是说想和皇帝分庭抗礼就过了,但是说该不该杀,窃以为该杀。但是看看后面李亨、李豫父子俩的手段,尤其是李豫,嘿嘿,难怪后来朔方出身的三位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光会如此行事了。

    肃宗要对付来填,又没有真凭实据,所以开始和来填手下的行军司马裴茙对眼神,郎情妾意,于是准备动手除了来填自己上位。肃宗先是在三月升来填“检校户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安州刺史,淮西、河南十五州节度、观察使“,然后授意裴茙动手。来填还是老套路,暗示部将挽留自己。结果四月李亨跪了,他儿子代宗李豫上位。

    李豫刚上位,于是就留任了来填,但是担心养虎遗患,就在六月让他爹对上眼神的裴茙动手。结果没想到裴茙没玩阴谋,而是大鸣大放,带着自己的部队就去攻打来填。裴茙的口号就是来填赶紧去新岗位,不走就火并。来填赶紧拿了皇帝的任命给裴茙看,裴茙心里啥情况可想而知。他手底下不干了,走了这么远啥好处没捞到,那怎么成,于是两边开搞,最后裴茙大败,最后被来填追击至申口抓住了裴茙。

    审了裴茙以后,来填知道这事搞大了,本来想玩点花招,过得舒服点,这下可就成了扯旗造反了,于是来填立马押着裴茙赴京请罪。

    李豫的脸被打的啪啪响,八月来填入朝,立马赐死裴茙(赶紧灭口,太丢人了),九月任命来瑱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观察使,并代替左仆射裴冕担任皇陵使。这里多说一句,来填确实不会做人,这时死活不能再接山南东道节度使了,虽然对后果影响甚微,但是或许还是会造成影响的。

    接下来再看看李豫的嘴脸,来年正月下诏免除来瑱的官职和爵位,贬为播州县尉,员外安置。第二天,来瑱走到鄠县时,唐代宗再次下诏将他赐死。来填被杀的前一年十月,史朝义被灭了,呵呵…

    可以说李豫在来填入京前杀了他,扬名立万;入京再杀来填是个超级大昏招。后果就是“天下方镇皆解体“,到了当年十月,吐蕃入侵长安, “徵诸道兵,无一至者”。所以才有了李光弼自此不入京城,仆固怀恩才说出“来填受诛,朝廷不示其罪,诸道节度谁不疑瞑?”。

    多说一句,来填死了,梁崇义在当年三月击败其他竞争者后,被李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这个哥儿们立刻为来填立祠并“抗疏哀请收葬”,就是要回尸体安葬,结果李豫怎么办的“优诏许之”,这TMD脸真疼啊!

    所以说如果时光重回,来填直接就反了,即使不反而入京,李豫也必不敢杀来填!
    看到泪痕春雨在第五节后面写的那些屁话,我都懒得怼他了。第五节泪痕春雨主要想表达的是安史之乱后的各节度使不具备造反能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表面看皇帝正确,在他们还没有积蓄好谋反的力量之前就逼反他们,将损失降到最小。实际上,皇帝的这一短视行为使得节度使完全认清了现实,在比道德下限的过程中,皇帝失去了很多潜在的盟友。所以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没有能养精蓄锐,继往开来,而是得过且过,苟延残喘,其根本就在代宗、德宗两朝的逼良为娼。
    赶紧开第六节 安禄山有造反的实力吗,希望这节有点干货,废话少一点,虽然可能不大,但我还是祈祷一下。感觉这两天看的我又有呕吐的感觉了,如果这个感觉再强烈一点,我就接着到我开的窗户里透口气去。
    “严格的说,唐玄宗设置的权力格局,并没有多大的毛病。因为从理论上,安禄山并不具备造反作乱的能力。” “我之所以说,安禄山管理的三大军区只有18万人,只占帝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主要是因为,西北靠近长安的三大军区(朔方、河西、陇右)总兵力就达21万。”


    泪痕春雨这个就是典型的秀才谈兵,找个账房拿个算盘就推算出了天下大势。
    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以前,大唐有十大节度防御外部敌人。
    安禄山兼任的三个
    河东管兵五万五千人,负责突厥,
    范阳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防御奚、契丹
    平卢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负责室韦、靺鞨
    安思顺
    朔方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防御回纥
    哥舒翰
    河西管兵七万三千人,负责突厥和吐蕃;
    陇右管兵七万五千人,备御吐蕃
    封常清
    安西管兵两万四千人,防御西突厥、吐蕃
    北庭管兵两万人,防御突骑施、吐蕃
    杨国忠
    剑南管兵三万九百人,防御吐蕃、南诏
    裴敦复
    岭南管兵一万五千四百人,绥静夷僚

    节度使和兵力任务都定义完了,我们在看看时间。安史之乱(755年)之前大唐的军事情况。
    石堡城之战(749年),“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为了这个紫袍,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用河西、陇右十万精兵攻此城,看了很多分析,说围点打援,最后不只是俘虏了数百吐蕃,而是取得了辉煌战果,但是,都没有回避此战损失数万这一点。那么数万是多少呢?旧唐书说“死者大半”,新唐书是“死亡略尽”,不厚道的计算就是六万人左右,也就是没了六万河陇精兵。考虑高秀岩和张守瑜这两个差点被宰的先锋都是陇右实权派,所以陇右精兵估计所剩无几了。
    怛罗斯之战(751年),这个太有名了,大唐和大食的双大之战,高仙芝把安西的两万多精锐全给赔进去了。
    天宝两战(751年和754年),鲜于仲通丧兵6万,川中精锐尽失。李宓损兵七万,两京再无能战之士,可见封常清死得真TMD冤。

    再看看这几个节度使:
    安禄山造反前
    安思顺,
    安禄山的族兄,小时的玩伴。实话说,安思顺要是和安禄山一起反了,大唐就直接GAME OVER了。
    朔方副使突厥阿布思率本部军归安禄山。
    哥舒翰,
    安禄山12月造反,这哥儿们二月洗澡时中风,半身不遂了。
    封常清,
    进京述职,不在岗位上。
    安禄山造反后
    安思顺,
    安思顺没反,不过被赐死了。
    朔方副使突厥阿布思率本部军归安禄山。
    哥舒翰,
    被逼出战,兵败被部下出卖,先降后被杀。
    封常清,
    到洛阳组织抵抗安禄山,失败被李隆基赐死。
    杨国忠
    被杀于马嵬坡。
    群龙无首有没有?
    就这些节度防御的目标来看,西北的河西、陇右是废的,被吐蕃黏住了。而西域的两处受限于吐蕃、吐谷浑、西突厥和鞑靼,每月均发生大小战。如果不是仆固怀恩说服回纥,朔方还有余兵进攻?剑南自顾不暇,岭南鞭长莫及。
    安禄山呢?联合契丹、奚、室韦一同举兵,再加上胡化的河北,谁还觉得安禄山“不具备造反的能力“?如果安思顺一起反了,李隆基都不具备还手的能力!
    多说一句,西域、河西、陇西精兵尽皆回师,乞回纥师以京人饲,嘿嘿,“宁与外寇,不与家贼“,想想李家父子是象崇祯还是象慈禧吧。
    泪痕春雨在“第六节 安禄山有造反的实力吗”的第二大段就是一直在嘲讽周智光,啰里啰唆的表达周智光不知道天高地厚,实力不济还要造反。

    其实看了这一大段,可以断言泪痕春雨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悉,而且他引用的史料恰好揭开了周智光“同华路绝”的脉络。该揭开阴谋的时候表现得很天真,又在明显问题上搞阴谋论哗众取宠,不说他了,用事实怼他。

    周智光,同华二州节度使、潼关防御使、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大家就看他的官职,同州下辖潼关,所以挂着潼关防御使,华州就是华山下边,交通河东最大的渡口风陵渡。这基本就是关中的门户,怎么可能轻易给人呢?

    原因很简单,周智光大头兵出身,跟着鱼朝恩混,凭一刀一枪的搏杀积功为副将,是鱼朝恩的猛将。后来鱼朝恩一路提携,他不守着潼关,鱼朝恩怎么可能放心。

    至于泪痕春雨引用史料,说周智光“粗暴的介入军区附近的行政、经济系统”基本就是放屁。

    杜冕是谁?鄜坊节度副使。我一说鄜坊节度使是谁,大家就知道原因了,鄜坊节度使是郭子仪。有鱼朝恩和郭子仪在,所以周智光763年在澄城打败吐蕃、回纥联军后,追击到鄜州时,“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

    这里再揭露泪痕春雨一次,丫引的史料多为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这次资治通鉴“甲申,周智光诣阙献捷,再宿归镇。智光负专杀之罪未治,上既遣而悔之。”这个货又假装看不见了。

    为啥不治罪?鱼朝恩连郭子仪的祖坟挖了都没得屁事,自己手下杀他个手下算毛事,最后就是“更诏冕使梁州避雠”,就是让杜冕去梁州呆着,不许报仇。

    至于泪痕春雨提到的第二个人“御史中丞庞充”,没啥名气,所以不好查。但是看他居丧前的职务“虢州刺史”,在联系一下地理,元至元八年虢州废入陕州。也就是说虢州紧挨着陕州,陕州节度使就是鱼朝恩的另一大亲信皇甫温。

    资治通鉴说周智光与皇甫温不和,我觉得同一系争宠是有的,但是对外时,枪口还是一致的。或者说,在派系老大授意下,帮助政敌的事情也得干。所以“充方居缞绖,潜行,智光追而斩之”。

    再看周智光杀的第三个人,陕州监军张志斌,他要干什么?入京奏事。陕州节度使前面说过了,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所以这个监军的太监被“叱下斩之,脔其肉以饲从者”,这和狗屁的“中央政府派去的政治委员约束他时”有个毛线关系。

    看看周智光杀的这些人,都是在帮助鱼朝恩,而且神策军就在长安,陕州挨着潼关,如果鱼朝恩想办了周智光,内外夹击,分分钟的事情。所以周智光“此去长安百八十里,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令诸侯,惟周智光能之。”这句话是替谁说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说周智光“据州反”,他攻击哪里了呢?哪也没打,就是封锁了长安,让诏书不能出长安。结果李豫让郭子仪的女婿工部侍郎赵纵接受口头诏令,赵纵回家裁帛书写诏令放进蜡丸中,派遣家童抄小路送给的郭子仪。可以想一想,李豫为啥不用京城禁军,为啥不让挨着同州的陕州出头?

    结果朔方军一到,周智光的属下李汉惠,就率部投郭子仪,为啥不投长安,不投神策军呢?因为有鱼朝恩,所以不投郭子仪就没命了。

    也因为周智光并没有扯旗放炮,所以李豫仅仅是将周智光贬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只不过后来周智光被墙倒众人推了。

    多说一句,真正对同华这块儿实际上是鱼朝恩的地盘下黑手的是谁?不是郭子仪的人马,是李光弼原来的手下李忠臣,“以收华州为名,帅所部兵大掠,自关至赤水二百里间,财畜殆尽,官吏有衣纸或数日不食者”。

    看到这么多兵马在动,咋就看不到史书上说和周智光关系不好的邻居皇甫温出一个兵呢?

    泪痕春雨把问题想简单了,赵高指鹿为马,鱼朝恩又何尝不是用周智光来试探。安禄山起事之前又何尝没有仔细的推演,并且按部就班的实施呢?只有如李隆基般老年痴呆的才会认为,“从理论上,安禄山没有造反的能力。但是对于造反这种事,人们通常容易把它想得非常乐观。”
    “不要说安禄山那种掌握关东三大军区的军方大佬了,就是后来田承嗣那种军方大佬,试图与皇帝和解时,皇帝也不敢随便拒绝。”

    这有可比性吗?以当时唐朝的国力,李豫是怕九犬出獒,况且对魏博又是鞭长莫及,所以只是要一个名义而已。可是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以当时大唐的国力,做好准备,李亨会饶了安禄山?安禄山就再不入长安了?他如果要求父死子继,李亨能同意?如果大唐做好了准备,安禄山才是没有造反的能力呢。
    所以说要反就趁着李隆基老年痴呆时,兵不为备,脱光的美女面前,宅男都控制不住,更何况还是个猛男!
    “但是在关键时候,叛军突然抓住了大奖,因为西北军的政治可靠性终于了出了问题,所以唐玄宗在长安城内孤注一掷,却赌输了。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率众转进入到了西南,安禄山暂时从绝境中走出,但是依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首先说安禄山看不到是因为他眼瞎了,所谓“天不灭曹”而已。另外哥舒翰据守潼关是“西北军的政治可靠性”出了问题,这个“屁”放的技惊四座了吧。

    李隆基老年痴呆,安排中风恢复中的哥舒翰出任主帅,守城也就罢了,可是听信杨国忠的挑唆,居然强令他带队出战,这和哥舒翰有个毛线关系。

    多说一句,安禄山老家刚刚乱成粥不久,能不防着哥舒翰咬住自己吗?必然会留下精锐埋伏,这个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什么哥舒翰会“恸哭出关”,明知道跳坑,还不得不跳,能不哭吗。关键是哥舒翰不复当年了,而且中风了一年多了,就算被抬到潼关半年了,但是这能管好部队吗?而且还是封长清、高仙芝留下的,为主帅喊冤,主帅还是被杀了的12万人。再加上西拼八凑包括河西陇右西域京城的八万多人。就看追击崔乾佑诱兵时,主力骑兵全部出击就能明白,打老了仗的哥舒翰要不也老年痴呆了;要不就是控制不住部下了,众将争功。
    这一节的后面啰里啰唆的絮叨,实在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一堆废话,我就是想驳斥都没有下手的地方,实在是烦躁的很,希望第七节 藩镇格局 是一种精心设计出来的权力格局,能有点干货。
    第七节开始整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惊讶的发现,从董卓进京(公元189年)到陈桥兵变(公元960年)的七八百年时间里,唐朝的藩镇格局,是一种最稳定的权力格局,没有之一!”

    就这个句式,我也整一句。从韩赵魏联手灭智(公元前453年)到新中国成立(公元1949年)的两千五百年时间里,东周的诸侯分封格局,是一种最稳定的权力格局,没有之一!
    “盛唐之时,军人力量是无法威胁皇权,但是诸王、外戚之祸远胜于藩镇力量。最简单而言,只要看一下李渊、李旦都提前退休;李世民兄弟、诸子之间如何火并仇杀;武后、武三思、韦后、太平公主如何威胁皇权,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天子九逃哪一次是安史之乱前发生的?国都六陷又有哪一次是在丫提到这些人里发生的?

    玄宗一逃一陷(安史之乱);代宗一逃一陷(吐蕃);德宗一逃一陷(泾原兵变);僖宗两逃两陷(黄巢、盐池之利);昭宗四逃一陷(李茂贞);

    泪痕春雨所说实为宫斗,天子九逃确是战斗,任何一个明白人都知道这其中的不同,唯有泪痕春雨真敢说啊。
    “晚唐之后,中原王朝开始衰弱,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层次低了,看不到文明的脚步,文化的转变吗?有机会看看原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中方法律代表团成员,旅美宋史专家刘子健先生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吧。
    “所以,绝不是晚唐无力傲视周边蛮荒的地区,而从此以后,中原王朝都开始饱受周边蛮荒地区的欺负。”

    就是晚唐国力衰弱,导致无力维护疆域。即使张议潮携河湟归唐,并且在咸通时打下了河西的核心凉州后,晚唐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援,导致归义军最后让嗢末、龙家、南山、回纥欺负的只剩瓜沙二州。即使如此,归义军这一支汉人政权顽强的屹立于河西的民族之林中,最终又因再次得不到自阉的宋朝支援,亡于西夏。

    辽的建立代表了周边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文明脚步追上了中原王朝,而之前的民族融合远非泪痕春雨梦呓的“中原王朝都开始饱受周边蛮荒地区的欺负”。
    “看唐玄宗之后的历史,不知道大家没有发现,不论皇权受到多大的威胁,皇帝也不轻易用分封诸王的方式控制局势”

    如果是唐之后,那么就是胡扯,燕王朱棣不是变出来的。如果是指唐朝,那么不是不分封,是丫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了,那么狭小的国土还分封个屁啊,封了也就是多了几个节度使而已。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30 14:50:46  更:2021-06-30 14:51:2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