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希腊列国志】〈长篇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古希腊列国志】〈长篇连载〉[第1页]

作者:麟剑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米诺斯王国(一):历史沿革

    米诺斯王国,指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
    米诺斯文明,也译作弥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上。
    米诺斯文明,确切地说是应该是克里特地区文明。克里特文明源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从出土物来看的话,克里特岛曾是早期地中海上一处良好的贸易港口,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有密切的商业联系。而从其器物和建筑考古类型学角度考察,克里特文明也可以看做是亚非古大陆文明在地中海上的一处海岛次生文明。
    最早出现于希腊的文明是爱琴海的米诺斯文明,它的存在从大约公元前2850年一直持续到约1450年前。我们对于米诺斯人知之甚少,甚至连这个名字也只是一个现代的称呼,来自传说中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他们似乎属于前印欧民族(pre-Indo-European);他们的语言米诺斯语(Eteocretan)可能使用仍未被解读的线性文字A书写;他们主要是海上的商人。虽然他们势微的原因不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最终为希腊大陆的迈锡尼人所入侵和统治。 希腊克里特岛的中、晚期文化。又称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约始自公元前285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为迈锡尼人占领而结束。
    “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希腊克诺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宫遗址(就是现在的克诺索斯王宫博物馆)后,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米诺斯王朝的迷宫。因此,爱文斯将此遗址所代表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但人们并未确定传说中的米诺斯即是一位真实的米诺斯统治者。米诺斯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古埃及人所称的“Keftiu”和闪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诺斯时期的克里特岛,也许是一种启发。
    米诺斯人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他们的文化在约公元前1700年之前显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与继后以军事贵族统治为特点的文化相迥。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锡与产自塞浦路斯岛的铜的合金被用来制造青铜。而随后青铜工具逐渐由性能更优的铁器所取代的过程,似乎与米诺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基因变种产物。很难找到这种贸易的实物证据,不过在圣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采集者”。这种贸易形式可能在米诺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为对乳香,或更晚地,对黑胡椒的交换。考古学家倾向于强调更耐用的交易品:陶器、铜、锡,以及大量的金银奢侈品。
    各地发现的米诺斯制造的物品显示,它有一个与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塞浦路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古埃及、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通商的网络。
    对他们的语言,人们所知甚少,一般称之为Eteocretan,汉译为米诺斯语,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线形文字A书写。后期文化中,由于迈锡尼文明的进入,他们转用线形文字B,一种早期希腊语字母来记事。线形文字B在1950年代被破解,不过线形文字A至今仍然无人可以解读,使得我们仍无法对这个灿烂的文明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指出,在米诺斯文明统治时期,克里特岛从未经受战争的磨难。
    1.地理
    克里特岛是一个多山的地中海岛屿,有自然的港口,属地中海式气候。有迹象表明迈诺斯遗址受过地震侵袭。
    荷马记录说克里特岛有90个城市,迈诺斯原址是最重要的一个。此外,考古学家在斐斯托斯和马里亚(Malia)也发现了宫殿。岛屿可能被划分为四个政治区域,北面的被诺索斯管理,南面的被法伊斯托斯管理,中东部的被马里亚管理,最东端由下扎克罗斯(Káto Zákros)管理。在别处还发现了更小的宫殿。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米诺斯城市拥有城墙,并且很少有武器被发掘。
    2.编年历史
    历史年表
    年代 根据挖掘陶器编年 文化推移之界定
    前3650年-3000年 EMI 前宫殿时代
    前2900年-2300年 EMII
    前2300年-2160年 EMIII
    前2160年-1900年 MMIA
    前1900年-1800年 MMIB 古宫殿时代
    (第1宫殿时代)
    前1800年-1700年 MMII
    前1700年-1640年 MMIIIA 新宫殿时代
    (第2宫殿时代)
    前1640年-1600年 MMIIIB
    前1600年-1480年 LMIA
    前1480年-1425年 LMIB
    前1425年-1390年 LMII 诸宫殿崩坏后之时代
    (最终宫殿时代)
    前1390年-1370年 LMIIIA1
    前1370年-1340年 LMIIIA2
    前1340年-1190年 LMIIIB
    前1190年-1170年 LMIIIC
    前1100年 亚米诺斯文化
    迈诺斯历史的各阶段:
    前7000 定居
    前3100-前2100 迈诺斯文明前期(EMI,II,III)
    前2100-前1700 迈诺斯文明中期(MMI,II,III)= 古宫殿时代
    前1700-前1420 迈诺斯文明晚期(LMI,II,III)= 新宫殿时代
    前1420-前1050 迈锡尼时期
    最早有人类居住的迹象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是现在测定约为公元前128,000年。最早的定居者们引进了牛、羊、猪和狗,以及一些种植谷类和蔬菜。直至公元前5000年 ,克里特岛上出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大约在青铜时代初期,公元前3100年,是克里特作为文明起源地的开始。
    大约前17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一场动乱,可能是一次地震,也有学者认为是安纳托利亚的入侵。在此之后,人口再次增加,宫殿修建得比从前更大,但基础稍稍不同。
    在前1650年或前1628年、前1500年、前1450年(仍在争议),距离克里特岛约70公里的火山岛锡拉(Thera),圣托里尼火山群岛最大的岛屿喷发了。这可能是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米诺斯火山爆发),超过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这次喷发可以从降落到东克里特、埃及、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火山灰辨认出来。散发出的二氧化硫和尘云可能摧毁了数个人类定居点,引起了大气降温(火山冬天)和接连几年的坏收成。根据古气象学家从格陵兰的冰层包含的硫酸雨粒、以及北美洲树木化石的年轮距离研究显示,这段降温期有可能长达十年。剧烈的喷发还导致了火山的坍塌,继而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将沿岸的居民点一扫而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米诺斯人因此丧失了对宗教,对祭司影响自然的能力的信任,从而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在大约前1450年,宫殿再一次被扰乱。不久之后,前1420年左右,岛屿被迈锡尼人征服。他们采用了米诺斯人的文字来书写他们的原始希腊语。在这之后,大多数克里特城市走向了衰亡,而诺索斯保留其行政中心地位,直到前1200年。


    
    米诺斯王国(二):迷宫传说

    3.米诺斯
    在希腊神话中,米诺斯(Minos)是克里特之王,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拉达曼迪斯和萨尔珀冬的同胞兄弟。古希腊的米诺斯文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冥界三判官之一(另两人是拉达曼迪斯和艾亚哥斯)。但是,关于艾亚哥斯、米诺斯是冥界判官的说法出现得相当晚,荷马史诗中只提到过一个判官拉达曼迪斯。
    据说米诺斯、拉达曼迪斯和萨尔珀冬三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位名叫米利都的美丽男孩,并为此争吵了起来。后来米利都选择了萨尔珀冬。米诺斯怀恨在心,一个人独占了整个克里特岛。萨尔珀冬和情人米利都逃到了吕西亚。米勒都斯在吕西亚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即米利都。
    米诺斯为了取得王位,乞求海神波塞冬给他一头公牛活祭作为继承王位的证明。波塞冬给了他一头公牛。但这头牛长得太好看了,米诺斯舍不得杀了它献祭给波塞冬,于是用了别的牛代替。波塞冬恼羞成怒,对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Pasipha?)施了咒语,使帕西菲患上了动物恋,并且和那头公牛结合生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米诺斯下令让代达罗斯建造了一座迷宫,把弥诺陶洛斯关在里面,让雅典人每(或为9)年献7对童男童女来供它食用。雅典王子忒修斯于是跟随第三次献祭的童男童女一起来到克里特岛,准备杀死公牛。临行前与老国王埃勾斯约定:倘若平安回国,船则升起白帆,否则挂黑帆代表噩耗。忒修斯到达米诺斯王宫,遇到公主阿里阿德涅,两人一见钟情,便赠送一柄魔剑和一团线,以杀死怪物并走出迷宫。忒修斯进入迷宫时沿路放线以作标记,经过殊死搏斗最后忒修斯杀死了牛头怪并循原路离开迷宫。 杀死了牛怪的忒修斯兴奋不已,很快启程回国,期间酒神戴奥尼索斯迫使忒修斯遗弃公主阿里阿德涅,思念情人的忒修斯忘记将船上黑帆换成白帆,结果使得老国王误以为他已遇难,悲痛之中而投海。
    为了掩盖迷宫的秘密,米诺斯把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关了起来。代达罗斯用自己发明的飞翔翼与儿子飞离克里特岛。但是其儿子飞得太靠近太阳,以至于翅膀融化,伊卡洛斯就坠入海中。
    代达罗斯逃走以后,米诺斯追踪代达罗斯来到西西里岛。米诺斯想到一计狡猾的方法可以引出代达罗斯,他在西西里岛各处昭告:若可以将一条细丝穿过一个螺旋贝壳即可享有重大的奖赏,由于代达罗斯是个聪明的建筑师,他知道全西西里岛只有他解得出来。果然,代达罗斯告诉西西里岛王他会解,他在一只蚂蚁身上绑上了细丝,将错综复杂的螺旋贝壳底处打一个小洞,将绑线的蚂蚁放进去后把那个洞堵起来,这样蚂蚁就只能从原本唯一的洞口出来了,而线也穿过了错综复杂的螺旋。代达罗斯解出来后米诺斯去见西西里岛国王,要求国王将代达罗斯交出来。西西里岛国王拒绝向他妥协,米诺斯愤怒要求决斗,若赢的话便要带走代达罗斯,但米诺斯在决斗中被杀了。
    4.迷宫传说
    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弥诺斯的国王,他统治着克里特岛。弥诺斯的儿子在雅典被人阴谋杀害了。为了替儿子复仇,弥诺斯向雅典宣战。在天神的帮助下,雅典被施以灾荒和瘟疫。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雅典人被迫向弥诺斯王求和。弥诺斯同意了,但条件是雅典人必须每隔9年进奉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原来,弥诺斯在岛上的迷宫里,养了一只人身牛头的怪兽,它是宇宙之王宙斯的儿子,生性凶狠残忍,以吃人为乐。7 对童男童女就是供奉给他吃的。雅典人为了生存只能接受这个屈辱的要求。这一年,又到了供奉童男童女的时候。雅典城内一片哀鸣,有童男童女的家庭都惶恐不安,害怕灾难的到来。雅典国王爱琴的儿子忒修斯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不幸十分难过。他义愤填膺,决定和选中的童男童女们一起到克里特岛去,杀死那头残害生灵的怪兽,解除人们的苦难。他的父亲爱琴为儿子的勇敢骄傲,可又担心他的安危。因为牛怪所栖身的迷宫,道路曲折纵横,人一进去就会迷失方向,根本别想出来。忒修斯极有可能葬身其中。但国王拗不过儿子,只好同意了。于是,这天雅典民众就在哭泣的悲鸣声中,送别了忒修斯和七对童男童女。忒修斯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怪兽,他就在返航时把船上的黑帆变成白帆。 忒修斯带领着童男童女在克里特上岸了。他的英俊潇洒引起了弥修斯国王的女儿———美丽聪明的阿里阿德涅公主的爱慕。公主向忒修斯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并决定帮助自己的爱人。她送给忒修斯一把无比锋利的魔剑和一个可以辨别方向的线球,来对付迷宫里的怪兽。忒修斯有了宝贝相助,信心百倍。他一进入迷宫,就将线球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深处走去。很顺利地就找到了怪物,经过一场恶战。他终于用手中的魔剑,杀死了这头凶猛的怪牛。然后,他顺着线团,完好无损地走出了迷宫。忒修斯带着童男童女还有阿里阿德涅公主逃出了克里特岛,启航回国。
    经过几天的航行,他们终于看到雅典了。忒修斯和他的伙伴兴奋异常,又唱又跳,但激动的忒修斯却忘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改成白帆。一直翘首等待儿子归来的爱琴国王在海边看到归来的船挂的仍是黑帆时,以为儿子已被怪兽吃掉了,他悲痛欲绝,纵身跳入大海自杀了。为了纪念他,他跳入的那片海,以后就叫作爱琴海。而克里特岛的迷宫也千古流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米诺斯迷宫的传说纯属虚构,直到考古学家爱文斯于1900年发掘出规模宏大、宫室密布的克诺索斯王宫,人们才意识到古老传说中迷宫的概念从何而来。


    
    米诺斯王国(三):战争与和平

    5.战争与和平
    米诺斯神圣的符号包括公牛和献祭的角、双面斧、立柱、蛇、太阳圆盘和树。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米诺斯人是一个非暴力的和平的民族。然而最近,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一些新的证据对这一论断提出了挑战。晚近的发现,比如在一个宫殿附近发现的一个寺庙结构,被一些人认为揭示了米诺斯人进行人殉的事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结论,比如倍受尊崇的考古学家Nanno Marinatos声称那个被认为是牺牲的人其实是在地震中死亡,而两个被认为执行祭祀的人也在这场地震中,连同屋内的所有人一起死亡[6]。这个解释并未被广泛接受,因为那个年轻人当时被捆绑住,就如Agia Triadha棺材上所雕的牺牲之用的公牛一样。此外,在他的骨骼中间发现了一把短剑,并且一侧骨头的变色表明他可能因失血而死。这不是人殉的唯一例证。例如,在Fournou Korifi遗址的一个复杂墓葬里发现了一个人类头骨,同炉灶、烹饪用具等同处一间。在诺索斯,至少四个健康孩子的骨骼被发现带有痕迹提示“他们以和山羊同样的方式被屠宰,证明他们被牺牲和食用。资深克里特考古学家Nicolas Platon被这个解释所吓倒,坚持认为这些骨骼是猿,而非人的。”
    在克里特岛上很少存在有希腊本土所见的要塞,一般论证为岛上很少有内部武装斗争。然而这个结论也并非无懈可击。S. Alexiou在Kretologia 8中指出,不少遗址,特别是米诺斯早期和中期的遗址,通常建立在高地上或者加筑防御工事。Chester Starr在Minoan Flower Lovers中指出中国商朝和玛雅都有不设工事的中心,然而他们同时也参与边界斗争。因此这一事实本身无法证明迈诺斯人是史上无双的热爱和平的民族;但,也没有一项事实证明他们是好战的。认为他们不生产武器的声称是武断的,事实上,发现于马里亚和扎克罗斯的A型迈诺斯剑是爱琴海地区最好的。
    1988年,一次题为“青铜时代的战争”的考古学会议在比利时召开[10]。会上虽然很多人试图对米诺斯的战争下定论,会议结束时却什么共识也没有达成。一个考古学家总结:“青铜时代早期(对应于米诺斯早期)的战争是个人化或者(在克里特)仪式化的……或者(在塞克拉迪斯和阿提卡)……只是小规模的……”另一位觉得迈诺斯“8”字型的“盾”不可能用来作战甚至狩猎,因为它们太累赘了。另外有一些人认为,迈诺斯人频繁地在艺术作品里展现“武器”,只是出于仪式化的语境。
    就像米诺斯的克里特的许多方面,人们总是很难从事实中得到明显的结论。这整个文明就像一个墨迹测试:相较于被解释者,所有的阐释更能注解的是解释者。
    6.文明衰落
    有证据表明贸易网络的失败导致米诺斯的城镇为饥荒所毁:米诺斯的麦子供应据信来自于黑海海岸的农场。许多学者相信古代的贸易王朝通常因为不经济的贸易而崩塌,因为缺乏会计手段,食品和粮食通常未被适当地重视,而奢侈品则被不当地过高估价。结果导致饥荒和人口的减小。而同时,日臻成熟的铁器渐渐取代铜器,米诺斯商人的贸易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饥荒无法为贸易所缓解的时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个理论指出,米诺斯的航海能力因为锡拉火山的喷发而遭到重创。这可能间接导致了迈锡尼的入侵,而后者的管理技能无法维持一个贸易王国。锡拉火山的喷发对米诺斯文明的影响仍旧在争议中。既然锡拉火山的喷发可能是近10000年间最猛烈的一次,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质问为何在根据碳同位素测定出的喷发的时间(根据狐尾松测定为前1628年,根据格陵兰冰层为前1645年)和米诺斯文明灭亡的时间(约前1450年)间有如此大的间隔。这个间隔激起了全世界许多学者的兴趣,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理论被提出,试图解释米诺斯文明衰落这个谜团。
    这些理论都围绕着锡拉火山的爆发展开。作为贸易中心的克里特的稳定与它的航海能力息息相关。这次喷发如今被定级为VEI-7,如此大的能量足以引发巨大的海啸,吞噬周围岛屿的一切港口和船只,从而给克里特经济带来重创。而另一大理论认为爆发引发的火山灰遮蔽了太阳,导致持续数年的饥荒。而迈锡尼人利用这个时机进攻并征服了克里特岛。
    古希腊文明的高度发达在发掘的米诺斯遗址得到了验证。传说米诺斯王建造了王宫,其中千门百室,曲折相通,被古希腊神话称为“迷宫”。从建筑的壮美、绘画的传神及线形文字等发现均已表明,公元前2000年的米诺斯出现了阶级社会和高度的青铜器文化。
    曾经辉煌的米诺斯文明,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正当鼎盛时期突然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伊文思曾推断,王宫遭到破坏是由于地震造成的。
    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在克诺索斯以北约130千米,有一座桑托林火山岛。桑托林火山海拔高度仅566米,20世纪曾有过3次小规模的喷发,其威力远不能与维苏威火山相比,它的宁静使岛上祖祖辈辈的居民感到安全。但当美国人在岛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座古代商业城市时,世人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研究证明,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猛烈的火山爆发,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直冲天际的火山灰弥漫在空中,覆盖了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喷出的火山灰渣多达62.5平方千米,几乎在一瞬间,岛上的城市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
    由于地壳内极大的压力,迫使火山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然后火山自行崩塌陷落,形成一个圆周足有60公里的火山口。炽热的岩浆喷薄而出,火山灰散落最远达到700千米处。克里特岛因火山爆发而遭遇到灭顶之灾,全岛很快被火山灰掩埋,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再次袭击克里特岛,终于使辉煌的米诺斯文明毁于一旦。
    据史料记载,埃及的上空当时曾出现3天漆黑一片的情景。火山爆发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浪头的高度达数米,滔天的巨浪滚滚南下,很快便来到克里特岛,它摧毁了岛上的城市、村庄和沃土良田,船只被狂涛击碎,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
    少数生还的人,渡海来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迈锡尼,将米诺斯的文字、艺术、先进的技术带到这里,逐渐发展起灿烂的迈锡尼文明。在大约公元前12~前11世纪时,多利安人南下,迈锡尼文明被毁。随着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流逝,人们逐渐淡忘了当时这一处于欧洲领先地位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米诺斯王国(四):文化

    7.文化
    由于木头和织物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袭,迈诺斯最重要的艺术遗存为迈诺斯陶器、宫殿建筑与壁画、石雕以及印章。艺术和物质文化的遗迹,特别是陶瓷风格的序列,帮助在考古学中界定了迈诺安文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自有的特征。克诺索斯建筑中最著名是建于公元前2000年的克诺索斯宫,由于不断的重修和扩建,克诺索斯宫构造复杂,有迷宫之称。克里特岛的壁画多绘以人物、动植物。并有相当大的妇女形象出现。
    迈诺斯早期的陶瓷制品以线状的螺旋、三角、曲线、十字、鱼骨纹等为特征。到中期,自然主义的设计,如鱼、乌贼、鸟和百合的图案则变得普遍。到迈诺安晚期,花和动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征,但是增强了变化性。在诺索斯周围的地区通常体现出“宫殿风格”,特征为对自然形状的几何抽象以及单色的绘画。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迈锡尼艺术与后期米诺斯艺术十分相似。
    在克里特北岸的伊拉克里翁(Ηρ?κλειο)博物馆藏有许多迈诺安艺术珍品。
    迈诺斯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对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埃文思已经发现迈诺斯人的主神是一个强大的自然女神,而这一论断从未被挑战过。”
    出土的壁画和女祭司雕塑显示了男人和妇女参与同一个体育项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学家相信迈诺斯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有着相同的地位。甚至继承权有可能是母系的。
    壁画有很多是描绘人群的,而性别由颜色来区分:男人的皮肤是红褐色,而女人的则是白色。
    米诺斯文明的男人穿褶皱短裙和缠腰带,妇女则穿胸部敞开,至肚脐才收束的长袍,完整露出整个女性的双乳(包含乳头),是其最大特征。此外,配以短袖和镶边的裙子。服装上的花纹多为对称几何形状。
    8.宗教
    迈诺斯人崇拜女神[5]。虽然也提到过一些男神,但是迈诺斯宗教中对于女神的描写大大超过了前者,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一个女性的动物主宰,一个城市、家庭、收获、冥界的女性保护者,等等。有些人认为这些是同一个女神的不同表现,她们通常显现为蛇、鸟、罂粟,或一个头为某种动物的形象。一些人认为这个女神联系着“撼地者”(Earthshaker),一个由牛和太阳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个秋天死去,在下个春天复生。虽然著名的牛头人身的米诺陶纯粹是希腊人的描写,一些印章表现了鸟头或带鸟面具的神祇。
    Walter Burkert提醒道“在哪种程度上人们可以和应该区分迈诺斯和迈锡尼宗教,这是个仍未有答案的问题。“(Burkert 1985 p 21),并认为这个问题终将在埃特鲁里亚与古希腊(或者罗马和希腊)的宗教、文化间的关系上找到有用的类比。迈诺安宗教并未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传承,并且后世希腊文人对于经过数百年口耳相传而存世的克里特神话主题的发挥,也革洗了这涓涓细源:比如忒修斯的传说。一些克里特名字被希腊神话所保留,但是我们已无法将这些名字对应于发现的米诺斯神像,如著名的蛇女神。
    在一些确认的宗教遗址内发现了金属和粘土制的崇拜物:双面斧(希腊文:π?λεκυ?,英语:labrys)、船只小雕塑、 人造品的模型、动物、人形等。这些遗址,包括克里特岛上的无数小神灶、山的峰顶及为数众多的神圣洞穴——已经发现了300多个(Kerenyi 1976 p 18; Burkert 1985 p 24f)——被确认为一些信仰的中心,然而还未发现像希腊人所建的神庙(Burkert 1985)。在复杂的宫殿里没有识别出主要用于宗教活动的中心房间,而中心院落则用于给年轻的男女进行跳牛祭祀活动。
    8.科技
    迈诺斯人饲养牛、羊、猪、山羊,种植小麦、大麦、野豌豆、鹰嘴豆,培育葡萄、无花果、橄榄。迈诺斯人知道驯养蜜蜂,从近东接受了石榴和温柏。
    农民使用皮革包住把手的木犁,由一对驴或者阉牛拉犁。
    迈诺斯的城市由石子铺成的路连接,石子是用铜锯切成。道路有排水系统,上层社会享受粘土制成的下水道设施。
    迈诺斯的建筑通常为平的瓦片顶,以及灰泥、木质或是大石板地面,两三层楼高。他们可能是用石块和碎砾建造矮墙,挑高使用泥砖。天花板上的横木用来支撑屋顶。



    
    迈锡尼王国(一):历史分期

    迈锡尼王国指古希腊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英语:Mycenaean Greece 法文: Civilisation mycénn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这是古希腊青铜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迈锡尼文明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以迈锡尼、泰林斯、派罗斯为大邦。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国。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1.历史分期
    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和圆顶墓王朝,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所取代。
    (1)前王朝时期
    迈锡尼人属于印欧语系民族,约公元前2000年,定居伯罗奔尼撒半岛,进入前王朝时期。此时的迈锡尼人尚未立国,受克里特文明影响,迈锡尼人逐渐过渡到文明时期,约前1600年,迈锡尼人立国。
    (2)竖井墓王朝
    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饰品,其数量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就有870多件)。工艺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特产,也有来自埃及、小亚、和叙利亚等地的。这说明迈锡尼王族和贵族曾经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的交往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强盛。
    (3)圆顶墓王朝
    圆顶墓王朝时期,迈锡尼成为可以与克里特抗衡的强国。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结构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的圆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以叠涩法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名蜂巢墓。构筑这类墓陵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却规模日益宏大。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内高13.2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难。
    (4)编年
    迈锡尼文明的年表是由瑞典学者Arne Furumark根据所发现物品的类型和所属地层编纂的[2],虽然有一些批评,但它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个时期对应于希腊青铜时代晚期(法文:Helladique Récent, HR;英文Late Helladic, LH)
    前1550年–前1500年:青铜时代晚期 I (迈锡尼的墓坑圈A与B)
    前1500年–前1450年:青铜时代晚期 II A
    前1450年–前1425年:青铜时代晚期 II B (迈锡尼人到达诺索斯)
    前1425年–前1380年:青铜时代晚期 III A1 (诺索斯被毁,大陆迈锡尼宫殿的初建)
    前1380年–前1300年:青铜时代晚期 III A2 (迈锡尼宫殿建造的高峰)
    前1300年–前1250年:青铜时代晚期 III B1 (期间迈锡尼王国及其属国下的人口达到150万人)
    前1250年–前1200年:青铜时代晚期 III B2 (阶段末期大陆宫殿被毁)
    前1200年–前1125年:青铜时代晚期 III C1
    前1125年–前1100年:青铜时代晚期 III C2
    HR I对应于青铜时代中期与晚期的转换期,迈锡尼文明的文化开始于此时期。
    HR II时期遗迹有了显著的增加。在该时期的末叶,米诺斯王宫诺索斯、斐斯托斯、马利亚和萨克罗(Zakro)已经建成。其后只有诺索斯宫被重新使用,并融入了迈锡尼的风格。一般认为它被入侵克里特的迈锡尼人占领并夺取了权力。皮洛斯的线性文字B文献大致定年为HR IIB。
    HR III时期迈锡尼文明继续他们的扩张。在克里特之后,其余的爱琴海岛屿(如塞克拉迪斯和罗得岛)以及小亚细亚都出现了他们的定居点。事实上,在整个地中海沿岸都能发现迈锡尼物品,甚至从中欧直到不列颠群岛。在塞浦路斯和黎凡特也发现了迈锡尼人的定居点。
    在希腊本土,王宫、城堡以及巨冢(tholoi/tholos)变得越来越壮观。对于HR III B1时期,在迈锡尼和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us)发现的珍品见证了迈锡尼统治者所积累的财富。这一个时期是迈锡尼文明的巅峰。诺索斯的那些文献无疑属于HR III B(约前1250年)。
    2.迈锡尼人
    自从线性文字B书写的泥板被翻译以来,人们认识到从前所说的“迈锡尼人”其实是希腊人。但是没有迈锡尼文献提示他们如何称呼自己的。在《伊利亚特》中,希腊人通常被称为“亚该亚人”,并且考虑到在青铜时代晚期赫梯文献中“Ahhiyawa”的称呼,可以将“亚该亚人”的称呼联系到迈锡尼人。然而,第二个论证远未被人所承认;并且关于第一个论证应该指出,“亚该亚”这个称呼在荷马的词句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指称。
    语言学的分析将线性文字B的文本所表达的迈锡尼语言关联到其后的希腊语,特别是爱奥尼亚方言、阿提卡方言或者是伊奥利亚方言,但非古典时期的亚该亚方言。前几种因此可能为迈锡尼语言的后继,而后者也许源自一种消失了的与迈锡尼语言有联系,但不同于迈锡尼方言的青铜时代希腊语。
    不同阶段间语言的比较可能无法给出足够的证据来认定迈锡尼人。此外,并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由同一个种族或语言群体构成;似乎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是一个多民族,比如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的祖先所形成的集体,而非一个单一的民族。


    
    迈锡尼王国(二):考古发现

    3.考古发现
    它是在十九世纪末由海因里希?施里曼于发掘迈锡尼(1874年)和梯林斯(1886年)的过程中重现天日的。施里曼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写的世界。在一个迈锡尼的墓穴中,他将所发现的一个金箔面具命名为“阿伽门农面具”。同样,他将一个在皮洛斯发掘的宫殿命名为“涅斯托耳宫”(神话中皮洛斯王国的国王)。
    二十世纪初,阿瑟?埃文斯爵士对克里特岛进行了发掘研究,自此迈锡尼世界理清了与先于它的米诺斯文明之间的关系。在对克里特岛上的诺索斯进行发掘期间,埃文斯发现了数千块年代约在前1450年的粘土泥板,由宫殿的一次大火意外地烘烤成型。
    在这些泥板上他辨认出了一种未知文字,他认为这种文字比线性文字A更先进,因而命名为线性文字B。此外,在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等迈锡尼宫殿内也发现了写有这种文字的泥板[3]。1952年,这种文字终于被Michael Ventris和John Chadwick破解,鉴定为古希腊文的一种字体。自此,迈锡尼文明逐渐被人所了解,从而走进了文字历史,被定位于爱琴文明的青铜时代。
    然而,使用线性文字B书写的泥板只是非常有限的文献资源,加上在器皿上的镌刻,总共才有5000篇。而作为对比,同时期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文书。此外,这些泥板文字都相当短,且大部分都出于行政目的,如仓库清点和会计记录等为了存档之作。不过从另一方面讲,这也说明了这个文明视野的客观性,没有夸大宣传的踪迹。
    4.政治
    (1)迈锡尼世界
    在直接证据缺失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切地了解迈锡尼世界的政治结构。根据荷马的陈述,当时的希腊分为数个国家,如《伊利亚特》中的城市:透过考古所为人熟悉的迈锡尼、皮洛斯、奥尔美那斯等,也可能还有斯巴达或伊萨卡。不过考古学家无法确认这一点,只有皮洛斯和洛索斯两个城邦被线性文字B文献所证实。然而,仍无法知道阿尔戈斯地区的政治中心(如果确实有的话)在何处:迈锡尼、梯林斯或是阿尔戈斯?对于雅典地区呢?以及戈拉(Gla)和伊奥科斯(Iolcos)呢?
    赫梯文献中提及的一位“Ahhiyawa人的国王”被对照为“亚该亚人(Akhaian)的国王”,可能即为《伊利亚特》中亚该亚人的国王阿伽门农。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赫梯语言中的Ahhiyawa就是荷马的Akhaian,而且他们王国的位置还在争论中:小亚细亚、罗得斯岛或是希腊大陆。有一些基于赫梯文献和荷马史诗的研究希望证明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是个由一位primus inter pares(拉丁语:同等者中之首)的国王统治的联邦国家。但仍无根据证实这个观点。
    (2)国家
    在小范围内,我们已经透过线性文字B的文献,对于皮洛斯和诺索斯两个国家内部的组织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这里也并非不存疑点。
    这些国家似乎是一个王国,由一个国王——wa-na-ka (??ναξ / wánax)——进行统治。国王的职责无疑是军事、司法和宗教。这个词可与荷马的 ?ναξ/ anax(神祇,统治者,家长)等同,它在献祭的文书中出现过九次,说明皮洛斯和诺索斯的统治者享有某种宗教地位。然而,如同在荷马那里一样,这个词同时也用来表示一个神。
    他由一个ra-wa-ke-ta(“大将军”)辅佐,应为军队的首领。他们两个都拥有自己的领地:te-me-no (τ?μενο? / témenos)。别的显贵被称为te-re-ta(“地主”),根据文献为土地所有者,他们可能也有神职。e-qe-ta (equetai)——字面上为(“骑士”的)“战友”——形成了国王的拥胄,他们是武人。
    在宫廷人员这边,有一些其他达官贵人负责地区行政事务。皮洛斯王国划分为两个大省:de-we-ra ka-ra-i-ja,皮洛斯周围的“近省”;以及Pe-ra-ko-ra-i-ja,“远省”,位于re-u-ko-to-ro城周边。整个国家再划分为17个区,以及各个乡镇。为了管理各区,国王任命一个ko-re-te(koreter,“总督”)和一个pro-ko-re-te(prokoreter,“副总督”)。管理乡镇和其da-mo (字面上为“人民”,见希腊文 δ?μο? / dêmos)的人被称为do-mo-ko-ro(damokoros,字面上即为管理damo的人)。此外,pa-si-re-u(参考 βασιλε?? / basileus)也参与乡镇一级的管理,但他的职责不明,可能掌管一个元老委员会:ke-ro-si-ja(参考 γερουσ?α)。
    (3)社会
    迈锡尼社会似乎分成两类自由人:国王的拥胄,负责王室行政;以及普通人民(da-mo),生活在乡镇里。正如前面所述,后者为王室委派人员所掌管,他们需要完成徭役和对王室赋佃租。
    而生活在王宫范围内的人,有一部分为富裕的高级公务员,可能居住在各个宫殿周边宽敞的住房里;此外还有一些职业与王室相关的人员:手工匠、农民、可能还有商人,他们未必比一般人民富裕。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奴隶,do-e-ro(男性)和 do-e-ra(女性) (cf. δο?λο? / doulos),只有为王室工作的奴隶在文献中提及过。


    
    迈锡尼王国(三):经济

    5.经济
    从文献来看,迈锡尼王国的经济组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围绕着王室进行,而另一部分是为自己服务。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反映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不过这也不妨碍为国王服务的个人同时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经济由记录货物进出的司书监控,他们安排工作以及统筹配额。被称为du-ma-te的人似乎是掌管地方经济的总督。
    (1)农业
    迈锡尼王国皮洛斯和诺索斯的土地被分成两个部分:宫廷用地ki-ti-me-na以及地方的土地ke-ke-me-na,后者由文献所称ka-ma-na-e-we的人来耕种,他们无疑就是人民。宫廷用地在文献中被确证,一部分由国王和元帅的领土组成,另一部分作为福利(o-na-te-re)提供给宫廷行政人员。后者可以利用奴隶,或是以出租给自由民的形式来耕种这些土地。
    农产品为传统的“地中海三部曲”:谷物、橄榄、葡萄。种植的谷物为小麦和大麦。人们也种植橄榄树,为了获取橄榄油。后者并非为了食用,而是作为护肤品和香水之用。葡萄种植也很普遍,出产不同种类的葡萄酒。此外,人们还培育制衣用的亚麻,榨油用的芝麻以及各种果树,如无花果树。
    饲养业由绵羊和山羊主宰。猪和牛都不太常见,马只用于牵引战车。
    (2)手工业
    手工业组织主要出现于宫殿地区,皮洛斯的文献表明他们的工作相当专业化,每一个工人的技能归于特定的类别,并在生产过程中占据特定的位置。这种分工在纺织业中尤其明显。
    纺织业是迈锡尼经济的主要部门,诺索斯的文本提供了一个纺织生产过程的全景:从成群的绵羊直到宫殿仓库里的成品,以及剪羊毛、羊毛修补作坊、工作环境等方面。皮洛斯宫拥有大约550名纺织女工,在诺索斯则多至900名。文献中至少记录有十五种纺织相关技能。除羊毛之外,亚麻是应用最多的织料。
    在皮洛斯还发现了冶金业,拥有400名工人。我们从资料中得知每个铜匠平均分配3.5公斤的青铜的工作量。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如何得到报酬:令人费解地,配给记录表上没有他们的份额。在诺索斯,一些泥板记录了剑的制造,但没有提及真正的冶金业。
    同样被记录的还有化妆品业。泥版记录了玫瑰、药用鼠尾草等香油的制造。考古学研究还发现了隶属宫殿的作坊内还有其他职业的手工艺人:金银匠、象牙匠、宝石工、陶匠,那里还生产橄榄油。某些领域转向了出口。
    (3)商业
    商业活动很奇异地没有进入书面纪录。同样,当皮洛斯的香料油被装入小罐后,就再也没有记录它们去向何处了。在底比斯出土了装有香油的带柄陶罐,它们刻有线性文字B,注明产地为东克里特岛,然而克里特岛上的泥版对于油料出口却只字未提。对于纺织品的流通,现有的资料也非常稀缺。我们知道米诺斯人曾经将织品出口至古埃及,迈锡尼人应该也如此。实际上他们的海上贸易在米诺斯文明衰亡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根据这个事实可推断,他们很可能从米诺斯人处获得了航海的知识。尽管缺乏书面资料,我们仍能推断一部分的商品:纺织品、油料、甚或是冶金制品,是为了王国以外的市场生产的,因为它们的生产数量相对国内消费来说非常过剩。
    此外,我们可以依赖考古学获得迈锡尼制品出口至希腊以外的情况。相当数量的器皿发现于爱琴海、安纳托利亚、黎凡特、埃及,及西方的西西里,甚至中欧以至大不列颠。一般情况下,迈锡尼货品的流通可以透过“结节”——现代条形码标签的祖先——来保证其可跟踪性。它是一种粘土小球,在手掌中用一条带子(可能是皮革)打磨而成,用来系在所有货品上。结节上标有一个印戳以及一个代表物品的图符,有时候人们还会加上其他讯息:品质、产地、目的地等。
    1982年底比斯出土了55个结节,带有表示牛的图腾。根据它们,我们可以重建这些牛的旅程[4]:它们来自整个维奥蒂亚(Boeotia),甚至埃维亚岛,被运至底比斯做祭祀品。所系结节是为了证明这些家畜并非盗得,同时标明它们的产地。一旦它们到达目的地,这些结节就被取走并收集以制作会计泥版。结节被用在各种货品上,这解释了为何迈锡尼的会计文献能够如此准确。司书们不用自己来清点物品,他们靠结节来记录表格。
    前14世纪和前13世纪,迈锡尼人向整个雅典乃至地中海东中部地区出口彩陶器皿,从塞浦路斯和撒丁岛进口铜,从叙利亚进口象牙,从埃及进口其他奢侈品。
    6.宗教
    要辨析迈锡尼文明的宗教事务是相当困难的,特别当它涉及到考古遗迹时,因为要在其内确定一个宗教场所通常十分复杂。至于文本,只有寥寥数列供奉表单给出了一些神的名字,而我们对于他们的宗教实践则一无所知。
    迈锡尼人的神谱内已经有不少古典希腊神话中的神祇。波塞冬似乎占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诺索斯的文本中。这个阶段似乎也出现了一个地神,掌管地震。我们还能找到一系列女神或者Potnia,对应于不同的宗教地点,比如一个克里特岛上的“迷宫女神”,让我们联想到迈锡尼迷宫的神话,如代达罗斯(Daedalus)所作的那个。也有一个母神[2],名为Diwia。另有一些经典时代的神被鉴别出来,如宙斯-赫拉夫妻、阿瑞斯、赫耳墨斯、雅典娜、阿耳忒弥斯、狄俄倪索斯、厄里倪厄斯等。缺席的神有阿波罗、阿佛洛狄忒、得墨忒耳(这些是来自东方的神)以及赫淮斯托斯。
    在迈锡尼时代没有发现什么大的神庙,在一些城堡里发现的大型建筑,由一个长方形的中央室加上周围的小房间组成,可能被用作宗教场所。此外,也可以假设存在一种室内宗教。一些圣堂可以被辨认出来,比如在Phylakopi,能够找到大量的疑似用于献祭仪式的小雕像。也有假设认为德尔斐、多多纳、提洛及厄琉息斯在当时已经是重要的圣地,不过这一点很难证实。
    7.建筑
    (1)要塞
    主要的迈锡尼城市都加筑有工事,它们可以位于卫城上,比如雅典和梯林斯;或是背靠山峦,如迈锡尼;或在海岸线上,比如戈拉和皮洛斯。除了这些城堡之外,还发现了一些孤立的要塞,无疑是用作对领土的军事控制。迈锡尼的城墙通常是“蛮石式”的:他们通常由宽至八米的巨石块堆砌而成,中间不用粘合。或者,当无法获得巨石的时候,用石头一块嵌一块地搭起。城墙的设计使用了不同的进出口:巨大的城门、坡道,或在遭受围困时所用的暗门和地下拱顶通道。考虑到战争的可能,城内还配备了水箱或水井。
    (2)民居
    迈锡尼遗址通常包含有不同类型的民居。最小的是边长介于5米到20米之间的直方形住宅,这是社会最底层人口所居住的。它们通常有一个或几个房间构成,后一种情况在晚近的时期出现的更多。更高等级的住房,是面积更大,更精致的建筑,边长约在20米至35米之间,拥有几个房间,甚至一个中央院落。它们的空间安排类似于宫殿的模式。我们无法确定这是否是迈锡尼贵族所居住的场所,因为还有一种假设认为这些是宫殿的延伸,因为后者通常就在左近。
    (3)迈锡尼王宫
    迈锡尼宫殿最精美的范例是在迈锡尼、梯林斯和皮洛斯所发掘出的。根据发现的文献记录,它们是迈锡尼城邦的行政中心。从建筑学视角来看,它们是米诺斯宫殿的继承,同时也是青铜时代中期希腊大陆上其他民居建筑的传承。它们有一个中央院落群,敞开向四周环绕着的大小不同的房间:有仓库、作坊,还有货品收发处及居住空间。宫殿的心脏是“大殿”(Μ?γαρο / Megaron),一个安置王位的房间,有一个由四根立柱环绕的中心,王座一般在进口的左侧。整个建筑似乎只有一层,内里的家具和壁画都非常精美。


    
    迈锡尼王国(四):文明消亡

    8.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1)陶器
    考古在迈锡尼时代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风格、大小十分多样:带环把的瓮、壶、双耳爵、像香槟酒杯一样的罐子等。在HR III B时期,尤其在向希腊大量出口的阿尔戈斯地区发现的所有样品风格相当统一,同时生产数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出口的产品一般都更为奢华,并绘有精美的装饰,比如神话、战争、动物等主题。另一种餐具是金属的(主要是青铜),发现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外形主要有三脚、盆状或灯状。此外还发现过釉陶或是象牙质的器皿。
    (2)雕塑
    迈锡尼人的工艺制品相当精美,他们常在物品上装饰华丽的图案,且喜欢用金银为材质制作工艺品,并在这些工艺品上装饰以浮雕。 迈锡尼时期没有留下大的雕塑,这阶段所产总体是一些土培的精致的小雕塑,主要发现于Phylakopi,但也发现于迈锡尼、梯林特或亚辛(Asine)。大多数雕塑表现男性或女性人形,但也存在动物造型的。他们有不同的姿势,如双手向天空展开,或是合抱于腹部,或是坐着等。它们经过上色,黑白或彩色都有。制造它们的目的不明,不过很有可能是为祭祀之用,因为发现它们的地点通常具有宗教意味。
    (3)绘画
    迈锡尼时期的绘画受到米诺斯文明的很大影响,但与前者相比,迈锡尼的绘画较为简陋。[6]如所发现的一些宫殿壁画,其表现的主题多样:捕猎(包括斗牛)、战斗、队列、神话传说等。其他壁画表现为几何图案。如上文所述,一部分陶器也绘有相似主题的图案。
    (4)武器
    军事装备存放在当时的国库中,最大的发现是登德拉盔甲。它是一整套武士盔甲,护胸甲是由皮衣上缝青铜片所制成。这付盔甲的重量非常制约武士的行动力,所以一般认为这是给战车上的战士所备。防御性的武器装备包括数种头盔,特别是一种野猪头的样式,不过它在青铜时代后期(HR)的最后几阶段中消失匿迹。他们使用两种盾:一种呈8字型;另一种为方形,上缘为圆角。它们为木或皮制。
    进攻性武器大多是青铜制,发现有长枪和标枪,以及一大批不同尺寸或劈或砍之用的剑。最后,一些手柄和箭头见证了这时期弓箭的使用。
    9.墓葬习俗
    希腊青铜时代最流行的墓葬形式是土葬。遗体被埋在居住区外的公墓内,有时在圆顶墓(θ?λο? / tholos)中,有时甚至是屋子底下。圆顶墓的墓葬形式可以追溯到希腊的印欧部落时期,他们植根于公元前三千年的巴尔干,以至上溯到库尔干文化。而那些私人墓葬使用带有石子砌面的石棺。其中,HR I时期出现过一套墓葬家具,但在其后的时期中再未重现。此外,青铜时代初期还出现过方形公共墓葬。很难确定这些不同形式的墓葬是否如人们经常认为的那样标志着社会地位的不同,如圆顶墓中所葬为社会精英,私人墓葬属于是富裕的阶层,而公共墓地则是普通人的归宿等。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葬越来越多见,直至HR III C时期成为十分重要的墓葬形式。这可能是新的种族进入希腊的证据。
    迈锡尼时期最壮观的墓葬是位于迈锡尼城的巨大的王室墓地。最著名的是“阿伽门农墓”(或“阿特柔斯的宝藏” Treasure of Atreus),是一个“圆顶墓”。附近坐落着另外一些墓葬(称为“A圈”),如所谓“克吕泰涅斯特拉墓”以及“埃癸斯托斯墓”。它们都是施里曼在发掘迈锡尼的过程中出土的,蕴含着丰富的珍宝。
    10、文明消亡
    (1)内部矛盾的尖锐
    古希腊神话记载,自公元前1200年起,迈锡尼文明进入衰落期,战乱频繁,王朝更迭。生产萎缩,商业衰落。经济衰败带来了财政枯竭,而各个国家又开始加紧榨取钱财,使得民怨沸腾。
    (2)特洛伊战争的消耗
    由于经济的衰败,使得各个国家开始对外进行掠夺财富,由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组织的联军对小亚细亚的富庶城邦特洛伊的战争,持续了十年,虽然希腊联军获胜,但得不偿失,各个国家元气大伤,短时间无以恢复。
    (3)周边民族的入侵
    埃及新王国时期,”海上民族“出现在近东和埃及地区,对埃及和周边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紧随”海上民族“之后,多利亚人趁迈锡尼诸邦全面衰落之时,出兵南下,一举灭亡了迈锡尼文明,毁灭了迈锡尼文明的各个城市。使得公元前1100年-前800年间,希腊各地区重新倒退回原始社会的“黑暗时代”。没有城市、商业、文字和国家,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被后来的古希腊失目诗人荷马所收录,并谱写成史诗,故而又称此时为“荷马时代”或“史诗时代”
    (4)谜团
    迈锡尼文明的结尾给我们留下许多仍未解决的谜团,无论是对于时间表还是对事件的解释。
    HR III B1的末期标志为数次毁坏,特别是在迈锡尼城。在HR III B2时期,可以观察到迈锡尼城市的防御工事有明显增加,暗示着不安的上升。不过这应该不是一种危机,因为在这些地层所发现的考古材料见证了一个毫不输于前代的财富。这个时期的结束还是出现了大多数大陆迈锡尼城市的毁坏。
    HR III C见证了希腊城址的减少,在某些地区甚至非常严重(维奥蒂亚地区9/10的城市,以及阿尔戈斯地区2/3的城市)。不过迈锡尼城和梯林斯城一直保有居民,并且发掘出的文物仍然表现出迈锡尼的特色,因而HR III C时期应该还是迈锡尼文明的一个时期。然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所谓“蛮族的”陶器类型,因为它曾经被归因为外敌入侵,或是伴随着的火葬习俗的增加。
    是什么导致迈锡尼文明在这个时期的衰落呢?有数种解释被提出,而其中试着透过气候变化或是自然灾害(地震)等方法的解释已经没落。现存有两大理论:人口流动以及内部冲突。
    第一个理论将迈锡尼城市的摧毁归咎于入侵者,一说多利安人,一说海上民族。我们知道前者在更早之前,已经出现在希腊大陆,所谓的“多利安人入侵亚该亚人”的理论很难立足。另一方面,在埃及古籍中记载的这一时期从巴尔干地区迁徙至近东的民族产生新的理论,冠名以“海上民族”。这可能是个史实。我们知道这个民族(弗里吉亚人)在安纳托利亚或黎凡特多所破坏,而公元前12世纪埃及文本中记载的Eqwesh人(联系:“亚该亚人”)让一些专家假设迈锡尼人也参与了这些入侵,而这一点并不确定。现有的资料不足以确认希腊世界发生了什么。
    剩下的第二个理论,认为迈锡尼文明的陨落发蕴于社会内部冲突,如社会最底层对于宫廷制度的反抗,因为前者在青铜时代末期日益贫困。这个理论有时加入第一个理论的因素,试图混合社会冲突和种族冲突。
    无论原因如何,迈锡尼文明确实于HR III C时期之后消失,随着迈锡尼城和梯林斯城再次被毁而丧失其势力。这个结局,大约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最后几年,是一个漫长的衰亡过程的终点。而继后的公元前11世纪见证了新的历史内容,即几何时期的开端,和漫长的黑暗时代的肇始。



    
    希腊黑暗时代(一):起源

    希腊黑暗时代(英语:Greek Dark Ages),又称荷马时代(根据荷马史诗)、几何时代(根据当时的几何艺术),是指希腊历史中从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覆灭到公元前9世纪第一个城邦的建立的历史时期,也是荷马史诗的年代。
    荷马时代(Homeric Age)也叫英雄时代(Heroic Age),是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古希腊地区重回氏族部落时期的时代,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
    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是由盲诗人荷马所写史诗记录。形成于此时的“荷马史诗”叙述了迈锡尼文明的旧闻,但又表述了当时社会的情况,故又称此时代为“荷马时代”,也称“史诗时代”。
    1.起源
    考古学显示,公元前1200年后的一段时间,地中海东部的青铜文明都经历了大陷落,宫殿和城市都被毁、丢弃。周围的赫梯帝国也在这一时间灭亡,从特洛伊到加沙的城市被摧毁。这次陷落后,定居点变的更小更少,意味着经历了饥荒和人口减少。在希腊,迈锡尼贵族使用的线形文字B在这一时期也消失了。公元前1100年以后,古希腊陶器上,像迈锡尼时期那样形象的纹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公元前1000–公元前700)。 传统上认为这一时期的希腊本土,失去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这一时期没有任何的文化成长和进步。但是从埃维亚岛利兰丁平原上的Lefkandi出土的文物来看,和东方(尤其是黎凡特)的重要的文化和贸易路线,在公元前900年后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希腊人在后迈锡尼的塞浦路斯和叙利亚Al Mina海岸出现的证据。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陷落。考古学显示,公元前1100年世纪前后,在宫殿中心和周围,迈锡尼文化高度组织化的定居点被抛弃和毁灭。公元前1050年,迈锡尼文明可识别的特点消失了,人口也明显地下降。许多解释认为迈锡尼文明和青铜时代晚期衰退是由于气候和环境的灾难,加之多利安人或者海上民族的入侵,或者是锋利的铁质武器的传播,但没有一个解释符合现有的考古证据。
    这一时期在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地方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抗,周围生活艰难的人们由于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企图推翻现有的国家。赫梯帝国的一部分被一支称作“海上民族”的人入侵并占领,海上民族的由来不详,可能来自地中海的不同地区如黑海、爱琴海和安纳托利亚地区。前13-12世纪在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的铭文和雕像,是有关海上民族的唯一资料。“海上民族”一词也是埃及人自己创造并记录在他们的军功簿上的。
    这支人可能也攻击过埃及两次,一次是在麦伦普塔统治时期的前1208年,一次是在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的前1178年。
    荷马时代(约前1100年至前800年)指的是希腊历史中从多利亚人入侵及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公元前十二世纪直到公元前九世纪最早的希腊城邦之崛起时期。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中记录的便是这段历史,其中最著名的为《木马屠城记》。
    迈锡尼文明的没落在时间上对应于数个近东帝国的衰落,特别是赫梯帝国和埃及新王国的衰落,其原因可能为某个装备有铁兵器的“海上民族”的入侵。当多利亚人南下希腊的时候,他们也装备有更为先进的铁兵器,可以轻易地将已然衰弱的迈锡尼人消灭。这之后的历史时期被古希腊诗人荷马后来记录在自己的诗集《伊利亚特》及《奥德赛》之中,故统称为“荷马时代”。
    考古学显示出希腊世界在这一时期中文明的衰落,迈锡尼人雄伟的宫殿被摧毁或是遗弃,希腊语停止被书写。荷马时代的陶器只有简单的几何装饰,缺乏迈锡尼文明期间的器件所展现的丰富的图案设计。荷马时代的希腊人的居住点数量稀少,并且规模很小,可能说明人口的急剧减少。没有发现产自国外的货品,可能表示国际贸易的丧失。同时,与其他文明的联络也消失了,导致社会文化等的全面倒退。
    2.社会制度
    (1)政治
    荷马时代的多利亚人没有建立国家,尚处于军事民主制度时期,这一时期的多利亚人部落有议事会、人民大会、军事首领三种机构。
    议事会由各个氏族部落的族长组成,后来成为全体氏族贵族的会议,重大问题皆须经此议论然后通过,最后提交人民大会表决;人民大会则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成年男子组成,原则上是部落的最高权力机构;而军事首领(古希腊语称“巴赛勒斯”)是由人民大会选举而出的军事领袖,主持祭司和诉讼,战时出征。
    随着后来多利亚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议事会和军事首领不断的变为世袭工具和权力机关,标志着荷马时代的氏族制度的逐渐解体。
    (2)经济
    荷马时代的多利亚部落的生产力开始发展,出现了铁器,在农业上,繁复的农业用具和双牛犁已经出现并使用;三耕法和天然肥料也开始广泛使用;各类家畜也已经由专人饲养。手工业也开始和农业分离,出现了陶匠、木匠等分工。商业交换也开始发生,以物物交换为主,用铜、铁、牲畜或皮革进行交换。
    (3)奴隶制度
    荷马时代,由于氏族部落的解体,农村公社(即与我国建国初期相仿的制度),这一文明退化的象征开始建立在古希腊地区。
    接着,公社的土地开始划分为小块份地,氏族贵族则占有庞大的土地和牲畜,而普通的农村公社成员则沦为雇工甚至乞丐。奴隶制度也在此时开始出现,主要是战俘,男奴进行放牧,女奴进行家务劳作,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希腊黑暗时代(二):特洛伊战争1

    3.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以荷马史诗之伊里亚德为中心,加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埃阿斯、菲洛克忒忒斯,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安德洛玛刻、赫卡柏,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等多部著作而成,故事详细地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情况。
    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中心,道出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联合远征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耳为首的特洛伊军的十年攻城战。
    现代考古和历史研究在对特洛伊的“神话”“传说”几百年的嘲讽和忽略之后,证实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确存在。但现代科学否认特洛伊战争是如几千年前荷马史诗中记载的一场复仇战争,而是古希腊为争夺特洛伊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贸易权益联合赫梯发动的侵略战争。
    (1)美女海伦
    斯巴达王廷达柔斯的女儿海伦的美貌冠绝希腊,求婚者接踵而来以致内讧争斗,令廷达柔斯不知所措,最后其中一位求婚者机智的奥德修斯向廷达柔斯进言:“让海伦自己决定,并让所有求婚者起誓,他们对海伦的丈夫永不拿起武器攻击他,并且要求援时全力帮助他。”所有求婚者应允后,海伦就挑选了阿特柔斯之子墨涅拉俄斯。
    廷达柔斯死后,墨涅拉俄斯就成了斯巴达国王。
    (2)婚宴上的金苹果
    另一边厢,在色萨利国王佩琉斯及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只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被邀请参加,厄里斯心怀愤恨,便想出诡计,将一个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扔在宴会上,送给赫拉、雅典娜及阿佛罗狄忒三个女神。三个女神各自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金苹果的应得者,争持不下后唯有请求宙斯裁判,但宙斯却拒绝作出裁判,于是三位女神就带着苹果到伊达山上,找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作出裁决。
    (3)帕里斯的裁决
    帕里斯是普里阿摩斯及赫库芭的儿子。赫库芭生他前作了一个噩梦,梦到特洛伊受大火洗礼,预言家告诉赫库芭这个儿子将毁了特洛伊,因此普里阿摩斯就把帕里斯抛弃在伊达山,后来由阿戈拉奥斯养大了他。
    此时三个女神来到帕里斯的面前要他作裁决,三个女神都以奖品诱惑他,赫拉答应给他当全亚洲的王,雅典娜给他最高的军功,而阿芙罗狄忒则给他世上最漂亮的女子海伦作妻,最后帕里斯把金苹果交了给阿芙罗狄忒,成了阿芙罗狄忒的宠儿,而赫拉及雅典娜则因此决心毁灭特洛伊人。
    其后,帕里斯在特洛伊竞技会上力压其他对手,并被普里阿摩斯认出而正式成为王子,帕里斯受到阿芙罗狄忒的唆使,乘船到斯巴达找海伦,他和朋友埃涅阿斯作为客人探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宴上帕里斯及海伦互生情愫。过了几天,趁着墨涅拉俄斯到克里特岛时,帕里斯就唆使海伦离开丈夫,跟他同赴特洛伊,海伦为了爱情抛弃家庭,三天后他们就回到了特洛伊。
    (4)召集英雄
    当帕里斯一登船,众神就派使者 彩虹女神伊里斯到克里特岛找墨涅拉俄斯,墨涅拉俄斯回到斯巴达后,见到财宝被劫走,海伦又离他而去后,他怒火万丈,并找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阿伽门侬建议召集当年起誓的英雄一起进攻特洛伊,墨涅拉俄斯接受劝告,先找到年长的皮洛斯国王涅斯托尔,涅斯托尔非常生气决定亲自出征,并且带上自己两个儿子特拉叙墨得斯及安提洛科斯。其他征讨的还包括阿尔戈斯国王狄奥墨得斯、欧波亚国王帕拉墨得斯、雅典国王得摩丰、克里特岛国王伊多墨纽斯、墨利波亚国王菲洛克忒忒斯,他拥有赫拉克勒斯的弓箭,预言者预言没有这些箭,特洛伊是攻不破的。另外还有萨拉弥斯国王大埃阿斯及罗克里斯英雄奥伊琉斯之子小埃阿斯,不过尚欠两位国王未到。
    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以机智闻名,他刚与妻子佩湿洛佩结婚不久,诞下儿子忒勒玛科斯,因此不愿同行,当奥德修斯得知墨涅拉俄斯、阿伽门侬、涅斯托尔及帕拉墨得斯来到伊塔卡时,他就装疯把牛套套在犁上耕田,又把盐撒到田里,帕拉墨得斯看出他的假扮,就把他的儿子放在田上,果然奥德修斯就在孩子前停了下来,奥德修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假扮,只得履行当年的承诺,从这时起奥德修斯便恨帕拉墨得斯,并决心要报复。
    另一位未到的国王色萨利国王阿基里斯是色萨利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忒提斯知道阿基里斯会死于特洛伊,当阿基里斯还是婴儿时,他就把他倒提脚肿浸于冥河斯提克斯,令他刀枪不入,佩琉斯又将他交给喀戎教导,致使他能用各种兵器,当墨涅拉俄斯要出征的消息传到忒提斯耳中时,她便把阿基里斯藏在斯库罗斯岛的吕科墨得斯的宫殿中,但是预言家卡尔卡斯泄露了他的行踪,并告知他们阿基里斯身穿女服,不易辨认,奥德修斯和狄奥墨得斯就假扮商人来到宫殿,把货物放在殿前,公主们都爱看珠宝首饰,只有阿基里斯在看武器,此时传来剑击声,其实这是狄奥墨得斯在殿外发出的,阿基里斯以为有敌人立时拿武器杀敌,就这样他就被认了出来,阿基里斯高兴能参与战事,他还把两个朋友智者福尼克斯及帕特罗克洛斯带去战场。佩琉斯知命运如此,就把结婚时火神赫淮斯托斯所铸的铠甲、海皇波塞冬送的神马及人马之王喀戎送的矛都给阿基里斯。


    
    希腊黑暗时代(三):特洛伊战争2

    (5)前往特洛伊
    英雄们聚集在奥利斯港湾,希腊联合远征军人数有十万人,船数一千一百八十六。出发前大家都在岸边祭坛作献祭,忽然间祭坛下面爬出了一条血红的怪蛇,它弯曲成环状爬上了树,爬到树最高处的一个鸟巢,吃了一只雌鸟和八只雏鸟,然后变成一块石头。众人大惑,预言家 卡尔卡斯给他们揭示了意思,他说英雄们要围城九年,只有在第十年才能攻下特洛伊,众人大喜,向着亚细亚出发。
    开航不久,希腊人在密细亚靠岸,这里由赫拉克勒斯儿子忒勒福斯统治,希腊人以为这里就是特洛伊就开始攻城,阿基里斯令忒勒福斯逃回城中,清晨时希腊人在收拾尸体时才知他们打的是同盟者而非特洛伊人,希腊人与忒勒福斯签订和约,由于忒勒福斯是普里阿摩斯的女婿,他不愿出征打自己的岳父,却承诺会帮助希腊人。
    离开米西亚海岸后,英雄们遇到可怕的风暴,他们迷失了方向,最后又回到出发港奥利斯,第一次行动失败,他们将自己的船都拖上岸,在岸上组成一个很大的军营,许多英雄都回家去,连统帅阿伽门侬也离开奥利斯,他们无法得知去特洛伊的路,只有忒勒福斯才知道,可是不久前希腊人才刚与他战斗,在战斗中,阿基里斯伤了他的大腿,伤口痛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忒勒福斯去德尔菲问阿波罗如何可治好创伤,女祭司皮提亚说只有阿伽门侬才可治好他,他就打扮成乞丐去见阿伽门侬,他见到阿伽门侬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克吕滕涅斯特拉向忒勒福斯建议,当阿伽门侬进来时,可以从摇篮抱起阿伽门侬的儿子俄瑞斯忒斯,威胁他如果不治好其伤就把把小孩撞得粉碎,果然这令阿伽门侬非常害怕并同意治好他,因为他也知道只有忒勒福斯可以指出去特洛伊的路,阿伽门侬派人找阿基里斯,阿基里斯却不知如何治好忒勒福斯的伤,奥德修斯告诉阿基里斯解药就是矛尖上的铁锈,撒在忒勒福斯的伤口上果然快速愈合,于是忒勒福斯就答应带领众人往特洛伊。
    可是海面上仍一直刮着逆风,原来是女神阿耳忒弥斯派来的,因为阿伽门侬曾杀死女神的神鹿令女神非常生气。英雄们只得呆等风停,卡尔卡斯告诉大家只有把阿伽门侬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作祭品献给女神才会饶恕希腊人,阿伽门侬得知后宁愿放弃出征,墨涅拉俄斯再三请求,阿伽门侬终让步,并派使者急步前往迈锡尼,隐瞒妻子说女儿要与阿基里斯订婚而要带女儿来军营,当第一个使者离开军营后,阿伽门侬又后悔派第二个使者告诉其妻真相,然而第二个使者被墨涅拉俄斯截住了,并谴责阿伽门侬的背叛,两人争吵间克吕滕涅斯特拉及伊菲格涅娅已到。
    阿伽门侬悲恸不已,却装得平静地去看妻女,伊菲格涅娅看出父亲有难言之隐,阿伽门侬出去想找卡尔卡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阿伽门侬一出去,阿基里斯就进来要求出发或者放他们回家,克吕滕涅斯特拉祝贺这位女儿的未婚夫,阿基里斯不明所以,此时第二个送信的使者向她和盘托出真相,克吕滕涅斯特拉大哭要求阿基里斯保护她的女儿,阿基里斯答允。军营士兵知道后开始骚动,阿伽门侬无奈,奥德修斯率领士兵们直扑阿伽门侬的帐篷,而阿基里斯决定誓死保护伊菲格涅娅。
    剑拔弩张之际,伊菲格涅娅站出来请求自我献祭并说服阿基里斯不要保护她,阿基里斯还是服从了她的意志,伊菲格涅娅走到祭坛前,传令官塔尔提比奥斯命所有人保持沉默,卡尔卡斯拿出献祭用的宝刀,高喊阿尔忒弥斯女神的名字,祈求一路顺风,当刀触及少女之焰,天上出现奇迹,阿尔忒弥斯把伊菲格涅娅摄走,刀所触及的只是一只赤牝鹿,大家都欣喜女神的慈悲,因为女神把伊菲格涅娅带到陶里斯的欧克辛斯蓬托斯的海岸边的女神庙作祭召,就在此时海上已刮起顺风,全体士兵整装待发。
    (6)围城前九年
    希腊人再次出发,沿途风平浪静,预言家告诉他们必须在莱姆诺斯岛旁的克律塞岛上对女神克律塞斯作献祭才能攻城顺利,菲洛克忒忒斯知道这个祭坛的位置,领袖们在岛上跟着菲洛克忒忒斯来到祭坛,此时一条大蛇窜出并咬了菲洛克忒忒斯的脚,蛇毒令菲洛克忒忒斯脚痛得很厉害,臭味四溢,他早晚呻吟令大家都埋怨起来,最后奥德修斯建议把他抛弃到莱姆洛斯岛的海岸上,就当菲洛克忒忒斯在船上熟睡之际,领袖们把他放在岛上两个岩石之间,给他留下了弓箭衣服食物,菲洛克忒忒斯就这样被遗下了,但因为没有他是攻不下特洛伊地的,希腊人在围城第十年不得不再请他回来。
    希腊人终于来到了特洛伊地的海岸,预言家警告谁第一个踏足海岸的就会先死,奥德修斯为了吸引将士上岸,自己把盾牌扔到岸上,灵活地跳上盾牌,普罗忒西拉奥斯渴望建立军功,没留意到奥德修斯的诡计,就立即跳上岸杀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以长矛一飞,他就结束了性命,大家万众一心杀敌,特洛伊人抵挡不住退回城里。第二天双方停火收拾尸体和埋葬战士,之后希腊人把船拖上岸并修筑防御工事,阿基里斯及大埃阿斯的帐篷设在工事的两端,以便防御偷袭.阿伽门侬及奥德修斯的帐篷则在中央,以便统率全军,修好后就派墨涅拉俄斯及奥德修斯与特洛伊人谈判,他们要求归还财宝及海伦,本来特洛伊人自知理亏已准备接受一切要求,但是帕里斯第一个不从,部分兄弟而支持他,被收买的安提玛科斯甚至要求逮捕墨涅拉俄斯并处死他。特洛伊先知赫勒诺斯认为神会让特洛伊胜利,最后特洛伊人拒绝和谈,战争正式开始。
    希腊人开始围城,攻了三次都无功而还,特洛伊人也不敢贸然出城进攻,希腊人只得侵占附近的城邦,这包括忒涅多斯岛、莱斯博斯岛、佩达斯城、吕尔奈斯城等。当中彼奥提亚的忒拜也被占领,此城是赫克托尔妻子安德罗马克之父埃提翁所治理,阿基里斯一天所杀了安德罗马克七个弟兄,并俘虏了阿波罗祭师克律塞斯的女儿克律塞伊斯及布里塞伊斯,希腊人把克律塞伊斯送给了阿伽门侬,而布里塞伊斯则归阿基里斯所有。
    希腊联军围城的这九年间,包括对希腊人作出无数贡献的帕拉墨得斯在内,希腊很多英雄都战死了。其中,帕拉墨得斯之死,是因为奥德修斯出于嫉妒之心,加上当时帕拉墨得斯揭穿了奥德修斯装疯的诡计,奥德修斯就趁帕拉墨得斯想议和时诬陷他,奥德修斯把黄金藏在他的帐篷,并流传他被普里阿摩斯收买了,很多人开始相信,另奥德修斯又伪造文书,阿伽门侬得到文书后,召集所有领袖到账篷,其中也包括帕拉墨得斯;帕拉墨得斯百辞莫辩,被判钉上锁链被人用石头砸死,帕拉墨得斯求饶不果后就在海边被处死了,这导致后来他的父亲欧博亚国王瑙普利奥斯(Nauplius)的报复,起初阿伽门侬甚至不允许埋葬帕拉墨得斯的尸体,然而大埃阿斯不相信帕拉墨得斯背叛而安葬了他。


    
    希腊黑暗时代(四):特洛伊战争3

    (7)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的争执
    终于到了围城的第十年,阿波罗祭司克律塞斯来到希腊军中,恳求阿伽门侬能释放其女克律塞伊斯并愿支付的大笔的赎金,然而贪恋克律塞伊斯美色的阿伽门侬怎么可能轻易放人,于是他骂走了克律塞斯。带不回爱女的克律塞斯难过之余则向阿波罗控诉,于是阿波罗降瘟疫予希腊联军作天谴。十日后联军将领招开会议,会议上阿基里斯要求卡尔卡斯揭示神为什么发怒,若其肯坦言不讳则必保其周全。卡尔卡斯闻之即和盘托出并要求阿伽门侬归还克律塞伊斯。此时自知理亏的阿伽门侬面对众人质疑的声浪虽怒不可遏,但众目睽睽下也只得遵从。然不堪蒙受琵琶别抱之痛的他立即要求在场的阿基里斯、奥德修斯及大埃阿斯等三人把得到的战利拿出来补贴。面对此等无礼的索求,义愤填膺的阿基里斯亦扬言将即刻退出战役返乡,而不甘示弱的阿伽门侬则更叫嚣将没入阿基里斯的女奴布里塞伊斯作为恫吓。拿挚爱作威胁,此时阿基里斯真的被彻底激怒了!说时迟、那时快,被激起杀意的阿基里斯拔出利剑,欲斩向早已恼羞成怒的阿伽门侬,而在一旁监看的雅典娜则见状即刻上前阻止,只因两个英雄对赫拉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战役已达十寒暑,在此般胶着的战况下不能再为任何无谓之事而内耗自损、折员损将了。而为了安抚及稳定阿基里斯的情绪,雅典娜则预先告知阿基里斯,阿伽门侬不久后将会为自己的狂妄而付出惨痛的代价。虽然阿基里斯仍咽不下这口怨气,但冲着雅典娜的面子也只能带着满腹的怨气,悻悻然地与挚友帕特罗克洛斯一同离开并回到营帐。而奥德修斯则依阿波罗神谕,将克律塞伊斯带往埃提翁城将克律塞斯送回。
    然而,正当奥德修斯离开之时,颜面尽丧又怒火攻心的阿伽门侬则立刻派传令官塔尔提比奥斯及欧律巴忒斯两人拿下阿基里斯的女奴布里塞伊斯作为报复,来抵偿其失去克律塞伊斯的忿恨。阿基里斯深知这都是阿伽门侬的主意,对方竟如此张狂,但为了不起太大纠纷使赫拉为难,也只能先让他们将心爱的布里塞伊斯带走了。于是悲痛欲绝阿基里斯望向在大海的母亲忒提斯哭诉,忒提斯答应会向宙斯禀报阿伽门侬的无礼,并央求能降厄于他。然而,母子两人岂知宙斯早已去了埃塞俄比亚人那儿赴宴了,最快也要十二天后才会回来。而也就从这天起,阿基里斯就一直闷在帐篷,不参与任何战事,也因此让早陷入泥淖联军战况更加地雪上加霜。终于挨到了第十二天,此时宙斯已回到了奥林巴斯山,忒提斯乞求宙斯在阿伽门侬未向阿基里斯道歉前,让特洛伊人先取得胜利。尽管宙斯知道此举势必引发赫拉不满,但念在忒提斯在过去诸神欲推翻宙斯之时,曾唤百臂巨人布里阿瑞奥斯帮过他,便如其所愿扰乱希腊联军作战。
    宙斯于是派睡神许普诺斯给阿伽门侬托假梦,让他以为神预兆他破城在即。而是阿伽门侬在梦醒后立即召集所有的将士英雄,然后在广场上向大家宣布将要撤兵,借此试探大家反应以探知众人意欲。此时,众人之返乡之情溢于言表,欣喜若狂地将船推回到海边。然而赫拉担心阿伽门侬会弄巧成拙,即刻派雅典娜严正地告诉奥德修斯阻止众人,奥德修斯立时取了阿伽门侬那象征最高权力的权杖并命令众人回到广场,最后大家都也只能鱼贯般的回到了广场,欢喜的喧闹又回复到日常的平静。而此时只有忒尔西忒斯一人仍不断叫嚣,他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国王,他尤其反对阿伽门侬及阿基里斯,在广场上他辱骂阿伽门侬自私没胆。奥德修斯走到他的面前警告他住口,并用权杖痛殴了忒尔西忒斯,奥德修斯此举重新鼓舞希腊人,于是军队在向宙斯献祭后向特洛伊城进攻。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宙斯早已拒绝了他们的献祭。
    (8)墨涅拉俄斯和帕里斯的决斗
    众神的使者伊里斯变成普里阿摩斯儿子波吕忒斯的样子向特洛伊人通报希腊军的迫近,特洛伊军列队走出了城,两军对峙时帕里斯从特洛伊军走出来,示意跟墨涅拉俄斯单挑,墨涅拉俄斯亢奋起来,他终于可以亲手报仇了。帕里斯看到墨涅拉俄斯亢奋的样子,怕得缩在朋友的旁边,赫克托尔就责骂他是个胆小鬼,并指责他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帕里斯硬著头皮迎战,于是两军都停息静气,此时墨涅拉俄斯要求普里阿摩斯见证这场决斗,同时伊里斯女神化作普里阿摩斯女儿拉奥狄克的样子,叫海伦登上斯开亚门的塔楼观战,普里阿摩斯与阿伽门侬、奥德修斯等向众神作了献祭,立誓遵守条约后就回到塔楼上,他不忍近距离看到任一方的死亡。
    决斗开始时由帕里斯先向墨涅拉俄斯掷矛,他的长矛中了墨涅拉俄斯的盾牌却没有穿过它,当墨涅拉俄斯掷矛时,矛穿过了帕里斯的盾牌及铠甲,帕里斯反应快才跳到一边才得救了。墨涅拉俄斯以剑作攻击,但由于用力太猛剑断为四节,墨涅拉俄斯便徒手抓着帕里斯,把帕里斯拖往希腊军中,帕里斯透不过气来,此时阿芙罗狄忒女神割断了帕里斯的头盔带令墨涅拉俄斯手中只剩下一个头盔,并用浓雾遮住墨涅拉俄斯,伺机将帕里斯摄回城中。墨涅拉俄斯大怒,阿伽门侬宣布墨涅拉俄斯的胜利,要求特洛伊军交纳贡赋,却得不到回应。
    这时,赫拉要求宙斯派雅典娜去挑动特洛伊人毁约,宙斯不愿地顺从,雅典娜化身为安忒诺耳的儿子拉奥多科斯走到潘达罗斯面前,说服他用箭射死墨涅拉俄斯,潘得罗斯发箭,雅典娜却刻意让箭只射进墨涅拉俄斯的肌肤,并无大碍,希腊军的医生玛卡翁在伤口上撒了药粉。随后,阿伽门农检阅将士,发布命令,两军开始鏖战,随后死相枕藉,战场上尸横遍野。指挥希腊军的是雅典娜,而指挥特洛伊军的却是战神阿瑞斯,希腊人势如破竹,阿波罗告诉特洛伊人阿基里斯并不在希腊军中,而雅典娜则特别加助狄奥墨得斯力量,潘达罗斯见状向狄奥墨得斯发箭,箭虽中却没伤了狄奥墨得斯性命,潘达罗斯以为狄奥墨得斯死了,却不料狄奥墨得斯已叫另一英雄斯忒涅洛斯叫到跟前拔箭,并求雅典娜替他报仇。雅典娜赋予他力气,让他在军中杀伤阿芙罗狄忒女神。特洛伊的英雄、阿芙罗狄忒之子埃涅阿斯叫潘达罗斯一同击退狄奥墨得斯。狄奥墨得斯掷矛刺死潘达罗斯,埃涅阿斯保护潘达罗斯尸首,狄奥墨得斯向埃阿涅斯掷大石,幸得阿芙罗狄忒保护了他。狄奥墨得斯追上了女神并刺伤了她,阿芙罗狄忒退走遗下埃阿涅斯,狄奥墨得斯再向埃阿涅斯猛扑,三次都被阿波罗挡回,第四次进攻时被阿波罗喝退。
    阿波罗把埃阿涅斯带到他在特洛伊的神庙里,而造了一个假替身放在战场上,阿波罗叫战神阿瑞斯制服狄奥墨得斯,于是阿瑞斯化身色雷斯英雄阿卡玛斯跑去鼓舞特洛伊人,而埃阿斯兄弟、奥德修斯及狄奥墨得斯则在指挥希腊人,然而希腊军却被杀得连连后退,战斗中,希腊军的特勒波勒摩斯被宙斯儿子萨尔佩冬用长矛刺死,萨尔佩冬也因腰伤而被拖走了。赫拉和雅典娜见大事不妙,雅典娜便变身为英雄斯滕托尔鼓舞希腊人,又对狄奥墨得斯说不用怕对神作出攻击,并劝他攻击阿瑞斯。雅典娜趁阿瑞斯杀死英雄佩里法斯之时,令阿瑞斯看不到她而和狄奥墨得斯两人走到他附近,对阿瑞斯作出了攻击,阿瑞斯受伤后走回宙斯处,宙斯派神医派翁治好了阿瑞斯,并说服了阿瑞斯重回战场。


    
    希腊古风时代(一):希西阿德时期

    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风时代地区在荷马时代结束之后古希腊地区普遍出现城邦制国家的时期。
    此时的国家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独立自主,故称希腊城邦。因其繁荣度有类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故称古风时代,又因记载其社会的情况多见于诗人希西阿德(或译赫西俄德)的诗集中,故又称赫西俄德时期。
    古风时期 (英语:Archaic Greece,前800年 – 前480年),又称古朴时期、古拙时期或远古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子历史时期。这个定义最早出现在18世纪,由于对希腊艺术的研究,学者发现这个时期出现的特有的表面装饰以及造型艺术的风格和早期的几何艺术和后期的古典希腊时期艺术风格大为不同。因为这些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希腊的“古典艺术”风格所以被命名为"古风" 。因为古风时期紧随希腊黑暗时代,因此人们会注意到政治哲学的明显进步和希腊城邦的兴起,古典哲学,剧场,诗歌的兴起以及对在希腊黑暗时代失去的书写语言的重新引入(古风的定义也部分来自此)。
    1.希西阿德时期
    留传至今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史料较多集中于诗人希西阿德(约生活于公元前750~700年间)的诗篇中,史学界遂称之为希西阿德时期,这是希腊城邦最初形成的时期。
    在荷马时代之末,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希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从公元前9世纪晚期到8世纪初,雅典和希腊中部的优卑亚岛已有贵族(甚至称为“王族”)的豪华墓葬,铁器和青铜生产有大的发展,优卑亚岛的勒夫康迪且在叙利亚的阿尔?米纳建立商站,恢复了和东方的海运贸易与文化联系。
    在希腊社会内部,阶级分化明显,奴隶逐渐增多,终于达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程度。首先建立城邦的是邻近东方文明的小亚沿岸和爱琴海诸岛,以及希腊本土的雅典、优卑亚岛等文化最发达地区,继之而有多利亚人占据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等地,中希腊和北希腊也迅速赶上,纷纷建城立国。因此,在公元前750到700年间,众多的城邦涌现于希腊世界,如满天星斗般闪现文明的光辉。
    这时,希腊各地生产力有新的增长。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有装铁铧的重犁及铁锄铁斧铁锹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各地除种植葡萄橄榄两大经济作物外,粮食生产也有较大增长,而手工业中制陶、造船、冶金业的发展尤为明显。
    对希腊城邦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则是和东方的联系。这时希腊和东方的商业联系已恢复甚至超过爱琴文明时的水平,小亚各邦和优卑亚岛最为活跃。希腊本土和东方交往并不限于商业,希腊对东方文明先进遗产的吸收也硕果累累,希腊这个后起的文明很快就利用了东方文明历经数千年才取得的丰盛成果。这些发展表明希腊城邦形成之际已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和数千年前古代东方文明最早建立国家时不可同日而语。
    在希西阿德时期,与城邦建立同时,希腊世界出现了标志希腊文明光辉的一系列重大发展:希腊人袭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使希腊各邦有了共同的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年;继荷马之后,希西阿德这位农民诗人开展了诗歌创作,不仅为希腊文学揭开了新的篇章,也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不朽的典范作品。
    希西阿德出生于希腊中部的彼奥提亚,有《神谱》和《田功农时》等诗篇传世,前者记述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后者则抒写农业劳作和农村生活,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主要的、最生动的材料。他以农民的朴质和真诚描述小农的辛苦劳累,也揭露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诗中以鹰隼欺凌夜莺的寓言揭露贵族对小农的残酷压榨,他说当时“强权就是公理”,揭示了文明社会阶级压迫的本质。他以告诫兄弟的形式劝谕世人务农要勤苦操作,最好设法弄到一头耕牛和一两个作为助手的奴隶,必要时还须出海做点生意,表明了这时希腊的小农经济和奴隶制以及商品经济的联系。
    由此可见,希西阿德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诗人,他的视野却很广阔,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这反映希腊城邦形成初期文化普及已有较好成效,一般公民素质不低。这和希腊海运方便、人员往来较易、信息传播较快有关,也和当时使用的字母文字简单易学、城邦公民生活相对自由宽松有关。因此,希西阿德的诗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希腊城邦体制自有其不同于其他古代文明的特点。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类型的小国,再由小国演变为大国以至帝国。希腊文明的特点却是,它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为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那么,希腊城邦体制又有什么特点呢?应该说,这种形式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从军事民主制转变为阶级国家,最早的小国通常都有国王(由军事首领或宗教首领变为国王)。希腊城邦亦不例外,各邦最早都有传说中的国王与王朝;另外还有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但在发展过程中,王权却不象东方各国那样日益强大,反而逐渐衰微;绝大多数城邦终于废弃君主而实行共和;而后又限制贵族的权力,乃至在一些城邦中推翻贵族统治,建立了古代公民权利最发达的民主政治。因此,城邦建立数百年后,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总结城邦公民政治说:“(一)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涵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城邦公民政治的这个本质特征有助于希腊奴隶制经济形成以小规模的私有制为主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特点,更对希腊文化能取得优秀成就影响巨大。


    
    希腊古风时代(三):美塞尼亚战争

    4.美塞尼亚战争
    美塞尼亚战争指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地区的美塞尼亚人反抗斯巴达侵略扩张和奴役的三次解放战争。
    前两次战争的结果是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彻底征服美塞尼亚地区,确立了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最后一次战争则以美塞尼亚人移居西西里岛而结束。
    (1)战争背景
    据传说,当多利亚人侵入伯罗奔尼撒时,指挥他们的赫拉克利斯后裔三兄弟夺得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并三分其地称王立国︰长兄占领亚尔果斯,二弟的孪生子占领斯巴达,幼弟占领美塞尼亚。
    ①斯巴达
    经过有名的“来喀古立法”,斯巴达确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奴隶制度,势力不断壮大。斯巴达城邦制度以户籍原则为基础,组成新部落和选区,由民众通过欢呼法组成氏族贵族会议议事会;根据议事会提名由民众选出5名监察官,保证斯巴达制度的执行,特别要组织落实青年人的体育锻炼制度(在举行城邦运动会时,监察官分别担任5个区的代表队领队)。正是体育锻炼制度成为斯巴达城邦制度的最大特色,它要求公民,特别是男性青年公民过军营般的集体生活。为保证所有公民皆以脱离生产的军事生活为首要任务,斯巴达确立了公民占有土地由国家奴隶“希洛人”耕种的特殊的奴隶制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可保证公民之间不产生分化,有利于社会内部的稳定和贵族的控制,保证致全力于军事训练。斯巴达的男性公民由于有世袭份地和希洛人供其剥削,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而按国家要求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武、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体育和军事训练,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过弱即被抛弃,少年时要接受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始终生活在军营,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复操练,精神上也要培养成绝对服从、不畏死难的军人气质,直到60岁才能解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种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着无数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人视死如归的佳话。这种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进行扩张战争,从而巩固寡头贵族的统治。
    ②美塞尼亚
    美塞尼亚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堪称富庶之乡。它几乎和斯巴达同时建立了国家,但并未形成斯巴达那样严格彻底的军事制度。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斯巴达国内急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以满足贵族统治的需要。于是,迅速崛起的斯巴达把目光盯上了兄弟之邦美塞尼亚。
    (2)第一次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740~前720年间(一说前743~前724年间)。斯巴达借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斯巴达军队攻城不下,转而侵掠农村,他们赶走牲畜、掠取谷物,但并不毁坏树木和房屋。美塞尼亚人3年后发起反攻,双方多次激战,各有胜负。到战争的第13年,美塞尼亚人选出一位英勇的国王,予斯巴达以重创。但是,斯军英勇顽强,善于坚韧苦战,美塞尼亚终因国力耗尽,饥荒流行,国王自杀殉职而战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他乡,大片国土沦落斯巴达之手。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60年后又举行反抗斯巴达奴役的武装起义,遂演变成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3)第二次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660~前645年间(一说前685~前668年间)。当时,美塞尼亚人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青年领袖,名叫阿里斯托梅尼斯,他领导美塞尼亚人举行了反抗斯巴达人的大起义。群众推他为王,但他不就王位而只接受大将军之职。他与阿卡迪亚一些城镇结盟,领导义军多次重创斯巴达人。斯巴达伤亡惨重,士气沮丧。几乎无心恋战。为镇压起义,斯巴达向希腊其它城邦求援。到第三年,由于盟军背叛,美塞尼亚人被迫退守山区,并坚持斗争11年。当斯巴达最终镇压了起义并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所有美塞尼亚国土都被当作斯巴达土地而由其“平等人”公民占有,所有美塞尼亚人则被作为希洛人遭受奴役。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斯巴达进一步强大起来。由于拥有当时号称无敌的陆军,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已成霸主。 原来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的大邦只有亚尔果斯,但亚尔果斯已降为二流城邦,虽和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夕温等城邦也先后落入斯巴达的控制之中。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亚尔果斯和西北部的阿卡西地区外,都被斯巴达纳入了由他组成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中。
    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人的镇压,斯巴达的寡头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斯巴达人同希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他们迫使希洛人身穿标志卑贱的衣服,不许他们有任何独立人格的表现。不论有错无错,希洛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让他们牢记自己的奴隶身份。斯巴达政府还常把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人村庄侦察,白天探查寻找希洛人中壮实勇敢或有反叛之心的人,夜晚就以突然袭击方式把这些无辜者处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要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既经宣战,希洛人便是敌人,可以任意屠杀,也不必担心任何宗教忌讳。斯巴达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和迫害,终于迫使遭受奴役的美塞尼亚人揭竿而起,从而爆发了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
    (4)第三次
    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64~前453年间(一说前464~前455年间),它是古希腊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当时斯巴达发生强烈地震,希洛人即利用震后混乱时机揭竿而起,声势浩大,迅速席卷斯巴达全境。斯巴达奴隶主和那些自称为平等人的武装到牙齿的斯巴达公民,面对如此规模的起义束手无策,急忙向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甚至向宿敌雅典求援。迅速集结的起义大军把矛头直指斯巴达城、斯巴达人付出惨重代价才保住了自己的首府。起义军在希腊各邦奴隶主的联合镇压下退守伊托木山,在那里构筑要塞,建立根据地,并坚守10年,终于迫使顽固的斯巴达奴隶主求和,让起义军(斯巴达人称之为美塞尼亚人)离开伯罗奔尼撤半岛。他们渡海西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北端落脚,建起自己的城邦赞克洛伊,此城后改称墨萨拿,即今日的墨西拿。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以起义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5)历史意义
    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它持续了3个世纪之久,表现出美塞尼亚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每次战争中,他们都能同斯巴达奴隶主及其同盟军对抗多年,给敌人以重创,充分显示了奴隶们伟大的军事才干和斗争艺术。虽然第一次战争以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扩张成功而告终,但第二、第三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斯巴达的奴隶制度,使其受到多次军事上的失败,甚至险些打垮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斯巴达。在奴隶们坚持武装割据十多年之后,斯巴达统治者被迫让步,同意美塞尼亚人移居他乡。美塞尼亚战争终以美塞尼亚人获得有限胜利而告终。
    当然,美塞尼亚战争是对斯巴达城邦制度的一次严峻考验,它在打击、削弱奴隶主统治的同时,也使斯巴达统治阶级吸取了教训,使其独特的奴隶制度增强了“免疫能力”。渡过这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斯巴达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希腊古风时代(四):利兰丁战争

    5.利兰丁战争
    利兰丁战争发生在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710到前650年之间,指的是位于希腊东部的埃维厄岛的两个古希腊城邦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之间的军事冲突,“利兰丁”是为当时的那场战争取的一个现代名称。相传,战争的原因是两个城邦为了争夺埃维厄岛的利兰丁平原。
    这张战争的独特性在于,由于参与交战的双方城邦的经济重要性,冲突进一步大幅度蔓延,使得许多其他城邦加入了这张战争。就像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描述的那样,利兰丁战争是希腊历史上一次非常特殊的战争,其特殊性在于涉及到的是同盟城邦,而非一对一的斗争。
    古代文献没有直接为我们提供这场战争发生的具体日期。来源于修昔底德的间接证据指出战争应该是发生在大约公元前705年的某个时期,这使得这场战争变得介于历史和传说之间。那个时候同时发生的,还有勒夫坎地区正在被人遗弃,或许这就是战乱造成的结果。另外,埃维厄岛在意大利伊斯基亚的联合殖民地的起源故事暗示了在前8世纪中期,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应该是联合的。而且,前6世纪的诗人特奥格尼斯可能有描述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在前6世纪发生过一场冲突。尽管有少数历史学家指出这就是利兰丁战争的发生日期,然而它可能是特奥格尼斯指出的“第二次、较小的”利兰丁战争。罗宾?莱恩?福克斯这样评论:“我们肯定不是跟一个‘百年利兰丁战争’打交道。”
    6.第一次神圣战争
    第一次神圣战争(公元前595-前585年)是一场发生于德尔斐与基拉两个城邦之间的战争。冲突的升级是因为基拉频繁的抢劫和虐待前往德尔斐的朝圣者,以及入侵德尔斐领土。战争以基拉的战败与毁灭而告终。这场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基拉的围城战中联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就是用菟葵之毒将城市水源污染。
    7.西西里战争
    西西里战争(Sicilian Wars)又称希腊布匿战争(Greco-Punic Wars),指的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265年迦太基(Carthage,814-146 B.C)和古希腊城邦以地中海中的西西里岛以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争霸战争。这场战争由古希腊城邦之一的叙拉古(Syracuse)发起,是古代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希腊布匿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持续不断的一系列战争的最终结果就是迦太基在地中海西部建立了霸权,而古希腊城邦则称雄于地中海东部,在西西里岛上,迦太基控制了西西里岛的西部,而古希腊城邦叙拉古则控制了西西里岛的东部。
    西西里战争共分为三个重要的部分,分别是第一次西西里战争(480 B.C)、第二次西西里战争(410-340 B.C)、第三次西西里战争(315-307 B.C)。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罗马灭亡之后,其史籍书册在历史长河中最终流失殆尽,现今没有任何一部已发现的迦太基文献提到了这场战争,学术界研究这场战争主要依靠的是古希腊的文献。
    (1)战争背景
    纵观迦太基(Carthage)的历史,其前期一直在与古希腊城邦争夺地中海的霸权地位,而后期的对手则变成了新兴的罗马共和国(Roman Republic,509-27 B.C)。迦太基位于于今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南部是广阔的沙漠,北部则濒临地中海。迦太基以地中海的国际贸易立国,并逐渐沿地中海沿岸扩张其殖民地。迦太基商船遍布整个地中海,甚至到达了大西洋上的不列颠群岛和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岛。迦太基不仅通过贸易获得了大量的金、银、铜、铅等贵金属,并且垄断了地中海世界当时的锡矿贸易。锡对于尚处于青铜时代末期的地中海世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锡是冶炼此时期最重要的材料青铜的必需品。迦太基与伊比利亚城邦之间的贸易以及其强大海军最终使得其垄断了地中海世界的锡贸易,不仅使之在常年成为唯一的锡矿分销国,同时也依靠垄断获取了暴利。同时,依靠在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的银矿,迦太基也是地中海最大的银生产国。
    迦太基依靠其在贸易上的优势取得了巨额利润,不仅造就了其强权和繁盛,并继承了其祖先腓尼基(Phoenician)人的建立强大海军的经验。迦太基在获得地中海西部的霸权之后,随即开始向地中海东部扩张。而此时位处地中海东部的另一股强大力量古希腊,也开始了向西的扩张。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安纳托利亚、北非、亚平宁半岛,以及地中海西部诸岛建立一系列殖民城邦,统称为“大希腊”(Magna Graecia)。随着迦太基将其势力扩张西西里岛时,便与正在西西里岛进行殖民的古希腊城邦势力发生了正面冲突。
    迦太基南部是广阔的沙漠,北部则临地中海。迦太基靠其对外航海贸易取得了巨额利润。为了保障海上利益,迦太基组建了一只庞大的海军,以防止海盗和蛮族的入侵。迦太基人继承了其祖先腓尼基人的强大海军力量和经验。但与腓尼基人不同的是,迦太基人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势力的支持下完成的。迦太基将其势力扩张到了西西里岛。这时,便与在西西里岛进行殖民的另一股势力——古希腊发生了冲突。
    大约在公元前900年,腓尼基人在西西里岛(Sicily)的沿岸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港口。尽管并没有深入岛屿内陆,但是腓尼基人还是与世居西西里岛的伊利米人(Elymian)、西坎尼人(Sicani)、西库尔人(Sicel)有了不少贸易上的往来。随后于公元前750年,随着古希腊殖民者的到来,腓尼基人在没有做抵抗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西西里岛东部的地盘,退居到西西里岛西部的摩塔亚(Motya)、巴勒莫(Panormus)、索伦托姆(Soluntum),并在那里建立了独立城邦,直到大约公元前540年迦太基在地中海西部崛起并统一了这些腓尼基城邦为止。
    尽管在西西里,最初腓尼基人对于古希腊殖民者的入侵没有做出反抗,然而当古希腊殖民者开始把触手伸向伊比利亚半岛时,同时随着迦太基的崛起,腓尼基人开始在迦太基的领导下形成统一的联盟以在整个地中海西部对抗古希腊的入侵。最初在希腊人刚刚殖民西西里岛时,古希腊的爱奥尼亚人(Ionian)基本上维持了与本地人和腓尼基人的和平状态,而多利安人(Dorian)却表现地更加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局部冲突,但是总体上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出现。基本安宁的环境和畅通的贸易使得同在西西里岛上古希腊城邦和腓尼基城邦都发达繁荣了起来,然而这也同时刺激了古希腊人扩张的欲望。随着古希腊人一再将触手向西西里岛西部延伸,一场与腓尼基人的大规模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在公元前580年,西西里岛西部的腓尼基人在马尔萨拉(Marsala)附近联手击败了前来入侵的古希腊殖民者,而这也是史料上首次记载的有关于迦太基和古希腊之间的冲突。
    大约在公元前540年,迦太基控制了腓尼基人在西西里岛西部的地盘,30年后,迦太基帮助伊利米城邦塞杰斯塔(Segesta)击败了古希腊人的入侵,而此时古希腊本土则忙于内部事务,没有在意迦太基在西西里岛上取得的进展。这种情况促使了僭主在西西里岛的古希腊城邦杰拉(Gela)的崛起。多利安人的杰拉城邦在转向僭主制后,从公元前505年至公元前480年里疯狂扩张,入侵西西里岛本地居民、迦太基人、以及其它古希腊城邦的土地,这也成为了第一次西西里战争(480 B.C)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多利安人的杰拉城邦在三任僭主的统治下(Cleander(505-498 B.C)、Hippocrates(498-491 B.C)、Gelo(491-478 B.C)),急速扩张,夺取了众多原本属于本地居民、迦太基人、以及古希腊爱奥尼亚人的土地,并于公元前485年攻占了奥尼亚人的城邦叙拉古(Syracuse)。多利安人通过屠杀、放逐、奴隶化等手段,将爱奥尼亚人的叙拉古变成了多利安人式的城邦,并定都于此。此时西西里岛上的另一个多利安人僭主制城邦阿格里真托(Acragas)在僭主西伦(Theron)的统治下,也成功地扩张开来。叙拉古和阿格里真托两个僭主城邦为了防止之间可能的战争,最终通过僭主家族的联姻,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进而威胁了整个西西里岛上其它城邦的自由和安全。
    为了对抗这股来自的威胁,西西里岛上的爱奥尼亚人也开始寻求通过建立联盟以对抗多利安人的僭主城邦。最终,爱奥尼亚人联合了正意欲扩张的迦太基,以及一些因害怕西伦和盖洛统治的多利安人城邦,组成了对抗叙拉古和阿格里真托的另一股联盟。这样以来至公元前483年,西西里岛上出现了两股势力:古希腊的多利安人控制了岛的东部和南部,古希腊的爱奥尼亚人控制了岛的北部,而与之结盟的迦太基人则控制了岛的西部。


    
    希腊古风时代(五):西西里战争

    (2)第一次西西里战争(前480年)
    在收到爱奥尼亚人发出的联合请求之后,迦太基立刻决定介入西西里事务。迦太基之所以这么决定不仅是因为多利安人城邦对于其在西西里岛上的殖民地的巨大威胁,并且同时也是因为公元前480年,波希战争(Greco-Persian Wars,499-449 B.C)第二阶段正式开始,波斯大军再次入侵希腊本土,希腊召回在地中海世界的所有力量加以抗衡,这也给了迦太基人以可乘之机。至于迦太基和波斯是否在这一事件组成了联盟以对抗古希腊,史学界一直在争论并没有最终的结论。
    公元前480年9月,迦太基聚集起了一支由30万人组成的庞大军队,由迦太基国王哈米尔卡一世(Hamilcar)担任统帅,通过海运渡过了地中海,从巴勒莫(Palermo)登陆西西里岛,并于叙拉古的军队在希迈拉展开了决战,史称希迈拉战役(Battle of Himera)。战役的结果是迦太基惨败,国王哈米尔卡一世战死,同时叙拉古取得了第一次西西里战争的战略优势。
    希迈拉战役不仅决定了西西里岛的战略局势,并且对于迦太基国内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希迈拉战役之前,迦太基实行君主制,是迦太基王国,国王是国家名义和实际上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然而随着希迈拉战役的惨败以及国王哈米尔卡一世的战死,迦太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改变,信任国王失去了其大部分的权力,成为了一名象征意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力则归于新崛起的元老院(Senate),迦太基成为了实际上的共和国。之后在公元前308年,国王波米尔卡(Bomilcar)做了试图夺回权力的最后一次努力,进而发动政变,但是失败并被杀。至此迦太基正式废除君主制,改为共和制,迦太基也正式由迦太基王国变成了迦太基共和国。
    另外,由史书记载,西西里战争中的希迈拉战役(Battle of Himera)与波希战争中著名的萨拉米斯战役(Battle of Salamis)发生于同一天,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在地中海西部决定性地击败了迦太基的势力,而在地中海的东部则决定性地击败了波斯的大军。在经历了萨拉米斯战役之后,波斯帝国开始走向衰落,也再也没有进犯过古希腊本土。在这两场战役之后,古希腊世界进入了辉煌时代,共和制与民主制复兴并且高度发展,艺术和哲学领域则进入了全盛状态,为之后整个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西西里战争结束后,除了迦太基赔付了一定数量的战争赔款之外,叙拉古没有再进一步入侵迦太基的殖民地,而迦太基也无力再战。双方在经过这次战争之后,谁也没有多得一寸土地,谁也没有失去一寸土地,这种和平维持了70年之久,期间随着古希腊世界共和制和民主制的兴起,叙拉古(Syracuse)和阿格里真托(Acragas)的僭主制被推翻,两个国家最终分裂成11个互相争斗的小的城邦共和国,其中有的处于民主制下,有的则处于寡头制统治。这些小的古希腊城邦随后走向了扩张的道路,并最终导致了第二次西西里战争。
    (3)第二次西西里战争(前410年—前340年)
    自公元前480年第一次西西里战争战败以来,迦太基一直在经营位于非洲的势力,并开疆拓土建立了不少新的殖民地。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迦太基建立了莱普提斯(Leptis)、奥伊(Oea)等新的殖民城市;在非洲内陆,迦太基人穿越了撒哈拉沙漠、昔兰尼加(Cyrenaica),来到了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沿岸;在伊比利亚半岛,迦太基人也建立了殖民地,并且获得了充足的银矿和铜矿资源。
    而在西西里岛上,多利安人建立的塞利农特(Selinus)城邦和爱奥尼亚人建立的塞杰斯塔(Segesta)延续着之前多利安人和爱奥尼亚人在西西里岛上的争斗,公元前416年,塞利农特击败了塞杰斯塔,于是爱奥尼亚人再一次向迦太基人求援,而这次迦太基人不想再摄入西西里事务,于是拒绝了。爱奥尼亚人转而向雅典(Athens)城邦求援,而雅典随即答应了爱奥尼亚人的请求并于公元前415年派遣了一支部队远征西西里,史称西西里远征(Sicilian Expedition)。此时的古希腊世界正处于以雅典联盟和斯巴达联盟相对抗阶段的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431-404 B.C)中,所以西西里远征也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西西里岛上的战役。在斯巴达、科林斯、叙拉古三强的联合下,这只雅典城邦的军队被击败了,随后于公元前411年塞利农特再次进攻并击败了塞杰斯塔。处境危急的爱奥尼亚人再次向迦太基人发出了求援的请求,而这次迦太基人决定首先尝试外交手段,并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部队为可能的军事干预做着准备。
    公元前410年,迦太基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调和塞杰斯塔和塞利农特的努力失败了,在经过外交手段的尝试之后,迦太基决定使用军事力量,再次出兵西西里和叙拉古展开争霸。
    迦太基的军队在国王汉尼拔?玛戈(Hannibal Mago)的率领下进入了西西里岛,并在塞利农特战役(Battle of Selinus,409 B.C)中击败了塞利农特的军队。之后迦太基的军队又与叙拉古的军队在希迈拉展开了第二次希迈拉战役(Second Battle of Himera,409 B.C),并取胜,胜利后迦太基的军队摧毁了希迈拉(Himera)城。而后汉尼拔并没有下令军队继续攻击叙拉古(Syracuse)或阿格里真托(Acragas),而是带着战争的战利品风光的回到了迦太基。在迦太基的军队停手之后,叙拉古和阿格里真托的部队也没有发动的进攻,但是战争中叛变至迦太基的叙拉古将军却发动了一次针对迦太基在西西里岛上殖民地偷袭,作为回应,汉尼拔?玛戈再次率领军队于公元前406年进入了西西里岛。
    第二次进入西西里岛的迦太基军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在阿格里真托围城战(Siege of Akragas,406 B.C)中,迦太基军队中瘟疫蔓延,汉尼拔?玛戈也因此去世,新任国王希米尔科(Himilco)继续指挥迦太基军队攻打阿格里真托。最终,迦太基的军队攻下了阿格里真托城并摧毁了她,随后又攻下了基拉(Gela)城,并数次击败了叙拉古僭主大狄奥尼西奥斯(Dionysius I)所率领的军队。之后由于瘟疫再次来袭,公元前405年迦太基与叙拉古签订了停战协议,叙拉古承认了迦太基在战争中的所得。此时的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的势力达到了巅峰状态。
    公元前398年,叙拉古的大狄奥尼西奥斯经过数年的积聚实力,认为已经可以与迦太基再次较量,随后便撕毁了停战协议,并率军攻向摩塔亚(Motya)。经过摩塔亚围城战(Siege of Motya),叙拉古最终取胜,并占领了摩塔亚。此时的迦太基的希米尔科决定再次出兵西西里岛,并且这时他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击败叙拉古在摩塔亚的军队,而是要征服整个叙拉古。最终,在卡塔纳战役中(Battle of Catana),迦太基的军队击败了叙拉古的军队,并开始于公元前397年对叙拉古进行围城。然而瘟疫再次来袭,希米尔科不得不放弃对叙拉古的进攻而撤回西西里岛的西部。这一战之后尽管双方没有签署任何停战协议,然而都停火了。迦太基保住了其在西西里岛西部的势力范围,叙拉古也守住了自己的国土。
    随后叙拉古再次整兵意图再战,而迦太基也在遭遇了本土内乱等诸多事端后再次派遣军队意图攻下叙拉古。双方进行了十多年的拉锯战,互有胜败,然而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最终以一纸合约结束了战争。之后迦太基丧失了西西里岛西部的很多领土,而退守岛西部的几个重要殖民城市。
    公元前383年,大狄奥尼西奥斯再次发动战争,而此时迦太基则联合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国家,共同对抗叙拉古,并且使叙拉古处于两面受敌的状态。然而叙拉古却在公元前378年的卡巴拉战役(Battle of Cabala),而此时迦太基又遭遇了本土内乱,因此向叙拉古求和。大狄奥尼西奥斯此时要求迦太基彻底退出西西里岛,而迦太基则断然拒绝,随即双方再次开战。公元前376年,迦太基国王希米尔科二世(Himilco II)率军在科罗妮姆战役(Battle of Cronium)中战胜了叙拉古的军队后,双方均无力再战,于是又签订了和平条约。
    公元前368年,大狄奥尼西奥斯发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对迦太基的战争。然而随着海军的失利以及他自己的去世,叙拉古的小狄奥尼西奥斯最终和迦太基签订了合约,保证了之后22年之间的和平。
    之后双方又有一些交战,最终于公元前341年的克里米修斯战役(Battle of the Crimissus)中,叙拉古击败了迦太基,标志着第二次西西里战争的结束。战后迦太基任然控制着西西里岛的西部而叙拉古则控制了西西里岛的东部。


    
    希腊古典时代(一):波希战争1

    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叶)是古希腊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时代。分两个时段,前期是城邦的繁荣昌盛时代,后期城邦制度则盛极而衰。
    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起点是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希腊各邦战胜波斯后,彼此互相争霸。至前431年,斯巴达和雅典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元气大伤,此后爱奥尼亚战争,斯巴达衰落,而马其顿则在北方兴起。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战役之后,希腊各邦正式被马其顿所控制,古典时代结束。
    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五到四世纪[1](一般定义为雅典最后一位僭主被推翻的年份,即公元前510年,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时的公元前323年)。它前承古风时期,后启希腊化时代。古典希腊时期的文明影响了后来的古罗马文明,并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现代政治、艺术、科学、文学、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克里斯提尼
    公元前510年,在斯巴达军队的帮助下,雅典人民推翻了最后一位僭主庇西特拉图的儿子西庇阿斯的统治。斯巴达国王克里奥米尼斯企图扶植雅典贵族伊萨格拉斯成立一个亲斯巴达政府,但是在雅典中产阶级和民主主义者的支持下,他的竞争对手克里斯提尼最终取得了雅典的领导权。随后,克里斯提尼推动改革,采取了平等的寡头政治并创立了陶片放逐制。
    2.波希战争
    波希战争公元前499年,波斯与古希腊城邦之间的一系列冲突。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爱奥尼亚,但此后爱奥尼亚的希腊语城邦一直在寻求独立。波斯人为了便于统治,遂给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到了前499年,米利都的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波斯的支持下出海远征纳克索斯岛失败而被解任。阿斯司塔格拉斯人趁机鼓动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地区起来反抗波斯的统治,由此拉开了伊奥尼亚起义的序幕。随着叛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亚细亚小国被卷入到这场纷争中。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则为阿里司塔哥拉斯人提供军事援助,于前498年协助后者占领并焚毁了波斯的地方首府萨第斯。前497年至前495年之间战况一时陷于胶着,但波斯人随后重组军队进击叛乱的米利都,在拉德海战中彻底击溃了叛军,于前493年将叛乱镇压了下去。
    为了确保波斯帝国日后不受叛乱的威胁,同时加大对内陆希腊人的影响,大流士一世决定先发制人征服希腊。他誓言要向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报萨第斯被焚的一箭之仇。第一次入侵始于前492年,在波斯将军马铎尼斯指挥下军队攻下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却因征途中的小差错而功败垂成。波斯人又于前490年派去了第二支军队,在达提斯和阿塔佛涅斯的指挥下横渡爱琴海,占领了基克拉泽斯,围困了埃雷特里亚并最终将其毁掉。他们随后挥师雅典,却在马拉松战役被雅典军队打败。波斯人的第一次入侵就此止步,大流士也在前486年死去。
    前480年,大流士之子薛西斯一世亲率一支古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军开始了对希腊的第二次入侵。波斯军队在温泉关战役击败由斯巴达和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后,曾一度占领了希腊的大部分土地,然而他们的海军却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斯海战中被希腊联合海军击溃。随后希腊人转守为攻,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再次得胜,从而结束了波斯的侵略。
    希腊联军乘胜追击,在米卡勒战役中扫除波斯海军残部,并在前479年和前478年分别击溃屯于塞斯托斯和拜占庭的波斯守军。在围困拜占庭期间希腊联军的帕萨尼阿斯将军的所作所为让许多希腊城邦疏远了斯巴达,他们转而接受雅典的领导,形成了提洛同盟并在随后的战斗里将波斯军队彻底驱逐出欧洲。在前466年的欧里梅敦战役中同盟军终于解放了爱奥尼亚全境。提洛同盟在前460年至454年间插手埃及叛乱时遭受灭顶之灾,被迫停止进军。在前451年他们还派出过一支海军到塞浦路斯却无功而返。此后希波战争的战火逐渐冷却。一些史料表明双方的敌对状态最终在雅典和波斯签署卡里阿斯和约后结束。
    (1)波斯扩张
    公元前547年初,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其首个目标为伊奥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伊奥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政治采用与波斯帝国不同的民主制。波斯国王向伊奥尼亚地区各希腊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为君主制的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战。伊奥尼亚诸城邦无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雷特里亚两城邦出兵援救。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伊奥尼亚地区。
    (2)战前施压
    波斯王为了惩罚雅典人和埃雷特里亚人,因此决定出兵希腊并烧毁雅典城做报复。他首先运用外交攻势,离间希腊诸城邦的关系。然后在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出动陆海军共25000人,进攻雅典和埃维厄两国。埃维厄很快便被波斯军队攻陷,并且被血洗及彻底掠夺,所有市民均被贬为奴隶。希腊人开始退让,当波斯人要希腊的水和地时(以示希腊人对波斯的臣服),除雅典和斯巴达以外,其它城邦都答应了,于是波斯人发动了战争。


    
    希腊古典时代(三):波希战争3

    (4)波斯再攻
    公元前480年,接任的波斯王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所以斯巴达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5)温泉关战役
    温泉关战役(希腊语:Μ?χη τ?ν Θερμοπυλ?ν)是波希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军事意义。希腊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三百名斯巴达精锐战士与部分希腊城邦联军于温泉关抵抗波斯帝国,成功拖延波斯军队进攻,争取到雅典及其他城邦准备战役的宝贵时间,为之后希腊的胜利立下大功。但因寡不敌众,三百名斯巴达战士及殿后的志愿军全部阵亡,无人被俘或投降,列奥尼达被枭首。
    ①背景
    公元前480年,时间可能从8月7日或9月 ,波斯帝国国王薛西斯一世为了雪耻马拉松战役而征伐古希腊,准备了一支大军,面对这个威胁,希腊的城邦雅典与斯巴达不计前嫌地联合起来对抗波斯,组成了一支由斯巴达领导的联军,他们原先的计划是要在奥林帕斯山南端的一个峡谷(Vale of Tempe)阻挡波斯人,但是在得知波斯人即将绕道避开这个山谷时,希腊联军撤退了,附近的希腊城邦得知了联军即将撤出这个地区时,纷纷望风而降。为了阻止其他的城邦继续变节,希腊人决定在温泉关建立他们的防御据点。温泉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狭窄通道,一边是大海,另外一边是陡峭的山壁。这个村庄附近有热涌泉,因而得到温泉关(Thermopylae)这个名字。
    ②希腊联军战斗序列
    在一些早期传奇和现代影视中,称只有300名斯巴达人,将奴隶和友军忽略。参加了本次联军的仍有:
    500名曼提尼亚人
    500名特吉亚人
    400名科林斯人
    1120名阿卡狄亚人
    200名菲琉斯人
    80名迈锡尼人
    700名赛斯比人(一般译作铁斯匹亚)
    400名底比斯人
    1000名佛西斯人
    奥普蒂恩-罗克里斯人,人数不详
    另说还有其他900名斯巴达人,可能是一般的斯巴达战士,甚至是“黑劳士”(helots,斯巴达奴隶)
    ③战役经过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400名底比斯人和大约6000名希腊其他城邦的联军,利用地形优势在温泉关抵挡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
    列奥尼达的军队挡住了当时认为唯一能通往希腊的通道,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人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导致联军遭到迂回包围。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几日以来都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在反应过来前就被波斯士兵消灭。
    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小股志愿军垫后。列奥尼达与三百位战士视死如归,坚守自己的位置,奋力顽抗,同时保护其他正在撤退中的希腊部队,直至全军覆没。虽然波斯军队最后仍成功占领温泉关,但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绝不可放弃自己的阵地,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波斯军队,斯巴达人与希腊联军奋勇抵抗死守温泉关,在第一天阻击两万人的进攻,第二天阻击了五万人的冲锋。这是军事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此次战役也完全验证了斯巴达人的勇猛与骁勇善战。
    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薛西斯就心有余悸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薛西斯下令割下战死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首级,并且把尸体钉到十字架上。
    ④结果
    列奥尼达率领的部队在温泉关勇猛的死战,为雅典的海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使雅典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湾海战中能够获胜。雅典摧毁了大量的波斯船舰。波斯失去了海军,无法向陆军提供补给,这给波斯军队带来了致命的影响。薛西斯一世退回亚洲,留下了指挥官马铎尼斯(英语:Mardonius),与大量的波斯军队,继续在他们已经占领的领土与希腊军队作战。最后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希腊联军击溃了马铎尼斯,为波希战争划上句号。从此波斯再也无力入侵希腊。
    (6)空城计
    斯巴达王及其士兵的牺牲为雅典军主帅地米斯托克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其后迅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在攻至雅典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能够焚城进行破坏。


    
    希腊古典时代(四):波希战争4

    (7)萨拉米湾海战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语:Ναυμαχ?α τ?? Σαλαμ?νο?,波斯语:???? ???????,前480年)是第二次希波战争中雅典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率领的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合舰队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一世麾下的波斯海军于公元前480年进行的一场海战。兵力处于劣势的希腊联军将波斯舰队诱入科林斯地峡东部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与希腊本土阿提卡地区之间狭窄的海峡中,一举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第二次希波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公元前480年8-9月间,为了阻止波斯军队的进犯,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军分别在陆上和海上组成防线。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大约7000名陆军在中希腊的温泉关布防,阻止波斯陆军从色萨利地区侵入中希腊的维奥蒂亚地区和南希腊的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地区。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波斯军队从海上绕道,以雅典海军为主力的希腊各城邦联合舰队封锁了埃维亚岛北端的阿提米修姆海峡。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希腊重装步兵面对兵力数百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坚守了7天,最后由于叛徒告知敌人绕道的山路,遭到迂回包围而失败,希腊军队的后卫部队,包括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及其麾下的300勇士战死,波斯军队长驱直入占领维奥蒂亚和阿提卡,并焚毁了雅典城。希腊和波斯海军在阿提米修姆海战不分胜负,但由于温泉关失守,希腊海军遂后撤到雅典外海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修整补给。希腊陆军则后撤到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建立新的防线,以阻止波斯陆军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
    尽管在战舰数量和海员训练上处于明显劣势,希腊联军接受了地米斯托克利与波斯海军再战的意见。这是因为如果不能限制波斯海军的行动,希腊陆军在科林斯地峡的防线很容易被两栖登陆行动破解。另一方面,薛西斯一世也急于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以便尽快结束战争。地米斯托克利天才地设计欺骗了薛西斯一世,一方面派人对其示好,一方面透露希腊联军内部的意见分歧,成功诱骗波斯舰队试图封锁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庞大的波斯舰队一进入海峡内的狭窄水域后难以展开,早已等待于此的希腊舰队抓住机会,一举击溃了波斯舰队,从而赢得了自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以来,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薛西斯一世此战失败后任命马铎尼斯率波斯陆军继续征服希腊,尽管波斯军队于公元前479年6月再次占领雅典,但在同年8月的普拉提亚战役中遭到歼灭。波斯海军亦在8月底的米卡勒战役中大败。这两场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波斯帝国彻底放弃了征服希腊的企图,而希腊则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略反击。有不少西方史学家认为如果萨拉米斯海战以波斯帝国的胜利告终,古希腊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将会被扼杀,所以这场战役被视作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①背景
    前491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向希腊诸城邦派遣了使节,要求希腊人献上“一杯水与一捧土”以示臣服。当时大部分城邦遵从了波斯王的要求。然而在雅典,波斯使节被审判,继而被处决了。在斯巴达,使节则直接被扔下了井底。这一行为意味着直接向波斯宣战。大流士一世于是在前490年命令大提士与阿尔塔费尼斯率领水陆两军进攻希腊,然而这支部队在马拉松战役被希腊军大败,使得波斯不得不暂时撤出小亚细亚。之后,大流士因苦于埃及的叛乱而不得不延后对希腊的征伐,前486年,大流士一世驾崩于征讨埃及的途中。其子薛西斯一世即位。薛西斯讨平了埃及的叛乱,并立即着手准备继承其父亲的遗愿,讨伐希腊。前480年年初,战争已准备就绪,薛西斯在萨第斯召集了军队搭建浮桥,跨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向希腊进军。雅典一方,在政客地米斯托克利的监督下,雅典人建造了一艘巨型三列桨座战船用以抗衡波斯军。然而,因为雅典在陆军上的劣势,无法直接与波斯交战,如果要胜利,则必须成立一个希腊诸城邦的联盟。因为雅典与斯巴达之前拒绝对波斯朝贡,在众人的看好下,两个城邦开始联合,并于前481年深秋在科林斯举行了会盟。这次会盟组成了一个希腊城邦同盟,共同抵抗波斯。这一同盟对于当时各自为政的希腊城邦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其中有些城邦仍然在名义上处于交战状态。首先,希腊人提出守御坦佩谷的方案,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一世警告说波斯人可以取道萨兰塔波罗绕过坦佩谷。而事实上波斯军在坦佩谷占有绝对优势,希腊军于是立即撤离了。随后,希腊人采取了第二个方案,即驻守温泉关。在通往南希腊的途中,波斯军必须穿过极为狭窄的温泉关,而这一关卡的地形使其变得易守难攻。只要一小股希腊军便可以堵住整个波斯人的前进。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人坚守温泉关三日,使其余希腊军大部获得余裕,成功撤退。与此同时,阿提密西安战役陷入了僵局。在温泉关失守的消息传至阿提密西安后,当地的希腊军考虑到死守阿提密西安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于是也撤退了。
    ②前奏
    上述撤退的希腊军随后从阿提密西安取水路行至萨拉米斯,以帮助雅典人完成当地的平民疏散工作。期间地米斯托克利写信给波斯军中的爱奥尼亚希腊人,希望他们向希腊投诚。在攻克温泉关后,波斯一方烧杀劫掠了未投降的皮奥夏人,随后到达了当时平民已被疏散了的雅典城。希腊同盟军在科林斯地峡断绝了通路,并搭起了防御工事。然而除非同盟军舰队可以阻止波斯舰队将士兵送过萨罗尼克湾,这一策略是具有缺陷的。在战事会议上,科林斯海军指挥官阿德曼图斯主张希腊舰队应当在科林斯地峡的海岸边集结,以完成对波斯舰队的封锁。而地米斯托克利则提出应果断打击波斯海军的优势地位,他指出:“近战是对我们有利的。”最终,地米斯托克利获得了认同,同盟军舰队留在了萨拉米斯海岸。
    萨拉米斯战役的确切时间一直是个迷。希罗多德将这场战役描述得好像波斯人一占领雅典,战役便随即开始,但没有足够的记载证明这一说法。如果温泉关、亚德米西林两场战役发生在前480年九月,则这一说法或为确实。而更有可能的是,波斯人在雅典花了两至三周的时间修理舰队,整备军事。可以确定的是,在某个时间点,薛西斯王在法莱卢召集了一次御前会议,与会者包括舰队女指挥官阿尔特米西亚一世,当时只有她认为在萨拉米斯与希腊人交战是不必要的,但薛西斯及马铎尼斯则执意要在萨拉米斯一决胜负。
    导致了这场战役发生的根本原因很难确定。参战双方都在战情做了部署。在战役勃发的前夕,波斯王薛西斯接到情报称希腊同盟军中因意见不和而产生了裂痕,而这所谓的“裂痕”则很可能是希腊人为了引诱波斯人攻击而设下的圈套。或者,波斯的强势的确导致了同盟军(时已在萨拉米斯陈军不出一周有余)中产生了别样的情绪。波斯方可能还往科林斯地峡的方向派出了一艘军舰以查探虚实。(因疑虑希腊的主力是在科林斯而不是萨拉米斯)
    总之,薛西斯命令他的舰队在萨拉米斯海岸巡逻,并堵住南边的出口。到黄昏时分,可能是出于引诱希腊同盟军的目的,他又命令舰队撤回。那天晚上,地米斯托克利向薛西斯派去了一名他的仆人西西努斯,声称他“效忠陛下且愿陛下鸿图大展,而非希腊得胜。”,他还称希腊同盟军中勾心斗角,伯罗奔尼撒诸邦正打算撤退,波斯军只要堵住萨拉米斯海峡便可轻易取胜。事实上,正与他所声称的相反,这是地米斯托克利为引诱波斯军进入萨拉米斯海峡所使用的伪报。薛西斯最喜闻望见的便是希腊诸邦的分裂于臣服,他立刻中了计,波斯舰队在当晚被派遣至海峡口,实行地米斯托克利所称的“必胜战术”。薛西斯还在制高点搭起了王座,居高临下地欣赏这场战役,并且记住哪一位主将在战斗中表现突出。
    战役前夜的希腊一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正展开激烈的辩论。伯罗奔尼撒人意欲撤退,而就在这时,地米斯托克利向波斯发出了伪报。随后被流放的雅典将军阿里斯提德抵达,波斯军中的叛变者也在这时带着重要情报来投诚。伯罗奔尼撒人方才答应不撤退,并且会与同盟军并肩作战。也有可能是伯罗奔尼撒人为了配合地米斯托克利的计谋,故意装出要撤退的样子。综上所述,希腊同盟军这时已经准备好在第二天与波斯人决战了。而波斯人则花了一个晚上徒劳无功地搜寻“撤退的希腊人”。


    
    希腊古典时代(五):波希战争5

    ③布阵
    希腊同盟军一方,雅典人处于左翼,右翼可能是斯巴达人,其余城邦的舰队位于中央。由于海峡过于狭窄,整个舰队可能分为两列。希罗多德认为同盟军舰队是呈南北成一列状排列,北侧延伸至今日的圣乔治小岛,南侧延伸至今日的瓦瓦里角(萨拉米斯的一部分)。狄奥多罗斯则认为舰队呈东西向排列。横跨萨拉米斯海峡及埃加列奥斯山。而舰队将自己的一面列入波斯军范围的可能性很小。
    根据希罗多德有争议的说法,开战前夜波斯舰队封住了海峡的出口,以免希腊同盟军逃走。故或有两种情况,一是波斯人仅仅锁住了出口,二是他们驶入了海峡,并且在夜间做好了战斗准备。舰队被分成三排。腓尼基舰队在右侧,爱奥尼亚人在左侧。其余则位于中央。埃及舰队受命巡航海峡,封住海峡北部的出口。
    ④开战
    波斯人没有在夜间开战。希腊一方,地米斯托克利作了演讲,随后船员们上了船,准备出航。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当日黄昏时分,希腊人舰队刚刚驶出,波斯人便立即发动了进攻。如果波斯人的确是在黄昏后才进入海峡,则说明希腊人有更多的准备时间。诗人埃斯库罗斯宣称,当波斯人迫近希腊军时,他们听到了希腊人的战歌。
    ? πα?δε? ?λλ?νων ?τε,
    ?λευθερο?τε πατρ?δ', ?λευθερο?τε δ?
    πα?δα?, γυνα?κα?, θε?ν τ? πατρ?ων ?δη,
    θ?κα? τε προγ?νων:
    ν?ν ?π?ρ π?ντων ?γ?ν.
    前进,希腊之子。
    解放祖国。解放妻子。
    解放父辈神明之祭坛,
    以及祖宗安息之地。
    背水一战!
    希罗多德记载,雅典人发现科林斯人一开战就向海峡之北驶离了战场。但他也记述了其他希腊城邦对于这一事件的否定。如果科林斯人的确离开了战场,他们应该是去侦察敌情或充当诱饵,以对付巡航的埃及舰队。另一种可能是科林斯人的脱逃导致了波斯人发动总攻,也就是说希腊同盟军的确解体了。总之,不管那一种情况发生了,科林斯人随后还是回到了战场。
    波斯舰队在迫近希腊同盟时显得拥挤而没有秩序。虽然希腊一方做好了准备,但仍然因恐惧而向后退却了。据普鲁塔克所言,退却是为了占据有利位置,并在翌日晨风到来前争取时间。希罗多德记载了一个传说,当希腊舰队后退时,他们看见了一个女人的鬼魂对他们说道:“蠢货,你们要退却多远才是?”不过,他更加确定地记载了舰队退却时,有一艘船被派去冲撞波斯船只。雅典和埃伊纳人分别宣称这是其将领的功劳。随后希腊舰队组成了战线,迎战波斯。
    ⑤鏖战
    大部分主要战斗的细节很模糊。所有置身战场的人都不可能看清整个战况。三列桨座战船通常会在船尖装备冲撞用的角,可以击沉敌舰或者击碎其一侧的船桨。如果最初的撞击都不成功,则有陆战队登上敌舰进行肉搏。双方都有各自的陆战队,希腊一侧还有重装步兵。
    ⑥战后
    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舰队仅以损失40艘战舰的代价,取得了击沉波斯战舰200艘,俘获50艘的的辉煌战绩。波斯舰队人员伤亡数万,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的一处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夕阳中,薛西斯扯下战袍、钻进战车,离开观战地。残存的波斯海军不敢营救落水官兵,也逃离战场。
    萨拉米斯海战扭转了整个希波战争的战局;第二年(公元前479),以斯巴达军团为核心的希腊联军又在普拉太亚彻底击败波斯陆军;从此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被希腊人所操纵,最后不仅将波斯人彻底驱逐出欧洲,而且还解放了长久被波斯占领的小亚细亚沿岸各希腊城邦。公元前449 年,战争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 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至此正式结束。
    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开创了雅典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雅典人取得了海上实力和商业方面的优势,他们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就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相反,萨拉米斯战役则是波斯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从那以后,波斯人再也没能进犯希腊。
    同时,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促使希腊世界的民主制度复兴,在大战之前,成为绝大多数城邦公民有严格财产限制,然而战争却是依靠大量的无产划桨手获得胜利,因此战后大量本土出生的穷人被授予投票权,这些新兴海军自由民阶层让雅典民主政体更不可预测和更具扩张性。在萨拉米斯战役以后的一个世纪,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征服并占领了那个暮气沉沉的波斯帝国。


    
    希腊古典时代(六):波希战争6

    (8)普拉提亚战役
    普拉提亚战役(Battle of Plataea)是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腊的战争中最后一场战役。时值公元前 479 年,发生于普拉提亚城(希腊维奥蒂亚地区的一个城市)附近,对阵双方分别是希腊城邦联合军(包括斯巴达、雅典、科林斯(Corinth)及墨伽拉(Megara))及由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Xerxes I)带领的波斯帝国。
    在前一年,由波斯皇帝亲自领军的入侵军已在温泉关战役、亚德米西林战役(Battle of Artemisium)取得胜利,并征服了色萨利(Thessaly)、维奥蒂亚(Boetia)及阿提卡(Attica)。可是,在接着的萨拉米斯战役(Battle of Salamis)希腊联合海军打胜了一场看似不能战胜的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阻止了波斯征服伯罗奔尼撒。之后薛西斯带着大批军队撤退,留下了他的将军马铎尼斯(Mardonius)继续之后的战役。
    于公元前 479 年的夏季,希腊联军组成了一支在当时的标准来说十分庞大的军队,从伯罗奔尼撒开出,波斯军则撤退到维奥蒂亚并在普拉提亚附近设立了一个要塞。由于波斯军阵地一带的地型对骑兵有利,希腊军不想冒险与波斯的骑兵与轻步兵交战,所以双方的对峙胶着了 11 天。希腊联军在补给有困难的情况下尝试撤退,整条希腊联军的战线瓦解了。见到如此情况,马铎尼斯认为希腊会全面撤退,故下令军队追击。但是希腊联军停止撤退并立即应战,特别是斯巴达人、雅典人及忒格亚人。他们击败了波斯的轻步兵,并杀死了马铎尼斯。之后,大部分的波斯军队被困于要塞并被屠杀。
    这一支军队的溃败,以及同一日于米卡勒战役(Battle of Mycale)残余的波斯海军被打败,决定了这一场入侵的完结。在普拉提亚及米卡勒战役之后,希腊联军反守为攻,掀开了希波战争的新一页。虽然普拉提亚战役在任何角度来说也是一场大胜利,但似乎没有像雅典军在马拉松战役战胜,或甚联军在温泉谷战役被打败般,被赋予对等的重视(即使在当时也是)。
    第二次波希战争中,前479年以斯巴达为首的希腊联军和波斯军队进行的最后一场战争。萨拉米斯海战以后,波斯后卫部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在希腊内陆横行无忌,甚至烧毁雅典城。以斯巴达为首的联军在普拉特平原和波斯军对阵,希腊联军在粮尽撤退时,遭到波斯军的追杀,但波斯军统帅因为身先士卒冲到最前面,意外阵亡而导致大军的溃败。这标志着第二次希波战争的结束。
    ①波斯军占领雅典
    萨拉米斯海战只是暂时遏制住了波斯人的攻势,波斯军队依然牢牢占据着半岛北部的众多城市。
    萨拉米斯战败后,薛西斯一世选择带大量部队离开希腊。300艘战舰也跟着退回到了小亚细亚沿海。但是他依旧给主战派将领玛尔多纽斯留下了数目可观的陆军和足够的金钱。好让他以希腊中北部的色萨利和底比斯为基地,继续对希腊联盟展开攻势。
    玛尔多纽斯是薛西斯的姐夫,12年前指挥了波斯帝国首次入侵希腊的行动,由于舰队在爱琴海遭遇风暴,损失战舰300艘,官兵2万人,结果被大流士撤职。薛西斯即位以后,玛尔多纽斯重新获得重用。本来薛西斯对远征希腊并没有兴趣,朝臣中反对开战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宰相阿塔班,但玛尔多纽斯力排众议,说服薛西斯替父雪耻,再征希腊。
    玛尔多纽斯拥有精明的政治头脑和锐利的战略眼光。十几年前大流士派玛尔多纽斯到爱奥尼亚镇压希腊城邦的叛乱,他采取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清剿为辅的策略,驱逐了波斯在各个城邦扶植的独裁者,恢复民主制度,允许希腊城邦高度自治,很快赢得民心,平息了叛乱。
    萨拉米斯海战后,玛尔多纽斯极力反对薛西斯东归,无奈薛西斯生怕雅典海军突袭赫拉斯滂海峡断他的后路,兼程赶回小亚细亚,并带走了包括"长生军"在内的一批主力部队。留守希腊的波斯军队,据希罗多德记载有30万,这显然有点夸张了。后世史学家根据波斯营地的规模推测战斗部队有5万人以上,后勤部队3万人,兵力比希腊联军只占有微弱优势。
    玛尔多纽斯将波斯大军的基地设在希腊半岛中部的色萨利,并对希腊城邦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争取到马其顿和底比斯等国家的支持,后者不但派遣数万军队助战,而且承担了波斯军队的后勤供应。
    萨拉米斯海战以后的一年间,玛尔多纽斯充分利用波斯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指挥军队几次南下侵袭雅典及其他希腊城邦,在阿提卡半岛纵横捭阖,目的在于破坏当地的经济生产,迫使希腊人屈服。公元前479年7月,波斯军队兵临雅典城下,迫使雅典人再次弃城,举国迁往萨拉米斯岛。玛尔多纽斯派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劝降雅典人,提出相当优厚的停战条件,雅典人表示至死不降。
    面对玛尔多纽斯咄咄逼人的战略态势,希腊联军一年以来居然毫无对策,只因为内部又发生严重分歧。萨拉米斯海战以后,特米斯托克利主张派遣远征军从海路奔袭赫拉斯滂海峡,将战火烧到色雷斯和小亚细亚,鼓动那里的希腊城邦反抗波斯的统治。这个提议得到斯巴达人的支持,却遭到雅典人的反对。斯巴达人在连接阿提卡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修建了一座城墙消极防守,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不愿同波斯军队野战,特米斯托克利的计划正可以迫使波斯人退出希腊半岛,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雅典人却无法接受劳师袭远,却任由波斯军队蹂躏自己家园的策略。


    
    希腊古典时代(八):波希战争8

    ④波斯军的断粮战术
    普萨尼亚斯看到初战告捷,信心倍增,由于初期阵地附近缺乏充沛的水源,希腊人继续整体推进,一直到普拉提亚与阿索普斯河之间的平原上,在普拉提亚平原上最后一座高地阿索浦山停了下来。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希腊人在这时已经集结起了11万人的部队,其中应该有一半是负责补给的辅兵。
    斯巴达军团占据山脊组成右翼,其他希腊军队向西依次排列,而左翼远端的雅典军团将左侧紧紧贴着一条小河以保护侧翼。希腊联军的新阵地距离波斯阵线仅仅两公里之遥。此后双方隔河对峙,整整7天没有任何行动。玛尔多纽斯想尽办法引诱希腊联军率先进攻,他先送信给普萨尼亚斯,要求各自带10个最勇敢的武士阵前单挑,遭到拒绝;他又写信给普萨尼亚斯,侮辱斯巴达人胆小如鼠,总是让雅典人拯救希腊,普萨尼亚斯依然无动于衷。
    普萨尼亚斯也在想方设法诱使波斯军队率先发动进攻,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斯巴达军团和雅典军团互换位置,由雅典人到右翼面对玛尔多纽斯率领的波斯军队,而斯巴达人到左翼面对波斯的希腊仆从部队。由于斯巴达军团是希腊联军实力最强的部队,这次阵线转换有故意显示弱点引诱波斯人进攻的意图。玛尔多纽斯并没有上钩,而是将自己的波斯部队和希腊仆从部队互换位置,保持原先的对阵形势。这一番类似国际象棋的调兵遣将并没有制造任何机会,于是第二天双方又都恢复了原先的布局。
    底比斯人又向玛尔多纽斯献计,表示希腊军队人数越多,相应消耗的粮草和水源就越多。加上希腊城邦主要进行的是边疆战争,很少进行跨越敌境的征战,所以后勤补给的能力和意识远远没有波斯人成熟。过度依赖方阵步兵的作战的恶果,就是很多城邦没有骑兵,因此也就完全没有用骑兵抄敌军后路和粮道的概念。所以,他们建议波斯人去袭击基太戎山间的运粮通道,从而让联军不战自乱。
    从第9天开始,玛尔多纽斯派遣多支骑兵小分队深入希腊联军侧后活动,或进行骚扰进攻,或袭击希腊人的后勤运输队。这天希腊联军的一支500匹骡子组成的运输队在通过希泰隆山口时遭到波斯骑兵伏击,粮草全部被掳获。但是希腊军营中尚有余粮,让这次行动并没有造成预期的效果。
    底比斯人意识到战争时间又要延长了。波斯人的长期驻军要消耗他们的大量粮食和财富,联军也已经开始清算投靠波斯的城邦。逐渐吃不消的底比斯人,只能全力怂恿波斯人尽早开战。但是玛尔多纽斯看到希腊方阵没有松动的迹象,所以两军又对峙了数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波斯人继续放出轻骑兵诱敌,促使希腊人前来出战。但弓箭和投枪的袭扰,不足以引诱希腊人集体行动。希腊人在阵前安插了鹿砦,还派弓箭手与敌方对射,严禁重步兵擅自行动。波斯人一番合计之后,决定连夜完成部署,第二天开始突袭。
    这一计划却又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告诉了联军。这位马其顿王国虽然享受着接近东方的政治制度,但在文化上更认同希腊。他的理想是维持地区霸权,不希望受到波斯的干涉。当然不希望看到波斯取得一边倒的胜利,而经常左右逢源。这样即使希腊人赢了,也不会让自己受到联盟的惩戒。
    看到希腊军阵在烈日和骚扰中岿然不动,玛尔多纽斯只能使出绝招。他在派出所有骑兵,用弓箭和投掷标枪拖住对方。一支波斯精锐骑兵则绕道希腊阵后,歼灭希腊守卫部队,将希腊人重要的取水地点——加尔加菲亚泉下毒以后捣毁。此后希腊人要饮水,就必须冒着箭雨,到两军阵间的阿索普河取水。
    玛尔多纽斯成功地断绝了希腊联军的粮、水供应,逼迫希腊人接受决战。
    到第12天,鉴于运粮队被波斯骑兵挡在山区以南,军阵中的食物和水源即将耗尽,联军决定退到希泰隆山脚下,普拉提亚城邦前面的高地上构筑新防线。那里水源更充足,地势更高,有利于抵御骑兵。
    连夜撤退的另一用意,在于用空出的旧营地,主动吸引波斯人来追击。破碎的地形会扰乱敌人的队列,希腊人就有了更多取胜的把握。
    等骚扰他们的波斯骑兵在日落时回营后,希腊联军的撤退在夜间展开。左右两翼的雅典和斯巴达负责殿后,先前构成中军的其他城邦部队迅速撤退。
    不料一个斯巴达将领拒绝放弃阵地,引发激烈争吵,撤退行动被耽搁。直到黎明时分,雅典军团才出动,随后是斯巴达军团,而此时其他希腊部队早已经到达希泰隆山脚下。雅典和斯巴达的部队之间,就这样出现了致命的巨大空档。
    在确定同盟军队摆脱危险后,斯巴达人发信号,要求雅典人和自己同时开始后撤。但是由于两军间有很长距离,斯巴达人害怕波斯骑兵的突袭,所以沿着山麓向着东南方向后撤。最后撤到了普拉提亚城东部的赫拉神庙前。而雅典人则直接走下山地,来到了靠近希腊中路盟军的位置。
    天亮以后,希腊联军阵线分散成三部分,各自相距数公里,形势非常危急。


    
    希腊古典时代(九):波希战争9

    ⑤波斯军的出击和失败
    这是公元前479年8月27日清晨。玛尔多纽斯发现希腊联军放弃阵地,呈行军队形散布在平原上,认定希腊人已经败逃,于是下令全线追击。波斯骑兵一马当先,步兵紧跟其后,乱哄哄地渡河追来。玛尔多纽斯亲率5万多波斯军队向斯巴达军团直扑过来,希腊仆从部队则向雅典军团逼近,阿塔巴兹率领波斯藩邦部队谨慎地拖在后面。
    普萨尼亚斯看到波斯军队追来,立刻命令部队在一块略微隆起的平坦高地上结阵。波斯骑兵眨眼功夫就冲到近前发起进攻,并试图向斯巴达阵营的侧后迂回包抄——这是波斯骑兵典型的战术。古典史料没有说明波斯骑兵是否迂回成功,但从当代的地貌来看,普拉提亚平原靠近希泰隆山的部分地形已经相当破碎,沟壑遍布,波斯骑兵在这里的活动肯定受到很大的限制。随后赶到的波斯步兵陆续在斯巴达阵前100米组成混合盾牌方阵,弓箭手在盾牌后面开始一波又一波的齐射,用希罗多德的话说:"斯巴达阵营淹没在波斯箭雨里。"
    斯巴达人行军时让战斗力最强的精锐走在纵队的头部和尾部,每个小队的最前排也是小队中最优秀的战士。一旦遇到敌军,全军以纵队最前排或者最后排的精锐小队为基准,横向展开变成横队。这样方阵最右端和最前排就是战斗力最强的战士了。他们后面是边民重步兵和黑牢士奴隶组成的轻步兵。
    就这样,在迅速完成了队列转化后,5000斯巴达步兵和3000特格亚人的步兵组成了坚实的方阵。斯巴达战士训练有素,将盾牌片片相连组成坚实的盾牌防线,虽然不时有人中箭倒地,但阵形丝毫不乱。普萨尼亚斯一直等到波斯步兵全部到达,列阵完毕,才面向普拉提亚城内的赫拉神庙祈祷,这样做表面上是虔诚,实际上是因为波斯人机动性更强,随时可以后撤。所以他们的计划是承受一波箭雨,等更多对手近到可以射箭,再进行爆发式突击。
    身边的祭司心领神会,声称预兆吉祥,普萨尼亚斯于是下令冲锋。
    近万斯巴达重装步兵组成纵深8行、正面宽1千多米的密集阵,紧跟其后的是2万以上希洛轻装步兵,这样斯巴达步兵方阵的厚度达到36行,冲击力惊人。
    斯巴达的盟友特格亚人为了防止更大的伤亡,而率先杀出。他们的重步兵很快就冲破波斯人的阵线。斯巴达人则在之后才跟着推进。在近战中,身披金属鳞甲和青铜胸甲的希腊重步兵优势巨大。成排面推进的他们将三五成群的波斯人一个个打倒在地。波斯军队的盾牌防线在如此强劲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斯巴达步兵步调一致,长矛平举向前突击,波斯步兵阵线有秩序地整体后退,前几排的士兵挥舞着弯刀和斯巴达长矛阵搏斗,有些悍勇之徒甚至徒手将斯巴达士兵的长矛抓住折断;后排的波斯士兵依然保持弓箭齐射。
    战役进行到此时仍然胜败未分,波斯步兵斗志昂扬,前仆后继地和斯巴达密集阵搏斗,波斯骑兵在一旁等待时机乘虚而入。不一会斯巴达军团就推进到平坦的开阔地上,波斯骑兵开始反击,玛尔多纽斯身穿鲜艳的盔甲,亲率1千重装骑兵向斯巴达军团侧翼冲击,同这里轻装的希洛奴隶军发生混战。希洛士兵拼死抵抗,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伤亡惨重。正当斯巴达军团侧翼饱受压力,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意外发生了。一个名叫阿里姆尼斯塔的斯巴达战士奋力投出一支标枪,击中波斯统帅玛尔多纽斯,后者当场坠马毙命。主帅阵亡彻底动摇了波斯人的军心,此前一直秩序井然的波斯阵营开始瓦解,纷纷回身逃命。
    正在斯巴达军团同波斯军队激战的同时,西面的雅典军团同波斯的希腊仆从部队也发生激战,由于双方采取相同的密集阵战术,战况一度胶着。但当希腊仆从部队得知玛尔多纽斯的死讯,大部分人立刻撤离战场,留下实力最强的底比斯人死战到底。
    就这样,底比斯最勇猛的300战士和雅典人血战至最后一人。
    这时希腊联军的中央阵营也赶了上来,于是希腊各部队开始全线追击。波斯军队撤退时由骑兵断后,以密集的弓箭迟滞斯巴达步兵的追击,并伺机攻击脱离大部队的小股希腊军队,美加里和弗里西亚的数千步兵就在追击途中遭到波斯骑兵的袭击,被斩杀600余人。绝大多数波斯军队得以安全撤过阿索浦河,躲进坚固的营垒里面。追过河来的希腊联军将波斯大营团团围住,从四面攻打。希腊密集阵在坚固的营垒面前一筹莫展,而波斯人从木制寨墙后面居高临下向希腊人群倾泻箭雨,造成惨重伤亡。最后还是悍勇的特吉亚人硬将一段寨墙推倒,结果希腊步兵一涌而入,波斯大营内包括随军妇女和平民在内的所有人被屠杀殆尽。
    普拉提亚战役中,一直拖在后面的波斯将领阿塔巴兹看到战局逆转,立刻率领4万藩邦部队(战兵2万,辅兵2万)撤过阿索浦河,过波斯大营而不入,直接朝马其顿方向撤退。这支波斯军队冲破希腊城邦沿途的重重拦截,取道色雷斯和拜占庭,渡海回到小亚细亚。阿塔巴兹由于保全部队有功,受到薛西斯嘉奖,被封为赫拉斯滂总督。玛尔多纽斯亲率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3千骑兵逃脱。
    大战之后,分到充足战利品和金银财宝的希腊人,又包围了底比斯。此时,希腊人的攻城战短板,再次暴露了出来。对于被围的水泄不通的底比斯城,一筹莫展。最后只能要求对方交出给波斯出谋划策的贵族,全部处决。
    ⑥远方的胜利
    在普拉提亚战役进行的同时,斯巴达国王利奥提希德(列奥提西达、列奥提基达斯)率领的希腊联合舰队在小亚细亚的米卡雷(米卡列海角)击败一支波斯大军(米卡尔战役)。
    当时远征到伊奥尼亚的希腊偏师,在列奥提西达的指挥下,搜寻波斯舰队的踪迹。希腊人一路搜寻到了伊奥尼亚起义(爱奥尼亚起义)时,拉德海战的古战场。
    由于波斯人认为自己在海面上已经失去优势,于是他们让腓尼基人的船队回家,保护中东地区的贸易活动,防止希腊人攻击黎巴嫩地区。然后部分陆军将剩下的船只拉上岸,在周围建造石墙、木墙和鹿砦。在经过一番折腾后,这些船只损耗严重,已经无法承担作战任务,所以波斯人选择让水兵上岸,建造船寨保护幸存船只。
    联军为了取得胜利,提前收买了伊奥尼亚希腊人作为内应。所以斯巴达人高呼口号,试图分化波斯人和伊奥尼亚人。结果波斯人马上将伊奥尼亚人支出军营或者解除武装。
    于是希腊人兵分两路,雅典人负责正面强攻,斯巴达人负责迂回包抄,截断波斯人的退路。在雅典人攻破了城寨后,斯巴达人及时赶到,封堵了逃兵的退路。一直被波斯人压迫的萨莫司(萨摩斯)人和米利都人也趁机反戈一击,痛打落水狗。希腊联军再一次取得了辉煌胜利。
    从此希波战争攻守易位,希腊联军开始主动出击,控制从爱琴海到黑海的各个战略要地,并将波斯势力从许多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赶了出去。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主导希腊联盟长达二十七年,史学家讽刺地称这段时期的希腊联盟为"雅典帝国"。
    ⑦战争结局
    普拉提亚战役,波斯统帅玛尔多纽斯的临阵指挥无可挑剔,波斯军队也占尽先机,好几次几乎将希腊联军逼入绝境。希腊联军最后胜在纪律严明和斗志顽强,民族存亡在此一战的信念使希腊军队士气高昂、视死如归,能够经受逆境而阵脚不乱。此战玛尔多纽斯非常合理地使用了波斯骑兵,如果不是玛尔多纽斯意外阵亡,波斯重骑兵很可能会导致斯巴达侧翼的崩溃。波斯军队由于来源芜杂,组织上对主帅非常依赖,一旦失去主帅就立刻瓦解,而波斯将领一直有身先士卒的传统,此战两位波斯主将的阵亡对部队士气打击很大,也是波斯军队失败的原因之一。普拉提亚战役希腊联军胜得相当侥幸,也许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吧。
    (9)希腊反击
    该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进小亚细亚,使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10)原因和意义
    希腊所以取得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因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希腊人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波斯军的大多数是被征服、被压迫民族,因胁迫或雇佣而参战,故作战消极。希腊军在士气上胜过波斯军。另外,在几次大会战中,希腊将领在指挥、布阵方面具有优势,希腊士兵的重武装较波斯军的轻装更适于集团肉搏战。波斯军劳师远征,天时多次不顺,后勤供应困难。总之,波斯的失败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
    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从此帝国失去了扩张能力。但战争为希腊一些城邦创造了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资金、劳动力来源和社会需求,使希腊的经济和政治趋向极盛。战争还极大地改变了希腊邦际政治关系。斯巴达一家称霸的局面被打破,雅典从一个屡受斯巴达干涉的二等国家发展成为与之相竞争的地区霸主,其附属国遍布爱琴海和希腊本土,最多时达200多个。战争还促进了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雅典第四等级公民广泛在海军服役,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从而提高了政治地位,促使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随着雅典霸权的确定,雅典式的民主政体在其附属国广泛传播,对寡头制和贵族制以沉重打击。


    
    希腊古典时代(十):雅典主导时代1

    3.雅典主导时代
    希波战争之后,雅典依靠其明显的海上优势和商业上的领导地位(尽管科林斯也能与之匹敌),成为了希腊事务的主导者。这段时期雅典的主要政治活动家是伯里克利,他用提洛同盟成员的贡金修建了巴特农神庙以及其他很多古典希腊时期的建筑。到前454年,随着提洛同盟的金库迁往巴特农神庙,标志着提洛同盟向雅典帝国的发展。
    雅典的富裕吸引著全希腊有才能的人,并且逐渐形成了时常资助艺术发展的有闲阶级。从而逐渐使雅典发展为全希腊文学、哲学和艺术的中心。当时有许多希腊著名人物都居住于雅典:如剧作家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等。
    其他的一些希腊城邦由于需要继续抵抗波斯的侵略,一开始都接受雅典的领导,但随着前461年保守的政治家客蒙遭到陶片放逐,雅典的帝国野心也日益膨胀,在前466的欧里梅敦战役后,波斯对希腊城邦已构不成威胁,某些城邦,如纳克索斯岛就企图脱离提洛同盟但迅速造到雅典镇压。
    前458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在30年不分胜负的战争之后,提洛同盟与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与他的同盟国城邦)签订了和平协议。
    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成立于公元前478年,是希腊城邦组成的一个联盟,成员在150个至173个之间,由雅典领导。在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腊的最后阶段,希腊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获得胜利后,为了继续对抗波斯帝国而成立此同盟。同盟的名字来源于官方会议的地址提洛岛,议会在岛上的神庙内召开,财产也保存在这个岛上,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54年将这些财产转移到了雅典。
    在这个同盟成立后不久,雅典开始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同盟的海军。这种行为经常导致雅典和同盟内其他弱势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在公元前431年,雅典对提洛同盟的强力控制促使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后同盟解散。
    ①背景
    希波战争根源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后对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特别是爱奥尼亚)的侵略,波斯帝国发现爱奥尼亚难以统治,最终决定在爱奥尼亚地区的每个城邦内安插一名僭主。希腊城邦过去常受僭主统治,这是衰退的专制政府的一种形式。公元前500年,爱奥尼亚反抗波斯暴君的时机似乎已成熟,酝酿已久的紧张局势最终被米利都的暴君阿里斯塔格拉斯的行为点燃,爆发公开叛乱,为了在公元前499年一次损失惨重的波斯支持的远征远征后自救,阿里斯塔格拉斯选择宣布米利都成为民主国家。这也引发了爱奥尼亚其他地区类似的反抗,波及到多丽丝和伊奥利亚,是“爱奥尼亚起义”的开始。
    希腊城邦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也加入到了由阿里斯塔格拉斯引起的这场斗争中,在他们唯一的战役季节(公元前498年)期间,也促成了对波斯萨第斯地区的首府进行掠夺和烧毁。在这之后,爱奥尼亚起义持续了五年(没有了其他外在援助),最终被波斯帝国完全镇压。然而在此之后,波斯国王大流士大帝做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尽管已经成功压制了这场起义,还要继续对支持这场起义的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施加惩罚。爱奥尼亚起义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流士帝国的稳定,如不加以解决,希腊主要城邦地区还将继续对波斯形成威胁。大流士大帝以侵略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为开始,计划完全征服希腊。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波斯两次入侵希腊,而多亏了希腊历史学家,将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写入历史。第一次入侵希腊,波斯帝国占领了色雷斯,马其顿和爱琴海群岛,并摧毁了埃雷特里亚。然而,在公元前490年这次入侵以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的决定性胜利而告终。就在这两次入侵之间,大流士大帝去世,战争的责任落到了他儿子薛西斯一世的肩上。
    在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亲自领导了第二次入侵希腊战争,带领了大量(尽管经常被夸大)的陆军和海军前往希腊。在两个同时进行的温泉关战役和阿提密西安海战中,选择抵抗的希腊人(“同盟军”)被打败了。除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外的希腊其他地区都落入了波斯人的手中,波斯人试图一次完全终结同盟军,但在非常关键的萨拉米斯战役中战败。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同盟军集结了当时最庞大的希腊军队,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击退了波斯入侵军队,结束了这次入侵以及其对希腊的威胁。
    据说,同盟军的舰队在与普拉提亚战役同一天的米卡勒战役中,打败了士气低落的波斯舰队的残兵剩将。这次战役标志着波斯帝国第二次入侵的结束,希波战争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希腊反击阶段。在米卡勒战役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再次发动起义,而波斯人已无力阻止。同盟军舰队开到了仍受波斯控制的色雷斯加利波利半岛,包围和占领了塞斯托斯。在第二年的公元前478年,同盟军派出军队去占领拜占庭(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这次围攻取得了成功,但是斯巴达的将军普萨尼亚斯的行为疏远了许多同盟军,最终导致鲍桑尼亚将他召回。
    ②同盟的形成
    占领拜占庭后,斯巴达迫切想要脱离这场战争。斯巴达人认为解放了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战争的目的就已达到,另一方面可能也觉得要为希腊人建立长期的安全保障是不可能的。在米卡勒战役后,斯巴达国王莱奥提基德斯就已提议将全部希腊人从小亚细亚迁移到欧洲大陆,他认为这是使他们永久摆脱波斯人统治的唯一办法。米卡勒的雅典指挥官科桑西普斯愤怒地否决了这个提议,爱奥尼亚一开始就是雅典的殖民地,如果没有其他人站出来,雅典人一定会站出来支持爱奥尼亚人。这标志着希腊同盟军的领导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了雅典人手上。随着斯巴达在占领拜占庭后退军,雅典的领导权已十分明确。
    反抗薛西斯入侵的这个松散的城邦同盟以前一直由斯巴达和伯罗奔尼撒同盟领导,随着他们的退出,剩余的城邦在提洛岛上召开了一次议会来组织一个新的同盟继续反抗波斯人,于是产生了现在所讲的“提洛同盟”这个称号。根据修西得底斯所说,这个同盟的目标是“通过毁坏国王的领土来为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复仇”。
    事实上,这个目标被分成三个主要的行动——为以后的侵略做准备,向波斯复仇以及得出瓜分战利品的手段。同盟成员有两个选择,要么提供军力,要么给同盟军的金库缴税,大多数城邦选择了缴税。提洛同盟的成员宣誓同仇敌忾,并将铁锭扔进海里象征他们的同盟永不可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将他的余生都投入到了同盟的事业中,若干年后在本都去世时(据普鲁塔克所言),还在判定新成员的应缴税额。
    ③组成和扩张
    同盟成立后的头十年,客蒙强迫埃维亚岛的克里斯多斯加入同盟,征服了斯基罗斯岛并派雅典人到那里殖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通过对反动的镇压,雅典在同盟内树立了霸主的地位。修西得底斯描述了雅典对同盟的统治逐步扩大的过程:
    拖欠贡品和船只以及未充分履行职责的相关行为,是引起背叛同盟的首要原因;雅典人十分严苛,他们对那些没有适应连续工作或者尚未派上用途的人进行压迫,此行为令其讨人厌恶。在一些其他方面,雅典人不再是刚开始那个受欢迎的统治者,一旦他们所履行的职责比公平分配的份额要多,减少想要离开同盟的成员相应地对他们来说就更加容易。雅典人也要求其他成员用钱而不是船只和人力来支付成员国所应付的花销份额,对此隶属的城邦只能怪自己,因为当他们不想履行对同盟的义务时,只能使大多数人离开自己的家乡。从而雅典用成员贡献的资金强大了自己的海军,其他成员的起义也总是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有经验的领导而无法成功。


    
    希腊古典时代(十一):雅典主导时代2

    ④叛乱
    纳克索斯岛在公元前471年想要退出同盟,也是第一个尝试退出同盟的成员。在被压制后,根据后来相似的起义结果,纳克索斯应该是被强制拆除了它的城墙,并且失去了在同盟里的舰队和投票权。
    公元前465年,雅典人在斯特里蒙河畔建立了安菲波利斯殖民地。同盟成员之一的萨索斯看到自己在潘盖翁山的矿井利益受到同盟的威胁和损害,于是脱离了同盟并投靠波斯,萨索斯请求斯巴达的帮助但受到了拒绝,因为斯巴达正经历其史上最大的奴隶革命。
    这场革命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客蒙失败然后被流放,而雅典和斯巴达也互相成为敌人。经历三年的包围后,萨索斯最终被重新占领,被强迫重回同盟。对萨索斯的包围标志着提洛同盟从一个同盟向霸权组织(用修西得底斯的话来说)的转变。
    两年后萨索斯向雅典领导人客蒙投降。因此萨索斯用于防御的墙被拆毁,他们的领土、领海和船只都由雅典没收充公。萨索斯的矿山也交由雅典管理,每年还必须缴纳贡品和罚款。
    ⑤同盟政策
    公元前461年,客蒙被流放,但他成功地受到厄菲阿尔特和伯里克利等民主人士的影响。这也预示了雅典在外交政策上的完全转变:不再与斯巴达联盟,而是与斯巴达的敌人阿尔戈斯和色萨利结盟。墨伽拉也离开了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转而与雅典结盟,从而使雅典得以在科林斯地峡建造两堵墙,以防御那个地区的攻击。大约在同时期,由很有影响力的发言人地米斯托克利倡导,雅典还修建了将雅典城与比雷埃夫斯港连接起来的“长墙”,使之能有效抵御来自陆地的攻击。
    在公元前454年,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将提洛同盟的财产从提洛岛转移到了雅典,并宣称是为了保卫财产安全免遭波斯窃取。然而,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表明许多伯里克利的对手都将这视为是雅典对同盟财产的霸占,旨在资助防御工程的修建。雅典也不再接受同盟成员的船只,人力和武器,转而只接受金钱。
    雅典的这个新金库用途有很多,不仅用来修建同盟的防御工事,也被伯里克利用来修建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以取代一个旧神庙,还被用来支付其他很多非防御用途的花销。提洛同盟开始从一个联盟向一个帝国转变。
    ⑥反波斯政策
    同盟与波斯之间的战争仍在持续。公元前460年,埃及发动起义,当地的希腊领导人伊那罗斯和阿米尔塔尼乌斯向雅典请求支援。伯里克利带领原本准备袭击塞浦路斯的250艘船只前往支援埃及,因为这可以进一步削弱波斯。然而四年后,埃及起义被阿契美尼德的迈加比佐斯将军镇压,从而控制了更大一部分雅典军。事实上,据伊索克拉底考证,雅典人和他们的同盟在这次远征中共损失了20000兵力,幸存者逃到了昔兰尼最终得以回家。
    这就是雅典将同盟金库转移的主要(公开)原因——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同盟的控制权。波斯乘胜追击,派遣一支舰队重新控制塞浦路斯,并派遣200艘船只迎击客蒙(于公元前451年结束流放回归雅典)领导的军队。客蒙在围攻基提翁时死去,但他的军队在陆地和海洋上都赢得了胜利,将波斯军逐出了萨拉米斯和塞浦路斯。
    这是对抗波斯的最后一次重要战役。许多作者报道了在公元前450年,希波达成了卡里阿斯和约,但另一些作者认为这个条约是后世虚构出来壮大雅典声誉的。无论如何,他们绝对达成了一次和解,使雅典人能够完全专注于希腊内部事务。
    ⑦希腊内部战争
    不久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58年,雅典军封锁了埃伊纳岛,同时派出由定期服兵役的老少人群组成的军队,以保护迈加拉免受科林蒂安的侵害。接下来的一年里,斯巴达向维奥蒂亚州派军,恢复底比斯的兵力,以帮助控制雅典军。撤退路线被阻断后,他们决定向雅典进发,此时“长墙”还未完工,斯巴达军在塔纳格拉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完成这一切后,他们得以通过马加里回城。两个月后,穆罗尼德斯领导的雅典军进攻波伊俄提亚,赢得了奥诺菲塔之战的胜利,控制了除底比斯以外的整个国家。
    公元前449年与波斯达成和平后,局势又出现了反转。在公元前447年的科罗尼亚之战使雅典失去了埃维亚岛。埃维亚和迈加拉都发生叛乱,埃维亚最终继续作为进贡的盟友,迈加拉则永久地脱离了联盟的控制。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签订了一个为期30年的和平条约,但只持续到了公元前431年就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这场战争期间起义不成功的城邦看到了米蒂利尼(莱斯沃斯岛的主要民族)的下场。叛乱失败后,雅典判处了全部男性死刑。几经考虑后,又撤消了这个命令,只杀死了领导叛乱的1000个头目,随后将整个岛的土地重新分配给了雅典公民,并让他们移居到了莱斯沃斯岛上。
    这种判决并不仅只针对叛乱的城邦。修西得底斯记录了最初由斯巴达建立,在此次战争中中立的一个小岛米洛斯的例子。米洛斯人有两个选择,成为雅典的盟友或者被雅典征服。他们选择了反抗后,被围剿打败,男人被杀死,女人被卖做奴隶(见于米洛斯人对话)。
    ⑧雅典帝国(公元前454年-404年)
    在公元前454年之前,提洛同盟本质上可以说是雅典帝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开始时,只有希俄斯岛和莱斯沃斯岛还在向雅典提供船只,这些城邦非常弱小,如果得不到其他支持就无法脱离同盟存活下去。莱斯沃斯最初尝试反抗,但是完全失败了。希俄斯岛是提洛同盟内除雅典外最强大的原始成员,是最后一个发起反抗的,在叙拉古远征中取得了若干年的胜利,也鼓舞了所有爱奥尼亚人的起义,但所有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雅典成功压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雅典对其的帝国的控制,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50年开始实行“军事殖民”制度(古希腊将征服土地分配给公民的制度)——这些准殖民地与雅典本土密切相连,作为维持控制同盟大片领土的守卫部队。而且伯里克利雇佣了许多官员来管理雅典帝国:proxenoi负责维系雅典与同盟其他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episkopoi和执政官负责监督同盟成员贡品的缴纳;hellenotamiai代表雅典接受贡品。
    经历了27年的战乱,雅典帝国并不十分稳定,斯巴达借助波斯的援助以及雅典内讧的时机,最终击败雅典。然而,她不久又卷土重来。作为一个海上自卫同盟的第二个雅典帝国于公元前377年成立,同样由雅典领导。但是雅典已无法完全重振曾经的雄风,她的敌人也已更加强大和多样。


    
    希腊古典时代(十二):社会经济1

    4.社会经济
    古典时代希腊社会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发展的极不平衡。一方面,在少数城邦中手工业和商业得到相对高度的发展,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多数城邦仍保持着古风时代的面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继续占有优势地位。
    (1)农业
    城邦保持着农本的特征,农业在古典时代仍是经济的主导部门,土地所有权和公民权继续保持着必然的联系,大多数公民居住在农村,这点在北希腊的帖撒利、中希腊的彼奥提亚、南希腊的大部地区最为明显。在一些手工业和商业得到高度发展的城邦,如雅典、科林斯等,情况也如此,只是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在土地关系方面,中小土地所有制仍占压倒优势,所以古典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是城邦的上升和稳定期。以雅典为例,由于希波战争的胜利,海外军事殖民点的开辟以及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小康的第三等级公民的人数由战争初期的约1万人增加到公元前430年的2万人,在工商业较发达的城邦,土地私有制也相对发展,因此形成了一些相对大的地产,如雅典著名政治家客蒙和伯利克里都是比较大的土地所有者。在经济落后地区,土地所有的情况不尽相同。斯巴达和克里特的一些由多利安人统治的城邦保持地产基本平均的状态,在北希腊帖撒利则流行着贵族的大地产。除了大小不等的私有土地之外,希腊许多城邦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公有地。如雅典国家直接控制着林地和草场。每个村落也有自己的小片公有地。
    在规模不等的公民土地上实行不同经营方式。在帖撒利的大地产上,类似斯巴达希洛人式的依附农民(派奈斯塔依)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耕作。他们是被征服者,每年需向地产主交纳部分收入,并负有随主人出征的义务。在雅典,拥有较大地产的公民多是旧贵族后裔。他们的经营方式不详。从现有史料看,有的所有者住在自己的地产上,直接管理地产上的经济活动,如客蒙。也有的交给奴隶管家经营,如伯利克里的地产便由其奴隶埃万格尔管理,产品运往城市出售,但产量和收入并不多,甚至不够伯利克里政治活动的需要。至于其地产上的直接生产者的性质,目前并不清楚。当时雅典农业领域既使用奴隶也使用雇工以及承租人的劳动,因而这三种形式均可能存在。
    独立的公民小块地产的经营方式因国家的具体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斯巴达、克里特等地,小地产主仍然是小奴隶主,残酷地剥削耕奴的劳动。在雅典和多数城邦中,独立的小生产者及其家庭成员是辛勤的耕耘者。
    国有土地通常用于出租。比如雅典的公有地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经常来源之一。承租期一般为10年,承租人在每年第九届五百人议事会 团任期里上交租金。村级单位所有的土地也可出租,承租期限有长有短。长期承租期可达40年不变。租约的签定有一定的程式,承租人需交纳押金或某些个人财产作为抵押,租佃者应负的义务至少包括按时交租、不得砍伐承租地上的树木、照料承租地上的建筑等。对不能按时交租者,土地所有者有权废除租约,没收地里的产品,甚至可剥夺承租人的公民权。国家的牧场也用于出租,承租一方可以是集体或个人,甚至外邦人。
    土地的私有制在古典时代得到了发展,但任何城邦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可以任意支配、买卖、转让的私有权概念。在私有制发展缓慢的邦,长期保留了公民土地不得转让的禁令,斯巴达的土地制度是其典型。在雅典,私有制发展较快,早在梭伦改革之前,土地的转让即已发生。
    就农作物的品种和耕作技术而言,古典时代和古风时代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在工商业较发展的城邦,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商品性农产品的需求增多,促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产品的处理方式,更多地种植可以带来较多收入的橄榄、葡萄、无花果等经济作物,并把剩余的产品商品化,运往城市市场上销售。在阿里斯多芬的喜剧中,经常能遇到直接出售产品的小农。
    (2)发展
    古典时代的工商业获得长足进步,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日益深化,地方性的集市贸易市场已经形成。在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城邦,已完成了城市由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向手工业、商业中心的转化。
    制陶业是古典时代发展很快的手工业部门。陶器一直是古代人最通用的必需品,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而且还被用于保存和长途运输产品。古典时代随着城市的繁荣,商贸的活跃,陶器的需求加大,导致制陶业的兴盛。雅典、科林斯、帖撒利地区、爱琴海岛屿、黑海沿岸、西西里、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中,都具有自己的陶器制造业,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制陶业以手工业者个体经营为主。但在一些城市中也出现较大规模的作坊,使用几十个奴隶工匠。在制陶作坊中,已有相当细密的内部分工,有成型、彩绘、烧制工序。奴隶通常完成一些标准化的产品,需要较高工艺水平的彩陶多由来自外邦的匠人制作。公元前5世纪陶器上最流行的装饰形式是黑底红色的图象,雅典在这方面领陶器制作工艺之首,其匠人制作的所谓“红色线条风格”的陶器堪称古典彩陶的极品。
    手工业分工的深化不只表现在制陶业中,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个手工业部门都有类似的进步,出现专业化的倾向。在阿里斯多芬的喜剧里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手工匠人,如铁匠、石匠、鞋匠、鞣革匠、珠宝匠、织匠、地毯匠、擀呢匠、梳毛匠、木匠、制砖匠、干酪师、面包师、磨面师等等。有的铁匠专门制作武器,有的专门制作农具。除陶器作坊外,还有武器作坊、家具作坊等。
    古典时代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雅典在这方面的发展特别显著。在伯利克里当政时,为了给贫苦的公民制造就业机会和美化城市,国家拨巨资从事大量公共建筑,如宏大的卫城城门、帕特嫩神庙、奏乐馆等等众多建筑物。建筑方式采用承包制,即先由国家有关负责部门将建筑设计分成若干块,交各个承包的公民承建。承包人可雇佣工匠、租赁他人奴隶直接施工,也可再分段转租给其他承包人间接施工。在一个大型工地上,可以看到公民、外邦人和奴隶在一起劳动的场面。
    采矿业是古代容纳劳动力最多的手工业部门。雅典的劳洛温银矿在古典时代得到广泛开采。国家把矿山划整为零,租给公民个人。承租人则利用自己的奴隶或租用他人奴隶、雇佣贫困公民进行采剥、筛洗、冶炼。矿坑内的劳动由奴隶担任,坑上的工作则不排除公民雇工的劳动。该银矿在旺盛时的开采人数多达2—3万人。


    
    希腊古典时代(十三):社会经济2

    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人口在城市中的集中,财富在城市中积累,导致商品交换的频繁。日用品中除粮食、水果、蜂蜜、酒、蛋、禽、纺织品外,还有鱼、油、醋、葱、木炭、木材、鞋、服装、刀矛、盾、地毯、锁头、奶酪等五花八门的产品。由于城市日常生活同交换日益紧密结合,在公元前5—4世纪之交希腊出现了用于找零的更小型的青铜铸币。在各地城市商业发展的同时,少数有较多剩余的城邦开展了积极的对外贸易。但希腊城邦的外贸都是私人的事务,国家只给鼓励性政策。雅典、科林斯、开俄斯、墨加拉、厄吉纳、叙拉古等邦的对外贸易都很繁荣。各邦流散出一些精明的商人奔走于各地,收购、转运、出售可以赢利的货物。在国际间的商业往来中,雅典因在希波战争后确立了海上霸权而占有明显的优势,它控制了爱琴海的商路。对某些它需要而又稀少的物品,如开俄斯岛的红铅、则实行垄断,规定经营者只能将产品输往雅典。
    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造成各国货币兑换的困难。复杂的兑换值很难为商人们所掌握。于是在那些交易频繁的城市中应运而生了一批货币兑换商,人称“坐在桌子旁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在市场上摆一张桌子,坐在那里做生意。在雅典、西具昂、底比斯等邦还出现专门的钱庄,从事货币兑换和存寄业务。这些最早的金融人员熟悉各国的货币和交易行情,在与顾客兑换货币时收取一定酬金,并且兼营高利贷事业。借贷人需用自己的财产作为抵押。利律最高的是用于海外贸易的借贷,因风险较大。
    由于商业和市场的活跃,致使国家成立特殊的市场管理人员负责维持交易的正常进行。雅典就设有市场监督官、衡器监督官、谷物贸易监督和港口监督等公职。
    城邦工商业者的成分是多样的。以史料最充分的雅典为例,大多数从业者是没有公民权的异邦移民,希腊语称“迈提克”(metics)。从身分上讲,迈提克并不是指在非母国暂时居住和经商的人,而是指在雅典或雅典国的另一城市派里厄斯居住了较长时间的外国人,特别是指业已定居下来的外邦移民。比如雅典最大的手工作坊主就是迈提克,那些原始金融业者都是迈提克,专业商人也多是迈提克。他们在雅典的社会地位较低。具有迈提克身分的人必须得到雅典政府批准,在有关名册上登记,负有特殊的义务,如交纳人头税、经商税、服兵役。富裕的迈提克还需像公民富人一样交纳特殊财产税——社会捐献,用于建造军舰,举办节庆活动等。迈提克的权益只受到政府的有限保护。比如公民杀害迈提克,仅被判为非有意杀人,量刑以非有意杀人罪为准。相反,如果迈提克违反雅典法律,则会被卖为奴隶,财产充公。此外,迈提克必须在雅典有一名公民保人,为其处理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对雅典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迈提克,经公民大会讨论通过,可以授予公民权。古典时代的外邦移民在雅典的人数并不清楚,但公元前4世纪末有一个数字是1万人。推测在古典时代的城邦繁荣阶段可能要比这个数字大。
    总的说来,希腊这时的经济是一种农工商混合的共生型经济,其中农业占有压倒的优势。各邦均有自己的手工业和商业,但依历史条件的不同这两者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多有少。希腊最大的国家斯巴达的工商业最落后。该国仅在庇里阿西人的村镇中拥有仅供本国消费的工商业。而雅典的工商业最发达。但它也没有脱离古代经济以农为本的道路。
    (3)奴隶制的繁荣
    在希波战争期间和战后,由于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城市人口增多和个人财富、尤其是货币财产的较快积累,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城邦利用战争胜利的有利条件,开始把奴隶劳动广泛应用于商品生产领域,希腊奴隶制进入了繁盛阶段,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奴隶数量激增和来源广泛。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奴隶人数在少数工商业发展突出的城邦,如雅典、科林斯、开俄斯等邦,有显著增长。虽然古代没有留下确切的人口统计材料,但从各种数字存留较多的雅典看,奴隶总人数至少在7—9万之间,即和公民及其家属总数几近相等。古代世界尚无一个国家的奴隶与自由人有如此高的人口比例。并且奴隶的来源明显多样化,经常化。债务奴隶在希腊已被禁止,流行的是战俘奴隶、奴隶贸易和奴隶的自然生殖这三条主要渠道。希腊人崇信胜者为主、败者为奴的原则。在和平期间,奴隶贸易更为经常。希腊从周边地区购进大批奴隶,尤其是从黑海沿岸、色雷斯和伊利里亚地区,那里的部落领袖常把本氏族部落成员卖为奴隶。此外,小亚细亚流行债务奴隶制,该地是希腊奴隶的另一稳定供应地。希腊奴隶主还很重视奴隶的自然生殖,他们没有禁止奴隶结婚生育的规定。许多家生奴隶经过技能和修养训练能给主人带来丰厚的收入。
    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在诸如雅典、开俄斯、提洛岛等地出现了较大的奴隶市场。奴隶交易的方式同其它商品交易的方式相同,奴隶贩子将奴隶裸体陈列,向买主介绍奴隶的性情、年龄,让买主察看,同买主讨价还价。男奴价格70—100德拉克马,女奴135—220德拉克马。一名奴隶的价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饭钱。拥有奴隶不仅是体面的象征,而且是创收的源泉。
    2、奴隶劳动的普遍应用。在这一时期,奴隶劳动广泛应用于一些城邦的各个生产部门。使用奴隶最集中的部门是采矿业,在雅典劳洛温银矿的矿坑中,最多时约有2至3万奴隶劳动。第二个容纳大量奴隶劳动的是雅典、科林斯、墨加拉、叙拉古等城市的奴隶手工作坊,最大的奴隶手工作坊使用多达120名奴隶工匠。至于建筑业、航海业等手工业、商业部门也容纳着许多奴隶。奴隶劳动还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农业的领域。除一向以耕奴劳动为主的斯巴达、帖撒利和克里特外,在公民劳动占优势的雅典等邦的农业中,也出现了奴隶制农场。由于奴隶制的深入发展,少数奴隶主开始把自己的部分财产交给奴隶经营以调动奴隶劳动的积极性,坐收奴隶创造的收入。这样的奴隶可以有家庭和相对独立的生活,境况较在农业和矿坑中的奴隶为好。与他们情况相似的是大量家内奴隶。他们在主人家中充任看门人、清洁工、厨子、理发匠、歌舞伎、使女等。较高级的奴隶是奴隶主的管家、文书、教师、医生等知识奴隶。在象雅典这样的奴隶制性质明显的国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奴隶,即国家机器中的奴隶,如下级公务人员、狱卒、街道清洁工、造币工人和警察。担负公共事务的奴隶约700人。
    3、奴隶的社会地位。希腊思想家把奴隶定义为“一种有生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由于奴隶是物品、工具,所以希腊人一般把他们排除于法律保护范围之外,不把奴隶当人看。如对不听话的奴隶可施以刑罚:戴镣铐、拷打、扭关节、灌醋、火烧、直至杀死。但个别地区,如克里特的哥尔金法则允许奴隶与自由人通婚,婚生子女可成为自由人。雅典奴隶可在街上同公民一样行走,不必给自由人让路,奴隶主没有任意杀死奴隶的权力。奴隶在不同的城邦虽然在地位上有些许差别,却不能改变奴隶是社会最低下、最受压迫和剥削的阶级这一事实。由于奴隶制渗入到城邦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整个希腊社会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希腊古典时代(十四):伯罗奔尼撒战争1

    5.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1)过程
    战争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雅典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之下,凭借强大的海军,采取陆地上防御在海上进攻的策略。而斯巴达在阿基达摩斯二世的领导之下,凭借它令人畏惧的战士,于公元前425年洗劫了阿提卡。两个强邦侧重点不同的军事力量导致了战争第一阶段的僵持局面。
    伯里克利的继任者克里昂继续推行雅典的帝国主义政策。公元前424年,他率军在斯法特克里亚岛附近的海战中取得了对斯巴达的重大胜利,但由于他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丧失了达成和平协定的机会。克里昂于公元前422年在安菲波利斯阵亡之后,和平谈判才变得可能。
    雅典的主和派在尼西阿斯的领导下掌握的权力,并且于公元前421年与斯巴达签订了《尼西阿斯和约》。根据该合约,双方恢复了战前的疆界。不过,双方的盟邦仍然冲突不断。公元前420年,由亚西比德领导的主战派在雅典取得了权力,并且和斯巴达的宿敌阿哥斯结盟。但阿哥斯仍于公元前418年被斯巴达击败。
    公元前415年,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冲突的舞台移到了西西里。但是到了公元前413年,战事又回到了阿提卡。斯巴达与波斯结盟后,在波斯大批黄金的资助下,斯巴达开始建立自己的舰队,雅典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虽然亚西比德是于公元前411年在阿比多斯,继而于公元前410年在库奇克斯两次击败了斯巴达人和波斯人。但是公元前407年雅典海军在诺提乌姆的战败表明,强大的雅典在军事上和财政上已经枯竭了。公元前405年,在羊河之役中,强大的雅典海军惨败。斯巴达的海军司令莱山德成功地封锁了雅典,并迫使其投降。霸权均势被改变了,斯巴达此刻成为了希腊世界的霸主。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
    它本身是第一次科学地、历史学地被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这个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是有先驱作用的。
    修昔底德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Hellenica)中继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起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雅典的修昔底德纪录了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他在战争爆发时开始了他的纪录,他当时想到这场战争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比此前的战争都有历史意义。他这样想因为战争双方使用了它们所有的手段,而其它的希腊城市也不可避免的参加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希腊和一部分野蛮人,可以说这场战争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2)起因
    ①背景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和斯巴达曾经结盟,后来联合打败了波斯帝国(公元前480年)。提洛同盟,即环爱琴海同盟 [1] ,是希波战争中由希腊的自由城市自愿成立的一个同盟,其目的是共同防御波斯人的威胁。而斯巴达也领导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邻国成立了一个防御同盟,名为伯罗奔尼撒联盟。
    希波战争50年后,提洛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权力和强制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逐渐把同盟变成了发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动用了同盟国金库的资金,试图把其他同盟国都降至臣属地位,哪一个造反,就以武力镇压之,把它当作被征服国,接管其海军,勒索其贡赋。原先站在雅典一边并免费享受保护的国家,很快便不得不向雅典人纳税。
    雅典的手段如此横暴,引起了斯巴达人的疑虑。担心雅典不久就会把其霸权扩张至全希腊。斯巴达领导下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是提洛同盟的霸权的对抗者。
    此外,雅典建立了从雅典到比雷埃斯港的一垛“长墙”,城墙将雅典与其海港比雷埃夫斯港连在一起,使得这条对雅典来说俨如“生命之路”的地区不受陆上敌人的威胁。
    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早在前460年就开始了。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雅典的力量在不断增长并引发斯巴达的恐惧 [1] ,导火索是斯巴达势力的内部出现反对派即: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投靠雅典。这场冲突从前460年(也就是希腊人击败波斯人大约20年之后)一直持续到前446年,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交战双方签订了一项合约,约定维持30年的和平 [1] 。在签署和平条约时,双方觉得彼此力量均衡,故决定互相尊重对方的联盟,在冲突情况下由一个裁判来决定谁对谁错。“中立”的城市国家被排除在这和平条约之外,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大错。公元前434年,在希腊世界的边缘,较小的城邦国家埃皮达姆努斯发生内战 [2] ,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根导火线被点燃,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后引导了战争的爆发。
    ②军事比较
    双方的军事力量按其地理环境而各有优势。雅典领导的同盟主要由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滨海城市组成,因此它们的强处在于海战。雅典作为最大的海上霸权,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和同盟。雅典的海军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桨战舰和爱琴海的地理。三列桨战舰是轻型战舰,实际上不能在深海中远航。假如天气变坏,它们必须立刻寻找避风港。最好的避风港是沙滩,但是爱琴海边上沙滩很少,大多数海岸是岩石和海礁,适当的避风港往往是港口城市,因此对于希腊的海军来说,同盟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对雅典来说,提洛同盟对它的贸易和作战同样重要。
    斯巴达的联盟主要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心地区的城市组成,它们是陆地国家,长处在于它们的长矛兵。雅典还有一个间接的强处:通过它的贸易的收入它比斯巴达的经济力量强一些。
    ③文化
    雅典此时正处于其文化的顶峰,其政治结构是一个民主社会(不过当时的民主与今天的民主不一样)。斯巴达的政治形式是一个混合宪法。外交上斯巴达传统比较喜欢寡头政治。两个联盟的同盟者在政治形式上也有这个区别。两派之间的意识形式上的区别对双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斯巴达战胜后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头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压迫,而反对民主、军国主义的、压迫本国内的大多数人(黑劳士)的斯巴达则是自由的希腊的保卫者。
    ④政治经济矛盾尖锐
    当时雅典是民主政治的、进步的、城市的、帝国主义的、文学艺术繁荣发达的国家。斯巴达却是贵族政治的、保守的、农村的、地方性的、文化鄙俗落后的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双方都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大到其他希腊城邦。雅典支持各邦的民主派,斯巴达支持各邦的贵族派,相互敌对、各不相让。经济上双方为争夺奴隶、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不断发生争端。双方政治经济矛盾的日益尖锐。


    
    希腊古典时代(十五):伯罗奔尼撒战争2

    (3)十年战争
    公元前435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的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发生争端,原因是处于希腊世界边缘地带的城邦埃皮达姆斯的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支持者展开斗争,民主派先向帮助过埃皮达姆斯建国的克基拉求助,但遭到拒绝,于是向科林斯求救,结果科林斯愿意帮助。被激怒的克基拉派出舰队占领了埃皮达姆斯,进而激怒了科林斯,科林斯向克基拉宣战。克基拉害怕科林斯的进攻,因而求助于雅典 [3] 。公元前433年,雅典出兵援助克基拉,逼科林斯退兵。公元前432年秋,伯罗奔尼撒同盟集会,在科林斯代表鼓动下,向雅典提出强硬要求,包括要它放弃对提洛同盟的领导权,遭雅典拒绝。
    公元前431年初,从底比斯人同普拉提亚人的争端开始,斯巴达同雅典之间的和约就被彻底撕毁,希腊两大强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正式展开。普拉提亚争端发生后,斯巴达立即命令同盟者派出其国2/3的兵力到地峡集合,准备征讨雅典。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在各国将军和头面人物的会上发表演说。他激励伯罗奔尼撤人和各同盟者,不要作祖先的不肖子孙,也不要玷污自己的名誉。他同时强调要重视行将面对的敌人,注意纪律和安全。阿基达马斯先派一名使者去雅典探听虚实,但是雅典人拒不允许他进城,并把他押送出境。使者走到边境时说道:“今天是希腊大难临头之始。”斯巴达人了解到雅典人不肯让步,便把军队开向阿提卡。
    这时,斯巴达方面有步兵、骑兵约3.5万人,强于雅典。斯巴达的战略是发挥陆军优势,并鼓动提洛同盟成员国叛离,达到其削弱和孤立雅典的目的。同年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率军侵入阿提卡,对雅典乡村恣意蹂躏,大批农民拥入雅典城。
    ①开始
    雅典执政者伯里克利的对策是:陆上取守势,海上则取攻势,派舰船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鼓动希洛人暴动,逼敌方求和。与此同时,雅典人也在举行公民大会。伯里克利在会上劝大家把郊外的财产迁入城内,固守城垣。他们要尽可能地发挥海军的优势,并且对同盟者毫不放松。因为同盟者所交纳的贡款是雅典力量的源泉。他也告诫人们,不要在战争中再追求扩大领土。伯里克利给人们算了一笔帐,除了雅典国家的经常性收入外,每年同盟国交纳的贡款额平均为600塔兰特,同盟的存款余额尚有6000塔兰特。此外,还有各种资源总数不下500塔兰特。即使在极窘迫的时候,神庙中的钱,甚至包括雅典娜女神像上的金片,可以拿来应急。至于军队,他们有1.3万名重装步兵,还有防守各地和雅典城的守军1.6万名;有骑兵1200名;徒步射手1600名;可以随时投入战争的舰队,有300条三列桨战舰,伯里克利使雅典人相信:最后的胜利是有把握的。
    ②经过
    雅典人同意了伯里克利的意见,城外公民举家搬进城中。这次迁移,对于雅典人来说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世世代代过惯了农村生活的雅典人,一下子要抛离家园和他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神庙、墓地,心中是很悲凉的。大批的人员涌入城内,只有少数人有自己的房子住,少数人能托庇在亲朋好友的屋宇下;大多数人只得栖息在神殿和庙宇中,或在一切可以找到的空地上安下家。在搬迁的同时,雅典人也对同盟国发出了号令,使100条准备开往伯罗奔尼撒的战船整装待发。
    ③第1年
    麦收时节,斯巴达的军队推进到了阿提卡的边境小镇伊诺。由于阿基达马斯的趑趄不前,雅典人得以从容地把财物转移到城内,坚守不出。斯巴达人没有得到同雅典人交战的机会,就开始破坏埃莱夫西斯一带和色利亚平原,逐渐推进到阿卡奈。此地是阿提卡的重要农业区,距雅典城不过6英里。眼看自己的家园被蹂躏,许多人、特别是阿卡奈人,怒火中烧。他们强烈要求打出去。伯里克利一面坚持不出战的策略,同时加强城防工作;另一方面,经常派骑兵出击,防止敌人破坏雅典近郊的农村。雅典还派出100条战船绕伯罗奔尼撒半岛航行,途中又得到科尔居拉派来的50条战船和当地同盟国派出的一些战船的增援。斯巴达人在阿提卡一直驻留到军粮不济的时候,才撤退回国。雅典方面绕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舰队,则仍沿着海岸线航行,在适当的时机,他们就上岸,攻城拔寨,获得不少胜利,大约与此同时,雅典人还派出了30条船环绕罗克里斯航行,同时保卫优卑亚,在这年的夏季,雅典人把厄吉那人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女逐离家乡,把战争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他们。斯巴达划出一块地方给了无家可归的厄吉那人居住,在伯里克利的率领下,雅典军侵入麦加里德,与航行到附近的雅典舰队汇合。进行战争的同时,雅典人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同色雷斯和马其顿订立了同盟。
    ④第2年
    伯罗奔尼撒人再次派他们2/3的军队侵入阿提卡。不久,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起初,医生们也不知道如何治疗这种病,又因为他们必须经常与病人接触,导致医生死亡的最多。强者和弱者同样染病死亡,疾病所造成的痛苦似乎不是人所能够忍受的。最糟糕的是,当人们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即陷于绝望,而人的精神一垮,就丧失了抵抗的力量。看护病人的人,很快也染病。雅典城内高度密集的人群,使瘟疫更加难以控制。炎热的夏季里,大批新搬进城里、住在空气污浊的茅舍中的人们,象苍蝇一样地死去。垂死者的身体互相堆积起来,半死的人在街上到处打滚。鸟兽一旦食用了死者的尸肉,也会死掉。瘟疫使人们不再关心宗教和法律条文,雅典开始有了空前违法乱纪的情况。城内的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城外的田地被蹂躏。这期间,伯里克利组织了一支有100条战船的舰队,远征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和色雷斯的卡尔西斯及波提狄亚。
    必须同时与疾病和敌人作斗争的雅典人,开始对伯里克利不满。他们谴责他劝他们作战,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应该由他负责;他们渴望与斯巴达人讲和,但没有结果。完全失望的人们,把所有的愤怒都转到了伯里克利身上,直到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款,才心满意足。不久,他们迫于形势的需要又选举他作将军,但在战争开始2年又6个月之后,伯里克利竟染病去世了。


    
    希腊古典时代(十六):伯罗奔尼撒战争3

    ⑤公元前430年的冬天
    波提狄亚人的城内断了食品,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他们不得不向雅典人投降。根据协议,波提狄亚人迁往卡尔息底亚或其他能够找到的地方。公元前429年,伯罗奔尼撒人先进攻普拉提亚,要求普拉提亚人背叛雅典或者保持中立。普拉提亚人向雅典求助,雅典允诺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们,呼吁他们不要变更现有的同盟条约。伯罗奔尼撤人转而开始军事行动。普拉提亚人也不示弱。双方大建攻、防工事,相持不下。伯罗奔尼撒人尝试了各种手段,总想不必长期围攻便取得这个城市。可是,用过的一切战术都未见效。他们又决定利用风势施行火攻。幸亏大火燃烧起来以后不久,雷雨大作,熄灭了熊熊烈焰;不然,普拉提亚城就真的要毁于伯罗奔尼撒人的火攻了。伯罗奔尼撒人的这次努力又以失败告终,他们只好遣散了他们大部分军队,留下一些人建筑环绕普拉提亚的城墙。普拉提亚人已经把他们的妻儿老小都送到了雅典,留守城内的人口,不足600名。
    当普拉提亚之围还在继续的时候,雅典派其公民军去进攻色雷斯的卡尔西斯人和波提狄亚人,大败,损失了他们的所有将军和430名士兵。此后不久,斯巴达人又率同盟军舰队和1000名重装步兵开赴阿卡纳尼亚,希望通过征服这一地区而使之脱离雅典。阿卡纳尼亚人派人向就在附近驻守的雅典将军福密俄求援。福密俄想在公海上向敌人进攻。他把伯罗奔尼撒人的舰队逼到了培特利和埃维那斯河口之间的水域,帕特拉斯海战爆发。
    伯罗奔尼撤人的舰队船头向外,列成紧密的圆圈队形,轻形船都在圆圈内,圈内还有5条装备精良的快船。
    雅典的舰队排成一个纵队,环绕着伯罗奔尼撒人的舰队航行;他们佯作要向敌舰进攻,迫使伯罗奔尼撒人舰队的圆圈逐渐向内缩小。等到黎明时分,海面上刮起了风,伯罗奔尼撒人的舰队已经拥挤到了一块,他们既要应付风,又要应付自己的那些轻船,秩序立刻大乱。呼唤声、叫喊声、诅咒声混成一片,搞不清船长的指示,也听不清舵手的命令。桨手们由于缺少经验,不会在风浪中划船。船只在混乱中互相碰撞,必须用篙竿把它们推开。福密俄见机,立即发出攻击信号。雅典人先击沉了海军大将的一条船,然后破坏他们所碰到的每一条船。纷乱的伯罗奔尼撒人的舰队,没有任何抵抗,一味寻机逃跑。雅典人乘胜追击,俘获了12条船和他们大部分水手。
    斯巴达人初尝海战滋味,不晓得自己的弱点在于对水手的训练时间过少和没有经验。他们再次集结了一支舰队。雅典人也加强了舰队的力量。双方相持了六七天后,再次拉开战幕。伯罗奔尼撒人的计划是在狭隘的海域打击雅典人;而雅典人的主意正与此相反,他们不准备进入海峡作战。黎明时分,伯罗奔尼撒人的舰队按计划出航,结果竟把雅典人引到了海湾之内。随着发出的信号,伯罗奔尼撒人的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向雅典人的舰队冲过去。雅典人只有10条船逃到了公海,逃回诺帕克都,其余的船都陷入了圈套,丧失了战斗力。得意的伯罗奔尼撒人乘胜追击,一路唱着凯歌,不觉队形已经零乱。就在这时,雅典人击沉了一条追赶他们的敌船,致使伯罗奔尼撤人大惊,慌乱之中一些船搁浅了。雅典人受到鼓舞,增强了信心。他们俘获了6条敌船,夺回了自己的被敌人破坏了的船。
    ⑤当年冬初
    伯罗奔尼撒人又蹂躏了萨拉米。这迫使雅典人采取措施,加强比雷埃夫斯港口的防务,封锁了港湾的入口。公元前428年夏,伯罗奔尼撒人及其同盟者又进军阿提卡。雅典人也还是基本上用老办法对抗。伯罗奔尼撒人在粮食用得差不多时,就撤退了。可在伯罗奔尼撒人尚未离开之时,密提林即米蒂利尼等邦就开始了反叛雅典的行动,成了斯巴达人的同盟者,陆上形势对雅典不利。
    雅典人第一次从自己的公民中征收了200塔兰特的捐税,同时派出12条船,去各盟国征收贡款,以供包围密提林之需。次年夏季,伯罗奔尼撤人派出42条船前往密提林,同时,再次侵入阿提卡。雅典人一时陷于两线作战的困境。但是,伯罗奔尼撒人在大肆破坏之后,又因粮尽而退出了阿提卡。在密提林方面,城内的人们已经断了炊,望穿双眼,也没见到姗姗来迟的伯罗奔尼撒的舰队,他们不得不同雅典人议和。雅典人处死了大约1000多被认为应对这次暴动负主要责任的密提林人,拆毁了密提林的城堡,夺得他们的海军。密提林的土地分给了移往那里的雅典人,由密提林人耕种。
    ⑥此后不久
    普拉提亚人因为粮绝而向斯巴达人投降。斯巴达人杀死了200多普拉提亚人和围城时亦在城中的雅典人,妇女变为奴隶。城市被完全削平,土地租给底比斯人耕种,为期10年。然而,日子却不好过了,由科尔居拉人的造反开头,一个接一个的城市爆发了革命,整个希腊世界全被掀翻了。每个国家都有相互敌对的派别,民主派的领袖们向雅典靠拢而贵族派的头面人物求助于斯巴达。夏末,雅典人乘西西里的林地尼人请求援助之机,派去了一支舰队,打着帮助同族人的旗号,实际上是要防止粮食从西西里运往伯罗奔尼撤,顺便还可以看看是否能够占领西西里。冬季里,瘟疫又一次猖獗起来,近4400名重装步兵和300名骑兵死于瘟疫;至于一般人的死亡数目,没法弄清。公元前426年,因为频繁的地震,斯巴达人原准备进攻阿提卡的大军走到地峡便打道回府了。公元前425年,斯巴达人又蹂躏了阿提卡。雅典人则派出40条船去西西里,途中,占据了派罗斯并停留6天,加强了防御工事。留下驻军之后,雅典舰队继续开向西西里和科尔居拉。在阿提卡的伯罗奔尼撒人听说派罗斯失陷,立即退回国内,招集凡在伯罗奔尼撒的军队都赶紧向派罗斯进发。留守派罗斯的德莫斯提尼也加紧了防务工作并向附近的雅典舰队求援。斯巴达人从水陆两方面进攻,雅典人在两线防卫。斯巴达人的强行登陆没有成功,在海战中也失利,便要求暂时休战。然而,休战的时间极短。战斗似乎要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最后,在美塞尼亚人的帮助下,雅典人终于逼迫粮食不济、精疲力尽的斯巴达人投降。持续了72天的战争,从海上打到陆地,雅典人的损失微乎其微,斯巴达人阵亡和被俘的重装步兵有440人之多,希洛人也开始造反,令他们十分头疼。  此后不久,雅典人开始以大军压向科林斯。这次出征的军队,有80条战船、2000名重装步兵、200名骑兵和盟邦的一些部队。经过几番殊死的肉搏战,雅典人靠着他们的骑兵取得了胜利。公元前424年,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率军进攻安菲波里。他利用内奸里应外合,拿下了此城。安菲波里的失陷,使雅典人感到莫大的惊慌。这个地方对雅典人是非常有用的,它富有可供造船之用的木材。另外,雅典人更害怕同盟者们叛变。他们看到,伯拉西达表现得十分温和,无论他到什么地方,都宣布其使命是解放希腊。他的言行已经得到了不少雅典盟邦的欢迎,他们彼此争先恐后地叛离雅典,请求伯拉西达到他们那里去。已有几个雅典的盟邦落入了斯巴达人之手。雅典人不敢怠慢,尽可能地向各个城邦派遣驻军。公元前423年春,斯巴达人与雅典人签定了休战一年的和约。
    ⑦公元前422年
    休战期满后,雅典将军、激进的主战派首领克里昂说服了雅典人,允许他向色雷斯地区各城市进攻。他攻陷了托伦,然后沿着海岸向安菲波里航行。他把军队驻扎在安菲波里城前面的一座小山上,等候援军。他观察了周围的地形,认为可以随时不战而退。伯拉西达发现了雅典军队的行动,就立刻进入安菲波里城中,作战争动员,准备出奇制胜。克里昂看到了城内的军队在调动,他不愿在援军未到的情况下冒险作战,因而下令退兵。军队向爱昂退却,由左翼开路。他自以为有充分时间从容退却,带领右翼部分走了一条迂回的路,使没有盾牌保护的行军纵队右侧暴露在敌人面前。伯拉西达看准时机,亲自带领部队,从山上最陡的地方向下进攻雅典军队,击溃了慌乱退却的敌人。另一支斯巴达部队则从色雷斯门冲出,尾追撤退的雅典军。猝然遭受两面夹击的雅典人更加混乱了。雅典人的左翼已经溃不成军,人们纷纷落荒而逃。伯拉西达回过头来攻击敌军右翼,但他在进攻中受了伤。幸好没等雅典人发现,他就被扶下了战场。雅典军的右翼抵挡了一阵,克里昂指挥军队继续退走,途中被一个密星那斯人杀死。雅典人没有支持多久就全军溃散了。伯拉西达在听到了自己部队的胜利消息之后死去。在这场战斗中,雅典人阵亡者大约600人,而对方仅死了7人。安菲波里之役以后,两方面都不愿继续作战,想着如何订立和约。在斯巴达国王普雷斯托安那克斯与雅典将军尼西阿斯(又译尼西亚斯) 的促进下,和谈从冬谈到春。双方同意将战争中取得的对方的土地归还原主,并交换战俘。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终于签定了保持50年和平的条约,史称《尼西阿斯和约》。


    
    希腊古典时代(十七):伯罗奔尼撒战争4

    (4)西西里战
    50年和平条约的签定,只不过是交换了一纸关于“和平”的空文。双方都没有履行他们的诺言,谁也不愿意交出土地。在签约后的几年中,虽然没有进行大的战役,但违犯条约的事时有发生。
    ①公元前415年初
    雅典人讨论是否出兵西西里。尼西阿斯陈述利弊,再三劝阻雅典人不要远征西西里。野心勃勃的将军亚西比德(即阿尔基比阿德斯)却煽动民众,通过了远征的决议。几乎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老者对胜利满怀信心;年青人希望开开眼界,看看远地的风光;一般的人知道自己可以在远征期间得到工钱,而且,如果雅典的势力扩大,他们将会获得永久的薪给工作。少数实际上反对远征的人,怕被说成不爱国,也就缄口不言了。狂热的雅典人立即进行出征准备。大奴隶主和大商人们,期望通过远征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他们不惜花费巨资,使自己装备的船比别人的更漂亮、更快速。西西里争夺战就此爆发。
    就在这时,城内的大量赫尔密斯像突然被毁。亚西比德涉嫌此案,但他还是作为将军之一带兵出发了。这次远征是雅典人离开故土最远的一次,已经耗费了巨资并将继续用掉大笔财物。雅典人及其同盟者们共有136艘三列桨战舰,两条五十列桨大船,一条载着30匹马的船。总实力计有:1300名轻装步兵,5100重装步兵,480名弓弩手,700名投石手,共有桨手2.6万人。此外,由30条商船承运面包师、石匠、木工以及谷物和全套建筑要塞的工具。还有100多条征集来的小船和许多自愿随远征军去作生意的小船。
    雅典远征军航行到了意大利的顶端利吉姆,靠岸同当地人谈判,希望得到合作,但未成功,担任指挥的3位将军讨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尼西阿斯主张用武力和协商的办法使厄基斯泰与栖来那斯和解,然后,沿海岸航行,炫耀雅典的力量,表示雅典如何愿意援助它的朋友和同盟者,之后回国。亚西比得却认为不该一事无成地回去,主张首先争取麦山那的支持,因为此地是西西里的门户,又是一个绝好的海港,可以作为军队的根据地。拉马卡斯提出应该直接开赴叙拉古,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但他最后支持了亚西比得的计划。亚西比得率领他自己的舰船前往麦山那,吃了闭门羹,麦山那人根本不愿意让雅典人进城,他只好返回利吉姆。不久,雅典方面来了命令,要求涉嫌赫尔密斯神像案件的亚西比得等人回国,就国家对其控告进行答辩。亚西比得乘着自己的船,佯装回国,半路上却溜之乎也,逃到了斯巴达。雅典人对其进行缺席审判,宣布了他和他的同伴们的死刑。
    留在西西里的两位将军把军队分成两部分,用抽签决定各指挥一部。他们陆续取得了一些较小的胜利,进到卡塔那,准备进攻叙拉古。叙拉古人也在准备进攻雅典人。雅典将军派一个可信的人去见叙拉古的将军们,声称他是卡塔那城内亲叙拉古的人所派来的。他建议叙拉古人在黎明时发动进攻,以便利用雅典人晚间睡在距离武器较远的城内的好时机。他说,届时卡塔那城的内应会及时把雅典人关在城内,同时他们也会放火烧船舰。叙拉古人轻信了他的话,在约定的日子,全军出发开往卡塔那。雅典人看到叙拉古人已经上钩,全军连夜登船,驶往叙拉古。黎明时分,雅典人已经在奥林匹昂对岸抢占了一个有利地点,并设置了防御工事。叙拉古的骑兵先到达卡塔那,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把消息告诉步兵,全军马上返回来保卫自己故园。
    第2天,雅典人首先发动进攻,被迫仓促上阵的叙拉古人毫不示弱。双方相持不下了很久。可是突然下起了大雨,雷电交加,第1次作战的叙拉古人开始感到十分恐怖;而富有作战经验的雅典人及其同盟者,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所担心的,是叙拉古人抵抗了这么久而不退却。阿哥斯人首先迫使叙拉古人的左翼退却,接着,雅典人突破了抵抗他们的敌军。叙拉古人的部队被截断为两部分,开始逃跑。这一战中,叙拉古人和他们的同盟者有260人被杀,雅典人及奠同盟者损失约50人。
    从叙拉古回到卡塔那的雅典人,又驶向麦山那。但由于亚西比得的出卖,雅典的内应被处死,雅典人进不了城。他们在那里停了约13天,因风雨袭击,粮食缺乏,战事难以进展,不得不退到那克索斯和卡塔那过冬,并趁机拉拢西塞尔人,以获得粮款和马匹支援。同时,雅典人又去向迦太基人表示友好,去埃特鲁斯砍争取到一些盟友。叙拉古人也利用冬季建筑城墙,并派人去说服意大利沿海城市抵抗雅典的侵略。
    ②公元前414年春
    在西西里的雅典人加上新从雅典派来的援军,悄悄地出发,在离厄庇波利不远的地方登陆,陆军跑步直奔厄庇波利。在叙拉古人尚未弄清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雅典人已经强占了一块高地。叙拉古人慌忙进入战斗状态,军容不整,很快被击溃,死者约300人。
    雅典人一面建筑双重城墙,要把叙拉古人从陆上完全封锁起来,一面破坏叙拉古人的地下饮水管道,迫使他们提出投降条件。可是,科林斯人和斯巴达人及时地赶来,恢复了叙拉古人的信心。吉利普斯率斯巴达人的突然出现和叙拉古人的进攻,在雅典人中间造成纷乱。连尼西阿斯也认为,吉利普斯的到来,已经使雅典人在陆地上取胜的希望破灭。他带着他的舰队和一些陆军渡海移到普利姆密里昂。这里用水困难,取水要到很远的地方,他们出去收集柴草时,又常常受到叙拉古人的袭击,造成伤亡。
    吉利普斯几次主动发起攻击,终于破坏了雅典人完成包围叙拉古城的计划,也使叙拉古人的信心大增。尼西阿斯感到形势危急,写信向国内请求:或是立即撤军,或是再派大批援军来。雅典人不肯退却,决定派一支海陆军和两名将军去西西里增援。同时派船队绕伯罗奔尼撒巡视,以防有人从科林斯或斯巴达去西西里。
    亚西比得及其同伙逃到斯巴达,取得了生命和安全保证。他向斯巴达人献媚,和盘托出雅典人的战略计划。他夸大其辞地煽动,激励斯巴达人的战斗情绪,又为斯巴达人出谋划策。在他的蛊惑下,斯巴达人坚定了进攻雅典的决心。他们在征调部队去增援西西里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进攻阿提卡,并采取措施瓦解雅典同盟。


    
    希腊古典时代(十八):伯罗奔尼撒战争5

    ③公元前413年春
    斯巴达王阿基斯率军侵入阿提卡,在德凯利亚设防,利用这里作为根据地,劫掠乡村,把城中的驻军定期换防。这使雅典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以前,斯巴达人入侵的时间都不长,他们一走,雅典人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土地。但是敌人终年驻扎在高地,斯巴达王阿基斯亲自在那里指挥,不时地蹂躏乡下和一些地方,掠夺财物。雅典人不但失掉了全部农村的土地,丧失了羊群和役畜,而且有大批奴隶逃亡,这些奴隶多半是有技术的工匠。原本可以走捷径,由德凯利亚转运来粮食,现在必须绕道而行,才能到达雅典。雅典城里,白天,分遣队在城上轮流守卫;晚间,除骑兵外,所有的人都轮班防守。冬去春来,不得安宁,更令人难以招架的是,他们同时在两线作战。这边雅典被斯巴达人包围着,那边雅典人又在包围一个几乎同雅典一样大的叙拉古城。这一切给雅典人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他们开始对属民从海上进出口的一切货物征收5%的关税。
    在叙拉古,叙拉古人决定在海上作战。斯巴达人由陆上去攻击普利姆密里昂。叙拉古人在海战中因为自己秩序混乱、互相撞碰而丧失了几乎到手的胜利。但他们占据了普利姆密里昂的雅典要塞。这使雅典人的情况迅逮恶化。因为要塞中存放着他们的大量财物和粮食及设备。这里失陷,必然引起雅典人士气的低落,造成恐慌。叙拉古人又拦劫了雅典的补给船,焚烧了雅典人在科伦尼亚的造船木材,逐渐赢得了大多数西西里人的支持。除了中立的阿格立真坦之外,整个西西里都联合起来了,他们都站到了叙拉古人一边。
    叙拉古人加固了自己的船头,在海战中主动向雅典人较弱的船头撞击,凿穿雅典人的船头很深。甲板上的标枪手也使雅典人受到很大威胁。更可怕的是,那些乘着小船的叙拉古人溜到雅典船的桨下,紧靠着船边航行,向雅典的水手们投标枪。由于水面狭小,雅典人的船只不能运用环绕敌舰、撞击其侧面或船尾的战术,损伤很大。海战的胜利,不但使叙拉古人对自己的海军有了充分的信心,而且感到很有能力对付雅典人的陆军了。
    在叙拉古人准备再次海陆进攻的时候,德莫斯提尼和攸利密顿率领的雅典援军到了。他们决定迅速出击,给敌人一个下马威,并想乘夜首先攻下厄庇波利。开始时,一切都比较顺利。他们占领了叙拉古人的城墙,因而自认为已经获得了胜利,于是精神开始涣散。就在这时,敌人趁机进行反击,击溃了雅典人。雅典人被迫逃命,秩序大乱,不知向哪里逃才好。黑暗中,难辨敌我友,误伤了不少自己人。逃路只有一条,一些人跌下悬崖丢了性命。迷路的人被叙拉古的骑兵包围杀害了。这次意外的胜利,恢复了叙拉古人以前所有的信心。
    面对失败,德莫斯提尼主张立即离开西西里,保留雅典尚存的海上优势,回去对付斯巴达人。但是尼西阿斯不愿公开示弱,不肯撤退。雅典人一时没有采取任何步骤。叙拉古人却马上又准备了新的海陆军联合行动。尼西阿斯开始后悔没有早一步转移。可是,当他们决定撤离时,发生了月食。迷信的尼西阿斯坚持依照预言者说的办,要等到过了3个9天之后,才讨论军队的去向,致使军机延误。叙拉古人却一点也没有放松,他们在自己选好的日子,同时从海上和陆地向雅典人发起进攻,给雅典人造成重大损失。他们再也不怕雅典人了,开始封锁港口,堵死雅典人的逃路。
    雅典人对这次远征感到后悔不迭。他们的退路被封死,又断了粮食,急得尼西阿斯几乎精神错乱。将军们商定在海上与叙拉古人决一雌雄。尼西阿斯对雅典人说:“如果在这次战役中你们不能获胜的话,我们在此地的敌人就会立即去进攻雅典。我们留在雅典的那些人,将不能抵抗已经在那里的敌人和从这里去的敌人联合起来的大军。所以当你们一旦落入叙拉古人的手中,你们国内的同胞就要落入斯巴达人的掌握之中了。”他强调,全体雅典人的命运“完全依靠这次战役”,号召雅典人为祖国表现出自己比别人更高的技术和更大的勇气。
    作好了战斗准备的叙拉古人及其同盟者,更是严阵以待。吉利普斯发表演说激励他们。他说,“我们最大的敌人,现在瓦解了,他们的时运已经过去了,让我们同仇敌忾”向侵略者复仇。
    战斗开始了。这是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激烈的战役。双方的桨手们毫不畏惧,舵手们互相竞争。200多条船挤在一个狭小的水面上。一条船去撞击对方,同时又被敌舰撞击,有时两条或更多的船一起向一条船撞击。船舰互相撞击的声音如雷贯耳,命令声和叫喊声混成一片。甲板上的士兵们把标枪、箭和石头不停地向敌人的船上射去;一旦船舰相遇,两方的士兵都抢着跑上敌舰,跟着就是殊死的肉搏。雅典人拼命要冲出港口,夺取安全回到祖国的机会;叙拉古人全力争取胜利,阻止雅典人逃跑。
    海上战斗在进行时,岸上的军人们也不轻松。他们紧张的情绪随着战斗的形势而转移。忽而大声哀嚎,忽而开始祈祷,忽而觉得达到了安全境界,忽而觉得面临死亡的边缘。战斗进行了很长时间,叙拉古人及其同盟者终于粉碎了雅典人的抵抗。他们大声欢呼着、叫喊着,追逐着丢盔卸甲的雅典人,把他们赶到岸边。岸上的雅典人也乱成一团,他们大声哭嚎或呻吟;清醒一些的人跑去帮助他们的船舰或防守他们的城墙。
    ④战后
    德莫斯提尼和尼西阿斯想要连夜装备残余舰只,在黎明时冲出去;可是水兵们已经丧失了锐气,他们不愿上船。雅典人决定从陆地上撤退。
    叙拉古人赫摩克拉底看出了雅典人的用心。他晋谒政府官员,向他们指出雅典人可能在晚间逃跑。他建议立即全军出城,堵塞道路,占领并防守隘口。可是官员们却指出,叙拉古人及其同盟者们在海上大捷以后,正陶醉在胜利的愉快之中,不可能说服他们拿起武器出去作战。赫摩克拉底知道时间刻不容缓,只好按自己的计划行动。他派自己的一个朋友,带着一支骑兵来到雅典人的军营附近,装作对雅典人友好的样子,告诉他们不要在晚上出逃,因为叙拉古人已经把守住了道路。雅典的将军们,竟然听信了这些话,把撤退的计划推迟了。
    叙拉古人和吉利普斯却在这期间抓紧部署。他们堵塞了雅典人可能要走的乡村道路,在大小河流的渡口派驻守卫部队,还把雅典人的船只拖回自己的城去。
    当雅典人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可以转移的时候,已经是海战后两天了。这真是一个悲惨的时刻。全体雅典人都感到耻辱和痛苦。死者没有埋葬,伤员难以带走,全军差不多都在以泪洗面。他们已经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不可预料的未来也许还会带给他们更大的灾难。他们忘不掉,当初出发时是多么阔气、多么骄傲,而今又是多么耻辱、多么落魄!没有哪个希腊军队曾经受过这样的惨败。将军们尽力鼓舞、安慰自己沮丧的士兵,把4万人的散乱部队整理好。撤退的队伍一路上不时受到阻击,走走停停,进一步,退两步,退却的第5天晚上,雅典人的各种必需品都没有了,不少人在同敌人作战中又负了伤。尼西阿斯和德莫斯提尼决定,尽量多燃一些火把,在夜间出发。他们避开叙拉古人的守卫,向海边走。由于晚间行军,又是在敌人的领土上,而且敌人就在不远的地方,德莫斯提尼的后卫部队发生了混乱,一部分队伍失掉了与大部队的联络。黎明时,主力部队到了海边。天亮以后,叙拉古人才发现雅典人已经走过去了,他们立刻追赶。中午时分,叙拉古人赶上并包围了落在后面的、由德莫斯提尼率领的后卫部队。雅典人被困在一个四面有围墙的地方。在稳获胜利的心理支配下,叙拉古人宁愿保护自己而不想同雅典人展开肉搏战。他们从四面八方把石头射向雅典人,持续了一整天,直到雅典人精疲力竭。德莫斯提尼被迫投降。
    尼西阿斯在确认了德莫斯提尼投降的消息后,曾提出愿意偿付叙拉古战争赔款,作为换取允许他们回国的条件,希望能订立协约。但是,叙拉古人和吉利普斯拒绝了这些建议。他们包围了雅典人,雨点般的石头落在雅典人的头上。一直坚持到晚上,只有300人突围出去。第2天,尼西阿斯带领他的军队继续前进,叙拉古人及其同盟者紧追不舍。又饥又渴的雅典人向河边跑,冲入河中。一切纪律都没有了。每个人都想先渡过河去,他们挤成了一团,互相践踏。有的人被他们自己的矛刺死,有的人被行李纠缠着让水卷走了。河对岸的叙拉古人居高临下,向雅典人射击。伯罗奔尼撒人冲到河里去杀正喝水的雅典人。最后,死者的尸体堆积在河床中,少数渡过河的人也被敌人的骑兵杀死了。尼西阿斯向吉利普斯投降。突围出去的300人也被追上并当了俘虏。被俘的雅典人有7000人之多,其余的人当时就被杀死了。叙拉古人及其同盟者不顾吉利普斯的意见,杀死了尼西阿斯和德莫斯提尼。
    被俘的雅典人及其同盟者,被囚禁在一个没有棚顶的、狭窄的石坑中。白天,秋日的毒热和污浊的空气使他们困苦不堪;夜晚,秋风袭人,无法可以御寒。伤病人员逐日增加,死者的尸体堆在那里,恶臭难当。他们在饥饿困苦中煎熬了2个多月,除雅典人和参加远征军的意大利人及西西里的希腊人外,其余的俘虏都被卖作了奴隶。雅典人在西西里的失败,是完全的惨败,海军、陆军都毁灭了,全军覆灭。他们丧失了近5万人,其中重装步兵1万余人,损失战舰200艘,付出了大笔战费。


    
    希腊古典时代(二十):伯罗奔尼撒战争7

    (6)评价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促使小农经济与手工业者破产,不少城邦丧失了大批劳动力,土地荒芜,工商业停滞倒闭。大奴隶主、大土地所有者、投机商人和高利贷者乘机而入,大肆兼并土地、聚敛财富和奴隶,中小奴隶制经济逐渐被吞没,代之而起的是在大地产、大手工业作坊主为代表的大奴隶主经济。大批公民破产,兵源减少,城邦的统治基础动摇了。贫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不满富人和豪强的统治。柏拉图曾经写道:“每个城邦,不管分别如何的小,都分成了两个敌对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因此,在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都曾先后发生贫民起义,打死了许多奴隶主,瓜分了他们的财产。风起云涌的起义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进一步加速了希腊城邦的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城邦历史的转折点,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使整个希腊奴隶制城邦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场战争,使得斯巴达称霸于全希腊,使其寡头政治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势力同时遭到迫害。寡头政治的蛮横统治又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趋于瓦解。接着,几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如底比斯、雅典又为争夺希腊霸权继续战争。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希腊境内战火不绝,各邦力量彼此消耗下去,后来终于被早已对其觊觎的外敌马其顿所灭。
    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相当地位。对抗双方对海上通路的争夺,从海上对敌的封锁和侵入都达到了很大规模;夺取要塞创造了许多新方法,如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等;方阵虽还是战斗队形的基础,但步兵能以密集队形和散开队形在起伏 地机动行动;职业军人开始出现。这些都对希腊以及西欧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7)后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内政与外交息息相联。雅典丧失了其强国地位。但战争的结束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尤其人们希望和平和自由。色诺芬是这样来描述雅典的投降的:“雅典接受和平条约后赖山德尔进入比雷埃夫斯。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们的家园,在笛子音乐的伴随下大家欣乐地开始拆除城墙,因为大家相信,从这一天开始希腊的自由开始了。”“长墙”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的舰队除12条船外全部被交出。在雅典一个亲斯巴达的寡头政权上台(不过这个政权在前403年就又被取消了)。在爱琴海上到处都设立了亲斯巴达的政府,斯巴达在各处驻兵。虽然科林斯和底比斯希望摧毁雅典,但雅典没有被摧毁,因为斯巴达不希望留下一个力量真空。斯巴达也有它自己的困难:它以自由和自主为口号介入战场,但却向波斯出卖了小亚细亚的城市。现在它又不想将这些城市让给波斯了,因此它不得不与波斯作战。波斯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得利者。波斯与斯巴达的战争一直到前386年才结束。这场战火从西西里岛到小亚细亚、牵涉了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古代世界大战”过后希腊的经典黄金时代也结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希腊的城市国家此前就已经不稳定的均衡关系彻底被打破了。前4世纪雅典虽然能够重建提洛同盟,但这个同盟与第一个同盟相比就逊色多了。但斯巴达的霸权也只持续了数十年,但此后战前的形势也未能被恢复。在这个发展规程的最后出现了雄心勃勃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交战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在争夺霸权的这场较量中,斯巴达能够获胜,只不过因为其内部矛盾比之雅典相对小些、简单些罢了。雅典人对自己的同盟者压榨过甚,也为他们自己埋下了祸根。斯巴达人用解放他们的口号,轻而易举地就争得了许多支持者。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当敌人还在德凯利亚时,所有的雅典人不是在城墙上,就是在各个岗位上,站在武器的旁边。阿提卡农村的被占领、财产被掠夺、人力大批丧失,是雅典势力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战争对小农经济的毁灭性打击,摧毁了希腊文明的基础。作为城邦支柱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小所有者的设落而衰退,希腊城邦的末日已经不远,真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斯巴达人为了称霸希腊,不惜牺牲希腊的长远利益,同宿敌波斯联合对付提洛同盟,加速了雅典的失败,但因此而留给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
    在这次战争中,加强海军力量,争夺海上优势是一个突出的战略问题。雅典人曾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他们的强大舰队上,从而忽略了阿提卡农民的利益,最终把自己置于困境。斯巴达人首次与雅典人进行海战时,连在风浪中使船的技术都不具备,可是在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却在羊河口海战中一举挫败了在海上称霸几十年的雅典人,为最终的胜利奠基。叙拉古人在战争中学到了作战的知识,他们用特殊加固的船头去撞击雅典人的船头,又以标枪配合,破了雅典人的传统海战战术,给敌人造成了极大威胁。固守城垣和攻城掠地的事,在此次战争中屡见不鲜。这是古代战争的一大特点。雅典人在开战之时,全国的人向雅典城集中,欲以坚守不出同斯巴达人对抗。而挖地道、断水源、放火烧,长时间包围乃至以攻城机强攻或利用内奸里应外合捣毁城池,都是各方常用的破城手段。
    战争中,及时捕捉战机比什么都重要。公元前429年,福密俄趁斯巴达人尚未熟悉水性之际,利用风浪给敌人造成的困境,立即发动攻击,获得胜利。其后,斯巴达人略施小计,把雅典人引入圈套,眼看胜利唾手可得,不料得意忘形,坏了大事。雅典人不失时机发动反击,反败为胜。公元前424年的安菲波里之战,雅典主战的克里昂不去想如何作战,而先考虑撤退,撤退中又将弱点暴露在敌人面前,正好给了想要出奇制胜的斯巴达人以可乘之机。斯巴达人仅以损失7人的代价,换得雅典损兵折将600人的胜利。如此巨大的反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雅典人在战争初期的信心,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依仗他们当时的财力;而在战争后期,斯巴达人的长期围困,使雅典人失去了土地和牲畜,内有奴隶叛逃,外有盟邦造反和强敌在侧,雅典人危在旦夕。在叙拉古时,雅典人远离故土,不免常被补给困难所扰,而终于遭到了全军覆灭的厄运。斯巴达人在派罗斯失陷后,组织救援不力,又有后院起火,希洛人造反,以致雪上加霜,终于失利。由此可见,进行战争时,有一个强大而巩固的后方是多么重要。


    
    希腊古典时代(二十一):城邦危机

    6.城邦危机
    (1)危机的表现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希腊参战的城邦均相继陷入危机。危机的表现为邦际之间的战争频仍,霸权旋起旋仆,各邦丧失充分自卫能力,公民兵越来越明显地被雇佣兵所代替。在此起彼伏的战争中,各城邦的人力和物力都加快消耗,小农经济无法经受战争和富人的挤压,大批破产。少部分人靠战争和牺牲小农的利益成为巨富。贫者与富者的矛盾因此尖锐化,社会冲突加剧,重分土地和财产这类古风时代的口号重新在希腊出现,君主制的特殊形式僭主制在混乱之中再次流行。这一切虽然不是同时出现的,也不是所有希腊城邦都经历了同样的危机,但各邦的发展趋势却是完全一致的。这预示一个统一的、能切实保护富有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政权即将在希腊出现。希腊城邦危机最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斯巴达出现。
    (2)解体
    一向守贫的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获得前所未有的荣誉、金钱和权力。斯巴达统帅来山德曾一次从小亚运回2000塔兰特巨款。当雅典投降后他凯旋回国时,又带回整车的黄金。他本人和他的许多将领都发了横财,从穷汉变为富翁。由于财富和经济先进国家的文化象洪流一样涌入这个国家,来库古改革创立的公民平等原则和艰苦奋斗的传统被迅速冲垮:人们疯狂地追逐钱财,积蓄家产。一些强者通过牺牲弱者的利益更加富足,一些弱者越发贫困。不同的财产伴生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产生不同的集团,平等者不再平等,公平的原则被抛弃,斯巴达开始了无可挽回的衰落过程。公元前4世初,原属国有的公民份地可正式转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化。斯巴达的富人越发肆无忌惮地并吞小农的土地,短短时间,斯巴达公民人数就减少到1900人左右,而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公民则仅剩下1000人。公元前399年,以基那敦为首的“下等者”预谋起义,企图推翻斯巴达贵族统治。他们甚至串连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因为只要向这些人提到斯巴达人,他们就表示出要生吞活剥斯巴达人的心情。只是由于叛徒出卖,起义才被遏止。然而,曾经令人羡慕不已的斯巴达的稳定已一去不返了。
    (3)暂时复兴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元气大损,公民人数由战前的4万减至约2万。经过一段休养生息,雅典的政治、经济有所恢复,民主制进一步发展,公民大会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加强,主持公民大会的权力和主持500人议事会的权力分离。大会执行 由非值班的9个 团各出一人组成,不再由值班 团 担任。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方主义对大会决议的影响。公民大会的讲台不再由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所主导,一批出自各种家庭的政治家、演说家脱颖而出,这是民主生活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人,是民主制度的热情讴歌者。公民参加公共活动得到的津贴项目增多,金额越来越大,不仅出席公民大会享受津贴福利(起初1奥波尔,逐渐增至1德拉克马),而且观看戏剧也发放津贴。这些福利虽然鼓励了贫苦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但也同在公民兵中引入津贴一样,使过去自觉的奉献变为有偿的服务,自觉的义务变为有偿的交换。公民热衷于个人创收,宁愿雇外邦人当兵打仗,而不愿自己服兵役义务。公民兵在对外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日益淡薄。
    在经济方面,少数富人的财产明显增多,在最富有的1200人中间,财产大多在5塔兰特左右,多的高达数百塔兰特,少的也有2塔兰特。他们的收入来源已不再局限于地产。一些人经营起过去由外邦人经营的手工作坊、银钱兑换业务,有的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有的还经营澡堂、妓院、酒馆、房地产。每人均拥有大量奴隶,奴隶与公民人数的比例显然加大。外邦人在雅典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仍然是手工业、商业,雅典两家最大的奴隶作坊主均是外邦人。私有经济的进步使雅典在丧失了附属国的巨额贡款之后仍然能得到大量收入,公民的福利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这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相对稳定,所以雅典贫富的差距虽然拉大,但失地的公民人数远比斯巴达要少,其危机主要表现为公民兵的衰落和个人主义的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多对雅典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谓之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穷人对富人的剥削。他们的认识反映了一部分奴隶主富人的意见,但这种理论上的批评并未导致实践上对民主制的颠覆。自从民主政治恢复直到公元前322年外来势力将它扼杀为止,过去习见的贵族与贫民的政体之争不复再现,民主体制作为一种完整的体系已为富人和穷人所普遍接受。雅典内部的相对稳定使它得以恢复积极的对外活动。公元前378年,雅典成功地拉到一些利益相同的国家建立起第二次海上同盟。然而参加国比提洛同盟少得多,且雅典只是其中一个平等的伙伴。随着第二次海上同盟的建立,希腊的暂时和平被破坏,雅典舰队大败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舰队,洗雪了羊河之战的耻辱。
    (4)科林斯战争
    科林斯战争(Corinthian War),是公元前395年雅典、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联合反对斯巴达的战争。因联盟各邦曾在科林斯召开军事会议,故名。波斯国王乘机干涉希腊事务,先助联盟者取得多次胜利,后又转而帮助斯巴达。公元前387年斯巴达与波斯签订牺牲全希腊利益的“大王和约”,战争在波斯压力下宣告结束。
    科林斯战争是以雅典为中心的古希腊城邦联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纪~四世纪)之间进行的战争。为领导同盟军,军事委员会在科林斯成立。
    这次战争的原因是,发达的希腊各城邦国家(底比斯、阿尔戈斯、科林斯、雅典、伊利斯和阿克内尼亚等)力图摆脱斯巴达的霸权统治。同斯巴达处于战争状态的波斯给联盟提供了金钱援助。
    在克尼多斯岛附近的海战(公元前394年)中,希波联合舰队在雅典人科农的指挥下击溃了斯巴达人的舰队,从而结束了斯巴达的制海权。
    科罗尼亚(公元前394年)附近和科林斯附近的伊斯特姆和列赫伊港湾沿岸(公元前394年)的陆上交战,证明了雅典人在装备上占有优势:雅典战略家伊菲克拉特斯统领的机动轻步兵使用投掷武器和攻击武器——长标枪、镖枪和剑,战胜了斯巴达人迟钝的重民军。
    斯巴达战败后,开始同波斯谈判。波斯由于害怕雅典强大,改变了方针,转而支持斯巴达。在波斯的压力下,科林斯战争终止了。公元前386年(或前387年)在撒狄缔结了安塔达斯和约,该和约助长了斯巴达在希腊的霸权,也使希腊失去了在希波战争(公元前500~449年)期间获得的征服地。
    (5)底比斯的霸权
    雅典的胜利得到底比斯的呼应。底比斯重建曾被斯巴达强迫解散的彼奥提亚同盟,引起斯巴达的强烈反应。双方在留克特拉展开激烈会战。斯巴达投入约11000同盟军,底比斯投入约6000本国公民兵,由将军埃帕米侬达率领。埃帕米侬达布下著名的“楔形”方阵,置主力于左翼,纵深厚达50列,一举突破斯军右翼,致使敌全线败逃。斯巴达国王克莱昂伯罗图斯及400公民战死,其重装步兵统治希腊战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留克特拉之战成为斯巴达众叛亲离、伯罗奔尼撒同盟崩溃的起点。一些国家的民主派趁机推翻亲斯巴达的寡头政权,一些国家退盟。公元前370年冬,埃帕米侬达应原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国的邀请,率军杀入伯罗奔尼撒,在斯巴达如入无人之境,大肆掳掠。美塞尼亚的希洛人获得解放,建立起完全独立的国家。这对斯巴达人是致命打击,断绝了许多公民的生活来源,加速了平等者公社的破产。底比斯军在伯罗奔尼撒引起的震荡不仅如此。阿尔哥斯平民“棍棒派”借机暴动,打死贵族1200人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连试图平息暴动的民主派领袖也被棒杀。
    底比斯的勃兴引起雅典的忧虑,转而与斯巴达结盟。底比斯为同雅典在爱琴海竞争,于公元前364年建起一支海军,将雅典在爱琴海的一些盟友拉到自己一边。公元前362年,因南希腊局势发生不利于底比斯的变化,埃帕米侬达驱军再入伯罗奔尼撒,和雅典、斯巴达等邦联军会战于曼丁尼亚,再次获胜。但埃帕米侬达在指挥追击时被敌人标枪击中,雅典等败军得以逃生。埃帕米侬达临终前嘱咐与敌缔结和约,参战各邦均求之不得。美塞尼亚的独立在和会上得到除斯巴达之外的所有与会城邦的承认。斯巴达尽管抗议,但无人理会。战后它已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国家。
    底比斯的兴起与希腊混乱的国际形势以及杰出人物的努力有关。埃帕米侬达对此起了决定作用。随着他肉体的消失,神话般的底比斯霸权立即破灭。这样,在公元前362年以后,希腊实际上既找不到一支能左右邦际关系的力量,也找不到克服城邦内部危机的出路,各国都在不断摩擦和自耗中加速衰落,这就为马其顿的征服创造了条件。
    (6)结束
    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诸邦有所警惕,以雅典为首,分成了反马其顿和亲马其顿两派。反马其顿主要以民主派的工商业奴隶主,以德摩斯梯尼为首,由于商业传统,该派不愿与马其顿为伍。亲马其顿派为城邦上层的奴隶主,由于城邦内部奴隶和平民的不断反抗,因此上层奴隶主寄希望于马其顿国王腓力来改变城邦状况。、
    前355年,“神圣战争”爆发,前350 年,德摩斯梯尼发表了反马其顿的演讲,前349年,马其顿占领了卡尔息狄斯半岛,雅典被迫议和。前348年,唯一阻挡马其顿南下的奥林托斯城邦被毁。前344年秋,帖撒利为马其顿所控制。前339年,腓力发动战争,再次进入希腊。前338年,喀罗尼亚战役爆发,雅典——底比斯联军战败,希腊各邦实际上失去了独立。前337年,腓力组成了“希腊同盟”,控制了希腊诸邦。


    
    希腊古典时代(二十二):希腊文化

    7.希腊文化
    (1)哲学
    前5世纪的希腊哲学发展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其中最早的是西西里岛的恩培多克勒和伯里克利的老师阿纳克萨哥拉斯。前者主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独立,并不断运动,主张认识来源于感觉,事物是通过流射的形式来引发人的感觉,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同时,他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气、土形成的,开启了后来的原子论。而后者则是认为事物可以通过不断的分割而分割的微粒子,是后来的原子论的直接启发者。
    继二人之后的是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指出事物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其认识论主张,人的感觉和认知都是来自于外在事物,所以人若没有外部事物,就没有思想和认识。
    继德谟克利特之后的就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主张知性和德性是要统一的,而关键在于教育。主张人要通过不断的思辨来破除旧的认识达到认识上的进步和德性的完全化。
    柏拉图则是唯心主义者,认为理念和观念才是真实的,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而柏拉图同时也是一位文笔优美的文学家。
    亚里士多德以知识渊博著称,他认为柏拉图的概念不合情理,客观上观念的世界不存在。同时,亚里士多德在唯物论上陷入了二元论中,认为物质客观存在,但同时又受精神世界的支配即形式的支配。亚里士多德在其他领域也颇多建树。
    (2)天文学
    恩培多克勒首先解释了日食的过程:月亮走在地日之间,而阿纳克萨哥拉斯则解释了月食:地球走在日月之间,而且银河是远处许多星星的光,月亮上有高山沟壑,太阳是灼热的熔岩之石,太阳神不存在。
    至前4世纪,欧多克索斯第一次利用几何原理来解释宇宙,虽然其解释方式是错误的。但是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上第一次试图解释天文学现象。
    (3)数学
    在毕达哥拉斯之后,希腊的数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三角形、圆形、多边形、球体的许多定理。而希波克拉底也致力于化圆为方的解答。
    欧多克索斯的学生美尼克慕斯又对圆锥曲线颇有研究。
    (4)医学
    希波克拉底不仅对数学有所贡献,在医学上也是建树颇多。他认为人的疾病都是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互相作用所致。强调病因一定要明确,并且要彻底治愈病人。他制定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仍被西医奉为职业操守的原则。
    (5)史学
    古希腊的史学在古典时期当推三位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历史学之父”,所著《历史》是西方历史学的经典著作,以希波战争为主要时间轴。详细记述了巴比伦、波斯、埃及等地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希罗多德注意核实史料的真实性,奠定了后世历史学的记叙法则。
    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曾任雅典将军的他后来被流放,专心编写史书。修昔底德注意对史料的筛选和辨别,具有高可信度,是西方历史学的楷模。
    色诺芬的著作为《希腊史》及《长征记》,他不仅富于军政和历史,还有文学,因此其记叙的方式比较富有文学性。
    (6)文学
    文学方面,古典时代产生了三位悲剧诗人和一位喜剧诗人
    悲剧诗人为爱斯奇里斯、索福克里斯、幼里披底斯。爱斯奇里斯被封为“悲剧之父”,其作品慷慨激昂,索福克里斯的作品庄重而平和,幼里披底斯则侧重写实和激情的爆发,而阿里斯托芬作为古希腊的喜剧之父,取材于平民生活,幽默诙谐。
    (7)艺术
    艺术方面,古典时期的三位雕塑家:米隆、波吕克里特、菲狄亚斯。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像和波吕克里特的持矛者像以及菲狄亚斯设计的雅典卫城,堪称不朽的古典作品。


    
    古希腊城邦: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也叫阿戈斯,希腊城市,临阿古利科斯湾,近迈锡尼。位于卡斯特罗和圣伊利亚斯两山麓的阿尔吉夫平原上。交通发达,是周围农产品的集散地。最低海拔15米,中心海拔42米,最高海拔500 - 600米。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希腊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影响,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始终被居住的城市。
    1.建立
    在希腊神话中,阿尔戈斯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传说达那俄斯出逃埃及后成为阿尔戈斯的统治者。他的儿子阿德剌斯托斯是攻打忒拜的七个国王之一和唯一的幸存者。在荷马史诗中狄俄墨得斯是阿尔戈斯的国王。最早的考古发现证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了。迈锡尼文明时期这里的山上已经建立了一座城堡。陶立克人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他们还建立了一座阿波罗神庙。
    2.古代
    公元前七世纪多利亚人在此建立奴隶制城邦,曾称霸半岛,为南希腊政治、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546年为斯巴达击败。在波斯战争中阿尔戈斯持中立。前460年阿戈斯获得了一个民主的宪法。前451年它与斯巴达签署了一个30年和平条约。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阿尔戈斯与雅典联盟,但这个联盟并未给阿戈斯带来任何好处。此后阿尔戈斯与科林斯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在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战役中它们一起战败了斯巴达。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阿尔戈斯陷入不同的其它国家的影响,前146年它投入罗马共和国,从此它的地位就不重要了。
    3.地位
    阿尔戈斯是希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阿尔戈利斯州首府。其东为肥沃的阿伊韦平原。自早期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500年)起,就有人定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是国内外游客常去的旅游点。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阿戈斯代表阿伊韦平原所有定居点。在希腊神话中,是狄俄梅季斯(阿戈斯王阿德拉斯托斯的继承人,特洛伊战争中藏在木马腹中进入特洛伊城的英雄之一)和阿加梅农(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迈锡尼王)的故乡。公元前7世纪多立斯人在此建立奴隶制城邦,曾称霸希腊半岛。公元前546年被斯巴达击败,国势削弱。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征服。
    阿尔戈斯有许多名胜和古迹,阿尔戈斯新城建于古城的东南,是阿伊韦地区的铁路枢纽和农业中心。
    4.古迹
    (1)迈锡尼古墓
    在圣伊利阿尔斯山东南麓,经20世纪50年代末发掘,发现有迈锡尼古墓,有26座地下墓室和6座竖坑墓穴,还有一公元前2000年的中期青铜器时代的建筑物。
    (2)阿波罗神庙
    这座人类为纪念预言神和拯救人类的神——阿波罗而建成的圣所——阿波罗?埃皮鸠里(埃皮鸠里的意思是拯救人类的神)神庙,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坐落于荒无人烟的阿卡迪亚群峰之间。这里有人类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科林斯式柱头。整座纪念性建筑物用大胆的建筑结构将古老的早期希腊建筑风格和明朗的陶立克风格结合在一起。
    (3)雅典娜神庙遗址
    雅典娜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雅典娜胜利女神庙,也称为无翼胜利女神庙,位于卫城山上。采用爱奥尼亚柱式,台基长8.15米,宽5.38米,前后柱廊雕饰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结晶。
    (4)阿尔戈斯赫拉神庙
    阿尔戈斯赫拉神庙(Ηρα?ον ?ργου?/Argive Heraion)是位于希腊阿尔戈斯附近(10公里)的一座赫拉神庙遗迹,大约位于阿尔戈斯和迈锡尼遗迹的中间。它位于艾维亚山脚(Mt. Euboea),俯瞰整个阿尔戈斯平原。
    5.建筑
    多鲁斯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建立了陶立克柱式的神庙。 神殿建筑是最能体现伟大、尊严和权力的建筑。每座神殿中自然形成的细微的对称性,都有一种神性的光环。最初,神殿建筑有过三种柱式。陶立克式最先出现,是从古代产生的。海伦和仙女奥尔赛斯的儿子多鲁斯统治了阿哈伊亚和伯罗奔尼撒全境。多鲁斯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建立了陶立克柱式的神庙。后来,在阿哈伊亚的其他城市也建立了一些同样柱式的神庙。当时对称的规则还没有产生。为了寻找范本,他们转向人体自身。
    当他们想要在这座神庙中设置柱子时,因为还没有对称的规则,就探索用什么方法能使它适于承受载荷并具有公认美观的外貌。他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长来比较。结果发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于是他们就把同样的原则搬到柱子上来,以柱身基座厚度的六倍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这样,陶立克式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


    
    雅典(一):早期

    雅典是一个古希腊城邦。城邦时代,位于阿提卡平原,科林斯湾和爱琴海的汇流之地。核心是高地卫城,依靠阿瑞斯山,后来成为在阿提卡平原发展而成的城邦。
    雅典以前是一个普通的城邦,经过梭伦、庇西特拉图、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后执政,在希腊城邦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波希战争爆发后,带领希腊城邦击败波斯,战后,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经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趋于衰落,标示著希腊城邦文明走向尽头。
    雅典在古希腊文明中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是君主专制的古代世界中,希腊雅典保留石器时代的直接民主,并发展成为影响现代人民主观念极深远的民主政治体制。特别是在黄金年代,雅典成为希腊城邦中的人才荟萃之地,许多闻名后世的学者、文学作品、建筑物等等,都出现在这个时代,对此,伯利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1.由来
    在古希腊语中,雅典为?θ?ναι,又称?θην?和?θ?νη,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根据希腊神话,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于是分别拿出一样物品供人类挑。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结果这座城市信奉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
    2.早期
    希腊神话记载,前1550年,凯克洛普斯是那时雅典国王,那时的雅典只是个小村庄,在他任内发生重要的大事,选择雅典娜为雅典的守护神。凯克洛普斯的曾孙是特修斯是希腊神话的英雄,讨平爱奥尼亚人,建立有规模的城邦。多利安人大举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后,爱奥尼亚人与麦西尼亚人迁徒到雅典城,其中有个美兰萨斯,利用雅典王室内讧,发动政变,成为雅典城的新王。
    (1)雅典国王
    雅典国王指的是在雅典式民主诞生之前,统治著雅典僭主、执政官和城邦的国王。他们大多数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皆源自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下表来自于公元四世纪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的著述。
    ①最早的国王
    以下三位是在史前大洪水发生之前统治上一期雅典城邦的国王。
    珀里法斯
    俄古革斯
    阿刻塔俄斯
    ②刻克洛普斯朝
    虽然是半人半蛇,但是刻克洛普斯仍然被认为是本次雅典的第一位国王。以下各位国王在位时间都是由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学家通过帕罗斯年代记等资料推测得出的。
    刻克洛普斯 前1556 - 前1506
    克拉纳士 前1506 - 前1497
    安菲克堤翁 前1497 - 前1487
    厄里克托尼俄斯 前1487 - 前1437
    潘狄翁一世 前1437 - 前1397
    埃瑞克修斯 前1397- 前1347
    刻克洛普斯二世 前1347 - 前1317
    卡伊拉索斯 前1317 - 前1292
    潘狄翁二世 前1292 - 前1291
    米提昂 前1291 - 前1291
    埃勾斯 前1291 - 前1234
    忒修斯 前1234 - 前1204 (或前1213)
    墨涅斯修斯 前1204 - 前1181(或前1213 - 前1191)
    得摩丰 前1181 - 前1147
    奥克因特斯 前1147 - 前1135
    阿普黑达斯 前1135 - 前1134
    特伊莫特斯 前1134 - 前1126
    ③其他
    米郎修斯 前1126 - 前1089(曾是皮洛斯王)
    科德鲁斯 前1089 - 前1068
    在科德洛斯死后,其子墨冬和Acastus也曾为王,或者至少成为执政官。前753年之后该职位消失。
    (2)贵族政治
    美兰萨斯去世后,其子科德鲁斯即位,多利亚人入侵阿提卡半岛,科德鲁斯率领军队抵抗,多利安人祈求神谕:“多利安不杀雅典王必能得胜。”,科德鲁斯知道这个消息,为了拯救国家,乔装成平民,只身潜入多利安人的军营,但立刻被杀害,多利安知道此事,知道违反神谕,便自行撤退,雅典人有感于科德拉斯的事迹,决定废除王政,雅典这时就从君主政体改为贵族政治,科德鲁斯之子墨冬,担任雅典人所选出的第一任执政官,在他任内,许多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爱奥尼亚人难民逃到阿提卡,于是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决定向外发展,墨冬的弟弟安德罗维克拉斯(Androcles),带着爱奥尼亚人,去小亚细亚沿岸移民,是为“爱奥尼亚殖民地”。
    雅典贵族势力抬头,逐渐降低执政官权力,成为民主政治的开端,不过由于贵族独揽军政宗教大权,实际上为专制的寡头政治,贵族大权在握,利用职权,欺压平民,由于阿提卡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新兴的贸易阶层,平民与贸易阶层向贵族请求改革,德拉古在此背景下,制定德拉古法典,仍然没有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这个时期大多数希腊城邦跟雅典有相似的情况,一些野心家发动政变,推翻寡头政治,希腊人称之为僭主政治,库伦效法其他城邦的情况,企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不过却失败了,不过雅典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越趋激烈。


    
    雅典(三):梭伦改革

    3.梭伦改革
    梭伦为了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出任执政官后。他全面改革雅典内政,史称“梭伦改革”。改革重点主要在政治与经济两方面,政治方面,第一:设立四百人议会,允许非贵族出身的五百桶户pentakosiomedimnoi、骑士阶层hippies和有轭牲阶层zeugitai参加。第二:准许雇工阶层thetes参加全民议会及担任法庭陪审员;经济方面,第一:颁布“债务解除令”,禁止以债务迫人为奴隶。第二:种殖葡萄、橄榄经济作物,发展工商业。这些改革表示雅典平民反抗贵族统治获得成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下基础,此后,雅典一直照着梭伦改革的路线发展。不过梭伦改革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一方面提高平民经济水准,另一方面又要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改革并未落实平民对土地的要求,也没有赋予他们平等的政治权利。这样的结果是既无法满足底层平民,又导致贵族利益受损,得到最多益处的是中层阶级的工商业者,当他完成改革后,了解到必然招致双方的反弹,便与雅典人约定十年内不准改变他的改革。而后离开雅典远游。
    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生于雅典,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他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梭伦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是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他在诗歌方面也有成就,诗作主要是赞颂雅典城邦及法律的。他是古希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1)早年游历
    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担任首席执政官后,他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2)按财产分等级
    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高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政治权利了,而新兴的工商农奴主可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
    当时,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400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3)其他改革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他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父亲;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艺者给予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
    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诸于众。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利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佳话和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后来,人们在他的雕像上刻下了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
    (4)改革内容
    1. 废除债务奴隶制;
    2. 废除德拉古制定的残酷法律,只保留关于谋杀的部分;
    3. 按财产的拥有量将公民分为4个等级,其政治权力按照财产来决定;
    4.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5. 在贵族会议之外设立四百人会议管理国家,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6.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有无财产的公民都可参加。
    (5)历史背景
    一般认为梭伦的改革有利于工商业阶层的发展,但是对贵族阶层和下层平民都不利。他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他后来的继任者庇西特拉图继承了他的改革政策。
    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只见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环顾四周,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此时,嘈杂的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凝神屏息,视线随着梭伦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大木框。梭伦用手一拨,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梭伦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也被称作“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保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梭伦自然因此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
    (6)财产等级制度
    梭伦还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把雅典所有的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以下以军事义务举例。
    第一等级按年收入达到500麦斗计算,可担任一切官职,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提供骑兵,自备装备、军装和马匹。
    第二等级按年收入达到300麦斗计算,可担任除了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同第一等级一样提供骑兵,自备装备、军装和马匹。
    第三等级按年收入达到200麦斗计算,可担任低级官职,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提供重装步兵,他们自备装备和军装,但不需要提供马匹。
    第四等级按年收入200麦斗以下计算,无权担任任何公职,也就是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在军事义务方面则是要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装备,只带棍棒。
    (7)改革特点
    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和谐
    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
    3、改革获益: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
    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8)改革意义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①经济意义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梭伦改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②政治利益
    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1)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3)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9)历史发展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通过反对僭主政治执政,他沿着梭伦开辟的道路进行更加深刻的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利推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雅典(四):庇西特拉图

    4.庇西特拉图
    梭伦离开后,雅典内政不稳,产生内部权力斗争,梭伦的亲戚庇西特拉图脱颖而出,雅典进入僭主统治时期,直到前541年,他的政权才算稳固。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他是一位开明的僭主,政策则是延续梭伦改革的路线,比梭伦的力度大得多,打击贵族,增进人民的利益,雅典在庇西特拉图治下,在希腊城邦影响力与日俱增,前527年,庇西特拉图逝世,他的儿子希庇亚斯继位后,由于专权残酷,欺压人民,渐失民心,克里斯提尼得到斯巴达帮助后,推翻希庇亚斯,僭主统治结束。
    庇西特拉图(古希腊语: Πεισ?στρατο?,英语:Peisistratos或Peisistratus,约前600年~前527年),古希腊雅典僭主。2次被放逐;制定过一系列奖励农工商的政策,大规模海外贸易、建设雅典,文化支持。他是雅典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1)生平
    公元前594年,庇西特拉图的亲戚梭伦实行宪法改革,提高雅典下层阶级的经济地位。但是贵族们为夺取执政官的职位而展开激烈的斗争。到庇西特拉图成年时,他们已经形成两大派别,即以利库尔戈斯为首的平原派和迈加克利斯所领导的海岸派。公元前565年左右,庇西特拉图开始组织自己的政治集团,取名山地派。在公元前561年一度执掌政权。
    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他与迈加克利斯的女儿结婚,再次执掌雅典的政权(约前556~前555)。不过利库尔戈斯和迈加克利斯联合起来将他从雅典赶走。庇西特拉图在希腊北方漂泊数年。
    公元前546年,他来到优卑亚岛的埃雷特里亚,在帕伦尼一役大胜雅典军队。庇西特拉图第二次成为雅典的主宰,大权独揽,直到公元前527年去世为止。
    (2)政策
    他的国内政策是竭力增进雅典城邦的统一和尊严。庇西特拉图为了改进雅典的供水状况,曾敷设一条输水管道。他整顿和美化市场,在伊利苏斯河畔兴建一座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在农村地区,庇西特拉图给小农发放农具和贷款,并建立巡回审判制度,对农村地区的诉讼案件就地审理和判决。
    在其统治期间,庇西特拉图不仅贯彻执行梭伦立法,而且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者和小农的政策和措施:
    1.对农民实行低息贷款,把土地税定为收获的1/10或1/20。
    2.设立农村巡回法庭,现场办公,及时处理农民诉讼,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专断和干扰。
    3.扩展雅典工商业,建造大批商船和战舰。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建立殖民地,以控制黑海的商路和贸易。
    4.进行大规模的雅典市政工程建设,将雅典变成希腊最繁荣的城市。
    5.重视雅典文化事业,出资组织节日庆典,请文人墨客到雅典创作交流,《荷马史诗》的整理工作就是在此时的雅典进行的。
    在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氏族贵族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削弱,工商业者和农民提高了政治和经济地位,雅典变得更加繁荣强盛。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如黄金时代”。庇西特拉图以独裁的形式推进了民主的进程。
    (3)后代
    庇西特拉图死后其子希庇亚斯(Hippias)即位,他和他的兄弟希帕克斯(Hipparchus)沿用了父亲的统治方式,但希帕克斯(Hipparchus)于前514年被暗杀身亡(the Tyrannicides)后,希庇亚斯开始变得偏执暴躁,统治方式也变得森严和压迫。
    前513年,被庇西特拉图于前546年放逐出雅典的Alcmaeonid家族以贿赂的手段让斯巴达获得了来雅典结束希庇亚斯统治的德尔菲神谕(Delphic oracle),斯巴达军队与Alcmaeonid家族的联军在失败一次之后在斯巴达王克莱奥梅尼一世(Cleomenes I)的指挥下于前510年攻入雅典卫城,俘虏了希庇亚斯和他的孩子们,在斯巴达人的威胁下,希庇亚斯选择被放逐出雅典以换取其子女的安全获释,随后他在其岳父(拉穆普萨库斯Lampsacus僭主Hippoklos)的帮助下进入大流士一世(Darius I)的宫廷。斯巴达人随后试图召回希庇亚斯,波斯也威胁如果雅典人不让希庇亚斯回雅典就会进攻,但雅典人情愿保持民主加上素来鄙视波斯,故拒绝让希庇亚斯回到雅典,他最终在波斯宫廷中终老。
    5.克里斯提尼
    克里斯提尼,在政治制度有了重大改革,第一,将四百人议会扩大为五百人议会,每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第二:,建立“十部落制”,打破以阶层、地域与种族本位思考,培养以雅典城、阿提卡地区的城邦观念,第三:创建了陶片放逐法,让民众有权将一位公民放逐长达十年,防止野心家对民主制度的破坏,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工商业繁荣,引起其他城邦的嫉妒,在此危机下,克里斯提尼想跟波斯结盟,雅典人民不愿向波斯臣服,克里斯提尼只好引退,波斯趁机联合其他各邦,进攻雅典,不过雅典成功化险为夷,在波希战争扮演重要角色。
    克里斯提尼(希腊文 Κλεισθ?νη? 、英文 Cleisthenesis、Clisthenes or Kleisthenes,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实行社会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前者各部落各选1人组成,轮流统帅军队,同时在政治上起重大作用。后者用于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
    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希腊文 Κλεισθ?νη? 英文 Cleisthenesis、Clisthenes or Kleisthenes)属于被诅咒的阿尔刻迈翁家族。他因为前510年担任执政官,前509年担任首席执政官开始对雅典的政治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其建立在民主的基石上而为人所知。他的外祖父是僭主西库翁的克里斯提尼,父母分别是墨迦克勒斯和阿佳丽斯特(Agariste)。
    (1)革命
    他在家族的支持和斯巴达人的帮助下推翻了庇西特拉图之子希庇亚斯对雅典的统治。
    然而在独裁政权倒台后的权力真空中,他又面对著伊萨哥拉斯(Isagoras)的挑战。后者抢得先手,于公元前508-507年成为执政官;而克里斯提尼则以改革的方案赢得了大众的支持。伊萨哥拉斯见势向斯巴达国王克莱奥梅尼一世寻求支援以流放克里斯提尼,得到了回应。
    后者派出一小支军队,重申了阿尔刻迈翁家族的诅咒,迫使克里斯提尼及其支持者流落他乡,而伊萨哥拉斯则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攫取了政权。他试图建立寡头统治,并寻求解散议会。此举遭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而后者也受到雅典人民的广泛支持。伊萨哥拉斯及其幕僚被迫逃奔卫城,在那里被围困了两天。而他们终于在第三天投降,交出权力。如此克里斯提尼得以被召回,重新掌握权力并继续他的民主改革。
    (2)举措
    他首先撤销了四个传统部落,因为它们产生于家庭关系,容易导致独裁统治。他将阿提卡地区分为139个「自治区」(δ?μο?),它们被划分到30个「三分区」(trittyes,每个三分区包含三个左右的自治区)和10个Phylai(单数为Phyle,地域部落。可以翻译为「部落」,但并不准确)。每个Phyle由三个「三分区」组成,而它们分别来自城市(asty,即雅典周边)、海岸(paralia)以及内陆(mesogeia)。
    他还设立了由抽签决定,而非基于裙带或遗传关系的立法机构。他重组了议会(Βουλη),在梭伦建立的时候为400名成员,而他改为500人:每个Phyle贡献50人。法庭系统(Dikasteria,陪审法庭)得到重新组织,每天有200至5000人被选出参与陪审,其中每个Phyle提供至多50人。500人议会的职责是向选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在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回或者发回议会进行修订。
    (3)创建理论
    克里斯提尼似乎还创建了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于前487年首次实施),让民众有权将一位公民放逐长达十年。最早这一制度被设计用来防止对民主制度的破坏,例如运用于某个有野心成为僭主的人。然而,被认为具有太多权力的市民很快就成了被放逐的目标人物,例如前485/84年的桑提波斯(Xanthippus)。在这套体系中,被放逐者的财产将会保留,但他本人不允许进入他被放逐时的城邦。
    克里斯提尼将这些改革称为「均法」(isonomia)而非「民主」。而他在改革后的生平一直是一个谜,没有任何现存的古代典籍记载。
    (4)意义
    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胜利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初建。基本上肃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完成了雅典有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过程。
    首先,改革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最后完成。
    其次,改革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此后,雅典的社会矛盾不再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了,而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古希腊从此进入以雅典为中心的古典时代。
    (5)局限性
    一般认为,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在雅典建立起奴隶主制民主共和国。因为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为治”的特点,但这时的民主尚不充分,特别是“主权在民”这点还不充分,主要是财产法定资格仍然有效,三、四等级公民的政治权力仍受限制,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所以,这时,民主政治尚未完全建立。


    
    雅典(五):黄金时代1

    6.黄金时代
    波斯首先征服了古希腊城邦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的殖民地,并于公元前492年、前490年与前480年发动对希腊半岛的海陆攻势,史称“波希战争”,雅典城曾被大肆破坏,仍然带领希腊联军击败波斯,经过此役,雅典扬威古希腊世界。之后在伯里克利领导下,进入伯里克利时代,凭籍“提洛同盟”的军力,一跃成为古希腊世界中最为强大的势力,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城,成为人才荟萃之地,许多学者、作家、哲学家、建筑物等等,都出现在这个时代,这是雅典最为光辉耀眼时期,也是古希腊的全盛时期。
    伯里克利(希腊文:Περικλ??,英文:Pericles,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杰出代表者,古代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伯里克利毕生致力于经营奴隶制民主政治,扩张雅典的势力。他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倡导的泛希腊事业和建立雅典霸权的活动,是对盟国的勒索和压迫,但也有利于希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趋于政治统一。然而当时实现希腊世界政治统一的历史条件尚未成熟,以雅典一个城邦的力量并保持原来的城邦制度,是难以完成统一的大业的。他死后雅典失去了坚强的领导,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较量,终败于斯巴达和波斯的联合力量。
    (1)伯里克利生平
    伯里克利出身雅典名门,父克山提波斯是公元前479年米卡列海战雅典舰队的司令官,母阿加里斯特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克利斯提尼的侄女。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向当代智者哲人达蒙和芝诺学习音乐、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在良师益友,博学的阿那克萨戈拉的熏陶下,伯里克利具有不迷信神异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高尚庄严的情操和风格。
    伯里克利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希腊同盟抗击波斯侵略者的岁月中度过的。在这场战争中,雅典与盟国戮力同心,凭借海上舰队取得了大败波斯军的辉煌胜利,随后又缔结提洛同盟,一跃而为希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怀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作为雅典公民的信心与自豪,伯里克利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他守正不阿、廉洁奉公、有眼光、善演说、坚毅冷静、气宇不凡,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格和气质。
    公元前472年,伯里克利初露头角,出资承办埃斯库罗斯所著《波斯人》一剧的演出。公元前466年后,伯里克利追随埃菲阿尔特斯,成为雅典民主派的代表。希波战争胜利后,以战神山议事会为大本营的雅典保守势力有所抬头,其代表人物是客蒙。埃菲阿尔特斯和伯里克利不断揭发控告战神山议事会成员贪污腐化、滥用权力的行为,并于公元前463年左右弹劾客蒙在培索斯战争中接受马其顿王的贿赂。客蒙虽被判无罪,但贵族派势力受到了打击。公元前462年,客蒙不顾民主派的反对,率军援助斯巴达镇压黑劳士起义。埃菲阿尔特斯和伯里克利趁机掌握政权,进行政治改革。消息传来,斯巴达人对雅典援军猜疑不已,终于劝他们收兵回国。客蒙遭到碰壁,败兴而归,民主派与雅典公民更认为客蒙此行使雅典蒙受巨大耻辱。公元前461年,客蒙被放逐。不久,埃菲阿尔特斯遭暗杀,伯里克利遂成为雅典的民主派和国家政权的重要领导人。
    客蒙于公元前450年去世后,伯里克利进一步控制了政局,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连选连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职——首席将军,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
    公元前429年,在伯里克利再度当选为将军后不久后,他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2)对内主张
    伯里克利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特别是海员、佣工等第四等级公民的利益。他的国内政策以加强民主政治为核心。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剥夺权力
    剥夺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此后,战神山议事会只审理带有宗教性质的案件和事务。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五百人会议摆脱了战神山议事会的牵制,完全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②官职开放
    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公元前457年后,第三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第四等级公民后来事实上也被允许担任此职。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
    ③公薪制
    实行公薪制。最初,由国家给予陪审法官每日生活津贴,后薪给制扩大到大多数公职,这就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
    ④限制身份范围
    限制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公元前451年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经过伯里克利的苦心经营,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体日益完备。
    ⑤改革内容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
    (2)改革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3)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五百人会议的成员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参加,分组轮流执政,负责召集公民大会等事务;
    (4)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组成,每部落各选600人;
    (5)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最高的政府官员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6)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7)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雅典(六):黄金时代2

    (3)对外行动
    ①根本原则
    伯里克利的对外政策以扩大雅典的势力和利益为根本原则,力图在加强控制提洛同盟约基础上,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撤同盟为敌,建立雅典在希腊世界海陆两方面的优势和霸权。
    ②雅典与斯巴达
    公元前461年客蒙被放逐后,雅典与斯巴达关系急剧恶化。雅典与阿尔哥斯、帖萨利亚结成反对斯巴达的同盟,在科林斯湾发展力量,对麦加拉施加保护,控制北部科林斯地峡,伯罗奔尼撤同盟的重要成员科林斯和埃基那受到威胁。伯里克利强调埃基那是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的障碍,必须除去。公元前458年,雅典同科林斯以及埃基那交战获胜。公元前457年,斯巴达参战,雅典最初失利,但随即整军北上,控制了鲍伊奥提亚和罗克里斯地区。同年,伯里克利主持完成了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城墙修建工程,既加强了陆地防御力量,更确保了雅典与海上的交通联系。与此同时,埃基那试图摆脱雅典控制,战败投降,实际沦为雅典属国。公元前455—454年托尔密德斯和伯里克利相继率领海军侵袭伯罗奔尼撤半岛周围地区,重点用兵于科林斯湾一带,雅典在希腊半岛的势力达到顶点。
    ③雅典与波斯
    雅典与波斯的战争一直未曾停止,而且从公元前459年起开辟了新的埃及战场。公元前454年,雅典在埃及惨败,一些盟邦在波斯支持下脱离提洛同盟。面对不利的形势,伯里克利对雅典的力量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他首先与客蒙和解,并暂时缓和同斯巴达的冲突,于公元前451年达成五年休战协议。雅典空出手来后,由客蒙率领同盟海军,大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49年,双方议和。
    ④同盟
    伯里克利倾全力于加强控制盟邦,变提洛同盟为“雅典海上帝国”。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由提洛岛迁至雅典,直接受雅典支配,盟金实质上变为“贡金”。同盟会议此后不再召开,由雅典发号施令处理有关事务。一度脱离同盟的米利都和埃列特里亚等邦被迫再次入盟,雅典向那里派出驻军和监察官,建立宣誓效忠于雅典和民主政体的傀儡政府。为强化雅典海上霸权、防止盟邦叛乱和解决土地问题,伯里克利确立军事移民制度,强占安德罗斯、纳克索斯、列姆诺斯和伊姆布罗斯等岛土地,分给雅典公民,以重装步兵身份长期驻屯。公元前449年,伯里克利率军赴赫尔松涅索斯,平息当地战事,增派军事移民,控制爱琴海通往黑海的通道。从公元前454到公元前449年,缴纳盟金的城邦数约135名增至155到173名之间,大多数都处于属国的地位。
    ⑤外交攻势
    在结束波斯战争和加强“帝国”统治后,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48年发动外交攻势,派使节邀请希腊各邦参加在雅典召开的泛希腊大会,讨论重建被波斯焚毁的神庙、履行鲜祭誓言、保持海上自由和确立希腊世界和平等事宜,企图使雅典以盟主身份执希腊世界之牛耳。但是,伯罗奔尼撤同盟拒绝了这一建议。公元前447年,战事再起。尽管伯里克利一再劝阻,托尔密德斯仍进军鲍伊奥提亚,结果败亡。优卑亚岛各邦和麦加拉皆叛,斯巴达大军进逼阿提卡。伯里克利率军两次进入优卑亚岛,迅速平定反抗。公元前445年,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缔结三十年和约,希腊半岛基本恢复公元前461年时形势。
    还在三十年和约缔结期间,伯里克利就采取逐出居民、没收土地、扣留人质和强迫宣誓效忠等一切手段,对雅典近邻优卑亚岛各邦进行严厉统治。议和后,他继续保持常备海军三列桨舰六十艘,供随时调遣。伯里克利与埃及和色雷斯保持友好关系,吸收位于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的列吉昆和列昂提诺伊入盟,并积极开发爱琴海北岸,先后在布列阿和斯特律蒙河口组织军事移民和建立殖民地阿姆菲波里斯城。公元前443年,由伯里克利发起,雅典组织希腊各邦向意大利半岛南端叙巴里斯故址进行联合殖民,建图里奥伊城。公元前440年提洛同盟的拥有独立舰队的强大成员萨摩斯,为维护自主权拒绝雅典仲裁其与米利都之间的冲突,伯里克利遂统率海军进攻萨摩斯。虽然战争出现反复,萨摩斯得到波斯的支持,拜占庭也起兵反对雅典,但伯里克利指挥有力,沉着作战。萨摩斯经过九个月的围困,终于公元前439年投降,毁城墙,献人质,交舰队,赔巨款。公元前437年,伯里克利率领庞大舰队驶入黑海,支持当地希腊殖民城邦的利益,占尼姆典昂良港,派战舰帮助西诺佩人逐出僭主,鼓励雅典人赴西诺佩移民,占领土地。雅典不仅完全控制了爱琴海,而且在黑海扩张势力。
    虽然签订了三十年和约,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矛盾仍在发展。在雅典对萨摩斯作战时,斯巴达就曾召开向盟大会,讨论是否出兵援助萨摩斯的问题。伯里克利深信战争不可避。因为除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斯巴达支持的贵族寡头政治根本对立外,他所推行的建立雅典霸权的政策,特别是当雅典向科林斯的势力范围扩张时,势必激化雅典与科林斯之间的斗争,并引起斯巴达的不安和干预。从公元前434年伯里克利开始在各方面作准备,坚定地迎接这场决战的到来。他曾警告雅典人说,伯罗奔尼撒的战争正在向他们逼近。公元前433年,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雅典与科西拉缔结军事防御同盟,介入科林斯与科西拉之间的战争。公元前432年经伯里克利发起,雅典下令禁止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麦加拉与雅典势力范围内的任何市场和港口往来;并派军队进攻科林斯在爱琴海北岸的重要殖民城市政特伊达伊亚。斯巴达召开公民大会和同盟大会进行讨论,决定开战,先派代表向雅典提出废除麦加拉禁令和尊重希腊各邦独立的要求。在讨论对策的雅典公民大会上,伯里克利慷慨陈词,反对向斯巴达作任何让步,决心应战。
    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斯巴达大军进入雅典境内。伯里克利对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决定采取退守雅典城,避免在陆地上与勇敢善战的斯巴达重装步兵硬拼;发挥海军优势,保证海上交通和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的战略。第一年的战争基本上按照伯里克利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在为阵亡将士举行国葬的典礼上,伯里克利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演说。他从根本制度和生活方式上热情地歌颂了雅典的伟大成就,清晰透彻地表述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总结了他四十年来的政绩。伯里克利明确宣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4)伯里克利时代的结束
    然而,意料不到的灾难降临了。在战争破坏和城里难民密集的情况下,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居民大量死亡。眼看城外围园备受敌军蹂躏,城内病魔肆虐,尸体横陈。雅典人心混乱,怨声四起,一度向斯巴达求和未果。伯里克利的政敌趁机活动起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伯里克利的好友阿纳克萨哥拉斯和菲狄亚斯己先后受到他们的指控而被迫离开雅典。连阿斯帕西亚也遭到了所谓不敬神的控告。现在他们直接攻击伯里克利,把战争的不幸归咎于他,伯里克利被判罚款。但是大敌当前,雅典仍需要伯里克利的领导。但在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再次当选将军后不久,瘟疫便带走了他的生命。伯里克利的时代结束了。
    (5)经济文化
    随着波斯战争的终结和雅典霸权统治的确立,爱琴海上战事基本结束,猖獗一时的海盗活动受到抑制,商船通行无阻,伯里克利又迫使盟邦统一位用雅典的银币和度量衡制,雅典及其盟邦的奴隶制经济更加发达。比雷埃夫斯港经伯里克利邀请米利都建筑师希波达莫斯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雅典与色雷斯、黑海周围、小亚细亚西部、东部地中海、北非和西部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其冶金、造船、兵工、制革、建筑等业驰名遐迩。雅典的农业也卷入货币经济之中,大量种植葡萄、橄榄然后制成酒和油外销,而本国居民的粮食消费约有三分之二依靠进口。由于完全掌握同盟金库,雅典财政收入骤增。充裕的财政收入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每年因担任公职和服军役而从国家领取公薪或津贴者达两万人,约占成年男子公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伯里克利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古典希腊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导者。他的理想和抱负是要使雅典不仅登上希腊世界霸主的宝座,而且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的时代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希腊世界著名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大师都荟萃于雅典,聚集在伯里克利的周围,授课讲学,寻求真善美,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杰出的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雕塑家菲狄亚斯和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与伯里克利过从尤密。伯里克利的妻子米利都人阿斯帕西亚,才华出众,智慧过人,受到苏格拉底的推崇,不少哲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她的座上客,很多雅典人甚至一些妇女来向她求教。伯里克利年轻时即主办戏剧演出,主政期间又通过了给贫苦公民以观剧津贴、举行节日音乐竞赛和修筑奏乐馆等措施。从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规模修建雅典卫城。他动用同盟金库贮存,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正门、赫淮斯托斯神庙、苏尼昂海神庙、埃列赫特伊昂神庙,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各种塑像、浮雕等精美绝伦、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杰作。伯里克利为发扬光大希腊古典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化政策是与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修建公共工程还是举办节日演出,其目的全是为了巩固民主政治,改善广大公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树立雅典的光辉形象来吸引希腊各邦的景仰和向往。


    
    雅典(七):衰落1

    7.衰落
    雅典利用“提洛同盟”,扩张自身势力,演为“雅典帝国”,让斯巴达所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深为不满,终于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长达二十多年的内战中,雅典在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使雅典承受致命性的打击,加上斯巴达也在波斯帮助之下,建立海军,终于打败雅典,战后,雅典丧失了强国地位,也标示著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公元前 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404年战争以雅典失败告终。提洛同盟瓦解。雅典一度屈从于斯巴达。公元前404年民主政体被推翻,“三十僭主”肆虐一时。公元前403年民主政治得到重建。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雅典利用波斯和忒拜等希腊城邦与斯巴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自己的势力,于公元前378年建立了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一些发展;但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剧,矛盾加深。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起,新兴的马其顿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在色雷斯和黑海海峡地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雅典的独立和安全。雅典内部反马其顿派和亲马其顿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派交替占据上风。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之战,马其顿压制了雅典。公元前2世纪中叶,雅典并入罗马版图。
    (1)三十僭主
    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Lysistratus]占领雅典时(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寡头政治的傀儡政府,处于斯巴达的保护下,称作三十僭主。三十僭主由柏拉图的两个舅舅领导,才华横溢的克里蒂亚斯〔Critias」和年轻得多的查米德斯[Charmides]。
    三十僭主的历史背景是当时希腊处于斯巴达是统治之下。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打败雅典,从而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这个政府就是三十僭主了。当时的希腊是有各个城邦组成的,斯巴达原本只是希腊众多城邦中的一个。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一个平原,这个平原名字叫做拉哥尼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一群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入侵了拉哥尼亚,他们将拉哥尼亚城内原有的城邦全部毁去,自己则居住了下来。这些多利亚人就是后来的斯巴达人。
    斯巴达以纪律严明、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闻名,斯巴达军队所到之处都是非常残酷的景象。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为首的联盟军和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了。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才结束,期间交战双方停战过几次,最后一斯巴达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甚至改变了希腊这一整个国家。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曾经繁荣的古希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开始由盛转衰。基本上希腊所有的城邦都参加了战争,整个希腊语世界都是这场战争的战场。有学者直接称这一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三十僭主被斯巴达人建立起来。
    在他们恐怖统治的八个月中,三十僭主杀死了许多雅典公民——几乎比战争最后十年中 斯巴达军队杀死的雅典人还多(梅耶尔〔Eduard Meyer,1884-1902〕,《古代史》〔Geschichte des Altertums〕第4版,斯图加特,1953-1958年,第五卷,第34页)。许多温和派逃离雅典。但是在公元前403年,柏拉图24岁的时候,克里蒂亚斯和斯巴达驻军受到卷土重来的民主派的攻击并被击败。民主派最初只有七十人,由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和阿尼图斯〔Anytus〕领导,他们首先占据比雷埃夫斯,柏拉图的两个舅舅在那里阵亡。有一段时间,他们的寡头政治的追随者在雅典继续恐怖统治,但是他们的军队处于混乱和瓦解状态。在证明自己无能力统治之后,他们最终被他们的斯巴达保护者所抛弃,斯巴达保护者与民主派订立了一个条约。这项和平的条约重建了雅典的民主政体。因此民主的政体形式在最严峻的考验下证明了它的优势的力量,甚至它的敌人在几年之后也开始认为它是不可战胜的。
    恢复的民主国家重新建立正常的法律状态,就为“毒害青年罪”对苏格拉底提出诉讼;它的意思十分清楚:他被指控毒害了亚西比德「Alcibiades〕、克里蒂亚斯和查米德斯,人们认为他们应对雅典的战败和三十僭主的血腥统治负责。在他的辩护中,苏格拉底强调他不赞成三十僭主的政策,他曾冒生命危险公然反抗他们把他牵连到一件罪行中的企图。他也说明他宁死也不愿被阻止向青年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因为被判决有罪,他成为言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
    三十僭主的建立对雅典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三十僭主的影响主要就是结束了雅典的民主政体,又加快了雅典完整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因为在三十僭主统治时期,只有少数人有公民权,大多数的无产者是没有任何权利的。三十僭主还在雅典实行恐怖统治,杀害了众多的雅典民主领袖人物和一些三十僭主中的温和派人物。
    三十僭主是在斯巴达的保护下,建立在雅典的一个寡头政府。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就已经不复存在。这个由斯巴达人授意下建立的三十僭主,是个明显的专制统治。三十僭主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克里蒂亚斯,他可以说是这三十个人里最凶残的。为了让雅典流更多的血,他将斯巴达驻军召来。这还不够,他又与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了一支暗杀队,帮助自己处理一些看不顺眼的对手。整个雅典城可以说是血流成河。据资料统计,克里蒂亚斯等人残杀的雅典人,比斯巴达军队残杀的雅典人还要多。许多雅典的民主领袖死在三十僭主的手里,剩下的人就纷纷选择了逃离。
    三十僭主中一个温和派的代表人物泰拉蒙涅斯反对他们这样的做法,很快就遭到了以克里蒂亚斯为首的三十僭主的迫害,但是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泰拉蒙涅斯都保持着平和的神情,为人所敬仰。
    三十僭主的统治在八个月后就结束了,民主派掌握了雅典的政权。


    
    雅典(八):衰落2

    (2)拉米亚战争
    拉米亚战争(Lamian War)又称希腊战争(Hellenic War)(前323年–前322年),是希腊雅典与其希腊本土盟友埃托利亚人、福基斯人、洛克利斯人等等,联合反抗马其顿帝国统治及马其顿欧洲统帅安提帕特的一场战争,这是雅典人最后一场担当重要角色的战争,雅典人在战败后同时失去了独立自主权。
    当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巴比伦的消息传到希腊后,雅典爆发反马其顿运动,他们和其他希腊诸邦决定反抗马其顿霸权。在战争初期希腊联军占上风,并把安提帕特的军队逼逃至色萨利拉米亚城,安提帕特在那里被希腊联军围困数月之久。列昂纳托斯所领的马其顿援军前来支援,但他却在与希腊联军的交战中阵亡,但安提帕特趁这个机会从拉米亚脱逃出来,安然退回马其顿本土,使战局逐渐逆转。当安提帕特得到克拉特鲁斯另一批部队增援之后,他在前322年在色萨利克兰农战役中进攻希腊联军,并得到全面胜利。战争的结果是希腊城邦的反抗受到镇压,希腊城邦被剥夺一些权利,一些城邦还受到亲马其顿寡头和僭主统治。
    ①起源
    原先亚历山大大帝颁发希腊各城邦放逐者赦免令(Exiles Decree),使希腊许多城邦厌恶马其顿的干政与跋扈,由其以雅典为甚,雅典人遂秘密进行反马其顿计划。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剧逝,希腊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在希波拉底斯主导下雅典群众对亚历山大之死欢声雷动,这时雅典将军利奥斯典纳斯已暗地聚集8,000名经验丰富的佣兵,雅典决定开战。他们派出使者狄摩西尼和希波拉底斯等人去各希腊诸邦游说,成功联合其他希腊诸邦一同反抗马其顿,建立反马其顿联盟。联军由利奥斯典纳斯领导。在海军方面,雅典人迅速动员,他们很快就武装200艘战舰,因为当时马其顿主力远在东方,阻止东方的马其顿军增援,并在之前击败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是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关键,因此海军将会影响这场战争的胜负。
    ②战况
    战争一开始,利奥斯典纳斯的联军先在普拉蒂亚战役击败马其顿盟友波奥蒂亚人,夺取了温泉关。马其顿当时主力都在东方,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手头仅有一万出头的新兵,他连忙派出使者前往东方求援,之后凑齐13,000名步兵、800名骑兵南下色萨利,并在那里征召2,000名色萨利骑兵,安提帕特继续往希腊南进,企图让叛乱尚未扩大前就先击破它。
    利奥斯典纳斯约两万多的联军就在温泉关等待安提帕特的前来,两军在温泉关附近展开决战,然而色萨利骑兵于战场上倒戈,安提帕特遭到击退并退入拉米亚城坚守。利奥斯典纳斯决定在此消灭马其顿军,联军差不多有30,000人,其中雅典方提供15,000人、埃托利亚人出动7,000人,其余的是其他希腊盟友。希腊联军围攻拉米亚数个月仍攻不下,连联军统帅利奥斯典纳斯都在围城战中阵亡,他的战死无疑是联军一大挫折。
    安提菲拉斯接任希腊统帅,然而安提帕特处境仍未好转,除非东方马其顿军队前来支援。马其顿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列昂纳托斯收到求援信来到了马其顿,并在当地临时征招马其顿人,总计带着20,000多名步兵、1,500名骑兵南下色萨利救援。希腊联军知道列昂纳托斯军队逼近,趁著马其顿军尚未会合,主动撤离拉米亚的包围,转与列昂纳托斯交战,并在骑兵战中击杀列昂纳托斯。尽管马其顿再度失利,但列昂纳托斯军并没有受到什么大损伤,安提帕特趁这次机会逃离拉米亚,与列昂纳托斯留下的军队合并后退回马其顿本土。
    在东方,克拉特鲁斯也收到安提帕特的求援,他手上拥有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经验丰富的老兵,是一支强大的战力。前322年,马其顿舰队司令克利图斯在两场海战阿卑多斯战役、阿玛格斯战役击败雅典舰队,夺得爱琴海制海权。使克拉特鲁斯的军队可以安然的渡过爱琴海,他带着一万多的援军于色萨利中部与安提帕特会师。此时希腊联军不仅在人数、资量上都显劣势,两军在克兰农战役进行决战。因为马其顿在步兵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联军遭到击退,尽管损失不大,但这场战争胜负已分,联军统帅们不得不向安提帕特议和。
    ③结果
    战后,安提帕特不与希腊联盟整体谈和,坚持要希腊城邦各别分开与马其顿签订条约,最后雅典人被迫谈和,并改由少数的寡头统治,需拥有2,000德拉克马的雅典人才有投票权。这个措施是因为雅典社会底层人民在战争前就鼓吹、推动开战。安提帕特因为雅典狄摩西尼鼓吹拉米亚战争,迫使狄摩西尼自杀。而希波拉底斯被雅典判死刑,仅管希波拉底斯逃走,他仍在优卑亚岛被抓住处死。
    战争的结果是希腊对马其顿统治的反抗受到镇压,希腊城邦被剥夺一些权利,一些城邦还受到亲马其顿寡头和僭主统治。尽管雅典等大多数城邦都投降,埃托利亚人仍继续反抗马其顿,直到第一次继业者战争爆发前,双方停战。


    
    雅典(十):政治2

    (2)五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是雅典的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政府。由十个地区部落,从所有公民各选五十人组成。五十人是按人口比例抽签选出。五百人会议成员分为十组,轮流在一年的十分之一时间当政,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每组五十人,内部每天抽签选一人值班,任期一昼夜,掌管国家档案、城邦印章和金库的钥匙。国家的任何问题都矛须先经过五百人会议的讨论,然后交由公民大会议决。召开和主持公民大会,也由五百人会议负责。
    五百人会议,又译作五百人议事会,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它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为前6世纪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创立的机构,此机构一直延续到前3世纪。前身四百人会议,是由雅典传统的四个大部落,各提供一百人所组成,及后经历克利斯提尼改革,传统四大部落被打散,改组成十个新部落,五百人会议亦随之代替四百人会议。
    ①议员组成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以十个新的部族取代原有的部族。而五百人会议由五百个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组成,每个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个议员,由于每一个特里提斯(意译作三分部,即trittys)及德谟人口皆不平均,所以每一个特里提斯及德谟所派出的代表皆并不平均,但每一部落所属的三个特里提斯的议席总数必是五十人。
    议员的地理分布大都集中于城郊。克里斯提尼将雅典分配作三个不同地区,包括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以及雅典城及其近郊组成的城市地区,内陆地区的议员人数大致有一百七十四人、而沿海地区则有一百九十六人、城市地区则有一百三十个议员。在城市地区之中,雅典城派出了二十八个议员、雅典城的周边郊野派出了二十九人,故此出身雅典城的议员有五十七固,而比雷埃夫斯也有十名议员。
    和其他行政官员一样,五百人会议的议员任期是一年,而且不得连任,每个公民一生也最多只可以担当议员两次。和四百人会议一样,议员资格是五百桶户阶层(pentakosiomedimnoi)、骑士阶层(hippies)、有轭牲阶层(zeugitai)的成员才可参选,雇工阶层(thetes)是被排除出外的。
    ②运作
    五百人会议每日在雅典城中亚哥拉市集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庆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会议容许居住在城外僻远地区的议员间歇地的出席会议,不过若太常缺席会受到其他议员非议,而且会为令各代表不论居于城内或僻远地区皆须承担会议责任,会议进一步设制五十人团(Prytaneis),由五百人会议中各个部族的成员轮流中担任,类似常务委员会般按每个部团期(prytany)轮流执掌雅典政务。十个部落担任五十人团的次序由抽签决定。首四个部团期为三十六日,其余六个部团期则是三十五日(雅典历法为阴阳历,一年为354天)。整个五十人团在所属部团期内均须住在大会堂旁的建筑中起居,如此便确保每名成员均出席至少十分之一的会议。每一天五十人团均需抽出一人出任主持人,主持人须全日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并主持该日的五百人会议。如果当日举行公民大会,他也必须负责主持公民大会。
    ③职责
    五百人会议握有的最重要权力,是安排公民大会的所有议程,包括向公民大会起草议案(称作probouleumata)、及预先审查提交公民大会的议案。他们也负责某些外交事项,如接待外交使节,而会议最重要的责任是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④特权
    议员们在担任职务期间拥有一些特权,包括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庆典中享有特别坐位,以及可以头戴桃金娘制成的冠冕彰显身份。而在公元前四五零年后,议员也可领取一天两个obol(六个obol等于一个德拉克马,一个工匠的日薪约为一个德拉克马)的薪资。
    ⑤结论
    在议席分配上,反映出整个雅典城邦基本上仍是一个以乡郊为主的社会,因为整个雅典城及比里夫斯港的议席仅占全会议的一小部分。而且反映了雅典城中的非公民比率较之城内其他地区为高,因为估计的古雅典城的人口应占有整个城邦的人口百分之二十,但按人口比例分配的议员数中显示,城邦出身的议员仅有百分之十二,反映城中居住有较他区为多的外籍人口及奴隶。
    而且会议的组成全由五百桶户、hippies、zeugitai三个阶级组成,反映了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仍蕴含着某些保守色彩。最后会议及五十人团轮替之频密、特别职务由抽签选出、加上每个部落各来自三个不同地区等无常的特性令任何利益团体皆不能掌控会议,反映会议的组成某程度上是避免了派争斗的恶果。
    (3)军队
    雅典的军队按地区部落征兵,每个部区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骑兵和水兵,并选举一名将军为统领。由十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任期一年,负责军事指挥的事务。十名将军中有一人为首席将军,那就是统帅。每一位公民,都必须服兵役,到六十岁之前,都有可能接受征召参战。陆军的组成有:轻甲步兵,成员为雇工阶层thetes;重甲步兵,成员为有轭牲阶层zeugitai;骑兵,成员为上流社会的五百桶户pentakosiomedimnoi以及骑士阶层hippies。海军:由富裕人士,招募水兵,并由雇工阶层thetes出任划桨手,使用政府提供的材料,自费制造战船。
    雅典十将军(strategoi)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军事最高长官,他的职责是统领雅典的军队,是一个总司雅典军事事务的官员。十名将军是不由抽签出任,而是采用选举形式的,而且可以连任多次。
    雅典十将军(strategoi)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军事最高长官,他的职责是统领雅典的军队,是一个总司雅典军事事务的官员。
    在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下,以往由雅典四大部落任命的四个将军,随着新的十个部落的组成而解散,代之而起的是每年任命的十个将军,由新部落选出,每个部落各选一名。十名将军是城邦内少数官员是不由抽签出任,而是采用选举形式的,而且可以连任多次。每年在部落内的公民大会上,公民选出部落中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作为该部落的将军提名人选。而将军提名人选会在城邦的公民大会上得到确认及通过。一般而言,部落作出的提名人选都会得到公民大会的确定。
    将军的主要任务是统帅雅典的海军舰队及陆军,最初将军都只是统领所属部落的军队,但随着将军需要面对战场多变的环境,这种仅对所属部落负责的状况便显得不合事宜,尤其是将军随着雅典由一个城邦变成一个帝国,需要在海外战场上有更大自主权执行职务。不过即使将军有很大的权力,即是将军身作城邦中少数是凭本事而当权的官员,即使将军的任期可经多次连任,无论如何,将军都必须服从公民大会的决策。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其中一名将军是负责防卫城邦的陆路疆土,另一名的将军编造战舰船长的名册,有两名将军负责比里夫斯港的防务。


    
    雅典(十一):经济

    (4)司法体制
    雅典最高的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由六千名陪审法官组成。这六千人,每年用抽签的方式,在十个地区部落选出三十岁以上的公民。这些法官分配在十所法庭,每所另有一百名候补陪审法官。陪审法官每年改选一次。任何公民都可向法庭提出诉讼,以及帮助他人诉讼。陪审法庭做出的判决,双方必须服从。
    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梭伦改革时期及以后),成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产物,其职权也随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而扩大;还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政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陪审法庭的制度设计和拥有的权力合乎雅典人的民主观念。
    ①确立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从形式上看,它从单一的法庭转变成多个陪审法庭;从职能上看,陪审法庭新增了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和账目审计等职权;从性质上看,陪审法庭不仅仅是接受上诉案件的终审法庭,还是一审的法庭;另外,陪审津贴的颁行给每一个公民以出席陪审法庭的机会。陪审法庭的这些变革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人口增长和雅典帝国事务增多的结果。
    陪审法庭是古代雅典最高法庭,是梭伦创设的。它不但审理诉讼案件,还兼管官吏的资格审查、纪律检查和投票表决国家法律废立。
    ②成员
    陪审法庭由10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用抽签方式各选出60人,共600人,是最高的司法机关。
    ③权利和地位
    陪审法庭(dikasteria)是古典时代雅典城邦重要的司法机构。民主政治盛期的陪审法庭权力巨大,与公民大会一起成为雅典民主政体中最为重要的权力机构,甚至被雅典演说家们誉为城邦法律的捍卫者、民主政治的保障。亚里士多德虽曾提到,梭伦改革——毋庸置疑,这是所有关于雅典民主政体研究的原点——创设了陪审法庭,但国外学者却近乎一致地认为他在“陪审法庭”这一术语的使用上犯了年代错误,并且指出梭伦设立的是上诉法庭(heliaia)。梭伦时代的上诉法庭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陪审法庭一脉相承,而后者系由前者发展而来,这也是那些主张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出现年代错误的学者们所普遍认同的。
    虽然上诉法庭和陪审法庭具有承递关系,但二者在权限、职能、程序等方面多有差异,不可混同。既然陪审法庭不能取代上诉法庭,而且“陪审法庭”之译名也无法概括民主制下先后出现的两个法庭的全部内涵;那么借助英文论著中公民法庭(people's courts)对两者的共同指代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主政体的法庭系统,更加清晰地梳理上诉法庭和陪审法庭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公民法庭是对古典时代雅典民主政体中司法机构的统称,是与公民大会、议事会并立的国家机构。上诉法庭和陪审法庭均可称为公民法庭,只是分别指代公民法庭两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形式而已。
    在伯利克里时期即雅典民主发展的“黄金时代”,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雅典陪审法庭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作用。它包括6 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有100名候补陪审法官)。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雅典没有专职的国家公诉人;任何公民都可以提出诉讼和帮助他人诉讼……法庭上也没有辩护人;每个被告须替自己辩护。……如果审理案件时需要奴隶的证言,那就要拷打他们,因为人们认为,不能相信奴隶自愿说出的口供。
    ④目的
    它的目的是要使公民受到最公正和最无私的审判,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法院专制作风的打击。
    9.经济
    (1)农业
    雅典土地贫瘠,由于可供农地很少,大量种植橄榄、葡萄。橄榄用途很多,包括食用、涂抹、照明及燃料。所以是雅典最重要的经济农作物,政府采取专卖输出,交换粮食,从小亚细亚与埃及地区输入粮食。
    (2)手工业
    雅典的冶金业、造船业、制陶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规模很大。在当时,雅典所生产的“红花”瓶远近驰名,其特色在于色泽亮丽,精致典雅。雅典还曾制造排水量达220吨的商船,这种船上挂上一张很大布帆,以一根牢固的船桅和桃桁作为支撑。另外在采矿业的发展,雅典的地质藏有大理、锌、银及铅等矿物,开采这些矿物是雅典的收入来源之一。
    (3)商业
    雅典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当蓬勃。雅典曾经主宰爱琴海海域,其海外贸易远及地中海及黑海等地区,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当时闻名希腊世界的商港,输入的商品包括埃及、西西里、黑海的谷物、牲畜和皮革,米利都的羊毛,波斯和迦太基的毛毯,阿拉伯的香水,马其顿和色雷斯的亚麻衣料和造船木材,另外还有各个地区运送到来的奴隶;输出的商品包括橄榄油、葡萄酒、铜、铅、银、大理石、金属制品和陶器。
    (4)金融业
    雅典使用的货币是德拉克马。德拉克马银币以分量足、品质好、铸造精致著称,加上有强大的海军和雄浑的资金做后盾,许多希腊城邦都使用这种货币。雅典由于经济繁荣,带动银行业的发展,使得神殿除了宗教信仰的功能外,还增加现代银行的功能,政府和人民都把钱存到神殿,做为生息及投资理财的场所。
    10.文化
    (1)哲学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哲”。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知名的柏拉图学院。亚里士多德 在柏拉图学院生活了20多年,在许多领域都留下广泛著作,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2)文学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产生三大喜剧诗人: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完整的作品,被誉为希腊“喜剧之父”。传说阿里斯托芬一共有44部作品,现仅存11部,包括《阿卡奈人》、《鸟》和《和平》等。
    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们都在雅典生活过。埃斯库罗斯共创作90部悲剧和笑剧,而留下的只有7部,代表作《阿伽门农》,描写一个家族复仇的悲惨故事;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过123个剧本,如今只有7部完整的流传下来,《俄狄浦斯王》是他的代表作,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欧里庇得斯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18部,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主角以小人物为主,而非对远古英雄的崇敬,代表作品包括《厄拉克特拉》和《特洛伊妇女》等。
    11.教育
    (1)初等教育
    智育教育为主,雅典男孩,一满七岁,都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时间大约七到八年。教学科目有读书、识字、算术、几何学、天文学等等,课本的内容全是荷马史诗、赫西俄德、伊索等作品。
    (2)中等教育
    德育教育为主,雅典的男孩,满十四岁,就算完成初等教育,可以选择到社会上就业,或是到中等学校,接受二年的音乐、讲演、天文学、修辞学、论理学。
    (3)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为主,雅典的男孩,满十八岁,就算完成中等教育,可以再进入到叫Ephebe的青年军事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学习跳高、竞走、摔跤、拳击、标枪、铁余等各种运动。锻炼体魄,保国卫民。还会学习到文学、雄辩学、修辞学、天文学、几何学等学科,到二十岁才算完成高等教育,为智德体三育具备的公民,可以到社会选择任何职业。
    (4)女子教育
    雅典的女孩,没有到学校受教的权利。最多只能从父母学习家事,长大成人后,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即可,如果接受教育,则会遭受到社会的非议。
    12.艺术
    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艺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艺术家纷纷创作出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如米隆的作品掷铁饼选手、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帕德嫩,他也为帕德嫩神庙雕饰并且监工修建。波留克列特斯的持枪者。建筑物方面,如帕德嫩神庙、酒神狄俄倪索斯剧场。



    
    斯巴达(二):制度强化

    3.制度强化
    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7世纪中期,斯巴达对其邻邦美塞尼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终于完全征服其地,将其居民变为希洛特。美塞尼亚和斯巴达同属多利亚人,据说其最初之王与斯巴达双王之祖原是亲兄弟。它位于斯巴达西面,土地肥沃,大约也和斯巴达同时建立国家,只是不象斯巴达那样推行严格军训的“平等人公社”。可是,正需要大量土地和奴隶的斯巴达却把兄弟邻邦当作猎物,必欲灭之而后快。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进行于约公元前740~720年间。斯巴达人借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坚持达十余年,最后终因饥荒流行、国力耗尽、国王自杀而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国外,大片国土则被斯巴达侵占。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公元前7世纪中叶后又举行武装起义,遂演变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领导起义军的阿里斯托明尼是位杰出统帅,多次重创敌军,斯巴达人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几乎无心恋战。后来,阿里斯托明尼因盟友背叛,才率众退入山区,继续坚持斗争达十余年。斯巴达人终于平息起义而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当地所有肥田沃土皆被作为斯巴达国有土地而归其“平等人”公民分享。美塞尼亚人则沦为希洛特,作为国有奴隶备受奴役。只有少数边远山区和沿海地区的居民变成了没有政治权利但可经营工商业的庇里阿西人。
    由于需要重兵劲旅以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特的镇压,斯巴达原有的那套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和奴隶国有制度成为斯巴达经济生活的基础,也决定了斯巴达特殊的阶级结构。以平等人自称的斯巴达公民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他们约有9000户,每户从国家领得一份土地以及若干耕种此地的希洛特,但土地和希洛特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各户只能世代相传,不得买卖。耕种土地的希洛特则是主要的被剥削阶级,也可说是奴隶群众的主要类型,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村落里,按户(或数户)各自耕种斯巴达人的份地,每年向份地主人交纳82麦斗大麦以及一定数量的油和酒,大约等于田地产量的一半。虽然希洛特身属国家而不能被其份地主人变卖,交纳量亦不按主人需求变动,但作为奴隶他们的身家性命却完全在“平等人公社”的掌握之中,斯巴达政府可以任意杀害希洛特,其受虐待迫害之残酷,较之其他城邦的奴隶有过之无不及。
    希洛特而外,庇里阿西人构成斯巴达国家的第三阶级,他们没有公民权却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铺,从事农工商业。由于国家规定斯巴达人不能经商做工,所以在斯巴达国内从事工商业的主要就是庇里阿西人(其他工商业者则属外邦侨民)。庇里阿西人不得参与任何“平等人公社”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会议,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却需纳税和服兵役。由此可见,斯巴达国内的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是极其尖锐的,斯巴达的国家制度和生活习俗便始终以镇压希洛特为首务。
    4.政治制度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基本按来库古改革确定的体制发展,双王制和吉罗西亚会议继续保持,监察官的权力则大为加强。两位国王分别由两个王族家族世袭,权位均等,平时只能作为贵族会议一员活动,战时则由其一人统军出征。当监察官权力扩大以后,国王出征时往往有监察官随军监督,他们还可以审判国王并在两王族中决定王位继承人。吉罗西亚会议作为贵族会议总揽军政大权,国家大事都由它讨论决定,再交民众会通过,它还是最高司法机关,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政务。监察官权力加强后,吉罗西亚会议也归他们主持。民众会——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由所有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参加,名义上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成员都由它选出、决议也由它通过,但在欢呼表决法限制之下它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一切听监察官和贵族会议操纵,也由监察官主持召开。由此可见,五位一年一选的监察官此时成了斯巴达国家的真正主宰,他们掌握了城邦的主要实权,不仅国王贵族都在其监督之下,对普通公民更可随时以违犯风纪的罪名逮捕直至处死,而强化斯巴达那套特殊制度的重任也主要由他们承担。
    在社会风习方面,自称“平等人”的斯巴达男性公民必须按国家要求终生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其全民皆兵、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公民从小就受严格到不近人情的体育和军事训练,甚至婴儿出生时体质不合要求即被抛弃。少年时要历经缺衣少食日夜操练等艰苦生活的考验。成年后,则始终生活在军营中,除了行军作战就是反复操练,回家会见亲人只能偷偷进行。精神上,也以培养绝对服从视死如归的军人气质为首义。这样,直到60岁才能卸甲归田过平民生活。由于这套制度执行得非常彻底,斯巴达的公民社会确实有如军营,历史上流传不少形容少年军训执法如山、斯巴达战士赴汤蹈火的佳话。这样一来,确实使斯巴达拥有一支希腊世界实力最强、纪律最严的军队。但其他文化建设则完全被忽视了,以至于在辉煌的希腊古典文明中,所有重大文化创建皆与斯巴达人无缘。
    另一方面,斯巴达人对希洛特的残酷迫害,却始终在古代历史上保持着最高记录。不论有无过失,希洛特每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要他们“牢记”自己的奴隶身份。斯巴达政府常令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特居住的村庄明查暗访,白天探查寻觅希洛特中壮实勇敢或露不满反抗者,夜晚就突然袭击把他们活活打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必履行一个向希洛特“宣战”的仪式,既经宣战希洛特便成为法定的公敌,任意屠杀都合理合法并不受宗教忌讳约束。严酷的军训制度和对希洛特的无情镇压充分反映了斯巴达社会的阶级实质,它不仅是一个奴隶社会,而且是一个贵族专权的奴隶社会。斯巴达公民内部仍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较普通公民为多的土地、希洛特奴隶和个人财产。因此,连古希腊人也承认,斯巴达实行的是最为彻底的贵族寡头统治的政体。


    
    斯巴达(三):组建同盟

    5.组建同盟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斯巴达又陆续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其他城邦,提吉亚、阿古斯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诸多城邦,震慑于斯巴达的武力,都甘愿受其领导,因而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并成为盟主,当时希腊城邦出现推翻僭主统治的情况时,斯巴达常以维护寡头政治的维护者之姿,时常去干涉其他城邦的内政,前508年,斯巴达曾接受伊萨哥拉斯的请求,试图让雅典成为斯巴达的附庸,后来这项计划却落空,但是斯巴达仍然不改这种干涉作风,也引起其他城邦的不满,这些城邦反而支持雅典对抗斯巴达,斯巴达便只能留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称霸。
    伯罗奔尼撒联盟 (Peloponnesian League)为前6世纪和前5世纪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诸城邦所组成的一个联盟。
    前6世纪末,斯巴达(Sparta)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并在政治和军事上支配着第二强大的城邦阿尔戈斯。此外,斯巴达通由帮助科林斯摆脱暴政,及帮助厄利斯安全管制着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使得此两城邦使之结盟。斯巴达经由采用这种策略来壮大其联盟。然而,其后在边境战争中其击败了忒格亚并向他们提供永久的防御盟约,使其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伯罗奔尼撒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其他国家陆续地加入了这个联盟,最后联盟包括了除阿尔戈斯和亚该亚以外的所有伯罗奔尼撒城邦。当斯巴达在前546年的战役中击败了阿尔戈斯后,斯巴达的优越地位更加得以保证。
    伯罗奔尼撒联盟是以斯巴达为霸主组织起来的,并由联盟的委员会所控制,委员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另一部分是联盟大会,每一个结盟的城邦,不论城邦的大小和强大与否,在联盟大会中都有一个投票权。除非战争时期,联盟不向成员索取贡税,但可能会要求成员城邦提供其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只有斯巴达可以召集联盟大会。所有加盟城邦仅是与斯巴达订盟,所以诸城邦敞需要各自另签盟约,以维持与他邦的友好关系。虽然每一个城邦皆有一投票权,但是斯巴达没有被强迫遵守任何联盟达成的决议。这样,伯罗奔尼撒联盟从严格的词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联盟,伯罗奔尼撒半岛也并不是在伯罗奔尼撒联盟的范围内。
    伯罗奔尼撒联盟为其成员,特别是为斯巴达提供保护和安全。这个联盟是一个稳固的联盟,支持寡头政治而反对僭主政治。
    在国际关系方面,斯巴达凭靠其号称无敌的陆军,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也以霸主自居。原来可和斯巴达分庭抗礼的伯罗奔尼撒大邦只有阿哥斯。它在斐冬僭主统治时一度强大,但斐冬之后无以为继,逐渐降为二流城邦,虽与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息温等在僭主统治时强盛起来的多利亚城邦,僭主政治结束后也落入斯巴达的控制。到公元前6世纪后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阿哥斯和西北部阿卡亚少数小邦外,都被斯巴达纠集起来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所谓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实际应称斯巴达同盟,是由斯巴达分别与盟邦签订双边盟约组成,因此斯巴达是同盟当然的核心和领袖。
    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同盟是军事性质的,决策依斯巴达利害为准。斯巴达的军队占绝对优势,召集会议之权也归斯巴达,所以入盟各邦实际上皆听斯巴达指挥。一般而言,入盟城邦仍保持自己的独立,只在外交、军事问题上按同盟决议一致行动,若个别盟邦自行作战,不经斯巴达同意便得不到同盟的支持。盟约还特别规定,若斯巴达国内希洛特起义,入盟各邦就必须派兵援助斯巴达并受其指挥,充分体现了这个同盟的奴隶制国家同盟的阶级实质。有了这个同盟,斯巴达不仅可以称霸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在整个希腊世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巴达还利用同盟影响各邦的发展,使它们也建立和斯巴达类似的贵族寡头的统治。
    希波战争后,联盟扩张成希腊联盟,包括了雅典和其他城邦。希腊联盟陆军由帕萨尼亚斯统帅, 但当雅典的客蒙罢免帕萨尼亚斯后,斯巴达撤出了联盟并和原来的盟友重新成立了伯罗奔尼撒联盟,而希腊联盟则转变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这也许是因为斯巴达与他的盟友猜疑雅典人,而雅典人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两个联盟之间最终爆发了一场冲突,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360年,联盟与底比斯作战,但最终战败。底比斯强制科林斯和其他城邦解除与斯巴达的盟约,结果伯罗奔尼撒联盟就此解散。
    6.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可以由波希战争里得见。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400名底比斯志愿军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一小股志愿军殿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列奥尼达所率领殿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给予希腊联军时间予以准备,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7.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斯巴达不惜违反希腊传统与波斯缔结盟约,在波斯帮助之下,斯巴达建造一支足以威胁雅典的海军,最后终于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受挫于马其顿将军安提帕特,从此走向衰亡。


    
    斯巴达(四):国王1

    8.国王
    (1)斯巴达国王列表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之一,在所有希腊城邦国家中领土最广大。斯巴达实行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即由来自两个王室的国王同时统治,两支王室的继承互不干扰。两个王室分别是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
    ①亚基亚德世系
    欧里森尼斯 前930年
    亚基斯一世 前930年-前900年
    埃凯司特拉托司 前900年-前870年
    列奥博塔斯 前870年-前840年
    多律索斯 前840年-前820年
    阿格西莱一世 前820年-前790年
    铁列克洛司 前760年-前758年
    阿尔卡美涅斯 前758年-前741年
    波吕多洛斯 前741年-前665年
    欧里克拉铁斯 前665年-前640年
    阿那克桑德尔 前640年-前615年
    欧里克拉担达斯 前615年-前590年
    列奥 前590年-前560年
    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二世 前560年-前520年
    克里昂米尼一世 前520年-前490年
    列奥尼达一世 前490年-前480年
    普雷斯塔库斯 前480年-前459年
    普雷斯多安那克斯 前459年-前445年
    波桑尼阿斯 前445年-前426年
    普雷斯多安那克斯 前426年-前409年
    波桑尼阿斯 前409年-前395年
    阿吉西波里斯一世 前395年-前380年
    克列欧姆布洛托斯一世 前380年-前371年
    阿吉西波里斯二世 前371年-前369年
    克列奥蒙尼二世 前369年-前309年
    阿莱乌斯一世 前309年-前265年
    阿克罗塔图斯 前265年-前262年
    阿瑞乌斯二世 前262年-前254年
    列奥尼达二世 前254年-前242年
    克列欧姆布洛托斯二世 前242年-前241年
    列奥尼达二世 (复位) 前241年-前235年
    克里昂米尼三世 前235年 - 前222年 在最后一个致力于重振斯巴达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在塞拉西亚战役中被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和亚该亚同盟打败后,斯巴达就已经接近于灭亡。
    阿格斯普里斯三世 前219年 - 前215年 - 亚基亚德世系的最后一任国王,被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吕库古废黜。
    ②欧里庞提德世系
    普洛克勒斯
    苏斯
    欧里庞
    普律塔尼斯
    波律戴克铁斯
    埃乌诺莫斯
    卡里拉斯
    尼坎德
    塞奥彭普斯
    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一世 前675-前645
    阿希达穆斯一世 约前660年 - 前645年
    阿纳克西莱 约645年 - 前625年
    列奥提西达斯一世 约前625年 - 前600年
    西普卡拉提达斯 约前600年 - 前575年
    阿加西克利斯 约前575年 - 前550年
    阿里斯顿 前550年 - 前515年
    德玛拉图斯 前515年 - 前491年
    列奥提齐德斯二世 前491年 - 前469年
    阿希达穆斯二世 前469年 - 前427年
    亚基斯二世 前427年 - 前401年或前400年
    阿格西莱二世 前401年或前400年 - 前360年
    阿希达穆斯三世 前360年 - 前338年
    亚基斯三世 前338年 - 前331年
    欧达米达斯一世 前331年 - 前305年
    阿希达穆斯四世 前305年 - 前275年
    欧达米达斯二世 前275年 - 前244年
    亚基斯四世 约前244年 - 前241年
    欧达米达斯三世 前241年 - 前228年
    阿希达穆斯五世 前228年或前227年 - 前227年
    欧克里达斯 前227年 - 前221年 (欧克里达斯实际上来自亚基亚德家族;他的哥哥、亚基亚德世系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结束了两王室平权的传统,废黜了欧里庞提德王室的国王,只是为了在表面上维持两个国王的形式而任命欧克里达斯为共治者。)
    吕库古 (欧里庞提德) 前219年 - 前210年 在克里昂米尼三世去世后恢复欧里庞提德世系王位。
    珀罗普斯 (欧里庞提德) 前210年 - 前199年 - 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最后一任国王。
    纳比斯 (篡位者) 前199年 - 前192年
    亚该亚同盟在前192年吞并了斯巴达。
    (2)亚基亚德世系主要国王
    亚基斯一世(英语:Agis I):他的名字被用来为这一支斯巴达国王的家族谱系——亚基亚德命名,但关于他并没有太多相关资料,是一个介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人物。传闻他征服了拉科尼亚南部的希洛城,将其公民收为奴隶,即著名的希洛人。
    埃凯司特拉托司(Echestratus):在位期间,以清除山贼为理由,把军队开进了阿尔戈斯和拉哥尼亚的边境。当地的基努里亚人奋起反抗,但被斯巴达人征服。
    铁列克洛司(Teleclus):据认为在他统治的年代,斯巴达人征服了阿密克利、斐瑞斯和吉拉安特伊等地区,这里的居民后来就成为了“边民”(也称庇利西阿人)。在一次阿尔特弥斯神的节日中,铁列克洛司在尼恩那提斯湖附近的神庙遭到美塞尼亚人的伏击而丧命。由此,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爆发。
    波吕多洛斯(Polydorus):在他和安那克桑德里达斯两位国王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的失败,使美塞尼亚人只得凭险据守,死守海拔八百多米的伊托美山山口。第二次战争爆发时,斯巴达人大军压境。传说此时美塞尼亚准备大量礼物去请求神谕,请求神指引一条生路,得到的指示是必须向冥王祭献一名出生高贵的少女。但人人都心疼自己的女儿,很久都无人愿意。美塞尼亚的英雄人物阿里斯多德穆斯(美塞尼亚)得知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当场拔剑刺死了自己的女儿。神奇的是,美塞尼亚军自此士气高涨,击败了斯巴达人。阿里斯托得摩斯被人民推举为国王。但不久,此人想起自己手染女儿的鲜血,很快也自杀了。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以斯巴达人的胜利告终,伊托美山被斯巴达占领。
    欧里克拉铁斯(古希腊语:Ε?ρυκρ?τη? Eurykrates)是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国王,前任君主是其父波吕多洛斯,后任是其子阿那克桑德尔。他的统治由公元前665年起,至公元前640年止,有人认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是在他统治的时期结束。
    克里昂米尼一世(?-约前489),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国王,在位时间为前520年 - 前490年或前488年。在他统治时间,斯巴达积极开拓疆土,影响力逐步扩大。在他统治时间,伯罗奔尼撒联盟正式成立。他曾经强烈干预雅典事务。约前494年,克里昂米尼一世入侵了阿哥斯。前491年,他清除了爱琴那(Aegina)城邦中亲波斯势力。前490年,克里昂米尼一世被流放后因试图聚集军队攻打斯巴达而被关入监狱,不久于狱中死亡,死因可能是自杀。斯巴达王位由列奥尼达斯继任。
    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Λεων?δα?,意为“猛狮之子”或“猛狮一样的人”,?-前480年),也有译作李奥尼达一世。古代斯巴达国王,出自亚基亚德世系,阵亡于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之役。他率领的300名斯巴达士兵的英勇表现使他成为了古希腊英雄人物。他可能于前490年到前488年间经历一系列斗争后取得斯巴达王位。前480年,列奥尼达率300名斯巴达精兵和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希腊军曾坚守3天。第三天,一名希腊居民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400名底比斯志愿军。列奥尼达率众英勇作战,给波斯军队造成很大损失,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弟弟也死于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列奥尼达等300斯巴达精兵全部战死,波斯军队付出很大代价才占领温泉关。但也因为列奥尼达的奋战,雅典海军有了足够时间准备与波斯军队决战。波斯首领薛西斯一世为报复,下令找到列奥尼达尸体,砍下首级,枭首于一把长矛之上。希腊人后来在温泉关为列奥尼达等300斯巴达精兵修建了墓碑,作为纪念。
    阿莱乌斯一世(前312年-前265年),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265年斯巴达阿基斯族王。他继承祖父克莱奥美奈斯二世为王,并于公元前280年入侵埃托利亚,未果。公元前273年,他从克里特战场中被召回,以把伊庇鲁斯同盟的皮洛士赶出斯巴达。随后,公元前268年,他与雅典和托勒密二世一同发动抗击马其顿的克雷莫尼迪恩战争。在科林斯战役中,他被安提戈努斯二世(戈努斯人)所杀。他是首位在钱币上和铭文中为自己颂功,首位坐拥设计精美宫殿的斯巴达王。
    列奥尼达二世(Leonidas II)(希腊语: Λεων?δα? B?),是第28位亚基亚德世系斯巴达王(前254~前242,前241~前235在位)。他于前254年继承阿瑞乌斯二世的王位并于前244年开始与亚基斯四世共治。
    克里昂米尼三世(希腊语:Κλεομ?νη? Γ,约前260年-前219年)是亚基亚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前235年—前222年在位),于前235年继承父王列奥尼达二世的王位。从前229年到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与阿拉图斯所领导的亚该亚同盟进行克里昂米尼战争,并继承亚基斯四世的企图,进行一系列改革来挽救逐渐衰弱的斯巴达,但其努力却在马其顿介入之后,在前222年塞拉西亚战役战败失败告终。他被迫流亡至托勒密埃及,并于前219年自杀。


    
    斯巴达(五):国王2

    (3)欧里庞提德世系主要国王
    欧里庞(英语:Eurypon):欧里庞提德家族即以其命名。普鲁塔克称其为“第一个放松自己的统治及分散过度集权以求得民心和众望的国王”。有的古典作家认为他领导了一些在曼丁尼亚和阿卡狄亚的战争。
    塞奥彭普斯(?-前675年),(英语:Theopompus),公元前720年至公元前675年斯巴达埃乌吕彭家族君主,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公元前735年至公元前715年)统帅,他可能设立了监察官制度,或与之更多的权力。
    阿希达穆斯二世(古希腊语:Αρχιδαμο? B', 英语:Archidamus II),又译阿基达马斯,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21代斯巴达国王(前469年—前426年在位)。他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阿希达穆斯二世的父亲是斯巴达国王莱奥塔奇达斯的儿子宙克西达穆斯。宙克西达穆斯死于自己的父亲之前;阿希达穆斯与莱奥塔奇达斯与另一位妻子所生的女儿结了婚。阿希达穆斯二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3次率军入侵雅典(前431年,前430年和前428年)。他的扫荡农村的策略重创了雅典经济,且迫使雅典把全部居民撤回难以攻破的雅典城内。其结果是,雅典在前430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包括伯利克里在内的许多公民死亡。这次瘟疫对雅典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有很大影响。前429年,阿希达穆斯二世对普拉塔亚发动过一次军事行动。他可能死于前427年,因为有证据显示至少在前426年夏天他的儿子阿基斯二世已经在位。
    阿基斯二世(古希腊语:?γι? B', 英语:Agis II),(?-前399年),前427年—前399年在位,斯巴达埃乌吕彭家族国王,阿基达姆斯二世之子及继承人。[1]公元前426年与公元前425年的阿基达姆斯战争中,他曾统帅伯罗奔尼撒大军。公元前418年,他与阿奇斯及其其他斯巴达的敌人开战,获得曼提内亚战役的胜利,重新确立斯巴达对伯罗奔尼撒控制。公元前413年德凯莱亚战争伊始,他即把德凯莱建成一永久基地,并在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与来山德一同封锁雅典。公元前402年,他入侵埃利斯。
    阿格西莱二世( ?γησιλαο? Β,前444年?-前360年),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约前400年—前360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二世之子,在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基斯二世死后继承王位。阿格西莱二世即位后,获得对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军队的领导权。他指挥这些军队防御波斯人,后者一直企图征服在亚洲的希腊殖民城邦。前396年—前394年,他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斯巴达在科林斯战争(前395年—前387年)中屡屡受挫,阿格西莱二世被召回斯巴达,以帮助抵御由雅典、底比斯、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反斯巴达联盟。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94年发生于维奥提亚地区的喀罗尼亚战役中获胜。他继续领导斯巴达军队与其它希腊城邦、尤其是日益强盛的底比斯作战;到前386年缔结安塔尔基德和约结束科林斯战争时,阿格西莱二世几乎恢复了斯巴达在希腊的霸权。但是在前371年,由亚基亚德世系的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他是阿格西莱二世的共同在位者)率领的斯巴达军队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被底比斯统帅埃帕米农德击败,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本人阵亡。这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削弱了阿格西莱二世进行新的战役的能力。出于获取军事经费和抵制波斯影响的目的,阿格西莱二世领导一支斯巴达精锐部队远征埃及(实际上是充当雇佣兵)。埃及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为感谢斯巴达军队在王朝战争中的巨大帮助给阿格西莱二世以巨额酬金。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60年由埃及回国途中去世。阿格西莱二世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看作后期斯巴达最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中兴之主”。古典作家,如色诺芬和普卢塔克都记载了阿格西莱二世的军事功绩。
    阿基达姆斯三世(?-前338年),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斯巴达埃乌吕彭族王,阿格西劳斯二世之子。公元前371年留克特拉战役败北后,他率斯巴达人回师。公元前367年与公元前364年,他与阿卡狄亚开战,并在埃帕米农达斯入侵斯巴达时引兵相拒(公元前362年)。第三次神圣战争时期(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46年),他支持福基斯抵抗底比斯,并亲自远征克里特以及为保护他林敦远征意大利,然于曼杜里亚战役命丧沙场。
    亚基斯三世 (古希腊语:?γι?,?-前331年,统治期间 前338年–前331年),为第20位欧里庞提德世系斯巴达国王。亚基斯三世是阿希达穆斯三世之子,他在前338年从其父手上接下王位,尽管他的统治期间不长,但这段时间对斯巴达而言是多事之秋,继位不久,斯巴达的地位因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崛起而逐渐下滑。在前333年时,亚基斯三世搭上一艘三列桨座战船前往爱琴海某处会见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指挥官法那巴佐斯和奥托弗拉达提斯,要求 波斯提供金钱和军备来对付马其顿王国,但这时波斯在伊苏斯战役大败的消息传来,使波斯无法提供大量的资助,仅仅留下30塔兰同和10艘战船给斯巴达,而亚基斯三世先派遣其弟阿格西莱前往克里特岛,尽可能争取当地站在斯巴达这一方,而这措施获得显著成功。在前331年,当马其顿的领地色雷斯发生叛变,而且马其顿将军左皮里翁在入侵斯基泰时遭到毁灭,趁著这个机会,斯巴达和其盟友向马其顿宣战。亚基斯三世设法招募伊苏斯战役的希腊雇佣军幸存者,而这支曾在波斯军队服役8,000名战士经验丰富,更渴望在战场上对马其顿人复仇,如此一来大大的增强斯巴达军队的实力,并击败马其顿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驻军司令。亚基斯试图建立一个反马其顿阵营,虽然雅典保持中立,但亚该亚人、阿卡迪亚人和伊利斯人都成为斯巴达的盟友,但阿卡迪亚重要的城市梅格洛玻利斯坚决反对斯巴达,使亚基斯开始围攻梅格洛玻利斯。梅格洛玻利斯一直坚守到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前来救援,两军在梅格洛玻利斯战役展开会战,而斯巴达遭到击败,亚基斯三世战死,而斯巴达国势更为衰弱。
    阿希达穆斯四世 Αρχιδαμο? Δ' (活动时期前3世纪)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27代斯巴达国王(约前305年—前275年在位)。阿希达穆斯四世是欧达米达斯一世之子。前294年,他在曼提尼亚战役中被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城市的征服者)击败。但由于德米特里一世听闻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对希腊的威胁行动而撤军,斯巴达免遭灭顶之灾。阿希达穆斯四世的儿子欧达米达斯二世在其死后继承了王位。
    亚基斯四世(英语:Agis IV),(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41年在位)(?-前241年),欧达米达斯二世之子,公元前244年起为斯巴达欧里庞提德王。他即位于财政危机之秋,其应对危机之策饱受争议,遭众人反对,公元前242年,他罢免同僚王列奥尼达二世及督政官。同年,当其帮助西库昂的阿拉图斯反对埃托利亚同盟时,列奥尼达返回夺取政权。他被处死。
    阿希达穆斯五世 Αρχιδαμο? Ε' (活动时间前3世纪)欧里庞提德世系的第31代斯巴达国王(约前227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五世为斯巴达国王欧达米达斯二世之子,阿希达穆斯四世之孙。他是著名的改革者亚基斯四世的弟弟。前241年亚基斯四世被复辟的列奥尼达二世谋杀后,阿希达穆斯五世逃往美塞尼亚避难。前227年,另一位锐意改革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属亚基亚德世系)因缺一共同在位者而将他召回。但阿希达穆斯五世回国后不久即被谋杀。古典作家对此有不同解释:波里比阿认为凶手是克里昂米尼三世,而希罗多德则归咎于反对改革的政治集团。
    珀罗普斯(希腊语:Π?λοψ, 约前210年-前199年), 是欧里庞提德家族的斯巴达国王,统治年间前210年–前199年。他是国王吕库古的儿子,最后一位欧里庞提德世系国王。珀罗普斯大约出生于210年左右,他父王也在那一年早逝。因为当时他还是婴儿,由摄政执政,起初是马卡尼达斯为摄政,后来是纳比斯。在前199年珀罗普斯被纳比斯暗杀,并被篡了位。
    纳比斯(希腊语:Ν?βι?,?-前192年),是前207年至前199年的斯巴达摄政,在前199年至前192年篡位成为斯巴达国王,在他任内期间爆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以及反纳比斯战争。他处死合法的小国王珀罗普斯,自己登上王位,并重振了斯巴达的国力。在第二次马期顿战争期间,他加入马期顿国王腓力五世的阵营,作为回报他得到了阿尔戈斯。然而当战争变得马其顿不利时,他改投奔罗马阵营。战争之后,罗马与亚该亚同盟攻打了纳比斯并将其击败。前192年他被埃托利亚同盟的军官刺杀,纳比斯死后斯巴达失去了独立地位,他被认为最后一位独立的斯巴达统治者,也是斯巴达改革运动中最后一位改革者。


    
    斯巴达(六):克里昂米尼三世

    (4)克里昂米尼三世
    ①时代背景
    克里昂米尼三世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二世之子,母亲是王后克蕾提西克里娅(Cratesicleia),他的出生年份不是很确定,现代历史学者彼得?格林认为他的出生年约在前265年至前260年间。在他少年时代,欧里庞提德世系的国王亚基斯四世施行改革政策,以恢复斯巴达的公民数量。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土地兼并和生活腐化等原因,作为斯巴达军事力量源泉的斯巴达公民户数不断下降,已经达到危及国家存续的地步。因而亚基斯四世的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前242年反对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克里昂米尼三世的父亲列奥尼达二世因反对改革,被迫退位并向雅典娜神殿寻求庇护,王位因此落入亚基斯四世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列奥尼达女婿克列欧姆布洛托斯二世的手上。前241年,亚基斯四世的改革过于剧烈又操之过急,以至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对集团。当他率兵远在科林斯地峡之时,列奥尼达与斯巴达五督政官联合发动政变,废除克列欧姆布洛托斯重新登上王位,推翻了改革措施。当亚基斯四世一回国就遭到逮捕,随后就被处决。
    在处决亚基斯四世之后,克里昂米尼此时大约18岁左右,在父王的命令下亚基斯四世之王后埃吉阿蒂丝(Agiatis)被强迫改嫁给克里昂米尼。根据传说,当时还不知情的克里昂米尼外出打猎,接到父王的通知要他立即赶回斯巴达,当他回到斯巴达城,发现全城布满婚礼的装饰,于是当他问父亲是谁要结婚时,列奥尼达二世向他回应说就是你自己,克里昂米尼对于这场婚礼相当疑惑,因为埃吉阿蒂丝的丈夫是被列奥尼达二世下令处死的。尽管如此,双方还是举办了婚礼结了婚。
    起初埃吉阿蒂丝对这场婚姻很厌恶,但克里昂米尼对妻子充满爱慕之情,使埃吉阿蒂丝感动并愿意成为他的贤内助。克里昂米尼三世从妻子那里接触到亚基斯四世的事迹和一些构想,使他对亚基斯四世的改革持正面态度,也许他相信斯巴达确已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在列奥尼达二世死后,克里昂米尼三世继承了本家族的王位。
    ②改革活动
    克里昂米尼三世即位后,曾召回亚基斯四世的弟弟阿希达穆斯五世做共同在位者,但这位王子回国后不久就神秘地遇害了(前227年)。没有证据说明克里昂米尼三世与此事是否有牵连。克里昂米尼三世开始进行他的改革计划,他的策略是,通过对外战争牵引反对改革者的注意力,同时在国内采取行动。他的第一个机会来自亚该亚同盟的入侵。克里昂米尼三世在这次战争中指挥有方又十分勇猛,从而在国内获得了声望。他继而对亚该亚同盟发动反攻,然而其真实用意却是趁机消灭改革最大的障碍监察官(所谓五人议事会)。克里昂米尼三世设法把所有可能反对他的计划的斯巴达公民带出国外参加对亚该亚同盟的讨伐。在把他们拖得筋疲力尽之后,克里昂米尼三世率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离开军队潜回斯巴达。克里昂米尼三世返回已成空城的斯巴达之后,就把5名监察官尽行杀死。克里昂米尼三世随即发布命令永久取消了监察官制度,并把80个主要反对者流放。
    克里昂米尼三世在铲除了障碍之后,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实行他的改革计划。他在公民大会上提议将所有财产交归国有,并重新分配土地。为了恢复军队数量,克里昂米尼三世允许一部分最强壮的非公民自由人获得公民身份。
    由于阿希达穆斯五世死后欧里庞提德世系无人继承王位,在克里昂米尼三世时代的斯巴达实际上已成为个人独裁。仅仅为了维持两王在位的古代传统,克里昂米尼三世任命自己的弟弟欧克里达斯为另一在位国王。
    ③外部力量毁灭改革
    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斯巴达民尽财穷的形势。公民数量尽管大为扩充,但仍不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代总数的一半。但是,最终扼杀克里昂米尼三世努力的因素来自国外。希腊的形势对斯巴达十分不利:亚该亚同盟步步进逼,北方的马其顿令人生畏。克里昂米尼三世多次打败亚该亚同盟,但却导致亚该亚同盟的领导人阿拉托斯越来越倒向马其顿。前222年,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彻底打败了斯巴达。占领军废除了一切改革后退去。
    克里昂米尼三世逃亡至埃及,在那里他得到了国王托勒密三世的庇护。但是托勒密二世之子托勒密四世在即位后不久就把克里昂米尼三世软禁了起来。克里昂米尼三世与亲信冒险在亚历山大城发起了一次暴动。在暴动失败后,克里昂米尼三世自杀了。

    
    斯巴达(七):纳比斯

    (5)纳比斯
    ①统治斯巴达
    前222年,斯巴达国王兼改革家克里昂米尼三世于塞拉西亚战役战败后,斯巴达陷入权力真空数年,最后王位传给一个男孩珀罗普斯(Pelops),并先后由马卡尼达斯(Machanidas)和纳比斯作为王国摄政。
    纳比斯继续实行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计划,甚至还更极端,他驱逐富裕的人,并分配他们的财产。他解放许多奴隶并让他们获得公民身份,然而他适当保留吕库古(Lycurgan)体制中一部分的黑劳士制度,以利宣称自己复兴传统。纳比斯的改革增加许多公民数,意味着他的军队除了众多的佣兵外,他还有不少公民兵。波利比乌斯对纳比斯革命式的改革非常敌视,他批评纳比斯的支持者是“一帮杀人犯、夜贼、扒手和强盗”。
    纳比斯后来把斯巴达两个国王仅存的世系后裔给杀了,古代史书尤其是波利比乌斯和李维,形容他是嗜血的统治者,是靠武力来夺权,且行为残酷。波利比乌斯还说当他征服一个地方后,经常流放当地领导阶级人物,还把他们的妻子嫁给强盗,并且下令解放奴隶。波利比乌斯有关纳比斯的描述,或许真的反应实情,但也可能这是波利比乌斯对他的偏见,因为波利比乌斯自己本身就是上流阶级。波利比乌斯还说,纳比斯时常把富裕的地主召来,强迫他付出一大笔金钱,若不从的话他就施以酷刑。他可能用一种类似铁处女的刑具,这雕像刑具被称为纳比斯的爱琵加(Apega of Nabis),是以他的王后爱琵加的形象做成。
    ②复兴
    纳比斯的外交政策仍遵循他的前任者,就是和埃托利亚同盟、厄利斯(Elis)、麦西尼(Messene)结盟对抗亚该亚同盟、马其顿王国。因此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时他与罗马结盟,并参与前205年的腓尼基和约。在随后几年中,纳比斯扩张斯巴达的国土,重新征服了大部分的拉科尼亚和麦西尼。但在前204年他攻取梅格洛玻利斯失利。他也重建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很明显主要是靠克里特岛的盟邦帮助,然而波利比乌斯说这支舰队是海盗。总之,纳比斯用这支舰队重新控制拉科尼亚的海岸线,同时他也为斯巴达建立城墙,这是斯巴达史的头一遭,因为古代斯巴达人认为他们是靠战士的勇气保卫城市,而不是城墙。
    在先前几十年里麦西尼还是斯巴达的盟友,但在前201年时,他入侵麦西尼的领土,很明显这是为了复兴斯巴达,因为直到前四世中叶斯巴达才丧失对该地的控制。纳比斯攻下麦西尼,但当亚该亚菲洛皮门(Philopoemen)的军队前来干涉时,斯巴达军队不得不撤退,并在帖该亚(Tegea)遭到决定性败战。使这段时间纳比斯的扩张野心受到压制。
    因为国土扩张的雄心,纳比斯不可避免与伯罗奔尼撒北半部的亚该亚同盟敌对。尽管多次败于亚该亚统帅菲洛皮门,但纳比斯仍昰亚该亚同盟的一大威胁,当亚该亚人派出较弱的将军迎战时,多会输给纳比斯。在前200年,亚该亚人警觉纳比斯能够轻意蹂躏他们的领地,他们向马其顿腓力五世求援,但腓力五世没有提供援助。前199年时,纳比斯推翻珀罗普斯,并宣称自己是欧里庞提德世系国王德马拉托斯(Demaratus)的后裔,自行称王。纳比斯还以国王的身份发行钱币,然而当代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和后来的李维都不认为他是合法国王,他们称纳比斯为斯巴达的僭主。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其间,纳比斯灵巧地运用罗马和腓力五世的冲突,他起初先与马其顿结盟,取得阿尔戈斯作为回报。之后,他倒向将会胜利的罗马这一方,企图来保住他的征服地。
    ③与罗马战争
    前195年,在亚该亚人劝说下,罗马资深执政官提图斯?昆克蒂乌斯?弗拉米宁认为纳比斯的势力需要被压制。弗拉米宁命令纳比斯必须吐出阿尔戈斯还给亚该亚同盟,否则的话,将与罗马战争。纳比斯以罗马人与他同盟时,他已经占有这座城市为由,拒绝交出。于是弗拉米宁率军入侵拉科尼亚,爆发反纳比斯战争。罗马所领导的联军攻到斯巴达城下,进行围城战,纳比斯认为大势已去,向弗拉米宁求和。结果,斯巴达被迫吐出阿尔戈斯,并交出斯巴达通向大海的港口吉雄。
    ④再起和死亡
    虽然战后纳比斯仅统治斯巴达城和邻近的乡村,但纳比斯仍未放弃希望,他仍想回复先前的基业。在前192年,罗马和其盟友亚该亚同盟即将要与塞琉古帝国安条克三世和埃托利亚同盟爆发战争,纳比斯见到罗马和亚该亚人为此事而发愁,他企图趁机重新夺回港口吉雄和拉科尼亚的海岸线。一开始他相当成功,占领了吉雄并在一场小海战击败亚该亚的舰队。之后很快地,他的军队遭到菲洛皮门击败,被迫撤回斯巴达城中,菲洛皮门大肆掠夺斯巴达乡野,随即回军返回。在这短短几个月后,纳比斯向埃托利亚同盟求援,希望靠着援军对抗罗马人和亚该亚同盟,来保卫他的领地。
    埃托利亚人对此做出回应,他们派出1,000名步兵和300名骑兵组成的军队来到斯巴达。然而,埃托利亚指挥官亚历山墨诺(Alexamenus)背叛纳比斯,当纳比斯操演他的军队时,埃托利亚人刺杀了他。随后埃托利亚的军队企图控制整座斯巴达城,但因愤怒的斯巴达市民抵抗而被阻止。在这混乱之时,亚该亚同盟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派遣菲洛皮门带着大军来到斯巴达。在那里,菲洛皮门强迫斯巴达并入亚该亚同盟,结束斯巴达的独立。结果,纳比斯成了最后一位独立的斯巴达统治者,也昰斯巴达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最后一位君主。



    
    斯巴达(八):走向衰亡1

    9.走向衰亡
    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脱离了马其顿帝国的阴影,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吞并,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塞拉西亚战役,斯巴达同马其顿的一次战斗。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对外扩张,多次打败亚该亚同盟军队。同盟军向马其顿国王安提柯?多宋求援,克里昂米尼开始同马其顿军队交战。前221年,马其顿军队与克里昂米尼军队激战于塞拉西亚,终因众寡悬殊,克里昂米尼战败,逃亡埃及被杀。马其顿在斯巴达重建寡头政权。
    (1)萧条的本土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挥师东征,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希腊化世界。但包括马其顿王国本身在内的传统希腊地区,并没有成为东征胜利的受益者。相反,他们在向东方各地进行了过量输出后,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萧条。
    很多人对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往往有着过于简单化的理解。在他们看来,亚历山大仅仅依靠不足10万人的军队,在亚洲腹地走了个过场。然而,为了支持这次漫长的战争,整个希腊本土都大量地输出了资金、舰船和士兵。若非如此,亚历山大的主力军根本不可能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忌惮自己的后方交通线。
    在亚历山大死后的一个世纪,残存的马其顿军头们将帝国瓜分,并继续吸纳希腊本土的菁英到东方殖民。由于他们往往掌握着巨额资金和大片土地,所以很容易将希腊青壮年人口从土地贫瘠的本土吸引出来。很多人在1-2代内在东方安家落户,也顺带消耗了故土的活力。加上希腊化君主对于本土世界的依赖,又经常直接或间接引起内战,加剧了马其顿与希腊两个地方的空心化进程。最后,还有凯尔特蛮族的大规模南下,重创了很多地方的经济。
    到公元前3世纪时,希腊本土实际上成为了几个城市联盟与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共存的局面。前者以规模最大的亚该亚同盟为代表,希望集中分散而减少的资源,维系传统的希腊世界。后者则因为失去了亚洲地区的领地,被迫先从控制欧洲本土着手。结果,双方又经常因为地盘之争而爆发战乱,严重阻碍了巴尔干地区的复兴。
    起初,安提克王朝对马其顿的控制力非常薄弱,著名的安提克二世主要以南方的希腊地区为基地。由于占据了科林斯地峡,所以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雇佣部队。在马其顿家乡的混战趋于消停后,他才率领自己的雇佣兵北上夺取王位,正式建立了属于自己家族的王朝。这个新王朝在早期,连组织足够人手训练马其顿方阵部队都非常困难。国王只能用税金雇佣希腊、色雷斯和凯尔特人的雇佣兵作为军队主力。一直到安提克三世时代,马其顿人才稍微缓了口气。
    南方的亚该亚同盟,在集中所有城市的资源之余,还享受着来自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津贴。这让他们得以在凑不出足够城市民兵的时候,可以保持数量不少的雇佣军部队。由于托勒密军队需要不断招募本土希腊人当兵,所以有不少亚该亚和北方埃托利亚的青年离开了家乡。同盟的另一个任务则是限制马其顿王国复兴。因此,他们在埃及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夺回了科林斯地峡,将马其顿势力从南部驱逐。
    (2)斯巴达的强行复兴
    在亚该亚同盟的南面,早已失去霸主身份的斯巴达也在苟延残喘。他们的社会矛盾因为土地过于集中而看上去无可救药,结果让大批作为军队主力的公民破产。如此一来,斯巴达上下真正具有公民身份的人口仅剩下700多人,完全失去了先祖的勇武能力。
    但在公元前235年,锐意进取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继位。他决心让斯巴达重新崛起,并不惜使用非常激进而暴力的手段。于是,通过强制没收强迫富裕公民的土地,向穷人进行财产的再次分配。凡是被认为有能力参军者,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独立份地。克里昂米尼再利用这些人训练出来的军队,逐步收复周围一些过去属于斯巴达的领地,并将战争所得再次分配。
    斯巴达的壮大,很快引起了亚该亚同盟与托勒密埃及的注意。前者将斯巴达视为洪水猛兽,后者则想要观察下斯巴达否能成为自己的合格同盟。结果,克里昂米尼三世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击败了政治家阿拉图斯挂帅的亚该亚人,让托勒密对斯巴达刮目相看。于是,托勒密三世转而将过去给予亚该亚同盟的钱,转交给了克里昂米尼。后者便立刻有了冲出科林斯地峡的能力。
    迫于形势的迅速转变,亚该亚同盟只能和过去的对头马其顿联手。马其顿国王安提克三世,也志在恢复先祖对于整个希腊的控制权,但在手段上要柔和很多。在他的统治期内,马其顿人重新和西面的伊庇鲁斯建立同盟,并不再要求重返科林斯地峡驻军。托勒密埃及资助的斯巴达人开始北上,也正是他们南下的大好时机。于是国王本人亲自出马,率领重建的马其顿军队进入希腊。



    
    斯巴达(九):走向衰亡2

    (3)两支联军
    公元前223年,迫于马其顿军队的兵威,克里昂米尼暂时停止了他的扩张步伐。但在他的对手其实也并不想直接诉诸于正面开战。安提克三世仅仅是在名城科林斯驻军,就在冬季解散了大批本土农民部队。亚该亚同盟的阿拉图斯,只希望将斯巴达人堵在原地。
    然而,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要求他不断吸引足够的资源。因此,利用对方在冬季解散部队的时机,斯巴达军队反而再次向北进犯。他们袭击了阿戈斯城与梅格洛玻利斯。前者是斯巴达人历史上的世仇,后者则是当年为了限制斯巴达扩张而修建的移民城市。但这也让反斯巴达联盟断定,不消灭对手的军队就无从解决这场危机。
    公元前222年,重新集结的马其顿军队开始通过地峡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中包括了安提克王朝稳定后训练的10000马其顿方阵士兵、3000名精锐的近卫轻盾兵和300名由马其顿贵族和雇佣兵组成的骑兵分队。通行的还有安提克王朝重建的1000阿哥瑞安标枪手部队、1500名伊利里亚步兵、1000凯尔特雇佣兵和3000名来自各地的标枪、弓箭或其他增援力量。
    在科林斯,马其顿人遇到了同时集中起来的亚该亚同盟军。他们主要由6000名来自希腊各地的城市民兵或雇佣军组成。每个地区还象征性地提供了骑兵,组成600人的分队。如果没有马其顿人的增援,仅仅凭借这些兵力是无法阻止斯巴达入侵的。但有了他们的加入,联军规模已经接近30000人。
    南方的克里昂米尼三世也为了自保而大量征集军队。这其中的斯巴达人仅有6000,大部分还是在近些年才获得军事份地的新兵。但他也不忘按照马其顿王国的模式,集中财力训练了自己的方阵团部队。此外,依靠半岛南部地区的边民,他的部队有了进一步扩充。加上埃及的财政支持,让他可以从克里特岛等地获得一定数量的雇佣军。
    虽然人数刚刚超过20000人,但斯巴达军队却选择了主动后撤,拉长对方的补给线。同时,将主要阵地设立在至关重要的塞拉西亚关口。当地有两座可以扼守有限平原的山丘用于驻军,中间又有一条河流径直穿过。所以,联军的兵力优势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反,他们又必须隔着河流在两头行动。
    (4)斯巴达的挽歌
    在联军抵达战场前,克里昂米尼已经将全军分为三个部分布置。作为主力的万名斯巴达人,扼守右翼的奥林匹斯山头。他们中的不少还是传统的希腊重步兵装备,但缺乏严格的训练和良好的防护装备,仅仅是比亚该亚对手更为善战。其他人包括标枪和弓箭手组成的轻装散兵。最精锐的2000常备部队,是按照马其顿样式训练和武装的长枪方阵。
    位于左翼的尤亚斯山,这交给了过去的二等人--边民和克里特雇佣军防御。前者依然是传统的希腊重步兵+轻装部队组合,后者则有大批驰名地中海世界的弓箭手和标枪兵。军中仅有650人的骑兵部队,被部署在两山之间的跨河平地上。
    联军发现这一情况后,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部署。安提克三世指挥的马其顿军队位于左翼,直面斯巴达人的主力。在万名长枪方阵步兵前面,还有大量的色雷斯、伊利里亚、加拉太和希腊轻装部队。3000名最宝贵的皇家轻盾步兵,则位于二线位置。大部分马其顿人带来的骑兵,也由将领亚历山大率领,部署在斯巴达骑兵对面。
    联军的右翼主要是亚该亚的同盟军队。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希腊重步兵战术,转而使用介于轻步兵与重步兵之间的武装风格。这些新式的亚该亚步兵,可以组成方阵进行肉搏,但更多使用喜欢使用标枪进行投射作战。只有少量雇佣军虽然改用了凯尔特式椭圆盾牌,但还坚持着希腊传统的重步兵战法。
    战斗开始后,马其顿人首先向着山头的斯巴达主力发起进攻。大量的轻装部队上前开道,与占据高处的斯巴达轻步兵们相互射击。
    安提克部署的散兵线稳步向前,开始袭扰克里昂米尼的重步兵部队。不堪忍受标枪、弓箭和投石洗礼的斯巴达人,在愤怒中从山顶俯冲而下。他们这么做的另一个用意,是想在马其顿的方阵部队站稳脚跟前,就将之击破。
    在战场的另一头,亚该亚人的轻盾兵也开始攻击斯巴达盟友们的阵地。但在仰攻条件下,他们的轻型标枪威力被打了折扣,反而被克里特等地的对手压制。斯巴达边民们也从山头冲下来,以并不严密的方阵攻击亚该亚人。后者勉强组成密集队形,被慢慢赶下了山坡。一些克里特人还绕到同盟军背后袭击,加速了他们的崩溃步伐。如果没有其他干扰因素,这一头的联军就可能被重创击败。
    这时,联军的中路的开始发挥作用。来自亚该亚联盟的将领菲洛皮门,不等马其顿军队的亚历山大同意,就率领骑兵发起了冲锋。利用更好的武装和2:1的数量优势,斯巴达骑兵被迅速逐出了战场。接着,又是培罗波门率领骑兵及时迂回,从侧翼攻击了尤亚斯山上的克里特与边民部队。后者完全忙于同亚该亚轻盾兵的作战,在遭到重击后开始溃退。同盟军这才控制了战场的右翼阵地。
    至于另一边的斯巴达主力重步兵,已经同马其顿方阵展开了血腥的近距离厮杀。由于上山的道路面积有限,马其顿人的数量优势无法得到体现。于是在正面宽度有限的位置上,斯巴达方阵成功地挡住了对手。很多士兵的枪杆在激战中断裂,必须使用随身的刀剑或矛头继续拼杀。但斯巴达人毕竟数量有限,普通重步兵又战斗力不足,难以利用地形优势获得决定性的压制。
    最终,联军的右翼开始越过河流,从侧面进攻奥林匹斯山。他们的轻盾兵迅速上山,在骑兵掩护下形成了包抄之势。巨大的压力迫使斯巴达人的雇佣兵和同盟军都纷纷逃离战场。
    克里昂米尼眼看形式对自己非常不利,只得在几个随从保护下,迅速骑马撤退。但他麾下的斯巴达公民兵部队却不愿意后退。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一旦国王的改革失败,自己就将失去到手不久的土地。结果,6000名斯巴达人在马其顿与亚该亚联军的包围圈中,有5800人被杀。
    克里昂米尼没有选择回到斯巴达,而是直接乘船去往埃及。在那里,他以流亡者身份成为了亚历山大城宫廷内的军事幕僚。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再返回家乡,并在后来因为卷入埃及的宫廷政变被处死。但他的母邦却没有因为这次灾难性的失败而遭到灭顶之灾。
    得胜的安提克三世,拒绝让军队劫掠斯巴达。虽然他表面上宣称自己只是来惩罚克里昂米尼,而非全体斯巴达人,但深层次的用意却是不希望亚该亚联盟的老对手被直接消灭。加上国内又传来了北方蛮族南下的消息,马其顿军队便匆匆返回国内。
    (5)影响
    塞拉西亚战役对于斯巴达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此后的他们,虽然还尝试过突破亚该亚同盟对自己的限制,却再也没有能达到克里昂米尼三世时代的高度。因此,塞拉西亚战役也可以算是传统斯巴达的彻底陨落之战。至于作为“国际警察”南下的马其顿人,则开始了自己的短暂中兴。


    
    斯巴达(十):政治制度

    10.政治制度
    斯巴达人经常发动战争,拥有的步兵训练严格且扎实,是古代世界上作战能力高强的步兵之一。生产以农业为主,过着简单的生活,与当时的雅典不同,如不太重视知识、文化发展等等。
    斯巴达之政治制度相传为古时立法者来古格士所定,有两位国王,五位执政官及元老院,国民会议等机关。
    (1)二王制
    斯巴达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分别来自于较高级的亚基亚德家族,与比较低级的欧里庞提家族,但实际上两个国王的权力均甚小,大权皆在五位执政官之手。国王不过为祭司长、裁判长、出征时之元帅、元老院中的议长而已。至于斯巴达之所以必置二王,即系利用其互相倾轧以王制王之故。斯巴达对于其国王防制颇严。国王不得与外国联婚,防其树立外援。又不许二王室互相联婚,防二王的权力合一。
    二位国王只有在战时才有权力,其中一个国王担任统帅,另一个国王则负责留守。而平时,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决定,而长老会议则由28个人组成。除此以外,有5个执政官会帮助国王处理政务,并由元老院作出决定。虽然实际上元老院握有实权,但所有重要事务在名义上还需要公民大会通过,方为有效。
    (2)执政官
    斯巴达的执政官五人,每年由人民公决,权力远在国王之上,得拥护国法,监督国家一切公权私权,又可召集元老院及国民会议,对于国王有罪,亦得加以审判。但执政官的任期仅一年,且每事须经五人的同意始有效,故其权力虽大,理论上仍有限制;然而由于该职务并无连任限制,故此后来执政官成为斯巴达城邦中最有实权的职务。
    (3)元老院与国民会议
    元老院的议员并同二国王共三十人,元老院议员非六十岁以上免役者不能担任。立法、行政、司法之事,概得与闻。每一法案,均须由此提出,非经其表决者,不得提出于国民会议。由全体公民普选而得之国民会议实为元老院的附属机关,虽有表示赞成或反对元老院所议决的法案之自由,可是实际上是不敢反对的。
    11.公民教育
    斯巴达各种制度中的最值得注意者为他们的公民教育。由于斯巴达以少数多利安民族,统治大多数的亚该亚农奴。为了有效防止农奴造反并能在众邦林立的希腊世界中适应生存,因此订定一套完整的公民教育制度。“国家至上,军事第一”是他们的基本政策。男人为了国家作战;女人为了国家育儿。国王犹如兵团司令,教师就像军训教官;学校等于兵营,家庭宛如一个役男生产所。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因为害怕外邦人移居有碍它的军事生活,斯巴达实施严格排外政策,禁止外邦人无故入境。 斯巴达的国家体系基本上已完全军事化。
    (1)婴儿
    斯巴达犹如一个大军营,其公民的婴儿刚出生时,便要被检验体质,如果不合要求,便会被葡萄酒灌死,抛弃至荒山野岭。合格的会用葡萄酒为其婴儿洗澡,便交还给婴儿的母亲抚养到七岁。
    (2)男孩
    男孩在七岁前是由双亲抚养的,但其父母从小则会训练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战士,甚至有点冷酷无情。七岁后便会编入团队进行残酷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要被训练为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怕艰苦的军人,所以每年均会被烧得滚烫的皮鞭鞭打,并不许求饶或叫喊。当男孩过了12岁,便会被编入少年队,只能光身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套,并只可在军营里作少量进食,逼使他们在外面偷取食物,锻炼他们的身手。若被人发现,则会被处罚,因为这证明他身手不灵活。同时也有训练会将他们丢到荒郊野外,要求他们靠己身之力进行野外求生、与野兽搏斗,考验生存能力。至20岁后,则成为正规军人。30岁时便会成亲,但还是要每天作军训。60岁时便会退役,国家会对他们比较优待,但仍要作为预备军,随时候命。
    (3)女孩
    斯巴达女性相对于其他古希腊城邦的女性而言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按当时规定可以继承40%的家族财产。女孩过了七岁仍留在家里,但并不从事刺绣等杂务,而是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方能孕育出勇悍的战士。因此斯巴达的妇女都十分坚忍,并不怕看到儿子浴血沙场。当儿子要上战场时,她们并不会为其祝福,而是给他一个盾牌,并对其说:“孩子,带着盾牌回来,不然就躺在盾牌上。”即谓:如果你不能凯旋归来,就应战死沙场而还。
    斯巴达有一首最有名的古诗,歌颂一位八个儿子全部为国牺牲的母亲。当这位母亲知道八个儿子全部阵亡,她并没有流下眼泪,在凯旋大会表示:
    “ 祖国斯巴达呀,我就是为了他们为你牺牲,才生下他们八个,如今我的心愿已经完成了。 ”
    (4)军事训练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草编是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5)文明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12.社会阶层
    斯巴达的社会阶层分为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希洛人三个阶级,这种阶级是不能改变的种姓制度。
    (1)斯巴达人
    第一阶级为斯巴达人,为征服者多利亚人的子孙,享有完全的公民权者,他们都住在斯巴达城内,尽管人数很少,却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虽有田而不自耕,其专门之职业为服兵役与任官吏二事。
    (2)庇里阿西人
    第二为庇里阿西人,为多利亚人入侵时,没有抵抗而顺从的居民,从事于工商业而无参政权,虽为自由民,然不得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他们都住在斯巴达城周围,及边境山区和海岸地方;战时需要为斯巴达军队支援。
    (3)希洛人
    第三阶级为黑劳士,意为农奴。他们常隶属于土地而为第一阶级的人服劳奉养而耕作,生活在农村上,没有公民权与基本人权,被认为是国家的财产;战时亦随第一阶级之后以服军役。
    (4)对黑劳士的奴役
    黑劳士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们在战时要作先锋,但又没有任何权利,斯巴达人可以随时杀死他们。黑劳士(希洛人)是斯巴达人的公有财产,在节日里,斯巴达人经常灌醉黑劳士,并将他们拖至公共场所任意欺凌。黑劳士不论如何,每年均要被鞭笞一次,其目的就是要黑劳士牢记其奴隶身份。甚至每年组织斯巴达少年结队杀戮希洛人(即为Krypteia),以此培养斯巴达少年的战斗精神,也削弱希洛人的反抗。亦因如此,黑劳士曾经多次发动起义。有学者认为,斯巴达对外的连年战争使黑劳士的负担重到难以承受,但许多受剥削的黑劳士,后来找到机会摆脱了斯巴达人的剥削和奴役(如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中重新获得独立),让原本习惯于依靠剥削黑劳士(美塞尼亚人)为生的斯巴达人因此难以谋生,是斯巴达衰落的原因之一。最后这种制度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斯巴达后被废除。
    13.经济政策
    来古格士所推行经济制度,完全为军事需求和维持斯巴达人的统治地位。
    (1)土地国有
    为了避免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将所有土地全部收归政府,受予给斯巴达公民,其再将土地发放被统治的农奴进行耕种,向他们收取粮食,而统治者的斯巴达公民可以专心进行军事训练,对内镇压奴隶的反抗,对外进行侵略战争。
    (2)铸造铁币
    为了平均社会财富,斯巴达发行一种铁币,由于沉重、价值较低,所以携带不便、流通不易,一方面避免商人屯积货物,获取暴利,另一方面,使外国商品,不易打入斯巴达市场,大大降低斯巴达财富外流的可能性。
    (3)公食制度
    凡斯巴达男子不论贫富,皆会食于公共食堂,食品粗疏,除执政官外,尊贵如国王亦须在此会食。食时得畅谈国事,少年子弟因得于此获得政治上的知识。
    14.评价
    斯巴达采取军国主义的独裁或寡头体制,并掌控整个国家经济,除了为了防止麦西尼亚人的反抗其统治外,地理上的孤立也是原因,斯巴达的东北边与西边都是山脉,不易与其他城邦产生文化交流,造成斯巴达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也没有思想家或作家诞生,因此在希腊文化中并没留下太多贡献。


    
    古希腊城邦:科林斯

    科林斯(Corinth)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临科林斯湾。是希腊本土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连接点。同时又是穿过萨罗尼科斯和科林西亚湾通向伊奥尼亚海的航海要道。不仅是贸易和交通要地,同时又是战略重地。 有旧科林斯和新科林斯之分,旧科林斯主要指希腊罗马时期的一个古希腊城邦,约在现在科林斯市的内陆8公里处。
    1.概况
    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古希腊人即已定居科林斯,科林斯文化盛行。迈锡尼文明时代( 约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已有科林斯城。公元前1000多年被多利亚人征服。
    公元前8~前6世纪,科林斯不仅有发达的农业,而且过境贸易很兴旺。科林斯的陶器享有盛名,造船和航海业都有很大发展。当时,科林斯几乎独占了与西方的贸易,陶器、橄榄油、葡萄酒、金属器皿的输出全部要经过科林斯。科林斯先后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中期,巴希阿德斯家族把持城邦政权,实行贵族寡头统治 。希普塞卢斯(约前657~前627在位)推翻巴希阿德斯家族,建立了僭主统治。其子佩里安德尔当政时(约前627~前586),科林斯国势昌盛,约公元前581年,僭主政体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少数富人掌握政权的贵族政体。公元前6世纪后期,科林斯加入了伯罗奔尼撒同盟。
    在希波战争的早期阶段,科林斯积极参加了温泉关、普拉蒂亚、萨拉米斯和米卡列战役 。公元前395 ~前387年 ,科林斯与阿尔戈斯、忒拜、雅典等城邦结盟,在波斯支持下进行了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38 年以后 ,基本上从属于马其顿。公元前196年罗马打败马其顿,宣布科林斯“独立”。公元前146年,科林斯为罗马所灭,居民大批沦为奴隶,城市被彻底摧毁。公元前46年G.J.凯撒重建科林斯,成为罗马治下的亚该亚行省的中心。
    科林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有人生活。在青铜器时代这里可能已经有一座王宫。科林斯多次在希腊神话中出现:西绪福斯在此创立了运动会,伊阿宋在此离弃他的妻子米蒂亚,等等。
    古代船只要经过科林斯地峡就得被在陆路上从地峡的一边拽到另一边,因此科林斯位于希腊的交通要道上。它是雅典、底比斯的最强大的竞争者。它也是阿芙罗狄忒的崇拜中心。科林斯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包括锡拉库萨。在波斯战争中科林斯付出了巨大贡献。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它与斯巴达联合对抗雅典。
    2.史前时期
    该城建于大约公元前6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按照神话,该城是由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儿子科林托斯(Corinthos)所建立;其他神话则说由泰坦巨神俄刻阿诺斯的女儿、埃费拉(Ephyra)女神所建立,所以本城在古代亦称作“埃费拉”。有证据显示本城在公元前2千年被摧毁。
    在迈锡尼时代末期多利亚人试图定居在科林斯。虽然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他们在首领阿勒忒的指挥下从安蒂里奥(Antirio)沿科林斯湾卷土重来终于攻占了此地。
    因此该地的古代名称如“Korinthos”来源于前希腊语言,即土著(Pelasgian)的语言;科林斯可能还是一个青铜时代迈锡尼的宫殿/城市,如同迈锡尼、梯林斯和皮洛斯一样。根据神话传说,西绪福斯是古代科林斯王族的创始者。
    3.古典时期
    在随后的古典时期,科林斯市是财富上匹敌雅典和底比斯的城邦,主要经济来源于地峡的贸易与交通。直到前6世纪中叶,科林斯一直是主要的黑像陶的出口地,产品销往全希腊各地。在它之后,雅典的陶器才占据了市场。科林斯卫城上的雄伟神庙是供奉阿芙罗狄忒。根据大多数资料,神庙内奉养了超过一千名庙妓,因此後世的基督徒都指科林斯是一个非常堕落的地方。这一位神庙到今时今日还矗立在科林斯,见证着往日的历史。此外,科林斯还是地峡运动会的主办地。
    7世纪BC,科林斯由僭主库普塞罗(约前657-627)和他的儿子佩里安德(约前627-585)统治时期,该城派遣殖民者建立许多新的殖民地,其中包括:埃庇达诺斯(Epidamnus,现代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 叙拉古(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安布拉基亚(Ambracia,今天的莱夫卡斯)、 科尔库拉(Corcyra,今科孚岛)和阿纳克托里翁(Anactorium,今亚克兴)。佩里安德还建立了阿波罗尼亚城(今阿尔巴尼亚的费里)和波提狄亚(Potidaea,在哈尔基季基半岛)。科林斯还是九个出资在古埃及建立殖民地瑙克拉提斯的希腊城邦之一。该城建立于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在位期间,以促进希腊世界和埃及的贸易。
    佩里安德,是希腊七贤之一。在他统治期间铸造了第一枚科林斯币。他是第一个试图打通地峡以建立科林斯人和萨洛尼卡湾(今天的塞萨洛尼基南部海域)的海路联系的人,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没有实现他的想法,不过他代以建造了一个石造陆上斜坡“Diolkos”。库普塞罗王朝的统治结束于佩里安德的侄子普萨美提库斯(Psammetichus),以亲希腊的埃及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的名字命名。这段时期是科林斯城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科林斯人发展了科林斯柱式——古典建筑在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之后的第三种柱式。科林斯柱式是三种柱式中最复杂的,显示这个古代城邦积累的财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多立克柱式体现斯巴达等多利亚人刻苦简单的生活方式,而秉承以雅典为代表的爱奥尼中庸哲学,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和谐的平衡。
    有一句古代名言:"Ou pantos plein es Korinthon"(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科林斯),说到该城昂贵的生活标准。该城以它爱神庙的妓女而闻名,为居住和旅行该城的富裕商人和有权势的官员提供服务。她们之中最著名的拉猗司(Lais)据说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美貌,为得到她的眷顾需要支付天文数字的费用。
    该城有两个主要港口,分别位于科林斯湾和萨罗尼科湾,分别服务地中海的西方和东方商路。勒凯翁(Lechaion)港位于科林斯湾,连接该城在西方的殖民地以及大希腊,而萨罗尼科湾的肯克瑞亚港主要服务于雅典、爱奥尼亚、塞浦路斯以及其余黎凡特地区。这些港口都有停泊庞大的战舰的船坞。
    作为希波战争中的主要参战者,该城派遣了40艘战船在阿得曼托斯(Adeimantos)指挥下参加萨拉米海战,5000名装甲步兵穿着标志性的科林斯头盔参加了后继的普拉蒂亚战役(Plataea)。不过之后它经常成为雅典的敌人,同斯巴达结盟于伯罗奔尼撒同盟。前431年,引发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因素之一即为科林斯和雅典之间对于科林斯殖民地科尔库拉的争夺,源于两个城市在贸易上的传统敌对。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昔日盟友科林斯和底比斯不满于斯巴达在同盟内的霸权,挑起了针对其的科林斯战争,进一步削弱了伯罗奔尼撒各城邦的力量。这最终导致了北方马其顿人的入侵,以及马其顿的菲利普二世掌控下成立的对抗波斯帝国的科林斯同盟。菲利普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人的第一个将军。
    科林斯是前4世纪著名的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的家乡。
    4.佩里安德
    佩里安德 Periander (前665—前585,又译拍立安得):古希腊政治家、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
    佩里安德生于科林斯,父亲本是个平民。佩里安德刚出生时有预言说他会成为贵族们未来的敌人。贵族就派人去杀他。佩里安德的父亲把他藏到柜子里(他因此获得“柜中子”的绰号),但他仍被找了出来。可是小佩里安德对那些准备杀他的人露出了可爱的笑容,使他们都心软了,没有杀他。后来,佩里安德的父亲通过努力成为科林斯的僭主,他死后佩里安德继承父位成为僭主。佩里安德在位40年,期间,他所统治的科林斯获得了极大的繁荣。佩里安德改革了币制,统一货币,降低税率,极大地发展了科林斯的工商业。他允许失势贵族和贫民向外殖民,不仅稳定了社会,还扩大了经济来源和国家影响力。他修筑了道路,开凿了运河,尤其是位于科林斯地峡上、连接科林斯湾和萨罗尼科斯湾的轨道,使科林斯交通更加便捷、商业更加发达,一跃为古希腊最富裕的城邦。他还热心于科学、文学和艺术。他有不少名言:
    “不管你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都要遵守。”
    “僭主的卫兵忠诚而不是军队忠诚,才能安全。”
    “快乐是暂时的,荣誉是永久的。”
    “人生有三大难:第一是赢得荣誉;第二是在世一天保持一天的荣誉;第三是死后留下好名声。”
    佩里安德晚期的统治趋于暴厉,对干涉朝政的贵族严厉打击,但由于他对平民的政策始终较为温和,一直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还是倍受爱戴。
    佩里安德死前不想人知道他被埋何处,他命令两个人夜间沿着他所指的路出去杀掉他们所遇到的那个人并把他埋了;然后命令四个人去追杀那两个人;同样再命令更多的人去追杀那四个人……就这样,佩里安德被他自己安排的两个人杀后埋了,而这两个人又被后来的四个人杀了……由此你不难看出佩里安德考虑问题的周密。
    5.罗马时期
    卢西奥?穆米乌斯(Lucius Mummius Achaicus)率领的罗马军队在前146年的围攻后摧毁了科林斯,将所有男人屠于剑下,妇女儿童卖作奴隶,然后把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他因而得到了Achaicus的称号,作为对亚该亚联盟的征服者(参见科林斯战役)。考古学发现,随后几年有一些居民定居在城市原址上,凯撒即于前44年被刺杀前不久重建该城作为Colonia laus Iulia Corinthiensis(荣耀的爱奥尼亚科林斯殖民地)。根据Appian,新的定居者都为来自于罗马的自由民。在罗马人统治下这里成为希腊南部或亚该亚的省会(使徒行传 18:12-16)。以其财富、奢侈和人民不道德的生活习惯著称,有大量罗马人、希腊人和犹太人混居。


    
    锡拉库萨(一):历史

    锡拉库萨(Syracuse)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座城市,又译叙拉古,位于岛的东岸,公元前734年由希腊城邦科林斯移民所建。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势力强盛,为西西里岛东部霸主。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中,曾抵抗罗马侵略,公元前212年为罗马所灭。现约有12.5万居民。面积204平方公里。位置北纬37°05',东经15°17'。
    1.历史
    叙拉古(Syracuse),古代希腊人的城邦。位于西西里岛东部,阿纳普河口东北部。约公元前734 年由科林斯的移民阿奇亚所建。因地处东西地中海及意大利和北非的交通要道上,它很快成为地中海的一个重要城市。那时建成的阿波罗神庙和雅典娜神庙(后来改造成大教堂)当代还存在。叙拉古港口是该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由深入大海的小半岛奥提尼亚分为两部分,西南部称大港,东北部称小港。前四至五世纪间,(狄奥尼修一世时),为不断扩大的叙拉古修筑了坚固的城墙(远远大于现保存的旧城墙)。提高了它的战略地位。
    公元前7 和前6 世纪,叙拉古贵族当权,奴役当地被征服居民。公元前485 年,平民势力增长,驱逐贵族,随后位于西西里南部的希腊城邦盖拉的僭主格隆(革隆)利用叙拉古居民内部的不和占领叙拉古,自立为叙拉古僭主。公元前480年,格隆在希梅拉附近大败迦太基军队,使叙拉古得以在西西里岛东部称雄。他的继承者希罗一世(希伦一世,公元前478~前467/前466 在位)积极插手意大利半岛一些城邦之间的争斗,打败迦太基的同盟者伊达拉里亚,使得叙拉古成为地中海西部的海上强国。
    约公元前466 年,叙拉古人建立了民主政体,政事由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每年选举的将军处理。此时锡拉库萨已经达到了它的文化的顶点。戏剧家爱斯吉洛思,诗人宾达和西蒙尼德斯汇聚于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27年至前424年,前415年至前413年)中锡拉库萨与雅典争强。尤其是在公元前415~前413年雅典西西里争夺战争中,雅典军队惨败于锡拉库萨。但战争导致民主势力削弱。
    狄奥尼西奥斯(老)利用与迦太基人作战的紧张局势,于公元前405 年在叙拉古重建僭主统治,当政近40 年(公元前405~前367),大量招募雇佣军,发展军事力量。在与迦太基的长期斗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公元前4 世纪初,叙拉古一度控制了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和意大利南部的许多地方。公元前367 年狄奥尼西奥斯的长子继任僭主,史称小狄奥尼西奥斯(狄奥尼修二世,公元前367年出生,前354~前343 在位),曾经一度被放逐。
    约前344或前343年,母邦科林斯将军提莫利恩渡海占领叙拉古,结束了狄奥尼修父子的僭政,公元前339年,提莫利昂在克里西斯河之战打败了迦太基干预军。(提莫莱昂战争)
    然而恢复民主政体不久,叙拉古又被公元前317 年起当政的僭主阿加索克利斯所统治,他一度率军在非洲与迦太基作战,又曾向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西部扩张,约公元前304 年自立为西西里王;僭主希罗二世执政时(约公元前270~前216/前215),有一批退役的意大利雇佣兵强行登上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此事成为第一 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线。公元前264 年,罗马军队开入西西里,叙拉古被迫与罗马订立条约,势力被限制在西西里东南部,并支持罗马人与迦太基作战。希罗二世死后,叙拉古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坚决抵抗罗马的侵略,支持迦太基。即使阿基米德的发明创造也未能帮锡拉库萨逃避公元前212年被罗马征服的命运,叙拉古战役以叙拉古的沦亡告终。从此,叙拉古长期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成为西西里行省的一部分,渐失去其重要性。
    450年汪达尔人洗劫锡拉库萨。878年阿拉伯人占领锡拉库萨。两个世纪后诺尔曼人夺取了锡拉库萨。
    由于当地丰富的历史遗迹,锡拉库萨现时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点。2005年,锡拉库萨和潘塔立克石墓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僭主列表
    喜厄隆一世 前478年 - 前467年或前466年
    狄奥尼修一世 前405年 - 前367年
    狄奥尼修二世 前367年 - 前357年;前347年 - 前344年
    狄昂 前357年 - 前347年
    Timoleone前344年 - 前337年
    阿加托克利斯 前316年 - 前289年
    喜厄隆二世 前275年 - 前215年
    3.革隆
    革隆,古叙拉古僭主。生于西西里岛南部城邦革拉。原任骑兵指挥官,为革拉城僭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子女的监护人,公元前491年继希波克拉底为革拉僭主。前485年应被驱逐的叙拉古土地贵族之请成为叙拉古僭主,以其弟希伦为革拉僭主。在位时叙拉古人口迅速增长,在大陆上建外城,有堤相连。经济发展,建庞大舰队,征召雇佣军征服附近一些城邦,使叙拉古成为一强大城邦。希波战争中雅典与斯巴达向其求援抵抗波斯大军,其最初同意派一支舰队,后因故撤回。前480年助阿克拉加斯僭主塞隆在希墨拉战役中打败进攻西西里的迦太基大军,获2000塔兰同赔款,用于叙拉古城建。还重视文化事业,邀请许多希腊学者文人来叙拉古。


    
    锡拉库萨(二):西西里争夺战1

    4.西西里争夺战
    公元前415年,雅典已经深陷伯罗奔尼撒战争多年。为了打破战略困局,他们选择主动介入西西里岛本地城邦间的矛盾,进而征服该岛。他们希望切断斯巴达的谷物和兵力来源。但是这次远征,却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灾难性转折。战役的最终失败,也结束了雅典人的黄金时代。
    远征西西里,使雅典丧失了最精良的陆军和几乎全部的舰队。此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虽然还持续了将近10 年,可是西西里的惨败,已经注定了雅典最后失败的命运。
    (1)初到的失望
    公元前415年,拥有5100重步兵和1000多名轻步兵的雅典远征军,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雅典海军在经过爱琴海和亚德里亚海后,来到了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区。就和当年出征希腊的波斯人一样,雅典大军如同一个浮动的王国。
    在意大利的希腊城市看来,这样的规模已经不是来调停彼此的争端了。雅典军队足够跨海前往征服西西里岛。所以,对于这支声势熏天的傲慢大军,塔兰托、罗克里斯、雷吉昂等大城邦。均不接受雅典大军的停泊请求。这让雅典的军事行动,在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
    之前邀请雅典人前来的赛杰斯塔,也让远征军感到沮丧。他们以借用金银器的方式,假装自己很有钱。正因如此,才能请到强大的雅典人出手相助。但雅典人发现自己无法从塞杰斯塔获得足够多的金银报酬,来支付远征的巨大开支。这不禁让参加远征的士兵,倍感失落。
    于是,指挥官尼西阿斯认为应该如约收取供养60艘战舰的金钱,并且在耀武扬威之后返回雅典。但另一位指挥官亚西比德却认为,如果完全不开战就返回,只能灭自己志气。所以他的建议是雅典人与西西里土著西库尔人交好,得到粮食,财富与兵源。然后以独立的后勤,进攻强大的叙拉古。第三位指挥官拉马科斯,则希望立刻突袭叙拉古。最后,他们不得不彼此妥协,选择以稳妥的方式作战。
    远征军在抵达西西里后,通过内奸的帮助攻克了卡塔纳,获得了可以立足的基地。结果,民粹主义盛行的雅典本土,却突然发来了判决书。要求亚西比德回国接受审判。这一不可思议的判决,直接将他逼反。亚西比德和几个朋友离开军营,辗转投奔死敌斯巴达而去。
    (2)惊险的开局
    此时军中还有另一个主战将领拉马科斯。在他的振作下,雅典军开始重新行动。拉马克斯计划吸引敌人全军出动,然后在野战中一网打尽。虽然叙拉古人的步兵在军纪和勇气上不敌雅典,但却拥有大量的骑兵。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拉马克斯认为雅典重步兵和轻步兵必须抢先有利地形与之作战,或者采用突袭战法。
    在拉马科斯的谋划下,雅典的双面间谍引诱叙拉古军队出城焚烧雅典人的军火库,并许诺把雅典士兵关在军营之中。在顺利的完成了引蛇出洞后,雅典军队趁机登上舰船,航行到奥林匹昂宙斯神庙附近的海岸登陆。他们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大军营。
    此地背靠沿海沼泽和河流,两翼的地形可以阻挡叙拉古骑兵的包抄,保证重步兵专心对敌。在布阵上,雅典人摆出了经典的8排纵深方阵。右翼是招募来的阿尔戈斯人和曼丁尼亚人,左翼是其他的联盟军队。最后,还有一个空心方阵,用于保护后勤人员和工兵。
    对面的叙拉古重步兵,摆出了16排纵深的阵型,两翼是弓箭手和投枪手。他们希望一举冲散雅典人的阵型。但是在实战中,雅典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自从希波战争以来,雅典步兵的战斗力就已经远远超过了相对安逸的叙拉古。他们的轻步兵很快就击退了叙拉古的弓箭、标枪骚扰,逼得叙拉古人派出重步兵出击。
    在两条战线搅在一起时,雅典人精心选择了战场,让叙拉古的1500骑兵无法施展。反而是雅典的重步兵越战越勇,叙拉古人前后溃败。这时叙拉古骑兵纷纷掩护步兵后撤,遏制了雅典人的紧逼,从而限制了失败的进一步扩大。雅典人则痛失全歼敌军主力的宝贵战机。
    虽然取得了战术胜利,但雅典人在战略上没有决定性地击败对手。其实尼西阿斯在战前的公民大会上,已经提出了要准备骑兵作战。但他在出征时因为消极态度,故意不带上足够的骑兵。所以他没有能在第一次野战中彻底粉碎叙拉古的陆军。这种由消极态度引发的疏忽,在后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3)全面战争
    面对初战不利的局面,叙拉古人迅速清醒过来。他们武装所有公民,并给贫困的人分发武备,以便保家卫国。与此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兴建城墙,准备木栅栏等防御工事,准备与雅典人做长期的周旋。最后,他们不忘派出使者,向斯巴达求援。
    在本土,叙拉古人宣称雅典可以以少胜多打败波斯,那么西西里人也要团结起来,以少胜多地战胜贪婪的雅典帝国,维护自己的自由。而此时的雅典,终于因为初战的胜利而得到了西西里土著居民西库尔人的帮助。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也前来支援雅典远征军。雅典人当然没有忘记邀请西西里人的仇敌迦太基,加入对该岛的入侵。
    已经逃到斯巴达去的亚西比德,劝说斯巴达增援叙拉古。为了防止雅典人建立更大帝国,斯巴达派出了一个名叫古利普斯的将军。但他的部队只有2艘科林斯和2艘拉克尼亚(拉哥尼亚)的船只,上面运载着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雇佣兵和被解放的黑劳士奴隶。虽然斯巴达人依旧认为本土是重心,但就是这支出身并不崇高的队伍,却在未来的战斗中创造了奇迹。
    整个冬天,雅典人都在打造砖头和铁器,方便围攻城池,为第二年建造防御工事做好准备。前414年春天,雅典海军将陆军运到了叙拉古城的西北角,在那里登陆后占领了城市西部的战略制高地。为了争夺这个制高点,叙拉古人派出了600精锐重步兵爬上坡应战,但是却在攀爬过程中队形混乱,遭到了雅典投石手标枪手如雨点般的射击,最后雅典陆军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叙拉古的菁英陆军,灭敌300人,并在拉布达隆建造了要塞,储备物资,装备与资金。
    同时,雅典人在高地的南部边缘建造了一座环形堡垒,作为围城行动的中枢。为了表示长期围困的决心,雅典人又开始向着南北两边建造城墙,阻止敌人的向外突围。叙拉古人也开始针锋相对地修建城墙。他们在北部修建了与雅典人平行的壁垒,避免更多地方被雅典人蚕食。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由于有主战的拉马科斯鼓舞,雅典人依旧是积极进取。在壁垒和高塔的掩护下,雅典海军可以安全地来到叙拉古湾里的锚地停泊。他们甚至釜底抽薪,组织工程人员绝断了城外通向城内的水源。叙拉古人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主动出城干扰雅典人的封锁。
    尼西阿斯按照他习惯的指挥风格,略显消极地打败了叙拉古人。但和雅典人微不足道的战术胜利相比,另一个主张勇敢进击的将军拉马科斯命丧沙场。这一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全军的命运,都落到了战术老道但是战略消极的尼西阿斯手里。


    
    锡拉库萨(三):西西里争夺战2

    (4)峰回路转
    正当叙拉古快撑不住时,斯巴达人已经悄悄地避开了雅典海军的防区,穿过了墨西拿海峡。尼西阿斯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伯罗奔尼撒的海盗,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随后斯巴达分遣队秘密地在西西里的西北部登陆,招降纳叛,联合了土著的西库尔人和其他希腊城邦。古利普斯成功的把自己原本不足千人的分遣队,变成了有2700步兵和100骑兵的大军。他们从西向东靠近雅典人占据的高地,趁着雅典人初战小胜后的疏忽,穿过了雅典壁垒间未完成的空隙。接着,以声东击西之计,占领了雅典人在高地上的拉布达隆要塞,劫掠那里的军需物资。
    在斯巴达将军的指导下,叙拉古人修建了横贯高地的长墙,与雅典人的封锁壁垒形成垂直。由于西西里步兵的专业素养依旧比不上雅典,只好继续与雅典人进行袭扰战,等待合适时机。
    直到此时,尼西阿斯依旧在想着如何远离战斗,避免士兵和船只的损耗。虽然所谓的斯巴达军队里没有一个地道的斯巴达公民,但是斯巴达的威名足够吓住胆小的雅典统帅。他居然没有派出重兵去争夺叙拉古西部事关雅典人生死的高地,反而把大军舰队和基地集体转移到叙拉古湾南部的突出半岛普林米利昂。接着,雅典人又在那里建造了三座新的要塞。
    这个新基地不仅远离之前的几个高地堡垒,而且面积狭窄,潮湿闷热。短时间里聚集大量战士,不仅造成淡水紧张,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疟疾。外出打柴的仆人和取水的士兵,都要承受叙拉古骑兵的骚扰。
    最终,在雅典城墙与叙拉古城墙间的开阔地带,两军展开了决战。在古利普斯的指挥下,雅典守军的薄弱侧翼,被致命的叙拉古骑兵和标枪手击败。侧翼的战败,很快变成了中央方阵的崩溃。至此,雅典人基本失去了对高地的控制,而叙拉古人也从雅典威胁中解放了出来。于此同时,科林斯的14艘船只载着援军进入叙拉古港口。新到的2000多名生力军,彻底粉碎了雅典人通过封锁迫降敌人的如意算盘。
    战役进行至此,雅典人受累于尼西阿斯的举棋不定,而叙拉古人却斗志高昂。他们在斯巴达和科林斯的帮助下,恢复了军队操练,甚至开始在叙拉古湾操练海军,准备和久负盛名的雅典海军一决高下。
    (5)围城者的困境
    在给雅典公民大会的书信中,为了断绝雅典人继续冒险的幻想,尼西阿斯隐瞒了雅典陆军取得的小胜。同时却夸大了战船残破、给养不足和船员士气低沉。这样的措辞无疑是暗示雅典公民大会应该及时收手,把他召回。
    但是直接这么写上去,会让自己受到畏敌怯战的起诉。于是尼西阿斯对公民大会的建议是:要么派出与第一支大军同等规模的舰队,要么收兵。但没想到雅典人不仅没有停止的意思,甚至还向西西里派出了皮洛斯之战的英雄德摩西尼和雅典老将欧里梅敦带领的新军出征。
    在新军到达之前,前线的雅典残兵,又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海上遭遇惨败。古利普斯用初生牛犊的叙拉古海军做诱饵,引诱雅典海军出击,陆军则趁着夜色夺取雅典要塞和军港,让雅典舰队成为无本之木。
    借着月色和晨光,80艘叙拉古战舰分两个方向逼近雅典舰队的停泊地,古利普斯指挥的陆军则直取雅典的三座要塞。60艘技痒难耐的雅典战舰,纷纷出港迎战。在较量中,雅典人充分施展了自己高超而灵活的划桨术,战舰既能成排推进,单艘战舰也能绕到敌舰的侧面冲击船身,或者冲断船桨。
    最终有11艘叙拉古战舰被击沉。但是胜利的雅典他却发现,斯巴达人已经攻陷了3座要塞,夺取了备用的木材、船帆、沥青、桅杆和船桨,所有的守营人员被杀戮殆尽。
    战后,雅典人撤退到了位于叙拉古城南的大军营里。之后的每一天里,雅典海军都会与叙拉古海军作战。在一轮轮作战中,雅典人不得不承认,现学现卖的对手在海军技术上进步神速。叙拉古人深知自己的划桨技术比不过长期训练的雅典人,就用长长的木梁加固了船头的船桨托架。用较为坚固的船首去撞击雅典人较为脆弱的船头,使三层桨战舰最上层的划桨手无法工作。最后再由步兵登上敌船,逐一杀死水手。雅典人没有做这方面的改良,所以还是要避免与敌舰迎面相撞,迂回到敌方侧翼。可是叙拉古湾水域狭窄,不允许雅典人进行复杂的战术迂回。结果自然是雅典人在狭窄水域里,黔驴技穷。
    为了应对叙拉古舰队的改革战术,雅典人在战船上装了铁爪,抓住敢于近战撞击的敌舰。叙拉古人的应对之策是在船头包浸湿的兽皮,防止铁爪的抓捕。最后,在叙拉古湾海战的第三天黄昏,历经了一天血战的雅典水手上岸吃晚饭,照顾伤员。但叙拉古人不顾战争准则,换上养精蓄锐的预备队驾船出击。他们一边直冲雅典船队,一边让弓箭手和标枪手乘小船,射杀雅典的划桨手。由于叙拉古人的新战术,以及雅典人体力不支,久负盛名的雅典海军,彻底败给了成长于战争中的叙拉古舰队。
    (6)悲惨夜色
    港湾海战后,雅典人等来了意气风发的德摩西尼,和他指挥的生力援军——5000重步兵和73艘战舰。在他的部署下,雅典人计划借生力军的冲劲夺回叙拉古以西的高地,恢复对叙拉古的围困。
    在白天进攻壁垒挫败后,德摩西尼命令新到的精锐部队带上5天干粮,和木匠石匠一起,趁着月色行军。企图一鼓作气的收复叙拉古西部的高地,并在那里建造堡垒。
    起初雅典人行军十分顺利,击败了部分守军。结果却在夜间造成队列混乱,最后被一队有备而来的守军击溃。随着部分士兵的西逃,全军跟着瞎起哄,越发混乱起来。月色之下,守军开始恢复镇定,他们用此起彼伏的军歌区分敌友,恐吓对地形不熟的雅典人。虽然雅典人很勇猛,但是对地形却一无所知,在对手的恐吓下更加混乱。结果只能依靠口令来集结人马。这一过程却又导致了口令的泄露。最后,很多雅典人夺路而逃,落入叙拉古人的伏击圈。不少人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就这样,仅仅一晚,雅典人就损失了2000多生力军。得意洋洋的叙拉古人则拉到了更多的赞助与盟友。
    袭击失败后,雅典人与本土基本失联,而本土也无力组织更大规模的增援。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远征军决定撤退。但是8月28日,突如其来的月食在军中引发了恐慌。在认为神明不让雅典人撤退之后,大军被迫多停留了27天。在这一个月里,两军又爆发了两场残酷的海战。
    9月9日,面对已经逐渐丧失斗志的对手,叙拉古人将战舰结成连环船,在上面架设弩炮等武器,封锁雅典舰队。雅典最后的100艘战舰,已经无法使用经典的撞击战术,只能寄希望于砍断连环船之间的锁链,才有活路。但在叙拉古的连环阵前损失了30艘船后,雅典残余舰队遭到了越聚越多的叙拉古船只的突袭和撞击。一些船只甚至直接被逼上岸,供斯巴达人随意捕捉。
    最后,雅典海军在叙拉古湾几乎丧失了全部的勇气。德摩西尼和尼西阿斯只能下令放弃伤病员,带着所有能走动的士兵在夜色掩护下从陆路撤退。但是在夜晚的狂风暴雨里,这些衣冠不整还士气低落的残军,在几轮突围都不成功的情况下,招致最终的失败。当两个将军被迫向叙拉古人献降时,很多士兵已经遭到了游戏般的报复屠杀。
    随着远征西西里的失败,两个将领被叙拉古公民大会判处死刑。剩下7000不人不鬼的俘虏,被扔进人间地狱----西西里石灰石采石场做苦工。在忍受了巨大温差、疾病滋扰和饥荒引发的内斗后,只有极少数人得以返回故乡。修昔底德以极其伤感的笔触写下了雅典人的失败:胜利者取得了空前的荣耀,战败者蒙受空前的耻辱。
    雅典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就随着这次惨败而彻底落下帷幕。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已经是无法避免的灾难了。


    
    锡拉库萨(五):提莫莱昂战争2

    (3)两军鏖战
    面对这样的列阵,蒂莫莱翁摆出的则是非常典型的古希腊战法。由叙拉古公民和最强雇佣军部队组成全军的中央阵线,两头分别布置了来自其他希腊城市的民兵和佣兵。至于1000名骑兵则被分配在全军的两翼顶端,他们同样以来自希腊本土和南意大利地区的雇佣部队居多。加上希腊人本身就居高临下,可以从容地选择是否要对敌方进行半渡而击。
    果然,迦太基人在战役开始后就陷入了全军间隔河道两岸的问题。当战车部队与本土公民部队抵达对岸,大批仆从军还在对岸挤成一团。
    蒂莫莱翁派出不少装备标枪的轻骑兵上前进行试探性进攻,却也没有阻挡住有轻步兵掩护的迦太基战车。但希腊骑兵很快就绕过战车,从两翼攻击前进中的对方步兵阵线。军队中的标枪与弓箭手接着发起第二轮骚扰,迫使迦太基战车降低自己的速度。几乎所有的希腊重步兵,也开始排着整齐的队列从山坡上冲杀过去。
    由于缺乏足够的冲锋距离,战车此时还无法进行全力加速。面对蜂拥而至的希腊重装战士,很快就成为了待宰羔羊。只有少量反应较快的车兵,依靠娴熟的技术绕道,从己方步兵的两侧撤离。
    随后的重步兵激战中,迦太基人逐渐稳住了阵脚。因为第二线部队同样是由国内的菁英组成,依靠数量优势足以抵消希腊步兵的冲锋威力。双方都不约而同的组成密集阵型,在摩肩擦踵的推搡中,用长矛相互刺杀。任何受伤倒地者,都会面临敌我两方的同步踩踏,境况十分凄惨。一些人的枪矛还因为激烈的战斗而折断,只能顺势拔出佩剑或砍刀继续厮杀。虽然双方打的势均力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援军抵达,迦太基人还是逐步将战线向前推进。
    (4)暴雨来袭
    就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突如其来的气候骤变让迦太基军队感到措手不及。随着狂风四起,暴雨和冰雹开始肆虐整个战场。
    尽管背风的希腊人压力倍增,但需要迎面接受洗礼的迦太基人是更为苦不堪言。雨水和冰雹打得很多人不能睁开眼睛,在需要随机应变的近距离厮杀中非常吃亏。沉重的铠甲和衣物也很快被冰水打湿,让穿戴者的体能开始加速流失。身后的克里西斯河也随之开始暴涨,让后续部队的增援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位于两翼的迦太基普通民兵开始支撑不住。面对恶劣天气和希腊步骑兵的夹击,有一支400人的队伍首先崩溃。他们的逃跑也进而引发了大部分迦太基重步兵的溃败,希腊步兵成功地对依然死战的圣团完成了包围。后者尽管自知胜利无望,还是在用仅存的力气进行抗争。
    一直到这时为止,还有很多迦太基仆从军没有完成渡河。不少前线友军冲乱了他们的阵型,并将追击他们的希腊骑兵和轻步兵也一并带入。
    原本就士气不高的他们,也因此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混乱。在前后同僚的踩踏与影响下,他们纷纷选择调头逃跑。结果,在希腊追兵的砍杀中损失惨重。至于被留在河对岸的圣团战士,也很快淹没在希腊重步兵的汪洋大海之中。
    (5)叙拉古的胜利
    蒂莫莱翁的希腊联军获胜后,又急忙带着叙拉古人返回城市去稳定民心。雇佣兵则在打扫战场之余,尽情搜刮迦太基阵亡者的装备和财物。他们惊讶地发现,对手和波斯人一样喜欢将财物带在身边。尤其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圣团成员,身上总能找到不少金银宝货。
    克里西斯河之战绝非叙拉古希腊人与迦太基共和国的命运决断。双方在短暂的和平之后,继续开启漫长的争霸模式。在一次次正面决战失败后,迦太基方面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与战术。他们开始重视起骑兵的作用,也更加依赖海军的数量优势来执行间接战略。最终,迦太基人将逼得希腊对手将战火引向自己的北非本土。
    8.阿加托克利斯
    阿加托克利斯 ?γαθοχλ??(公元前361年或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9年)叙拉古的僭主(公元前317年或公元前316年~公元前289年在位)。他是希腊世界晚期僭主政治最杰出的代表。
    阿加托克利斯生于西西里的Thermae Himerenses(现在的Termini Imerese)。他的出身十分低微,曾经做过陶器工人,后来因为军事天才而步步高升。阿加托克利斯企图推翻叙拉古的贵族政体,许诺为破产市民免除债务和提供补贴,以及给雇佣兵分配地产,因而得到他们的支持。他的前两次推翻贵族统治的尝试都告失败,因而一再被流放。然而他在前317年再次发动政变,这第三次努力终于成功。叙拉古的贵族寡头政权下台,阿加托克利斯成为城邦的僭主。
    阿加托克利斯延续了叙拉古统治者与迦太基争夺西西里主导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叙拉古与迦太基之间战争不断,双方都未能取得绝对优势。在前310年的军事行动中,叙拉古的兵锋抵达了迦太基城本部。
    阿加托克利斯在叙拉古的统治十分开明。他的治理深得民心以至于他在前304年开始使用西西里国王的头衔。在对外政策方面,阿加托克利斯征服了西西里岛上的几乎所有希腊城邦,并与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结成同盟。阿加托克利斯于前299年侵入意大利,征服了亚得里亚海中的希腊殖民地克基拉岛(科孚岛)。前289年,阿加托克利斯在向南意大利进军途中去世。
    阿加托克利斯统治时期是叙拉古乃至整个西西里在古代最繁荣的时期。


    
    锡拉库萨(七):叙拉古战役

    10.叙拉古战役
    叙拉古是西西里岛上非常繁华的港口,经济很发达,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经济贸易的重要港口。但是它的国土很小,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历来是强权国家争夺的要地。早在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争夺西西里岛的战争就爆发了。
    (1)背景
    第一次布匿战争初期,强大的罗马步兵在陆地进展很快,占领了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但是,沿海的大多数要塞仍然掌握在迦太基手中。当时由于罗马只有一些小型船只,海上远不能与迦太基匹敌,所以没能打败迦太基。因此,他们大大扩建海军,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并且配备有某些特殊装备的舰队,在公元前260年,惨重地挫败了迦太基。
    公元前256年,罗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远征非洲,企图一举占领迦太基本土。最初,罗马在非洲的进攻比较顺利,他们攻城掠地,屠杀居民,或将迦太基人运回罗马充当奴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兵力和粮食的补给日益困难,许多士兵由于长期离开故土,远地征战,思乡之情日益浓厚,严重影响了战斗士气。罗马统治者不得不把大部分军队调回意大利。迦太基乘机筹集兵力,反攻得胜,消灭了罗马帝国在非洲的主要部队,罗马远征非洲的军事行动以罗马的失败而告结束。
    但是,战争并未就此停止,两大强国继续在西西里岛展开战斗。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被重创,一蹶不振,只得放弃西西里岛,向罗马求和。罗马也因连年战争,民穷财尽,需要重整国力,也同意媾和。这样,叙拉古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得到了暂时的和平。但这种和平使叙拉古付出了独立和尊严的代价。
    国王希罗二世眼见这一场从公元前264年持续到公元前241年的战争,给弱小国家带来的灾难,益发坚定了保卫祖国的决心。他认定科学能够振兴民力,拯救国家,便放手重用从亚历山大里亚学成归国的阿基米德等人。同时,在国内大力推行各种有效的科学技术措施。
    公元前218年,罗马人的强劲对手——迦太基再次向罗马帝国发动了猛烈进攻。迦太基人在汉尼拔的统帅下,绕道欧洲,越过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直扫意大利北部,给罗马帝国以重大打击。附属于罗马共和国的各个小城邦,趁此机会绘纷脱离罗马。叙拉古也就在这个时候,宣布与罗马帝国决裂,加入迦太基联盟。长久遭受压迫的叙拉古人终于获得了独立。
    公元前215年,叙拉古的国王希罗二世去世了。王位传给他15岁的孙子希耶洛尼斯,由于希耶洛尼斯太年轻,为了帮助他统治国家,成立了一个摄政院,由叙拉古的元老组成。共同辅佐年少的新国王。
    公元前213年,罗马彻底战胜了迦太基,迦太基人被迫后撤,罗马人开始了对号称“地中海谷仓”和“地中海门户”的西西里岛的野蛮大扫荡。重新征服叙拉古,就成为罗马人的战略目标。罗马帝国派出罗马最有名的将领,执政官马塞拉斯统帅庞大的罗马军队,从海陆两路向叙拉古进击。
    (2)战役经过
    马塞拉斯率领的罗马军队在西西里岛上横冲直撞,岛上的城邦在罗马帝国的铁蹄下纷纷灭亡,岛上的居民遭受着凌侮和蹂躏,美好的家园在罗马帝国的铁蹄下消失了,罗马军队踏平西西里岛后,岛东部还有一座仅有的叙拉古城。马塞拉斯曾经对它不屑一顾,他曾大言不惭地宣布,罗马帝国的军队所向披靡,这个微不足道的城邦国家已是瓮中之鳖,如果胆敢拒绝投降,不出5天,就会使它化为齑粉。
    罗马大军登陆后,很快就遇上叙拉古的抵抗部队,罗马军队势头勇猛,所向披靡,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叙拉古军队。叙拉古军队被迫撤进城里,关上厚厚的城门,拼死抵抗罗马军队洪水般的袭击。罗马人冲到叙拉古城西北和西南的两个山口驻扎下来,封锁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把叙拉古围得滴水不漏。马塞拉斯命令往城里射进一封催降书,他很快就得到了回书;叙拉古的尊严不可侮,他们绝不会在侵略者面前屈膝投降。叙拉古人民誓与孤城共存亡。
    摄政院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对当前大军压境的局势,元老们都很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凭多年修筑的厚厚的城墙,虽可抵御一阵,但他们势单力薄,力量悬殊太大,终究逃不脱失败的命运。
    在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帮助下,叙拉古顶住了罗马人的数次进攻。罗马部队用了各种办法想要攻破独存的叙拉古城,而叙拉古城依然屹立于西西里岛的东部。马塞拉斯这个无往不胜的罗马帝国将军为此深感耻辱,他发誓一定要踏平叙拉古城。
    与此同时,被围困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叙拉古官兵同样感到前程渺茫,上层人物开始分化了。老国王亥洛在世时,经过惨淡经营,使得叙拉古有坚固的城防,粮食储备足够供应全部居民5年以上,但是“炮弹”已无法补充,希耶洛尼斯派出向迦太基求援的人虽然和迦太基人取得了联系,但迦太基派来援救的人和货船都被罗马人封锁在海口之外,丝毫不能靠近叙拉古城。所以悲观和忧虑像乌云一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在叙拉古的上层社会,门第高贵的奴隶主贵族派,由于以往大多数依附罗马,将粮食和土特产卖给罗马人,用低价向罗马购买奴隶,与罗马的联系比较密切。看到罗马人围攻已达一年之久,又有一股不占领叙拉古誓不罢休的劲头,所以他们畏惧罗马帝国的强大,想趁罗马人还没有攻破城向罗马人求和。另一种主战派主要是叙拉古的平民,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中产阶级以及许多学者,他们坚决维护叙拉古的独立和尊严,同仇敌忾,誓守孤城。
    公元前212年,贵族派中投靠罗马的奸细,秘密地派遣刺客,杀害了叙拉古象征性的领袖希耶洛尼斯。没有国君的叙拉古臣民陷入一片惊慌和混乱中。阿基米德和平民派领袖一起,当机立断,清算了为首的叛逆分子,对他们的随从晓以大义,重新整顿了民心,也整顿了防御机械,对工事和城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加固。
    (3)战役结果
    长期的围困,使叙拉古城里的粮食和物资逐渐减少,叙拉古人又派出信使向迦太基求援,迦太基连续派出几批运送物资的船队,都在叙拉古海面上被罗马军队打败了,消息传到城里,叙拉古的人心开始浮动了。在叙拉古城里的外国商人和过路的人,看到罗马人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而叙拉古这点兵力,靠新式武器守城还可以,攻出城去赶跑罗马人是绝对没有希望的,又接连听到迦太基人救援的失败,就产生了悲观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很快传染给在叙拉古的所有外国人,引发了当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和口角,开始是猜疑,后来发展到厮打,城里的人心混乱了。
    公元前212年,一年一度的祭神节又来到了,由于这一年的情景与往年不同,叙拉古人更加放纵豪饮狂欢,以排遣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同样地,城外的马塞拉斯也没有忘记这一年一度的祭神节。当叙拉古人狂欢一夜,在清晨慢慢进入梦乡的时候,马塞拉斯下令吹起号角,整顿队伍,向长期未能攻克的叙拉古城发动了又一次进攻。不知是叙拉古人由于欢庆节日而疏于防范,还是因为防御器械已经消耗告罄而无力反击,事实上,城防很快被攻破一角,罗马人像洪水一样涌进城里,叙拉古在坚守了两年之后,以无法预料的原因陷落了。
    罗马士兵为了洗刷自己两年来的耻辱,见到叙拉古人就杀,见到房屋就烧。无辜的叙拉古人民在睡梦中没来得及看看这世界最后一眼,就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4)战役影响
    叙拉古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城中珍藏着许多希腊时代流传下的艺术珍品,而罗马人对叙拉古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罗马士兵把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抢劫殆尽。它们被运回罗马,成了修饰和点缀罗马市容和私人庭院的装饰品。经过这样的破坏和洗劫,这座被历史学家称作“用黄金和大理石建造的最大、最美丽的希腊城市”,从此不复存在了。
    (5)阿基米德的贡献
    马塞勒斯从陆上及海上袭击叙拉古。阿基米德用他发明的起重机之类的器械将靠近墙根的船只抓起来,再狠狠地摔下去,有的被撞得粉碎,有的沉入海底。马塞勒斯也不甘示弱,他用8艘5层橹船(quinquereme),每两艘联锁在一起,架起一种叫“萨姆布卡”(sambuca)武器,准备攻城。可是叙拉古人未等敌船靠近,就用强大的机械将巨大石块抛出,形同暴雨,打得“萨姆布卡”七零八落。同时万弩齐发,罗马兵死伤无数。吓得目瞪口呆的马塞勒斯下令退兵。在陆上,罗马兵也没有占到便宜。多次进攻,均未得逞。
    有一种传说是阿基米德用巨大的火镜(burning-mirror)反射阳光来焚烧敌船,这大概是夸张的说法,最早见于卢西恩(Luci-an)的记载。不过当时阿基米德已经发现抛物面反射镜能够聚焦的性质。有的书说成将燃烧的火球弹射出去使敌船着火,这也许比较可信。
    无论如何,罗马兵已成惊弓之鸟,简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要看到一根绳子或一块木头从城里扔出来,立刻抱头鼠窜,大呼:“阿基米德的机器又瞄准我们了”。
    罗马人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决定夜间偷袭,他们以为飞弹只能在远距离起作用,黑夜可以避开城上的视线,一旦接近城墙,飞弹就无能为力了。谁知阿基米德早有防备,制造了一种叫“蝎子”的弩炮,专门对付近处的敌人。罗马兵又一次吃了大亏。
    马塞勒斯嘲笑他自己的工程师和工兵说:“我们还能同这个懂几何的‘百手巨人’(Briareus)下去吗?他轻松地稳坐在海边,把我们的船只像掷钱游戏(pitch and toss)似的抛来抛去,船队被搞得一塌糊涂,还射出那么多的飞弹,比神话里的百手妖怪还厉害”。
    后来罗马军放弃正面进攻,改用长期围困的策略。叙拉古终于因粮食耗尽,被叛徒出卖,公元前212年,在一个庆祝阿泰密斯(Artemis)神,75岁的阿基米德也光荣牺牲了。



    
    底比斯(一):城邦历史

    底比斯 (Thebes)又译作忒拜,是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是关于卡德摩斯、俄狄浦斯、狄奥尼索斯、七将攻忒拜、特伊西亚斯等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它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底比斯境内以及周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迈锡尼定居点与写有“线性文字B”字符的泥板,显示了该城在青铜时期具有的重要地位。位于爱琴海西北希腊中东部的波提亚。起初被称作马克西尼城,坐落在横亘於周围平原的小山脊上,于公元前四世纪达到极盛。与雅典,斯巴达并称为希腊三大主要城邦。关于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的名称来源,有学者认为是以希腊的底比斯命名,也有人认为是用希腊语化的古埃及语“最精选的地方”。在公元前四世纪初,底比斯人於留克特拉战役打败了当时的希腊世界的霸主——斯巴达,从此成为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但仅仅10年后该城邦就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所灭,亚历山大时期又发动起义,失败后全城人民不是被杀就是卖为奴隶。该城现为底比斯和莱瓦贾(Levadhia)希腊正教主教驻地。有许多涌泉,古代最著名的是季尔凯(Dirce)泉。周围平原土地肥沃,灌溉用水丰富。
    1.早期历史
    底比斯的早期历史由于缺少记载和文物,大部分已经暗淡而不可考。
    底比斯城的卫城建立于一个叫做卡德米亚(Cadmea,同时卡德米亚也是波奥提亚地区的古称)的鹅卵形高地之上,其遗址可以追溯到早期希腊青铜时代第二期时(Early Helladic II,一般会被记做EH II,指2500-2200B.C,这一时期是米诺斯文明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希罗多德,古希腊人似乎都认为底比斯或者说波奥提亚地区与腓尼基渊源甚深,似乎有大量的腓尼基移民。到中期希腊青铜器时期(Middle Helladic,简记为 MH , 2000-1500B.C,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期)依然没有太多的线索,不过可以肯定此处是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居民点,出土了不少陪葬十分丰富的墓葬。
    到了前14世纪中期,底比斯已然成为迈锡尼文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荷马史诗中也曾提到,波奥提亚人为远征提供了50艘战船,每艘容纳120人,单就战舰容量来说,波奥提亚人的战舰是远征军中最大的。)当时的底比斯城占地0.3平方公里,已经建造了较为坚固的宫殿(已经挖掘出部分议政厅、储藏室和小手工工场)和防御性的城墙。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不少当时带墓室的墓葬,特别是一个带有壁画的大型贵族墓穴。在这个世纪的晚期,底比斯的宫殿遭到严重毁坏,并重新选址进行重建。而到了前1250年前后,一场范围更大的灾祸降临于底比斯,宫殿再次遭到毁坏。同时,底比斯也伴随着希腊文明,一同进入了漫长的黑暗时代。
    底比斯的守护神是阿波罗,最著名的神庙是伊斯美尼亚Ismenia的阿波罗神庙,其神喻也十分出名。希腊神话中伊底帕斯国王的住地和大部分古希腊悲剧故事的发生地,著名的有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底比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伊底帕斯王》和《安提戈涅》,也是其他有关伊底帕斯、他妻子-母亲和他孩子命运的故事的发生地。
    据说最早曾被奥伊斯(Ogyges)领导下的埃克特尼安人(Ectenian)占据,因此一些古代诗人将底比斯称为奥伊伊翁(Ogygion)。在希腊传说中,古要塞卡德梅(Cadmea)是由欧罗巴的兄弟卡德摩斯(Cadmus)在斯巴托伊人(Spartoi,从卡德摩斯种下的龙齿中生出的武士)的帮助下建成的。底比斯宏伟的城墙有7个城门,据说是安菲翁(Amphion)所建,他弹奏七弦琴的魔力使石头自己动起来。考古发现表明,青铜器早、晚期有人在此定居。在卡德梅要塞内西元前15世纪米诺斯风格的宫殿废墟上,装饰有穿著米诺斯服饰的底比斯妇女的壁画;一些克里特花瓶还表明,在西元前1450~前1400年间底比斯和克诺索斯(Knossos)有联系。1970年发现了证明迈锡尼与米诺斯有联系的黏土板,1964年发现的美索不达米亚圆柱形印章进一步证明文字是由卡德摩斯传入希腊。
    2.城邦历史
    底比斯与阿尔戈利斯(Argolis)争霸迈锡尼,特洛伊战争(1200?BC)前不久底比斯的宫殿和城墙被毁,据传说是被埃斯库罗斯所描写的七将军的儿子们所毁。此后几个世纪底比斯的历史不详,但但由於移民,产生了一个包括多里安的埃伊兹(Aegeids)氏族在内的维奥蒂亚混合种族。西元前725年前后通过的法律对大庄园主的寡头政治作了规定。西元前6世纪组成了维奥蒂亚城市同盟,该同盟自前5世纪开始即受底比斯控制。由於与雅典在普拉蒂亚(Plataea)地区相互间利益上的敌对,底比斯人在前5世纪与波斯合作,而后又与斯巴达合作。底比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404BC)建议斯巴达人消灭雅典人,但遭拒绝,这两个大国发生了冲突,底比斯和雅典、科林斯结盟对抗斯巴达,遂爆发了科林斯战争,在波斯帝国支持下取胜的斯巴达解散了维奥蒂亚同盟(386BC),并占领卡德梅(382BC)。
    此后底比斯内部寡头和民主两派斗争激烈,公元前379年后,底比斯起义,以民主方式重组同盟,并在泰伊拉(Tegyra,375BC)和留克特拉(371BC)击败斯巴达。此后10年中,底比斯是希腊第一军事强国,其军队统帅伊巴密浓达和佩洛皮达斯入侵伯罗奔尼撒(370~362BC),后伊巴密浓达在曼丁尼亚战役(Battle of Mantineia,362BC)中阵亡。此后迅速衰落,西元前346年的内乱迫使底比斯臣服於马其顿的腓力二世。而由於底比斯变化无常,失去了腓力的信任,西元前338年在喀罗尼亚(Chaeronea)被打败。维奥蒂亚同盟再度被解散。自前335年起,维奥蒂亚各国长期沦陷在外来的统治下。
    3.外来者征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于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6000人被杀,3万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此后,底比斯虽然被重建,但已经失去重要性。公元前2世纪中期,并入罗马帝国。


    
    底比斯(二):伊巴密浓达1

    4.伊巴密浓达
    伊巴密浓达(希腊文:?παμειν?νδα?,公元前418年─公元前362年),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与政治家。其领导底比斯脱离斯巴达的控制,并且使底比斯跃升为一等强国。其于留克特拉战役里大败斯巴达,并解放受到斯巴达奴役的麦西尼亚人、希洛人与其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居住并受到斯巴达奴役达200多年的人民。伊巴密浓达将希腊的政治版图重整,使旧的同盟解体,创立新的同盟,并监察各城邦的建设。其军事影响力亦很大,为底比斯取得了数场主要战役的胜利。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称其为希腊第一人,然而其评价并不佳。其为希腊所创造的新政治秩序并不比其长寿很多,底比斯的霸权与其创立的同盟并不持久,在其死后27年,底比斯便被亚历山大大帝消灭。所以伊巴密浓达虽然在其时代被认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与解放者,但人们大多只记得其十年战事(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大大地削弱了希腊的元气,使希腊在其后无法抵抗马其顿的进攻,并且被其征服。
    (1)历史上的伊巴密浓达
    虽然伊巴密浓达在其身处的时代极其重要,但关于其本人的史料却乏善足陈,不论古代或现代学者皆不能勾画其完整生平。而其著名的事迹大多由古罗马历史学家内波斯、希腊旅行家及地理学家保萨尼阿斯、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与色诺芬的著作里得出,但并不是所有著作皆存留至现在。
    内波斯关于伊巴密浓达生平的记述较短,而较多的资讯可由保萨尼阿斯所著的《希腊述记》里得到。普鲁塔克曾写过关于伊巴密浓达的生平记述,但现已遗失;然而部分关于伊巴密浓达的资料可以由其记述底比斯的政治家和将军派洛皮德与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的著作里得到。在当时史学家的记述里,狄奥多罗斯的著作保留了少量资料,而色诺芬,即那位将斯巴达与其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神化的史学家则尽量避免提到伊巴密浓达,即使在有关留克特拉战役的记述里亦没提到伊巴密浓达。此外,并不是所有提到伊巴密浓达的古代文献皆是可信的。这些因素使得伊巴密浓达变得较不知名,特别是相对于同时期的马其顿君主亚历山大大帝与雅典将军亚西比德,其知名度显得很不及。
    (2)年轻时代、教育与个人生活
    伊巴密浓达的父亲是一位家道中落的古底比斯贵族后代。然而,在伊巴密浓达年青时期,却接受极佳的教育,其音乐教师与舞蹈教师是同行里最佳的。最明显的是其哲学导师吕西斯(在流放期间与伊巴密浓达的父亲同住)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伊巴密浓达很尊敬这位哲学导师,并且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学术研读外,伊巴密浓达亦注重其体能锻炼,在年青时期,其花了很多时间在锻炼体魄,为将来的战斗作预备。在前385年,曼蒂尼亚附近的一次小冲突里,伊巴密浓达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其日后最重要的战友派洛皮德,这使得两人成为管鲍之交,在日后的战斗里生死与共。而其灵活的战术运用与新战术的灵感亦是在这时期习得。
    伊巴密浓达终身未娶,即使其国民认为其应该义不容辞地养育一位与其同样伟大的儿子继续领导底比斯亦改变不了其打算。虽然其解释说战争的胜利远比家室为重,然而,据载其是同性恋者,并且爱恋着年轻男性,因此终身不娶,这在古希腊并不罕见。内波斯说出了一个关于伊巴密浓达的轶事,指其有一位年轻的男性伴侣,米库托司。普鲁塔克亦指出了两位其深爱的人:阿萨格斯(Asopichus)与其在留克特拉战役并肩作战,并且战绩卓著;格弗沙夫力斯(Caphisodorus)在曼蒂尼亚与伊巴密浓达一起战死。
    伊巴密浓达终身在贫穷边缘生存,拒绝使用其政治权力以获取金钱利益。内波斯指出其具有廉洁的美德,并记载了其拒绝波斯使节的贿赂的事迹。而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其对朋友很慷慨,并且推己及人。正因为这些美德,在其死后,人们对其评价甚高。
    (3)早年事业
    伊巴密浓达生活在希腊与底比斯动乱的时代。当时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着手在剩下的希腊世界建立霸权统治,使得其原来的同盟与之疏离。底比斯于伯罗奔尼撒战争里大大提升了实力并寻求控制其他位于维奥蒂亚(古希腊的中部)地区的希腊城邦。一山不能藏二虎,结果底比斯与斯巴达发生冲突。在公元前395年,底比斯联合雅典、科林斯与阿戈斯在科林斯战争里与斯巴达对抗。这场战争拖拖拉拉地打了八年,底比斯被斯巴达打败了几回。结果底比斯被逼放弃其扩张计划,重新与斯巴达结盟。
    在前382年,斯巴达将军菲比达斯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使得底比斯重新与斯巴达对抗,并为伊巴密浓达夺权铺路。菲比达斯趁著底比斯内哄时带领军队进驻了底比斯。当其进入时,其军队占领了底比斯的卫城格米亚(Cadmea),逼使反对斯巴达的派系逃离底比斯。然而,伊巴密浓达虽然与反斯巴达派系有联系,却被允许留下来,斯巴达军队相信其没有危害斯巴达的能力,因为其只是贫穷的哲学家。
    (4)底比斯的军事政变
    在斯巴达军事占领的年头里,被新政府流放的底比斯人在雅典重新组织起来,并得到雅典人的支持,以重新夺回底比斯。其与伊巴密浓达联系,并约定由伊巴密浓达组织底比斯城内的年轻人发动突袭。在前379年,一小部分流亡者,由派洛皮德带领,潜入底比斯城并刺杀由斯巴达扶植的政府的领袖。伊巴密浓达与高吉达斯(Gorgidas)领导一群年轻人抢占兵工厂,夺取武器并包围了驻在卫城的斯巴达军人,且得到了雅典重装步兵的协助。在翌日的底比斯议会里,伊巴密浓达与高吉达斯带着派洛皮德和其手下来到众人面前,并号召底比斯人为自由而战。结果议会将派洛皮德与其手下称为解放者。因为惧于其声势,据守军事要塞的斯巴达人投降并撤出。而原来亲斯巴达的派系亦允许投降。不过大部分投降者在其后被这场叛变的胜利者杀害。
    (5)军事政变之后
    当底比斯人起义的消息传至斯巴达后,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亲率大军去征服这个经常叛变的城邦。底比斯拒绝与之在原野上决战,并据守城外的要塞;斯巴达人只得破坏底比斯城城郊并撤退,底比斯重新获得独立[7]。结果在短期内,底比斯重新建立维奥蒂亚同盟,并以民主的形式运作。维奥蒂亚地区各城邦被团结为一个联邦,并由维奥蒂亚代表,即由维奥蒂亚七个区域选择出来的代表统领。这个同盟异常成功,便得底比斯与维奥蒂亚这两个名字在此后经常被交换使用,因为两者已休戚相关。为了打击这个新联邦,斯巴达在七年里三次进侵。在首次势均力敌的战役里,维奥蒂亚联邦最终与斯巴达打至平手,结果士气大振,这使得维奥蒂亚联邦取得了优势。前375年,派洛皮德在他召华(Tegyra)战役里成功切断了斯巴达的方阵,打败了至少三倍于己方的斯巴达军队。虽然斯巴达仍保持着希腊第一陆军的优势,但维奥蒂亚人亦充份显示了其军事实力与政治凝聚力。与此同时,派洛皮德,作为一个极力主张武力对抗斯巴达的将军,亦成功将自己演变为底比斯的主要政治领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与伊巴密浓达同心协力设计了维奥蒂亚的对外政策。


    
    底比斯(五):喀罗尼亚战役1

    5.喀罗尼亚战役
    喀罗尼亚战役(希腊语:Μ?χη τη? Χαιρ?νεια?),是发生于前338年维奥蒂亚境内喀罗尼亚附近,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称霸希腊的决定性的战役。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击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马其顿的大获全胜确定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序幕。此战役由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担任左翼指挥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与饱受战乱的希腊城邦缔结和约,结束第三次神圣战争,也和与他争夺北爱琴海霸权而交战了10年的敌人雅典,签署另一个和约。腓力二世广大的王国、强盛的军队和富饶的资源,使他成为实际上的希腊霸主。对于较强盛的希腊城邦,如雅典等,他们在前346年后开始察觉腓力二世的野心与实力将是城邦独立自主的一大威胁,而雅典的德摩斯梯尼也鼓吹反对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与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围攻的城邦结盟,让腓力二世终于忍让不住,宣布与阿提卡城邦交战,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领军队进入希腊,很快地许多希腊城邦组建了一个同盟来对抗,并以雅典和底比斯为首。
    在数个月的对峙后,腓力二世最终进军维奥蒂亚,企图从此地进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腊联军在喀罗尼亚附近阻挡马其顿军,联军的兵力与马其顿军相差无几且占据有利的位置。关于这场战役详细史料较缺乏,但可知此役经过长时间战斗后,马其顿击败希腊盟军左右两翼,迫使他们溃败而逃。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役之后雅典和底比斯的军力遭到摧毁,也无法继续抵抗,因此这场战争迅速结束。之后,强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腊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协议,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腊城邦都接受这个协议,成立了科林斯同盟。这个同盟由所有的希腊城邦参与,并由腓力二世成为和平的保证人。接下来,腓力二世被举为希腊世界的统帅,准备在未来与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战争中统领希腊人。然而,当腓力二世准备要展开入侵波斯的行动时遭到暗杀,整个马其顿王国和与波斯战争的重任都留给了其子亚历山大。
    (1)背景
    腓力二世在前359年当上马其顿国王,于接下十年内快速强化国力,以及往北爱琴海的哈尔基季基和色雷斯扩张疆土,而雅典和底比斯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此时因其他事件忙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其中特别是雅典和昔日的盟友之间所爆发的同盟者战争(前357年–前355年),以及福基斯人和德尔斐近邻同盟的成员在希腊中部所爆发的第三次神圣战争。也因为当时北爱琴海是雅典的势力范围,腓力二世在许多次扩张时都损害了雅典的力量,甚至腓力在之后的前356年到前346年还与雅典直接开战。
    腓力起初并不是第三次神圣战争的参战国,但后来因色萨利人请求而参与其中,这也对一直寻求机会扩张势力的腓力而言是大好机会,也答应了这个请求。腓力于前353年或前354年色萨利克罗库斯平原战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大破福基斯人,之后腓力便被色萨利同盟举为最高统帅,即塔戈斯(Tagus),掌握了这个同盟的征兵权和岁入,也大大提升马其顿的力量。然而,腓力并没有进一步干涉第三次神圣战争局势,直到前346年前半,底比斯人因在这场战争首当其冲,于是与色萨利人一同请求腓力能领导整个希腊,并希望马其顿能加入底比斯这方阵营与福基斯人作战。由于腓力这时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福基斯人甚至没有想要抵抗而直接投降。让腓力不用付出进一步代价就结束了这场血腥战斗。腓力二世还允许近邻会议对福基斯人提出正式逞处,但希望条约内容不至太过严苛,然而福基斯人最后被逐出近邻同盟,所有的城市遭到摧毁,并且重新居住于不超过50栋房子的村庄。
    前346年同时,雅典人也因战争而相当疲乏,没有能力去对抗腓力的军力,于是雅典人开始思考是否需要与腓力谈和。因为腓力可能会于同年朝希腊南部进军,雅典为了想支援盟友福基斯人,打算透过占据温泉关并利用当地险势使腓力数量优势的军队无法发挥,好让福基斯人可以挡住腓力,也可以阻止马其顿军进入希腊中部。就像是腓力当年在克罗库斯平原战役大破福基斯人之时,雅典人就曾经成功利用这一招来防范马其顿进一步对福基斯人攻击,加上占据温泉关也可以效防范腓力二世会对希腊中部和雅典进军。然而先前大败的福基斯已经逐渐恢复力量,福基斯将军法莱科斯(Phalaikos)他在二月底时拒绝让雅典军取道进到温泉关。雅典在猝然下无法确保自身安全,被迫与腓力二世谈和,签定了菲洛克拉底和约,迫使雅典与马其顿结盟。
    对雅典人而言这个和约内容尽管还算宽和,但相当不受到雅典人支持。腓力在前346年的行动大大扩展他在全希腊的影响力,纵使他最后带来了和平,但仍被传统向往自由的希腊城邦视为敌人。雅典的政治家和演辩家德摩斯梯尼虽然曾经是菲洛克拉底和约的主要参与人,但就在和约签定不久后德摩斯梯尼也开始希望摆脱这个条约。在之后的数年内,德摩斯梯尼已经变成为雅典主战派的领袖,并在任何时刻寻求可以撕毁条约的机会。从前343年以来,德摩斯梯尼和他的支持者为了试图中断条约,用每一次腓力的远征和行动来表明腓力早已破坏和约。另一方面,雅典大部分群体起初以埃斯基涅斯为首,认为和平需要继续维持和发展,但这一派观点却逐渐式微。在十年之后,雅典主战派逐渐占了优势,开始不断与马其顿产生摩擦。以前341年为例,雅典将军在马其顿的盟邦卡迪亚境内劫掠,虽然后来在腓力二世要求下停止了这种行为。然而当腓力二世正在围攻拜占庭之时,雅典竟与拜占庭结盟,腓力二世对于雅典终于无法容忍,决定要与雅典开战。之后很快地,腓力放弃对拜占庭围城,转攻北方的游牧民族,学者Cawkwell认为这是因为腓力二世决定要与雅典彻底清算,先稳定自己的北疆,好利于日后要在希腊境内所爆发战争作准备。


    
    底比斯(六):喀罗尼亚战役2

    (2)序幕
    腓力再度介入希腊的纷争是跟另一场战争有关。这场战争起火点是奥佐利亚洛克里(Ozolian Locris)的阿姆菲萨公民耕种了德尔斐南部克里西亚(Crisaean)平原上的阿波罗圣地,在经过内部争吵后近邻同盟会议决定对阿姆菲萨宣战,爆发第四次神圣战争。而后一个色萨利代表团建议腓力二世应该介入这场战争并成为近邻同盟的领导人,这使得腓力二世进军希腊有了借口。无论这事是否属实,或是腓力二世自导自演了代表团的请求,无论如何腓力二世都会想尽各种借口进军希腊。
    在前339年战争爆发,底比斯人攻占温泉关附近的城镇尼西亚,但是原先腓力于前346年就驻扎了一支部队在那。腓力二世对这种近乎宣战的举动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制行为,但底比斯人此举却给腓力二世带来一个大麻烦,因为这封住了腓力进军希腊中部的主要道路。幸好腓力还有另一条进入希腊中部的道路可以利用,这条通过卡尔利卓诺山肩(Kallidromo)进入福基斯的道路似乎被雅典和底比斯人所遗忘,或是雅典他们认为腓力二世不会走这条,因此他们并没有派重兵防守。如此腓力沿着这条道路在毫无阻碍下进入希腊中部。先前腓力二世在前346年第三次神圣战争宽待福基斯人的作法开始产生有利的效果。当腓力抵达伊拉提亚(Elatea),他下令居民可以重新居住这个城市,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整个福基斯联盟再度重新建立起来,使腓力不仅在希腊有了一个基地外,还拥有一个对腓力相当感激的新盟友。
    当腓力进军至距雅典仅三天路程的伊拉提亚,这让雅典陷入恐慌之中。而学者Cawkwell认为这是德摩斯梯尼最有声望的时刻,这时德摩斯梯尼他不屈服于当时雅典绝望的气氛并起身单独对抗劣势,他向雅典人提议应该要与底比斯同盟,而这个提议被雅典人所接受,并且由德摩斯梯尼担任前往底比斯的大使。同样的,腓力二世也派遣使者前往底比斯,并期望底比斯人能加入他这一方,或是至少让他的军队可以安然通过波奥蒂亚。而此时底比斯还尚未与马其顿正式开战,他们因此是有机会可以避免与腓力战争。然而,尽管腓力的军力迫近,底比斯人仍决定要与宿敌雅典结盟对抗马其顿,来捍卫希腊城邦的自由。此时雅典已经把军队移动到波奥蒂亚,就在与底比斯同盟后不久,两国合军。
    这段期间因为雅典、底比斯联军固守从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进入波奥蒂亚的道路,当时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前用过此路,这使得腓力二世无法继续进军。腓力于是派遣军队快速向西行军至卡尔利卓诺山,并南下夺取了阿姆菲萨并驱逐其公民,并把阿姆菲萨交给德尔斐,由近邻同盟会议决定如何处置阿姆菲萨。同时腓力还设法用外交手段让自己与希腊城邦之间的冲突不要再扩大,但手段没有成功。马其顿军进驻阿姆菲萨此举,使得雅典、底比斯联军退路有被切断的可能,联军被迫往后撤到喀罗尼亚。此时腓力二世认为从阿姆菲萨到喀罗尼亚的道路不适合会战,随即快速回军到卡尔利卓诺山,再火速向东通过伊拉提亚,转南占领先前雅典、底比斯联军所固守的据点,这个军事上的调度成功迫使雅典、底比斯联军放弃先前有利地势。
    关于喀罗尼亚战役前夕的战争细节几乎不可而知,腓力二世可能在前339年11月进入福基斯,但直到前338年8月的喀罗尼亚战役前都没爆发什么重要战役。而两军想必在大战前应该有些小规模冲突,因德摩斯梯尼曾在演讲中提到在冬天的战斗和在河边的战斗,然而这些并没有提供进一步细节。之后腓力成功迫使雅典、底比斯联军略后撤退后,在前338年8月,他继续沿着主要道路向希腊城邦联军进击,两军随即在喀罗尼亚附近展开会战。
    (3)双方军力
    根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马其顿军队数量大约有30,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这数字也被今日的学者们所接受。腓力二世率领马其顿军右翼,并让他18岁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之即位后征服了波斯帝国)率领左翼,腓力还派些有经验的将领陪伴亚历山大。
    希腊城邦联军主要由雅典和底比斯组成,另外还有亚该亚、科林斯、哈尔基斯、埃皮达鲁斯(Epidaurus)、墨伽拉和特洛伊真(Troezen)等城邦,其中雅典军的将领为卡瑞斯(Chares of Athens)和吕西克列斯(Lysicles),底比斯军将领为特阿根尼(Theagenes)。关于希腊城邦联军的军力并没有一份史料有准确记载,罗马查士丁认为当时希腊方在士兵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今日学者则认为希腊联军的数量应该跟马其顿军差不多。此战雅典军在联军的左翼,底比斯军在右翼,其他城邦部队则在中央。
    (4)战术和地利
    希腊联军所在的位置靠近喀罗尼亚,并且横跨道路的两侧。在左方侧翼,希腊军阵列跨到堤里翁(Thurion)山麓,右翼紧邻著凯菲索斯河(Kephisos)并靠近阿克提翁山(Mount Aktion)的支脉突出处,对希腊军而言依靠有利地形使两翼都相当安全。希腊军阵列总长约四公里,其阵列方位似乎东北向倾斜横跨整个平原,而没有与马其顿军阵列进军方向笔直,这可能是预防腓力二世集中一翼来对付希腊联军右翼,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希腊左翼就可以威胁马其顿军右翼。尽管腓力可以集中他的部队在左翼,但希腊右翼部队布署在高地,这让马其顿军的攻击也会相当困难。加上希腊联军本身主要目的就是要阻止马其顿军继续前进,而秉持着防御战术,这些使得希腊在地利、战术上都较有利。
    (5)战斗
    有关这场战役的记录相当缺乏,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提供一个较可靠的简略记载,他说“当两军接触,战斗激烈展开且僵持好一段时间,双方人马都有许多伤亡,两方也认为自己将会获得这场胜利。”接着,狄奥多罗斯提到年轻的亚历山大,“他的内心就像是要显现出他的英勇给他父亲看一般”,在他的伙友帮助下,率领部队撕破希腊右翼的阵列,迫使他们逃遁。同时,腓力也亲自率军击败希腊军左翼,也让敌人败逃。
    如果波利艾努斯(Polyaenus)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是可信的,那就可以补充狄奥多罗斯的简略版本了。波利艾努斯在他的著作《战争中的诡计》收录了许多战役的资料,其中一些内容经过比对其他史料后,确认是可信的,但有还有一些内容可说是错的。然而在没有其他证据下,也无法确认波利艾努斯所说的喀罗尼亚战役细节是否正确。波利艾努斯认为腓力二世当时与希腊军左翼接战后,便把部队往后撤,希腊联军左翼的雅典军紧接着追击,当腓力二世把部队撤到一处高地后开始反击雅典军,最后把他们击败。在另外一段中,波利艾努斯说腓力二世有意把战斗时间拖长,因为雅典军士兵的体能和经验都不足,反观腓力二世的士兵身经百战,他们保持体力应付战斗,直到雅典士兵精疲力尽后腓力才让他们发动全面猛攻。而比波利艾努斯早些时代的弗朗提努斯(Sextus Julius Frontinus),在他的《谋略》(strategems)中也描述腓力利用雅典军体力耗尽一事。
    波利艾努斯的记载让现代一些历史学家试图还原当时的战役情境,当马其顿军右翼与希腊左翼交战一段时间后,腓力把他的部队做一个大规模调度,他以中央为枢纽,把右翼往后撤退,诱使敌方左翼雅典军追击。同时命左翼前去与敌军右翼迎战,抵挡住敌军前进,这结果让希腊联军中央部分产生松动,这是因为希腊左翼前去追击马其顿右翼,使阵列拉长,阵行也变得较混乱,加上自军右翼被阻挡而无法跟上,这个缺口使雅典军的右侧翼曝露出来。腓力立即命自军右翼回头反击,让经验不足的雅典军遭到击败,并迫使他们溃退。而联军右翼的底比斯军则遭到统领马其顿左翼的亚历山大突击下,也跟着被击败,结束这场战役。然而还有一些战史家认为,是腓力一开始就故意使用斜行阵列,当腓力撤退雅典追击时,是底比斯军因为不清楚腓力意图,才按兵不动,因此产生这个缺口,并让亚历山大利用这个缺口,在夹击下击破雅典军。
    另外,普鲁塔克说亚历山大是第一个击破精锐底比斯圣队的将领,这支部队布署于联军方阵最右边的位置,在希腊传统上这位置都是给最精锐的部队。但普鲁塔克也提到底比斯圣队与马其顿方阵用长枪对决,这代表亚历山大当时不可能用骑兵正面朝底比斯圣队冲锋,很可能当时亚历山大率领左翼骑兵,这支骑兵很可能是色萨利骑兵,他率领骑兵绕过或是利用雅典军和底比斯军中间的缺口,绕到底比斯圣队后方发起冲锋来消灭他们。不然,就是如学者Gaebel和其他学者所建议的,亚历山大在这场战役中率领一部分的步兵方阵作战。
    根据狄奥多罗斯记载,有超过1,000名雅典人战死,2,000名被俘,底比斯的损伤大至上与雅典军相差不多。而普鲁塔克还说底比斯圣队全员300名战士都在这场战役阵亡,他们在这场战役前未吃过一场败战。在罗马时代之时,在战场附近有一尊狮子雕像,这座雕像被认为是腓力纪念底比斯圣队视死如归的勇气而设立的。到了现代,在纪念碑遗址下挖掘出254具士兵的遗骸,证明这里的确是为底比斯圣队的坟墓。


    
    底比斯(七):底比斯圣军

    (6)战后
    学者Cawkwell认为这场战役是古代战史中最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役后希腊城邦再也没有军队可以阻止腓力前进,很快便决定这场战争结果。在雅典和科林斯,记录显示当时人们有意修复城墙,来因应可能来到的攻城战。然而,腓力二世并没有有意围攻任何城市,也没有想要完全征服希腊城邦,他只是想要希腊人能在他远征波斯时做他的盟友,并确保那时希腊人不会在他远征敌境时,在后方做乱。此战后,腓力接着朝底比斯进军,底比斯随后向他投降。腓力把底比斯反马其顿的领导人驱除出境,还唤回哪些被驱除的亲马其顿底比斯人回来,他还在底比斯的卫城驻扎一支部队。除此之外,他还让波奥蒂亚的塞斯比阿(Thespiae)和普拉蒂亚(Thespiae)重建,这些城市在过去的战争中被底比斯人摧毁。大致上腓力对底比斯人相当严厉,他还要底比斯花钱赎回战俘,甚至不愿意主动埋葬战死的底比斯士兵。但腓力并没有解散波奥蒂亚邦联。
    相反地,腓力对待雅典非常宽容,尽管解散雅典邦联,但雅典人仍可以保留他们在萨摩斯岛的领地,还无条件释放战俘。对此腓力的动机不是很清楚,但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他希望能在与波斯作战时利用雅典的海军,毕竟马其顿并没有强大的海军,因此他需要一个友善的条约来拢络雅典人。腓力也与其他交战城邦缔结和约,在科林斯和哈尔基斯两地因为战略位置重要,腓力在此都驻扎部队。接着,腓力转身处理斯巴达问题,虽然斯巴达未在这场战争参战,但似乎斯巴达借着其他城邦衰弱之际,攻击伯罗奔尼撒上附近的城邦。斯巴达人拒绝与腓力讨论有关议题,因此腓力劫掠拉凯戴莫尼亚(Lacedaemonia)周遭,但他没有攻击斯巴达本城。
    腓力似乎此役后一个月都在希腊四处各地移动,他在那些地方与其他交战城邦缔约,处理斯巴达问题,建立驻军。他的行为很可能也向希腊城邦展示他强大的武力,让他们不敢向自己挑战。在前337年中,他似乎驻扎在科林斯附近,并准备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希腊城邦的联盟,他有意透过这个联盟保证希腊的和平,并且提供他军事协助来对抗波斯帝国。结果,腓力二世在前337年后半被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除了斯巴达以外,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加入这个联盟之中。同盟的主要条文中,所有的成员彼此间和马其顿都是盟友,成员中被保证免受攻击的自由、航海自由、免受干涉的自由,而马其顿部队以“和平守护者”的名义驻扎希腊。在腓力的旨意下,若与波斯开战后,全同盟将会举腓力二世为全希腊统帅,率领希腊人作战。
    在前336年初期,一支马其顿先头部队送往小亚细亚,准备开战事宜,腓力预定他会在那年年尾率大军展开远征。然而,在他尚未离开希腊之时,腓力被他一个护卫刺杀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大帝继承马其顿王位,并接替他远征的计划,在前334年到前323年间亚历山大征服整个波斯帝国。
    6.底比斯圣军
    底比斯是希腊最无限制的鼓励同性恋的城邦之一。色诺芬在著作中提到,在底比斯,成年男子和少年可以一种近似公开化的婚姻关系同居。底比斯的领导者们为了纠正底比斯年轻人粗鲁不文的习性,还特意将他们组织起来学习音乐,并组建了一所摔跤学校,在这里旺盛的精力得以发泄,冲动的火气得以平息,爱情在玩笑般的打闹中悄悄生长。对古希腊最有名的大力士、民族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崇拜在皮奥夏地区广泛盛行。所以理所当然地,在底比斯,赫拉克勒斯和他的侄子,战友也是爱人的伊阿摩斯(Iolaus)成为了同性爱情的守护神。
    公元前378年,古希腊历史上曾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部队:底比斯圣军。这支部队由300名同性恋者,150对同性恋伴侣组成。他们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所以战斗力强悍。柏拉图就认为在战场上的“情人”会为了彼此而血战,增加战斗力。
    底比斯圣队是由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戈尔吉达斯组建的,士兵们是从底比斯的各个军团里面精心挑选出来的。挑选的标准有三个:同性恋、恋人关系、战斗力强悍。
    只有符合这三项条件的士兵,才能成为该部队的一员。由于这支部队的特殊色彩,它被命名为“圣军”。
    他们单独组成一个军团,戈尔吉达斯让他们互相宣誓忠于爱情与友谊,作为辅助其他军团的精锐部队使用。他认为同一氏族或同一部落的人,在危急时刻很少互相帮助,一个军团应该将相爱的战士编在一起,这样才能组成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部队。
    其实这样一支同性恋部队在当时能组建,还要从古希腊的文化说起。翻阅古希腊的典籍,会发现古希腊有非常浓郁的同性恋文化,其中尤以底比斯为最,历史记载底比斯是希腊最无限制的鼓励同性恋的城邦之一。
    在底比斯,同性恋者可以以一种近似公开化的婚姻关系同居。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描述说,底比斯有一个神圣的“伊阿摩斯之墓”,同性恋人们在墓前宣誓互相忠诚。正是这一背景促成了“圣军”的顺利诞生。
    公元前371年,底比斯圣军凭借强悍的战斗力,在与斯巴达军的会战中打败了斯巴达人,一举成名。
    这一战不仅保卫了国家安全,而且结束了斯巴达在希腊世界的霸业。然而,圣军虽然精锐善战,最终还是没逃脱覆灭的命运,公元前338年,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底比斯圣军被亚力山大的骑兵全部歼灭,再也没有复生。
    虽然底比斯圣军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几十年,但不得不说这支由恋人组成的军队,是古希腊时代一道独特的历史风景。


    
    罗德岛(上):历史

    罗德岛是希腊第四大岛,却是希腊最大的旅游中心,也是爱琴地区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更是欧洲日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罗德岛地处爱琴海东南部,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其中心距离雅典约430公里,距离土耳其东岸约17公里。
    罗德岛是爱琴地区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相当古老的关于忒尔喀涅斯的神话。品达的诗中称罗得岛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和女神罗得结合的产物。在希腊化时期,这个岛屿的鼎盛时期,人们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雕塑,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十字军东侵期间,医院骑士团占领了该岛,并改名为“罗德岛骑士团”,成为了岛屿历史上重要的存在,他们在岛上留下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罗德岛以它的文学气质和独特的历史内涵无愧为爱琴诸岛中的一颗明珠。
    1.历史
    罗德岛的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Ρ?δον(玫瑰),当时指的是当代的朱槿。罗德岛的岛徽是一只跳跃的鹿。
    罗德岛是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最大岛屿。
    古时岛上多蛇,其名当取自腓尼基语。冬季平均气温10℃(50℉),四季多风。谷地有富庶的牧场,平原出产各种谷物。遗迹还表明当地早期受克里特人的影响。随着米诺斯文化的解体,当地成为具有青铜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强大独立王国。到多里安人统治时期,岛上各城市在地中海各地进行贸易,向意大利、西西里、西班牙和小亚细亚殖民,并控制了爱琴海几个岛屿,到395年起受拜占庭统治。653-658年和717-718年被萨拉森人占领。曾被各路十字军用作休整和补给港。1523年后由土耳其统治。1912年落入意大利之手。1948年归属希腊。
    古希腊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中都是由各个城邦制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城邦国家在国界之外只拥有很有限的权利。在小小的罗得斯岛上就有三个城邦:Ialysos、Kamiros和Lindos。在前408年,这三个城邦联合成了一个区域,并有统一的首都:罗德。这座都城商业发达,并和它的重要盟友,埃及的托勒密一世存在着很牢固的经济联系。前305年,托勒密一世的对手,马其顿王国安提柯一世,为了打破罗德—埃及联盟包围了罗德斯岛。但他们从未能攻入这座城市。公元前304年达成和约时,安提柯一世撤除对罗德斯岛包围,而且舍弃了巨额的军事设备。
    公元前的罗德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前408年建成。历史上罗德岛曾经被许多势力范围统治过,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后,全岛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争。马其顿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这已超过了整个岛上的人口)包围了港口(围攻罗德岛)。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德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12年,高约33米,与纽约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0年多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非常壮观而有趣。
    这座罗德岛巨像其实是希腊人的太阳神及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由建筑师Chares设计,经过12年的兴建,罗德岛巨像于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裹,以后更被用作灯塔。但前226年的大地震却把这幢伟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盖成为了巨像的致命伤,巨像从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边。654年,罗德岛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遗迹运往叙利亚,使这个奇观的考察更加困难。
    2.太阳神巨像
    建造时间:前282年完工
    建造地点:爱琴海,希腊罗德港
    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港口的入口处。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罗德岛巨像位于希腊罗德岛通往地中海的港口。罗德岛太阳神巨像铸造于前302年,是为了纪念前305年发生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国王继承人之一安琪柯的儿子米特里.波里奥克特企图谋取霸权,进攻罗德岛,罗德人民英勇奋战,打败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保卫战的胜利,罗德人用缴获的青铜武器12.5吨,熔化后历时12年之久,铸造了这尊高达32米的太阳神赫利俄斯巨像。这一艺术造型是罗德雕刻艺术的珍品。令人遗憾的是于公元前224年毁于一场地震。
    建造这座巨像花了12年的时间,于前282年完工。巨像在港口矗立了许多年,直到前226年一次强烈的地震突袭了罗得斯岛。城市遭到严重的破坏,巨像也从它最不牢固的地方——膝盖处断裂开了。罗得斯岛人得到了埃及托勒密三世及时的援助,这笔援款足够应付修缮这座倾倒的纪念碑所需的全部花费。但是,一纸神谕却阻止巨像的重建。而托勒密的援助也被谢绝了。
    在近1000年时间中,残破的雕像一直倒在废墟中。公元654年时,阿拉伯人入侵罗德斯岛。他们拆分了残存下的太阳神巨像,并把它们卖给从叙利亚来的一名犹太人。据说为了运输这些残片到叙利亚,不得不动用了900头骆驼。尽管我们不知道巨像的真实形状和外观,但现代重建的雕塑笔直地矗立着,比那些古代绘画更精确地再现了雕塑的原貌。尽管巨像已经不在,但这个古代世界奇观却激发了现代艺术家们的灵感,譬如以建造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而闻名于世的法国雕塑家奥古斯都?巴托尔迪。
    从太阳神巨像的建立到毁坏只有短促的56年时间。然而这座巨像却在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观的名单里赢得了一席之位。老莆林尼说过:“但是即便在它倒塌在地时,仍不失是为一个奇观。”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不仅仅是一座巨大的雕像,更是居住在美丽的地中海岛屿——罗得斯岛上的人民团结的象征。
    “罗得斯岛的多利安人民谨以此高耸入云的铜像献给您,太阳神,以纪念他们平息了战争的狂涛并用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荣耀了他们的城市。他们不仅在海上而且在陆地上,点亮了自由的火炬。”——太阳神巨像上的提辞。
    长久以来,有关巨神像的模样众说纷纭,一般人都相信它是两脚分开、手持火把,站立于罗德岛Mandraki港口的入口处,船只由其胯下经过,非常壮观而有趣。然而,研究显示,以港口的阔度和巨像的高度来计算,这种结构是不合常理。因为巨像跨越港口入口必须要四分一公里高才能办到,不论以金属或石块来建造,跨立的巨像绝对无法承受巨大张力和冬季强风,而且倾倒后巨像的遗迹亦会阻碍著港口,所以估计真实的巨像应该立于港口东面或更内陆的地方。至于姿势根本不知道,到底站立?坐下?或是驾着马车?当代仍无人知晓。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是七大奇观中最为神秘,因为它只有56年的生命便因地震而倒下,当代考古学家仍未确定它的位置及外观。


    
    罗德岛(中):克里特战争1

    3.克里特战争
    克里特战争(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0年),是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五世、埃托利亚同盟,一些克里特岛城邦如俄劳斯(Olous)和耶拉派特拉,以及斯巴达海盗组成同盟,对抗罗得岛军队、稍后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拜占庭、基济科斯、雅典和克诺索斯之间的战争。
    马其顿人刚刚结束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而腓力看到了打败罗得岛人的机会,他与埃托利亚同盟和斯巴达海盗结盟,开始袭击罗得岛船只。腓力同时也与几个罗得岛城邦结盟,比方耶拉派特拉和俄劳斯。由于罗得岛的海上贸易遭到海盗掠夺,造成经济沉重损害,腓力相信他最终压垮罗得岛的机会即将到来。为了达成他的目标,他与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缔结了同盟,共同反对埃及的托勒密五世(塞琉古帝国和埃及是另外两个继业者国家)。腓力开始袭击色雷斯和马摩拉海的托勒密领土和罗得岛的同盟。
    公元前202年,罗得岛和他们的盟国帕加马、基济科斯和拜占庭组成他们的联合舰队,并在基俄斯岛海战中打败了腓力。仅仅数月之后,腓力的舰队在莱德岛海战打败了罗得岛人。当腓力劫掠帕加马的领土并袭击卡里亚的城市时,阿塔罗斯一世前往雅典以图与雅典联合,企图在那里建立一个新战线来牵制马其顿军。他成功与雅典人缔结了联盟,雅典人立即向马其顿宣战。腓力五世无法对此保持沉默,他率领海军和一些步兵袭击了雅典。这结果导致罗马人向马其顿发出警告,要么腓力撤军,要么面对与罗马的战争。在被罗得岛和帕加马舰队打败后,腓力撤离雅典,然而不久后腓力袭击了赫勒斯滂沿岸城市阿彼多斯(Abydos)。阿彼多斯经获长时间的围城战后陷落了,它的大部分居民自杀。罗马再度向马其顿发出最后通牒,要腓力停止袭击希腊城市,但这次腓力拒绝了,罗马便向马其顿宣战。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爆发导致马其顿无法再有效支援克里特的同盟,这使得那些城邦陷于孤立无援,就连克里特最大的城邦克诺索斯也加入了罗得岛人一方。面对这个联盟耶拉派特拉(Hierapynta)和俄劳斯(Olous)被迫投降,并且被迫签订了一个对罗得岛和克诺索斯有利的条约。
    (1)战争序幕
    公元前205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参战各方签订了腓尼基和约。该条约不允许马其顿向西扩张,而罗马这时正陷于与迦太基的战事中,腓力五世希望趁著这个机会夺取希腊世界的控制权。他知道与克里特人结盟会帮他实现他的雄心壮志。在击溃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及马其顿与埃托利亚结盟之后,现在希腊主要势力中除了罗得岛已没有其他势力能反对他。而罗得岛,身为一个掌控地中海东南经济圈,且有不小的影响力的岛屿,它从前曾与腓力结盟,但同样也与马其顿曾经的敌人罗马结盟。
    (2)海盗与战争
    腓尼基和约阻止了腓力的势力向西扩张侵入伊利里亚或亚得里亚海,所以腓力将他的视线移到东部的爱琴海,他开始在爱琴海建造一只庞大的舰队。
    腓力策划两种动摇罗得岛在爱琴海统治地位的方法:海上劫掠以及战争。他决定双管齐下,他决定鼓励他的盟友从事海盗行为劫掠罗得岛的商船。他说服涉足海盗行为多年的克里特人、埃托利亚人以及斯巴达人参与到海盗行为中。从罗得岛船只上掠取的大量物资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他派埃托利亚海盗狄西阿库斯(Dicaearchus)越过爱琴海参与了以此大规模掠夺式袭击,在此期间他劫掠了基克拉泽斯群岛和罗得岛的领土。
    到公元前205年年末,罗得岛已被这些袭击活动大大削弱了,腓力觉得进行他计划中第二部分的时机已成熟,即直接武装对抗。他说服耶拉派特拉、俄劳斯和其他东克里特的城邦向罗得岛宣战。
    罗得岛对腓力宣战的初期反击是外交行动,他们请求罗马帮助他们反对腓力。然而对罗马人来说因为第二次布匿战争才刚刚结束,他们对开启另一场战争显得很谨慎。在帕加马、基济科斯、拜占庭都已加入罗得岛一方之后,罗马元老院试图说服平民加入战争,但却无法动摇那些已厌倦战争的民众。
    在这个当口,腓力攻取了马尔马拉海沿岸的希腊城市基俄斯和迈尔里(Myrleia)并将它们夷为平地,这一举动进一步激怒了罗得岛人。腓力于是将这两座城市交给他的姐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斯一世,他重建了它们并分别依照他和他妻子的名字将它们重命名为普鲁西亚斯和阿帕米亚。作为回报普鲁西阿斯一世允诺继续在损及帕加马利益的情况下继续扩张他的帝国(他与帕加马的战争刚刚于前205年结束)。攻取这些城市同样激怒了埃托利亚人,因为这两座城都是埃托利亚同盟的成员。埃托利亚与马其顿间的联盟关系仅仅是出于对腓力的恐惧,这次事件更加恶化了本已很脆弱的关系。腓力下一步袭击并征服了利西马其亚和迦克墩城,他们本也是埃托利亚同盟的成员,最后被迫脱离了埃托利亚。
    在回程之路上,腓力的舰队停靠在色雷斯海岸旁的萨索斯岛。腓力的将军梅特罗多勒斯(Metrodorus)去往与岛同名的首府萨索斯会见该城的外交官。外交官说假如他们马其顿人不驻军、不征兵、不征税、且允许他们继续使用自己的法律的话,他们将交出这座城市。梅特罗多勒斯回复说国王接受了这些条件,于是萨索斯人向马其顿人敞开了大门。然而当马其顿军入城之后,腓力命令他的士兵奴役当地居民,他们之后被买到其他马其顿城市,然后劫掠了整个城市。
    (3)基俄斯岛海战
    腓力趁著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与托勒密埃及爆发大战,埃及托勒密五世无力关注西方战事和领土。因此腓力的军队袭击了托勒密在色雷斯的领土。接着,马其顿舰队向南进犯从埃及手里夺取了萨摩斯,并俘获了停泊在那儿的埃及舰队。之后舰队转而向北并封锁了基俄斯岛。腓力试图将这个北爱琴海岛屿作为进取罗得岛的跳板。当帕加马的联合舰队、罗得岛与他们的新盟友拜占庭和基济科斯成功的阻拦了他的舰队时,这次封锁就变得对腓力很不利。腓力看到没有其他选择,冒险发动了与联军的战争,希俄斯岛战役爆发。
    马其顿的舰队有大约200只战船,差不多比联军的舰队多出一倍。战争以与阿塔罗斯先发起攻击,他指挥联合舰队的左翼,攻向马其顿舰队右翼。同时罗得岛舰队司令特俄菲利克斯指挥的联军右翼袭击了马其顿舰队左翼。联军在他们的左侧处于上风且俘获了腓力左翼指挥官的座舰,腓力的舰队左翼指挥官得摩克拉特斯(Democrates)在战斗中被杀。然而,左翼的马其顿舰队发动反击,逐渐把罗得岛人击退。尽管特俄菲利克斯身上三处负伤,依旧在旗舰上继续战斗,并设法激励他的部下,打败了来犯的马其顿水兵。
    在联军的左侧,阿塔罗斯看到其中一只他的战船已被敌军击沉,附近的一只也处于危险之中。他决定派他的旗舰、四条四列桨座战船、三艘快速护卫舰(hemioliae)前往营救。但没想到腓力的旗舰率队杀来,阿塔罗斯看到强大的腓力舰队接近,出于恐惧开始逃遁,他故译让自己的旗舰搁浅,好登陆逃走。他在战船甲板上留下散落的金币、紫色长袍和其他贵重物品后,逃往埃利色雷城。当马其顿人追到岸边时,他们因此停下来搜刮战利品。腓力二世把阿塔罗斯的座舰移到战场上展示,使剩下的帕加马舰队以为他们的国王阵亡,慌忙撤退。
    联军右侧的战况因罗德岛人英勇奋阵而发生逆转,马其顿舰队虽然击败帕加马舰队,但因为罗德岛舰队的表现而被迫撤离,留下罗得岛人将他们被损毁的战船拖拽到基俄斯岛的海港中。与其他联军舰队于基俄斯岛会合。
    这场战斗对腓力来说代价太大了,他有92艘战船被毁,7艘被俘。联军一方,帕加马有3艘战船被毁2艘被俘,罗得岛有3艘沉没无船被俘。战争期间马其顿人有6000划手3000水兵阵亡,2000人被俘。联军的伤亡则明显较低,帕加马有70人阵亡,罗得岛60人阵亡,联军共有600人被俘。彼得?格林描述这次战败是“一次曲折而昂贵的挫败”。这次战败有效削弱了马其顿海军并挽救了爱琴海诸岛免于大规模入侵。
    此次战役之后,罗得岛人决定离开基俄斯并反回故里。在回罗得岛途中,罗得岛海军司令特俄菲利克斯由于在基俄斯所负的伤死去,但死前指定克隆那乌斯作为他的职位。当罗得岛舰队航行在莱德岛与小亚细亚岸边的米利都之间的海峡时,腓力的舰队袭击了他们,发生莱德岛海战。腓力打败了罗得岛舰队并迫使它撤回罗得岛。米利都人被腓力胜利所感染,在腓力进入米利都领土时献与他赫拉克利德花环以示欢迎。


    
    罗德岛(下):克里特战争2

    (4)小亚细亚战役
    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早在派出舰队在爱琴海对抗腓力海军的战役之前,就先加固了他首都帕加马的城墙准备抵御袭击。他希望以这些防御措施来阻止腓力在他的领土上取得大量战利品。在击败罗德岛和帕加马海军后,此时腓力决定袭击帕加马,并率军来到城下。他看到城里没有足够的守军,所以派了一群标枪兵去攻城,结果他们很容易的被击败了。腓力看到城墙过于牢固,于是在摧毁城外几座神殿,其中包括阿佛罗狄忒神殿和雅典娜尼斯福鲁斯圣殿)后撤退了。在马其顿人夺取推雅推喇后,他们前往铁贝(Thebe)周遭进行劫掠,但是掠夺物却没有预期丰厚。当他抵达铁贝(Cilician Thebe)时,他向那一地区的赛琉古总督宙克西斯索取食物。然而宙克西斯从未打算给腓力充分补给。
    腓力对密细亚地区的战利品十分失望,于是挥师南下劫掠了卡里亚的城镇。他包围了帕纳塞斯(Prinassus),一开始帕纳塞斯勇敢的抵挡了下来,但当腓力装配好攻城武器时,他派了一名外交官进程提议让他们安全离开城市否则会全部被屠杀。帕纳塞斯公民们决定放弃这座城。眼下腓力的军队已断粮,所以他攻取了迈乌斯(Myus)并把它交给马格尼西亚人以换取食物补给。虽然马格尼西亚人没有谷物,但腓力对有足够果品来供给他整个军队已感到十分满足。腓力接着快速攻取了Iasus, Bargylia, Euromus, Pedasa并在那些地方驻军。他接着包围并攻取了罗得岛人控制下的Peraea城。
    当腓力的舰队在Bargylia过冬时,帕加马及罗得岛联合舰队封锁了海港。马其顿阵营的形势开始变得十分严峻,以至于马其顿人几乎到了要投降的地步。然而腓力设法用欺诈的方法逃离了。他派了一名埃及流亡者去见阿塔罗斯和罗得岛告诉他们他准备于次日袭击联军。由于得到这个消息,阿塔罗斯和罗得岛人开始准备即将迎战的舰只。当联军正做准备时,腓力趁夜色坐船从他们身边溜了过去,并在他的营地处处点上篝火以制造他仍然待在营地的假象。
    当腓力专注于这场战役时,他的盟友阿卡纳尼亚人陷于反雅典的战争之中,之前雅典人曾谋杀两名阿卡纳尼亚运。阿卡纳尼亚人向腓力抱怨这次挑衅,于是他派了Nicanor the Elephant指挥的一只军队在袭击阿提卡的行动中援助他们。马其顿人及其盟军在袭击雅典之前劫掠了阿提卡。劫掠一直蔓延到雅典学院直到城中的罗马特使勒令马其顿人撤退,否则罗马将对其宣战。
    腓力的舰队刚刚从联军的封锁中逃离,腓力就命令一只分舰队向雅典进发。马其顿海上中队航向比雷埃夫斯并俘获了四艘雅典战舰。正当马其顿分舰队撤离时,早已尾随马其顿舰队穿过爱琴海的罗得岛及帕加马的舰队在联军在埃伊纳岛的基地突然出现并袭击了马其顿人。联军打败了马其顿舰队,他们返回雅典。雅典人十分高兴以至于他们将从前被破坏的亲马其顿部族、Demetrias和Antigonis连带Attalid部族予以恢复,以迎接阿塔罗斯。阿塔罗斯和罗得岛人说服雅典人集合起来向马其顿人宣战。
    帕加马舰队驶回在埃伊纳岛的基地,罗得岛人开始征服从埃伊纳岛到罗得岛的所有马其顿岛屿,并成功夺取除了安德罗斯岛, 帕罗斯岛 and Cythnos之外的所有岛屿。腓力命令他在埃维亚岛上的总督Philoces率2000步兵和200骑兵攻击雅典。Philoces没能攻取雅典,但劫掠了附近的乡村。
    (5)罗马的干涉
    其间罗得岛、帕加马及雅典代表团行至罗马,出现在元老院前。当他们被接见时他们告诉元老院安条克和腓力间的条约并抱怨腓力攻击他们的领土。作为回应罗马派出三位特使,Marcus Aemilius Lepidus、盖乌斯?克劳狄乌斯?尼禄和Publius Sempronius Tuditanus到埃及与托勒密商量后去往罗得岛。
    当这些事发生时,腓力攻击并占领了属于托勒密帝国的Maronea, Cypsela, Doriscos, Serrheum和Aemus。随后马其顿人向Thracian Chersonese进发,在那儿他们夺取了Perinthus、Sestos、Elaeus、Alopeconnesus、Callipolis和Madytus。之后腓力突袭了帕加马和罗得岛守军联防的阿彼多斯城。腓力开始在陆海两方面封锁该城以防止向城中运送增援补给。满怀信心的阿彼多斯人用弩炮击退了一部分攻城武器,另一部分攻城器械则被守军焚毁。马其顿人开始用那些残破的攻城器械破坏城墙,最终攻破了外城墙。
    现在形势对守军来说变得严峻,他们派了其中两名最优秀的公民作为与腓力谈判的代表。当见到腓力后,他们提议在如下条件下交出城市:即帕加马和罗得岛守军在休战情况下离开,所有公民被允许穿着自己衣服离开且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腓力答复道他们必需“无条件投降,要么就像男人一样战斗”名大使无能力做的更多,只好带上这个答复回城。
    得知这个答复后,城邦的领导人召集了一个特使来决定他们的对策,他们决定解放所有奴隶以确保他们的忠心,将所有孩子和他们的保姆安置在体育馆,所有妇女安置在阿尔忒密斯神庙。他们还要求所有人交出他们的黄金和值钱的衣物以便将它们保管在罗得岛和基济科斯的船上。五十名年长可信的人被选出以执行这些任务。之后所有公民进行了宣誓。波利比奥斯写道:
    “ ... 当他们看到内墙被敌人占领时,他们将杀掉孩子和女人,烧掉上面所提到的船只,而且,按照之前所立的誓言,将金银抛进大海。 ”
    在朗诵了誓言之后,他们让牧师和所有人宣誓他们将要么打败敌人,要么难堪的死去。
    内墙倒塌后,男人们尊守了他们的诺言,从废墟中站起英勇的战斗,迫使腓力派他的卫队向前接替前线的战士。夜幕降临前马其顿人撤回了营地。晚上阿彼多斯人下决心保留女人和孩子们,在黎明时他们派了一些牧师和女祭司带着花环穿过马其顿人营地,将该城交给了腓力。
    其间,阿塔罗斯的船队穿过爱琴海到达Tenedos岛。最年轻的罗马使节Marcus Aemilius Lepidus在罗得岛听说了阿彼多斯之围,于是他前往阿彼多斯去找腓力。他在城外会见了腓力,并转告他元老院的意愿。
    当腓力走进阿彼多斯时,他看见人们以剑刺、自焚、上吊、跳井和跳楼诸种方式毁灭自己和他们的家人。腓力十分震惊,发表了一份声明说“他给那些希图自尽的人三天宽恕”阿彼多斯人专注于最初的誓言,想到那样是对已逝者的背叛,拒绝在这些条款下苟活。除了那些被囚或者在类似禁锢中的之外,每个家庭都慷慨赴死。
    腓力随后发动了对雅典的另一次袭击;他的军队没能拿下雅典或埃莱夫西纳,但使阿提卡遭受了波斯战争以来的最严重的劫掠。作为回应,罗马人向腓力宣战,且侵略了他在伊利里亚的领土。为了处理罗马人以及希腊的形势,腓力被迫放弃攻打罗得岛和帕加马。从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发生了。
    在腓力从与罗得岛的战役中撤退后,罗得岛人便有机会攻击Olous和Hierapytna和他们的其他克里特岛盟友。罗得到在克里特搜寻盟友的举措有了成果,克诺索斯看到战争向罗得岛一方倾斜时决定加入罗得岛阵营,以图能在克里特岛称雄。许多中克里特的其他城市随后也加入了罗得岛和克诺索斯阵营以对抗希拉皮特纳和Olous。现在希拉皮特纳面临两面夹攻,最后投降了。
    (6)后果
    战争结束后缔结的条约规定希拉皮特纳断绝与外国势力的所有联系和盟约,并将所有海港和交由罗得岛处置。Olous,在废墟中签订了条约,被迫接受罗得岛的统治。作为结果。罗得岛在战后对东克里特主要地区实现了有效控制。战争的结束使罗得岛人能够腾出手来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帮助他们的盟友。
    这场战争对克里特岛的其余部分没有多大短期影响。海盗和雇佣兵仍在那一地区继续活动。在三年以后的第二次马其顿期间的库诺斯法莱之战,克里特雇佣射手同时为罗马人和马其顿人作战。
    这场战争对于腓力和马其顿人来说是昂贵的,他们损失了一只舰队,且花了三年时间才重建,由于他们的希腊盟友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背叛了他们投向罗马人。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Dardani,一个蛮族部落,侵袭马其顿的北方边界,但腓力击退了这次进攻。然而在公元前197年,腓力被罗马人在库诺斯法莱打败且被迫投降。这次战败使腓力丧失了马其顿本土之外的绝大多数领土,且他不得不向罗马人支付1000塔兰特的白银。
    罗得岛人恢复了对基克拉迪群岛的控制,并再次确立了他们在爱琴海的海上霸权。罗得岛对东克里特的控制是的他们能够大举剿灭那一地区的海盗,但使海盗对罗得岛船只的袭击仍然持续并最终引发了第二次克里特战争。[1]阿塔罗斯与前197年去世,他的儿子欧迈尼斯二世继承了王位并继续了他父王的反马其顿政策。帕加马这时从战争中摆脱出来并得到了腓力曾经占领的几个爱琴海岛屿并进一步成为只有安条克能与之抗衡的小西亚的强权势力。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35:1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