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关于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的猜想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关于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的猜想

作者:终不见天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首先要引用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里面的一段记录: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我们来简单解读一下这段记录的意思:
    黄帝居住在一个叫轩辕之丘的地方,娶了西陵的女子嫘祖,并且立她为正妻。嫘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玄嚣被贬谪到江水旁边居住。一个叫昌意,昌意被贬谪到若水旁边居住。昌意娶了蜀山氏一位叫昌仆的女子,生了儿子高阳,也就是后来人们口里说的颛顼帝。黄帝死后,葬在了桥山(也就是现在陕西延安境内的黄帝陵)。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帝的出身地,也就是传说中的轩辕之丘在哪里。
    《通鉴外纪》卷一上注引皇甫谧云:“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明《大明一统志》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陆应阳《广舆记》说:“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于此因名。
    清《大清一统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和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等皆记述轩辕丘在新郑县,黄帝生于此故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传说中的轩辕之丘,就在地图所标记的红圈附近,也就是河南郑州旁边的新郑市。
    了解了传说中黄帝居住的地方,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黄帝正妃嫘祖的出生地。
    嫘祖是传说中发明养蚕的人族先民,关于她的出生地,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
    事实上,全中国总共有十三个地方在争夺嫘祖故里。我们先说距离轩辕之丘最近,也是嫘祖最有可能的出生地之一,河南西平县。
    且看下面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传说中的轩辕之丘(新郑)在北面,而西平县则在南面(红圈标记的地方),两者是一南一北的关系。西平县跟它的名字一样,都是广阔平坦的地域,跟西陵里面的陵字,完全都不沾边。总不能一个叫西陵的地方,实际上却是平的。那么人们为什么凭什么会认为嫘祖出生在西平呢?
    答案在下面。
    郦道元《水经注》说:“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意思就是说汉代说的西平县,是古代柏国所在地。因为把西陵夷为平地了,所以叫西平。西平是由西陵改名来的,加上接近轩辕之丘(新郑),人们据此认为嫘祖出生西平县,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
    然而这个结论的前提,是西陵二字必须是一个固有的地方名称。如果说司马迁笔下的西陵,指的不是固有的地方名称,而是一个广义的地理概念呢?
    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西陵指的是一个固有的地方名称,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迁笔下的西陵,指得不是固有的地方名称,而是一个广义的地理概念。
    如果说西陵指的是广义的地理概念。那么河南西平县,明显就不符合这个概念了。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轩辕之丘(新郑)跟西平,根本不是东与西的关系,而是南与北的关系。
    再看下面地图。
    
    无论是传说中黄帝居住的轩辕之丘(河南新郑),还是黄帝陵所在的桥山(陕西延安)。都可以清晰看到一点,那就是符合西陵这个广义的地理概念,是四川盆地附近那一大片山陵地带。
    巧合的是,四川也在争夺嫘祖出生地的大名单上面,而且有三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是盐亭县,茂县,以及乐山。
    唐代诗人李白曾留下名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地理位置蔽塞,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且看地图。

    
    唐朝时候,出入四川尚且不易,更加不要说是遥远的史前时期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嫘祖出生四川呢?黄帝又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四川去娶妻呢?
    首先,嫘祖是传说中发明养蚕的人族先民。而养蚕的最终应用技术,是丝绸织锦。
    一门技术的传承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探索的。可一旦发展成熟,必然会领先当下。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蜀锦都是十分出名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传说中蜀国的第一位蜀王,他的名字叫蚕丛。
    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王名蚕丛。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唐代诗人李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第一位蜀王被称为蚕丛,加上蜀锦出名,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传说中发明了养蚕的嫘祖,她和蜀王蚕丛以及享誉天下的蜀锦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联系?
    我们能因为路途的遥远,就否认嫘祖出生在四川的这个可能性吗?答案是不能。
    四川盐亭县,据说有唐代赵蕤留下的《嫘祖圣地》碑,上面记载:“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於青龙之首,碑碣尤存。”
    这里面的嫘祖山,位于四川盐亭县境内,盐亭县境内还有西陵镇和嫘祖镇,也就是下面图中红圈所示。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就会说了。嫘祖圣地碑没有原件,谁知道是不是后人伪托赵蕤之名凭空撰写的。而且单凭一个地方的口口相传,不足以证明嫘祖出生四川。譬如河北宜昌就有西陵和嫘祖的相关传说。要是以此断定嫘祖出生四川,明显不能令人信服。
    这个怀疑言之有理,我们姑且放下,继续往后面看。
    黄帝和嫘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玄嚣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所谓降居,不是诞生居住的意思,而是贬谪去居住的意思。
    玄嚣降居江水,江水就是现在的岷江。
    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篇: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
    《荀子·子道篇》:“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昌意降居若水。若水就是现在的雅砻江。
    水经注三十六卷若水篇: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长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
    
    上图黄色线条即雅砻江。而红圈则是颛顼两个疑似出生地之一。一个是四川攀枝花的米易县,一个是四川雅安的荥经县。
    从地图上看,米易县更接近于若水之野的说法。而荥经县则更靠近四川盆地。可无论如何,这两个地方都在四川境内。加上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蜀山氏明显也在四川境内。这也就意味着,黄帝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全家大小都在四川境内。
    如果说黄帝是河南新郑人,嫘祖也是河南西平人。那么他们把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全都贬谪到四川那等人生地不熟,且交通蔽塞的地方去。根本就不符合常理。真正符合常理的操作是,嫘祖出生的西陵不是指河南,而是指四川。西陵是一个广义的地理概念,指的是四川汶川那一大片山陵地带。而嫘祖所出生的西陵氏,就是四川当地的土著部族,极有可能就是羌族。
    黄帝和蚩尤在河北涿鹿大战,由于蚩尤部落强大,胜负难料。一旦战败,黄帝全家都不可能幸免。为了以防不测,嫘祖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儿子到娘家去避险。让娘家负责照看一下自己的儿子,既合情又合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合情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四川一带是黄帝部落的老巢据点之一。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四川道路蔽塞的问题。
    且看下图。
    
    战国时期,辨士张仪和司马错在秦王面前争论攻击韩国和攻击蜀国,那个更有利的问题。最终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攻击蜀国。
    战国策·秦策记载: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从陕西出兵,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灭掉了蜀国。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出入四川。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再往前推两千多年,黄帝为了部落联盟,从陕西入川娶嫘祖为妻,似乎也变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我们再看一下地图。
    
    黑圈所示是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实际出土的地方。
    红圈所示是四川茂县,全中国争夺嫘祖出生地的十三个地点之一。完全符合西陵(西边山陵)这个广义的地理概念,而且这里有新石器时期的营盘山遗址。
    黄帝娶嫘祖,并且将他立为正妃,也可以把正妃理解成正妻的意思。这说明了黄帝和嫘祖之间,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那怕现在恋爱自由,可是门当户对的观念依旧深入人心。嫘祖能被立为正妻,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嫘祖所在的西陵氏部落,绝对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史前部落。
    白圈所示是四川汶川县,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
    《孟子》记载曰:“禹生石纽” 。
    《蜀王本纪》记载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
    《史记》记载曰:禹兴于西羌”
    《蜀本纪》记载曰:“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水经注》记载曰:广柔县曰: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嫘祖是西陵之女,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江水一个在若水,儿媳昌仆是蜀山氏女,孙子颛顼生于若水之野。颛顼的孙子大禹又兴于西羌。
    那么西陵和西羌,极有可能是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四川汶川茂县那一大片山陵地带。
    笔误,河北宜昌应该改为湖北宜昌。
    @鲜虞郭峰 2021-04-16 22:07:05
    河南抢“黄帝故里”始于皇普谧呀?《山海经》说“流沙之滨,赤水之后,北狄之国,轩辕之丘”。新郑战国时代属“北狄之国”吗?
    -----------------------------
    百度一下,资料是这样显示的,O(∩_∩)O哈哈~
    2,三星堆遗址的来历


    蜀国地理位置相对蔽塞,交通不是很方便。我们不妨通过古人的视角,看看他们的眼里蜀国是什么样子的。
    战国策·秦策之司马错论伐蜀记载: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
    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纵横家张仪和司马错在秦王的面前争论攻击韩国和攻击蜀国那个更有利的问题。两个人方向不一致,可是对蜀国的认知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西僻之国,戎狄之长。
    历史上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
    其中西戎也可以解读为西羌,西夷,泛指居住在西边地域上面的异族。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秦惠文王出兵灭蜀前,蜀国一直都是由异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乃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宾服。
    众所周知,周兴于岐山,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岐山。我们可以通过地图,看看周文王遇到的昆夷之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且看地图。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蜀国所在位置,就在陕西岐山的西边偏南方向。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周文王遭遇的昆夷之患,就是居住在四川盆地的古蜀国在搞事情。
    那么平白无故的,为什么古蜀国会搞事情呢?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
    意思就是说商朝的武丁征讨西戎鬼方,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成功获胜。
    那么商朝的武丁征伐的西戎,跟战国策里面张仪司马错眼中的戎狄之长,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商朝武丁花了三年时间才攻克的西戎鬼方,会不会就是盘踞在四川盆地的,以三星堆为都城古蜀国政权呢?
    秦国占了周朝祖地,而从周朝祖地出兵灭蜀,秦惠王总共花了十个月的时间。那么商朝武丁从殷墟出发,花三年时间能不能杀到古蜀国的地盘?且看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秦国从陕西出兵杀入四川盆地灭掉古蜀国,前后总共用了十个月的时间。那么商朝大军从殷墟出发,用三年的时间杀入四川盆地,在现实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综合上面的种种记载。我们不妨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

    商朝时期,商王武丁派出军队远行跋涉,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经由陕西一路杀入四川盆地,目标就是古蜀国都城,也就是现在三星堆遗址所在地。

    古蜀国得知消息后,赶紧派出军队去对敌,结果被杀得落花流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通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文物,我们可以得知古蜀国的青铜铸造技艺是十分高超的。然而他们把发展的重点都放在祭祀上面。把有限的金属材料都用来制作比如青铜人立像,青铜神树等摆设用品上面。而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显然是用在了战争上面。他们铸造了斧钺等等青铜武器。这就是商朝大军不可一世,大杀四方的底气所在。

    商朝大军打败了古蜀国军队,俘获了大量的羌族士兵,就继续向着古蜀国都城三星堆推进。等到蜀王收到消息,商朝大军已经行进到距离三星堆不远的地方,可以说是迫在眼前了。

    蜀王知道三星堆都城是守不住的,敌人马上就要杀来,不可能坐着等死。而神庙里面摆放的各种青铜重器,自家宝库里面的黄金象牙,一时半会是无法转移的。如果带上这些沉重的东西逃走的话,敌人轻易就可以追上他们,那就等于是自寻死路。

    匆忙之中,蜀王别无他法,总不能把黄金象牙,青铜宝器都留在原地,成为那些入侵者用来炫耀军功的战利品。于是直接下令将神庙里面的青铜重器全都破坏掉,把黄金象牙等贵重物品都放坑里进行焚烧掩埋。舍弃所有辎重,然后落荒而逃。这就是整个三星堆遗址的真正来历。

    商朝大军杀到了古蜀国都城,发现面前是一片遭受焚烧破坏的废墟。他们不知道黄金象牙都被埋在地下,只会以为是蜀王转移带走了。于是派人追赶,由于三星堆上上下下全都舍弃辎重轻装上路,结果可想而知。商朝的追兵没能追上,最后无可奈何,只能押解大量的羌族战俘,班师回朝。而那些羌族战俘后来遭遇了什么,大家随便查一下就知道了。

    古蜀国吃了那么大的亏,总要报复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积蓄了力量后,古蜀国的报复队伍开始出发,而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武丁时期,而是武辛时期了。古蜀国沿着商朝大军的来路回溯,一头撞在了西伯周文王姬昌的脸上。他们误以为周文王姬昌就是当初的入侵者,于是就有了史书记载的:西有昆夷之患。

    周文王姬昌那里会替残暴的商朝背这个锅,他本身也深受商朝的祸害,连儿子伯邑考都被商王剁了。于是经过一轮友好磋商之后,成功地拉拢了古蜀国这个盟友。

    后来武王伐纣,古蜀国也积极地进行参与,成为了八个参与伐纣的诸侯国之一。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和商朝之间,是有着深仇大恨的。

    那么商朝的武丁为什么会花三年的时间,率领大军不远万里地跑到四川盆地那么遥远的地方,打击由戎狄创立的古蜀国呢?

    这个答案被记录在史记里面,简单一句话就是:禹兴于西羌!
    。。
    自己顶
    @板桥渔翁 2021-04-23 22:12:10
    那么夏后氏,就是戎狄之长,而匈奴,夏后氏之裔也,两者一致,故于道理合。
    希望继续。
    -----------------------------
    史记:禹兴于西羌。后汉书又记载:羌是由姜姓演化而来。
    @湘江边上一闲人 2021-04-27 07:25:26

    -----------------------------
    四川茂县,盐亭,乐山,湖北宜昌都有嫘祖的传说。

    
    
    这就是一段下山,进入盆地,沿着水路出川的旅程。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篇记载: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径宜昌县北,分夷道很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至于大洪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造成段时间内大量的积水涌入四川盆地,乃至于长江。大禹为了治水,沿着长江一路到浙江,也说的过去的。
    还是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篇的记载: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
    如果说大禹治水,治的很可能是长江的水。
    大禹治水


    在中国,大禹治水这个神话传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姑且不以神话的方式去看,而是以历史记载的角度去看。大禹治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既然说到大禹治水,那么首先要确认一下大禹的出生地。
    《孟子》记载曰:“禹生石纽” (传闻为孟子缺失的篇章,现在版的孟子看不到)
    《蜀王本纪》记载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
    《史记》记载曰:禹兴于西羌”
    《蜀本纪》记载曰:“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水经注》记载曰:广柔县曰: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综合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禹出生在四川汶川那一片山陵之间。四川地理位置闭塞,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在古代,想要进出四川,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水路,一条陆路。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兵从陕西杀入四川盆地,灭掉古蜀国,走的就是陆路。秦国大军从集结出发到结束战争,总共花了十个月的时间。由此可见从陆路进入四川,还是十分艰难的。
    唐代诗人李白的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走的就是出川的水路。其实李白的这首名诗,跟郦道元的水经注的记载有很大的关系。
    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篇记载: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由此可见,走水路出川的话,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在这里又要提到一个人族先民,那就是传说中黄帝的正妃,发明了养蚕的嫘祖。
    全中国总共有十三个地方在争夺嫘祖的出生地。其中包括有四川茂县,盐亭,乐山,以及湖北宜昌等等。个人认为嫘祖极有可能出生在四川汶川茂县一带的山陵间。因为那一片山陵最符合西陵这个广义的地理概念。而且从四川茂县到四川盐亭,再到四川乐山,再到湖北宜昌。恰巧就是一条下山,沿着水路出川的旅程。
    且看地图。

    


    白色箭头(从四川茂县到四川盐亭),红色箭头(从四川盐亭到四川乐山),黄色箭头(从四川乐山沿着岷江进入长江),黑色箭头(沿着长江出川,路经湖北宜昌)。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篇记载: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径宜昌县北,分夷道很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山松即袁山松,东晋名士。))
    因此嫘祖走水路出川,并在盐亭,乐山,湖北宜昌一带留下相关的传说,是最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个和大禹治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荀子·子道篇记载: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由此可见,古代人们由于地理认识有限,他们普遍认为岷江,就是长江的发源地。而岷江流经四川盆地,在李冰治水建造都江堰前,四川盆地水患频发,沼泽纵横,并不适宜人类居住。这可以解释远古时期先民们都是居住在山陵之间的原因。包括西陵之女嫘祖,昌意所娶的蜀山氏女,大禹所在的汶川。以及新石器时期的营盘山遗址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在山上。
    那么史前大洪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为合理的解释是: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引发大地震,导致大山崩塌淤积河道。青藏高原冰川融化的水无法及时排泻,形成无比巨大的堰塞湖。(史前的三峡大坝)然后某一天堰塞湖出现缺口,海量湖水朝着东南方向倾泻而出,引发了史前大洪水。云梦泽就是这次史前大洪水的残留证据之一。
    远古先民们看到这一切,他们自然不知道地壳运动。只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于是就有了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神话传说。
    大禹为了治理水患,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起点在四川汶川,终点在浙江会稽。从四川汶川到浙江会稽,恰巧就是传说中大禹的出生地和死亡地,同时也是古人认为的长江源头到长江的终点。这是一个巧合吗?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巧合。
    还是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篇记载: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径故城洲。
    袁山松亲自游历三峡,并且记下当地耆老长者关于大禹治理当地江水的传闻。
    综合上面的种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治的极有可能是长江的水患。
    .。
    三星堆是羌族留下的。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之别也!也就是说羌是姜的别称。

    姜 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根源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炎帝,因为炎帝就姓姜。最关键的问题是炎帝和黄帝部落融合。

    史记记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打了三次战争,才成功融合再一起的。这两个史前部落最早都在陕甘西北一带。比如黄帝陵就在桥山(陕西延安)。

    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打败了当时最为强横的蚩尤。然后发生了什么了呢?黄帝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都入川了。其中昌意更是迁移到了若水(雅砻江)附近居住。娶蜀山氏女,(四川当地的女姓)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攀枝花)。

    那么黄帝部落联盟解散,昌意从陕甘入川,大量姜姓族人口跟随,最终在四川落脚,姜姓逐渐演化为羌族,也就合情合理了。昌意他们除了带大量的人口入川之外,还带来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昌意的后代大禹入主中原,收九州之金铸造九鼎。而他的青铜铸造技术,来自于哪里呢?

    史记上有黄帝获宝鼎的记载。我们据此认为最早的青铜铸造技术就来自于黄帝。当然了,并不能排除炎帝部落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毕竟传说的炎帝拥有火德,而青铜铸造技术需要高温熔炼,自然和火有关。

    黄帝拥有土德,炎帝拥有火德。两大部落融合,不就是意味着土矿石经过火焰高温熔炼,从而产生青铜文明?

    另外颛顼帝拥有水德,号称玄帝。还和水神共工争夺帝位。共工战败后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倾西北——地壳运动使得西北地势抬升,地陷东南——四川盆地的水朝着东南方向倾泻而出。


    
    

    红色箭头(板块撞击方向)白色箭头(积水外流方向)

    四川盆地积水倾泻向东南方向,明显看到大地有冲刷痕迹。
    四川盆地地势低洼。青藏高原冰川融合,大量冰水涌入四川,导致短时间内出现巨大洪水。颛顼帝拥有水德。他的后代鲧和大禹参与治水。这一大串神话传说,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湘江边上一闲人 2021-05-03 14:54:54
    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大禹手里拿的是这个家伙
    
    这玩意叫耒,就是古代的农具,挖土用的。
    这个想象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治河离不开挖土,特别是大禹使用的是疏导的法子,当然就更加需要挖土了。
    -----------------------------
    大禹的父亲叫鲧,后世称之为崇伯鲧。但我想遥远的史前时期,朝代还没有诞生,就别说有公侯伯子男这些东西了。因此崇伯鲧的伯字,我们可以选择忽视。但是其中的崇字,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这说明了鲧最早是居住在一个叫崇的地方,而崇也被当做夏朝的第一座都城。
    那么崇是哪里呢?
    后世很多人都说,鲧所在的崇,就是指河南嵩山。可是我认为,崇不是指河南的嵩山,而是指四川的崇州。
    四川崇州就在成都的旁边,都江堰的下方。在太守李冰入传治水,也就是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水患频发。那么可想而知位于都江堰下游的崇州,是个什么情况了。只要 下大雨,岷江大水冲下来。崇州就是首当其冲,水患频发。
    传说中的鲧是第一个筑城的人族先民。
    为什么要筑城?
    因为水来了,为了抵挡洪水,于是在居住地附近筑上一圈土坝。从此就有了土围墙。这也符合鲧堵禹疏这个成语。鲧擅长的就是筑造城墙,让他治理洪水,那当然就是到处堵了。于是一堵就堵了九年。
    崇州有紫竹遗址,据说有四千多年的时间了。也许紫竹遗址,就是最早的夏都崇。也是鲧后来被称为崇伯鲧的原因。
    总结归纳一下。
    史前部落时期,有两个旗鼓相当的部落。一个是黄帝部落,一个是炎帝部落。
    两个部落大战三个回合,最终是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要是再死磕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便宜的了其他人。于是两个部落就决定组成联盟,一起对付双方共同的敌人蚩尤。而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就是轩辕黄帝。
    在轩辕黄帝的率领下,部落联盟战胜了当时最为强大暴虐的战神蚩尤。
    黄帝有足够的威望成为联合族群的首领,等到他一死,炎帝后裔不服黄帝后裔的统治,于是开始了联合族群领导权的争夺。孔子辩物第十六篇记载:共工霸九州,说明当时是炎帝后裔夺取了领导权。那么黄帝后裔该怎么办呢?
    史记记载黄帝与正妃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有机会承绍大统的玄嚣昌意分别降居江水和若水。说是降居,实则是避险。
    黄帝有二十多个儿子,有名有姓的是十几个。为什么玄嚣昌意都选择进入四川呢?因为他们都是黄帝和嫘祖所生的儿子。嫘祖出生西陵,西陵可作两种解读。一个是固有的地方名称,就是一个叫西陵的地方。一个是广义的地理概念,就是指西边的山陵。
    根据考古挖掘,四川茂县有营盘山遗址,完全符合黄帝这位外来者眼中西边山陵的地理概念。而四川盆地内的宝墩,紫竹,三星堆等等,据说都跟营盘山遗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嫘祖是传说中发明养蚕绞丝的人族先民,由于她是外嫁女,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真正发明养蚕绞丝的不是嫘祖,而是嫘祖出生的西陵氏部落。最为关键的是传说中古蜀国第一位王,被称为蚕丛,而蜀锦在两千多年前,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嫘祖不是养蚕绞丝技术的发明者,她是传播者。
    黄帝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进入四川,就相当于回外公家。他们给外公家带来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期间昌意娶了蜀山氏女昌濮,双方再次联姻,并且生下了颛顼。
    《竹书纪年》记载: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葬,羣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朝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张华史补曰: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
    中国一向少有立像的习惯,三星堆挖掘出来的巨大青铜人立像,可谓独树一帜,而根据上面的记载,那个巨大的青铜人像极有可能就是黄帝像。
    共工是炎帝后裔,虽然夺取了联合族群的领导权,但是得位不正。他得不到黄帝手下的一致认可。黄帝的手下像左彻等人都认为黄帝后裔才是首领。后来颛顼出来,众人都奉他为首领了。史料中记载的共工颛顼争帝,实则是黄帝后裔与炎帝后裔争夺联合族群领导权的延续。

    那个时候刚好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大地震。于是就有了神话传说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共工 怒触不周山,意味着地动山摇。现实情况就是地壳运动引发史前剧烈大地震。剧烈大地震引发山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无比巨大的堰塞湖,整个四川盆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海量湖水朝着东南蔓延过去,形成了令所有史前人们都记忆深刻的史前大洪水。
    颛顼外出夺取了帝位,而他的后裔鲧禹还在四川。四川盆地被淹,鲧禹父子相继治水。鲧治水九年,失败被杀。禹治水十三年,终告成功。不能容忍鲧的九年,却能容忍禹的十三年?有没有大方之家来跟我说说,这是什么道理吗?哈哈
    黄帝像最早应该是木雕的,后来得到了金属材料,于是就用青铜铸造了青铜人立像,以供人朝拜供奉。
    @天道苍茫不可识 2021-05-27 13:39:37
    上古时期,史书记载,灭国大战要“灭其国,焚其社”
    就是说,征服一个国家,要消灭它的国家组织,还要焚烧它祭祀祖先的社稷神庙。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国家社稷,这个词,就是来源于上古时期的这个概念。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的被焚烧的青铜器,
    如你所言,不排除是三星堆王国自己主动弃城焚烧社稷神庙的概率,
    但是更大的概率是征服者焚烧的三星堆神庙。
    后世,白起领秦兵入楚,
    就把楚国的......
    -----------------------------
    征服者焚烧的社稷神庙?确实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不过以古代金属材料的稀缺程度,我认为中原王朝不会放过那些青铜器才对。黄金象牙,青铜宝器这些东西,难道不是战争掠夺的重点目标?
    总不能中原王朝历经千辛万苦杀入四川盆地,就是为了俘虏大量羌族战俘回去做牺牲。而对于古蜀国的财货无动于衷,不屑一顾吧?
    所以我还是认为,是三星堆人主动焚烧自家神庙,一来是避免落入敌手,二来嘛!我敬重祖先神灵从无懈怠,如今大敌当前,祖先神灵却袖手旁观,坐视不理。老子还拜个锤子。给老子砸碎烧了它们。
    @天道苍茫不可识 2021-05-27 13:32:36
    共工
    共工实际上是一个生活在共水流域的强大部族。
    也是黄帝一系的部族。
    史书记载,颛顼是依靠山东半岛强大的东夷部族而成为联盟首领的,
    而共工的首领,共伯,则一直盘踞于肥沃的河南河北境内的共水流域。
    双方争斗的结果,
    是共工部被迫北迁,到了今天的北京大兴一带。
    是后期燕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东夷?少昊?
    郯子朝鲁,鲁人问曰:“少皓氏以鸟名官,何也?”对曰:“吾祖也,我知之。昔黄帝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共工以水,大昊以龙,其义一也。我高祖少皓摰之立也,凤鸟适至,是以纪之于鸟,故为鸟师而鸟名。自颛顼氏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少昊图腾是鸟吧,三星堆出土的太阳神鸟,以及青铜神树上面的各种鸟头,是不是证明了少昊跟三星堆政权或许存在一定关联?
    司马迁记载玄嚣为青阳,也即少昊。而玄嚣降居江水,也就是岷江。颛顼是昌意的儿子,也就是少昊的亲侄子。
    你说颛顼是依靠东夷少昊的扶持,这不就是叔帮侄子么?哈哈。
    当然了,上面的说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司马迁的记录没有出错。
    @天道苍茫不可识 2021-05-27 13:27:58
    给楼主个提示,
    远古时代,之所以同一个人、同一个部族、同一个方国,
    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有遗迹或者传说,
    实际上是与部落的迁徙、兼并有关的。
    比如伏羲女娲,从甘肃到山东,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传说,
    而最初的起源,很明显是在甘肃。
    再一个就是,虞夏商周,四个远古朝代,
    青铜器的重要地位,即是祭祀礼器,又是兵器,又是农耕用品和生活用品,
    中原王朝对青铜有着重大的需求。
    然......
    -----------------------------
    中原王朝对青铜器有重大需求,如果打下三星堆,更加不会放过那些青铜器。收集回去融掉铸造新的青铜器,不是更好吗?
    @土豆带泥 2021-05-28 10:42:55
    降居——贬谪?
    他们犯了什么过错吗?
    -----------------------------
    有几种可能的,一种可能就是黄帝和蚩尤大战,胜负未分,一旦战败,黄帝全家都要遭殃。为了以防不测,黄帝就提前安排后路,让自己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都进入四川去避险。因为嫘祖出生四川,玄嚣昌意就是两个小外甥跑到外公家去。
    昌意年纪轻轻,和舅舅家的一个叫昌僕的女子看对眼,干柴烈火之下就勾搭上了,生下了颛顼。由于是私下勾搭,所以黄帝长子昌意就有了德劣不足以承绍大位的名声。
    另外一个儿子玄嚣,也就是青阳,传说中的白帝少昊。他恪守本份,在外公家没有做出什么越线的事情。黄帝带领部落联盟打败蚩尤后,需要有人盯着东夷那边,于是就想起了老实本分的儿子少昊,随后就派对方去镇压监视东夷,省得东夷搞事情。
    黄帝死后,炎帝后裔夺取了联合族群的领导权。黄帝长子昌意私德有亏,争不过炎帝后裔。可他的儿子颛顼是黄帝嫡孙,是有资格继承大位的。于是在黄帝群臣以及少昊的扶持下,颛顼打败了共工,重新夺回了帝位。
    @土豆带泥 2021-05-28 10:42:55
    降居——贬谪?
    他们犯了什么过错吗?
    -----------------------------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黄帝死后,炎帝后裔争夺联合族群的领导权。黄帝后裔玄嚣昌意争权失败,被迫带领族人远走他乡,以此来规避追杀。而在四川猥琐发育了一段时期后,到了大禹时期,他们实力大增,于是趁着大洪水的机会,重新杀回中原,成功夺回了帝位。
    @天道苍茫不可识 2021-05-28 13:28:21
    提示以下楼主,
    “降居”并非是“贬谪”,
    实际上这是一种大部族首领的后代独自带领一部分族人开辟新领地的意思,
    或者说到某一个地区管理这一地区的众多小部族。
    黄帝娶了14位妻子,其中正妻一人,别妃三人,其余无名号。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其姓者十四”
    也就是说,有十四个儿子最后是带着一部分族人独立出去的并有管理地方责任的。
    先秦古籍记载,“所谓得姓,以德居官。”
    ......
    -----------------------------
    降居等于贬谪?你看我的说法,无论是黄帝生前提前安排儿子的后路,还是他死后儿子争权失败被迫远走他乡,都跟贬谪无关。。。另外百度了一下,昌意有三子,其中一子生了颛顼,二子居西土,三子居北土,居北土的一支就是北方拓跋氏的祖先。这样一来,你的:

    就是这些独立到各地生存的黄帝的后代,
    最后演变成了所谓华夏和四夷。-------- 就有了现实可行的依据了。
    我们的祖先是怎么从茹毛饮血走到今天的呢?
    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 兽众,人民不胜禽 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汤武征伐。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禽 兽众多。

    
    茹毛饮血
    史前未解之谜之一——炎黄融合。

    说到中国历史,首先要提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祖先是周室太史,也就是周朝专门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正是因为有这个家族传承,他才能写出史记这等规模的鸿篇巨著。因此主要以司马迁的记录为主。
    中国人都自称炎黄子孙,因此要说史前未解之谜,首先要说史前的炎黄部落融合。那么史记里面是怎么记载炎黄部落融合的呢?
    在此引用一段史记里面的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这一段记录其实就是:轩辕黄帝的时候,不同史前部落之间,频繁发生血腥的部落吞并战争,各个史前部落的人民都深受其害。轩辕黄帝练习干戈,去征伐那些不来朝贡的史前部落,那些被征讨的史前部落都表示服从。然而蚩尤部落十分强大,轩辕黄帝弄不过他。
    从这段记录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真相。史前部落聚居时期,为了生存,各个部落频繁发生战争。这个部落战争分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血腥的吞并模式,一种是稍显温和一点的强盗模式。
    血腥 吞并模式很容易理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敌人杀干净,掠夺对方一切可用物资,愿意服从的就归于麾下,壮大自身力量继续去屠杀下一个部落。就好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大。这个模式的代表人物,就是战神蚩尤。所以史记记载蚩尤最为暴,意思就是说蚩尤是最狠的一个,也是吞并最多部落的一个。
    强盗模式也容易理解,就是留着对方,隔一段时间就来收割一波物资。反抗就会死,不反抗就不杀,不像蚩尤的固泽而渔,讲究的是一个细水长流。这个模式的代表人物,就是轩辕黄帝。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一段记录其实就是:炎帝也学蚩尤那一套来吞并其他部落。其他部落得知消息后,都来归顺黄帝。毕竟黄帝的强盗模式只要钱不要命,而炎帝学蚩尤那一套,是既要钱又要命。该如何选择,那就不言而喻了。
    黄帝率领那些归顺的部落,和炎帝在阪泉水之野进行大战。大战三个回合,结果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要是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最后便宜了双方共同的敌人蚩尤。
    于是黄帝和炎帝进行了沟通,双方决定握手言和,并且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联盟,一起对付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战神蚩尤。而这就是炎黄部落融合的真相,两个实力相当的史前部落势力,为了对付共同的强大敌人,而进行的史前部落联盟。
    黄帝征师诸侯,意思就是黄帝下令让各个史前部落出人。以炎黄两大部落成员为主,其他部落成员为辅,组成史前部落联盟,一起去讨伐残暴的战神蚩尤。
    双方在河北涿鹿之野进行大战,最后以蚩尤战败被杀而告终。黄帝杀死蚩尤,名声达到鼎盛。所有人都认他为首领,包括炎帝部落,也承认了他的统治地位。黄帝干掉蚩尤,没有选择定居,而是到处溜达,耀武扬威。
    史记记载: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这段记录比较长,我们只需要抓住两个要点。一个是巡游天下,一个是获宝鼎,一个是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黄帝获宝鼎,这是我看到最早的关于个人拥有完整青铜器物的记录。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足以证明是在收集各种土石金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黄帝巡游天下的过程中,他在某个地方发现了可以用来铸造青铜器的金属矿。然后就用那些金属矿物,铸成了历史上第一件大型的青铜器,也就是青铜宝鼎!
    @终不见天 2021-04-16 17:04:42
    上图黄色线条即雅砻江。而红圈则是颛顼两个疑似出生地之一。一个是四川攀枝花的米易县,一个是四川雅安的荥经县。
    从地图上看,米易县更接近于若水之野的说法。而荥经县则更靠近四川盆地。可无论如何,这两个地方都在四川境内。加上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蜀山氏明显也在四川境内。这也就意味着,黄帝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全家大小都在四川境内。
    如果说黄帝是河南新郑人,嫘祖也是河南西平人。那么他们把自己所......
    -----------------------------
    @随风飘荡cy 2021-08-11 14:27:42
    黄帝在川西一带,蚩尤在重庆一带,他们怎么就不惧艰难险阻的跑到河北去打架了?
    -----------------------------
    黄帝在川西?蚩尤在重庆?这是什么说法?司马迁走访各地采风的时候,好像没有入川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8-22 17:48:0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