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越读越有趣的唐朝故事(原创,持续更新中)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越读越有趣的唐朝故事(原创,持续更新中) |
作者:微风吹蓝海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唐朝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朝代,在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从公元618年开始,到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一统朝代,期间涌现出大量杰出的人物,这里我们来聊一聊他们的故事。 【第1节】年少时期就很冷静的李世民 故事先从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说起,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当时是隋朝统治天下,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隋文帝杨坚手下的官员。 李世民的母亲姓窦,李渊和窦氏共育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是李建成,二儿子是李世民,三儿子是李玄霸,四儿子是李元吉,女儿就是后来的平阳公主。 和刘邦、朱元璋出身草根不同,李世民是出身于贵族世家,属于历史上著名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指的是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军人集团。 “关陇集团”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下产生的,在公元533年,当时北方被北魏政权控制,北魏的大权则被大将高欢把持,北魏皇帝为了夺回权力,让亲信大将贺拔岳组建“关陇集团”对抗高欢。 后来北魏分裂成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宇文泰成为“关陇集团”新的领袖。 为了提高战斗力,宇文泰在“关陇集团”里设立了八位柱国大将军和12位大将军。 8位柱国大将军之一的李虎,就是李世民的曾祖父,李世民的祖父李昞,任西魏车骑大将军,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也在多地担任刺史。 “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有多大影响?举几个例子就能明白。 北周、隋朝、唐朝的建立者,都是来自“关陇集团”,甚至连隋末著名起义军瓦岗军的领袖李密,其祖上也是来自于“关陇集团”。 由于出身军事贵族,李世民从小除了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以外,对骑马射箭也十分娴熟。 文武双全的李世民,很快迎来了一次表现的机会。 公元615年,当时是隋炀帝杨广在位,隋炀帝这个人好大喜功,他决定出去巡视一番,向游牧民族显示一下大国天子的威严。 当时草原上有很多游牧民族,大多数听说隋朝天子来了,都表示臣服,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个就想和隋朝较较劲,那就是东突厥。 之所以叫东突厥,是因为那时突厥分裂了,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在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统治时期,西突厥很强大,曾经率军进攻长安,然而他们遇到了老谋深算的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没有和西突厥正面开打,而是派人策反了西突厥后方的各部落,让西突厥很快自我瓦解了。 此消彼长,西突厥衰弱了,失去竞争对手的东突厥就趁机发展壮大,等到隋炀帝继位,正是东突厥兴盛的时候。 隋炀帝喜欢耀武扬威,但却没有他父亲的深谋远虑,而东突厥早就磨刀霍霍,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听说隋炀帝在边界巡视,东突厥的首领始毕可汗立即起兵,率领数十万大军直扑隋炀帝的队伍。 危急时刻,之前从隋朝嫁到东突厥的义成公主派人通风报信,把突厥大军来袭的消息告诉了隋炀帝。 隋炀帝是出来巡游的,没带多少人马,他以为各部落都会老老实实的臣服,没想到东突厥派重兵来袭,吃了一惊的隋炀帝赶紧率领众人就近躲入雁门郡(今天的山西省代县),叫各地部队前来救驾。 时年17岁的李世民也在一支救援队伍里,带领这支队伍的是屯卫将军云定兴。 这个云定兴是个什么人呢?他原来是杨广大哥杨勇的岳父,但这个岳父可不是什么好人,他为了让当时的太子杨勇高兴,好给自己加官进爵,天天诱导杨勇去吃喝玩乐,导致杨勇疏于政务,最后丢了太子之位,让杨广得以上位,从这一点看,隋炀帝杨广还得感谢云定兴。 杨广得势之后,云定兴立即抛弃了女婿杨勇,投靠到杨广门下,继续靠阿谀奉承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见云定兴是个厚脸皮的人,这次他也来率军救驾,虽然他没什么军事才能,但他队伍里有个机灵的李世民。 李世民就对云定兴说:“这次东突厥敢全体出动来包围天子,一定是认为我们仓促之间难以组织大军与他抗衡,所以我们应该壮大声势,白天全军招展旌旗,晚上敲响军鼓,让突厥以为我们到了大量人马,从而知难而退,否则现在敌众我寡,不能硬拼。” 云定兴觉得有道理,就照做了,让队伍大张旗鼓的逼近突厥大军。 突厥首领始毕可汗率军包围了隋炀帝所在的雁门郡,久攻不下,本来就有点疲惫了,现在听到援军震天的战鼓,更加心虚,加上后方的义成公主派人告诉他:“后方有敌人来袭!”始毕可汗左右权衡之后,决定退兵,隋炀帝终于脱离了险境。 遇事不乱,冷静分析,少年李世民表现出了过人的心理素质。 |
【第2节】日益沉沦的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安然脱险,但是他没有振作起来,随着自己的决策步步受挫,杨广越来越沉沦。 大兴土木,搞得劳民伤财;多次发动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民怨沸腾,各地纷纷出现起义军,隋炀帝依旧执意集中重兵去对付高丽,下属杨玄感趁后方空虚发动叛乱,把隋炀帝准备用来游江南的龙舟一把火全烧了。 好不容易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望着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军,隋炀帝已经心灰意冷,就想着及时行乐。 于是隋炀帝下令重新造数千艘龙舟,而且造的要比之前的更大、更豪华。 由于隋炀帝贪图享乐,没有及时做出调整,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起义军,在这种形势下,李渊所镇守的山西也出现了起义军,一名外号“历山飞”的首领聚集部队,来攻打太原。 李渊守土有责,率军出战,这名叫“历山飞”的起义军首领虽然不会飞,但手里有不少人,把李渊重重包围。 危急时刻,李世民率领骑兵冲入敌阵,一顿箭雨挡住敌人攻势,正好这时官军大部队赶到,李世民父子里应外合,击溃了“历山飞”的队伍。 隋炀帝听说山西出现起义军,派尚书樊子盖带兵前来镇压,这个樊子盖过于残忍,对起义军采取烧杀抢掠的措施,对投降的人也不放过,引起了百姓极大的怨恨,反而有更多的人加入起义军。 隋炀帝看樊子盖办事不利,就撤了他的职务,让李渊指挥官军对付起义军。 李渊就比樊子盖聪明多了,他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善待投降者,逐渐平息了当地的起义军。 太原的起义军虽然平息了,但其他各地的起义军却越来越多,眼看天下将乱,李世民父子于是暗中行动,乐善好施,积累实力,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好准备。 |
隋炀帝居于深宫之中,听说各地有起义军出现,就问问大臣们:现在外面的形势怎么样? 大将军宇文述善于察言观色,他知道隋炀帝害怕面对现实,就回答说:“起义军已经越来越少了。” 隋炀帝正在高兴,大臣苏威是个直性子,直接答复说:“恐怕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近了。” 听了苏威的话,隋炀帝当场脸色就变了,苏威又劝他停止对高丽用兵,刚愎自用的隋炀帝一怒之下,把苏威罢官处理,宇文述总是说隋炀帝爱听的话,隋炀帝就一直重用宇文述,后来宇文述病重,临死之前,请隋炀帝关照儿子宇文化及,隋炀帝欣然答应,估计隋炀帝肯定想不到,自己后来会死在宇文化及手里。 苏威因为直言被罢官以后,敢和隋炀帝说真实情况的大臣越来越少,起义军愈演愈烈。 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有一支实力强劲的部队,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瓦岗军。 瓦岗军是由翟让聚众发起,因为最初起义地点在瓦岗寨(今天的河南滑县附近),所以得名为瓦岗军。 翟让这个人,惯用一根长枪,武艺超群,豪爽仗义,他起义之后,很多老乡都来加入他的队伍,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单雄信、徐世绩等人。 一开始,瓦岗军只是抢劫一些过路商人,抢得钱来,大碗喝酒,大碗吃肉,过着山大王一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战略计划。 直到一个人的加入,逐渐让瓦岗军从山大王变成了一支影响天下局势的重要力量,这个人,也是关陇集团的后人——李密。 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和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一样,也是西魏的八大柱国将军之一。 李密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研究谋略,因为出身贵族,他曾经当过隋炀帝的侍卫。 机灵的李密当侍卫时也没闲着,喜欢到处观察,他东张西望的样子被隋炀帝看到了,隋炀帝有点不高兴,就让李密离开了侍卫队伍。 侍卫当不了,李密干脆隐居起来,一心读书,仔细研究文韬武略,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牛角读书”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当时的隋朝重臣杨素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个书生骑着牛,把书挂在牛角上,边骑边读,杨素很好奇,就上去问:“哪个书生这么勤奋?” 李密出身贵族,自然认识重臣杨素,立即向杨素行礼,杨素就和李密聊了起来,聊了几句,杨素发觉这个李密谈吐不凡、见识过人,心中暗暗称奇。 回家之后,杨素就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那个李密是个人才,是你们这一辈人里的佼佼者。”杨玄感听闻之后,就和李密结为至交。 |
杨玄感是个野心家,看到隋炀帝的胡作非为,杨玄感觉得自己有机可乘,就有一次私下和李密开玩笑说:“隋朝恐怕难以长久,万一以后争夺天下,你我谁更厉害?” 李密也不甘示弱,回答说:“在两军阵前冲杀,我不如你;驾驭群雄,你不如我。”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密的谋略能力的确强于杨玄感。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发兵进攻高丽,隋朝精兵集结在辽东,后方空虚,杨玄感觉得时机到了,率领亲信在黎阳起兵反隋。(黎阳在今天河南浚县) 起兵之后,杨玄感就和李密商量主攻方向,李密在谋略方面的确有一套,他很快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下策:就近攻击东都洛阳,但洛阳城防坚固,成败未知。 中策:带兵前去进攻长安,拿下地理位置重要的关中地区,这是中策。 上策:现在隋炀帝率领大军在对付高丽军队,和后方联系必须经过榆林,我们只要掐住这个通道,断了他的补给,到时高丽军队攻击他的正面,我们攻击他的后方,隋炀帝很快会粮尽兵败,到时天下可以传檄而定。 三套方案摆在眼前,杨玄感会选哪一个呢? 杨玄感想了半天,对李密说:“你所认为的下策,在我看来才是上策。现在大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我们先打下洛阳,就可以动摇隋炀帝的军心,不打下洛阳,怎能显示出我们的强大武力?” 所以杨玄感就没有用李密的上策,而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最优方案,就近攻打洛阳。 从这就能看出杨玄感的谋略水平比起李密还是差不少,抓住百官的家属就能稳操胜券?这也太乐观了。 在去往洛阳的路上,杨玄感屡战屡胜,自以为成功在即,路上还抓住了内史舍人韦福嗣,内史舍人在隋朝是个从五品的小官,负责检查宫内不法事情。 杨玄感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爱才,把抓到的韦福嗣委以重任,因为韦福嗣长期出入宫廷,对隋炀帝比较熟悉,杨玄感就让韦福嗣为自己出谋划策。 但是这个韦福嗣是因为被俘虏才被迫在杨玄感手下做事的,而且现在局势还不明朗,所以韦福嗣在为杨玄感出谋划策的时候,常常首鼠两端,为自己留条后路。 李密是聪明人,看出韦福嗣的心思,就对杨玄感说:“这个韦福嗣是被迫参加我们的,他其实是在观望,有这样的人在我们队伍里,我们难以成功,请杀了韦福嗣。” 杨玄感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抓了一个熟悉宫廷的人,正要重用他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肯杀韦福嗣,让李密大失所望。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韦福嗣就找个机会跑了,不过杨玄感是不会反省的,而是更加自信,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官来投奔他了。 |
隋朝大将军李子雄,因事得罪了隋炀帝,畏罪逃跑,跑来投奔杨玄感,一见面就劝杨玄感自己称帝。 杨玄感接连得到隋朝降臣,本来就自我感觉良好,听了李子雄劝自己称帝的话,更是自信心爆棚,就找来李密,问自己现在是否能够称帝。 从杨玄感目前的这些表现来看,这个人看问题浮于表面,他之前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是因为打的都是一些小城池,还没打到洛阳呢,就以为自己战无不胜了,李密就比他清醒多了。 李密就说:“从前反对首领称帝的,往往都因此被首领疏远,但我还是要说真心话,现在我们虽然打了一些小胜仗,但并没有什么郡县响应我们反隋,而且洛阳守军很强,其他隋朝军队正赶来支援洛阳,我们现在应该去把关中打下来,你何必急着称帝呢?” 被李密这么一说,杨玄感才暂时放弃了称帝的想法。 不久之后,隋朝大军赶到,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几次和隋军交战不利之后,杨玄感开始心虚了,这时他才想起李密的中策,开始率军向西移动。 如果杨玄感能够按照李密的中策赶到关中的话,事情可能会有所转机,不过路上又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杨玄感的部队向西移动,路过了一个叫弘农的地方,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河南三门峡附近。 杨玄感听说弘农城里有大量粮食,正好他的部队现在缺粮食,为了得到弘农的粮食,杨玄感就临时改变计划,指挥部队进攻弘农。 这次杨玄感就没之前的好运气了,在这他遇到了一个硬钉子。 弘农的太守叫杨智积,这个人对隋朝很忠心,此次看到杨玄感反隋,本来就想打击杨玄感,现在杨玄感自己送上门来了,杨智积当然要好好招呼他一下。 为了拖住杨玄感,让隋朝大军赶到围歼他,杨智积特意登上弘农城楼,大骂杨玄感。 杨玄感是个不理性的人,被人一骂就来火了,下令部队立即攻打弘农城。 这一打正中了杨智积的计谋,他正是要靠弘农城来拖住杨玄感的部队,好让隋朝大军追上杨玄感,杨玄感却没有醒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
李密听说杨玄感要打弘农城,立即去劝阻杨玄感说:“现在我们被隋朝大军追击,兵贵神速,我们应该立即向西移动,怎能在这里浪费时间?” 但杨玄感不这么想,他喜欢感情用事,杨智积骂了他,他现在一心想打进弘农城,好好教训杨智积,所以杨玄感不听李密的,下令部队进攻弘农,一打就是三天。 三天之后,弘农城没攻破,隋朝大军却追来了,杨玄感这时知道怕了,这才率军向西移动,但为时已晚,杨玄感的部队在阌乡被隋朝大军追上(阌乡在河南灵宝市附近),隋军发起猛攻,杨玄感战败身死。 杨玄感失败之时,李密从乱军中逃走,躲在老百姓家里,结果被人告发,李密被隋军抓住,押往隋炀帝所在的高阳。(高阳在河北保定市一带) 要说李密的确是足智多谋,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想出脱身之计,李密就和一起被抓住的伙伴们说:“我们要是到了高阳,必死无疑,必须在路上想办法。” 伙伴们也明白这个理,都表示愿意听李密的安排。 有个伙伴身上有不少钱,李密就让他把钱拿出来,献给了押送官,李密对押送官说:“我们不久就要死了,要钱也没用,就献给大人了。”押送官一看有这种好事,就乐呵呵的收下了。 正所谓“拿人的手短”,押送官拿了李密的钱,就开始对他们客气起来,看管的不再那么严格,李密又请押送人员们喝酒吃饭,经常一喝一整晚,押送官们喝的开心,对李密他们的看管越来越松懈。 李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一天夜里趁人不备,李密和伙伴们迅速逃走。 在这之后,李密改名换姓,亡命天涯,几经辗转,最后投奔了翟让的瓦岗军。 李密刚来的时候,翟让不是很重视他,李密也不急,很快露了一手。 当时瓦岗军的附近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势力,翟让派李密去劝降他们,李密凭借自己的理性分析和能言善辩,总是能圆满的完成任务,加入瓦岗军的人越来越多,翟让因此也开始重视李密的作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