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什么才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特征——从三星堆考古热说起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什么才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特征——从三星堆考古热说起

作者:大周T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最简单的问题,有时也是终极问题。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怎么走”?
    “汉字+加高智商”?中国人的特征不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长江,黄河”吗?
    那只是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并不严谨。
    带有“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特征的,应该还包括东亚的日韩,中亚多个国家、东南亚诸国,甚至远在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没人可把“长江”和“黄河”带在身上,中国人真正的两个融入血液、DNA世代相传,独一无二的特征是——“汉字”和“高智商(平均105)”。
    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特征:汉字和智商(105)
    写了个东西,有点乱,挺长,第一次的题目是:汉字+高智商: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特征——从三星堆考古热说起。结果没通过,几小时后再发,只发了第一部分,半小时后仍没动静,遂改成现在的题目,只发了导语。结果半小时后发现,俩都通过了。但前一个完整的太长了,可能看着累,没人看了。
    这个只有导语的,可能题目好一点,还偶尔有人“探个头”。
    那就在这继续了。
    汉字走过布满荆棘的“华容道”

    先说汉字。
    汉字本身即独一无二。当今人类经常使用的几百种(统计表明全世界共有约6000种文字,包括不经常使用的)文字,汉字是唯一的象形文字(也称表意文字,相对的是拼音文字,也称表音文字)。
    为什么?此独一无二意味着什么?
    ——因为象形文字需要更好的记忆力,更好的记忆力是高智商的体现。
    从文字起源说起。
    人类最早文字的起源(多起源)来自最简单的笔画、壁画(没纸没笔,用石头划石头),开始皆象形,表达看到的简单事物和基本需求。日、月、人、牛、羊,吃、喝……以最简单笔划“照葫芦画瓢”,一目了然。所以人类最初几大文字体系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玛雅象形文字、汉字,无一不从象形、表意开始(发音靠记忆)。随着“画”的东西越来越多、越复杂,太多字、太多笔画,系统化就势在必行,也对智力、记忆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认为人类最早的文字为公元前3500年(够早的)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公元前3100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经2000多年经简入繁、由繁至简的发展,苏美尔楔形文字(最多时1000个左右)和古埃及象形文字(早期604个)都达到一个有400个左右比较成熟、成系统文字符号的阶段……我把此阶段形容为人类文字的“十字路口”。从这个“路口”,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联手”走向“拼音文字”的“岔路”(出现在公元前3000—1750年,500个字的古印度印章文字和出现于公元200—700年的玛雅象形文字都停滞在“十字路口”之前)。

    
    公元前1000年—500年,位于地中海南岸的腓尼基人在综合、简化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抛弃”象形,创造出以表音为主的22个“腓尼基字母”。这22个腓尼基字母不仅很快成为欧洲各国文字字母“之母”(相似度近80%),而且当今几乎所有拼音文字(阿拉伯语、波斯语、阿尔泰语、印度梵文、满文、蒙文……)的字母全来自腓尼基字母、或其变种,此乃人类文字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转折(拐弯)”。但腓尼基人的贡献只停留在腓尼基字母上,成熟的拼音文字是腓尼基字母传到地中海北岸后由欧洲人完成的。
    欧洲最早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文字的是希腊,这也与希腊离腓尼基地理上最近有关。从此,人类拼音文字正式宣告诞生。相对于此前各路象形文字皆需另建一套繁琐的注音系统相比,一种用二十几个字母不同组合组成的单词,大多数单词只有4-5个字母、本身自带注音(英语26个字母,5个元音,21个辅音),一看即能“学会”发音(反之,记住发音就能拼写),能读能拼、再记住词意,3000—5000个单词即可完成阅读和交流,极大提高了效率,绝对是巨大的进步。
    欧洲文化里有一句话叫“言必称希腊”,其中意思之一即希腊文字、文明开了欧洲之先。希腊语(24个字母)之后是拉丁语(26个字母),古罗马帝国与拉丁语“搭档”一直“统治”欧洲达1500年,期间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拉丁语后,是西班牙语、法语、当今“世界第一语言”英语、德语、东欧诸国文字、斯堪的纳维亚文字(排序不严格分先后)……

    
    腓尼基字母继承了后来消亡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后腓尼基人也不知所踪(据DNA测试黎巴嫩人与腓尼基人最接近)。但若撇开非洲、西亚、欧洲的地理分类,从同是白种人、同在地中海圈的角度看,从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到腓尼基字母,再到希腊文字、拉丁文字,印欧语系,其一脉相承(虽非一拨人一以贯之)之传承清晰可见,甚至其先后顺序和地理距离间关系都一目了然。那些所谓的某些文化“中断”、“消亡”说,显然是一种狭隘和错误观念。
    人类文字“十字路口”的意义和启示还远不止如此。
    为什么人类大部分人群都选择了“表音文字”之路?

    

    
    如上所述,表音文字简单易学,极大提高了效率,是条捷径和高速公路,但同时也是表音文字人群在“十字路口”前的必然和必须选择,因为原来的路已走到尽头。而“十字路口”的另一条“岔路”是“华容道”、独木桥和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群,只有中国人走过、走通后,才知道那是另一条高速公路和康庄大道,只有走通后才看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迤逦风光。“这本不是条路,走通了才成为了路”。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选择了“表意文字”之路,并最后走通了这条充满艰难、荆棘之路?
    ——因为超强记忆力和高智商。
    智商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如果说跑多快、跳多高、举多重是一种体育(体力)商,那记忆力、速算能力和想象力就是智商(智力),智商几乎与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有关。据近百年来对不同人群无数次的测试,人类智商按三大不同肤色人种分布大致如此(测试值很稳定,几乎没变化):黑人65—85(美国黑人),白人100(阿拉伯人90),东亚黄种人(中日韩、新加坡)105。智商与不同人群文字的大致关系是:黑人,没创造过文字(据说埃塞俄比亚有非常简单的文字);白人,拼音文字(表音为主);东亚黄种人中的中国人,象形文字(表意为主)。
    从智商角度讲,几百个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几百个古埃及象形文字,很可能是那两种文字使用人群的记忆力“极限”,所以他们不得不走上一条更容易掌握和使用的表音文字道路。
    如今的公共平台真是尴尬,这么篇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今日头条没通过,理由是“地图不规范”,NMLGBZ(汉译,尼玛了个巴子),新浪博客我怀疑现在根本没人管理了,浏览属自动定时增长,骗人,因为根本没有了访客记录。天涯也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了,但论坛的好处是讨论和争论,不像公众号的留言,留言比较弱,不是讨论。
    高智商汉字保存历史和视觉美

    汉字自传说中远古时“天雨粟,鬼夜哭”的仓颉造字,到公元前1300年甲骨文时代,就已有4500字之多。再经3000年的发展到清朝编纂《康熙字典》时最多已达5万字余,那么多字再加上与文字几乎不相关的注音系统,没强大的记忆力和高智商支持根本无法完成。为什么“外国人”都认为汉字(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以前一段某非洲学数学留学生把8X8算半天算成56、及很多“(欧美)老外”两位数以上加减法都要掰手指头做参照,让他们学会汉字发音后再记住书写,能阅读,乃至写作,让他们分清同音的辩(论)、辨(别)、辫(子)、辧、?……之区别及不同意思,同形字赢(得)、羸(弱)、蠃(luo音)……之不同发音和不同意思,几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未学先晕才怪。
    听说天涯封了“太平洋战争”等多个好帖子,why?严重手亢言义。想起了当年另一个热帖“1974年蟊为什么急刹车”,短短一个月浏览近百万,“你自己不想活了?”怀念、悼念中
    凡事必有得失,这也是选择的结果。从象形文字“转向”拼音文字收获了易学、高效,更适合流畅发音(多音节、连读、语调),悦耳动听的“听觉美丽”,却不得不丢失了象形文字“前见得着古人,后看得到来者”的具象、浮想联翩的“视觉魅力”。
    走通“华容道”、跨越充满荆棘之路的汉字,即最大限度保持了“象形之美”。日、月、人,口、山、木……是否很像如今最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的各种指示(交通)标志?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朝,受工具和材料所限,但亦中国人高智力使然,甲骨文笔画已非常简练(比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简练太多)。表音文字是把繁琐的象形文字一路简化为二十几个字母、再由字母组词,与最初之象形已毫无关系。汉字发展路径则是:把最初无序的笔画规范为“横、竖、勾、撇、捺……(没圆、弧,皆为方块)”,把近百个基本象形字简化至最简(5-7划之内),既独立成字、又可当“字根”复合组字,再用字组词。组字、组词比表音文字更灵活、更有效率。

    

    
    上图为古埃及鸟迹文,下图为华夏贾湖石刻,8000年前,有点可疑,笔画有点太现代了。还有那个仓颉笔画,有伪造之嫌。
    近百个简单汉字(字根)后来系统成为“复合字”中的“偏旁(左右)”和“部首(上下)”,以一个偏旁、部首与另一个、两个、三个字根,按左右、上下对称组成“复合字”,既生新意、也出新形。“日”“月”可为“明”(太阳月亮带来光明),“人”“山”可成“仙”(人如山般耸立即为人中人),“口““十”为“田”,“口”“人”为“囚”(人困口中为囚),“田”“力”为“男”(以力耕田男儿当自强)……,皆可望文生义,浮想联翩。汉字偏旁、部首还是从形到意的归类与管理,“人”字旁与人相关,“三点水”旁、“四点水“底涉水,“目”字旁离眼睛不远,“魑魅魍魉”离不开一个“鬼”字。
    以一个偏旁、部首“复合”出50个汉字,造出常用的3000—5000个汉字属轻而易举,若再多到10000、甚至最多的5万(也许当初高智商的欲罢不能,有很多生僻、意思重复、笔画太过复杂的汉字),虽常让人听而生畏、望而却步,但有偏旁、部首,及同音不同字的四声分类,同字不同音的“经天纬地”,还是分类清晰、井井有条的。再复杂、笔画再多的汉字,从“字根”分析、理解,则易懂、易记的多。
    没像拼音文字那样中途改弦易辙,汉字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象形美,还最好的保存了千百年来附着的历史(欧洲人重新挖掘出几千年前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的“影子”,但有太多缺失,包括欧洲人自己记录欧洲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各代皆有精彩的《说文解字》,历数汉字之精妙,几乎每个字皆有灵魂附体、自带“家谱”。一个几乎所有人从小背诵的《百家姓》中,每个姓氏皆可追溯回远至唐、宋、明,五代十国,甚至战国、夏商时代的种种传奇(很多英国人姓氏更早只能追溯到“铁匠smith”、“屠夫butcher”、“理发匠barber”……)。从单个字的甲骨文占卜,到老子惜墨如金5000字的《道德经》;从文言文《四书》、《五经》、《孙子兵法》到《史记》,从《三字经》、四字成语到五字、七字唐诗,到八九个字、排列更自由的宋词、元曲,汉字简练、象形之美,美到颠毫、海阔天空。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走来,最高境界最后体现在几千条成语,5万首唐诗(2000多名诗人),2万首宋词(1330名词人),近万首元曲上。在一个尚未产生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的时代,如此天马行空般想象力笔下五彩缤纷的精美诗词,已经是中国人最优秀智商的最高境界和最好体现。
    选几首最精彩的唐诗、宋词、元曲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欢醉江月。

    .鹊桥仙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果把印欧文字比作悦耳动听、流畅美妙的“平面”广播,那汉字就是既有抑扬顿挫音调、又有栩栩如生画面的立体电视。

    汉英成语诗歌“世界杯大对决”

    徐迟报告文学里有个金句:“数学乃科学各学科里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即王冠上的宝石”,换到文字里,成语和诗歌即文字王国中当之无愧的“国王和王后”。相似的起源、不同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的外形,再对比汉字与印欧语系的成语与诗歌,很像是“世界杯足球赛决赛”。
    汉语、印欧语言中皆有很多成语充满智慧,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汉语以四字成语居多:“刻舟求剑(nick the boat to seek the sword)”,“邯郸学步”,“指鹿为马(calling a stage a horse)”、“闻鸡起舞”、“亡羊补牢(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纸上谈兵”、“卧薪尝胆”、“一叶障目”、“三顾茅庐”、“四面楚歌”、“暗度陈仓”、“怒发冲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胸有成竹”、“杯弓蛇影”、“洛阳纸贵”、“完璧归赵”、“唇亡齿寒”、“破釜沉舟(to burn the bridges)”、“凿壁偷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brave, nothing have)”、“失败乃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锥刺股、发悬梁”、“一个和尚挑水喝,俩和尚抬水喝,仨和尚没水喝(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每个成语背后皆为有人物、有情节、有寓意的精彩典故,历经千年而愈久弥香,四字成语还把汉字四声发音的抑扬顿挫体现到极致。
    因字数所限(已经够长了),所以有很多精彩的成语left behind,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话时代的)……
    请补充
    雨霖铃·寒蝉凄切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印欧语里也有堪称瑰宝的典故: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Pandora’s box(潘多拉盒子),the sword of Damocles (达摩克利斯之剑), to be or not to be(活着,还是死去)、cry wolf(狼来了);有很简洁、带韵律美的,no pain no gain(没付出就没收获)、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no news is good news(没消息就是好消息)、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进攻是最好的防守);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沉默是金)、Once bitten, twice shy(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Penny wise, pound foolish(贪小便宜吃大亏);还有有点啰嗦的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success(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Nothing dries sooner than a tear(眼泪干的最快——好了伤疤忘了疼)、He is lifeless that is faultless(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教你奶奶如何嘬鸡蛋——班门弄斧)、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另一边的草更绿——这山望着那山高)……

    

    
    “双方”直接对应上的成语心有灵犀,各领风骚,显示出不同人群跨时空的共同智慧。论翻译则印欧语生硬、单一、啰嗦;但印欧语新成语与时俱进,汉语网络新用语、貌似成语的“然并卵”、“不明觉厉”、“喜大普奔”、“地心海命”、“人艰不拆”……则如狗屁般有辱汉语“门风”。
    若汉字、印欧语成语上优劣不明显,最后诗歌对决的“世界杯决赛加时赛”汉语显然更胜一筹。
    以两首最精彩的中外诗歌及互译做例。

    苏轼《水调歌头》(Prelude to water melody)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 With cup in hand, I ask of the blue sky,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 sphere,What name this festive night goes by?'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I want to fly home, riding the air, But fear the ethereal cold up there,
    高处不胜寒 The jade and crystal mansions are so high!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Dancing to my shadow, I feel no longer the mortal tie。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She rounds the vermilion tower,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on those who sleepless lie。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Why does she, bearing us no grudge, Shine upon our parting, reunion deny?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But rare is perfect happiness,The moon does wax, the moon does wane,
    此事古难全 And so men meet and say goodbye。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I only pray our life be long, And our souls together heavenward fly! (林语堂译)
    裴多菲《Freedom and Love》(自由与爱情)
    Liberty, love 生命诚可贵,
    These two I need 爱情价更高。
    For my love I will sacrifice life, 若为自由故,
    For liberty I will sacrifice my love 两者皆可抛。 (殷夫译)
    不说英译如何保持汉诗的词牌、格式,就说短短十行、19句诗,英译有多少个the、and、to、in、on、of、do(does)、about、for、by、this、those……这些没实际意思的“冠词”、“介词”、“助动词”、“连词”、“代词”……?我不确切知道英语母语读者感受如何,我看到的只是翻译出了大意(而已)。汉诗的节奏、韵律美,及七律(五律)诗中的对仗、同一行字间的抑扬顿挫、行与行间的韵律,英译皆无法体现,英译唯一能做到的是每句诗最后的押韵。反之,汉译高明处在既完整、严格体现原意,又有中文的格式和韵律,很像是优秀原创。近代出过不少汉译大家,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朱生豪(多年后我一直记得那句“莫怨东风独自蹉”)、译《巴尔扎克》的傅雷……把最优秀的英、法语原著翻译成更漂亮的汉语。从一开始,汉字就为将来留出了足够宏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最生动、最精彩描述外界事物和内心感受的能力,还是应对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皆无须再造一字,以至后来者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屡屡辜负了汉字“惊天地、泣鬼神”式的开创。
    一直有汉语没严谨、完整的语法,甚至中国人还因此缺乏逻辑的抱怨,汉语还曾经连标点都没有,但其实是一种更强记忆力、高智商的省略,属无法胜有法。也像是数学里论证的步骤,强大的心算省略过程,直接得出答案,乃顶级高手之境界。更别小看了简练,简练不仅是省时、省地儿,时间就是生命。简练也是精炼,人类大脑进化被认为与学会取火后吃熟食直接相关,否则人类只能用更多时间在茹毛饮血中获得更少的蛋白质。
    汉字软肋:注音与文字脱离

    no one is perfect,凡人、凡事皆有短板,汉字最大软肋还在于“与文字不相关”的注音系统。古汉语曾用过书写类似汉字行书的注音,后用简单字注音复合字——以字注(音)字,如“意”、“以”、“译”、“易”……都念“一”,加注四声区别;俗语“念字念一半(复合字念偏旁的另一半)”也与此相似;还有一种“反切法”,用前字之“声(辅音)”,拼后字之“韵(元音)”,如“缓”,胡(h)管(uan)切……1950年以来,才是现行借用英文字母的“汉语拼音”系统,但皆需另外记忆将之与文字“拉郎配”在一起。
    只是汉字注音需要“双重记忆“对中国人并没有成为大问题,这也正是人人能“乘法小九九”倒背如流,没上几天学的小贩也有闪电般心算人群当初选择、并走通“象形文字”之路的原因。当很多人从小凭拼音和强大记忆“一次”记住5000个汉字的听说读写,“注音”那根拐棍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学汉语比学印欧语至少需要多三分之一的记忆力?我不知道上帝赋予中国人最好的记忆力是否就是为创造汉字,但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文字形式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没有对比和竞争,就没有进步,汉字注音采用现在的“汉语拼音”就是进步。没有对比,就无法发现表意汉字和表音文字各自之“美”。只有一种文字,文字就必然走向停滞和衰亡。
    为什么中国人拥有最高的智商?

    再说智商。
    是什么造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智商?
    如果有人愿意将其“一言以蔽之”归于上帝,尽量弄清楚“上帝之手”如何操作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以下即我,一个“票友”东拼西凑、试着捋顺了的“过程”。
    地球频繁爆发的火山导致浓烟遮天蔽日,阻挡住射向地球的阳光,使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冰河期。地球几十亿年间共经历过3次冰河期,最后一次第四纪有4个冰期、3个间冰期。每一次冰期,地球温度都平均下降10—15度,三分之一面积被冰雪覆盖,海平面下降130米,造成除非洲赤道之外绝大部分生命(动植物)被“冻死”。间冰期大地回暖,海平面升高,才重新勃发生机。最后一个间冰期(前两个间冰期,人类曾于190万年和70万年前两次走出非洲)距今约20万年起,人类开始再次走出非洲。20万—7万年间,人类从赤道附近,向东面和北面两条路线迁徙。7—4.5万年向东那一拨人沿(现在的)索马里、也门、阿曼比现在低很多的海岸线,向巴基斯坦、印度(进化成小黑人)东南亚(土著皮肤变浅)方向迁徙,然后其中一路北上中国南方(由于温度更低、人群皮肤颜色更浅),另一路南下澳大利亚;由于非洲北部是产生于第四纪冰河期的广袤沙漠,所以自6—5万年开始向北面迁徙的人群只能从埃塞俄比亚、苏丹沿着红海东西两侧的狭长地带北上,从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瓶颈口涌向拥有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河流、富饶美丽的美达米亚平原(现伊拉克)。
    从距今5万年开始,伴随着走出非洲的这拨迁徙大潮,人类进入一个进化进程急速加快的阶段。

    

    
    照片虽然一目了然,但往往需要认真看、反复看。
    以上这两幅地图(照片)就需要认真看、认真琢磨。两幅地图不一样之处挺多,需要有说明才行,比如时间。两条不同路线的时间,不同时间会带来很大的不同。
    第一幅地图缺点是没有时间。第一幅地图里有向东迁徙路线有个从蒙古高原向南下中国的箭头,这很重要,表明了中国人的一大来源——经过蒙古高原形成了黄种人(蒙古人种)特征。而第二幅地图没有,第二幅地图应该是人类走出非洲的“东线”,从时间上比“北线”要早,有时关键之处就在细微处。我不知道这句话有多少人听得懂?
    我存了好几张人类迁徙地图照片,我都帖上来,对比之间、对比之下,最后应该有个完整的定论。
    地图迁徙的显示了路线place,但必须与时间timing结合在一起,才准确。否则,地图就没有多大意义,还容易引起混乱和歧义。

    

    
    随着走出非洲的不同人群抵达不同地点,其外表特征的肤色,头发、眼睛颜色,以及脑容量、身高、体重等内外特征皆发生了不同变化。据认为,不同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非洲的人群肤色因温度降低、日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变浅,一直向欧洲北部迁徙的人群由于日照越来越弱,肤色变得越来越浅,头发、眼睛颜色也变浅、变色。寒冷的空气让鼻腔变得细长、以保持温度,嘴唇无须快速散热而变薄。低温、寒冷,还被认为是妇女妊娠期被延迟的原因。妇女妊娠期延长的结果是婴儿大脑得以更充分的孕育,脑容量更大、智商更高。有理由相信,白人妇女的妊娠期因此而延迟至40个星期(多了一个星期)。
    近几十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介入,学术界已基本搞清楚人类走出非洲后各条迁徙路线的时间和路径。
    近几十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介入,学术界已基本搞清楚人类走出非洲后各条迁徙路线的时间和路径。
    就像非洲马赛马拉大草原每年浩浩荡荡的动物大迁徙,持续不断出发的人群不仅让两河流域成为人类走出非洲的第一个聚集地,周围不断形成新的聚集人群(波斯、阿拉伯),也成为继续迁徙的中转站。前赴后继的人群,一拨沿地中海北上、一直走到北极附近,一路衍生出南欧各拉丁民族,西北欧日耳曼系,东欧斯拉夫系;向东的人群先形成中亚各民族,继续向东抵达蒙古高原形成蒙古人种,继续南下的一拨人,在华夏大地与东南亚北上的人群汇合,形成中华民族。另一拨经蒙古高原一直向东、从仍高出海平面的白令海峡抵达美洲的人群,即如今的印第安人。他们抵达美洲的时间已确定在距今1.5—1.3万年,一部分人再用1000年从北美抵达南美尽头的巴西。

    

    
    1580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呼啸北风及黄色沙尘,不仅造就了蒙古人种的黄皮肤、小眼睛、单眼帘,黑眼睛,黑直头发特征,而且比地中海沿岸、欧洲更寒冷的温度,让黄种人女性的妊娠期比欧洲白人(比黑人多一个星期)的40个星期、又多出一个星期,结果是使黄种人拥有三大不同肤色人群中最大的脑容量和智商(黑、白、黄三大不同肤色人群的妇女妊娠期与脑容量、智商相对的三个数据分别是39、40、41(星期),1268、1362、1415(立方毫米)和78、100、105)。有个有趣的插曲,有部名为《nine month(九个月)》的美国电影,但汉语的翻译却是《十月怀胎》。

    中国人,及东亚黄种人(中日韩、新加坡)的脑容量已被认为是人类婴儿出生的极限,再大会超出骨盆的极限、就生不出来了。黄种人婴儿脑容量的进化达到极限也标志着这一波人类走出非洲进化过程的结束,时间区间大约只在5万—2万年间(稍纵即逝),及最后一拨黄种人向东经白令海峡往美洲大陆迁徙,其人种特征已不再发生任何变化。温度和其它外部条件,只在一个特定行为过程中的特定时间(specific time)和特定地点(specific place)影响了人类的进化。也许与知了的生命过程有些相像,幼虫在地下“老老实实”待了十几年,然后到特定时间点钻出地面,完成华丽蜕变于瞬间,再70天左右后死亡。其生命过程的密码早已设定,但钻出地面那个特定时间里,需要某些特定条件的支持:土壤,雨后……。如今,各色人群全世界各地的自由迁徙已不再对肤色、智商、体内荷尔蒙含量等一系列人种特征形成任何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者注:周郎和公瑾均指周瑜,小乔指周瑜妻子。三国时期于扬子江赤壁发生过一场大战,最后以周瑜所在吴国联合蜀国战胜了曹操率领的魏国人数众多的军队,其中火烧魏军战船是经典战例。扇子,指代蜀国丞相诸葛亮。此诗为作者流放其间创作。

    Tune: Nian Nujiao
    The Chibi Nostalgia
    Author: Su Shi (Song Dynasty)

    The river flows eastward, the waves wash away:
    those romantic people and things through the ages.
    In the west of the ancient fortress, people say it is:
    Zhou Hero-ChibiThree-Kingdoms.
    The rocks pierced through the sky,
    and the amazing waves hit the shore,
    rolling up the snow a thousand piles.
    Yangtze River-mountains are picturesque,
    that period how many heroes.

    Far away imagine that Zhouyu back then,
    Xiao Qiao marri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beautiful hair and heroic appearance.
    Feather fan and silk scarf,
    between talking and laughing,
    and the mast-scull became smoke and ashes.
    The spiritual journey of the homeland,
    and the emotional richness should laugh at me,
    and gray hair early to give the birth.
    Life is like a dream,
    and a bowl of wine is still spilled on the river's moons.

    Translator's Note: Zhou Lang and Gong Jin both refer to Zhou Yu, and Xiao Qiao refers to Zhou Yu's wife.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 great battle took place in Chibi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end, Zhou Yu's state of Wu and Shu defeated the large army of Wei led by Cao Cao. The burning of the warship of the Wei army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war. Fan refers to Zhuge Liang, the prime minister of Shu. This poem was created by the author during his exile.
    翻译成英语还有中国古诗之美吗?一点都没有,还是有一点?
    这是中国人翻译的,懂汉语的英国人翻译的又会如何呢?
    与翻译其它汉语经典的问题一样,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否则英语再好也是白搭。而且,英语“太口语”了,实在是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
    简单看了一下,以上翻译至少有俩问题。
    一、人道是;
    翻译是,people say it is (故垒西边)众人说那是 (三国的周郎,译者把郎翻译为hero英雄、男主角)。
    与“浪淘尽”相对,“人道是”意思应该是,所有人都在谈论,all the people talking about
    二、小乔初嫁了
    翻译为 xiao qiao married for the first time(小乔第一次结婚)。
    什么叫小乔第一次结婚?她还二婚过?英语至少应翻译为when he(周瑜)newly married Xiao Qiao
    he与上句的周瑜相连,否则,英语里没有小乔嫁给了谁。

    对我个人来说,我更愿意英译汉,而汉译英最好由英国人来做,但问题是懂中文古文、古诗词的人太少了。
    继续聊几句翻译。
    上面苏轼兄这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的英译,我只是百度了下,结果被百度排在前几位的都是些“二五眼”,我选的这个是某业余爱好者的博客。
    实际上,像杨宪益、戴乃迭(夫妻俩,戴是英国人),许渊冲……等名家都翻译过苏轼这首诗,当然比我选那个博客考究多了,看得出名家们斟字酌句都很精心、冥思苦想。
    但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无法跨越的,东升西降的差异?翻译的再好,也就是个大意而已。
    说说另一个“著名的翻译”。
    英国诗人迪兰.托马斯的“不要温柔的走进那个良夜don't go gently into that good
    night"
    巫宁坤、屠岸……等十几个那个时代的翻译家皆披挂上阵,一试身手。一首很简单的诗,翻译的各有特色,还有翻译成文言文的,非反复认真看看不懂。
    这首诗是诗人写在他垂垂老矣、即将就木的老父亲的窗前的,我这个二把刀在同学群(一个同学是巫宁坤的研究生)里第一次看到时,就感觉到“良夜”非常扯蛋,因为诗的核心是对生命死亡的愤怒,很快我认定“良夜”是个错误,good night 在这是“死神”,不要温柔的走向死神,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呐喊,发出耀眼的光芒,要怒斥死神。
    就看了那么一眼,我就非常肯定了。因为无论不同的诗,还是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是人对生死相同的感受,哪来的良夜?
    这与语言差异无关,应该说是个很荒唐的错误,很遗憾,那么多名家。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巫宁坤译本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人类文化、文明显然是智商进化后的产物,人类早期几大文明产生的时间明显与当初走出非洲的顺序有关,但真正决定文化和文明程度高低的还是智商差异。苏美尔人(智商90)最早走出非洲,顺理成章的在最早、最近的聚集地创造出最早的文字和文明,但后来将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发展为更高级拼音文字还是智商更高的欧洲白人(智商100)。且不说从文化传承上那一线迁徙人群乃一脉相承,只说所谓时髦的“不能落后在起跑线上、”照实不如“先胖不算胖”的俗语更有说服力。一个人、一个人群,与其比谁历史更悠久,不如争当下谁更进步;与其从历史中挖掘亮点以维护自尊,不如去创造优秀的未来更令人信服。

    

    

    
    楼上,请问从埃及迁往中国的“一支”,是如何从白种人变成黄种人的?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还在那嘚吧什么玩意儿?
    那么多中国文字、中国人西来说,仅在煮酒就有好几个长帖,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却无法回答这个最简单的问题。
    携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夏朝而西来的埃及人(苏美尔人),古印度人,在哪、什么时间变成了黄种人?
    连这个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说的再多不都是瞎掰、自欺欺人吗?
    还有更荒唐的“东去说”,湖南英县人,在哪、什么时间变成了白种人的英国人,在哪智商由105降低到了100?
    我在这挑战煮酒所有“西来说”和“东去说”者,来这回答下这个最简单的问题。
    来,
    说清楚,在哪?什么时间?就OK了。
    从人类走出非洲两条迁徙路线的距离上讲,中国人和东亚黄种人几乎都是最远的(从索马里沿海岸线那条线最远点是澳大利亚,人群太小;从地中海北岸那条线最远的印第安人那支从蒙古高原启程时进化进程已结束)——也就是进化最晚、最后完成的。因此中国人最早的文字——无论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还是甲骨文,要晚于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印度印章文字皆有可能、甚至是必然。但正如前文所述,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都比那几种文字显示出更高(级别)的记忆力和智商因素。如此,除传来传去中的甲骨文系“取自”那三种可能更早的文字(有点意思的是,有多种说法论证甲骨文分别取自那三种文字,却弄不清楚那三种相距更近文字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从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外,甲骨文是否借鉴过、甚至取自其它文字,根本就无关紧要?
    从人类走出非洲两条迁徙路线的距离上讲,中国人和东亚黄种人几乎都是最远的(从索马里沿海岸线那条线最远点是澳大利亚,人群太小;从地中海北岸那条线最远的印第安人那支从蒙古高原启程时进化进程已结束)——也就是进化最晚、最后完成的。因此中国人最早的文字——无论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还是甲骨文,要晚于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印度印章文字皆有可能、甚至是必然。但正如前文所述,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都比那几种文字显示出更高(级别)的记忆力和智商因素。如此,除传来传去中的甲骨文系“取自”那三种可能更早的文字(有点意思的是,有多种说法论证甲骨文分别取自那三种文字,却弄不清楚那三种相距更近文字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从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外,甲骨文是否借鉴过、甚至取自其它文字,根本就无关紧要?
    中文、中国人“西来说(包括更荒唐的“东去说”)”一个不可逾越的“常识障碍”是:不同人群的人种特征一经确立即不可改变,不可能由白种人“随便”变成黄种人、或反之。中国人(或部分)系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后人之传说(包括夏朝在苏美尔、埃及),无论从相貌痕迹、还是DNA测试结果,从无确定证据。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又如何可能越过伊朗,或中亚、阿富汗跳到华夏中原而没任何“过渡痕迹带”,凭空莫名其妙就变成了黄种人?甚至有关苏美尔人人种归属不确定的怀疑,很可能也是无稽之谈。以最早走出非洲人群的方向,苏美尔人不可能先进化成白种人,再“变成”黄种人,短间内又“独自返回”周围皆为白种人的两河流域,那就成“小孩过家家”了。
    上面那个世界智商地图绝对值得认真看半个月的,非常详细,连美国各等不同肤色人种的智商都一清二楚,美国犹太人(110多),西班牙裔,黑人,美国印第安人智商高达102,非洲不同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不一样,
    智商数据非常稳定,这就充分显示了其重要性。不像身高、体重、寿命,身高营养好了,可以有很大的提高(当然也是不同极限和限制),寿命也可在不同条件下延长和提高(当然也有人种差异),身高与体育有点关系?体重的优势可忽略不计。
    但智商简直就等于创造力,欧美白人的智商潜力已得以充分发挥,未来的世界蓝图将是黄种人智商得以更充分发挥的时代,亚洲四小龙,再加上未来之中国,从这幅世界智商地图上已得以最清晰的体现。
    这幅地图需要让更多人更认真的看。
    请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道,去我公众号的这篇文字留言区发表意见。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home?t=home/index&lang=zh_CN&token=1963101182
    No1sport第一体育
    继续正文


    没迁徙人群的“携带”和保护,不同文字体系也不可能“乘直升飞机”“空降”到另一个不相邻人群中。汉语曾对周边的日语、韩语、越南语……产生过深刻影响,但皆为有大量人群迁徙基础上发生,且有明显衰减和融合痕迹。而印第安人(智商接近100)独立发展出的玛雅文字和玛雅文化则证明,第四纪冰河期后的人类属非洲单一起源,但不同文字、不同文明却是多起源(印第安人从蒙古高原上路那会儿,苏美尔文明还八字没有一撇)。只要随身携带了高智商,就可随时随地创造出具有“高智商特征的文化产品”。欧洲其实即“后发文明”,日韩亦为文字“晚发”民族,除借用的汉字外,自己的文字很简陋(人群小、定居晚、生存条件差、实用为主),但却丝毫不影响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强劲“后发优势”(亚洲四小龙上世纪60年代的崛起,智商乃最重要原因),尤其以日本近年屡屡夺得具有人类最高智力成就标志的诺贝尔科学奖而当惊世界殊。
    继续正文

    智商不仅是人类自身拥有的“最宝贵天赋”,还是未来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资源。至今为止,人类取得的一切文化、科技成就都是智商不断被启发、表达的结果。有一句似是而非的话,“人类大脑至今只开发了十分之一”,其实应该是“人类智商的潜力只开发了十分之一”。人类从最早注意、到如今非常关注智商不过百年余,而从英国人李约瑟“现代科学为什么没率先发生在中国”的“世纪之问”,到杨振宁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原理”诺贝尔物理奖;从最简单的黑白子却能穷尽千变万化的围棋,到“四大发明”;从结构严密、完美的汉字,到昂首屹立千年的万里长城、高65米无一钉一榫的应县木塔;从普通华工北美修铁路施工修改设计师低估严寒的错误数据,到满街小贩如同博尔特100米跑般的心算速度;从中国中学生常年占据世界奥数赛冠军宝座(美国队有一次夺冠5名队员中4人是华裔),到陈景润几近解开数学领域“王冠上宝石”的“哥德巴赫猜想”;从十几亿人平均智商105,到最高智商230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爱因斯坦165,霍金160)(所谓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智商300,达芬奇、维特根斯坦230,爱因斯坦200的传说应属胡勒);从历史上多次GDP世界第一,到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中国人正在踏上一条全面认识、发挥最高智商优势的发展之路。
    汉字和智商,乃中国人之独有两大特征。最高智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汉字,汉字再助力高智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更好的后天教育可提高智商约5%,但仍按平均值遗传),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看清自己看清别人看清世界


    只有先看清楚自己,才能看清楚别人、看清世界;只有更清楚的看清世界,看清别人,才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只有先弄清楚“从哪来”,才能更清楚“到哪去”,“怎么去”。否则就只能是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只能是“拿着金饭碗做乞丐”,有无穷无尽创造力却暴殄天物、却只敢想着“吃小康”。
    其实这是个“三极世界”。
    三种文字形式:一种表意,一种表音,一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三种餐具形式:筷子,刀叉,手;三种建筑形式:木砖建筑,石头建筑,泥土建筑……而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同、最大对比,最大的发展动力,即来自三大不同肤色人群。
    黑人体力商最高:头小、髋窄、肌肉骨骼发达,体内荷尔蒙含量比白人和黄种人高2%—19%(等于天生服用兴奋剂),所以跑跳力量能力最好,100米跑进10秒“轻而易举”,但智商最低,急需恶补;(东亚)黄种人智商最高,体力商最差,差到跑不快、跳不高、身体对抗不堪一击,缺少体力开拓还极大限制了智力发挥空间,很像是黑人的智商,同样需要恶补;白人最平衡,智商和体力商平均在最高值的85%—92%,体力智力皆非最佳,却能以强大的体力(武力)为智力开拓出足够的发挥空间,反过来再以强大的智力驾驭体力使之得以最充分的发展(发明奥运会、及各现代体育项目),所以千百年来欧美白人一直是全面发展的“最好典范”。
    对于有14亿人均智商105(按1000个人里平均有一个智商150的,就有上千万)巨大人群的中国人来说,GDP世界第二只是“小菜一碟”、甚至世界第一远不是远期和终极目标,人均GDP世界第一才是中国经济的远景目标(到时再看美国街头还有人敢欺负亚裔?)。以“三极世界”的对称原则,对比黑人运动员近50年创下的众多田径世界纪录,100米跑道上让白人、黄种人望尘莫及,NBA完全是黑人运动员的天下……高智商的东亚黄种人未来50年应该获得更多的诺贝尔科学奖,在高智力一端形成更大的优势和垄断(实际上马斯克火星项目、及美国新冠疫苗等高科技项目,实验室里的骨干很多都是中国人、华裔,他们是实干家、独缺敢于想象),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这个世界发展的拼图就不完整、不平衡,还有缺陷。

    还是那句话,只有对比(对比不只有“伤害”),才能看清楚自己,才能看清世界(不能三星堆一挖出点新玩意,就胡思乱想汉语、中国人都是“外来的”。一看苏美尔文明、古埃及建筑如何辉煌,就迫不及待要把夏朝、商朝“搬到”万里之外)。人类只有对比、竞争,才能进步、发展。若只剩下一极(无论哪一极),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就一定离衰亡不远矣。

    (全文完)
    好几个月没来了,天涯和煮酒正在沉沦,水都快没了头顶了。在同学群里看到煮酒的“甲骨文源于古代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的证据”帖子,有点新想法,结果来一看,没了!
    上一波好多帖子被割高韭菜时被割的?
    那个帖主,何钰烽,西安,纪录片制片人,历史学人,经济学人,已转战视频哔哩哔哩战场了,但嘴有点像棉裤腰,表达太差了。
    还是趁煮酒被水淹之前来说两句,毕竟有可能听到回音儿,有可能不同意见讨论下。
    在群里又看了下那个帖子,看的角度不一样了,看出点新东西。
    何钰烽兄,实际上是拿着本甲骨文字典,对照了下苏美尔楔形文字字典,把几十个甲骨文对照了下,发现了极大的相似,有些甚至甲骨文的“说文解字”解释的很不清晰,却在楔形文字的“说文解字”中得到了答案……
    秃笔抗议牛的
    有个“汉字叔叔”,老美,在中国很多年,现在已经是"汉字爷爷”了。他用数学模式的方法,把汉字演化过程看的一清二楚,因此被誉为“比中国人更了解汉字(演化)”。由此想到,他richard sears如果以数学模式将甲骨文与苏美尔楔形文字放在一起做全方位比较,岂不更清晰至一目了然?我直接加他微信,但几次都没回音。我试着通过曾写过他故事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找他,但该记者已退休、也拒绝参与。
    是不是之前没人以数学模式全面比较过甲骨文和楔形文字?比何钰烽兄做得更全面细致、更有说服力的那种?
    有几个问题,
    一、今日头条,还是哪?听了几句,埃及罗塞塔石碑,碑上有几种文字,其中还有希腊文,希腊文创建于公元前1000年——500年间(腓尼基字母创建于公元前500年)……意为,古埃及文字自公元前2500年创建一直至少使用至500年,并且与希腊文接上了头,那岂不是商博良兄破译时已几乎没什么难度了?或者,古埃及人刻罗塞塔石碑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希腊文?他们先于欧洲人学会古埃及文之前,就先学会了希腊文?
    二、突厥,显然是音译,匈奴呢?奴,应该不是音译。突厥,显然是偏西面的,偏中亚一带,比如哈萨克斯坦,比如纳扎尔巴耶夫,一看就是蒙古人模样,亦突厥也是黄种人为主体,像被苏联统治前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构成,有小量的pre白种人人群。匈,只是汉字字面上与匈牙利有关?hun,与匈奴一点关系都没有?有种说法为,匈牙利人、芬兰人与印度人有关(当然是被所谓雅利安人——实际上是早期伊朗人,及阿拉伯人统治混血后的印度人)。匈奴是在中原的偏东面?突厥与匈奴从地盘和人群上皆有交叉?两者的主题其实都是蒙古人?
    辽金,辽应与辽宁有关?金,皆为满族?
    突厥被汉武帝打败后西去成了土耳其,完全是瞎掰?
    三,古埃及文字是法国人商博良破译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是德国人破译的,还好,甲骨文是中国人自己破译的。河南女神(经)苏三说中文取自古埃及象形文字,杜钢建叫兽曰:英文和英国人来自湖南英县,英语go来自中文的“狗”……
    但还有不少中国貌似非常正经的学者,严重发现屈原的楚辞里有很多东西来自古希腊,如“崦嵫”即来自希腊神话人物Atlas……这些学者包括王力、高本汉、李方桂……等,屈原兄是如何学会希腊语的?这些学者大人们就没有骑马的常识吗,没有骑马的常识就敢骑马?希腊文来自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创建于公元前500年,希腊语更晚些,屈原兄和楚辞什么年代,公元前300年,他怎么会的希腊文?只他自己会希腊文?一群会希腊文的中国人后来如何失传了?被秦始皇厮烧了吧?

    
    把老帖提上来透透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2-05-03 09:37:0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